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Copied!
2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語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語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語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林美容博士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研究生 :李佳洲 撰

2011 年 8 月

(3)

小時候對祖父、母的想法總是不解:阿媽怎麼老是在農曆三、四月期間準備 許多點心、茶飲給一些來自大甲的進香客。這樣好像還不夠,阿公還參加了一個 叫「南瑤宮老大媽會」的團體?小時候的疑惑在論文寫作期間終於得到答案。 能完成碩論,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林美容老師細心的指導以及不厭其煩的建議 寫作方向。再來要感謝的是林茂賢老師、林淑慧老師,在口試時給予許多寶貴的 觀念及建議。接著感恩大學及研究所修課期間的林茂賢老師、楊翠老師、林淑慧 老師、賀安娟老師經常關心論文進度及在知識上、田野上的啟發。當然,也要謝 謝莊佳穎老師及鄭志明老師為我曾經天馬行空般的問題提供一些思考以及高中 老師詹靜怡曾經的勉勵。 在求學期間,謝謝我的研究所同學:龍翔、承賢、豑民、偲穎、婷婷、心怡、 桂蘭、婉蓉、曉瑩、睿穎、俊暉、佩萱、吉棠以及學弟致穎、偉倫、三進;學妹 怡君、貴菊、薈雯。很幸運能在研究所生涯中遇見你們。還有也要由衷感謝嶋田 聡、森山榮惠、林秀佳、李克等日籍、義大利籍學弟、妹為論文寫作材料做翻譯。 也謝謝純芬、雅雯、彙淳、彥儒、漢鵬、思穎、璿瑋等大學學姐及同學、學弟、 妹在在學期間的彼此互相勉勵。也謝謝陪自我小學一路走來的好友阿碩,這些都 成為我繼續保持不忘初心的原因。 而也要感謝大甲媽祖教師研習團的黃敦厚老師、洪瑩發大哥、雷養德先生;白 沙屯媽祖婆網站的駱調彬大哥、陳明國大哥、林幸福大哥;金益芳文史工作室的 伯奇學長;安南鄉土文史工作室的宗祐學長、怡樂學長等許多帶領我走進田野地 的師長及友人。 最後謝謝我敬愛的家人、親朋好友以及曾經幫助過我每一個人的。

(4)

在清代台灣的媽祖廟中,台南大天后宮由於是府城的祀典官廟,可說是地位最 高者。其後因日人治台,台南大天后宮不再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北港朝天宮繼 之崛起。 朝天宮在清代即享有知名度,日人治台後,由於總督府國家權力介入,以及地 方領導階層經營得宜,因此全台各地紛紛往北港進香、迎請北港媽,讓北港朝天 宮成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媽祖廟。日人更喻之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總本山。因此,本 文透過日治時期報章的考察,探討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因素,更進一步瞭 解日治時期台灣幾個有名的媽祖廟與北港朝天宮之間此消彼長的情形與發展脈 絡。 本文試著以日治時期的北港朝天宮為主體,聚焦在以下三個主題的探討:(一) 考察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崛起之因素。(二)詮釋日治時期各地媽祖廟前往北港 朝天宮進香的現象,並以中部地區的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為例來加以說明, 並討論這兩座廟宇對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的影響。(三)分析北港朝天宮媽 祖落府城的起源,探討此一活動究竟是是謁祖進香?還是繞境?亦或迎請媽祖? 其所引起的效應為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影響又為何? 透過上述三大主題的探討可以發現: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眾多媽祖廟中崛起 主要是總督府之宗教政策及北港地區菁英共同經營的結果。其次是彰化南瑤宮與 大甲鎮瀾宮這兩個自清代以來即前往朝天宮進香的進香集團,在日治時期頻繁的 進香活動,更推升了北港朝天宮的地位。另外,北港媽祖落府城的慣例及台南民 眾熱情的歡迎亦為北港媽祖信仰地位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功效。 關鍵詞 北港朝天宮、台南大天后宮,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進香、北港媽祖、 媽祖信仰、日治時期

(5)

Abstrac

Abstrac

Abstrac

Abstractttt

In the Qing Dynasty among the Mazu temples in Taiwan, a special place was reserved to the temple of Tianhou in Tainan. This Temple was so important because it was the temple where were performed the rituals of the prefecture city. In a subsequent moment,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Tainan Tianhou temple was no longer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center. Another temple,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of Beigang became more impor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was also very famous, but it was with the Japanese people ruled Taiwan, because of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Japanese Governor, and because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leadership, that Beigang had became the destination of pilgrimage from all Taiwan. Many temples from every place in Taiwan arrived in Beigang in order to pay visit and greet the Mazu of Beigang. This situation made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become the most famous Mazu Temple in Taiwan.jJapanese rulers created Faith of mazu in Taiwan as more metaphor of this mountain.

Therefo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released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auses and the factors implied in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Furthermore it will try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otiangong temple and several famous Mazu temple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Focusing on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is paper would try to follow three themes of discussion:

(a) examining the factors of the rise of belief in Mazu in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b) Interpreting the phenomenon of pilgrimage to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aking the Changhua NanYao Temple, Tajia Zhenlan Temple of Taiwan central region as examples. Furthermore to illustrate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temples on the faith on Mazu in relation whit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c) To analyze the origin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and try to answer to some questions: are some temple activities ancestral pilgrimage? Or they are just Temple Festivals? Are they made in order to greet Matsu? Why do they cause particular effects? In which way they influenced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and wh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ree major themes we can discover: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among many Mazu Temples in Taiwan was a resul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Beigang local elite. In addition, Beigang Mazu Temple, in off the practice of Tainan and the warm welcome of Tainan people also played a contributory effect on the status of the belief of Beigang Mazu.

(6)

Key words: Beigang Chaotiangong Temple, Tainan Datianhou Temple, Zhanghua Nanyaogong Temple, Dajia Zhenlangong Temple, Pilgrimage, Beigang Mazu, Mazu Faith, Japanese Occupation

(7)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11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一、問題緣起 ---2 二、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 2 第二節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 3 一、相關名詞界定 --- 3 二、研究範疇 --- 4 第三節 相關研究成果回顧 --- 4 一、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形成研究回顧--- 6 二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 8 三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研究回顧 ---8 四、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9 五、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10 第四節 文本與研究材料蒐羅 ---12 一、臺灣文獻叢刊 ---13 二、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14 三、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版品 --- 16 四、日治時期報刊 ---16 五、資料庫系統的運用 ---21 六、實物 ---22 第五節 研究方法 ---23 一、傳統史學方法 --- 23 二、人類學田野工作---24 三、歷史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的跨界整合 ---24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日治時期媽祖信仰中心的建立

日治時期媽祖信仰中心的建立

日治時期媽祖信仰中心的建立

日治時期媽祖信仰中心的建立

………26262626 第一節 清代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之形成--- 27 一、顏思齊與古笨港 ---27 二、清領時期的北港朝天宮 --- 30 第二節 日治時期國家權力與北港朝天宮信仰地位之關係 ---41 一、 總督府宗教政策與北港朝天宮的發展 ---42 二、 保甲制度、地方菁英與北港朝天宮---47

(8)

第三節 地方社會情感的凝聚-北港媽祖遶境 --- 51 一、 北港媽祖遶境的演變與傳統藝陣活動 --- 51 二、 祭祀圈內的神明會 ---56 第四節 小結 ---63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影響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影響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影響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影響………65656565 第一節 彰化南瑤宮的笨港進香 --- 65 一、 南瑤宮媽祖會與笨港進香 --- -65 二 、 日治時期歷年往笨港進香情形 --- 73 第二節 大甲鎮瀾宮的北港進香 --- 77 一、 清代大甲鎮瀾宮的建立與湄洲進香 ---77 二、 日治時期鎮瀾宮的北港進香 ---83 第三節 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往北港進香的香火文化意涵 ---88 一、 傳統漢人「香火」的意義 --- 88 二、 由歷史學、人類學觀點詮釋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的「割火」---90 第四節 小結 --- 94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北港媽落府

