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642-A 現果隨錄序 現果隨錄目錄

陳益修以力護關廟大士賜目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趙時雍施異僧一錢便獲賢嗣 徐成民身理陰司刊行冥判 圓通師稟受大戒頓脫無常 朱綱魂遊冥府論前世判事 隱圓師以禮懺放食消解夙冤 碧璠毀如來衣鉢頓縮一臂 張斌以念佛金錢救主危難 吳澆燭以念佛作福剋期善逝 吳叔寶以臨終稟戒念佛蓮花湧現 王建以誤攝回生親述冥事

周秀才以却暗中財立登科第 顧宗伯以盡節被溺彰顯前因 張儀部以持正罹難神祐全節 魏應之退念開齋卒致縊死 王齋公失念賣齋立致死亡 福主神厭惡穢凟顯靈拽廟 吳瞻樓修持登簿瑞現西方 弱菴師誤用堦石託顛僧傳信 石氏猪託夢免殺自投禪寺 戴星歸失口誦呪得免油鍋 武昌僧為菜害猪江心招報 王子房捨昭慶棟梁大彰靈異 汪司馬魚頂金經鏤板傳世 趙朝奉以羅漢帶回因建大寺 王御史建瞖祖殿得子免難 張封翁以還金厚德子孫世顯 錢州侯請律師授戒燭現佛像

葛朗玉父子刻勸善書施人全家免難 孫學憲因羅漢回生塑像竪碑

北高峰五聖募石柱助建靈隱大殿 太倉水陸期中神鬼顯異

崑山安禪菴地藏懺期紀異 張邇求食葷感夢齋戒圓期 龔爾茂以廣施勸善文神降顯靈 踈山大殿天王兩顯靈異

李銓部以造像獲嗣始終守節 李伯馨心念殺人却為心鬼所殺 久病翁喜還夙債頓去心蛇

(3)

馬給諫以禍虧齋素竟歸神道 錢伯韞以老年學佛竟得西歸 黃攝六篤志西方剋期善逝 王奉常以累世修積科第蟬連 譚憲卿創大悲壇祈嗣立生雙璧 先府君以精虗事佛屢感奇徵 上天竺鑄銅像大士顯靈自賜黃泥 金谿縣青蛙使者顯異寶跡

黃州安國寺張真君憑小卒降筆 徐亦史損財惠民隨獲美報 俞春蛟以飯僧免回祿增修福行 朱君以僧預為作法火難得全 蔣素公以續菩薩指獲薦賢書 尹宣子以難地禮懺竟得生全 張鎮臺以韋天示夢安國重興 二人敬慢關帝榮辱異報 張其光違夢烹鱉貪饕致死 王指揮以惡性為蛇隔生餘報 漢口屠人不聽僧勸立招慘報 高郵猪遺身換蓆始終還債 蓬閬鎮屠牛惡戶立招業報 居道人亂啖庫物轉身作驢 曹翰以屠城為猪遇緣得救 吳江路叢大報恩奇冤立雪 王郡丞赴任吳地為蛙伸冤 王曉江謝官修行頓躋道果 賈客以誠心供佛代殺保全 回子擊銅佛不壞禍還賣主 癱子以禮拜觀音病愈興緣 徽商堅決進香竟免火難 黃州飛火亂焚獨免齋戶 貧女捨一錢鑄佛勝跡不磨 堯峰僧竊韋天燈油立招譴責 毗盧塔鬼勾僧索債酬畢方甦 二孝廉侮慢文昌身祿俱損 二孝廉襲慢地藏立死受報 建昌小民穢汙三寶雷神擊死 甬城人以穢觸塔廟立遭奇禍 陳祥屠狗怙惡不慘現身招報 熊季納以精虔護法刻期獲嗣 顧秀才化鶴回生尋訪得實

黃封翁以行善感大士送子著大名節 吳霞舟以盡節焚身神昇天

史封翁以久遠齋僧感子大魁 楊君以錯口救人致家溫富 吳生遇仙愛命蹉過奇緣 瞽者以害心劫殺己命立殞 吳道媼以虔誦金剛坐化顯異

(4)

方氏以虔誠禮誦盡室生還 許子位以前生撿字得中高科 董七以虗秤取利家財暗耗 費隱老和尚逝後茶毗現多舍利 曹溪原直禪師以悟道精修末後現瑞 天白大德以持誦法華終聞天樂 新戒以攢單未完韋天示應 王僕以前世行善竟免鬼錄 允修以惡性敺妻終受蛇報

蔡公子以靈隱伽藍顯應復得回生 江北僧繫戀遺財超薦得脫

王仰泉以改業修行得生淨土 漁船以巧計沒人立報抵命 沈文學以塗抹壇經招報劇苦 支庠友以誤傷人命祿籍頓消 卷目次

1 2 3 4 贊助資訊

(5)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6)

No. 1642-A 現果隨錄序

夫因之與果。猶形有影焉。形已有焉則影必從焉。苟欲端其影。先直其形。形直影惡 不端。若不直其形而欲其影端。譬如揚湯而不輟火。雖欲其冷無有是處。是我法門之 通訓也。世典亦有之。曰陰德。曰陽報。此豈不我之所說因果者哉。世有一等不信因 果。其陋尤甚。姑舍弗論云。今茲戊寅余寓黃檗書。林藤氏偶携一抄本來謁余曰。此 現果隨錄。謀上之木。以布於世可耶否。余把讀之。乃知靈隱罷翁戒顯筆記。戒顯師 具德和尚。和尚為我天童門下之人。至其記我徑山費祖舍利一事。其言可徵也。又讀 其述論極讚念佛功德。則知蓮社中人也。通編但載所親聞見現業感現果者。他如宿因 後報及異熟等。非今所取。余謂罷翁一片婆心。不覺拖泥帶水。世出世間有志之士。

勿以其言淺近而忽之也。奚翅罷翁之幸。抑亦讀者之幸。是編與自知.陰隲等錄并讀 則可。藤氏刻行亦何不可之有。 介石淨壽

現果隨錄目錄 卷之一

陳益修以力護關廟大士賜目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趙時雍施異僧一錢便獲賢嗣 徐成民身理陰司刊行冥判 圓通師稟受大戒頓脫無常 朱綱魂遊冥府論前世判事 隱圓師以禮懺放食消解夙冤 碧璠毀如來衣鉢頓縮一臂 張斌以念佛金錢救主危難 吳澆燭以念佛作福剋期善逝 吳叔寶以臨終稟戒念佛蓮花湧現 王建以誤攝回生親述冥事

周秀才以却暗中財立登科第 顧宗伯以盡節被溺彰顯前因 張儀部以持正罹難神祐全節 魏應之退念開齋卒致縊死 王齋公失念賣齋立致死亡 福主神厭惡穢凟顯靈拽廟 卷之二

吳瞻樓修持登簿瑞現西方 弱菴師誤用堦石託顛僧傳信 石氏猪託夢免殺自投禪寺 戴星歸矢口誦呪得免油鍋 武昌僧為菜害猪江心招報 王子房捨昭慶棟梁大彰靈異 汪司馬魚頂金經鏤板傳世 趙朝奉以羅漢帶回因建大寺 王御史建毉祖殿得子免難

(7)

張封翁以還金厚德子孫世顯 錢州侯請律師授戒燭現佛像

葛朗玉父子刻勸善書施人全家免難 孫學憲因羅漢回生塑像竪碑

北高峰五聖募石柱助建靈隱大殿 太倉水陸期中神鬼顯異

崑山安禪菴地藏懺期紀異 張邇求食葷感夢齋戒圓期 龔爾茂以廣施勸善文神降顯靈 踈山大殿天王兩顯靈異

李銓部以造像獲嗣始終守節 李伯馨心念殺人却為心鬼所殺 久病翁喜還夙債頓去心蛇 馬給諫以禍虧齋素竟歸神道 卷之三

錢伯韞以老年學佛竟得西歸 黃攝六篤志西方剋期善逝 王奉常以累世修積科第蟬連 譚憲卿創大悲壇祈嗣立生雙璧 先府君以精䖍事佛屢感奇徵 上天竺鑄銅像大士顯靈自賜黃泥 金谿縣青蛙使者顯異寶跡

