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孕婦女對「自我放鬆訓練」的學習狀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孕婦女對「自我放鬆訓練」的學習狀況"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不孕婦女對「自我放鬆訓練」的學習狀況

蘇燦煑

*

摘要

不孕婦女深受不孕的困擾,在接受治療的過程,醫療情境更加大其壓力。醫療人員應該協助不孕婦女在求 診治療中,減緩壓力。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孕婦女對〝自我放鬆訓練〞的學習與放鬆狀況。本研究於一所 2000 床之醫學中心進行,研究對象為決定接受生殖科技治療之不孕婦女,以立意取樣,共收集 17 人。研究工具為壓 力自評量表及半結構會談指引。資料收集於不孕婦女接受生殖科技治療前,徵求個案的同意,於一安靜的房間 進行韓瑞克森放鬆訓練指導,於結束後,先請個案自評壓力程度,接著進行面對面訪談,且以文字記錄,並以 內容分析此質性資料,而量性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及 Kruskal-Wallis Test 分析。 研究結果:研究對象學習 “自我放鬆訓練”的接受型態,由資料歸類為三種類型;拒絕學習、強迫自己接受 學習、容易接受學習。壓力自評以 0 為極度放鬆,100 為極度緊張評估;在拒絕學習之個案,壓力評分平均為 66.3±18.9 分,強迫自己接受學習之個案,平均為 60.0±14.1 分,容易接受學習之個案,平均為 22.3±23.6 分。以 Kruskal-Wallis Test 檢測,p 值為.014 ,再以多重比較,顯示「拒絕型」個案之壓力較「容易接受型」之壓力高, 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正向的冥想內容有助其接受“自我放鬆訓練”,但負向的冥想內容卻是造成干擾的因素。本 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在設計有效性的護理處置時之依據。 關鍵詞:不孕症,自我放鬆訓練,生活經驗,壓力調適

壹、前言

人們在日復一日中,不斷地做出決策,而形成其所獨特存有的生活經驗(Leonard, 1989),這生活經驗之種種 事件,有著各種不同及程度差異之壓力(Lazars, 1993; Noblet, Rodwell & Alliset, 2009)。對不孕婦女而言,由於不 孕的事實,讓她們承受著異於一般人的生活經驗,她們為了尋求擁有自己的小孩,而尋求各種醫療,也因此, 在其治療歷程,經常深陷精神壓力之苦(Litt, Tennen, Affeck & Klock, 1992; Su & Chen, 2006; Kuo, Chu, Su & Chen, 2008)。

新科技、手術與藥物的發展,使不孕的治療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也給不孕夫婦帶來受孕的希望(Stewart & Glazer, 1986; Pines, 1990)。然而,科技的進步雖然使人們超脫自然界的限制,但也同時伴隨著許多身、心、社會 與倫理上的問題(Su & Chen, 2006; Verberg, et al., 2008)。

研究者在一系列之研究中發現,不孕婦女期待生殖科技治療能使她們擁有自己的小孩(Su, Chen, Hung & Yang, 2001; Su, Chen, Yang & Hung, 2006),但是,接受治療者的受孕率,卻非百分之百(Yang, Chen, Hwang, Ho, Lin & Lee, 1993)。

(2)