北港媽落府

北港媽落府」

北港媽落府

」與神明會

與神明會

與神明會

與神明會

………96969696 第一節 北港媽祖落府城之契機 --- ---97 一、 祀典大天后宮祝融之災- ---97 二 、笨港三郊參與大天后宮重建 --- 100 第二節 清代北港媽祖神明會 ---103 一 、 北港境外的神明會與信仰勢力的拓展 ---104 二 、由朝天宮神明會探究南下府城路線 ---110 第三節 日治時期北港媽祖落府城 ---112 一 、府城紳商迎北港媽情形與經過 --- 112 二、大天后宮鎮南媽的產生 ---119 第四節 小結 ---125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126………126126126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129129129129

(9)

表 2-1 顏思齊十寨位置分佈表--- 28 表 2-2 鄭芝龍外九庄分佈表 ---29 表 2-3 總督府官員參拜北港朝天宮 ---45 表 2-4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相關的地方菁英一覽表 ---50 表 2-5 北港媽祖革新會組織與成員一覽表 --- 54 表 2-6 附屬於朝天宮的神明會一覽表 ---57 表 2-7 北港朝天宮各舖會一覽表 ---58 表 2-8 北港陣頭會一覽表---60 表 3-1 彰化南瑤宮 10 個媽祖會組織與活動簡表 ---71 表 3-2 明治 43 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 74 表 3-3 昭和 10 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 --- 75 表 3-4 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相關情形 ---76 表 3-5 日治時期大甲鎮瀾宮往北港進香情形 --- 86 表 4-1 雲林縣元長鄉、水林鄉與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 105 表 4-2 日治時期嘉義縣地區與北港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106 表 4-3 日治時期台南縣地區與北港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107 表 4-4 日治時期歷年府城迎媽祖情形 ---120 圖 2-7 日治時期的北港媽祖遶境行列 ---60 圖 2-8 第 5 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享于克誠」匾 --- 60

圖 2-1 繪於 1638 年的 China veterobus sinarum regio 圖影像 --- 31

圖 2-2 康熙 56 年《諸羅縣志》〈山川總圖〉 ---33 圖 2-3 乾隆 7 年刊行《重修台灣府志》〈諸羅縣圖〉出現笨港北街 ---33 圖 2-4 笨港縣承薛肇熿所撰〈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誌〉---35 圖 2-5 1836 年之後的笨港港口空間示意圖- ---40 圖 2-6 明治 40 年 6 月 7 日發行的二千二百七號的府報影像 ---49 圖 2-8 北港朝天宮匾額「享于克誠」---69 圖 3-1 南瑤宮媽祖神輿 ---75 圖 3-2 南瑤宮三媽錫爐 ---75 圖 3-3 大甲鎮瀾民國 69 年(1980)出土地卦磚 ---93 圖 3-4 民國 77 年(1988)出土的天后宮界碑 ---93 圖 4-1 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台灣行政區域圖-雲林、嘉義縣 ---114 圖 4-2 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台灣行政區域-台南縣---114 圖 5-1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崛起之示意圖 ---127

(10)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

………

………

……… 146

146

146

146

附錄一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有關總督府官員蒞臨北港的報導 ---146 附錄二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有關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報導 ---149 附錄三 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有關大甲鎮瀾宮進香報導 --- 153 附錄四 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有關台南大天后宮報導---158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媽祖信仰是普遍且主流的信仰。在眾多奉祀媽祖的廟宇中以北 港朝天宮媽祖分出最多、傳播最廣1 ,也是台灣媽祖廟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廟宇。北港 崛起於日人治台期間(1895-1945),並持續發展為媽祖信仰中的主流,其影響力也 由戰後(1945-)延續至今。 本文嘗試考察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崛起的原因,並延伸探討與北港 朝天宮關係密切的知名廟宇;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它們 與北港朝天宮的互動情形以及對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的影響。 以下為本文之緒論,將依序說明:研究動機與關懷、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研究成果的檢討、研究材料與文本蒐羅、研究方法、章節架構等。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日治時期(1895-1945)《台灣日日新報》曾譽北港朝天宮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總 本山2 。由此可窺知,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崛起於日治時期。 媽祖信仰的宗教實踐主要表現在進香活動上;進香活動的原始目的是為了掬取祖 廟的「靈火」,但隨著台灣社會演變過程掬取靈火的儀式已呈現多樣性內涵,割火儀 式已不只侷限於有直接香火來源的祖廟,有一些廟宇是到較先建立的,或有特別權 威或神明相當靈驗的廟宇割火3 。由於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期間已富有盛名,許多廟宇 紛紛前往北港進香。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中部地區的彰化南瑤宮及大甲鎮瀾宮,這 兩間廟宇也在戰後各自引領風潮。 戰後 1940 年代至 1980 年代後期彰化南瑤宮前往笨港進香是最為知名的進香活動 4 ,80 年代至今進香活動中的規模及參與人數以大甲鎮瀾宮最為盛大。但兩者分別在 80 年代不再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而喧騰一時5 ,並在之後重新建立起自己祖廟的香火 1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89),頁 1032。 2 〈北港媽祖 來る三日より大祭執行〉,大正 12 年(1923)4 月 21 日,第 4 版。 3 黃美英:《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市:自立晚報,1994),頁 84。 4 據李獻璋在戰後觀察所言:「南瑤宮至笨港進香…,是台灣島內祭典中最為狂熱的行事。」詳 見李獻璋著,鄭彭年譯:《媽祖信仰研究》(香港:澳門海事博物館,1995),頁 288。 5 據北港朝天宮前總幹事吳祥言:「約民國 75 年農曆 3 月 19 日上午 8 時餘,南瑤宮媽祖抵達北 港朝天宮進香。每年農曆 3 月 19、20、20 二天朝天宮媽祖循例繞境古笨港地區,相當忙碌。南 瑤宮因 4、5 年未往朝天宮進香,三媽會進香大總理等人不知農曆 3 月 19 日朝天宮董事與總幹事 吳祥等人恭送媽祖鑾駕出廟後即至宮門前等候南瑤宮總、董。但因媽祖儀仗甚盛,炮火沖天,南 瑤宮媽祖根本無法靠近朝天宮。南瑤宮總、董久候不奈,以為朝天宮是故意整人,怒氣沖沖的走 到郭、吳二人面前,烙下:『你們朝天宮是在幹什麼?』即轉頭前往新港方向而去。」詳見蔡相

(12)

認同。究竟南瑤宮與鎮瀾宮是為何要前往北港進香?這對朝天宮媽祖信仰的崛起有 什麼樣的影響呢? 北港朝天宮除了接受全台各地進香團前來進香之外,朝天宮媽祖亦接受台灣各 地迎請,其中最知名的是接受府城居民迎請南下的巡歷活動。但府城地方人士卻認 為,北港媽前往府城是對祀典大天宮媽祖進香。究竟「北港媽落府城」是府城民眾 迎請媽祖?還是北港媽祖前往大天后宮進香呢? 「歷史是一個過去、現代、未來的連續體。」了解現在固有助於了解過去,而研 究過去更有助於理解現代6 。欲瞭解台灣媽祖信仰的大致輪廓,對於日治時期北港天 宮的探討與考察是必要的。基於這樣的驅使,開啟了本文的寫作動機。

