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引領時代先驅- 羅馬城的公共建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引領時代先驅- 羅馬城的公共建設"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第十屆人文暨社會科學資優班

專題研究論文

指導老師:王永賢 老師

引領時代先驅-

羅馬城的公共建設

學 生:林岳璁

中 華 民 國 一 ○ 四 年 五 月

(2)

i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文獻回顧... 2

四、研究方法... 2

五、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羅馬公共建設... 4

一、公共建設的出現... 4

二、都市計畫的配置... 4

三、公共建築的建材... 4

第三章 公共建設之用途與功能... 8

一、公共噴泉... 8

二、公共浴場... 9

三、公共廁所... 11

四、排水系統... 12

第四章 羅馬公共建設之影響... 14

一、羅馬公共建設的環保理念... 14

二、公共建設與羅馬人的互動... 16

第五章 結語... 19

參考資料... 20

(3)

ii

圖目錄

圖 1:研究架構圖 ... 3

圖 2:城市規畫預想圖 ... 5

圖 3:古羅馬地區地圖 ... 6

圖 4:今羅馬地區地圖 ... 6

圖 5:羅馬公共噴泉 ... 8

圖 6:羅馬公共噴泉 ... 9

圖 7:卡拉卡拉浴場透視圖 ... 10

圖 8:公共廁所 ... 11

圖 9:渠道路線示意圖 ... 12

圖 10:小型水塔 ... 13

圖 11:臺伯河 ... 13

圖 12:大型浴池俯瞰圖 ... 15

圖 13:公廁結構示意圖 ... 15

圖 14:奴隸清洗座位 ... 15

圖 15:臺伯河 ... 16

圖 16:卡拉卡拉浴場 ... 17

圖 17:卡拉卡拉浴場 ... 17

(4)

1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人類對環境的看法隨著知識快速拓展不斷地變遷,從早期的環境決定論、先 民大都聽天由命、對自然保有一份畏敬的心理,過渡到環境可能論的思考,再發 展為重視如何與環境和諧共存、永續經營的理念。之前曾看到一篇簡短的報導闡 述羅馬的建築,在建材選用、建物設計、建物狀態三方分析後發現相當契合現代 的環保理念,仔細閱讀後不僅引發內心的震撼,也激發無比的興趣與探究的慾望

,腦中開始研究構思古羅馬人如何設計這些建築物?空間配置及建材選用的部分

,為何能和現代的環保理念相通?

經過審慎考慮身為高中生的能力與可行的範圍後,最終決定以羅馬城的公共 建設作為研究主題。期盼在耳熟能詳的事物中,找出日常生活或是蘊藏在歷史中 而我們卻不常注意的議題,進一步以現代的視野來詮釋羅馬城公共建設的理念,

剖析古羅馬人的建築智慧。

羅馬城,一座富有歷史古蹟的城市,集古羅馬精粹於一身,於義大利半島、

環地中海區域不停講述自己的故事,訴說著輝煌的昔日。隨著時代的變遷、世代 的演進,歷史的巨輪不停向前推進,羅馬城看盡了無窮的興衰,而遺留下靜靜矗 立的大型建築物,震懾了世人的內心,吸引了無數爭先恐後只為一睹風采的目光

。古羅馬為世人留下了無價的文明瑰寶,而羅馬城則為世人保留了珍貴的古代公 共建設,在經年累月黯淡無光的外表下,繼續綻放獨有的璀璨,等著世人去發掘

,再次為它們留下不自禁的讚嘆。

二、研究目的

公共建設最重要的目的除了發揮它的功用之外,更要與環境緊密結合,進而 落實理想的環保概念,架構更完善的生活空間。本研究利用以古鑑今的方式,期 盼能達到下列目的:

(一) 探討為何古羅馬時期的公共建設能如此穩固?甚至能和現今社會所 重視的環保相扣於一體。

(二) 融合古代與現今之技術、前人之智慧結晶,從日常生活中改善未來所 面臨的環境問題。

(三) 了解公共建設與人們的互動情形為何?對人們的影響又有何重要性

(5)

2

三、文獻回顧

本研究蒐集整合的文獻大致可分為建築材料、都市計畫、公共建設、建築物 衍伸的環保概念四部分。

建築材料的文獻參考柏克萊大學教授的論文,部分內容介紹了義大利濱海公 共建設的建築材料和涉及建物材料的分析,藉由得到的資料探討羅馬地區甚至義 大利半島上的礦物元素、岩石數量多寡,以建築材料方面的觀點提出為何地中海 地區的羅馬公共建築能抵抗強勁風蝕及鹽度變化的影響而屹立至今,且用化學方 法分析了其水泥的成分,並說明這些資源對大型建築物或公共建設的影響。

