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現況與困境之評析 / 1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現況與困境之評析 / 12"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現況與困境之評析

張臺隆 私立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永久會員

一、前言

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讓人與人、國與國的距離縮短,帶來全球化的浪潮, 因此全球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力成為許多國家共同的政治語言(Callinicos, 2007), 各國不論是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莫不致力於提升自我競爭能力,因此, 各國都極力的發展國際教育,我國也在 2011 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以下簡稱國際教育1.0)。 國際教育1.0 的宣示及推動,可謂我國中小學教育史上劃時代的重大工程。 接著為了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檢討國際教育1.0 的執 行結果,檢視中小學國際化的環境,提出國際教育2.0 版。其目標希望能夠「培 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拓展全球交流」(教育部,2020)。 本文從文獻探討及實際訪談中,整理出國際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困境,並據此 提供評論。實際訪談中有 5 人,離島地區 1 人(A1-1091120),偏鄉山區 1 人 (B1-1091120 ), 六 都 地 區 2 人 ( C1-1091122 ; C2-1091122 ), 縣 市 1 人 (D1-1091218)。

二、國際教育的內涵、推動現況與困境

(一) 國際教育的意涵 國際教育著重於全球面向,透過學校系統化的力量,傳遞全球命運共同體的 概念。進而透過多元的策略,進行與國際教育相關的課程及活動,增進學生的國 際視野,並培養其全球公民意識,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劉耿銘,2019)。 國際教育有兩個重要內涵:(1)增進學生的國際視野,透過國際教育的推動, 讓中小學生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的視野。(2)培養其全球公民意識,透 過國際教育的實施,培養學生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及全球責任感; 瞭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及其他地區民族文化,增加人們與全球相互依存的意識。 (二) 國際教育推動的現況 教育部公布的國際教育 1.0,採學校特色教學方式進行。偏鄉地區更是利用

(2)

視訊方式幫助學生與外國學生接觸的機會。 主要的推動策略是採取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四 個面向並進,強化國際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本文以此四個向度進行探討國際教育 推動的現況。 1. 在融入課程上 教育人員對於國際教育議題、跨文化溝通融入相關課程,具有很高的知覺, 有良好的感受,對「課程與教學」的知覺程度最高(楊毓玲,2013)。表示實施 國際教育小學之教育人員對於國際教育議題持正面看法。劉耿銘(2019)的研究 指出,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可分為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等三種類 型。 訪談資料中顯示,學校利用各種媒材與資源融入課程;善用資訊科技中的視 訊教學、搜尋功能、簡報製作;鼓勵教師在學生日常用語以及教室用語上開始使 用英語,增進學生英語接觸時間以及營造軟性的英語環境。 (1) 利用各種媒材與資源融入課程 利用各種媒材與資源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包含寫信給新加坡的學生、 請泰國新住民到校介紹泰國文化、募書送愛到泰北、與日本小學二年一次的 參 訪 交 流 活 動 、 邀 請 哥 倫 比 亞 旅 臺 友 人 蒞 校 介 紹 哥 倫 比 亞 文 化 (C1-1091122-1) (2) 善用資訊科技融入國際教育課程 利用資訊科技認識各國,讓學生製作簡報上臺發表等方式進行課程。參 加 iEARN 英語簡報比賽,指導學生將學校課程製作成簡報,參加英語簡報 比賽,屢獲佳績。(C1-1091122-1、C2-1091122-1) (3) 鼓勵日常用語、教室用語 本校鼓勵教師在學生日常用語以及教室用語上開始使用英語。增進學生 英語接觸時間以及營造軟性的英語環境。(A1-1091120-1) 2. 在國際交流上 楊毓玲(2013)的研究指出臺北市國小教育人員對於「國際交流活動」的知 覺情形最高。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高中職辦理「國際交流活動」占全國比 例達74.80%,較國小的 32.55%以及國中的 49.73%要高,成長幅度明顯。

(3)

