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研究-以南開技術學院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研究-以南開技術學院為例"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研究-

以南開技術學院爲例

徐永億1 許弘毅2 李政道1 1 南開技術學院體育組 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 568 號 2大葉大學體育室 彰化縣大村鄉山腳路 112 號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技術學院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與阻礙因素及 排序差異。以南開技術學院 92 學年度日間部學生爲研究對象,以自編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狀況 與阻礙因素調查表爲工具,採橫斷式調查法,以班級爲單位,抽取 33 班 1485 人爲樣本。使用 SPSS 10.0 for Windows 套裝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Pearson 卡方檢定、Spearman 等級相關檢定。結果如下:1. 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百分 比率,男、女學生間有差異;不同年齡層學生間有差異;不同上學方式學生間有差異。2. 學生 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有場地器材質量不足、不喜歡運動、不愉快經驗、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缺乏重要他人支持、缺乏時間與經濟、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3.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參與規 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有高度的一致性。依序爲場地器材質量不足;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相關知識技能不足;不愉快經驗;缺乏時間與經濟;不喜歡運動;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關鍵詞:規律運動,阻礙因素

The Study of Nan-Ka

i

Col

l

ege

St

udent

s

Regul

ar

Exer

ci

s

e

Participation and Factors of Participation Obstruction

YUENG-YIHSU1, HUNG-YIHSU2and THENG-DAOLI1

1

Physical Education Office, Nan-K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68 Chungcheng Rd., Tsaotuen, Nantou, Taiwan

2

Physical Education Office, Da-Yeh University 112 Shang-Jiau Rd., Da-Tsuen, Changhua, Taiwa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as well as reasons not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 total of 1485 randomly selected Nan-K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served as subjects. SPSS 10.0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 1.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was influenced by gender,

(2)

age and time spent studying. 2. The reasons for not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were: insufficient facilities, never enjoy sports, bad previous experience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sports, lack of support from others, lack of time and money, and ra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organized activities. 3. The reasons for not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were ranked as follows: A. lack of sports facility. B. No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organized activities. C. Insufficient related knowledge. D. Bad experiences. E. Lack of time and money. F. No passion for sports. G. Lack of support from others.

Key Words: regular exercise, factors of participation obstruction

一、緒論

(一)研究問題與背景 規律運動對人類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的好處,是一直被 肯定的,大部分人內心也很希望能夠養成這個良好的生活習 慣,但是國內外規律運動的人口比率並不高。主要是國人對 健康和運動之意識與警覺性並不很強烈,而且臺灣的運動氣 候與環境一直不很理想(方進隆,1993)(因升學主義掛帥 且運動休閒之場地設備一直很不理想)。根據徐永億、林萬 忠(2001)、黃彬彬(1996)、許天路(1993)、陳麗華(1991)、 陳鴻雁(2000)、翁玉珠(1995)、教育部(1999a)、教育部 (1999b)、Darcy and Veal(1996)、Sivan and Roberton(1996) 等研究論著指出:「學生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與「律運動 人口比率的提升」,是推動提升學生體適能計畫的重要工作 目標之一。同時,年齡與性別對青少年的身心、社會、情緒 的發展及休閒運動參與有影響,而且休閒運動的參與頻率隨 著年齡的增加有下降的趨勢,值得重視。

