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Rost ( 2002 )提及理解是聽力學習最必要的部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Rost ( 2002 )提及理解是聽力學習最必要的部分"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聽力理解,探討聽力學習方面的聽力理解之相關研究。

第二節 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在語言學習的應用,探討在語 言學習中整合 CALL 的相關研究。第三節 Podcast,探討 Podcast 在教育及語言教 學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聽力理解

在聽力學習中,聽力理解一直是聽力學習的關鍵,也是語言學習的基礎

(Oxford,1993: p.205)。因此本節將由語言心理學觀點來探討聽力理解,並探討聽 力理解的相關研究。

壹、 聽力理解:由語言心理學的觀點

聽力理解對於母語 (first language)以及第二語言的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有重要的影響。研究學者提出他們對於聽力理解的觀點( Brown, &

Yule, 1983; Rost, 1990, 2002)。Rost ( 2002 )提及理解是聽力學習最必要的部分。

理解為某人將語言與其記憶中的概念或真實世界做連結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傾 聽者意識到他聽到什麼,並且有能力把聽到的知識和外部的現實世界連結起來。

Brown 及 Yule (1983)提出另一種解釋,認為聽力理解的過程為︰聆聽者能重複 剛剛聽到的,並能想到表達該意思的精確字詞,知道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涵。更 進一步,聆聽者會試著將他所聽到的與他自己的相關經驗相結合,並做一個合理 的解釋。聽力理解的關鍵性因素在於:聆聽者是否能將舊經驗與新焦點結合。藉

5

(2)

6

由聽力理解的訓練,學生們不但能更加熟習聽力技巧,還能用英語表情達意。近 年來,因為電腦科技的進步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聽力學習也變得更加方便、

彈性。因此越來越多的工具被提出用來增強聽力理解的教學及學習。

貳、聽力理解的相關研究

早期聽力理解被認為是被動的技能(Vandergrift, 2004),關於聽力理解沒有相 關的教學法。學習外語之直接法(direct approach),是首先強調聽力理解的教學法。

在學習外語之直接法中,聽力理解扮演主要的角色,然而並沒有真正有關於聽力 理解的教學,而是假設學習者在歸納學習的方式中,會自然習得聽力理解的技巧

(Flowerdew & Miller, 2005)。聽說法(audiolingual approach)的出現,開始強調學習 者在聽完對話後,需要辨識並練習語調,然後建立出類似的模式。這段時期,大 部分使用錄音帶來幫助學習者反覆練習以建立正確的對話模式(Ross, 2003)。但 這樣的方法就像鸚鵡學人話一樣,非常機械且無法讓學習者真正學習到聽力理解 及說話的技巧。溝通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改善了這樣的問題,透過真正的 對話練習,讓學習者在對話中,直接接受聽說的訊息,更能學會語言的聽說技巧。

但同樣的,這些方法並沒有教導學習者如何發展聽力理解的過程,隨後出現了認 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和社會認知法(sociocognitive approach),認為學習者在真 實的語言學習情境中,有內在的認知能力進行語言溝通,同時能理解並反應,因 為學習任何語言都是一個獨特的心理語言學過程(Warschauer & Meskill, 2000)。

任務導向學習法(task-based approach) (Brown, 1987; Bruton, 2005)則是要求學習

(3)

7

r, 者先聆聽某些教材,然後完成某些任務,像是填空或是摘記內容等等。而目前較 為熟知的方法則是學習者策略法(learner-strategy approach) (Floweredew & Mille

2005; Mendelsohn, 1994),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的觀點和個別差異來檢視 其聽力理解的程度。

聽力理解的學習和教學有許多方法,上述的方法也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 許多目前也仍在使用。無論方法為何,聽力理解的學習最終還是以學習者的學習 成效為最終目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語言,

學習的教材和內容也更真實豐富,學習的方式也將更多元化。

第二節 CALL 在語言學習的應用

從 1960 年代起,電腦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語言教育中。隨著各種電腦應用軟 體的發展,語言學習演變為影像及聲音的多媒體與課程的整合。將 CALL 整合 至語言教育,在國外已是語言學習的重要課題。本節將針對 CALL 的定義及聽 力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壹、CALL 的定義