對於都市計畫的領域,預想是利用都市計畫的視野來觀察城市和公共建設的 關係。牛津大學於 1913 年時發表一篇論文在探討世界地區著名的城市規劃,配 合《城市:一個羅馬人規劃和建城的故事》中詳述羅馬人興建一座城市的始末概 況,不但從都市計畫方面切入的觀點十分充分,對於羅馬城市的機能、公共建設 的功用、羅馬人對環境的想法也都有收穫。

公共建設的部分則多方參考各種書籍,包含建築史、羅馬史等等,找出具有 代表性的公共建設。除了噴泉、公共廁所、公共浴場、排水系統,還規劃將競技 場也一併作為研究的主題,但經過文獻的蒐集及分析後,發現競技場的部分和本 研究較不相關,因此決定不將競技場列入分析。

建築物衍伸的環保概念部分則為各文獻中都鮮少提及的觀點,大部分的文獻 都是在闡述公共建設的用途,對於衍伸的觀念、對人們的影響並無詳細探討。本 研究將重心著重於此,並嘗試彌補文獻在這一方面的不足。期望能和生活、周遭 環境有所結合,從空間規劃、資源利用、建物功用、人地關係都有完整且一貫的 介紹,是本研究極力達成的目標。

四、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藉由多種資料的蒐集和分析,用不同的想法切入思考,取得多 種觀念及想法做為比對,以達「交叉驗證」之效果。

五、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羅馬共和末期乃至屋大維時期的公共建設為主軸,其餘非本時期的 公共建設為輔,探討羅馬人如何規劃空間以及公共建設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以噴 泉、浴場、廁所、排水系統作為代表性的公共建設,分析它們在城市中所扮演的 角色為何、用途為何?試著和環境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形做連結,探究羅馬人的 人地互動模式和環境觀點。

(6)

3

圖 1:研究架構圖

圖 1:研究架構圖 1

(7)

4

第二章 羅馬公共建設

一、公共建設的出現

古羅馬的公共建設在歷史上頗負盛名,在共和末期時因為戰爭需要而漸漸興 建;到了屋大維時期,羅馬人勢力強盛,連年向外擴張獲得許多土地及人口,且 國內政局穩定,各大城市規模快速成長。屋大維為了穩固統治,在大城市著手進 行公共建設的興建,而作為羅馬帝國首都的羅馬城,其建設更是羅馬帝國的代表

二、都市計畫的配置

興建新城鎮時,適當地點的選擇是重要的課題,包含土地負載力、水源的來 源等等,後續的建設評估,城市的範圍、城牆包圍的範圍等都需納入考量。都市 規劃除了考慮城市內部道路的設計、公共建設的位置、下水道的規劃等,也需評 估人口成長情形,預留發展的空間等,多方確認後才可著手進行整座城市的興建 (圖 2) 1

比對古羅馬與現代的地圖,可以發現主要幹道和大型公共建設的位置都沒有 太大的改變(圖 3 及圖 4),千年未經大規模人為變動,顯示羅馬人所設置的公 共建設歷經時代的考驗,持續維持其基本運作並為城市帶來助益。仔細分析可以 觀察到這些主要幹道和下水道實為一體,配合羅馬人智慧的結晶及工程藝術上的 精妙,若動手改建,不但經費龐大也不一定能超越前人的成果,因此歷代均以保 留使用為主要考量。

三、公共建築的建材

目前在義大利半島上仍然很容易看到古羅馬的大型建築,由歷史的脈絡來分 析,古羅馬興建龐大、堅固的公共建築,和其統治方針及民族性有著密切的關係

。建造這些非常巨大且耐用的公共建設,除了炫揚國威外,也呈現執政者為了解 決人口問題、減少設施維修次數,並永遠流傳於世的另一層意義。

1楊惠君 譯(2006)。

(8)

5

羉馬人利用地質優勢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義大利半島的自然資源,像是火山 岩、石灰石等等,這些堅固的建材,歷經長時間的海風、風沙之侵蝕仍然屹立迄 今。建材中的水泥在建築物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水泥中含有碳酸鈣、

鈣、鋁、矽、氫氧化物等成分,因為當地屬於熱水性的地理環境,且火山噴發物

2豐富,羅馬人便利用當地容易取得的元素融入水泥中。鈣屬於較堅固的物質、

鋁氧化後形成的氧化物緻密、矽屬於能夠防水的物質,形成羅馬人獨特的水泥3

2鈣、鋁、矽多從火山噴發中生成。

3Marie Jackson(2014)。

圖 2:城市規畫預想圖

圖片來源:楊惠君 譯(2006)

