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休閒運動之相關文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 休閒運動之相關文獻 "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的研究架構先從探討澎湖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運動設施;進而逐節闡 述國內外對休閒運動之概述與參與動機及其影響因素之相關理論、研究,

以瞭解研究之內涵並強化研究分析之價值性。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澎 湖縣的自然環境及運動設施之概述;第二節為休閒運動相關文獻之探討;

第三節為休閒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休閒運動影響因素之相關研 究;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澎湖縣的自然環境及運動設施之概述

一、澎湖縣的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澎湖群島位於台灣海峽之中間,自古即為中國和台灣交 通的重要孔道及中繼站,經濟、軍事等地位均相當重要(倪進誠,

2003)。以漲潮時亦不淹沒的情況而言,大小島嶼數目為 64 個。極 東是查某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島;極北是目斗嶼;極西的 花嶼亦是臺灣版圖極西的島嶼(澎湖縣政府,2004)。陸地面積以 馬公島的面積最大,其次為西嶼、白沙島、望安島以及七美島。民 國 59 年跨海大橋完成後,馬公島、白沙島以及西嶼,三島合稱為澎 湖本島。。

(二)氣候:「風島」可說是澎湖的代名詞。澎湖的風深受季節影響,冬 天吹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整個澎湖群島,不論從任何角度看去,都 會發現海上的每個島嶼,四周是崖壁,頂部是一片平坦,極為單純。

因無地形上的屏蔽,使得風成為島上居民冬季最感頭痛的天然現 象,造成不僅是氣候上的嚴寒,也帶來鹽害,各產業在此時也最為 冷清。每年十月至翌年一月,平均風速都維持在每秒六公尺以上,

使人感覺氣溫約低於實際6℃左右,十分寒冷;尤其有大陸冷氣團南 下時,陣風甚至達到每秒 30 公尺以上,相當於台灣本島颱風的瞬間 最大陣風(倪進誠,2003)。

(2)

表 2-1 澎湖縣每月平均風速統計表 (單位:公尺/秒)

年份 月份

2004 年

10 月 11 月 12 月

2005 年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平均

最大風速

11.1 9.9 10.6 10.4 9.7 11.9 9.4 9.4 9.1 18 13.8 17.4 11.7

極大風速

23.7 20.8 24.4 19.6 19.6 24.6 17.9 16.7 15.2 30.4 25 30.4 22.4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4 年 10 月~2005 年 9 月)

二、澎湖縣各鄉市運動設施

運動場館的設施與多寡對休閒運動的推廣及參與有直接的影響,研究者 參考澎湖縣立體育場(2003)及詢問調查後將澎湖縣休閒運動場館敘述如 表2-2:

表 2-2 澎湖縣立暨各鄉鎮休閒運動場地一覽表

縣市別 場地別 地點 備 註

澎湖縣 澎湖縣立體育館 馬公市 澎湖縣立體育館桌球室

澎湖縣立體育館重量室 澎湖縣立體育館跆拳室 澎湖縣立游泳池

澎湖縣立棒球場 澎湖縣立羽球館 澎湖縣立網球場

澎湖縣立室外綜合球場

澎湖縣馬公市 籃球場(室外) 馬公市復興里 籃球場(室外) 馬公市觀音亭 網球場(室外)

直排輪場(室外)

自行車道(室外)

籃球場(室外) 馬公市東衛里 籃球場(室外) 馬公市案山里 籃球場(室外) 馬公市鎖港里 澎湖縣湖西鄉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林投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龍門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西溪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紅羅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湖東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尖山村

(續下頁)

(3)

表 2-2 澎湖縣立暨各鄉鎮休閒運動場地一覽表(續)

縣市別 場地別 地點 備 註

澎湖縣湖西鄉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菓葉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潭邊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許家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沙港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北寮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青螺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白坑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鼎灣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成功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太武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城北村 澎湖縣立游泳館

澎湖縣白沙鄉 籃球場(室外) 白沙鄉員貝村 籃球場(室外) 白沙鄉講美村 槌球場(室外)

簡易型棒壘球場

澎湖縣西嶼鄉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大池村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內垵村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赤馬村 簡易型棒壘球場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竹灣村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外垵村 籃球場(室外) 西嶼鄉小門村 澎湖縣望安鄉 活動中心 望安鄉東安村 活動中心 望安鄉西安村 籃球場(室外)

籃球場(室外) 望安鄉將軍村 籃球場(室外) 望安鄉花嶼村 澎湖縣七美鄉 籃球場(室外) 七美鄉中和村 籃球場(室外) 七美鄉海豐村 籃球場(室外) 七美鄉平和村 籃球場(室外) 七美鄉西湖村

(4)

經上述表列後發現,馬公市為澎湖縣人口最集中且最多的鄉鎮;約佔 澎湖縣的人口數一半以上,故相對的運動設施資源與多樣性也較其他鄉為 多,除馬公市以外的鄉鎮社區大多都是擁有簡易籃球場一座為多,且缺乏 鄉立的大型運動場館,提供民眾休閒運動之用。

第二節 休閒運動之相關文獻

一、休閒運動之定義

一般民眾對「休閒運動」與「休閒活動」會認知為等同,但就定義而 言,休閒活動包含了休閒運動,休閒運動為休閒活動的一部分;但它的特 性與效果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休閒運動有別於其他的休閒活動,是運 動與休閒的結合,從事運動性的休閒活動,不僅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

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也兼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改善 健康等諸多效果,是其它類型的休閒活動所無法相抗衡的一種獨特活動內 容(程紹同,1994)。

休閒運動越來越受到政府機關的推廣與國人的重視及喜愛,在研究報 告及文獻眾多下,其「休閒運動」的名詞亦逐漸普遍化與受到認同及接受,

故研究者將近十幾年來關於休閒運動定義的研究文獻作下列的整理如表2-3 所示:

表2-3休閒運動之定義一覽表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Wankel 1990 認為休閒運動為「一種自由選擇及可產生內心獎勵的 運動參與」。

