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同理心效果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同理心效果之分析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目的在分析本研究所得之實驗結果,主要採取的統計方法為「單因子 共變數分析」。在進行共變數分析前,研究者首先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若 資料符合假定,則進一步進行共變數分析,以下各節呈現本研究各項分析結果。

第一節同理心效果之分析、第二節情緒智力效果之分析、第三節人際關係效果 之分析、第四節質性資料之分析、第五節綜合討論。

第一節 同理心效果之分析

本節資料分析目的在了解實驗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之增進效果,亦即比 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後測結果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因此研究 者以組別為自變項,同理心量表前測分數為共變項,同理心量表後測分數為依 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兩組學生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以 及後測得分之調整平均數如表 4-1-1 所示。

(2)

表 4-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前測、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後測得分之 調整平均數

前 測 後 測 組別

M SD M SD

調整後

平均數

實驗組(

n

= 28) 84.46 6.06 85.79 7.24 86.30 控制組(

n

= 35) 87.37 8.07 85.20 8.70 84.68

全體(

N

= 63) 86.08 7.34 85.46 8.03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檢定」,求得

F

(1, 59) = 1.09,

p >

.05,適合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 分析結果如表 4-1-2 所示。

表 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N

= 63)

變異來源

離均差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組別 39.12 1 39.12 .65

誤差 3584.13 60 59.74

由表 4-1-2 的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可知,組別的效果並未達顯著水準,

求得

F

(1, 60) = .65,

p >

.05,亦即實驗組在經過實驗課程後,在同理心方 面,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3)

第二節 情緒智力效果之分析

本節資料分析目的在了解實驗課程對高職學生情緒智力之增進效果,亦即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後測結果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因此研 究者以組別為自變項,情緒智力量表前測分數為共變項,情緒智力量表後測分 數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兩組學生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 準差以及後測得分之調整平均數如表 4-2-1 所示。

表 4-2-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前測、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後測得分 之調整平均數

前 測 後 測 組別

M SD M SD

調整後 平均數

實驗組(

n

= 28) 63.82 9.55 86.00 11.46 86.01 控制組(

n

= 35) 66.80 9.72 76.74 13.49 76.73

全體(

N

= 63) 65.48 9.68 80.86 13.36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檢定」,求得

F

(1, 59) = 2.53,

p >

.05,適合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 分析結果如表 4-2-2 所示。

(4)

表 4-2-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N

= 63)

變異來源

離均差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組別 1305.97 1 1305.97 8.05

誤差 9728.51 60 162.14

p

< .05

由表 4-2-2 的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可知,組別的效果達顯著水準,求得

F

(1, 60) = 8.05,

p

< .05,亦即實驗組在經過實驗課程後,在情緒智力方面 與控制組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對照表 4-2-1 所示兩組之調整平均數,實驗組 學生調整平均數為 86.01,高出控制組學生之調整平均數 76.73,顯示實驗組學 生在接受實驗課程後的情緒智力高於控制組學生。

第三節 人際關係效果之分析

本節資料分析目的在了解實驗課程對高職學生人際關係之增進效果,亦即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後測結果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因此研 究者以組別為自變項,人際關係量表前測分數為共變項,人際關係量表後測分 數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兩組學生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 準差以及後測得分之調整平均數如表 4-3-1 所示。

(5)

表 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前測、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後測得分 之調整平均數

前 測 後 測 組別

M SD M SD

調整後

平均數

實驗組(

n

= 28) 55.89 8.74 69.89 8.71 69.96 控制組(

n

= 35) 55.50 8.81 64.22 13.41 64.16

全體(

N

= 63) 55.67 8.71 66.70 11.85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檢定」,求得

F

(1, 59) = .21,

p >

.05,適合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 析結果如表 4-3-2 所示。

表 4-3-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N

= 63)

變異來源

離均差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組別 529.50 1 529.50 4.13

誤差 7827.87 60 128.33

p

< .05

由表 4-3-2 的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可知,組別的效果達顯著水準,求得

F

(1, 60) = 4.13,

p

< .05,亦即實驗組在經過實驗課程後,在人際關係方面 與控制組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對照表 4-3-1 所示兩組之調整平均數,實驗組

(6)

學生調整平均數為 69.96,高出控制組學生之調整平均數 64.16,顯示實驗組學 生在接受實驗課程後的人際關係優於控制組學生。

(7)