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是指使用電腦、電腦軟體來輔助 語言學習的方法。透過電腦之互動式或交談式的教學,以及利用語音技術結合平 面資訊,提供個別化的教學環境,加強學習效果。它用來輔助傳統語言教學方式 的不足,而不是用來取代正式教學。CALL是一種雙向的教學學習,同時整合了 文字、聲音及影像的多媒體技術,使的語言學習能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設計,進

(4)

8

而引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以提昇學習的效果。

Warschaur 及 Healey(1998) 將 CALL 分 為 下 列 三 種 : 行 為 學 派 的 CALL(behaviorist CALL) 、 溝 通 式 CALL(communicative CALL) 、 整 合 式 CALL(integrative CALL) 。

行為學派的CALL是從行為學派的語言學習理論而來,是指任務學習者透過 電腦反覆練習語言的學習方式,主要是1970至1980年代。溝通式CALL,從溝通 的教學方法衍生的,強調學習者透過溝通任務學習語言的形式,允許學習者更自 由地進行語言學習活動,讓學習者使用自己的電腦,依自己的學習速度進行學習,

主要是1980至1990年代。整合式CALL則是整合多元的媒體和科技,提供一個更 貼近真實情境的語言學習環境,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形式。例如,學習者可以自 行從網際網路下載語言學習的聲音或者影片的檔案到電腦中。隨著科技的進步,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學生可獲得訊息並且幫助他們學習的管道(Flowerdew, &

Miller, 2005)。在這樣的情形下,與傳統的學習相較,學習者可以跳脫學習時間 和空間的限制,得到更多的學習的機會。根據Warschauer (2004)指出,因為這些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於CALL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1) 從有線的電話 通訊發展至無線通訊,(2) 從撥接網路發展至固定直接連線的網路,(3) 從個人 電腦發展至隨身行動裝置,如:筆記型電腦,PDA,手機,(4) 從窄頻發展至寬 頻,(5) 從昂貴的個人電腦系統發展至隨處可得的電腦或其他裝置,(6) 從將 Internet視為昂貴的通訊及資訊發展至將它視為眾多連接至全世界的其中一種方

(5)

9

式,(7) 從文字型式的資訊及通訊發展至影音型式的資訊及通訊,(8) 從將英語 視為Internet上的主要語言發展至多國語言,(9) 從對於資訊科技不是原生的使用 者發展至原生的使用者,如:從小到大都是接觸著數位多媒體科技的小孩,以及

(10) 電腦與通訊從實驗室發展至一般教室到處都隨手可得。

這些科技對於語言學習及教學的形式帶來了很大的革新,包括聽、說、讀和 寫都較過去的方式有許多進步。以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利用這些新興的科技,可 以有許多種不同以往的方式來練習英語及接觸實際上的英語。實際上,這些新興 的資訊及通訊技術用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正快速的成長,教師能夠以更有創意及 合適的方法將它應用至課堂上,學生們的接收度以及利用這些科技在正式或非正 式的語言學習上也是逐漸的增加。

貳、CALL在聽力學習的相關研究

Chen (2004)建立一個聽力中心網站讓學習者練習。當學習者聆聽時,讓學習 者能調整錄音剪輯檔的演說速率。聆聽完後,學習者必須完成聽力理解的問題和 詞彙的測驗。多數的學習者對網站表示滿意,研究者也建議可以將這個網站整合 至語言課程中。Cheng (2006)的網站提供聽力練習的錄音剪輯檔,錄音剪輯檔的 文字記錄稿,和聽力理解的選擇題。整合的目的是要理解不同的聽力精通水準的 學習者,怎樣在他們聆聽的過程中,覺察CALL教材的角色。研究對象為台灣的 一所私立大學報名參加這門聽力課程的162個新生。研究並將學習者依據全民英 檢的聽力成績平均分成高、中、低3組。研究要求學習者每週上去網站一次,聆

(6)

10

聽與課程相關主題的一段短文。除了聆聽短文之外,學習者也必須在網站上完成 相關的聽力理解問題。研究使用問卷來量測學習者的對於這個補充教材的態度。

結果學習者對CALL教材的態度與他們的精通程度沒有顯示明顯的不同。不過,

無論學習者的精通程度為何,大多數參加者對使用網站表示積極的態度。一些學 習者表示課後使用這樣的CALL教材比上課時做練習不那麼緊張,因此能使他們 更喜愛學習的過程。