臺灣省政

府教育廳 1991

讓一般人無論是否受過體育訓練,都能愉快的從事他 所感興趣的運動,藉著這些運動,他們獲得了身心的 暢快與滿足。

陳麗華 1991

在自由時間內由參加者自由選擇,為獲得本身樂趣而 參與的體能活動或運動種類,包括體能性運動或娛樂 性運動。

(續下頁)

(5)

表2-3休閒運動之定義一覽表(續)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陳定雄 1994

休閒運動著重健康、快樂與道德,屬於道德人的活動。

是指人們在餘暇時間裡,積極自主的,輕鬆愉快的毫 無心理負擔的進行一些娛樂性健身體育活動。

廖志猛 1994

所有非功利、非職業的活動,通常為工作之餘自由時 間內,為獲得樂趣、健康、追求刺激感覺、社交聯誼 等,而參加的體能活動或運動種類。

陳文長 1995 根據個人自由意願與個人特定之參與目標,於閒暇時 間主動且積極從事體能運動性質之活動。

王素敏 1997

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運動或休 閒娛樂性運動,不僅滿足心理的愉快、快樂、同時亦 傾及生理上的健康,其所追求的乃是身心均衡發展的 適能狀態。

Mull等人 1997 為參與及樂趣本身而安排參加的運動活動。

陳敬能 1998 透過身體活動或運動項目的實施,從事有益身心發展 的休閒活動,以達到身心平衡的地步。

程紹同 1998

個人在工作與責任義務時間外的閒暇時間內,依個人 自由意願及選擇,所從事的動態性的休閒活動定義運 動休閒。

沈易利 1998

指扣除日常生活必行之事外,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時 間,以動態性身體活動為方式,所選擇具有健身性、

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鬆性,以達身 心健康,紓解壓力為目的之運動,不包括觀賞運動比 賽。

陳鴻雁 1999

泛指因興趣、健康、娛樂、服務、交際、打發時間等 非因工作或其他生活需要,所從事以身體動作之練習 或操作為主要型態的活動。

黃金柱

林志成 1999

在自由時間內,經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運動或休閒 娛樂性運動,休閒運動可以使人獲得快樂、趣味與健 康。

黃坤得

黃瓊慧 2000 利用閒暇的時間,個人依照自己的意思選擇從事跟運 動有關的活動。

(續下頁)

(6)

表2-3休閒運動之定義一覽表(續)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牟鍾福 2001

係指參與者自由選擇,因興趣、健康、娛樂、參與本 身等,非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需因素,所從事的身體活 動或運動性休閒活動。

張廖麗珠 2001 休閒活動中的動態活動,而且這些動態活動是以增進 體能及娛樂為其目的。

陳啟森 2001

在閒暇時,依自己之意願與興趣,選擇適合自己之活 動,此活動有益於身心發展,並且能達到身心健康、

紓解壓力目的,屬於體能性之活動或運動。

劉芳遠 2001

為在自由、閒暇的時間內,經由自由選擇參與身體活 動的體能性活動或休閒娛樂性活動後,使人從中獲得 快樂、趣味與健康的活動需求。

黃 菁 2001 認為運動的休閒模式,是藉由運動技能的學習,以提 升身體效能,目的在追求健康,並獲得夥伴之友誼。

張良漢 2002 在閒暇時間內,經自由選擇參與體能性、趣味性的身 體活動。

林恩賜 2002 利用閒暇的時間,無牽無掛的讓身體從事動態的活動 或運動。

許志賢 2002

係指個人在可任由自己支配的閒暇時間,基於自由意 志、自由選擇、自主決定,所從事有益於身心健康、

紓解壓力、社交聯誼的動態性身體活動。

謝鎮偉 2002

指利用閒暇或空暇的時間,透過有益之身體活動或運 動項目的實施,使個人在自由自在的情境下,獲得身 心平衡發展並達到休閒娛樂的效果。

楊美貞 2003

在自由不受拘束的時間,依自由意願參與、選擇從事 舒解精神與肉體疲憊之身體活動,藉此身體活動來達 到健康、快樂之目的。

何奇叡 2003 係指利用閒暇時間,在自由與自願的狀況下,所從事 有益身心健康、平衡身心發展之身體性運動項目。

張少熙 2003 當閒暇時,依自己的意願或興趣,選擇從事有益於身 心發展的體能性活動或運動。

(續下頁)

(7)

表2-3休閒運動之定義一覽表(續)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陳惠美 2003

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的動態性休閒活 動,它可帶來身體上的健康,也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愉 快及滿足,追求身心之均衡發展。

孫碧津 2004 在閒暇時間內,經自由選擇而參與從事有益身心健康 的體能性、樂趣性之身體活動。

邱逸揚 2004 在個人工作與責任義務時間外的閒暇時間,依個人自 由意願及選擇,所從事的動態性休閒活動。

王天威 2005

個人運用閒暇的時間,在自由、自在、自主的情境下,

透過身體的操作、動態的方式,從事有益身心的活 動,以達身心平衡的目標

王註源 2005

個人基於自由意願,在可任自己運用的閒暇時間,自 由選擇、自主決定,所從事有益身心健康的動態性的 身體活動,亦即透過個體自主的運動方式達休閒的效 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針對國內外學者專家之休閒運動定義,研究者將其定義看法歸納為下 列五個構成條件,如表2-4:

表2-4休閒運動定義歸納表 休閒運動

意義 研究者(年代)

自由 時間

自由 意願

紓解 壓力

身體 活動

健康 促進

Wankel(1990) ✓ ✓ ✓ 臺灣省政府

教育廳(1991) ✓ ✓

陳麗華(1991) ✓ ✓ ✓ ✓

陳定雄(1994) ✓ ✓ ✓ ✓ ✓ (續下頁)

(8)

表2-4休閒運動定義歸納表(續)

休閒運動 意義 研究者(年代)