許多研究指出壓力對人體的健康有所影響(李, 1987; Haemmerli, Znoj, Burri, Graf, Wunder & Perrig-Chiello, 2008),更有研究指出壓力顯著性地影響受孕(Anderheim, Holter, Berg & Moller, 2005)。而不孕症患者在不孕治療 過程,常處於受孕與壓力之惡性循環(Ellison, Lipson, Jasienska & Ellison, 2007)。基於此,醫療照護者有責任,在 提供醫療的同時,創造有益健康的環境,協助被照護者養成個人健康的生活型態,及修正健康服務的方向,以 促進被照護者之健康。 研究者長期參與不孕症之醫療照護,體認不孕婦女遭受不孕的困擾,更有感於醫療情境易使其壓力加大。 因此,除醫療單位有必要改善醫療環境,提供溫馨的治療情境外,護理人員更應協助不孕症患者在求診治療中, 建立壓力調適之能力,使她們在不孕歷程之環境中,能平穩渡過。 由於壓力調適是一種內化的認知功能,必須融合個人之認知結構,並於人與環境互動的過程,顯現出認知、 情感與行為上之平穩的狀態(Kanji, White & Ernst, 2006; Krampen & Eye, 2006; Taylor-Piliae, Haskell, Waters & Froelicher, 2006)。因此,醫療人員在運用生殖科技之際,亦應體認及重視不孕婦女處於不孕歷程中的生活經驗 與壓力事件,繼而積極協助其建立減緩壓力狀態。 放鬆技巧訓練主要是用來降低交感神經敏感症狀,其主要為讓訓練者能了解放鬆治療的理念,讓其對放鬆 程度做自我評估訓練,並讓訓練者體會放鬆時的身體感覺,同時,藉由安靜及治療者的指導語,學習自我放鬆, 與繼續體會並保持放鬆的程度,以達到放鬆的境界(李,1987;陳,1988)。 本研究目的即欲探討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的接受狀況及其放鬆的效果,藉以提供護理人員在設 計有效性之放鬆護理處置時的指引。本研究問題包括: 1.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的接受型態有哪些? 2.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後之壓力自評狀況為何? 3.不孕婦女如何引導自己學習「自我放鬆訓練」? 4.不孕婦女在學習「自我放鬆訓練」過程中,受哪些狀況的干擾?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於一所 2000 床之醫學中心進行, 並獲得該醫學中心之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採立意取樣,樣本 條件為決定接受生殖科技治療之不孕婦女。對於符合選樣條件之婦女,於其決定接受生殖科技治療時,予詳細 說明,在徵求同意後,為本研究對象,共收集 17 人。 研究工具為基本資料表、壓力自評量表及半結構會談指引;基本資料表為結構式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資 料及不孕治療資料。壓力自評量表為參考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以 10 公分的水平直線,在末端標 上「完全放鬆」與「極度緊張」,從 0 到 100 的評量表,0 代表「完全放鬆」,100 代表「極度緊張」,由研究對 象自評壓力,並在量表上標示壓力程度,並記錄下來。半結構會談指引內容包括:對自我放鬆訓練的看法、如 何要求自己進行放鬆、感覺如何、冥想的內容為何、對自己放鬆的幫忙如何?哪些因素干擾放鬆訓練的學習。 本研究資料收集於研究對象接受生殖科技治療前一個月進行,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安排於一個安靜的房間進 行「韓瑞克森放鬆」訓練指導(李, 1987),並於訓練指導結束後,先請研究個案填寫壓力自評量表,將學習結束 後所感受的壓力程度,做自評。接著研究者依據半結構之會談指引,對研究個案進行面對面訪談,而於訪談後, 立即做文字記錄,是為質性資料。 本研究量性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及 Kruskal-Wallis Test 分析,而質性資料,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 析。本研究資料,在可信度方面,除本研究情境為醫療之自然情境外,由於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治療情境,有

(3)

長期深入投注,因而能獲得實際真實的資料。另一方面,研究者於資料收集前的階段,亦即研究個案決定接受 生殖科技治療時,即主動提供護理服務與接受電話護理諮詢,以深入了解研究個案之主觀感受,且能獲得個案 之信任,因此,研究對象能以研究者為重要的支持對象,而主動積極提供資料,並尋求研究者的協助,使本研 究能獲得個案所提供之主觀性的資料。此外,本研究亦以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異質個案資料的收集,使本研 究獲得更完整的資料。在可轉換性方面,研究者能將受訪者之陳述,有效的做資料的描述與轉換成文字敘述, 並界定出操作性定義。而在資料分析過程中,反覆分析個案,謹守各類目以相互互斥、全部包括、有價值等內 容分析的原則進行歸類分析,增加本資料的可轉換性。可確認性方面,由於本研究設計,研究者取得研究對象 的信任,而能主動陳述其接受放鬆訓練的經驗感受,而研究者於訪談中,以摘要記錄,並於訪談結束後,立即 將資料以文字紀錄,增加資料的客觀性。