第四節 質化資料之分析

從實驗組學生「團體教學回饋表」反應發現:1.團體氣氛是愉快的、溫暖 的、輕鬆的,團體活動秩序部份經過檢討「事前協調溝通會議」,各組逐漸有進 步。2.學生表現從對自己不滿意逐漸進入滿意,各小組長佔重要的角色,尤其 是小組活動共同參與練習、輪流表達,事先預作安排準備,讓學生感受自我成 長。3.對團體活動看法覺得內容是有幫助的,喜歡動態多於靜態的活動,輕鬆 活潑沒有壓力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反應是快樂自在學習、主動積極的投入。4.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平時在生活上的收穫,對人際關係是有進步的,情緒逐 漸被重視,能有理性的想法。5.對團體的看法,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幾位 內向與疏離的學生,因為彼此互動增加而逐漸被瞭解而能接納。

研究者為探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於實驗組的人際關係效果發現,接受社會 距離量表測量後被疏離的五位同學是兩位在團體的人際地位被選不喜歡對這些 同學明顯減少,其餘三位沒有再被選不喜歡。從單元回饋表瞭解實驗課程的感 受及看法內容如下:

一、5 號學生回饋反應

1. 參加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學習同理心技巧練習對人際互動是有幫助的。

(8)

3. 印象最深刻同理心技巧有情緒反應、鼓勵、初層次同理心。

4. 人際互動當中,學過同理心技巧訓練對話比較容易體會對方的感受和心 情。

5. 尤其是和朋友吵架,彼此都接受同理心訓練,彼此都能用同理心對待,

容易瞭解對方心情。

二、7 號學生回饋反應

1. 覺得與他人在一起比較能體諒彼此之間感受亦能打開說自己。

2. 是因為學習同理心有同理的態度對人際關係擴展很重要。

3.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如接納、尊重、情感反應、鼓勵。有些時候覺得人 際技巧很重要,同理心是踏出人際第一步。

4. 會用在人際互動生活中,去體會別人的感覺,一定要站在對方立場看事 情。

5. 當情緒來臨先去思考是否非理性想法、觀念導致情緒困擾,再請教同學 的想法,分析及判斷用理性想法看事情對問題處理比較理想。

三、22 號同學回饋反應

1.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對於人際互動交談技巧是有幫助。

2.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與朋友之間互動有比較深度體會感受及想法。

3.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後比較記得勸導、情緒反應、最基本傾聽、誠懇真

(9)

實、初層次同理心。

4. 同理心的態度建立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語言表達在關心對方,讓對方感 受被接納、被尊重。

5. 情緒適當的控制,因為是不合理不理性的情緒,冷靜思考再找朋友談談 整理過後,再重新思考面對情緒,錯了該道歉就要道歉。

四、36 號同學回饋反應

1.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對人際關係是有幫助的。

2. 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人際互動比較好,溝通時能站在對方立場看事 情。

3. 學習同理心訓練自我表露、簡述語意、還有情緒反應覺得很重要。

4. 經常是用人際關係互動的口語表達,同理心體會對方比較能感受到對方 的心情。

5. 當負面情緒來時,事後理性思考,我會根據老師情緒ABC理論重新整 理,思考對於自己不合理的想法,能再做調整。也能夠體會對方的感受 從旁引導。

五、38 號同學回饋反應

1. 覺得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後,習慣性會站在對方立場去感受,比較能體

(10)

2. 學習過同理心技巧訓練課程後人際互動比較容易。

3. 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印象比較深的有接納、鼓勵、情緒反應等技巧。

4. 同理心技巧訓練課程後會經常運用同理心的態度看待事情。

5. 當自己情緒來時,仍以同理心態度看事情,不合理情緒會重新去思考或 找朋友討論,找出合理、比較理性的認知來面對自己的情緒。

以上綜合五位同學學習追蹤發現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這些學生情緒管理及人際 關係是有幫助的。

第五節 綜合討論

本節主要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並探討造就此結果的原因。

一、同理心之效果分析

(一)實驗組經過實驗課程後,受試者同理心之表現未達顯著。

在「同理心量表」上之分數表現,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同理心量表 前、後測得分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未達到顯 著差異存在,假設一未獲支持。此研究結果與鄭小萍(1991)的研究結果相 似,研究者探討造成此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1. 同理心是指能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這種能力的發展與年齡的認知能力 與生活經驗有關,由低層次同理心提昇到高層次是否不易達到影響實驗

(11)

結果。

2. 控制組課程教學雖是一般課程教學活動方式,未參與同理心訓練,但是 兩組「心理學」課程均由研究者擔任授課教師,課程內容隨課程進行方 式在教學中引導同理心的理念,讓學生有同理的感受,在認知、情意傳 授兩組教學效果以至於影響明顯的差異存在。

3. 研究所使用同理心量表採綜合的觀點認知與情感性的定義,此項因素可 能造成學生反應,要兼顧認知與情感,對高職生可能不易判斷,所以停 留在認知低層次同理心反應,是否亦影響實驗結果。

