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 北 市 百 貨 發 展 階 段 分 三 個 時 期 說 明 (根 據 上 述 說 明 統 整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 北 市 百 貨 發 展 階 段 分 三 個 時 期 說 明 (根 據 上 述 說 明 統 整 )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9

第三章 台北市百貨業發展背景及現況分析

第 一 節 現 況 分 析

一、調查百貨歷年變遷現象

由於捷運通車改變了原有的交通動線、市區更新與重劃分散了人潮的流動,

台北市的商圈與商家都面臨了重新整合的命運,再加上新興百貨公司如雨後春般 的出現,於是,部分歷史悠久的百貨公司這一陣子紛紛推出了封館、拆遷的拍賣 活動,而新興的百貨公司更是不甘示弱,如「深夜特區」百貨藉以重新定義其在 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形成了一波波的「百貨效應」。因此研究北市百貨業歷年 變遷之必要性油然而生,首先將北市商圈的區域背景劃分,以便深入的研討。台 北市的商圈大致分為東、西、南、北及中區,中心點以台北火車站為基準,一般 大型的都會百貨商圈人口至少為 100 萬人;而區域型百貨的商圈人口僅數十萬人 之譜,有的社區百貨甚至以店頭方圓 1 英里以內的 2∼10 萬人口作為服務的對象

由於台灣的百貨公司以台北市最具規模,且具代表性,因此以下就台北市百 貨公司的發展過程詳述之。在研究台北市百貨發展史之前,首先將台北市商圈的 區域背景劃分,以便深入的研討。目前百貨商區發展以西區、中區、東區等為主 體,共計 22 家(以 2000 年以前十年為基準)。從台北市百貨產業和五大區域商 圈的淵源來探討,大致上可將台北市百貨產業的發展史,概略劃分為六個時期:

1.初創期:1970 年以前,北市百貨興起期。2.成長期:1971 一 1978 年間,百貨 如雨後春筍般地投入,在這時段內,國內百貨已直接從國外引進經營技術。3.

整合期:1979 一 1983 年間,因業界的經營方式缺乏正常的營運手法,形成業界 不當的折扣,而為爭取各店的營業成效,造成市場一片混亂,終於在 1980 年 7 月 1 日,由新光、遠東及今日等百貨發起成立台北百貨綜合小組,主要目的是為 協調業界取消不當折扣,追求市場正常化。4.介入期:1984 一 1986 年間,在本 期間東區商圈的興起,是日本百貨的經營理念與方法真正介入國內市場參與營 運。5.轉型期:1987 一 1990 年,中外合資的百貨導入市場,造成業界的震撼,

但另一方面逐漸促使業界之覺醒,進而深入研究百貨業的經營理念和方法,並追 求各店的差異性及個性化等。6.挑戰期:1991 年以後,業界面臨的將是如何經 營有限的賣場,創造無限成長的營業成績。

從台北市都會百貨和五大區域商圈的淵源來探討,大致上可將台北市百貨產 業發展變遷現象,概略劃分為三個類別:

(2)

(一) 都會中心集中現象

早期 1970 年以前,台北市百貨的興起大都集中在西門町一帶,主要是地緣 關係,因為當時台北市商業活動集中在龍山區、城中區及建成區一帶,西門酊剛 好是此一帶商圈的中心,順理成章一切買賣活動都集中在此區,如博愛路、衡陽 路一帶之布行、銀樓及商店林立,所以初期百貨公司皆落點在此,如中外和南洋 百貨的位置,就在目前遠東和力羈的中間區域。

初期百貨公司約在 1965 年左右成立,位置在中華路北側和漢口街的交叉 點,今日百貨(峨媚店)成立於 1968 年,還有人人百貨等,以上多為百貨歷史 店,如果以今天百貨經營水準評斷當時的營運手法,大概應稱之大型綜合商場。

至 1971 一 1978 年間台北市新增的百貨公司及區位如下:

1.西區(西門町):

(1)遠東(寶慶路)1972 年企業背景為遠紡企業集團。

(2)來來豐群百貨(武昌街二段),此百貨是豐群企業集團經營和萬客隆同 一系統,原來來百貨是為國塑企業集團。

2.中區(車站):

(1)欣欣大眾(林森北路)1972 年為榮民企業集團。

(2)永琦(南京店)1977 年採高格調路線以舶來品為號召。

(3)今日百貨公司是目前力霸南京店的前身。

(4)新光南西店是目前新光三越的前身。

3.東區商圈:

(1)遠束(仁愛店)1977 年此店早期地下室為中美超市,也就是目前中興百 貨,原芝麻百貨超級市場的發源處。

(2)中興百貨(長安東路)1978 年現在為中興紡織企業集團所擁有。

到 1984 一 1986 年間,外國提供經營理念直接和業者合作經營,在整合期時,

百貨發展約以西區和中區為主要地區,東區只有仁愛遠東百貨及南京東路的環亞 百貨和中興百貨等,當時東區商圈尚未形成氣候,但在 1983 年以後國內房地產 逐漸恢復,生氣景氣一片美好,適逢建築業者興建統領百貨大樓之初,東區已逐 漸形成一個新的商業地域氣勢。

當時例如: ATT 少淑女大型專門店、巨匠服飾店、艾瑪諾服飾店、比其系 統的名店及各式各樣餐飲店業,生意日漸興隆,因此統領百貨的建築體改變為百 貨經營可算是時機適當。

(3)

31

接著是港商投入台北市百貨市場,先施百貨開幕於 1986 年,號稱以進曰舶 來品為主商品群,賣場氣氛高雅、氣派,商品價格採高價位,確實為台北市百貨 界增加了新的視野,這時候東區、中區、西區的營業成果大概是不分軒輊,但後 因中央鐵路系統地下化造成了西區商圈的逐漸衰退,東區之營業狀況因而超越西 區。

直至 1987 一 1990 年間,北市都會型百貨逐漸轉型,形成東區商圈的高度成 長,尤其是 1987 年 11 月時,東區忠孝東路四段太平洋 SOGO 百貨正式開幕。佔 地面積計一萬六仟多坪,當時可稱為東南亞最大的百貨巨艦。開幕之時造成全省 的轟動蔚為奇觀,當時忠孝東路四段交通幾乎癱瘓,消費者必須排隊入店,是前 所未有的新記錄。

太平洋 SOGO 百貨是國內第一家中日合資經營的百貨,中方是太平洋企業集 團,日方為 SOGO 百貨集團,太平洋 SOGO 整棟大樓的建築以白色為主,整潔的外 觀給人一種信賴的感覺,加上大樓前面廣大的休憩廣場,提供來往行人的滯留空 間,在館內設施方面因原硬體完全是以百貨功能的需要規劃,所以消費者可真正 愉快地享受一次購足的樂趣,更值得一提的乃是 12 樓文化會館多功能的作用,

