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應具備課程素養 /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師應具備課程素養 / 1"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師應具備課程素養

黃政傑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理事長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教授

一、前言

國內在 1980 年代左右就注意到教師應具備課程素養的事,即教師要會做課 程設計與發展的工作,不能只是做教學而已。時至今日,中小學合格教師必修教 育方法學學群的課,其中就有課程方面的科目(教育部,2013.6.17,2018.6;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無年代)。不過,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本年度實施 啟動,各界卻發現學校不少教師的課程素養不足,一則不能理解新課綱以落實於 教學,二則難以轉化新課綱成為校本課程,三則未能以新課綱為基礎進一步創新 發展。因此,有識者紛紛建言,期許強化教師的課程能力,讓新課綱得以更順利 地實施,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同時,卻也有人主張教師照本宣科都教 不好,若還要設計課程,豈非天方夜譚。因此,本文先扼要討論師資培育課程由 教學焦點導向於課程焦點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新課綱的重要改革方向,指出配合 新課綱師資培育課程素養的主要內涵,最後提出相關配套建議。

二、師資培育應重視課程素養的理由

早期國內之師資培育,稱為師範教育,培育師資要求其具備教學能力,學校 課程依據教育部公布實施的課程標準排課,安排任課教師,國立編譯館依據課程 標準編寫及審定教科書,教師據以排定教學進度表,運用教科書教學,並評量學 生的學習成果。這個時期的中小學教育著眼於共同標準的教育,也實施嚴格的教 育控制,課程在校外規劃設計,學校實施既定的課程,教師履行所授科目之教學, 整個過程看起來很單純。不料教育卻流於標準化、形式化,教學受到升學考試領 導,不斷惡補考科,教育本質喪失,而受到各方詬病。到了政治解嚴之後,社會 發展朝向民主化、自由化及多元化,教育無法置身事外,自由、民主、開放、多 元成為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學校不再能停留於教學焦點,也要規劃符合自身需 要的課程。 由教學焦點導入課程焦點的過程中,課程內容受到嚴厲的檢討和批判,學校 教育目標、課程教學系統、國定本教科書、在校學習評量及升學考試,都被要求 改進。教育鬆綁及學校自主的呼聲甚囂塵上,而課程彈性及適性教學的主張亦廣 受重視,學校依所在社會環境及就學學生之需求,自主發展適切的課程,得到各 界的支持,因而展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運動,延續迄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開 始實施,仍為改革之主要焦點。師資培育在此潮流下,需要從培育師資生教學能 力,導入兼顧課程素養之提升,從1994 年師資培育法公布後,課程領域的理論

(2)

與實務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和共識,其主要理由乃是課綱做為教育的最低標準及 國教課綱規劃思維的改變(教育部,2014.11.28)。 其一,課綱是國家訂定的最低教育標準,為每個學生必須學習之重點,不論 是總綱或領綱(含科目課綱)的內容,都只是提綱契領地加以揭示,需要教科書 編寫和審定予以詮釋落實,做為教師授課之重要參考教材。然更需要的是,學校 教師依據課綱進一步具體規劃任教之課程,自編教材或補充其他可用的教材進行 教學。 其二,課綱要求實施必要的跨領域教學,也強調探究實作和學生自主學習, 以培養學生的素養,這些都不能採取齊一或僵化的課程來辦理,而需要教師視校 內學生特質、學校所在社區環境、任教領域或科目特性、自身任教專長、家長參 與支持狀況及其他各項教育條件,綜合研判進行課程規劃。 其三,課綱要求學校實施適性揚才的教育,而學生的資質和能力有別,學習 志趣和動機各異,學習速度有快有慢,升學就業進路多元,有的要補救教學,有 的需要加深加廣,有的還要分流教育,這些並無法藉由共同標準的課綱來實現, 而需要學校進一步規劃以符所需。 其四,課綱把課程分成部定和校訂,連全是必修的部定課程都留有學校自主 規劃的彈性空間,學校必須自己規劃運用。例如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前者包 含閩客原三種語言,後者包含越泰菲柬緬馬印尼等七種東南亞言文,雖為必修課 程,但由學生在必修的規定下選習所要學習的語文,學校需要評估校內學生需求 和選擇,進行課程規劃。在校訂課程部分,國中國小有彈性學習課程,高中有校 訂必修和選修課程,這些都需要學校自己規劃出來,安排教師授課,其中教師必 須進行該科目之課程設計。例如,國小的彈性學習課程,有的學校就安排低年級 的英語課程,及中高年級的資訊課程。普通高中第二外國語文的規劃,學校也需 要調查學生的修課意願,檢視師資、圖書、設備等條件,考量學生的升學進路和 就業價值,把課開出來給學生修習。 其五,課綱要求學校各領域或科目的教學,必須融入社會重大議題。總綱選 定19 個議題,領綱規劃時選擇適合的議題融入,學校教師仍有彈性自主的空間, 自行選擇其他適合的議題,融入於授課領域或科目中。社會持續不斷地變動,其 中新興議題也會出現,學校必須適時選擇合適的議題進行教學,不能墨守成規、 一成不變,這也是學校教師的任務。