訪談資料中顯示,學校的國際交流活動有,與國際友校實際交流及應用視訊 平台進行交流。 (1) 與國際友校進行交流活動 學校與日本豐榮國小締結姊妹校已有7、8 年之久,每年都有交流活動。 學校每兩年由學校組團帶領家長與學生參訪日本豐榮小學,行前學生會先學 習日本文化。到豐榮小學後,學生會入班與日本孩童一起體驗日本課程文 化。翌年,則由豐榮小學率團參訪本校,學生學習招待日本學生,也將學校 特色課程和日本學生交流。(C1-1091122-2) (2) 利用網路通訊軟體,進行視訊交流 本校以視訊會議進行國際教育,於視訊會議之前由老師帶領學生認識這 學期所分配到的夥伴母國,先介紹該國地理位置、文化、種族、政治環境、 飲食等,讓學生有初步認識。再進行視訊,練習自己用口說的方式,介紹自 己,也介紹臺灣地理位置,這八周的視訊,會一來一往,學伴介紹自己的母 國文化與地理環境,下一周則由本校學生進行本國文化與社區環境。 (B1-1091120-2) 3. 在教師專業成長上 劉素珠等人(2018)的研究指出,中央政府在國際教育政策的規劃重視教師 的專業成長。而楊毓玲(2013)的研究指出臺北市國小教育人員對於「教師專業 成長」的知覺情形最低。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高中職辦理「教師專業成 長」占全國比例達40.80%,國小的 37.62%以及國中的 39.74%,尚有待繼續推動。 從訪談中,得知校內有,成立專業社群,透過專業對話讓老師不斷學習成長。 校內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素養也能帶動教師專業成長。 (1) 成立專業社群,透過專業對話讓老師專業成長 校內成立專業社群,進行課程的發展與規劃,透過定期的跨領域專業對 話,教師不斷學習成長。教案也以滾動式修正,每年增加新的教學議題、修 正教學內涵,逐漸發展出成熟的校本課程樣貌。(C1-1091122-3)業務承辦 人參加國際教育相關專業成長(D1-1091218-3)。 (2) 教師的專業素養帶動校內同仁的專業成長 目前在本校的校長以及教導主任已經取得國際教育共通課程的講師資 格,並且利用週三進修的時間安排國際教育相關議題的校內研習。全校教師

(4)

皆已參加國際教育白皮書2.0 的訓練培力營。目前規劃全校教師在 109 學年 度下學期皆須取得國際教育初階認證。(A1-1091120-3) 4. 在學校國際化上 讓學校國際化也是中央政府重要的政策規劃(劉素珠等人,2018)。劉耿銘 (2019)的研究指出,高中職辦理占全國比例 67.80%,國小占 68.34%,國中占 63.76%,高中及國小較具成效。 透過訪談得知,學校國際化的內容有,課程著重在文化介紹與交流、校園雙 語標示、建置雙語網站。 (1) 課程著重在文化介紹與交流 以往本校的國際教育課程多著重在文化介紹與交流,未來將朝著國際重 要議題融入。(C1-1091122-4) 學生能夠理解多元文化的差異性,也能夠找出不同國家之間與臺灣的一 致性。例如「墨西哥學伴」介紹亡靈節,學生能夠反映臺灣也有清明節。「荷 蘭學伴」分享荷蘭的晚餐多是炸薯條,學生就會提出鹹酥雞、夜市等各種臺 灣特有飲食文化。(B1-1091120-4) (2) 校園雙語標示、建置雙語網站 今年本校已參加教育部學校國際化的分類試辦學校,並且進行初階認證 的三項指標試辦。已經完成校園雙語標示,並已經著手進行建制雙語網站。 (A1-1091120-4、D1-1091218-4) (三) 國際教育推動的困境 1. 在課程與教學方面推動的困境 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第一是學校未結合特色發展國際教育課程,國際 教育難以扎根;第二是融入課程議題太多,無暇發展國際教育。 訪談結果顯示,只有部分老師參與、課程定位認知不同。 (1) 只有部分老師參與 過去本校國際教育的進行,行政、科任老師和級任老師分工,由學校行 政單位主導,課程的進行也多數由兼任行政教師及科任老師的課程進行,級

(5)

