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紙條電台 聽見文字的力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紙條電台 聽見文字的力量"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零三期 社會議題 人物 樂評 書評 影評 即時新聞 文化現象 照片故事 心情故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洪詩宸╱人物 橙色的季節 唯美「柿」界 陳思寧╱照片故事 老驥伏櫪 馬躍八方 許翔╱人物 追本溯源 探究大地之聲 劉雨婕╱人物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張婷芳╱人物

紙條電台 聽見文字的力量

紙條電台 聽見文字的力量

2012-03-11 記者陳琦報導 曾冠穎(左)與劉律宏(右)共同經營紙條電台,用小紙條與文字的力量,散佈溫柔。(照片來源/陳琦攝) 黑框大大的圓眼鏡,加上蓬鬆卻柔軟的一頭黑髮,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三年級的曾冠穎,一邊攪 拌著手中的果醬,一邊說著成立紙條電台那最一開始的故事。而在一旁的是,紙條電台的另一位 主持人,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學系的劉律宏,靦腆地聆聽著故事,今天兩個人要完成的,是第 一次嘗試製作的奇異果乳酪蛋糕。 就像是在完成紙條電台那樣,一個人說時另一個人會去做,當其中一個人說出一些想法,就會有 人會心一笑,因為有彼此支持著,所以分享理念的旅途,不會孤單。

認識感動

認識感動 

 所以創造感動

所以創造感動

故事是從

2010

開始的,曾冠穎在打工的場所,遇到了一對很喜歡看書的姐妹,單純的因為喜歡看 書,也希望自己喜歡的書可以影響一些人,所以她們就用腳踏車,載著一箱大多是自己閱讀過, 也讓自己產生想法的書,到街頭上開始跟群眾,介紹每本書與每個瞬間,這個滿載故事的書車, 叫做荒瘠書車。 於是曾冠穎開始思考,換作是自己,他想要對世界說什麼,又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出來跟世界分 享的。曾冠穎的父母,都是不善於直接用言語表達情緒的人,小時候,曾冠穎就常在睡醒時,看 見餐桌上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要回老家幾天,冰箱有東西吃,要記得照顧自己。」 那一些父母因為怕尷尬,而害怕表達出來的關心,藉由文字,正確無誤的住進曾冠穎心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朋友們送的大大小小的卡片或是紙條,曾冠穎都會把他搜集起來。每一張紙條 ,都記錄著當下,他跟寫下文字的人之間的關係,和他們那一瞬間的故事,因為這些文字的累積 ,所以即便是時間不停地繼續前進,生命裡面出現過的每個人,都不會輕易地被忘記。 有一天,他在咖啡廳打工時,聽見了三個小姐,在談論什麼是愛的對話。對話的內容大概是,某 一位小姐因為沒有念過大學,所以很懊惱地說著,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找書和答案,而當那個 小姐離開咖啡廳時,曾冠穎將寫著「或許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過程中,陪著你的人以 及你那時候生活的種種。」的紙條,交給了她,小姐輕輕的對他說了一聲,願上帝祝福你。

文字

文字 

 是最勇敢的溝通方式

是最勇敢的溝通方式

漸漸地曾冠影被文字吸引,在生活的過程之中,他養成了寫筆記的習慣。他會將書上看到,或是 電影裡出現,與生活中觀察到的感想,記錄下來。因為他與這些語句產生共鳴,而這些話,解決 了他心中懸而未決,對生活與社會的疑慮,這些語句,也給了曾冠穎很多的力量;同時他也認為 ,台灣人普遍比較不擅於直接用口語表達,所以,他決定用文字與紙條做為溝通媒介,將文字溫 暖的力量,帶給大家。 而之所以會加個電台,也是因為自己一直想成為一個電台主持人。曾冠穎認為電台所發射出的每

推文推文推文推文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    

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郭穎慈郭穎慈 本期共有十九篇稿 件。頭題〈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忠實刻劃一位科技新 貴勇敢出走,開設一間攝影風格咖 啡廳的歷程和堅持。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洪詩宸洪詩宸 嗨,我是詩宸。雖 然個子很小,但是很 好動,常常靜不下 來。興趣是看各式 各樣的小說,和拿著相機四處拍, 四處旅行。喜歡用相機紀錄下感 動,或值得紀念的人事物。覺得 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每個快門 的

...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吳建勳吳建勳 大家好,我是吳建 勳,淡水人,喜歡看 電影、聽音樂跟拍 照,嚮往無憂無慮的 生活。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一個頻率,都是一種聲音,這些聲音都在產生共鳴,也在尋找可以產生共鳴的那個人,或是那個 故事。

