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證券公司動態能力演進之個案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證券公司動態能力演進之個案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證券公司動態能力演進之個案研究 立 ‧. ‧ 國. 學. A Case Study on the Evolu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Securities Company.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邱奕嘉 博士 研究生:鄭淑芬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10 月.

(2) 誌謝 在高度競爭以及合併重整的的金融環境之下,促使我因緣際會進入學校重啟 學習之路,一路走來讓封閉的心靈重新看見世界的美好,也接觸到許多飽讀詩書 的教授及學長姐們,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意涵,並且得到許多前所未有 的啟發。 再過幾年,進入工作職場工作就要滿二十年了,剛畢業的時候,不太能想像 這個數字真的會來到我眼前,不過很幸運的是我走在一個我很喜歡的工作方向上 面,不論是之前所從事的資產管理或是現在財富管理的工作,都讓我可以很認真 的付出並且獲得更多,雖然過程真的很辛苦。經過這二年 EMBA 的課程之後, 我更清楚如何在工作上更精進,並且用一個全新的觀點面對所有的事物。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奕嘉博士,自從我上了邱教授策略管理的第一堂 課之後,就讓我體驗到重新當學生的感動,老師從個案的解析到問題的拆解以及.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理論的驗證,讓我很有系統及邏輯的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在忙碌的工作節奏中, 獲得非常有效率的學習,並且讓工作與理論結合,真正貫徹了 EMBA 學習的意 義。. ‧. 本論文可以順利的完成,感謝恩師邱奕嘉博士的耐心指導;也感謝口試委員 李岱砡教授以及劉恆逸教授在口試過程中給予很多的提點,使我的論文更完整; 也感謝我的家人及朋友們在這過程中的陪伴及鼓勵,讓我有耐心及恆心持續下 去。. sit. y. Nat. n. al. er. io. 最後,感謝政大 EMBA 所有教導過我的教授、國金 101 班的同學們以及麵 包超人的團隊,在這將近二年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共同寫下最美好的記憶及時 光。. Ch. engchi. -1-. i n U. v.

(3) 摘 要 個案公司自 1988 年創立迄今已超過 22 年,主要從事證券經紀、自營、承銷三 大業務的證券公司。證券經紀業務由於在外部投資商品日漸多元、客戶結構改變、 市場進入成熟期手續費競爭激烈,雖然個案公司歷經幾次購併,但是營收成長仍 受大環境的影響,無法持續成長。此時主管機關開放證券公司從事財富管理業務, 公司開始思考如何進行策略重定位,並透過一連串營運活動的轉變,從過去的證 券市場切入到財富管理市場,公司主要以台股為主的營運策略,期望藉由法規的 開放,轉型成為多元化的商品,除了服務客戶台股之外,也可以開始進行全方位 的商品服務,從台股跨向國際市場。個案公司過去藉由購併將公司規模擴大,希 望可以透過新法規的開放,開始重新調整公司整體的策略定位,並根據策略重定 位調整原本以台股商品為中心的運作,以利策略的執行。總結上述一連串的轉變, 背後支持個案公司得以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公司動態回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進而 形成維持持續成長的動態能力。準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個案公司如何有 效運用環境、策略與結構這三層構面彼此的最適互動,來協助其達到成長的目 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關鍵字: 動態能力、證券產業、財富管理. Abstract. y. Nat. sit. n. al. er. io. The corporation in this individual case has been built for 22 years since 1988. It is a securities that provides brokerage, proprietary trading and underwriting. Nowadays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is challenged by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client structural change, and competitive service charge in mature market. Although the firm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merge and acquisition, the gross rate of sale is still limited and impa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big environment. Meanwhile,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permits w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in securities industry. The firm starts to reconsider the strategic position which focuses from securities to wealth management market via a series of operating activates, from Taiwan stock to diverse products via law permission, and from domestic to internal market via full-functioning financial service. In summary of above of all transitions, the key success factor of transformation for this company is the dynamic adaptive capability, and the long term growth path also depends on it. Consequently,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t among environment, strategy and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the company to remain continu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 engchi. i n U. v. Keywords: Dynamic capability;Securities industry;Wealth Management -2-.

(4)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7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9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源基礎觀點....................................................................... 12 第二節 能耐基礎成長策略 ............................................................... 17. 政 治 大. 第三節 動態能力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5.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7. ‧. 第三節 概念性架構 .......................................................................... 28 第四章 證券產業分析. Nat. sit. y. 第一節 證券產業概況....................................................................... 29. er. io. 第二節 證券產業五力分析 ............................................................... 36. al. 第二節 個案公司介紹....................................................................... 40. n. v i n Ch 第五章 由證券市場切入財富管理市場之策略定位的轉變 engchi U. 第一節 經營證券本業(核心能耐建構;累積市場經驗及客戶) ........... 51 第二節 切入利基市場(核心能耐延伸期) ........................................... 56 第三節 從利基市場切入財富管理市場(策略變革時期) ...................... 59.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7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72 參考文獻………………………………………………………………………...74. -3-.

(5)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11 圖 2.1 資源基礎理論 策略分析架構 ............................................................ 15 圖 2.2 資源的獲利基礎 ............................................................................... 16 圖 2.3 價值創造來源圖 ............................................................................... 18 圖 3.1 概念性架構圖 ................................................................................... 28. 政 治 大. 圖 4.1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與凱基證券之組織關係圖 ............................. 40. 立. ‧ 國. 學. 圖 5.1 個案公司策略與動態能力演進 .......................................................... 50 圖 5.2 個案公司從利基到財富管理之進程活動............................................ 65. ‧. sit. y. Nat. 圖 5.3 動態能力形成之能耐的組合 ............................................................. 66. n. al. er. io. 圖 6.1 動態能力演進之概念性架構 ............................................................. 68. Ch. engchi. -4-. i n U. v.

(6) 表 次 表 4.1 證券商之資產總額、資本、淨值、損益、資產報酬率 ...................... 31 表 4.2 集中市場股票交易概況表 ................................................................. 32 表 4.3 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投資人類別比利表 ........................................ 33 表 4.4 上市證券信用交易分析表 ................................................................. 34 表 4.5 102 年前十大證券經紀商排名 .......................................................... 37. 政 治 大. 表 4.6 大型綜合證券商市佔率數字 ............................................................. 45. 立. ‧ 國. 學. 表 4.7 凱基證券歷年經紀、承銷、自營收入數字及比重 ............................. 46 表 4.8 凱基證券成立以來的營業收入、支出及每股盈餘 ............................. 48. ‧. sit. y. Nat. 表 4.9 凱基證券與同業之 ROA 及 ROE 比較表 .......................................... 48. er. io. 表 5.1 個案公司各部門的職掌內容 ............................................................. 51. al. n. v i n Ch 表 5.2 預計投入研發的計畫及預估經費 55 e n g c...................................................... hi U 表 5.3 利基型商品類型及平台說明 ............................................................. 57 表 5.4 複委託國內券商同業交易量 ............................................................. 57 表 5.5 同業借券信託財產規模成長表 .......................................................... 60 表 5.6 個案公司自製商品與銀行商品利率比較表 ........................................ 61 表 5.7 同業基金信託財產規模成長表 .......................................................... 62. -5-.

(7) 表 5.8 基金手續費比較表 ............................................................................ 63 表 6.1 個案公司轉型過程 ............................................................................ 7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8)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成四節。第一節描述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第二節依照此部分提出 本研究的問題;第三節描繪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第四節提出本研究的流程及研究 流程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Teece, Pisano and Shuen(1994)率先提出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 觀點,強調廠商為了獲取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地偵察產業環境的變化, 調整組織內外部的資源結構,藉以因應環境的各種變化。相較於過去僅從產業結 構分析(五力分析)及資源基礎理論的靜態觀點來看廠商獲取競爭優勢的能力,動 態能力更能夠避免廠商的能力陷入核心疆固性(Core Rigidity)的危機。. 治 政 為深入了解動態能力的演化過程,本研究即以台灣證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 大 立 為例,探討產業發展不同階段中,在面對環境的變化及新種業務的開放下,其策 ‧ 國. 學. 略定位的轉變及相對應之動態能力的演化過程,最後更進一步探討在上述變化下, 其經營模式的調整過程。. ‧.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環境的變遷,金融法規日益鬆綁,政府經參酌國內外金 融機構之相關規定後,陸續開放證券商從事新種業務,尤其是在財富管理的業務 上有著重大的突破,主管機關自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開放券商從事財富管 理業務後,歷經二次修正,開放證券商以信託方式辦理財富管理業務,除加強投 資人權益之保障外,滿足券商財富管理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目標,並提升證券商 財富管理業務之競爭力。.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財富管理業務在台灣發展已經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了 e n g c h i U ,過去財富管理業務以 銀行為主要的發展機構,1990 末代到 2000 年左右,當時客戶僅就銀行櫃檯臨 櫃尋求專業協助,這些建議通常侷限於產品銷售,或是單一市場的見解。進入 2000 年之後,有鑒於新銀行陸續成立,以及外商銀行進軍台灣市場的情況下, 由過去傳統的臨櫃服務轉為貴賓理財,產品由被動式成為主動式;單一市場和單 一貨幣轉變為眾多市場和貨幣,商業模式以銀行推薦商品結合客戶需求發展財富 管理業務。近期隨著政府開放證券商參與財富管理市場之後,財富管理的業務競 爭將更白熱化,過去證券商的客戶與公司往來主要是從事受託買賣台股的業務, 與財富管理相關的業務則是與銀行往來,隨著證券商加入財富管理業務的行列, 客戶的選擇性從過去的銀行可以跨足到原本就與營業同仁關係很緊密的證券商, 台灣的財富管理市場因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與方向。 隨著法規的開放,以及證券商在經紀業務趨於飽和的市場狀況之下,積極想 要拓展新的營收來源,因此,財富管理業務成為證券商想要讓企業持續成長的新 -7-.

