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醫人第10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醫人第10期"

Copied!
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5

學 年 度 傑出校 友

王玉杯

總經理

姜郁美

前署長

陳容維

教授

2017 / JULY

10

醫學 系第二屆 、藥學 系 第 四 屆

畢 業

週年專題

1 發行人語 2 封面專題 醫學系第二屆 畢業50 週年專題 藥學系第四屆 畢業50 週年專題 26 傑出校友 105 學年度傑出校友 28 北醫聚焦 北醫特殊醫療 32 北醫典範 名譽教授 張心湜 名譽教授 鄭心嫻 名譽教授 鄭惠華 38 北醫人故事 趙宇天博士 42 北醫亮點 大安校區啟用 護理學院院長 46 校友動態 國內外校友動態 48 北醫榮耀 一校三院榮譽事蹟 51 進修推廣處課程 52 生活新知

(2)

史瓦濟蘭手工玻璃

大象 跳跳彈蓋保溫瓶

史瓦濟蘭手工玻璃- 鴛鴦

TMU 時尚鑰匙圈 TMU 懷舊鑰匙圈

(3)

TMU Alumni 發行人語

封面小故事: 秀逸圓潤的「北醫人」 三字為閻雲校長所題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謹誌 2017/7

大安君蔚 北醫新貌

今年3 月「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 (THE)」公布 2017 年大學排名,北醫大居亞洲 大學第91 名,QS 2017 為台灣第 9 名,世界大學第 398 名,消息令人振奮。四棟硬體建物大( 人社院、君蔚樓、臺北癌症中心與雙和醫院 B 基地 ) 同步興建,這在北醫的發展上深具 歷史意義。 臺北醫學大學史瓦濟蘭王國校友會4/26 在史國正式成立,寫下北醫大地區校友會新頁; 5/20「第 2 屆北醫體育菁英會」重建運動校代表隊與校友間的橋樑;6/1 母校 57 歲生日,校 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開幕與大安校區( 基隆路二段 172-1 號 ) 開放參觀。今年,適逢醫 2 屆與藥 4 屆學長畢業 50 週年,6/12 返校參加「當公益遇到醫學人文」講座與畢業典禮,共同為榮譽 博士王茂雄( 醫 2 屆 ) 喝采,同以身為「北醫人」為榮。 醫學教育館開幕,首展「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透過鍾文政教授捐贈的寄生 蟲標本與防瘧專家「蚊子博士」連日清講座教授捐贈的昆蟲標本,讓我們一窺臺灣各式雙翅 目昆蟲真面目,也帶我們回顧進入醫學知識殿堂的啟蒙時期;病理學為臨床醫學根基,診斷 依據,7/2 黃德修教授逝世週年紀念學術演講暨追思會,感念黃教授恨鐵不成鋼,終生誨人不 倦,乃至最後一堂《身教課》的震撼教育;7/3 -7/30 醫 2 屆學長在圖書館舉辦《醫學腦 • 藝 術心》藝術創作聯展,看見醫學系學長的另一面才藝,共促豐美人生。 本期《北醫人》我們介紹三位「105 學年度傑出校友」,分別是公共服務類:姜郁美校( 藥 8 屆、藥碩 20 屆 ),前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學術成就類:陳容維校友 ( 牙 31),美國加州羅馬林達大學牙科學院教授暨兒童牙科系主任;企業經營類:王玉杯校友 ( 藥 7 屆 ),南光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暨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理事長。每位傑出校友在 各領域的表現,都是北醫人的驕傲,榮幸請她們分享得獎感言,作為學弟妹們的人生典範與 學習標竿。 奉教育部核定,藥學系第26 屆的林建煌副校長獲聘為本校新任校長,自 106.8.1 起正式 接篆視事。這六年來,我所得到的成功,每一件事都有他努力的身影。藉此機會我也要感謝 大家對我的支持,這一切都是北醫大一校五院( 附醫、萬芳、雙和、臺北癌症中心、寧波醫 療中心) 同仁與全體校友共同攜手努力的功勞與成果。請大家繼續支持林校長,延續我們推 動國際化,接軌全球的腳步,持續壯大與榮耀北醫大,走向國際級一流醫學大學。祝福各位 平安喜樂 健康幸福

(4)

50 年前,北醫第二屆醫學系同學告別母校,帶著「高壓電」教學的珍貴禮物,為夢想啟航。

隨著人生歷練,他們在學術、臨床醫療等各擁一片天,有人名揚國際成為仁醫、有人身兼醫

師與牧師,醫身體也醫靈魂、有人依然守在小鎮守護每一個生命…,譜出精采的行醫故事。

從當年互搶座位的輕狂少年,到如今見識卓越的睿智長者,歷經半世紀的歲月淬鍊,很多

人都未曾謀面。為了讓他們相聚,重新認識彼此,北醫公共事務處為第二屆醫學系畢業校

友舉辦一場橫跨半世紀的超級同學會,邀請海內外同學返校,重溫、回味當年迷茫、酸楚,

卻又灑脫飛揚,不羈的瘋狂歲月。

1 2 3 4

醫學系第二屆

畢業五十年.世紀之約

/ 陳慧瑩 五十 年 · 世 醫學系第二屆 畢業50週年紀

(5)

7

告別小廟解剖課

形態大樓報到!

「警察先生,請問北醫在那裡?」黃國維帶著註冊單進 派出所,員警回稱:「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吳興街三張 犁有草仔厝!」沒有校門,只見塵土飛揚的操場經常傳 出足球聲,遇雨一腳踩進泥巴裡拉起來時,往往鞋子留 在爛泥堆中,否則就要在石塊上跳來跳去,一路跳進教 室,這是當年的北醫印象。不過,比第一屆學長幸運的 是,不必再進「小廟」上解剖課,學校唯一新穎、漂亮 建築的形態學大樓問世了,也是鼎鼎大名的「黑咖啡 廳」,只是會飄來福馬林味道。當時全校只3、400 人, 無設備、無球場、無宿舍,遑論活動中心及圖書館,還 好大家遇到不少同鄉,能使初次離家北上的雛鳥,有些 似家庭的溫暖且一解鄉愁。 當時須前往教學大樓階梯教室上課,為了聽清楚上課內 容,很多學生在教室大門未開就競相排隊卡位,有人索 性以筆記本往教室內桌上一丟,希望先馳得點;有人熱 心替女同學占位,甚至還為了搶位吵架,各就各位後, 鐘響前只見運動咖足球隊長林嘉男,拎著一雙球鞋從後 門偷溜進教室,上課場景煞是熱鬧。

「高壓電」教學

激發醫學潛能

解剖學是很多同學的頭痛科目,王茂雄記得,首次期中 考內容要記取骨頭、肌肉及功能,大家覺得很難,包括 他自己和幾位同學忍不住「鋌而走險」在手腳上寫滿小 抄,結果考試當天助教並未發放考卷,正感疑惑時,只 見同學被一一叫號,帶進階梯教室的教授休息室,幾分 鐘內換人,每個人幾乎都苦著一張臉出來,輪到自己入 內才發現,蔡錫圭教授淡定坐陣,現場有一個米布袋, 裡面裝滿各種骨骸,教授要求同學「自摸」,隨即請他 就這塊骨頭開講,即使講錯骨頭也無妨,只要講得出來 就過關,原來蔡教授想了解學生是否認真準備,說不出 一番道理的下場就補考,寫滿手腳的小抄完全派不上用 場,日後就不敢投機,得乖乖研究了。 許多同學對蕭柳青教授扎實的小兒神經教學、洪祖培教 授具啟發性的神經學教學印象深刻。時為仁愛醫院外科 主任的柯賢忠教授上課認真、嚴格,見習時,經常拿胸 部X 光片「電」學生,且專找特殊例子見人就問:「這 是什麼?」答不出來者,即使是查房現場也毫不留情開 罵,直到學生理解為止,不過柯教授也有幽默的一面, 1-4.1967 年 6 月 28 日,醫學系第二屆在教學大樓川堂舉行畢業 典禮。 5. 當時很多同學在階梯教室大門未開時,就競相排隊卡位搶佔 好位置。 6. 學校唯一新穎、漂亮建築的形態學大樓問世了,也是黃德修 教授鼎鼎大名的「黑咖啡廳」,同學合影於形態學大樓前。 7. 生物實驗課每個人都必須對各部位的骨頭充分了解。 5 6

(6)

黃勝雄回憶,有一次柯教授要求一位實習醫生替一名有 乳糜尿的病人抽血檢 ,以拹助血絲蟲病的診斷,這名 實習醫生很認真的掛保證一定達成任務,未料才走幾步 就回頭問柯教授,是要抽靜脈血,還是動脈血?此時柯 教授笑笑地揶揄他說:「從背部去抽吧!」弄得在場的 見習生們一頭霧水,連聲齊問「為什麼?」只見柯教授 笑著說:「他(實習醫師)讀書都讀到背上去了。」 「高壓電教學」培育出北醫學生的潛能,在心臟科權威 許夢蘭教授指導下,學生後來成為實習醫師,前往各醫 院實習時,也發生實習醫生比科主任還強的插曲,某醫 院小兒科主任曾問大家關於心臟肥大,心電圖的高低變 化,結果該科主任教成錯誤答案,「我們明知答案相反 但不敢反駁。」大家笑著回憶。

