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 解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 解析"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公民與社會:名  師•陳金榜 老師       臺南一中•廖翠雰 老師 歷   史:蘭陽女中•汪栢年 老師       高雄中學•陳秀珍 老師 地   理:名  師•蕭成璟 老師       名  師•林 菲 老師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發行人∕陳炳亨 出 版∕民國一○七年二月 總召集∕陳彥良 發行所∕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蔣海燕 編輯部∕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 -1 號 主 編∕江欣穎 電 話∕(06)2619621 #312 校 對∕高中社會領域編輯  E-mail∕periodical@hanlin.com.tw

(2)

考科

社會

公民與社會

前言

若單就公民與社會科試題而言,今年出現許多社會科(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跨科 統合題,算是一大亮點;而題型也與往年略有不同,有幾題出現題幹與選項都是情境判斷的 題型。整體而言屬於中等程度,基礎題有之,中等程度占多數,並未出現太難或太細的試 題。 社會學題目從學生人格權保障、比較不同國家的人權保障(媒體涉及新聞自由)、兒少 權益、公共利益、文化位階再到族群平等皆是相當大的題目,沒有死背或瑣碎的內容,也都 是課程中基本的重要概念。其中,國家保障族群平等、我族中心與文化位階則統合了歷史與 公民科試題。 政治學題目也算不難,預期中的選舉制度這次具有變化性的考出選區重劃的傑利蠑螈, 再依據圖文訊息推論該地方的政黨政治生態,屬於進階思考題,光靠死背應無法得分;其他 如立委職權、利益團體與政黨的互動、內閣制的判斷也都屬於基本概念題,而在統合題中考 出南非人權領袖曼德拉與該國參與哪種國際組織(非洲聯盟)。 過往同學較擔心的法律學與經濟學單元,今年也未出現過難或過細的試題,都是著重觀 念的理解;往年常見的大法官釋憲,尤其被認為大熱門的同婚釋憲並沒有出現考題。法律題 目平均分散在《民法》、《刑法》(刑罰的目的)、行政法基本原則與私法救濟等重要主題 上,且嚴格而言皆是大方向的試題,並未出現瑣碎或艱深的法律內容題型。 經濟學則是基本的市場經濟、市場供需圖形的判讀、國際貿易的福祉、市場失靈的外部 性與公共財,也是基本題型,沒有很難的試題。基本上,今年公民與社會科的試題以「生活 化」與「基本觀念」方向命題,沒有背誦式的試題。 綜觀近幾年的公民與社會科學測試題難易度已算是相當穩定,未來考生依舊可從課綱的 內容與 101 年以後的學測歷屆題型做為應考與模擬練習的準備方向。 公民與社會科在整個「社會科」試題中占 24 題,今年各冊題目大致分布平均。分析如 下: 冊次 題號 考題概念 各冊統計 第一冊 1 學生人格權 7 題 2 言論自由的保障 3 兒少權益的相關保障 公共利益 名  師 陳金榜 老師

試題分析

(3)

社會考科

第一冊 e 身心障礙者權益 7 題 G 文化位階 : 我族中心 第二冊 r 選區重劃 6 題 t 政黨與選舉 y 壓力團體 u 立委職權 i 內閣制 A 國家目的 第三冊 4 行政救濟 5 題 5 刑法特別預防理論 6 道德變遷 7 私法救濟 8 行政法之比例原則 第四冊 9 國際貿易的福祉 6 題 0 外部性 q 公共財 o 市場機能 P 市場機能 L 國際貿易

第一冊 社會學

1 熱門考題 整體而言,今年社會學的試題都是課程中相當重要且基本的主題,大致可歸為兩類── 「基本人權」與「族群平等」,例如學生人格權、新聞自由(基本自由權)、兒少權益保 障、公共利益、文化位階、我族中心主義與國家保障族群等。上述幾乎都是歷屆試題經常出 現的考點,只是題幹例子有所改變,命題趨勢中也多次被預測為熱門題型。但不同於以往的 是今年試題較著重思考,除了題幹需要思考理解之外,選項敘述也要再思考才能正確判讀相 同的情境,此與過去傳統題幹描述基本定義,提問哪一選項符合定義;或是在題幹中描述情 境,提問符合哪一選項之定義的題型不同,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

(4)

試題分析

2 單元分析 若以出題單元來看,今年第一冊社會學部分比較側重基本人權與文化部分(如我族中心 或文化位階),另外亦包含志願結社、公共利益的基本觀念。其餘如自我形成理論、性別議 題與媒體識讀等皆未出現試題。而如前段所述,社會學試題結合歷史試題出題,量與質都是 往年少見的。 3 未來趨勢 未來社會學在學測中仍應將重點集中在「自我形成的相關理論、性別平等、人權議題、 志願結社、媒體識讀、社會運動(含公民不服從)、公共利益、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等 相關議題。其中特別是未來婚姻平權通過立法或修法,仍應是該年度的熱門考題,同學可多 加留意立法過程。今年社會學試題出現整合題與搭配圖畫題,在未來應會成為趨勢,考生務 必多加留意。雖然今年並未出現歷年搭配統計圖表之試題,但未來無論是指考或學測,考生 亦仍應多加留意,此種試題只要能正確判讀圖表或數字的變化趨勢應可正確作答。

第二冊 政治學

1 熱門考題 近年來相當熱門的選舉制度,今年一如預期地再度入題,但不同的是測驗選區重劃衍生 的現象,此在政治學上稱為「傑利蠑螈」,此次試題引用政治學理論的圖形,一般而言,只 要知道此一概念應可正確作答,但同一題組的另一題則是必須對此現象加以理解分析才能正 確作答。其他如內閣制、利益團體與立委職權等都是相當基本的題型,考生應都可正確答 題。今年政治學題目要說意外,應是第 61 ∼ 63 題的題組題,其主要是測驗課本較少被提到 的南非、南非人權領袖曼德拉以及南非參與的國際組織,只要能從題幹描述中判斷出該國是 南非,該題組應能輕易得分。 2 單元分析 今年政治學也是各課平均出題,除了上述選舉制度與選區重劃的問題之外,另外亦包含 國家的目的、立委職權、內閣制、壓力團體等,但是並未測驗新政府上臺後容易出現的關於 兩岸領導人的中國(或對臺)政策之題型。整體而言,今年仍是觀念判斷題型,沒有背誦、 修憲內容或年代的試題。 3 未來趨勢 今年年底臺灣即將舉行地方選舉,因此「地方(自治)制度」、選舉制度等仍要特別留 意。此外,「國家的目的與統治的正當性、責任政治、政治中立(或行政中立)、政府體 制、政黨體制與選舉制度、《公民投票法》、兩岸關係(國家領導人的兩岸政策)」與美國 總統川普採行的國際戰略或兩岸政策等仍是命題熱區,其中選舉制度與政府體制或政黨體制 容易出現在題組題中 (以選舉結果搭配計算席次與該國的政府或政黨體制),所以同學務必 留意相關試題。

(5)

社會考科

第三冊 法律學

1 熱門考題 整體而言,今年法律學的命題完全聚焦在大主題上,如行政法基本原則、《刑法》、私 法救濟的調解與和解,題型則是測驗法律的基本原則與概念,對考生而言應是一大福音。 2 單元分析 今年並未出現近幾年《憲法》、《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與行政法的平均 出題趨勢。今年只是簡單判斷選項屬於哪種「行政法」原則(比例原則),只要具備基本法 學概念應能輕鬆得分。《刑法》則是測驗刑罰目的的特別預防理論;《民法》單元並沒有出 現試題,反而出現在私法救濟單元,測驗學生判斷調解與和解的差異。此外,過往較冷門的 道德單元,今年出現一題簡單的題型,內容是過往法律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而今日演變成 對於虐待或棄養子女的父母,子女可聲請法院判決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的判斷道德變遷之題 型。 3 未來趨勢 未來法律學考生要留意的重點主要還是「釋憲制度(婚姻平權釋憲)、憲法保障的基本 人權與自由權的限制、正當行政程序、行政法、民法與刑法」的基本原則與內涵、刑事訴訟 的基本概念(如對被告人權的保障、法官與檢察官的職權)以及「權利救濟」等。

