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研究"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研究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8-2511-S-003-027- 執 行 期 間 : 98 年 08 月 01 日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許全守 共 同 主 持 人 : 陳順同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黃宏文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楊弘意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22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研究

A study of constructing industrial-based core competency of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8-2511-S-003-027

執行期間:98 年 8 月 1 日至 99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許全守

計畫共同主持人:陳順同

計畫參與人員:黃宏文、楊弘意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

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

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

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9

9

8

3

1

(3)

壹、前言 台灣的精密機械工業在高科技發展的助益下,正朝高速度、高精度和高附加價值的製程 設備產業供應鏈方向發展。基於推動發展精密機械工業具有帶動高科技產業與其他傳統產業 的「火車頭」效應,經濟部繼兩兆雙星產業之成功基礎與規模後,於2007 年「經濟永續成長 會議」宣示精密機械為2015 年兆元產值的產業。相對地,吸納優秀人才投入相關技術研發, 營造國際競爭優勢,成為人才培育的關注課題。技專校院以培育國家經濟發展之人才為目標, 成為培育所需人才的主要機構(經濟部技術處,2006:269)。是故,我國技專校院之課程規劃 理應密切結合產業需求,誠如 Ertl (2000)指出學校課程設計必須朝向跨行業、跨專業、跨職 業的核心職能為目標,多元的核心職能已成為21 世紀優質職場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基 此,以台灣精密機械產業聚落之人力特質為理念、基礎,發展新進優質人才必備的專業核心 職能(知識、技能與情意),做為技專校院發展具有系科特色之課程,俾利降低技專院校課程 內容與產業需求之落差,實現「最後一哩」的教育成效與理想,實為重要的課題。 貳、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具體目的有: 一、探討我國精密機械產業的發展與人力需求。 二、探討精密機械製造所需人力的核心職能。 三、分析技專校院精密機械相關系科學生所需具備之基本能力。 四、研擬應用研究成果發展課程之建議。 參、文獻探討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我國精密機械製造產業之聚落特性、人力需求特質與發 展情況,對應國內技專校院機械相關科系之課程概況,建立職能分析與產業導向對技專校院 發展校本課程之重要性,形塑本研究之立論基礎。 一、我國機械產業聚落之產業特性 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軸,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9)指出台灣中小企業於 2008 年約 有123 萬 5 千家,佔總立案數的 97.70%。中小企業欲在全球化趨勢下佔得先機,除了本身的 研發與製造能力外,如何有效運用「產業聚落」(industry cluster)的合作與競爭模式,發揮「藍 海策略」之效益,實屬重要。我國產業聚落化、區域化發展與格局已臻形成,精密機械產業 以中部科學園區為中樞,腹地涵蓋大台中地區,以中小企業為主,專業分工結構完整,尤其 工具機產業聚落分工網絡成熟,經營策略靈活、生產彈性大,加上精密加工與組裝技術具有 深厚基礎、中小型機械之加工體系整合結構完整,具充分發揮台灣強勁之團隊作戰能力(經濟 部技術處,2006:268)。因此,「產業聚落」提供中小企業共生共榮的合作連結性,使中小企 業藉由產業集結的力量得以與全球大型廠商相競爭,締造藍海策略的商機。 二、精密機械製造之範疇與意涵 精密機械為一頗具時宜性和象徵當代技術層級的產業術語,隨產業技術的昇華和精緻有 其不同的相對性意涵與解讀。日本專研精密機械的權威學者Taniguchi (1983)之定義,乃以產 品精度等級、量化刻度和適用產品做界定,將精密機械加工產品精度分有普通、精密、高精 密與超精密等四級,其產品精度之量化刻度分別為 0.10~0.05mm、5µm、0.5µm 和 0.05µm, 適用產品也分別如汽車引擎零件、工具機軸承和螺桿、滾珠軸承和沖模、規塊和滾珠等。根 1

(4)