(9)

6

圖 4:今羅馬地區地圖

圖片來源:羅馬觀光旅遊地圖

圖 3 和圖 4 的主要對照地區為競技場區域大型建設之位置、

河道之位置、道路的規劃。

圖 3:古羅馬地區地圖

圖片來源:Map of Ancient Rome Collection

(10)

7

羅馬人更發現了一個完美方程式:(Ca/(Si+Al)=0.79),意即各物質在這個比 例下,能夠發揮最完美的效果。羅馬人的水泥堅固、材質特殊且防水抗氯的效果 良好,加上大理岩可讓建築內部降低溫度,充分符合環保概念4

羅馬人在這個時期興建的環地中海古建築大致依循這種方式,環地中海區域 的羅馬城市,像水都威尼斯即為此種模式下興建的城鎮,不管是建材或是建築方 式,大部分都出自於同一作業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利用當地獨特且有益於帝國的 資源,經千餘年至今日也有不錯的環保效果。

羅馬人在共和時期已將地中海視為自己的內海,英格蘭群島、北非沿岸、東 地中海區域等地都有羅馬留下的遺跡。領土範圍擴大,除了人口資源快速累積外

,各地不盡相同的氣候更讓帝國風貌多采多姿,在英格蘭、北非、東地中海沿岸 都可發現和羅馬公共建設相似度極高的建築物。這些不同的氣候環境如熱帶乾燥 氣候、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等,何以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竟出現 了相當類似的建築形態?究其原因,是水泥克服了氣候因素的問題5。羅馬人以 這些水泥為主體加上當地的建材輔助,便成了一座座能適應當地環境的羅馬式公 共建設,因此在羅馬領土範圍內,氣候對建築物的影響甚微,各地因部分建材使 用不同而發生的差異也就不明顯了。

4Marie Jackson(2014)。

5葉碧雲(1974)。

(11)

8

第三章 公共建設之用途與功能

本研究選擇的四項公共建設,分別是噴泉、公共廁所、公共浴場、排水系統

噴泉為現存數量較多的建設,現今在羅馬城市的街道旁,常常可見大大小小 的噴泉,羅馬當局仍定時維護這些路旁的噴泉,避免因為交通工具帶來的廢氣而 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公共廁所是人們每日必須使用的公共設施,也最為世人熟悉

;公共浴場常以高大的姿態佇立在市中心處,於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區域最為醒 目;排水系統是每座城市的必備設施,除了供應一座城市的用水、排放城市的汙 水外,還能維持城市的整潔衛生程度。

一、公共噴泉

羅馬城中的公共噴泉,不只是單純的裝飾用途6,這些噴泉的噴水可以調節 城市中的溫度,有助於維持一定的濕度7。噴泉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取水處,也是 清洗街道的主要水源。

羅馬街道設計向兩旁人行道稍微傾斜,羅馬人會故意讓噴泉的水溢出至街道 上,利用溢出的水流清洗街道,路面上的髒污物質藉由水流,經完善的下水道系 統排出城外,因而形成經常性的潮濕街道。

此外,公共噴泉在城市中還扮演「出水口」的角色,公共噴泉和穩定供應居 民日常生活用水息息相關。雖然噴泉的水不常被汲取為飲用水,卻是居民用來清 洗物件的重要選擇。

6現今噴泉已改建為觀光或美化市容為主要用途。

7葉樹源 編(1971)。

圖 5:羅馬公共噴泉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12)

9

二、公共浴場

浴場為羅馬公共建設極重要的一環,也是地上建設的重心,更是羅馬人日常 生活的重點去處。公共浴場不僅是盥洗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做為聊天休閒 的角落,形成一個多功能的場所。

羅馬的大型浴場通常分為男浴場和女浴場,浴場的入口分隔為男用和女用通 道,男浴場占了浴場大部分的面積,而女浴場只是被配置在小小的一隅。入口通 道是一條延伸到寬敞露天中庭的導引長廊,許多人來到浴場不一定是為了沐浴,

而是在這邊進行社交活動。侍者通常在這裡等待,也是收費員向使用者收取費用 的地方。露天中庭除了進入浴池外,也可看到主建築間有些小隔間,這是上層社 會人士討論正事的私人空間。

