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菸害防制法」第十一條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菸害防制法」第十一條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擬分成四個章節加以探討:第一節、無菸校園;第二節、菸 害及吸菸行為;第三節、影響高中生無菸校園意見之相關因素及第四 節無菸校園相關實徵性研究。

第一節 無菸校園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吸菸人數居高不下,正是一項警訊與隱憂,值 得國人更加重視與關注。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九十一年台灣地區國 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顯示,十五至十七歲之青少年有 14.4%曾經吸菸,目前仍有 11.0%吸菸;有 40.7%第一次吸菸的場所 是在學校,16.5%則是在自己家中;76.9%第一次吸菸的主要影響者 是朋友及同學。以此明白證實同儕對青少年吸菸之影響外,更突顯學 校在預防青少年吸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重視的課題。而且美國 疾病管制局(U.S.CDC,2001)指出,預防吸菸計畫可以延緩或預防 20%-40%的美國青少年開始吸菸,且在青少年吸菸的危險期(11-15 歲)實施,會更具效果。

為達到預防吸菸之目的,在現行以法規管理為主,包括高中以下 學校:依據「少年福利法」第四章第十八條規定:「少年不得吸菸、

飲酒、嚼檳榔。少年之父母、養父母或監護人應禁止少年吸菸、飲酒、

嚼檳榔。」;「學校衛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2)

應全面禁菸;並不得供售菸、酒、檳榔及其他有害身心之物質。」;

「菸害防制法」第十一條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父母或 監護人應禁止未滿十八歲者為前項之行為。」,並於學校中加強宣導 菸品危害及相關反菸資訊。大專院校:則依據「菸害防制法」第十四 條「學校除吸菸區(室)外,不得吸菸,且吸菸區(室)應有明顯之區隔 及標示」及第十五條「於禁菸場所吸菸者,政府機關主管、公民營事 業、各場所負責人或從業人員應予勸阻;在場人士並得予勸阻」規定 辦理。且各級學校應依據「菸害防制法」第十七條規定「各機關學校 應積極辦理菸害防制教育及宣導」,除以消極的繼續加強菸害宣導 外,更需積極地建立青少年拒菸、抗菸的行為與意識,並塑造無菸環 境的具體行動。由上述法令可知,高級中學以下之各級學校應為無菸 的場所,才能讓未成年的莘莘學子確實減低接觸菸害的機會。

學校衛生工作在我國行之有年,無論是傳統式學校衛生模式或健 康促進學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 )「菸害防制」均是其中要項。

世界衛生組織(WHO,1998)將健康促進學校定義為「一個能持續的 增加它的能力,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與工作健康場所。」而菸 害防制,是健康促進學校的重點工作之ㄧ。由於學校能提供充分的機 會去預防吸菸,因此學校是一個推動菸害防制工作的最有利的場所,

因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2003 年起,結合各縣市衛生局及教 育局,全面推動「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在25 縣市推動七所(高中職 3 所、國中 3 所、國小 1 所)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圖 2-1),工作重點

(3)

包括:(一)製作各級學校菸害防制工作指引--高中職版•國中版•國 小版(二)推動學校自主營造無菸校園,建構並推廣無菸環境意識和 行動(三)開發各級學校菸害防制課程教材,並辦理菸害防制訓練計 畫(四)各級學校推行菸害防制預防及戒菸教育之現況與困難調查,

研擬介入模式。以降低國內學生及青少年吸菸率及二手菸暴露,更進 階提高其抗菸與拒菸意識,促進青少年健康的目標。

在推動校園拒菸工作時Peck and Acott (1993)根據 1988 年在美國 科羅拉多州推動無菸校園計畫的經驗,提出一項無菸校園計畫要能成 功執行需要有下列五個關鍵要素的存在:

1、 學校和社區都參與政策的發展,並了解政策的重要性。

2、 學校以不吸菸為榮。

3、 提供戒菸班和相關資源給老師、學生和社區民眾。

4、 對違反菸品校規的學生進行教育。

5、 增加菸害課程和拒絕技巧教導。(引自賴香如,2004)

學校在推動無菸校園時,應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無菸 校園工作指引」執行「無菸校園計畫」,執行的重點應有:(1)針 對無菸校園之維護訂有合理且具教育意義之管理辦法;(2)執行具 體有效的方法使校園成為無菸健康的學習環境;(3)學校的正規課 程中能加入與菸害與拒菸有關之創意內容;(4)利用課外活動時間 推動以拒菸為主題之全校性活動;(5)結合校園內社團或社區志工 團體監督及檢舉校園周遭商店是否販賣菸品給未滿 18 歲青少年。

(4)

圖 2-1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無菸校園計畫架構

因此,無菸校園的營造應包括成立無菸校園工作組織、發展無菸 校園政策、提供無菸校園服務、塑造無菸校園文化、強化學校、家庭 及社區之聯繫與合作、發展個人健康生活技能(WHO,1999)。

第二節 菸害及吸菸行為 壹、吸菸對健康的危害

菸對人體的影響會因吸菸量越多,或開始吸菸年齡愈低,逐漸增 加其危險性,溫啟邦等(2002)進行台灣地區吸菸者健康評估研究發 現,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總死亡率增加46%,得癌症的機會增加48%,

患心臟病的機會更增加1.25倍,如果因吸菸導致相關疾病而在患者65 歲以前早逝者,其壽命平均減短22歲。

(5)

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都指出,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健康受損的最 重要主因,而其中吸菸更是最嚴重的危險因子(陳秀娟,2003)。有 關吸菸行為對健康的危害,起因於菸品中有害物質對人體各系統產生 影響吸菸的危害,以下根據相關文獻,整理出吸菸對健康產生的危害 有:

一、呼吸系統疾病

由於一氧化碳會阻塞正常氧氣和血紅素結合而影響肺功能,引起 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見是肺氣腫及慢性支氣管炎,嚴重時甚至死亡

(蕭志賢,1999)。

二、各種癌症

吸菸可說是造成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吸菸量增加,則肺癌 的發生率亦大大增加。吸菸年數和吸菸總量的增加與肺癌、胃癌的罹 患呈高度相關,吸菸年數越長,得到這二種癌症的相對危險性有增加 的趨勢(黃淑貞,1998)。而吸菸者罹患其他癌症的比例亦較一般人 為高,例如:口腔癌、喉頭癌、咽頭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膀 胱癌等(Stewart & Coates,2005)。溫啟邦等(2002)研究發現,吸 菸者比不吸菸者得癌症的機會增加48%。