(9) 方向,但此項業務在台灣市場已經不是一項新業務,早在民國九十四年金管會就 已經通過「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銀行發展此項業務已經有二十 年的經驗並且擁有領先進入市場的優勢,所以證券商現在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勢 必要與銀行正面競爭。 此外,台灣證券商發展的很早,臺灣證券交易所自民國五十一年正式開業, 綜合券商也自民國七十七年開放設立,在整個證券產業的發展之中,勢必累積了 許多的資源、競爭優勢及關鍵成功因素,目前隨著環境的變化及新財富管理業務 開放,如何透過本身資源及能耐的運用及延伸,進而形成證券商經營財富管理業 務的競爭優勢,在切入銀行已經經營多年的財富管理市場上,可以有所突破,並 讓證券商可以有持續成長的動能。所以,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證券產業的動態能力 演進,如何協助其達到成長的目的,證券商如何從經紀業務切入財富管理業務的 轉變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競爭定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10) 第二節 研究問題 針對上述背景與動機的論述,本研究結合台灣證券產業及財富管理產業的發 展概況、環境的變化,以及成長轉變的過程等三個層次的初級與次級資料,試圖 以質化研究的分析方式,強化問題分析的邏輯性,並加以深入探討以下三大問 題: 1.個案公司動態能力形成的過程? 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之下,動態能力乃是公司得以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為透過 能力、知識的累積,讓公司得以隨時回應環境的變化,從中找到最適的策略切入 市場營運。然而,有時動態能力的形成並非全然來自內部資源的運作,而必須有 效結合外部具有價值且互補的資源,進而讓公司得以更有彈性的因應變化。本研 究首先將探討台灣證券產業動態能力形成的內外部原因,亦即探討經過多年來的 累積,證券產業動態能力形成的過程,以及在既有的產業定位下,如何有效運用 其動態能力來達到因應新業務開放並成長與轉型的目的。. 立. 政 治 大. 2.如何延伸核心能耐的內涵,達到業務成長的目的?. ‧ 國. 學. ‧. 動態能力形成的背後往往代表著產業本身已發展出能夠獲取超額利潤的核 心能耐,而能耐基礎成長模型則在說明企業透過核心能耐的建構與延伸來達到下 一個階段的成長目的,因此,本研究若能瞭解如何建構與延伸核心能耐,以符合 企業定位的轉變,將對動態能力的發展與市場定位之配適程度有更深入的發現。. sit. y. Nat. n. al. er. io. 3.企業動態能力的演進,對經營模式的影響,並且如何掌握財富管業務的開放, 創造證券商新的獲利來源?. i n U. v. 本研究探討如何應用本身既有的核心能耐及其延伸,並且精準設定新的競爭 策略,並探討如何順勢切入財富管理市場,成為證券商新的獲利來源。. Ch. engchi.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總結上述三個研究問題,主要圍繞在證券產業因應外在環境的轉變即新種業 務的開放,重新擬定策略定位,並運用內部的資源及能耐,進行組織內部營運活 動的調整,以達到內、外部的配適。因此,本節進一步研究目的,分別列點如下。 (一)從研究的過程中,找出證券商及個案公司主要的資源,核心能耐及關鍵成功 因素,並且分析證券商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二) 從動態能力的角度,進一步思考證券產業及個案公司在成長轉型的過程中, 如何運用有彈性的策略思惟,快速擬定符合環境變化的策略定位,以達到配 適。 -9-.

(11) (三)本研究期望提出證券產業及個案公司如何將財富管理業務成為證券商新的 獲利來源,並且可以與目前經紀業務收入並駕齊驅的經營模式,作為相關單 位之參考。. 第四節 研究流程 首先,本研究在確認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後,隨即蒐集和分析來自報章雜誌、 以及個案公司及產業經濟資料等次級資料;隨後回顧動態能力與能耐基礎成長等 相關文獻,進一步勾勒出本研究之概念性架構。期望透過資料的彙整、分析和理 論之論述,歸結出證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成功關鍵因素及策略如何擬定的過 程。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 1 所示。 第一部份:描述證券產業及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背景,並據此提出研究問題,以及. 政 治 大 本研究期望達到的研究目的,隨後並提出研究方法與流程。 立. ‧ 國. 學. 第二部份:彙整相關文獻,包括資源基礎、動態能力與能耐基礎成長等相關理論, 藉此作為產業分析的立論基礎。. ‧. 第三部份:針對證券產業及財富管理產業,進行產業結構分析。. sit. y. Nat. 第四部份: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證券產業成長轉型的發展過程、現狀及未來可 能的發展方向。. n. al. er. io. 第五部份:從經紀業務走向財富管理業務的策略轉變與動態能力的發展關係。. i n U. v. 第六部份:以第五部份的分析為基礎,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Ch. engchi. -10-.

(12) 研究動機與問題. 相關文獻回顧. 質性研究法. 立. 政 治 大 證券以及財富管理產業分析. ‧ 國. 學. Nat. y. ‧. 個案公司的成長與轉變. n. er. io. al. sit. 從經紀到財管的動態轉變. Ch. e結論與建議 ngchi.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1-. i n U. v.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個案公司在原本經營的證券產業中,雖是一個市佔率第二 的相對領先地位,但面對經紀手續費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如何透過政府新開放 券商經營的財富管理業務,並從原有的經紀業務中,找到適合券商經營財富管理 業務的新方向,並在這一連串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培養下一個轉型階段所需要的核 心能耐,進而形成公司賴以成長的動態能力。 因此,本研究延用策略領域的主流理論-資源基礎理論,進一步說明企業在 原有領域發展的過程中,累積了與其他公司不同且獨特資源之情況下,如何發展 出能帶來競爭優勢的能力;隨後,進一步加入時間軸的變化,從動態的角度來思 考企業如何因應環境的變化,不斷發展出新的能耐,並藉由核心能耐的延伸來延 續企業定位的轉變。最後整合上述資源、動態能力與能耐基礎成長等觀點,對個 案公司提出一個企業成長之全新的思考框架及思惟邏輯,亦即從券商經紀切入財 富管理市場的策略轉變,期望對身處在競爭激烈環境的個案公司,能夠開創出另 一個成長機會。. 立. 政 治 大. ‧ 國. 一、. 學. 第一節 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資源基礎觀點. ‧. n. al. er. io. sit. y. Nat. 有關資源一詞的概念最早源自於 Penrose(1959)於企業成長一書中所提及的 概念,認為企業要達到持續性成長的目的,組織內部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以支持 企業策略的執行。Wernerfelt(1984)發表了『企業的資源基礎論』也意味著資源基 礎論的誕生,並以資源觀點而非產品觀點來探討廠商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為,企 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 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企業在資源方面的差異是企業獲 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能夠獲取超額報酬的原因。. Ch. engchi. i n U. v. Dierickx & Cool(1989)認為廠商的競爭地位與獲利,視內部策略性資產之存 量多寡而定,企業欲成功執行策略通常需要擁有廠商專屬性資產(Firm-Specific Assets)。廠商專屬性資產(Firm-Specific Assets)通常具有難以被模仿及複製的特性, 而廠商專屬資產的持久性,取決於被競爭者複製的難易度,亦即此資產的模仿性 (Imitation of Asset Stocks) 與 替 代 性 (Substitution of Asset Stocks) 之 程 度 。 Barney(1991)認為資源基礎觀點裡所指之資源,仍是指企業得以維持優勢的核心 資源,因此,若要創造在市場的競爭優勢就一定要取得核心且獨特的資源(資產、 人力資本及技術能力等)。此外 Barney(1991)更進一步指出所謂之核心資源必須 具有四項特性,分別為有價值的(Value)亦即該項資源對於企業必須是有價值的、 稀少性(scarcity)亦即該項資源必須是獨一無二,難以在市場上取得、難以模仿 (imitable)亦即該項資源能力必須是難以被同業所學習取得的、不可替代性 (substitutability)亦即該項資源必須難以被取代的。而這四項核心資源的特性乃是 -12-.