第四冊 經濟學

1 熱門考題 今年經濟學的試題皆是中規中矩的題型,沒有很難的圖形或理論,只有基本的市場機能 與供需圖判讀價量關係、國際貿易對社會福祉的影響、外部性與公共財等。嚴格來講,熱門 的時事題型只有第 10 題菸品健康捐,但僅是單純測驗外部性問題,與時事並沒有關聯。今 年經濟學的試題相對簡單,且市場機能與國際貿易分別各占 2 題。 2 單元分析 今年經濟學的試題著重在基本概念,如第 9 題單純測驗國際貿易的供給需求(價格)與 社會福祉的影響。第 10 題以菸品健康捐測驗外部性的基本概念,題幹本身不難,但關鍵在 於考生必須判讀哪一選項具有外部性才能正確作答。第 19 題則是測驗第二章市場供需法則 的基本概念,其關鍵在於必須根據題幹所述股市價量變動的情形,推論供給與需求線的變動 幅度大小才能正確解題。上述兩題都與過往題型不同,必須先閱讀理解「題幹」之後,再閱 讀理解「選項」才能選出正確答案。至於第 60 題更是單純測驗市場機能的基本觀念,多數 考生應該都能正確作答。 3 未來趨勢 未來經濟學要注意的重點包括「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市場機能(供需法則或政府干 預造成的損失)、經濟全球化的問題、自由貿易(含 WTO)、經濟發展要素、GDP 計算與

(6)

試題分析

缺失、外部性(如外部成本或外部效益的基本定義、外部性問題的解決等)、公共財(共享 性、無排他的特性或政府提供公共財的好處)、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等。以教學經驗而 言,課程中外部成本與外部利益所提及之社會福祉減損的圖型常是考生最大的夢魘,但今年 仍是以外部性的概念為主要出題方向,且目前為止尚未出現外部性圖型的試題,考生可以無 需過度焦慮。

 史

蘭陽女中 汪栢年老師

試題分布

第一冊有 7 題,第二冊 9 題,第三冊 4 題,第四冊 6 題(歷史總題數 26 題,參考表 五:107 年學測試題分析)。以第二冊命題數最多,占歷史試題數的 35 %,第三冊則僅有 4 題,僅占歷史題數的 15.4 %;一、四冊題數約符合歷史試題應有的比例(因此次歷史試題有 26 題,平均題數為 6.5 題)。在此試題分布下,第二冊中國史的比例顯得過多,但第三冊之 「五、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六、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兩單元皆未有試題,等 於高二上學期前兩個月的歷史課沒有相對應的試題出現,第三冊試題皆出自世界史「一、文 明的興起與交會」、「二、近代世界的轉變」等兩單元。從另一角度看,臺灣史占 7 題、中 國史占 9 題、世界史占 10 題。若以學生學習時數的比例分析,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應 1:1.5:1.5。107 學測的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比例則為 1:1.28:1.43,可看出臺灣 史、世界史的試題數趨近於平均值,但中國史的試題總數因缺乏近代中國之試題,故比例明 顯低於試題平均值。將試題按 100 課綱之單元、主題整理,可得下表: 表一:臺灣史試題分布 單元 主題 題號 題數 一、早期臺灣 1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族 52、53 2 2國際競逐時期 — 0 3鄭氏統治時期 — 0 二、清朝統治時期 1開港以前政治經濟的發展 — 0 2開港以前社會文化的發展 56、57 2 3開港以後的變遷 — 0 三、日本統治時期 1殖民統治前期政治經濟發展 31 1 2戰爭時期的臺灣 32 1 3殖民統治下社會文化變遷 — 0

(7)

社會考科

四、 中華民國時期:當 代臺灣 3社會變遷 — 0 4文化發展 — 0 — — 臺灣史題數 7 臺灣史命題最重點為:「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族」、「開港以前社會文化 的發展」,其次則為「(日本)殖民統治前期政治經濟發展」、「戰爭時期的臺灣」、「從 戒嚴到解嚴」。四個單元皆有試題分布,遺憾的是,僅有第 24 題考到「1951 年舊金山和 會」,當代臺灣歷史並未納入試題內容中;若在試題中能加上當代臺灣時事題,可以讓學生 在歷史測驗中有更多情境思考的機會。 表二:中國史試題分布 單元 主題 題號 題數 一、先秦時代 1史前與夏商周三代的傳承 33 1 2春秋戰國時期 — 0 二、秦漢至隋唐 1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 0 2 秦漢學術教育、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 展 21 1 3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27 1 4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 — 0 三、宋、元、明與盛清 1夷夏爭勝與政權型態 20、54 2 2經濟的繁榮與變遷 22、67、68 3 3學術思想與社會文化的新貌 — 0 四、晚清之變局 1帝國的衰微與西力衝擊 23 1 2改革與革命 — 0 五、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 發展 1中華民國的創建與民初政局 — 0 2統一建國與抗戰 — 0 3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 0 4社會經濟與文化 — 0 六、 當代中國與臺海兩 岸關係 1中共黨國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 0 2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 0 3中共外交政策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 — 0 — — 中國史題數 9

(8)

試題分析

如前所述,「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兩大單元均無試 題分布,與臺灣史缺當代歷史題恰好雷同。中國史試題中最晚的年代為第 23 題考到「1880 年代」的濟南教案,之後的近現代中國史考題呈現缺席狀態。中國史前四大單元皆有試題分 布,占題比例最重的主題為「(宋、元、明與盛清)經濟的繁榮與變遷」,有 3 題試題,其 次為「夷夏爭勝與政權型態」(2 題)、「史前與夏商周三代的傳承」(1 題)、「秦漢學 術教育、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1 題)、「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1 題)、「帝國的 衰微與西力衝擊」(1 題)。若中國史試題能補上中國近現代史試題,必能與高中歷史課程 及教學現場有更緊密的結合,讓老師與學生更能進一步思索兩岸問題的前因後果,方能提出 合理的解決之道。 表三:世界史試題分布 單元 主題 題號 題數 一、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1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 0 2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25、71 2 3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 — 0 二、近代世界的轉變 1近代伊斯蘭世界的擴張與歐洲的興起 — 0 2歐洲國家與海外探險 26、64 2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1歐洲思想與政體的變化 30 1 2歐美政治與經濟的遽變 — 0 3政治民主與民族國家的潮流 34、59 2 四、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 衝突 1帝國主義國家的競逐 — 0 2第一次世界大戰 — 0 3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 0 4第二次世界大戰 28 1 五、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1冷戰的形成與發展 29 1 2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62 1 — — 世界史題數 10 世界史五大單元皆有試題分布,占題比例最重的主題為「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歐洲國家與海外探險」、「政治民主與民族國家的潮流」等三單元,各有 2 題試題。其次 則為「歐洲思想與政體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的形成與發展」、「後冷戰 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與臺灣史、中國史不同的是,二次大戰後的當代世界史有 3 題分

(9)

社會考科

「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

根據表四近四年學測歷史試題分析可知,閱讀理解(「歷史理解」與「史料分析」)的 比例分別為:63 %、88 %、76 %、80 %,而近三年的平均題數已高達八成。考生必須理解 題幹的關鍵字句,與所學的歷史背景相結合,方能找到正確解答。文本閱讀是近年來高中歷 史課堂上著重的學習趨勢,107 學測試題的命題委員注意到此,以簡短精要的短文、淺顯易 懂的圖表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即可應用所學,進行解題的相關動作—閱讀理解,深入到歷史場 景中,以求得相關解答。唯一需要加強的是歷史解釋題所占的比例較低,近四年的比例為: 29 %、4 %、16 %、12 %,是未來值得努力的地方。若學生在「閱讀理解」後,所導出的 應該是對該歷史事件的「解釋」,而不是固定的「答案」,才會提升其歷史思維及訓練其歷 史探究能力。 表四:104、105、106、107 學測歷史試題分析 各年度學測 冊別分布 內容分析 題型 難易度 創新試題 104 學測 第一冊 21 % 第二冊 38 % 第三冊 25 % 第四冊 16 % 政治制度 46 % 社會文化 21 % 軍事 13 % 經濟 16 % 宗教 4 % 歷史理解 50 % 歷史解釋 29 % 史料分析 13 % 時序觀念 8 % 中間偏易 無 105 學測 第一冊 21 % 第二冊 38 % 第三冊 16 % 第四冊 25 % 政治制度 38 % 社會文化 12 % 軍事 12 % 經濟 38 % 歷史理解 71 % 歷史解釋 4 % 史料分析 17 % 時序觀念 8 % 中間偏難 跨學科題組題: 4 組 4 題 (歷史題) 106 學測 第一冊 25 % 第二冊 30 % 第三冊 28 % 第四冊 17 % 政治制度 33 % 社會文化 17 % 軍事 21 % 經濟 21 % 宗教 8 % 歷史理解 38 % 歷史解釋 16 % 史料分析 38 % 時序觀念 8 % 中間偏難 跨學科題組題: 4 組 4 題 (歷史題) 107 學測 第一冊 27 % 第二冊 35 % 第三冊 15 % 第四冊 23 % 政治制度 31 % 社會文化 19 % 軍事 19 % 經濟 12 % 宗教 19 % 歷史理解 38 % 歷史解釋 12 % 史料分析 42 % 時序觀念 8 % 中間偏易 跨學科題組題: 7 組 9 題 (歷史題)