據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8)之規劃,精密機械工業的重點產業包括精密工具 機及關鍵機械零組件、光電與半導體製程設備、微/奈米機械技術應用、高科技環境保護設 備、再生能源設備等五大領域。本研究對精密機械製造與研究對象界定為:(1)生產或加工產 品精度介於 0.1mm~0.5µm;(2)具生產或開發五軸數控工具機之製造廠家,做為研究徵詢對 象,建構對新進或儲備實務技術員工所應具備之核心職能為研究標的。 三、技專校院機械工程系科製造相關分組課程科目現況 根據教育部2010 年統計,我國技專校院設有機械工程校系計 43 所,其課程分組有精密 機械、機械製造或設計製造之分組者計有10 校系(其中 8 所已通過 IEET 工程認證,另 2 所正 輔導認證中),本研究經由網路下載這 10 校系之專業必修和選修科目。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一)各校專業必修科目數總計有 81 科,各校訂為專業必修科目最多的前十個科目,以材料力 學的100%為最多,機構學和機械設計的 60%為最低。這十個科目中,除實務專題和電腦 輔助機械製圖為實務技術科目外,其他都是機械工程之理論知識性科目。此外,半數學校 訂為專業必修科目有22 科目(27%);而被單校訂為專業必修的科目數多達 39 科(48%), 其中專業實習科目偏少(如:電腦數控機械及實習、基礎量測及實習、機械加工與實習), 而呈現以機械工程之理論知識性科目為主的現象,如表1 所示。 表1 國內技專校院四年制機械製造相關專業分組必修科目最多校系開設之前十科目 次序 課程名稱 開設校數(%) 次序 課程名稱 開設校數(%) 1 材料力學 10(100%) 4 工程材料(學) 7(70%) 2 自動控制(及實驗) 9(90%) 4 電腦輔助機械製圖 7(70%) 2 實務專題(專題製作) 9(90%) 4 流體力學 7(70%) 4 動力學 7(70%) 9 機構學 6(60%) 4 熱力學 7(70%) 9 機械設計 6(60%) (二)各校專業選修科目總數多達 208 科目,被各校訂為專業選修科目最多的前十名中,最多 的為電腦輔助工程分析(60%)、非傳統加工(60%)、模具設計與製造(60%)、半導體設備與 製程(50%),其他六科都為 40%。單校訂為專業選修之科目計有 71%;單校和兩校訂為 專業選修之科目多達185 科(89%),依各校系課程之開設科目情形,凸顯當前技專校院四 年制機械製造有關之分組,其科目名稱在深度和廣度上相當多元,相對地,也凸顯有偏 重工程理論及設計之取向(如:熱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工程學、自動控制、機械元件設 計等課程),對於機械製造與基礎技術之科目有偏少的現象,如表 2 所示。 表2 國內技專校院四年制機械製造相關專業分組選修科目最多校系開設之前十科目 次序 課程名稱 開設校數(%) 次序 課程名稱 開設校數(%) 1 電腦輔助工程分析 6(60%) 5 熱傳學 4(40%) 1 非傳統加工 6(60%) 5 熱處理(實驗) 4(40%) 1 模具設計與製造 (模具設計) 6(60%) 5 非破壞性檢驗 (非破壞檢測) 4(40%) 4 半導體設備與製程 (半導體製程) 5(50%) 5 產品設計(產品開發 設計、產品造型設計) 4(40%) 5 精密加工學 4(40%) 5 塑性加工 4(40%) 5 精密量測學 4(40%) 5 快速原型技術概論 4(40%) 5 電腦整合製造(概論) 4(40%) 5 品質管理 4(40%) 2

(5)