自由 時間

自由 意願

紓解 壓力

身體 活動

健康 促進

廖志猛(1994) ✓ ✓ ✓ ✓

陳文長(1995) ✓ ✓ ✓

王素敏(1997) ✓ ✓ ✓ ✓ ✓

Mull等人(1997) ✓

陳敬能(1998) ✓ ✓

程紹同(1998) ✓ ✓ ✓

沈易利(1998) ✓ ✓ ✓ ✓ ✓ 陳鴻雁(1999) ✓ ✓ ✓ ✓ ✓ 黃金柱、林志成

(1999) ✓ ✓ ✓ ✓ ✓

黃坤得、黃瓊慧

(2000) ✓ ✓ ✓

牟鍾福(2001) ✓ ✓ ✓ ✓ ✓ 張廖麗珠

(2001) ✓ ✓

陳啟森(2001) ✓ ✓ ✓ ✓ ✓ 劉芳遠(2001) ✓ ✓ ✓ ✓ ✓

黃 菁(2001) ✓ ✓ ✓

張良漢(2002) ✓ ✓ ✓

林恩賜(2002) ✓ ✓

(續下頁)

(9)

表2-4休閒運動定義歸納表(續)

休閒運動 意義 研究者(年代)

自由 時間

自由 意願

紓解 壓力

身體 活動

健康 促進

許志賢(2002) ✓ ✓ ✓ ✓ ✓ 謝鎮偉(2002) ✓ ✓ ✓ ✓ ✓ 楊美貞(2003) ✓ ✓ ✓ ✓ ✓ 何奇叡(2003) ✓ ✓ ✓ ✓

張少熙(2003) ✓ ✓ ✓ ✓

陳惠美(2003) ✓ ✓ ✓ ✓ ✓

孫碧津(2004) ✓ ✓ ✓ ✓

邱逸揚(2004) ✓ ✓ ✓

王天威(2005) ✓ ✓ ✓ ✓

王註源(2005)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綜合以上學者專家對定義的闡述,雖著眼點不盡相同,然歸納後大多 學者看法皆認為自由時間、自由意願與身體活動為主要構成休閒運動定義 之條件。研究者將休閒運動的定義如下:為在非工作時間內,依自我意願 所從事之運動、體能性活動,紓解壓力並能增進健康。

二、休閒運動的分類

關於休閒運動的分類,依其目的、功能與分析皆不全然相同,研究者 將1990年後之關於休閒運動分類的研究文獻作下列的整理如表2-5所示:

(10)

表2-5休閒運動之分類一覽表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分 類

Farrell 和 Lundegren

(依形式)

1991 教育性、競爭或比賽、俱樂部、表演或特殊活動、

開放性設施

陳麗華 1991

雙人球類運動、健康及適能性運動、團體球類運動、

舞蹈及體操性運動、娛樂性運動、速度性運動、防 衛性運動、技擊性運動

鄧正忠 1992

技擊性運動、柔軟性運動、健身性運動、標的性運 動、娛樂性運動、戶外性運動、網球、適能性運動、

競技性運動、慢跑 陳鏡清

陳金樹 1993 水上活動、球類活動、舞蹈、防衛健身性活動、消 遣娛樂性運動、野外適能活動

Mull人等 1997 教導性運動、非正式運動、單位內運動、開放性競 賽運動、俱樂部運動

沈易利 1998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性運動、舞蹈、健身運 動、技擊運動、水中暨水上運動、空中運動

馮麗花 1998

能提昇心肺功能的休閒運動、能增進肌力表現之休 閒運動、能增進柔軟度之休閒運動、能怡情養性之 休閒運動

黃金柱

林志成 1999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運動、舞蹈類運動、健 身運動、技擊運動、水中及水上運動、空中運動 中華民國

體育學會

(依目的)

2000 競賽性運動、防衛性運動、健身性運動、冒險性運 動、聯誼性運動、親子運動、觀賞運動比賽

王宗吉

林曼蕙 2000

消費型休閒運動、傳統型休閒運動、暈眩型休閒運 動、球類型休閒運動、律動型休閒運動、簡易型休 閒運動

陳啟森 2001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性運動、舞蹈、健身活 動、技擊運動、水中或水上活動

鄭明谷(依主

觀分類法) 2002 球類活動、野外活動、舞蹈與健身性活動、水上與 冰上活動

(續下頁)

(11)

表2-5休閒運動之分類一覽表(續)

研究學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分 類

黃瓊慧 2002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性運動、舞蹈類運動、

健身運動、技擊運動、水中暨水上運動、空中運動、

原住民傳統性的特殊運動、其他

張良漢 2002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民俗性運動、舞蹈類運動、

健身運動、技擊運動、水上運動

洪昭坤 2002 球類運動、戶外運動、舞蹈、健身活動、技擊運動、

水中或水上運動、民俗性運動、其它運動類 許志賢 2002

球類運動、戶外活動、民俗性運動、舞蹈性運動、

健身運動、技擊運動、水域(水中、水上)活動、

空域活動 吳承典 2003

挑戰冒險性休閒運動、戶外遊憩性休閒運動、球類 活動性休閒運動、健身防衛性休閒運動、舞蹈律動 性休閒運動

廖建盛 2003 球類運動、水上運動、民俗性運動、健身運動、防 衛性運動、戶外運動、親子運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針對國內外學者專家之休閒運動之分類,研究者將其分類歸納如下表:

表2-6休閒運動定義歸納表 休閒運動

分類 研究者 (年代)

球類 運動

健身 運動

娛樂 運動

水上 運動

民俗 運動

競技 運動

空中 運動

舞蹈 運動

技擊

(防 衛)

運動 戶外 運動 Farrell 和

Lundegren

(1991)

✓ ✓ ✓ ✓

陳麗華(1991) ✓ ✓ ✓ ✓ ✓ ✓

鄧正忠(1992) ✓ ✓ ✓ ✓ ✓ ✓ 陳鏡清、陳金樹

(1993) ✓ ✓ ✓ ✓ ✓ ✓

(續下頁)

(12)

表2-6休閒運動定義歸納表(續)

