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第四章的 觀點,提出第五章初級佛教華語教材設計原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第四章的 觀點,提出第五章初級佛教華語教材設計原則"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一切世間之事,有始必有終、有開端必有結束。猶如一則故事,不管其內容 有多冗長、多精彩,最後亦須要有結局。同理,站在學術的領域,去做研究,研 究者亦從第一章緒論為本論文的開幕介紹所研究的動機、目的、範圍。進而,第 二章首先從文獻探討當中,闡釋全語言教育理論的內涵,並以佛法知識作為華語 教學內容的角度,採取、探討台越佛學院的課程以及方倫著作的《初級佛學教本》

作為本研究文獻探討之理論。另外,透過第三章展開調查與訪談分析了解越籍學 僧學習華語的目的和需求,擬定出佛教華語教材之內容在於第四章。從第四章的 觀點,提出第五章初級佛教華語教材設計原則。其次,則根據此原則發展教學方 案與評量。第六章則編輯一課可行的模式作代表性。最後,第七章提出結論與建 議,並敘述本論文所展開與進行的過程遭遇瓶頸與限制,進而建議未來研究發展 方向。

第一節:結論

越籍學僧學習佛教華語的目標首先能突破與華人溝通的瓶頸,進而研 讀 佛 經 、 翻 譯 經 書 、弘 揚 佛 法、教 育 僧 眾 。 依據萬行佛教大學華 語 教學狀況:

先給予學僧教語言知識,再來教佛法知識,最終方教語言技能與溝通能力訓練;

台灣圓光佛學院針對會認讀漢字的越籍僧進行教華語的情形:雖然沒有具體佛教 華語教材,但該校根據實際的語言學習環境即日常生活與台灣學僧天天一起學 習、生活,越籍學僧非開口說話不可,為了應因生活的需求,他們很快可以學會 說一些較簡單的句子,結合課堂研習佛經為主和華語語言課為輔施教,令他們在 短暫三個月就能突破語言初學的瓶頸,登上一層樓升級到進階的學習階段。

(2)

研究者綜合兩個地區教學的方法和課程, 研 發 初 級 佛 教 華 語 教 材 設 計 , 須 採 用 全語言教學理論為主,聽說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為輔,來呈現教材 的活動。為了適合師僧教與學的需求,認 為 教材內容必要突破一般華語教材為 設計原則,為了符合語言學習過程與佛教華語學僧的需求,在規畫一套佛教華語 教材時,必定考量以下四個因素:

一、以佛法為綱的語言教材,仍然將語言教學為出發點:

為何不能理解為將佛法教學為出發點?因為初級佛教語言教材中的主要目 的還是以溝通為主。教材呈現必須有語言教學活動:生詞表、佛法註解、文法講 解、問題討論、角色扮演、對話練習。

二、書面語和口語、白話文和文言文要配合妥當呈現於教材:

佛經能流傳至今不僅靠僧侶在表層上弘揚,而且一代一代所留下來的典跡均 靠文字記錄,而文字記錄大半是文言文或書面語。學僧學習華語只顧訓練聽說能 力,如唱獨腳戲,因此他們必要不斷地培養讀寫能力,方能讀懂佛經的意義。

三、難懂的外來語要適當地編排與解說詳細:

在編寫這些詞彙時,要謹慎地將它的基本意義講解,不允許介紹其名稱就通 過,因為這樣的編輯極易讓使用者(語言教師)與學習者因不懂就生起望文生義 的弊端。

四、教材應顯現佛法三個層面:

佛教的制度層面;佛教的物質層面;佛教的精神層面。在初級程度,這三個 層面能益於學僧奠定穩固基本佛教語言知識。學僧充足了佛法語言知識後,能主 動、獨立深入研習較簡單易懂的經書,如:十善業道、地藏經、法華經、佛說無 量壽經、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等等。

(3)

除了以上所述四個因素之外,目前佛教華語教學的目的,以三個層面來呈現:

五、培養語言技能:

談論學語言,大家幾乎均有共同的意願,如何學習能達到最佳的聽、說、讀、

寫能力,所以佛教華語教學如何傳授、指導、培養學僧完善語言技能,是最要緊 的責任。

六、培養語言表達與通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人與人相處也依靠其工具搭上良好的溝通廣道。在 人際關係以華語為目標語的口語表達,欲達到有效之溝通,最需要的條件就是口 齒清晰。所以說話時,要求咬字準確,聲母、韻母辨別清楚,不可含糊不清,才 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標。在語言學(華語)之領域,應該將此標準要求學僧訓練 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愈加提昇。在學習過程,能操練口語表達得好,未來對弘揚 佛法的工作:翻譯、寫作、對國外(陸、港、臺)交流,必有所成就與獲益。

七、社會知識和佛法知識結合的培養:

在八大人覺經曾經提到「世智辯聰」為八難1其中之一。世智辯聰者指稱人 對世間法博學精通、聰利,唯務耽習各行各業世間的學術,而不信出世正法,不 信因果,這樣的人對佛法沒有意義;但一個學僧對佛法精通,而對社會認知太窄,

他將來要發展的方向常常會遇到不少障礙。依此觀點,不論台灣還是越南佛學 院,為了避免學僧陷入世智辯聰之難,也能突破世間所阻礙的種種因素,往往將 世俗的學術與佛法知識的並重的安排於課程中,以栽培學僧在四年佛學院的攻 讀,其不只是能理解佛法、充實佛法知識而已,尚且引導他們放開視野去學習、

1 八難:指不得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障難:1.在地獄難。2.在餓鬼難。3.在畜 生難。4.在長壽天難。5.在邊地之鬱單越難。6.盲聾瘖 難。7.世智辯聰難。8.