破釜沈舟逐夢

奮鬥、蛻變、成長

50 年前,國內訓練醫師的醫療單位不多、員額編制少、 醫師收入低,畢業等於失業,加上越戰期間美國缺大量 醫師,向國際招生,使得這一屆學生畢業後,幾乎都報 考ECFMG(外國醫科畢業生資格考試),僅管身上的 錢不夠一趟回程機票,也要一搏機會,超過7 成出國發 展。然而在資訊有限情況下,只聽聞美國是醫療先進國 家,卻也擔心在海外找不到另一半,有同學甚至火速相 親、訂婚、結婚,隨即出國,後來只有劉錦祥娶瑞典太 太,多數同學還是娶了東方人。 眾多同學在1968 年赴美,當時同一所醫學院就有 5 位 同學或台灣同鄉當實習醫師,所以不覺得寂寞,加上北 醫學生的專業知識、臨床技術一點也不輸老外,專業表 現並未惶恐。不過語文溝通就吃虧了,林嘉男記得當年 赴美隔日即在醫院值班,未料接到護理站一通電話,聽 不懂對方內容情況下,只好直奔護理站了解原委,弄得 自己疲於奔命,卻也沒想到隨傳隨到、事必躬親的服務 熱忱獲得好評,後來靠著先看病歷再學習與護士虛心溝 通,度過適應期。 此外,當時醫院給的薪水都是開支票,「我們不知道那 代表錢,在台灣都發現金袋,所以一拿到支票都隨意放 在一邊,直到醫院發現支票未兌現,前來詢問才知道是 薪水…」談起這段糗事,幾位海外同學們都莞薾一笑。

精采行醫故事

海內外各擁一片天

隨著人生歷練,同學開始譜出精采的行醫故事。黃勝雄 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 的指定醫師,也是許多醫生首選的腦神經外科醫生,被 形容為醫生中的外科醫生,20 多年前辭去美國醫學院 教授高薪職務,前往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擔任院長,成 為東台灣墾荒仁醫,退休後繼續從事醫療教學,慈善及 宣道工作。 1970 年,心臟科醫師周宜男在維吉尼亞州期間,診斷 一名胸痛病人,懷疑是神經性中毒,追蹤病例得知有人 因此死亡,進一步發現與當地殺蟲劑工廠污染河川有 關,引起全美嘩然,繼而修訂相關環保法規,影響深遠, 他說這一切都是來自蕭柳青教授的提醒:「病人的故事 決定你的診斷,看病要用心傾聽病人的話。」國內同學 也各擁一片天,葉純甫曾任成大附醫院長、中國醫藥學 院校長,邱孝震與葉文德曾分別擔任北市、北縣醫師公 會理事長,王茂雄是阿扁與小英總統的國策顧問……。 4 5

(7)

當年…臥虎藏龍

如今…溫暖傳愛

這一班有特殊的「檔代表」,也臥虎藏龍。羅博明與羅 孔雄是親兄弟;林嘉男與賴明堯、劉錦祥和范進成了妻 舅關係。蔡懷哲當年第一名畢業,常利用例假日跳窗進 教室一人對著黑板苦讀、寫筆記,直到半夜12、1 點, 再跳窗離開,退休後以牧師身份醫人心。16 年次的顏 世鴻年紀比同學大一輪以上,他原是台大醫學院的代聯 會會長,大五時因白色恐怖四六事件入獄,關進火燒島 13 年,出獄後無法重返台大續讀,輾轉進入北醫,與 二屆同學同窗1 年,在同學眼中是古意、用功、不多話, 受人敬重的老大哥,幾位同學也曾感受他當時被便衣警 察監視的恐懼和陰影;蔡啟東與顏世鴻曾代表學校參加 橋牌比賽,畢業後擬申請赴美念書,卻辦不出證件,經 打聽才被告知自己與某「中年同學」一起打橋牌,成為 黑名單,差點無法出境,想起當年這段同窗情誼,蔡啟 東有些哽咽,語氣帶著感傷。 這一班揪感心,畢業50 年發起「班費制」。陳榮崇表 示,每次美國同學回來找台灣同學敘舊,台灣同學都搶 著買單,海外同學為此不好意思,從此「不敢往來」, 去年9 月,翁安昌提起,經幾位台灣同學討論後決定 「繳班費」,大家自由樂捐,由住台北的陳榮崇擔任「總 務股長」負責彙整,只要海外同學回來,大家就擴大聚 會,既維持感情,也給同學一個溫暖。此外,同學間若 有喜喪情事也以班費代表心意,互相關懷,包括黃德修 教授病逝時,陳榮崇及林嘉男即代表同學前往捻香、送 白包,由此,更看出醫學系第二屆的同窗之誼與師生之 愛,彌足珍貴。 一晃間,過了半世紀,「我們要看同學,我們要回娘 家!」這個聲音,開始縈繞在同學們的腦海中…。 6 7 8 9 4. 解剖臺上的人體組織名詞,同學們須花時間苦記。 5. 生理實驗課解剖青蛙,讓同學回味無窮。 6.1963 年北醫足球隊取得全省足球聯賽冠軍,當年醫 2 有三人是 其中隊員,楊英隆(前左1)、陳書芳(前左3)、林嘉男(後左4), 當時領隊是病理科的陳定堯教授(後排中著黑西裝者)。 7. 難忘的畢業旅行。 8. 黃勝雄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圖為黃勝雄上山義診, 與泰雅族婦女合照。 9.「高壓電教學」培育出北醫學生的潛能,前往各醫院實習,因 北醫老師扎實的教學,讓學生們也都成為傑出的醫師。

(8)

年輕離校古稀回,鄉音未改鬢髮白

同學相見不相識,笑問好漢何處來

─ 蔡啟東

2016 年 1 月,10 多名醫學系第二屆同窗在邱孝震同學 的80 大壽生日宴會上,決定 2017 年舉辦畢業 50 年同 學會,並達成「一定要回母校」共識,由台灣同學翁安 昌、陳榮崇、郭政義、林志郎等人籌辦台鐵環島之旅。 蔡啟東以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件告訴大家:你我哪有再一 個50 年?希望離校半世紀的同學會,能成為銜接 50 年 來見面不相識的備忘錄。

好久不見,「老」同學

台鐵環島喜相逢

翁安昌隨即展開尋人任務,意外發現張健二、陳文哲等 幾位同學連絡未久後相繼辭世,90 歲的老大哥顏世鴻 身體有恙無法出席…,更感受這場超級同學會的急迫與 必要,飽受洗腎之苦的蔡弘為了參與活動,特地於行前 一個月自美返台,確定身體能承擔旅途的勞累,才捨命 參加。總共號召海內外45 位同學、40 位眷屬響應,成 為該屆畢業50 年來,陣容最龐大的同學會。 1 月 6 日,台鐵環島車廂熱鬧不已,年過七旬的同學們 禁不住久別重逢的喜悅,睜大眼、張大口,或自我介紹 或興奮訴說半世紀以來的人生故事,在欣賞沿途風光之 餘,有同學共撐一把小傘高唱《一支小雨傘》,行經東 台灣時入境隨俗,個個臉上彩繪成原住民圖騰,手拉手 跳豐年舞,在下榻的悅來飯店首次聆聽到校歌,感動之 餘決定苦練,40 多位老頑童跟著旋律開唱,儘管跟不 上節拍,依舊唱得起勁,3 天後即將走進母校,近鄉情 怯之心湧上心頭。

近鄉情怯回娘家

喜見滄海變桑田

1 月 10 日上午,北醫誠樸廳迎接這群睽違已久的校友, 大家唱著校歌,觀賞學校簡介影片,校長閻雲致詞表 示,北醫在歷屆校長努力下,以有限資源完成艱鉅使 命,醫療水準與世界接軌,逐漸拓展一校五院的品牌 力,未來將以生技園區再創生技發展。附醫副院長簡雄 飛說明40 年前附醫的成立為北醫啟動夢想,不僅成為 國內生殖醫學研究重鎮,如今發展為以「急重難症」與 「特色醫療」為雙主軸的大學醫學中心。 成立20 年萬芳醫院副院長簡嘉惠以「品質是萬芳的尊 嚴,是同仁心中幸福的醫學中心」,與學長們分享醫院 的經營理念。最年輕的雙和醫院當年從一塊墓地變醫 院,副院長李思智提及當時以愚公移山的艱辛過程起 家,雖然才「8 歲」,已是新北及中永和居民最為仰賴 的準醫學中心。醫學院院長黃朝慶說,北醫人的共同基 因是「靠自己打拼」,也因此成為培育出全台最多醫院 院長的醫學院,今後將以北向南進雙管齊下,與海外知 名大學進行策略聯盟,培植國內優秀醫學專才,建立北 醫大TMU 醫療品牌。 1 2

醫學系第二屆

畢業

週年返校活動

/ 陳慧瑩

(9)

