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新生數學解題歷程與策略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新生數學解題歷程與策略之分析"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新生數學解題歷程與策略之

分析

黃家杰1 梁淑坤2 (1. 高雄市明華國中 2.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透過Schoenfeld 數學解題歷程六階段,分析小學一般智能資優生數學 解題歷程及解題策略,再提供教師具體的教學建議。六位參與者為小學三年級表 達能力較佳的資優生。研究者以專家效度方式篩選出四題非例行性數學問題,再 讓學生以放聲思考的方式進行數學解題,並採專家信度進行原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在解題歷程階段與成敗方面,資優生數學解題大都符 合Schoenfeld 解題歷程,其中四位呈現較多階段歷程比較會解題;更有一位在各 題解題過程中皆無驗證階段,答對二題;還有一位則較少出現分析、計畫、探討、 與驗證階段,僅答對一題。第二,在資優生的解題策略方面,資優生的解題策略 具多元性且靈活,並非僅嘗試單一策略。研究者發現,資優生在各題解題過程中 靈活運用抽象表徵、繪圖表徵、逆推、替代、及嘗試錯誤等策略,來輔助瞭解及 探索題意完成解題。 至於教學建議,六位學生雖然皆為資優生,但並未所有的一般智能資優生其 探討、計畫、與驗證等能力都具備。所以,建議未來資優教育的教學,可利用數 學來訓練學生探討、計畫與驗證等能力;善用團體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 的解題策略。藉由數學解題,培養資優生高層次的思考能力。 關鍵字:資優教育、數學解題 通訊作者:梁淑坤 law@mail.nsysu.edu.tw

(2)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我國資優教育自1973 年實驗計畫至今,歷經三十餘年。吳武典(2003)提 到特殊教育基本理念在因材施教,注重個別化教學,無論是能力分班、分化性課 程或加速,均可提高資優教育這一類「特殊教育需求」,學生挑戰性經驗或充實 的機會,以盡展所能。現今小學階段大都由以往集中式的數理資優班轉為招收一 般智能(general intellectual ability)資優資源班, 採分散式的模式來進行教學, 而不再以「數理」資優生為主。所謂的一般智能資優生(gifted student)依據教 育部頒鑑定標準第十四條規定是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方 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智力或綜合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 一點五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三以上者。在小學階段以發展資優生潛能,拓展 資優生在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方面高層次的思考能力訓練,而不應僅停留 於知識記憶與理解的課程訓練。 強調以個別化與高層次思考能力訓練的資優教育觀點,我們發現無論在國內 或國外資優教育文獻(Gallagher, 1985; 毛連溫,2001)都強調學生問題解決 (problem-solving)能力的培養,它是一種思考能力的訓練。在資優教育教學歷 程當中,「數學」也用來訓練學生問題解決與發現問題的能力(Gallagher, 1985)。 本研究主要探究國內小學資優班新生在數學解題上的表現,有利於未來資優 班教師在規劃從數學解題來訓練小學資優生問題解決思考能力的課程,並讓普通 班教師了解資優生在數學解題方面的思考模式。

二、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目的針對高雄市經一定程序鑑定出來小學一般智 能資優班新生,探究資優生數學解題歷程(process);及探究資優生數學解題的 策略(strategies)。

(3)

