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經由前章文獻之分析與歸納,已對學校社區化及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 社區化中扮演的角色、知覺狀況之基本概念、相互關係及相關研究獲致相 當的瞭解。為進一步瞭解其實際狀況,並驗證各變項之間的關係,乃以台 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進行實證性研究。茲將研究架構、研究假設、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方法臚列於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由文獻分析發現,個人背景因素及學校情境因素影響教師對學校社區 化知覺狀況,而教師的態度影響學校社區化的實施成效。因此,個人背景 因素及學校情境因素可能透過教師知覺之中介作用,對學校社區化具體行 動策略發生影響力。上述各變項之關係構成本項調查研究之架構,茲以圖 3-1-1 表示之。

圗3-1-1 研究架構圖 背景變項

◎性別

◎年齡

◎服務年資

◎最高學歷

◎現任職務

◎學校規模

◎學校區域

社區化的策略

◎學校及社區意識方面

◎社區化鄉土課程方面

◎社區服務學習方面

◎社區教育活動方面

◎資源整合運用方面

◎學校公共關係方面

(2)

由圖3-1-1的架構中得知,本研究將探討並考驗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 關係,自變項包括人口背景變項(性別、年齡、任教年資、最高學歷、現 任職務)及學校環境變項(學校規模、學校區域);而依變項為則為社區化 策略的學校及社區意識方面、社區化鄉土課程方面、社區服務學習方面、

辦理社區教育活動方面、資源整合運用方面、學校公共關係方面的實施情 形。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項研究之對象將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調查範圍,並以其校長、主任、

組長及正式教師為抽取樣本對象。抽樣原則採分層立意抽樣,第一層以台 北縣政府教育局所劃分的九大學區為分層標準,再依「學校規模大小」為 第二層的標準,為均衡樣本與母群體的代表性,以立意方式抽取若干學校 為樣本學校,並請各校校長隨機抽樣若干主任、組長、教師作為研究的樣 本。並採取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兩階段實施。現將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及 受測樣本背景變項說明如下:

一、預試問卷對象

本研究在問卷初步完成後,即實施預試工作,預試時間為九十三學年 度第二學期中,採取立意取樣調查,針對台北縣國民小學九大區之學校行 政人員與教師,作為預試施測對象。施測時間為九十四年四月六日至四月 二十日止進行預試問卷施測,計發出 120 份,回收人數計 112 人,回收率 達 93.33﹪;刪除填答不完全者,以累計有效樣本及可用率,有效樣本計 111 份,可用率為 99.11﹪,預試樣本基本相關統計詳見表 3-2-1。

(3)

表 3-2-1 預試人數統計表

抽樣學校 對象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可用份數 1.大同國小(74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5 份 15 份 15 份 2.重慶國小(65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3.彭福國小(48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4.中湖國小(15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5.光復國小(60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8 份 8 份 6.北峰國小(41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7.山佳國小(23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9 份 9 份 8.雙溪國小(13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9 份 9 份 9.文化國小(32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9 份 8 份 10.修德國小(73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9 份 9 份 11.成州國小(63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8 份 8 份 12.興福國小(6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5 份 5 份 5 份 合 計 120 份 112 份 111 份

二、正式問卷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及行政人員為調查對象 。根據台北縣政 府教育局網站所公佈之九十三學年度之縣立國民小學,計有二百零三所縣 立國民小學。

本研究調查對象之取樣方法,採立意取樣方式進行。以台北縣政府教 育局所規劃的九大學區(板橋區、三鶯區、雙和區、七星區、文山區、瑞 芳區、淡水區、三重區、新莊區)為抽樣範圍。為兼顧母群學校規模大小 的實際分配狀況,研究者參酌各學區學校數目與規模大小後,並衡量學校

(4)

規模比例與所在區域,以學校規模為分層依據,在第一層學校為 70 班以上 計有國小 58 所,第二層 36-69 班者計有國小 50 所,第三層 13-35 班者計 有國小 33 所,第四層學校為 12 班以下計有國小 62 所,從各分層抽取約三 分之一學校為樣本學校,並考量學校區域所在,盡量符合研究母群的實際 情況,最後以立意抽樣抽取調查學校 75 所為取樣對象。問卷份數依分層發 出,第一層 70 班以上學校為 12 份,第二層 36-69 班者為 10 份,第三層 13-35 班者施測為 8 份,第四層學校為 12 班以下者施測為 5 份,並委託該校校長 或教師負責協助施測。取樣的對象及分配情形如表 3-2-2 說明:

表 3-2-2 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調查問卷抽樣分配表

70 班以上 36-69 班 13-35 班 12 班以下 分層

區別 校數 抽樣數 校數 抽樣數 校數 抽樣數 校數 抽樣數 備註

板橋區 14 5 9 3 0 0 0 0 計 23 校

三鶯區 4 1 17 6 11 4 6 2 計 29 校

雙和區 11 4 3 1 0 0 0 0 計 14 校

七星區 2 1 4 1 6 2 9 3 計 21 校

文山區 4 1 4 1 3 1 10 4 計 21 校

瑞芳區 0 0 1 1 3 1 20 7 計 24 校

淡水區 1 1 4 1 2 1 12 4 計 19 校

三重區 11 4 6 2 2 1 0 0 計 19 校

新莊區 11 4 11 4 6 2 5 2 計 33 校 抽樣

校數 21 20 12 22 203

7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正式問卷回收與統計

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為台北縣國民小學 203 所學校,依分層立意取樣 方式抽取九大區 75 所學校,並以其正式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為主為施測對

(5)

象,共發出 658 份問卷,回收 572 份,回收率 86.93﹪;其中有效問卷 558 份,無效問卷 14 份,可用率為 97.56 %。問卷發出與回收統計,如表 3-2-3 所示:

表 3-2-3 正式問卷發出與回收統計表

抽樣區域 抽 樣 學 校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可用份數

板橋區 板橋國小(105 班) 12 8 8

後埔國小(105 班) 12 12 12

江翠國小(77 班) 12 12 12

土城國小(130 班) 12 12 12

安和國小(96 班) 12 11 11

沙崙國小(53 班) 10 10 10

實踐國小(52 班) 10 10 9

頂埔國小(46 班) 10 9 9

三鶯區 樹林國小(73 班) 12 12 8

武林國小(46 班) 10 10 9

三多國小(55 班) 10 10 10

鳳鳴國小(52 班) 10 10 9

鶯歌國小(58 班) 10 10 10

建國國小(49 班) 10 9 9

安溪國小(61 班) 10 10 8

育德國小(18 班) 8 8 8

二橋國小(28 班) 8 0 0

永吉國小(19 班) 8 8 8

中園國小(32 班) 8 0 0

大成國小(11 班) 5 5 5

有木國小(6 班) 5 5 5

雙和區 自強國小(97 班) 12 11 11

復興國小(79 班) 12 12 12

網溪國小(95 班) 12 11 11

永平國小(131 班) 12 11 11

頂溪國小(44 班) 10 0 0

七星區 秀峰國小(96 班) 12 12 11

汐止國小(50 班) 10 10 9

白雲國小(16 班) 8 8 8

(6)

金山國小(30 班) 8 7 7

東山國小(6 班) 5 4 4

大鵬國小(6 班) 5 5 5

中角國小(6 班) 5 5 5

文山區 北新國小(102 班) 12 12 12

雙城國小(52 班) 10 9 9

屈尺國小(17 班) 8 8 8

龜山國小(6 班) 5 5 5

石碇國小(6 班) 5 0 0

永定國小(6 班) 5 5 5

直潭國小(12 班) 5 5 5

瑞芳區 瑞芳國小(57 班) 10 10 10

吉慶國小(19 班) 8 6 6

義方國小(8 班) 5 5 5

九份國小(6 班) 5 5 5

侯硐國小(6 班) 5 5 5

牡丹國小(6 班) 5 0 0

和美國小(7 班) 5 5 5

平溪國小(8 班) 5 5 5

十分國小(6 班) 5 4 4

淡水區 鄧公國小(78 班) 12 10 10

新興國小(61 班) 10 5 5

天生國小(28 班) 8 8 8

育英國小(9 班) 5 5 5

屯山國小(11 班) 5 5 5

中泰國小(6 班) 5 5 5

老梅國小(12 班) 5 5 5

三重區 永福國小(90 班) 12 12 11

厚德國小(88 班) 12 8 8

重陽國小(79 班) 12 10 10

集美國小(104 班) 12 10 10

二重國小(61 班) 10 8 8

正義國小(54 班) 10 10 10

興榖國小(21 班) 8 8 8

新莊區 中港國小(94 班) 12 11 11

新莊國小(94 班) 12 5 5

榮富國小(113 班) 12 10 10

五股國小(82 班) 12 12 12

(7)