三、心臟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系統方面,由於尼古丁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是造成 心臟血管病變的主要危害,吸菸會加重心臟負擔,使血中一氧化碳濃 度增加,而使運輸氧氣量降低,吸菸者得心臟病的機會較常人高2到4

(6)

倍。長期吸菸會加速動脈硬化,造成高血壓、末稍血管阻塞、記憶力 減退、增加心律不整及猝死的機會。 (朱信、丁予安、林幸榮、曾春 典,2000;Hiroyasu 等,2005)。

四、消化系統疾病

吸菸會抑制胰臟分泌,而造成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等消化性潰 瘍,而且也會降低消化性潰瘍的療效,使消化性潰瘍的死亡率增加。

吸菸亦會使胃部中和胃酸能力降低,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且使 得牙周齒槽骨喪失(蕭郡南,2000)。

五、男性生殖系統異常

造成精子染色體異常,導致流產及畸形。一天吸菸超過20根量 者,其小孩罹患癌症機率比一般人高42%,吸菸使精子數量減少,且 會減少陰莖的血液流量引起不孕及陽萎(國民健康局,2004)。

六、孕婦吸菸對胎兒的影響

女性吸菸則會有提早停經、影響生育能力,婦人懷孕時吸菸,可 能對胎兒造成重大傷害,如自然性流產、死胎、早產、胎兒體重不足 等現象;此外,孩子出生後的生理及智力發育可能都有遲滯的現象

(Annie,1997)。

七、肌肉骨骼系統方面

吸菸使血液攜氧能力降低,導致骨質密度降低,容易發生骨質疏 鬆症及骨折,且經常發生背痛(Annie,1997)。

八、皮膚系統方面

Canny and Goorich(2001)指出吸菸者皮膚容易長皺紋,醫學研

(7)

究顯示吸菸者40 歲其臉上皺紋,會比同年齡的不吸菸者看起來老了 20 歲。而吸菸使皮膚提前老化,主要是吸菸會造成末梢血管收縮、

限制血液流動,消耗維生素A 和維生素C、耗損皮膚下層彈性膠原蛋 白質,使得皮膚乾燥、失去彈性和光澤、易生皺紋且特別好發於嘴唇 及眼睛周圍。吸菸者罹患鱗片狀細胞癌之皮膚癌的機會高達50%,且 會增加癌症死亡率。吸菸者比正常人患牛皮癬高2~3 倍,甚至使病情 惡化。

九、二手菸的危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2000)指出二手菸急性的危害如刺激眼、

鼻、呼吸道慢性危害則包括多種器官的癌症(如肺癌、咽喉癌、胃癌)、

呼吸系統(如肺氣腫、氣管炎)、心臟血管系統(動脈硬化、高血壓)

等疾病;孕婦吸入過多二手菸會導致出生因兒體重過低,亦會增加流 產及嬰兒猝死的機會;兒童吸入過多二手菸則會增加肺炎、氣管炎的 發生率,導致氣喘惡化及提高住院率等不良影響。

由此可知吸菸會對我們身體造成許多危害,這些傷害以慢性病居 多,若青少年對菸害的危機意識不足就會造成吸菸率無法下降及增加 將來慢性病的盛行率,因而如何有效的進行菸害防制教育來落實無菸 校園政策,實在是現在衛生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貳、青少年吸菸行為

菸品對人體的危害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吸菸一直是我國青少年的 主要健康問題之一,尤其是1987 年香菸自國外開放進口以來,菸商

(8)

更以青少年為主要市場展開猛烈的促銷攻勢,讓青少年誤以為吸菸代 表冒險、獨立自主的形象,進而促使青少年主動地去嘗試吸菸,甚至 導致成癮。吸菸對健康的危害是緩慢的,但對依賴心理的促成卻是立 即,正因如此上癮乃構成吸菸對青少年最大的傷害,任何個人越年輕 開始吸菸、越不容易戒除(黃松元,1993)。

青少年吸菸行為將分為台灣地區與國外文獻兩部分加以探討(見 表2-1)。

一、台灣地區青少年吸菸情形

(一)吸菸盛行率方面

以臺灣地區整體來看,在高中、高職學生方面,黃松元等人(1991)

的調查中顯示,國中生吸菸率為15.6%、高中生吸菸率17.6%、高職生 吸菸率為17.8%;陳霈儒(2000)對台灣地區國中生調查,有41.32%

曾經吸菸,目前吸菸者為13.12%;馬藹屏(2000)調查台灣地區國中、

高中、高職之學生有46.6%曾經吸菸,現13%每天吸菸,23%偶而吸菸。

在特定地區中,沈育娟(1995)針對台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之調查 研究發現,有10.9%現為吸菸者;陳隆彬(2001)針對台中縣國中生 調查研究發現,有6.9%現為吸菸者;游育苓(1998)是以台北縣某公立 高職進行調查發現該校吸菸率為10.4%,吸菸學生大部分是男生,佔 19.1%;李蘭、陳秀熙、潘伶燕(1999)研究指出高中男生吸菸率 16.76%、女生4.46%;李景美(2002)針對台北縣市國中、高中與高職 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國中生曾吸菸30.8%、高中生44.7%、高職學生月 吸菸率為20.8%;陳秀娟(2002)針對桃園地區高中高職學生進行調查,

(9)

其吸菸盛行率為18.4%,男學生吸菸率為30.0%,女學生吸菸率為 8.0%;楊雪華、陳端容、李蘭、柯姍如(2002)對台北一所綜合高中 一年級調查,男學生吸菸率為23.90%,女學生吸菸率為17.0%。在大 專院校部分,林吳銑(2003)等針對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進行調查發現,

其男生吸菸率為19.9%;女生吸菸率為3.2%;張富琴(2000)對台北 市高中生調查大部份規律吸菸年齡在13-16歲;吳哲慰(2005)針對 台東縣國高中學生調查,吸菸盛行率20.7%,男生15.5%、女生5.2%;

洪玉珠(2005)針對高雄縣國高中學生調查,發現高一學生男生吸菸 率26.9%、女生10.6%。

(二)第一次吸菸年齡

就青少年第一次吸菸的年齡來看,馬藹屏(2000)、黃松元等

(1991)、嚴道等(1996)、洪玉珠(2005)人調查中,青少年第一 次吸菸的年級為國小五、六年級居多;李蘭等(1999)指出青少年第 一次吸菸之平均年齡12.20-13.93歲之間;李景美等(2000)指出第一 次吸菸國中生約11歲、高中生約13歲;以特定地區之青少年為對象看 來,高薏婷(2003)以國中生一年級為研究對象,曾吸菸經驗的研究 對象中,第一次嘗試吸菸以小學六年級最多,約佔36.9%;張富琴