貳、文獻探討

一、解題歷程與相關研究

Polya (1945)、Schoenfeld (1985)、Lester (1985)及梁淑坤(1999)皆曾提出數學 解題歷程。研究者深入各學者所提出的解題歷程的內容發現,其彼此之間是相似 的,只是階段分類不同。以Schoenfeld 的解題歷程六階段的分類較為詳細,易於 分析小學生的解題歷程,其分別為讀題、分析、探討、計畫、執行、及驗證,適 合作為資優生數學解題歷程分析的理論依據。 表 1 數學解題歷程理論比較表 理論提出者 階段一 階段二 階段三 階段四 階段五 階段六 Schoenfeld (1985) 讀題 分析 探討 計畫 執行 驗證 Polya (1945) 了解問題 擬定計劃 執行計劃 回顧解答 定向 組織 執行 驗證 Lester (1985) 問題覺察 目標分析 問題理解 歷程評估 計畫發展 執行 解答評估 根據數學解題歷程相關研究(Sriraman, 2003; 孫達剛,1992;劉貞宜,2001) 發現,數學能力高的學生都能符合數學家所提出的解題歷程。就Schoenfeld (1985) 的解題六階段而言,一般智能的資優生,其思考能力優於一般人,在普通班的數 學成績亦在全班前20%。所以,資優生的解題歷程應該也符合讀題、分析、探索、 計畫、執行、驗證等六階段。

二、解題策略與相關研究

Schoenfeld (1985)在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一書提到,他在加州大學 Berkeley 分校針對大學生所做的解題相關研究發現,這群大學生常用的解題策略

(4)

包括:類推、引入輔助元素、輔助問題、歸謬法、由已知來推論、分解或重組、 執行相關問題、畫圖、類化、使用反論、特殊化、簡化、間接證明、變化問題, 逆推。他的研究是針對大學生,而且題目比較複雜。然而,本研究所運用的題目 困難度要需與參與者能力相當,小學生能否完全應用上述策略於解題過程,值得 疑義。 劉貞宜(2001)綜合 Kilpatrick (1967)的解題策略及 Webb (1975)的特殊解題 策略歸納成十五種策略。除此之外,劉貞宜(2001)針對建中三位數理資優生研 究發現,數學資優生常利用解題策略來理解、探索方向及突破困難,且解題策略 的使用多元,也常利用解題策略來幫助自己理解、思考、探索、聯結及推理,讓 整個解題變得更順暢及快速。另外,劉貞宜發現能力特優的數學資優生使用策略 明顯多於能力中上即能力稍弱的資優生。Cohen 和 Stover (1981)發現,資優學 生在解題時,會自行將較難的字彙換掉,將句子的長度縮短,將無關資料刪除及 作出輔助圖表。 綜合以上所述,及根據研究者之教學經驗,研究者發現資優生曾應用過的解 題策略如:繪圖表、逆推、引入輔助元素(替代)歸納找尋規律及嘗試錯誤等策 略,符合上述學者所提之數學解題策略。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的方法,以放聲思考(thinking aloud)與紙筆 測 驗 蒐 集 學 生 解 題 歷 程 的 資 料 , 並 輔 以 訪 談 蒐 集 相 關 資 料 。 將 資 料 依 據 Schoenfeld (1985)的「讀題、分析、探討、計畫、執行、驗證」等數學解題六階 段編碼分析以了解學生的解題歷程,並分析學生解題歷程中所使用的策略與情意 特質。在信效度方面,數學題目的效度採專家效度,另外,採專家評量一致性來 增加原案分析之信度。

二、研究對象

(5)

本研究以高雄市2003 年度鑑定合格的某小學三年級資優生為對象。考量研 究之方便性,以研究者方便取樣之學校為樣本對象。因學生為鑑定合格之一般智 能資優生,其成績表現皆在班級前20%,團體智力測驗在 1.5 個標準差以上。所 以,研究對象挑選以語言表達能力較佳的學生為主,有利於放聲思考之資料蒐 集。研究對象一共挑選六位學生,其中男生三位,女生三位。