丹鳳國小(68 班) 10 9 7

新泰國小(55 班) 10 7 7

同榮國小(47 班) 10 7 7

麗林國小(66 班) 10 10 10

興化國小(26 班) 8 8 8

國泰國小(25 班) 8 8 8

長坑國小(6 班) 5 5 5

南勢國小(6 班) 5 5 5

合計 75 所 658 份 572 份 558 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係研究者參酌國內外相關文獻後,修訂相關調 查問卷,而編製成「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調查問卷」,作為考驗 研究假設之主要工具,在問卷中以個人背景變項及環境變項與「學校及社 區意識方面」、「社區化鄉土課程方面」、「學校社區服務學習方面」、「辦理 社區教育活動方面」、「社區資源整合運用方面」、「公共關係推動方面」等 六個向度,作為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檢測向度。其中以極為符合(5)、符合

(4)、尚符合(3)、不很符合(2)、極不符合(1)為檢測依據,以其圈選 所得分數為代表,分數越高代表受測教師所知覺其服務學校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的成效越好。以下謹就問卷架構及內容、填答計分及信度、效度分析、

編製問卷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問卷架構及內容

(一)預試問卷編製過程 1、擬定問卷架構:

研究者綜合文獻探討資料,本研究預試問卷之問卷架構,就「學校及

(8)

社區意識方面」、「社區化鄉土課程方面」、「學校社區服務學習方面」、

「辦理社區教育活動方面」、「社區資源整合運用方面」、「公共關係推 動方面」等六個向度,參考相關研究論文後,發展出問卷架構。

2、編製問卷題目:

問卷內容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並參考張信務(民 92)「台北縣立國民 中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之研究」、吳麗琴(民 90)「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社區 化可行性認同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曾慧媚(民 92)「台北縣中小學服 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張明文(民 87)「國民中小學公共關係研究-以桃園縣 為例」等人之研究工具後,編製成預試問卷,經研究者不斷修正、增刪不 適合之題目,並委請九大區之國小校長、主任、教師協助試作及研討,最 後並請指導教授修飾,方得將預試問卷定稿,共有七十二題(如附錄四)。

問卷及內容詳見表 3-3-1:

表 3-3-1 預試調查問卷題目分配情形 向度 題

號 題 目 內 容

1 我認為學校負有推動社區教育,促進社區發展的責任。

2 本校與社區溝通協調順暢,具備生命共同體之共識。

3 本校教職員工會關心地方重要事務及活動。

4 本校會邀請家長或社區參與學校各項重要會議。

5 本校會經常宣導,帶動親師生愛護學校及社區之意識。

6 本校會以社區為榮,並引導社區建立優良的社區文化。

7 本校校務會以學生為中心,避免社區不當的介入與干預。

8 本校會規劃各項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社區事務之能力。

9 本校會依社區特性,推動凝聚學校和社區向心力的活動。

10 本校校舍與環境設施,會考量社區需求作整體規劃與改善。

學 校 及 社 區 意 識 方 面

11 本校會關心社區發展,並協助地方各項教育事務之推行。

(9)

12 家長提出地方公共事務之意見本校會傳達給社區行政機關。

13 本校會結合教師與社區家長,發展學校本位社區化課程。

14 本校教師常將社區鄉土教材融入教學活動中。

15 本校會善用社區資源進行校外教學活動。

16 本校鼓勵教師蒐集社區鄉土教材彙編成書。

17 本校常運用社區專長人士,協助教學、研習等活動。

18 本校教師經常運用鄉土教學地圖實施教學活動。

19 本校辦理教師鄉土課程研習及社區踏察等活動。

20 本校學生樂於參加社區化鄉土課程並具備良好學習效果。

21 本校會向家長及社區宣導本校鄉土課程特色。

22 本校學生能充分認識地方、社區之風土民情與景觀特色。

23 本校會將社區化鄉土課程,建置網站或提供資訊分享各界。

社 區 化 鄉 土 課 程 方 面

24 本校訂有社區化鄉土課程實施檢核機制,評鑑實施成效。

25 本校會依教學及社區需求,將社區服務學習列入教學活動。

26 我會將社區服務學習,列為學生的作業活動。

27 我認為服務學習內涵可包括社區、學校、家庭之服務學習。

28 本校社區服務學習會依學生參加時數給予時數證明及獎勵。

29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先和教師溝通理念和具體做法。

30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和家長溝通取得家長配合與支持。

31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依學生身心發展,安排適當活動。

32 本校學生認同社區服務學習,會積極配合實施成效良好。

33 本校會配合節令需要,辦理社區服務學習活動。

34 本校推動社區服務學習方案,會檢討實施成效再作調整。

35 本校會將社區服務學習成果,運用媒體宣傳擴大實施效果。

學 校 社 區 服 務 學 習 方 面

36 本校推動社區服務學習,會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37 本校辦理社區教育活動時會先調查評估家長需求性。

38 本校會安排學生社團參加社區節慶表演活動。

39 本校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會配合家長參與時間需要辦理。

辦 理 社

區 40 本校經常辦理家長成長活動(如補校、讀書會、專題講座等)。

(10)