4. 本研究同理心訓練實驗組課程設計,總共十六單元,分上、下學期進行 課程教學,上學期進行前八個課程學習有八個同理心技巧,經過寒假停 留時間,回校再進行下學期後八個單元課程,在實驗組整個課程結束 後,實施同理心量表後測時,是否因為同理心訓練課程時間太長的關係 而影響實驗效果,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不過從國內過去相關研究中發現對於運用同理心訓練團體的方式,其在 同理心量表上達顯著,同理心技巧有明顯增加,同時在個人成長方面,認為輔 導課程使自己有正向的收穫,更具信心,勇於面對問題與樂於助人,也對輔導 關係當事人的自我探索及情緒改變具有預測力(林杏足,1989、洪麗瑜,1985)。

(12)

達 達到訓練效果。

二、情緒智力效果之分析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情緒智力量表」上分析結果,顯示實驗 組經過實驗課程後,高於控制組學生,組別效果達顯著水準,假設二獲 得支持。亦即同理心的訓練有助於情緒的辨識、管理,自我激勵與人際 關係的互動(Goleman,1985)。在本研究實驗組經過實驗課程後,在情 緒智力方面與控制組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結果與國內研究(李炳賢,

2004、盧奕璇,2003、吳淑敏,2000)相符合。這顯示本實驗方案能顯 著提升高職生的情緒智力的自我控制及人際關係能力,情緒智力愈佳,

人際關係愈好。

誠如 Goleman(1996、1998)所指出:情緒智力可以透過課程學習 與生活經驗持續發展而加以改善。由於青年期情緒不穩定,容易陷入情 緒困擾造成適應問題,故本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活動 設計,引導學生建立理情教育,認識「情緒」與「感覺」,學會同理心表 達與體會自己情緒與感受,處理不當的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三、人際關係效果之分析

從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人際關係量表」之比較,可看出實驗組在

(13)

經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在人際關係方面高於控制組學生,假設三獲得支 持。

亦即實驗組的學生經過同理心訓練課程,有助於他們在人際互動更能設身 處地為人著想,可提昇他們的人際適應能力。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有關同理心訓練成效的研究類似,顯示同理心可以 增進人際關係同理心程度愈高,人際關係愈好。林筠菁(2005)也指出:

同理心可增進人際關係。林榮春(1998)研究結果提出自我覺察能力提升,

改善人際關係。所以這些研究證明同理心訓練有助站在別人立場考量如何 處事,與人互動,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另採用「社會距離量表」為評量人際關係的工具並由 ISSS 代表人際 關係良好與否的指標發現實驗組實施前測、後測比較,被團體拒絕不喜歡 的疏離的學生總共有五位,經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後,他們反應比較能從對 方立場去感受體諒接納別人,明顯表現人際關係都有進步。

四、實驗組學生在「單元課程回饋問卷」中的反應

學生學習普遍提到,非常喜歡同理心訓練課程,認為同理心能力是有 意義的學習,有助人際關係的溝通

數據

表 4-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前測、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後測得分之 調整平均數  前    測  後    測 組別  M  SD  M  SD  調整後 平均數 實驗組( n  = 28)  84.46  6.06  85.79  7.24  86.30  控制組( n  = 35)  87.37  8.07  85.20  8.70  84.68  全體( N  = 63)  86.08  7.34  85.46  8.03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符合「組內迴
表 4-2-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N  = 63)  變異來源  離均差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組別  1305.97  1  1305.97  8.05 * 誤差  9728.51  60  162.14  * p &lt; .05 由表 4-2-2 的共變數分析結果摘要表可知,組別的效果達顯著水準,求得 F  (1, 60) = 8.05, p  &lt; .05,亦即實驗組在經過實驗課程後,在情緒智力方面 與控制組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對照表 4-2-1
表 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前測、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後測得分 之調整平均數  前    測  後    測 組別  M  SD  M  SD  調整後 平均數 實驗組( n  = 28)  55.89  8.74  69.89  8.71  69.96  控制組( n  = 35)  55.50  8.81  64.22  13.41  64.16  全體( N  = 63)  55.67  8.71  66.70  11.85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符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記錄在電子課本 P.11。.. 播放「不同物料的傳熱速度」影片,請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及 結果,並記錄在電子課本 P.13 上。.. 10. 課後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搜集 / 分析 再作探究 資料.. 一起試教

第一課節:介紹成本會計和解釋成本概念及詞彙 第二課節:了解用於編製財務報表的不同成本分類

本章將對 WDPA 演算法進行實驗與結果分析,藉由改變實驗的支持度或資料 量來驗證我們所提出演算法的效率。實驗資料是以 IBM synthetic data generator

本研究主要以 But-for 崩塌竣工時程分析技術為基礎進行理論推導,確認此延遲分析技術 計算邏輯之問題與完整性,之後提出修正之計算邏輯,使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