黃州安國寺張真君憑小卒降筆 徐亦史損財惠民隨獲美報 俞春蛟以飯僧免回祿增修福行 朱君以僧預為作法火難得全 蔣素公以續菩薩指獲薦賢書 尹宣子以難地禮懺竟得生全 張鎮臺以韋天示夢安國重興 二人敬慢關帝榮辱異報 張其光違夢烹鱉貪饕致死 王指揮以惡性為蛇隔生餘報 漢口屠人不聽僧勸立招慘報 高郵猪遺身換蓆始終還債 蓬閬鎮屠牛惡戶立招業報 居道人亂啖庫物轉身作驢 曹翰以屠城為猪遇緣得救 吳江路叢大報恩奇冤立雪 王郡丞赴任吳地為蛙伸冤 王曉江謝官修行頓躋道果 賈客以誠心供佛代殺保全 回子擊銅佛不壞禍還賣主 癱子以禮拜觀音病愈興緣 徽商堅決進香竟免火難 卷之四

黃州飛火亂焚獨免齋戶 貧女捨一錢鑄佛勝跡不磨 堯峰僧竊韋天燈油立招譴責

(8)

毗盧塔鬼勾僧索債酬畢方甦 二孝廉侮慢文昌身錄俱損 二孝廉襲慢地藏立死受報 建昌小民穢汙三寶雷神擊死 甬城人以穢觸塔廟立遭奇禍 陳祥屠狗怙惡不慘現身招報 熊季納以精虔護法刻期獲嗣 顧秀才化鶴回生尋訪得實

黃封翁以行善感大士送子著大名節 吳霞舟以盡節焚身神昇天

史封翁以久遠齋僧感子大魁 楊君以錯口救人致家溫富 吳生遇仙愛命蹉過奇緣 瞽者以害心劫殺己命立損 吳道媼以䖍誦金剛坐化顯異 方氏以虔誠禮誦盡室生還 許子位以前生撿字得中高科 董七以虗秤取利家財暗耗 費隱老和尚逝後荼毗現多舍利 曹溪原直禪師以悟道精修末後現瑞 天白大德以持誦法華終聞天樂 新戒以攢單未完韋天示應 王僕以前生行善竟免鬼錄 允修以惡性毆妻終受蛇報

蔡公子以靈隱伽藍顯應復得回生 江北僧繫戀遺財超薦得脫

王仰泉以改業修行得生淨土 漁船以巧計沒人立報抵命 沈文學以塗抹壇經招報劇苦 支庠友以誤傷人命祿籍頓消 No. 1642

現果隨錄卷之一 (凡現在因果係親見聞者皆入此錄)

靈隱罷翁晦山樵 戒顯 筆記 陳益修以力護關廟大士賜目

陳益修。字玉笥。山東濟寧州人。為諸生時。見回回教門楊生花等欲毀關帝廟。擴大 回回清真寺。陳公力訟之官。得寢。後癸未春。流賊破衮州。生花等集千百眾乘變團 練回回兵。途遇陳公。以前忿呼眾捶擊立斃之。且剜去其兩目。復矐以灰。擲屍於其 舍。陳公自見變為中陰身。止二尺許。守其屍中。夜忽見關聖降其家謂曰。我分中亦 不在此一廟。只難為汝好心致喪汝命。然汝陽祿還未盡。應有功名分。吾當使汝回 生。陳曰。感大聖厚恩。但吾兩目已去。縱回陽世已是盲人。豈能復讀書作舉士業

(9)

乎。關聖亦沈吟少許。乃曰。無妨。吾當請觀音大士來。必能賜汝目。言已便騰空而 去。須臾復至曰。大士來矣。尋見大士身披白衣如仙姥狀。備極相好。關聖指陳公代 為乞目。大士微笑曰。此極不難。乃向空中一喚。俄見一天童子手携大筐籃。以荷葉 蓮花覆上。大士揭開乃皆眼[目*朱]也。即手拈二枚。令取酒一巵吞之。陳公強飲。咯 咯有聲。戄然而醒。中陰形即隱。而陳君兩眶中已得眼矣。關聖送大士去。乃謂陳 曰。汝不必復思報仇。不久 大清一至。此輩無噍類矣。明後年汝當聯捷。果乙酉舉 于鄉。忽一人遺之書曰。(陳字)東畔方生耳。(益字)草頭八血全。(修字)一夕三人臥。(關 字)門內隱八天。(公字)老翁成羽化。(默字)黑犬(佑字)右人牽。(聯字)耳邊絲亂墜。(科字)禾 斗永相連。益修不省意義。亟視其人。已失所在。牘背大書陳益修關公默佑聯科九 字。始悟其旨。果中丙戌進士。任戶部郎中。權關荊州。後生花作亂。宗族十三人寸 磔於市。

罷翁曰。此事初聞之陳旻昭先生。寓余弟子顧伊人刻之武安王集者也。次黃梅令徐 長午亦曰。此余姻親也。其事極確。無不目見者。但其眼[目*朱]微小。直視而光外 溢。與平人稍異。嗚呼。陳公以好心護廟。感此奇緣。大士以千手眼轉瞽復瞭。神 通廣大。海口難宣矣。神佛報應速於反掌。可不懼哉。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趙志清。山東人。以孝廉選河間府贊皇縣令。居官三年。廉明仁愛。萬民頌德。忽一 日至凌聖功大守處告退。大守問何故。趙曰。某以知宿世因緣。故不得不歸。大守益 恠之。問宿世云何。趙曰。某前生於某大法師會下為聽經學者。法師有定力能通惠。

余二十六歲以疾臨危。師謂余曰。汝道力未堅。此去已入紅福。以未曾修大福。亦不 能登甲榜。僅一孝廉知縣耳。然止許三年。若多一日大禍即至矣。可急流勇退入山修 行。還得見我。言訖遂終。自入出母胎本性不迷。歷歷皆驗。今三年既滿。決意入山 矣。大守勉白直指公。李灌谿住不及放歸。旋有劉姓者補其闕。未半月。賊至城大 破。全家被害。

罷翁曰。凌聖功諱必正余同里同社友也。初以行人選建昌太守。調河間府。任滿回 鄉。為余說此事。李灌谿諱模。字子木。長齋學佛。亦余道友。所言無異。

趙時雍施異僧一錢便獲賢嗣

麻城西坂劉某。隨族叔劉伸至真定府固城縣為主文。曾密救二人命。後闖賊至。城 潰。縣令出走避難。劉君押其家屬回黃途。遇賊兵被殺。其神魂返麻城謁東嶽。帝 曰。汝救二命。應得善生。帝令侍吏訪城中之善門無子者。吏以醫生趙鳳儀。號時 雍。報帝。令取善惡簿察之。見趙君曾淹死五女。法當絕嗣。又撿善簿。見某年於大 雪中曾施錢一文與寒乞僧。僧乃菩薩假裝寒相試人者也。帝曰。此一錢功德甚大。應

(10)

與其嗣。遂遣劉君託生。臨行帝語曰。汝去九歲。當有孝廉贈汝妻。某歲入泮。某年 補廩。一生享厚福。後趙氏生一子。纔出母胎即呌云。我西坂劉某也。東岳帝遣我與 趙氏為後已不必言。但吾生前尚有產業借貨。彼此未明。速喚吾妻子來。趙時雍即請 其妻拏至。小兒歷數舊逋。令妻子依券索之。分毫不爽。九歲果為鄧孝廉婿。後功名 出處一如帝命焉。

罷翁曰。此事余友梅惠連有紀事流布。戊戌冬余在黃州安國寺。患脾疾甚苦。適張 龍宇鎮臺請趙君時雍在署令整余疾。應手而愈。余問令嗣生下地即能言真否。趙君 曰千真萬真。余詢某名與字。趙曰。特為此故。名曰默。字弱言。而東嶽冥中種種 公案。則皆豚兒口述也。

徐成民身理陰司刊行冥判

太倉徐成民。庠友季生之子。幼持齋好善。與友結社念佛。忽奉帝命充冥官。從崇禎 庚午年始。晝為書生。夜則判斷冥事。每日至夜分中堂暗坐。體氣俱冷。兩眼上撑。

呼鬼兩造判決如流。音響洪厲。陰風颯然。左右耳旁置燈火紙筆記錄。裒成大冊。題 曰婁東冥判。九州管內處處流通。判善惡報應如照瞻臺。覽者不寒而慄。

罷翁曰。此余庚午念佛會友也。為人淳厚質撲。木吶寡言。除讀書外止知念佛。忽 受冥職。音吐高亮。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固已奇矣。更奇者。三教典籍從未寓目。