休閒運動 分類 研究者 (年代)

球類 運動

健身 運動

娛樂 運動

水上 運動

民俗 運動

競技 運動

空中 運動

舞蹈 運動

技擊

(防 衛)

運動 戶外 運動

Mull人等(1997) ✓ ✓ ✓

沈易利(1998) ✓ ✓ ✓ ✓ ✓ ✓ ✓ ✓

馮麗花(1998) ✓ ✓

黃金柱、林志成

(1999) ✓ ✓ ✓ ✓ ✓ ✓ ✓ ✓ 中華民國體育

學會(2000) ✓ ✓ ✓ ✓ ✓ 王宗吉、林曼蕙

(2000) ✓ ✓ ✓ ✓ ✓

陳啟森(2001) ✓ ✓ ✓ ✓ ✓ ✓ ✓

鄭明谷(2002) ✓ ✓ ✓ ✓ ✓

黃瓊慧(2002) ✓ ✓ ✓ ✓ ✓ ✓ ✓ ✓ 張良漢(2002) ✓ ✓ ✓ ✓ ✓ ✓ ✓ 洪昭坤(2002) ✓ ✓ ✓ ✓ ✓ ✓ ✓ 許志賢(2002) ✓ ✓ ✓ ✓ ✓ ✓ ✓ ✓

吳承典(2003) ✓ ✓ ✓ ✓

廖建盛(2003)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綜觀上述學者看法,在2000年代前之文獻所作之分類主要為:球類運 動、健身運動、娛樂運動、競技運動、舞蹈運動、技擊(防衛)運動、戶 外運動等七項;但在2000年後所做的分類主要為:球類運動、健身運動、

(13)

水上運動、民俗運動、舞蹈運動、技擊(防衛)運動、戶外運動等七項。

其共通不變的為:球類運動、健身運動、舞蹈運動、技擊(防衛)運動、

戶外運動等五項;研究者認為其改變與周休二日實施與休閒健身的運動概 念不同而有所影響。

休閒運動的分類主要仍跳脫不開運動功能、運動型態、運動目的與運 動參與等分類方式。近年來的休閒運動種類亦日新月異,豐富且眾多;加 上視聽媒體的蓬勃發展,民眾觀賞運動比賽的轉播人口相對的增加,休閒 運動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本研究主要參考上數表列並針對研究對 象、地區性與研究主題,延用2000年後之休閒運動的分類:

一、球類運動-排球、籃球、羽球、桌球、慢速壘球、保齡球、網球 撞球、高爾夫球、槌球。

二、水上運動-浮潛、釣魚、游泳、風浪板、潛水。

三、舞蹈運動-土風舞、有氧舞蹈、街舞、韻律舞、社交舞。

四、戶外運動-散步、慢跑、自行車、快走、滑板車、直排輪。

五、民俗運動-呼拉圈、扯鈴、香功、放風箏。

六、技擊(防衛)運動-跆拳道、太極拳、國術。

七、健身運動-重量訓練、外丹功、元極舞、瑜珈。

三、休閒運動的功能

休閒運動不僅帶給人們生理上的助益,心理的慰藉並能創造與改善生 活的品質,研究者將近年來之關於休閒運動的功能之研究文獻作下列的整 理如表2-7所示:

表2-7休閒運動功能一覽表

研 究 學 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的 功 能

謝政諭 1989

一、增進個人身心的健全。二、擴展現代人的第三 生命圈。三、消彌工業化、都市化社會的疏離感。

四、促進工作效率,增進經濟利益。五、預防犯罪 及疾病治療的功能。六、開創文化內涵、提昇生活 品味。

(續下頁)

(14)

表2-7休閒運動功能一覽表(續)

研 究 學 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的 功 能

卓俊辰 1990

一、彌補現代人身體活動不足的缺失,防止老化。

二、擁有好的體適能,提升身體活動能力。三、紓 解心理壓力,追求生活內涵。

陳麗華 1991

一、在身體方面:(一)增加心臟血管能力;(二)

減少體脂肪;(三)改善肌力與肌耐力;(四)增 進彈性與柔軟度;(五)其他,如防止老化、增加 氧使用能力、恢復疲勞等。二、在心理方面:(一)

減少心理緊張;(二)增加社交機會;(三)增加 疲勞抵抗力;(四)改善體適能,如幸福感、觀念 等。

現代休閒

育樂百科 1992

一、哲學功能,提升性靈。二、教育功能,寓教於 樂。三、心理功能,實現自我。四、企業功能,勞 資和諧。五、社會功能,減少犯罪。六、醫療功能,

百病盡除。七、政治功能,經國大本。八、交流功 能,世界和平。九、文化功能,推動進步。

廖威彰 1993

認為體育性休閒活動的功能:一、再生體力與精神。

二、促進身體健康。三、強化運動技能。四、提高 社會適應力。五、提供互動機會。六、豐實生活。

七、增進家庭和諧。

沈易利 1995

休閒運動是以透過運動方式進行的一種休閒文化,

除了具備一般休閒活動的功能之外,休閒運動更具 有身體、心理、社會層面的許多功能並具有治療的 效果。

黃金柱

林志成 1999

一、促進健康體適能。二、紓解各種壓力。三、滿 足高層次心理需求。四、提昇工作服務效能。五、

提高生活品質。六、其他:休閒運動可以作為競技 比賽的項目,成為謀生的職業,其次,休閒運動有 心理、學習、社會、治療等功能,有助於身心的復 健。

(續下頁)

(15)

表2-7休閒運動功能一覽表(續)

研 究 學 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的 功 能

葉公鼎 1999

休閒運動在學校的活動辦理中具有下列功能:增進 學生身心健康、充實學生知能、培養好的習慣、促 進師生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能、減少社會問 題、增進學校聲譽。

賴清財 2000 一、生理的需求。二、心理的需求。三、社交的需 求。四、休閒的需求。

利志明 2000

從事休閒運動可以使個人從活動中獲得快樂、健 康,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人際關係的和諧、與 社會的安定與繁榮。

