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詮 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詮 釋 "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詮 釋

一、南管

(一)管門

本文前面一直以五空管、四空管、五六四伬管、倍士管的順序,也就是樂曲 的多寡來說明。但是在此考慮到各管門的複雜性,因此決定解釋順序為五六四伬 管、倍士管、四空管、最後是最複雜的五空管。

首先顯示各管門之理論上的音階,即各管門的樂譜上沒有標示臨時符號時的 音高,在此稱它為「基礎音階」。基本上其與文獻回顧部分所舉的譜例 0-3-A(9 頁)相似,但其音域不同,此譜例 3-1-A 所表示的音域依照實際樂曲用到的音域。

譜例 3-1-A 南管各管門之基礎音階

五空管

四空管

五六四伬管1

倍士管

五六四伬管

、<為君去時>以及<四不應>,再 加上轉管門的

1

屬於五六四伬管的樂曲有<一紙相思>

「指」中,<為人情>首齣之前段和三齣、<颯颯西風>首齣和二 齣,共三套和三齣半。這些樂曲當中,不合於上譜例 5-1-A五六四伬管音階的音,

僅有<四不應>首節的B32、<為人情>三齣的B3 以及<颯颯西風>首齣的F4。

除<四不應>首節的B3 之外,理由如上一章所述,其餘可認為例外。至於<四 不應>首節,需看作「轉調」,關於此問題,留待本章後「轉調」一節專門討論。

1<四不應>用到D3,但是其譜字仍為「 」,在此以移高大二度的音(也就是五六四伬管原來 的音)為主。

2 實際的音高是A3

(2)

綜上所述,五六四伬管的音階是{…C、D、E、G、A…},為完整的 C 均。

其調

3-1-1-A 五六四伬管(C 均)的調與調式 與調式如下表: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C 調 宮調式 2.53 四不應47-8,為人情 1 前半 G 調 徵調式 2 一紙相思 1-2,颯颯西風 2

A調 羽調式 11 四不應51-6,一紙相思 3,為君去時 1-2,為人情 3,

颯颯西風 1

五六四伬管的樂曲之調式有宮調式、徵調式及羽調式共三種,且其中羽調式 最常

倍士管

的樂曲僅有<花園外邊>和<陽關曲>,加上轉管門的「指」中有<

忍下

-1 打線

線問題,如上所述,筆者認為不能忽視。打線僅出現於倍士管和五空 管的

大多數往「工」(D4)上去(#C4→B3→D4),

除此

用。

2

倍士管

得>首齣後段和次齣,共兩套和一齣半而已(若考慮到本文曾未分析的樂 曲,還是只有<聽見杜鵑>和<我只處心>次齣到四齣)。上述本文分析過的樂 曲,除了乂上打線的#C4 以外,完全合於譜例 3-1-A 之倍士管音階,就是 D 均{ D、E、#F、A、B

2

關於打

樂曲,而四空管或是五六四伬管中完全不會出現。倍士管樂曲(包括上述<

聽見杜鵑>和<我只處心>次齣到四齣)每齣或每節均使用到打線,相對地,五 空管樂曲不一定用到打線,而且沒有用到打線的部分,除了<照見我>之外,都 在一套樂曲的後面,如<虧伊歷山>、<起手板>、<梅花操>、<四時景>、

<八駿馬>、<百鳥歸巢>。

以旋律動態來看 之打線,

之外,仍有一些往「下」(A3)下去(#C4→B3→A3)的,但幾乎都接著再 出現 打線而上去「工」。除這兩個情形以外,<心肝跋碎>中有往「六」(E4)

或「士」(G4)上去的例子(如譜例 2-1-1-2-L(30 頁)與譜例 3-1-2-A),但應 可說是少數例外。因此筆者認為打線可看作「工」(D4)的裝飾音。

3 <為人情>首齣前段算 0.5。

4 實為B調

5 實為G調。

(3)

譜例 <心肝跋碎>次齣【感謝公主】開頭-第 1 拍

D 均,若將  打

後,將倍士管樂曲的調與調式整理如下表:

3-1-2-B 倍士管(D 均)的調與調式 3-1-2-A

 打線對於「均」帶來的影響而言,因為倍士管的「均」僅有

線之#C4 看作構成音之一,就變成{…D、E、#F、A、B、#C…},即 D 均 加變宮。但其「變宮」僅限於#C4,而不會在其他音域中出現,換句話說,不會 牽涉到大七度的問題。至於五空管中之打線,因為五空管可能是 D 均、G 均或 是 C 均,較為複雜。若是 D 均,就如同倍士管,為 D 均加變宮。倘若 G 均,則 變成{…G、A、B、#C、D、E…},即 G 均加變徵。C 均的樂曲中,幾乎沒有 用到 打線,如<虧伊歷山>三齣、<起手板>五節以及<四時景>五節到八節 等。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D 調 宮調式 13 花園外邊 1-2,陽關曲整套 A 調 徵調式 1 花園外邊 3

B 調 羽調式 1.5 忍下得 1 後段-2

倍士管所用的調式與五六四 管相同,即宮調式、徵調式以及羽調式,但以 宮調

四空管

空管的樂曲較上述兩個管門為多,<自來生長>、<妾身受禁>、<

春今

式為最多。除了<陽關曲>,其數目變成宮調式 2;徵調式 1;羽調式 2,

沒有很大的差別。

3

屬於四

卜返>、<三台令>、<五湖遊>、<八展舞>、<三不和>以及<孔雀展 屏>,再加上轉管門的樂曲中<為人情>首齣段與次齣,共八套和一齣半。這些 樂曲基本上合於譜例 5-1-A 之四空管音階,不同的音只有<妾身受禁>首齣的

「毛一」(#A4)與<為人情>次齣之「六」(E4)。其實<妾身受禁>次齣也用 到「六」(E4)和「 」(B4),但樂譜上明確地標示該樂句為五空管,故在此將 該段排除。<妾身受禁>首齣需看作轉調,留待本章後討論。<為人情>次齣之

「六」(E4),如上所述,因需接五六四 管的三齣而變化。因此四空管樂曲的 音階是{…F、G、A、C、D、E…},但 E 只限於 E5,而 F 限於 F3 和 F4,也就 是譜例 5-1-A 之四空管音階。因此四空管的「均」有兩種可能性,即 F 均加變宮 或是 C 均加清角。能夠被判斷為 C 均的條件為其音域需要較高且 E5 佔的時值比

(4)

例亦高於 F4。故只有<妾身受禁>次齣的前段和<孔雀展屏>五節的中間一段 被判斷為 C 均,且若以一齣或一節整體來看,完全沒有可看作 C 均的樂曲。因 此四空管可說是 F 均加變宮。

綜上所述,將四空管樂曲的調與調式整理如下表:

3-1-3-A 四空管(F 均)的調與調式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F 調 宮調式 10.5 為人情 1 後段-2,五湖遊 3,八展舞 8-9,三不和 1-5,孔雀 展屏 7

G調 商調式 8 妾身受禁2,五湖遊 4-5,八展舞 3-6,孔雀展屏 5 A 調 角調式 2 自來生長 1,孔雀展屏 6

C 調 徵調式 2 自來生長 2,三不和 6

D調 羽調式 21 自來生長 3,妾身受禁1,春今卜返 1-5,三台令61-4,

五湖遊 1-2,6,八展舞 1-2,7,孔雀展屏 4

前述兩種管門只有宮調式、徵調式以及羽調式。四空管相對地具有宮、商、

角、

五空管

門當中五空管的樂曲為最多,有<趁賞花燈>、<心肝跋碎>、<虧 伊歷

即 (C4)與 (B3),及 (G4)與 

(#F

徵、羽,五個調式。其中以羽調式、宮調及商調式為主。以上表 3-1-3-A 來 看,羽調式數目相當突出,但應考慮到<三台令>、<五湖遊>及<八展舞>的 前二節相同的情況。

4

四個管

山>、<照見我>、<起手板>、<梅花操>、<四時景>、<八駿馬>、

<百鳥歸巢>、<四靜板>,再加上轉管門的「指」中有<颯颯西風>三齣與<

忍下得>首齣前段,共有十套和一齣半。五空管的樂曲不同於上述三種管門,實 際樂曲的音階大部分不合於上譜例 3-1-A 之五空管基礎音階,合於譜例 3-1-A 的 樂曲只有<虧伊歷山>三齣、<照見我>次齣以及<起手板>五節,這麼多樂曲 當中僅有三齣(節),可說是例外。

如上一章所說,關鍵在於乂和士,

4)之間。筆者認為五空管的樂曲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在此借用<起手板>

四節【花玉蘭】的管門命名方式,暫且將三個音階叫作「正士正乂型(所謂的五 空管)「正士倍乂型」「倍士倍乂型(如同倍士管)。但是 (低音域的士)