有 關 運 動 參 與 阻 礙 因 素 , Mull, Bayless, Ross, and Jamieson(1997)分析影響個體參與休閒運動的外在因素如 下:1. 地理位置與氣候;2. 社會化;3. 經驗;4. 參與機會, 並指出影響個體休閒運動選擇的因素可分爲物理性環境、社 會性環境個人因素三方面;陳麗華(1991)針對臺北市大學 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調查研究發現:影響休閒運動的因素主要 爲時間、友伴暨場地設備;許天路(1993)針對工專學生進 行研究發現:興趣、時間、場地設備、升學等是影響南亞工 專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林建地(1996)提出影響青少 年休閒活動選擇的因素如下:1. 個人因素:性別、個人特 質、休閒技能、休閒時間、教育程度、體能情形、年齡、個 人遺傳因素;2. 家庭因素:父母管教態度、父母親之教育 水準、家庭生活經驗等;3. 社會因素:職業、收入、學校 教育水準、同儕關係、社經地位高低、大衆傳播之影響、政 府政策、市場供應與需求等;4. 生態因素:便利程度、人 口結構與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5. 文化因素:傳統文化 與升學主義;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 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無法參加休閒運動的 原因排序如下:時間不足、課業繁重、沒有友伴、場地不足、 沒有興趣、費用太貴、交通不便、缺乏體力、缺乏運動技能、 缺乏指導、資訊不足、家人不支援、其他。蔡俊賢(2000) 青少年體育育樂營的規劃與實施一文指出:影響青少年參與 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包括個人因素、人際因素、環境因素 甚至於人口統計學因素等。一般而言,男生比女生需要較大 的活動量及較高的參與意願。隨著年齡的增加,參與運動活 動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綜合以上文獻的敍述可知:影響個體參與休閒運動的個 人因素有時間、技能與相關知識、興趣、體能、經驗、經濟 能力及健康狀況;社會因素有家庭、友伴、資訊、運動資源 便利性、行政措施與指導;場地設備因素有專案與數量、安 全、交通、費用及品質;人口統計學方面有性別、年齡及種 族、地方區域等因素。而國內由於運動氣候與環境一直不很 理想,以致青少年規律運動人口的比率始終都不如歐美國 家,值得我們思考與探討,並尋求突破。在性別方面,研究 指出,男生的比率較女生高(大約 10-15%)。因此,性別的 差異因素也值得重視。在休閒運動的參與頻率方面,兩性都 出現相同的現象,高中時期較國中時期高,但從高中階段開 始,就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其主要原因爲何?值得我們 深思及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不過從以上有關「運動參與」阻礙因素研究文獻也可發 現,探討「休閒運動」者多,研究「規律運動」者少。而且 「休閒運動」是指在休閒時間內,以動態性身體活動爲方 式,所選擇具有健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 放鬆性,以達身心健康,抒解壓力爲目的的運動(沈易利, 1995)。並可區分爲: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性運動、 舞蹈類運動、健身運動、技擊運動、水中暨水上運動、空中

(3)

運動及其它休閒性運動(體委會,1999)。「規律運動」則是 指以全身骨骼活動,以消耗能量,而且是漸進的由低到高所 産生連續的動作、與體適能有關、有計劃與組織的重復身體 活動、以增進與維持體適能爲目標(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爲三至五次∕周且 20-60 分∕次、最大 心跳率(HRmax)的 60-90%、從事有氧運動時,最大耗氧 量 ( VO2max ) 達 50-80%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1990)及每周三天或次、每天(次)持續 或累積 30 分鐘以上、運動時每分鐘心跳數 130 次以上(教 育部,1999a)。依據上述可知,兩者內涵並不相同。因此, 研究者以學生的運動參與應以增進與維持體適能爲目標,運 用教育部 3.3.3.方案釋義為「規律運動」定義,並引用休閒 運動阻礙因素相關文獻,編製適合本校學生規律運動阻礙因 素量表,了解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是推動提升學生 體適能計畫的重要工作之一。 學校體育素爲落實全民運動及競技運動的基石,更是社 區運動與終生運動的媒介與橋梁。因此,如何使學校體育的 主體對象- “學生”養成終生運動的習慣以使健康獲得保 障,實爲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各級學校責無旁貸的責任(洪 嘉文,2000)。爲了讓學生能經由規律運動的養成,享受運 動過程和體會活動樂趣,藉以改善體能、促進健康。本校體 育推展工作重點,除了要求落實體育正課教學外,對於運動 與健康資訊的提供、拓展學生參與運動的機會及活絡學校和 社區體育活動…等業務的推動也都不遺餘力。不過由於學制 有五專、二專、四技、二技,學生年齡層的分佈從高中至大 學,而且對五專四、五年級及二專一、二年級學生來說,還 有升學與畢業專題製作…等課業壓力。因此,學生參與規律 運動人口比率及阻礙因素,不知是否也受上述因素影響而有 所差異?爲使學校所有體育設施設備的購置與活動規劃能 發揮最大的教育效能,應有進一步瞭解的必要。 (二)研究目的 1. 暸解南開技術學院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不同人口變項之特 質。 2. 分析南開技術學院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之原 因。 3. 探討南開技術學院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的阻礙因素。 (三)操作性名詞定義 1. 規律運動:本研究所指的規律運動是以教育部 333 提升 學生體能方案的定義爲規範:(1)運動頻率(每周三天 或次)。(2)運動持續時間(每天(次)持續或累積 30 分鐘以上)。(3)運動時每分鐘心跳數 130 次以上,達到 此規範者爲有規律運動習慣者。 2. 阻礙因素:包含一切限制參與規律運動行爲的理由,或 是減少個人參與規律運動的欲望,降低參與過程當中, 獲得滿足之因素(陳麗玉、王宗進,2004)。本研究所指 的阻礙因素,系指自編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量表中的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相關知識技能不足」、「不喜歡 運動」、「不愉快經驗」、「缺乏重要他人支援」、「缺乏時 間與經濟」、「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南開技術學院 92 學年度日間部學生爲研究對 象,採橫斷式調查法,分五專低年級(一至三年級)、五專 高年級(四、五年級)及四技二專等三組,每組以班級爲單 位,隨機抽取三分之一班級數為樣本進性調查。全校共抽取 33 班 1485 人填答問卷。問卷回收 1452 份,回收率 97.77%。 經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 1372 份,問卷有效 率 94.49%。有效問卷樣本之描述統計如表 1 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爲自編「學生參與規律運狀況與阻 礙因素量表」一份,內容包括班級、性別、上學方式、有無 規律運動習慣及阻礙規律運動因素量表。此量表以場地器材 質量不足、不喜歡運動、不愉快經驗、相關知識與技能不足、 缺乏重要他人支援、缺乏時間與經濟及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 不足等七個因素編訂,共有 29 題,採用五點量尺評分,總 表 1. 樣本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 男 964 70.26 性 別 女 408 27.74 低年級(五專一至三) 720 52.48 年齡層 高年級 (五專四五、二專、四技) 652 47.52 有規律 282 20.55 運動習慣 無規律 1090 79.45 徒步 236 17.20 自備交通工具 680 49.56 上學方式 搭乘運輸工具 456 33.24