三、研究工具

問題以非例行問題為主,所謂非例行性問題,就是解題者未曾練習過的問 題,或者是曾經練習過但時間已久而全然忘記的問題。問題設計主要參考二年級 及三年級數學奧林匹克(徐則洲、陳潔雲、李金生、李濟元,2000a,2000b)、 黃敏晃(2000)撰寫的規律的尋求,解題相關研究文獻(Schoenfeld, 1985; 謝淡 宜,1998,1999)等。研究者挑選出十題非例行性問題,並將該十題問題之數學 能力區分為:尋求規律、數的概念、邏輯推理等三類。 接著,研究者請三位任教於國小低年級五年以上且具碩士學位之教師,依 據自訂問題篩選標準及學生語文能力與數學能力,篩選出適合且非學校內數學 教學的例行性問題,也就是非例行性問題。從三位教師勾選的八題題目中挑選 六題得票數較高的問題(見表 2。題號:2、3、1、8、5、10)進行預測。在進 行預測之前,研究者先請六位三年級普通班學生進行數學題目語意的修正,以 符合三年級學生在數學問題題意的理解。題意修正完畢後,研究者請二位資優 生進行預測(pilot study)篩選出四題(題號:3、1、8、5)題目作為本研究解 題佈題的「數學題目」。題目分別如下:題號一,為九宮格題「請將1、2、3、4、 5、6、7、8、9 這九個數字填入空格中,使橫、直、斜加起來的和相等。」題號 三,為月曆題「2003 年 3 月 1 日是星期三,請問 2003 年 7 月 9 日是星期幾?」 題號五,為直式加法「下面直式加法算式中△、☆、□這三個符號各代表 0、1、 2、3、4、5、6、7、8、9 中的某一個數字,△、☆、□這三個符號代表的數字不 可以重複,請找出△、☆、□這三個符號各代表哪一個數字? 」

(6)

題號八,為蝸牛題「一個井有10 公尺深,一隻蝸牛總是在白天往上爬 5 公尺, 而在夜晚時往下滑 4 公尺。如果這個蝸牛從井底開始爬,請問蝸牛幾天後就可 以爬出井外?(蝸牛爬到井口後就不會再往下滑了)。」 表 2 數學題目分析表 數學能力 題號 問題名稱 備註 2 數三角形 練習放聲思考題 尋求規律性 3 月曆 本研究數學題目 1 九宮格 本研究數學題目 數的概念 8 蝸牛 本研究數學題目 5 直式加法 本研究數學題目 邏輯推理 10 挑水 學生常誤解題意,不列入本研究題目。 經三位國小低年級老師勾選後,挑選六題數學題目,請六位三年級學生進行 語意修正後,並請二位三年級資優生預測後,篩選出四題作為本研究佈題的數學 題目。其中挑水題學生較易誤解題意,不列入本題研究。而三角形題,學生都直 接看圖直接在數三角形,且容易數錯,亦放棄該題,將該題列入解題前的放聲思 考練習題。其餘月曆、九宮格、蝸牛及直式加法等四題經預試後發現較適合本研 究之數學題目。並依其難易度「蝸牛、直式加法、月曆、九宮格」為排序讓學生 進行解題。學生在解題過程並無時間限制,主要是要瞭解學生的整個解題歷程, 整個解題歷程完成的時間則以學生自行決定該題已完成解題或停止繼續作答。 △ ☆ + ☆ □ ☆ □ ☆

(7)

四、資料分析

根據相關研究文獻分析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一般智能資優生在解題 歷程、解題策略等方面為主要架構。在解題歷程方面,探究小學一般智能資優新 生在各階段解題歷程表現情形。解題歷程依據Schoenfeld (1985)「讀題、分析、 探討、計畫、執行、驗證」六大階段為主要觀察分析架構。在數學策略方面,主 要是分析學生在解題歷程中擅用哪些策略輔助解題,根據文獻整理在數學解題方 面的策略包括:繪圖表徵、逆推、歸納找尋規律、嘗試錯誤及替代等。