參、結果

一、研究個案基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 17 位個案,其平均年齡為 35±5 歲,其中以第一次接受生殖科技治療者佔最多,佔 70.6% , 其次為接受第二次治療,佔 17.6%。職業方面,以全職工作者佔較多(47.1%),其次為家管,佔 41.2%,而部分 工作者較少,佔 11.8%。接受治療的持續性方面,以斷斷續續的治療為最多,佔 47.1%,其次為持續接受治療者 及經常治療但偶停下來者,分別佔 17.6%,剛開始治療或偶而治療者佔較少,分別為 11.8% 及 5.9% (表一)。 二、學習「自我放鬆訓練」之接受型態 本研究對象學習“自我放鬆訓練”之接受型態,由資料歸類為三種:(1)拒絕型;共 4 人(23.5%),(2)強迫自己 接受型;共 2 人(11.8%),(3)容易接受型;共 11 人(64.8%)(表二)。 拒絕型是指研究個案自己認為接受放鬆訓練是無效的,不願意嘗試或接受此護理活動。這四位拒絕型的個 案又可再分成三種類型:(1)自認為放鬆訓練是沒意義的;佔拒絕型中之 50%,她們自認為自己本來就不太緊張, 認為這種放鬆訓練的方式太幼稚、可笑、沒意義。(2)自認自己有罪惡感;佔拒絕型中之 25%;認為對不起先生 或無法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3)自認為太急性子;佔拒絕型中之 25% (1/4),認為自己很急、很緊張,唯有把該 做的事完成後,才有辦法將自己放鬆下來。因無法讓自己由不同層面來調整自己對一件事的看法,而急切的要 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也因此感受不到放鬆訓練對她的作用。後面這二種類型者,皆自認自己實在是太緊張 了,而這種放鬆訓練無法使自己放鬆,雖然勉強自己跟隨著錄音帶之指引,但是困擾的事件卻隨時浮現在腦海 中,自己就是平靜不下來。 其餘 13 人 (76.5%) 認為放鬆訓練有效,自己能按照指引一步一步地要自己放鬆,屬於接受型;但是依據 個案對放鬆訓練之接受的過程可分成二類:強迫自己接受型及容易接受型。 「強迫自己接受型」是指研究個案自己認為自我放鬆訓練是有效的,但是不容易接受放鬆訓練的指引,而 是一再要求自己、強迫自己接受此放鬆訓練的護理活動。此「強迫自己接受型」這二人均認為自己思緒雜亂; 不易拋開雜念,煩惱隨時隨地進入腦海,但她們仍努力一再要求自己跟著錄音帶之指引,強迫自己放鬆,而當 其一再要求自己之情況下,已能有感受到自己有放鬆的感覺。 「容易接受型」是指自己很容易就接受放鬆訓練的引導,而進入此護理活動的情境。此「容易接受型」11 人均表示,能在訓練過程中,拋開平時的壓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跟隨錄音帶之指引,而於訓練結束時自己有 舒服放鬆的感覺。 三、學習後之壓力自評狀況

(4)