蘇俊賢 2000

休閒運動乃針對增強個人肉體,以及加強個體與自 然界的連結關係,當整個人的生理、感情、心理以 及精神各方面都專注於一個目標時,其結果就會好 得驚人。

許志賢 2002

綜合專家學者意見後整理出,認為休閒運動的具體 功能可包含幾個範圍:一、對個人生理與心理的功 能。二、促進家庭和諧與親子關係。三、帶動良好 的人際關係。四、提供教育的環境。五、具有振興 經濟的效益。

楊木仁 2002

一、生理功能方面包括:(一)心臟血管系統。(二)

呼吸系統。(三)骨骼肌肉系統。(四)新陳代謝。

(五)神經系統等生理影響(邱泰源,2001)。

二、心理功能方面包括:(一)運動可以樹立自信 心。(二)運動可以穩定情緒、舒暢心情。(三)

運動不僅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訓練心智機能。(四)

運動可以鍛練堅定意志。(五)運動可以調劑生活、

充實生命力。(六)運動可以改善人際關係。(七)

運動可以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

(續下頁)

(16)

表2-7休閒運動功能一覽表(續)

研 究 學 者 年 代 休 閒 運 動 的 功 能

洪昭坤 2002

綜合專家學者的看法整理如下:一、生理方面:有 助於促進健康體適能。二、心理方面:獲得成就感 及被肯定、自我實現、愛與自尊、發揮想像力與創 造力。三、社交方面:增進情誼、促進人際關係發 展等。四、家庭方面:增進親子關係之融洽,加強 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與共同性。五、經濟方面:休 閒已成為一項商品,具有經濟上的交換價值。六、

美學方面:從休閒運動中獲得心靈、情感及靈性的 充實滿足。七、生活方面:積極參與休閒運動,提 高生活品質。八、紓壓方面:藉由參與休閒運動可 以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再造新活力。九、知識方 面:可以啟發智慧,發揮創造力以及潛力。十、醫 療方面:參與休閒活動是生、心理的需求,可減少 文明病的發生,抒發情緒、有助於心理治療或身心 復健。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針對國內外學者專家所提出休閒運動之功能,研究者將其功能歸納如 下表:

表2-8休閒運動功能歸納表 休閒運動

功能 研究者(年代)

促進 健康

美化 生活

社會 互動

醫療 功能

紓解 心理

家庭 和諧

謝政諭(1989) ✓ ✓ ✓ ✓

卓俊辰(1990) ✓ ✓

陳麗華(1991) ✓ ✓ ✓

(續下頁)

(17)

表2-8休閒運動功能歸納表(續)

休閒運動 功能 研究者(年代)

促進 健康

美化 生活

社會 互動

醫療 功能

紓解 心理

家庭 和諧 現代休閒育樂

百科(1992) ✓ ✓ ✓ ✓ ✓

廖威彰(1993) ✓ ✓ ✓ ✓ ✓

沈易利(1995) ✓ ✓ ✓ ✓

黃金柱、林志成

(1999) ✓ ✓ ✓ ✓ ✓

葉公鼎(1999) ✓ ✓ ✓

賴清財(2000) ✓ ✓ ✓

利志明(2000) ✓ ✓

蘇俊賢(2000) ✓ ✓ ✓ ✓

許志賢(2002) ✓ ✓ ✓ ✓

楊木仁(2002) ✓ ✓ ✓ ✓

洪昭坤(2002)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由上表列歸納可知,休閒運動之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是專家學者所一致 看法,另增加社會互動與紓解身心壓力亦被多數所認同;現今人們在生活 上皆會感受到生活、社會、工作、朋友、家庭及學業所帶來的壓力、緊張 與不安,甚至造成不愉快的經驗,所以需要休閒運動的參與,藉以排除壓 力與煩悶,來提高個人的生活適應能力、抒發情緒,以培養正向積極的人 生觀,使能在社會上有更佳的人際互動,創造美好生、心、靈的生活品質。

故本研究休閒運動功能之定義如下:能夠促進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18)

良好人際社會互動、紓解心理壓力、改善身體疾病並創造和諧家庭。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一、動機的定義

張春興(1991)認為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 導使該種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

動機可以定義為努力的方向和強度。努力的方向是有關一個人是否尋 求方法,或者被吸引到某些情境。努力強度是有關一個人,在特定的情境 提出多少努力(簡曜輝等,2002)。

二、休閒運動動機的意義

張少熙(2003)將休閒運動動機定義為係探討吸引受試者或使其持續 參與休閒運動之原因。

楊美貞(2003)定義休閒運動動機為係指可作為驅使、激勵受試者參 與休閒運動的基礎因素。

三、參與休閒運動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

Iso-Ahola(1989)提出個人參與休閒運動的原因,具有兩個基本的動 機特質,分別為追求與逃脫。

Edginton、Jordan、Degraaf,與 Edginton(1995)研究指出個人參與休 閒運動是發自於內在動機與自由的選擇,能提供歡樂的感覺,提高其生活 滿意。

潘義祥(1998)研究整理出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有五大項,第一項為 健康體適能因素,包括有獲得身體健康、身體的適應能力等。第二項為心 理需求因素,包括滿足成就感、獲得快樂與經驗、冒險與挑戰、了解自己、

發揮想像與創造力等。第三項社會需求因素,包括增進朋友間情誼、團體 隸屬感等。第四項為刺激避免因素,包括有逃避生活中煩惱、忘掉緊張忙 碌的生活等。第五項知識需求因素,包括有獲得運動知識、運動技巧、運 動禮儀、裁判法等。

(19)

研究者將近年來之關於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因素之研究文獻作下列的 整理如表2-9所示:

表2-9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對 象 參 與 動 機 因 素

林連禎

(1990) 三所學院學生

參與休閒與運動之動機,共分為五類因 素:追求流行因素、提高生活品質因素、

促進健全身心因素、達成願望因素、及 環境影響因素。

陳鏡清 陳金樹

(1993)