二、

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俗諺云:「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落海靠媽祖,起岸靠王爺」是早期漢 人移民渡海來台時的寫照。來到台灣安居之後便開始展開農墾,也慢慢的發展出 村庄或聚落。 傳統漢人地域社會的村庄及聚落,知名人類學家林美容對民間信仰活動所形成 的地域性宗教組織,依地域範圍的大小與組織特性,分成二種型態:(一)社區性 祭祀圈:地方居民基於對天、地、神、鬼共同祭祀需要而形成的義務性宗教組織。 在村庄中為祭祀公廟主神或是做平安戲、拜好兄弟等活動,只要是當地區民,就 有義務參加公廟的組織活動。我們可以從村里拜拜中收取「丁口錢」做為共同祀 神明的費用得到印證。(二)區域性信仰圈:一地方廟的主神奇信徒已跨越所屬地 方社區,成為區域性、自願性的組織。最好的例子是南瑤宮媽祖會,會員將近四 萬人,實包含四萬個家族,每會設有總理、董事,並有固定的進香、過爐、作會 的活動7 。這些組織從建立到發展與來自中國的漢人移民台灣「土著化8 」過程幾近 煇:〈南瑤宮笨港進香釋〉,收入《2008 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彰 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08),頁 123-124。大甲鎮瀾宮則起因於媒體屢次以「回娘家」來報導 鎮瀾宮北港進香之行,引起兩間媽祖廟的「分靈」之爭的誤會,最後鎮瀾宮決議自民國 77 年(1988) 起改往新港進奉天宮,而名目也由「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北港進香」改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 遶境進香」。詳見於郭金潤:《大甲媽祖進香》(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頁 105-119。 6 李亦園等:《人文學概論》(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1994),頁 17。 7 林美容:《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市:自立晚報,1996),頁 216-217。 8 陳其南認為:清初以來,漢人已逐漸從原住民手中取得對台灣的控制權,台灣也逐漸由一個海 外的邊疆成為中國本土的延伸。從 1683 到 1895 年的兩百年中,台灣的漢人移民社會逐漸從一個 邊疆環境中掙脫出來,成為人口眾多、安全富庶的土著社會。整個清代可以說是由台灣來台漢人 由移民社會(immigrant society)走向「土著化」(indigeniza-tion)變成為土著社會(native society) 的過程。頻繁發生的祖籍分類械鬥是一個最佳說明。這或許暗示了一種社會人羣認同的嘗試和危 機期,不同的成分尋找各自的指涉點。詳見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增訂版》(台北市:允 晨文化,1987),頁 92。

(13)

重疊,透過這些宗教組織及大大小小的村庄聚落能微觀到有別於政治史之外的民 眾生活圖像。 因此,媽祖信仰不只是海洋史、移民史,也是漢人揮別移民歲月後,落地生根 的生活史。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一、

、相關名詞界定

相關名詞界定

相關名詞界定

相關名詞界定

(一

一)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日治時期

本文中的台灣日治時期是指 1895 年(清光緒 21 年,日明治 28 年)5 月,日本 根據馬關條約取得台灣,並於 6 月 17 日在台北舉行「台灣史政典禮」,展開長達 51 年的殖民統治9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其行政區劃的調整多達十次,由 1895 年的三縣一廳(台北 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演變至 1926 年(日昭和元年)的五州三廳(台 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澎湖廳、台東廳、花蓮港廳),變動幅 度很大。而其台灣總督的出身,則歷經武官總督、文官總督、武官總督三個階段10 。 由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因受到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之故,因此,本期台灣史定位, 不論其行政區域如何調整、台灣總督的出身如何,均為外國史11 。

(二

二)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本文所指北港朝天宮是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所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 勝蹟篇》記載: 朝天宮位於北港鎮中山路,俗稱北港媽祖,是台灣信徒最多,香火最盛廟宇。 相傳清康熙 33 年(1964),福建湄洲朝天閣的僧人樹璧,從湄洲奉請媽祖神像來 台,從笨港(今北港)登陸,當時笨港,荒地初闢,人口日增,他們均來自福建 漳泉,素感神靈,無從瞻拜,故見僧人奉神像來,遂議留樹璧建祠奉祀,於是結 茅為舍。康熙 39 年(1700),居民以瓦易茅,雍正 8 年(1930)醵金重建,規模 漸具,乾隆 16 年(1751),因丹青剝落,再修一次。至乾隆 16 年(1771)笨港縣 承薛肇熿蒞任,以故制平常,不足以昭妥靈,乃謀於貢生陳瑞玉、監生蔡大成等, 捐款重修擴大,自乾隆 38 年(1773)10 月興工,至 39 年 12 月(1774)竣工,建 築佛殿二棟,下照拜亭二棟,東畔室仔六棟,正殿奉祀天上聖母,後殿奉祀佛祖。 9 黃秀政:《台灣史》(台北市:五南,2004),頁 6。 10 同上註,頁 6。 11 同上註,頁 6。

(14)

咸豐 5 年(1855)又興工擴建,成四進式,前為拜亭,兼東西廂房,二進祀天上 聖母,三進祀觀音佛祖、三官大帝、文昌帝君,四進祀聖父母兄姊。日據後,於 光緒 31 年(1905),雲嘉地區發生大地震,廟宇震毀泰半,地方上乃募款整建, 自光緒 34 年 8 月(1908)開工,至民國元年一月竣工,即今朝天宮全貌,基地共 一千餘坪,廟貌巍峨壯麗。正殿祀媽祖,前面是毓麟宮,後面是雙公廟,左面是 聚奎閣,右面是凌虛殿,宮的西邊有文昌廟,左邊有三界公祠,一切規格悉依古 式。屋頂是崇脊飛簷,門柱牆壁天花板的雕飾,精巧而繁複,加上油飾彩畫,更 是眩爛奪目。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從正月開始,香客便絡繹於途, 到了祭典當日,整個朝天宮人山人海,萬頭鑽動,令人嘆為觀止12 。 《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又云: 民國 45(1956)年,又在宮前之中央市場增建了一座宗聖臺,分三層,下層屬 攤販場地,中層是戲台,上層則是露台,樓高七丈,站在露台上眺望,北港風光, 盡收眼底。民國 48(1959)年,朝天宮因受風雨剝蝕,金粉脫落,棟樑亦有腐朽, 又予重修;民國 57(1968)年又加建鐘鼓樓兩樓,至民國 59(1970)年 3 月完成 13 。 朝天宮是頗具規模的廟宇,坐北朝南,正面寬 37 點 5 公尺,進深 55 點 5 公 尺,共分四進;目前殿內仍有不少古物、古匾。如雍正 4 年(1726)的「神昭海 表」、道光 14 年(1843)的「海天靈貺」及光緒御筆的「慈雲灑潤」等古匾;左 右牆壁有咸豐 2 年狀元莊俊元題字,二等子爵王得祿所獻的鐘鼓等。三進有乾隆 乙未年(1775)的蟠龍石柱,係由隴石雕成,石珠為八角形,上刻花草蟲獸圖案。 此外尚有乾隆 40 年(1775)的「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等14 。

二、

、研究範疇

研究範疇

研究範疇

研究範疇

本文空間上以北港朝天宮為主要討論範圍。而時間上則與日治時期(1895-1945) 為斷限進行貫時性的研究,並進一步延伸出與北港朝天宮有相關的事物;舉凡報 紙、期刊、文物、地方上相關人士、分香子廟、進香廟宇等皆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內。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

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

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

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

在台灣媽祖信仰之研究除了清代官方史書所記載及散見文人的筆記之外,採用 科學方法及系統性的學術研究則始自日治時期。 明治 28 年(1895)日人治台之後,為了制訂統治政策之需要,在台灣展開各 12 台灣省文獻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89),頁 127-128。 13 同上註,頁 128。 14 同上註,頁 128。

(15)