侍者會先引導使用者至冷水池外的更衣室,更衣室的四周放置青銅製的板凳 提供休息使用,此處牆壁和地面為中空的設計,在寒冬季節由熱浴室或是鍋爐室 將蒸氣導引至壁板隔間。熱空氣藉由管線經過溫浴室及更衣室,對地板和牆壁加

圖 6:羅馬公共噴泉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13)

10

熱保持室溫,同時也避免讓髒空氣流入室內8

浴場的使用方式是在冷浴室進行淋浴或是在冷水池中浸泡片刻,再進入溫浴 室。溫浴室只是一間充滿水蒸氣的房間,主要的目的是讓身體適應較高的溫度,

以免溫度轉換過於激烈造成身體不堪負荷。身體調適完畢後再進入熱浴室泡澡,

熱浴室的下方就是循環火爐設備。熱浴室的裝飾比其他浴室還要豐富且華麗,例 如地板上鑲嵌著各式各樣的圖案,這些馬賽克的鑲嵌圖案直接位於熱水爐或供暖 熱坑之上。四周空心的牆壁裡充滿熱空氣,熱空氣從牆壁上刻意設計的縫隙進入 熱浴室,羅馬人在這些細縫邊配置裝飾,而熱浴室藉由這些修飾,呈現五彩繽紛

8蔡毓芬 譯(2000)。

圖 7:卡拉卡拉浴場透視圖

圖片來源:陳澄和 譯(2001)

(14)

11

的感覺,有別於其他浴室的單調9

供水的爐子是浴場最重要的設備,大部份的浴場通常有三個爐子,水溫最高 的熱水爐離浴室最近,提供熱浴室用水;溫水爐將稍作加熱的水補充熱水爐的水

;冷水爐負責控管溫水爐中的水量10

這三個水爐搭配循環火爐設備,和外圍的儲水池形成供水系統。火爐設備將 熱水爐中的水加熱,經由埋設在牆壁內部的管道流向熱浴室,同時鼓動熱空氣導 入地板及地面間的空間,穩定熱浴室、溫浴室和更衣室的室溫。位於熱水爐上方 的溫水爐利用火爐和壁板隔間的暖熱空氣為熱源,提供熱水爐的溫水,溫水爐流 失的水則由冷水爐來填補。利用較低溫的管線為冷水加溫,再以高熱量的火爐將 溫水燒熱,羅馬人的能量使用方式和現代鍋爐加熱的理念相當契合。

三、公共廁所

羅馬帝國在其轄區設立許多公共廁所,除了少部分設置屋簷外,多是露天的 廁所。不管是貴族或是奴隸,在公廁中都一樣坐在座位上如廁,並沒有隔間設計

公廁的座位大多以ㄇ字型排列,座位前有個放置公用海綿棒的盆狀設備,座 位下方有道永遠維持些許清水流動的淺溝。羅馬人如廁完畢後,便拿起前方的海 棉棒清潔,保持流動的水則會將排泄物沖洗乾淨。

值得探討的是,羅馬人的公廁沒有異味到處溢散,除了人口並沒有過多外,

9楊惠君 譯(2006)

10楊惠君 譯(2006)

圖 8:公共廁所

圖片來源:博物館華文義工研習坊

(15)

12

下水道的完善規劃也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每個公廁都有奴隸負責定時清潔每個 座位,簡單且即時的清潔將排泄物帶走,而座位前方水道內的水,因為不停流動 得以一直維持乾淨的狀態,自然減少異味的產生。進入下水道系統的排泄物,隨 著水流被導引離開城市。

四、排水系統

羅馬人於興建一座城鎮時,除了重視都市規劃外,還有排水系統的運行。羅 馬人期待每座城市都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個體,因此要能運作的最基礎條件便是確 保排水系統的功能。

排水系統興建前需要做完整的設想,從源頭、輸送動向、城中蓄水及分流、

匯集排出等等均須妥善規劃。羅馬人在興建城鎮前,會先尋找周遭可使用且穩定 的水源,通常是山上的源頭或是儲水量豐富的地下水體。羅馬人興建輸水渠道將 山上的水導引至城鎮中,輸水渠道大多以混凝土製成,搭配拱型設計以適應崎嶇 地形。遇到高低不一的地形時,羅馬人用高低不同的渠道11控制流速及順暢性,

確保水流在輸送過程中不會溢出,更不會有渠道壅塞的情形。除了高、低架輸水 渠道外,羅馬人也利用虹吸管和隧道維持整個輸水渠道的品質及暢通度。

渠道直接連接城鎮中的蓄水池,水流入儲水庫的同時,空氣也會跟著流入,

此時地下水體的導引管線會跟著匯入儲水庫中。儲水庫利用空氣差造成壓力不同 的原理將水適當排出,排出的水經由露天的混凝土水渠引流至水窖淨化,淨化後 再用水渠引流到城中大大小小的分水池12