與 (高音域的乂)基本上不變,即 為 G3; 為 B4(譜例 3-1-4-A 表示這四 種音階)。以實際樂曲內容來看,五空管樂曲之音階多數為以上若干個音階的混 合。

6【西江月引】算一節,<五湖遊>與<八展舞>亦相同。

(5)

至於【花玉蘭】的「倍士正乂管」,如上所述,其音階與前三節大同小異,

應屬

例 3-1-4-A 五空管音階各種類型

士正乂型

士倍乂型

士倍乂型

倍士正乂管)

-1 正士正乂型

空管,但如上所述,屬於此音階的樂曲極少。「均」有兩種可 能性

3-1-4-B 五空管「正士正乂型」(C 均)之調與調式 於五空管之一。

4

就是所謂的五

,即 C 均加變宮或是 G 均加清角,從實際的樂曲內容來看,上述三齣(節)

皆為 C 均加變宮。

均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D 調 商調式 1 起手板5

C 均 A 調 羽調式 2 虧伊歷山3,照見我 2

-2 正士倍乂型

樂曲較上述所謂的五空管(正士正乂型)為多,<梅花橾>首、

三、

3-1-4-C 五空管「正士倍乂型」(G 均)之調與調式

4

屬於此音階的

四及五節7、<八駿馬>首、三節,共六節且均為「譜」。其「均」為G均,

但是<梅花橾>首節及<八駿馬>首、三節使用 之「打線」,而出現相當於變 徵的#C4。<梅花橾>首節亦用到相當於清角的 (C5)。

7 三、四節音域較窄,沒有使用到乂,但基於前後各節,判斷為「 型」

(6)

均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G 調 宮調式 3 梅花操3-5

G 均 D 調 徵調式 3 梅花操 1,八駿馬 1,3

-3 倍士倍乂型

樂曲有<起手板>首、二節、<四時景>二、四節、<八駿馬

>二 乂型

表 3-1-4-D 五空管「倍士倍乂型」(D 均或 G 均)之調與調式 調

4

屬於此音階的

節、<百鳥歸巢>六節、<四靜板>首、二、五以及六節,共十節且均為「譜」 此音階除了 以外皆與倍士管相同。倍士管的 為#F3,此五空管「倍士倍

」的 則為 G3,故亦出現另一種大七度,即 G3-#F4(請參考譜例 3-1-4-A) 其「均」亦有兩種可能,即 G 均加變宮或是 D 均加清角。上述樂曲除了<八駿 馬>二節之外,都是 D 均。至於<八駿馬>二節之「均」的問題,請看上一章 解釋<八駿馬>的部分。

均 調高 數目 備註

D均 D 調 宮調式 9 起手板1-2,四時景 2,4,百鳥歸巢 6,四靜板 1-2,5-6 G 均 D 調 徵調式 1 八駿馬 2

兩種形式的「均 ,但皆為 D 調。

-4 倍士正乂型

,<起手板>四節【花玉蘭】標示的管門就是「倍士正乂管」,

但依

-5 混合型

音階時,大約有三種情形,即「乂」混用、「士」混用以及兩者混 用。

3-1-4-E 五空管之各種「混合型」

調式不同 4

依照劉鴻溝本

照【花玉蘭】實際的內容來看,倍乂比正乂為多,故筆者認為此名稱不適當。

據瞭解,南管並沒有真正倍士正乂的樂曲。若光看抽出來的構成音階,<八駿馬

>五節或許很接近此音階,請參照譜例 2-2-1-4-B(99 頁),但如上一章對於該段 解釋所述,此兩個音(倍士與正乂)不會一起出現,此節亦不屬於「倍士正乂型」 4

混用上述

再詳細地說,乂混用是指用到正乂(C4)和倍乂(B3),士混用則用到正士

(G4)和倍士(#F4)。因此一共有五種可能性,請參考下表。

(7)

倍乂(B3) 正乂(C4) 倍士(#F4) 正士(G4)

乂混用Ⅰ

乂混用 乂混用Ⅱ

士混用Ⅰ

士混用 士混用Ⅱ

兩者混

其實以實際樂曲內容來看, 表之一種類 中仍有很多 形,如兩個音的所 佔比

-5-1 乂混用Ⅰ

G3、A3、B3、C4、D4、E4、G4、A4、B4},有<趁賞花燈>

整套

表 3-1-4-F 五空管「乂混用Ⅰ」(C 均或 G 均)之調與調式

例幾乎相同或是相差很多,或是兩個音一起出現或分段出現等等。但這種種 情形筆者已於上一章解釋過,故在此不再贅述。

4

其音階為{

、<心肝跋碎>首、次齣及四齣、<虧伊歷山>首、次齣、<照見我>三到 五齣、<颯颯西風>三齣、<四靜板>四節,共十四齣(節),除<四靜板>四 節外皆為「指」。其「均」有兩個可能性,即 C 均加變宮或是 G 均加清角。