(三)通過 IEET 課程認證方面,當前技專校院 43 所設有機械工程系中,已有 22 所(半數以上) 通過IEET 課程認證,其課程設計明顯以機械工程為取向。本研究分析的 8 所校系課程, 在課程規劃上有半數以上學校開設之專業必修科目,集中於熱力學、動力學、靜力學、 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工程材料(科學)、機械設計等以機械工程設計為取向,相較之下基 礎技術課程略顯薄弱。 綜上所述,技專校院系科課程依科目名稱呈現重理論而輕實務、捨棄基礎技術而追求新 科技的現象,欠缺系統化和模組化之循序銜接規畫。技專校院課程發展是否能對準職場之求 才需求及學生多元特質之適性學習,一味以一般大學課程和目標為標竿,「技專校院大學化」 之迷思,將製造更多為職場所規避的技專畢業生,進而助長失業率的攀升。 四、產業導向職能分析 職能分析為一系統化、結構化的分析過程,以鑑別某一特定工作或職業的能力(職能)內 涵。因此,職能分析必需反映出環境脈絡及基於當事者的工作體驗(Le Deist & Winterton, 2005)。基於國內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聚落人才需求因分工結構完整而重視專業之專 精、多元與獨特的特質及希冀技專校院在課程上朝向特定專精領域之發展方向,以符應產業 導向之職能需求。在此一前提下,產學合作與技專本位課程之落實為技專校院育才成功之關 鍵,而職能分析成為規劃課程之前導工程。 五、產業導向職能分析的重要性 歐洲訓練基金會認為「專業能力指標」是技職教育與工作市場的介面,欲培育能勝任產 業所需的人才,技職學校必須提供適切的課程以反應工作市場的需求,為使這兩者的落差減 少,從專業能力指標切入是最佳途徑。基此,技專校院精密機械學程及機械工程科系之相關 課程,應以精密機械產業導向為理念、基礎,分析、建構職場導向的能力,再將結果轉化為 校內的學習科目和內容,以確保學校課程和職場需求內容之相對準,如圖 1 所示,進而發展 出以「產學合作」的模式進行課程學習成效與實習成果的驗證,藉以拉近學界與產業之間的 「最後一哩」,使技專院校的畢業生得以學以致用,人盡其才(技職司,2008)。 圖1 產業導向職能系科本位課程概念圖 其次,面對 21 世紀之高科技、知識經濟與國際化競爭之衝擊,經營舞台與環境日新月異, 企業延攬人才除關注核心職能外,優質之人格特質為另一重視的課題。依《天下雜誌》2009 年 5 月之「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及 104 人力銀行於 2010 年針對「2010 年大學生評鑑」所 做之調查,發現企業對於優質人才的需求,除了需具備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能之外,最在乎的 還是大學生的態度與學習力。因此,對企業而言,擁有良好學習態度是進入職場的首要條件。 綜上所述,本研究有關「技專校院精密機械學生產業導向能力之建構」,擬以此能力架構 為理念基礎,更進一步將核心職能內涵:界定由「知識職能」、「技術職能」及「情意職能」 組成的綜合表現,從精密機械產業的人力需求,分別分析專業從業人員的能力,以提供技專 3

(6)

校院課程發展之參考。 肆、研究方法與實施 本研究根據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8)之規劃,由精密機械工業的重點產 業選擇:(一)數控工具機產業、(二)IC 製程模具製造兩個範疇,共遴選 12 家精密機械廠家, 實施實地訪談和焦點團體會議,以彙總整體精密機械產業製造對於基礎人力的需求能力。本 研究相關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研究步驟流程圖 一、文獻分析: 藉由文獻及相關研究的分析建立研究之立論基礎,規劃研究方法與過程,並針對產業導 向、精密機械、能力與核心職能之議題進行探討分析,形塑實地訪談大綱、資料分析方法與 階段研究結果呈現方式等,據以進行研究。 二、實地訪談:

本研究基於 DACUM (Development A Curriculum)原創人 Norton 教授指出 DACUM 的基本 理念有三,其中最引以重視的是「再也沒有任何人能比當事者更清楚的描述自己所從事的工 作內容」(許全守,1988)。因此,本研究之實地訪談廠家以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 公會、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等名錄為對象,依:(1)主 力產品為數控工具機、工具機關鍵零組件或 IC 製程模具;(2)為一上市上櫃公司且資本額一 億元以上;(3)員工人數 100 人以上。此外,為提高廠家之代表性,本研究透過台灣區工具機 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理事長暨慶鴻機電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武雄先生之引薦,陸續徵詢實地訪談廠家之同意並支援公司代表人員參與 4

(7)