可為台北市民帶來各種資訊,形成當時新興的風格。

自此以後,日資百貨不斷踏入國內,在 1988 年 11 月永琦東急店開幕;1990 年 10 月底新光三越開幕(中區)位於于南京西路,本店是台灣新光企業集團和 日本三越株式會社合作。

當新光三越開幕後,商品的佈置及組合確屬一流,尤其是大樓的外觀及內部 結構呈現出高雅格調之氣勢。1987 年 11 月中日技術合作的明曜百貨(忠孝東路 四段)開幕,此店表現出的是比較年輕、流行的形象,因此在轉型期所成立的百 貨公司,皆朝向正統的經營,各店所表現出的風格,都相當重視精神方面文化層 面的傳達。

到了近期 2002 年後,由於百貨業的經營模式改變導致於北市百貨結構有重 大的改變,首先捷運的興起帶動了百貨業的變革,從棕線、紅線到藍線整個北市 捷運系統串聯之後,形成大眾運輸系統交通網路。然而由於捷運的興起亦造成人 潮流動方便,致使小區域型的百貨更加無法生存,便逐漸被市場淘汰如(來來、

遠東仁愛、力霸衡陽、力霸南京(現為衣牒)、永琦南京、大亞等等)。

(二) 區域型(擴張)百貨現象

因大都市發展呈飽和之後,往外圍擴散是必然的趨勢,所以,百貨業亦跟著 大都會的周邊、外緣擴散。由於此一形態之發展概念相對於都會型百貨,所以,

稱之為區域型百貨。

(4)

區域型百貨有的位於大都市周邊的的社區,但仍在都會行政區內,則可稱之 為社區百貨;有的則地處大都會外緣,但卻超越都會行政區之外,可稱之為鄉鎮 百貨。而無論是市區百貨或鄉鎮百貨,都須以當地的地域特性、條件及風俗民情,

來調整其經營策略,並以適合當地的條件,進一步濃縮商品結構、精簡經營規模 以能適應近幾年來百貨業之激烈競爭。

在日本流通業的觀念裏,都會型百貨若屬 100%貨品齊全的形態的話,小、

中規模的區域型百貨相較於都會型百貨,即應為 40%、70%貨品齊全的貨店。

至 1994 年起於北市相繼有各個社區百貨興起,如天母地區的大葉高島屋百 貨於八十三年七月成立,其將百貨公司設於天母地區,松山信義區明德春天百貨 公司成立於八十四年元月份,是台灣第一家以歐系品牌的商品為訴求重點,內湖 地區德安生活百貨,其腹地以內湖地區為主,主要顧客為內湖地區的居民,因主 管認為百貨是一種賣場與服務的結合,所以特別重視和當地的居民的互動關係,

所以常常辦社區活動,以增加與內湖地區居民的關係。

以上這三家百貨位置雖非市中心區,但由於其所營運的策略是以地區為概 念,故市區內之都會型百貨的興起與變動對區域型百貨影響較小,除了明德春天 百貨由於信義計畫區(市政計畫)的緣故,導致發展距離過近,使的明德春天於 2002 年下櫃由中興百貨頂替,故在區域型百貨上,大葉高島屋及德安算是較符 合的百貨。

(三) 都會中心獨立型百貨

目前的百貨業者大多具有雄厚的財務實力,以現狀來看,具有財團背景的業 者顯然佔有絕對優勢,原因之一,在目前大型客層百貨公司當道之情況下,只有 具有財團背景的業者才有能力投入數十億、甚或百億元資金來開設大型百貨公 司。再者,百貨公司投資初期的虧損期,亦須有相當財力來加以支撐方能渡過,

尤其是未來百貨業競爭程度將日趨升高,虧損期亦將隨之延長。最後,在未來大 型購物中心興起後,與百貨業競爭將呈白熱化,屆時可能只有具財團背景的大型 業者能有實力與之抗衡。

以現今最具規模的百貨而言以京華城及微風廣場為首例,京華城及微風廣場 於 2000 年底開幕,至今以創造上百億之營業額,就此可以發現一種新型的經營 模式,此兩家皆以購物中心為號召與傳統百貨業作一區隔,旨在說明其本身便具 有所有娛樂之功能,包含逛選、飲食、閱讀、娛樂、生活、活動等各項休閑娛樂,

故此在市場上形成新興的產業結構。

(5)

33

參考資料:1.百貨公司發展簡史WWW.memberstripod.com,2.網路西門町-百貨發源地www.dmall.com.tw 百貨發展分期表,本研究整理

台 北 市 百 貨 發 展 階 段 分 三 個 時 期 說 明 (根 據 上 述 說 明 統 整 )

表 3-1-1 北市百貨發展分期表

分期 時間 發展背景內容

都會中心集中時期 1965 年以後

台北市百貨的興起大都集中在西門町一帶,主要是地緣 關係,因為當時台北市商業活動集中在龍山區、城中區 及建成區一帶,西門酊剛好是此一帶商圈的中心,順理 成章一切買賣活動都集中在此區,如博愛路、衡陽路一 帶之布行、銀樓及商店林立,所以初期百貨公司皆落點 在此,如中外和南洋百貨的位置,就在目前遠東和力羈 的中間區域。

區域型(擴張現象)時 期

至 1994 年起

大都市發展呈飽和之後,往外圍擴散是必然的趨 勢,所以,百貨業亦跟著大都會的周邊、外緣擴 散。由於此一形態之發展概念相對於都會型百 貨,所以,稱之為區域型百貨。有的位於大都市 周邊的的社區,但仍在都會行政區內,則可稱之 為社區百貨;有的則地處大都會外緣,但卻超越 都會行政區之外,可稱之為鄉鎮百貨。

都會中心多元化時期 2000 年底

這 樣 型 態的 百 貨 業 者 大 多 具 有 雄 厚 的 財 務 實 力,在目前大型客層百貨公司當道之情況下,只 有具有財團背景的業者才有能力投入數十億、甚 或百億元資金來開設大型百貨公司。而由於近期 傾向於大型購物中心之趨勢,不少業者也都轉型 成功,然轉型之趨勢是否意味著未來新趨勢,如 此獨立又大型之消費型態是否因為交通運輸強 勢改變了消費者跨地區之空間消費結構模式?