41 本校辦理家長成長活動,家長並不踴躍參加。

42 本校經常結合社區機關或民間團體辦理社區教育活動。

43 學校應設置專責單位,負責推動社區教育活動。

44 校長及本校同仁經常參加地方及社區辦理之文教活動。

45 本校會積極爭取經費,辦理各項社區教育活動。

46 本校辦理社區化教育活動前,會邀請家長及社區共同研商。

47 本校家長會對於社區化教育活動,會積極協助配合辦理。

教 育 活 動 方 面

48 學校辦理社區教育活動,能凝聚社區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49 本校辦理活動時常能獲得家長和社區人士的支援。

50 本校教職員工常支援社區辦理各項活動。

51 本校有完善的義工制度,家長踴躍參與志工活動。

52 本校會辦理志工培訓及研習活動,提供志工成長的機會。

53 本校校園假日會提供社區人士休閒運動之用。

54 本校訂有校舍管理借用辦法,提供社區民眾借用登記。

55 本校社區民眾使用學校場所設備會善加維護。

56 本校因經費及設備維護等因素,不開放校園供社區使用。

57 本校會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改善教學環境及設備。

58 本校會協助教育局或其他單位辦理活動,以增加學校經費運用。

59 本校家長會經費充沛,能充分提供學校辦理活動及設備所需。

社 區 資 源 整 合 運 用 方 面

60 本校會表揚志工或熱心捐資興學人員,感謝對學校的貢獻。

61 本校能將辦學成果多元呈現,並廣為宣傳,得到社區認同。

62 本校家長會能充分扮演好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橋樑。

63 本校設置意見箱、言論廣場等,提供親師生及社區建言。

64 本校和家長及社區互動良好,大家均能理性溝通及參與校務。

65 本校設有家長會辦公室等專用空間,提供家長、志工聯誼。

66 本校家長會能協助學校處理校園意外事件或偶發事件。

67 本校設有危機處理機制,能化解學校與家長、社區的衝突。

68 對於家長及社區建議事項,本校常無法給予滿意的答覆。

公 共 關 係 推 動 方

面 69 本校經常和社區民眾、民意代表等公眾人物保持良好互動關係。

(11)

70 本校經常和媒體保持互動關係,會主動提供校聞訊息或照片。

71 本校內部人際互動良好,校園充滿和諧氣氛。

72 本校重視家庭聯絡簿的功能,會適時回應家長的意見與訴求。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問卷採五等第量表,選項從「極為符合」到「極不符合」,分成五個 等級,依次以 5、4、3、2、1 給分計分。各個向度得分越高,表示學校成 員所知覺推動學校社區化成效越高。

三、預試問卷分析

本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調查範圍,並以其校長、主任、組長及合 格教師為抽樣對象,合計發出 120 份問卷,回收 112 份,有效樣本 111 份,

得 111 位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為預試樣本,基本相關統計資料詳見表 3-3-2。

表 3-3-2 預試人數統計表

抽樣學校 對象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可用份數 1. 山佳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9 9 2. 修德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9 9 3. 北峰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10 10 4. 中湖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10 10 5. 彭福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10 10 6. 大同國小 校長及教師 15 15 15 7. 成州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8 8 8. 光復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8 8 9. 文化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9 8 10.興福國小 校長及教師 5 5 5 11.雙溪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9 9 12.重慶國小 校長及教師 10 10 10 合計 120 份 112 份 111 份

(12)

經過預試施測過程之後,所得有效問卷以 SPSS for Windows 10.0 版套裝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考驗問卷題目的鑑別度、效度與信度。預試問卷之 項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各項度與總量表之內在相關分析如下:

(一)、項目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之後,研究者立即進行項目分析,以瞭解試題的鑑別程 度。本研究之項目分析採極端組檢核法之決斷值(CR 值)比較與同質性檢核 法之積差相關(r 值)比較。

在一份有代表性的樣本中,量表總分高分組與低分組在題項平均數的 差異應達到統計顯著水準,高、低分組在題項平均數的差異考驗主要藉由 獨立樣本 t 檢定的程序加以考驗,此 t 值即稱為臨界比或決斷值,本研究 求 CR 值時將各分項預試量表總和排序後將高、低分組各取前、後之 27%,

本次預試問卷共 111 份,其 27%為 29.97%,故取遞增與遞減排序後之第 30 位的量表總分為分界,進行極端組 T 檢定法。同質性考驗法表示一種態度 量表的題項所測量的心裡特質屬性應非常接近,故題項間應有高度相關為 佳,每題題項與量表總分應該也有高度的相關(此相關為積差相關係數),

