•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學術期刊在學術傳播的的過程中占有重要角色,學術期刊不同於通俗的雜誌

(magazine),其內容主要於刊載各領域之研究成果、技術交流等。稱為「學術 期刊」,需符合一定要件,例如:具有同儕評閱機制、編務諮詢委員會共擬編輯 政策、稿件內容具有學術性、訂定有學術編輯政策等。1學術期刊因符合上列所 述之條件,經過期刊編輯團隊與同儕評閱中評閱者把關,故能成為學術研究者發 表最新研究成果及觀察領域發展脈動的主要工具。

學術期刊出版的編輯過程,從早期的紙本寄送作業,至現今電腦技術發達,

發展出能夠處理編務流程到評閱者審稿功能之線上系統,解決了以往投稿文章至 刊出期間,因編務曠日費時而導致學術研究成果無法及時傳播的缺失,顯現出科 技的日新月異,也是學術期刊不斷進化的過程。目前期刊從研究者提交稿件到出 版、發行皆能在線上進行系統作業,科技為學術期刊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但近年 來多起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引起學術圈及社會大眾譁然,讓人不得不深思學術期 刊與行之已久的同儕評閱制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本章節旨在闡述本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與 限制、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同儕評閱制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普遍學術期刊實行,至今日已歷經半個世 紀以上,學術期刊發行最初從紙本傳遞到網路線上出版,幕後期刊編輯的流程的 不斷進步,線上投稿及評閱系統的出現,也大大的加速了期刊出版的時間。

歐美國家於 1990 年代末期開始蓬勃發展期刊投稿暨評閱系統,早期開發系 統主要希望透過系統能加快稿件處理速度;節省寄送、人員聯繫等開銷並縮短期 刊編輯時間等。而台灣地區的學術期刊約在 2005 年時期自行開發、或委託廠商

1邱炯友,學術傳播與期刊出版(台北市,遠流,2006),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製作期刊投稿暨評閱系統。投稿暨評閱系統之主要功能涵蓋投稿、同儕評閱、主 編協調作業、資料報表產製、期刊管理端/系統維護端出版流程管控記錄,包括 了作者付費機制等,統稱為「線上投稿暨評閱系統」。2

2014 年 7 月,國內外報章媒體大篇幅報導「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除了 陳震遠遭撤銷在期刊所發表的 60 篇文章,輿論風波甚至延燒至時任教育部長蔣 偉寧,因曾共同掛名發表文章,在輿論的壓力下因而請辭教育部長。陳震遠大量 在震動與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發表文章,利用在期刊審稿 系統大量註冊人頭帳號的方式,偽造同儕審查圈以及引用次數。此次事件重傷了 期刊以及期刊所屬 SAGE 出版集團的聲望,也顯現出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 爭議重大缺失。在同年 11 月,英國期刊 Nature 更刊載專文”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來回顧這個震驚學術界的事件,認為陳震遠與韓國文亨尹的違 反學術倫理事件除了反映學術期刊把關機制的失能,也顯示出了線上投稿暨評閱 系統,例如:許多學術期刊所採用的線上投稿暨評閱系統-ScholarOne 的設計缺 失。34

2015 年 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主席 Virginia Barbour 博士於 Science Bulletin 發表”Perverse Incentives And Perverse Publishing Practices”一文談到,隨著新形態的期刊運作模式、新科技、新的同儕 評閱模式的出現,學術出版業的樣貌也越來越複雜,學術研究人員在發表研究成 果所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強烈。研究人員將研究成果投稿於學術期刊,而學術期 刊文章的數量在學術界被公認像是「貨幣」一般,投稿的學術期刊文章的數量對 於教職人員的升遷、研究人員的經費申請、獎勵等方面皆有非常直接、具體的影

2 邱炯友、李怡萍,「學術電子期刊編輯整合平台市場與個案: 以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為例」,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卷,3 期(2009):327-345。

3 Cat Ferguson, ,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 Nature, 515 (2014): 480-482.

4 2012 年南韓科學家文亨尹(音譯,Hyung-In Moon)也曾利用在投審稿系統中偽造姓名與 E-mail,

向” Pharmaceutical Biology”期刊投稿的論文並進行同儕審查,經檢舉事發後,有逾 30 篇論文遭 撤銷。請見:Ferguson, Cat,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

