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八十四學年度大學聯考自然組數學試題 解答及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八十四學年度大學聯考自然組數學試題 解答及分析"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八十四學年度大學聯考自然組數學試題 解答及分析

吳隆盛

對於今年的大學聯考自然組數學試題以作者個人觀點加以解答及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單一選擇題

[一] 九位學生的數學抽考分數分別為:

30, 40, 60, 50, 70, 80, 60, 90, 60 1. 這九個分數的中位數為何?

(A) 40 (B) 50 (C) 60 (D) 70 (E) 80 解: 先將這九個數由小而大依序排列

30, 40, 50, 60, 60, 60, 70, 80, 90 第五個數 『 60 』 就是中位數。

選 (C)

[分析] (1) 這是簡單的敘述統計知識。

(2) 這九個數由小而大排列之後, 第一個和第九個加起來除以二, 第二個和第八個加 起來除以二, 第三個和第七個加起來除以二, 第四個和第六個加起來除以二, 都 等於最中間的值。

2. 這九個分數的標準差為何?

(A) 10934(B) 10334 (C) 2097 (D) 2037(E) 28009

解: 先計算算術平均數: (30 + 40 + 50 + 60 + 60 + 60 + 70 + 80 + 90) ÷ 9 = 60 標準差=

s

[(30 − 60)2+ (40 − 60)2+ (50 − 60)2] × 2

9 =

s

2800

9 = 20√ 7 3 選 (D)

[分析] (1) 根據上述對稱現象, 很容易看出算術平均數顯然就是 60 。 (2) 考你是不是 『懂得』 什麼是標準差。

(3) 中間三個數就等於算術平均數 60, 前後又都對稱於 60, 所以只要計算前三數

1

(2)

與 60 之差的平方和再乘以 2 就可以了, 不必每項都算。

現在使用簡單隨機抽樣法, 從這九個分數中取出三個。 請回答下面三個小問題。

3. 所取出三個分數中至少有一個為 60 分的取法有幾種?

(A) 18 (B) 21 (C) 35 (D) 40 (E) 64

解: 用反面算法: 由 『所有取出三個數的方法數』 減去 『不含 60 分的取法數』

9C3− 6C3 = 84 − 20 = 64 選 (E)

[分析] (1) 至少有一個 60 分, 表示可能有一個 60 分, 也可能有兩個 60 分, 也可能有三個 60 分。

(2) 一個 60 分的取法 3C1· 6C2 = 3 · 15 = 45 兩個 60 分的取法 3C2· 6C1 = 3 · 6 = 18 三個 60 分的取法 3C3 = 1

所以, 至少有一個為 60 分的取法有 45 + 18 + 1 = 64 種。

(3) 『至少有一個 60 分』 的否定句是 『每一個都不是 60 分』, 所以只要由 『所有取出三 個數的方法數』 減去 『不含 60 分的取法數』 就可以了。 免去考慮各種 『至少有一 個 60 分』 的情況, 以免疏漏。

(4) 通常遇到 『至少有一 · · ·』 的情況時, 就要立即想到 『每一個都不 · · ·』。 這樣, 解起 問題就可輕鬆多了!

4. 所取出三個分數的中位數等於 60 分的取法有幾種?

(A) 18 (B) 27 (C) 43 (D) 46 (E) 55 解:

分 類 取 法 數

三個分數都是 60 1

兩個 60, 一個其他 3C2· 6C1 = 18 一個 60, 一個較大, 一個較小 3C1· 3C1· 3C1 = 27

合 計 46

選 (D)

[分析] (1) 要看清楚題目說 『從這九個分數中取出三個』, 當然 『三個』 60 不要只當作一 個 60。

(2) 在計算 『有幾種』『有幾個』 的時候, 常常要用分類法, 但是要注意不可重複, 不可遺 漏。

(3)

5. 若已知所取出三個分數中有一個為 70 分, 則在此條件下, 這三個分數的中位數為 60 分的機率為何?