(2000)對台北市高中生調查大部份規律吸菸年齡在13-16歲;林吳 銑(2004)指出大專生第一次吸菸的年齡多數是在15歲這個階段,開 始每天吸菸的平均年齡為17歲。

(三)菸量

就青少年的吸菸量來看,黃松元等(1991)、嚴道等人(1994)

(10)

馬藹屏(2000)調查中,青少年每週吸菸量以少於五支最多;陳霈儒

(2000)對台灣地區國中生調查,有18.02%總吸菸量超過10支,吸菸 年數在一年以內,每週吸菸量在5支以內;馬藹屏(2000)調查台灣 地區國中、高中、高職之學生有25.5%之累計吸菸量超過100支。

(四)吸菸地點及吸菸原因

就青少年第一次吸菸的地點及吸菸原因來看,馬藹屏(2000)、

高薏婷(2003)調查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地點以家中最多;林吳銑

(2004)調查發現第一次吸菸地點以學校最多。許多研究顯示青少年 剛開始吸菸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好奇、心情煩悶及疏解壓力(李景美,

1980;黃淑貞,1982;魏美珠,林為森,1999;陳隆彬,2001;高薏 婷,2003;林冠品,樓美玲,劉波兒,2004)。

二、國外青少年吸菸情形

美國青少年吸菸情形,美國80%以上的人在18 歲以前吸第一支 菸(Esther & Lee,2002);而在1989 年青少年態度和行為調查(Teena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Survey,簡稱TAPS)中顯示,12-18 歲青少年每 天吸菸量平均為九支,且男生的吸菸量比女生多,並隨年齡增加有上 升的趨勢;1991 年監測未來計畫調查(Monitoring the Future Project, 簡稱MTFP)中,第一次吸菸年齡分別以15-16 歲、13-14 歲及小於12 歲者最多,美國青少年每天吸菸量以2-5 支居多,其次為1 支,2004 年 MTFP 調查8年級生男生吸菸率8.3%、女生吸菸率9.9%。U.S.CDC 在2005年對青少年危險行為調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簡稱

(11)

YRBS) 發現,美國高中生吸菸盛行率於1991、1993、1995、1997、

1999、2001、2003年分別為27.5%、30.5%、34.8%、42.7%、34.8%、

19.1%、27.5%;在2002 年美國全國性藥物濫用家庭調查(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On Drug Abuse,簡稱NHSDA)中指出,曾經吸菸者 第一次吸菸年齡為12-17歲,男生12.3%,女生13.6%;2003年對青少 年危險行為調查(YRBS) 發現美國高中生吸菸盛行率分別為男生吸菸 率24.2%、女生吸菸率13.8%,由上述數據看來,全美的青少年吸菸的 情況有升高的趨勢;在男女性別的比例,則無顯著性差異。

表2-1 國內外青少年吸菸行為概況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吸菸量 吸菸率

黃松元等 台灣地區青少年 每週5支以下 國中生吸菸率為15.6%

(1991) 高中生吸菸率為17.6%

高職生吸菸率為17.8%

陳霈儒 台灣地區國中生 每週5支以下 41.32%曾吸菸

(2000) 18.02%累計100支 目前13.12%吸菸 馬藹屏 台灣地區青少年 每週5支以下 46.6%曾吸菸

(2000) 25.5%累計100支 13%每天吸 游育苓 台北縣立高職 每天或每週吸菸 吸菸盛行率10.4%

(1999) 學生 至少一支以上

李景美 台北縣市高中 至少每月吸菸一 吸菸率20.8%

(2000) 高職學生 次以上

(12)

表2-1 國內外青少年吸菸行為概況(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吸菸量 吸菸率 陳秀娟 桃園地區高中 吸菸盛行率18.4%

(2002) 高職學生 男學生30.0%,

女學生8.0%

林吳銑 台灣地區大專院 每日吸一支以上 吸菸率為18.3%,男

(2003) 校學生 生19.9%;女生為3.2%

楊雪華等 台北市綜合高中 男生吸菸率23.9%

(2003) 生 女生吸菸率17.0%

吳哲慰 台東縣高中學生 吸菸盛行率20.7%

(2005) 男生15.5%、女生5.2%

洪玉珠 高雄縣高一學生 男生吸菸率26.9%

(2005) 女生吸菸率10.6%。

NHSDA 15-17歲 男生吸菸率12.3%

(2002) 女生吸菸率13.6%

U.S.CDC 9-12年級的 男生吸菸率24.2%

(2003) 高中生 女生吸菸率13.8%

MTFP 8年級生 男生吸菸率8.3%

(2004) 女生吸菸率9.9%

由近十年國內之各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發現國內青少年吸菸率 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而且年級愈高,吸菸的比率愈高,男生的吸菸率 也比女生來的高,但女生的吸菸率有逐漸上升之趨勢。整體而言,國

(13)

中生的吸菸率約為15%、高中生吸菸率約18-21%。而開始吸菸的年 齡,高中學生第一次多在12-14歲。吸菸年數則多在一年內,且每週 吸菸量也多在五支以內;美國青少年吸菸率逐年增加,第一次吸菸平 均年齡約在13-14 歲左右,相當於我國的國中階段,每天吸菸量在2-5 支左右。我國與美國青少年吸菸行為相比較下,發現美國青少年吸菸 率比我國高,吸菸量則比我國多,第一次吸菸年齡與我國情形相差不 多,但共同的趨勢為:吸菸率逐年提高、第一次吸菸的年齡逐漸下降。

由有以上文獻中我們發現研究者對「吸菸行為」的定義不盡相同,包 括日吸菸率、週吸菸率與月吸菸率,所以吸菸率的結果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也將針對實驗學校高中學生進行男女吸菸率及菸齡、吸菸量調 查,以了解校內吸菸狀況。雖然國內外青少年吸菸率很高,然而青少 年吸菸的行為多數處於「嘗試吸菸者」階段,而且吸菸量不大,從預 防醫學的觀點而言,我們若能及早對吸菸學生實施戒菸教育,協助吸 菸學生戒菸,就可以避免青少年由嘗試吸菸者轉為固定吸菸者。因此 如何使吸菸學生願意配合無菸校園政策來停止吸菸,是衛教人員在從 事菸害防制工作時必須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第三節 影響高中生無菸校園意見的相關因素 壹、PRECEDE –PROCEED Model之教育與生態學評估

青少年吸菸受到個人、心理與環境因素交互影響,有許多學者提 出與青少年吸菸預防教育相關的理論基礎,健康促進的目的為經由改

(14)