(4)

觀察、判斷人世間的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同理,佛教華語教學亦以此精神施教 給學僧,讓他們對社會認識與佛法知識同步培養。

第二節:研究過程遭遇瓶頸與限制

由於主客觀之因素,內在和外在的環境所影響,使研究者進行探索、蒐集資 料的過程中遭遇瓶頸與限制,可敘述如下:

一、篇幅與時間限制:

對於教材設計之相關的理論,研究者雖已盡己所能,將所收集到的資料,統 整、歸納,可惜為了篇幅和時間有限,研究者無法將所有蒐集到的內容,全部引 入論文之中。

二、個人的資量與能力限制:

因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故,研究者不能進一步訪談更多曾經教過學僧的臺、越 教師,以及親自訪談來台攻讀華語、佛學院的學僧,引證其教學經驗和學習需求,

做為文獻理論,來支持擬定本教材編寫的內容規畫與原則。

三、 佛教華語教學理論之限制:

基於佛教之華語教學理論,至今未有具體的文獻,在書寫文獻理論當中,研 究者只好引入幾位精通佛法之法師和教師,針對方倫所編《初級佛學教本》的講 評,作為佛教華語教材內容文獻之論。據此,在文獻方面沒有豐富多樣的專業教 學理論,引發佛教華語教學的觀點較狹窄。

四、將佛法義理引入教材有限:

由於佛經的義理既廣又深,因此本教材之內容未能全盤介紹,只有代表性地 介紹而已。例如談到「佛寶的義理」,教材中只能簡解「佛」的意義如何?「佛

(5)

有十號」,以及引證釋迦牟尼佛的背景與教化,而無法將十方三世諸佛的背景與 教化的經歷全盤介紹,實屬遺憾之處。

五、本教材著重口語溝通,忽略文法操練:

此教材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進行訓練學僧口語溝通能力、討論問題之外,尚有 閱讀理解練習,只有閱讀的內容可是不編排閱讀的生詞表,讓學僧主動查看辭 典,有文法解釋,而忽略了文法操練活動,語言定式練習,實為教材不足之處。

六、未完全投入訓練聽說讀寫技能:

本論文雖採用全語言教學觀,來發展與支持編寫本教材,但在教學活動設計 仍未脫離傳統教學活動,未完全投入全語言教學理論安排教學活動與練習。

七、 因論文篇幅有限,無法編撰整套教材內容:

本論文最後設計具體佛教華語教材內容,由於本教材的課數與份量頗多,加 上論文篇幅與時間有限,故研究者無法將整套教材內容提供給讀者閱鑑,此是美 中不足之處。

八、 無法全盤將漢越音與華語語音系統作對比分析:

本論文雖然介紹漢越音和華語語音的相同與差異,可是只做一個介紹性而 已。為了時間限制,研究者還沒有進一步將整套漢越音和華語語音整理與分析其 為何變音的緣故,指出同音和變音的規律,共給讀者參考,覺得十分遺憾。

以上所述的限制,基於研究者對本論文自我檢討,也許在撰寫的過程中產生 更多的不足之處,而自己並未發覺。因此,期待讀者若發現未完善的地方,請多 多指教,使研究者對未來去做研究,撰寫內容將更加完美。

(6)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之建議

全語言教學理論的發展,帶給第二語言(華語)教學莫大的啟示。就教師的 角色而言是「全方位的教學」;以學僧而言是「整體性的學習」;對佛教華語教 學的教材而論,在全語言教學理論的架構下,極易整合華語文教學及佛教華語教 學的方式,讓學僧經歷「統整性」的學習。為了未來所發展與編輯中、高級佛教 華語教材,運用全語言理論之教學模式,周詳地計畫多元的教學活動,使教材更 有實用與價值。所以透過問卷調查、訪談分析及研究結果提供建議如下:

一、對越南的學院之佛教華語教學的建議 1. 奠定明確的佛教華語教學策略:

傳統的華語教學方式,學僧只知道為了看懂經書、能譯好佛經,而埋頭苦學,

但為何而讀、為何而譯、為何而學,目標並不明確。以「華語口語表達」為例,

對第二語言學習而言,有各種各樣的華語教材,要如何學、如何練習口語表達,

究竟教師要明確並掌握哪些教學法才算達到有效的教學。全語言教學理論涵蓋層 面廣泛,教師可根據此理論設計課程,將華語落實到實際生活種種的層面(如語 文、邏輯思考、空間、動作、音樂、人際、內省、自然等層面),發揮學僧多元 智識2,讓他們在研讀佛教華語時,能有較具體且實用的目標。

