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親職教育問題之我「見」/ 2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親職教育問題之我「見」/ 21"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21-22

親職教育問題 主題評論 第 21 頁

親職教育問題之我「見」

許淑靜 嘉義縣私立東明幼兒園園長

一、前言

父 母 親 是 孩 子 第 一 個 學 習 的 對 象,為人父母者的言行舉止,看在孩 子的眼裡,有著莫大的影響,身為父 母者應給予孩子立下美好的典範,可 謂是「身教重於言教,上行下效」;但 在現實的生活中,發現,父母親面對 孩子的管教因執行時不夠堅持,以至 於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在「說」 「做」之間給孩子無標準可遵循,衍 生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真難教」, 殊不知「解鈴還須繫鈴人」,父母親對 於 親 職教 育的 問題 要 把持 正確 的 態 度、觀念及正向管教的堅持度。

二、為什麼小孩「難教」

(一) 3C 產品取代親子互動 隨著經濟的進步,科技產品的盛 行,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提供給孩子 的玩具也越來越多元,親子的關係從 早期的威權教育轉化變成現代民主平 等模式;這也意謂著父母親與孩子間 距離更加拉近;但事實並非如此,反 而親子間距離漸行漸遠。 根據筆者的觀察,現在的父母對 於孩子教養堅持度不夠,往往經不起 孩子的哭鬧而妥協。筆者有一位在大 學任教的朋友,夫妻倆對於孩子的教 養也非常的重視,親子間的互動採民 主對等的溝通模式,表面上看似相安 無事;但當這對朋友夫婦在忙碌時, 二歲的女兒即會吵著父母陪伴,在吵 鬧之間父母選擇給予手機安撫孩子的 情緒,最後手機成為代理父母陪伴孩 子。 (二) 父母的不良示範 另有一次與女兒在餐廳吃飯,鄰 桌有一對夫婦帶著一位大約三歲大的 小女孩一起用餐,這位小女孩坐在兒 童餐椅上不是在用餐,而是餐椅上放 著一碗飯及一支手機,小女孩滑著手 機根本不吃飯且手機的聲音很大聲, 坐在身旁的媽媽直嚷著「不要玩了, 趕快吃飯」,小女孩繼續玩著手機,這 時我家女兒按耐不住了,就對著鄰桌 的小孩說「手機聲音可以關掉嗎?」 不料其父母對著我們破口大罵三字經 且說「這是你家喔!要你管!」,更妙 的是這 位小女孩也 學 著爸媽 罵了起 來。唉!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 呀!難怪說「現在的孩子真難教」。 (三) 太過注重認知學習 華 人 的 教 育 著 重 認 知 方 面 的 學 習,忽略了情緒教育及社會互動的重 要性。筆者認識一對年輕夫婦生了一 個兒子,小男孩出生即由退休的阿公 阿嬤照顧,阿公阿嬤很用心照顧這個 小孫子 ,教他數數 ( 正數序 及 倒數 序)、認字(中文字及英文字),一歲 多就會數數到 1-200、會看日曆、英文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21-22

親職教育問題 主題評論 第 22 頁 字母倒背如流盡是一些認知方面的學 習,表面看來這孩子實在真棒!因所 處的環境都以大人居多,太過著重認 知的學習,忽略孩子的情緒教育,直 到四歲就讀幼兒園了還不太會與同儕 互動;也因為超齡的認知學習導致事 事堅持自己的想法,稍不順心就以大 哭來表達,家長也以「妥協」來收場。

三、解鈴還須繫鈴人

不論是 3C 產品取代親子間的互 動或是父母不良的言行以及過度注重 認知的學習,在在都衍生親職教養的 問題。父母親知道問題的存在卻不去 正視面對,而只會說「現在的孩子真 難教」或是把責任推給學校教師。孩 子是自己親生的,血液裡留有自己的 基因,孩子難教是基因不好還是生親 父母『用心度』不夠?莫再推卸責任 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解鈴還須繫 鈴人──父母親。

四、結語

親職教育的問題,都須要父母親 落實於生活中,出於愛的緣故必須「愛 在堅定中」,勿因孩子的持續吵鬧而不 耐煩的妥協,要知道,孩子是自己生 的,潛藏自己的基因並且青出於藍更 勝於藍,「妥協」只是更堆疊孩子跟父 母親對抗的能力;也莫只給予孩子認 知方面的學習而忽略孩子社會化行為 及情緒方面的學習。親職教育的問題 父母親須承擔起責任「多聽」、「多 看」、「多學習」,為孩子立下管教的界 線,言行舉止樹立典範,孩子就會越 來越好教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 (*2017年4 月8 日舉行校本支援服務簡介 會,並包括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

教育統籌局 第 15頁 二零零三年二月. 諮詢文件內的建議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這是針對特定人的特定事相來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知道 誰是阿羅漢?在《雜阿含經》第 1148 經(大正 2,頁 305 下-頁 306

的幼稚園,在2020/21學年完結前,應最少有 一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