(4)

量表Cronbach α 為 .88,各因素內部一致性係數 Cronbach α 為 .69~.85,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61.94%。 (三)量表編製 量表的編製乃參考許天路(1993)、陳麗華(1991)、黃 立賢(1996)、體委會(1999)、蔡俊賢(2000)、賴家馨(2001) 及 Mull et al.(1997)等文獻,並依據「個人因素」、「社會 因素」、「場地設備因素」等面向編制而成。本量表採 Likert Scale 五點計分法,受試者依據試題陳述之意,選擇「非常 同意」到「非常不同意」5.4.3.2.1 之分數。問卷完成後,請 相關專家修正後,於民國 92 年 10 月 13 日以本校各系科、 各年級共 250 位同學進行量表的預試。回收後,剔除無效問 卷部分,以有效問卷 219 份進行項目與因素分析。由表 2 可知,規律運動阻礙因素 29 題,其決斷值(CR)皆達差異 顯著水準(P< .05),而與量表總分之相關值,皆達 .30 (P< .05),因此 29 題皆保留。 再根據學者 Kaiser(1974)觀點,當 KMO 值越大時, 表示變項間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如果 KMO 值小於 .5 時,較不適宜進行因素分析(吳明隆, 1999)。本研究的 KMO 值爲 .83,顯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首先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進行分 析,再以陡坡檢定(scree polt)決定大約的因素數目,取出 特徵值( eigenvalue)大於 1 的因素。再以最大變異法 (varimax)法進行轉軸,以解釋各因素內涵。分析結果, 總共取出七個因素,能解釋的總變異量爲 61.94%。各題目 之因素負荷量、解釋變異量及信度如表 3 所示。從表 3 得知: 因素(一)為「場地器材質量不足」,可解釋變異量為 15.62%,內在信度(Cronbach’s α=.85)。因素(二)為「不 喜歡運動」,可解釋變異量為 9.06%,內在信度(Cronbach’s α=.73)。因素(三)為「不愉快經驗」,可解釋變異量為 8.27%,內在信度(Cronbach’s α=.71)。因素(四)為「相 關知識與技能不足」,可解釋變異量為 8.23%,內在信度 (Cronbach’s α=.81)。因素(五)為「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可解釋變異量為 7.70%,內在信度(Cronbach’s α=.76)。 因素(六)為「缺乏時間與經濟」,可解釋變異量為 7.17%, 內在信度(Cronbach’s α=.69)。因素(七)為「組織性活 動參 與機會不足」,可解 釋變異 量為 5.88%,內 在信度 (Cronbach’s α=.70)。 (四)資料處理 本研究所得資料處理如下: 表 2. 規律運動阻礙因素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題號 題 目 決斷值 (CR) 與量表總 分之相關 01 場地設備不理想 7.03* .53* 02 場地數量不足 7.08* .53* 03 場地安全防護設備不足 8.38* .56* 04 學校室內運動場地不足 7.02* .51* 05 運動器材借用不便 8.07* .54* 06 可以參與的專案太少 6.69* .51* 07 交通不方便 9.34* .60* 08 場地租借使用不變 7.42* .51* 09 對運動沒興趣 5.64* .37* 10 覺得運動很辛苦 8.09* .52* 11 不喜歡流汗的感覺 6.59* .45* 12 覺得運動浪費時間 6.59* .48* 13 曾經受過運動傷害 6.58* .45* 14 有學習運動技能失敗經驗 6.79* .47* 15 個人身體痼疾不宜運動 6.87* .48* 16 預期目標無法達成 6.25* .47* 17 相關知識不足 6.28* .42* 18 學校運動健身資訊提供不足 6.78* .39* 19 相關技巧能力不足 4.88* .35* 20 師長不支持 7.69* .54* 21 好朋友不支持 4.85* .36* 22 家人不支持 7.81* .51* 23 沒有時間 3.71* .36* 24 經濟能力不足 6.64* .46* 25 課業壓力繁重 5.52* .41* 26 購買器材費用太貴 8.23* .55* 27 沒有同伴 6.07* .44* 28 缺乏組織性活動可參加 7.96* .54* 29 缺乏老師或教練指導 9.43* .58* *P<.05 1. 