(10)

試題分析

跨學科試題與難易度分析

本次學測試題的創舉是大幅提升跨學科試題的題數,105、106 學測僅各有 4 組 8 題跨 學科試題,但今年已擴增至 7 組 19 題,且少數幾題(61 ∼ 63、64 ∼ 66、70 ∼ 72)已突破 了跨學科範圍,打破科際界線,成為跨歷史、地理、公民三科的真正「社會科跨學科試 題」,符合未來 108 課綱社會科跨學科的教學目標。難易度方面,中間偏難 6 題、中間 9 題、中間偏易 9 題、易 2 題(參閱表五:107 年學測試題分析),符合學測試題中間偏易的 測驗目標。從另一角度分析,跨學科試題題數的增加,不會使試題難易度遽然提升,反而使 考生增加全方位的解題角度,對整合式的學習更增添信心,也對未來社會科合科教學、跨學 科互動增添了動力。

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107 年學測歷史試題的特色如下: 1 第二冊中國史的比例過多。 2 臺灣史、世界史的試題數趨近於平均值。 3 中國史的試題總數因缺乏近代中國之試題,比例明顯低於試題平均值。 4 當代臺灣歷史並未納入試題內容中。 5 中國史試題缺中國近現代史試題,無法與高中歷史課程緊密結合。 6 世界史試題較符合課綱略古詳今的精神。 7 符合「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但應提升歷史解釋題的命題質量。 8 大幅提升跨學科試題的題數,符合 108 課綱精神。 9 打破科際界線,成為跨歷史、地理、公民三科的真正「社會科跨學科試題」。 0 試題難易度中間偏易,符合學測命題原則。 表五:107 年學測試題分析 試題 冊別 課綱重點 題型 內容 難易度 p 第二冊 三、宋、元、明與盛清 1夷夏爭勝與政 權型態:3.皇權的擴張 歷史理解 政治 中間 a 第二冊 二、秦漢至隋唐 2秦漢學術教育、經濟 與社會文化的發展:1.學術教育 史料分析 宗教 中間 偏易 s 第二冊 三、宋、元、明與盛清 2經濟的繁榮與 變遷:2.工商業興盛與貨幣經濟的發展 史料分析 社會 文化 中間 偏易 d 第二冊 四、晚清之變局 1帝國的衰微與西力衝 擊:2.外患頻仍 史料分析 社會 文化 中間

(11)

社會考科

f 第一冊 四、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1從戒嚴 到解嚴:3.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 史料分析 政治 中間 偏難 g 第三冊 一、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2歐洲文明的興 起與發展:3.基督教的發展與傳播 歷史解釋 宗教 中間 偏難 h 第三冊 二、近代世界的轉變 2歐洲國家與海外 探險:2.海外探險與新舊大陸的接觸 史料分析 經濟 中間 偏易 j 第二冊 二 、 秦 漢 至 隋 唐 3從分裂到帝國的重 建:1.從魏晉到隋唐的政局演變 歷史解釋 政治 中間 偏難 k 第四冊 四、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4第二次世 界大戰:1.戰爭始末 歷史理解 軍事 中間 l 第四冊 五、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1冷戰的形成與 發展:1.戰後經濟復甦與美蘇對峙 史料分析 軍事 中間 偏易 ; 第四冊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1歐洲思想與政體 的變化:1.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 史料分析 宗教 中間 z 第一冊 三、日本統治時期 1殖民統治前期政治 經濟發展:1.統治政策與臺民反應 史料分析 政治 中間 x 第一冊 三、日本統治時期 2戰爭時期的臺灣: 2.太平洋戰爭與戰時體制 歷史理解 軍事 中間 偏易 c 第二冊 一、先秦時代 1史前與夏商周三代的傳 承:1.史前時代的傳說與考古 歷史理解 政治 中間 v 第四冊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3政治民主與民族 國家的潮流:3.歐洲民族主義的擴展 史料分析 軍事 中間 W題 組題 第一冊 一、早期臺灣 1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 灣與原住民族:2.臺灣的原住民族 歷史理解 宗教 易 E題 組題 第一冊 一、早期臺灣 1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 灣與原住民族:2.臺灣的原住民族 歷史理解 社會 文化 易 R題 組題 第二冊 三、宋、元、明與盛清 1夷夏爭勝與政 權型態:2.北亞民族的興起 史料分析 軍事 中間 偏難 Y題 組題 第一冊 二、清朝統治時期 2開港以前社會文化 的發展:1.族群關係 歷史理解 社會 文化 中間 U題 組題 第一冊 二、清朝統治時期 2開港以前社會文化 的發展:1.族群關係 歷史理解 宗教 中間 偏難

(12)

試題分析

O題 組題 第四冊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3政治民主與民族 國家的潮流:1.十九世紀的歐洲思潮 史料分析 政治 中間 偏易 S題 組題 第四冊 五、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2後冷戰時代的 世界新局與挑戰:3.人類社會的新貌與挑 戰 歷史理解 政治 中間 偏易 F題 組題 第三冊 二、近代世界的轉變 2歐洲國家與海外 探險:2.海外探險與新舊大陸的接觸 歷史解釋 社會 文化 中間 J題 組題 第二冊 三、宋、元、明與盛清 2經濟的繁榮與 變遷:3.海上交通與貿易 時序觀念 經濟 中間 偏易 K題 組題 第二冊 三、宋、元、明與盛清 2經濟的繁榮與 變遷:3.海上交通與貿易 歷史理解 經濟 中間 偏易 Z題 組題 第三冊 一、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2歐洲文明的興 起與發展:2.羅馬共和與帝國的發展、3 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1.印度與伊斯蘭 文明的發展 二、近代世界的轉變 1近代伊斯蘭世界 的擴張與歐洲的興起:1.鄂圖曼帝國與蒙 兀兒帝國 時序觀念 政治 中間 偏難

 理

名  師 蕭成璟老師

前 言

對於今年學測社會科試題,不論師生共同一致的看法就是-跨科試題的比例大幅提 高!以地理科來說,大多認為在區域地理,特別是有關臺灣多元文化的部分試題數偏多。本 文將對試題的結構作簡要的統計,以得知其比例分配是否恰當;並在總結整份試題的特色 後,說明地理在社會學科中,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是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

試題結構

本年試題中,第 b 題之後共計有 25 題為地理科相關試題;其中單選 12 題,題組 13 題。與往年不同的是,第 b.∼Q 題共 12 題為單純的地理科試題;第 W.∼X 題全為三科整

(13)