壓力程度以 0 為極度放鬆,100 為極度緊張評估;在拒絕型之個案,自覺壓力程度平均為 66.3±18.9 分,強 迫自己接受型之個案,平均 60.0±14.1 分,容易接受型之個案,平均為 22.3±23.6 分(表二)。以 Kruskal-Wallis Test 檢測,p 值為.014 (表二),再以多重比較,顯示「拒絕型」組之壓力程度較「易接受型」組之壓力程度高,具有 顯著性的差異。 四、引導學習「自我放鬆訓練」的狀況 個案們在放鬆訓練之指引下,一面放鬆自己,一面以美好的冥想,來學習“自我減壓訓練”,個案們並陳述 在放鬆過程中,一面跟隨著放鬆訓練指引的引導,一面腦子浮現出美好的冥想,其冥想內容包括:(1)柔和優美 居家布置之陶醉:想像著自己躺在寬敞的房間,房間內柔和的燈光與優美的家具,很舒服且有自由自在的感覺; (2)空曠且美麗的野外風光之浸潤:個案們想像著,透過落地窗,看到外面一大片藍天,有優美的風景,四周空 曠,有鳥叫聲,遠處有瀑布,感到心情很平靜,更感到自己變得輕飄飄的,身體好像浮起來,並融入美好的情 境中;(3)夫妻、親朋愉快的溫馨情誼之回味:個案們想像著或回味著過去愉快的旅遊與甜美的情誼;(4)卵子變 多及變大等生殖功能成長之期望:個案們亦因期待即將接受的治療能有好的成果,因此她們會想像著治療週期 能有很多的卵子,且卵子能一天天的長大與成熟,以增加本次治療受孕的機會;(5)孕育出可愛小孩之幻想:有 些個案冥想的內容,包括擁有她們期盼已久的可愛小孩,甚至幻想著這可愛的小孩已能活潑蹦跳的在自己的面 前跑來跑去,而有著美滿幸福的感覺。個案們藉著這些冥想情境,而使自己有著愉快、舒適及具有美好希望的 情緒,也因此感受到自我放鬆(表三)。 五、干擾學習「自我放鬆訓練」的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過去或現在的不滿,或不愉快經驗,是干擾“自我減壓”之因素,歸納這些干擾的因素包括 (1) 過去不愉快經驗的呈現:有些個案的腦海一直呈現不愉快的過去經驗,而無法使自己放鬆下來,或在美好的 冥想中,不時的浮現出不愉快的事件,而使其無法讓身心進入美好愉快的情境;(2) 事實繁雜事物的困擾:由於 家中繁雜的事物或生活中的困境與想像中的情景不相符合,個案仍拋不開現實的困惑,而陷於煩悶焦慮的現況 中;(3) 擔心或預期卵子之成長不理想的焦慮:當個案們預期自己未來的治療,可能卵子成長得少或成長的大小 不理想時,更使她們無法放鬆心情來進行放鬆訓練。這些因素的干擾,使個案們在學習“自我放鬆訓練”過程中, 無法自我擺脫不愉快的情緒,也因此她們無法感受到自我放鬆的感覺(表三)。

肆、討論

一、自我放鬆訓練的意義與臨床運用 人在壓力狀況或環境下,須藉由生理反應的協調,進行行為的調適;此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做 出應戰或逃避之反應 (fight-or flight)。放鬆反應在人類而言,包含這二種相對性的反應(Foley-Mayer, 1998; Benson, Beary & Carol, 1974; Noblet, Rodwell & Allisey, 2009)。

引發放鬆反應之技巧包括四個基本單元:(1)聽覺裝置:這是一種持續性的刺激,如重複的聲音、字、詞句。 (2)被動的態度:一個人將一再地被引導到此技巧,而不去憂慮他是否能執行得很好。(3)減少肌肉張力:個人將 以最舒服的姿勢來進行放鬆反應,以使肌肉所作的功減到最小。(4)安靜的環境:一個安靜的環境,將減少刺激, 而達到放鬆。此自我放鬆訓練技巧,經指導後可以居家長期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經由體會這種放鬆的主觀 內在的感覺,使身體很快進入放鬆的狀態,以達到減緩壓力的目的(Benson, Beary & Carol, 1974; 李, 1987; 陳, 1988; Tayor-Piliae, Haskell, Waters & Froelicher, 2006)。