項社會習俗調查,寺廟及其相關活動為調查項目之一15 。 大正 4 年(1915)余清芳等人以宗教號召抗日的西來庵事件發生後,台灣總督 民政局成立社寺課,透過政府行政體系對台灣各州、廳管轄寺廟、宗祠、神明會 進行田野調查。調查項目包含奉祀主神及其來由、創建年代、信徒人數、廟宇建 築及基地面積、寺廟財產及管理者等。大正 8 年(1919),台灣總督府編印完成 《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除了詳細統計寺廟、宗祠、神明會數目,信仰 神明的總類、數目及分佈,擁有財產等之外,書前由主持社寺課長丸井圭治郎親 撰《台灣宗教》,詳細介紹台灣傳統宗教、祠廟、神明會沿革及祭祀儀式、神職 人員等,並認為寺廟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產物,對社會教化有其貢獻。大正 7 年 (1918)伊能嘉矩運用台灣總督府宗教調查的成果在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雜誌》 發表與媽祖信仰相關之研究16 。 昭和 18 年(1943),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史學科畢業生愛田宕松男及早稻田大 學哲學科畢業生李獻璋分別以《天妃考》及《媽祖的研究》為畢業論文17 。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民國 40 年代(1951-)起至 60 年代(1971-)間李獻 璋陸續從事媽祖信仰研究的工作。除了將二次大戰前台灣及中國大陸各家研究成 果總其成外,亦積極參與台灣各地區媽祖廟及亞洲地區媽祖信仰的研究工作。他 在民國 68 年(1979)將所著有關媽祖研究諸論文修訂後彙為一編,以媽祖信仰 之研究為名,交由東京泰山社印行18 ,為亞洲地區媽祖信仰奠基之作。 民國 70 年代,國內各大學研究所研究生開始從事媽祖信仰相關研究,並開始 有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跨領域的研究19 。為媽祖信仰從傳統的史學研究注入 不同學科的跨領域對話。民國 70 年代(1981-)後期蔡相煇先生《台灣的王爺與 媽祖》(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在《台灣的王爺與媽祖》中回顧了海峽兩岸日 治時期及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近人對媽祖信仰研究概況;如日人伊能嘉矩、台灣 的夏琦、旅日華僑李獻璋及中國的韓槐、容肇祖等人對媽祖信仰研究的概況及成 果,由此該書內容可知:截至民國 70 年代後期止,海峽兩岸及日本對媽祖信仰 研究已累積了可觀質量的成果。 民國 80 年代張珣教授在《新史學》針對媽祖信仰研究的中文文獻 170 篇論文、 英文 20 篇論文,而時間上自 1925 年至 1995 年之間發表的作品作了回顧並分成 八個子題:一 、媽祖事蹟與傳說。二 、媽祖的經典與祭典。三、 進香研究。 四、 祭典活動與組織。五、 媽祖廟之間的戰爭。六、 媽祖信仰與政治。七、 媽 祖信仰的傳播。八、 其它等分別加以討論20 。 民國 90 年(2001)江燦騰發表的〈評石萬壽著《台灣媽祖的信仰》—兼論媽 祖研究信仰的新方向〉文中則論及了有關媽祖信仰研究的四種類書:歷史類、人 15 蔡相煇:《媽祖信仰研究》(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頁 3。 16 同上註,頁 3-4。 17 同上註,頁 5。 18 詳見蔡相煇:《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市:臺原,1989),頁 123-124 19 蔡相煇:《媽祖信仰研究》,頁 8-9。 20 張珣:〈台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6 卷 4 期(1995 年 12 月),頁 89。

(16)

類學、專輯或綜合論文集、一般性介紹等。而這四種類書其實是涵蓋了媽祖信仰 研究上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及該領域代表性學者的著作21 。 民國 91 年(2002)林美容教授的〈台灣媽祖研究相關書目介紹〉則是針對台 灣媽祖信仰相關書目做了總體性的介紹,可做為媽祖信仰研究基礎之目錄22 。 民國 95 年(2006)蔡相煇〈近百年來媽祖研究概況〉則擴大回顧海峽兩岸近 代學者自 1895 年以來對媽祖信仰研究概況之回顧,包括發表於期刊之論文、重 要學位論文、媽祖學術研討會論文、媽祖廟志等23 。該文亦收錄在蔡相煇的《媽 祖信仰研究》一書。 民國 98 年(2009)張珣《媽祖.信仰的追尋》〈民主與環保:台灣媽祖文化新趨 勢〉中回顧了台灣媽祖文化之新發展,及其可能對亞洲媽祖文化的影響。這些現 象分別是;一、熱衷前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二、熱衷於競爭系譜上排行大小。 三、熱衷於建立媽祖廟之間的網絡。四、與現代傳播媒體合作。五、社區運動的 象徵領袖。六、進而挑戰政府政策24 等。 由上述媽祖信仰研究回顧之文獻能瞭解:從日治時期至今,台灣媽祖信仰的研 究已涵蓋不同學科,更跨越不同領域。而議題範圍也從二次大戰前的媽祖信史考 證延伸到戰後媒體所熱門大甲媽祖進香。而自民國 89 年(2000-)起出現文化政 策評估、地方政治、文化創意產業與媽祖信仰結合的議題25 ,有無限延伸的趨勢。 這與台灣的民主政治日漸成熟、社會文化多元的氛圍有關。 因此相關文獻回顧僅以與本文探討議題—日治時期的北港朝天宮來做為回 顧,並分為;北港媽祖信仰的地位形成、神明會、與台灣總督府、與其他媽祖廟 的關係及其他等五個子題來加以探討,相關敘述如下:

一、

、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

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

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

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形成

形成

形成研究回顧

形成

研究回顧

研究回顧

研究回顧

曾月吟是第一個探討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發展過程的研究者,其學位論文《日據 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中日治時期的北港朝天宮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一)1895 至 1907 年間,日本初據台灣,為安撫台灣民心,故對原台灣原有的 信仰方式並未作太多干涉, 因此,臺灣人信仰、進香的方式仍承自光緒年間以來 的習慣。(二)1808 至 1929 年間, 由於全島各地迎神賽會的活動大增,乃使北港 21 江燦騰:〈評石萬壽著《台灣的媽祖信仰—兼論媽祖研究新方向》〉,《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 期(2001 年 12 月),頁 311-312。 22 林美容:〈台灣媽祖研究相關書目介紹〉《台灣史料研究》18 期(2002 年 3 月),頁 135-165。 23 蔡相煇:〈近百年來媽祖研究概況〉,《台北文獻直字》152 期(2005 年 6 月),頁 171-205。 24 張珣:《媽祖.信仰的追尋(續篇)》(台北市:博揚,2009),頁 240。 25 例如林鳳滿:《文化節慶產品層次之重要性與表現評估—以臺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 例》(台北: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論文,2008)以及洪瑩發: 《戰後大甲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轉變》(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陳寶玲: 《文化創意產業導入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大甲媽祖遶境為例》(台中縣: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2009)…等。有關這些面向的研究議題多圍繞在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期間,由 台中縣政府所辦理的「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主,其中節慶效益評估最多。

(17)