社會考科

以下先依筆者的主觀認知整理成下表,接下來再依序分析: 表一 107 年學測地理科試題結構整理 題號 難易度 評量層次 命題單元 命題的主要概念 題型 是否合科 單選b 易 知識 第三冊南亞 季風氣候 引文情境 地理單科 單選n 中 理解 第四冊臺灣的位置環境 多元文化 實景照片 單選m 中 理解 第二冊高科技知識產業 資訊革新 引文情境 單選, 中偏難 高層次 第一冊地形 火山地形 實景照片 單選. 中 理解 第四冊臺灣的位置環 境、臺灣的區域 降雨的時空分布 差異 實景照片 統計圖表 單選/ 中偏難 高層次 第一冊自然景觀帶 第三冊歐洲、東北亞、 澳紐 自然景觀帶 世界時事 單選! 易 知識 第一冊氣候 第三冊南亞 天氣系統 示意圖片 單選@ 中 理解 第一冊氣候 第四冊臺灣工業及貿易 氣候分類 統計圖表 單選# 中 理解 第四冊中國的環境 沙塵暴 引文情境 單選$ 中偏易 理解 第二冊人口的組成與成長 人口轉型 統計圖表 單選% 易 知識 第三冊西亞、東南亞 伊斯蘭文化 實景照片 單選^ 中 知識 第一冊氣候 第三冊世界的劃分、歐洲 文化區 引文情境 題組& 中 理解 第一冊地理資訊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引文情境 * 中 理解 第一冊地圖 地圖判讀 引文情境 題組( 中 理解 第三冊世界 的劃分 第二冊農業 第三冊歐洲 農村景觀 統計圖表 引文情境 ) 中 理解 第三冊澳紐 自然景觀 Q 中 理解 第四冊中南美 殖民地式經濟 題組W 歷史 E 易 知識 第四冊臺灣的區域 區域特色 實景照片 地理 題組R 歷史 T 易 知識 第四冊中國的區域 地理區 引文情境 地理

(14)

試題分析

題組Y 易 知識 第四冊臺灣的位置環境 多元文化 各類地圖 地理 U 歷史 I 中偏難 理解 第四冊臺灣的位置環境 劃分指標 示意圖片 各類地圖 地理 題組A 引文情境 三科整合 S D 易 理解 第三冊世界的劃分 第四冊非洲 國際組織 題組F 示意圖片 各類地圖 統計圖表 三科整合 G H 難 高層次 第三冊世界的劃分、歐 洲 人類發展程度指 標 題組J 引文情境 歷史 K 歷史 L 中偏難 理解 第二冊第二級、第三級 產業 工業區位要素 地理 題組: 世界時事 公民 Z 歷史 X 中 理解 第四冊非洲 殖民地式經濟 地理 b:E、Y、L 題為跨科試題,因地理課綱中有主要概念可涵括,故筆者將其歸為地理 科。 1 試題架構 1 難易度:如表二,「中等難度」的試題約占 1/2,「偏易」比「偏難」的題數略 多,整體試題難易度適中。 表二 各類難易度的題數與比例統計 難易度 易 中偏易 中 中偏難 難 總計 題數 7 1 12 4 1 25 比例 28 % 4 % 48 % 16 % 4 % 100 %

(15)

社會考科

2 評量層次:如表三,以「理解」比例最高接近 2/3,其餘「知識」多於「高層 次」,分配大致恰當。 表三 各類評量層次的題數與比例統計 評量層次 知識 理解 高層次 總計 題數 7 15 3 25 比例 28 % 60 % 12 % 100 % 2 試題內容 1 命題單元:地理 99 課綱在一∼四冊共有 33 個單元,但每年的地理題數約 24 題,故 今年有 24 個單元納入命題,9 個單元沒有,在合理的預期範圍內。區域地理的命題 比例約占 2/3,通論地理占 1/3;以冊別的比例來看,由多到少分別是第四、三、 一、二冊。(如:表四) 表四 試題的命題單元及主要概念分布 題數 比例 單元 題數 命題的主要概念 題數 通 論 地 理 8.6 34.3 % 第 一 冊 4.8 19.2 % 地理概說 0 0 地圖 1 地圖判讀 1 地理資訊 1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1 地形 1 火山地形 1 氣候與水文 1.34 天氣系統 氣候分類 2 自然景觀帶 0.5 自然景觀帶 1 第 二 冊 3.8 15.1 % 第一級產業(農林漁牧) 0.75 農村景觀 1 第二級產業(製造業) 0.5 工業區位要素 1 第三級產業(服務業) 0.5 0 高科技知識產業 1 資訊革新 1 人口組成與人口成長 1 人口轉型 1 都市聚落與都市化 0 0 地理實察 0 0

(16)

試題分析

區 域 地 理 16.5 65.7 % 第 三 冊 7.0 27.9 % 世界的劃分 2.1 文化區、國際組織、人類發展 程度指標 3 北美洲 0 0 歐洲 1.51 0 東北亞 0.17 0 俄羅斯及國協 0 0 澳洲與紐西蘭 0.67 自然景觀 1 東南亞 0.5 0 南亞 1.5 季風氣候 1 西亞 0.5 伊斯蘭文化 1 第 四 冊 9.5 37.8 % 中南美洲 0.5 殖民地式經濟 1 非洲 1.5 殖民地式經濟 1 中國的區域劃分 1 地理區 1 中國的人口及都市 0 0 中國的產業 0 0 中國的環境 1 沙塵暴 1 臺灣的位置及環境特色 3.5 多元文化、降雨的時空分布差 異 3 臺灣農業的發展及轉型 0 0 臺灣工業發展及貿易 0.5 0 臺灣之區域特色及區域發展問題 1.5 劃分指標 區域特色 2 鄉土地理專題研究 0 0 總計題數 25.04 25 b 1 :若該題橫跨單元命題,則將該題數均除至各單元作統計。 b 2 :該題命題的主要概念,以最主要牽涉到的概念來統計,故 25 題有 25 個主要概念。 b 3 : 為便於統計計算,有作四捨五入,故總數不等於 25 題。 2 命題的主要概念:若以每題內容所牽涉到最主要的地理概念來看,一∼四冊的比例分 別是 24 %、16 %、24 %、36 %;區域地理的部分 6 成,通論地理 4 成。故區域地 理為本次地理學測命題的要角。(如:表四的右半部整理)

(17)

社會考科

3 試題類型 1 單科或合科命題:歷年地理以單科命題為主,合科命題的年度及題數都不多。今年則 大大改變,高達 21 題的題組題是三科整合命題,雖然其中有 13 題的題目可辨識為地 理科的題目,但是上至主題幹的解題線索,下至題內的 4 個選項,都是三科融合、穿 插互間,數量及結合程度都是歷年來首見! 2 各類題型:地理資訊相當多元,故試題中所提供的解題資訊類型也相當多樣。依筆者 主觀的認定可分為 7 種類型,請參見表五。今年比較特別的是衛星影像沒有入題,各 類地圖題偏少,常考的等高線地形圖亦沒有出現。 表五 各類型試題的題數與比例統計 試題類型 各類地圖 衛星影像 實景照片 示意圖片 統計圖表 引文情境 世界時事 總計 題數 1.8 0 4.5 1.8 4.3 10.5 2 24.9 比例 7.2 % 0 % 18.1 % 7.2 % 17.3 % 42.2 % 8 % 100 % b 1 :若該題具備兩種類型以上來命題,則將該題數均除至各類型中作統計。 b 2 :為便於統計計算,有作四捨五入,故總數不等於 25 題。

試題特色

1 整體特色 過去大考試題會提早反應未來新課綱的方向,今年亦然。跨科整合的面向加廣並連結的 更緊密,以及在臺灣的生活場景中辨析地理概念的能力,就是在上述的脈絡下所呈現出來的 命題特色。但也因為有這樣的目的性,所以在章節分配上可能會偏重區域地理,以利與其他 兩科特別是歷史科作結合。 2 疑義及建議 本次試題敘述清楚題意明確,僅有疑義處在第 & 題,題目如下。 ◎某生在 O 點拍攝一張照片得知其 GPS 資訊為(時間:13 點 30 分 15 秒、X: 252000、Y:2687000),順著山路蜿蜒步行一段距離後,在 T 點拍攝另一張照片(時 間:14 點 40 分 35 秒、X:257000、Y:2690000)。請問: & 若僅透過 O、T 兩點的 GPS 資訊,可以推算下列哪些地理訊息? 甲、O 點到 T 點的最佳路徑 乙、O 點到 T 點的步行時間 丙、O 點到 T 點的直線距離 丁、O 點到 T 點的步行速度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題中可知的 GPS 的資訊為:起點 O、終點 T 的時間和空間坐標(但由題目無法得知中 間蜿蜒的山路路徑),故可推算兩點的「乙步行時間」和「丙直線距離」,但爭議點在丁選 項。根據物理學對「速度」的定義:速度=位移÷時間,位移=末位置-初位置,也就是 O、

(18)

試題分析

T 兩點的直線距離;如果時間和位移都可推算,則可算出丁選項速度,故乙丙丁皆是正確答 案,建議本題答案應為C和D皆可。

對高中教學的影響-地理科的重要性!