重溫當年青澀模樣

為離世同學默禱

北醫最資深名譽教授蕭柳青、翁國榮及林守田也出席活 動,90 歲的蕭教授仍神彩奕奕,他笑稱保持健康的密 訣是每天來北醫走動,並帶來兩張珍貴照片,請同學指 認當年也是青壯年的師長,「喔,陳定堯教授,還有董 一致教授、阿修伯(黃德修)都沒變…」。 有一年颱風水淹母校,第二屆的畢業紀念冊被水沖走, 為了讓同學們在50 年後還能看到彼此的青澀模樣,翁 安昌特地帶來珍貴的紀念冊,讓北醫公共事務處製作成 影片,在搭配〈但願人長久〉歌聲中,大家重返50 年 前的時光隧道,一張張充滿青春氣息的大頭照魚貫登 場,同學們時而熱烈討論時而靜默不語,甚至當中有人 發出啜泣聲,因為這一屆100 多位同學中,已有 21 人 離世。在分享心情時,黃信一述說著已相繼往生的昔日 室友陳岩谷與莊正傳時,當場激動落淚無法言語,最後 由醫師轉為牧師的蔡懷哲同學,帶著大家為過世的同學 默禱,感謝他們曾經因為行醫而造福人群。 在與師長大合照後,中午一行人隨即到北醫附設醫院地 下一樓的「Fun 心廚房」,享用母校為校友們特別準備 的健康餐點。餐後,展開巡禮校園,走過楓林大道、參 觀校史館、圖書館,很多人畢業至今未曾再踏入校園, 對北醫大由滄海變成桑田,設備完善,既驚又喜。

低吟堅忍《小白花》

為青春年代乾杯

當天晚上,同學們與其眷屬,還有師長在天成飯店餐 敘,北醫副校長林建煌、前董事長吳成文及張文昌董事 長均出席餐會,蕭柳青、翁國榮及林守田三位最資深教 授也與會同歡,現場氣氛熱絡。 在即將互道珍重的時刻,黃勝雄、蔡啟東、林嘉男、鍾 肯容…等人,如大男孩般即興唱起電影《真喜美》主題 曲Edelweiss(小白花),這部走過半世紀的電影,曾經 陪伴這群校友開啟青春的節奏,在渾厚的歌聲中,隨著 小白花的悠美旋律而渾然忘我,似乎在為曾經走過的青 春年代,乾杯!也為這場半世紀同學會畫下美好句點。 6 月 12 日,15 位醫 2 校友再度重返母校,參與一場人 文醫學講座,聆聽同學黃勝雄與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的精彩對話,同時身穿博士袍參加應屆畢業生的 畢業典禮,分享同學王茂雄榮獲北醫名譽博士學位的榮 耀,典禮最後,隨著金色彩帶從天而降,在一片粼粼波 光的驚嘆中,互道珍重。 後記:蔡弘當年赴美發展,成為麻醉科醫師,25 年 來飽受糖尿病之苦,後來洗腎,此次在同學鼓勵下克 服困難參加聚會,在同住聖地牙哥的同學協助下,才 能在20 多年後再相聚,4 天的火車之旅真是愉快又 難忘,曾在同學會上哽咽,公開感謝。返美後於4 月 8 日不幸離世,留給同學們無限哀傷。 1-3. 1 月 10 日上午,醫 2 畢業校友重返校園,參加畢業 50 週年的同學會, 並參觀校園,很多人畢業至今未曾再踏入校園,對北醫大由滄海變成 桑田,既驚又喜。 4. 1 月 10 日晚上,同學們與眷屬、師長相約天成飯店餐敘,現場氣氛熱絡。 5. 6 月 12 日下午,17 位醫 2 校友再度重返母校,同時身披博士袍參加應 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 3 4 45

(10)

葉文德 婦產科醫師,與孝震只差一歲,同為徐創 辦人的得意門生,當年在無員額編制下為 隨大師行醫,兩人曾經4 年無薪代診,從 台北坐火車到板橋偏鄉工作,號稱是「難 兄難弟」,後來於文德落腳板橋開業,和 孝震曾分別擔任北縣及北市醫師公會理事 長。此次看見多年未見的同學,大家體型 都變了,覺得這個聚會很難得也很開心。 林志郎 父親曾是嘉南地區耆者,經營農業、工程 業,當年因著做醫生的祖訓念北醫,曾一 手創辦北醫柔道社,屢獲金牌,名聞各大 專院校。畢業後因父親年邁必須承繼家業, 與醫師這一行擦身而過,問遺憾否?工作 忙不完,雖未行醫,卻是北醫最熱心的校 友之一,現為醫學系校友暨醫友會會長, 此次投入同學會活動出錢出力,一轉眼竟 已古稀。 李明水 小兒科醫師,受中醫師父親喜歡小朋友的 影響,選了小兒科為業,是榮總成立小兒 科時的首位兒科醫師,也在這裡找到另一 半。赴美發展和周宜男等同學在維吉尼亞 州開業,50 年後能與同學共遊,十分難得, 回想當年功課壓力大,光查字典念原文書 就耗不少時間,記得生物學老師繆端生曾 問大家:吃魚要吃小魚還是吃大魚? 許盛男 外科醫師,曾是北醫第一屆圍棋比賽冠軍 者,當兵時與同學猶豫著退伍後是否留在 台灣行醫,沒想到一張從美國寄來的醫學 院資料,未考慮口袋不夠麥克麥克,一念 之間即赴美發展,50 多歲退休,曾任民進 黨海外黨部美東主委、紐約創會會長,形 容自己「不務正業」,此次回母校與同學 相見發現大家「未變」,是感情未變啦! 邱孝震 婦產科醫師,是徐千田院長的得意門生之 一,曾在北醫任教、任董事,也曾任職萬 芳、雙和醫院,歷經學校從低潮到起飛, 與母校淵源深厚,所以有「北醫大董事科」 醫師之稱,也是每次同學會必到的班底。 此次回娘家得知百位同學中已21 位離世, 感傷之餘,對於自己是已屆82 歲的「老同 學」,提醒大家要多照顧身體。 翁安昌 外科、骨科醫師,是籌辦超級同學會的幕 後功臣之一。他的古道熱腸,在學生時代 就表露無遺,當時學校位處偏遠,他與劉 寧誠等3 人成立「膳食團」,負責師生伙 食,成為特別的社團。行醫之餘辦教育, 曾任台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董事長,在台 南一中校友會長任內開啟傑出校友選拔。 為了此次同學會,展開超級尋人任務。 林嘉男 原為外科醫師,為了追求生活品質,一夜之 間即決定轉向麻醉科,一做就是36 年,且 在紐澤西HUMC 從實習到主治醫師同一所 醫院2008 年退休,如今已是高爾夫球的「職 業咖」。他曾創辦北醫登山社,是第三屆 足球隊隊長,當年光足球比賽記大功就不 下5 次,所以號稱是「北醫體育系」學生, 50 年後與同學再相見,依然活力十足。 劉錦祥 歷經婦產科與麻醉科醫師,是大家眼中的 高帥代表,認為在北醫時期是一生中最單 純、最快樂的時光,能再次重溫舊夢很高 興,記得赴美發展時,北醫同學水準不錯, 只是英文不好,所以大家互開玩笑要交「美 國女友」救英文,沒想到自己卻娶了瑞典 老婆,此次回母校,內心滿是喜悅,希望 學校再努力。 王茂雄 婦產科醫師,學生時代是班聯會會長、綠杏 社社長,曾代表學校前往總統府,接受老 蔣總統「點名」,在教育電視台擔任醫學 健康節目主持人,寒暑假曾隨教會前往禁 地─綠島義診,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畢業 後在彰基醫院服務,積極參與服務性社團, 是獅子會台灣總會會長,也是阿扁與小英 總統的國策顧問,目前仍在台中大甲執業。

(11)