臺北市政府一級 機關公務員

從事動態休閒活動之動機上發現:同意 程度最高的為「健全身心」,「知性追 求」次之,再來為「增進家庭情趣」、

「肯定自我」、最不同意的動機為「社 交經驗」。

李國華

(1993) 臺灣地區國小教師

參與休閒運動目的為:一、紓解工作壓 力、平衡身心;二、鍛鍊身體、增進體 能;三、學習心技能;四、增進人際關 係。

陳文長

(1995) 國內大學生

運動性休閒的參與動機前五項為:健康 適能、心理需求、社會需求、刺激避免、

知識需求。

張榮勳

(1997) 國小學童

課餘運動參與動機結果顯示:刺激避 免、知性追求、身體發展、建議與鼓勵、

健康、成績、友誼等為運動參與之動機 因素。

沈易利

(1998) 台灣省民眾

參與休閒運動較為普遍的前三項動機,

分別為追求身體更健康、使心情更愉 快、紓解壓力。

王宗吉 楊聯琦

(1999)

台灣地區民眾

運動參與人口調查中發現增加休閒動機 的因素前三項為:增加休閒機會、有一 起運動的友人、工作時間更加減少。

(續下頁)

(20)

表2-9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研 究 者 對 象 參 與 動 機 因 素

黃金柱 林志成

(1999)

台灣青少年

參與休閒運動的研究中發現,參與動機 以「促進身體健康」為第一位4.1%;「讓 心情愉快」居第二位,佔48.3%;「消磨 時間」居第三名,佔20.4%。

黃金柱 李明榮

(1999)

台灣地區民眾

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以「調劑生活」為 最高,佔 9.8%;「放鬆自己」次之,佔 9.1%;「運動習慣」居第三位,佔 8.0%。

張少熙

(2000) 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

影響其參與休閒運動之主要動機依序 為:「保持身體健康」、「可以放鬆心 情」、「學習新鮮事物」、「享受運動 樂趣」、「想試試自己的能力」、「培 養興趣」、「可緩和課業壓力」、「有 成就感」、「增廣見聞」、「同伴邀約」、

「瞭解並肯定自我」、「拓展知識領域」

等共計 12 項。

林彰榜

(2001) 明道中學為日間部學生

課後參加休閒運動動機因素為:運動特 質、人際關係與活力四放、興奮與挑戰、

親密關係、體適能、技術發展等。

李嘉慶

(2002)

屏東縣偏遠地區 國小教師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構面上依序為「健康 與適能」、「社會需求」、「成就性需 求」、「知能追求」。

林恩賜

(2002) 技職院校在職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現況發現其參與動機為:

提供生活品質及保健方面。

張良漢

(2002) 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依序為:避免刺激、

社會需求及健康與適能等三個構面。

許志賢

(2002)

臺閩地區高級 中等學校校長

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發現在參與休閒運 動的動機方面,整體而言,以「促進健 康」的比例最高,「紓解壓力」次之,

「增進家庭情感」則排在第三位。

(續下頁)

(21)

表2-9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研 究 者 對 象 參 與 動 機 因 素

黃蓮如 黃蕙茹 呂淑貞

(2002)

澎湖縣馬公市婦女 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前三項依序為維持 體力、保持良好健康、增進人際關係。

鄭明谷

(2002)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勞工

參與運動休閒的動機以「可以增進體適 能,增加個人的健康」、「可以獲得身 體的舒適與輕鬆」、「可以紓解工作的 壓力與緊張」三項的同意度最高。

陳鴻雁 謝邦昌

(2003)

台灣地區民眾

從事運動的原因,前三項依序為「為了 創造健康、體力」、「樂趣,轉換心情」

和「因職業上或學校需要」。

楊美貞

(2003) 台灣地區女大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前十名,包括放鬆 自己、為了健康、為了讓自己精神更好、

為了養成運動習慣、強化自己的體能、

獲得運動樂趣、為了維持良好身材、拓 展興趣、消磨時間與建立友誼。

張少熙

(2003) 臺灣地區中學教師

休閒運動動機之特性分析得知:中學教 師在參與休閒運動動機 11 個選項上,

依平均值皆大小排列,依序為:培養興 趣、增進人際關係、學習新鮮事物、得 到適當的刺激與滿足、增廣見聞、有成 就感、拓展知識領域、瞭解並肯定自我、

充分運用時間、想試試自己的能力與認 識新的朋友。

謝鴻隆

(2004) 台北市國小學童

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分為:技巧發展、

自我挑戰、運動樂趣、同儕關係、團隊 氣氛、健康適能等六個因素。

曾瑞怡

(2005)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

運動參與動機以「刺激避免因素」得分 最高;其次依序為「健康因素」、「社 會需求因素」、「知識需求因素」、「心 理因素」。

(22)

(續下頁)

表2-9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研 究 者 對 象 參 與 動 機 因 素

賴溢宏

(2005)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

課後運動參與動機依序為「放鬆心情」、

「解除壓力」、「保持身體健康」、「緩 和緊張」、「同伴邀約」。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綜上學者所述及研究的內容分析彙整後,研究者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定義為能促使參與者投入及持續從事休閒運動的原因;歸納其原因包含鍛 鍊身體、健康維持、紓解壓力、生活品質、知能追求及人際促進等。

第四節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阻礙之定義

休閒運動阻礙係指影響個體在休閒時間內,不喜歡或不投入參與休閒 運動的理由或因素(張良漢,2002)。

許志賢(2002)以台閩地區中等學校校長為研究對象,將休閒運動阻 礙定義為影響個體在閒暇時間內,無法或不喜歡或不想投入參與某一休閒 活動的因素。

謝鎮偉(2002)提出休閒運動阻礙是指抑制或減少休閒運動參與次數 或愉快感的種種因素;也就是在休閒運動行為過程中,阻止或限制個人參 與的頻率、持續性及參與品質的因子。

張少熙(2003)將休閒運動阻礙定義為係指願意參與休閒運動,然因 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而很少或無法參與休閒運動的原因。