如果今年考題宣示的是未來新課綱的精神,則地理科更應該著重於發揮我們的長項- 整合能力!我們能闡釋地形、氣候、水文、人口、產業、都市等各種地理現象,我們善於利 用地圖工具來彙整這些地理資訊,我們能歸納小至社區、中至國家、大至文化區或經濟區的 區域特色,並透過呈現這些區域特色,協助其他學科更深入來解讀事件的原因及發展! 如公民科第 r、t 題,地理學可用清晰的地圖來呈現選區分布,用地理區域的形塑來 解釋選區劃分的源由;如歷史科第 x 題,「野人」能在印尼的叢林躲藏數十年,需指出印 尼的地形、氣候、自然景觀帶才可以完整解釋原因;又如第 Y、U 題漢人移民的分布與沿 海的王爺信仰,若不是透過了解福建及臺灣的地理環境特色,就無法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分 布型態,而居民又為何如此投入在宗教活動中。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在地理教學時,可以思考 的面向!

結 論

地理教育這三十多年來改變甚大,我們不斷的充實內涵、與時俱進,因應未來變化與教 育變革,我們更應該堅守自己的學科本質與長項,持續帶領學生領略地理學的精彩! 地理的好在於生活中俯拾皆是,舉目所及都可以用地理眼來觀察,新聞時事可以用地理 耳來分析,各種大小決策可以透過地理腦來評估,而生活中的美更可以用地理心來感受!當 學生吃個印尼的玉米片都會發現清真認證(圖1);拍個照片知道要如何拍出鹽分地帶人們 辛勤的身影,以及鹽堆分布和沿海平原地平線間的協調感(圖2);看到一幅美麗的水彩 畫,就能感受創作者想要呈現南臺灣的陽光大地與農村的樸實之美(圖3),那我們的地理 教育就成功了!所以,地理不是一門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 式! ▲圖1 ▲圖2 ▲圖3

(19)

自然考科

單選題(占 144 分) 說明: 第1題至第X題皆計分,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 選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 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通常學校行政人員或老 師不能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除非發現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違法物 品,或為了避免緊急危害等特殊情況,才能進行搜查。對於此種管教行為的約 束,最主要是基於哪一個理由? A保障學生的財產自由權 B保障校園的秩序與安全 C保障學生尊嚴與人格權 D保障校園師生倫理和諧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三章:人與人權 測驗目標 認識與實踐校園人權 詳 解 校園人權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學生的隱私權與自由權。基於維護校 園安全,在合乎比例原則下,校方若發現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違 法物品,或為了避免緊急危害等特殊情況,才能搜查特定學生的身體 與私人物品,以有效達成維護校園安全及避免緊急危害發生的目的, 且同時能有效避免校方擴權濫搜,而侵害學生的校園人權,此著重在 學生人性尊嚴與權利的維護,故選C。 難 易 度 易 公民 臺南一中 廖翠雰 老師 歷史 高雄中學 陳秀珍 老師 地理 名  師 林 菲 老師

試題解析

社會

考科

(20)

試題解析

2 假設在 2010 年代有甲、乙、丙、丁、戊五個國家,以下為這些國家的一些特 色: 甲國:人民需要負擔高額的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最高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 乙國:有蓬勃發展的國際與國內的非政府組織,人民可以自由地組織或參加 丙國:以國民生產毛額計算,國營企業對該國的貢獻度為民營企業的 1.5 倍 丁國:擁有先進的資訊統計科技,可完全監控該國新聞以及社交媒體的內容 戊國:不論性別或信仰有何差異,國民只要達到一定年齡都有服兵役的義務 比較以上國家的政府與人權保障,下列推論何者最正確? A甲國與戊國都不屬於自由民主的國家 B甲國與丙國應有強大社會運動與政黨 C乙國與丁國對言論自由保障落差很大 D丁國與戊國對隱私權的保護情形接近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二章: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測驗目標 藉由國家的各種統計數據,研判國家的統治狀況 詳 解 A甲國繳高稅率、戊國人民無差別的盡義務,應該是屬於民主國家, 看不出屬於非民主國家的元素。B乙國有蓬勃發展的國際與國內非政 府組織,人民可以自由的組織團體或參加,因此可以推測出有強大社 會運動與政黨。C乙國對言論與結社自由高度保障,丁國卻對新聞與 社交媒體進行監控,顯示兩國之間對言論自由保障落差很大。D丁國 透過監控社交媒體,將侵犯人民的隱私權;戊國是強調人民要平等盡 義務,與隱私權較無關聯性。 甲國 負擔高額所得稅,應該是較傾向社會福祉國家,例如:北歐 乙國 人民擁有高度的結社與言論自由,屬於民主國家 丙國 國營企業的 GDP 高於民營企業,經濟類型較偏向計畫經濟體系 丁國 國家監控新聞與社交媒體,是侵害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等人權, 因此推測為專制的非民主國家 戊國 強調形式平等、人民履行義務 難 易 度 中

(21)

社會考科

3 為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法律限制媒體刊載過度描述(繪)血腥、色情細節之 文字或圖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種限制的規範目的主要在於防止妨礙他人自由 B此限制手段類似立法禁止在校園內販售含糖飲料 C此限制涉及憲法所保障的記者職業自由及工作權 D此限制涉及憲法所保障的兒童及青少年人身自由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三章:人與人權、第六章:媒體識讀;公民與社 會第三冊第四章:憲法與人權 測驗目標 了解限制人權的比例原則、新聞自由 詳 解 A法律依據比例原則限制媒體報導,以保障青少年權益,這是基於公 共利益的目的。B此限制手段符合比例原則,類似立法禁止在校園內 販售含糖飲料。C此限制並未侵犯《憲法》所保障的記者職業自由及 工作權,而是基於公共利益而限制報導,符合比例原則的必要性原 則。D此限制並未涉及《憲法》所保障的兒童及青少年人身自由。 比例原則 子原則 適當性原則 必要性原則 衡量性原則 手段能否達到目的 應對人民權益損害 最少 手段與人民權益間 是否顯失均衡 難 易 度 中 4 小華一家五口住在某市一棟老舊公寓裡,某日市政府將小華家公寓劃入住宅都 市更新案的範圍,並且核定建商對該地區所提出來的都市更新計畫案,准予實 施。小華一家人如不服市政府的核定,希望進行救濟,其救濟途徑的屬性與下 列何者最相似? A私立學校學生接到學校以掛號信通知其遭到退學 B公立學校學生認為老師不當體罰造成其身心受傷 C公立學校校方通知文具供應廠商將解除買賣契約 D私立學校教師收到學校通知下學期不再繼續聘用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三章:人與人權;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五章:行 政法與生活、第六章:民法與生活、第八章:紛爭解決機制 測驗目標 了解行政行為與行政救濟

(22)

試題解析

詳 解 政府將小華家公寓劃入都更案,是行政處分,小華家不服,得提起訴 願,若不服再提起行政訴訟。A私立學校學生接到學校以掛號信通知 其遭到退學,屬於影響學生身分的行政處分,因此得在校內先申訴, 若不服則提出訴願,再提出行政訴訟。B老師的不當體罰,除了涉及 民、刑事等責任之外,亦屬行政處分,由於是造成其身心受傷,並未 影響學生身分,若是高中以下學生,則只能在校內提起申訴。C公立 學校與文具供應廠商的買賣契約屬於民事,與行政處分無關,因此若 有爭執,則提起民事訴訟、和解、調解。D私立學校教師與校方是簽 訂民事的約僱契約,因此與行政處分無關,若有爭議,則提起民事訴 訟、和解、調解。 難 易 度 中 5 電視新聞報導,某公司員工們在手機通訊軟體中取名為「員工專屬,老闆不要 看」的公司員工群組聊天室裡,集體發洩工作上的不滿。幾位員工忍不住以難 聽字眼辱罵老闆,老闆知道後,憤而告上法院。幾位罵人的員工,都被法院依 照公然侮辱罪判刑。小明跟小玉看了新聞後,有以下之討論,請問哪一個觀念 正確? A基於刑罰一般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讓罵人的員工們反省其行為不當 B基於刑罰特別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達到嚇阻罵人員工們再犯的效果 C基於罪刑法定主義,法條未載明聊天室辱罵行為有罪,員工不服可再上訴 D基於刑法應報理論,辱罵者已得到應有的刑罰,老闆不可再請求民事賠償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七章: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刑罰理論的差異 詳 解 A基於刑罰特別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讓罵人的員工們反省其行 為不當。C基於罪刑法定主義,《刑法》的公然侮辱罪有法條載明辱 罵行為有罪,員工不服依法可再上訴。D公然侮辱罪屬於《刑法》的 犯罪行為,由於對老闆名譽造成損害,得再請求民事賠償。