(5)

易接受型」,較容易拋開壓力,跟隨著指引,體會到自我放鬆的感覺。因此,對不孕症者教導其運用自我放鬆訓 練是可行的。在本研究中,研究個案已經決定接受治療,她們均表示具有很大的壓力,感到很緊張。在處於壓 力感受下,研究個案表示訓練指導中,安靜的治療房間,能把繁雜的外界隔離開來,輕柔重複的指導語,使她 們感到很舒服,而在跟隨指導語的過程,能被指導語所引領,整個人就逐漸地放鬆下來。因此,透過安靜的房 間、聽覺裝置、被動態度、與減少肌肉張力等四個機轉,能引發不孕婦女的放鬆狀態。 研究個案的正向冥想內容除包括優美的居家環境與野外風光外,她們對夫妻情感、卵子成長與子女的承歡 膝下等有著甜美的期待,這顯示出研究對象之不孕背景的獨特性,這些內容可提供護理人員在進行不孕個案放 鬆訓練時之參考。 由研究結果可知,外界的聲響易干擾放鬆訓練的進行,故設計隔音治療室,能增加放鬆訓練的效果。此外, 指導語中所引導的情境,包括居家柔軟的地毯,但是有些個案覺得不喜歡,認為地毯太髒,這可能與國人的居 家生活有關。因此,指導語所引導之冥想內容,可修正為符合本土的內容。 此外,有 23.5%的個案為「拒絕型」,11.8%個案為「強迫型」,她們不願意接受或不容易接受自我放鬆訓練。 這是因為她們認為放鬆訓練是無意義的、或自覺有罪惡感或是自己太急切,而無法接受放鬆訓練。也有個案表 示,因自己思緒雜亂,擺脫不掉壓力,而不容易接受放鬆訓練。這些狀況下,她們的冥想內容包括過去不愉快 的經驗、事實煩雜事物與擔心卵子成長不理想的想法,使她們無法擺脫壓力的現況。因此,醫療人員應該體會 個案們的壓力與困境,並協助不孕婦女適當處理壓力。而提供不孕婦女自我放鬆訓練,是一個有效的壓力調適 策略。 雖然如此,在實際的執行面上,個案是否能接受放鬆訓練,是相當個別化的。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出三 種型態的接受態度。因此,護理人員的介入、安排隔音舒適的治療環境、與設計本土的放鬆訓練指導語、及給 予一段訓練的時間等是必要的。 二、自我導向學習與自我放鬆訓練 成人教育專家指出成人教育的課程之特性包括:(1)應以學習者為中心,(2)新學習應建立於學習者的舊經 驗上,(3)須注意成人是自我導向學習的個體,(4)成人學習者應參與學習需求的評量、目標的決定、結果評鑑, (5)成人學習應以問題為中心,(6)成人學習者之教師應扮演促進者的角色。自我導向學習為成人教育的主流,具 有尊重成人的學習特性(Watson & Tharp, 1985)。

在本研究中,研究個案均為成人,她們在接受訓練的過程,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具有她們獨特的學習與 思考方式,雖然大部分的個案願意嘗試此放鬆訓練的學習。但是,部分的個案卻有不同的看法,這些都是成人 學習中所具有的獨特性。護理人員在設計放鬆訓練之護理處置時,應尊重個案的看法,即以學習者為中心,運 用其舊有的學習經驗,鼓勵其自我參予與協助其體會學習中的成效。藉由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為指導的原則,使 不孕婦女建立自我放鬆的壓力調適策略。

伍、結論

依據本研究結果,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之接受型態包括拒絕型、強迫型、及容易接受型。拒絕型者 在學習自我放鬆訓練後之自評壓力感受程度較高,反之容易接受型者之壓力感受程度較低。而正向的冥想有助 於放鬆,負向的冥想卻阻礙放鬆。因此,醫療人員在協助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的過程,應該引導她們, 深入了解自我放鬆訓練的作用,在施行上,協助她們經由各種不同的層面看待事實,盡可能學習拋開繁雜事實, 以正向的冥想內容,達到自我放鬆的作用,進而減緩壓力的感受程度。

