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柏林的二戰紀念與觀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柏林的二戰紀念與觀光"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柏林的二戰紀念與觀光 周京元 財團法人日本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各地區滿目瘡痍,一切重頭開始。德國政府趁此檢 討歷史,負起戰爭責任。德國政治家一方面向戰爭受難者道歉,一方面保存集中營 建物、納粹政府的重要建築,仔細保存,同時在重要二戰歷史和大屠殺遺址上建立 紀念碑。近年來也在德國重要城市建立二戰受難者的紀念館。 這些紀念物本是德國學校基礎教育中的「二戰」歷史教育重要一環,歷史課程 中除了要負責任地介紹德國在二戰所扮演的角色,這些紀念碑、物也是學校戶外教 學必去之處。 如今德國境內重要的二戰遺址和建築物也是重要的觀光重點。來自世界各地的 人至德國觀光時也必定要參觀這些紀念物。 在這篇論文中,筆者試圖檢視德國政府如何建設二戰紀念建築物,以及近年來 德國如何推銷二戰紀念觀光業,作為德國「負起戰爭責任、尊重歷史、維護自由和 平、面對更好未來」的方法。. 1.

(2) 柏林,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居民超過 300 萬人。近年來,隨著 德國在歐盟的份量增強,柏林在政治上又扮起舉足輕重的角色。柏林更是繼倫敦 和巴黎之後,最受觀光客青眛的歐洲都市。如果詢問觀光客(或非柏林人),柏 林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它的觀光重點在哪裡,可能多半的觀光客無法回答這個問 題。 多半的觀光客可能認為柏林是歐洲最年輕的城市,具有無限的活力,充滿自 由的批判精神…等。不過問到「最想參觀的景點」時,除了柏林圍牆以外,多數 觀光客列舉的景點和想參觀地方都與 1930 和 40 年代的希特勒政權有關。 對於希特勒、二戰遺址和紀念碑的好奇,竟然造就了柏林特殊的觀光業。但 是,若沒有德國政府重視這些遺址和紀念碑的修復與管理、沒有柏林民眾時刻關 心這些遺址的安全與意義、以及沒有德國人民眾面對這些遺址的歷史意義和德國 人應該面對的歷史責任的話,這些紀念碑和遺址早已消失了。另一方面,不少德 國人對這些遺址和紀念碑包含的意義和歷史責任感到負擔很沈重。 柏林簡史 柏林最早的歷史可能可以追溯到 12 世紀以前,當時的斯拉夫人在此建立兩 個小聚落─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 。後來,日耳曼人趕走斯拉夫人,散居 於 Spree 河畔,仍然沿用聚落名字。西元 1237 年柏林正式建成,居民主要是工 匠與商人;14 世紀中葉柏林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選侯國之一,並加入漢撒同盟, 這時的柏林人口不到萬人,主要的區域僅限於現在柏林市中心的尼古拉教堂 (Nikolaikirche)附近。 柏林市主要規模是由 18 世紀的菲特列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建立。菲 特列在 18 世紀初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柏林成為普魯士王國首都,他在柏林興建 大量巴洛羅克式和洛可可式的皇宮、軍械庫和教堂等建築,如今都位於柏林市中 心的大街兩旁,其中最有名的是德國的象徵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和 附近的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以及柏林最老的高等學府─洪堡大學。 1871 年柏林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首都,帝國國會大廈在此時興建。柏林人口 在 19 世紀末超過 2 百萬人;1879 年西門子公司在柏林鋪設了世界第一條電動鐵 軌,從此柏林市的電動街車不斷向郊外擴張。柏林市區持續擴展,也建造了大量 道路、橋樑何地鐵等公共設施。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意志帝國瓦解。社民黨(SPD)的 Philipp Scheidemann 於 1918 年 11 月 9 日在國會大廈宣布德國成為「德國共和國」,史稱「威瑪共和 國」 。同年 12 月 30 日,Karl Liebknecht 和 Rosa Luxemburg 等人在普魯士議會大 廳成立了德國共產黨(KPD)。1919 年 4 月 27 日,柏林和周圍的 8 個城鎮、59 個村莊合併為「大柏林(Metro Berlin)」,柏林人口增長一倍,達到 400 萬人。 威瑪共和國時期的柏林深受世界經濟蕭條之苦,這段時間常有了工人武力抗 議、軍隊政變、內戰和暴動等事件。同時,德國與歐美各地的藝術、電影和音樂 家,以及左翼思想家都集聚在到柏林,讓柏林成為歐美新思潮和新藝術者的重地, 2.