本研究,以使研究順利進行。實際參與本研究之廠家與代表說明如下: (一)訪談廠家: 依據前述之條件,本研究共徵得 12 家精密機械廠(包括:慶鴻、均豪、台中精機、綠點、 凌華、鴻海、百德、永進、上銀、銀泰、大立、喬福),由各廠家推派實際從事現場生產的人 員1 至 2 名,共計 24 人,依產業結構之職位有領班、工程師、經理或廠長等,其實務工作年 資均達以5 年以上,進行實地訪談。 (二)訪談準備: 基於受訪廠家遍及台中縣市之中部精密產業園區,為使研究進行更臻順利,除電話徵詢、 接洽和網路確認應允派員支援廠家之時間、地點外,另整理一份本研究簡介當說貼,以網路 上傳給接受訪談之廠家與代表,俾利各公司和參與人員對本研究之了解。簡介內容包括:研 究計畫概要、目的、訪談意義、核心能力說明和訪談大綱等。其次,準備訪談進行所需器物 和文具,包括筆記簿、筆、錄音筆、訪談大綱印製、簽到表和費用等。模擬訪談進行之情境, 包括如何寒暄和切入主題、座位、錄音、記錄和時間控制等。 (三)訪談實施: 每家接受訪談的代表以兩人為原則,除於出發前一工作天再次以電話確認外,並準時到 達訪談廠家。雙方見面即寒暄致謝接受專訪,待坐定位後雙方相互介紹,由計畫主持人依訪 談說帖,說明研究概況和目的,並導入訪談大綱進行面對面之溝通與了解。訪談歷時約90 分 鐘,全程由研究生輔以做錄音和重點記錄,做為內容分析的資料。 (四)訪談紀錄之內容分析 各次訪談均以錄音建檔在經事後逐字搞撰寫,轉由兩位同儕交差比對後,逐稿依關鍵語 詞進行編碼、依各命題分別合併各關鍵語詞、對照與調整各語詞、檢核與確認各語詞、形塑 各命題之核心組成(職能項目)、形塑各核心職能之族群,最後完成核心職能項目之初稿,做 為後續焦點團體會議的資料。 三、專家審查 為確認實地訪談與紀錄彙整分析之正確性,本研究透過專家審查過程,針對實地訪談結 果所形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項目初稿,進行重要性之確認並檢討其邏輯性、適切性。基 此,研究小組針對核心能力項目,依每一職能項目為單位,以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之五等 第格式設計成問卷格式,藉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專家審查工作,並要求專家代表於焦點團體會 議召開前填妥回傳。專家會議代表人員之遴選係徵詢上半年度訪談之廠家,提供合適人選(任 職於製造部、機械部、模具部,實際從事生產的人員,工作年資滿5 年以上者為原則),並徵 詢部份未參與之廠家以提供更多元的意見,最後遴選出具CNC 工具機及 IC 製程模具實務經 驗之專家各10 人。 四、焦點團體會議 焦點團體會議代表同為專家審查之人員。會議分別於99 年 5 月 15 日駕台中沙鹿高工會 議室召開CNC 工具機焦點團體會議及 99 年 5 月 8 日駕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研討室召開 IC 製 程模具製造焦點團體會議。焦點團體會議之開會資料,由各代表經網路審查回傳彙整之結果, 經統計各項核心職能之意見次數後,發給各與會代表進行逐條之討論與確認。會議進行時, 由研究主持人說明會議的目的,會議資料的內容和意義後,即針對各核心職能項目之適切性 進行增修補正,並依序針對各項目之精熟層級與重要性進行反覆之聚焦與確認動作,以凝聚 整體共識,歷時近2 小時之逐條討論。 5

(8)

