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附件三】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格式(系統端上傳 PDF 檔)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計畫編號 /Project Number:PGE10844

學門專案分類/Division:通識(含體育)學門 執行期間/Funding Period:108.8.1 至 109.7.31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應用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提升通識 心理學類課程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

配合課程名稱/Course Name:心理學與社會關懷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楊淳皓 共同主持人(Co-Principal Investigator):無

執行機構及系所(Institution/Department/Program):

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成果報告公開日期:

立即公開 □ 延後公開(統一於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開)

繳交報告日期(Report Submission Date):109.9.20

(2)

2

應用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提升通識心理學類課程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

壹、 報告內文(Content)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者長期擔任通識心理學類課程的教學,深深覺得當原本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被動 學習態度遇上這個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科技發達的時代,大學教師面臨的挑戰愈來愈大,教師 必須與時俱進,因應現代學生的學習習慣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方能夠領受師生之間教學互 動的美好,獲得教學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研究者認為想要改變學生「只想分數甜,不想多 投入」的學習態度,通識課程教學宜善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並且讓學生相信通識課 程可以幫助其儲備未來工作及生活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包括培養核心就業能力

(例如團隊合作、終身學習、溝通表達)、訓練高階思考技能(例如分析及解決問題、應用 整合知識、創意思考)及通識核心能力(例如社會關懷、批判思考、人文素養)。綜合言 之,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面對上述這些通識心理學類課程教學現場的實務問題,研究者基於 廣泛的文獻探討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反思心得,嘗試提出一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 核心能力的通識心理學類課程的創新教學模式。

二、文獻探討

針對上述通識心理學教學的問題挑戰以及通識課程的理念,研究者認為,儘管各個心理 學科目有其既有的主題內容,但是教師在設計通識課程時,宜多思考未來人生或生活所需要 的知識能力並且回應網路世代的學習偏好。因此,研究者認為通識課程教學實踐宜緊密連結 學生生活生命經驗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善用網路科技回應新世代大學生的學習偏 好,面對面的課堂時間宜多數用來體驗實作討論以協助學生內化知識,教師宜時常與學生互 動對話,並且融入問題本位學習法和專題式學習法以訓練學生自主學習、整合應用知識的能 力。研究者用「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示意圖如圖 1)來闡述這些教學設計理念,以 回應上述問題挑戰以及通識課程理念。此模式包含六個要素,如同一輛自行車的六個重要元 件,讓學生學習旅途成功愉快,產生合宜恰當(PROPER)的學習成效。這六個要素代表學 習自行車的六重要元件:P1 指的是問題本位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如同自行車的 大鏈輪;R1 指的是的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關係(Relationship)如同自行車的坐墊;

O 指的是翻轉教室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如同自行車的鏈條;P2 指的是專題式學習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如同自行車的小鏈輪;E 指的是與體驗式學習(Experience

learning)如同自行車的前輪和後輪;R2 指的是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Relevance)如同自 行車的手把。

(3)

3

圖 1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示意圖

接下來,研究者分別探討此學習模式六個元素的理念和文獻如下。

(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R1,E 及 R2 1. R1: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關係

互動對話關係是 PROPER 學習自行車的坐墊,舒適且軟硬適中的坐墊是愉快的自行車 長途旅行的必備要件,是吸引騎士願意騎乘的重要因素。在此之所以先討論這個元素,乃是 因為研究者具有心理諮商專業背景,經常用人際關係的眼光來看待教學互動。個人認為所有 的教學互動都可以看成是人際互動,正向溫暖的師生和生生關係有利於營造學習氛圍。如同 福祿貝爾所言「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林玉体,2015),可見「愛」的元素十分重 要。然而,不同於專業課程的師生與生生會在許多專業課程和師生活動中見面互動,通識課 程通常只有2 學分,學生來自不同科系,學生大學四年可能只會修習該位教師一門課,每周 只有2 個小時不到的時間面對面時間,通識課程教師如何讓修課學生感到老師的關愛呢?研 究者從學理基礎和實際作法來說明如何在通識心理學課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此元 素主要融合三種理論的思維。

(1)以對話促進學習:

社會建構論的學者(Singer, Marx, Krajcik & Chambers, 2000;Vygotsky, 1986)認為,師生與 同儕之間的對話能夠有效促進個人的知識建構,增強學生的理解新知識的動機和好奇心,他 們相信,不管是有錢人或窮人、多數族群或少數族群、男性或女性,所有人如果沒有機會去 講話,學習就無從發生。因此,學習者除了具有主動建構知識的特性之外,也有主動尋求與 他人溝通對話的需求,換言之,社會互動對話也深深影響個人的知識建構。因此,學習社群 的對話互動有益於個人的學習。在研究者的教學中,所採取的問題本位學習法和專題式學習 法都注重師生與同儕之間的對話論。

(2)心理諮商的個人中心學派理論(Person-centered theory):

(4)

4

Rogers 是個人中心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本教育思想啟發許多心理諮商作者、社會 工作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他認為輔導者或教育者的角色如同園丁一般,經由細心的照 顧,讓每一棵花草樹木展現其潛能,長成它該有的樣子。他認為成功的輔導關係或治療關係 有三個關鍵要素:接納、真誠一致和同理心(Rogers, 1995; Mcleod, 2002)。Rogers 認為人性 本善,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向上的傾向。假若輔導者展現這三個態度,如同園丁提供恰當的陽 光、空氣、水一般,植物就能夠生長,當事人就會自己找到生命的出路。研究者在教學互動 中也是時常提醒自己要對學生展現接納、真誠一致和同理心的態度,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有 溫度的教師」,接納學生學習的各種抱怨並且迅速給予回應,會清楚指出學生不足處但不會 苛責,能夠同理學生的學習困難並且給予協助,採行一項教學作為前先問自己「如果我是學 生,我會有何學習困難」。

(3)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正向心理學受到愈來愈多心理學界的重視,應用的領域由心理健康照護擴及各種教育場 域。正向心理學認為教師的正向特質可以營造正向的學習氣氛,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 的美德或正向特質包括自己的人格特質、了解個人長處、勇氣、愛與人道、正義、節制等

(江雪齡,2008)。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研究者經常利用正向心理學中有關解釋型態 的技巧,從永久性,普遍性,個別性等三個層面分析挫折,找到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原 因,找出不幸事情的的暫時性和特定性解釋,通常可以避免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淖,保持 對於教與學的希望感(Seligman , 2002;Seligman, 1990)。此外,研究者也經常使用屬於正 向心理學的焦點解決諮商法常用的三個概念技巧(許維素等,1998):。正向再架構