肆、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針對六位三年級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選 取三位女生:小姮、小茹、小珍等;三位男生:小迅、小揚、小涂等。施予蝸牛、 直式加法、月曆、九宮格等四題非例行性問題。以放聲思考蒐集資料並撰寫文字 稿。研究者根據逐字稿進行分析,並抽取小姮蝸牛、小珍月曆、小涂直式加法、 小迅九宮格等四題,請曾修過數學解題之研究生,進行專家一致性的信度檢定, 二者分析結果完全一致。本研究主要分析資優生「數學解題歷程」與「數學解題 策略的應用」等二部分。

一、數學解題歷程分析方面

本研究發現(表 3),三年級資優班新生在解題過程,解題成功較多者,如 小姮、小茹、小迅、小涂,他們大都會出現如Schoenfeld(1985)所題的讀題、 分析、探討、計畫、執行、驗證等階段。而解題成功機率較少的小珍可以發現, 她較少有分析與計畫的階段。深入探討小珍的解題歷程發現,小珍一看完題目就 立即著手解題,四個題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小珍會讀題後立即寫上數字 運算式子,或立即在九宮格上填上數字,結果都會發現自己錯了。在解題後被問 各題各種解題方式時,其皆回答「亂猜」的,或是「直覺」要這樣寫,由此可知, 其未經過深思的分析與計畫就立即執行解題。至於小揚,則在四題解題後皆無驗 證階段。就整體而言,研究者發現,這六位資優生在解題時,不是每次都會出現

(8)

外顯的計畫階段。雖然,本研究希望學生將心中所想的儘量說出來,也透過練習 題讓學生練習放聲思考的解題,但在解題過程未顯現出計畫的階段亦未表示學生 完全無計畫階段,或許已在心中產生而未外顯表達出來,在本研究中並未對此深 入探究,此乃本研究之限制。另外,本研究結果,與劉貞宜(2001)針對三位建 中數學資優生的研究結果發現相同,也就是,能力越高的學生解題路徑越多,所 呈現的歷程階段越多,而能力較弱的小珍則常常使用無系統的假設或嘗試錯誤來 探索題目。 表 3 解題歷程階段統計表 蝸牛 直式加法 月曆 九宮格 題目 歷程 學生 姮 茹 珍 迅 揚 涂 姮 茹 珍 迅 揚 涂 姮 茹 珍 迅 揚 涂 姮 茹 珍 迅 揚 涂 成敗 成 成 敗 成 敗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敗 敗 敗 成 成 敗 敗 成 成 成 讀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 * * 探討監控 * * * * * * * * * * * * * * * * * * * * 計畫 * * * * * * * * * * * * * 執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驗證 * * * * * * * * * * * * * * 本研究的解題歷程圖(圖 1)是依據 Schoenfeld(1985)的方式表示。因受 限 於 篇 幅 , 僅 以 抽 象 表 徵 的 小 迅 為 例 。 根 據 圖 1 可 以 發 現 , 小 迅 符 合 Schoenfeld(1985)讀題、分析、探討、計畫、執行、驗證等六個階段階段,唯計 畫階段較不明顯。我們亦可發現,小迅依循著讀題、分析、計畫、執行、驗證之 順序進行。小迅都以抽象表徵的方式來完成。如「先扣除最後一次直接跳上去的 蝸牛」、「十位數著手邏輯推理的直式加法」、「除七餘五的月曆」、「九八七要分開

(9)

的九宮格」等四題。 第一題:先扣除最後一次直接跳上去的蝸牛 「一個井有10 公尺深,一隻蝸牛總是在白天往上爬5公尺,而在夜晚時往 下滑4公尺。如果這個蝸牛從井底開始爬,請問蝸牛幾天後就可以爬出井外?(蝸 牛爬到井口後就不會再往下滑了)。」 小迅在蝸牛題的解題歷程依循著讀題、分析、計畫、執行、驗證等歷程與順 序進行,並在過程中展現監控探索階段的行為。然而,在小迅的解題歷程逐字稿 中發現,其讀題後,停了一會,就分析並提出計畫說「它說一個井有十公尺,可 是蝸牛白天往上爬五公尺」,「那牠最後一次要爬的時候牠直接跳上去,就不會再 圖 1 小迅解題歷程圖 蝸牛題 驗證 執行 計畫 探討 分析 讀題 直式加法題 驗證 執行 計畫 探討 分析 讀題 月曆題 驗證 執行 計畫 探討 分析 讀題 九宮格題