(A) 143 (B) 37(C) 16(D) 13(E) 1556 解: 再取兩個數的方法: 8C2 = 28

分 類 取 法 數

再兩個 60 分 3C2 = 3

一個 60, 一個較 60 小 3C1· 3C1 = 9

合 計 12

所求之機率= 1228 = 37 選 (B)

[分析] (1) 所取三數中, 已經有一個數是 70, 所以只要在其餘 8 個數中再取兩個數, 就得

『所取出三個分數中有一個為 70 分』 的取法, 它的取法個數為 8C2 = 28。

(2) 三個分數中已經有一個是 70 分, 它比 60 分大。 想要使中位數為 60 分, 必須有一 個 60 分, 另外那一個也可以是 60 分, 不然就要比 60 分小。 也就是說: 除了到手的 70 分外, 要從 『 30, 40, 50, 60, 60, 60, 70, 80, 90 』 當中, 再取兩個 60 分, 或者一 個 60 分一個比 60 分小。

(3) 如果死抱著公式

『從九個分數中任取三個分數, 其中有一個是70分, 而且中位數是 70分』 的機率

『從九個分數中任取三個分數, 其中有一個是70分』 的機率 就有得你累了!

[二] 考慮一次方程式組 Mt

"

x y

#

=

"

a b

#

, 其中 Mt =

"

t 1

3 − t t + 1

# "

1 2

t + 3 3t + 1

#

, t 為實數。

6. 使此方程組恆有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何?

(A) t 6= 5 (B) t 6= 1(C) t 6∈ {1, 5} (D) t 6∈ {1, −3, 5} (E) t 6∈ {−3, 1}

解: det(Mt) =

t 1

3 − t t + 1

1 2

t + 3 3t + 1

= (t2+ 2t − 3)(t − 5) = (t − 1)(t+

3)(t−5) 使此方程組恆有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 det(Mt) = (t−1)(t+3)(t−5) 6=

0, 即 t 6∈ {1, −3, 5}

選 (D)

[分析] (1) 設 A, B, C 為同階方陣, 若 A = BC, 則 det(A) = det(BC) = det(B) · det(C)。

(2) 設 A =

"

m11 m12

m21 m22

#

, E 表方程組 A

"

x y

#

=

"

a b

#

, 則 E 恰有一組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 det(A) 6= 0

(4)

E 有無限多組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 det(A) = 0 且

a m12

b m22

=

m11 a m21 b

= 0 E 無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 det(A) = 0 但

a m12 b m22

m11 a m21 b

不皆為0

所以, 無論 a, b 為何值方程組 E 『恆』 有解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為 det(A) 6= 0 7. 當 t 滿足第 6 題的正確條件時, 下列何者成立?

(A) 對於任何一對 a, b, 此方程組恰有一組解 (B) 對於任何一對 a, b, 此方程組都有無限多組解 (C) 僅只有一對 a, b, 使此方程組恰有一組解 (D) 僅只有一對 a, b, 使此方程組有無限多組解

(E) 有不只一對 (但非所有的) a, b, 使此方程組有無限多組解

解: 只要 det(Mt) 6= 0, 不管 a, b 究竟是多少, 這個方程組都是恰有一組解。 選 (A)。

[分析] (1) 當 det(Mt) = 0 時, 由於 a, b 的值的 『搭配』, 可使這個方程組有無限多組解 或無解。

(2) 當 det(Mt) 6= 0 時, 無論 a, b 的值如何地變, 這個方程組都是恰有一組解。

若t = 0, a = 0, b = 1, 則

8. det(M0−1) = (A) 13 (B) −15 (C) 151 (D) 1 (E) 0 解:

M0 =

"

0 1 3 1

# "

1 2 3 1

#

⇒ det(M0) =

0 1 3 1

1 2 3 1

= (−3)(−5) = 15

⇒ det(M0−1) = (det(M0))−1 = 15−1 = 1 15

選 (C)

[分析] (1) 如果你還曉得或記得的話, 當然先求 det(M0) 的值, 再用 det(M0−1) = (det(M0))−1的關係。

(2) 你也可用先前的 det(Mt) = (t2+ 2t − 3)(t − 5) 得 det(M0) = (−3)(−5) = 15。

(3) 要是忘了 det(M0−1) = (det(M0))−1, 只好先用矩陣乘法算 M0, 再求它的逆矩陣 M0−1, 最後再求行列式 det(M0−1) 的值。