(positive reframing)、同步陪伴(pacing)、小改變會帶來大改變。

2. R2: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指的是心理學課程主題內容取自真實生活世界,消化理解之後,

也應用於真實的生活。它是PROPER 學習自行車的手把,指引知識學習的方向。它不是特 定的教學策略,卻是PROPER 學習自行車模式的靈魂。研究者認為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聯 的主題內容最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又,黃俊傑(2011)認為:「通識教育的目 的是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使人可以挺立心志,自作主宰,…並且與所生存之人文及自 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性之關係」,可見通識教育應該要讓學生關心其所處的人文社會及自然 環境。因此,個人在設計教材或學習活動時,會儘量引導學生去接觸或思考生活世界的議 題,甚至思考如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單門通識課程學分數通常只有2 學分,容易變成學生 學習的浮光掠影。但是,假若學生能夠多修幾門注重與真實生活世界關聯的通識課程,就會 覺得通識課程是能夠幫助解決生活的真實問題,對於通識課程的學習動機應該也提高。

3. E:體驗式學習

研究者相信當知識與實際體驗產生連結時,學生因為使用多重感官學習,印象比較深 刻,比較容易投入學習。在PROPER 學習自行車模式中,體驗式學習如同自行車的前後 輪,學生愈能夠投入活動體驗代表自行車前後輪的抓地力愈好,學習進行愈順暢。杜威認為 經驗是認知的主要來源,透過經驗學習,做中學,獲得知識的意義(吳清山,2003;歐用 生、莊梅生,2002)。因此,研究者會依據教學目標儘量設計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實際 體驗,之後再反思主題知識與經驗有何關係,他有何新的學習。例如,在「心理學與社會關 懷」課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原住民族文化的山林智慧,培養學生欣賞多元文化的胸襟,個 人設計原住民部落踏查的活動,帶學生到宜蘭縣南澳鄉武塔部落體驗學習。學生在部落耆老 的示範引導下,實際練習射箭和做陷阱。學生實作時,顯得十分專注投入,不時向耆老請教 問題。學習單上,許多學生回饋,他們很佩服原住民族的獵人,弓箭陷阱都是就地取材,一

(5)

5

把開山刀和一把鹽就能夠在山裏面生活,狩獵的禁忌蘊藏永續發展的智慧,例如動物的繁殖 期不可打獵,不打小動物。

(二)能夠引導學生投入學習並且訓練思辯能力的P1,O 及 P2

在PROPER 學習自行車模式中,這三個元件緊密搭配相輔相成的教學策略,如同自行 車的動力傳達系統,問題本位學習法是大鏈輪,專題式學習法是小鏈輪,翻轉教室線上學習 則是鏈條,三者相互搭配,產生前進的動力。經過文獻探討,研究者認為這三種教學策略之 間有很高的相容性,三者都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能夠透過教師設計的討論實作活 動引導投入參與,課外時間負起學習責任達成學習任務,能夠達到增進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 的主動學習態度的目標。茲探討文獻如下。

1. P1(問題本位學習法)與 P2(專題式學習法)的搭配

綜合多位學者(關超然、李孟智,2009; Barel, 2007; Lambros, 2004)的觀點,問題 本位學習法是一種以結構模糊的問題或難題為學習情境的教學法,學生以小組方式扮演問題 的持有者,主動應用整合新舊知識,合作討論提出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問題本位學習法 包含下以五個重要元素(宜蘭大學PBL 推動小組,2012):(1)以問題或難題作為學習情 境;(2)學生扮演問題持有者:;(3)學生以小組方式工作;(4)重視討論和對話;(5)強 調自我導向的主動學習。國內學者應用問題本位學習法應用於通識心理學、傳播學、生命科 學等多種類課程教學,研究結果顯示,問題本位學習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團隊合 作、自主學習、知識應用等能力(吳俊憲、吳錦惠,2018;林承宇,2018;楊淳皓,2017;

閻自安,2015;辛幸珍,2010)。

學界對於專題式學習法的看法比較分歧。例如, Markham、 Larmer 與 Ravitz

(2003)認為專題式學習法透過持續環繞真實複雜問題和細心設計專題,是一種能夠吸引學 生參與學習知識技能的系統學習法。Blumenfeld 等學者(1999)認為專題式學習法有兩個 基本要素:有一個問題組織以驅動所有的學習活動,而且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在學期末累積 產生一個具體成品來回應期初的驅動問題(driving question)。至於在專題式學習法的操作原 則方面則有具體的要求。例如,Larmer、Mergendoller 與 Boss(2015)提出專題式學習法必 須符合八個標準:(1)關鍵知識技能;(2)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難題;(3)持續的探究;

(4)真實問題情境;(5)尊重學生的選擇和意見;(6)反思;(7)批判和修正;(8)公開 發表作品。

如同 Prince 與 Felder(2006)所言,問題本位學習法與專題式學習法的共通點多於相異 點。探討與真實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並要求學生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是二者的共通之處,

二者的主要差別在於,問題本位學習法強調新知識的獲得,專題式學習法則偏重知識的整合 與應用。基於此,研究者認為問題本位學習法與專題式學習法可以整合使用於通識課程,引 導學生一方面主動學習知識,另一方面練習整合並應用知識。

2. O(翻轉教室線上學習)是 P1(問題本位學習法)及 P2(專題式學習法)的良好輔助 Stone( 2012) 認為翻轉教室教學法是「學生課前先觀看影音檔,空出的課堂時間用來解決 困難的概念,回答學生的問題,練習,建立與日常生活的連結」。由此可見,翻轉教室既強調 學生在課堂外時間的主動學習,也注重教師能夠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作與生活經驗連結的討 論或實作等深入的學習活動。黃國禎(2016)說得好,「課前影片側重理解和記憶,課堂活動 重在應用、分析、評鑑等高層次思考」。課前影片和課堂活動設計都是翻轉教室不可或缺的部 分,不可偏廢,有著不同角色功能, 課堂活動是課前影片內容的延伸、應用、深化。

(6)

6

由上述的文獻分析,研究者認為翻轉教室與問題本位學習法、專題式學習法有許多共通 性,三者都是視學生為學習的主角,注重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自我導向學習;教師則是扮演 從旁協助的學習促進者,減少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三者也皆重視養成學生應用知識,