伍、結果與討論 經由網路資源搜尋、分析技專校院機械製造相關系科專業必選修課程、文獻分析、專家 訪談和焦點團體會議等,形塑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結果,說明如下: 一、技專校院機械製造相關課程探討 經由校園網站搜尋國內技專校院四年制機械工程系(設有:精密機械組、機械製造組、設 計製造組)課程,發現課程普遍強調機械工程基本理論和先進科技知識之學習,如:自動控制、 機電整合、材料力學、熱流、材料等,以準備攻讀碩博士之研究理論型課程為取向,呈現濃 厚以教師本位發展課程和開設科目的現象,相對於本研究訪談之結果,發現職場關注的為基 礎實務技術(如:實務專題製作、工廠實習、機械製造、精密量測實習、數控工具機實習等), 各校開設情況顯然較少。基於國內產業之中小企業為主,徵才特質需求多元、多樣但少數, 以及機械製造為工業之母,技專校院向來以培育技術人力為發展目標,實應基於因應國內產 業結構之特性,重視產業需求之基礎專業技術能力。 二、產業實地訪談結果探討 本研究於 98 年 10 月 21 日開始至 98 年 11 月 20 日止,歷時近兩個月完成實地訪談。產 業界普遍認為新進的員工須具備廣度而非深度的知識與技術外,相當重視員工的人格特質。 專業能力要求多元的專業實務技術能力外,也要求了解產業性質與發展,加以我國精密工具 機廠家分工精細,技術人才之專業化層次相當高。基於每年徵才數量和持續性徵才很少的前 提下,學校無從培養足以勝任稱職之人才,大都廠家皆以專屬之培訓經驗和計畫進行育才、 儲才和用才之工作。因此,技專校院在人才培育上,應重視專業基礎和核心技術要項之核心 職能的培養,藉專業基礎知識的紮根、核心技術的導入職場,實現技專校院之務實致用的目 標。學校提供學生獲得基本觀念、知識與技術,爾後再由業界根據產業特質將學生能力向上 堆疊,使學校培育之人才能順利無縫轉銜。 三、專家審查與焦點團體會議結果探討 本研究依實地訪談發現國內精密機械產業為中小企業之聚落型態,專業結構分工完整, 人力需求以精密工具機製造、IC 製程模具製造兩大產業之製造生產為主。精密數控工具機之 核心職能分有設計、製造、電機控制三大領域,分別由機械工程和電機、電子工程背景之人 員專職擔任,基此,本研究之精密工具機核心職能不涵蓋電機控制部份。專家審查與焦點團 體會議代表分具有五軸數控工具機製造能力之精密機械廠家代表和具有 IC 製程精密模具廠 家代表兩組,進行的方式為網路問卷審查之意見回應在先,彙整意見結果做為焦點團體會議 了解、討論在後的程序進行。審查問卷乃依訪談結果設計成半結構式問卷,分精密工具機製 造和IC 製程模具製造兩式,分別徵詢應允參加焦點會議的各廠家代表,經由網路上傳方式, 對核心職能項目逐一檢核其重要性和確認增刪的必要性,並於與會前回傳給研究小組彙整處 理,做為焦點團體會議的資料。透過焦點團體會議進行溝通、討論專家審查意見彼此落差較 大的職能項目,再針對各核心職能項目,猶如德懷術般的檢核其完整性、適切性與必要性。 最後,經由焦點團體會議之專家代表,針對每一項核心職能以「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 之五等第方式進行檢核、聚焦與確認。每一核心職能項目之保留或刪除,以五等第之「重要」 為分界。經過二次的專家意見彙整與討論後,完成每一核心職能要項之意見,除經語詞修訂 外,計刪除20 項職能,獲得數值工具機核心職能計 78 項。相對地,也經刪除 4 項核心職能, 獲得IC 製程精密模具核心職能計 127 項。 四、數控工具機製造及IC 製程模具製造之核心職能比較 6

(9)