(3)

三、因應新課綱教師應具備的課程素養及相關配套

(一) 教師應具備的課程素養 課綱實施必須經歷課程轉化的過程,過去的課程理論指出這個過程是由理想 課程成為正式課程,再經學校教師之知覺詮釋,成為運作課程,最終學生加以學 習成為經驗課程,課程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被轉化,導出學生的學習。在這過 程中,學校教師不只是忠誠的接收者,他還應該是忠誠的調適者,把課綱轉化為 學校及教室中教學的課程,而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參與開發合乎學生學習需求、 社會需要及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即教師要處理的不單是個別或協同的教學層級 任務,而是教學的上位課程設計和發展任務。以往課程轉化的討論似較著重直線 模式,很少談到過程中的互動性和循環性,即課程轉化過程是反覆運作的,每個 轉化階段都可以回到前面的轉化階段,也可以跳躍到其他轉化階段。例如教師知 覺時的轉化,不只是思考正式課程的要求,也會思考理想課程的意涵,還會思考 運作的情況及學生可能的學習經驗,亦即教師在實施正式課程之際,也可能會把 課程理想也接納進來教給學生。課程轉化的過程會不斷出現價值判斷和利弊得失 的檢討,進而回饋於校本課程及課綱未來修訂之參考,這又落到課程評鑑的層次 了。 歸納前述討論,教師必須具備的課程素養具體條列如下: 1. 探討社會對學校課程的批評、建議和理由,轉化為學校的課程改革行動。 2. 解析核心素養意涵及其於相關教育階段各領域/科目課程實踐的方法。 3. 分析相關教育階段新課綱總綱和領綱的內涵及特色。 4. 執行相關教育階段新課綱實施在學校及教室層級的課程轉化。 5. 配合做好相關教育階段新課綱實施的學校各項配套措施。 6. 評估課綱重大議題融入學校領域/科目教學的可能及具體途徑。 7. 評析社會新興社會議題的重要性,選擇融入學校課程中。 8. 實施跨領域學習和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規劃與實施。 9. 評估規劃選修課程或彈性課程,並設計科目課程,進而實施檢討和改進。 10. 進行任教領域課綱的校本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的評鑑和改進。 11. 紀錄和彙整校本課程規劃和實施成果的問題與建議供課綱修訂參考。 上述這些課程素養的培育,可依任教學校階段及授課領域(科目)選擇規劃, 但也要注意其他教育階段或其他授課領域情況的理解,以期課程設計與發展工作 得以促進中小學課程的連貫和統整。師資培育課程把課程設計與發展納入,已有 很長的時間,在新課綱實施之際,仍有必要檢視過去以來的授課內容的利弊得 失,是否能培養教師教學現場之課程素養,切合教學需要,並將此次新課綱實施

(4)