Grgurovic 及 Hegelheimer(2007),將多媒體教材融入至一門EFL課程幫助學 習者理解學術的演講內容。在演講內容中提供兩種類型的文字輔助:字幕和逐字 稿。結果顯示學習者傾向於使用字幕多於逐字稿。研究者提出教師應該使用這樣 的方式,鼓勵學生使用這些輔助以達到更進一步的理解。Ramirez 及

Alonso(2007)將數位故事整合至語言課程中,調查科技如何提升學習者的聽力。

前後測的結果顯示正向的結果。有使用數位故事的學生的聽力表現較沒有使用的 學生好。

第三節 Podcast

本節針對 Podcast 的定義、Podcast 在教育上的應用進行探討。

壹、Podcast 的定義

Podcast 是近年來行動科技的一項新應用,在網路上發佈音訊檔案,且能讓 用戶透過訂閱 RSS 自動接收音訊檔案,並可將音訊檔案轉到行動裝置如 iPod、

手機等播放器上隨時隨地收聽、收看的科技。

(7)

11

Podcast 是源自蘋果電腦的"iPod"與"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指透過 ipod 或其 他 MP3 播放器而收聽的網路廣播。Podcast 與其他網路廣播的區別在於其訂閱的 模式是採用 RSS 2.0 格式來傳播放送訊息,當作者將新的節目內容放上線時,收 聽者就會收到最新的檔案。不同點在於,收聽者自己能夠自行選擇收聽的節目、

時間以及地點,掌握了主導權,這個技術允許個人進行創建與發佈,這種新的傳

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表 2-1 為 Podcast 與傳統網路廣播的比較表:

表 2- 1 Podcast 與傳統網路廣播的比較

Podcast 傳統網路廣播

製作 容易 困難

節目數量 較少

檔案格式 MP3 串流

節目時效 隨選 即時

下載 不可

可攜性

訂閱 不可

傳統的網路廣播,其製作門檻較高,大多由商業電台製作及提供,Podcast 的節目則相對容易得多,每個人都可以輕鬆製作自己的 Podcast,因此節目類型 從教學、音樂、訪談、演講、新聞等等,各式各樣的內容都有。與傳統網路廣播 的串流格式相比,Podcast 通常使用 MP3 的檔案格式來傳播,使得其可以隨時隨 地收聽與下載。傳統的網路廣播,內容多採用即時性地播出,使得聽眾較容易錯

(8)

過欲收聽的節目。相對的,Podcast 則可利用 RSS 訂閱,聽眾可以根據自己所喜 愛的類型以及內容,將存放在 Podcast 上的節目自動接收下來,依照自己空閒的 時間收聽,也就是所謂的隨選收聽。任何數位播放器或者電腦都可以播放 Podcast 節目。

與傳統線上廣播相比較, Podcast 不能在 Internet 上進行現場廣播。這並不 是技術限制所造成,而是 Podcast 原先就是被設計用來訂閱非現場信息,廣播節 目被以如 MP3 等格式的文件形式發送,以方便訂閱者可以離線收聽。

Podcast 的運作分為製作與收聽兩個部分,以下為這兩部分的流程圖:

圖 2- 1 製作 Podcast 流程圖

圖 2- 2 收聽 Podcast 流程圖

在傳統廣播環境下,一個頻道在一個時段只能播放一個節目內容。在 Podcast

12

(9)

13

的世界裡,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收聽或收看 Podcast 節目,而且因為 Podcast 的節目製作容易,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和一支麥克風或數位相機,任何人 都可以成為電台主持人,擁有自己的廣播台,向全世界發送聲音及影像,所以有 人認為 Podcast 是 Radio 2.0。

近年來,Podcast 開始被推廣成為 e-learning 的工具,且很有可能為行動學習 帶來新的型態。因為 Podcast 突破了 e-learning 舊有的藩籬,讓學習真正觸及到 個人。原有的 e-learning 因為學習者必須使用電腦及網際網路才能開展學習,而 較難達到隨時隨地學習,而 Podcast 只需要將學習教材放至隨身播放器上,學習 者就能進行 e-learning。