(3) 這段時期視為柏林的「黃金藝術年代」。 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選戰中得勝,被選為德國總理,納粹黨隨之逐步 掌控柏林市;2 月 27 日國會大廈發生了國會縱火事件,當時納粹政府宣稱這是 一名半瞎的左翼猶太人所為,將共產黨籍和社民黨(SPD)籍的議員趕出國會。 同年 3 月 21 日,柏林市郊的 Sachsenhausen 成立了第一座集中營,專拘禁反對納 粹政權的人士。1933 年 5 月,納粹黨在巴貝廣場(Bebel Platz)當眾焚燬猶太、 共產黨、社會主義、同性戀、卡夫卡等人的作品。 1938 年 5 月,德奧兩國合併,柏林成為第三帝國的首都。未離境的猶太人、 共產黨員、社會主義者、同性戀和反納粹人士相繼被關進集中營。1939 年 9 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打算將柏林在戰後建設為千年帝國的首都,故將柏 林改名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又要御用建築師設計 Albert Speer 設計出 未來首都的藍圖,開始打造未來的柏林。 二戰後期,由於英美盟軍的空襲和蘇聯軍隊的進攻,柏林市遭到毀滅性的破 壞。1943 年 11 月 22 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 764 架轟炸機,展開大規模的「柏 林戰役」 ,炸毀了柏林西門子工廠在內的主要工業區。從此時到 1945 年戰爭結束, 盟軍總共對柏林發起 13 次大規模空襲,市區 90%的建築被摧毀、斷水斷電,150 萬人無家可歸。1945 年 4 月,蘇聯紅軍挺進柏林郊區,展開攻勢。5 月 1 日蘇聯 軍旗插上了布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投降。這時的柏林盡是廢墟,被稱之為「零時(Zero Hour)」 。柏林市民此時開始重建他們的家園。柏林西邊和德國西部由英、美和法 國佔領,柏林東邊和德國東部則有蘇聯紅軍佔領。. 1945 年 5 月的柏林空照圖。. 成為兩大佔領區的柏林是冷戰時期的焦點。蘇聯為了迫使盟軍退出柏林,於 1948 年封鎖柏林長達半年之久,幸賴盟國長期空運,才免柏林斷糧之危。 1949 年 5 月 23 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成立 於西德地區,首都設在西德的伯昂市;柏林則在盟軍的監督下維持其特殊地位。 同年 10 月 7 日,蘇聯扶持共產黨在東德建立德國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首都則在東柏林,在蘇聯的監督下,開始建設改造東 柏林成為社會主義的城市,興建社會主義式的勞工住宅。西柏林則開始修復其域 3.