(6)

二、小結

本章節藉由產業空間於時間上之變遷情形,將聚集現象加以論述,同時經由 其變遷背景過程資料,對各時期所可能帶來之聚集現象分述說明之;由資料上分 析可看出,百貨初期成長至今不斷在轉型變化中,由早期集中型態轉型至擴張型 態,同時在消費者不斷改變其消費習性之情況之下,消費空間結構亦隨著消費轉 變而產生不同需求,對於現今都市商圈密度飽和的情況之下,許多新興的商圈逐 漸衍生,百貨業亦同,由近時期之百貨成長現象可知,當地區都市化驅使商圈達 飽和時,對於產業遷移或對零售百貨業而言,其所改變之消費空間模式皆為了能 達到滿足消費需求之目的,故本研究將其轉變過程歸納說明如下:

(一) 內部/外部聚集現象衍生過程:

1970 年左右初期百貨公司屬新興的消費型態引進,故大多以廠商集中於百 貨內為主要聚集現象,因此這種以百貨本身網羅廠商進駐之聚集型態,依據聚集 原理可說明為『內部聚集』現象。而由上述資料顯示早期百貨皆位於舊市區可看 出,當時商圈所帶來之買賣活動,使百貨業順理成章的落點於商圈之中。

論述說明:

依前述之相關理論可得之,此種內部經濟現象為自生規模之意義,於工業理 論中曾指出,廠商以高效率以降低自身生產成本,用以說明經營內部本身之規模 成長效益,而百貨公司本身所能掌握之經營效益可依同理解釋之,對於百貨公司 進駐廠商多寡與市場需求為相對應,當地區中市場需求較大時,所擁有之消費利 益較大,百貨經營之生存空間較大,更可反映出市場優勢價值,因此百貨本身所 擁有之廠商聚集效益對於整體經營規模取決影響甚大。

1994 年起,然而當此新型態的百貨公司被消費者所接受時,所帶動之消費 商機使得百貨業興盛,業者相際投資進駐,促使多家百貨集中於商圈之中,如此 將使原先廠商單純進駐於百貨空間內之現象,轉變成多家百貨進駐於地區商圈 中,故將其說明為『外部聚集』現象。因此,百貨初創時期還未看出外部集中情 形,乃純屬於建物空間集中現象,而至後期才漸漸擴展至大範圍。

論述說明:

百貨發展期間反映出地區優勢,如同聚集理論所謂之共生利益影響,藉由商 業集中,以節省傳播、廣告等間接費用,當百貨隨著市場興起而吸引更多百貨市 場時,其空間外部性結構相對隨之改變,此現象使得市場趨近於飽和,彼此相互 競爭,整體生態體系而言是為共生現象亦或互斥現象(詳見第二章文獻說明),必 須使得市場群落均衡才能強化外部性聚集經濟之效益,而免流於惡性競爭降低市 場風氣品質。

(7)

35

(二) 擴張/轉型過程:

直至近十年間,經過各百貨空間競爭時期之後,由於都市化現象,加上都 市擴張及人口擴張..等現象產生,甚至因為交通便利逐漸使得生活圈擴張,在種 種因素交替之下,讓百貨業趨於成熟,進而擴張至都市邊緣地區,如:台北市郊 區;因而使百貨不一定集中於商圈,亦或者商圈區位隨著整體產業空間結構變化 而遷移,如今:市政府附近之信義商圈,具有朔造出未來新興商圈之趨勢發展潛 力;而近幾年內大型購物中心引進,更是顯露出百貨消費型態轉型而成多元化現 象之趨勢現象,因而產生出更新型態之複合型百貨,其在於強調多元化、差異化 甚至高價位化(如:名牌商品~早期皆集中於高級地段,而今將其區劃成專區於消 費場所中,產生此試驗性的轉變趨勢、、等現象)之購物特色,以整體空間而言 更是以寬廣消費場所,主題化之消費特性為主,以目前稱為試驗性新消費型態而 言,其前瞻性可觀之。

論述說明:

近幾年間由於百貨市場彼此相互競爭之結果,造成地租較高或地區土地利 用達飽和,百貨業開始產生位移現象,加上都市化及交通便利化,使得生活圈擴 大,令百貨由原先僅存在於商圈之中,而開始出現於都市邊緣地區,乃是為消費 市場存在之需求緣故,以提供地區消費之工具,如:大葉高島屋提供天母地區居 民消費場所、德安生活百貨提供內湖地區居民消費場所、而近年開幕之漢神百貨 亦為提供景美地區消費之空間場所,然而上述百貨更可看出因地區消費需求不同 其規模造成之差異性較大,其中以大葉高島屋規模較大,其次為德安生活百貨,

最次為景美漢神百貨;此時期百貨已逐漸轉型為大型購物中心,雖非主流趨勢然 經由金華城、微風廣場等新興經營規模方式,而以百貨公司而言由環亞百貨之轉 型為大型購物類型成功之案例可知,百貨趨於大型態之現象漸漸產生,有屆於達 到消費者一次購滿逛足之心理需求,加上商圈邊緣地區具有較大之土地利用機 會,投資者為降低成本於百貨成熟時期,不斷集中於邊緣地區,不但新興型態購 物消費方式產生,對於整體新商圈興起之可能性更不在話下,如此就如區位理論 所說明之原理,市場飽和之後便開始產生邊際現象,故今信義計畫區及當初的忠 孝商圈皆為此現象而生。

由上述可知百貨集中聚集情形依各時間背景不同而異,商圈飽和對未來轉 變區位具有一定之影響,而市場生存競爭下更可能產生許多問題,本研究將進一 步探討,藉由內部聚集轉變至外部聚集競爭所產生之現象。以及對於整體大空間 範圍下之外部聚集影響,如地方區域性或商圈之影響,同時經由各檢定方法加以 檢定探討之。

(8)

第 二 節 台 北 市 各 百 貨 及 捷 運 背 景 說 明

一、各百貨基本資料

以下就北市各百貨公司背景做初步的分析說明:(根據各百貨提供資訊整理)

(一) 遠東百貨公司:

目前位於台北市中僅存 1 家位於西門町之遠東百貨公司,而大部分於近年 來皆遷往都會外圍地區。

(二) 太平洋 SOGO 百貨:

其所標榜的是能滿足各種年齡層的任何需求、商品內容齊全,第一年便創 下三十三億元的營業額,改寫了國內百貨公司成立通常要兩年才能達到損益平衡 的記錄。同時近年來增設了 SOGO 百貨敦南店,將目標市場鎖定東區一帶的高所 得上班族,尤其以女性為主,定位為精品型百貨公司。

(三) 明曜百貨公司:

由於明曜百貨為中型賣場,無法滿足所有客層的需求,因此必須在生存競 爭條件上作改變,經由定位上的調整,進行分眾,發揮其高級商業住宅區的特性,

為新家族(new family group 年齡層 30-39 歲,大多為已婚無子女,或有子女一 至二人的新家庭族群)提供多樣化、生活化和個性化的商品。

(四) 統領百貨:

統領百貨是由地主投資興建,原來的設計一樓原定為店面使用其他是做為 辦公大樓使用,在民國 67 年才對於二樓至四樓進行一些設計上的改變,改裝成 為百貨公司。

(五) 先施百貨:

先施本身早期是由香港商投資,其在產品代理定位上是高單價的產品,其 主要的目標市場是屬於金字塔頂級的人士。先施百貨是一半專櫃一半自營的型 態,而先施除了代理高價位的商品本身(如款示、顏色、材質、品牌等)外,更 在賣場、服務等方面提供消費者可感受的到的差異化與優越感。

(六) 中興百貨:

中興百貨主要是以其商品部-中盛(後來獨立出來成為中盛公司)來專門從 事進口服飾代理的業務。當初中興百貨在 1989 年改裝時,巿場的走向以代理歐 洲的品牌為主,所以現在也以歐洲品牌為主,其中以義大利為優先。

(9)

37

(七) 新光三越百貨:

新光三越百貨主要投資者為新光集團及日本三越百貨,希望藉由不同國籍 企業經營管理,各取所常。雙方必須互相尊重、合作、充分溝通,以同等地位經 營。目前,新光三越已擁有十家以上店家,並積極再開發新的店,希望成為台灣 最大的百貨連鎖集團。新光三越百貨,屬全客層的百貨公司,外觀設計採現代化 建築特色,全館多處挑高,營造明亮舒適的購物空間。

(八) 力霸南京店---衣蝶生活流行館:

1990 年於南京西路設立力霸百貨南京店。南京店於 1995 年 5 月更名為衣蝶 生活流行館。同時為首度運用市場區隔之成功案例。

(九) 大亞百貨:

位於台北車站前的大亞百貨,在新光三越站前店尚未進駐時,曾經獨自坐 擁站前商圈好一陣子,自民國八十二年新光三越站前店開幕以來業績逐漸下滑,

遂在八十六年十一月與誠品書店合作,重新裝潢,企圖以重新區隔目標市場來獲 得生存與獲利的空間。新設定的目標市場以青少年為主,然近年來仍面臨拍賣之 命運。

(十) 大葉高島屋百貨:

其將百貨公司設於天母地區,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品質的休閒風格,再 加上其位於忠誠路的土地本屬於停車場用地,根據政府獎勵民間投資興建停車場 辦法,可結合停車場與商場經營,雖然需挪出一定比例作為停車場,但反而為大 葉高島屋百貨賺取更多的營業額。

(十一) 明德春天百貨公司:

明德春天百貨公司,是台灣第一家以歐系品牌的商品為訴求重點,主要是 為了打破目前市場上以日系百貨為主的局面;因和法國春天合作,所以在經營上 的最大特色即在表現「法國」的特色。

(十二) 德安生活百貨:

德安生活百貨位於內湖地區,因主管認為百貨是一種賣場與服務的結合,

所以特別重視和當地的居民的互動關係,所以常常辦社區活動,以增加與內湖地 區居民的關係。

(十三) 永琦東急百貨:

為台灣第一家走精緻路線的百貨公司。永琦百貨走的是日本路線,引進日 本東急百貨制度。早年的永琦百貨,聲勢可說不輸今天的太平洋崇光百貨。不過,

(10)

後來隨著百貨經理大將的離去,以及其他百貨、中興百貨的興起,永琦百貨聲勢 日下。八年多前,永琦敦南店由太平洋崇光百貨接收成為敦南二館。

(十四) 漢神百貨:

由於近年來百貨具有往都市邊緣擴張之趨勢,而景美漢神百貨正好表現出 此現象。位於景美夜市附近之漢神百貨,藉由夜市所吸引之買氣著實影響其設立 於此地之因素,目前景美地區百貨不多,故其主要顧客源可說是以當地居民及夜 市人潮為主要對象。

(十五) 今日百貨:

為早期百貨歷史店,如果以今天百貨經營水準評斷當時的營運手法,大概 應稱之大型綜合商場。當時因地緣關係,位於最早出現百貨公司之西門町,直至 1995 年才走入歷史。

(十六) 欣欣大眾百貨:

三年來全台灣大型百貨公司陸續開幕最少十家,加上購物中心隆重登場使 得整個零售市場競爭激烈,欣欣大眾由於屬早期之百貨其經營模式為傳統百貨方 式,雖能屹立不搖至今,但其年期老舊已較不復往日。

(十七) 環亞百貨:

早期環亞因屬傳統百貨經營方式,直至後期歷經年代老舊營運不佳,以致 其半年皆歇業重新整修,今日改裝後的「環亞購物廣場」,在視覺效果空間上打 破傳統封閉式空間之購物型態,以及採用購物中心之經營方式除縮減人事管理 外,另使其產生多種主題之趣味消費型態,同時引進三大廠商進駐引來更多的廠 商聚集效果。

(十八) 力霸百貨:

中國力霸企業集團因業務之擴展多角化經營之策略,於民國 71 年於北市繁 華商業區(衡陽路),設立力霸百貨公司及超市,提供各種精品百貨商品。而力霸 於民國 85 年斥資新台幣三億元整修整個賣場,然而截至今日,已因市場新興購 物中心不斷興起,在不抵市場競爭力之下,終於走入歷史。

(十九) 來來百貨:

設立的地點正是當時堪稱台北市最繁華的都會區(西門町),所以該地自然 形成各式人潮聚集的場所,具有無窮的商機,這也是來來百貨公司當初會將賣場 選在此地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已無法面對市場競爭力,終在競爭市場中走入歷史。

(11)

39

表 3-2-1 台北市設立之百貨公司一覽表(民國 80~90 年間依年代排列) 百貨名稱 地點 開業年度 規模(坪) 內容說明

1.遠東百貨公司(寶慶店) 西門町 五十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6,918 坪 藉由地區商圈客源為主。