依焦點團體會議結果,完成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含有知識、技能與情意(職場倫理和 人格特質)計 64 項職能。依專業延伸分別完成精密五軸數控工具機製造,含有 78 項核心職能; IC 製程模具製造,含有 127 項核心職能。(本研究所建構之核心職能礙於篇幅有限僅以文字呈 現,如有需要請洽研究者) (一)機械製造核心職能包括:知識面分有 8 主題:(1)產業狀況與性質;(2)機械加工法(製造 種類);(3)機械材料;(4)精密量測;(5)工程圖學;(6)機械知識;(7)電機控制知識;(8)熱 處理知識。細分38 項核心職能。技能面分有 5 主題:(1)機械加工技術;(2)量測技術;(3) 組裝技術(鉗工技術);(4)製圖能力;(5)機電控制技術。細分 16 項核心職能。情意面分有 4 主題:(1)態度;(2)職業倫理;(3)職業道德;(4)抗壓性。細分 10 項核心職能。 (二)數控工具機製造核心職能包括:知識面分有 9 主題:(1)產業狀況與性質;(2)機械加工法(製 造種類);(3)機械材料;(4)精密量測;(5)工程圖學;(6)機械知識;(7)電機控制知識;(8) 熱處理知識;(9)油品選用知識。細分 51 項核心職能。技能面分有 5 主題:(1)機械加工技 術;(2)量測技術;(3)組裝技術(鉗工技術);(4)製圖能力;(5)機電控制技術。細分 17 項核 心職能。情意面分有 4 主題:(1)態度;(2)職業倫理;(3)職業道德;(4)抗壓性。細分 10 項核心職能。 (三) IC 製程模具核心職能包括:知識面分有 11 主題:(1)產業狀況與性質;(2)機械加工法(製 造種類);(3)機械材料;(4)精密量測;(5)工程圖學;(6)機械知識;(7)電機控制知識;(8) 熱處理知識;(9)模具結構知識;(10)成形知識;(11)模具設計。細分 77 項核心職能。技能 面分有7 主題:(1)機械加工技術;(2)量測技術;(3)熱處理技術;(4)組裝技術(鉗工技術); (5)製圖能力;(6)機電控制技術;(7)成形技術。細分 40 項核心職能。情意面分有 4 主題: (1)態度;(2)職業倫理;(3)職業道德;(4)抗壓性。細分 10 項核心職能。 數控工具機製造之核心職能以機械製造 64 項核心職能為基礎外,知識面增加有 13 項職 能,而技能面只增加1 項職能,明顯差異較小。相對地,IC 製程模具製造之核心職能以機械 製造之64 項核心職能為基礎外,知識面增加 3 主題,包含 39 項核心職能,而技術面也只增 加1 主題,但包含 24 項核心職能,使整個核心職能多達 127 項,明顯差異較大。 綜上所述,顯示精密機械製造之專業領域不同,所需的核心職能差異懸殊,由本研究獲 得數控工具機製造核心職能與IC 製程模具製造核心職能,雖然同屬機械製造但經營產業別不 同,彼此之核心能力差異很大。基此,技專校院機械工程校系應有製造之專業分組,以職場 需求核心職能發展規劃系科本課程或模組化建教合作課程,對準職場多元需求與學生特質, 提供準備就業之學生學得更符合特定職場內涵之實務能力。 五、產業導向核心職能與技專校院機械製造相關課程開設現況之探討 本研究由產業界代表形塑而成的產業導向精密製造核心職能,對照當前國內技專校院機 械製造相關科系開設專業必修及選修課程之科目,發現以下之現象:(一)產業界在知識性核 心職能,較重視了解產業現況和特定產業實用性知識,如產業狀況與發展、投影原理(空間概 念)、品管與檢驗、油品選用知識等,而當前技專校院則偏向理論性課程為主。(二)產業界在 技能性核心職能,較重視完整之基礎實務技術能力,而技專校院有偏重先進新興科技之電腦 軟體應用和模擬,如:傳統工具機技術實習、電腦軟體與介面控制技術、氣壓迴路裝置、製 程認識與規畫。(三)技專校院開課現況大抵能涵蓋產業需求之面向,但明顯欠缺完整性結構 化規畫,加上偏理論而忽視實務技術和問題解決能力之課程,更遑論能對準臺灣產業以中小 企業為主,求才需求職能相當多元但人數少的現象。(四)建教合作實施多年,各種合作方式 7

(10)