(4) 內的歷史建物。1950 年代東德居民由柏林分界線湧入西柏林和西德,1961 年,8 月 13 日,東德建起了柏林圍牆,西柏林從此被圍在東德國土之中。 1989 年,東歐國家展開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政權的抗議。1989 年 3 月,東 德實施新的邊境管理條例,放寬公民出境管制,引發了大規模的東德民眾逃往西 德潮;又造成東德人民在各城市的抗議潮,要求政府實行改革、放寬各種限制。 11 月 9 日深夜,東德被迫宣佈開放柏林圍牆,柏林人民可以自由穿越。1990 年 10 月 3 日,兩德統一,柏林圍牆被拆。 1991 年,德國國會投票決定在 2000 年之前將首都遷回柏林。柏林再次展開了大 規模的重建工作。1990 年代整個柏林市即是建築工地,國會大廈北面修建了新 國會和總理府,旁邊則建起歐洲最大的鐵路轉運站。東柏林地區的老舊建築陸續 修建,道路、街車和地鐵設施重新架設。柏林圍牆周圍的地雷警戒地帶蓋起大片 商業大樓,此處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主持重建工程的單位宣稱柏林「既是建築 工地、又是櫥窗(Bau- und Schaustelle) 1」。 柏林政府留下小部分的柏林圍牆和檢查站,作為歷史紀念;同時也將東德時 期關在「鐵幕」的納粹受害者的遺址都規劃在整修計畫表內,整建結束後,即開 放大眾參觀。 德國政府對二戰責任和納粹政權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自從 1945 年二戰結束後,有關納粹政權、大屠殺和戰爭責任等議題,不只 是東西德政府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德國民眾不得不正視的題目。時至今日,有關 德國政府對此歷史處理的作為多是國際政壇和學者討論研究的重點。研究者通常 必須面臨二個大問題,一是 1945 年東西兩德分裂以後,兩德對於二戰和大屠殺 (holocaust)責任的態度與處理方式差異很大;德國統一之後,對於戰爭責任歸 屬的議題上,東西德人民的看法也不竟相同。二是不少國家提及「大屠殺」一事, 通常僅將猶太人列為重點,其他受難的種族、群體常遭師憶的命運 2。 東德建國初期一些德國共產黨員對於二戰的看法是:戰爭乃由「希特勒一幫」 挑起,共產黨員和猶太人都是納粹政權的受害者。東德的觀點從東柏林於 1981 年豎立的 Herbert Baum 紀念碑刻文中可略見一二: 難忘赫伯特鮑姆領導之青年共產黨員反法西斯組織英勇的行為。與蘇聯永遠之友誼。(Unvergessen die mutigen Taten und die Standhaftigkeit der von dem Jungkommunisten Herbert Baum geleiteten antifaschistischen Widerstandsgruppe. – Für immer in Freundschaft mit der Sowjetunion verbunden.) 3 正因為如此觀點影響,東德時期的宣傳主力以此為主:希特勒必須為百萬德 國人的死亡負責、德國共產黨員是反法西斯的鬥士、他們受到納粹政權的迫害 4。 1 2 3 4. 有關新柏林重建計畫的各種正反看法可以參考 Karen E. Till 和 Andrew S. Gross 等人的著作。 Robert G. Moeller, Germans as victims? 頁 162. 1981 年 Herbert Baum Gedenkstein 的刻文,見下列頁 10。 同上,頁 153。 4.