一當對簿則引經據史。出入佛藏字字精鑿。真不可解。冥判中有數則公案出余手 錄。文不加點。未甞增減一字。如是者十餘年。成民乃作自言。初為閻君分司。死 去實受職。此婁東昔年一大異事。今所目擊而身相與者也。

圓通師稟受大戒頓脫無常

僧圓通。常熟梅里人。中年持齋。忽奉閻君批文。命追攝生人。初至冥府。見頭門外 有一井亭。奉符者到。彼著皮襖。持大裩。戴虎面。向井一照。身即騰空。渡海穿山 頃刻千萬里。所攝人擐在棍。上肩而飛行。雖一二十人輕如羽也。每五日一值班。圓 通心厭之。百計求脫未能也。乃出家剃髮為僧。依舊供職。迨至于乙酉冬同惠天師至 玄墓剖石老和尚座下。稟受三壇大戒畢。其役頓除。永不充追魂使矣。

罷菴曰。惠天師與余最為莫逆。亦梅里人。與圓師至交厚親。見其為治無常十餘年 乃脫。如來所制清淨大戒。為冥中所重如此。亦異矣哉。

朱綱魂遊冥府論前世判事

嘉定一老儒。名朱綱。平生方正不苟。頗信佛老。忽一日見二冥使來請。便相隨前 行。至一大宮殿。知為冥府。少頃閻君打鼓陞殿。司門者報云。東昌府知府進。朱君

(11)

聽是知府。心遂不驚。上至堦。閻君下座相揖。賓主坐定。閻君曰。公在任時判許昌 弑母一案。得無過當。朱君一聞此言。前世境事忽然現前。對曰。許昌實不曾弑母。

毒殺其母者惡妻也。許昌外歸。一知消耗。即當黜妻。首官正罪。方是孝子。乃以情 愛難割。含糊隱忍。猶同枕蓆。是雖不親弑母。而以春秋許世子不甞藥趙盾不越境例 斷之。是與於弑母之甚者也。斷曰弑母。誰曰不宜。閻君首肯曰。公言甚當。乃揖令 下堦。敕引遍視地府。方送回陽。朱君由此長齋修行。杜絕世事。

罷翁曰。曾見其子為父刊實錄。遍布道俗。請余作序。故知其詳。

隱圓師以禮懺放食消解夙冤

江北僧隱圓。參學天寧。某年六月暴亡。母在泰州。報到。膚已粘席矣。將殮復甦。

細言前世曾作令某縣。自侵庫銀嫁禍庫吏。復計殺之以滅口。吏恨極。訟之閻君。追 攝對理。冥君勸庫吏云。彼既出家為僧。汝決意報復。何如以法力超薦汝乎。隱圓承 旨。遂立願三年。日禮千佛懺。夜放蒙山以釋夙恨。吏首肯。遂得回生。因乞一冥使 引遊地府。到一大會處。榜曰補經堂。中有數百僧道。乘光誦經。須臾復暗。隱圓問 何處所。冥使曰。此陽間僧道包攬施主藏經。雖得財而經未誦。故在此補也。又問頃 刻即暗何也。答曰。以業力深厚。不許便使補完。故遲久光現。現而即收。使久處黑 獄也。隱圓回生。三年酧愿畢。復參學靈隱焉。

罷翁曰。天寧.靈隱衲子屢向余說。情事皆同。補經一欵。世間釋道視因果為兒 戲。孰知陰中一一不爽如此。與其久處黑暗地獄不得補經。孰若乘此日月三光之下 為施主了此功德之為快哉。稍一捱排。噬臍何及矣。

碧璠毀如來衣鉢頓縮一臂

麻城一富僧碧璠。曾捐百金。助村民築塞保衛一方。徒無窮欲受戒。璠不許。徒夜走 至杏巖和尚處稟戒而回。碧璠一見大怒。裂碎三衣。撲破瓦鉢。當晚方睡。即見韋䭾 尊天震怒痛罵云。汝是何人。敢毀如來法器耶。立欲以寶杵擊之。璠叩頭求懺。韋天 曰。念汝修寨有功。姑去一臂。以杵輕輕向右臂一點。璠狂呌而醒。數日內忽右臂暗 消。止長七八寸。手拳如小橘縣肩上。至今師徒皆在焉。

罷翁曰。余師姪吼木與璠隣居。述其事甚詳。

張斌以念佛金錢救主危難

寧波一小民張斌。住崔尚書廊房。業織蒲鞋。性好修行。長齋念佛。夜以蒲鞋剪下草 鬚。念佛一數珠。即記一莖。裝竹簏中。每歲除夕焚地藏殿寶庫內。已幾十年矣。適 崔尚書患發背死。至冥府。冥君怒目數其平日過惡。崔公曰。能縱我回陽。一修福業

(12)

以贖罪乎。冥君曰。汝所蓄皆作業錢。此間用不著。汝租屋民張斌。反有金錢幾倉在 此。能易一萬來。罪可解矣。崔曰。但釋我回。此事極易。張斌赤貧。何以致此。冥 君曰。凡人齋戒至心念佛一聲。此間即注一金錢。或又散心念佛一聲。亦注一銀錢。

張斌至心念佛。以蒲鞋鬚記數。積有幾倉耳。遂放崔回陽。立呼張斌告曰。汝陰府積 有金錢。可兌一萬與我。張斌力言無。崔公曰。汝以蒲鞋鬚記數。燒地藏紙爐者是 也。張斌曰。此誠有之。若果有用。但隨尊意。乃令書券以實銀一萬易之。請僧焚券 回向。崔疾漸愈。張斌曰。吾年已邁。無用此物矣。乃以其銀造一大橋。費幾千金。

復建一菴接眾。至今號張斌焉。

罷翁曰。余昔館錢希聲州侯署中。希翁昆弟數為余言此事。丁丑余參天童密老人。

亦曾過此橋。葢確實非謬者。張斌以至心念佛。致令金錢積成倉庫。後又加以造橋 接眾。廣大福德若能回向西方。決定高登不退矣。念佛利益殊勝如此。惜乎幽明相 隔。世人不知。安得起張斌而遍告道俗也哉。

吳澆燭以念佛作福剋期善逝

蘇州一小民姓吳。業澆燭。故以彰名。僦居婁門一屋。孑身長齋。晝夜念佛。以為人 至誠。吳閶內外數十大燭舖皆爭迎。澆燭念燭係供養神物三寶。必念佛數聲乃澆油一 杓。一生如此。年七十餘。忽語一至親洽店主云。吾積有薄貲。本為防老。今以念佛 功成。至某日吾即去世生善處。無用此矣。敬以相贈。主曰。汝所積者乃眾店物。非 吾一家物也。何敢受乎。若必無用處。請為汝作福。吳君大喜。乃以匙鑰授主。令至 所居地窖取出約有千金。主為分給蘇州眾大剎齋僧。及菴院接眾處皆分惠。作福竟。

吳君如期合掌念佛端然坐逝。吳門道俗送龕火化者千萬人焉。

罷菴曰。此崇禎甲戌年事也。余館周恒中齋。其家僕陸君送龕回。稱述不已。此君 與張斌行履相類。一生至誠念佛。末後皆作大福。或佛菩薩來迎徑生西方。未可知 也。

吳叔寶以臨終稟戒念佛蓮花湧現

太倉上舍吳叔寶。諱鳴珙。家貲殷厚。素好善。預放生會。然不甚通佛法。六十餘自 言欲脫化。忽沐浴。命延隆福寺印初法師宣授三歸五戒竟。大呼出去者再。合掌逝 矣。頃復開目語妻兄王煙客生先曰。吾纔發永絕塵世願。勇猛念阿彌陀佛。從床下躍 出竟是蓮花世界。自省平日何善乃獲此。世人努力。言訖索水自照。中夜恍然悟曰。