解決問題,批判思考等高階思考能力。因此,研究者認為假若學生能夠利用翻轉教室學習線 上學習,問題本位學習法及專題式學習法的學習效果將更佳。理由有二,首先,在許多通識 課程中,老師發現學生因為缺乏基礎背景知識,所以當教師呈現案例問題時,學生的討論時 常流於空洞。假若能夠借助翻轉教室的課前影片線上觀賞,具備一些基礎知識後,學生比較 容易進入課堂中的問題討論,在課堂中學生發現課前影片的知識內容不足以完整分析或解決 問題,於是就形成新的學習議題(目標),課後再分工合作進一步蒐集文獻知識,如此一來,

學生對主題知識的理解將更有深度。再者,許多採用討論教學法的通識課程教師經常感受到 課堂時間不敷使用,這是因為通識課程受限於課堂時間短和班級人數多的因素,難以兼顧講 授和討論的品質。假若翻轉教室線上學習能夠融入問題本位學習法課程,將原本在課堂上講 授的內容錄製成課前影片上傳數位學習平台供學生在家觀看,教師將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帶領 學生在課堂中討論互動。

三、研究問題

綜合上述,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是:本研究提出的 PROPER 創新教學模式是否能夠幫助教 師有效回應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被動消極學習態度及對於網路手機的偏好,提升學生學習 通識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

四、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研究者教授的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為教學研究現場,研究設計架構如圖 2 所 示,其中包含六個教學策略的PROPER 教學模式是本研究的自變項,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 機、主動學習態度、知識整合應用能力、多元社會關懷能力、善用手機及網路學習為依變 項,每一個依變項各有對應的佐證資料。

(7)

7

圖 2 本研究的研究設計架構

(二)研究假設:基於上述的研究架構,本研究的下列三個研究假設。

1.研究假設一:修課學生在教學反應問卷的回饋分數高於該學期的校平均分數、院平均 分數及系平均分數。

2.研究假設二:修課學生在教學方法回饋問卷回答同意的比例高於 8 成。

3.研究假設三: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修課學生在學習成效自評量表的後測平均得分高 於前測,且「主動學習能力」、「整合應用知識能力」及「多元社會關懷能力」的後測平 均得分高於前測。

(三)教學設計:研究者挑選社會心理學中與社會關懷有關的重要主題,作為本課程主要的 主題知識,包括偏見與社會認知、同理心、心理學派看人際關懷等,也納入與學期末專題式 學習作業有關的認識臺灣南島語族主題。教學策略則是採取前述的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 式,如圖 3 所示,具體而言,翻轉教室學習平台(O)是貫穿整個課程的支援環境,學生課 前上平台觀看影片,也可向教師提問,製作專題式學習法專題時(P2),亦可隨時利用平台 複習重要概念知識。在學期的前段,幾個心理學重要概念主題知識(例如同理心、偏見與社 會認知、心理學大師看人際關懷)採取翻轉教室(O),要求學生在家觀看學習平台上的課前 影片,課堂上作與課前影片知識有關的討論或演練。為確認學生課前觀看影片,研究者在課 堂開始時間實施課前影片小考試,課前也請教學助理利用 LINE 群組提醒尚未看影片的同學 作預習。學期中段是用翻轉教室線上學習(O)輔助問題本位學習法(O)的方式,學生在家 觀看與問題本位學習法案例問題有關的課前影片(災難心理學及自殺心理學),課堂開始先 小考,然後在利用課前影片學到的知識解析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案例問題(R2),由於研究 者刻意設計影片中的知識不足以解析複雜案例問題的情形,所以各小組必須自行設定學習目 標,分工合作蒐集閱讀其他知識,並且與教師約定課外時間討論(R1),每位成員必須分享 找到的知識,並且說明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解決案例問題,教師則適時提問刺激學生思考,二 周後各組上台報告學習成果。學期後段則是翻轉教室(O)輔助專題式學習法(P2)的方 式,學生在第 6 周到部落體驗學習(E)之後,必須拍攝對於部落或原住民族有幫助的微影

(8)

8

片,主題由學生自選(例如破除對於原住民族常見的刻板印象、行銷部落觀光、介紹原住民 族的狩獵文化等),學生必須整合應用課堂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及蒐集閱讀其他可信的文獻,

可隨時上翻轉教室學習台觀看影片複習 同時教師也會與各小組約課外討論時間(R1),提供 必要的協助及諮詢,最後學生在學期末向全班分享其創作的影片,經部落耆老及任課教師檢 視無重大錯誤後,再上傳 youtube 平台。

圖 3 問題本位學習(P1)、翻轉教室線上學習(O)與專題式學習(P2)的搭配

(四)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 108-1 及 108-2 學期修習心理學與社會關核心必修課 的大一學生,人數分別是 43 及 49 人。學生來源涵蓋工學院、生資學院、生物資源學院、人 文暨管理學院等四個學院。

(五)研究工具:

1.教學反應問卷:由本校教務處(國立宜蘭大學,2010)所編製,包含學生對於教師的 教 學評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式、學習評量、教學品質等五個構面,共 13 題,採用李克特式 5 點量((Likert scale)。該問卷的預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各題項與量 表總分及其所屬構面得分之相關係數介於.50~.91 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各題項的

Cronbach's α 值均達.90 以上,可見問卷具有良好信度。在效度方面,本問卷以 263 位大學 生為預試對象,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各題項的因素負荷量均介於.48~.87 之間,表示此份 問卷各題對於潛在變項的解釋程度高,亦即可以有效地測出其背後欲測量的潛在變項,問卷 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

2.教學方法回饋問卷:為研究者依據 PROPER 自行車學習模式的六個教學策略編製的問卷,

題項內容經過三位資深大學通識課程教師審閱修正,由於施測對象為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 學生,故題項內容融入該課程的教學活動內容。詳細問卷內容如附件1。

3.學習成效自評量表:是研究者依據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的教學目標,所編製的學生學習 成效自評量表,目的在於評量學生的自我學習、整合應用知識及多元社會關懷能力。該量表 共11 題,屬於李克特式 5 點量表,題項內容經過三位具有心理測驗背景的專家教師審閱修 正。在學習成效自評量表的因素效度方面,以104-1 學期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兩個班 103 位大學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經由主成份分析法,測量題目可以抽離出三個主要的因 素,分別可命名為「主動學習」、「多元社會關懷」和「整合應用知識」,第一個因素可以解 釋30.91%的變異量,包含 4 題;第二個因素可以解釋 14.35%的變異量,包含 5 題;第三個 因素可以解釋12.38%的變異量,包含 2 題。三個因素合計可以解釋 57.64%的變異量,該學 習成效自評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詳細問卷內容如附件2。