(10)

驗證 執行 計畫 探討 分析 讀題 解題成功 解題失敗 *給學生提示 註:本表橫軸為階段歷程時間軸 往下滑了」,小迅注意到問題的所有條件,亦搜尋條件和目標的關連性。於是小 迅以抽象表徵的方式執行,先將他認為最後一次會直接跳上去的計畫,將十公尺 先減掉最後一次白天往上爬的五公尺。接著以白天所爬的距離五公尺,減掉晚上 滑下的四公尺,得到每天早晚僅能上升一公尺,將扣除最後一次白天爬升五公尺 所剩餘的距離,除以每天僅能上升的一公尺,求得剩餘距離需花五天的時間來完 成。將五天再加上最後一次往上爬的時間,共花費六天時間來完成。之後,小迅 重新檢查其整個計算過程,驗證確定無誤後,表示完成。小迅在整個蝸牛題的解 題過程,已覺察並瞭解到題目強調的「蝸牛爬到井口後就不會再往下滑」,並依 照其一定計畫,先扣除最後一次白天往上爬的距離來執行完成解題,其所採取的 行動具有方向與重點,符合探討階段之行為。另外,筆者發現,小迅在看完題目 後,停了一會才進行,筆者認為小迅在那個時間,針對題目進行初步分析與計畫。 第二題:十位數著手邏輯推理的直式加法 「下面直式加法算式中△、☆、這三個符號各代表0123456789 中的某一個數字,△、☆、 這三個符號代表的數字不可以重複,請找出△、☆、這三 個符號各代表哪一個數字? 」 小迅在本題的解題過程,在讀題後,以分析與執行等二階段相互交替的方式 進行解題。小迅從十位數著手,分析發現二個十位數字相加,其進位不會超過二, 於是執行推得和的百位數字星形為一。接著分析個位數的線索以尋求正方形的答 △ ☆ + ☆ □ ☆ □ ☆

(11)

案為目標,小迅提出「一加多少會是一樣?」,接著執行求得正方形為零。最後 再依據三角形加一等於十的方式,求得三角形為九。整體解題行動而言,具有一 定的方向,且有掌握到該題解題之重點,符合探討之行為,另外,小迅還是會將 整個解題過程在檢查一次後,結束其解題活動。唯在本題解題歷程中,未明顯見 到小迅有計畫之行為。 第三題:除七餘五的月曆 200331日是星期三,請問200379日是星期幾?」 小迅在本題的表現,亦未聽到明顯的計畫階段,但其仍可依照一定的方向與 重點的探討監控階段特質來進行解題。整個解題歷程大至仍依循著讀題、分析、 執行、驗證等順序與階段。小迅讀題後,並未立即解題,其停了一下,分析探討 大月、小月的日數,與月曆經驗相結合。執行由三月一日到七月九日一共有一百 三十一天,以每週七日為單位,將一百三十一除以七,餘五。小迅由星期四開始 分配剩餘的五日,答案為星期一。最後小迅檢視自己的計算過程驗證後,並未覺 察一百三十一天包含三月一日,剩餘的五日應由星期三開始計算,本題正確答案 應為星期日,而非小迅所計算的星期一。 第四題:九八七要分開的「九宮格」 「請將123456789這九個數字填入空格中,使橫、直、斜加起 來的和相等。」 小迅在本題的解題歷程,可以看出其充分表現出讀題、分析、計畫、執行、 驗證、探討監控等六個階段。小迅讀題後,想了一下,分析「一」到「九」數字 間的關係,因為五在這列數字的中間位置,於是決定將五放置在九宮格中間,並 計畫從九、八、七等三個較大數字著手,認為這三個數字不會在同一線上。依據 此目標開始執行其計畫,一開始尋求以和為十六的組合,不斷地嘗試各種組合尋 求解答,後來更改和為十五一次就成功解出。在過程中,小迅不斷地監控其計算 過程是否有誤。並且在最後解出答案時,仍將橫直斜再加總一次,以驗證答案是 否正確。