任老師只要全力處理班級事務,指導學生基礎領域學習及生活常規指導。優 點在學校事務分工,…。缺點則是級任老師對於學校特色課程、國際教育課 程內容仍不熟悉。(C1-1091122-1) (2) 課程定位認知不同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並不認為視訊是一項正式課程,所以在課程規劃上 僅願意讓出彈性課程一節課,至於融入其他課程或是跨域進行,則仍未有明 確決定。雖然教師對於國際教育對學生的助益是肯定的,但對於課程,還是 維持舊有主科學歷的堅持(B1-1091120-3) 2. 在國際交流方面推動的困境 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首先是無夥伴學校進行國際交流,學生無法深刻 體驗;其次是不易營造與外來人接觸的機會。 從訪談資料顯示,推動國際交流的困境有:缺乏經費,學校需要自籌;學校 教師缺乏外語能力及國際文化的認知;夥伴學校不容易找。 (1) 缺乏經費,學校需要自籌 本校與日本長野豐榮國小互訪交流多年,本校到日本的參訪活動,豐榮 小學可以向日本政府申請部分經費補助。而豐榮小學到學校參訪時,基於友 好互惠原則,本校則需要自行籌措豐榮小學到校時的一宿三餐費用。學校只 能請前一年參與日本參訪活動的家長負擔招待費用(有時會造成家長對學校 的觀感不佳),不足金額行政單位則須為此募款奔波。(C1-1091122-2) (2) 學校教師缺乏外語能力及國際文化的認知 學校推動國際交流大概也僅有這一項計畫,其餘教師對於是否要再有更 多互動,例如出國、更多國際交流,實際上是抱持保留態度。或許是因為鄉 下地區對於國際語言或國際文化並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所以展現出的積極 度就不像學力測驗那麼受到重視,更遑論參與其他國際教育計畫或是簽訂姐 妹校的事宜。(B1-1091120-2) (3) 夥伴學校不容易找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所有的國際交流活動幾乎都已停止。學 校在國外交流學校的媒合上也難尋夥伴學校。由於位處澎湖,相關的資訊與 資源更加匱乏。(A1-1091120-2、D1-1091218-2)

(6)

3. 在教師專業方面推動的困境 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推動困境有:教師及行政人員對於國際教育認知 不足;願意投入國際教育的老師不足;教師接受國際教育專業知能課程研習意願 不強。 訪談的資料顯示:教師及行政人員認為國際教育就是英語教育;教師專業成 長僅限於參加專業社群之核心教師。 (1) 教師及行政人員認為國際教育就是英語教育 本校109 學年度申請雙語學校,雖然被徵詢教師皆同意參加,然而教師 的觀念迷思,常認為雙語教育等於國際教育,以為國際教育是英語教師的責 任,其他教師只要配合英語教師教學即可,需拓展教師的國際教育觀。 (C1-1091122-3) 在參與國際教育相關研習之前,由於大部分教師對於國際教育認知不 足,且部分教師會有國際教育等同於英語教育的認知,會覺得與自己的教學 專業無關,參與意願亦不強。(A1-1091120-3) (2) 教師專業成長僅限於參加專業社群之核心教師 發展特色課程及國際教育課程初期,本校成立專業社群,經過不斷的討 論、摸索,撰寫出課程的基本架構,…然而,多數教師受限於課堂時間,教 師專業成長僅限於參加專業社群之核心教師,其他教師則無法參加專業成長 課程。(C1-1091122-3) 4. 在學校國際化方面推動的困境 劉耿銘(2019)的研究指出,學校國際化推動的困境有:領導者不重視國際 教育,教師不易有共識;學校没有專責的行政單位,國際教育業務無法傳承;教 育部補助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不易申請,國際教育經費不足;學校未規劃雙語 教育情境、外文網站或國際化訊息環境。 訪談資料顯示:學校領導者並沒有想要進行國際交流;推動國際教育人力、 資源不足;校園雙語導覽尚未培訓、校園雙語標示未設。 (1) 學校領導者並沒有想要進行國際交流 當初此計畫是校長認為鄉下學生應有不同的視野,故希望教導處這邊能 夠安排申請,再進行將近六年的計畫,學校實際上也並未有想要更進一步的

(7)