(9)

9

(六)資料分析方法:教學反應問卷的統計係由本校教學發展中心進行網路線上施測,除計 算教學反應問卷得分之外,亦分別統計學生自評各題項的反應情形。教學方法回饋問卷及學 生學習成效自評量表的分數則由研究者以SPSS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其中學生學習成效 自評量表採相依樣本重複量數t 考驗,檢視第二週前測的平均數與第十八週後測的平均數是 否達到顯著差異,採雙尾考驗。至於學生學習成效自評量表的心得和回饋的質性資料,則是 由研究者以詮釋學觀點,採取內容主題分析方法(Patton, 2002;高淑清,2008),反覆閱讀資 料,依據PROPER 教學模式的六個元素,找出學生代表性的質性反應。

五、教學暨研究結果

(一)教學過程及成果:本研究為進行翻轉教室線上學習(O)拍攝 7 部課前影片上傳學校 數位學習平台,相關網址如附件

3。108-1 及 108-2 學期二班學生共為南澳部落拍攝 16 部影

片,學生參考部落耆老曹天瑞博士的回饋意見後修改影片,再上傳youtube 平台,相關網址 如附件

4。

(二)研究結果:

1.教學反應問卷統計結果:108-1 學期的教學反應問卷平均得分是 4.50 分,108-2 學期則是 4.55 分, 二學期皆高於系、院、校的平均,可見學生對於本課程的整體反應頗為正向。

2.學習成效自我量表統計結果:由表 1 及表 2 得知,二個班級的各個題項前後測平均分數 皆達顯著差異,可見此PROPER 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應用能力、多元 社會關懷能力。

(10)

10 表1 108-1學期學習成效自我評量t-test結果摘要表(n=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層面 前測平均數(標準差) 前測平均數(標準差) t值 p值

A. 主動學習

A1 我會課前預習功課(例如,閱讀教材或 3.12(0.88) 4.32(0.77) -6.31 .000***

觀看課前影片)

A2我覺得我有不錯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 3.44(.66) 4.36(.63) -5.99 .000***

設定學習目標,蒐集分析可靠資料等)。

A3 在需要發表意見時(例如上台發言或 3.35(.98) 4.11(.78) -3.81 .000***

小組討論時),我能夠有條理地表達

A4 我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例如, 3.88(.73) 4.20(.69 ) -2.00 .01**

與同學合作完成分組作業或報告)。

B. 整合應用知識

B1對於社會議題,我能夠整合多元資訊, 3.94(.65) 4.23(.55) -1.78 .01**

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

B2 我知道如何應用心理學的概念分析 3.44(.79) 4.27(.69) -4.95 .000***

社會問(議)題。

C. 多元社會關懷

B1我會主動關心重要社會議題 3.50(.90) 4.27(.69 ) -4.29 .000***

(例如災難、老人、原住民族等議題)。

B2 我覺得我了解多元文化(例如,不同種族 3.74(.96) 4.39(.72) -3.41 .001***

、階層、性別等),並且能夠尊重欣賞他們。

B3 我覺得我具備對少數族群和弱勢者 3.76(.89) 4.45(.73 ) -3.76 .000***

的同理心。

B4我了解社會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 3.59(.66) 4.34(.57) -4.65 .000***

和解決方法。

B5 我能夠傾聽和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見。 4.03(.73) 4.43(.67 ) -2.50 .05* 整體學習成效 3.62(.80) 4.31(.68) -3.93 .000***

( *p<.05, **p<.01, ***p<.001 )

(11)

11

3. 教學方法回饋問卷統計結果:由表 3 可知,有 86%的學生認為 PROPER 教學模式提升他 們對於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有83%的學生認為 PROPER 教學模式幫助其投入課堂學習活 動,學生對於本模式的6 個元素大多數表示肯定(在 83%至 93%之間)。

表2 108-2學期學習成效自我評量t-test結果摘要表(n=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層面 前測平均數(標準差) 前測平均數(標準差) t值 p值

A. 主動學習

A1 我會課前預習功課(例如,閱讀教材或 3.22(.73) 4.59(.74) -8.83 .000***

觀看課前影片)

A2我覺得我有不錯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 3.47(.68) 4.43(.63) -6.10 .000***

設定學習目標,蒐集分析可靠資料等)。

A3 在需要發表意見時(例如上台發言或 3.29(.87) 4.29(.75) -6.48 .000***

小組討論時),我能夠有條理地表達

A4 我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例如, 3.96(.79) 4. 55(.69) -4.65 .000***

與同學合作完成分組作業或報告)。

B. 整合應用知識

B1對於社會議題,我能夠整合多元資訊, 3.78(.69) 4.51(.51) -5.21 .01**

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

B2 我知道如何應用心理學的概念分析 3.39(.80) 4. 47(.59) -6.90 .000***

社會問(議)題。

C. 多元社會關懷

B1我會主動關心重要社會議題 3.78(.89) 4.2 9(.69) -5.43 .01**

(例如災難、老人、原住民族等議題)。

B2 我覺得我了解多元文化(例如,不同種族 4.04(.93) 4. 49(.77) -5.57 .001**

、階層、性別等),並且能夠尊重欣賞他們。

B3 我覺得我具備對少數族群和弱勢者 3.94(.86) 4. 55(.61) -6.58 .001**

的同理心。

B4我了解社會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 3.59(.66) 4. 55(.57) -4.65 .000***

和解決方法。

B5 我能夠傾聽和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見。 4.14(.76) 4. 63(.54) -3.60 .05* 整體學習成效 3.69(.82) 4.49(.63) -4.45 .000***

( *p<.05, **p<.01, ***p<.001 )

(12)

12 PROPER 整體而言,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提高我的學習興趣 24(55.8%) 13(30.2%) 6(14.0%) 0(0.0%) 0(0.0%)

PROPER 整體而言,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讓我投入課堂學習活動 23(53.5%) 13(30.2%) 7(16.3%) 0(0.0%) 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學生的質性回饋