(14) 廠商得以創造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 吳思華(1994)認為讓競爭者無法輕易模仿的有形或無形資源,亦或是企業本 身的策略性活動對於產業結構有很大的影響等,均可以被稱為企業的策略性資源。 吳思華(1996)整合有關資源基礎理論的定義,並指出可將資源進一步分為資產及 能力,其中依資產的類型又可分為有形資產(土地、機器設備及資金等)及無形資 產(品牌及商譽等),而能力指的是企業建構及支配資源的能力,因此能力又可分 為組織能力及個人能力。所以,資源基礎觀點的核心概念乃是透過企業內部所擁 有的獨特資源及能力藉以提供企業策略的基本方向,藉由組織內部資源與能力的 累積及培養,形成長期且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因此資源及能力可以作為企業長期 策略基礎與策略性思考的重點(Wernerfelt, 1984; Grant, 1991)。 二、. 資源基礎內涵. 政 治 大 同一產業或策略群中的廠商,彼此間所掌控的策略性資源是不同的,而且這些不 立 同的策略性資源將導致廠商間彼此的差異;其次,由於廠商握有獨特性的資源,. 洪榮德(2001)認為資源基礎觀點的形成主要基於兩大基本假設,首先,存在. ‧. ‧ 國. 學. 而這些資源本身具有模仿不確定性及因果模糊性等特性,而不易被其他廠商所模 仿。因此近幾年在探討資源基礎理論時,均強調資源的特性、企業能力與競爭優 勢 間 是 具 有 連 結 的 關 係 , 其 應 用 範 圍 包 括 企 業 內 部 知 識 (Blumentritt and Johnston, 1999)、組織間學習機制(Senge,1990)、策略聯盟(Das and Teng, 2000) 與外部事業網絡之建構(Gulati, Nohria and Zaheer, 2000)等。而本研究主要聚焦 在從企業內部具有獨特性資源的角度,來建構及發展本身獨特的核心能力,並藉 由核心能力的延伸,進一步將優勢延伸到其它的利基型市場。. er. io. sit. y. Nat. al. v. n. 資源基礎觀點另一個更重要的內涵在於它是一個由內而外(inside-out)的策 略思考方式,強調的是企業內部是否存在具有異質性的資源,藉由這些資源來發 展公司的核心能力,同時必須針對當前的市場環境擬訂最適的產品市場策略,然 而上述的理論觀點僅止於靜態的分析方式,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時間點提出最適的 策略,較缺乏思考動態的分析概念,因為隨著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廠商過去的 優勢可能不再配適於當前的環境,因此,廠商過去所建構的核心能力也要有所改 變,以免陷入核心僵固的危機,因此,廠商便必須不斷的重新重組資源,發展出 其它核心能力,亦或是將既有的核心能力延伸到其它的領域發展,藉以讓成長策 略得以符合當前的競爭環境。而這樣的概念也是後續學者陸續提到延伸自資源基 礎理論的概念,包括核心能力、核心資源及動態能力等。. Ch. engchi. i n U. Amit and Schoemaker(1993)從廣義的角度將資源進一步分類為兩大類,分 別為: (一)資產(Asset). -13-.

(15) 指企業所擁有且可加以控制的存量要素,也可和其它資產結合,進而包裝成 最後的服務。這些有形及無形的資產,包括財務、實體資產、智慧財產權、契約、 商業機密以及人力資源等。 (二)能力(Capability) 通常指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能力,由於能力通常需要經過長期之資源及策略 交互運用後才產生,且為企業的專屬資產。包括組織文化、組織能力、個人能力、 技術等。 此外,Chandler(1990)認為核心資源可分為功能性與策略性,其中功能性能 力包括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及財務,而策略性能力包括多角化、國際化 及垂直整合等。Grant(1991)則認為核心資源,包括廠商規模、市占率、財務性 資源、專利、品牌、其它差異化的優勢,以及成本領導優勢。總結上述的觀點可 知,資源主要包括有形可以被衡量的資源,以及無形難以被衡量的資產及能力, 而通常得以讓廠商創造出競爭優勢之關鍵往往是那些難以被衡量的資源或能 力。.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Grant(1991)認為當企業能力(Capabilities)的來源是資源時,能力成為競爭 優勢的主要來源。而能力不只是資源的組合,而是所有資源間複雜的協調過程, 必須透過不斷地反覆學習而來,資源與能力之間是二者相互合作與協調的關係。 組織可以透過經驗發展來維持能力,而組織本身是一種由慣例組合而成的大型網 路(Network)。組織慣例(Organizational Routines)指的是個人在有秩序的協調下, 所產生有規律且可預測的活動,且組織慣例的成本即為企業無形的資源。. er. io. sit. y. Nat. Grant 所提出以資源為基礎的策略分析架構,如圖 2-1。首先界定與歸類廠 商的資源,包括評估相對於競爭者優劣勢與尋找有效運用資源的機會;其次評估 廠商的能力,包括辨識出廠商較競爭者有效率的能力,釐清形成每種能力所需資 源的投入與複雜度;第三根據資源與能力產生持續性競爭優勢(Sustainabil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能力,及資源與能力產生報酬專享性(Appropriability), 來評估廠商所擁有資源與能力創造利潤的潛能;第四選擇最能有效利用廠商資源 與能力的策略;最後辨識必須填補的資源缺口,加強投資以補充、擴增、及提昇 廠商的資源基礎。. n. al. Ch. engchi. -14-. i n U. v.

(16) 4.選擇相對於外界機會,能充分利 用企業資源與能力之策略。. 策略. 3.評估資源與能力產生報酬的潛力 競爭優勢. (1)形成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潛力 (2)報酬的專享性. 政 治 大. 立. 2.辨識企業的能力. ‧ 國. 能力. 辨識每種能力資源與複雜度. 缺口,投資用以補 充、擴增以及提昇企. 學. 企業什麼做的比競爭者更有效率. 5.辨識需要填補之資源. 業的資源基礎。. ‧. 評估相對於競爭者的優勢與劣勢. io. 資源. n. al. er. 定義更能有效應用資源的機會. Ch. sit. y. Nat. 1.界定與歸類企業資源. engchi. 圖2-1 資源基礎理論. i n U. v. 策略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Grant(1991) 相較於外部環境的波動與變化,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是比較穩定的。資源亦 是企業獲利能力(Corporate Profitability)的基礎,可以分為兩個構面:產業吸 引力和相對於競爭者所能建立的競爭優勢。產業吸引力包括進入障礙(Barriers to Entry)、獨佔(Monopoly)、垂直議價力(Vertical Bargaining Power); 競爭優勢包括成本優勢(Cost Advantage)與差異化優勢(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其個別因素之舉例如圖2-2 所示。. -15-.

(17) 專利. 進入障礙. 品牌. 報復能力. 產業吸引力. 獨佔性. 立. 企業規模. ‧ 國. ‧. 財務資源. 製程能力. io. sit. y. Nat. 成本優勢. n. al. Ch. engchi. er. 的獲利率. 政 治 大 垂直議價力. 學. 超過競爭標準. 市場佔有率. i n U. 廠房規模. v. 低成本投入的管道. 競爭優勢 品牌. 差異化優勢. 產品技術. 市場配銷. 圖 2.2 資源的獲利基礎 資料來源:Grant(1991) -16-.

(18) 第二節 能耐基礎成長策略 持續性成長乃是企業追求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之一,在面對產業競爭日漸 加劇、產品生命週期變短以及既有產業成長動能逐漸趨緩的情形之下,唯有透過 一連串成長策略的執行以維持企業的成長。而能耐基礎成長策略乃是指廠商如何 有效利用本身的核心能耐為基石,並隨時偵測外部環境的變化,藉以擬訂出最適 當前環境的成長策略,因此,對於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廠商而言,其核心能耐 必須持續不斷的更新及延伸,以免陷入僵固的成長危機。 一、. 能耐基礎定義. 能耐基礎概念最早源自於 1990 年代部分學者所提出的觀點(Prahalad and Hamel, 1990; Miyazaki, 1999; Lynskey, 1999),其中能耐通常指的是企業所握 有的獨特能力,而這樣的能力通常可以跨越到多重的產品及市場,若和資源基礎 理論相比,能耐基礎觀點通常更強調在企業必須具有長期且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以追求永續成長的目的。.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Prahalad and Hamel(1990)認為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是公司的 資源,可以藉由公司的管理來重新配置,不同於一般的實質資產,不會因使用過 而減少或消失,反而是隨著不斷的運用而累積成長。核心能耐的具體化表現,則 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如何化為最終產品線廣度的能力。核心能耐是一種在組 織內不分界線的溝通、參與和高度的承諾;也是發展新事業的引擎,作為引導企 業多角化和進入新市場的考量,而不只是單純考慮市場吸引力。. er. io. sit. y. Nat. al. v. n. 由於 Prahalad and Hamel 認為核心能耐組織間與組織內溝通、合作學習的 產物,可以協調生產技巧和整合多種技術。因此更進一步闡述核心能耐的定義: (1)核心能耐提供市場寬廣變化的潛在機會。(2)核心能耐能讓顧客認知到 最終產品的利益。(3)核心能耐是難以被模仿的。. Ch. engchi. i n U. Grant(1991)亦認為核心能耐指的是符合公司策略方向,並能夠形成未來的 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力之集合。企業所獲得的利潤租(Rent-Earning),不只是靠 取得專享性報酬的能力,也必須是可持久的競爭定位。策略制定的本質是,設計 出能有效運用核心資源與能耐的策略。即企業隨著時間規劃策略的過程中,會創 造出成為持續性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耐。 Leonard-Barton(1992)認為核心能耐必須是單一性、獨特性及難以模仿之外, 還必須具有優於競爭者之資源運用能力。核心能耐雖然可以形成企業長期競爭優 勢的來源,然而核心能耐有時也會因為缺乏創新及無法回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 陷入核心僵固。. -17-.