2.今日峨嵋 西門町 民國 58 6,672 坪 屬於全客層定位 3.欣欣大眾 林森北路 民國 65 4,476 坪 屬於全客層定位

4.永琦東急敦化 忠孝東路 民國 66 年 11 月 5,034 坪 台灣第一家精緻路線,引 進日本東急百貨制度。

5.統領百貨 忠孝商圈 民國 67 年 964 坪 為藉由地區商圈客源為主 6.來來百貨公司 西門町 民國 67 年 4,719 坪 為了符合西門町年輕族群

的形象,「年輕化」 7.遠東百貨公司(仁愛店) 仁愛路 民國 70 年 2,408 坪 以男士服飾為主

8.力霸百貨公司 衡陽路 民國 71 年 9,801 坪 符合新生代白領階級及粉 領新貴的購物對象。

9.環亞百貨 南京東路 1984-1986 年間民國 74 20,162 坪

10.太平洋 SOGO 百貨 忠孝商圈 1987 年(民國 76 年) 16,000 坪 其所標榜的是能滿足各種 年齡層的消費者。

11.明曜百貨公司 忠孝商圈 民國 76 年 12 月 2 日 4,100 坪 強調高級商業住宅區的特 性,已婚的新家庭族群。

12.大亞百貨 館前路 民國 78 4,885 坪 目標市場以青少年為主。

13.中興百貨 復興北路 1989 年(民國 78 年) 1,612 坪 流行男、女服飾,及精緻 生活用品、家飾展售為主。

14.力霸南京店(今衣蝶) 南京東路 1990 年(民國 79 年) 1995 年 5 月更名

4,402 坪 專櫃的取向鎖定消費力驚 人的青少年族群將。

15.先施百貨 兄弟飯店 附近

民國 80 1,455 坪 高單價的產品,其目標市 場是屬於貴婦型。

16.新光三越百貨 (南京店)

南京東路 八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10,365 坪 屬全客層的百貨公司,空 間上多挑空強調明亮感。

17.德安生活百貨 內湖 民國 81 年 11 月 27 日 7,385 坪 主要顧客為內湖地區的居 民,所以常常辦社區活動。

18.新光三越百貨 (站前店)

館前路 民國 82 年 13,461 坪 屬全客層,另加入時尚流 行風格、運動休閒。

19.大葉高島屋百貨 天母 八十三年七月成立 14,504 坪 以高品質的休閒風格,可 結合停車場與商場經營。

20.明德春天今中興百貨 (信義店)

信義區 八十四年元月份 9,653 坪 台灣第一家以歐系品牌的 商品為訴求重點。

21.新光三越百貨 (信義店)

市府信義 商圈

民國 86 年 12,317 坪 屬全客層,另加入時尚流 行風格、運動休閒。

22.漢神景美 景美 民國 87 年 2,118 坪 全方位全客層為訴求。

本研究調查整理

(12)

二、捷運基本資料及對百貨營業額影響之說明

(一) 捷運設立沿革:

1.七十五年三月行政院核定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期路網。

2.七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設立台北捷運公司籌備處。

3.八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正式成立台北捷運公司。

4.八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全台首條中運量捷運系統---木柵線正式通車,台灣 交通運輸從此邁向新的里程碑。

5.八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全台首條高運量捷運系統---淡水線正式加入營運行 列,瞬間狂嘯咫尺天崖。

6.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和線及新店線北段營運通車,中永和地區民眾難 以磨滅之塞車夢靨不再浮現。

7.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新店線全線營運通車,捷運路線已然貫通台北都會區 南北。

8.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板橋線﹝龍山寺-西門﹞及南港線﹝西門-市政 府﹞正式亮麗登場,地龍從此橫貫台北東西。

9.八十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板橋線延伸通車至新埔站台北縣市整合正式啟動,減 輕聯絡橋樑的負荷,並疏解台鐵尖峰時段旅運量。

10.八十九年十二月底南港線全線通車,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於焉成形!

(二) 捷運沿線背景及對各百貨營業額之影響說明:

1.木柵線:

木柵線於民國 85 年 3 月 28 日通車營運,是國內第一條通車的捷運路 線,屬中運量捷運系統。從木柵動物園經新光路、萬芳路、興隆路、辛亥 路, 穿越辛亥隧道北側接和平東路轉復興南、北路,至民權東路的中山國 中,全長約 10.9 公里均為高架,有 12 個車站,在板南線通車後於忠孝復 興站即可轉乘南港線。

木柵線沿線百貨由北而南計有先施、環亞、中興、SOGO 等四家百貨,

由於木柵線是台北第一條捷運線,在當時通車之時其對北市交通聯繫脈絡 上,並未形成應有之聯繫性,且當時通車時事故頻傳,故對百貨營業額未 能有較大之影響;由下圖可看出木柵線周圍百貨各年營業額之數據,木柵 線於 85 年通車,觀其前後各一年之營業額數據可了解,捷運設立後周邊百 貨營業額並未明顯提升,故此可推算出再當時木柵線的設立對周邊百貨影 響有限。

(13)

41

圖 3-2-1 捷運木柵線周圍百貨營業額統計圖 本研究調查整理

在圖 3-2-1 中,在 85 年之前比例差異皆無太大差異,直至 86 年時環 亞及中興產生交會於一點之狀態,顯示出除距離差異外周圍商圈產業產生 顯著影響。此外藍線 SOGO 百貨折線圖上,88 年至 89 年之營業額上升比例 與之前比例有所不同,89 年 SOGO 營業額有明顯提升之趨勢,對此可就 89 年板南線通車來做說明,由於板南線通車後與木柵線形成十字交叉型交通 網路,對於以往木柵線獨立營運有明顯不同,更由於木柵線與板南線交錯 營運後,亦對百貨業帶來極大的衝擊(在後續章節會有詳述),由此可看出 捷運設立後對百貨業有一定之影響力。

2.淡水線:

淡水線於民國 86 年 12 月 25 日全線通車營運。

淡水線沿線百貨計有新光站前、大亞、衣蝶、力霸南京、新光南 京及較遠的欣欣、永琦南京等共七家百貨,淡水線是繼木柵線後台北第二 條捷運線,它的運行模式是走地下式軌道,因此對周圍交通環境衝擊影響 較小,再者淡水線所橫跨之行政區較木柵線廣闊,並且與火車路線成垂直 相交,其優勢較木柵線明顯;由圖 3-2-2 在 87 年的營業額上可了解,在台 北車站附近的百貨公司由於藉著火車及捷運雙大眾運輸系統之便,營業額 遠遠超過其他百貨,也藉由此圖可知捷運對新光站前、新光南京及大亞百 貨的營業額有正面的影響,但對其他百貨影響明顯較小,有的百貨甚至呈 現負成長,故對此或可解釋為捷運設立後的便利性也帶給原來較具規模的 百貨有個好的交通可到達,進而對百貨的生態也產生了影響,對此論點後 續章節會在做探討。

木柵線沿線百貨營業額

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16,000,000 18,000,000

80年 81年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營業額(單位千元)

太平洋SOGO百貨 環亞百貨 中興百貨(復興北路) 先施(位於兄弟飯店)

(14)