媽祖得以藉機向外拓展其影響力。因此,此階段可說是北港朝天的拓展時期。此 時朝天宮對內大肆整修廟宇,對外則積極開拓。1908 年縱貫鐵路的完成,加上 1911 年北港製糖會社成立後,北港通往嘉義、斗南、大林、梅山、民雄等地的 輕便鐵路陸續完成,乃使其對外交通益趨便利。此後前往北港的進香客乃漸用鐵 路往來的方式,取代以往徒步或肩輿、舟筏、牛車等工具的方式了。此外,1912 年為了朝天宮重修,北港媽祖以繞境南北的方式籌募重建基金,再加上 1914 年 奉迎北港媽祖塑像等活動,更擴大了北港媽祖信仰圈的範圍,不僅拓展了朝天宮 知名度,同時也讓信奉北港媽祖的地區從中、南部延伸至北部,雖然以往亦有北 部香客至北港進香,但多屬私人性質,至此,則開始出現團體奉迎或進香方式了。 (三)1930 年代以後,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重鎮的地位已告確立,其儼然已成 為全島信仰之中心26 。 曾氏的論文也是第一個指出縱貫鐵路的開通,是北港朝天宮發展轉捩點。同文 曾改寫為〈日據時期朝天宮的發展──以《台灣日日新報》所見為主〉發表於北 港朝天宮主辦的媽祖信仰與國際學術研討會27 。 曾月吟對於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的研究,彌補了戰後以來學者集中在清代論 述的空白,而使用大量的《台灣日日新報》為史料也為之後的學者及研究者提供 了不少新的方向與思維。 由王見川主編的《民間宗教信仰第三輯—中國近現代民間教門媽祖信仰專輯》 中收錄了一篇與日治時期媽祖信仰有關的文章 —〈光復前的北港朝天宮—兼論 其與其他媽祖廟之關係〉。 該文中討論了北港朝天宮的由來及名稱之確立,也針對自戰後以來爭論不休的 「笨港天后宮媽祖廟正統」議題上發表新的看法。而日治時期的部份則使用《台 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來討論北港朝天宮走向公共化的經過以及朝天宮媽祖祭典的 發展過程。文中最後總結朝天宮之所以從清末至日據時期仍位居如此崇高地位, 主要與幾項因素有關:(一)廟中供奉之媽祖靈驗異常。(二)日本政府的扶植。 (三)報紙的宣揚。(四)交通事業的推波助瀾。(四)各地迎奉、進香者的造勢。 28 同文修訂後亦收錄於作者另一書《臺灣的寺廟與齋堂》29 中。 王見川、李世偉在另一篇文章〈歷史、權力與香火—北港朝天宮宗教地位形成 之分析〉一文中則提出與曾月吟不同看法:「北港朝天宮媽祖在咸豐初年已名滿 台灣府城,成為當地人最崇奉的神明。至同治中期,北港媽祖廟聲威擴及臺灣中 北部,朝天宮逐漸成為全台最著名的媽祖廟。」而日治時期則是北港朝天宮「逐 漸強化、擴其影響力的過程,…這個擴展過程也鞏固朝天宮是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26 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1995),頁 104-105。 27 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的發展——以《台灣日日新報》所見為主〉,載於《媽祖信仰與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港朝天宮董事會主編:(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 頁 246-307。 28 王見川主編:《民間宗教信仰第三輯—中國近現代民間教門媽祖信仰專輯》(台北市:南天, 1998)頁 265-266。 29 王見川:《台灣的寺廟與齋堂》(台北縣蘆洲市:博揚,2004),頁 45-67。

(18)

地位30 。」另外文中也舉出了日治時期不同統治階段的代表性學者岡松參太郎、 山本曾太郎、山根勇藏、宮本廷人等對朝天宮的觀察來驗證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 期總本山地位31 。文中最後則以;(一)寺廟歷史因素。(二)與政治權力關係。(三) 與湄洲媽祖的關係。(四)與靈驗事蹟之關係。來辨證北港朝天宮成為全台信仰 中心的原因32 。

二、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鄭志明、孔健中《北港朝天宮的神明會》(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1998) 鄭志明教授針對有關各項神明會的概念進行深入的討論,並引用法律觀點對台灣 民間的神明會提出看法。此外,該書中調查了北港朝天宮四大類六十一種神明會 的沿革、主祀神、組織制度、祭典等。最後總結北港朝天宮宗教地位的形成最核 心的因素是有朝天宮神明會的帶動。 蔡碧峰〈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神明會〉則探討了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的種類、組 織、經費與運作情形。文中最後則探討了朝天宮媽祖遶境北港鎮內日期的演變及 神明會在皇民化時期所做的轉變33 。

三、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的研究回顧

蔡相煇在《台灣媽祖信仰研究》(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中第 11 章的 〈日據時期北港朝天宮〉主要討論了北港朝天宮面對現代化台灣社會—日治時 期,所做轉型的過程研究。內容可分為五個部份;(一)朝天宮的創建與朝天宮 經營。(二)朝天宮的重建。(三)朝天宮管理制度的建立。(四)北港媽祖終止 府城巡歷。(五)皇民化運動下的北港朝天宮。 文中認為:北港朝天宮成為北港地區公共性廟宇除了朝天宮重修、住持僧統產 生斷層外,士紳官商的介入是主要關鍵。另外,北港媽祖自清代到日治時期往台 南是應當地士紳迎請而非分靈進香。文中最後則引用宮本廷人的調查報告說明皇 民化運動期間寺廟整頓北港朝天宮的影響。此章是蔡相煇先生修訂曾發表於 1995 30 王見川:《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台北縣蘆洲市:博揚,2000),頁 246。 31 岡松參太郎、山本曾太郎分別在 1910 年的《台灣私法》及 1918 年 12 卷 8 號的《台法月報》 提及了對朝天宮的看法,山根勇藏則是在其著作《台灣民族性百談》中說:「現今台灣媽祖廟 總數約三百二十間,其中以台南州北港郡北港街媽祖廟朝天宮,最受島民信奉。」,而代表皇 民化時期的宮本廷人在他的報告中的「(百姓)最信仰的廟部份」說明:「朝天宮…維持區域全 島,信徒約三萬人,參拜者年約百五十萬人」詳見上註,頁 246-247。 32 詳見上註,頁 248-251。 33 蔡碧峰:〈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神明會〉,收入於《「走!到民間去」庶民生活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學所,2009》,頁 287-303。

(19)

年 9 月《中國歷史學會史學會史學集刊》以及同年淡江大學歷史系所舉辦的〈臺 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文章。 蔡相煇先生為雲林縣北港人,對北港朝天宮或北港鎮內的文史如數家珍,對台 灣與中國海峽兩岸的媽祖信仰亦有專門性研究及獨到見解,本書可作為媽祖信仰 系統性的入門之作。 鄭螢憶在《暨南史學》與《台灣風物》先後發表二篇與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有 關的研究;在〈科技、信仰與地方發展—日治時期私設鐵路與北港朝天宮之關係〉 說明了國家政策、私設鐵路會社競爭與北港朝天宮的發展,說明鐵路這種科技與 信仰兩者之間共生關係,而總督府則基於統治需求,在兩者之間扮演推手34 。另 一篇〈台灣總督府與民間信仰:以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為例〉則是上一篇的擴大, 從國家控制的視角切入日治時期朝天宮發展過程,試圖解釋總督府統治考量、民 間信仰是如何被統治者利用作為統治手段的過程,並附帶說明地方菁英如何參與 運作,來呈現政治與信仰互動關係35 。鄭螢憶由國家控制的角度切入北港朝天宮 的研究,為近年有關北港朝天宮研究上少見的重大發展。

四、

、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一

一)

)與彰化南瑤宮關係

與彰化南瑤宮關係

與彰化南瑤宮關係

與彰化南瑤宮關係

王見川〈南瑤宮、聚星觀、台灣正劇與其他:《水竹居主人》所見日治時期台 灣宗教信仰與戲劇〉中由台中豐原地方仕紳張麗俊又稱水竹居主人,生前所留下 的《水竹居主人日記》推測彰化南瑤宮媽祖在日治時期活動情形:(1)張麗俊及 其家人頗為崇信南瑤宮媽祖,故常往進香。(2)葫蘆墩人常迎請南瑤宮媽祖前往 奉祀、遶境。(3)葫蘆墩專屬南瑤宮六媽的信仰圈。另外對照林美容教對南瑤宮 十個媽祖會中的「老六媽會」認為:這個「老六媽會」,似乎又稱〝六媽聖母厚 德季會〞,其駕前至少有一曲館「和樂軒」36 。

(二

二)

)與大甲鎮瀾宮的關係

與大甲鎮瀾宮的關係

與大甲鎮瀾宮的關係

與大甲鎮瀾宮的關係

黃敦厚先生在 1996 年《民俗曲藝》第 103 期中發表的〈大甲媽祖進香源流初 探〉一文可做為日治時期各地媽祖廟宇與北港朝天宮互動關係的一項重要研究。 黃敦厚先生為大甲人,家族中的先輩及長者皆擔任過鎮瀾宮的各項工作如.神轎 34 鄭螢憶:〈信仰科技與地方發展-日治時期私設鐵路與北港朝天宮之關係〉,《暨南史學第十、 十一合輯號》,10、11 期(2008 年 7 月),頁 107。 35 鄭螢憶:〈台灣總督府與民間信仰:以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為例〉《台灣風物》,59 卷 3 期(2009 年 3 月),頁 29。 36 王見川:〈南瑤宮、聚星觀、台灣正劇與其他:《水竹居主人》所見日治時期台灣宗教信仰與 戲劇〉,收入於《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清水鎮:台中縣文化局,2005), 頁 7-12。