(19) 同樣的,Tampoe(1994)認為核 核心能耐乃 乃是指藉由廠 廠商多方整 整合各種科技 技、 技術 術、流程,進 進而形成具 具有持久且獨 獨特之競爭 爭優勢,而這 這樣的能耐 耐得以為組織 織創 造高 高度的附加價值。同樣 樣從整合價 價值的角度出 出發,Mark kides and Willliamson(19 994)認為能 能耐的形成包 包括企業的 的管理經驗、專業知識 識和營運系統 統的 結合 合,透過這 這三個要素的 的結合得以 以有效減少發 發展及延伸策略性資產 產(strategic c asssets)所需花 花費的時間及 及成本,故 故而核心能耐 耐的建構有 有助於企業策 策略性資產 產的 累積 積,並協助企業有效的 的整合各項 項資源。 此外,Co ollis and Mo ongomery((1995)表示 示,企業核心 心能耐的形 形成乃是指企 企業 執行 行各項營運 運活動相較於 於競爭者更 更具有效率,並且所創造 造出來的商 商品是市場所 所需 並能 能創造出高附加價值, ,進而形成企 企業得以維 維持永續經營的能力。並且認為廠 廠商 的競 競爭優勢,除了策略適 適應環境外,還需要適 適當得關鍵資 資源搭配。廠商應持續 續做 資源 源的投資、提 提昇與延伸 伸運用,並將 將其置於具 具吸引力的產 產業上。資 資產和能力決 決定 了公 公司運作功能活動的效 效率與效能 能。可創造價 價值的資源 源(Valuablee Resource es),. 治 政 大結合公司組組織的能力 其形 形態可能是 是實體的(Ph hysical)、無 無形的(Intangible)、結 立 規(Routinees)、程序(Processess)與文化 (Ga anizational Capability y)、公司常 ‧. ‧ 國. 學. (Cu ulture)。競爭 爭優勢的來 來源,最終可 可以被歸為 為擁有可創造 造價值的資 資源,能使公 公司 的營 營運活動比 比競爭者更好 好且成本較 較低。一種資 資源或一種能力的價值 值,決定於三 三個 基礎 礎市場力的動態交互影 影響。.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3 3 價值創造來 來源圖 資料來 來源:Colllis and Mon ngomery (1995). -18-.

(20) 二、. 能耐基礎成長. Penrose(1959)提出能耐建構(competence Building)的方式,由市場取得有 形資產,利用現存得實體資源累積知識,以及與外界進行重複性的交換;將能耐 延伸(competence Leveraging)稱之為資源運用的平衡程序,企業除了建構其核 心能力外,必須將資產及能力作『量』的改變以延伸其能耐。Teece(1982)、 Christensen and Foss(1997)認為企業欲有效延伸能耐,需符合擁有不可分割資 源、範疇經濟,以及綜效之存在。 Hamel&Prahalad(1993)提出資源延展(Stretch)與延伸運用(Leverage)的策略觀 點,認為在能耐建構的基礎上,廠商必須延伸現有的資產與能力以求成長。企業 資源的多寡不能夠有效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考慮企業在運用資源時,其策 略性的作為。由於資源有限,企業應該將資源集中在核心的策略目標上、更有效 率地運用資源延展與延伸作用,因此即使是資源不足的企業,只要策略意圖 (Strategic Intent)能使企業資源與外在環境配合,就能獲得競爭優勢。.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anchez, Heene and Thomas(1996)認為企業乃是由資源所組成的開放體 系,藉由資源有效率的運用及配置,將有助於達成企業階段性的成長目標;再者, 資源有效運用所形成之企業能耐,當環境遇到變化時,其後續所延伸出來來的價 值,乃是立基於能耐的延伸(leverage)與能耐的建構(building)等兩種策略性活動 所形成的循環過程,尤其當廠商面臨到變化劇烈的外在環境時,除了要隨時偵察 外部市場可能存在的市場機會,並針對這些機會進行能耐的建構及延伸,以快速 獲取市場利基所帶來的超額利潤,並維持廠商整體的長期競爭優勢。. sit. y. Nat. n. al. er. io. 能耐建構(competence building)與能耐延伸(competence leveraging)乃是 能耐基礎成長路徑(competence-based growth strategy)的兩大主要策略思惟, 首先能耐建構(competence building)是指組織透過內、外部之知識的吸收及學習, 讓組織既有的資源或知識產生變化,並藉由資源的有效運用,以強化企業協調與 運用策略的能力,進而達成組織所訂立的目標(Sanchez, Heene and Thomas, 1996)。其次,相較於能耐建構,能耐延伸乃是將既有的能耐基礎,將其延伸應 用到具有利基的或新興的市場領域(Sanchez, Heene and Thomas, 1996),再者, 能耐延伸亦可謂為策略性資產的相關多角化,將既有的能耐延伸到和本身相關性 較高的產品或市場(Markides and Williamson, 1994),例如日本的本田汽車本身 的核心能耐即在於小型汽車的引擎技術,藉由該項核心能耐進一步延伸到其它相 關的產品市場,包括大型的卡車、休旅車等。. Ch. engchi. i n U. v. 相較於上述討論聚焦在產品市場的成長路徑,李吉仁(2002)進一步提出不一 樣的觀點,從資源、核心能耐及組織學習的角度,並以能耐延伸與能耐重新建構 活動為主軸,以追求企業永續成長之目的,再者,這樣的成長循環乃是建立在組 織的願景及價值觀的框架之下,透過資源的協調及控制,進而達到持續性的競爭 優勢,而這種以資源為概念的成長模式亦清楚的勾勒出企業能耐基礎成長的策略 -19-.

(21) 架構。接著更進一步提到,雖然能耐延伸及能耐建構能夠勾勒出企業成長演化的 過程,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有效的掌握企業成長可能也存在著路徑相依(path dependence)的特性,亦即當企業進行成長時,常會受限於既有的能耐基礎及 過去的營運慣例。而這樣的現象可能導致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創新的原素,而 無法有效的回應市場環境的結構性轉變,進而陷入核心僵固的危機。 總結上述的論述可發現,能耐建構(competence building)與能耐延伸 (competence leveraging)乃是能耐基礎成長策略(competence-based growth strategy)的兩大發動引擎。基於上述的概念,首先,本研究將界定個案公司本身 握有哪些策略性資源及核心能耐,隨後觀察目前個案公司所處之產業環境的變化, 再針對個案公司既有之核心能耐,結合現有市場存在的機會,進一步將能耐更新 及延伸到新的市場定位,期望能順利朝向新策略定位的目標前進。.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n U. v.

(22) 第三節 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 一、. 動態能力觀點. 動態能力觀點假設經理人在理性地分析條件下,針對企業的流程、資產配置 與路徑等分析,依內在環境(流程、資產配置與路徑)在產業結構中的策略性資產 之累積能力、複製能力與獨特性(或不可模仿性)等,決定其未來因應的策略。 1990 年代中期之後,學者對動耐能力理論的研究日益重視,探討動態能力 的研究文獻也逐漸豐富,Teece, Pisano and Shuen(1997)提出動態能力為組織 整合、建立、重組內外部能耐,以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動的能力。動態能力反應 組織在既有的路徑相依與市場位置中,完成全新與不同於以往競爭優勢的能力。 之後 Eisenhardt and Martin(2000)將動態能力進行重新定義化,他認為動態能力 是組織在整合、重組、取得與釋放資源的流程中,達成組織資源的重新調整,以 配合或創造市場變動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透過組織的學習機制來取得。. 政 治 大 組織內的知識管理可以幫助組織進行知識整合與交流,而組織內良好的知識整合 立 則可以提升組織善用資源的能力,並協助組織做出正確的決策。. ‧ 國. 學. Eisenhardt and Martin(2000)定義動態能力為企業使用資源的過程,企業的 動態能力可以由下述四個部分來觀察:. ‧. y. Nat. (一) 策略與組織流程:學習例規、資源整合、企業內資源的重新分配、 資源的取得與釋放、現有資源等都是重要的動態能力。. sit. n. al. er. io. (二) 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從表現優異的公司擷取有績效的流程, 如產品發展、跨功能產品團隊,經驗之同質性、加強外部之溝通等。. i n U. v. (三) 動態能力的形式常隨市場之動態性而異:在中度變動市場中,動態 能力是模糊的、複雜的,可預期的、可分析的依附在現存知識的流 程中,即類似傳統例規之概念。在高度變動市場,動態能力是模糊 的、簡單的、經驗的、反覆的流程,依賴快速建立之新知識,反覆 執行,然其結果卻難以預期。. Ch. engchi. (四) 學習機制:完善的學習機制能促進能力的演進,如將經驗書面化, 從失敗中學習等。 Luo(2000)提出動態能力是企業創造、配智和更新組織基礎的能力,含能力 取得、能力配置、與能力更新。Zollo and winter(2002)也提出一項在集體行動下, 具學習性的穩定模式,透過此模式讓組織能夠系統性的產生並修正其營運例規, 以追求更精進的效能。動態能力是透過經驗的累積、知識的連結與知識的編碼等 三種學習機制演進而產生。Zott(2003)指出動態能力是一組引導資源配置的例規 或流程。動態能力為嵌入在組織例規中的過程,引導企業資源配置與營運例規的 -21-.