醫學系第二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 人物演出

羅博明 外科醫師,也是此次幫蔡弘扛1 萬 c.c. 洗 腎液返台參加同學會的熱血同學之一。與 哥哥羅孔雄是同班同學,準備考試時兄弟 共讀,堪稱「超級同窗檔」,在校期間愛 玩車,別人騎腳踏車,羅家哥倆好騎著哈 雷機車趴趴走,帥氣模樣羨煞同學,後來 2 人還開著大車上學好不拉風。此次與同 學共遊東部,真是一段快樂時光。 杜天生 外科兼急診科醫師,在芝加哥行醫多年, 現回台定居兼職,呈半退休狀態。學生時 代屬於苦讀型,常與林國昭、郭政義一起 念書,還曾借大體的頭骨回去研究,K 書 之餘偶爾上陽明山健走,對生化學董大成 教授的嚴格教學,至今印象深刻。20 年前 回台後,與昔日同學有較多互動,望著熱 絡場景,覺得大家還是當年的「少年仔」! 陳秋濤 家醫科醫師,五年級時,參加學長陳惠亭 辦的「美的杏」社團,重燃畫畫的興趣。 畢業後赴美,有一年去Johns Hopkins 大學, 取得公衛碩士,美國大學生生活,終身難 忘。回國後,接下父親創立的醫院,鄉村 醫師最有趣的case,是從病人鼻孔挾出「水 蛭」。業餘畫畫,曾辦個展也曾得獎,喜 歡旅行、賞鳥,聽古典音樂,以藝術豐富 人生。參加七月三日至三十日藝術聯展。 徐明介 原在仁愛醫院擔任外科醫師,赴美以麻醉 科為志業,退休後,沿續當年在北醫打乒 乓球、徒步中橫、登玉山的活力,如今乒 乓球已是A 咖等級,上午種菜、畫畫,下 午打球、游泳,晚上看政論節目,生活多 采多姿,此次負責幫同學蔡弘扛1 萬 c.c. 重 的洗腎液,同窗之誼溢於言表,旅遊時與 同學們話匣子停不住,活潑指數多年未變。 范進 婦產科醫師,原想念建築,在母親期待下 成為北醫學生。28 年前即告別醫師生涯, 轉向高科技健檢發展,工作之餘看書,練 五禽戲。學生時代也算玩咖,環島、走中 橫、爬玉山…樂此不疲,還娶了同學劉錦 祥的妹妹為妻,同學變成大舅子,堪稱是 班上「親上加親檔」代表,老婆因此順道 探親,與哥哥喜相逢,真是特別的同學會。 韓成 一般內科,畢業後赴美,現在覺得台灣醫 療世界無人能比,想要搬回台灣了。50 年 後首次返校,受到熱烈歡迎備覺溫暖,學 校變得很有競爭力,醫療水準不輸美國。 感謝台灣同學主辦此次活動,與畢業後未 見過面的同學相聚,彷彿又回到學校鐵皮 屋時代,旅遊中發現三年級生非常厲害, 唱歌跳舞不輸人,團聚的滋味難以形容。 黃重德 原為內科醫師,赴美期間轉向研究神經免 疫學,發現很多病因起緣於感染,喜歡它 的挑戰性及治癒後的成就感,成為北醫當 年第一、二屆在美國發展中,唯一選擇感 染科的醫師,曾與校長閻雲及同學韓成同 事,至今尚未退休,仍醉心相關研究,與 幾位同學Line 時,常 PO 與感染有關的文 章交流,20 年未回母校,看到同學好高興。 李進康 小兒科醫師,因為喜歡小孩的天真無邪, 即使再棘手的病例,都能歡喜做甘願受。 學生時代常與同學爬山,從小是寫春聯、 吟詩高手,遇有聚會場合,會以對聯或自 創古詩詞祝福在場人士,深受歡迎;此次 特地帶作品回母校參加七月三日至三十日 藝術聯展。今後同學若有需要寫書法字, 儘管通知一聲,進康會熱情揮毫。 黃信一 婦產科醫師,北醫時的網球隊隊長,與黃 勝雄、林伯修是最佳「網」咖三人組,曾 帶隊參加大專院校比賽得獎,畢業後赴美 發展。此次重返母校,在懷舊影片看到2 位已過世的室友兼同學照片時,忍不住激 動掉淚,多年後能與同學相見很欣慰,覺 得人生最開心的是:遇到賢妻、讀牙醫系 的兒子雖未行醫,卻有自己最愛的事業。

(12)

鍾肯容 內科醫師,畢業後即與夫人明美( 高醫小 兒科) 結婚,並與岳父學習皮膚科 3-4 年, 之後赴美,前10 年 training 接著執業,6 年 前退休,閒暇之餘打網球、踏雪、繪畫、寫 書法、彈鋼琴等,也負責成人主日學。畢業 50 週年,也是結婚 50 週年,同學會與久未 謀面的老友重逢,真是開心。此次返校參 觀,看到學校的進步,感到無比驕傲。 林曾河 心臟麻醉科醫師,原本選擇外科,赴美發 展時,為了參與心臟移植等大手術,在挽 救生命所帶來成就感,成為班上唯一的心 臟麻醉科醫師,35 年來進行了 7,000 多次與 心臟有關的麻醉。學生時喜歡看電影,退 休後仍醉心於此,動作片、歌舞片…,連 〈星際大戰〉都樂此不疲。望著母校高樓, 反而想念當年的陽春建築與那間小圖書館。 蔡懷哲 婦產科醫師,當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隨即赴美發展,30 年前受洗後,身兼長老 與醫師身份,常花1、2 小時看診,因看 病之餘也替病人禱告,處方箋簽有兩張, 其中一張寫著:No Bible, no breakfast. No Marriage, no sex. 不僅治癒患者,甚至改變 一個家庭,退休時,有病人流淚,懷念這 位「會禱告的醫生」,現為專職牧師,「以 前醫身體,現在醫靈魂」。 賴正敏 麻醉科醫師,現居紐約,形容自己當時在 北醫不是很快樂,因為社團少,沒有附醫 情況下,每天一早要趕場,遊走不同的見 習醫院,與同學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有的 甚至從未講過話,笑稱「醫科的書,去了 美國才開始讀!」50 年後首次重返母校, 感覺完全不同,難得和同學一起環島,看 到學校茁壯,感受它的溫暖,非常高興。 蔡啟東 婦產科醫師,在北醫時屬苦讀型學生,當時 為吸收醫學資訊,常搭同學張明達的便車, 四處跑醫院聽演講、參加討論會,畢業後 與多數同學一樣,帶著破釜沈舟的心情赴 美,當實習醫師時,被教授形容比住院醫 師還強,曾經與4 名同班同學在同一所醫 院服務,很懷念那段共學共讀時光,退休 後,曾任台灣同鄉會會長,為台灣發聲。 梁友吉 一般外科醫師,學生時代課餘就在教會唱 詩及穿著滑輪鞋享受溜冰的日子中度過。 畢業後赴美發展,穿梭於急症治療中,有 一回剛開完刀,又遇上患者腹部中彈,從 X 光判斷位置可能穿過大動脈危及性命, 緊急手術後讓患者撿回一命,人生就在這 些超級任務中遊歷,50 年後與同學相遇, 有種似曾相識,青澀少年的印象又回來啦。 周宜男 心臟科醫師,學生時代即喜歡研究心臟, 覺 得 它 是 最 多 病 症 的 地 方, 赴 美 專 攻 此 科。有一次診斷一名胸痛病患,懷疑來自 神經系統,經過追查發現與當地殺蟲劑工 廠有關,隨即成為案例,影響全美的環保 與法律修正,至今多年Google「KEPONE CHOU」還能找到那則大新聞,「這是傾 聽病人的結果,感謝蕭柳青老師教導。」 陳榮崇 外科、家醫科醫師,曾就讀師範及台大數 學系,最後決定重考醫科。當年為了「要 活下去」,奔波於家教賺取生活費,喜愛 唱歌的他還參加中廣合唱團,滿足興趣兼 賺車馬費。如今已呈半退休狀態,平日以 打高爾夫、游泳為運動。此次相聚,看到 在學時期都沒講過話的同學,50 年後他不 僅每人講了一輪,還邀請他們到家裡小住。 簡榮治 婦產科醫師,畢業當時原本為了在台灣執 業,考慮婦產科或外科,後來前往美國發 展,直到6 年前退休。學生時代,課餘除 了與同學相約爬山,就是參加教會的聖歌 團,畢業後未曾回過母校,多年前曾搭車 路過吳興街,竟然找不到學校,對比過去, 現在的吳興街好像「西門町」,此次相聚, 看同學哭了,真是感動又感傷。

(13)

郭政義 一般外科醫師,是此次同學會中,少數一 頭烏髮的歐吉桑,看不出已屆7 旬。當年 跟著同學登山、冬天花一週時間健走橫貫 公路、前往合歡山堆雪球…,至今令人回 味,很懷念當年學校4 間鐵皮屋,2 間教 室分別只有第1、2 屆學生,學長學弟彼此 熟悉的年代。此次看到多年未見的同學, 希望大家能常在一起,年年都辦同學會。 林國昭 婦產科醫師,學生時代喜歡運動,參加柔 道社還拿了二段成績,畢業後隨著母校走 過篳路藍縷,當年附醫草創時期資源匱乏, 連開刀房的手術衣都沒有,他商請婦產科 醫師的父親支援,提供設備、手術衣等, 見證附醫一路起飛。此次同學會,看到一 堆老骨頭儘管跳不起來,仍賣力的帶動唱, 深覺人生太短,一下子就過了50 年。 賴信治 家醫科醫師,50 年前,台灣的醫師編制不 多,待遇也不高,畢業後,繼續攻讀台大 預防醫學研究所,成為家醫科醫師。當年 在幾位鄰座同學眼中屬於「可借筆記的恩 人」,目前還在樹林小鎮看診,儘管長年 在大台北區,也有50 年未回母校,當年最 漂亮的解剖大樓,如今竟已是最古樸的歷 史建築,頗有滄海桑田之慨。 黃勝雄 神經外科醫師,原就讀師大物理系,一次 重病住院中閱讀了史懷哲傳,轉向行醫之 路,學生時常利用寒暑假前往無醫村義診。 曾是前美國總統雷根的醫療團醫師,55 歲 投入台灣偏鄉醫療,接下花蓮門諾醫院院 長一職,並捐薪作公益。覺得此次聚會特 別有意義,不僅藉著環島遊歷故鄉,日後 再與同學重逢就不感陌生,希望大家健康 平安。 葉純甫 新生兒科醫師,學生時代即有著學術性格, 喜歡研究,個性追求完美、誠實待人。畢 業後赴美發展,1992 年回台,曾任成大附 設醫院院長,鼓勵各專科臨床研究,4 年期 間成大附醫教職員人數增加3 倍;也曾任 中國醫藥學院校長,任內讓該校從學院升 格為大學,在重視研究下,該校論文數量 為私校之最,多年後再見到同學十分欣喜。 陳正輝 一般外科、急診科醫師,當年從美國返台 擔任剛成立的陽明醫院急診部主任,把這 所連天花板都尚未弄好的醫院,變成全國 第一所舉辦大型傷患演習的醫院,逼真、 面面俱到的細節,吸引多所醫院前來取經。 學生時代自創〈月亮光光〉台語歌曲,成為 men's talk 的暖場音樂,退休後迷電腦遊戲, 連〈魔獸世界〉都不陌生,看得出是玩家。 魏昭進(國川謙藏) 小兒科醫師,學生時代是網球咖,當年大家 往美國跑,唯獨他前往日本發展,未料就 讀東京大學博士班時,遇到東大學潮,孤 獨感湧上心頭,幸而後來黃德修教授赴日 進修,一解思鄉之苦,曾參加全日本醫界 網球賽榮獲冠軍。現仍執業中,此次聚會 發現大家的心比以前更close,「同學中只 有我在日本,無伴啦,來時一定要通知!」 蔡慶三 麻醉科醫師,人稱「阿三哥」為人風趣, 笑稱選這科是為了幫助外科朋友救人「免 於被告」,赴美發展時,地方流傳麻醉科 醫師路上超車享有「快速通關」,原以為 是笑話,沒想到自己也曾親身經歷。出國 後發現北醫人的程度都不錯,領學士文憑 卻有博士程度,50 年後返回母校,深覺也 許是最後一次聚會,既開心又感傷。 黃國維 耳鼻喉科醫師,當年3 位哥哥分別為婦科、 骨科與內科等大科醫師,父親希望四兄弟 聯合開綜合醫院,他只好選小科,是班上 唯二的耳鼻喉科醫師。喜歡攝影、聽音樂、 畫畫,曾與同學自組唱台灣民謠社團,很 懷念那個青澀年代。退休後打網球,自學 電腦嚇嚇叫,這一趟聚會教不少歐吉桑運 用Line 的多功能,大家玩得 high 翻天。