茲依照 5 個依變項的次序,舉出學生在教學反應問卷上的代表性回饋。

(1) 學習興趣與動機

「 我喜歡這門課讓學生花許多時間討論問題, 發表自己看法」

「滿有趣的上課方式,有真正當大學生的感覺,希望其他課程也這樣上」

(2)主動學習

「學會思考出問題中要弄清楚的地方,並且蒐集可信的資料,並且加以分析」

「這門課要事先自己閱讀消化資料,小組討論時才能報告給其他人聽,才不會 無話可說」

(3)知識整合應用能力

「PBL 的教學方式使我的學習更有深度,學會思考,對知識的認知和了解程度 更高一些」

「PBL 教學法讓我學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以前 未有過的學習 經驗」

(4)多元社會關懷能力:

「提醒自己不要用主流社會的既有印象去評價弱勢者,反思自己的偏見」

表 3 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學生對於PROPER 教學模式的反應 (N=43)

策略分類 問卷題目內容 非常同意 還算同意 中立意見 不太同意 非常不同意 P1 我必須課外學習新知識才能夠解析災難心理學 23(53.5%) 14(32.6%) 5(11.6%) 1(2.3%) 0(0.0%) 的案例問題

P1 我必須課外學習新知識才能夠解析自殺心理學 22(51.2%) 14(32.6%) 6(13.9%) 1(2.3%) 0(0.0%) 的案例問題

R1 我覺得本學期與小組同學的各種討論分享有助 22(51.2%) 15(34.9%) 5(11.6%) 1(2.3%) 0(0.0%) 於我的學習

R1 期中考前與楊老師於課外時間討論 PmBL 案例 18(41.9%) 20(46.5%) 5(11.6%) 0(0.0%) 0(0.0%) 問題對於我們組完成報告有所幫助。

R1 期中考後與楊老師於課外時間討論期末專題 22(51.2%) 19(44.2%) 2(4.6%) 0(0.0%) 0(0.0%) 影片製作對於我們組完成影片作品有所幫助

O 觀看課前影片使我在課堂討論時言之有物 20 (46.5%) 18(41.8%) 5(11.7%) 0(0.0%) 0(0.0%) O 我覺得本課程翻轉教室的學習方式(課前看影片 22(51.2%) 18(41.8%) 3(7.0%) 0(0.0%) 0(0.0%)

,課中討論實作)增進我對於課程內容的了解

P2 我覺得期末製作微影片的作業讓我更深入思考 22(51.2%) 17(39.5%) 4(9.3%) 0(0.0%) 0(0.0%) 原住民族的需要或議題

P2 我覺得期末影片專題作業讓我學習到應用可靠的 14(32.6%) 25(58.1%) 4(9.3%) 0(0.0%) 0(0.0%) 知識來解決或解析問題

E 我覺得體驗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射箭體驗、陪視障 24(55.8%) 11(25.6%) 8(18.6%) 0(0.0%) 0(0.0%) 者走路)提高我對這一門課的學習興趣

E 我覺得體驗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射箭體驗、陪視障 24(55.8%) 13(30.2%) 6(14.0%) 0(0.0%) 0(0.0%) 者走路)促進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R2 我覺得自殺心理學的案例問題與我的直接間接生活 19(44.2%) 20(46.5%) 4(9.3%) 0(0.0%) 0(0.0%) 經驗有關聯,提高我的學習興趣

R2 我覺得災難心理學的案例問題與我的直接間接生活 16(37.2%) 21(48.8%) 6(14.0%) 0(0.0%) 0(0.0%) 經驗有關聯,提高我的學習興趣

(13)

13

「比較能夠體諒弱勢者的處境,如視障者、原住民族,感謝有安排部落參訪,

直接與耆老對話,了解檯面下的許多問題」

(5)善用手機與網路學習

「謝謝老師用翻轉教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

「滿喜歡翻轉教室的上課方式,比較會讓我想自動自發學習」

5.研究成果小結:綜合上述的量化及質化結果,本研究提出的 PROPER 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 興趣及動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應用能力、多元社會關懷能力,回應學生使用網路及 手機的習慣。此外,大多數學生肯定這個教學模式促進其學習。本研究的三個假設皆獲得支 持。

(三)教師教學反思:

1.教師與學生課外討論的工作量: PROPER 教學模式重視師生的對話關係(R1),因此教師 花費許多時間透過對話促進學生學習,關心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有用的建議,催化學生的 思辦能力,解決問題本位學習(P1)的案例問題及完成專題式學習(P2)的專題作業。由於 研究者與每一小組的討論時間約需50 分鐘到 1 個小時,然而多數通識課程是 2 學分,每周 只有2 小時課堂時間,所以多是與學生約課堂外時間進行。以一班分 8 個小組,每一小組每 一學期與教師課外討論2 次,研究者須投注 16 小時課業輔導時間在這個班,負擔不可謂不 重。採取PROPER 教學模式的教師必須有要付出大量課業輔導時間的心理準備。假若教師 無法挪出這麼多時間,可以考慮縮短每次師生討論時間長度,或者利用部分課堂時間輪流與 各小組進行討論。若是3 學分的課程,教師可以考慮花多一點時間在課堂中進行師生討論。

然而,不管如何,師生的對話關係是本教學模式不可或缺的環節,形式及時間長度或可變 通,但是不可偏廢。

2.必修與選修課程學生對於 PROPER 教學模式接受程度的差異:本研究將 PROPER 教學模 式應用於108-1 及 108-2 學期的「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也將部分策略使用於「情緒管 理」及「性格與生涯發展」二門課程,學期中分別有2 人,6 人及 8 人停修。後二門課停修 人數頗多,經研究者私下詢問學生原因,這些學生認為,與其他通識課程比較起來,該課程 學習負擔太重。研究者推論, 「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是大一必修課程,大一學生通常 學習配合度比較高,且其他必修課程課業要求也與本課程相差不多,因此學生接受度比較 高。至於其他二門課程屬於選修性質,儘管 多數修完整學期課程學生覺得有收穫,但是,

對於有些視通識課程為「營養學分」的學生而言,上了幾周課程後,覺得學習負擔大於其他 通識選修課程,就選擇停修。因此,採用PROPER 教 學模式的教師可能要思考,萬一停修 或選課人數太少甚至低於學校開成課最低人數時的因應之道。研究者認為,教師可以與學生 在學期初時多作溝通,多聽聽學生的想法,然後一方面說明這個學習方式帶給學生的益處,