最近 Podcast 還往影音(video)方向發展,而成為 Vodcast,能夠發佈視訊 影片檔案。這些科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 Flanagan & Calandra,2005) 貳、Podcast 在教育上的應用

Podcast在教學的益處是能用來散播錄製好的講課和討論,以強化課堂教學,

尤其是依賴語音的音樂和語言課程。Podcast最大優點是可攜帶性、機動性和及 時性,在日常生活上,有許多我們無法自由運用的時間,例如走路、等車、坐車、

運動或是作家事等等,眼睛必須專注於其他事而無法閱讀,只有耳朵能派上用場,

這時Podcast就能發揮其優勢。透過Podcast,語言學習者可以透過下載語言學習 教材,使得語言學習能夠與行動科技結合,達到行動學習的效果。

(10)

14

蘋果電腦在 2006 年邀請全美各大學與教育機構加入其 iTunes U 服務,包括 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杜克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學校。

所有參與的學校可設置各校的 iTunes 網站,將課程內容的 podcast 及其他影音檔,

上傳至各校網站,並決定檔案是否有下載資格限制。各校師生可透過蘋果電腦的 免費軟體,連結自校 iTunes 網站下載檔案。iTunes U 讓學習比以往更為容易方 便。Podcast 在美國大專院校的教育中已廣泛使用,多數的 Podcast 用來做為課堂 講述或演講的檔案傳輸。以下將描述 Podcast 在美國大專院校的教育應用。

Duke 大學認為手持行動裝置可以用來記錄學生的討論會議結果或是學習 會議結果,以及利用 Podcast 來分享討論註釋及結論。這項功能可以用在以下領 域,例如:教育、寫作、心理學、資訊科學等等。手持行動裝置如 iPod 可以讓 學生用來儲存、傳送、匯入、記錄以及顯示圖片及大型檔案等,以方便報告或是 繳交一些多媒體的專題或作業。這項功能可以用在以下領域,例如:美術、寫作、

政治學、電腦科學及資訊科學等等。Duke 大學哲學系學生在課堂前透過 Podcast 下載關於課堂的一些簡短課程內容來聆聽,包含:課文的一些相關資訊、課文內 容的音效檔案以及提供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前思考。

喬治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利用 Podcast 錄製的教材,用來回答每週被學生 頻繁問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歷史系教授要求學生把上課所要討論的電影下載至 iPod 中,讓學生利用空閒時間觀看,接著上課時,整堂課就能全部用來討論分析,

而不浪費時間。

(11)

15

Leicester大學電機系在課堂前會先聆聽有關本周一些新聞的Podcast,積極的 學生會在聆聽之後給予這個活動一些註解或是回饋。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將授課的視聽教材、講義、作業、考題等等製作成Podcast 提供學生下載,甚至還提供了學生的課堂筆記,只要透過上網訂閱,就可以下載 麻省理工學院的視頻Podcast。

Mary Washington 大學哲學系學生利用Podcast來表達在他們簡報想完成的 事,以及朗讀給大家聽一些關於指定作業的簡短摘要來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

Mary Washington大學生物系的教授利用Podcast對關於課的程相關主題期刊來做 一些概述 。

Charles Sturt 大學資訊科學系學生在課堂前聆聽關於課程的一些背景知識 及一些專有名詞的Podcast,這個Podcast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對於課程先有一 些概念讓他們在正式上課時能夠有較好的學習效果。他們認為在podcast加入音樂 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聆聽教材,利用podcast可以修正及加強他們的觀念以及可以 讓學生互相分享製作的Podcast來架構學生的知識。

GUCS (Grendon Underwood Combined School)教育心理系學生利用 Podcast 來記錄訪談的結論,以及根據每週的小組部落格來記錄他們的摘要,再將 podcast 分享給大家。GUCS (Grendon Underwood Combined School)歷史系學生製作自己 研究成果的 Podcast,內容包含傳記、地方史、口述歷史等等。

由上列的各項應用可以看出 Podcast 的多方面應用性,對於教育學習領域上

(12)

16

有以下潛力:

1. 在課堂前產生課程相關的語音內容,期刊文章的複習,每週的課堂活動,課 業的同儕回饋與互評,

2. 在課堂開始前,準備課前的聽力教材、困難術語的解釋、關於該科目的背景 資料、需要學生在課前思考的問題等等

3. 學生可以製作自己的 Podcast,內容可以是摘記、省思、評論、想法、結論 等。這個目的是讓學生可以透過 Podcast 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論是 on-line 狀態的資料傳輸,或是 off-line 狀態的資料儲存,都會將學生 完整的自主學習歷程,以及評量或是隨堂作業的作答成績紀錄下來,讓學習的歷 程不會因為離開學校而中斷,達到全方位的學習。

參、Podcast在語言教育的應用

Flanagan 及 Calandra(2005)認為Podcast有應用在語言學習上的潛力。隨著學 生們普遍都擁有mp3播放器,意味著學生可以很容易的下載Podcast。以下將介紹

Podcast在語言教育上的應用(McQuillan, 2006)。

Middlebury College在2005年時,購買了100台含有iTalk錄音工具的iPods給 一、二年級的俄國學生及一年級的中國學生使用。iPods內預先放入了一些基礎 單字的教材給俄國學生使用以及放入了基礎單字與對話的教材給中國學生使用 俄羅斯的學生以一系列的有聲單字卡的方式來聆聽單字,中國的學生也以同樣的 方式聽單字但額外增加了聆聽錄製好的對話。問卷調查發現,不管是程度較好或

(13)

17

是程度較差學生都認為利用iPods來學習是有用的。但也問卷調查也指出了學生 們在使用iPod時,花在聽音樂的時間比聽教材的時間還長。學生也表示喜歡有真 實內容的廣播,像是廣告或宣告。

Duke大學在2004年提供每位入學的新生每人一台含有錄音裝置的iPod。在許 多語言課程中試驗性的使用iPod,來利用它的撥放及錄音功能。在西班牙語文課 中,學生利用iPod來回答一些語音測驗,遞交一些語音的作業,紀錄一些語音的 日誌,以及從教師那得到一些口述的回饋。在土耳其語文課中,利用iPod來聆聽 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教材,例如:新聞、歌曲、詩詞以及教師口述的單字詞彙及翻 譯。

紐約市 Brearly School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西班牙語、法語以及中國語,學生 利用Podcast從學校的網際網路伺服器下載各式各樣的教材至iPod聆聽。內容包含 了流行音樂、以外語為母語的人所錄製的對話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教材。讓學生 能夠隨時隨地的自由學習。Brearley School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語文課時,利用iPod 連接麥克風錄製語音日記,接著上傳至學校的網際網路伺服器讓教師聆聽。這個 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向教師展現他的外語口說能力,接著可以從伺服器上下 載含有教師評語及回饋的Podcast至iPod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由Center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所推出的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Podcast是免費的英語學習Podcast,學習者可以直間連上首頁進行下載與聆 聽,或者透過iTunes來下載。ESL Podcast焦點於提供中級及高級英語學習者,每

(14)

18

天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主題。每個Podcast都是用正常口說英語速度的70%,以一個 簡短的對話或是一個小故事起頭,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接著學生聆聽一段 教師的講解,重複剛剛撥放的教材,解釋對話內容以及在英文文法中的一些變化 句型。最後,學習者再次聆聽正常速度撥放的教材,就較能夠了解內容以及較有 自信心。

Voice of America’s (VOA) 的 Special English Podcast 內容為每天的新聞和以 一系列控制不超過 1500 個字彙所寫成的故事,使用簡短清晰的句子和有限的片 語,再加上生動的語調。其朗誦的速度為母語的 2/3 以增加聆聽者的理解。每個 故事的全文可以在網站上找到,可以個人使用也可以用在課堂上。每個故事都相 當經典且吸引多數學英文的學生。故事內容所選擇的字彙也確保能幫助學生了解 播報真實新聞所常用的字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在室溫時,少部分共價鍵中的電子吸收了足 夠的熱能跳出他的鍵結位置,進入共價鍵間

[r]

[r]

[r]

鳴謝: With permission from Drs. Bas Amelung, Global tourism 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CIS, 1995.. 任何在酒店渡宿的人士收取的。. 3)

• 人生在世的一個主要課題,便是了解事物間的 因果關係以及行為對周圍造成的影響,從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