(20)

班、頭家爐主等各項不同任務。對鎮瀾宮內外大小事務及大甲地區的文化風貌、 文學地景皆相當熟稔。 黃敦厚先生在文中實際訪查日治時期曾參與鎮瀾宮神轎班的地方長者,取得第 一手的口述歷史資料,他認為:大甲鎮瀾宮清代有 20 年一次湄洲謁祖進香的說 法,英文版的《漢聲雜誌》即採訪到此一說法;而橫圳竹圍內黃家族人更流傳著 鎮瀾宮的媽祖由大安港(一說溫寮港)直接撘乘帆船前往湄洲祖廟進香的史實。 由於日治初期大安港商業機能衰退及中部海線鐵路通車,造成了鎮瀾宮湄洲進香 停頓,再加上當時鎮瀾宮重修,藉著辦理進香活動募款,當地牛販以北港朝天宮 有聖父母殿可以前往合火為由,合理化了北港進香的行動和意義,於是在日治時 期開啟了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的歷史契機。至於日治時期的進香年代及次數已不 可考37 。

(二

二)

)與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關係

與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關係

與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關係

與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關係

蔡相煇在《台灣媽祖信仰研究》中的第十章〈北港朝天宮與臺南大天后宮分合〉 則是對日治期時期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后宮分合的過程做出了詳盡說明,文中 比較了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宮二間廟宇的背景如祀神、商港都市、住持、郊行、 地方領導階層等並引用了《台灣日日新報》說明了北港朝天宮南下府城的歷史及 臺南大天后鎮南媽的由來38 。該文作者曾發表於 89 年的《臺灣文獻》第 51 卷第 4 期以及同年國立中正大學所舉辦的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 陳梅卿〈日據時代台南大天宮之遶境-以《台灣日日新報記載為例》〉主要是 討論了日治時期台南大天后宮循歷史因素迎北港媽祖到新塑鎮南媽祖之後,鎮南 媽祖遶境台南的過程。主要問題意識有:(1)日人治台後,台南大天后宮遶境台 南的實況,統治期間共遶境幾次?(2)此期間台南大天后宮遶境目的為何,單純 的宗教與經濟目的,無其他目的嗎?(3)遶境路情況及路線。(4)遶境與日本 當局政策之關連39 。陳梅卿〈日據時代台南大天宮之遶境-以《台灣日日新報記 載為例》〉一文為筆者引起宗教與社會關係之間極大的興趣。

五、

、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王見川、李世偉合著的《台灣媽祖廟閱覽》(台北縣蘆洲市:博陽文化,2000) 作者運用了日治時期的報刊、檔案為史料將有關「媽祖信仰」依年代分為;日據 初期、鼎盛期、皇民化等三個不同階段。並以政權轉移為日治初期;商業化、教 派媽祖的出現、湄洲媽祖來台、台灣人到中國湄洲祖廟進香等社會現象做為鼎盛 37 詳見黃敦厚:〈大甲媽祖進香源流初探〉,《民俗曲藝》,103 期(1996 年 9 月)頁 51-52。 38 蔡相煇:《媽祖信仰研究》(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頁 413-441。 39 陳梅卿:〈日據時代台南大天宮之遶境-以《台灣日日新報記載為例》〉載於《「媽祖與馬祖」 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連江縣馬祖文物民俗館主編:《連江縣:連江縣政府,2007》,頁 14-2。

(21)

期的依據;最後以「皇民化運動」展開做為日治時期媽祖信仰發展的段落。此外, 書中亦補充台灣由南到北各大媽祖廟日治時期的史料如關渡宮、大甲鎮瀾宮、鹿 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台南大天后宮等是近十年來少見具有系統性的對台灣日 治時期媽祖信仰作為論述的作品,但稍加遺憾之處是,該書是較為大眾性作品, 但仍不失為討論日治時期媽祖信仰情境的佳作。 黃敦厚先生的《台灣媽祖文化語彙全紀錄》在這篇論文主要探討的焦點是因台 灣媽祖信仰文化而產生的相關語彙、俗諺如.北港媽祖遶境、大甲媽祖進香、安 座、爐丹…等,並解釋這些文化語彙的緣由。此外,亦討論了大甲媽祖進香史、 媽祖廟轄下基本街庄消長情形、及台灣各地媽祖廟的沿革等。方法上主要是以文 獻配合人類學的田野工作及史學的口述歷史。 有關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的部份,黃敦厚則是綜合了曾月吟與蔡相煇的看法: 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香火鼎盛的原因除了清代所奠定的信仰中心基礎之外,鐵 道的建設亦是朝天宮形成大本山的原因40 。 在社區意識蓬勃的今天,地方文史工作者對於掌握地區域發展的過程與脈動 往往能有更詳細及深入的瞭解,因此,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田野研究成果,能彌補 史料、文獻上的不足。 陳仕賢在《台灣的媽祖廟》(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6)中介紹了台灣媽 祖信仰清代、日治、戰後三個不同時間的情形。有關日治時期部份提及了大正年 間中部地區迎請媽祖以刺激景氣以及昭和 10 年(1935)中部地區大地震,居民認為 是媽祖庇佑的新聞報導。另外,對於從清代到戰後北、中、南各地媽祖廟的建築、 古績、文物,在不同時期整建、修復的情形,書中也有詳實的紀錄。雖然,日治 時期部份著墨不多,但就古蹟、文物的部分對照史料文獻中提及人物及所屬的文 物,亦增加了不少歷史現場的臨場感。 經由上述的文獻回顧,在有關日治時期北港天宮媽祖信仰研究方面,多集中 在下列幾個面向: (一)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崛起之因素。 (二)日治時期前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之情形。 (三)台南大天后宮迎北港媽祖的經過與「鎮南媽祖」產生之後續效應。 但也能發現,前述研究成果仍存有若干疑問。試舉例說明如下: (一)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之崛起與台灣總督府、交通運輸等有重要影響, 但僅有這些原因而已嗎?亦或有其他因素呢?廟宇是人為經營的,究竟日治時期 北港地區社會的領導階層在當時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與日本政府官方是如 何互動的?對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的地位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40 黃敦厚:《台灣媽祖文化語彙全紀錄》(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頁 107。

(22)

(二)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在日治時期進香的情形究竟為何呢?而進香的年 代、次數又有幾次呢?而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內部是如何看待與北 港朝天宮之間的關係?社會上的民眾如何參與北港朝天宮的進香呢?這二大媽 祖廟對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會產生如何的效應? (三)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后宮之間有什麼樣的淵源關係呢?北港朝天宮是基 於什麼樣的原因要出巡府城?府城地方人士為何要熱烈的迎請北港媽祖?而北 港媽祖出巡對沿途及府城當地居民的生活、信仰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因此,筆者認為,在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崛起與彰化南瑤宮、大 甲鎮瀾宮、台南大天后宮等知名廟宇往來互動的經過仍然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 間。 透過上述,本文的問題意識試歸納如下: (一)探究清國與日本二個國家在政權遞嬗之際,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如何在 眾多媽祖廟中崛起?而北港地方菁英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 (二)分析媽祖信仰中的宗教實踐-「進香」的意義與文化意涵,並討論日治 時期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前往北港進香時的熱烈情形以及對北港朝天宮媽祖 信仰地位的是否有提升作用? (三)詮釋「北港媽落府城」對北港媽祖信仰地位的影響及府城地區媽祖信仰 所帶來的改變?