二方面在必要時合理地降低作業份量。

3.小組人際衝突的議題:本研究發現少數學生抱怨勞逸不均、有成員未如期完成工作、「搭 順風車」的現象。Mills 與 Treaguest(2003)對於大學工科學生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該研 究也提及少數學生抱怨付出時間多,有些小組發生人際衝突(分工不均、有成員拖慢進度)。

本研究的教學策略模式中,問題本位學習(P1)和專題式學習(P2)佔很重的份量,小組成 員必須負起更多的學習責任,長時間密切合作,因此容易出現一些人際衝突議題。108-1 學 期期中問卷上,有幾位學生反應此現象,研究者旋即調整評分方式,請小組內成員互評工作 貢獻度,並且調高貢獻度高者分數,調低貢獻度低者分數。學期末的回饋未再出現類似抱 怨。建議日後課程在期初即向同學說明組內同儕互評貢獻度的機制,利用正向同儕壓力,減 少「搭順風車」或「吃大鍋飯」的現象,並且適時輔導學習被動的同學。

(14)

14

4.不看課前影片的學生:本研究中約有 15%左右學生表示不會觀看課前影片,事實上,我的 一位採用翻轉教室的同事也表示,他的班上也有近 2 成學生不看影片。這或許與學生對通識 課程的學習態度有關(「通識課程是營養學分,不值得用課外時間準備」)。也或許與影片的 活潑性低有關。研究者認為,改進之道除了增加影片的活潑性外,加強宣導翻轉主動學習的 理念,適時給予個別輔導可能也有幫助。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計畫關注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學習動機薄弱現象和被動學習態度,以及網路和手 機科技對於通識課程教學的影響。基於對上述教學困境的觀察及反思,研究者認為通識心理 學類課程教學觀念宜加強培養學生的通識核心能力、高階思考技能、核心就業能力並且強化 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在教學策略方面,研 究者提出融入網路科技的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的靈魂是以讓學生感受課程 內容與其自身及生活有關連(R2 和 E),並且經營師生及生生的對話關係(R1),以提高學 生的學習興趣。其主要技術是二種 PBL(P1 和 P2)及結合網路科技的翻轉教室線上學習

(O),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投入學習,鍛鍊思辯能力。分而言之,P1(問題本位學習)

以結構模糊的案例問題訓練學生善用團隊力量,主動學習新知識解析問題,培養終身學習能 力;R1(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關係)促進師生及生生的關係,透過密集對話,增進學 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的知識建構,同時降低手機對於課堂學習的干擾;O(翻轉教室 線上學習)回應學生網路學習的偏好,要求學生上課前在翻轉學習平台觀看影片,吸收當周 主題的基本知識概念,做好課堂討論案例問題的準備;P2(專題式學習法)藉由學期末的專 題作業,訓練學生應用課堂知識,發揮創意,解決實際問題的高階思考技能;E(體驗式學 習)藉由與課程目標相關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做中學,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加深對於知識的印 象;R2(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使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問題及討論素材,提高學生的 學習興趣。

研究者將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主要應用於 108-1 及 108-2 學期的「心理學與社會關 懷」課程,同時將部分實施於「情緒管理」 及「性格與生涯發展」二門課通識心理學類課 程。「心理學與社會關懷」課程的研究結果顯示:該門課程修課學生在教學反應問卷的回饋 分數高於該學期的校平均分數、院平均分數及系平均分數;學習成效學生自評量表統計分析 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應用知識及多元社會關懷能力皆有 顯著進步;學生在教學方法回饋問卷表示肯定此教學模式的比例高於 8 成。質性回饋結果顯 示,大多數學生肯定這個教學模式,認為此學習方式提高他們對於通識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興 趣及動機,比較專注在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家觀看課前影片,會為了解決案例問題主動設定 學習目標蒐集閱讀新知識,期末專題作業讓他們有應用知識及創意解決問題的機會。整體而 言,研究結果顯示,PROPER 創新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臺灣大學生對於通識 課程的學習動機薄弱和被動學習態度的教學困境,並且回應學生使用網路學習的習慣,也降 低手機科技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同時提升學生的某些高階思考能力(例如知識整合與應 用、問題解決)、核心就業能力(例如終生學習、團隊合作)及通識核心能力(例如社會關 懷、溝通表達)。易言之,本教學模式有助於回應研究者在本文開頭所提出的四個通識課程 教學困境: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被動學習態度、通識課程教學目標未被學生認同、網路科 技改變大學生的吸收知識習慣、以及手機干擾課堂上的教學活動等。

(二)建議

1.導入行動研究法的精神:沒有一套教學策略適用於所有的學科領域及學生族群,良好的教 學策略宜緊密扣住教學情境脈絡。建議未來研究導入行動研究法,依據不同教學情境脈絡中

(15)

15

的學生回饋,修改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以擴大此模式的實施彈性。

2.嘗試應用 PROPER 自行車教學模式於其他學科領域:本研究提出的教學策略構想,很大一 部分是來研究者多年擔任通識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經驗反思。每一學科領域都有具代表性的教 學方法,所以此教學模式未必適用於所有學科領域。然而,本文提出的教學的困境也經常是 其他學科領域教學的困境,建議可以將此模式應用於其他學科領域,觀察學生教學反應,作 出必要的修正。

貳、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江雪齡(2008)。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育的實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2. 吳俊憲、吳錦惠(2018)。應用問題導向學習於大學通識課程之行動研究。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7(11),194-200。

3.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出版社。

4. 辛幸珍(2010)。以問題導向學習整合跨領域學習於通識「生命與倫理」課程之教學成效。

通識教育學刊,6,89-107。

5. 宜蘭大學 PBL 推動小組(2012)。大學 PBL 課程實務。國立宜蘭大學出版。

6. 林玉体(2015)。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出版社。

7. 林承宇(2018)。傳播通識教育的創新與反思:以「媒體識讀」課程教學規畫與實踐為例。

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6(2),1-38。

8.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十八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9. 國立宜蘭大學教務處(2010)。國立宜蘭大學教學反應問卷改版暨預試分析報告,未出版。

10. 許維素等(1998)。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台北:張老師文化。

11. 黃俊傑(2011)。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華民通識教育學會出版。

12. 黃國禎主編(2016)。翻轉教室的理論、策略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

13. 楊淳皓(2017)。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通識課程的教學策略:問題本位學習法、專題式學習 法與翻轉教室的整合。通識教育學刊:理念與實務,5(2),1-40。

14. 歐用生、莊梅生(2002)。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行。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 學會。

15. 閻自安(2015)。問題導向式行動學習的整合應用:以高等教育為例。課程研究,10(1),

51-69。

16. 關超然、李孟智(2009)。問題導向學習之理念、方法、實務與經驗。台北:愛思唯爾公 司。

17. Barel, J. (2007).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quiry approach. Corwin Press.

18. Lambros, A. (2004).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lassrooms. Corwin Press.

19. Larmer, J., Mergendoller, J., & Boss, S. (2015). Setting the standard for project based learning:

A proven approach to rigoro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6)

16

20. Markham, T., Larmer, J., & Ravitz, J. (2003). Project based learning handbook: A guide to standards-focuse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2nd ed.). CA;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1. Mcleod, J.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counselling.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2.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CA: Sage Publications.