(5) 在東德共黨主政的時間,東德因此起訴了 1 萬 3 千件納粹人士。同時,東德的學 生必須參觀境內的集中營,學習納粹黨如何屠殺反法西斯人士、吉普賽人和猶太 等人種。 1949 年以後,西德比較重視、願意承受二戰責任的問題。它承受德意志帝國的 法定繼承責任,從 1950 年代初即開始補償納粹政權的受害者。同時在 1950 年代 末期,正式整修並開放境內許多集中營原址,供每年無數的學生從事教學參觀, 瞭解納粹的歷史。1960 年定法規定西德各邦的學校均須教授有關納粹政權和二 戰史。西德政府並設立教科書委員會,由德國、美國和以色列的專家共同審定相 關的教科書。 相較之下,東德是在 1980 年代末期才較重視納粹時期的國家罪責問題。1988 年 10 月 17 日,東德的何內克(Honecker)才與世界猶太人議會人士討論補償猶 太受害者之事。在兩德統一後的 1990 年 2 月 8 日,當時東德總理Modrow宣布要 與西德共同擔負二戰的戰爭責任 5。2009 年 9 月 1 日,德國總理Merkel與歐美各 國領袖參加波蘭舉行的紀念 2 戰爆發 70 週年的典禮時,表示「德國肩負著『永 恆的』戰爭責任。 6」 德國統一後,全德 16 邦的各級學生都必須學習納粹政權和二戰史 7。 柏林的二戰紀念觀光 目前柏林各種二戰遺址和紀念碑等成為各地旅客的觀光重點,在柏林各處都 可以找到帶領這類Tour的專業和業餘導遊 8。不論任何時間,都可在這些地點看 到五花八樣的參觀團體,除了好奇的觀光客以外,還有德國各級學校老師帶著學 生到這些景點戶外教學,更有不少猶太觀光客到此尋根 9。 近年來研究觀光業的學者發現這類的猶太裔觀光客到歐洲的猶太人紀念館、 集中營、或先人當年居住地旅遊,試圖尋找回自己的猶太特性,以及先人受難感 5. 見 Frankfurter Rundschau, 1989/1/30 和 1990/2.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100&sid=ajL0HzytBV_0# [引自 2010 年 2 月 15 日]。 7 各級學校的二戰史教學等內容是由德國文化部教育文化常務委員會(Ständigen Konferenz der Kultusminister der Länder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主持,此會從 1948 年成立,網址是 http://www.kmk.org/wir-ueber-uns/sekretariat-der-staendigen-konferenz-der-kultusminister-der-laender -in-der-bundesrepublik-deutschland.html。 8 柏林當地隨處可找到導遊帶領觀光客遊覽希特勒第三帝國時期的重要建築和紀念地點,網路上 也可事先購票參加這類旅遊團(見: http://www.insidertour.com/tours.php/cat/27/id/44/title/Tourdetails)。還有一個非營利組織專門研究、 並引導大眾參觀柏林地下城市,其中也包括希特勒的地下碉堡,此組織的網址是: http://berliner-unterwelten.de。另外,在網路上只要打出「Berlin Nazi Tourism」的搜尋字,即有 50 餘萬筆的資料[引自 2010 年 2 月 15 日]。除此之外,出版社亦翻印納粹時期(1933-1945)的 旅遊書籍,例如:Hitler’s Berlin: A Third Reich Tourist Guide 原本在 1937 年專為英語系旅客所寫 的旅遊書,其中介紹很多希特勒的柏林未來藍圖;針對納粹觀光的熱潮,2008 年 Foxley Books 又重印此書。 9 猶太裔的 Ruth Gruber 出版了一本歐洲猶太後裔尋找他們祖先在歐洲的根,Jewish Heritage Travel: A Guide to East-Central Europe 一書中及列舉了許多在德國的猶太社區、重要歷史景點和 集中營。 5 6.