醫學系第二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 人物演出

(14)

洪榮森 內科、腸胃科醫師,赴美發展,退休後遊 走台、美兩地,現住在長庚養生村,讓「老 同學們」很感興趣,旅途中還特地安排他 「專題演講」。在美期間很少回台,此次 環島之旅,是畢業50 年後第二次環島,十 分難得,旅途中遇到十多年未見面、最要 好的范文峯同學伉儷,相當驚喜,很多同 學是看名牌才知道:你是誰。 李當座 婦產科醫師,原本畢業於師範學校當過老 師,為了行醫成為北醫人,是同學眼裡溫 暖的「哥哥」。赴美期間心繫台灣貧瘠的 醫療,移居27 年後曾返台奉獻後山,目前 退而不休,協助兒子開展人工生殖醫療。 此次返校驚見母校進步,對比當年踩著石 塊進教室,以免腳沾泥巴的窘狀,彷彿夢 境,能再度與同學相逢覺得是奇妙恩典。 賴明堯 外科醫師,在北醫最大的收穫是,娶了麻 吉同學林嘉男的妹妹為妻,與嘉男是班上 另一組「親上加親檔代表」,當年幾位死 黨常相約遊山玩水,平日以摩托車上下課, 連寒暑假都騎車飆回台中。退休後以能量 醫學為養身法寶,透過打坐、輕旅行及信 仰等喚醒身心靈,奉行「不養生,就養醫 生」十多年來未曾就診吃藥,愈來愈健康。 楊英隆 小兒科醫師,學生時代是足球隊員及登山 社員,也是杏聲合唱團團員,可謂文武雙 全。當年大家一窩蜂赴美發展,他為照顧 雙親留在台灣,行醫至今超過40 年,典型 運動咖。8 年來已登過百座大小山,也是 鐵馬迷,平日騎2、30 公里,假日可拼百 里,全班唯一定居高雄者,與同學少互動, 此次環島行非常開心,歡迎來港都一遊。 范文峯 皮膚科醫師,喜歡研究、閱讀、看電影, 個性內斂不擅言詞,卻是讓病人放心的醫 師。此次參加環島之旅,行經太魯閣,導 遊要大家當頭目,隨即在文峯臉上彩繪, 靦腆的他一臉驚訝,看似安靜的范同學經 過warm up 之後,客家歌、英、日語等歌 曲樣樣唱,也有搞笑一面。感慨這場同學 會大家年紀大了,要把握相處機會。 劉寧誠 麻醉科醫師,是當年全校最迷你社團「膳 食團」成員之一,為人風趣,曾在鐵皮屋 的教官室和教官吵架,換來軍訓課重修代 價。畢業後在台北榮總、台安和馬偕醫院 任職,1975 年赴美發展,認為只要誠心對 待病人都會成功。退休後常參加同學會, 此次與多數同學相聚發現,大家的心和50 年前一樣赤誠,但體態就不敢想像了。 賴南二 婦產科醫師,受徐千田創辦人影響成為婦 產科醫師,當年是雲林鄉下的古意小孩, 不多話、腳踏實地,赴美進修,與同學李 當座在印地安那州白人社區執業,退休後, 打網球、高爾夫球、上網看醫學新知、看 台灣政論節目,此次重回畢業後未曾踏入 的母校,望著今非昔比的景物及50 年未見 的同學,從青澀少年變阿公,覺得有意思。 蘇嘉盛 婦產科醫師,在賓州執業,多次至大陸及法 國見習針灸醫學,擔任賓州州政府醫療委員 會委員,為該州政府針灸執照主草者,原為 北美洲北醫校友會候任會長,因頸部手術失 誤,喪失發聲及吞嚥多項功能,認命放棄 行醫及一切任務,以所學之針灸自行復健, 歷經努力獲任賓州大學醫學教授,並榮膺美 國聯邦政府衛生部顧問委員,很感恩在人生 有這峰迴路轉的契機。 許重勝 神經精神科醫師,台南一中畢業,為追求 獨立生活,當年棄高醫就讀北醫,曾與林 清臣、許清發等室友在學校實驗室,活捉 一隻青蛙回租屋處煲田雞湯,早已忘記箇 中滋味,慶幸沒被解剖學老師發現,始終 印象深刻。畢業後在台南醫院擔任內科醫 師,也同時經營台南仁愛醫院,至今尚未 退休,覺得鐵皮屋教出的學生,一點也不 輸台大。

(15)

「實踐中體會的公益與活出來的醫學人文」講座

嚴長壽董事長

& 黃勝雄醫師 分享精彩人生經驗

/ 陳慧瑩 身為醫界的一份子,如何實踐行醫初衷?北醫大在6 月 12 日畢業典禮這天,舉 辦「實踐中體會的公益與活出來的醫學人文」講座,邀請熱心公益的嚴長壽董 事長及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北醫大醫學系第二屆校友黃勝雄,進行深度對談, 適逢北醫第二屆醫學系及第四屆藥學系校友畢業50 週年返校,他們也同時參 與了這場二位大師人生及工作經驗的分享。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表示,台灣很多醫學院醫生都走錯行, 他們只想證明自己的考試能力,但對於醫生工作卻缺乏熱情。未來,醫 生的一些工作會被機器人替代,無法被取代的是,人文思考、溫暖及關懷。 黃勝雄醫師也呼應了嚴董事長看法,他表示,許多醫師在看診時,幾乎不看病 人,而是眼睛一直盯著電腦、寫病歷,並認為未來5 到 10 年醫界會有極大變化, 人工智慧將取代很多醫療線上的人,如果醫生缺乏愛心、耐心、人性及創意, 很快地會被取代。 黃勝雄院長形容,MRI(核磁共振儀)診斷不出失戀的悲傷,一位好醫生不能只是 盯著電腦,而是要抱著憐憫及同理心診治病人,即使無法醫治必須轉診,也可以拉拉 病人的手,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覺得沒有被醫生放棄。他進一步指出,醫生是醫病人不是只 醫病,所以要多用右腦思考,從歷史、美學及音樂,探索自己與人類的關係。 嚴董事長總結表示,「熱忱」是被看見的力量,唯有如此才不會輕易被機器人取代,並以自身經驗說, 只要把工作當使命,即使是小小業務員也能改變世界。 黃勝雄 醫師 嚴長壽 董事長

(16)

54 年前,北醫藥學系第四屆這一班,在新生訓練當天臨機組隊,與籃球校隊學長 PK,沒

想到大贏

20 分,5 位同學被選進校隊。此後,操場上總能看到他們馳騁球場的身影,足球、

排球、籃球、壘球……無役不與,甚至上課還「黏」在球場,直到被召回教室,如此玩性

讓師長陳國棟忍不住搖頭:這一班令人堪憂……。

1 2 3 4

藥學系第四屆

畢業五十年.世紀之約

/ 陳慧瑩 五十 年 · 世 藥學系第四屆 畢業50週年紀

(17)

球場一條龍

藥學系變體育系

1963 年 8 月註冊日,遠從花蓮來的卓仁重穿著亮晶晶 的皮鞋走入吳興街,望著眼前一對如高腳杯的石柱寫 著:台北醫學院,颱風天的大雨讓新鞋沾滿泥巴,只能 從後門走進教室,再前往教學大樓噴水池洗鞋,「真是 『前』途崎嶇,後『門』敞開啊……」他苦笑著回憶。 劉宏志也是從現在的世貿大樓捲褲管一路赤腳走進荒涼 的學校,靶場、亂葬崗、兵營、遇雨則淹……,想起放 棄多所學校來這,看著眼前景象,眼淚差點掉下來,張 村還有股衝動,想打包行李回家呢。  這一班有來自全台頂尖高中的高材生,更有不少運動好 手,籃球、排球、壘球、橄欖球可組成一隊,足球有2 隊實力,「錢筒仔」陳同仁(往生)曾是學校的足球、 排球及棒球校隊,「蔭時仔」黃應時是足球校隊,「排 骨仔」李照雄棒球隊,「豆腐仔」謝德夫是「籃球控」, 不僅把同學拉到球場變球友,經常忘了上課,直到被 「肉搜」才大汗淋漓奔回教室。高手雲集,校內各項賽 事從不缺席且極富盛名,女生也不遑多讓,壘球、網球、 乒乓球樣樣來,這一班因此獲封「體育系」。可是球場 一條龍,上課卻心不在焉,令亦師亦友的藥物化學陳國 棟老師很是憂心。