(12)

二、數學解題策略之分析

本研究發現這六位一般智能資優班新生最常善用的策略為抽象表徵、逆推、 歸納尋找規律性、及嘗試錯誤(表 4)。除此之外,可以發現資優生利用解題策 略來理解問題、探索方向,且策略也較為多元(表5),此結果與劉貞宜(2001) 針對建中三位數學資優生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劉貞宜(2001)表示資優生利用解 題策略來幫助自己理解、思考、探索、聯結及推理,讓整個解題更舒暢與快速。 表 4 解題者在各題使用的解題策略 題號 策略 學生 蝸牛 直式加法 月曆 九宮格 抽象表徵 姮、珍、迅、涂、 揚 繪圖表徵 茹、涂 涂 逆推 迅 茹、迅 姮 歸納尋找規律性 姮、茹、迅、揚 姮、珍、迅、揚、 涂 嘗試錯誤 茹、珍、涂 珍 姮、茹、珍、迅、 揚、涂 替代 姮、茹、揚 表 5 六位解題者使用的解題策略 學生 策略 小姮 小茹 小珍 小迅 小揚 小涂 抽象表徵 * * * * * 繪圖表徵 * *

(13)

逆推 * * * 歸納尋找規律性 * * * * * * 嘗試錯誤 * * * * * * 替代 * * * 以「蝸牛題」與「月曆題」為例: (一)蝸牛題: 六位解題者在本題的解題策略大致可分為二類:一為抽象表徵;二為繪圖表 徵。另外,還有應用逆推的策略。 1. 抽象表徵:小姮、小珍、小迅、小揚利用抽象表徵的方式進行解題,根據問 題「蝸牛白天往上爬五公尺,夜晚往下滑四公尺」,以「加五」代表往上爬五 公尺;以「減四」代表往下滑四公尺。另外,小涂雖以繪圖表徵來進行解題, 但其亦採用抽象表徵的方式來進行驗證。 2. 繪圖表徵:小茹、小涂以繪圖表徵的方式進行解題,他們依題意先畫下一口 十公尺的井,再從井底每日往上畫五公尺、往下畫四公尺,以求得答案為六 天。 3. 逆推:這六位解題者當中,小迅還應用了逆推的策略。小迅「那他最後一次 要爬的時候他直接跳上去,就不會再往下滑了。他之前無法一口氣跳到上面 去,一次只能先跳五公尺,所以十要先減五。」。以目標十公尺先扣除最後一 次往上爬行的距離五公尺。剩餘的五日再逐日爬行。 (二)月曆題: 六位解題者在本題的解題策略的應用大致可分為四類:一為繪圖表徵;二為 逆推;三為歸納尋求規律性;四為嘗試錯誤。 1. 繪圖表徵:小涂以繪製月曆的方式來求得七月九日為星期日。 2. 逆推:小姮「我本來要用一百除以七,但是這樣很難,所以我就改成七乘以

(14)

九等於六十三,然後七乘以五等於三十五,然後加二等於一百,再加二十九 天就是一百二十九,這樣就可以開始算是星期幾。」 3. 歸納尋求規律性:小姮、小茹、小迅、小揚皆以一週有七天的週期規律性來 解題。如小姮、小迅以除七的方式,而小茹、小揚則以加七的方式來解題。 4. 嘗試錯誤:小珍以嘗試錯誤的方式解題,有時加七,有時加每個月的天數, 用直覺在解題。