(23) 發展。 Teece et al.(1997)於”Dynamic capabi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中 針對一些要素進行分類,而此舉有助於決定廠商的獨特能力及動態能力的形,該 篇文章中將動態的過程分為三類,分別是 processes、positions 及 paths,因此, 組織的流程、廠商的資產定位以及模式,以及演化路徑,即解釋了廠商動態能力 的形成及其競爭優勢。其中,組織流程係指廠商組織本身和其管理的慣例 (routines);定位則為廠商擁有的專屬性資產(firm-specific assets),如:技術、 智慧財產權、互補性資產、顧客基礎與外部廠商間的關係…等;而路徑意謂廠商 選擇的策略過程及形成路徑依賴的過程,以下逐一介紹三類動態能力的形成要 素。 (一)組織及管理流程(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rial processes). 政 治 大 括組織內部的協調整合(Coordination/integration)、學習(Learning)、重新建構及 立 and transformation)。 營運模式的轉移(Reconfiguration. 組織流程通常指的是營運慣例及學習現有實務的型態。組織及管理流程又包. ‧ 國. 學. ‧. 首先協調整合乃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外部技術及內部活動 整合的重要性。與外部廠商間的協調整合活動通常會形成一個組織協調的慣例。 而能耐通常是鑲鉗在廠商獨特的協調與整合的作法當中。組織運作的流程通常有 著高度的連貫性,因此要突然重組建構通常是有其困難度的,因為此舉通常會導 致整體系統化的改變。. sit. y. Nat. n. al. er. io. 其次在內部學習方面,學習本身含括了一些關鍵的特性。1.學習的層次包括 組織及個體的技能,學習的過程通常是透過個體的模仿以及師徒制來進行。2. 組織知識的形成通常是來自於一系列活動的型態及慣例所形成,而慣例的形成通 常來自於一個對於特定問題之成功的解決方案。因此,在這裡要呈現的是透過組 織間的學習,開啟管理流程的協調之門。.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重新建構及模式轉換的過程,其本身就是一種組織的技能。此外在此之 前,必須不斷的針對外部環境及競爭者的動向進行偵測。然而,由於重組的過程 必須花費許多成本,因此,廠商應發展一套有效率轉變流程,以期降低重組和改 變所帶來的成本,並從中獲取利益。 (二)、定位(position) 定位在此所指的是企業握有獨特且專屬的資產(firm –specific assets),包括 技術性資產(Technological assets)、互補性資產(Complementary assets)、財務 資產(Financial assets)、商譽資產(Reputational assets)、結構資產(Structural assets)、制度資產(Institutional assets)、市場資產(Market assets)及組織疆界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等。 -22-.

(24) 對於技術性的資產而言,其所有權及使用權很明顯會形成廠商彼此間主要的 差異點。當充滿成長機會的新興市場需要 know-how 時,由於這些知識通常很難 透過市場交易取得,或是廠商不願意在市場上出售獨特的技能知識,使得其他廠 商無法進入。對於互補性資產而言,技術創新常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相關資產來 生產及傳遞新的產品及服務的內容。就財務資產而言,廠商的現金部位和槓桿程 度是具策略意涵的,當組織中沒有任何可取代現金之資產時,廠商將無法散佈重 要的資訊至外部市場予其他潛在的投資者,亦即廠商的短期活動會受到資產負債 表的影響。 對於商譽資產而言,商譽被視為是無形資產,使得廠商能因此在市場上達到 多個目標。而商譽的主要價值體現也來自於外部市場。對於結構資產而言,組織 的正式、非正式的結構,以及和外部廠商的連結對於創新的速度及營運的方向均 提供了一個很好依據點。對於制度資產而言,環境通常無法僅根據市場來加以定 義,然而制度本身即是一個企業很重要的環境原素,在此要進一步強調的是廠商 因為所聚焦的市場和區域不同,因此也會形成不同的制度資產。對於市場資產而 言,廠商為了適應環境,使得廠商必須不斷改變其市場定位;市場資產除了表現 在市場佔有率外,亦可能影響廠商本身的創新研發方向、定位與表現。最後在組 織疆界方面,疆界通常指的是廠商營運的疆界區位,而疆界不僅和技術和互補的 資產有關,而且和組織與外部組織合作的本質也有關,相較於透過市場,合作是 可以透過組織內部的鏈結(垂直整合)來達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三)、路徑(path). n. al. er. io. 即指企業未來的成長方向,通常受到過去發展路徑或是既有常規限制,因而 產生路徑相依(path dependence)的現象。企業發展的路徑可以分為路徑相依 (Path dependencies)與技術機會(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等兩個層次。. Ch. engchi. i n U. v. 首先在路徑相依方面,廠商現有的地位通常來自於它所呈現出的路徑。而產 品和要素價格的改變其回應通常是突如其來的。路徑相依的辨識通常是透過一種 歷史回溯的方式。因此,廠商先前的投資及發展的慣例常會限制其未來的策略行 為。此時當學習環境改變時,要隨時不斷釐清其因果關係的變化為何,而路徑相 依乃是一個由需求面所趨動的現象,隨著消費者新的使用需求,而趨使技術或產 品的發展更加完善,形成網路外部性及從使用中學習等特性,因此,在路徑相依 的特性下,並不存在先進者優勢。 其次在技術機會方面,路徑相依的概念若往前推的話,可以透過辦識產業中存在 的機會來達到。因此,技術的發展通常是比較容易追溯的,然而市場存在的技術 機會不全然會外顯於產業,主要是因為廠商可能投入的是一些基礎的科學研究。 再者,技術機會的運作也會因為組織結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然而在此對 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一些前膽性科學的發展速度及其方向。. -23-.

(25) 本章探討策略理論的發展背景,包含資源基礎觀點、能耐基礎成長策略即動 態能力理論的發展等,本研究的重點在於研究個案公司在過去產業的資源以及競 爭優勢的累積,如何進入新的市場領域,個案公司如何整合、建立、重組內外部 能耐,以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動的能力,反映個案公司在既有的路徑相依與市場 位置中,發展全新與不同於以往的競爭優勢的能力。.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4-. i n U. v.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證券金融產業為主要研究的主體,並從產業中選出一家歷經 發展及成長階段的焦點廠商做為本研究的個案公司-凱基證券。本章共可分為三 個小節,首先介紹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及個案研究法的內容、隨後則是介紹研 究對象的選取及介紹、最後則是本研究之概念性架構。.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研 究 方 法 可 概 分 為 量 化 研 究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與 質 性 研 究 (Qualitative Research),其中質性研究強調的是將研究的問題以描述、評鑑、介 入以及回饋等方式來進行詮釋;蕭瑞麟(2007)認為質性研究不是一種因果式的推 演邏輯,而是一種歷程式的研究邏輯,歷程式的邏輯強調的是嘗試去了解 X 變 項與 Y 變項之間不易直接觀察到的複雜過程,再者質性研究在推論過程中採取 的是一種辯證式邏輯。辯證式邏輯強調的是找出兩個以上的對立觀點,然後透過 衝突觀點的交戶思辯以提出另一種綜合式的觀點,簡言之,質性著重在文字的描 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另外量性研究則強調研究的變數可以經由操作化的方式來進行控制以及分 析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係為何。有關質性及量化研究的優劣,過去不同學者有不 同的論點。主要原因在於量化研究強調的是研究問題或多種現象的數量化,進而 根據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及解釋進而獲得結論;其次,質性研究主要採用研究敘述 或研究問題,用命題的方式觀察一個現象。質性與量性研究之差異可進一步歸類 為 6 點,包括研究假設不同、研究目標不同、研究方法與歷程之不同、研究設計 方法不同、研究者的角色不同及研究脈絡的重要性差異。. n. er. io. sit. y. Nat. al. i n U. v. 就質性研究方法而言,過去在社會科學的研究可用的質性研究法、包括調查 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證法、檔案紀錄分析法及歷史研究法。. Ch. engchi.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是一種結合個人(有時也有群體)訪談,以及觀察 的研究方法論。研究者從公司手冊、年報、銷售收據、報章雜誌報導,以及直接 觀察(通常是在參與者的實際工作環境)…等方式蒐集資料。換句話說,個案研 究法為檢視當時的事件,且無法操弄的相關行為較受到偏好。個案研究的本質是 將一項事實或一組事件中提出的問題供予讀者思考,並加以闡明其決策:為什麼 他們會被採用?如何來執行?以及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最後,試著解決這份資 料。 個案研究可以分成四種彼此相關的主要設計類型。其中第一種類目是由單一 個案或多重個案設計所組成,第二種類目以其所涵蓋的分析單元為基礎,分別與 第一個類目組成不同的項目組合。個案研究法之研究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元素:研 究問題、研究命題、研究分析單元、連結資料及命題邏輯、用來解釋研究發現之 -25-.