今生吳叔寶。前生徐和尚。復大呼快哉而逝。傳有異香發于室。

罷翁曰。佛法一也。然臨行發願。冥地念佛。功必烈于平時者。專與不專也。平時 散心念佛萬千。未必得力。屠者張善和十念遂得往生。獵夫聞杈上鈴響。一聲稱 佛。蓮花湧現者何哉。葢由死臨冥界。獄火在目。大怖切心更無攀緣。更無審顧。

(13)

驀然佛號一聲如大震雷。如泰山崩。平時積業不啻陰霾迸散而累卵粉碎矣。尚何地 獄不空而淨土不現哉。叔寶以僧轉劫。既有夙根。臨行又稟歸戒。勇猛念佛。蓮花 湧現。無是疑者。世人努力。實乃至言也。庚午余曾同叔寶放生。海印菴王煙翁奉 常父子皆有傳記。見聞最確。

王建以誤攝回生親述冥事

吳門王建。素行謹節。忽一日無疾晝死。隨青衣至冥府。閻君鞫勘。係是誤攝。所應 攝者乃山東王建也。建由是得生。出冥殿。見地獄黑焰蔽空。嘷呌聲如雷吼。三老僧 跏趺大樹巔。每獄人痛聲騰沸。以淨水灑之。聲即停寢。建近前詢之。則觀音.普 賢.地藏三大士也。建與報國茂林律師。素相識見。亦在冥府。袈裟杖錫如平時。

罷翁曰。建自有回生記。茲止撮大略。

周秀才以却暗中財立登科第

明中葉有周秀才。諱某。素方正。家極貧。賃婁門韓家潭子屋一間折舊竈。竈底方磚 下得二元寶。妻大喜。周君曰。此不義財也。豈可得乎。取筆書銀面云。若是我的 財。須是明白來。竟袖至胥門外。登渡船擲之中流而返。舟子親見。立呼漁翁投之摸 之。漁翁藏銀別處。詐言不見。二人大閧。訟之大守。大守欲加刑。二人吐實。乃押 漁翁立取銀至。見面有字。命貯庫。是秋鄉試。周公竟中。舊例本府小鹿鳴宴。每舉 子。有牌坊銀百金置面前。書字銀二笏恰在周君前。眾共驚異。後成進士。

罷翁曰。此所謂明白來也。周公絕世迂闊。成絕世方正。使染指暗物。福澤定止此 矣。安有後一段奇事乎。人人知科甲為大利。當小利現前。人人忍不過。嗚呼。周 公迂闊真大學問。豈易及哉。此周翼宣業師鄉友業師古君子也。累為顯言如此。

顧宗伯以盡節被溺彰顯前因

崑山顧瑞屏先生。諱錫疇。字九疇。崇禎朝官大宗伯。甲申國變後。闔門悲慘。誓以 死殉。父筍州翁自餓死。瑞翁復在溫州。丙戌六月十六日為同事賀君堯所害。沈之。

江華亭令張調鼎。字大羮。公門生也。好請乩仙。忽瑞翁來降。大羮怪問曰。老師何 時登道山。乩曰。吾於前六月十六日被副將賀君堯害我於江中矣。張問賀與師何仇。

乩曰。老夫前世乃天台一老僧也。因托鉢回路逢巨蛇。以杖擊殺之。賀即蛇後身也。

冤對相尋。因果應受。可語我兩兒。切勿報仇。張公立遣人至溫州蹤跡之。一一不 爽。

罷翁曰。余己丑秋在吳中開元寺。硯友吳純祐承晤余。以其曾為永嘉令。談及瑞翁 事。純祐曰。此弟所身經而目擊者也。丙戌六月十六日弟讌瑞老於江心寺月夜話

(14)

別。明晨報瑞翁被害。弟召募漁人捕之無影嚮。當夜夢瑞翁立水中。余急命掖之登 舟。瑞翁曰。余前世為天台老僧。誤殺一蛇。今抵其命。承公厚意。營我後事者。

以公前世係我徒孫。有方外一脉親故也。明日但向某灣尋之。余即在矣。早起詢漁 人。果有其灣。一尋而獲。乃力助扶[打-丁+親]歸崑祖塋焉。純祐。諱國杰。庚辰 進士。後君堯入海。亦為人所殺。

張儀部以持正罹難神祐全節

太倉張受先先生。諱釆。事母至孝。崇禎戊辰未發榜前。有友夢會榜第三名。下註孝 子二字。生平不甚信佛。獨信關帝。乙酉元旦夢帝送一乾坤正氣扁到家。公大喜。逢 人說項。先是州中豪傑吏胥多結黨蠧民。公負性剛正。白於錢希聲州侯案。治其罪。

群小銜恨。欲甘心焉。是歲五月十三乘亂要。劫公於路。擁至城隍廟。叢毆慘酷血肉 糜爛。有童子自外入。見城隍神以身翼蔽公。公僵仆不動。群小謂已死也。命丐者負 公屍棄之小較場關王廟側。夜分。廟中一僧謂同住者曰。張公正人也。屍棄於此。恐 有毀傷。吾等當舁還其家。然無別物可盛。乃下一乾坤正氣扁舁焉。到家以酒漿灌 之。忽唇動得甦。調養不半月而愈。真神祐也。明年捕兇黨駢斬於市。

戒顯曰。公係余諸生時業師也。素不信僧。獨敬崑山西寺空林禪師。謂是真僧。戊 子五月三十日垂易簀命請至語曰。吾儒書都讀過。獨未留心內典。今命已垂盡。靜 思佛法一著最妙。生死關頭斷斷少他不得。惜無及矣。生平以僻見反。有口業。特 請數僧禮梁懺。一為洗滌。懺完吾即去矣。故此告別。至酉分問曰。懺完未。答已 完。遂泊然而逝。嗚呼。師嚴氣正性動思濟世。雖以忤群小罹難。然自此以後絕跡 人世。不入城闉不面當事。遯于荒野。卒得全歸焉。知天不以此玉成其志節哉。平 日雖與佛法無緣。而臨行悔悟。其言大善。豈非夙有惠性。現名士宰官身者耶。昔 顯頻侍師側。商確古今文藝。極蒙器受。一談及佛法。便面赤責讓。及顯以甲申之 變働哭別廟。焚書出家。師却極口讚歎。甫里許孟宏居士請余闢梅花墅為海藏菴。

師遺書獎曰。原達以勝人宜居勝地。吾師乎惡知他生後世不為佛法中一大知己乎。

周相與至深。悉顛末甚詳。附記於此。

魏應之退念開齋卒致縊死

崑山魏應之。居真義鎮。魏子詔族姪也。崇禎庚午春與子韶同榻寢。忽夢中狂哭大聲 念佛。子韶驚問故。應之曰。夢至冥府。見曹官抱生死簿至。余問我在簿否。官曰汝 別在一簿。固索之。乃在縊死簿上。名下註云。三年後某日當自縊書寮。余哭問曰。

我何罪至此。官曰定業難逃。問何法可免。官曰。除非齋戒念佛。精進修行。庶或可 免。遂語子韶曰。姪從此一志修行矣。遂持長齋。曉夕念佛精進者八閱月。後文社友 眾咻曰。此夢耳。何為所惑乎。漸漸意改。遂開齋戒。癸酉春無故扄書齋門縊死。屈 指舊夢。恰恰三年。

(15)

罷翁曰。癸酉余下帷子韶春祺堂中。應之時來聚首。忽一日袖一宋搨黃蘇帖贈余 曰。此舊舘范長白司馬家物也。余不受應之。固留余案。不三日。其子披髮蒙面哭 報應之已縊死。余大驚。乃售此帖與社友顧仲莊得二金。易棺與之。其大異事。

王齋公失念賣齋立致死亡

麻城東郊外齋公王君。長齋三載。忽染惡瘡。周身糜爛痛不能忍。心生退悔。一親友 往問疾慰諭曰。公持齋人也。佛天當嘿祐汝。王君曰。吾持齋三載。反招此惡報。齋 有何益乎。友曰。汝意不欲此齋。賣與我得否。王君曰如何賣。友曰。算一分一日。

三年當得銀十兩八錢也。王君大喜。遂書券得銀。明日將破齋戒。當晚忽見二鬼使來 大罵曰。汝以薄福。十箇月前命祿已盡。以持齋故延捱至今。今乃賣去。命算反透在 汝身矣。立勾攝逼行。王君叩頭流血求緩一夕。當退銀誓復長齋。急呼親友索券。友 曰。吾昨持券歸。便於佛前禱告焚化矣。王君悔恨立死。