題目與總量表相關最好.30 以上,且要達到統計的顯著水準,為了使題目更 具鑑別度,本研究提高鑑別度標準,CR 值 6.0 以下及 r 值.6 以下之題項均 予刪除,經過考驗後的項目分析整理如表 3-3-3 所示:

表 3-3-3 預試調查問卷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

原題號 CR 值 r 值

保留○

刪除╳ 原題號

CR 值 r 值

保留○

刪除╳

1-a1 7.929 .608 ○ 37-d1 7.593 .586 ╳ 2-a2 9.177 .576 ╳ 38-d2 4.554 .373 ╳ 3-a3 10.759 .652 ○ 39-d3 7.578 .490 ╳ 4-a4 5.405 .361 ╳ 40-d4 5.287 .354 ╳ 5-a5 5.405 .498 ╳ 41-d5 2.106 .120 ╳ 6-a6 5.405 .654 ╳ 42-d6 11.906 .632 ○ 7-a7 7.402 .324 ╳ 43-d7 6.853 .526 ╳ 8-a8 12.949 .683 ○ 44-d8 10.332 .652 ○

(13)

9-a9 11.288 .717 ○ 45-d9 11.783 .741 ○ 10-a10 11.637 .655 ○ 46-d10 16.484 .731 ○ 11-a11 14.684 .668 ○ 47-d11 14.353 .735 ○ 12-a12 12.963 .667 ○ 48-d12 11.541 .722 ○ 13-b1 8.695 .551 ╳ 49-e1 9.018 .587 ╳ 14-b2 9.006 .518 ╳ 50-e2 8.057 .627 ○ 15-b3 7.725 .515 ╳ 51-e3 5.581 .376 ╳ 16-b4 8.169 .546 ╳ 52-e4 6.509 .405 ╳ 17-b5 7.891 .607 ○ 53-e5 6.171 .332 ╳ 18-b6 9.261 .650 ○ 54-e6 6.540 .406 ╳ 19-b7 8.535 .634 ○ 55-e7 5.974 .470 ╳ 20-b8 12.248 .779 ○ 56-e8 .061 .003 ╳ 21-b9 11.768 .782 ○ 57-e9 7.162 .610 ○ 22-b10 11.080 .681 ○ 58-e10 6.867 .487 ╳ 23-b11 9.149 .588 ╳ 59-e11 4.455 .292 ╳ 24-b12 7.910 .646 ○ 60-e12 8.685 .613 ○ 25-c1 11.030 .653 ○ 61-f1 9.127 .657 ○ 26-c2 12.447 .661 ○ 62-f2 8.738 .454 ╳ 27-c3 7.043 .479 ╳ 63-f3 7.545 .519 ╳ 28-c4 6.051 .399 ╳ 64-f4 10.271 .662 ○ 29-c5 10.055 .662 ○ 65-f5 6.874 .426 ╳ 30-c6 11.307 .725 ○ 66-f6 9.090 .447 ╳ 31-c7 10.276 .691 ○ 67-f7 11.549 .561 ╳ 32-c8 11.517 .707 ○ 68-f8 -.169 .043 ╳ 33-c9 9.583 .666 ○ 69-f9 9.149 .485 ╳ 34-c10 10.793 .753 ○ 70-f10 9.740 .510 ╳ 35-c11 8.319 .725 ○ 71-f11 8.209 .538 ╳ 36-c12 8.573 .672 ○ 72-f12 6.375 .478 ╳

(14)

從上表中歸納得出,第 2 題、4-7、13-16、23、27-28、37-41、43、

49、51-56、58-59、62-63、65-72 等題的 CR 值低於 6.0 以下或是 r 值小於.6,

故列為首先刪除題目,在標準以上題目則進一步作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二)、因素分析

預試試題進行項目分析後,即進行量表的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目的 在於求得量表的「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或稱構念效度),採 用因素分析可以抽取變項間的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以較小的構念 代表原來較複雜的資料結構。

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抽 取各因素主要成份,選取特徵值(Eigenvalues)大於一的因素作為主成份 保 留 的 標 準 , 並 以 KMO ( Kaist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與 Bartlett 的球型檢定法(sphericity test)考驗變項間是 否有共同因素存在,該量表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在因素分析時,KMO 值 最好在.80 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其抽樣適當性之 KMO 值為.929,且 Bartlett 的球型檢定的2值為 3268.805(自由度為 595)達顯著,如表 3-3-4 所示,

顯示變項間有共同因素存在,且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故選取出特徵值大於 一的五個主要成份因素,整理如下表 3-3-5 至 3-3-11 所示:

表3-3-4 KMO與Bartlett檢定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929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3268.805