多才多藝辦社團

豐富北醫人生活

球場外,這班也多才多藝,曾是班際合唱團比賽冠軍, 喻麗清創辦北極星詩社、翁壽男創口才社、劉宏志創橋 牌社、林燵雄創土風舞社,梁慎平是杏聲合唱團指揮, 豐富北醫人的校園生活。全班有12 個獨生子,綽號多, 玩咖多,美女多,班對多,也是最大特色。鄭達夫、謝 德夫、胡光夫及兩位同名同姓的李哲夫是班上的「五塊 豆腐」,每天豆腐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由趙宇天、洪 茂松、許榮森、許照信、吳俊智等車友組成的Vespa 車 隊,每每從遠方奔馳來北醫上課,下課後呼嘯而過相約 兜風,居高臨下的畫面,也曾羨煞一票男同學。 在看似楚河漢界,男女生不太互動的歲月中,也譜出不 少羅曼史。黃美姮(往生)與馬英竣、黃美奈(往生) 與盧茂生、吳美鶴與蘇茂雄、陳珠美與廖英藏(重考, 醫6 屆)、蔡善媛(往生)與陳重信等人後來都修成正 果,從班對變牽手。 班上美女不少,有些男同學在畢業多年後才吐實當年其 實不敢追……,鄭惠華記得,以前醫科(尤其是台大) 學生對北醫藥學系女生抱有憧憬,每次上實驗課,教室 外會聚集一群台大醫科的媽媽們躲在外面觀望,一副 「選媳婦」模樣,令人莞爾。

「你們是真正的博士」

感念徐型堅

主任激勵

簡陋的教學設備,幸而有一流的師資陣容,撫平學生的 失落。系主任徐型堅如聖人、紳士般的人格,曾期許 大家:「藥學系學生對生理、生化、病理、公衛都能融 會貫通,是真正的博士」,給了學生很大的激勵。他為 1-2. 這一班有來自全台頂尖高中的高材生,更有不少運 動好手,籃球、排球、壘球、橄欖球可組成一隊。 3-4. 當年北醫建築簡陋,讓許多剛考上的同學卻步,沒 想到一流的師資陣容,卻造就了今日許多企業的大 老闆及傑出的優秀人才。 5. 藥 4 玩咖多、美女多、班對也多,是最大特色,猜猜 看這幾位美女是誰啊。 6. 藥學系系主任徐型堅與當年藥 4 的畢業生合影。 5 6

(18)

人客氣,要求不嚴苛,目的只要學生肯讀書,當年「落 腳仔」劉宏志的藥學導論考56 分,只差這一科就 all pass,「我找他抗議,他竟然給分耶,所以 4 年快樂學 習,天天在玩!」。 黃瑞齡則懷念生藥學那琦教授親切如父叔輩,即使課外 問題都耐心回答,沒有一般教授的隔閡;藥物化學教授 楊藏雄把allergy 念成:ㄚ ㄌㄟ ㄌㄨ ㄍ ㄧ,讓人印象 深刻,他常強調,植物研究年年翻新,每年考題不同, 別想仰賴考古題混過去。 人稱「color」的生藥化學顏焜熒教授,口頭禪是「累秀」 (這個樣子),要求嚴格,看到藥草要能立即寫出學名, 他創辦的北醫自然會,把大自然當實驗室,帶師生上山 採藥認識藥用植物,採集珍貴中藥材,很受歡迎。艷陽 下,有人穿襯衫、西裝褲,戴斗笠、背相機,赤腳溯溪, 或拿鏟子在草叢中尋寶,接著戶外聽講,邊吃食邊做筆 記,有如一趟小旅行,彭英毅、蔡理里、大李哲夫、闕 壯卿、陳季麟等人都體驗過,巫脩齊回憶,以前課外活 動少,一般學生對藥草的認識僅止於教科書,上山採藥 不僅能看到藥草的真相、體驗觸感與結構,戶外踏青邊 學邊玩,每次出遊,都讓人充滿期待。

爬窗搶占好座位

難忘實驗室驚魂

共同科目與醫、牙學系合班上課,動輒200 人得搶位 子。短小精幹的「小朋友」彭英毅,經常一早就現身階 梯教室,爬窗以筆記本搶占前排最好的三個座位,留給 自己、鄭惠華同學及醫科好友彭瑞鵬,讓醫科學生徒呼 負負。有些學習在多年後依舊難忘,黃瑞齡記得食品營 養實驗課養著一群天竺鼠,必須解剖拿出心臟與肝臟, 第一次「殺生」時,她嚇得皮皮挫,硬著頭皮閉上眼睛 用槌子敲下去。通常實驗課是男同學的歡樂時光,往往 東西一丟,就往球場跑,留給女生善後,再滿頭大汗回 來抄結果。有一次實驗室電爐漏電,黃瑞齡嚇得大叫: 「我的天啊……」沒想到趙宇天接話:「我的『天』在 這裡!」讓她哭笑不得。 巫脩齊曾參與楊藏雄教授的台灣黃蓮論文研究,在萃取 成份過程中,實驗室的馬達故障,冷卻後成份抽不上 來,酒精揮發造成滿室酒味,他吸了不少酒精後全身飄 飄然,「經過楊教授的training,我從此與同學聚會酒 量特好!」張美智有一回實驗課姍姍來遲,望著酒精燈 發呆,只覺得一股有機揮發物撲鼻而來,回租屋處竟然 昏睡多時,幸而助教獲悉趕來探望才沒事。

郊遊小調

Do Re Mi

輕狂歲月好感情

大一下學期開始,這一班起了變化,有人重考轉念醫 科,很多牙醫系學生從校內、外轉進來,陣容龐大,侯 郁年畢業於台北護專,在北醫董事之一的父親侯炎鼓勵 下,轉讀大二與這屆同班,有一次學校大考,發現護專 同學盧美秀正是護理系助教,且辦公室與藥學系相鄰, 兩人既驚又喜,盧美秀還開玩笑說:「早知道就把那堆 考卷拿給你,你就不用念得那麼辛苦!」 有的科目的確是再用功也不容易過關,因此包括一些轉 學生就前往劉宏志的「考古題中心」報到。北醫早期很 多艱深科目的師資來自台大,由於台大比北醫早一週考 試,劉宏志考前即前往台大蒐集考題,他的租屋處考前 總是門庭若市,大家先打橋牌穩定軍心,結束後再公布 考題趨勢,以求至少低空飛過,劉宏志透露,有人很天 才,考試當天還迷迷糊糊問:今天考什麼?「我提供5 題保證及格,對方竟然嫌多,只求3 題就好,現在已是 藥界大老闆!」 筆試之外,跑檯考試更為緊張刺激,人手一張答案卷, 輪流看顯微鏡,一分鐘限答一題,再換一檯看,鄭惠華 表示,早期沒有按鈴設備,老師以臉盆取代,敲一聲代 表跑下一檯,有一次臉盆掉了,同學們嚇得不知所措, 現場亂成一團……。劉宏志記得,生藥化學也比照跑檯 8 7

(19)

考試觀察中藥材,由於要畫化學結構、組織圖十分難 懂,有人佛心來的將答案寫在桌上,「救了」不少後 面待考的同學。製藥工程課堪稱最難的一科,即使準 備也不易過關,張美智回憶,有一次期末考幾乎全班 覆沒,補考時有同學靈機一動,在黑板上創作一首〈郊 遊小調〉,中文字幕搭配音符,語帶玄機的躲過考官 法眼,全班all pass,輕狂歲月的背後,也看出這一班 的好感情。

備便當、借筆記

感謝當年手帕交

有些同學至今仍讓人特別想念。侯郁年與林和枝十分投 緣,當年林和枝租屋於學校附近,有請女僕照料,每天 都帶兩個便當上學,一個是幫侯郁年準備的,「那真是 幸福滋味啊,50 年後對和枝的溫暖仍感到溫馨。」侯 郁年說當時也常與鄭惠華及林和枝包著頭巾、打扮時髦 去故宮遊玩,「好像是昨天的事」。 張美智與室友黃美姮是手帕交,當年自己未能走出聯考 失利的陰影,長期沈迷於小說與電影,往往一下課就消 失無蹤,與多數同學幾乎沒有互動,常來不及上第一堂 課,黃美姮功課好,一早到校不惜跳窗進教室順便幫她 占位,擔心她畢不了業,還出借筆記,對這段同窗的友 誼始終有著滿滿的感動與感謝。自己也在大二參觀並赴 藥廠實習期間,漸漸擺脫人生的挫折,成為她在北醫蒼 白的歲月中,最甜蜜的回憶。