第一集

第一集 

 在生活中找共鳴

在生活中找共鳴

溫柔是一種膽量,是紙條電台的核心概念, 曾冠穎和劉律宏希望藉由給世界溫柔,讓聽眾都可以找到幸福。(照片來源/曾冠穎提供) 第一版的紙條電台,曾冠穎把過去累積起來的筆記,印下來放在信封裡面,然後帶著這些生活的 記憶,到週六的西門町附近,用擺地攤的方法,開始宣揚自己的理念。由於一切都還只停留在草 創階段,曾冠穎認為第一版的作品,不是那麼的美觀,也沒有那麼直接,於是他繼續思考,也繼 續嘗試新的溝通方法,讓想要傳達的價值觀,能更完整的傳達到看紙條的人心中。 於是在

2011

的尾聲,劉律宏加入了紙條電台這個小宇宙。因為兩個主持人,是兩個個性完全相反 的個體,一個高一個矮,一個希望全世界都可以是好人,另一個人卻相信,有好就有壞,所有事 情都要有個因果,不然會太變態,讓現在的紙條電台,變得更不可知,卻也更精彩。

第二集

第二集 

 不忘記寫信的溫度

不忘記寫信的溫度

第二版是比較完整的紙條電台,裡面有一個空的錄音帶盒子,上面放了一張紙條,再加上一款海 報名片,還有一個信封,提醒每一個來過、聽過,然後離開的人們,不要忘記寫寫信,不要忘記 這個最基本的溝通方式。 曾冠穎和劉律宏堅持每一個紙條,都要是親筆寫下,因為用電腦打出來的字,每一個都長得一樣 ,唯有字跡,才可以看見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和每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曾經曾冠穎和一個好朋 友,經歷過一陣爭吵的冷戰期,就是因為那個朋友,在他的書桌上,留下工整的「

you have a

beautiful soul

」(你有一個美麗的靈魂)才讓曾冠穎知道,是時候可以繼續友情。所以他們也 希望可以用紙條電台的力量,告訴大家,要記得親自寫下對另一個人的所有情緒,這樣的文字, 才有溫度。 每張紙條電台的名片上面,都藏有一個小訊息,要告訴聽眾。「每個人本身都是一種語言,我們 要學會對方的語言,才可以開始溝通。」曾冠穎認真地說。這樣的概念跟盲人的點字很像,人們 必須要在習慣的語言之外,多學習一種說話的方法,才可以跟盲人溝通,所以他們在名片上面, 手工點上點字,希望聽眾可以藉此多認識一種溝通方法。

大學生 用文字散佈溫柔

大學生 用文字散佈溫柔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4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本期共有十九篇稿件。頭題〈夢想配方 攝影 甜點與咖啡〉忠實刻劃一位科技新貴勇敢出 走,開設一間攝影風格咖啡廳的歷程和堅持。 身為設計系的大學生,兩人用自己在學習的專業, 將內心對於世界的價值觀,展現在聽眾面前。(照片來源/曾冠穎提供) 「你們會是每一秒鐘的每一個字。」這是紙條電台的台呼。雖然曾冠穎和劉律宏成立電台的開始 是由自己出發,但過程中支持他們,持續的吸收新的知識,和努力想一些新的溝通方法,讓聽眾 可以感動的動力,是來自聽眾的回饋。曾冠穎表示,紙條電台裡的文字,想要創造的就是一種共 鳴,「如果聽眾因為我們說出了他心中一直想講,卻找不到詞句表達的那個感覺後,感到溫暖與 釋懷,那就是我們的動力。」紙條電台也有成立粉絲團,讓收聽過紙條電台的聽眾,可以在上面 跟兩位主持人互動。 曾冠穎和劉律宏,用文字當做媒介,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契機,與思考的機會,讓聽眾可以在看 著手上的文字的同時,感覺他們的生活,不論最後文字帶給聽眾的是不認同或是被撫慰,那都是 他們樂於看見與創造的。 兩個大學生簡單的溫柔想法,跟毫不猶豫做了就對的態度,悄悄地在台北街頭散佈,讓每個人的 生命,都有可能因為對的緣分,或是對的頻率,而有更幸福的機會。 ▲TOP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正誤題 清單 口頭提問 攝影作品 歌唱 日記及日誌 配對 問卷 口頭訪問 美工展品 舞蹈表演 學習紀錄 多項選擇題 閱讀 說故事 電腦圖像 樂器演奏 作品選輯. 填充題 書評

三、參加「大專校院社團評選」之社團,應於完成線上報名後,上傳核章後之 社團評選報名表(附件 1-1)、社團組織章程、社團簡介文字資料、校內 社團評選紀錄等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莎劇中「弄人」的打諢(見 附錄二)與《史記》優孟故 事、宋代「二聖鐶故事」中 的優伶相類;但「莎劇」中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所謂「意象」,即是用文字寫出可見、可感的事物,這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