除需政策性經費支援與推動外,應以職場求才需求能力多元、人數少不持續的特質,以模組 化對準特定職場需求核心職能,規劃建教合作課程,提升學校與職場之建教合作效能。 陸、結論與建議 針對本研究之目的及上述研究成果,以下說明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精密機械製造產業徵才講求具備基礎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術外,更重視優良的學習態度與 人格特質 我國精密機械製造產業人才需求重視基本多元實務技術與基礎專業知識外,並強調優質 的職業倫理和人格特質。專業用才經由公司內部自行經驗傳承與昇華學習養成。本研究獲得 優質的職業倫理和人格特質,包括:具負責、耐心、熱忱、尊重他人、虛心請教、持續學習、 團隊合作、企業認同、抗壓性和願經驗傳承等十項。 (二)我國技專校院機械工程科系開授科目明顯偏重理論而忽略實務的現象 本研究針對我國技專校院機械工程科系網路公佈之課程,彙整與分析其專業必修與選修 科目之開課情形,發現當前四年制機械工程系(設有:精密機械組、機械製造組、設計製造組) 之開設課程,其專業必修科目或選修科目,傾向以理論性課程為主。各校之實務技術課程明 顯較少,有忽視實務技能和欠缺完整性規畫的現象,致使技專校院對落實教育目標、形塑辦 學特色、對準職場培育稱職之優質專業人才,面臨質疑與挑戰。 (三)完成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由 17 主題 64 項核心職能組成 本研究完成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分有知識、技能和情意(職業倫理)等三 部份。知識部份包括 8 大主題:產業狀況與性質、機械加工法與製造種類、機械材料、精密 量測、工程圖學、機械知識、電機控制知識、熱處理知識等,細分38 項核心職能。技能部份 包括 5 大主題:機械加工技術、量測技術、組裝技術或鉗工技術、製圖能力、機電控制技術 等,細分16 項核心職能。情意部份包括 4 大主題:態度、職業倫理、職業道德、抗壓性等, 細分10 項核心職能,總計 17 項主題包含 64 項核心職能。 (四)我國精密機械製造產業之核心職能因不同產業相差懸殊,學校育才對準職場需求不易 本研究以數控工具機製造和IC 製程模具製造做為精密機械製造之特定產業,進一步建構 其核心職能,發現不同產業之核心職能相差非常懸殊,如精密機械製造有64 項核心職能、數 控工具機製造有78 項、IC 製程模具製造有 127 項。單以核心能力項目多寡觀之,IC 製程模 具製造就比數控工具機製造之核心職能多出49 項。基此,技專校院對準特定產業培育優質人 才不易,凸顯透過學校發展多元本位課程的重要,以結合各種建教合作方式規劃模組課程, 實現學校提供必要之基礎核心能力,爾後場之實務經驗持續進行廠內之育才和用才的專業昇 華與深化之形塑。 (五)根據研究結果,技專校院課程規劃應回應產業導向之人力需求特質 為符應我國精密機械製造產業分工精細、技術人才之專業化等特質,技專校院機械工程 科系之製造專業分組,在課程規劃上應重視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實務技術之核心職能,藉由 專業基礎知識的紮根、核心技術的導入職場,以因應業界專業深化,持續進修等職場需求特 質,從而實現技專校院務實致用之目標與各校多元辦學之特色。 二、建議 (一)技專校院課程應以實務為導向進行課程設計,重視學生機械製造基礎能力之培養 本研究實地訪談發現,產業界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建構與實務應用之能力,因此,技專 8

(11)

校院應回歸培養學生之基礎機械製造能力,如運用傳統工具機之技術能力,以實務導向進行 課程設計,重視產業發展所需,以回應學生適性學習需求與產業多元技術人才需求之特質。 (二)本研究建構之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可供技專校院本位課程或建教合作課程之參採,以 發展學校辦學特色 本研究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建構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成果,將可提供技專校院將核心 職能轉化為課程內涵,並根據學生特質發展,發展學校特色本位課程及建教合作課程之參採, 希冀能有效培養學生產業實務與應用專業的能力,培育更多元、適任職場需求的人才,減少 人才供需失衡與能力需求落差,俾利學校和職場之無縫銜接。 柒、參考文獻 註:如有需要請與研究者連絡。 捌、計畫成果自評 以下僅針對研究期程、研究方法、人員訓練、目的達成、報告撰寫、經費執行、研究成 果等實施計畫成果自評: 一、研究期程:本研究自98 年 8 月 1 日至 99 年 7 月 31 日止,共計一年。本研究在撰寫研究 計畫期間,即著手蒐集資料有關精密機械產業相關資料,並分析現行技專校院機械工程 科系所規劃之課程,研究計畫核定後,皆依照研究進度執行,並於上半年度完成廠家實 地訪談,並於下半年度進行核心職能建構之工作。整體而言,本研究均能按照既定的期 程、進度落實與執行。 二、研究方法:研究計畫書中所列研究方法均依計畫執行,成果也與原計畫相同,就研究法 而言,本研究應屬適切。 三、人員訓練:研究人員採分工責任制,各自依據所長蒐集及整理資料,並有二位研究生參 與。 四、目的達成: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均已依進度分階段完成,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並呈現研究成果。對於研究目的的達成率應屬100%。 五、報告撰寫:本研究已依據國科會要求,根據實施程序及蒐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並在 結案期限內完成繳交。 六、經費執行:本案經費包含人事、其他、管理費用等合計699,000 元,執行率幾乎達 100%。 七、研究成果:本研究以精密機械製造產業為對象,技職體系技專院校為場域,學生應具備 的基礎職能為標的,探討如何達成「務實致用」、「教育」與「產業」供需平衡的目標, 並以現行技專院校產學合作計畫,以赴產業實地參訪與訪談的方法,蒐集產業對專業基 礎核心職能的需求,有助於掌握業界的需求,發展出實務的能力。將可有效促進精密機 械工業發展,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必對技職教育課程發展有所貢獻。