第四

四節

研究材料與文本蒐羅

研究材料與文本蒐羅

研究材料與文本蒐羅

研究材料與文本蒐羅

所謂歷史,不外是以往實際發生的事件(簡言之為往事),或者是以往實際發 生的事件的紀錄(往事的紀錄)。以往實際發生事件的留存,靠幾種情況,一為 當事人親記,二為當代人傳述,三為文獻與實體物的遺存。上述這三種情況亦即 所謂事實(facts)或史料41 。 在歷史學研究中,史料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誠如傅斯年:「近代歷史學只是史 料學42 。」而二十世紀史學家主張將所有的史料分為原始史料(primary sources or orginal authorities)與轉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s or derivative authori-ties)兩種, 而西方近代史學家更喜將直接史料與間接史料,這與將史料分為原始史料與轉手 史料沒有太大差別43 。 杜維運認為:所謂直接史料,是與已發生的事件有直接關係的史料。如某一件 事情發生了,當時或稍後被記錄下來,或事件自身遺留都是直接史料。其次是指 一切與事件有直接關係的史料,無論遺物或記載;同時人對第三者的記載,是最 4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增訂新版)》(台北市:杜維運發行,三民總經銷,2001),頁 24。 42 王晴佳:《台灣史學史五十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 頁 17。 43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增訂新版)》,頁 154。

(23)

低限度的一種直接史料;同時直接史料必須是第一手的史料,或原手史料,而不 是第二手史料,或轉手史料,史料一經轉抄或編纂,即成轉手的或第二手的,就 性質上講,即降為間接史料,而非直接史料了44 。 然而,台灣媽祖信仰的發展過程久遠,有關北港朝天宮及其有淵源的相關廟宇 之史料繁多,無論是直接史料或間接史料都應多方參酌使用加以互相辯證,方能 一窺北港朝天宮或相關淵源廟宇的發展過程,因此,在研究材料的使用上,本文 便不以直接史料或間接史料二分,而是將有關的史料文獻予以列出討論。 與本文有關的研究材料與文本有,如下列所述:

一、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

二十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卡耳(Edward Care):「歷史是歷史家與事實之間不斷交 互作用的過程,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終止的對話45 。」所以,了解現在有助於了 解過去,而研究過去更有助於理解現代46 。 本文在時間上雖以台灣日治時期(1895-1945)的北港朝天宮為新信仰中心做為 探討議題,但北港朝天宮在清代康熙時期已開始建廟發展並在清代後期已形成民 間媽祖廟的信仰中心,且與北港朝天宮有所淵源的廟宇多在清代即與朝天宮發生 關係,欲了解北港朝天宮與有所淵源的之廟宇互動過程之緣故,由過去—清代來 了解現代—日治時期是最好的方式。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出版的《台灣文獻叢刊》咸認為是完整地彙輯了漢文 的台灣史資料,也是到目前為止研究清代台灣史的最重要憑藉。檢視《台灣文獻 叢刊》三○九種五九五冊的內容,除約佔四分之一的南明史資料外,又以皇帝實 錄的選輯(如《清高宗實錄選輯》、《清德宗實錄選輯》等)、政書及相關法規資 料(如《清會典台灣事例》、《福建省例》、《台灣府賦役冊》、《新竹縣制度考》等)、 官員奏疏 / 公牘檔案(如《劉壯肅公奏議》、《靖海紀事》、《東征集》、《甲戌公 牘鈔存》、《台灣海防檔案》、《台案彙錄》、《清季外交史料選輯》等)為最多。扣 除上述之實錄、政書 / 法規、奏疏 / 公牘之後,《台灣文獻叢刊》便所剩無幾了, 內容殆為方志、筆記、詩文集47 。 其中的詩文集、筆記,又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出於來台任官或游幕者之手。這 些來自大陸的游宦人士,或因在任地觀風問俗而有所記載,或彙輯文案成例、治 民理番議論,用供為政參考,而有所編纂,或彙輯文牘以為自己施政辯護,或為 打發邊地無聊而吟誦以至成編。這從其詩文集 / 筆記題名《台陽筆記》、《裨海 44 同上註,頁 155。 45 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台北市:正中,1993),頁 20。 46 李亦園等:《人文學概論》,頁 17。 47 吳密察:〈「歷史的出現」台灣史學家素描〉,《當代雜誌》,2006 年 4 月,頁 33。

(24)

紀遊》、《海東札記》、《海國見聞錄》、《台陽見聞錄》、《使署閒情》、《治台必告錄》、 《巡台退思錄》、《台灣雜詠》等便可窺知其性質48 。 而台灣方志的部份,當初台灣方志編纂的緣起,除延續中國方志傳統外,更具 時代意義之處在於:清廷為了熟諳各地山川形勢、風土民情,也為增進中央地與 地方之聯繫與統治,明令各地特殊的山川形勢、風土民情,也為增進中央與地方 之聯繫與統治,明令各地必須按時編纂方志。台灣方志編纂始於清治時期,其種 類依纂輯範圍之異,可分為「府志」、「縣志」、「廳志」及「縣內採訪冊」等類別。 尤其每隔數年即有序修、重修,反映出特定歷史脈絡下之情境,保存頗多研究素 材。各地人物、史事、及藝文之蒐集與記載,不僅蘊含政治、經濟、軍事、社會 及風俗等資料;且從方志的書寫策略看來,多寓含教化的目的49 。 由於大清帝國將台灣納入帝國版圖後,媽祖信仰隨後受到清廷官方重視,台灣 當地官員除了春、秋前往媽祖廟致祭外,媽祖信仰也隨著台灣當地的風俗及人民 活動情形零散記載在各類書的編目中。因此,要暸解北港朝天宮的建廟與相關媽 祖之間的關係,需從清代的史料爬梳起。

二、

、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日本殖民政府雖沒有明訂出收集台灣史料的具體政策或計畫,但是為了在台灣 從事統治,卻必須對台灣民間的習慣進行調查研究50 。據「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的調查事業報告書云: 臺灣因歷經不同政權,作為施政根基的禮制習俗不得不效法前朝。然因日治初 期臺灣民主國對抗,致使前清統治時期的重要文書悉數焚於兵燹,是故,日本當 局要統治臺灣便倍感困難,也難免對舊慣事宜有捕風捉影之憾。如何處理此等難 題,並針對行政、立法與司法三大政綱加以調理,必與舊慣調查事業計畫有密切 關聯。又因尊重臺灣舊慣為諸般施政基礎,故無論行政官廳或司法官衙發一令、 決一案,每每以審明舊慣為先務,雖然當時政務多端,彼等仍專注於此等事業。 又當伴隨調查時必然會產生各種案件,致使吏員調查工作任務過於繁重,然有關 動產、不動產、人事、商權、債權舊慣及農工商經濟的舊慣,到底當時施行如何, 仍有必要作調查,以利諸般政務之整頓51 。 48 同上註,頁 33。 49 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7),頁 22-23。 50 吳密察等撰文:《台灣史料集成提要》(台北市:文建會,2004),頁 17。 51 鄭政城:《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5),頁 86-87。

(25)