進行國際交流,之前也有日僑學校、美國學校、歐洲學校可洽談姊妹校互動 事宜,但校長與教師認為不需要再有額外的活動,避免學校因為活動過多, 導致學生心情浮動,忽略原有學習(B1-1091120-4) (2) 推動國際教育人力、資源不足 雖然國際教育2.0 在學校國際化上已有訂出明確且具體的認證指標,但 在推動上仍感到人力不足,部分的變動以及推行難以負荷。有部分指標仍需 要縣市級的資源支持,以一個六班小校的資源難以承受。(A1-1091120-4、 C2-1091122-4) (3) 校園雙語導覽尚未培訓、校園雙語標示未設 目前學校的軟設施已經慢慢到位,學校的校園導覽員培訓也啟動雙語解 說訓練,讓接待的來賓能感受學校雙語教學成果。未來校園地圖雙語標示, 還需要投注人力改善。(C1-1091122-4)

三、國際教育推動的評析與建議

(一) 國際教育推動的評析 根據上述國際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困境,提出國際教育推動的評析,並以國際 教育白皮書2.0 中,所提出的特別提出未來推動國際教育的願景與實施策略(教 育部,2020)。 1. 人才培育 國際教育推動的關鍵成功因素是教師的專業能力,從實施現況及困境中,發 現人力不足及專業成長侷限於參加專案的老師,所以無法獲得全校老師的支持。 對於國際教育的定位認知不同,有的老師認為國際教育並非正式課程,有的認為 就是英語教育,所以認為是英語老師的課程與他們無關。 2. 環境整備 從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困境中發現,校園國際化實施的現況是校園雙語導覽 培訓和校園雙語標示設置。實施時老師們表示最大的困境是經費、資源缺乏。所 以楊毓玲(2013)的研究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提供多元化且充足的政策協助資 源,簡化計畫經費申請流程,以鼓勵教育人員推動國際教育。

(8)

3. 對外機制 從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困境中發現,對外交流實施的現況是,學校缺乏經 費,為了與國際友校交流,學校需要自籌經費,其次是學校教師缺乏外語能力及 國際文化的認知,第三是夥伴學校不容易找。所以國際教育2.0 所提出的透過建 立國際架接機制,建置國際教育推動聯盟、建置國際教育產官學民協力平台、建 置國際教育資源中心,是當務之急。 (二) 國際教育推動的建議 根據上述國際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困境,提出國際教育推動的建議,並以國際 教育白皮書 2.0 中,所提出的未來推動國際教育的實施策略(教育部 2020)為 參考。 1. 課程與教學 建議將國際教育融入各領域,列為學校必要推動的方式。鼓勵教師在學生日 常用語以及教室用語上開始使用英語。增進學生英語接觸時間以及營造軟性的英 語環境。 2. 國際交流 基層學校要與國際友校交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建議以中央政府的資 源,建置網路交流平台,提供國際交流的資源。其次建議補助資訊科技設備,利 用視訊會議、遠端教學等進行國際交流。第三建議善用居住於臺灣的外籍人士, 介紹他們母國的文化及語言,並做交流。 3.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基層學校停留在專業社群核心老師的專業成長,因此建議一般課程上每個老 師可以增加日常用語及教室用語的英語專長成立提升;第二是建議領域課程增加 「國際教育融入各領域」的專業成長。 4. 學校國際化 基層學校以訓練雙語解說員及雙語標示為學校國際化的起點。其次建議讓學 生增加練習的機會,如辦理國際日、增加英文生活用語的練習。第三善用資訊科 技,在特定節日,辦活動與國際夥伴分享。

(9)

四、結語

108 課綱「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的達成,就是國際教育推動的目標, 因此,急需將國際教育融入各領域教學。國際教育2.0 計畫,應以融入領域課程 為目標,進行課程設計、教師研習與校內國際化設施,讓全校動起來,一起投入 國際教育的推動。且增設資訊平台,進行媒介增加國際交流機會,以達到「培育 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拓展全球交流」的目標。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20)。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臺北市,教育部。  楊怡婷(2015)。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推動之現況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4(1),頁157-160。  楊毓玲(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國際教育政策推動現況之研究。教育政策 與行政。臺北市,國立臺灣師大。  劉素珠、林念臻、蔡金田(2018)。我國國際教育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行 政論壇,10(2),頁33-58。  劉耿銘(2019)。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成效、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 北市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9,頁167-198。

Callinicos, A. (2007). Does capitalism need the state system. Cambridge Revie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主任、教師、熱心家長組成能源教育推動小組,研訂各項能源教育活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