時教師應具備的課程素養納入教學。師資生的課程素養不能單靠一個科目來培 養,師資培育課程中還有關係密切的教學原理、分科教材教法、教學實習等課, 宜併入進行整體規劃。課程素養的培育必須兼顧師資職前教育與在職教育,因而 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也要注意廣大現職教師在課程素養上的專業發展,這當然 是工程浩大的任務。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方面,建議以實務本位的模式進行培 育,從實作的過程中把課程素養培養出來;對於現職教師的在職教育,建議以任 務本位的模式培育之,即教師為了完成學校課程發展任務進行學習,有助於提高 動機和興趣,並可結合學理於實務中加以運用,產生實際效果。 (二) 相關配套 教師課程素養的職前培育,若僅靠少數教育專業科目及實務參與和實踐來努 力,要能夠在進入學校職場時立即上陣發揮作用,並不容易;學校常說師培機構 把人培養好了讓我們用的主張,很難實現。重要的是師資生修完師資培育課程畢 業取得教師資格,進入學校職場後能有優質的導入教育和專業終身教育,逐步提 升課程素養,才能落實學校課程發展任務。因此,教師課程素養應該有職前和在 職教育的整體規劃。 目前的教師任務是以教學時數為主來安排,專任教師每週應授課一定時數, 若擔任導師、行政主管或領域/學科召集人得以減授鐘點。教師在教學之外,從 事學校課程發展的工作,屬於個別授課部分,教師自行負責迨無疑義。但跨領域 教學、學校總體課程、特色課程,常需教師共同合作進行規劃和實施,因而以組 成校內或跨校教師社群的方式進行共同課程發展任務,學校提供規劃所需資源予 以支持,有其必要。舉例言之,議題融入可以組成校內不同年級相關領域學科教 師,共同探討值得融入之議題及內涵、需要培養的議題相關素養及融入方式和成 果的評鑑改進。又如社區文化和環境,可組成校內或跨校跨領域教師社群,共同 探討值得融入各領域學科之知能,設計相關教材及教法,回到課堂上執行。 至於近年來風行的地方學教育、原住民文化課程、新住民文化課程,亦可進 行校內外跨領域的課程發展合作。涉及到整個縣市或直轄市的課程發展任務,可 以強化地方教師中心的功能,納入地方通用課程的發展和執行,或另啟動區域課 程發展中心,建置合作平臺,發展各校通用的課程。 教師參與全校性、跨校性或區域性的課程發展任務,建議學校減授其授課鐘 點以資鼓勵,可由主管機關訂定辦法讓學校據以執行。學校教師評鑑應檢視教師 課程發展的參與及課程素養的開展狀況,表現優良者予以獎勵。

(5)

課程領導是學校課程發展成敗之所繫,負責課程領導的校長、行政主管和教 師均需具備課程素養和課程領導能力,其進修研習可採工作坊、任務本位和研究 發展模式辦理,以利於實務實踐,並能持續檢討改進。

四、結語

長期以來,教育界一直推動學校成為一個有活力能做事的課程發展中心,不 是做為照章全收課綱的忠誠實施者,而必須配合社區需求、學生需求和學校條 件,把課綱轉化為校本課程來實施,包含學校總體課程及符合學校需要的特色課 程。學校課程發展需要全體教師參與,行政主管和校長投入支持,其所遭遇的問 題也需要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協助解決。本文分析了教師由教學關注導向兼顧課程 關注的重要性,並探討配合新課綱教師應具備的課程素養,提出相關配套建議。 期望本文所提改變方向,得以帶動學校教育邁向卓越。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3.6.17)。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 施要點。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17 日,臺教師(二)字第 1020077866B 號令。 取自http://www.tecr.pu.edu.tw/files/archive/1554_6655481a.pdf  教育部(2018.6)。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 前教育課程基準。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Attach/L-Doc/ A040080061004500-1070629-1000-001.pdf  教 育 部 ( 2014.11.28 )。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總 綱 。 取 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8543_581357_62438.pdf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無年代)。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地圖。取自 http://tecs.otecs.ntnu.edu.tw/page.aspx?id=26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區分 課目 課程綱要 時數 任課教師 備註. 學科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掌握MDM系統 / 資訊素養課程 推行反轉教室教學 運用Google classroom教學.. 2010-11年度 起步 階段.. 計劃 支援組織

掌握MDM系統 / 資訊素養課程 推行反轉教室教學 4 運用Google classroom教學 2017/5/4.. 2010-11年度 起步 階段. 計劃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推行全校參與方 式 推行全校參與方式 的校本資訊素養 課程 ,例如 ,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