整理回收問卷並剔除無效卷後,將有效問卷所得各項資 料,利用個人電腦輸入于 Microsoft Excel 建立資料文件。 2. 以 SPSS 10.0 for Windows 套裝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研究分 析。 3. 使用統計方法包括:(1)以描述性統計瞭解樣本資料結 構及各變項分配情形;(2)以項目分析刪除 CR 值(critical ratio)未達顯著的題項;(3)以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考驗量表的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4)以信度分 析瞭解量表中各構面與總量表的可靠性或穩定性;(5) 以 Pearson 卡方檢定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及不同上學方 式等變項在參與規律運動百分比是否有差異;(6)以 Cramer’s V 值及列聯繫數瞭解不同上學方式學生與規律 運動習慣變項二者是否有關聯存在,若有關聯再進行百

(5)

分比同質性事後比較。 4. 統計分析之顯著水準均定爲α=.05。

三、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及差異 比較 1. 男、女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差異比較結果 由表 4 可知,本校男、女學生參與規運動人口百分比率 有差異(P<.05)。男生(25.1%)高於女生(9.8%)。與劉翠 薇(1995)、黃彬彬(1996)、蔡崇濱、施光隆和林麗娟(1999)、 蔡俊賢(2000)、林耀豐和丁文琴(2003)等研究結果相同, 參與規運動人口百分比率男生高於女生。 表 4. 男、女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差異比較表 男 女 性別 規律運 動習慣 N % N % Pearson 卡方 顯著性 有 242 25.10 40 9.80 41.095 .000* 沒有 722 74.90 368 90.20 總和 964 100.00 408 100.00 P< .05 2. 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差異比較結 果 由表 5 可知,本校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運動人口百分 比率有差異(P<.05),低年級組(27.2%)高於高年級組 表 3. 規律運動阻礙因素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KMO= .83,N=219) 因 素 題 目 因素負荷量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累積變異量 Cronbach’s α係數 場地設備不理想 .82 場地數量不足 .78 場地安全防護設備不足 .73 學校室內運動場地不足 .67 運動器材借用不便 .62 可以參與的專案太少 .51 交通不方便 .51 (一)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場地租借使用不變 .50 4.69 15.62 15.62 .85 對運動沒興趣 .69 覺得運動很辛苦 .68 不喜歡流汗的感覺 .68 (二)不喜歡運動 覺得運動浪費時間 .56 2.71 9.06 24.68 .73 曾經受過運動傷害 .72 有學習運動技能失敗經驗 .69 個人身體痼疾不宜運動 .56 (三)不愉快經驗 預期目標無法達成 .55 2.48 8.27 32.95 .71 相關知識不足 .90 學校運動健身資訊提供不足 .89 (四)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相關技巧能力不足 .68 2.47 8.23 41.19 .81 師長不支持 .86 好朋友不支持 .85 (五)缺乏重要他人支持 家人不支持 .55 2.31 7.70 48.88 .76 沒有時間 .71 經濟能力不足 .69 課業壓力繁重 .63 (六)缺乏時間與經濟 購買器材費用太貴 .50 2.15 7.17 56.06 .69 沒有同伴 .75 缺乏組織性活動可參加 .64 (七)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 不足 缺乏老師或教練指導 .53 1.76 5.88 61.94 .70 總 量 表 Cronbach’s α係數 .88 *P<.05