變或建立與健康有關的行為及生活型態,以縮短病程或增加生活品 質,而PRECEDE-PROCEED模式就是在解釋影響健康狀態的因素,

並且協助健康促進計畫者將計畫重點放在相關因素上。在

RECEDE-PROCEED 模式中的第四個階段為「教育及生態學評估」

(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其目的在探討影響群體健 康行為的因素,進而作為發展健康促進計畫或是衛生教育計畫的基 礎。該診斷模式將影響人類健康行為之複雜及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歸納 為三類,讓研究者能更完整且更具體的探究影響行為之因素。而在此 診斷階段中,Green 提出了三個歸納的因素,分別為「素質因素」、

「增強因素」以及「使能因素」,以下就針對此三個因素分別加以說 明(Green & Kreuter, 1999)。

一、素質因素(predisposing factos)

指的是行為的前置因素,為促進個人或阻礙個人或團體採取行為 的理由與動機,是一種行為的動力或著是改變態度、信念的動機或期 望。包括了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況、教育、識字、語文能力、

家庭收入、職業等人口學特質,以及知識、態度、信念、價值與需求、

能力、自我效能等因素。

二、增強因素 (reinforcing factors)

指的是行為在實際行動時所遭受到他人的正面或負面的回饋,以 致於影響行為的行動力;例如在行為後的獎勵或懲罰,可使得行為重 覆出現或消失。包括家庭、同儕、好友、情緒、獎勵、情境等。

三、促進因素 (enabling factors)

(15)

促使或阻礙個人行為表現的因素,包括利用資源的可接近性、可 接受性及個人的技能或法規制度、服務設施、健康保險、可獲得的健 康服務、社區資源等。例如:到醫院的交通、法規制度(如實施辦公 室禁菸政策、菸害防制法令、、等)、健康服務提供等因素。

應用PRECEDE–PROCEED模式在無菸校園意見上,主要是取決 於該理論模式具有系統化、且具整體考量性的特質。它包含了流行病 學、行為和環境、教育和組織、行政和政策診斷等,以及政策實施的 過 程 中 , 可 能 帶 來 的 衝 擊 與 結 果 的 評 估 。 除 此 之 外 , PRECEDE–PROCEED模式亦是屬於多領域性的,在社會行為科學、

流行病學、行政和教育中建立,由裡而外的放大。簡而言之,該理論 是由環境背景值、個人行為面、教育面、政策面以及實施面等多方面 來 衡 量 。 同 時 , 該 理 論 的 階 段 步 驟 是 一 可 逆 性 的 , 故 PRECEDE–PROCEED 模式對健康教育是一有系統的發展步驟,以及 具有評估性的架構,因而該理論可以提供本研究作為整體系統化的運 用,以及作為問卷的設計根據。因此本研究以PRECEDE –PROCEED 模式之「教育及生態學評估」(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

做為研究之架構,來檢視影響無菸校園意見之複雜因素,藉以找出高 中學生對無菸校園意見及相關之因素,以便提出針對高中學校執行無 菸校園政策上的參考及建議。

貳、影響高中生無菸校園意見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擬根據PRECEDE–PROCEED 模式之「教育及生態學評

(16)

估」(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來探討影響高中生無菸 校園之意見的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促進因素。

一、素質因素

在素質因素方面,本研究針對研究者「人口學變項」、「吸菸知 識」、「反菸態度」、「吸菸之自我效能」及「吸菸行為」加以探討。

(一)人口學變項

李美方(2003)探討青少年拒吸二手菸之行為,以南區208位五 專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人口變項中,僅有性別與拒吸二手菸行為有顯著 差異,女性較男性佳。黃淑貞(1998)男性的吸菸比率遠高過女性,

成年男性吸菸的比率(55-60%)約為女性(3-6%)之10-20倍,女性 吸菸的動機受傳統的道德因素影響。林采虹(1999)則指出國中生除 了性別與拒菸行為有顯著差異外,年齡、父母親教育,也能間接影響 拒吸二手菸行為。林采虹(1999)的研究則發現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越 高,具有直接影響拒吸二手菸行為;余坤煌(1992)、呉明燁(1999)

提到父母教育程度高吸菸比率較低。李景美等(2000)的研究指出吸 菸者較非吸菸者的學業成績差且吸菸意向較強,數項研究指出吸菸者 學業成績差且升學意願也較低(黃淑貞,1982;黃松元,1988;余坤 煌,1994;呉明燁,1999)。馬藹屏(2000)研究發現學生吸菸率與 年級成正相關,年紀愈高吸菸率隨之攀升。

因此歸納以上發現青少年的性別、年級、學業成就、父母教育程 度常被列為影響吸菸行為的社會人口因素。

(二) 吸菸認知

(17)

以行為改變來說,在行為欲發生改變之前,人們必須先認知他們 的危險因子,及瞭解這些危險子可如何去改變。假若沒有這樣的認 知,則人們很難去接受改變。許多研究指出吸菸知識、信念、態度與 吸菸行為有關(沈育娟,1995;楊雪華等,2003;韓玉柑,2004);

且大多數的年輕人認為吸菸對健康的影響沒有那麼嚴重(林季宜,

1997)。Esther and Lee(2002)研究指出學生認為吸菸不會影響健康 且吸菸可以令人愉快及心情平靜,就有較高的吸菸率。楊鈞圭(2004)

對大專學生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對吸菸認知偏差。

陳隆彬(2001)及楊雪華等(2003)研究發現菸害知識程度越高 者,其拒絕吸菸行為可能較高;然洪錦珠(1988)針對華夏、樹德、高 雄及大華四所工專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發現菸害認知程度愈高者,

仍有高的抽菸比率。黃淑貞(1998)發現吸菸者即使知道罹患慢性疾 病的嚴重性,他們也不會認為疾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選擇吸菸。

Martinelli(1999)探討18-25 歲青少年避免二手菸行為之研究,發現 認為二手菸對自己的健康有害之健康信念等顯著影響避免二手菸之 行為。陳靜芝(1987)的研究結果發現菸害知識程度會因性別、年級、

父母親教育程度與父親吸菸狀況而有所不同;也就是女生的菸害知識 程度較男生高,父親不吸菸的比吸菸的要高。

馬藹屏(2000)則針對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調查其遵行菸害防 制之行為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對菸害防制法的認知普遍不足,另外提出

「遵行意願」的態度變項也與行為間有顯著相關;陳霈儒(2000)研 究發現亦有相同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1999)指出,了解二手菸對

(18)

於健康的危害以及相關知識的認知,是促進民眾避免暴露於二手菸環 境的方法之一。學生對二手菸的知識可以有意義的預測其預防行為

(Kurtz 等,1992);陳靜芝(1987)的研究則發現,學生的菸害知識 仍嫌不足,尤其有關菸對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運動 耐力等之影響有待加強。