罷翁曰。余丙申閱藏麻城新禪堂闔縣齋公來言。親見此事。

福主神厭惡穢凟顯靈拽廟

麻城東宜州市上有一福主神甚靈。其廟向河。隔河市人不知迴避。排數十尿桶。往來 人溲溺。恰對廟門。忽一夜福主運神力拽轉其廟背河向野。至今稱反壁廟焉。

罷翁曰。不論僧俗當修細行。凡大小便利須擇隱處。或面牆壁或傍竹樹。斷不可向 三寶塔寺及大小神廟。即虗空日月星宿等皆宜迴避。若恣意溲溺獲罪無量。戒律部 中極論此事。觀反壁廟事可悟詳。

現果隨錄卷之一

(16)

現果隨錄卷之二

吳瞻樓修持登簿瑞現西方

太倉吳瞻樓。晚年以家事付二子。篤修淨土。專注西方。不雜餘業。每日念佛幾萬 外。經則大小彌陀。呪則往生。觀則西方。皆登簿冊。寒暑無間。如是者一十二年。

後七十餘。定課不減。西方聖境累現目前。親見欑盒。每格下襯錦繡。上堆妙果。其 架大如田一畝。床前不時白蓮湧出大如石臼。童稚皆見。乃怡然脫化。子乾行。字潛 九。孫禊凡。次子泰行。字交三。孫函白。皆以學佛世其家焉。

罷翁曰。此顯前母。外王父也。其修西方。每日記課。似極拙鈍。而又著相登記十 有二載。長久不癈。卒以此而得成功。可知淨土一門貴在積功累行。竟不必詳言著 相也。

弱菴師誤用堦石託顛僧傳信

湖州白雀寺弱菴律師。嗣蘇州報國茂林和尚。寺中建大悲殿。少堦石。一施主潘姓者 捐二十金。令完此公案。師以東圊未成。眾僧不便。權借堦石作窖。後施主來見問 故。師曰。吾已別作一好功德。再尋銀完堦也。施主甚銜恨。後弱師迁化後。一沙彌 忽發顛。主事者以芒繩縳之。反鎻一室。明晨沙彌忽逸出。人問誰為汝解縛關鎻乎。

顛僧曰。弱菴和尚也。眾疑誕妄。弱師旋附沙彌口曰。他非誕。實我也。因我誤用大 悲殿堦石作東淨。冥府常以大石壓我。苦楚不可說。汝輩徒眾速為我起石。淨洗供 起。集僧誦梵網經。吾苦即脫矣。徒輩曰。和尚何以附此沙彌乎。師曰。虧此沙彌已 顛。頭上無大光。吾得借彼傳信。不然吾受苦無期也。徒眾如命起石。并集僧誦梵網 經。師乃去。

罷翁曰。余學人笑耶。在白雀親見口述。迨至武林。人人指為實事。

石氏猪託夢免殺自投禪寺

黃梅石氏子。牧一猪。前二足五爪。因請道士作醮。乃以猪售與屠人。取貲酧道士。

明晨將殺矣。石氏之母忽夢東禪寺六祖誡曰。汝家所賣五爪猪。此殺不得者。可急贖 回。不爾有奇禍。母問師何人。祖曰我即六祖。汝家連日在我殿上作齋醮。道士無 知。妄以三清像蒙在我面前。汝還不知耶。母懼然而醒。念果有此事。方為歎異。是 夜屠人亦夢一猪身服人衣。謂屠人曰。昨石氏賣我在汝家。我非猪乃人也。不信看我 前二足係五爪。汝殺不得者。可急急遣我還本主。送我至東禪寺修行去。屠人夢覺大 驚。果不敢殺。凌晨牽猪還石氏。互相述夢。大為託怪。乃共語猪云。汝既有靈。往 任爾到何處修行去。猪即出門。望東禪寺投奔。並無人引導也。主人鐵壁師命之曰夢

(17)

修。今不論親踈呼夢修即應。余乃為授三歸五戒焉。係甲辰年五月初三日事。

戴星歸失口誦呪得免油鍋

蘇州孝廉戴星歸。諱吳悅。父宜甫。從兄務公石房。皆名士也。悅生而雋惠。父質其 功名于無業泐大師。乩判曰。此子以工部終身。及長某年登賢書員。性癡狂行多蕩 撿。大不利于鄉黨。吳中呼為戴癡。既而受害者眾。罹其惡欵控之工部。工部鞠勘得 實。加嚴刑。卒于獄。忽本城某暴亡。家人以身暖。三日未殮。已而復甦。告家人 曰。速買一舟。吾欲往嘉興去。家人皆訝曰。人雖甦而語帶邪。未為佳兆也。某曰。

吾並非邪。前在冥府見一奇事。急欲往彼一勘驗耳。家人問故。某曰。吾在閻君處。

見本城戴癡適解至對簿。閻君見其惡款。盛怒。立命付油鍋。殿前平地上即湧一油 鍋。獄卒叉戴癡下鍋。戴厲聲呼南無喝囉怛那多囉夜耶一句。油鍋迸散。復為平地。

地上湧一蓮花。冥君謂獄卒曰。此人惡極。法當加刑。然再誦呪。刑復不成矣。須訪 一行惡之家。令他託生自受報去。獄吏奏。嘉興一府吏。姓某者。三世為惡。適打醮 求子。冥君即勅令去投胎。限某時日生。吾去。彼正其時矣。家人不得已。具舟持行 至嘉興。果得其吏適生子已三日。賀客填門。作湯餅會。與冥中限日一一不爽所言。

工部終身者。乃斃于工部以終其身也。

罷翁曰。昔金聖歎館戴宜甫香勳齋。無業泐大師附聖歎降乩。余時往叩之。與宜甫 友善。見其子方成童。美秀而文。瞳如秋水。宜甫指謂余曰。此子他日必官工部。

而孰知泐師竟藏隱語耶。然宜甫篤信大悲呪。故其子亦童而習之。雖癡惡病狂。而 冥府油鍋卒以失。口誦呪而免。嗚呼。佛法神奇。梵呪靈驗。真煩惱海中大甘露 也。

武昌僧為菜害猪江心招報

僧某。在俗時種園為業。偶鄰家一猪食其菜。怒以鋤捶殺之。後出家。住武昌北門外 三官殿。夜夢一黑衣人謂曰。我止食汝幾莖菜。便害我命。我今已變為虎。汝縱往天 上必報汝仇也。僧寤而恐。百計思避。皆非善地。獨東門外有龍蟠城。突出江心。壁 立數仞。非舟莫渡。僧遂往拪止。忽一日早起出門。望江見一獸浮巨浪而來。意謂是 牛也。近前矚之。忽躍起一虎嚙。其僧立斃。萬人皆駭。係甲午年除夕也。

罷翁曰。余住寒溪安國。對江適在其處。千萬人皆見。

王子房捨昭慶棟梁大彰靈異

崑山王澄川先生。諱永祚。官鄭陽制臺。時買大楠木十餘棵回崑中。有三株最巨。長 十餘丈。夫人吳氏篤好佛。謂兒子房曰。視有造大佛殿處。必捨此為棟梁。乃浸在西 關外漪園前。大節鉞王公欲造水車船。點兵丁取其木。初百人。增至二三百人。拽之

(18)

屹然不動。王公不信。親巡至崑。點兵垂五百人。拽之復不動。王公歎曰。此神木 也。杭州昭慶寺適建大殿。及天湧戒壇缺九架大棟梁。僧徒往子房告募。子房曰。此 先母夙願也。然王公曾數百兵拽不動。師能拽之吾即捨矣。寺僧遣四十餘人牽挽之立 行。今巍然架在兩殿為。西湖巨觀。

罷翁曰。子房在江陵護國寺為余親述。余至昭慶瞻禮。不勝嗟異。

汪司馬魚頂金經鏤板傳世

楚黃梅汪靜峰居士。諱可受。官大司馬。長齋事佛。偶舟次江潯。日色將晚。忽見萬 魚頂一木匣浮水面。公命舟人摝起。置於船頭。一夜蹴踏有聲。似有天人朝謁。心甚 異之。早起劈開木匣。乃一部篆書金剛經也。三十二分。每分各篆文一種。公立請書 家洪公度摹勒刊板。自作序流通。以係龍宮物也。仍焚香頂禮奉還江流。至今刻本流 傳於世焉。