(23)

社會考科

應報理論 定義 主張對犯罪者進行報復,是「以牙還牙、以眼還 眼」的報復理論;滿足一般人、受害人及家屬對犯 罪行為報應的心理需求 例如 法官判處殺人犯死刑 預防理論 刑罰的目的是對將來犯罪的預防,以達成「刑期無刑」的 理想 一般 預防 理論 定義 主張行為的作用在於威嚇社會大眾,防止一 般人誤觸法網,以達到預防犯罪的效果 例如 施用海洛因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所以讓人不敢輕易嘗試 特別 預防 理論 定義 透過刑罰來匡正犯罪者的反社會心理,對犯 罪者科以刑罰,並矯正教化犯罪者,使其再 犯率下降 例如 採隔離政策,使犯罪者與社會隔離;採威嚇 手段,使犯罪者心生畏懼;採教化手段,以 矯治犯罪者的性格;教育刑思想,在監獄中 對犯罪者施以職業與精神教育,輔以假釋, 讓其改過自新,再社會化 《刑法》 第 309 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以強暴犯前項 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民法》 第 195 條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 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 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 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 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 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 難 易 度 難

(24)

試題解析

6 小民在公民老師指導下,著手撰寫一篇小論文,用《民法》以下兩條規定的關 係為例進行討論:第 1084 條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以及新增的第 1118 條 1,規定子女可聲請法院判決減輕或免除對虐待或棄養子女的父母之扶養義 務。根據上述判斷,小民的論文最可能探討哪一個議題? A處罰的最後手段性 B私法的範圍與限制 C道德的發展與實踐 D道德的變遷與多元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一章:道德與社會規範、第六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民法與道德的關聯性 詳 解 《民法》第 1084 條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此屬道德法律化;但 是近年來「早年遺棄子女的父母,要求子女奉養晚年」的案例層出不 窮,讓法院頻頻做出減輕或免除撫養義務的判決,而《民法》也隨之 修法,以第 1118 條之 1 相呼應。主軸在於道德多元化與變遷後,相對 應的《民法》條文也隨之修法,因此小論文題目最可能是「道德的變 遷與多元化」。 《民法》的性質 私法、實體法、國內法 《民法》第 1084 條 子女應孝敬父母。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 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 《民法》 第 1118 條之 1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 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 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 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 侵害行為。 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 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 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 義務。 前二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 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不適用之。 難 易 度 易

(25)

社會考科

7 張家跟樓下鄰居之間因為房屋漏水而產生糾紛,下列哪種方式不屬於此種糾紛 應採行的解決機制? A雙方坐下來自行簽訂維修費用和解契約 B到派出所報案請求警察調查並進行調解 C赴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來進行調解 D至地方法院在法庭由法官當庭進行和解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八章:紛爭解決機制 測驗目標 了解民事糾紛的紛爭解決途徑 詳 解 房屋漏水而產生糾紛,屬於民事的侵權行為,可以藉由和解、調解、 仲裁、民事訴訟來解決。A雙方坐下來自行簽訂維修費用和解契約, 屬於訴訟外的和解。B由於屬於民事糾紛,因此警方原則上不受理; 且警察無法主動調查,也無權進行調解。C赴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由委 員來進行調解,屬於訴訟外的調解。D至地方法院在法庭由法官當庭 進行和解,屬於訴訟上的和解。 難 易 度 易 8 《監獄行刑法》准許監獄長官得閱讀所有受刑人往來書信之全部內容,被司法 機關認定為過度限制受刑人的祕密通訊自由,其理由最可能與下列何種違反行 政法原理原則之行為相同: A廠商排廢水造成環境汙染,環保單位要求限期改善,未到期卻先行開罰 B《檢肅流氓條例》以「欺壓善良、品行惡劣、遊蕩無賴」要件認定處罰流氓 C行政機關廢止行政命令時,對合法權利受影響者,未採取合理補救措施 D駕駛人臨停如廁,危害交通秩序情節輕微時,員警未經勸導即先開罰單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五章:行政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 詳 解 司法機關認定過度限制受刑人的祕密通訊自由,是違反比例原則。A 廠商排廢水造成環境汙染,環保單位要求限期改善,未到期卻先行開 罰,違反誠實信用原則。B《檢肅流氓條例》以「欺壓善良、品行惡 劣、遊蕩無賴」要件認定處罰流氓,違反明確性原則。C行政機關廢 止行政命令時,對合法權利受影響者,未採取合理補救措施,違反信 賴保護原則。D駕駛人臨停如廁,危害交通秩序情節輕微時,員警未 經勸導即先開罰單,違反比例原則。

(26)

試題解析

▼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 平等原則 禁 止 差 別待遇 行政機關之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有 差別待遇 不 得 主 張 違 法 的平等 當人民違法受罰時,不得主張他人有相同行為 卻未受罰,要求行政機關一律平等處理 依法行政原則 法律優位原則 (消極依法行政) 行政行為不得牴觸法律,下級法位階 規 範 不 得 牴 觸 上 級 法 位 階 規 範 。 例 如:行政機關取締噪音的行政行為, 不得牴觸《噪音管制法》的規定 法律保留原則 (積極依法行政) 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做為依 據,法律是指狹義的法律。例如:政 府必須依法才能加稅,不可以行政命 令來加稅 誠實信用原則 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的方法為之。行政機關不可因出 爾反爾、強人所難、隱匿實情、無正當理由等原因,而 做出違反行政先例的行為。例如:環保局要求工廠在 3 個月內改善汙染,卻在期限截止前先行科處罰鍰,就違 反誠實信用原則 裁量合法原則 行政機關裁量時,不能超過法律授權的範圍。例如: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汽車駕駛人闖紅燈可 處罰新臺幣 1,800 元以上 5,400 元以下罰鍰,交通警察須 在此範圍內決定處罰的金額 比例原則 適當性 行政行為的手段,必須要能達成目的。例如: 開車超速開 5,000 元罰單,能達到遏止民眾超 速的目的,符合適當性原則 必要性 行政行為若有多種手段可以達成目的,應選擇 對人民侵害最小的 衡量性 政府的行政措施,其目的與手段間必須合乎比 例,不能顯失均衡。例如:判有期徒刑或罰款 都能使人民開車不超速,則應選 明確性原則 行政行為之內容應力求明確,使人民有所依循,避免公 權力濫用。例如:政府科處人民罰鍰,罰單上應載明金 額

(27)

社會考科

信賴保護 原則 受國家公權力支配之人民,應可信賴公權力措施的有效 存續,並可在客觀行為上有所規劃安排,此為人民因信 賴所形成的利益,應受到法律保護。例如:中科廠商進 行建廠工程,政府不得因附近居民抗議而撤銷其建照 不當聯結 禁止原則 政府之行政行為若損及人民利益,其手段和目的間必須 存有合理的關聯性。例如:行政機關發給行車執照,是 確認汽車之安全狀況,不得要求駕駛人繳清罰單才同意 換照,車輛安全性與駕駛人違規行為無合理的關聯性 有利不利併 予注意原則 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序,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 形一律注意。例如面對都市更新,政府須就原住戶有利 的事項、不利的事項予以綜合考量,做出最好決策 難 易 度 中 9 若甲、乙兩小國均生產某產品,其進出口不影響國際價格。在自給自足的狀況 下,該產品在甲國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但在乙國的國內價格則是低於國際 價格。若兩國均開放自由貿易,對於兩國該產品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下列何者正 確? A甲國該產品的生產者收入上升 B使該產品在乙國的消費量增加 C將使該產品在兩國的價格相等 D甲國福利下降但乙國福利上升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三章:全球化與地球村 測驗目標 了解國際貿易對進出口國的影響 詳 解 題幹所述屬於兩國間的國際貿易,如下頁圖示,甲國該產品價格高於 乙國,因此甲國為進口國,乙國為出口國,最終兩國之間的價格會趨 於一致,且透過貿易而讓福利提高。A甲國(進口國),從乙國進口 該產品,造成甲國該產品的生產者收入降低。B由於乙國(出口國) 將該產品出口,國內消費量將減少。C由於兩國進行貿易,將使該產 品在兩國的價格相等。D甲國(進口國)、乙國(出口國),均享有 貿易利得,因此福利(總剩餘)將上升。