(6)

表 5. 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差異比較表 低年級組 高年級組 年齡層 規律運 動習慣 N % N % Pearson 卡方 顯著性 有 196 27.20 86 13.20 41.257 .000* 沒有 524 72.80 566 86.80 總和 720 100.00 652 100.00 P< .05 (13.2%)。結果與翁玉珠(1995)、蔡俊賢(2000)、林耀豐 與丁文琴(2003)等研究結果相同,規律運動參與人口比率 隨著年齡層增加而遞減。 3. 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比率的差異比 較結果 由表 6 可知,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百分 比率有差異(P<.05)。Cramer’s V 值爲 .153、列聯繫數 爲 .151,顯示不同上學方式學生與規律運動習慣變項二者 有關聯存在。經百分比同質性事後比較得知,徒步與自備交 通工具學生間(.139,-0.027)P>.05;徒步與搭乘大衆交通 工具學生間(.246,.084)P<.05;自備交通工具與搭乘大衆 交通工具學生間(.163,.054)P<.05。徒步學生(28.8%)與 自備交通工具學生(23.2%)高於搭乘大衆交通工具學生 (12.3%)。結果與蔡俊賢(2000)、林耀豐與丁文琴(2003) 研究指出:運動資訊資源的便利性與時間管理影響規律運動 的參與論述結果相互符合。因本校徒步學生大部分都住在學 校宿舍或寄宿於學校附近,方便運用學校體育運動設施,而 自備交通工具學生在時間管理方面,自主空間多。 (二)學生參與規律運之阻礙因素 由表 3 可知,本校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有七個因 素,因素一為「場地器材質量不足」,主要內容為場地設備 不理想、室內運動場地不足、場地器材數量、場地器材借用 不便、可參與項目太少等。因素二為「不喜歡運動」,主要 內容為對運動沒興趣、覺得運動辛苦、不喜歡流汗的感覺及 覺得運動浪費時間等。因素三為「不愉快經驗」,主要內容 為受過運動傷害、學習運動技能失敗、預期目標無法達成及 身體痼疾不宜運動。因素四為「相關知識技能不足」,主要 內容為相關知識不足、技巧能力不足及運動健身資訊提供不 足。因素五為「缺乏重要他人支持」,主要內容為師長、家 人及好朋友不支持。因素六為「缺乏時間與經濟」,主要內 容為沒有時間、經濟能力不足、課業壓力繁重及購買器材費 用太貴。因素七為「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主要內容為 缺乏組織性活動可參加、沒有同伴、缺乏老師或教練指導。 (三)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及等級 相關檢定 1. 男、女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及等級相關檢定 結果 由表 7 可知,本校男、女學生在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 的排序只有 “不愉快經驗”與 “缺乏時間與經濟”二個構 面順序不同,其餘依序爲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組織性活 動參與機會不足”、“相關知識技能不足”、“不喜歡運動”、“缺 乏重要他人支援”。Spearman’srho係數爲 .964(P<.05), 顯示男、女學生在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有高度的一 致性。 表 7. 男、女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與檢定 男生 (N=964) 女生 (N=408) 因 素 排序 平均數 排序 平均數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1 3.30 1 3.35 不喜歡運動 6 2.73 6 2.86 不愉快經驗 4 3.00 5 2.99 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3 3.09 3 3.11 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7 2.52 7 2.32 缺乏時間與經濟 5 2.91 4 3.03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2 3.23 2 3.19 Spearman’srho 係數 .964* P<.05 表 6. 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百分比率差異比較表 徒步 自備交通工具 搭乘大眾 交通工具 上學方式 規律運 動習慣 N % N % N % Pearson 卡 方 顯著性 Cramer’s V 值 列聯 係數 有 68 28.8 158 23.2 56 12.3 31.968 .000* .153 .151 沒有 168 71.2 522 76.8 400 87.7 總和 236 100.0 680 100.0 456 100.0 P<.05