(三) 反菸態度

大多數的吸菸者雖知道吸菸會危害健康,但因為認為吸菸可以控 制體重、可以改變形象、有助於社交、調適情緒及提神,且不至於馬 上身體危害健康而選擇吸菸。根據董氏基金會2003年調查顯示,台灣 青少年偏愛洋菸,對他們來說,吸菸行為是一種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 徵。許多研究指出國內學生認為吸菸看來很帥,吸菸有助於克服壓 力、可以提神(陳錫琦,1994),控制情緒、使自己放鬆(黃松元,

1988),可以發洩心情、感覺很爽(陳錫琦,1994),排除寂寞,解 除煩悶(陳錫琦,1994;黃松元,1988)。黃淑貞(1982)指出學生 吸菸的理由和表徵認同有關,例如吸菸可以使人看起來更成熟、獨立。

研究指出吸菸態度是決定個人是否吸菸的重要變項,在台灣地區 的調查中顯示,具有強烈的反菸態度、對菸害警語評估為非常有效 者,以及支持禁菸政策者其吸菸的機率較低(李蘭、潘怜燕、晏涵文、

李隆安,1994)。陳錫琦(1994)亦提出,加強對青少年對吸菸行為的 負向態度,並使之持久堅固在吸菸防制教育中是很重要的。楊雪華等

(2003)指出菸害知識越高、反菸態度越強,其吸菸機會就愈低;林 呉銑(2003)研究也發現有相同的結果。另外,研究中指出,對戒菸

(19)

的態度是可以有效的解釋戒菸的行為意向(魏米秀、呂昌明,1999),

同時也指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有正向的交互作用。李美芳(2003)

研究發現「態度」與自我效能與拒吸二手菸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然

「知識」與行為則無顯著相關。林采虹(1999)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也有相同的結果。陳靜芝(1987)的研究發現,81.65﹪學生不喜歡二 手菸;70.25﹪學生曾有阻止過二手菸的經驗。

(四)拒菸自我效能

謝淑卿與尹祚芊(1996)請吸菸者評估自己在不同情境下能夠不吸 菸之信心程度,結果顯示,個人之自我效能愈高者其吸菸之頻率及吸 菸量愈低。陳隆彬(2001)發現拒菸自我效能越高,拒菸利益性越高 者,其拒絕吸菸行為可能較高。張惠芬(2001)發現自我效能與吸菸 態度達顯著相關,即自我效能愈高者,愈趨於反菸的態度,自我效能 與吸菸行為呈現負相關,即自我效能愈高,吸菸愈低。黃淑貞(1998)

針對大學生的吸菸行為作探討,指出不吸菸的自我效能是區別大學生 吸菸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Martinelli於1999年發現一般自我效能、拒 吸二手菸效能等顯著影響避免二手菸之行為。林采虹(1999)調查發 現,拒吸二手菸自我效能與控制力越高者,則採取拒吸二手菸的行為 越高。黃淑貞於1997年指出有信心不吸菸的人較不可能吸菸也有較好 的方式拒絕邀請。

綜合以上相關文獻發現,人口學變項、吸菸知識、反菸態度、吸 菸之自我效能與吸菸行為有一定的關係,在未來推動無菸校園時應加 以注意及考量,故本研究將素質因素方面以此些要項來加以探討。

(20)

二、增強因素

在增強因素方面則以「重要他人的吸菸情形」、「重要他人對無 菸校園之支持度」加以探討。

(一) 重要他人的吸菸情形

家庭成員的吸菸行為在許多研究當中被探討,馬藹屏(2000)調 查顯示社會參考團體之吸菸行為中54.0%父親吸菸、7.0%母親吸菸、

17.4%兄弟姐妹中有人吸菸、16.3%導師吸菸、62.6%比較重要的朋友 中有人吸菸,結果發現父母兄弟姐妹中是否有人吸菸、導師、好友之 吸菸情形都與高中生吸菸行為之間有顯著關聯。楊雪華等(2003)研 究指出影響高中生吸菸行為的因素,包括吸菸朋友及同儕團體位置及 父母吸菸的行為都是主要因素。Esther and Lee(2002)研究發現有朋 友及家人吸菸都會影響學生吸菸。Newman and Waud(1989)的研究中 指出,父母皆吸菸者,其子女之吸菸比率最高;其次為父母之一有吸 菸者;父母皆不吸菸者其子女的吸菸比率最低。而Chassin, Presson and Bensenberg(1981)發現青少年之吸菸行為受其手足影響,兄姐的吸菸 行為是影響其就讀國中弟妹吸菸行為的一重要導因。由上述發現,父 母、兄弟姊妹、好友等吸菸行為,都可能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

(二)重要他人對無菸校園之支持度

林吳銑(2003)研究結果顯示,當家人或是朋友不喜歡菸味時,

吸菸者都能具有很高的自我控制能力,盡量不去吸菸。陳錫琦(1994)

研究發現認同重要他人認為其不應該吸菸者,則吸菸意向愈低;許多 文獻亦指出同儕,家人皆會影響青少年的吸菸行為(陳錫琦,1994;

(21)

游育苓,1998;林紡而,2001;陳秀娟,2002;陳富莉、李蘭,2004)。

另外,李景美等(2000)與林紡而(2001)的研究皆顯示,父母對青 少年吸菸持獎勵的態度,愈可能吸菸。Andersen 等於2002之研究發 現家中父母兩人都不是吸菸者,母親不反對吸菸的青少年吸菸盛行率 30%,而母親有強烈反菸態度之青少年吸菸率男生為16.5%,女生為 16.6%(引自鍾宜君,2003)

陳錫琦(1994)研究指出加強青少年日常生活中重要參考對象認 為其不應該吸菸之規範信念,使其感受到家人、朋友與老師不贊成其 吸菸之壓力,這樣的社會壓力及同儕壓力,對個人嘗試戒菸的行為是 有影響的。李美芳(2003)指出青少年的行為會受重要他人所建立的 角色模範所影響,青少年自覺家人執行避免二手菸行為、自覺同儕執 行避免二手菸行為、同住者是否吸菸、同儕是否吸菸等因素會影響其 執行避免二手菸行為;林采虹(1999)發現,研究對象看過重要他人 拒吸二手菸之實際行動者、重要他人曾經教導過拒吸二手菸者,越傾 向採取拒吸二手菸行為。呉明燁(1999)指出父母對於子女的監督愈 周密,及子女愈認定青少年抽菸是不對的行為,則子女與抽菸朋友交 往的機會愈少,子女本身抽菸的行為就會愈少見。因此父母的教養行 動會影響子女的吸菸行為。