均 調高 調式 數目 備註

D 調 商調式 6 趁賞花燈 1-4,心肝跋碎 4,颯颯西風 3 C 均 A 調 羽調式 5 虧伊歷山 1-2,照見我 3-5

A 調 商調式 2 心肝跋碎 1-2 G 均 D 調 徵調式 1 四靜板 4

四種音階形式,雖其「均」不同,但都是 D 調或 A 調。

-5-2 乂混用Ⅱ

G3、A3、B3、C4、D4、E4、#F4、A4、B4},屬於此音階的樂 曲有

表 3-1-4-G 五空管「乂混用Ⅱ」(C 均或 G 均)之調與調式 調

4

其音階為{

<起手板>四節、<八駿馬>五節、<百鳥歸巢>首、三及四節、<四靜板

>三節,共六節且均為「譜」。可能是 C 均、D 均或是 G 均,但其實僅有 D 均與 G 均。

均 調高 數目 備註

D均 D 調 宮調式 5 起手板4,百鳥歸巢 1,3-4,四靜板 3 G 均 D 調 徵調式 1 八駿馬 5

兩種形式的「均 ,但皆為 D 調。

-5-3 士混用Ⅰ

調式不同 4

(8)

其音階為{G3、A3、C4、D4、E4、#F4、G4、A4、B4},僅有<四時景>

五、

-5-4 士混用Ⅱ

G3、A3、B3、D4、E4、#F4、G4、A4、B4},屬於此音階的樂 曲只

-5-5 兩者混用

G3、A3、B3、C4、D4、E4、#F4、G4、A4、B4},屬於此音階 的樂

3-1-4-H 五空管「兩者混用」之調與調式 調

六及八節,且均為「D 均 D 調宮調式」。

4

其音階是{

有<八駿馬>四、六及八節,且均為「G 均 D 調徵調式」。

4

其音階為{

曲有<心肝跋碎>三齣、<忍下得>首齣前段、<起手板>三節、<梅花操

>二節、<四時景>一、三、七節、<八駿馬>七節、<百鳥歸巢>二、五節,

共九齣(節)半,且大部分為「譜」

均 調高 數目 備註

D均 D 調 宮調式 6 起手板3,四時景 1,3,7,百鳥歸巢 2,5 D 調 徵調式 2 梅花操 2,八駿馬 7

G

E 調 羽調式 0.5 忍下得 1 前段 C 均 D 調 商調式 1 心肝跋碎 3

除<忍下得>, 至於<忍下得>首齣,只有前段才是五空 管,

-6 其他

的五空管樂曲都與上述音階中之其中一項一致,唯<照見我>首齣 不同

綜上所述,五空管的樂曲有D均、G均以及C均。主音位置是D、G或是A8 其中

3-1-4-I 五空管之均、調與調式

均為 D 調。

後段則為倍士管,故調高的重要性不如其他樂曲。

4

幾乎所有

。如上一章所述,其前面一段為四空管音階,應看作有轉調的情形。除該段,

其音階為「乂混用Ⅰ」,也就是「指」最普遍的音階。

D為最多。調式方面有宮、商、徵、羽調式,唯角調式沒有。

8 除<忍下得>首齣前段之E。

(9)

調高 調式 數目 D D調 宮調式 23

G 調 宮調式 3 A 調 商調式 2 D 調 徵調式 11 G 均

E 調 羽調式 0.5 D 調 商調式 8 C 均

A 調 羽調式 8

最後將以上二十六套的音階形式整理如下表 3-1-4-J。但為了避免過於繁雜,

不標

表 3-1-4-J 各管門之調式

商調式 角調式 徵調式 羽調式 合計 示調高,但其調高可由「均」與調式得知。除此之外,下表僅算各齣(節)