11高低不同的水道由於出現的地方屬於地勢相對不平坦之處,因此羅馬人使用拱圈結構撐起渠水 道,藉由增加拱圈的個數控制渠道的高低(葉碧雲,1974)。

12楊惠君 譯(2006)。

圖 9:渠道路線示意圖

此圖上方紅點處為水源的源頭,下方 紅點為城鎮,兩點間的紅線則為管線 的行經路線,說明了羅馬人如何利用 並克服地形將水源導引至城鎮中。

圖片來源:The Roman Water System-Tony El-hawat Weblog

(16)

13

分水系統主要是利用分水池中的許多隔層把水分開,再分流到終端用戶,也 就是城鎮中的居民。倘若終端用戶用水量出現不均的情形時,分水池會進行流量 控管,例如某用戶用水量過多,超過其日常生活使用量的平均值時,分水池的人 員便會使用隔層擋住通往此用戶的分流道,轉而提供其他用戶用水。此外,提供 給噴水池或其他公共建設的水量會超過實際的需求,目的是為確保水流的壓力夠 大能將水溢出建設,以方便沖洗街道。

絕大多數的輸水渠道為砂石結構,水渠在經過鬆碎的岩石地面時用石灰、陶 土、碎磚鋪設渠道;經過鬆軟地段就用方型的石塊鋪設。水渠有不同的截面形狀 設計,但大多數為矩形,並在水溝上面覆蓋條形石板或三角形石板13。進入居民 區後的供水是用鉛或銅管連接,在足夠的水壓下可以確保持續且穩定的水流在各 個城鎮之間供水,各個城鎮用不完的水又可以通過渠道回到主水渠。

而道路兩側類似今日人行道的下方,會做稍稍傾斜的設計,讓城中多餘的水

,像是清洗街道的水、雨水、簡單的家庭用水等等,能夠直接進入城鎮下方的下 水道系統。從古今地圖比照中,發現羅馬城中的各大街道,歷經幾千年的變遷仍 沒有大規模的變動,因此推測進行都市規劃時已一併將道路及下水道結合,統一 做規劃安排。而流入下水道的水經由下水道管線的導引,最終將排入臺伯河流向 地中海。這些從羅馬城中排出的水,經過計算從源頭引進城中的水量與下水道系 統導出的水量實為相當 ,因此扮演了一個極大的功用:升高並維持臺伯河的水 位,如此一來臺伯河便可容納船隻進入內部的沿岸地區,不再侷限於出海口附近 的海域,臺伯河的航行價值提高,羅馬城的重要性也跟著水漲船高。

13 這種類型的水渠稱為三面溝,三面溝的設計原理為上方可以加蓋的水渠,而不是整條封閉的 水渠。遇到較低的地勢通常都會加上蓋子,為防止水源遭受人為汙染;較高的地勢則常見不會加 蓋的情形。

圖 11:臺伯河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圖 10:小型水塔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17)

14

第四章 羅馬公共建設之影響

一、羅馬公共建設的環保理念

羅馬人為了軍需用途或是規畫城市等需要而建造了眾多的公共建設,也因此 成為古羅馬的特色之一,現今許多人都將羅馬帝國和公共建設畫上密不可分的等 號。現在仍矗立在我們眼前且屹立不搖的古建築物,保存了長達千年之久,其中 更是有著耐人尋味的部分,以下就具有特色的建設或建材進行深入探討。

(一)水泥

古羅馬的水泥取於環地中海附近的火山噴發物,火山噴發時一次將大 量有害或無害物質一併爆發出來,這種一次性的汙染屬於大自然能夠 自我調節的範圍內,加上羅馬人於製作過程並沒有加入重汙染性的物 質,因此在當時製造水泥的過程中,碳排放量還有各方面的汙染都比 較少。

用火山灰製造混凝土,造成建築風格統一化14,羅馬境內地中海沿岸擁 有許多火山,材料容易取得且量大,修復工作簡單標準化,除了能在 短時間完成修復工作,盡量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也能運用最少的資 源來達到最完美的修復效果。

(二)公共噴泉

羅馬人故意讓噴泉的水溢出,配合下水道系統來清洗街道。如此,羅 馬人完成了一個高難度的有機循環體系,將動態流動的水結合靜態的 水,形成一個自然的淨化方式。而這個淨化方式顯示出羅馬人的巧思