伍、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待答問題為:在資優生的解題歷程中,根據Schoenfeld (1985) 的數學解題六階段,資優生的解題的歷程為何?使用哪些解題策略? (一)解題成功率高的資優生程符合Schoenfeld 解題六階段 解題成功較多者大都會出現如Schoenfeld (1985)所提出的讀題、分析、探 討、計畫、執行、驗證等階段。而解題成功機率低者,較少出現分析與計 畫的階段。 (二)資優生的解題策略靈活且多元 本研究發現這六位一般智能資優班新生最常善用的策略為抽象表徵、逆 推、歸納尋找規律性、及嘗試錯誤。策略應用上亦較為靈活且多樣性,並 不會僅嘗試單一策略。另外,由上述「蝸牛題」與「月曆題」為例得知, 解題者在各題的解題策略應用亦有所差異。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加強訓練探討、計畫、與驗證等能力 本研究發現,雖然這六位學生皆為資優生,但並未所有的一般智能資優生 其探討、計畫、與驗證等能力都具備。然而,資優教育著重思考能力的訓 練,更需加強其探討、計畫與驗證的能力。所以,在數學方面的教學,可 訓練學生探討、計畫與驗證等能力。

(15)

(二)討論分享的機會增進解題策略的學習與應用 資優生的解題策略多元且靈活,可藉由討論分享的機會來促進其他成員藉 由同儕學習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解題策略,靈活學生的思考。學生能解此搭 便車的方式增廣其解題策略的能力與應用。

參考書目

毛連塭(2001)。如何實施資優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2003)。三十年來的台灣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88,1-5。 孫達剛(1992)。雄中、雄女學生數學解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徐則洲、陳潔雲、李金生、李濟元(2000a)。小學奧林匹克讀本(二年級)。新竹市: 凡異出版社。 徐則洲、陳潔雲、李金生、李濟元(2000b)。小學奧林匹克讀本(三年級)。新竹市: 凡異出版社。 梁淑坤(1999) 。從擬題研究提出數學教學建議。新典範數學(184-220). 高雄: 高 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黃家杰(2004) 。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新生數學解題歷程之分析。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敏晃(2000)。規律的尋求。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貞宜(2001)。數學資優生的解題歷程分析—以建中三位不同能力的數學資優生 為例。資優教育研究,2(1),97-120。 謝淡宜(1998)。小學五年級數學資優生與普通生數學解題時思考歷程之比較。臺 南師院學報,31,225-268。 謝淡宜(1999)。國小數學資優生及普通生「數學解題」歷程之比較(四年級)。臺 南師院學報,32,297-367。

(16)

format variables of math word problem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6, 175-199.

Gallagher J.J. (1985). Teaching the Gifted (3rd). Newton, MA:Allpn and Bacon Inc. Goldin G.A. (198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In F.K. Lester & J. Garofalo,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ssues

in Research(pp.87-101). Philadelphia, Pa.: Franklin Institute Press.

Kilpatrick, J. (1967). Analyzing the solution of word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8(11), 4380A. Polya, G.(1945). How to solve it. New York: Doubleday.

Schoenfeld, A.H.(1985).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rlando, Fla.: Academic Press.

Sriraman B. (2003). Mathematical Giftedness,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Ability to Formulate Generalizations: The Problem-Solving Experiences of four Gifted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Secondary Gifted Education, 3(14), 151-165. Webb, Norman. L. (1975). An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系列中一套三冊的內容,分別對應不同類別資優學生的需要,除了讓 教師了解香港資優教育的推行理念及一般資優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Secondly, GT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includes more or less the following 19 methods: trial and error, tabling, looking for all possibilities, a combination of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C-C-6 用一般語言及數學語言說明解題的過程 C-C-8 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C-E-4 能評析解法的優缺點.

What changes do the group participate in each stage of problem-solving aft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What influences do manipulatives make on the operation of problem-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