之結束部分,故其數目與上記諸表有所不同。從此表可看出,南管的調式以宮調 式與羽調式為多,這兩種調式佔了七成以上,而不同於以徵調為最多的中國民歌。

宮調

7 8 15

五空管 C 均

1 1

0

五空管 D 均

23 23

2 2

五空管 G 均

1 14

3 1

2 1 1 1 7 12

四空管 9 7 1 1 14 32

3 5 8

五六四 管

2 6 8

2 1 2 5

倍士管 11 11

合計 52 81 2 17 42 131 比例(% 39.7 13.7 1.5 13.0 32.1 100

二)「指」與「譜」

(10)

除了五空管,「指」與「譜」之間沒有很大的差別,上述的各管門之待徵都 合於

1-1

的音域比「指」廣,「譜」之樂曲當中,最普遍的音域為從兩個八度 到兩

最廣

八度

-2 調式分佈

的調式為羽調式,「譜」最多的則為宮調式,且各佔一半以上(請 參考

表 3-2-1-A 「指」之調式分佈

角調式 徵調式 羽調式 合計 兩者的音階。唯其音域和調式分佈有所不同。

「譜」

個八度加四、五度,而音域最廣的<四時景>,是從 D3 到 B5,即兩個八 度加大六度,請參考譜例 2-2-1-3-B(87 頁)。本篇論文分析的十三套「譜」中只 有三套其音域不到兩個八度,即<五湖遊>、<三不和>以及<四不應>。

「指」各樂曲則沒有一套到達兩個八度的。本文分析過的十三套當中,音 的<妾身受禁>與<颯颯西風>僅有一個八度加小七度,請參考譜例 2-1-2-2-B(46 頁)和 2-1-5-2-B(64 頁)。其他「指」的音域大部分為一個 加四、五度而已。

1

「指」最多

表 3-2-1-A 與 B)。

宮調式 商調式

齣數 4 10 1 5 22 42

比例(% 9.5 23.8 2.4 11.9 52.4 100

3-2-1-B 「譜」之調式分佈

角調式 徵調式 羽調式 合計

宮調式 商調式

節數 48 8 1 12 20 89

比例(% 53.9 9.0 1.1 13.5 22.5 100

2 五空管「指」與「譜」之間的差別

、A3、B3、C4、D4、E4、G4、A4、B4},

可說

如上所述,其音階相當多樣化,故以「五空管」一詞 來綜

上面所述的「乂混用Ⅰ」,即{G3

是屬於五空管的「指」之基本音階。如上所述,大部分的樂曲都用此音階,

若對照實際樂曲內容來看,不同於此音階的僅有<虧伊歷山>三齣、<照見我>

首齣前段、次齣而已。此音階就是劉鴻溝所說的五空管音階(譜參考譜例 2-A)。

但是屬於此音階的「譜」極少,唯有<四靜板>四節。至於比音階的「均」,有 兩種,即 C 均與 G 均,以 C 均為主,與上述「正士正乂型」類似。調式只用了 兩種,商調式與羽調式。

屬於五空管的「譜」

括,似乎不大妥當。在此以「均」之概念,分成三大類,C 均、G 均以及 D 均,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正士正乂型」「正士倍乂型」「倍士倍乂型」。至於「混

(11)

合型」的樂曲,以實際樂曲內容而言,均可認為是這三種之一。其中以「倍士倍 乂型」(D 均)為最多,而屬於「正士正乂型」(C 均)之樂曲僅有<起手板>五 節【綿搭絮】

以下再整理五空管「指」與「譜」之均、調及調式。

3-2-2-A 五空管「指」之均、調與調式

調高 調式 數目 A 調 商調式 2 G 均

E 調 羽調式 0.5

D 調 商調式 7 C 均

A 調 羽調式 8 3-2-2-B 五空管「譜」之均、調與調式

調高 調式 數目 D D調 宮調式 23

G 調 宮調式 3 G

D 調 徵調式 11 C 均 D 調 商調式 1 三)南管之大七度

五空管中出現。根據劉鴻溝本,五六四 管亦有 (C5)

和 

四空管之大七度

七度,六(F4)與 (E5)及 (C5)和 (B5)。此點或 許可

之間

大七度在四空管與

(B5)之大七度(請參考譜例 2-A),但其實包括<孤棲悶>次齣【因見梅 花】後段之所有五六四 管樂曲的音域都不到 (B5),最高僅到仜(D5,<舉 起金杯>次齣)而已,故五六四 管沒有大七度的問題。