(28)

試題解析

難 易 度 中 0 國健署 2017 年宣布對免稅菸品課徵每包 20 元的健康福利捐,主要目的之一是 為了進一步降低菸害帶來的外部性。下列各項針對特定族群的政府政策中,哪 一項的政策效果與前述政策最相似? A設置不分區立委的婦女保障名額 B每周提供國小學童飲用免費牛奶 C免費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復康巴士 D免費提供高齡國民施打流感疫苗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五章:外部效果 測驗目標 了解外部成本的運用 詳 解 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是為了使外部成本內部化,讓吸菸者先藉由健 康福利捐,自行吸收一部分吸菸產生的外部成本,以期減少吸菸所造 成的外部性。A設置不分區立委的婦女保障名額,屬於落實實質平等 的具體做法。B每周提供國小學童飲用免費牛奶,屬於社會福利與教 育政策。C免費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復康巴士,屬於優惠性差別待遇。 D免費提供高齡國民施打流感疫苗,是降低高齡國民感染流感後所造 成的外部性。

(29)

社會考科

外部效果 內部化 將外部效果反映於行為者所必須面對的市場價格或使用 成本上,讓行為者自行負擔或享有外部效果;行為者自 行負擔外部成本,將產生外部成本內部化;行為者自行 享有外部效益,將產生外部效益內部化 ▼外部效果之分類 外部成本 外部效益 屬性 負面的 正面的 意義 當事人行為所產生的成本,有 一部分由其他人負擔 當事人行為所產生的利益,有 一部分不完全歸自己享有 舉例 汽車排放廢氣,其他人也受到 汙染之害 自家庭院鮮花盛開,其他人也 享有芬芳帶來的喜悅 難 易 度 中 q 臺灣地震頻繁,有時會造成災害,對此政府有許多因應措施與作為。以經濟學 觀點來解讀, 以下各項政府作為的性質與效果何者正確? A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後所發布之最新災情, 有公共財的特性 B對受災戶進行補助與救濟, 對國內生產毛額產生直接影響 C向社會大眾募集二手物資, 會增加各項產品的市場供給量 D對地震災區進行房舍重建營造工程, 可提高整體社會資本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六章:公共財與租稅 測驗目標 了解災後重建對經濟各層面的影響 詳 解 A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後所發布之最新災情,具有共享、無法排他的公 共財特性。B對受災戶進行補助與救濟,屬於政府的移轉性支出,不 會計入國內生產毛額。C向社會大眾募集二手物資,與產品市場的供 需無關,不會增加各項產品的市場供給量。D對地震災區進行房舍重 建營造工程,可提高整體人造資本。 政府的支出項目 消費性支出、投資性支出、移轉性支出、債務與利 息支出 社會資本 是指社會組織中能夠讓集體行動順利運作的規範與 網絡,如信任和人際關係等,能夠提高社會效率。 例如:雇主與勞工之間的信任關係,有助於減少勞 資衝突

(30)

試題解析

人造資本 是指人所製造的資本財,如生產設備等,用途為生 產消費品 國內生產毛額 GDP GDP=民間消費支出 C+投資 I+政府消費支出 G+ (出口 X-進口支出 M) 難 易 度 易 w、e 為題組 某公民團體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 邀請年輕人參加 4 天 3 夜的街友生活體 驗。主辦單位認為很多街頭流浪者都非自己選擇「看似遊手好閒」的生活,而 是因為很多不得已的原因才成為「街友」。該活動包括讓體驗者做按日或按件 計酬的粗工、資源回收等體力勞動, 藉此微薄收入支付每天生活所需。 w 就培養年輕公民的關懷與參與的情懷而言,該活動和下列何種公益行為的性質 最為相似? A定期擔任志工,前往植物人、老人等長照機構, 提供免費的看護服務 B參加露宿、禁食三十小時並過夜, 藉此募款並幫助世界各地飢餓孩童 C參加社會運動, 抗議國家不注重貧富差距問題且忽視底層人民的需要 D利用節慶或假期, 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幫助盲眼人或其他弱勢者義賣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四章:公共利益、第五章:公民社會的參與 測驗目標 了解公益、公民社會、志工 詳 解 流浪生活體驗營是讓年輕人親身當街友的體驗活動。體驗活動為一種 程序,透過程序,學習者可以從直接經驗建構知識、技能與價值。A 定期擔任志工,前往植物人、老人等長照機構,提供免費的看護服 務,屬於為弱勢者提供服務。B參加露宿、禁食三十小時並過夜,藉 此募款並幫助世界各地飢餓孩童,屬於飢餓的體驗活動。C參加社會 運動,抗議國家不注重貧富差距問題且忽視社會底層人民的需要,是 親身參與社會運動。D利用節慶或假期,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幫助盲 眼人或其他弱勢者義賣,屬於協助弱勢者的服務。 難 易 度 易 e 主辦單位認為用「遊民」的稱謂不妥, 應要用「街友」來描述流浪者, 其理由 和下面何項主張最為相似? A反對同性伴侶登記為配偶的權利 B反對原住民自願恢復其傳統姓名 C反對用新住民一詞稱呼外籍配偶 D反對將身體障礙者稱為殘障人士

(31)

社會考科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七章:文化與位階 測驗目標 了解汙名化 詳 解 遊民被汙名化,因此改採較為中性的街友一詞,以避免產生負面觀 感。A反對同性伴侶登記為配偶的權利,屬於異性戀霸權。B反對原住 民自願恢復其傳統姓名,屬於試圖掌控弱勢文化的發展。C反對用新住 民一詞稱呼外籍配偶,屬於試圖維持汙名化外籍配偶。D反對將身體障 礙者稱為殘障人士,屬於去除汙名化的作為。 汙名化定義 一個群體將人性的缺點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並加以 維持的動態過程,它是將群體偏向負面的特徵刻板印象 化,並由此掩蓋其他特徵,成為在本質意義上與群體特 徵對應的指標物,在這個過程中,處於強勢且不具汙名 的一方最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即「貼標籤」 難 易 度 易 r、t 為題組 假設某國屬地方分權國家,該國某地方政府最近依法完成該地方議會選區重劃 和改選,圖 1 是部分選區長期以來的選民政黨支持比率,以及本次選區重劃前 後的議會席次變化圖。 r 依據圖文訊息判斷, 該地方議會的選舉制度最 可能是下列何者? 圖 1 A兩輪投票制 B比例代表制 C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D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六章:人民的參政 測驗目標 了解選區劃分對政黨當選席次的影響 詳 解 透過選區的劃分,將可影響政黨當選的席次。在選區重劃前,很明顯 對甲黨有利;在選區重劃後,刻意將乙黨的支持區域劃為同一選區, 有利於乙黨的當選席次,產生傑利蠑螈現象。由於每個選區當選一 席,因此屬於單一選區,從選區劃分前後來看,該當選席次的政黨支 持度都超過 50 %,因此較傾向於相對多數決制度,不必採兩輪投票 制。

(32)

試題解析

▼選舉制度的類型 多數 決制 依當選得票 標準區分 相對多數決制 只要獲得較多的選票即可當選,不 必獲得過半數的選票 絕對多數決制 必須獲得過半數的選票才能當選 依選區所產 生的當選人 區分 單一選區制 選區的應選名額為一名 複數選區制 選區的應選名額為兩名以上 比例 代表 制 根據各黨的得票率比例分配當選席次的選舉制度,選民投票的 對象是政黨,而非候選人。其方式為政黨先提出一份候選人名 單,選舉後依據各黨得票率比例計算獲得的席次,對照候選人 名單的先後順序決定當選人 混合 制 結合多數決 制及比例代 表制,並依 據計票方式 區分 並立制 候選人票與政黨票分別計算,兩者 互不影響 聯立制 候選人票與政黨票合併計算,兩者 互有影響 ▼主要選舉制度的優缺點 選舉制度 優點 缺點 多數 決制 相對多 數決制 單一 選區 1 容易計算 2 有利政局穩定 1 不利於小黨生存 2 常有比例性偏差 複數 選區 相較於單一選區相對 多數決制,較有利於 小黨生存 1 容易出現極端的政 黨或是候選人 2 政局較不穩定 絕對多數決制 1 當選人有較高的民 意基礎 2 有利政局穩定 常須進行兩輪投票, 勞民傷財 比例代表制 1 較能充分反映民意 2 得票率與席次率的 吻合程度較高 易形成小黨林立,議 事較難達成共識,可 能導致政局不穩定 混合制 並立制 改善多數決制與比例 代表制的缺點 相對於聯立制,較不 利於小黨生存 聯立制 相對於並立制,較易 形成小黨林立,議事 較難達成共識,可能 導致政局不穩定