自由度 595

顯著性 .000

(15)

表3-3-5 解說總變異量

成份 初始特徵值 (直交轉軸後之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總和(特徵 值)

變異數的%

(解釋變異 量)

累積%(累 積解釋變

異量)

總和(特徵 值)

變異數的%

(解釋變 異量)

累積%(累積 解釋變異

量)

1 17.842 50.978 50.978 17.842 50.978 50.978

2 2.277 6.507 57.485 2.277 6.507 57.485

3 1.788 5.109 62.593 1.788 5.109 62.593

4 1.378 3.938 66.532 1.378 3.938 66.532

5 1.241 3.545 70.076 1.241 3.545 70.076

6 .958 2.738 72.815

7 .918 2.624 75.438

8 .728 2.080 77.518

9 .674 1.926 79.444

10 .616 1.760 81.204

11 .603 1.723 82.926

12 .556 1.589 84.516

13 .475 1.356 85.872

14 .442 1.263 87.135

15 .426 1.217 88.352

16 .415 1.185 89.538

17 .389 1.111 90.649

18 .372 1.062 91.711

19 .291 .831 92.541

20 .286 .817 93.358

21 .263 .751 94.109

22 .232 .663 94.772

23 .224 .641 95.413

24 .211 .602 96.015

25 .189 .539 96.555

26 .181 .516 97.071

27 .166 .475 97.546

28 .155 .443 97.989

29 .146 .416 98.405

30 .128 .364 98.770

31 .108 .309 99.078

32 .105 .300 99.378

33 .094 .268 99.646

34 .062 .178 99.824

35 .062 .176 100.000

(16)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表3-3-6 直交轉軸後的成份矩陣(a)

成份

題號 1 2 3 4 5

a11 .806 .255 .223 .139 .127

a10 .773 .161 .232 .200 .215

a9 .772 .315 .046 .252 .210

a3 .743 .204 .066 .204 .226

a8 .742 .176 .247 .313 .098

a12 .722 .169 .340 .106 .197

e2 .444 .364 .083 .233 .407

e12 .232 .741 .228 .125 -.052

f1 .101 .667 .217 .289 .221

d10 .305 .616 .188 .214 .445

f4 .211 .609 .223 .111 .305

d12 .272 .606 .295 .067 .460

d9 .373 .578 .351 .114 .386

d11 .246 .577 .268 .138 .556

e9 .255 .567 .165 .347 .072

a1 .506 .532 .120 .171 -.038

d8 .344 .454 .258 .260 .284

c5 .242 .319 .734 .035 .228

c7 .207 .246 .722 .253 .179

c6 .310 .281 .701 .142 .289

c8 .254 .107 .638 .303 .428

c1 .101 .355 .635 .289 .143

c2 .258 .143 .591 .371 .191

b10 .295 .120 .197 .779 .177

b6 .317 .136 .276 .719 .043

b7 .160 .192 .092 .717 .393

b9 .241 .413 .222 .647 .287

b8 .268 .412 .257 .626 .197

b5 -.009 .321 .478 .479 .077

b12 .281 .190 .164 .467 .448

c11 .256 .087 .286 .384 .716

c12 .128 .274 .376 .216 .644

c10 .193 .182 .441 .396 .617

d6 .416 .388 .149 .077 .554

c9 .134 .049 .431 .509 .539

(17)

萃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旋轉方法:旋轉方法:含 Kaiser 常態化的 Varimax 法。

a 轉軸收斂於 8 個疊代。

表 3-3-7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一)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a11 本校會關心社區發展,並協助地方

各項教育事務之推行。 .806 a10 本校校舍與環境設施,會考量社區

需求作整體規劃與改善。 .773 a9 本校會依社區特性,推動凝聚學校

和社區向心力的活動。 .772 a3 本校教職員工會關心地方重要事務

及活動。 .743

a8 本校會規劃各項活動,培養學生參

與社區事務之能力。 .742

a12 家長提出地方公共事務之意見本

校會傳達給社區行政機關。 .722 一

學 校 及 社 區 意 識

e2 本校教職員工常支援社區辦理各項

活動。 .444

17.842 50.978

(18)

表 3-3-8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二)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e12 本校會表揚志工或熱心捐資興學