(6)

本研究建議醫療人員應協助不孕婦女在求診治療中,學習自我放鬆的技巧。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臨床上,設 計有效降低不孕婦女壓力之自我放鬆訓練之參考。本研究限制為本研究設計屬於不孕婦女學習自我放鬆訓練之 初探,僅限於初步了解放鬆訓練對於不孕婦女的學習過程,因此僅以一次之訓練,經由一次初步之訪談與自我 評估測試,以檢視資料,以致資料的深入程度較不足。未來的研究,將擴大樣本數及深入訪談,以獲得深入的 質性資料。另一方面,依據本研究,在學習類型與正負向冥想內容上,設計結構式量表,以針對學習的狀況做 深入的分析,以獲得變項間之關係性的量性研究。此外,可採實驗設計,探討放鬆訓練對不孕婦女減緩壓力的 影響。

致謝

本研究之完成,感謝國科會的經費支持(NSC88-2314-B-002-041)、研究個案的參予、臺大醫院生殖內分泌醫 療團隊的協助。

參考文獻

李明濱:〈情緒與疾病〉《醫學的人性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1987 年),頁 37-45。 陳國威:,〈以非生物回饋放鬆訓練治療慢性頑固疼痛之經驗報告〉《復健醫學雜誌》,16(1988 年),頁 1-6。 A n d e r h e i m , L . , H o l t e r, H . , B e rg , C . , & M o l l e r, A . ( 2 0 0 5 ) . D o e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e s s a ff e c t t h 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Human Reproduction, 20(1), 2969-2975.

Benson, H., Beary, J. F. & Carol, M. P. (1974).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Psychiatry, 37(1), 37-46.

Ellison, P. T., Lipson, S. F., Jasienska, G., & Ellison, P. L. (2007). Moderate anxiety, whether acute or chronic, is not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suppression in health, well-nourished, westen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34(4), 513-519.

Foley-Mayer, M. A. (1998). Mind-body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98(12), 46-47. Haemmerli, K., Znoj, H., Burri, S., Graf, P., Wunder D., & Perrig-Chiello, P. (2008). Psychological intevention for

infertile patients: a review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a new comprehensive approach. Journal of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Research, 8(4), 246-252.

Kanji, N., White, A., & Ernst, E. (2004). Autogenic training to reduce anxiety in nursing student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53(6), 729-735.

Krampen, G., & Eye, A. (2006). Treatment motives as predictors of acquisition and transfer of relaxation methods to everyday lif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2(1), 83-96.

Kuo, P. C., Chu, Y. C., Su, T. J. & Chen, C. H. (2008). Comparison of symptomatology in Taiwanwse women pregnant with and without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31(3),208-216.

Lazarus, R. S. (1993).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55(3), 234-247. Leonard, V. W. (1989). A Heideggerian phenomenologic perspective on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1(4), 40-55.

Litt, M. D., Tennen, H., Affeck, G., & Klock, S.(1992). Coping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adaptation to in vitro fertilization failur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15(2), 171-187.

Noblet, A., Rodwell, J., & Allisey, A. (2009). Job stress in the la enforcement sector: comparing the linear, non-linear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working conditions. Stress and Health, 25(1), 111-120.

(7)

Stewart, S. & Glazer, G. (1986). Expectations and coping of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ournal of

Maternal Child Nursing, 15, 103-13.

Su, T. J., Chen, Y. C., Hung, Y. T. & Yang, Y. S. (200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s daily activiti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00 (4), 262-268.

Su, T. J., & Chen, Y. C. (2006). Transforming hop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infertilie women who terminated treatment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failu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4(1), 46-54.