吳承典(2003)將休閒運動阻礙定義為:凡造成個人未能參與投入休 閒運動之理由或影響因素,依其內涵包括為:環境阻礙、經驗阻礙、個體 阻礙及社會阻礙等四個構面。

二、休閒運動阻礙因素

蘇瑛敏(1996)將阻礙婦女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分為:心理因素、休

(23)

閒時間不足、健康與安全上的顧慮、缺乏安全優良的休閒設施場所、交通 工具擁有與使用的性別差異、金錢因素、休閒資訊不足,其他如同好、友 伴之有無,本身休閒意志力、休閒活動指導等因素都是阻礙休閒運動參與 之因素。

Mull, Bayless, Ross 與 Jamieson(1997)分析影響個體參與休閒運動的 外在因素為:地理位置與氣候、社會化、參與經驗、參與機會。

Carroll與Alexandris(1997)的研究指出,造成個體內阻礙之缺乏興趣 與知識的部分,與運動參與有相當顯著的負相關,而休閒內在動機與休閒 阻礙間亦呈現有顯著負相關。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在「休閒活動專書」中指出,影響個人參 與休閒運動的因素分為「個人因素」、「社會和生活因素」、「參與機會 因素」等三個方面。

陳俊民(2001)引用Boothby,Tungatt 和Townsend(1981)指出休閒 運動的參與阻礙因素包含缺乏興趣、缺乏裝備、體能、時間、參與動機和 機會,以及本身職責及顧慮等個人和社會阻礙。

吳承典(2003)綜合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休閒運動阻礙因素的分類 內涵主要區分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及參與機會因素三大類別。

林建元、楊忠和、周慧瑜(2004)在我國運動休閒服務業人才供需調 查及培訓策略研究報告中列出影響國人休閒運動之因素主要有三:(一)

國民所得;(二)生活時間分配;(三)生活價值觀。

研究者綜上所述探討分析後

將影響或阻礙參與休閒運動因素分為兩個 向度:(一)內在向度:包含心理因素、性別差異、健康上的顧慮、本身 休閒意志力、缺乏興趣與知識、參與動機、缺乏體能、生活價值觀等。

(二)外在向度:主要為時間不足、安全上的顧慮、缺乏安全的休閒設施 場所、金錢因素、休閒資訊不足、友伴之有無、休閒活動指導、地理位置 與氣候、社會化、參與經驗、參與機會、缺乏裝備、本身職責及顧慮等。

(24)

三、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下列為近年來國內專家學者針對不同對象就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所作 的研究,如表 2-10 所示:

表 2-10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 年 代 ) 對 象 阻 礙 因 素

陳麗華

(1991) 台北市大學女生

發現影響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前五 項為:時間、友伴、場地設備、技巧、

指導人員。

張坤鄉

(1991) 國中教師

未能從事休閒運動之原因分別為:時間 問題、環境與場地設施問題、金錢問題、

能力問題、交通問題及家人問題。

許天路

(1993) 私立南亞工專學生 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依序為興趣、時 間、場地設備、升學等。

李國華

(1993) 臺灣地區國小教師

參與休閒運動最感困擾的是:一、工作、

家務太忙;二、沒有同伴,缺乏指導;

三、場地、設備不足;四、體力不足。

許義雄

(1993) 青年

調查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發 現:青年參與運動休閒的阻礙因素,前 五項依序為興趣、時間、個性、同伴及 經費等。

林木俊

(1994) 桃園地區民眾

參與桃園縣立體育館所舉辦之活動為研 究對象,結果發現影響民眾參與的主要 因素分別依序為:時間或時段的安排、

交通和距離過遠、活動或節目內容、場 地設施及管理與維護良好與否。

沈易利

(1995) 中部地區勞工 影響勞工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依序為時 間因素、友伴因素及場地因素。

陳德海

(1996) 南區專科學校學生

阻礙運動休閒參與的原因依序為興趣、

時間、同伴、經費、場地器材設備、技 巧、體力及健康情形、指導員、個性、

交通工具、資訊等。

(續下頁)

(25)

表 2-10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研 究 者

( 年 代 ) 對 象 阻 礙 因 素

沈易利

(1999) 台灣省民10-82歲 時間、場地因素、沒有友伴、費用負擔、

交通問題為前五項共通性因素。

黃金柱 林志成

(1999)

全國青少年

影響青少年休閒運動的因素包括個人因 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體育法令、

體育教學因素、文化生態等各層面。

張少熙

(2000) 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前五項依序 為:天候因素、興趣、時間、器材裝備、

個性。

張良漢

(2002) 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

休閒運動阻礙以機會阻礙構面最高;在 休閒運動的種類、設施週遭的環境、品 質、可及性會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

江書良

(2002) 台北縣國中生 場地設施與休閒參與機會是阻礙休閒運 動參與的因素之一。

陳麗娟

(2002) 台中市高中職教師

在休閒運動阻礙各因素構面在「機會阻 礙」構面的平均數最高、其次為「經驗 阻礙」。

許志賢

(2002) 台閩地區中等學校校長

在休閒運動阻礙量表中在「機會阻礙」

構面的平均數最高,從構面各題項內容 得知在休閒運動場地、設施的多寡、品 質、位置的方便性、人員的服務品質及 所需費用等方面,會影響參與休閒運動。

黃蓮如 黃蕙茹 呂淑貞

(2002)

澎湖縣馬公市婦女 阻礙休閒運動參與之前三項因素為:時 間、工作、家庭。

謝鎮偉

(2002) 輔仁大學教職員

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構面以「工作因素」

阻礙最大;其次為「場地設施因素」;

第三為「個人內在因素」構面。在「環 境與經濟因素」構面之阻礙則較低。

(續下頁)

(續下頁)

(26)

表 2-10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研 究 者

( 年 代 ) 對 象 阻 礙 因 素

陳鴻雁 謝邦昌

(2003)

臺灣地區25 縣市 之15 歲以上民眾

民眾沒有從事運動的原因,前三項依序 為「因為工作(學業、家事、帶小孩)