Nature, 515 (2014): 480-4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響。但學術期刊文章的發表應建立於「誠信」之上,從研究初始的發想至文章發 表出版的過程,牽涉到研究者、期刊編輯、評閱者之間許多互相的合作交流的環 節。但目前有許多案例顯示,由於學術期刊文章發表後所得到的獎勵遠大於違反 學術倫理行為被懲罰的程度,固有許多投機的行為產生,隨之也產生了「學術文 章代理(Academic Article Brokering)」這樣的行業,學術文章代理為提供論文翻 譯編修服務之營利機構,此類型機構也提供投稿諮詢、稿件代投、審稿前同儕評 閱等服務,目前台灣提供此項服務多為英文論文編修公司。5

根據 BioMed Central 的所做調查顯示,更加系統化的欺詐行為已經出現在 BioMed Central 所屬的期刊中,調查過程中發現投稿作者可能在提交稿件時同事 對期刊建議了不真實或虛構的評閱者資訊,而企圖去影響同儕評閱過程的證據。6 這些評閱者的資訊可能來自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來自提供文章編修及期刊代文章 代投服務的學術文章代理公司,公司向投稿作者提供建議的評閱者資訊(領域中 的專家、學者),但可能會竄改其中的某些資訊,例如資料中評閱者的電子郵件 或其他聯絡方式。若期刊編委會將審稿通知的信件寄送至捏造的郵件地址,在經 由偽造的評閱者審稿後,期刊文章可能未透過謹慎的評閱過程,稿件會因為評閱 者的回覆而接受並刊出稿件。證實此類學術期刊中欺詐的行為需透過十分繁複的 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樣的行為可能非單獨個人,而是受投稿作者所委託的學 術顧問公司所為,委託此類公司的投稿作者通常亟需文章刊登,此行為除了違反 學術倫理外,當中也涉及到了豐厚商業利益。7

BioMed Central 的調查結果也反映了現在學術期刊失序的狀況,而經過國際 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揭露此一不法行為後,許多期刊在審視自身系統時,

也發現評閱者資料庫中存在了使用不實資料登錄的評閱者。經過這類問題評閱者

5 Barbour, Virginia, “Perverse incentives and perverse publishing practices,” Science Bull 60,14 (2015):

1225-1226.

6 BioMed Central 為英國一線上 OA 出版商,成立於 2000 年,旗下共有 300 本以上經同儕評閱 制度把關後出版的學術期刊,期刊主要領域為生物及醫學研究。

7 Elizabeth Moylan,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of peer review,” BMC- Research in progress blog, March 26, 2015,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5,

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mcblog/2015/03/26/manipulation-peer-revie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所審稿的文章,在調查後可能因不實的審稿過程或審稿意見而被撤稿。另外隸屬 於 Elsevier 公司的 EI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資料庫),收錄於 EI 索引資料 庫的學術期刊需先經過評比,通過評比經收錄於 EI 索引資料庫的學術期刊被視 為工程領域核心期刊,因此文章發表在 EI 所收錄期刊中,常被研究機構、學校 列入學術獎勵或是升遷參考的指標。Elsevier 透過對 EI 資料庫調查發現,資料庫 中某些期刊也涉及了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例如:某期數突然大量刊登文章,文 章多為單一作者,而且這些文章的主題並非期刊本身專門的學科,而是超出期刊 學門的廣泛議題;或是該期刊組成的編輯委員也明顯對文章所涉及的領域不具專 業性,使得期刊文章可能未經過有效的同儕評閱流程便刊出。甚至當 EI 宣布判 決將違反學術倫理期刊在資料庫中除名時,該期刊立即增發了數期的文章,試圖 在判決生效前使期刊文章被收錄。8

同儕評閱制度作為學術期刊把關研究品質的主要手段,但行之多年的「匿名」

與「雙盲」評閱機制所產生的弊端,可能使得學術期刊信用盡失。許多文獻都點 出同儕評閱制度衍生出的缺點,並提出改進的方式,其中包含新型態的開放式同 儕評閱模式,挑戰了以往「匿名審查」的制度,在現今強調數據透明的網路時代,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主張公開期刊審稿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資訊,有別以往期刊 不公開評閱意見、評閱者名單、審稿流程等資訊。

因此,本研究規劃先從文獻了解國內外對於期刊實務與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

透過了問卷調查學術社群中對於學術期刊與同儕評閱制度的看法,再使用訪談訪 問期刊主編了解目前實務上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運作,並調查圖書資訊學門對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整理調查結果後,期待能夠勾勒出目前台灣圖書資訊學領 域期刊的經營模式,並歸納出期刊經營所遭遇的挑戰,提出可適用於台灣學術環 境之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需具備的要點,期許未來可以提供給學術期刊在修正期 刊實行同儕評閱制度時的參考。

8 Qi Fang, “The growing Malaise of Academic Article Brokering Guangming Daily,” May 11, 2015,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5,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sociology/2015-05/12/c_1115257409.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