(27) 準則。Eisenhardt(1989)歸納個案研究建立理論之步驟為:定義研究問題、選擇 研究個案、安排程序與細節、進入研究領域、分析個案相關資料、尋求橫跨個案 之型態、產生假說、形成理論、研究結束。 一般而言,個案研究法相較於量化的研究方法來說,通常具有以下的特性: 一、. 針對單一現象進行更深入(in-depth)的探討. 二、. 所需要進行的研究對象較少. 三、. 大都採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不用採用數據來佐證. 四、. 強調整合性分析的概念. 五、. 個案研究法比較不會有實驗及操弄的情形. 六、. 聚焦在解決 How 及 What 的問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有關 How 及 What 的問題來說,Yin(1981)指出當研究問題的類型是屬於「如 何」或「為什麼」時,則研究者通常對於事件只有少數的操控權,此外其研究的 重點通常是在真實生活背景中所發生的現象,故而此時個案研究是較常被採用的 研究方法。依研究策略目的來分類,又可分成探索性的個案研究、描述性的個案 研究或是解釋性的個案研究。. er. io. sit. y. Nat. 本研究主要運用在描述性的個案研究法,描述性的研究法主要是指研究者對 於個案特性以及問題的本質需要有初步的了解,隨後再進一步針對某一現象來進 行描述。此方面的研究通常會運用因果關係的邏輯,並且透過次級資料的蒐集、 歸納與整理來進行整合性的系統化分析,並據此引導出一個概念性架構。. al. n. v i n Ch 本研究即採用上述的方法,透過證券產業營運模式的發展現況,再搭配總體 engchi U 產業之現象及政府機關開放的新法規,進一步指出為何要建構一個不同於過去的 創新營運模式。在整個研究的思考邏輯上,首先透過文獻回顧來收集及整理國內 外相關產業資訊及統計數據資料等。其次則是由深度訪談個案公司的高階主管, 藉以了解公司實際經營狀況。最後再透過歸納法將文獻回顧及深度訪談所取得的 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出個案公司轉型過程中所採行之策略進程,以及對於其後續 之營運提出建議。. -26-.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個案公司為凱基證券,凱基證券成立於 1988 年,成立之初資本額為新台幣 10 億元,最初名為「中信綜合證券」(簡稱中信證券),1997 年,中信綜合證 券開始透過海外投資公司進入香港市場,但為了避免與中國中信證券名稱重複, 首先開始在香港使用「凱基證券」的名稱,之後在泰國、韓國子公司也皆使用凱 基的名稱;2003 年,同屬泛和信集團的「中信銀綜合證券」更名為「中國信託 綜合證券」,為避免兩家公司名稱過於接近,中信綜合證券開始在國內使用原先 在海外為主的「凱基證券」名稱;又於 2008 年,中信綜合證券為進入中國市場 做準備,正式更名為「凱基證券」。主要股東包括中信辜家、嘉新水泥及華夏塑 膠,目前最新的資本額為 326.97 億元。 1991 年成為台灣第一批取得公債交易執照之證券商,1995 年正式掛牌台灣 OTC 市場,此時經紀市佔率為 1.78%,凱基證券自 1996 年開始多元發展並跨 足海外市場,首先併購國內數家券商,經紀市佔率擴增至 4.33%,並且併購香 港、泰國及韓國子公司,正式成為區域型的台資券商,2005 年開始,海外佈局 逐漸展現成果,跨國平台建立之後,業務整合綜效漸顯,海外獲利貢獻達集團獲 利 30%,2008 年出售韓國子公司,獲利新台幣 20 億元。2009 年 12 月 19 日, 凱基證券以新台幣 294 億元買下原屬台新金控旗下的台証證券的經紀業務、通 路資產,成為台灣經紀市佔率第二大的證券公司。並且透過 GDR 之發行提昇國 際知名度,外資持股有 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y. sit. n. al. er. io. 2012 年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簡稱開發金)開始公開收購凱基證券,至 5 月底已完成收購超過 80%的股份,於 2013 年 1 月完成換股後,成為開發金 100%持股的子公司,由於開發金控旗下另有一大華證券,兩家公司於 2013 年 6 月 22 日合併,由凱基證券為存續公司,完成合併後股票與債券承銷金額的市佔 率將為全國第一,經紀業務與權證交易量市佔率為全國第二。除此之外,凱基證 券轉投資事業包括期貨、投信、投顧與保經,跨亞太區擁有 4,500 位的專業人員。. Ch. engchi. i n U. v. 凱基證券涵蓋經紀、自營、承銷、債券及各類衍生性商品,在經紀業務之下, 主要是傳統的交易商品及平台,包含台灣的股票及期貨,先前透過購併的策略讓 公司不斷地持續成長,不過在台股業務逐漸成熟之下,營收獲利的成長,已無法 有大幅躍進的潛力,逐漸進入產品週期穩定的階段,企業要不斷地突破與成長需 要透過新的業務機會,近幾年政府機關對於台灣證券商的法規逐漸鬆綁,也逐步 開放券商經營的範疇,目前也開放財富管理業務的執照給予證券商來經營,本研 究即以此為背景,探討凱基證券證券經紀業務如何在新業務開放的契機之下,運 用企業的資源及核心能耐,創造新的業務獲利模式。. -27-.

(29) 第三節 概念性架構. 核心能耐建. 以購併策略. 產業利潤高. 切入證券市 場. 累積經驗、資 訊及顧客. 掌握核心技術. 產品同質性高. 立. 政 治 大 經營. 核心能耐建. ‧ 國. 學. 台股市場. 構. 市場成長. ‧. 有限. al. er. sit. y. 核心能耐延伸. n. 核心僵固. io. 改變. Nat. 市場結構. Ch. engchi. i n U. v. 跨入財富管 理市場. 圖 3.1 概念性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頁圖 3.1 可知,此乃為個案公司每個不同成長發展階段的策略進程, 主要說明個案公司,在面對到不同競爭環境的威脅下,對外如何有效偵測外部的 變化,據以擬定不同的策略定位方向,對內如何運用其本身具備的核心能耐搭配 其策略,在內、外均配適的情況下,進而達到持續性成長的目的。該概念性架構 圖各階段的發展概說明如下。 -28-.

(30) 第四章 證券產業分析 本章主要將運用 Porter(1985)所提出的五力分析為架構,以一個由外而內的 觀點(outside-in)來解構公司在面對到當前外在的大環境影響及產業內部環境的 衝擊下,如何在價值鏈上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競爭利基。本章將先進行當前國內 外總體經營環境的變化對證券產業的影響做簡單的陳述,之後再針對證券產業的 發展概況及背景來做說明,並運用五力分析進行分析,隨後再進一步說明該產業 的特性及未來產業可能的發展趨勢。 針對證券產業的發展及產業結構做簡單的介紹,並找到適合在此產業內生存 的策略定位後;隨後本研究進一步個案公司為例,進一步介紹個案公司成立的背 景、發展概況以及公司成長擴張的歷程,期望藉此找出個案公司動態能力的發展 軌跡,最後根據五力分析狀況,以及個案公司的成長概況,進而推論個案公司在 此產業競爭的條件下,所應採行的最適競爭策略。. 政 治 大 傳統在進行五力結構分析前,必須先進行產業定義,但是由於證券產業為政 立 府特別准許之行業,所以其產業定位較為明確,僅就國內的大型綜合型券商進行 ‧. ‧ 國. 學. 比較分析,排除外資及小型地方性券商;隨後再介紹整體產業結構及產業的經營 特性分析;最後再針對本研究所欲研究之產業進行五力分析,競爭五力分析可以 回答一些關鍵的問題,你所屬的產業現況如何?在種種發生的事件當中,哪些對 競爭很重要?哪些值得注意?所以本章藉以了解該產業五個力量的變化,進而從 五個力量的變化洞悉產業競爭的程度,找到適合個案公司經營的定位方向及策略。 競爭五力的架構適用於所有產業,因為它涵蓋一切基本商業關係;買方與賣方、 賣方與供應商、互相競爭的賣方,以及供需間的關係。Porter 早期在其研究中認 為產業結構的改變對於企業彼此的競爭產生影響,因此,提出了一組產業分析的 架構,即五力分析,藉以了解產業競爭的元素為何,並從中擬定適合的競爭策略。 五力分別為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顧客的議價能力、產業內競爭程度、替代品的威 脅及新進入者的威脅。.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以競爭定位論的觀點來看五力分析可以發現,五力分 析乃是由外而內的分析方式,亦即透過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從中找出最適合的策 略來因應市場環境的改變。因此透過五種力量的變化有助於企業了解所處競爭環 境的變化,進而找出產業中關鍵成功的要素所在。. 第一節 證券產業概況 證券產業的經營受整體的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市場結構的影響很深,依照 政府的規定,證券商得兼營證券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承銷業務等三項業務,限 定證券商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態,將最低實收資本額分為三種:經紀商之資本額 為二億、承銷商四億、自營商四億,若同時兼營三種業務者稱為『綜合證券商』。 而綜合證券商的主要業務營收及獲利來源如下: -29-.