研究者在參考上述相關文獻後發現有關影響吸菸的影響因素眾 多,家中父母及其他家人、導師的吸菸行為及不贊成吸菸的規範信 念,都可能為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以往的研究過於輕忽外在環境的 影響,大多只重視個人因素,青少年影響吸菸行為因素中,個人健康

(22)

狀況並沒有立即性的威脅,故預防吸菸的因素應同時重視內外在層 面。若要學生能配合無菸校園之施行,則必須先瞭解影響青少年吸菸 行為的外在環境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將增強因素方面以重要他人吸 菸情形及重要他人對無菸校園之支持度來加以探討。

三、促進因素

促進因素方面以「相關資訊來源及獲得情形」、「學校預防吸菸 利用情形」等方面探討。

(一)相關資訊來源及獲得情形 1、菸害防制相關資訊

我國政府為了遏止青少年吸菸行為氾濫,已經陸續公佈相關法 令,其中與青少年吸菸相關的規定涵蓋(1)少年福利法(內政部,

1989)第18條和24條明定「少年不得吸菸、飲酒、嚼檳榔」並規定「菸、

酒、檳榔的業者不得供售菸,酒、檳榔於少年吸食」。(2)菸害防 制法(行政院衛生署,2000)第11、12條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

菸品販售人員不得供應菸品於予未滿18歲者」,第14條「學校除吸菸 區(室)外,不得吸菸,且吸菸區(室)應有明顯之區隔及標示」及第15 條「於禁菸場所吸菸者,政府機關主管、公民營事業、各場所負責人 或從業人員應予勸阻;在場人士並得予勸阻」規定辦理。且各級學校 應依據「菸害防制法」第17條規定「各機關學校應積極辦理菸害防制 教育及宣導」。(3)學校衛生法(教育部,2002)第24條規定「高級 中學以下學校應全面禁菸,並不得供受菸、酒、檳榔及其他有害身心 健康之物質」。除了上述種種的規定之外,尚訂有罰則,盼能產生嚇

(23)

阻之作用。如兒童遊樂場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全面禁菸,且工作場 所、餐廳、咖啡館等密閉空間,若未設置吸菸室則不得吸菸,違反者 處罰款新台幣一至五萬元。此法令的確實執行勢將減少菸品對一般民 眾和青少年的危害,對公共衛生工作深具實質效益。

嚴道、馬藹屏、陳曉寧、陳曉梅、陳麗娟(1991)以臺北市國中學 生為對象,研究發現:(1)83.4%知道少年福利法禁止少年吸菸,

(2)65.9%認為商店會將菸品賣給自己。李蘭、陳秀熙、潘怜燕(1999) 以臺灣地區青少年為對象,研究發現:(1)40.68%在過去一年曾買 過,(2)其中的73.31%從未被商家詢問年齡,(3)其中的89.34%從未 被要求看證件,(4)其中的75.11%買菸時從未被拒絕過,(5)其中的 97.43%的青少年知道菸害防制法中有「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之規 定。

綜合以上發現雖然法有禁止販售菸品給青少年,但是大部份未成 年人仍然能夠從商店買到菸而且未被要求出示証件。可見國內對於公 共場所禁菸的實施情形,卻仍不夠徹底,致使高中學生仍須面對有二 手菸的環境,對二手菸所引起的生理及心理的反應,而社區對菸害防 制的配合度是我們所須關心的課題。因此除以消極的繼續加強菸害宣 導外,更需積極地建立青少年拒菸、抗菸的行為與意識,並塑造無菸 環境的具體行動

2、相關資訊來源及獲得情形

陳霈儒(2000)以臺灣地區國中學生為對象,研究主要發現:(1)

研究對象對菸害防制法的認知屬中等;對菸害防制法的看法與評價接

(24)

近「同意」的程度。(2)研究對象獲得菸害防制法相關資訊的主要來 源為電視、師長及報紙,獲得情形屬中等;資訊來源數目多達 11 種;

自評獲得菸害防制法相關資訊在「尚可」到「充足」之間。(3)研究 對象之重要他人對菸害防制法的支持度頗高,支持程度由高至低分別 為導師、母親、姐妹、最好的朋友、父親和兄弟。(4)研究對象對菸 害防制法的遵行意願屬佳,但遵行行為較差。(5)對菸害防制法的看 法與評價、期望最高學歷、父覺學業成就滿意度及重要他人對菸害防 制法的支持度等四項為遵行意願的重要解釋變項,其解釋力有38%。

(二)學校預防吸菸利用情形

韓玉柑(2003)以桃園縣高職進修女生為對象,研究發現:(1)

不吸菸者較知道且較贊成政府制定菸害防制法;二族群均認為有關吸 菸危害警告標語的勸阻效果為根本無效者的比率均接近6成。(2)女 學生的尼古丁依賴程度越高者,越不贊成菸害防治法及加徵菸品健康 福利捐,越不會因為菸品價格提高而不吸菸。姜博文、蔡世滋(1994)

提到90 年代,DiFranZa 建議嚴格的學校菸草策略模式,內容包括:

學生職員及訪客均不得在校園內吸菸,學生不得在校內持有香菸,一 經查獲一律沒收並給予適當的處分,通知家長,並請有關人員加以輔 導,提供學生例行性的戒菸,學生每年都要接受一次關於預防吸菸的 課程指導。李源芳(2005)93年度苗栗縣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在計畫 實施方法將結合教育、衛生、醫療單位及家庭、結果指出:學校無吸 菸相關課程教學的較易嘗試或使用菸品,而在知識、態度、信念方面 有上過課者比未上過課者佳。另外,黃澤民(1980)、李蘭等(1994)

(25)

及韓玉柑(2003)的研究則指出菸害警語的效果有限。

Moore(2001)針對英國威爾斯(Wales)地區內的55 所中學,

所進行的中學生之吸菸率以及其與學校吸菸政策的相關性分析研究 中,在有明文規定禁止吸菸政策或是全面禁止吸菸的學校中之吸菸率 為9.5%,而沒有任何禁止吸菸政策的學校中之吸菸率為30.1%,並指 出學校吸菸政策的制定和學校吸菸率是有顯著的關聯性的。