(6) 受。這種目的的觀光通常稱之為「尋根觀光(heritage tourism)」。然而,不少人 (猶太裔和非猶太裔)將集中營、二戰重要戰場列為觀光重點,有人稱專探訪受 難地點的旅遊為「大屠殺觀光(Holocaust Tourism)」,比較廣泛的則是「黑暗觀 光(Dark Tourism)」。 這些受到民眾和觀光客重視的二戰相關景點,我在此將之分成四大類:1. 希 特勒和第三帝國有關的建築物和景點;2. 二戰戰爭和轟炸遺址;3. 集中營、受 難者紀念碑和紀念館;4. 各種戰爭紀念碑。 一、希特勒和第三帝國有關的建築物和景點 近年來觀光客最常青眛的幾個希特勒旅遊重點包括: a. 納粹帝國空軍總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 位於柏林市中心的Wilhelmstraße地帶,自 1871 年以來即是德國政府各部門集中 地。取得政權後,希特勒在此區也建造不少政府機構,其中包括了新帝國總理府 等 10,所以常稱之為「納粹政府辦公區 (Regierungsviertel)」。 二戰時柏林轟炸戰中唯一倖存下來的第三帝國政府建築是納粹帝國空軍總部,位 於 Wilhelmstraße 和 Leipzigstraße 街口。1935 年由 Sagebiel 設計,1945 年由蘇聯 軍隊佔領,後來是東德政府的辦公大樓。如今則是德國的財政部所在地。. 來源:http://www.berlin.de/orte/sehenswuerdigkeiten/bundesfinanzministerium/. b. 蓋世太保總部(Hauptquartier der Geheimen Staatspolizei) 1933 年到 1945 年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Gestapo)和黨衛軍(SS)的總部, 位於Niederkirchener街,當年的建築多已損毀。東西得統一後,在此遺址上建立 了一個介紹納粹恐怖政權的露天博物館和紀念館「恐怖地形圖(Topographie des Terrors)」 11。 c. 希特勒的地下碉堡(Hitlers Bunker) 位於總理府的附近,希特勒的最後一段時間即在此處度過。1945 年 4 月,他和 新婚的 Eva Braun 在此自殺。蘇聯軍隊試圖摧毀地堡,由於混凝土堅實難炸毀, 只得將其棄置。1988 年地堡的屋頂塌毀後,德國人才再次憶起地堡的存在。位 10. 希特勒在 1938 年交給建築師 Albert Speer 設計新帝國總理府(Neue Reichskanzlei) ,在總統府 附近地底則有名的地下碉堡。1945 年二戰尾聲時,新總理府受到盟軍嚴重損毀,蘇聯佔領軍下 令拆除。現在不少人認為部分總理府的大理石牆壁用於 Treptow 公園內的蘇聯戰爭紀念碑,也有 人認為部分建材用來修復 Mohrenstraße 的地鐵站。 11 紀念館的網址是:http://www.topographie.de/start.html。 6.

(7) 於柏林市中心,如今希特勒的地堡是觀光客的參觀重點之一。. 來源:http://berliner-unterwelten.de/fuehrer-bunker.328.1.html. d. 奧林匹克體育場(Olympiastadion) 位於柏林西部。1936 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之處。2004 年整修以後,成為柏林 最重要的足球比賽場。 e. Tempelhof 機場(Tempelhof Airport) 位於柏林西部,也是柏林市第一個飛機場。1936 年到 1941 年建築,在 1945 年 被損嚴重。 f. 帝國銀行(Reichsbank) 帝國銀行位於柏林中心的 Werdershcer Markt。由 Heinrich Wolff 設計,希特勒批 准的建築。戰後成為東德政治局和共產黨黨部所在。1990 年兩德統一後,德國 外交部曾在此辦公過。 g. 巴貝廣場(Bebel Platz) 位於柏林市區中心,國家歌劇院和洪堡大學的旁邊。1933 年 5 月 10 日,納粹在 此舉行了首次的焚書事件,燒毀猶太、共產黨、社會主義、同性戀、卡夫卡等人 的作品。 h. 防空碉堡遺址 希特勒曾在 1940 年代初下令建造 6 個防空碉堡,用以防護柏林領空。下面照片 是位洪堡漢(Humboldthain) 公園的碉堡遺址,在 1989 年以前,碉堡屬於公園的 一部份,是柏林市民登高望遠的重要地點。21 世紀以來則成為觀光客的重要參 觀景點之一。. 照片來源: 7.