(31) 經紀業務:經營有價證券居間、行紀或代理業務之手續費收入、信用業務、期貨、 選擇權、複委託等。 承銷業務:經營有價證券的承銷業務、股務代理業務 自營業務:經營有價證券自行買賣業務、包含股票、債券、權證、結構型商品等 影響經紀業務營收及成長的主要因素有證券交易市場成交值的波動、外資及 法人投資比率逐漸增加(法人具有高度議價能力),信用交易所得因外資佔比增加 (外資不得融資、融券),信用交易佔總成交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皆是影響經紀業 務營收及成長的因素,此外海外投資觀念的開放及海外投資商品的增加,也是重 要影響台灣證券經紀業務營收的。而影響承銷業務營收的主要原因可以觀察市場 產業是否蓬勃發展,國內公開發行公司的發行數字,可以代表承銷業務的興衰, 若是產業外移嚴重,就沒有新發行的公司可以在台灣掛牌上市或上櫃,此外上市 公司的資本額的多寡,除了象徵經濟面的繁榮與否,也會影響證券商承銷業務的 營收與獲利。自營業務的營收,主要來自證券公司自營投資操作團隊的操作績效, 不過台股的整體表現,是影響自營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從表格 4.1 證券商的資產總額、資本、淨值、損益及資產報酬率,可以了解 證券商的損益波動非常大,97 年全球發生雷曼事件的金融風暴,證券商當年甚 至虧損了 88.12 億元,近三年來,雖然全球股市由美股帶動成長,但台灣證券商 損益只維持在 200 億元左右,ROA 及 ROE 無法回復到雷曼事件前的水準,接 下來再從成交量及客戶結構來觀察,表 4.2 是集中市場股票交易概況表,我們對 照近三年的成交量數字可以發現是近十年來的新低數字,甚至只有過去最高年度 的 1/2,而交易人數近三年也低於 300 萬人,呈現交易人數減少的狀態,表 4.3 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投資人類別比例表,更可以發現本國自然人交易金額近十 年呈現衰退的趨勢,而且比重從 75.9%滑落至 60%,代表證券商經紀收入的主 要來源一般自然人逐漸消失在台股市場,進而取代之的是具有議價能力的法人客 戶,本國法人客戶成交金額呈現成長趨勢,且法人客戶比重從 11.6%拉升至 16.7%。.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信用交易是證券商獲利的重要來源,從表格 4.4 上市證券信用交易分析表中 可以發現,信用交易(融資交易+融券交易)佔總成交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從 93 年 的 28.95%降至 103 年的 16.64%,也是證券商獲利受影響的重要因子之一。所 以歸納證券商獲利改變的結論如下: 1. 市場成交量改變:由於上述觀察發現台股市場成交量逐年遞減,近三年來也 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數字,主要原因有幾個: (1) 經濟發展趨緩:過去投資台股曾經號稱為全民運動,市場中的擦鞋童也 懂得投資台股,那是因為過去台灣產業處於發展階段,許多企業紛紛掛 -30-.

(32) 牌上市,在業績帶動之下,股價也屢創新高,在投資人不需花費太多時 間研究產業趨勢及個股的情況之下,投資獲利變得簡單,不過近幾年台 灣經濟發展趨於平緩,要像過去簡單就可以投資獲利時代已經過去,成 交量也雖之退燒。 (2) 產業輪動快速:投資人若是投資的個股沒有隨著產業的變化做調整,過 去投資的股王可能會成為現在的水餃股,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的演進,許 多過去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可能因為產業進入衰退期而喪失了豐厚的 獲利及成長率,一般投資人若沒有抓住產業的輪動,個股的投資將會變 得相當困難。 (3) 投資人的投資選擇多元化:近年來,財富管理業務廣為投資人所接受, 投資商品的選擇不再僅限於台股,有許多海外的市場及商品引進台灣以 及資產配置觀念的普及,投資資金有了除台股以外的出口。. 2.. 政 治 大 客戶結構改變:由自然人市場逐漸轉變成為法人市場,證券下單手續費為千 立 分之 1.425,一般自然人透過網路下單的折數約為 5~6 折,而法人下單的手. ‧ 國. 學. 續費採五級制,具有高度議價空間,所以自然人比重下降而法人比重上升, 客戶結構影響手續費收入,也影響了獲利。. ‧. 3. 信用交易比重下降:由於信用交易是一般自然人投資台股運用的槓桿工具, 當整個市場客戶結構改變,一般自然人投資金額下降,也就連帶影響信用交 易的比重跟隨著下降,影響了證券商的獲利。. sit. y. Nat. 資產總額 Total Asset 10,843.00. al. n. 年 Year 93. 資本 Capital 3,125.08. engchi. Ch. 單位:億元;%. er. io. 表 4.1 證券商之資產總額、資本、淨值、損益、資產報酬率. v. 淨值 本期損益 資產報酬率 淨值報酬率 Net Value Net Income ROA ROE 4,403.42 232.62 2.24% 5.43%. i n U. 94. 11,720.14. 3,152.84. 4,351.50. 104.96. 0.93%. 2.40%. 95. 12,663.65. 3,210.50. 4,677.80. 352.73. 2.89%. 7.81%. 96. 11,228.78. 3,417.42. 4,934.22. 522.68. 4.38%. 10.88%. 97. 8,969.27. 3,454.09. 4,383.35. -88.12. -0.87%. -1.89%. 98. 9,283.04. 3,315.57. 4,557.00. 385.37. 4.22%. 8.62%. 99. 11,135.73. 3,435.83. 4,804.85. 351.10. 3.44%. 7.50%. 100. 9,505.09. 3,427.70. 4,756.38. 170.71. 1.65%. 3.57%. 101. 9,382.13. 3,259.60. 4,758.06. 179.85. 1.90%. 3.78%. 102. 11,517.74. 3,267.61. 4,784.83. 203.83. 1.99%. 4.36%. Jun.. 11,062.45. 3,260.37. 4,726.71. 73.91. 0.72%. 1.56%. Jul.. 10,908.06. 3,266.36. 4,680.11. 106.77. 1.05%. 2.26%. -31-.

(33) Aug.. 10,879.73. 3,266.36. 4,684.12. 118.01. 1.19%. 2.55%. Sep.. 11,268.90. 3,265.41. 4,706.88. 139.84. 1.38%. 3.02%. Oct.. 11,268.90. 3,269.41. 4,742.89. 169.68. 1.68%. 3.65%. Nov.. 11,268.90. 3,269.41. 4,755.57. 182.22. 1.77%. 3.91%. Dec.. 11,268.90. 3,267.61. 4,784.83. 203.83. 1.99%. 4.36%. 11,268.90. 3,278.08. 4,818.00. 131.19. 1.06%. 2.73%. Jan.. 11,268.90. 3,270.61. 4,798.04. 14.45. 0.13%. 0.30%. Feb.. 11,268.90. 3,270.61. 4,831.37. 46.75. 0.39%. 0.97%. Mar.. 11,268.90. 3,268.61. 4,860.18. 82.43. 0.69%. 1.71%. Apr.. 11,268.90. 3,270.79. 4,849.91. 85.46. 0.72%. 1.77%. May. 11,268.90. 3,278.08. 4,818.00. 131.19. 1.06%. 2.73%. 103. 政 治 大. 備註:1.ROA=(本期損益)/(資產合計之期初期末平均數) 2.ROE=(本期損益)/(股東權益期初期末平均數). 立. ‧ 國. 學. 3.期初期末平均數係指前一年(或月)與本年(或月)之平均 資料來源: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網頁資料 表 4.2 集中市場股票交易概況表 交. 交 易. 易. 所. al. (十億元). 日 數. 交易人數. (月平均). er. (十億股). sit. y. 股價指數. io. (十億元). 日平均值. Nat. 年. 成交量. ‧. 總成交值. 6,033.78 3,016,895. 247. 6,092.27 2,504,208. 96.37. 248. 6,842.04 2,774,459. 887.19. 133.78. 247. 8,509.56 3,173,937. 26,115.41. 778.91. 104.88. 249. 7,024.06 3,032,342. 98. 29,680.47. 1,088.77. 118.25. 251. 6,459.56 3,103,181. 99. 28,218.68. 817.57. 112.43. 251. 7,949.63 3,317,920. 100. 26,197.41. 650.94. 106.06. 247. 8,155.79 3,362,054. 101. 20,238.17. 530.71. 80.95. 250. 7,481.34 2,954,251. 102. 18,940.93. 543.16. 77.00. 246. 8,092.77 2,952,754. Jul.. 1,880.00. 51.13. 81.74. 23. 8,101.91 1,202,603. Aug.. 1,564.10. 43.55. 74.48. 21. 7,932.02 1,182,033. Sep.. 1,508.77. 42.35. 75.44. 20. 8,193.46 1,200,093. n. v i250 n U. Ch. 93. 23,875.37. 987.57. 94. 18,818.90. 663.51. 95. 23,900.36. 732.51. 96. 33,043.85. 97. 95.50. e n g76.19 chi. -32-.