(三)公共浴場

公共浴池為用水量極大的設施,羅馬人在整個設施內將水做了多次運 用,例如熱水降溫後可引流至冷浴室、熱水的蒸氣可用來作為取暖用 或是引至溫浴室等。此外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公共浴場內男浴池和女 浴池是分開的,且男浴池比女浴池大的多,會有此設計的原因眾說紛 紜;一說為雖然羅馬時期社會風氣較開放,人們的生活態度也比較豪 放熱情,但當時男尊女卑的情形仍存在;又一說為男性於社交場合交 際的情形比較多,公共浴池中較容易有和他人交際的機會,因此需要 的時間比較久,故將男浴池的空間範圍加大,可同時容納較多人一起 盥洗,將等候時間縮短;還有一說是人口結構問題,但由於此時期處 於羅馬帝國境內太平的五賢帝時代,人口穩定成長,因此此說法較無

14葉樹源 編(1971)

(18)

15

採信的空間。

古羅馬的浴場並非每個都是男女分開的設計,有些比較簡單設計的浴 場採用男女共浴,但無論何種浴場,內部設計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

當然有些非必要的空間可能在簡單的浴場中無法尋及。

(四)公共廁所

公廁的設計是一排架高的座位,每個座位的前方地上有一條流動的小 型水渠,大約每隔五至七個座位會設置一個小水盆於座位前方,裡面 會有幾支海綿棒,用途是來擦拭排泄物的。

圖 12:大型浴池俯瞰圖 圖中 A 處為中庭,B、C

、D、E 處為男浴池,F

、G、H 處為女浴池。

圖片來源:Plan of the old baths at Pompeil-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圖 13(左圖) :公廁結構示意圖 圖 14(上圖) :奴隸清洗座位

圖片來源:圖解古羅馬人公廁:不分男女 公用擦屁股海綿(組圖)

(19)

16

羅馬人的公廁中少有異味的產生,歸功於流動的水,能及時將排泄物 先行沖走,再加上定時有奴隸清洗,雖然當時的人口並沒有現在多,

但若無此設計,很容易造成排泄物的殘留,影響整個公廁的清洗運作

(五)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的設計和主要幹道實為一體,換句話說在羅馬城的下方,也 有一條條由水管渠道聚集而成四通八達的排水管線,宛如只有道路的 城市,每條水道都非常大,多位羅馬執政官曾經坐船視察整個地下管 線的運作情形。羅馬人在建造時已做妥完善的規劃,最終的出口是臺 伯河。此規劃有著很大的作用,除了能提高臺伯河的水位、提升河川 的航運價值外,還能作為蓄水用途。若暴雨來襲臺伯河蓄洪能力下降

,在容量許可下城下的排水系統能積蓄一些城市向外排出的水,待河 流蓄洪能力恢復後再緩緩將水排出,不至於造成排水不順,也可避免 因排水不順造成逆流而導致城中淹水的現象。

二、公共建設與羅馬人的互動

公共建設的建立,使得羅馬人的生活重心由個人轉向群體,因為公共建設提 供了一些自行在家中無法獲得的需求,必須仰賴城市供給,像是供水、公廁、盥 洗等等,雖然有部分上層貴族可獨立解決,但大部分的居民仍需依靠城市獲得滿 足。在使用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增加和他人的互動,彼此更加熱絡,整個羅馬 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僅是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連器物的發明或 改良都可歸功於公共建設的誕生,因此我們說公共建設是古羅馬的代表之一,一 點也不為過。

(一)公共噴泉

由於羅馬人的街道常是處於潮濕的狀態,羅馬人的鞋子有點類似現今 的涼鞋,腳是暴露在外的,如此一來走在路上遇到水灘或是他人濺起 的水花時,自己的腳容易被濺溼,非常的不舒服。因此羅馬人發明了 圖 15:臺伯河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20)

17

一種鞋子,將腳底墊高些許,使得腳離地面遠些,減少腳被別人濺溼 的機率,現今的高跟鞋可能是以此為最初的參考雛型,經過時間的演 變和人們的改良後而來的。

(二)公共浴場

現今社會步調快速,難能有放慢腳步輕鬆片刻的時刻,而古羅馬的浴 場確實提供了一個休閒育樂的地方。它是一個多功能的建設,能和好 友親人在庭園聊天嬉戲、有隔間的小空間供人們討論重要私事、有浴 池可供盥洗等等,因此常常坐落在一城鎮中人口密度高且交通繁忙的 中心位置,而浴場的規模也間接成了一個明顯的指標,愈大愈熱鬧人 口流動量愈多,則代表了此一城鎮的重要性與繁華程度。