9. x = (A) 13(B) −15(C) 151 (D) 1(E) 0 10. y =(A) 13(B) −15(C) 151 (D) 1(E) 0

(5)

解:

M0 =

"

0 1 3 1

# "

1 2 3 1

#

=

"

3 1 6 7

#

⇒ M0−1 = 1 15

"

7 −1

−6 3

#

"

x y

#

= M0−1

"

a b

#

= 1 15

"

7 −1

−6 3

# "

0

−1

#

= 1 15

"

1

−3

#

=

"

1/15

−1/5

#

故 x = 1

15, y = −1 5

第 9 題選 (C), 第 10 題選 (B) 。

[分析] (1) 當二階方陣 M 所相應的行列式 det(M) 6= 0 時, 方程組 M

"

x y

#

=

"

a b

#

之 解為

"

x y

#

= M−1

"

a b

#

第二部分

一、 填充題

1. 設 一 圓 與 直 線 2x − 5y − 6 = 0 及 2x − 5y + 10 = 0 都 相 切, 且 圓 心 在 直 線 x − 2y + 2 = 0 上, 則 圓 的 方 程 式 為 。

解: 兩 直 線 方 程 式 的 常 數 項 相 加 後 除 以 2 (−6 + 10) ÷ 2 = 2 直線 2x − 5y − 6 = 0 及 2x − 5y + 10 = 0 是 兩 平 行 線, 圓 心 在 這 兩 線 的 『正 中 央』 2x − 5y + 2 = 0 上。

(

2x − 5y + 2 = 0 x − 2y + 2 = 0 得

(

x = −6

y = −2 , 圓 心 就 是 (−6, −2)

半 徑= |10−2|22+52 = 829 (這 是 兩 平 行 線 2x − 5y + 10 = 0 及 2x − 5y + 2 = 0 r 的 距 離) 所 求 圓 之 方 程 式 為 (x + 6)2+ (y + 2)2 = 6429

[分析] (1) 要 注 意 到 直 線 2x − 5y − 6 = 0 及 2x − 5y + 10 = 0 是 兩 條 平 行 的 直線。

(2) 一 個 圓 要 和 兩 平 行 直 線 『都 相 切』, 它 的 圓 心 就 要 在 這 兩 直 線 的 『正 中 央』 上。

(3) 只 要 把 這 兩 平 行 直 線 2x − 5y − 6 = 0 及 2x − 5y + 10 = 0 的 常 數 項 相 加 再 除 以 2, 就 得 圓 心 在 直 線 2x − 5y + 2 = 0 上 了。

2. △ABC 的 三 頂 點 坐 標 為 A(2, −3, 5), B(3, 0, 10), C(x, y, 0), 則 使 △ABC 的周 長 為 最 小 的 C 點 之 坐 標 為 。

(6)

解: 因 為 AB 之 長 為 定 值, 欲 使△ABC 之 周 長 為 最 小, 其 實 就 是 使

AC + BC 為 最 小! C(x, y, 0) 在 xy 平 面 上, A, B 在 此 平 面 之 同 側, 而 到 此 平面 的 距 離 之 比= 5 : 10 = 1 : 2 取 A(2, −3, 5) 對 於 xy 平 面 的 對 稱 點 A(2, −3, −5)。 按 1:2 之 比 取 A 與 B 之 內 分 點 就 得 C 點。

C 點 之 坐 標 為 2(2,−3,−5)+(3,0,10)

2+1 = (73, −2, 0)

[分析] (1) 不 要 被 『周 長 為 最 小』 所 唬 住 了, 已 經 有 一 邊 是 固 定 了 呢。

(2) 怎 樣 用 反 射 原 理 求 AC + BC 的 最 小 值, 總 不 該 忘 了 吧!