八、研究成果發表:本研究依成果實質意涵分別以「The Strategy of Catalyzing the Multiple Features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aiwan」和「建構產業導向五軸數值 控制工具機製造職場核心能力之研究」為題發表。

1.「The Strategy of Catalyzing the Multiple Features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aiwan」採全英文發表於 The 4th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4th NEA ICETE),並經審核以口頭發表,將於 2010 年 10 月 27 日公開發表。

(12)

10 2.「建構產業導向五軸數值控制工具機製造職場核心能力之研究」發表於 2010 第七屆全國 精密製造研討會,並經審核以口頭發表,將於2010 年 11 月 6 日公開發表。 3.整體研究成果將另撰成專文,採全英文投稿國際性期刊,現正進行撰稿中。 綜合以上自評結果,本研究計畫之執行成果應屬圓滿,研究目的完整達成,研究成果亦 屬豐碩。

(13)
(14)

98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全守 計畫編號:98-2511-S-003-027-計畫名稱:建構產業導向精密機械製造核心職能之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2 1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2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15)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無 課程/模組 0 無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無 教材 0 無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無 研討會/工作坊 0 無 電子報、網站 0 無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無

(16)
(17)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一、本研究自 98 年 8 月 1 日至 99 年 7 月 31 日止,共計一年,均能按照既定的期程、進 度落實與執行。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實地訪談和專家會議等,配合內容分析法順利完成 預期目的。研究方法與過程應屬適切和報告的撰寫。 二、本研究有二位研究生參與。經費之執行達 100%。研究的成果有助於掌握業界的需求, 對技職教育課程發展有所貢獻。其次,將研究成果分別:

1.以「The Strategy of Catalyzing the Multiple Features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aiwan 」 為 題 , 採 全 英 文 發 表 於 The 4th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4th NEA ICETE), 經審核以口頭發表,將於 2010 年 10 月 27 日公開發表。

2.以「建構產業導向五軸數值控制工具機製造職場核心能力之研究」為題發表於 2010 第 七屆全國精密製造研討會,經審核以口頭發表,將於 2010 年 11 月 6 日公開發表。 3.整體研究成果將另撰成專文,採全英文投稿國際性期刊,現正進行撰稿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經機關核准留職停薪,於留職停薪期間者。但因配合政府政策或公務 需要,奉派國外協助友邦工作或借調其他公務機關、公民營事業機構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依身障者個別需求及職能,109 年截至 6 月底止提供一般性就業服務計推介就業 9,956 人、支持性就業服務計推介就業 1,249 人及推動辦理身心障礙者職務再

與職業相關職能之類別概念,透過國內外文獻研究、States' Career Clusters Initiative (SCCI)、美國 O*Net

達成效益:本部持續推動多元類別之 職前訓練,運用自有場地、設備、師 資,並結合地方政府公、民營訓練單 位,辦理多元訓練職類課程,並視需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構面 指標 說明 要求條件 3.3 職能內涵 職能基準中 的對應「職能內涵. (知識、技能與態度)」,應涵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