23. Prince, M. J., & Felder, R. M. (2006). Indu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definition, comparisons and research bas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5(2), 123-138.

24. Rogers, C. (1995). 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宋文里譯

(2014)。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台北:左岸文化。

25. Seligman, M. (1990). Learned optimism. 洪蘭譯(1997)。學習樂觀,樂觀學習。台北:遠 流出版社。

26. Seligman, M.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台北:遠流出版 社。

27. Singer, J. M., Krajcik, J. & Chambers, J. (2000). Construct extended inquiry projects: curriculum materials for science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35(3), 165-178.

28. Stone, B. B.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ncrease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dison, WI.

29. Vygotsky, L. S. (1986). 思維與語言。李維(譯)。台北:胡桃木文化。

(17)

17

參、附件(Appendix) 1.

教學方法回饋問卷 各位同學:

這份自我評量表主要是瞭解同學在本課程學習成效方面的自我評估,不會影響您的學期 成績,

請安心作答。您的意見將是未來課程設計重要參考。謝謝您的合作!

一、 基本資料:

■1.就讀學院:□生物資源學院 □工學院 □電資學院 □人文及管理學院

■2.就讀系別:□生機 □森資 □生動 □食品 □園藝 □電子 □電機 □外語

■ □資工 □機械 □化材 □土木 □環工 □經管 □休健 □原民

■3.班級:□單班 □甲班 □乙班

■4.年級:□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其他

■5.性別:□男 □女

二、回顧這學期,透過本課程學習: (請填滿空格,感謝配合)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還 算

無 意 見

同 意 不 太

不 同 意 非 常 1..我覺得體驗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射箭體驗、陪視障者走路)提高

我對這一門課的學習興趣。 □ □ □ □ □

2.我覺得體驗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射箭體驗、陪視障者走路)促進我

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 □ □ □ □

3.我覺得自殺心理學的案例問題與我的直接間接生活經驗有關聯,提

高我的學習興趣。 □ □ □ □ □

4.我覺得災難心理學的案例問題與我的直接間接生活經驗有關聯,提

高我的學習興趣。 □ □ □ □ □

5.我覺得本課程翻轉教室的學習方式(課前看影片,課中討論實作)

增進我對於課程內容的了解。 □ □ □ □ □

6.我覺得期末製作微影片的作業讓我更深入思考原住民族的需要或

議題。 □ □ □ □ □

7.我覺得期末影片專題作業讓我學習到應用可靠的知識來解決或解

析問題。 □ □ □ □ □

8.我覺得期末影片專題作業讓我學到團隊合作的技巧。 □ □ □ □ □ 9.我覺得本學期與小組同學的各種討論分享有助於我的學習。 □ □ □ □ □ 10.期中考前與楊老師於課外時間討論 PBL 案例問題(災難或自殺心

理學)對於我們組完成報告有所幫助。 □ □ □ □ □ 11.期中考後與楊老師於課外時間討論期末專題影片製作對於我們組

完成影片作品有所幫助。 □ □ □ □ □

12.整體而言,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提高我的學習興趣。 □ □ □ □ □ 13.整體而言,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讓我投入課堂學習活動。 □ □ □ □ □

感謝您的耐心填答,祝期末考順利!

(18)

18

2.

學習成效自評量表

請評估你目前實際狀況與下列敘述符合的程度: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還 算

意 見 無

同 意 不 太

不 同 意 非 常 1.我會主動關心重要社會議題(例如災難、老人、原住民族

等議題)。 □ □ □ □ □

2.在需要發表意見時(例如上台發言或小組討論時),我能夠

有條理地表達。 □ □ □ □ □

3.我覺得我了解多元文化(例如,不同種族、階層、性別

等),並且能夠尊重欣賞他們。 □ □ □ □ □ 4.我覺得我具備對少數族群和弱勢者的同理心。 □ □ □ □ □ 5 我覺得我有不錯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設定學習目標,蒐

集分析可靠資料等)。 □ □ □ □ □

6.我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例如,與同學合作完成分組作業

或報告)。 □ □ □ □ □

7.對於社會議題,我能夠整合多元資訊,獨立思考,不會人

云亦云。 □ □ □ □ □

8.我了解社會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方法 □ □ □ □ □ 9.我知道如何應用心理學的概念分析社會問(議)題。 □ □ □ □ □ 10.我能夠傾聽和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見,(例如在課堂上或討

論時能夠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 □ □ □ □ □

3. 翻轉教室(O)課前影片網址

PBL 學習法簡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4i3WsnShI

同理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47UjtOIJo&feature=youtu.be 偏見與社會認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O-Ot3tQ3A&t=4s

災難心理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Dg621flVA&feature=youtu.be 自殺心理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YtpctD98g&feature=youtu.be 心理學大師看社會互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77t6o4klM

認識台灣南島語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gFwjwu-lM&feature=youtu.be

(19)

19

4.專題式學習學生為武塔部落拍攝的影片網址 (1). 108-1 學期學生的專題式學習作品

組 別

作品名稱(組 長姓名)

Youtube 網址 曹天瑞博士的回饋 第

一 組

莎韻落難事 件

(黃冠霖)

https://youtu.be/dW3io4gWH0M 優點:認真蒐集資料。故事敘述正確。

建議:地點在南澳鄉非蘇澳鎮。1943 年 拍攝的電影在南投霧社,並非落難地。由 日本名明星李香蘭主演。假如用戲劇 方式呈現會更好。

第 二 組

泰雅族美食 介紹「馬 告」(王淳玉)

https://youtu.be/UcctdX0fW6U 優點:馬告介紹很詳盡。

建議:三種馬告料理已是現代化的文創 料理。其實原住民以馬告為調味品,且是 單品調味品。

第 三 組

原住民紋面 文化 (廖紫婷)

https://youtu.be/xDlIyH8jdzk 優點:文面的涵義、線條說明得很詳盡。

建議:黥面>紋面>文面。拔齒、穿耳不 需在此說明。男子文面基本條件要會狩獵。

泰雅族文面男女都有額文、頥文。女子 多一個頰文。其他部位幾乎沒有。配樂 採用莎韻之歌,比較不太適宜。若能 有文面例圖更好。

第 四 組

出草=野 蠻?