明治 34 年(1901)總督府設置「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聘請京都帝國大學法 學部教授岡松參太郎主持,舉凡土地開發、土地私有權關係 、土地買賣、親屬 關係、婚姻關係、商業活動習慣等都在調查範圍之內,後來還將調查範圍擴大到 原住民習慣。明治 36 年(1903)起,出版了調查報告書《清國行政法》、《臺灣 私法》《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蕃族調查報告書》、《臺灣蕃族慣習研究》等鉅 著52 。 日人治台期間,認為對其「新附之民」必需有效控制,不得不訂立一套完整的 宗教政策,作為施政依據;而為達到制定此一政策之目的,就要先做廟寺調查。 在明治期間台灣總督飭令地方廳,調查各轄區廟寺的情形,雖然因為當時治安尚 未恢復,無甚結果;但此舉乃是台灣寺廟調查的先聲53 。 大正 4 年(1915) 噍吧哖事件後總督府開始著手寺廟調查的工作,自大正 5 年 (1916)起限期一年,以各廳的公學校教員以及當地警察為調查員,予以推行, 然因調查員素質不一,調查項目的取捨亦繁簡不一,填表記載也參差不齊,而未 能達到預期效果,仍距理想甚遠。此次調查的部分資料,今存中央圖書館台灣分 館,計有台北廳、桃園廳、新竹廳、南投廳、嘉義廳、台南廳等六廳。觀其所載, 雖然過於簡陋,但因係較早期資料,故仍有參考價值。大正 6 年(1917)9 月總督 曾印刷「關於宗教調查之記載範例」一種為範本,由明石元二郎總督頒發各廳, 並於各廳設置專辦宗辦事務人員,飭令切實辦理。此一艱鉅工作,至大正 7 年(1918 年)大致告竣,陸續編訂《寺廟臺帳》(即寺廟登記總簿)、《寺廟調查書》、《神明 會祭祀公業臺帳》造冊送達總督府;因其內容頗為宏瀚,堆積起來,厚度竟達 20 公尺。日人處心積慮,至此完成。但因份量太多閱覽不易,就其成果,僅於 大正 8 年(1919)3 月,由當時總督府編修官丸井圭治郎稍加整理,撰《臺灣宗教 調查報告書》一卷,不知何故,第二卷以下卻未見問世,至為可惜54 。本文有關 的研究材料試說明如下:

(一

一)《

)《

)《

)《臺灣私法

臺灣私法

臺灣私法》

臺灣私法

《臺灣私法》以附錄參考書形式將調查過程中所獲得民間文書出版,計收錄 古文書一七一四件(分成七冊)。這是台灣古文書被大量收集、整理出版之始55 。 在戰後由周憲文主持的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進行彙編出版,計有;《台灣私法債 權編》、《台灣私法商事編》、《台灣私法人事編》、《台灣私法人事編》56 等。 《臺灣私法》中也不乏有關北港朝天宮古文書的收錄與台灣其他廟宇概況調 查,故對本文所探討的議題有絕對的重要性。 52 吳密察等撰文:《台灣史料集成提要》,頁 17。 53 張炎憲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1995),頁 48。有關寺廟 調查的經過及調查報告的格式、內容亦可參見此書。 54 同上註,頁 49-50。 55 同上註,頁 18。 56 台灣大通書局印行:《台灣文獻 309 種提要》(台北市:大通,1987),頁 39。

(26)

(二

二)《

)《

)《

)《寺廟台帳

寺廟台帳

寺廟台帳

寺廟台帳》

日治時期的《寺廟台帳》與清代史料類書相較;清代史料類書記載過於簡略, 甚至有些僅錄建置年代或地址,而有些沿襲方志通病,新修居然照抄舊志,記述 重複。而日治時期《寺廟台帳》則由總督府官方核定統一調查項目,並在各地設 置專辦人員切實辦理57 。相較之下,日治時期的宗教調查報告書較具系統性,可 進一步釐清許多媽祖廟在清代類書記載中寥寥數語即帶過的情形。 與本文相關的《寺廟台帳》有:《台南寺廟台帳》58 、《台南州祠廟名鑑》59 、《寺 廟臺帳.台中州大甲郡》60 、《臺中州寺廟臺帳(第八冊):員林街、大村庄、埔鹽 庄、溪湖庄、坡心庄》61 等。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將日《寺廟台帳》與戰後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所舉行的台灣省寺廟庵堂調查合併建置電子資料庫62 。

三、

、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

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

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

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版品

版品

版品

版品

日本殖民政府明確地以政府之力進行台灣史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則是大正 11 年(1922)開始的「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所進行的臺灣史料收集、整理。 其史料進行纂修過程頗為顛簸,在歷經進十年的時間,最後由村上直次郎教授從 Dagh—Register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ua﹙《巴達維亞城日記》)中將有關日本與 臺灣的部份抽出並翻譯成日文,久保得二教授與神田喜一郎就授從中國古代文獻 中檢出有關臺灣史料,另外由其他數位委員從《日清戰史》、《陸軍幕僚歷史草 案》、《總督府公文類纂》、《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平台紀念錄》、《治匪志》等 公文書及新聞雜誌檢選史料,編製了明治 28 年至大正 8 年(1895-1919)的編年大事 記,合計五十一冊63 ,是瞭解日治時期總督府施政情形重要的史料。

四、

、日治時期報刊

日治時期報刊

日治時期報刊

日治時期報刊

57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44 卷 1 期(1994 年 3 月),頁 19。 58 由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進行複印,現藏於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59 據古亭書屋高賢治所言:「《台南州祠廟名鑑》是由相良吉哉(Sagara Yoshiya)所編,兼發行 人,他也是《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支局小主管。本書是採用臺南州在大正 8 年(1919)以前《祠 廟台帳》(調查報告書)為基礎。昭和 5 年(1930)末,再複查所得的宗教資料。根據兩次調查 所悉的資料比對,除了管理人大多變動之外,編纂者發現各祠廟的祭祀、沿革等並無多少變動。 全書所載之祠廟內容,是已完成祠廟登記者為基準,其資料之珍貴亦在此,對研究日治時期民間 的宗教史有一定的價值存在」。詳見相吉良哉主編:《臺南州祠廟名鑑》(台北縣:古亭書屋,2001), 頁 1。 60《寺廟臺帳.台中州大甲郡》,現藏於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61《臺中州寺廟臺帳(第八冊):員林街、大村庄、埔鹽庄、溪湖庄、坡心庄》,現藏於南投市國 立台灣文獻館。 62 中央研究院建置,中央研究院宗教調查資料庫:http://140.109.128.168:8080/religionapp/start.htm (檢索日期:2011 年 3 月 1 日)。 63 吳密察等撰文:《台灣史料集成提要》,頁 18-19。

數據

圖 2-2  康熙 56 年《諸羅縣志》〈山川總圖〉中笨港街位於笨港溪南岸 36 。      圖 2-3  乾隆 7 年刊行《重修台灣府志》〈諸羅縣圖〉出現笨港北街 37 。                                                    36   周鐘瑄:《諸羅縣志文建會版》,頁 41。
表 3-2  明治 43 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時間  日期  行程  明治 43 年  4 月 25 日  午后 10 時神輿登程南下。  明治 43 年  4 月 26 日  午前 2 時過員林街,夜宿西螺街。  明治 43 年  4 月 27 日  北港媽祖廟進香,夜宿新港。  明治 43 年  4 月 28 日  返程,一宿他里霧街,一宿員林街。  明治 43 年  4 月 29 日  回廟  資料來源:整理自王見川、李世偉: 《台灣媽祖廟閱覽》 (台北縣蘆洲市:博揚, 2000) ,頁 1
表 3-3 昭和 10 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時間  日期  行程  昭和 10 年  3 月 17 日(農曆)  凌晨由南瑤宮出發,當夜于西螺街一泊。  昭和 10 年  3 月 18 日(農曆)  北港謁祖進香,是夜宿新港。  昭和 10 年  3 月 19 日(農曆)  滯新港。  昭和 10 年  3 月 20 日(農曆)  回鑾,在斗南一泊。  昭和 10 年  3 月 21 日(農曆)  在員林一泊。  昭和 10 年  3 月 22 日(農曆)  歸廟。  資料來源:〈彰化南瑤宮媽祖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個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個

• 邀請男生女生分別上台進行雨夜花(FLOWERS IN THE RAINY NIGHT) 和丟丟銅仔(CLINKING COINS)合奏,邀請有個別樂器演奏的學生表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some of the bibliographical data for the more than 230 mountain and temple gazetteers of which the archive is comprised, to compare the

依規定期限完成報名手續之考生,無論是採集體報名或個別報名,應於 103 年 12 月 16 日上午 9 時起至 12 月 19 日下午

“Asymptomatic persons who had visited Fook Wai Buddhist Temple on or after 25 January are advised to call our hotline 21251122 for quarantine or medical surveillance

十一、

Based on the author's empirical evidence and experience in He Hua Temple from 2008 to 2010, the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acculturation and effect of Fo Guang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