(8)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4-07/15/content_348664.htm。 二、二戰戰爭和轟炸遺址: a.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德皇威廉二世為了紀念祖父威廉一世,於 1895 年建成的歌德式教堂,座落在普 魯士皇家動物園旁,是帝國時期繁華的商業區,命名為「威廉皇帝皇帝紀念教堂」 。 二戰期間受盟軍轟炸損毀;戰後柏林市民決定保留受損的教堂,用以警惕德國人 戰爭的恐怖,不要隨意發起戰爭。同時在舊教堂旁邊興建新教堂與鐘塔。 西柏林時代,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位於商業最繁華的庫丹大道(Kurfürstendamm) 上。即至於今,這裡仍然是柏林地標之一、旅客並經之處。紀念教堂內部有戰爭 紀念碑和展示空間,更是德國學校戶外教學的重要地點之一。. 三、集中營、受難者紀念碑和紀念館 a.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與紀念館(Gedenkstätte und Museum Sachsenhausen) Sachsenhausen 集中營位於柏林北郊 35 公里的 Oranienburg 鎮。1933 年開始監禁 共黨和社民黨員;1936 年至 1945 年,集中營內關有 20 多萬猶太人、吉普賽人、 同性戀者和其他被視為反社會或低下品種的人類。1945 年 4 月,蘇聯軍隊抵達 集中營,釋放營內 3000 名監禁者。1945 至 1950 年,此處是蘇聯軍隊罪犯和戰 犯之處。1961 年東德政府將集中營作為紀念館,用以教育大眾「法西斯主義的 恐怖,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勝利」。 兩德統一後,集中營紀念館歸於布蘭登堡文化部的管轄。1993 年後,紀念館隸 屬於布蘭登堡紀念館基金會(Stiftung Brandenburgische Gedenkstätten)之下。紀 念館內有長設展覽和電影放映廳等設施,除了歡迎觀光客的參訪外,紀念館也負 有教育的功能:提供成人和學生專門的Tour,並協助學生的集中營相關議題的研 究計畫 12。. 12. http://www.stiftung-bg.de/gums/en/index.htm。 8.

(9) 來 源: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與紀念館網站(http://www.stiftung-bg.de/gums/en/index.htm) 。. b. 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 Museum Berlin) 從 1970 年開始討論是否要建立一個單獨的猶太紀念館,經過猶太人社團、德國 學者和政客多年的辯論,終於決定博物館的地點,採用美國的猶太裔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的設計,1999 年完成、2001 年對外開放。博物館內有永久性展 品和有關猶太人在德國的歷史展覽。,,,,,,,,,,,,根據柏林猶太博 物館網站上發表的聲明,2004 年參觀此館的人數超過 70 萬人次 13。. c. 柏林地下博物館(Berliner Unterwelten-Museum) 位於柏林地鐵Gesundbrunnen車站地底。非營利組織Berliner Unterwelten e.V.從 1999 年整修,2005 開始對外提供導覽,介紹柏林的地下通道史 14。 d. 恐怖地形圖博物館(Topographie des Terrors) 位於蓋世太保總部的遺址上,從目前其露天博物館有各種展覽介紹納粹政權的秘 密警察,及其恐怖手段 15。博物館提供各種展覽、研究和戶外教學。 四、戰爭紀念碑 在柏林市內有無數的二戰紀念碑,大小各異。紀念碑散布在柏林各角落,數量仍. 13. 柏林猶太博物館在 2005 年 1 月 5 日的新聞稿,見網址 http://www.juedischesmuseum-berlin.de/site/DE/06-Presse/01-Pressemiteilungen/2005_01_5.php。 14 此博物館的網址是:http://berliner-unterwelten.de/。 15 直到目前為止,博物館的建築主體還未完成。網址是:http://www.topographie.de/en/ort.htm。 9.