1

四空管有兩個大

認為與南管琵琶之形制有些關係,即「四象(相)九宮(品)」的南管琵琶  (C5)以上可彈奏的音為{C5、D5、E5、G5、A5、B5},而沒有 F5 或 C6。

不過四象十品琵琶,則在原來的第六與第七品之間加入第十品,即 E5 與 G5 加了一個被叫作「笛 (大約為 F5)」的音,用以笛子和樂之移調。除了此 種琵琶以外,大部分的琵琶為了遵守「四象九宮」的原則,並不加任何音。若需 彈奏「笛 」音,就要將左手無名指插入子線下,而當作品。因此倘若真正需要 加新的音而避免大七度,應可加新的品或用左手無名指,更何況,五空管的大七 度沒有此種樂器形制上的問題。故筆者認為南管擁有喜好含有大七度音階的傾 向。

2 五空

(12)

五空管亦有兩個大七度,即乂(C4)與 (B4)以及 (G3)與 (#F4),

後者

制來看,原來就有 B3、C5、#F3 或是 G4,若要避免大七度,就 能輕

討論日本民歌中之大七度,再進一步考察。

四)「轉調」

詞放在括號裡,是因為所謂「轉調」現象中「轉」的可能是「均」

「調

轉均

」與「譜」(除五空管)

管之「譜」以外,南管樂曲很少有「轉均」之 現象

,有三個例外,<照見我>、<

妾身

3-4-A <照見我>、<妾身受禁>及<四不應>轉均之關係 10

在上述「倍士倍乂型」五空管(D 均)樂曲且音域低到 (G3)才出現,

如<八駿馬>二、五、七節、<百鳥歸巢>一到五節、<四靜板>一、二、三、

五、六節等。

以琵琶之形

易地彈到上述任何音。因此筆者認為南管樂曲本來就含有大七度,並不是樂 器上的限制所帶來的。

關於其結構問題,先

將「轉調」一

(高)」或者「調式」。如在第壹章說過,這三者有密切的關係。「轉調」有 兩種可能性,即三者都變或是兩者變剩下的不變,而不可能一者變兩者不變。譬 如「C 均 C 調宮調式」轉「F 均」,就不可能是「C 調宮調式」,若是「C 調」調 式就是「徵調式」,若是「宮調式」則一定是「F 調」,餘此推類。

1

1-1 「指

除了「轉管門」之樂曲及五空

。五空管(限於「指」)幾乎都是C均,四空管則為F均,五六四 管是C均9 倍士管是D均。至於五空管的G均及四空管的C均,一定與大七度問題有關,如 五空管來說,其音階{C、D、E、G、A、B}中,有時B比C為多,於是被判斷 為G均,換句話說,也就是與音域有關。

本文分析過的二十套中(除五空管之「譜」

受禁>以及<四不應>。這三套的管門均不同,為五空管(C 均)、四空管

(F 均)以及五六四 管(B 均)。但是有幾個共同特徵,即只有樂曲開頭的幾 個樂句屬於不同「均」,且開頭的「均」與後面整體的「均」之間的關係皆屬於 五度關係,即「變宮為角」或「清角為宮」之關係。

樂曲名稱 管門 開頭之「均」整套之「均」「均」之間的關 照見我 五空管 F 均 C 均 清角為宮 妾身受禁 四空管 B 均 F 清角為宮 四不應 五六四 管 F 均 B 均 變宮為角

至於「轉管門」的樂曲,其實沒什麼「轉調」手法,僅僅將不同的兩個管門

9 唯<四不應>是B均。

10 以整套之均為主。

(13)

接下

表 3-4-B 「轉管門」之樂曲的轉均之關係

「均」之間的關係11 去而已,其「均」之間的音程關係基本上亦是五度關係。

樂曲名稱

五六四 管 四空管 五六四 管

為人情

C 均 F 均 C 均

清角為宮→

變宮為角

五六四 管 五空管

颯颯西風

C 均 C 均

五空管 倍士管

忍下得 變宮為角

G 均 D 均

四空 五空管 四空管12

妾身受禁 變宮為角→

2)

C 均 G 均 F 均 (清角為宮×

<颯颯西風>的「均」,因為五空管部分的音域不到 (這兩個管門之間的 差別

-2 「譜」之五空管樂曲

上述大七度與音域所造成的「轉均」現象以外,仍有 其他

表 3-4-C 起手板各節之音階

構成音階 不同點

所在),故屬於同一個「均」。因此兩個部分的音階之間實際的差別,亦僅在 於有無 打線。

1

五空管之「譜」中,除

種類的「轉均」,且相當普遍。以<起手板>來看,前二節為 D 均,三節則 從 G 均轉 D 均,這兩個部分的差異在於「士」的音高,即 G4 或是#F4,若是 G4 其「均」為 G 均,而#F4 則為 D 均。四節大致上是 D 均,途中高音域的一段 轉 G 均是因為音域之不同。最後五節為 C 均,D 均與 C 均之間,差異在於乂(B3 或 C4)以及士(#F 或 G)。<起手板>之音階變化可整理如下表:

首、二節 D D、E、#F、A、B

三節前段 G 均 D、E、 G、A、B  →  三節後段、四節前段 D 均 D、E、#F、A、B  → 

(四節高音域) G 均)D、E、 G、A、B) ( →仕,因音域不同)

(四節後段) (D 均)(D、E、#F、A、B) (仕→ ,因音域不同)

五節 C 均 D、E、 G、A、C  → 、 → 

其他五空管之「譜」,也有相同的「轉均」現象,如<四時景>(D、G 及 C

11 以前面的均為主。

12「慢尾」部分。

(14)

均;

2 「轉調」與「轉調式」

本上轉均現象比較少,但轉「調(高)」或「調式」

則是

來生長>次齣:A→C,<春 今卜

舉的例子均為一齣(節)中的「轉調(高),針對齣與齣之間的「轉 調(

(五)罕見管門

的罕有管門,即倍士正乂管、毛一管及四不應管,針對分析結 果來

鴻溝本,<起手板>四節【花玉蘭】屬於倍士正乂管,但依實際樂曲 來看

B4)之<妾身受禁>標示的管門為四空管。樂曲的大部 分為

四不應>標示的管門係五六四 管,但因琵琶定絃的關係,實際的音階比 通常

二、日本民歌

 ⇄ 、 ⇄ )、<八駿馬>(D 均與 G 均; ⇄ )以及<四靜板>(D 均與 G 均; ⇄ )。但是<梅花操>與<百鳥歸巢>沒有此種「轉均」(僅有大 七度與音域不同而成的轉均),<梅花操>各節大致上皆為 G 均,<百鳥歸巢>

則為 D 均。

如上所述,南管樂曲基

常見的情形。譬如<虧伊歷山>,整套為 C 均,調與調式方面,前兩齣為

「E 調角調式」轉「A 調羽調式」,剩下的三齣則從「D 調商調式」轉「A 調羽 調式」,而且 E 和 A 及 D 和 A 均為五度音程。此種五度「轉調(高)」如同「轉 均」多為五度關係,南管樂曲中最多,如<照見我>除了開頭的一小段,其「轉 調(高)」與<虧伊歷山>完全相同,均為五度。

除此之外,雖然數目不多,仍有小三度(<自

返>三-五齣:F→D,<忍下得>次齣:D→B)以及大二度(<忍下得>

首齣:D→E→#F 等)之「轉調(高)」,其中大二度可認為兩個五度-大九度-

之轉位。

上面所

高)」關係來觀察,不論有無「轉均」,仍為五度、小三度或是大二度,且大 多數為五度。

在第貳章言及

看,倍士正乂管應為五空管,毛一管屬於四空管,而四不應管是五六四 管 的變型。

根據劉

,應為五空管「倍士倍乂型」。且其他屬於五空管的「譜」中仍有許多相同 音階的樂曲,故若稱此節為倍士正乂管,其他樂曲亦應為倍士正乂管。再加上,

其音階不是「倍士正乂」,倍士的確沒錯,但是正乂少於倍乂。故筆者認為此名 稱不適合實際的音階。

用到毛一(#A4 或

四空管,唯開頭的幾個樂句中「一」(A4)提高半音,變成「毛一」,而使 該段的「均」變成B 均。因此應稱不上「毛一管」,但仍為特殊的用法,值得提 及。

的五六四 管低大二度,但是從譜字與音階之間的關係來看,仍屬於五六四  管。如同「毛一管」,筆者認為不應稱為「四不應管」,但亦是值得提及的特殊 用法。

(15)