從創業到「不務正業」

為北醫寫下

榮「藥」

畢業後經過多年,這一班創業多,成就多,發展面向多。 有人歷經知名藥廠洗禮、成為牧師、從小老闆變大老 闆、成為國內、外學者……,google 幾位名字,不是藥 界大咖就是公職領域響叮噹人物,如當年騎著〈羅馬假 期〉Vespa 機車的車友趙宇天,創辦全美國第三大學名 藥廠Watson;「錢桶仔」陳同仁赴國外念生殖內分泌, 拿了博士學位;大李哲夫是柔道高手,研究神經藥物, 也曾是慈濟生命學院院長。也有許多謙稱「不務正業」 者,卻在該領域闖出一片天。 回首北醫的創建,是由6 名台大醫科的同班同學共同成 立,多年後,這一班也傳承同窗共同創業、奮鬥的精 神,成立班友公司(班上的朋友變上班的朋友),7 位 同學謝德夫、沈重光、黃英俊、黃俊彥、林智明、吳金 雄、劉宏志,加上2 位藥學系第 6 屆學弟,從原本經營 醫療器材,到擴展醫院所有相關如中西藥品、化妝品、 健康食品等事業體,難能可貴的是至今44 年友誼不變, 他們曾捐款興建學校圖書館前的迴廊,提供一個閱讀空 間,象徵:班友久久。 1997 年,這一班畢業 30 年,舉辦畢業後首次相聚的郵 輪之旅。有人眼眶紅了,鼻涕淚水交織,學生時代的隔 閡瞬間消失,恨不得時光倒流重新開始,寒暄中,大家 激動地大喊:藥四,藥四……。 9 10 11 7. 生藥化學顏焜熒教授(後右 7)要求嚴格,他創辦的北醫自然 會把大自然當實驗室,常帶師生上山採藥認識藥用植物。 8. 自然會戶外上課很受學生歡迎,邊吃食邊做筆記,有如一趟小 旅行。 9. 侯郁年畢業於台北護專,在北醫創校董事之一的父親侯炎(右 2)鼓勵下,再讀北醫藥學系畢業,與 2 位創辦人胡水旺(右 1)及徐千田(左 2)合影。 10. 同學戶外郊遊於石門水庫合影。後排左起是吳宣勳、翁壽男、 馬英竣,前排左起是林和枝、鄭惠華、謝碧漪、巫脩齊。 11. 當年騎著 Vespa 機車的趙宇天,創辦全美國第三大學名藥廠 Watson,現已是響叮噹人物。

(20)

藥學系第四屆

畢業

週年返校活動

/ 陳慧瑩 2016 年,藥 4 的台灣同學在一場餐會中提起,明年就是 畢業50 週年,想起 20 年前海外的郵輪之旅,10 年前台 灣日月潭之旅,在淚水與歡聚中重新認識彼此,50年了, 從輕狂少年到白髮七旬,好想再次重逢,一起變老。

重新認識彼此

分享人生滋味

於是幾位同學聯名寫了一封信:「親愛的同窗好友,想 當年同聚母校勤耘苦讀,運動、郊遊、參觀藥廠、歡樂 時光,畢業後各拼前程,天涯海角都有芳蹤,成家創業 艱苦奮鬥,而今古稀之年,……同窗倡議黃金五十相聚 一堂,北海道之旅,六福皇宮惜別宴會。籌備同學有翁 壽男、張錦鎗、劉宏志、陳珠美、鄭惠華、謝碧漪、彭 英毅、巫脩齊等人。」回覆信息如雪片飛來,一場盛大、 喜迎畢業50 週年的同學會就此展開。  2017 年 6 月 2 日中午,台北市下起滂沱大雨,六福客棧 大廳傳來驚嘆,「『落腳仔』怎麼變『鬍鬚仔』?」「『美 國人』你的捲髮呢?」一群人沿路聊到餐桌上,海外的 回來了,散落在台灣各地的同窗也冒雨趕來,藥4 同學 們,我們重逢了!以前在校,男女同學總是相見無語, 有人4 年相處未超過 10 句話,甚至從未講過話,這場飯 局打破當年的隔閡,一如眼前美食,分享人生酸甜苦辣。

千歲團共遊日本

重返淘氣年代

陳季麟剛動完手術,與太太遠從美國抱病返台;張初惠 因夫婿過世,走不出傷痛,在同學鼓勵下也從美國回來; 應邀出席的蔡郁惠老師還記得參加橫貫公路之旅,雙腳 走到起泡,幸好大李哲夫幫忙背旅行袋。張美智憶及已 故室友兼同學黃美姮,想起回國準備聯醫評鑑,美姮已 生病卻特地到她家,漏夜幫忙修改文章,說著說著哽咽 流淚……。班長翁壽男請大家把過去不敢講、忘記講、 很想講的話一吐為快,分享畢業後的際遇,現場歡笑聲 不斷,也免不了互相揶揄,重回淘氣年代。 幾天後,「千歲團」展開畢業50 週年北海道溫泉之旅。 高科技的Line把友情的距離拉近,分享新知、訊息、笑話, 有討論、有感動、有趣味,這是一次重新認識彼此的開始。 侯郁年夫婿陳宏銘醫師,早期曾受邀參與鐵皮屋教職, 也歷經白天悶熱狹窄上課的經驗,夫婦兩人不僅參加北 海道旅遊,返校前還在台大校友會館款待同學們,繼續 聊不完的話題。

喜見母校大躍進

重溫當年好時光

6 月 12 日上午 10:00,同學們盛裝走進母校,參加睽違 半世紀的同學會,對學校的高聳建築驚喜不已。盧茂生 專程從日本趕來,陳重信行前接到外交部令接下無任所 大使,雖無法出席,但同學們與有榮焉。林建煌副校長 (藥26)即將接任校長,成為北醫有史以來首位藥學 系出身的校長,他向學長們承諾,一定會全力以赴,傳 承北醫榮「藥」。張文昌董事長與藥學院吳介信院長, 也到場與學長分享北醫的蛻變,吳院長說,藥4 學長們 在各領域發光,讓人肅然起敬。藥學系正規畫藥園3.0, 並興建屬於藥學人的藥學大樓,再創不一樣的北醫藥 學。系主任李仁愛感謝系友對學校支持,期待同學會活 動繼續傳承,「身為藥學系一份子,很少看到已屆6、 70 歲的同學感情這麼好,我們這一班也要師法學長姐, 凝聚友誼!」 接著回顧照片,在〈we are one〉感性音樂中,開啟這 一班的故事。1967 年畢業旅行從新竹一路南下,女孩 1 2

(21)

包著頭巾、穿尖頭鞋、大衣,男孩一身皮鞋、西裝領帶, 在全台景點留念。時空跨越到畢業30、40 週年的同學 會,扶老攜幼,今年50 週年北海道之旅,男生一頭銀 髮開心跳舞,女生互比跳高,玩得渾然忘我。翁班長代 表同學感謝母校的安排,並感慨地說,再不回來參加同 學會,也許就後會無期了,除了懷念已故同學,也請大 家保重身體,相約下一個10 年。 參觀藥學院時,看到了令人敬重的徐型堅主任銅像,有人 沈思良久,拍照留念,會議室牆上掛著藥學系活動及師生 照片,喜見顏焜熒教授、那琦教授的年輕模樣。中午同學 們參加「從實踐中體會的公益,活出來的醫學人文」講座, 嚴長壽與黃勝雄二位大師分享他們彼此的人生經驗。 接著下午一起出席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這群在社會 歷練50 年的藥學校友穿著博士袍,魚貫步入會場。校 長閻雲表示,今年3 月北醫首度躋身亞洲百大,期許大 家參與國際事務,走出吳興街,迎向全世界。

惜別會擊掌歡聚

同學會還要

ing

晚上,由同學趙宇天在六福皇宮作東的惜別宴,再度點 燃畢業後的友情。董事長張文昌、校長閻雲及藥學院吳 介信院長與李仁愛主任等都應邀參加,陳國棟與年屆90 歲的翁國榮二位名譽教授也出席餐會,陳教授開心的 說,這班以前愛玩,現在了不起!翁教授提及同學們剛 到北醫時可能會很失意,但從早期學生習慣爬窗搶佔位 子聽課來看,北醫素質一點也不輸台大。 餐會前,身兼牧師的卓仁重帶著大家進行餐前禱告,感 謝50 年前的機緣,讓我們在校園相聚,但願未來大家 還能有機會齊聚一堂。會中,大家頻頻「跑檯」,幾位 同學被現場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感動,熱烈開唱。黃瑞 齡說,這是一場超棒的同學會。巫脩齊說:相信在天上 的同學們有回來和我們分享歡聚時刻,想到此,眼眶不 禁潤濕。 當年畢業,大家憑藉著勇氣活出自己,而今友誼如手上 的酒杯,愈陳愈香,這一班彼此擊掌,預約再現同學會 盛典,讓故事待續……。 3 5 4 6 1.6 月 2 日於六福客棧,散落在台灣各地的藥 4 同學們重逢了。 2. 藥 4 的「千歲團」展開畢業 50 週年北海道溫泉之旅。 3-5.6 月 12 日上午藥 4 同學們返校參加睽違半世紀的同學會,並 參觀藥學院,看到會議室牆上掛著藥學系歷史照片,驚喜萬 分。下午穿著博士袍,一起出席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 6. 6 月 12 日晚上由同學趙宇天在六福皇宮作東的惜別宴,再度 點燃畢業後的友情。

(22)