(10) 在增加中 16。這些紀念碑除了紀念戰死的將士以外,還有紀念受難的特殊群體, 以及反抗納粹政權的團體和個人等。 a. 柏林市區和郊區有許多紀念陣亡將士的紀念碑,其中還可以分為 A.紅軍;B. 盟軍;和 C.德國戰爭紀念碑。 A.紅軍:1945 年蘇聯紅軍進展到柏林近郊時,即開始矗立紅軍戰死官兵和受難 者的紀念碑,至東德建國以後,紀念二戰陣亡的蘇聯紅軍紀念碑在東德地區有數 十座之多,在柏林市東部即有 3 座:一是位於Tiergarten公園外圍的蘇聯戰爭紀 念碑(Sowjetische Ehrenmal im Tiergarten) ,紀念二戰陣亡的蘇聯軍人,建於 1945 年;二是建於 1949 年,位於東柏林地區Treptower公園內的蘇聯紀念碑 (Sowjetische Ehrenmal im Treptower Park) ;三是柏林東郊的紀念碑(Sowjetische Ehrenmal in der Schönholzer Heide)。從 1989 年兩德統一後,這些紀念碑記受到 忽視和破壞 17。. Tiergarten 公園的蘇聯戰爭紀念碑. 在 B.盟軍方面最主要的是大英國協二戰陣亡將士的墓園,位於柏林 Heerstraße/Scholzplatz 附近。1955 年揭幕,園中有 3 千多名陣亡將士的墓。. ,,,,,,,,,,,,,,,,, 柏林有關C.德國陣亡將士的紀念碑則是新崗哨(Neue Wache),位於柏林中心的 Unter den Linden大道上,所有觀光客必經之處。建築主體是 1816 年建造,在 1931 年時紀念一戰陣亡的普魯士戰士。1993 年建築中放上Kathe Kollwitz的「母親與 亡子」雕塑,用以紀念德國所有戰爭和暴政的受害者,也就是說紀念 1933 年到. 16. 目前比較新的一本介紹德國境內的二戰紀念碑是 Ulrike Puvogel 和 Martin Stankowski 合著的 2 冊 Gedenkstätten für die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mus : Eine Dokumentation。此外,也可觀看柏林 市觀光局網站上的資料: http://www.berlin.de/ba-charlottenburg-wilmersdorf/bezirk/lexikon/gedenkstaetten.html 17 2006 年。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3/29/content_4358108.htm。[引用時間:2010 年 2 月 15 日] 10.

(11) 1945 年陣亡的德國將士。1993 年由總理柯爾開幕,當時引起非常多的爭議 18。 如今這個地方紀念 1818 年到 1945 年陣亡軍人。. b. 猶太大屠殺受難者紀念碑或浩劫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或 Holocaust-Mahnmal) 位於布勃蘭登堡門之南,曾是希特勒時期的政府官邸。由美國籍猶太裔建築師 Peter Eisenmann 設計,用以紀念二戰受害的猶太人。佔地 19000 平方米,有 2711 塊石塊。2005 年 5 月 10 日開幕。. c. 大屠殺吉普賽受難者紀念碑(Mahnmal für die ermordeten Sinti und Roma) 德國國會在 2007 年 12 月投票決定建一個幾乎滅族的吉普賽二戰紀念碑,立在國 會大樓前。預期從 2008 年啟建,經費為 2 百萬歐元。 d. 大屠殺同性戀受難者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im Nationalsozialismus verfolgten Homosexuellen) 位於柏林的 Tiergarten 公園內。2008 年 5 月舉行開幕式。. 18. 開幕式當天 1993 年 11 月 14 日,許多德國人在這建築前抗議,他們認為德國軍隊在二站期間 是加害者,許多人因此受害,他們不能被稱之「受害者」 。此外,這個建築在戰時曾做為監獄之 用,因此也有誣所有的受害者。這個抗議甚至也受到紐約時報的重視,見:Stephen Kinzer,Berlin Journal; The War Memorial: To Embrace the Guilty, too? In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5, 1993. 11.