何清松(2005)執行南投縣無菸校園計畫時發現,有97%的人覺 得輔導室與教官室合作成立抽菸輔導小組,共同輔導抽菸學生是可以 降低學生吸菸率的。黃純德(2005)執行高雄市無菸校園計畫時調查 發現如何降低青少年學生吸菸率的建議方面,校園內辦理菸害講座及 菸害推廣讓學生知道吸菸的危害占68%;辦理活動(例如競賽或園遊 會等)占29%;編排教案,納入正規學校教育者占23%。對於吸菸學 生被教官捉到以記過處分的看法是:完全支持記過者占54.8%,顯示 大部份教職員仍認為罰責對學生吸菸行為有一定的赫阻作用。

因此透過學校環境的監控,並於學校中加強宣導菸品危害及相關 反菸資訊,來降低青少年吸菸率是可行的。但當校園推動無菸政策之 際,可能會面對許多困難,學生對無菸校園及菸害防制之相關資訊之 獲得情形及瞭解程度亦是值得注意的。因此促進因素方面研究者想了 解高中無菸校園相關資訊來源及充分度如何、學校預防吸菸利用情 形。

第四節 無菸校園相關實徵研究

青少年的吸菸的問題日趨嚴重,且吸菸年齡逐漸下降,雖然法律

(26)

與校規均禁止青少年及兒童吸菸,但年輕學生之吸菸行為並未因此而 消失,吸菸率反而有升高情形,政府特頒訂相關法律,加強落實法規 來降低吸菸率。因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2003年起,結合各縣 市衛生局及教育局,全面推動「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在25縣市推動 七所(高中職3所、國中3所、國小1所)無菸校園輔導計畫,但計劃 目前仍繼續執行中。無菸校園計畫正式施行已有三年,故國內無菸校 園計畫實徵性研究陸續在開發中,因此僅針對已有成果報告之無菸校 園計畫及菸害防制之相關主題研究之文獻整理如下:

一、校園菸害預防措施方面

劉宏文(2003)高雄市高中職學校無菸校園計畫的推行工作項目 包括有:大型全校性無菸校園宣導、結合醫學大學資源,製作菸焦油 造成紗布累積的真實相片呈現或由醫院中 X 光片拷貝製成菸害相關 教材、校園內菸害海報宣傳、菸害常識文字教育宣導、無菸校園種子 教師研習營、吸菸學生戒菸班、無菸校園網路、超商道德勸說、結合 志工力量推動無菸校園環境等活動。發現在學生菸害認知的部分可看 出宣導前後明顯的差別。

王海龍(2003)執行新竹市高中職學校無菸校園計畫時,邀請各 校教師撰寫教案,將菸害相關資訊融入相關課程中菸害教育介入後,

同學們吸菸、拒菸行為及態度均有明顯的改變,此外,進行造勢活動,

例如新竹市政府舉行誓師大會活動、與各輔導學校共同宣誓,建造無 菸校園環境、透過校園張貼反菸宣導海報、播放反菸宣導短片、製作 無菸校園旗幟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活動內容除講座外,還有行動

(27)

劇表演、有獎徵答活動並發放禮物。長期於環宇廣播電台定期播放菸 害小百科,進行菸害宣導活動並與新竹市衛生局合作舉辦校園「我們 e 起來拒絕菸害」比賽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設計並完成活動,

都能加深同學們對反菸的印象。

何雪玲(2004)台中縣無菸校園計畫於高中職學校辦理「無菸班 級認證」及「Quit and Win 戒菸就贏」,分別以班級為單位及有吸菸 的學生為對象,推動各班建立無菸環境及鼓勵有吸菸的青少年戒菸,

「無菸班級認證」部分,有39%的高中生喜歡本活動,「Quit and Win 戒菸就贏」活動,高中生通過之比例為 45%,有 45%的參加者認為 本活動有助於戒菸,顯示本活動確實有助於學生戒菸。

李源芳(2004)苗栗縣高中職學校無菸校園計畫實施方法是結合 教育、衛生、醫療單位及家庭、社區的條件下進行各項無菸校園介入 計畫,共同營造無菸校園環境。針對校園內已經吸菸的學生,進行戒 菸行為的介入輔導及 CO 呼氣濃度檢測追蹤,另一方面針對未吸菸的 學生及教職員工作菸害防制教育;並訂定校園內彼此遵守的禁菸公 約、家長及社區參與、建立校園無菸廁所的推動、拒菸課程、戒菸諮 詢、心理輔導及戒菸相關技巧訓練,並以目前流行網際網路菸害防制 教育課程作為介入方法之一。經過問卷結果分析,學生對菸害知識有 明顯進步,對菸害防治態度有明顯之改變。

二、無菸校園計畫介入方面

呂祝義(2004)、楊志良(2005)、吳哲慰(2005)、李源芳(2005)

(28)

指出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執行,採用具體有效的方法,參與學校中的學 生在菸害認知方面優於未參與之學校,在菸害態度方面優於未參與之 學校,顯示本計畫已具初步之成效。

洪玉珠(2005)高雄縣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問卷初測結果發現,國 小是養成經常性吸菸的關鍵時期。影響曾經吸菸與經常性吸菸之危險 因子,依年齡層的增長而增加。共同危險因子有:好朋友吸菸、會抽 朋友給的菸。其他危險因子,國一為「單親家庭」「在校成績表現較 差」等。而高一則出現「性別」「母親教育程度」「不看電影」「不 看書」「上網」「不定期運動」以及「態度」等。顯然,家庭對國一 生的影響較大,高一生則受週遭環境影響較多。

何清松(2005)93 年南投縣無菸校園輔導計畫主要之推動方法 包括:結合醫學大學資源,製作菸害相關教材、校園內菸害海報宣傳、

菸害常識文字教育宣導、無菸校園種子教師研習營、吸菸學生戒菸 班、無菸校園網路、超商道德勸說、結合志工力量推動無菸校園環境、

協助學校規劃以健康為目標之健康促進委員會、針對教育局與衛生局 辦理菸害防制相關教育訓練…等。分析各項介入措施,都能達到提昇 學生之拒菸反菸知識及態度之成效。在學生吸菸率的觀察方面,覺得 學生吸菸率有下降者占16.7%,覺得和以前一樣者占 53.6%,顯示「無 菸校園」的工作仍有許多應該努力的地方。

李景美(2005)「閃亮的青春」―臺北市無菸校園輔導計畫在高 中學生中,有16.06﹪的學生有吸菸經驗,教育介入使實驗組學生在 吸菸知識顯著高於對照組。教育介入使實驗組國小學生拒絕朋友、家

(29)

人邀約吸菸行為達到 100%拒絕;而教育介入對於國中、高中職學生 的拒絕朋友、家人邀約吸菸行為,雖略有改善,但未能立即使實驗組 學生的拒菸行為,顯著優於校內對照組與校外對照組。