2. 運用多元知識適切的佛教華語教學方案:

本研究是將全語言理論,應用於佛教華語教材規畫的發展研究。事實上,教 學存在諸多變數,多元知識教學方案,仍然靠著個別教師的專長、經驗豐富和靈 活、技巧的策略,考慮實際教學環境,而適切地實施教學方案。

2多元知識:社會知識和佛法知識結合稱為多元知識

(7)

3. 增加運用口語表達能力作為評量標準

越南萬行佛學院,每一屆新生錄取約 100 名以上,而華語教師只有兩位。因 為師資缺乏,所以據傳統上,該校的華語教學,大都以紙筆測驗作為評量的標準。

然而只用紙筆測驗,忽視口試方式;事實上,教師無法正確了解學僧學習的過程 所遇到困難和需求。運用口試評量可考量到學僧有不同學習策略、不同學習目的 等。准此,教師適時幫助他們糾正自己學習情緒與策略,以達成事半功倍的教與 學之效果。就語音學來說,在筆試時學僧對漢語拼音或注音符號可以分辨清楚,

但實際說話的時候,不見得他能發出正確的音調。這種測驗教師難以發現學僧對 語音的偏誤在哪裡,而幫助他們正音。

4. 教室應有充足的資訊媒體設備供教師使用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一般傳統上課的教室,已不再滿足學僧上課的需要,

教室至少在設備上應多加改進。全語言教學希望能提供學生多感官的學習,資訊 媒體是必備的工具,教室應方便教師隨時上網。教師在呈現教材時,資訊媒體的 應用,有利於將文字、聲音、影像結合在一起,激發學僧興趣,並藉由這股興趣,

幫助學僧學而不倦。另一方面,該校應提供教師存放網站資料的空間,教師可事 先將上課相關資料置於自己建置的教學網站,同時購買些語言知識已做數位化,

提供教師做知識關連,有利於課堂教學實施及學僧課餘學習與互動。

5. 應該注意華語師資與學僧的人數比例

以萬行佛學院為例自從成立迄今,二十多年來,任教佛法知識學課之師資人 數日愈增加,但是對華語教學這門課的師資人數仍舊稀少,造成師僧的比率落差 太大。學僧人數太多,而教師上課的時間有限,所以無法照顧到全班所有的學僧,

加上成績較弱差的學僧在班上不敢參與活動或開口說話之故,久而久之形成不良

(8)

的學習效果,造成班上學僧的成績優劣顯出不平均。准此,華語師資應該增加人 數,以減輕教師教學的負但,提升教與學的好效果。

6. 適切調整學僧之人數

一般的佛學院可能其教學形式都是大班教學,若學僧人數減少至三十名左 右,進行小班教學,學僧互動機會較多,老師教學負擔較為減輕,有利於多元知 識佛教華語教學之實施。

7. 調整華語課程時數

佛學院的華語課程最好是每天或隔天即會上到華語課,例如:一個星期要上 六節課,分為三天上課,一天上兩節課。萬行佛學院之舊制是一星期只有一天連 續上四小時。這樣排課讓學僧覺得時間太緊湊,極易產生學習壓力沈重,上課沒 有興趣,身心疲倦,不想學習。

二、對未來研究的方向:

論文中所設計的佛教華語教材之範例,由於尚未實施,日後務必運用於實際 課堂上,以理解本教材設計之內容是否完善還是有其不足之處對未來有志從事佛 教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者,建議研究的方向:

1. 根據本研究所規劃之原則,編輯具體可行的教材,進而實施。例如:發 展中、高級的佛教華語教材。

2. 按照本論文所提供教材編輯大綱,設計相關輔助教材,如:學僧練習簿、

學僧翻譯簿、學僧寫作簿、教師手冊、多謀體教具等,使整套教材更加完善。

3. 針對不同佛法程度的學僧,編寫不同程度的佛教華語教材,內容更深奧,

以佛經文白為本之華語閱讀教材(初、中、高級)等等。

本研究無論在教材編撰、課程設計、教學計劃、內容安排、師資的專業等等 各層面,務必期待加強,促使研究者長期投資探索的誘因。希望將來華語教學的 專家師資或教材編寫者與精通佛法知識的學僧能合作,按照語言知識和佛法知識 領域,撰寫一套更完善的教材,以滿足現代越籍學僧學習佛學華語的需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有效溝通建立在教師能從家長的肢體語言觀察情緒資訊,從回應中 思考當時情境下最好的處理策略,緊張時刻時,非口語線索也可作

說出「 」裡語詞的意思... 第四關

本書總共分成六個章節: 〈第一章、擁有自信〉 ; 〈第二章、設定願景〉 ; 〈第三章、掌握行動力〉 ; 〈第四 章、建立人際關係〉 ;

擔任職務資格 具有企業所需該職務特殊專長能力者 二十 華語語文能力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流利」等級以上 三十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高階」等級 二十五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進階」等級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