謝素眞 想起當年北醫的校園極為荒蕪,每天趕公 車上學,雨天時鞋子踏進泥巴堆裡,經常 帶著爛泥回家,學校社團少,只能專注課 業,日子就這樣匆匆流去。很懷念徐型堅 主任的愛心與用心照顧,參加畢業50 年後 的同學會,同學們的向心力一如過去,覺 得很開心。 張初惠 當年在醫生父親的期望下,從台中北上念藥 學系,租屋在外,每次都得「翻山越嶺」行 經亂葬崗到校,卻也懷念老榮民叫賣的饅頭 聲,當時與戴黎珠、黃英香(已故)最要好, 從高中就喜歡研究命理,人稱「算命師」, 有一次教授上課,角落邊竟有一群人排隊等 著看未來…,準嗎?初惠不好意的說,唬弄 同學啦,看多了總會說中一兩次吧! 鄭惠華 早期台灣的家庭望子成醫,望女讀商,惠 華獨鍾藥學系,與胡創辦人是同鄉且就讀 同一所新竹小學,創辦人稱她:新竹姑娘。 心疼父親撐起家計,當時省吃儉用、卯起 來苦讀,連細菌學助教「犀牛」都曾向她 借筆記,果然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與小姑 張華美同班,先生也是北醫醫學系,曾教 她騎偉士牌機車,在那個年代好不拉風! 葉武江 學生時代最喜歡上製劑調劑課,與林宜長、 高清正有此共同興趣,號稱三劍客,每次 上完實驗同學走了,他們還待在現場捨不 得離開,原想往學術發展,礙於現實仍投 入藥廠領域,曾與同學合作成立藥廠及經 營藥品公司、藥局,退休後教授太極氣功 十八式,幫助30 多名學員改善慢性病,調 整身心顧健康,50 年後的同學會,覺得新 鮮又高興。 謝德夫 當年依「父親志願」選擇北醫藥學系,不 喜歡念書,但求及格,典型運動控,常在 班上不見人影,氣得老師要同學去球場把 他找回來,沒想到畢業後成為外商藥廠的 超級業務員,後來與幾位要好同學創業成 立「班友」,延伸出順天堂、寶齡富錦和 傑奎等三大事業體,情誼歷久彌堅,從班 上的朋友,變成上班的朋友,仍樂在其中, 不想退休。 彭英毅 人稱古錐「小朋友」,曾在東海物理系讀3 年,重考進入這一班,是女同學眼中的十大 「傑出」(玩咖) 青年,大一時教授默許免 修物理、化學、微積分等課程,在校園閒 逛,樹下看球賽,被黃德修教授網羅,加 入橄欖球隊,畢業後考進台大生理研究所, 從助教到教授退休,參與此次同學會策畫, 發揮暖男精神,熱心服務使命必達,讓大 家揪感心。 翁壽男 翁壽男與哥哥翁安昌( 醫 2) 分別籌辦畢業 50 週年同學會,自掏腰包為大家製作寄發 通訊錄,舉辦二次籌備餐會,促成這次世 紀盛會。 夫人是學妹傅愛惠,當年請徐型 堅主任提親,締結美滿姻緣。三女二婿皆 是醫師六個孫子女。成立金肥公司,自日 本引進醱酵菌,將台化公司數拾萬噸樹皮 廢棄物,轉化成有機肥料,造福農民。 呂美玉 當年從中部北上就學,租屋在外,搭37 號 公車上學,每逢下雨都得打赤腳涉水,跌跌 撞撞的進入校園,感念徐型堅主任的認真教 學,卻也想起當年上化學實驗課,結束時經 常已過黃昏,附近傳來民宅媽媽們做晚餐煎 魚的美味,肚子更是飢腸轆轆,此時醫科學 生剛從實習醫院返校,準備上課,「我們還 在做實驗!」想到此,忍不住苦笑。 侯郁年 父親侯炎也是北醫創辦人之一,在父親鼓勵 下,讀完護理學系又就讀北醫藥學系,兩張 專業執照成為另一半婦產科醫師陳宏銘的最 得力助手。近20 年來,隨先生自購的醫療抹 片巡迴車,走遍北北基城鄉,甚至療養院及 女子監獄,為女性免費進行醫療抹片檢查, 服務近30 萬人次。很懷念當年與同學打乒乓 球、網球的日子,是人生中的美好回憶。

(23)

張錦鎗 學生時代積極參與學生活動事務,也是北極 星詩社的主編,十分活躍,但自承不喜歡上 課,想不到畢業後相繼創立上市公司美時藥 廠及膠囊工廠,風雲一時,成為這一班「玩 咖變大咖」的傳奇人物之一。退休後,喜歡 的興趣是收藏古董及文物,對生活態度豁 達,認為這是人生中不可缺席的最後一次, 也是最精采的同學聚會,非常開心。  林 雄 是班上畢業50 年後還留有一頭烏髮的代表 之一。當年為了北上「闖天下」,捨棄高 醫讀北醫,還創立土風舞社。畢業後往行 政單位發展,曾任台南市環保局代局長、 環保署環保人員訓練所副所長,2001 年台 灣首次發生貨輪(阿瑪斯號) 油污海洋事 件,他成為最前線的指揮官並圓滿完成任 務,三十餘年的公職,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巫脩齊 當年大家畢業後都出國,他秉著「父母在, 不遠遊」留在台灣,是日本鹽野義藥廠在 台招考業務員唯一錄取者,曾引進美國血 庫學會AABB 流程,建立正確的輸血檢驗 作業,創業時引進單株抗體驗孕試劑,大 幅降低死亡率。在學時曾問教授:為何當 教授?對方回稱:但求心安理得,成為他 的座右銘,最難忘在學時曾拿下校內壘球、 合唱團比賽冠軍。 彭勝松 當年同學瘋球類運動,唯獨他熱愛路跑, 畢業後開啟越野馬拉松人生,42 公里 3 小 時完封,直逼職業水準,差點遠赴紐約、 波 士 頓 爭 光, 堪 稱 這 一 班 的「 馬 拉 松 王 子」。認真經營藥局做出口碑長達半世紀, 沒有退休打算,與陳武雄(原名:威達)、 陳昌平等「中壢幫」是歷次同學會的固定 班底,就是:愛同學啦!  陳在溰 記 得 當年 在 北醫 時 幾 乎 都趕 不 上第 一堂 課, 只 能 利 用 老 師 寫 黑 板 時, 有 同 學 打 pass 再趁機溜進教室。畢業後與 4 位同學 同時進了英商ICI(China) 公司服務,1987 年遠赴加拿大知名的藥品原料廠工作,開 展不同人生。此次參加畢業後規模最盛大 的同學會,覺得十分難得,尤其50 年來班 上已走了10 位同學,更覺得要把握當下, 好好相聚。 謝碧漪 當年北一女畢業,在父親勸說下選了藥學 系。坦言當時念得很難過,除了曾在台灣 短暫執本業及赴美當3 年藥劑師外,大半 人生與動物為伍。曾參與國內開放式野生 動物的籌建,協助翻譯和外商談判, 幫同 學開發六福村,曾為臺北木柵動物園開疆 闢土,背著四台相機,騎大象、駱駝…, 好一個獨特人生。 陳珠美 受到藥劑師父親影響,北一女畢業的她,當 年只填三個志願都是藥學系,因為從小與藥 局為伍,對此科系有著特別好感。畢業後成 為醫師先生的好幫手,至今仍在診所從事喜 愛的藥劑工作。由於每年需回母校繼續讀教 育學分,一路看著北醫茁壯,麻吉同學張華 美特別返台參加同學會,讓她開心不已,很 多同學50 年後能齊聚一堂,十分難得。 劉宏志 原本志在當建築師,為了對醫師父親「有個 交待」,折中選了藥學系。是班上「體育系」 學生之一。對考試很有一套,考前會從台大 藥學系收集題目,再分析考題趨勢,使得租 屋處成為「考古題中心」,幫助不少同學低 空飛過。是班友的創業名單之一,曾任台北 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覺得北醫生涯最大的資 產就是這群革命友伴。 林滿 從小喜歡數學,北一女畢業考進北醫藥學 系,屬於認真用功,想玩卻不敢玩,自謙 成績總在OK 邊緣,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樂此不疲,典型的「化學控」。畢業後赴 美發展,在加州考上藥師執照,成為加州 幫一員,歷經半世紀與多位同學重逢,備 覺溫馨,也覺得感情比學生時代更為拉近, 北醫就是不一樣!

藥學系第四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 人物演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健保特約院所,除腎臟、心臟、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外,其他專科醫師 需接受本署認可之慢性腎臟病照護訓練,上課時數至少 6 小時(4 小時 上課+2 小時

鑒於臺北、臺中、高雄3所榮民總醫院作業基金與榮民醫院醫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若從國內的 教育體 系觀之,青 年學子 從國中畢業 開始, 便要對自己 的人 生做第一次的分流 ,選擇高中、高職 、專科、普通高中 、綜合高中等;上

1.設籍本市年滿 3

近年科技業工程師、客運業駕駛、保全人員及醫療機構醫師等接連發

2018 年,美國 Bowan 在匹茲堡殺掉 12 個猶太人。2017 年,加拿大 Bissoonett 在 魁北克殺死 6 位穆斯林。2015 年,美國 Roof 在南科羅萊那殺死 9 位黑人基督徒。2019

2018 年,美國 Bowan 在匹茲堡殺掉 12 個猶太人。2017 年,加拿大 Bissoonett 在 魁北克殺死 6 位穆斯林。2015 年,美國 Roof 在南科羅萊那殺死 9 位黑人基督徒。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