趙朝奉以羅漢帶回因建大寺

休寧趙朝奉。同伴走海洋。回忽熱病死。同伴棄之海山沙灘。揚帆徑返。趙君被海風 一吹復甦。見海天浩蕩四顧無人。乃撥榛莾歷盤曲。上至山椒。忽見平處中有大寺。

金碧輝[光*皇]。喜曰。吾得生矣。乃投寺。見異相僧四五百。懇求收䘏。一僧引至厨 下令充火頭。一住數月。偶問一老僧曰。但見眾師早飡。至午齋都不見。何也。僧曰 赴施主齋去。趙君曰。弟子雖未削髮。為道人已數月。可携我一齋乎。僧曰可。次日 傍午。老僧招至僻處告云。我等皆羅漢也。汝有夙緣。吾帶汝去。乃令入褊衫大袖中 打坐。立即騰空。大海波濤聲甚洶湧。旋聞鷄犬人煙。知是城郭。有一家場聚眾僧振 鈴宣疏云。奉為已故趙某府君修齋禮讖。乃其子為父週忌追薦也。趙君動念曰。安得 一傳語為家人。知我尚在乎。老僧已知。語曰。汝欲傳語乎。趙君曰諾。令出袖。置 屋脊上。回頭忽失老僧。家人驚見屋脊有人。梯視。乃朝奉也。一家喜踴。趙君雖 喜。恨失羅漢。又極悲苦。乃畫海上寺圖。損資數萬。創一大寺。額曰建初。現在休 寧城內。乃明初事也。

罷翁曰。余己亥夏曾至寺。見殿碑無數。主人惠文師留余齋。深悉顛末。

王御史建瞖祖殿得子免難

御史王珙。字大美。號長石。靳州人。官蘇松直指。初苦無子。以祈嗣請於先師三昧 老人。老人適開建黃梅四祖。師令創醫祖殿於正位。必保得子。公篤信。頓發肯心。

乃獨力創建。備極壯麗。甲於楚中。殿告成。公旋得子。又闖賊將破靳。忽一老僧趺 坐公門七日。公出見。問何所募。僧曰。不募別事。止化居士一門剃髮出家。公曰。

吾忝在官家。云何一門能剃削乎。老僧曰。稍遲大禍立至矣。言訖忽不見。公恍然大

(19)

悟曰。此必四祖現身說法也。乃聚青黑衣帳幃幔。盡製為僧帽將百頂。一家老幼皆剃 髮。忽報城陷。遁入城北隅四祖寺。全家獲免。

罷翁曰。此余四祖現前公案也。公建殿本為祈嗣。乃一家九十餘口因此得全。所謂 買鐵得金也。嗚呼。能謂佛法無靈而作福賺人也哉。

張封翁以還金厚德子孫世顯

余崑山友孝廉張鴻乙。諱立。廉曾祖虗江先生。諱邦憲。任雲南御史。其父初操一小 船為業。忽一村翁來僱船。手携一黃布袱。問何往。翁曰。余年老無子。止一女在某 處。有田一頃已變價。携往婿家養老矣。到岸已晚。村翁遂去。舟返原處。次早掃 船。見黃布袱在。手提甚重。張公曰。此昨老人養老物。性命所繫也。仍不遠五十里 艤舟到泊岸處。候至傍午。見翁杖而哭至。張公曰。汝物在。敬來還汝也。翁大感。

欲分惠。公不受。生子虗江先生。登科甲。為顯官。孫魯得。乙丑進士。晉江令。魯 傳。初任學愽。後亦居高位。魯唯。癸丑會魁。歷任至八閩方伯。子孫蕃衍。所居地 今名張浦。

罷翁曰。虗江先生教養皆寄外家。初預童子試有名。欲就府試。到舟別父曰。已出 案。欲往府。父驚曰。兒有何病出汗耶。其愿撲如此。附發一笑。

錢州侯請律師授戒燭現佛像

己卯年余初館州署。次年州侯錢希聲諱肅樂。以催科勞頓。大發吐紅。忽夢一垂髮老 僧告曰。汝欲病愈。須受菩薩戒。覺請余垂問。余曰。現有三昧大律師在崑山曇華 亭。非奇遇乎。希翁急具禮屬余敦請。余就道。其夫人董氏最好佛。每日佛堂燃大炬 數十。是夜復燃燭懇禱曰。若請大和尚授戒。夫病得愈。求現瑞相。禱訖見佛前數十 炬上皆現蓮華佛像。螺髻面目一一精細。經時不壞。次日昧和尚至榻前。希翁一見驚 喜曰。此即夢中所見也。為秉爐授菩薩大戒。病漸愈。

罷翁曰。希翁治婁五年。釐奸剔蠹。矯正風俗。為良吏第一。余教其兩弟肅範.肅 遴。在署四載。請授外唯坐禪禮誦。通體是僧。希翁間進一談佛法而已。現佛事。

闔衛人親見。鑿鑿不誣。然三昧先師晚年道行愈高。神屢顯異。如九江鱘魚觜馮大 王。崑山金小乙。神梁溪城隍。皆現身乙戒。降乩傳示世人。不獨州衙現像也。

葛朗玉父子刻勸善書施人全家免難

崑山葛朗玉。諱錫琬。次子穉堅。同心行善。好刻勸善書布施。集太上感應篇廣疏.

法華感通錄刊板流通。己酉七月初六崑城破。父子俱匿後園草莾中。兵衝入搜索。獲 朗玉。朗玉狂呼。稚堅憤思救父。從草間奮然躍出曰。此是我父。切莫害。兵曰。有

(20)

金銀即不殺。穉堅疾應曰有。引至梅樹下。以所瘞一皮箱六百金與之。兵感其意。反 為守門三晝夜。全家六十口無損。

罷翁曰。初稚堅以二書屬余作序。余草就戲語曰。喬梓有此大善。即有大難無妨 矣。未幾果應。流通善法功豈淺鮮。稚堅於危險中能捨身財。脫父虎口。不惟精 誠。兼有膽氣。真至孝也。

孫學憲因羅漢回生塑像竪碑

嘉善孫籕。字殿英。十二歲往嘉興府預童子試。被叢人推門壓死。一晝夜魂飛空中。

經靈隱寺。過見十八番僧以手牽挽。拽轉其魂送還原處。夜半復甦。身在黃正廟也。

後登進士榜。到靈隱見飛來峰冷泉亭。宛如昔所見。乃悟番僧皆羅漢也。任山西學憲 回。復至靈隱。適遇建羅漢殿。遂發心塑十八大像。并懸扁竪碑以紀斯異焉。

罷翁曰。癸卯年余先師具德老人重興靈隱。方建五百羅漢殿。孫公適至。見上梁。

遂發心塑像。康熈丁未余繼住靈隱。孫公復來懸扁作記立碑。現嵌羅漢殿門側。

北高峰五聖募石柱助建靈隱大殿

康熈辛丑具德和尚鼎新靈隱。大殿少一石柱。無從購覓。杭城屠居士名成鳳。夢峩冠 者五人降其家語曰。汝家一石柱可施我。士問何用。神曰助建靈隱大殿。問尊神是 誰。答曰北高峰五聖也。夢覺。到靈隱察探。果然。其家祖遺一大石柱。在三板橋劉 家園內。立施到寺。今殿之西南隅一柱刻五聖尊神勸助者是也。

太倉水陸期中神鬼顯異

乙酉遍地屠戮。冤鬼充斥。婁東紳廉士庶屬余超薦。余就大西關外地藏殿建大水陸期 場四十九晝夜。後為淨土懺壇。中堂誦華嚴。下堂禮誦雜經懺并作法事。余夜分親聞 鬼嘯。一夕焚疏。群鬼歡踴出聲。市民葉華。字瑞芝。及庠友陶子安僕。俱以不淨穢 觸壇場。見神槌擊而卒。