(33)

社會考科

t 依據圖文訊息推論,關於該地方的政黨政治生態, 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 A甲黨是該地的最大黨 B選前的執政黨是乙黨 C選前由單一政黨長期掌控行政權力 D選後不同政黨分掌行政權與立法權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六章:人民的參政 測驗目標 了解該地方的政黨政治生態 詳 解 由於乙政黨為執政黨,因此掌握選區劃分的權力,面對地方議會選舉 的不利,透過行政權進行選區重劃,並達成有效扭轉議會選舉的結 果,讓支持度較低的乙黨,卻獲得較高的席次,形成比例性偏差的結 果,此種選區劃分現象屬於傑利蠑螈。 比例性 是指政黨得票率與席次率的吻合程度。例如:在某一選舉 制度下,某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是 40 %,而其席次率亦是 40 %,則意謂該選舉制度具有高度的比例性 傑利蠑螈 1 8 1 2 年 , 美 國 麻 州 州 長 傑 利 (Elbridge Gerry, 1744 ∼ 1814)為了 打 擊 在 野 黨 , 乃 主 導 州 議 會 劃 分 選 區,而產生了有如蠑螈(salamander) 的選區形狀,如右圖。因此,「傑利 蠑螈」係指不公平的選區劃分,也就 是利用各種不當的方法,不將地理、 人口、交通等客觀因素納入考慮,僅 憑黨派利益劃分選區 難 易 度 中 y、u 為題組 ◎ 為了監督立法委員在國會的表現,學者與數個民間團體成立一個監督國會的聯 盟,在立法院開會期間,觀察和記錄立法委員行使職權的狀況,並定期公布觀 察紀錄,以供民眾檢視與參考。 y 關於該組織的性質、運作與功能,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因具有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必須與政府和執政黨保持抗爭關係 B該組織成立目的在於促進國家公共利益,其性質與利益團體不同 C為確保組織的獨立自主性,不宜採取向政府機關遊說的運作方式 D該組織發揮的功能,有助於政府資訊透明化並提升體制的正當性

(34)

試題解析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五章:政治意志的形成 測驗目標 公益團體、利益團體、政黨的關係與運作 詳 解 A雖具有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但與政府和執政黨之間不一定要採取 抗爭關係,可以採多元方式。B該組織成立目的在於促進國家公共利 益,其性質屬於公益性利益團體。C屬於利益團體,因此可採取向政 府機關遊說的運作方式;但是為確保組織的獨立自主性,不宜收受政 府經費補助。D該組織發揮的功能為「在立法院開會期間,觀察和記 錄立法委員行使職權的狀況,並定期公布觀察紀錄,以供民眾檢視與 參考」此作為有助於政府資訊透明化並提升體制的正當性。 難 易 度 易 u 下列何者屬於該組織觀察和記錄的項目或內容? A同意考試委員之任命 B解決直轄市間的爭議 C解釋行政中立法疑義 D提案彈劾涉弊的官員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三章:政府的體制 測驗目標 了解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職權 詳 解 監督國會聯盟是監督立法委員職權之行使,因此與觀察與記錄立委的 職權有關。A立委行使考試委員人事同意權。B行政院負責解決直轄 市間的爭議。C考試院銓敘部負責解釋《行政中立法》疑義。D監察 委員提案彈劾涉弊的官員。

(35)

社會考科

▼相關法規 《憲法增修條文》 第 6 條第 2 項 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干 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不適 用《憲法》第 84 條之規定。 《地方制度法》 第 77條第 2 項 直轄市間、直轄市與縣(市)間,事權發生爭 議時,由行政院解決之;縣(市)間,事權發 生爭議時,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解決之;鄉 (鎮、市)間,事權發生爭議時,由縣政府解 決之。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 法施行細則》 第 10 條 各機關(構)及學校應加強辦理公務人員行政 中立相關規定之宣導或講習。銓敘部為順利推 動本法,並解決適用本法及本細則之疑義,必 要時,得邀請學者、專家或相關機關組成諮詢 小組,提供諮詢意見。 《憲法增修條文》 第 7 條第 1 項 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 及審計權,不適用《憲法》第 90 條及第 94 條 有關同意權之規定。 難 易 度 中 i、o 為題組 某國政府之執政黨為國會多數黨,因政績不佳,民調持續低迷,引發要求首相 下臺的呼聲,該國已有多位執政黨籍的國會議員連署支持更換黨魁,要求舉行 黨魁選舉。消息一出,引發國內股票市場震盪,多檔高價股的成交價格與數量 均創下一個月新低的紀錄。 i 依據題文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 A該國屬於非競爭型的政黨體制 B該國選舉制度採間接選舉制度 C最高行政首長兼任政黨領導人 D中央政府係採聯合內閣的模式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三章:政府的體制 測驗目標 了解內閣制的運作模式 詳 解 此國政府體制應該為內閣制。A該國執政黨政績不佳而造成民意低 迷,顯示有其他競爭政黨的存在,因此該國屬於競爭型的政黨體制。 B無法從資料中研判該國選舉制度是否採間接選舉制度。C執政黨為 國會多數黨,國內有要求首相下臺的呼聲,且該國多位執政黨籍的國 會議員連署支持更換黨魁,要求舉行黨魁選舉,顯見屬於內閣制運作

(36)

試題解析

模式,國會多數黨為執政黨,該黨黨魁出任首相掌行政權,成為最高 行政首長兼任政黨領導人。D中央政府是由執政黨單獨執政。 難 易 度 中 o 若從供需關係的變化來解釋該國股市所發生的現象,下列選項何者為最正確? A需求大幅左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 B供給大幅左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左移 C需求大幅右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 D供給大幅右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右移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二章:市場機能 測驗目標 了解股市的供需不均衡現象 詳 解 政績不佳引發國內股票市場震盪,多檔高價股的成交價格與數量均創 下一個月新低的紀錄,顯示股票持有者出售數量高於願意接手者的數 量,也就是股市產生供給大於需求的現象。 當股票市場產生成交價格與數量均下跌時,可能的變動如下: 可能的變動 S D 移動幅度 第一種可能組合 右移 左移 D>S 第二種可能組合 不動 左移 第三種可能組合 左移 左移 D>S 選項 結果 A需求大幅左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 均衡價格下跌、均衡數量下跌 B供給大幅左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左移 均衡價格上漲、均衡數量下跌 C需求大幅右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 均衡價格下跌、均衡數量上漲 D供給大幅右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右移 均衡價格下跌、均衡數量上漲 難 易 度 難 p 一位君主告誡大臣:前朝因為不斷加稅,造成民生困苦。不僅平時練兵要加 稅,出兵遼東也要加稅,後來鎮壓民變、清剿海盜更要加稅,各項稅收超過兩 千萬兩。「我朝」為民謀利,首先應當免除這些苛捐雜稅。這位君主所說的 「我朝」應是: A唐 B宋 C明 D清 答 案 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正藏》第 2123 號,第 54 冊,第 6 頁下欄第 26 行至第 7 頁上欄第 4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第 1421 號,第 22 冊,第 129 頁上欄第 25 行至中欄第 5 行。.. 這些在“象下”、 “車輿”、 “塚間”、 “空樹中”、

31 玄奘譯《攝大乘論》 。CBETA T1594 [0133c05] 。《大正藏》第 31 冊 No.1594。. 32 玄奘譯《攝大乘論》 。CBETA T1594 [0134a17]。《大正藏》第 31

在現行的 99

透過線上繳交作業,省時、環保。亦 能透過線上觀看作業批改結果,增進 英文寫作及翻譯能力。.. 第一次進入時,請先 註冊.. 點選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二篇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