Su, T. J., Chen, H. F., Chen, Y. C., Yang, Y. S., Hung, Y. T. (2006). Factors related to meaning of life in Taiwanese women treated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05(5), 404-413.

Taylor-Piliae, R. E., Haskell, W. L., Waters, C. M., & Froelicher, E. S. (2006). Change in perceived psychosocial status following a 12-week Tai Chi exercise programm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54(3), 313-329.

Verberg, M. F. G., Eijkemans, M. J. C., Heijnen, E. M. E. W., Broekmans, F. J., Klerk, C., Fauser, B. C. J. M., Macklon, N. S. (2008). Why do couples drop-out from IVF treatmen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uman Reproduction, 23(9), 2050-2055.

Watson, D. L. & Tharp, R. G. (1985). Self-directed behavior: Self-modification for personal adjustment. 4th ed.

Monterey CA: Brooks.

Yang, Y. S., Chen, S. U., Hwang, J. L., Ho, H. N., Lin, H. R. & Lee, T. Y. (1993). Analysis of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failure. Journal of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92,122-7.

表一 個案基本資料(N=17) 表二 學習自我放鬆訓練之接受型態與壓力評分 個案數 (%) 壓力評分 平均 ± 標準差 p 值# 差異組別 拒絕型 4 (23.5) 66.3 ± 18.9 .014* 拒絕型>易接受型 強迫型 2 (11.8) 60.0 ± 14.1 易接受型 11 (64.7) 22.3 ± 23.6 平均 ±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個案數 (%) 年齡 (歲) 35 ± 5 25 43 IVF 次數 (次) 1.5 ± 0.9 1 4 1 次 12 (70.6) 2 次 3 (17.6) 3 次 1 (5.9) 4 次 1 (5.9) 職業 全時工作 8 (47.1%) 部分工作 2 (11.8%) 家管 7 (41.2%) 治療持續性 剛開始治療 2 (11.8%) 持續治療 3 (17.6%) 經常治療但偶停 3 (17.6%) 時停時治療 8 (47.1%) 偶而治療 1 (5.9%)

(8)

# Kruskal-Wallis test *p<0.001 表三 自我放鬆訓練之引導或干擾狀況 類目 內容 引導接受自我放鬆的正向冥想 柔和優美居家佈置之陶醉 空曠美麗野外風光之浸潤 夫妻、親朋愉快的溫馨情誼之回味 卵子變多、變大成長之期望 孕育出可愛小孩之幻想 干擾接受自我放鬆的負向冥想 過去不愉快經驗之呈現 事實繁雜事物之困擾 卵子成長不理想之焦慮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th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omen

Tsann-Juu Su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the infertile women learning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and to evaluate the stress relaxation statu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a 2000-bed medical center. By purposive sampling, 17 infertile women were recruited.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d visual analogue scale to understand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self-relaxation and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 After the subjects finished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they were asked to self evaluate their own relaxation scale, and then to have a face-to-face intervi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eptance patterns of subject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three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groups: (1) reject to accept (23.5%), (2) to accept forcefully (11.8%), and (3) accept easily (64.8%). Basis on a stress self-evaluation scale, where 0 was extremely relaxed, and 100 was extremely tense, the scores in the group of rejecting to accept were 66.3±18.9, the scores in the group of accepting forcefully were 60.0±14.1, and the scores in the group of accepting easily were 22.3±23.6. When the Kruskal-Wallis test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tress score, the scores in the group of rejecting to accep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s in the group of accept easily (p = 0.014). The positive meditation could improve the subjects to accept the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negative meditation showed the negative effect. The research findings can b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nurse to design an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infertile women.

Keywords: infertility,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lived experience, stress adaptation

*

RN,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ursing, Orient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Tsann-Juu Su Tel:(02)77380145 ext 6112 Fax:(02)7738540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key factor fro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Involve Theory to explore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grade 7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mpetencies during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