(3) 如 果 不 曉 得 用 『A 與 B 的 內 分 點』 去 求 C 點 的 話, 那 就 只 好 求 過 A, B 的 點 的 直 線 與 xy 平 面 的 交 點 了。

3. 設 △ABC 中, AB = 2, AC = 1 +√

3,6 A = 30, 則 BC 的 長 度 為 ,

6 C 的 大 小 為 度。

解:

按餘 弦 定 理: BC2 = 22+ (1 +√

3)2− 2 · 2 · (1 +√

3) cos 30 = 2

故 BC =√

2 按餘 弦 定 理: cos C = (1 +√

3)2 + (√

2)2− 22 2 · (1 +√

3) ·√

2 = 1

√2 故 6 C = 45

[分析] (1) 已 知 一 三 角 形 的 兩 邊 之 長 及 一 角 之 度 數, 欲 求 這 已 知 角 的 對 邊之 長, 當 然 是 用 餘 弦 定 理 了。

(2) 算 完 了 BC 之 長 以 後, 三 邊 的 長 都 知 道 了, 要 算 其 中 的 一 角, 當 然 也 用 餘 弦 定 理 的 另 一 『型』 了。

4. 曲 線 y = x4− 2x3− x2+ 2x 與 x 軸 的 交 點 中, 最 左 端 的 點 坐 標 為

。 此 曲 線 與 x 軸 所 圍 成 區 域 的 面 積 為 。 解:

f (x) = x4− 2x3− x2+ 2x = x3(x − 2) − x(x − 2) = x(x − 2)(x2− 1)

= x(x − 2)(x − 1)(x + 1) 令 x4− 2x3− x2+ 2x = 0 得 x(x − 2)(x − 1)(x + 1) = 0

x = −1, 0, 1, 2

故 此 曲線 與x 軸 的 最 左 端 之 交 點 為 (−1, 0)

(7)

此 曲線 與x 軸 所 圍 成 區 域 的 面 積

=

Z

0

−1−f(x)dx +

Z

1

0 f (x)dx +

Z

2

1 −f(x)dx = 49 30

[分析] (1) 注 意 到 了 f (x) = x4− 2x3− x2 + 2x 這 個 式 子 前 兩 項 和 後 兩 項 的係 數 比 相 等, 就 好 分 解 了。

(2) 曲 線 與 x 軸 所 圍 成 區 域 分 成 三 『塊』, 前 後 兩 塊 都 在 x 軸 『下 方』, 只 有 中 間 那 塊 在 x 軸 『上 方』, 求 面 積 時, 不 要 把 式 子 列 錯 了。

5. 下 圖 中 ABCDEF 為 一 正 六 邊 形, 將 各 邊 延 長 形 成 一 個 六 角 星 形。 令 正六 邊 形 所 圍 成 之 區 域 為 R1, 斜 線 區 域 為 R2。 設 f (x, y) = 5x − 4y, 則 f (x, y) 在 R1 上 之 最 大 值 為 ; f (x, y) 在 R2 上 之 最 小 值 為 。 解: 因 為 x 坐 標 相 同, 所 以 A(2, 7), D(2, 3) 兩 點 連 線 與 x 軸 垂 直。

連 AD, BE, CF , 將 R1 分 成 六 個 正 三 角 形, 其 邊 長 等 於 AD 之 半 = (7 − 3) ÷ 2 = 2。

E 點 在 D(2, 3) 的 右 方√

3 單 位 上 方 1 單 位, 故 E 點 的 坐 標 為 (2+√ 3, 4)。

B 點 的 上 方 之 頂 點 G 在 A(2, 7) 的 左 方 √

3 單 位 上 方 1 單 位, 故 G 點 的 坐 標 為 (2 −√

3, 8)。

5

4 的 斜 率, 將 直 線L : 5x − 4y = k 由 左 上 向 右 下 平 行 移 動。

就 R1 而 言, L 最 後 從 E(2 +√

3, 4) 離 開, 故 f (x, y) 在 R1 上 之 最 大 值 為 f (2 +√

3, 4) = 5(2 +√

3) − 4 · 4 = −6 + 5√ 3 就 R2 而 言, L 最 先 從 G(2 −√

3, 8) 進 入, 故 f (x, y) 在 R2 上 之 最 小 值 為 f (2 −√

3, 8) = 5(2 −√

3) − 4 · 8 = −22 − 5√ 3。

(8)