(7)

2. 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及等級相關 檢定結果 由表 8 可知,本校不同年齡層學生在參與規律運動阻礙 因素的排序只有 “不愉快經驗”與 “缺乏時間與經濟”二 個構面順序不同,其餘依序爲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組織 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相關知識技能不足”、“不喜歡運 動”、“缺乏重要他人支援”。Spearman’srho係數爲 .964(P <.05),顯示不同年齡層在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有 高度的一致性。 3. 不同規律運動習慣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及等 級相關檢定結果 由表 9 可知,在不同規律運動習慣變項中,排序不同的 構面有 “知識技能不足”及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其餘依序爲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不愉快經驗”與 “缺乏 時間與經 濟”、“不喜歡運動”、“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Spearman’srho係數爲 .964(P<.05),顯示不同規律運動習 慣變項中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有高度的一致性。 表 8. 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與檢定 低年 齡層 (N=720) 高年 齡層 (N=652) 因 素 排序 平均數 排序 平均數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1 3.23 1 3.41 不喜歡運動 6 2.82 6 2.71 不愉快經驗 4 3.05 5 2.94 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3 3.06 3 3.13 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7 2.57 7 2.33 缺乏時間與經濟 5 2.93 4 2.95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2 3.18 2 3.26 Spearman’srho 係數 .964* P<.05 表 9. 有無規律運動習慣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 與檢定 有 (N=282) 沒有 (N=1090) 因 素 排序 平均數 排序 平均數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1 3.35 1 3.30 不喜歡運動 6 2.82 6 2.75 不愉快經驗 4 3.13 4 2.96 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2 3.23 3 3.06 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7 2.63 7 2.41 缺乏時間與經濟 5 2.99 5 2.93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3 3.22 2 3.21 Spearman’srho 係數 .964* P<.05 4. 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及等級相 關檢定結果 由表 10 可知,在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 因素的排序完全一致。依序爲(1)場地器材質量不足;(2)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3)相關知識技能不足;(4)不 愉快經驗;(5)缺乏時間與經濟;(6)不喜歡運動;(7)缺 乏重要他人支援。 綜合以上不同變項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 與等級相關檢定可發現:“場地器材質量不足”、“組織性活 動參與機會不足”、“相關知識技能不足”是阻礙本校學生參 與規律運動的主要因素(前三項)。與方進隆(1993)之場 地設備不理想及 Cardin(1994)的缺乏設備相同。但與陳麗 華(1991)、許天路(1993)、體委會(1999)等研究之無法 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順序稍有不同。可能是因研究方法與研 究物件或其他時空因素不同所致,應作進一步研究。 表 10. 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的排序 徒步 (N=236) 自備交 通工具 (N=680) 搭乘大眾 交通工具 (N=456) 因 素 排序 平均數 排序 平均數 排序 平均數 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1 3.26 1 3.36 1 3.28 不喜歡運動 6 2.77 6 2.77 6 2.76 不愉快經驗 4 3.01 4 3.00 4 2.98 相關知識技能不足 3 3.04 3 3.11 3 3.04 缺乏重要他人支援 7 2.39 7 2.48 7 2.46 缺乏時間與經濟 5 2.90 5 2.96 5 2.93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2 3.18 2 3.26 2 3.15 P<.05