圖 3-2-2 捷運淡水線周圍百貨營業額統計圖 本研究調查整理

在 88 年新店線及板南線通車後,對百貨的營業額又有明顯的影響,首 先以 89 年的營業來看新光站前、新光南京的營業額雖有上漲,但其上漲的 幅度已沒有 87 年來的高,原來在 87 年上漲的大亞百貨,至 89 年已呈現下 跌走勢,營業額上升最高的則成為衣蝶百貨,由此現象可推測由於板南線 的開通使台北捷運系統已形成聯繫性的交通網路,原來不相接的捷運系統 因板南線而形成串聯的系統,因此促使百貨產生與以往不同之變遷情形,

顯示百貨明顯不再受區域之限制,進而影響了百貨業營業額的變化。由於 捷運路網的形成,降低了百貨區域性限制,百貨藉由其地區優勢將吸引更 多商機,同時衣蝶百貨商品規模改變等皆顯示出營業水準之變化情形。

3.新店線:

新店線北起台北市公園路襄陽路口,沿公園路向南轉入羅斯福路,沿 羅斯福路、經北新路南迄台北縣新店市台汽客運總站,主線 10.55 公里,

支線 1.53 公里,共設 12 個地下車站及 1 座平面機廠。

為早日提供台北都會區居民便捷的交通服務,新店線北段即由台大醫 院站至古亭站已於 87 年底第一階段完工通車,而新店線全線(除小碧潭站 尚未完工)則於 88 年 11 月 11 日完工通車。

淡水線沿線百貨營業額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9,000,000

80年 81年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新光三越(南京店) 新光三越(站前店) 力霸(南京店) 衣蝶

欣欣(林森北路) 永琦南京 大亞忠孝

(15)

43

新店線捷運通車後聯繫新店、景美及公館商圈等區域人潮,但由於其 路線上並無百貨設立故不在本章探討範圍,在此便不多做說明。

4.板南線:

南港線自長沙街與中華路口,沿中華路東轉忠孝西路、忠孝東路至南 港,全長 10.3 公里,均在地下,設有 11 個車站。上述所經路段多為人口 密集、車流量最龐大的商圈,且鄰接台北車站、行政院、監察院等建築物,

同時施工需穿越台北市一級古蹟北門下方,係屬施工困難度較高之路線。

南港線係分兩階段通車,第一階段西門站至市政府站已於民國 88 年 12 月 24 日通車,第二階段至昆陽站則於民國 89 年 12 月 30 日完工通車,已 全線通車營運。

板南線沿線為百貨數量最多之捷運系統,由下圖可看出百貨的密集程 度,更由於板南線於 88 年底已通車,故以 89 年的營業額來看板南線通車 後對較具規模及近年成立的百貨有較正面的影響,以下圖 SOGO 及新光信義 店而言,板南線的設立無疑是對這兩間百貨更注入了一道強心劑,由此可 知使原來營業額較高的百貨更大大提升了他的營業水準。此外,此沿線之 百貨於後期由於整體空間結構變遷之影響,使其原先為較多百貨之板南線 加速其百貨淘汰率,由此可知,屬於市中心之沿線,說明亦出百貨擴張之 情形。

圖 3-2-3 捷運板南線周圍百貨營業額統計圖 本研究調查整理 板南線沿線百貨營業額

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16,000,000 18,000,000

80年 81年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太平洋SOGO百貨 明耀百貨 統領百貨 遠東(仁愛)

明德春天 新光三越(信義店) 新光三越(站前店) 永琦東急敦化

遠東寶慶(西門町) 來來(西門町獅子林) 力霸(衡陽店)西門町 大亞忠孝 今日峨嵋

(16)

5.郊區捷運系統:

離市中心較遠但離捷運近的百貨如景美漢神,其他離捷運系統較遠的 百貨計有內湖德安生活、天母大葉高島屋,這三家百貨的營業額並未有明 顯起伏,以捷運設立 85、86、88 等各年而言,對這三家百貨的營業額影響 折線圖上並不明顯,故此可推測出捷運的設立對於郊區百貨之營業水準不 會產生明顯變化。顯示出消費需求及自身規模等影響力因素存在。

圖 3-2-3 無捷運周圍百貨營業額統計圖 本研究調查整理

針對上述 89-90 年各營業額差異甚大在此進一步說明,由圖中皆可看出不 論整體變動性為何?具有普遍下降之現象。在此將其解釋為全球化經濟變動所造 成之不均現象,於本研究所整理之文獻中即有提及,由於當年度全球化整體變動 之下對於各產業所造成之衝擊下,因而影響整體產業生態,故在本研究所繪製之 圖形中也不例外,然其內容甚廣非本研究所研究之範圍,在此不加以說明之,但 可將其作為後續發展之考量。

具 捷 運 較 遠 百 貨 營 業 額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年 81年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德安生活(內湖) 大葉高島屋(天母) 漢神景美(景美)

(17)

45

三、小結:

針對百貨整體轉變過程可分析出其轉變之原因及目的,藉以了解為何會轉 變?及轉變之現象?

(一) 商場面積不斷擴大

早期傳統式百貨以單一獨棟為主,然而隨著近年來大型購物中心型態興 起,其整體規模明顯擴大,隨著地租價位升高使得逐漸集中於都市邊緣,這種現 象反映出商圈飽和外,更突顯出交通路網便利下造成消費結構改變,不在只侷限 於商圈範圍內,而開始可擴展至都市邊際區域因而形邊際效益。

(二) 資金賭注加大

由於規模擴大使購物中心所需要投入資金較大,往往比傳統百貨更需投入 龐大資金,因此為了降低風險大多以集資方式合作分工,傾向於共同經營之方式。

(三) 空間格局變遷

傳統制式化專櫃格局下,新型態的購物模式相對較具多樣化、主題性趣味 化之空間朔造(如:京華城藉由球體與 L 型賣場的空間隔離及樓梯的不對稱穿 插,營造太空奇幻般的意象,而微風廣場則藉由明亮高大氣派的門面朔造中產高 檔的氛圍)。同時加強娛樂及休閒之效果,由於傳統百貨業無法延伸周圍商圈發 展其他形式的消費娛樂,為使消費者省去佔據的時間(如:搭車、走路、停車、、