6. 設 1p +3q1 = 12, 其 中 p, q 為 正 數, 則 3 log1/3p + log1/3q 的 最 大 值 為 , 此 時 (p, q) = 。

解:

已 知: 12 = 1 3p+ 1

3p+ 1 3p+ 1

3q 而 有: 3 = 12

4 = 1 4

1 3p+ 1

3p+ 1 3p+ 1

3q

!

4

s

1

3p· 1 3p· 1

3p· 1 3p

⇒ 34 ≥ 1 34· p3· q

⇒ p3q ≥ 3−9

⇒ log1/3p3q ≤ log1/33−8

⇒ 3 log1/3p + log1/3q ≤ 8

故 3 log1/3p + log1/3q 的 最 大 值 為8

此 時 1

3p = 1 3q = 12

4 = 3, p = q = 1 9 故 (p, q) =



1 9,1

9



[分析] (1) 先 把 3 log1/3p + log1/3q 化 為 log1/3p3q, 就 知 道 要 先 求 p3q 的 最 大 值 了。

(2) p3q 是 由 三 個 p 和 一 個 q 乘 起 來 的, 所 以 就 找 找 看 題 目 的 已 知 中 有 沒 有三 個 p 和 一 個 q 加 起 來 為 定 值 的。 結 果 找 不 到。

(3) 但 是 由 1p+3q1 = 12 找 到 三 個 3p1 和 一 個 1

3q 加 起 來 為 定 值。 利 用 它, 根 據

『算 幾 不 等 式』 就 算 出 1

p3q 的 最小 值, 從 它 的 倒 數, 就 得 p3q 的 最 大 值 了。

二、 設 T1, T2, T3, . . . 為 一 群 多 邊 形, 其 作 法 如 下: T1 為 邊 長 等 於 1 之 正 三 角 形; 以 Tn 每一 邊 中 間 三 分 之 一 的 線 段 為 一 邊 向 外 作 正 三 角 形, 然 後 將 該 三 分 之 一 線 段 抹 去 所 得 的 多 邊 形 為 Tn+1, n = 1, 2, 3, . . . (如 圖 所 示)。

(9)

令 an 表 Tn 的 周 長, 請 計 算 T3 之 面 積 及

P

n=1 1

an

之 值。

解: T1 之 面 積 A = 43

T2 比 T1 多 了 3 個 小 三 角 形, 每 一 個 的 邊 長 是 T1 邊長 的 1

3, 每一 個 小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等 於 1

32A。

T3 比 T2 多 了 12 個 小 三 角 形, 每 一 個 的 邊 長 是 T1 邊長 的 1

9, 每一 個 小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等 於 1

81A。

T3 之 面 積= A × (1 + 19 × 3 + 811 × 12) = 43 × 4027 = 10273 Tn 的 邊 長 是 Tn−1 的 邊 長 的 1

3, Tn 的 邊 數 是 Tn−1 的 邊 數 的 4 倍, 故 an 是 an−14

3。

於 是 < an > 是 一 個 等 比 數 列, 首 項 為 3, 公 比 為 43。 而 有 < a1

n > 是 一 個 等 比 數 列, 首 項 為 13, 公 比 為 34。 故

P

n=1 1

an =

1 3

1−34

= 43

三、 試 就 實 數 k 之 值 的 變 化, 討 論 二 元 二 次 方 程 式 x2+ y2+ 2x + 2y + k(x2 − y2+ 2x + 2y) = 0 的圖 形。

解: 原 方 程 式 可 化 為 Γ : (k + 1)x2+ (1 − k)y2+ 2(k + 1)x + 2(k + 1)y = 0 (1) 當 k = 0 時, Γ : (x + 1)2+ (y + 1)2 = 2 表 一 圓。