崑山安禪菴地藏懺期紀異

余哀愍幽趣撰地藏懺儀。既成。友王周臣發心刊板。兼施百餘金令就崑山安禪菴集僧 修禮。薦室吳氏。余以戊子九月望日起期。張占三居士遠居張浦。隔二十餘里。絕不 聞耗預。於十四夜夢至安禪菴中。見壇場嚴整。眾僧執爐禮懺拜。問所作何事。主僧 答曰。禮出地獄懺。少頃便見無數罪人皆破頭剺面。截手斷足。流血被體。數百近 前。僧以水灑曰。生天去。罪人即騰空去。如是者數番。占三驚顫。僧告曰。汝當受 五戒方免此難。占三即跪稟受。醒而大驚。凌晨疾趨至邇求弟齋述夢。邇求曰。今日 安禪菴中願雲師方起期。修禮地藏懺。非出地獄懺法乎。占三駭絕。立奔至菴。誓充

(21)

勞役。終期不懈。

張邇求食葷感夢齋戒圓期

崇禎戊寅冬。余硯友張邇求。諱立平。請三峰大樹證和尚於山北清凉菴起禪期。迎和 尚進院畢。邇求回宅偶食鷄子鮮魚。是夜忽夢至菴門。見龍天八部青髮獠牙種種異 狀。五十六神大隊出門欲去。邇求倉忙問曰眾菩薩何往。答曰。吾輩護道場神也。爾 為期主。回家食葷。吾等不願護法。欲散去矣。邇求夢中叩首流血。苦陳懺悔。眾神 復進。邇求由是終三月期堅持齋戒。

罷翁曰。次日余語邇求兄曰。此龍天因兄久興佛事。積有厚福。故示夢以完期也。

萬一福輕。無以嚮應。道場必散矣。豈不危哉。

龔爾茂以廣施勸善文神降顯靈

龔璋。字爾茂。杭州籍。生長燕京。性好善。因曝書籍。撿得梓潼帝君勸行陰隲文。

讀而喜極。即發廣願刊板流布。為史部當該。因竭力印施遍行諸省。不下數十萬紙。

又轉展勸化。不數年計至二百餘萬。康熙元年於廳前印文處。晝見帝君綠袍玉帶降在 堂中。因畫像供奉。合京感動。凡有禳災療疾祈嗣保壽。皆至其家許願印文一經。爾 茂禱告無不立應。乃至盲人復明。顛人頓愈。神像點首。枯樹重榮。種種異事。

罷翁曰。庚戌二月龔公以丁艱回武林。宿靈隱。親為余述。兼惠梓潼報應錄備載靈 異。

踈山大殿天王兩顯靈異

撫州踈山白雲寺。為匡仁祖師道場。大殿上有多種靈異。萬曆間一僧中夜在殿門外經 行。香燈久暗忽地大光。僧驀推開殿門。見泥塑散脂天王像立在傍。剔燈後以天明。

其僧指出是此位。又一孝廉在殿避暑。帳帷天王前裸形偃臥。夢一神桉劍呵曰。汝褻 慢至此。不念是文星。當一劍斬汝。天曉睜眼視之。恰臥在杖劍四天王前。孝廉蹜頸 流汗。懺謝改行。

罷翁曰。余乙未曾一宿疎山。隔十年乙巳以緇白固請說法。開建禪堂。知寺中異事 甚眾。青龍山傍栽松為祖師手蹟。龍王鑿石成三大井。半幅袈裟遍覆五峰。成白雲 故額。白雲寺永樂中賜內帑建殿。大盜來劫。見四圍皆棘門。內列天兵。天明來 探。空豁無影。乃歸心道本禪師。并捨賊船助建大殿。今擁壁皆船板。坐蓮葉看經 者即賊。像其遺迹也。

李銓部以造像獲嗣始終守節

(22)

銓部李白春。號瑤圃。丙辰進士。素不近僧。後三子皆夭。父敬泉就公第延華山三昧 老人齋。公從屏後一望驚曰。此十五年前見夢者也。遂出敘欵洽。齋次問曰。師能代 某祈嗣否。昧老人答曰。公家福力大。必作奇特大福方有感應。公固請作何事。師 曰。華山大殿方造文殊普賢二大香像。約費二千金。公能成就。保得子矣。公諾。既 施出一千四百金。師先為起一法名曰定智。文殊像方就。即生一子。乳名智郎。即今 邠肇也。

罷翁曰。公自滄桑後即杜門教子。不面官府。堅持一節。年近九十。忽見空中旌幢 羽葆儀從來迎。遂冠帶怡然脫化。嘗語顯曰。吾經亂破家。地窖所藏搜掘殆盡。止 有華山所修薄善。是他門挐不去底。又曰。與其昔年有家無子。毋寧今日有子而無 家。此皆公見到而自得受用處也。

李伯馨心念殺人却為心鬼所殺

李夢桂。字伯馨。即銓部瑤圃公長君也。有門下客。號朱三鬍子。與僕輩通謀行事。

伯公極恨之。欲置之死。一日以一名刺命僕送縣。囑收朱三付獄。僕匿刺偽報云已付 獄。又一日以名刺囑討朱三氣絕。僕復偽報朱三已斃于獄。未幾伯公病。日見朱三鬍 子來索命。家人以先共朦朧。不敢言朱三尚在。日為禱神祭鬼。伯公眼中所見卒不能 解。竟被朱三捉死。

罷翁曰。佛經言。一切唯心造。又言。三界唯心。萬法惟識。所以成佛成聖皆由自 心。縱墮三途亦由自心。朱三儼然尚在。伯公所見復何物耶。曰朱三雖生于家人之 手。而已死于伯公之心。外冤可解。心冤不可解。外鬼可送。心鬼不可送。伯公以 自心之朱三。作自己之冤對。竟至自傷己命。非一切唯心造而何哉。卒之伯公已歸 泉下。而所謂活朱三者。方高冠大袖搖擺街衢。不令人千古絕倒耶。祖師曰。莫教 心病最難醫。所以儒者慎幽獨。禪門絕滲漏。為修行第一要著也。

久病翁喜還夙債頓去心蛇

明太倉一周孝廉。以家貧不能上公車。鄰翁頗富。以百金貸之。後孝廉成進士。授京 官。多年不還鄉。鄰翁罹橫禍。家道耗盡。因成病久臥牀褥。思念貸金。心銜恚恨。

病久不能舉火。恨益篤。後周公回里。忽憶前事。問家人隣翁在否。家人具言貧病 狀。公蹙額曰。是吾過也。立以原銀外贈百金賚至牀前。病人一見喜極。咯然吐出一 蛇。病頓霍。

罷翁曰。余至友惠大師從吳門歸崑。泊舟真義時秋水澄徹。見河底一小蝦麻蟲作水 漚泛起至水面。一爆即成蜻蜓。連爆數箇。次見一蟲泛起。師戲以青蘆一頂而下 墜。又努力泛起。復一頂而墜。連頂三次。後此蟲竟不泛起。乃橫爬上岸。爆出便 成蜈蚣。一念心毒。形骸立變。真絕異事。楞伽云。眾生心識有不思議薰。則有不

(23)

思議變。隣翁以恨久而成蛇。水蟲以毒極而立變。皆心識中不思議事。所謂性具 也。惡既如此。善亦復然。華嚴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不於此可廓然大悟乎。

馬給諫以禍虧齋素竟歸神道

平湖給諫馬嘉植。字培原。甲戌進士。操行清正。內外淳潔。奉差任外。時因某衙門 解欠糧。陳明甫二吏至。囑朴死。馬公從之。九日掃墓。忽見二鬼陳冤。馬公曰。此 某臺意。非我也。鬼曰。此罪我二人偶為替身。原非本犯。若老爺賜一駁問。我即辨 明。以雷霆之下不容置辨。故負冤而死。今我二人雖不敢索命。老爺不久亦當謝世。

為蒲圻城隍矣。馬公聞言太惡之。遂持齋戒禮雪竇石奇老人披削。法名行且。號僧 祥。清淨修持已十二年。時寄靜東湖化城菴。與主人慈岸師友善。忽一日以小恙食鷄 子。夜分復見二吏現前告曰。老爺以破齋素。勢不能留。某日當赴蒲圻矣。馬公悔 恨。至期目見候吏而逝。