(34) Oct.. 1,747.14. 50.77. 79.42. 22. 8,366.18 1,312,894. Nov.. 1,547.51. 44.31. 73.69. 21. 8,236.52 1,218,394. Dec.. 1,582.25. 43.79. 71.92. 22. 8,431.40 1,251,422. 10,995.59. 287.18. 93.18. 118. 8,815.41 2,461,954. Jan.. 1,756.82. 47.86. 97.60. 18. 8,566.62 1,280,283. Feb.. 1,515.74. 40.82. 89.16. 17. 8,496.09 1,222,313. Mar.. 1,965.99. 50.87. 93.62. 21. 8,687.45 1,379,180. Apr.. 1,935.18. 49.67. 92.15. 21. 8,900.14 1,382,429. May. 1,852.01. 46.79. 88.19. 21. 8,936.23 1,288,794. Jun.. 1,969.85. 51.17. 98.49. 20. 9,229.31 1,329,354. 103. 資料來源: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網頁資料. 政 治 大. 表 4.3 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投資人類別比例表. 立. Year. 金額. 百分比. 僑外法人. 本國自然人. 百分比. 金額. 金額. 百分比%. ‧. %. 外國自然人. 學. 年. ‧ 國. 本國法人. 單位:10 億元. %. 11.6. 5,258.97. 10.9. 36,719.57. 94. 5,063.87. 13.3. 5,891.13. 15.5. 95. 5,338.44. 11.0. 7,809.16. 96. 8,648.72. 13.0 11,721.40. n. 97. 7,366.42. 14.0 11,661.25. 98. 6,985.38. 11.6. 99. 7,841.59. 13.6 10,652.03. 18.4. 100. 8,341.25. 15.4 11,759.83. 101. 6,382.93. 15.4. 102. 6,340.88. Jul.. 百分比 %. 75.9. 786.44. 1.6. 26,228.77. 68.8. 918.10. 2.4. 16.2. 34,118.39. 70.6 1,087.56. 2.2. 17.6. 44,732.66. 67.3 1,406.62. 2.1. 22.1 U 32,514.44 i e h n 9,827.97 g c16.3 43,399.31. 61.7 1,189.42. 2.3. 72.0. 23.58. 0.0. 39,256.30. 68.0. 21.14. 0.0. 21.8. 33,872.55. 62.7. 17.78. 0.0. 9,381.65. 22.6. 25,791.82. 62.0. 20.65. 0.0. 16.2. 9,660.29. 24.6. 23,194.15. 59.2. 11.33. 0.0. 650.04. 16.8. 1,040.69. 26.8. 2,188.75. 56.4. 1.07. 0.0. Aug.. 536.71. 16.6. 778.65. 24.0. 1,926.10. 59.4. 0.80. 0.0. Sep.. 498.10. 15.9. 755.09. 24.1. 1,874.41. 59.9. 1.15. 0.0. Oct.. 558.61. 15.5. 800.79. 22.2. 2,250.10. 62.3. 0.83. 0.0. Nov.. 492.77. 15.3. 771.27. 24.0. 1,946.62. 60.6. 0.82. 0.0. Dec.. 530.41. 16.2. 646.89. 19.7. 2,097.80. 64.0. 1.50. 0.1. 3,807.59. 16.7. 5,103.80. 22.5. 13,889.76. 60.8. 6.29. 0.0. Ch. -33-. sit. er. io. 103. al. y. 5,590.58. Nat. 93. 金額. v ni.

(35) Jan.. 627.36. 17.3. 748.29. 20.6. 2,250.27. 62.0. 1.16. 0.0. Feb.. 496.97. 15.8. 781.76. 24.8. 1,868.89. 59.4. 0.75. 0.0. Mar.. 698.51. 17.1. 931.69. 22.9. 2,444.15. 60.0. 1.38. 0.0. Apr.. 666.50. 16.6. 873.61. 21.7. 2,482.03. 61.7. 1.07. 0.0. May. 637.50. 16.6. 909.40. 23.6. 2,298.67. 59.8. 0.88. 0.0. Jun.. 680.75. 16.7. 859.05. 21.0. 2,545.75. 62.3. 1.05. 0.0. 註 :1. 85 年 3 月起全面開放外國自然人在集中市場買賣有價證券;之前外國自 然人僅可賣出其原始取得之有價證券。 2.本表成交金額買賣合計,且拍賣、標購金額未列入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網頁資料 表 4.4 上市證券信用交易分析表. 33,504.37. 97. 26,662.24. 98. 30,112.08. 99. 28,877.10. 100. 26,989.13. 101. 262.57. 1,393.84. 8,957.16. 974.38. 26.07. 227.82. 876.73. 10,764.32. 959.44. 24.23. 273.55. 15,334.02. 962.34. 24.32. 325.97. 390.98. 9,887.10. 1,104.24. 20.61. 12,687.90. 1,193.69. 23.05. 11,149.73. 1,034.21. 21.10. 959.33. y. 96. 28.95. 120.16. 637.70. 260.35. 813.26. sit. 24,195.03. (百萬股). 1,107.47. er. 95. 融券餘額. ‧. 19,050.24. 學. 94. 融資餘額. 12,889.13. io. 24,176.92. Nat. 93. 立. 融資交易(B). ‧ 國. 年. 總成交值(A). 政 治 大 融券交易(C) (B+C)/2A%. 319.14. 688.94. 196.80. 723.44. 20,788.03. iv 8,839.93C 1,266.10 18.72 n h e1,088.48 n g c h i U18.27 6,507.12. 180.15. 849.24. 102. 19,602.87. 5,771.56. 786.02. 16.73. 194.38. 629.71. 103. 11,403.72. 3,446.70. 384.29. 16.64. 212.00. 305.83. Jan.. 1,813.54. 569.40. 53.51. 17.17. 195.07. 531.80. Feb.. 1,574.19. 465.09. 47.53. 16.28. 201.78. 542.00. Mar.. 2,037.86. 630.36. 55.93. 16.84. 205.27. 407.24. Apr.. 2,011.61. 589.90. 70.78. 16.42. 196.84. 271.04. May. 1,923.22. 544.66. 65.93. 15.87. 205.93. 372.79. Jun.. 2,043.30. 647.29. 54.61. 17.18. 212.00. 305.83. n. al. 資料來源: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網頁資料. -34-.

(36) 所以整體產業概況的結論如下: (1) 傳統業務的進入障礙低且產品差異性不大,市場競爭激烈 由於證產業的業務範圍、部分業務收入費率及轉投資對象等,均受到相關法 令的規範,再加上傳統經紀、承銷及債券等業務的進入障礙低且產品差異性不 大, 行銷手法容易複製。因此,自民國77 年政府開放證券公司設立以來,各大型證 券商之經營策略均極為近似。不過部分小型業者因經營規模受限,一旦遇上台 股表現不佳,將立刻缺乏獲利成長動能,故產業有逐漸往大型券商靠攏之趨勢。 證券商近年來紛紛朝大型化發展,大者恆大趨勢不變,中大型券商也漸陸續透 過整合至金控公司或透過購併增加市占率,小型券商將面臨淘汰及轉型考驗。 我國證券商家數自85 年的229 家總公司及420 家分公司,在進行一連串的合併. 政 治 大 經紀業務仍為券商仰賴的獲利來源,各家券商欲以通路優勢來瓜分市占率。證 立 券商經營日趨競爭,業務朝多元化與國際化方向發展。. 收購後,至103 年2 月底總公司家數降為122 家,分公司家數979 家,顯見在. ‧ 國. 學. (2) 金控集團支援,券商朝向大者恆大的趨勢發展. 為提昇我國證券商的競爭力,證券商規模大型化及證券業務多元化係一必然. ‧. 之趨勢,證券商已邁入所謂「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新紀元,亦可由金控體系 下的證券商經紀業務市佔率逐漸攀升發現此一現象。因此不論是同業合併或是. Nat. sit. (3) 新業務開拓能力為證券業發展關鍵. al. er. io. 持經營優勢。. y. 透過金融控股公司整合不同金融業務,都將提供證券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維. n. v i n 金融市場多樣化已成潮流,過去不同業務的區隔將逐漸模糊,隨著新種業務 Ch U i e h n c g 及金融商品陸續開放券商承作,證券業者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不再是法令規範 的限制,而是券商本身是否具備承作新種業務及財務工程之相關專業人才,以 及相當規模的資本與龐大的市場通路,以便在變動快速的金融市場中,能與資 本雄厚、客戶眾多的銀行競爭。.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Fully quantum many-body systems Quantum Field Theory Interactions are controllable Non-perturbative regime..

compounds, focusing on their thermoelectric, half-metallic,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Experimental people continue synthesizing novel Heusler compounds and investigating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Q: How do human inventions work like animal body parts?. Q: What small invention is important to people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Debentures are (3) loan capital and are reported as (4) liabilities part in 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No adjustment is required. If Cost > NRV, inventory is valued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no payment was made on the interest expenses for the bank loan in item (vi), the interest expenses should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