另外,古羅馬的公共浴場並不是每個都是男女分開,也有比較簡單規 劃的浴場是男女共浴的情形,例如卡拉卡拉浴場。男女混合的浴場雖 然人們互動比較熱絡,但易有失序的行為發生,而群聚在一起的人們 也會產生不務正業的風氣,此現象在羅馬帝國後期尤為明顯,也是羅 馬帝國向下沉淪的關鍵之一。

(三)公共廁所

多數的公廁是露天的,由ㄇ字型的座位形成,但也有較高級的公廁佔 地範圍較寬闊,且座位上有屋簷,較不受天氣因素干擾,清洗的奴隸 人數也較多,唯獨整個排水的設計是大同小異的。公廁是堪稱古羅馬 最平等、最開放的地方,不管是貴族、平民、奴隸來公廁如廁,都是 面對面或比鄰而坐,也就是說在眾目睽睽之下如廁,只用自己的寬衣

圖 16(左圖) :卡拉卡拉浴場 圖 17(上圖) :卡拉卡拉浴場

圖片來源:林翔 攝影(2014)

(21)

18

袖當作遮掩,短暫的幾分鐘尚能和周圍的人談笑風生15,此現象或許難 以想像,但也是古羅馬的一種特殊人文風情。

(四)排水系統

供水系統的一些管線是使用鉛管或銅管等金屬物質製成,考量的是其 耐用的特質。但是,經過現今技術的分析,羅馬人死於鉛中毒或是體 內殘留其他重金屬物質的比例高出其他城市或朝代非常多倍。重金屬 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每天的用水,運送水的途中經過許多重金屬水 管,進而產生眾多重金屬物質進入水中。鉛中毒造成的影響不只有短 期內人口死亡的結果,長遠的影響更劇烈的改變羅馬帝國的命運16。 從羅馬帝國即將分裂時來看,也就是東西羅馬帝國出現在世界版圖的 時候,此時西羅馬帝國的邊防壓力愈來愈重,不得不雇傭蠻族充當兵 源,此現象反映出西羅馬帝國境內人口結構已出現了重大的轉變。青 壯年人口短缺,除了連年戰爭外,追溯問題根源乃是出生率下降,而 出生率下降的情形出現在羅馬帝國中後段。此時國內風氣日漸奢靡,

頹靡的生活習慣加上慢性鉛中毒的作用導致男性生育力下降、女性不 孕的情形浮現,而影響了日後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更間接造成了帝 國國力積弱不振,最終被外族所滅的命運,由此可見慢性鉛中毒對於 日後帝國的發展扮演重要轉捩點的角色。

排水系統的建造對於整座城市的整潔有著非常大的貢獻,但羅馬人卻 在享用設施的同時,不知不覺的付出了代價。但整體而言,一個機能 發達的城市一定有個完善的排水系統,其貢獻不可抹滅,且排水系統 的規劃是很困難的,由此可印證了古羅馬各方面的技術在當時確實是 領先其他民族,才能開創如此強盛的帝國,更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歷 史文物。

15此情形多見於平民間,若有貴族或奴隸則交談的情形不常見。

16關於鉛中毒之說對於羅馬帝國的影響有多重要,說法兩極化。本研究於參考兩方之論點後進行 合理的邏輯推理,將融合歸納出的想法作為論點之一。

(22)

19

第五章 結語

以往看到了許多資料都是在介紹單一的建築物,著重於它的功能和建築型態 以及藝術方面的探討,對於建築物的環保概念並沒有完整詳細的闡述,因而激發 往這方面研究的動力。本研究利用完善的準備,以建築物的功用為鋪陳,先對公 共建設有了基礎的認識及了解後,再行做出延伸,以突顯本研究的特色。

本研究的主軸在於羅馬城的公共建設,因此有著許多困難之處,像是無法實 際走訪、蒐集的資料可能不適用於本研究等等,對此研究者想方設法試著解決遇 到的困難。在本研究著手進行之前,指導老師建議需先充實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再 行研究,因此在選定題目後,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閱讀中英論文或相關文獻,並於 思考的過程中修改研究主題的方向,確保主題的可行性。另外,藉同學於高一暑 假時至羅馬遊玩時,向他詢問相關的一手照片,彌補無法實際走訪的困擾,而同 學也提供旅行間的所見所聞,雖然這屬於偏向個人的主觀意識看法,但對於本研 究在想法的辯證、邏輯脈絡的推理上仍有一定的幫助,更可和文獻分析的結果互 相比對,相輔相成。