(何智祥)

https://youtu.be/ZAHxrOoAkA0 優點:每個族群有不同的文化,出草 就是馘首,有它的文化背景。出草不等 於野蠻。這是該組的結論,能尊重多 元文化。

建議:泰雅族稱為mgaga。賽德克巴萊 是戰爭非出草。而後介紹出草主要講 他的文化內涵比過程重要。

第 五 組

泰雅族菱形 圖騰 (高玉衡)

https://youtu.be/9b9e18rrKFA 優點:非常好的敘述。

建議:泰雅族過去崇拜祖靈為主,並無

任何宗教信仰。祖靈是善靈。一直在照顧我們並在看 後代子孫是否有違反GaGa 的行為,而

給予懲罰。

(20)

20

第 六 組

『YOLO 的 旅遊日記』

武塔篇 (周宗佑)

https://youtu.be/_AqwIS1MJKs 優點:以一日遊來做為旅遊日記。

清楚介紹了莎韻紀念公園,菱形圖騰…。

建議:日本老師名為田北正記。背行李 者為輪值者。本故事絕非師生戀。本組 很有想像力

第 七 組

出草 (王柏翰)

https://youtu.be/QgiXvelWGCI 優點:出草是原住民的文化,有其文化 意涵,並非殺戮,說明正確。

建議:占卜是打獵前的習俗。賽德克巴 萊是對日抗爭,此舉非出草。

第 八 組

看見武塔 (王韋智)

https://youtu.be/s9McBk-nfio 優點:清楚介紹沿途風景。講述 莎韻的故事及射日傳說。

建議:日本老師名為田北正記。泰雅男子 必須具備狩獵的技能,才能成為真正 的泰雅人,才有資格文面。

(21)

21

(2).

108-2 學期學生的專題式學習作品

組 別

作品名稱(組長姓 名)

Youtube 網址 曹天瑞博士的回饋 第

一 組

武塔部落-深山秘 境

(李濬維)

https://youtu.be/Y-_UVvI52wQ 優點:深山美景舉出莎韻之鐘、射日 傳說、菱形圖案等意義。

建議:落難事件在1938 年。莎韻之鐘 與落難紀念碑,設於1941 年,前者 在利有亨部落(流興部落)。後者在南

澳南溪武塔部落。泰雅男子必須具備狩獵的技能 的泰雅人,才有資格文面。

第 二 組

泰雅族狩獵文化 專訪

(鄭仲淳)

https://youtu.be/LUeu7QSiZzg 優點:本組針對狩獵武器做專訪。

建議:重點可放在狩獵文化的內涵與 禁忌,並注意音響之雜音干擾。

第 三 組

Let's Go 武塔 (簡瑞澤)

https://youtu.be/hB0fBMquxHY 優點:能夠清楚介紹武塔、莎韻的故事、狩獵 文化。

建議:重點可放在狩獵文化的內涵與 禁忌。1943 年拍攝電影的地點在南投霧社

,並非落難地。由日本名演員李香蘭 主演。

第 四 組

刻板印象 (吉娃斯.哈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M12BQacub5Q 優點:能夠清楚介紹一大眾對原住民的

刻版印象、喝酒、

喜歡唱歌跳舞、個醒爽朗…

希望能尊中多元族群文化,原住民 本身要自我認同。

建議:早期原住民只在慶典祭儀時 才喝自己釀的小米酒。平常很少喝酒。

原住民本身就不要自己口中說我們愛 喝酒,讓別的族群一直誤會我們。

第 五 組

阿美族野菜文化 (陳郁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v6pSXRPjmcs&feature=you tu.be

優點:本組介紹阿美族野菜文化,包含 野菜及烹調方法,詳盡真實。在原住民 族群中野菜文化以阿美族最優。

建議:若能夠介紹某些野菜的文化 意涵更好。

(22)

22

第 六 組

噶瑪蘭ㄟ古厝 (陳郁芳)

https://youtu.be/mYBUFLXHK

Oo 優點:本組清楚介紹五結鄉噶瑪蘭流

流社的生活用具,尤其是古厝。

可惜宜蘭的噶瑪蘭,生活習俗幾乎漢化,甚至 語言也消失。

建議:若能夠多介紹一點流流社 噶瑪蘭族人爭取復名的歷史更好。

第 七 組

你們了解原住民 對刻板印象的想 法嗎

(陳佳琦)

https://youtu.be/uXju2fk 優點:本組找一位布農族同學對原住民

有哪些刻版印象。講道皮膚黑、

會唱歌

…。

建議:訪談對象若能夠加入泰雅族 同學更好。

刻版印象是負面的。原住民本身就要 好好表現,讓別的族群尊重我們。

第 八 組

原住民飲酒 (李政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uCPeKIcX8O4&feature=you tu.be

優點:本組能夠釐清原住民飲酒文化,

不至於讓人誤解甚至形成刻版印象。

建議:早期原住民只在慶典祭儀時 才喝自己釀的小米酒。平常很少喝酒。

原住民本身就不要自己口中說我們愛 喝酒,讓別的族群一直誤會我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樹、與隨機森林等三種機器學習的分析方法,比較探討模型之預測效果,並獲得以隨機森林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mbine the discus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of Zuvio IRS for flipp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34;Introduction to

用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說明,覺得很棒;學生覺得利用清楚的圖表解釋,能快速的了解 內容;圖表比文字更快更清楚地去瞭解;另外覺得了解 Power BI

林佩璇(民

Therefore, in this project, to explore whether using Perusall combined with Zuvio IRS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14] Wolfgang Gräther Blockchain for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Passport, Proceedings of 1st ERCIM Blockchain Workshop 2018, Report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Socially Embedded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of the uniform loading induced normalize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w and normalized excess pore fluid pressure p were derived by Biot [10] as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