人員,感謝對學校的貢獻。 .741 f1 本校能將辦學成果多元呈現,並廣

為宣傳,得到社區認同。 .667 d10 本校辦理社區化教育活動前,會邀

請家長及社區共同研商。 .616 f4 本校和家長及社區互動良好,大家

均能理性溝通及參與校務。 .609 d12 學校辦理社區教育活動,能凝聚社

區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606 d9 本校會積極爭取經費,辦理各項社

區教育活動。 .578

d11 本校家長會對於社區化教育活動,

會積極協助配合辦理。 .577 e9 本校會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改善教

學環境及設備。 .567

a1 我認為學校負有推動社區教育,促

進社區發展的責任。 .532

二 學 校 公 共 關 係 及 資 源 整 合 運 用

d8 校長及本校同仁經常參加地方及社

區辦理之文教活動。 .454

2.277 6.507

(19)

表 3-3-9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三)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c5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先和教

師溝通理念和具體做法。 .734 c7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依學生

身心發展,安排適當活動。 .722 c6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和家長溝

通取得家長配合與支持。 .701 c8 本校學生認同社區服務學習,會積

極配合實施成效良好。 .638 c1 本校會依教學及社區需求,將社區

服務學習列入教學活動。 .635 三

社 區 服 務 學 習

c2 我會將社區服務學習,列為學生的

作業活動。 .591

1.788 5.109

(20)

表 3-3-10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四)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b10 本校學生能充分認識地方、社區之

風土民情與景觀特色。 .779 b6 本校教師經常運用鄉土教學地圖實

施教學活動。 .719

b7 本校辦理教師鄉土課程研習及社區

踏察等活動。 .717

b9 本校會向家長及社區宣導本校鄉土

課程特色。 .647

b8 本校學生樂於參加社區化鄉土課程

並具備良好學習效果。 .626 b5 本校常運用社區專長人士,協助教

學、研習等活動。 .479

四 社 區 化 鄉 土 課 程

b12 本校訂有社區化鄉土課程實施檢

核機制,評鑑實施成效。 .467

1.378 3.938

(21)

表 3-3-11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五)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c11 本校會將社區服務學習成果,運用

媒體宣傳擴大實施效果。 .716 c12 本校推動社區服務學習,會邀請家

長共同參與。 .644

c10 本校推動社區服務學習方案,會檢

討實施成效再作調整。 .617 d6 本校經常結合社區機關或民間團體

辦理社區教育活動。 .554

五 服 務 學 習 與 社 區 教 育 推 廣

c9 本校會配合節令需要,辦理社區服

務學習活動。 .539

1.241 3.545

(三)、信度分析

預試問卷經項目分析刪除不佳試題,從 72 題刪減為 35 題後,再經過 因素分析抽取特徵大於一的五個主要成份,將試題重新排列重組,進行各 分量表之信度分析與檢驗。經過 Cronbach α係數考驗各向度與總量表之內 部一致性α值,分別為學校及社區意識.925、學校公共關係.911、社區服 務學習.886、社區化鄉土課程.906、服務學習與社區教育推廣.907、全量 表.971,詳見結果如下表 3-3-12 所示,從表中可知本研究問卷之內部一致 性信度頗佳。

(22)

表3-3-12 調查問卷量表「信度分析」結果

量表名稱 Cronbach α係數

學校及社區意識 .925

學校公共關係 .911

社區服務學習 .886

社區化鄉土課程 .906

服務學習與社區教育推廣 .907

全量表 .971

(四)編製正式問卷

依據預試問卷施測結果之鑑別度、效度、信度考驗分析之後,刪除第 2 題、

4-7、13-16、23、27-28、37-41、43、49、51-56、58-59、62-63、65-72 等題,保留 35 題,經主成份因素分析抽取特徵值大於一的五個主要因素,

將試題重新編列整理,成為正式問卷「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調 查問卷」。(如附錄五)

第四節 實施程序

茲就本研究問卷調查施測之程序與情境,以及實施階段(編製研究調 查問卷工具、預試、正式施測、統計分析等)說明如下:

一、施測程序

本研究於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初前進行問卷預試,樣本分別取自台北 縣國民小學抽樣之學校,委由該校校長及教師協助施測與寄回問卷。預試 問卷回收後,依據施測結果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與相關

(23)

分析,據以篩選、修訂題目,並編撰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則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為研究對象,乃以台北縣政 府教育局公布之九大學區為範圍,依學校規模、區域分佈,採立意取樣抽 取研究樣本。研究者請指導教授撰寫推薦函(如附錄三),隨問卷郵寄至抽 樣學校,說明本研究之目的與受試學校對本研究之重要性,並懇請校長(或 學校主任)從該校教師名單中,依校長、教師兼行政、教師等若干名額進 行施測,並彙整後寄回,

正式問卷施測於民國九十四年五月十一日起開始施測,訂一週的施測 時間,至五月二十日經初步統計回收率仍不高僅達 68﹪,經研究者多次拜 託問卷學校校長或主任協助,至五月二十七日止計回收問卷 572 份,回收 率達 86﹪。問卷回收後即進行問卷篩選與統計工作,並著手撰寫探討分析 調查結果。本研究實施流程如表 3-4-1 所示:

表 3-4-1 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研究流程 時間安排

工作項目 93.9 93.10 93.11 93.12 94.2 94.3 94.4 94.5 94.6 1.擬定研究計畫及蒐

集資料

2.提出研究計畫 3.文獻探討 4.編製預試問卷 5.編製正試問卷 6.問卷實施、回收及整 理

7.統計分析 8.撰寫研究報告 9.論文口試、修正內容 與印製

(24)

二、施測情境

預試問卷之施測,非郵寄問卷為研究者委請部分校長協助施測。而 郵寄部分,在問卷上則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之重要性,懇請教師抽空仔 細填答。

正式問卷之施測,則以郵寄至各校為主,附上指導教授推薦函,並 說明本研究之重要性,懇請校長協助施測或指定主任或教師協助,故在 施測情境比較不易控制,教師填答容易受到學校組織情境的各種向度干 擾。本研究問卷,填答並無時間限制,依據研究者在預試施測時之觀察,

填答每份問卷平均所需時間約為 7-10 分鐘。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本研究除了文獻探討外,在資料的分析方面,使用 SPSS 8.0 版電腦套 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根據研究假設進行不同的統計分析,茲敘述如 下: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調查問卷回收後,即進行資料處理。將問卷資料加以歸類整 理,並將可用之問卷一一編碼、登錄並輸入電腦。輸入電腦後再以 SPSS 8.0 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之程式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本研究之統計分 析以α=.05 之顯著水準進行考驗。

二、統計方法

本研究採用之統計方法,包括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t 考驗、單 因子多變項、單變項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多重比較法等進行統計分析。

(25)

茲將各項統計分析方法,整理成表 3-5-1:

表 3-5-1 本研究資料統計分析方法一覽表

研究假設 統計方法

預試資料分析

1、項目分析、決斷值、每題分數與總 分之相關、α係數

2、因素分析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推動學

校社區化策略上有所差異。

1-1:不同性別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區化 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1-2:不同年齡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區化 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1-3: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1-4:不同最高學歷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1-5:不同現任職務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t 考驗

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

薛費事後多重比較法

假設二、不同環境變項之教師在推動學 校社區化策略上有所差異。

2-1:不同規模學校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2-2:不同區域學校之教師在推動學校社 區化各項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t 考驗

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 薛費事後多重比較法

數據

表 3-2-1 預試人數統計表  抽樣學校  對象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可用份數  1.大同國小(74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5 份  15 份  15 份  2.重慶國小(65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3.彭福國小(48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4.中湖國小(15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10 份  10 份  5.光復國小(60 班) 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  10 份  8 份  8 份
表 3-3-8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二)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e12  本校會表揚志工或熱心捐資興學 人員,感謝對學校的貢獻。  .741  f1  本校能將辦學成果多元呈現,並廣 為宣傳,得到社區認同。  .667  d10  本校辦理社區化教育活動前,會邀 請家長及社區共同研商。  .616  f4  本校和家長及社區互動良好,大家 均能理性溝通及參與校務。  .609  d12  學校辦理社區教育活動,能凝聚社 區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606  d9
表 3-3-9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三)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c5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先和教 師溝通理念和具體做法。  .734  c7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依學生 身心發展,安排適當活動。  .722  c6  本校實施社區服務學習會和家長溝 通取得家長配合與支持。  .701  c8  本校學生認同社區服務學習,會積 極配合實施成效良好。    .638  c1  本校會依教學及社區需求,將社區 服務學習列入教學活動。  .635 三 社區服務
表 3-3-10 調查問卷 因素分析結果(四)  因素  量表題目  因素  負荷量  特徵值  變異量%  b10  本校學生能充分認識地方、社區之 風土民情與景觀特色。  .779  b6  本校教師經常運用鄉土教學地圖實 施教學活動。  .719  b7  本校辦理教師鄉土課程研習及社區 踏察等活動。  .717  b9  本校會向家長及社區宣導本校鄉土 課程特色。  .647  b8  本校學生樂於參加社區化鄉土課程 並具備良好學習效果。  .626  b5  本校常運用社區專長人士,協助教 學、研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降低藥品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的成本與其耗費的時間, 合併第一期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一、 本人報名參加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代理 教保員甄試,無下列情事:. (一)教師法第 14 條第

三、第二項係參照原優存辦法第二條第二 項規定,明定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以下簡稱「99 課綱微調」)命題 1 。本考試說明即針對實施 99 課綱微調後,施測之化學 科,說明命題方向與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