在研究的過程中,本研究發現羅馬人懂得利用自身地理環境的優勢,創造先 進的建築材料,並配合執政者的需要建造大型的公共建設,為帝國的發展奠下良 好的基礎。這些建築物不僅能夠解決民生問題,並藉由內部結構巧妙的設計,將 資源多次利用,兼顧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不帶給周遭環境進一步的破壞,因此 公共建設便成為城市中居民不可或缺的設施。而每天使用公共建設的過程中,羅 馬人利用工程技術,將公共建設的用途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對城市的助益提升 許多,也改變了自身的生活方式,演變成一套適合羅馬人穩定發 展的生活模式

,於義大利半島甚至帝國領土內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藉由大量史料的蒐集,配上合理的邏輯推理、歷史脈絡、人與建物互動等多 樣層面,多方展現本研究的想法。以背景的介紹為始帶出公共建設;以都市計畫 的視野探討公共建設如何融入城市中;以建材的分析了解為何能保存完好長達千 年之久;以各公共建設的介紹清楚表達它們的機能功用;以人地關係摸索公共建 設的重要性;以公共建設的設計理念發掘出資源的完善利用及建設運作模式;以 建設與環境的關係探討羅馬人與環境如何和平共存。統整以上各種想法,本研究 彙整出別出心裁的想法,試著給讀者不同的思考方向,啟發大家對於日常生活中 事物的邏輯思辨能力,帶給讀者嶄新的體會。

(23)

20

參考資料

一、書籍

葉碧雲(1974)。西洋建築史。臺北市:正中。

馮振凱(編)(1974)。西洋建築史。臺北市:藝術。

葉樹源(編)(1971)。西洋建築史。臺北市:信明。

郭方(編)(2011)。西洋通史:帝國時代。臺北市:知書房。

蔡毓芬(譯)(2000)。R.Furneaux Jordan 著。西洋建築史:一部概括的歷史。臺 北市:地景。

楊惠君(譯)(2006)。David Macaulay 著。城市:一個羅馬人規劃和建城的故事

。新北市:木馬。

二、論文

Marie Jackson(2014)。Mechanical resilience and cementitious processes in Imperial Roman architectural mortar。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論文。

F. Haverfield(2004)。Ancient Town-Planning。牛津大學論文。

三、網路文章

The Roman Water System(2008)

。取自

https://tonyelhawat.wordpress.com/2008/05/17/the-roman-water-system/

G.D.費歐(2014)。古羅馬城的供排水系統與城市文明。取自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ixiangpinglun/detail_2014_01/08/32825802_0.shtml

四、報導

鄭傑憶(2013,6 月 18 日)。堅固環保 古羅馬建築千年不壞。中央通訊社。取 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6180003-1.aspx

易富賢(2009)。從性文化與人口面 看羅馬帝國的滅亡。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city.udn.com/50415/3392609

(24)

21

五、電子報

Ian Sample(2014 年,4 月 20 日)。Ancient Rome's tap water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lead, researchers say。Theguardian。取自網址: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4/apr/21/ancient-rome-tap-water-contaminat ed-lead-researchers

Thomas Sumner(2014 年,4 月 21 日)。ScienceShot:Did Lead Poisoning Bring Down Ancient Rome?。Science news, Science Journal。取自網址:

http://news.sciencemag.org/archaeology/2014/04/scienceshot-did-lead-poison ing-bring-down-ancient-rom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Pioneer of the New Buddhist Move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 Lin Te-lin: the “Martin Luther of Taiwanese Buddhism”.

未具備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帳號之教師請 e-mail 報名表格請於 109 年 1 月 16 日(星期四)17 時至 bonnie9598@yahoo.com.tw 報名,研習報名確定 錄取者,統一於 109 年 1 月 20

錄取名單於 111 年 6 月 9 日(星期四)14:00 公告於本校網站(網址 https://rc.nkut.edu.tw/)

(二) 103年9月29日(星期一)上午9時起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use past tense to describe the features and life of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e.g., Socrates was a philosopher. He was the teacher of Plato. He emphasized ethics and

(C) Some researchers say that if a person’s brain is right, she or he can easily have good musical skills.. (D) According to some researchers, the right brain helps us to improve

(不寄發口試通知) 105年3月15日(星期二) 105年3月15日(星期二) 105年5月11日(星期三) 口試日期

(師) 二千五百人爲師。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 爲兩。五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師 師 師、 師 、 、衆也 、 衆也 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