(8)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 本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運動的百分比率 有顯著差異;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百分比率 有顯著差異,經百分比同質性事後比較結果,徒步學生 與自備交通工具學生高於搭乘大衆交通工具學生。 2. 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有:(1)場地器材質量不足; (2)不喜歡運動;(3)不愉快經驗;(4)相關知識技能 不足;(5)缺乏重要他人支持;(6)缺乏時間與經濟;(7) 組織性活動參與機會不足。 3. 本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不同規律運動習慣學生參 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有高度的一致性。 4. 本校不同上學方式學生參與規律運動阻礙因素排序完全 一致。 (二)建議 1. 本研究以本校學生爲研究對象,其結果可提供與本校學 生背景相似之技術學院參考。 2. 建議未來研究能考慮興趣選項、規律運動關係研究或進 一步探討體育運動知能對規律運動的影響。

參考文獻

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漢文書店。 沈易利(1995)。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國立體 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洪嘉文(2000)。青少年體育育樂樂營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國民體育季刊,29(3),6-14。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耀豐、丁文琴(2003)。規律運動行爲對健康促進效果之 影響──以臺灣地區論文爲析論主體。成大體育, 36(3),32-47。 吳明隆(1999)。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圖書資料 股份有限公司。 黃彬彬(1996)。臺灣地區青少年的健康與體能之研究。中 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五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161-172 頁。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天路(1993)。私立南亞工專男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 調查分析。南亞學報,13,173-211 頁。 徐永億、林萬忠(2001)。學生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行為研究 -以南開技術學院為例。南開技術學院體育組研究未發 表手搞。 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參與狀況研 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雁(2000)。臺灣地區民衆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 輔大出版社。 陳麗玉、王宗進(2004)。東海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 狀況與阻礙因素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57-72。 翁玉珠(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傾項、凝聚力與情緒調適 之相關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 表,台北。 教育部(1999a)。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 計劃)。 教育部八十八年度提昇學生體能計劃學校體育行政主 管體能教育研習會報告書,6-17 頁。 教育部(1999b)。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體適能常模研究, 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蔡俊賢(2000)。青少年體育育樂樂營的規劃與實施。國民 體育季刊,29(3),15-22。 蔡崇濱、施光隆、林麗娟(1999)。大一新生健康狀況與運 動習慣調查研究。成大體育研究集刊,5,2-19。 劉翠薇(1995)。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爲及其影響因素之 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 表,臺北。 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 策之研究結果,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委員會。 賴家馨(2001)。休閒阻礙量表之編制-以臺北市學生爲例。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1990). The

recommende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respiratory and muscular fitness in healthy adult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2, 265-274.

Cardin, R. J. (1994). A youth perspective on outdoor recreation.

Parks & Recreation Magazine, 29(6), 58-61.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9)

Darcy, S., & Veal, A. J. (1996). Australia. In G. Gushman, A. J. Veal & J. Zuzanek (Eds.), World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 time in the global village (pp.17-33). Wallingford:

Oxon.

Kaisea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Mull, R. F., Bayless, K. G., Ross, C. M., & Jamieson, L. M. (1997).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 (3rd ed.). New

York: Human Kinetics.

Sivan, A., & Robertson, B. (1996). Hong Kong. In G. Gushman, A. J. Veal, & J. Zuzanek (Eds.), World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 time in the global village

(pp.131-139). Wallingford: Oxon.

數據

表 5. 不同年齡層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差異比較表 低年級組 高年級組年齡層 規律運 動習慣 N % N % Pearson卡方 顯著性 有 196 27.20 86 13.20 41.257 .000* 沒有 524 72.80 566 86.80 總和 720 100.00 652 100.00 P&lt; .05 (13.2%) 。結果與翁玉珠(1995) 、蔡俊賢(2000) 、林耀豐 與丁文琴(2003)等研究結果相同,規律運動參與人口比率 隨著年齡層增加而遞減。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 The employer who shall meet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 regulations for each business or sector (e.g.: the employer of cultural,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shall be noted. In principle, documents attached by the employer shall be affixed with the seals of application unit and owner. The application and list shall be affixed with

Help pupils creat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superordinates of different sports (e.g. water sports, track and field events, ball games) and guiding them to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推行全校參與方 式 推行全校參與方式 的校本資訊素養 課程 ,例如 ,例. 如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 NET Section, CDI, EDB, HKSAR Unit 2 - Sports Articles Activity 2 Worksheet 1: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a Sports Article.. Structure of a Sports

The point should then be made that such a survey is inadequate to make general statements about the school (or even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as the sample is not large en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