劉宏文(2004)高雄市無菸校園輔導計畫:調查教職員當詢問「是 否有必要設置吸菸室」時,有52.4%的老師卻認為有必要,這是否意 味著我們教職員覺得吸菸也不是很大不了的危害,學校之執行者自己 為吸菸者時,並不覺得無菸校園推廣是必要的,所以配合度較差。

何清松(2004)台中縣無菸校園計畫,執行後發現:有關推動無 菸校園認同度-校內校長師生皆能充分認同無菸校園之理念、全校都 贊同推行無菸校園活動的正面意義;推動無菸校園的助力包括-校長 及師長全力配合、同學熱情參與、家長認同度高;阻力的來源包括- 有吸菸之師生及家長(家長會長)無法配合、宣導教案教學無法融入正 常教學課程,很難挪出適當時間上課;發現推動無菸校園的成效-師 長及到校來賓不再公開吸菸、與週遭商家結盟,共同推動反菸工作,

立意甚佳且具有效果;但窒礙難行之處包括-課程需配合老師授課意 願,宜及早進行規劃,校內行政系統無行政命令也難以配合推行。

三、在執行政策方面

賴香如等人(2004)在宜蘭縣無菸校園輔導計畫期末報告中提出 無菸校園計畫執行時應由以下幾個方向加強:

1、發展並執行學校吸菸管理辦法。

2、提供課程,內容包含吸菸的立即或長期負面生理影響、社會後果,

(30)

吸菸對社會影響,同儕規範及拒絕的技巧。

3、提供從幼稚園到 12 年級的預防吸菸教育,課程應特別集中於國小 高年級、國中,應在高中階段加深。

4、提供教師訓練計畫:教師需被訓練以瞭解計畫的重要性及使完整 執行計畫,提供較佳的課程。

5、將父母及家人納入,以支持學校預防吸菸計畫。

6、支持學生及教職人員的戒菸。

賴香如、吳德敏、李碧霞、祝年豐、劉姿鈺、鍾宜君、李欣憶、

趙國欣(2004)以中小學教職員為對象探討無菸校園的看法,研究發 現:1、女性教職員對無菸校園的看法較男生正向;2、菸害知識與反 菸態度和無菸校園的看法相關;3、吸菸者對無菸校園看法的得分低 於不吸菸者;4、反菸態度是無菸校園看法的最佳預測變項。

四、國外經驗方面

Altman, Rasenick-Douss, Foster and Tye (1991)在加州郊區的四個 社區,以菸品零售商為對象,利用郵寄的方式來推動禁售菸品給青少 年的法令,其結果指出,在介入活動結束後,僅有47%嘗試買菸的青 少年無法成功。Biglan 等於 1995 年在俄勒岡州的研究,則採對青少 年實施菸害教育的方式進行,並在社區中由義工告知店家或商店管理 者有關菸品管制法令的規定。經由其介入之後,非法販菸率由 62%

下降至24%。由此可知,在推行法令上,除了教育零售商之外,社區 的配合及青少年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部份(引自陳霈儒,2000)。

(31)

美國疾病管制局(U.S. CDC)1994年指出預防青少年吸菸的有效 策略包括學校預防吸菸教育、大眾媒體傳播宣導增加菸稅和社區反菸 計畫。而美國Wakefield等人(2000)的研究發現禁止學生在家中校園 和公共場所吸菸,當學校強制禁菸策略時學生的遵循度較佳。相反的 也有研究指出校園禁菸法令和政策推行上未盡理想,如

Northrup,Ashely and Pickeet(1998)評估加拿大安大略省於1995-1996 年間實施校園禁菸法之影響,發現有96%的中學生實施校園禁菸政 策,但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禁菸法令對減少學生白天的吸菸行為和 吸菸量並無明顯成果。Ddna(2002)調查發現有執行物質濫用預防計 畫的學校,學校因缺乏事先對教師訓練,以至於執行計畫時執行率偏 低,而使學校再預防青少年計劃時效果不佳,值得未來推動政策時注 意。

近來在菸害防制上的成功被認為可歸功於青少年賦權的模式運 作,青少年投入在各計畫的設計及執行上,並有效號召上千的青少年 加入菸害防制活動。賦權青少年來參與是成功的關鍵,藉由青少年與 成人的合作來共同達成菸害防制的目標。Esther and Lee(2002)研究 指出以學校為基礎的教育界入可以來改善青春期的菸品使用及吸菸 態度。Josendal(2003)針對2140位國小學生進行6個月的無菸班級競 爭活動,結果無菸班級的競爭,可以監控學生吸菸行為絳低及延緩青 春期的吸菸率。完善菸害防制工作應有青少年的參與,如佛羅里達州 在加入青少年主導的菸害防制計畫推展四年後,國中生吸菸率下降 50%,高中生吸菸率下降35%;另在明尼蘇達州也同樣經青少年努力

(32)

後使其吸菸率下降。

另外,拒菸活動亦能有效減少吸菸率,在新加坡方面吸菸率從 1984年19%降至1987年13.6%與1986年發動不吸菸運動有密切關係,

而美國1964年至1978年開始推動拒菸運動,吸菸率由40%降至29%。

菸害防制法實施雖已近八年,但其對國內民眾和青少年吸菸行為 的影響,是否如預期地使得吸菸人口數減少?如今國民健康局推動無 菸校園計畫希望透過校園環境的監控改善吸菸問題,不論菸害防制法 或學校衛生法均規定高中以下學校應全面禁菸,但即使衛生署提供經 費鼓勵各級學校推動無菸校園,至93年也只有222所學校,相較於高 中以下學校仍有很大差距,何況推動無菸校園之學校並不全然禁菸,

幾乎未能發揮把關之功能,且可能因執行上有所缺失,以導致青少年 忽視法律的效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強化青少年遵行意願和行 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青少年遵行無菸校園的意願及行為之因素?

是值得關注與進一步加以探討的。當政策在推動時,既然是規定高中 以下學校全面禁菸,就應該也把青少年也列入政策推動的對象,了解 青少年對無菸校園的意見,針對意見提出具體可行之方案,使學生明 瞭為何不能吸菸及購買菸品之原因,進而能自動的遵行法令,以使青 少年的吸菸行為減少,這也是我國在推動無菸校園計畫時,可作為參 考之借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備註:依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參加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六、

年齡滿七十五歲至未滿七十六歲 一點 年齡滿七十六歲至未滿七十七歲 二點 年齡滿七十七歲至未滿七十八歲 三點 年齡滿七十八歲至未滿七十九歲 四點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補助雇主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指派所 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參加職業訓練,以國內訓練單位公開招 訓之訓練課程為限。..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