(一)均與調

,沒有固定的絕對音高,且如上所述,為了比較 歌曲已由筆者來移調。因此不必太重視「均」與「調(高)」之 絕對

就是 F 均,若將 C 看作宮則變 成 C

二十二首中,最多的調式為羽調,有十二首。商調式次之,五首。宮調式與 首。徵調式最少,僅有一首。

調式為宮調式兩首,商調式一首。

換句

宮調式 商調式 角調式 徵調式 羽調式 這些歌曲皆不同於南管樂曲

方便,其中一些

音高,僅需注意相對的音程關係和調式。

拿「均」來說,只有兩種,即 F 均加變宮或 C 均加清角。二十二首歌曲的 音階都是{F、G、A、C、D、E},若將 F 看作宮

均。但是 F 或 C 的絕對音高不重要,而 F 和 C 的相對音程才重要。

(二)調式 角調式,各兩

若分為日本歌曲和琉球民歌,屬於琉球的歌曲有《琉球の民謠》之兩首及《わ らべうた(童歌)》第四首【月ぬ美しゃ】。其

話說,上述二十二首中的兩首宮調式歌曲均為琉球民歌,日本的部分則沒有 宮調式的歌。反之,日本最多的羽調式,琉球一首都沒有。因此,雖同樣含有大 七度,日本和琉球的民歌之間有明顯的差異,不能一併討論。

表 3-2-A 含大七度的日本民歌之調式

日本 0 4 2 1 12 19

琉球 2 1 0 0 0 3

2 5 2 1 12 22

(三)旋律動態

對日本的部分來說,構成大七度的音,即 F4 與 E5 之重要性不高。以結束 F4 或 E5,且所佔的比例也相當低,比例最高的是【三十石船 舟唄

びし

音來看,完全沒有

】中 F4 的 13.7%而已。可說 F4 與 E5 僅有附屬性之地位。琉球部分不同,

F4 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月ぬ美しゃ】中雖 F4 所佔比例不高,但結束音就是 F4,【だんぢゅかりゆし】之 F4 佔了 20.2%,雖不是結束音,但為最多的音。

以日本部分來看,幾乎所有的歌曲之佔有時值集中在大七度的框架(F4 與 E5 之間)裡,即 G4 到 D5,尤其是 A4、C5 及 D5,如【巡礼お鶴】【一人でさ

【青山土手から】以及【ホッチョセ節】等,這四首的音域較窄,僅有 F4 到 E5, 因此可看作{A4、C5、D5}之基本架構加上 E5(suprafix)、F4 及 G4(infrafix)。音域較廣的樂曲中也有很多此種以 G4、A4、C5 及 D5 佔相當比 例的歌,如【相馬盆踊唄】【日光和楽踊】【デカンショ節】等,這些歌曲之 D4 之佔有比例相當多,且結束音亦為 D4,因此屬於 F 均 D 調羽調式(請參考 表 2-3-3-B)。

(16)

(四)日本民歌之大七度

在此大七度一律在於 F4 與 E5 之間,且大部分的樂曲沒有 E4 或 F5,換句話 管「正士正乂型」相同,為{…la、do、re、mi、sol、

la、s

大七度可能是從含有小三 度的

連續的大二度最多不會超過兩個,否則就產生三全音,故以小三度接兩 度。若從以 G4 為 re 的上述{re、mi、sol}架構,依此方式往上擴大,就 成與四空管相同的音階(請參考下譜例 3-2-C)。

例 3-2-C 四空管音階中含有大七度部分 說,其唱名與四空管和五空

i、re…},但如上所述,其與兩者迥然不同,即四空管和五空管「正士正乂 型」的「宮(do)」之重要性遠超過日本民歌的 do。

如上一節所說,大七度 F4-E5(do-si)之間的音,G4、A4、C5、D5(re、

mi、sol、la)往往佔有的時值相當多。因此筆者推測此

三個或四個音所構成的四度或五度架構,即{re、mi、sol}、{mi、sol、la}

或是{re、mi、sol、la},以大二度音程往上或往下擴大而成的(請參照譜例 3-2-B) 譜例 3-2-B 一人で寂し(開頭)

但是 個大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單晶片電路接受到 A/D 轉換器的信號後,即將此數位信號由顥示器 顯示。此時單晶片 IC 並將此一 A/D 轉換器與指撥設定開關做比較,A/D 轉換器的信號高於設定值時,即由 OUT CONTROL

※概略說明與被保險人開始縮減工資工時之實施日期,及其所採取

一方面運用如來藏思想,一方面顯示根本空義,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更為直截的成佛學說和

階段一 .小數為分數的另一記數方法 階段二 .認識小數部分各數字的數值 階段三 .比較小數的大小.

1.1.3 檢視分三個階段 。 在過去第一、第二階段 (即由1999年 1月至2000年

本次的作業 (netstat -na 部分 ) 即在觀看所有機 器上的 transport layer 連線. 本次的作業 (netstat -na 部分 ) 即在觀看所有機 器上的 transport layer

加強教師在 奧福音樂教 學上的掌握 及運用樂器 的技巧. 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