等,至各娛樂場所),故為滿足消費者可於周休二日時,達親子娛樂一趟完成之 目的加上交通結構改善,而逐漸改變舊有之空間格局。

(四) 消費模式改變經營策略強化

傳統百貨常以特定商品為主,同時提供較多相似商品供消費者選擇,因而 失去獨創性及易產生雷同,而購物中心以加強產品獨特性、商品專門化甚至有的 將高價名牌劃定專區,如此消費模式改變之下,整體經營策略亦跟著改變,而傳 統開放式消費模式所需耗費之人力較多,若以專區店街形式,如微風將其名品街 朔造成美國第五大道一般,使購物空間街道化,因而減少了外場人力資源,同時 其經營又採逆向操作「80/20」原則,存留 20%含利潤之商品,其餘 80%以業績決 定汰換。藉以加強經營成長空間。

(五) 替代性增加(空間、商品、消費者)

隨著近年來百貨不斷的變遷日劇,各方面的使用性及影響性越盛,不論在 空間上或商品上,甚至所網羅之消費人潮而言,產生出高效率的替換結構,由於 追求水準以及都市中的影響因素,使得產業不斷轉變,就如大眾捷運系統加入所 導致之變遷現象,由於交通發達使百貨更可以不只集中於商圈之中,再加上商圈 飽和之影響,高價地租使其往都市邊緣擴散,而隨著交通便利之下,開始網絡各

(18)

地區消費者,甚至當規模可達一趟遊樂之水準時,更可達到網羅各地人群之目 的,由於這些轉變使得整體產業在空間上由原先簡單格局,發展成趣味性主題化 之消費環境,而產品更由原先一般大眾化漸趨於獨特性、風格化,如此種種轉變 使其相互間替代性增加,如由空間上單純性加強其可替代之主題空間,而商品上 由一般化可替選特殊性..等。

表 3-2-2 傳統百貨與購物中心比較表

傳統百貨型態 購物中心型態

空間規模較小,為固有硬體空間。 商場面積較大,(如:微風 12700 坪,京華城 42000 坪),大多皆超過 1、2 萬坪以上。

資金投資較小常獨資,或集團單獨與 外商合作。

資金投資較大故常集結財團,以合作分工降低 投資風險。

具有制式的專櫃化消費空間。 主題化空間創造,改變購物經驗與感受(如: 京 華城、微風廣場。)

消費方式以販賣貨物為主要功能的傳 統操作方式。

較具娛樂導向之消費方式,提供娛樂功能及活 動,故其定位以休閒娛樂為主(如:戲院進駐、

SPA 館、DISCO 舞池、大型表演空間…等)。

商品陳列以固定樣式為主,同時常以 商品種類區分,常導致商品無差異性。

採逆向操作「80/20」原則,存留 20%含利潤之 商品,其餘 80%以業績決定汰換。強化經營成 長空間,同時,注重多樣化選擇以品牌專門店 為主具更高獨特性。

單純零售百貨進駐之商品。 與其他類型零售業共榮藉以網羅人潮。

本研究調查整理

(六) 空間替代性與產品替代性之影響思潮

延續前一節所討論之內/外部性擴張下便可知,當逐漸演變至外部性結構 時,整體市場空間讓消費者選擇之機會大,各百貨間替代性更劇,當此替大性大 之市場壓力下,逐漸產生出空間競爭,如此便發生有替代便有競爭之現象,而當 百貨間越接近均衡共生時,產生許多互補性,即說明有互補就會產生具有外部性 好處之共生機制;如衣蝶百貨刻意將市場區隔,而以第一家女性專門店為主題,

約 18~35 歲之客層為主而成功經營之案例;以及 SOGO 百貨刻意將零散空間區隔 出專為年輕族群之消費區,並同時加入各種開放性活動以增加買氣,藉由這些案 例可看出百貨業者面對許多大型購物中心競爭下,紛紛於有限之空間中尋求轉變 及生存之道。

同時當都市中運輸系統革新,使區域間彼此影響性加大,而在便捷之交通 可到達消費場所之時,往往吸引許多消費者,因此本研究除進一步探討台北市捷 運路網架構衝擊所造成之百貨轉變性影響結果?其中影響因素為何?更藉由整 體區域之集中趨勢值,推算出集中度之結果,以實際驗證之。

(19)

47

第 三 節 台 北 市 各 百 貨 公 司 背 景 變 遷 過 程

一、台北市近十年各百貨營業額及店家數(含規模面積)

下表旨在說明百貨近年來之結構變遷,首先就各年店家數來看,各年百貨 店家數於 80 年初時為 17~19 家,85 年中時為 19~21 家,近 90 年後又變為 17 家,

由此可看出百貨數量在這 85 年間變化最大,再者以百貨面積而言,各年面積坪 數皆與百貨家數成正比,家數上升則面積增大,家數減少則面積縮小,最後再以 營業額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卻與店家數與營業面積頗有不同,兩者皆為每年上 升之趨勢,由上述內容可反映出幾項特點:

表 3-3-1 台北市百貨業各年度加總統計表

本研究調查整理

(一) 早期外部聚集百貨的衰落(詳見第三章)

早期百貨聚集模式由內而外進而產生百貨集中於市中心商圈,由於新興百 貨不斷的成立衝擊,致使早期因外部聚集化之百貨,因現今空間移轉之變化現象 產生加速了地區市場汰換率。

在 80 年初期百貨家數較少,但在 82~87 年間新增了不少新興百貨,致使空 間市場產生淘汰,同時空間移轉加速百貨地區競爭力的差異,所以才會產生 80 年初時百貨為 17~19 家,85 年中時為 19~21 家,近 90 年後又變為 17 家之現象。

年度

項目 店家數 營業面積

(坪)

營業額 (千元)

消費者物價

指數(CPI) 備註 80 17 105,815 24,800,470 83.59

81 18 113,200 29,994,200 87.33 82 19 126,661 33,778,401 89.9 83 20 145,784 39,742,632 93.58 84 20 145,784 48,195,898 97.02 85 19 137,106 51,550,212 100 86 20 149,423 55,414,311 100.9 87 21 151,541 59,930,681 102.6 88 19 128,971 61,957,086 102.78 89 17 116,364 62,457,328 104.07 90 17 116,364 58,507,261 104.06

(20)

(二) 市場胃納量的現象

以百貨營業面積而言,80 年初期的營業面積為 10 萬餘坪,至 85 年中期營 業面積為 14 萬餘坪,到後來近 90 年又成為 11 萬餘坪,就此可了解百貨規模在 市場上有一定之胃納量,當總合面積超過市場胃納量自然會產生淘汰現象。

(三) 百貨的轉型

就圖 3-2-5 所示,營業額的逐年上升並未對百貨家數及坪數造成影響,此 種現象反映出市場消費額並不一定等於消費面積,且百貨業也不斷的在產生新舊 輪替的現象,或許這可解釋為新興百貨在營運上已呈現出掌握市場的特性,因此 在相同的營業面積上卻能創造更大的營業額,再者近年由於購物中心的產生刺激 著百貨業的變革,由此便更能反映出百貨業的轉型現象。