(12) e. Baum 紀念碑(Herbert Baum Gedenkstein) 位於 Unter den Linden 大道上的 Lustgarten 公園。Herbert Baum(1912-1942)是猶太 裔共產黨員,1930 年代組織反納粹團體,1940 年被捕,1942 年死於集中營。1941 年東柏林矗立紀念碑。2000 年,紀念碑文內容更改。. Baum 紀念碑. 從 1990 年代開始,柏林又一次經歷大重建。柏林試圖從這次重建中塑造一 個「新柏林」,成為歐洲、甚至全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經歷過德意 志帝國、第三帝國和東德的首都,柏林這個城市很難與歷史脫鉤。不少鄰國和二 戰受難者家屬,對德國仍有疑慮,深恐她忘記過去侵略造成的災難;自己國民負 擔深重的罪惡感,不樂見祖國忘記當年的罪行,重蹈覆轍。在德國另有些團體希 望國人都能往前看,不要回頭看過去的歷史,他們則不解為何政府要屈於外界的 壓力,一直不忘二戰的那一段歷史。 另一方面,柏林的重建工程中,有太多仿效 19 世紀普魯士帝國的建築風格, 試圖找回柏林鼎盛時期的氛圍,讓許多置身在柏林市區的人分不清自己身處在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或許正是如此,眾多觀光客寧可尋找那段刺激又暴力的 歷史,尋求、憑弔 1930、40 年代那段歷史。. 參考資料 Berliner Unterwelten e.V. 網址:http://berliner-unterwelten.de/home.1.1.html。 Brandenburg Ministry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Culture. History where it happened: the culture of rememberance in the Brandenburg region for the period 1933-90. 12.

(13) Potsdam, 2009. Cohen, E. 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 in S. Williams (ed.) Tour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II. London: Routlege, pp.3-26. Gedenkstätte und Museum Sachsenhausen, 網站: http://www.stiftung-bg.de/gums/de/index.htm。 Gross, Andrew S. Holocaust Tourism in Berlin: Global memory, trauma and the ‘negative sublim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vel and Travel Writing 7:2 (Winter 2006): 73-100. Gruber, Ruth Ellen. Jewish Heritage Travel: A Guide to East-Central Europe, Northvale, N.J.: Jason Aronson Inc. 1999. Jaspers, Karl. Die Schuldfrage: für Völkermod gibt es keine Verjährung. München: Piper, 1979. Jüdische Museum Berlin, 網站:http://www.juedischesmuseum-berlin.de/ Moeller, Robert G. Germans as Victims?: Thoughts on a Post-Cold War History of World War II’s Legacies, in History and Memory 17:1/2 (2005):147-194. Task forc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Holocaust Education, Remember and Research。網址: http://www.holocausttaskforce.org/education/holocaust-education-reports/german y-holocaust-education-report.html。[引用時間:2010 年 2 月 15 日] Till, Karen E. The New Berlin: memory, politics, plac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5. Till, Karen E. Construction sites and showcase: mapping “the new Berlin” in through tourism practices, in Stephen P. Hanna & Vincent J. Del Casino Jr. (eds) Mapping Touris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3. pp.51-78. „Nazi fortress becomes tourist attraction” China Daily, 15 July 2004 in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4-07/15/content_348664.htm .[引 用時間:2010 年 2 月 15 日] “黑色旅遊”正流行。網址: http://big5.lrn.cn/travel/pole/201002/t20100218_463380.htm。[引用時間:2010 年 2 月 15 日]. 13.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永別了,齊柏林 ◎陳厚誠 齊柏林,謝謝您. 您讓我看見了美麗的臺灣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估計,至 2010 年全球約有 2.5 億的觀光休閒從業人口,並且產業規模將達全球 GDP 的

計畫推動持續在學科建立團隊共識。專業研習 的部分則以PLC核心成員為主做課程研發,再

2012 年 1 月 1 日, 都柏林大學的 Gary McGuire 利用計算機已證明出“不存在 16 個初始數的數獨題目”, 意即, 在數獨遊戲中, 最 少需給定

一、 時間:108 年○月○日(一) 9:00~15:00 二、 地點:○○就業中心(○○市○○路○○號)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有關歐拉的紀念郵票,最早在 1957 年,瑞士(圖一)及前蘇聯(圖二)為了紀念歐 拉二百五十週年誕辰而發行。圖三由前東德(DDR)於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