繁忙,所以沒有時間」、「沒有特別理 由」和「沒有機會」。

張少熙

(2003) 臺灣地區中學教師 時間、天候因素、同伴、場地設備、器 材裝備、興趣及場所缺乏經營管理等。

馬金足

(2004) 澎湖縣40 歲以上民眾

男性沒有運動的原因主要是太忙與工作 就是運動,女性沒有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沒有伴和家務太多。

張文騰

(2004) 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 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依序為:氣候狀況 不佳、工作繁忙、工作時間太長。

陳麗玉 王宗進

(2004)

東海大學教職員工

影響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構面以「缺乏 訊息」之阻礙最大;其次為「缺乏時間」; 第三為「缺乏支持」。

曾瑞怡

(2005)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

運動參與阻礙則屬於中度,各構面以「結 構性阻礙」最高;其次為「個人內在阻 礙」,而以「人際間阻礙」最低。

王天威

(2005) 臺北縣青少年女性

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依序為:時間不 夠、課業太忙、沒有一起參與休閒運動 的朋友、天候因素影響、缺少參與休閒 運動所需的工具或器材。

王註源

(2005) 桃園縣國中教師

阻礙休閒運動參與之前五項因素為:工 作繁忙、找不到一起參與休閒運動的同 伴、家人不支持、場地、器材設備不足 或不完善、學校對休閒運動沒有適當的 安排。

賴溢宏

(2005)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

課後運動參與阻礙依序為「時間不夠」、

「天候不佳」、「安全因素」、「場地 距離太遠」、「器材裝備不足」。

◎資料來源:本研究彚整

(27)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針對不同族群及對象所做的研究可知,大多數民 眾認為時間與場地因素為阻礙其參與休閒運動最主要之因素,其次依序為 有伴、工作及氣候。研究者參考上述文獻研究後做以下的定義與結論:休 閒運動阻礙因素為造成個人在非工作與閒暇時間,無法從事或參與休閒運 動的因子,歸納其因子包含:個人生理、心理、環境(場地、設施)、氣 候及社會(友伴、工作)等。

第五節 本章總結

經由上述探討休閒運動的意義、種類與功能,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及 休閒阻礙因素的相關文獻,研究者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一、澎湖縣因地處離島地區,四面環海,受氣候及地形限制而影響當地的 發展與建設。縣府本身稅收不足,所有大型建設皆須中央補助,因公 共建設的不足,相對地運動設施亦普遍不夠。除縣立綜合體育館乙座 外,其餘室內運動場館皆屬學校活動中心,因缺乏人員經費與管理不 易,鮮少對外民眾開放使用。在夏季炎熱的氣候與冬季強烈的季風下,

如能在各鄉市增建室內運動場館,則對提升澎湖縣休閒運動之風氣與 運動之推展,定有正向及良好的成效。

二、休閒運動為於閒暇時間,個體經自由選擇,從事有益身心健康與發展 之體能性活動或運動,並能紓解壓力,達到休閒娛樂的效果(牟鍾福,

2001;何奇叡,2003;張良漢,2002;許志賢,2002;陳惠美,2003;

陳麗華,1991;劉芳遠,2001;謝鎮偉,2002)。在現今社會休閒健 康概念日益增廣風行的同時,休閒運動的種類亦因應科技的進步與人 類追求刺激的渴望,不斷創新與改變。另外從事休閒運動在抵禦文明 病、壓力的紓解、促進人際的推廣與互動、充實生命力及增進經濟發 展各方面皆有及功能與效用,在促使社會更祥和、安定與繁榮中,展 現出一股活力與動能。

三、週休二日的實施,增加了民眾休閒的機會,故休閒運動的推廣與如何

(28)

強化民眾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是密不可分的;在表2-9 中各專家學者所 做的研究與探討中,雖然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有所不同,研究者將其 歸納出參與休閒運動之動機最主要原因有三:促進健康維持、紓解生 活壓力與提升生活品質。

四、研究者統計表 2-10 休閒運動影響阻礙因素中發現,主要因素為:時間、

友伴、工作與場地設施。雖然生活品質與水準不斷提升,但經濟壓力 也隨著提高,使得忙碌位生活而工作影響了人們的休閒時間。都市化 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與冷漠。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

場地設施的提供與便利性,是吸引與推廣民眾從事休閒運動的一項重 要因素。

數據

表 2-1  澎湖縣每月平均風速統計表    (單位:公尺/秒)  年份  月份  2004 年 10 月  11 月 12 月  2005 年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平均 最大風速  11.1 9.9 10.6 10.4 9.7 11.9 9.4  9.4  9.1  18  13.8 17.4 11.7 極大風速  23.7 20.8 24.4 19.6 19.6 24.6 17.9 16.7 15.2 30.4  25  30.4 22.4 資料來
表 2-2 澎湖縣立暨各鄉鎮休閒運動場地一覽表(續)  縣市別  場地別  地點  備 註 澎湖縣湖西鄉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菓葉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潭邊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許家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沙港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北寮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青螺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白坑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鼎灣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成功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太武村  籃球場(室外)  湖西鄉城北村  澎湖縣立游泳館  澎湖縣白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或因一意孤行而為形格勢禁,主體便退居被動的陰極而將主動的陽極拱手讓與客

恒揚電機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Hung Yang Electric Engineering. Consultant

這兩個問題所牽涉到的極限類型是一樣的,而我們特別把這 種割線斜率的極限稱為導數 (derivative)

[r]

[r]

此極限便是觀察分子或者分母誰「跑得比較快」。若是分子 趨近無窮大的速度快很多,則極限為無窮大 ,若是分母快很 多,則極限便是

紐西蘭地處大洋,國土分為北島與南島,兩個島的輪廓均呈南北狹長形,北島緯度介於南 緯 34.5-41.5 度間;南島介於南緯 40.5-46.7

在文獻中,出現的極早,尤其是以北斗代表北方,來和青龍白虎相配,可能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