資料表列:

百貨業80~90年各年營業額及營業家數表

0 5 10 15 20 25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年

百貨家數

0

10,000,000 20,000,000 30,000,000 40,000,000 50,000,000 60,000,000 70,000,000

營業額

店家數 營業額

圖 3-2-5 台北市百貨業各年店家數及營業額統計圖 (本研究整理製作)

(21)

49

二、捷運設立對百貨結構變遷的影響

在前一章節已針對捷運與各百貨間關係性作初步分析探討,本章節旨在探 討捷運設立對整體百貨空間初步影響性分析,並依照各捷運線成立的時程做彙整 分析。

捷運成立時程表如下圖所示:

圖 3-2-6 台北市各捷運線設置年度圖(本研究整理製作)

棕線:木柵線 紅線:淡水線 綠線:新店線 藍線:板南線

圖 3-2-7 台北市各捷運線設置年度圖(本研究整理製作)

百貨業80~90年各年營業額及營業家數表

0 5 10 15 20 25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年

百貨家數

0

10,000,000 20,000,000 30,000,000 40,000,000 50,000,000 60,000,000 70,000,000

營業額

店家數 營業額 木

柵 線 通 車

淡 水 線 通 車

中和、新店線北段

通車 新店線全線通車、

板南線部分通車 板南線至昆陽通車

(22)

木柵線於 85 年 3 月通車,當年的百貨年營業額為五百一十億餘元,百貨家 數為 19 家;淡水線於 86 年 12 月底通車,當年的百貨年營業額為五百五十億餘 元,百貨家數為 20 家;新店線於 88 年 11 月通車,當年的百貨年營業額為六百 一十億餘元,百貨家數為 19 家;板南線於 88 年 12 月底及 89 年底全線通車,當 年的百貨年營業額各為六百一十億餘元及六百二十億餘元,百貨家數各為 20 家 及 17 家。

以圖 3-2-7 捷運對百貨年度營業額影響性而言,在 80~85 年捷運未開通前,

百貨營業額所呈現上漲之幅度較大,而 85 年後雖上漲但有明顯減緩之趨勢;在 前一章節就有談到,捷運的設立對個別百貨而言影響性較大,因為設立的位置及 地點的不同可能導致不同百貨營業績效上的差異,因此捷運設立後營業額上漲的 幅度也跟著不同。

捷運的設立對百貨家數由圖 3-2-7 上可看出影響性,以 80 年~90 年間由 17 家百貨增加至 21 家百貨又縮減為 17 家百貨,不難看出捷運對百貨的影響;以捷 運設立的 85 年而言當時為 19 家,到了 86 年底淡水線通車後百貨增設了一家變 成 20 家,過了兩年到了 88 年底新店線及板南線開通後又變成 19 家,最後板南 線全線開通變成了 17 家,由此現象而言捷運的設立加速了百貨汰舊率的運行;

早期於商圈而產生外部聚集的百貨,因捷運設立帶來的交通便利性,使原有地域 性優勢受到影響,由於捷運系統的便利,降低了消費旅次時程,因此加速了整體 百貨空間結構變化及汰換機會。

除了上述百貨的縮減外,捷運的設立也成為新興百貨的策略運用,以信義 計畫區而言,百貨業業者利用市政計畫發展配合捷運的便利性,在該區的百貨業 就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但是由於百貨生態轉型趨勢的影響,亦使得原有百貨業 的營業模式有逐漸轉型成為購物中心發展型態之趨勢。

下列為捷取日報新聞內容,其說明了投資者在選擇捷運地區商圈價值時,則有以 下幾點評估原則可資依循:

(一) 捷運路網交會商圈:

此類商圈非僅依賴單一捷運路線輸運人潮,更須搭配整體捷運路網,或鐵、

公路等運輸系統,其類型包括捷運路線交會型商圈與交通轉運型商圈,前者如木 柵線與南港線交會之忠孝復興站;後者如淡水線之士林站與新店線之公館站,而 台北車站則是融合兩者之代表,尤其是在鐵公路的強大載運功能交互影響下,其 經濟效益更是相得益彰。

(23)

51

(二) 轉型期商圈:

此類商圈多屬經營已久且稍具規模,如忠孝復興站與南京東路站,其商圈 原已相當繁榮,捷運通車之後,更是錦上添花。至於老舊、沒落之商圈,如西門 站之轉型更新,則可藉由捷運與其他公共投資,例如中華路地下街、西門町徒步 區以及都市更新計畫共同帶動,因此,其未來發展潛力依舊可期。

(三) 新興商圈:

捷運通車後,沿線郊區居住人口將會逐漸增加,各大小型社區亦將逐漸形 成新的生活圈,雖然消費人口多為附近社區居民,但基本的商業活動與日常生活 消費,仍有相當寬廣之發展空間,若能慎選優良區位,率先進駐,只要假以時日,

其發展遠景必然指日可待。

(四) 聯合開發站商圈:

捷運系統與不動產之聯合開發,美日等國早已行之多年,其為站區所帶來 之商機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尤其捷運聯合開發站大都位處市區精華地段,將之 規劃為商場、店面或辦公用途,憑其交通便利之絕對優勢,必為捷運商圈之最佳 選擇無疑。

目前大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除已通車之各路線外,尚有幾條路線正在施工 或積極規劃之中,將來一旦完工通車,雖然初期可能無法立刻吸引大量人潮並產 生明顯的商業效應,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大台北捷運路網完成之後,未來都會 區商圈的發展,勢必以捷運沿線車站為主軸,故許多投資者皆會優先列入考量。

(2002.12.29 經濟日報)資料內容說明之效益現象可知,大眾捷運不僅是帶 動人潮的一大利器,同時也能迅速疏散密集的人潮。由於高效率的載運功能,必 定會使商圈消費人次增加,營業額也會隨之提升。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遠東集團 2010 年由旗下太平洋崇光百貨及百 揚投資(遠東百貨子公司)合資成立遠東巨城購

209 景美女中-安東市場 定時發車 是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37 動物園-台北車站 定時發車 步入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94 動物園-仁愛國中 定時發車 傳說中的路線之一

本天皇在位的時段來當作分期的依據而被分為三期,分別是前期(1895-1911 年) 、中 期(1912-1925 年) 、後期(1926-1945 年) 。1895 年至 1925

世界銀行(World

(六) 有關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桃竹苗分署及高屏澎

發展階段 嬰幼兒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生理成長.. 智力發展

1931 年 9 月 18 日,駐中 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 柳條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 路的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 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柳條 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的 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