(2) 當 k = 1 時, Γ : 2x2+ 4x + 4y = 0, 即 x2 + 2x + 2y = 0 表 一 拋 物 線。

(3) 當 k = −1 時, Γ : y2 = 0 表 直 線, 即 x 軸。

(4) 當 −1 < k < 1, 但 k 6= 0 時, Γ : (k + 1)(x + 1)2+ (1 − k)(y + k+11−k)2 = (k + 1) +(k+1)1−k2, 其 中 等 號 左 端 兩 係 數 是 不 等 兩 正 數, 而 等 號 右 端 是一 正 數。 Γ 之 圖 形 為 一 橢 圓。

(10)

(5) 當 k < −1 或 k > 1 時, Γ : (k + 1)(x + 1)2+ (1 − k)(y + k+11−k)2 =

(k + 1) +(k+1)1−k2 其 中 等 號 左 端 兩 係 數 一 正 一 負, 而 等 號 右 端 不 等 於 0 。Γ 之 圖 形 為 一 雙 曲 線。

四、 考 慮 函 數 f (x) = cos 2x + 4 sin2x − cos x − 2 1. 解 方 程 式 f (x) = 0

解: 把 cos 2x 化 為 2 cos2x−1 [不 要 化 為 cos2x−sin2x, 也 不 要 化 為 1−2 sin2x]

把 sin2x 化 為 1 − cos2x [這 樣 一 來 f (x) 就 可 化 成 單 純 的 cos x 的 多 項 式了!]

原 方 程 式 變 成

(2 cos2x − 1) + 4(1 − cos2x) − cos x − 2 = 0

−2 cos2x − cos x + 1 = 0

−(2 cos x − 1)(cos x + 1) = 0 cos x = 1

2, −1 x = 2nπ ± π

3 或 (2n + 1)π, n ∈ Z

[注意] 如 果 只 有 答 x = ±π3 或 π 是 不 會 得 滿 分 的。

[分析] 從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起, 高 中 數 學 教 材 裡 就 取 消 了 反 三 角 函 數, 連 帶也 取 消 了 三 角 方 程 式, 能 夠 完 整 寫 出 通 解 的 考 生 恐 怕 不 多。

2. 在 0 ≤ x ≤ 2π 的 條 件 下, 解 不 等 式 f(x) > 0 解: 承 上 題, 不 等 式 f (x) > 0 變 成

−(2 cos x − 1)(cos x + 1) > 0

而 有 (2 cos x − 1)(cos x + 1) < 0 [去 負 號 後, 記 得 要 改 變 不 等 號 的 方向]

−1 < cos x < 12 又 知 0 ≤ x ≤ 2π

π

3 < x < 3 , 但 x 6= π 也 就 是 說 π

3 < x < π 或 π < x < 3 。 [註] 因 為 x > −1, 所 以 要 去 掉 x = π。

—本文作者任教於金甌女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圖三 104 年度數學學門研究單位計畫件數分佈.. 民國 104 年 11 月 自然科學簡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 統計. 統計學門 104 年度大批申請專題研究計畫 共核定通過 118

社會組的學生不全是數學低手, 有些因 為物理、 化學沒有競爭力才考社會組的, 他們 本來可以高分進商學院, 現在數學好派不上 用場, 要和不擅長數學的考生比文史科所以

如果須要的話, 那直 線本身的最佳線性近似為何, 確實也就 值得探討了。 對於那些看出是兩條相交 直線的考生來說, 其中屬於中上程度者 卻會 難於下手, 反觀那些直接套公式的

命題工作誠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 是大學聯考的命題, 它影響十數萬考生的前 途, 以及數學教育的方向, 豈能隨心所欲掉以 輕 心。 相信命題教授一定是戰戰兢兢, 如臨深 淵,

台大數學系主編: 中華民國科學才能青年 選拔活動高中數學競試試題及答案分析專集,

八十四學年度大學聯考社會組數學試題

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99 學年度 學年度 學年度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線性代數 第一學期 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平時 平時 平時考試題 平時 考試題 考試題 考試題. 姓名 姓名

招考八十四年度研習員筆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