罷翁曰。馬培老沒為明神。似非墮落。然其素志在乎出世。故聞信苦修。何期齋戒 不終。復歸神道。信乎修行當矢志鐵石斷。不可行百里而半五十也。

現果隨錄卷之二

(24)

現果隨錄卷之三

錢伯韞以老年學佛竟得西歸

大倉錢炳。字伯韞。生平極淳善。以明經授毗陵學愽。七十餘陞富陽令。慈恕越格。

一日鞠一大盜。盜詐言冤家誣陷。向公求活。公作色曰。汝焚燒人屋。劫殺無算。法 應抵命。盜奮然躍起。攫公案錫硯向公胸一擲。公痛仆地。群吏攢盜毒毆。公蹶起。

一手摩胸却一手止吏云。莫打莫打。我這裏不疼矣。聞者絕倒。後返里篤志修行。日 誦金剛經。加以箋註。深得義趣。臨終心遂靈通。草自祭文及偈頌。命取清凉水快飲 洗蕩腸胃。問清凉水在何處。曰放生池水也。取至飲訖。合掌曰。我以佛力徑往清虗 淨界矣。熈怡坐逝。

罷翁曰。公余父執也。彭城一門皆余世好。余甲申聞變出家。公亦歸田學佛。至太 平菴下問佛法。示金剛註解。極其篤嗜。臨行灑脫。且有異徵。非一生行善末路修 持之明驗乎。孫三錫。己酉復雋。天之報施善人不爽如此。

黃攝六篤志西方剋期善逝

大倉黃攝六。諱翼聖。字子羽。素為蓮社中勝友。雖貴裔愽學。修潔篤好雲捿教。一 門精修。以薦辟宰蜀之新都。治民以慈。惠聲藹著。相傳飯僧縣堂。躬行匕簋布[日*

親]施。繼以膜拜。聞者怪之。後獻賊寇西川。所過屠戮。尸骸山積。數千僧感公德 誓。登城擊板念佛。中夜佛聲震天。獻賊怪問故。土人答曰。以黃知縣平時好善。飯 僧。僧為打板念佛。以守城也。賊誡勿擾。寂然而過鷄犬不驚。後歸田。堅修淨業。

己亥陽月疾稍亟。余與其內兄王烟翁衝寒過其廬。則四壁張彌陀像。為西歸計矣。乞 余丙夜授菩薩戒。余為極談唯心淨觀。攝公曰。吾神明愈徤。誓願愈堅。自信生西方 必矣。次晨與言別。剋八日必行。屈指果不爽。

罷翁曰。人盡以公縣堂飯僧為怪。己亥公東歸。余晤於其弟颺先兄齋。問公堂飯僧 信否。公曰。此余常行。不足異也。竟以此免賊難。非現在因果耶。一生篤志西 方。終能剋晷不爽。蓮臺高步復何疑哉。

王奉常以累世修積科第蟬連

大原先文肅公王錫爵。號荊石。明神廟首輔。雖貴顯終身不二色。其立朝鼎望建儲元 勳。載在國史。茲略紀者居鄉一二逸事也。公為人謙恭溫厚。獨御下以嚴。好朴素。

不許僕衣紈綺。或僕輩與人爭毆進前膚愬。公必曰。相府一犬。人猶別眼視。況人 乎。必先責僕。公好植菊。多生千餘本。偶一里人向園丁乞菊。丁曰。明日來。明日 人入園。適公低頭對菊坐。其人不知。驀拍公背曰。老伯伯昨許我菊花[妳-女+口]。

(25)

公擡頭。人驚仆。公慰諭曰。莫驚莫驚。令童子取幾本送出。其厚德如此。梵字無大 小。皆書額護持。晚年命工以金銀汁畵大士像。手書心經在上施人供養。不記數。子 緱山先生。諱衡。亦榜眼。孫奉常烟客翁。諱時敏。篤奉佛教。增修世德。儉歲首倡 糶官米。兼煑粥濟民。請瓶窑聞谷大師至婁。創興佛法。孝廉陸允升。字子就。夢至 一大寺。六人挑豆至。黃豆中雜以蠶豆。老僧曰。此皆烟客翁前生所積善業也。大善 記一蠶豆。小善記一黃豆。凡六擔。子就遍告人。無不知者。今子九人。次子揆。第 八子掞。次房孫厚初。皆進士。一門厚德。榮盛未艾。

罷翁曰。烟翁全福。世所希有。堅修亦復希有。每昧爽。即盥嗽。禮誦聲琅琅達戶 外。嘗語余曰。吾十七歲持金剛經。至今年垂八十。未嘗缺一日。每日持誦有定 課。皆用鈴記。非夙世勇猛修習乘願再來。能有此。余與烟翁蓮社同事四十餘年。

知之最深也。

譚憲卿創大悲壇祈嗣立生雙璧

常熟譚憲卿。號扶風。家頗厚。年過壯。無子。合族聲言欲來折產。憲卿大恨。立誓 曰。吾寧修捨到赤貧。決不為若輩分折。乃賷五千金欲興大悲懺壇。卜地至玄墓。見 梵天閣後地敞面湖。景致絕勝。乃陳願于剖石老人。老人許之。遂以香泥築地。創成 精灑懺壇。壇就隨懺師禮四十九晝夜。是年回家。側室生一子。衣胞皆白。元配某氏 素不生產。亦發心損千金建一白衣閣。于玄墓立願云。若我亦得生育。即大士有靈 矣。未幾亦生一子。胞白如初。今伯仲皆遊頖馬。

罷翁曰。丁亥余侍瑞光.玄墓.靈隱三老和尚。從三峰過虞山。扶風設大齋。見其 二子。居民一見皆曰此普門大士求來子也。

先府君以精虗事佛屢感奇徵

先君諱夢虬。字開雲。號闇修居士。幼遊泮。初不甚信佛。以前母吳氏勸誘。忽夢巨 身佛放頂光。光中復現悉達像。為先子授記。由是篤信。館海濵陸鰲峰居士家。立誓 結壇。持呪四十九晝夜。期滿之日。中夜面像持呪。忽見大士像走下座。近身以手遍 身摩按。手到處骨節如火。摩竟熙怡笑語云。不須這等苦節勞形。復點指云。到某時 吾遣某星來佐助汝。仍步上香案。從此文思湧溢。又一夕夢關聖左手持紅箋。右手以 指作寫字勢示之。先君初不解何意。次日進双鳳關廟。見正面橫枋無額。悟曰得非欲 我作贊懸此乎。卜筮得三聖。遂歸張帝君像焚香祝曰。若聖意在贊。乞助我文思。纔 搦管。若有神助。不寸香許。走筆立成。文不加點。合鎮驚異。乃醵金作扁。盛儀衛 皷吹而昇焉。實萬曆戊午聖誕也。贊錄於左。

瞻仰帝君。堂堂丰致。想當年。偃月刀頭。轟轟意氣。何曾習定參禪。妙證菩提。何 曾鍊氣凝神。胎仙冲舉。如何却嚌高真位也。只是一片剛心。終身持到底。一句盟

(26)

言。終身踐到底。更不知怖死貪生。畏首畏尾。所以志欲吞吳滅魏。只為孔懷兄弟。

直至殉國捐軀。赤心不毀。到如今。精英照耀日月經天。浩氣充塞江河行地。這便是 曲能有誠。誠則明矣。噫嘻。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何代無之。曾見有異姓同胞矢心不 二。如 大帝立箇千秋㨾子。令後人景仰歸依。齋明承祭。效學桃園結義。畢竟誰人 能繼。洋洋如在。靈爽徹人肝肺。歷代褒封。普天崇祀。未足展下民之志。我 聖天 子寵眷綦隆。禮文殊異。上徽號 三界伏魔大帝。

男戒顯曰。先子一生內外剛方。不欺暗室。塵視功名。篤嗜佛仙。修持四十年。至 六十六無疾脫化。面發紅光。非內力有得。其能然乎。所著有三教真詮.出世先 資.荷亭談道.金壺平說等集。

上天竺鑄銅像大士顯靈自賜黃泥

己酉夏余受同社一許友託。董鑄上天竺觀音銅像。五月十八日命工昜仲華起手作胚 胎。苦本山無黃泥。從數里外貿得二擔。心甚憂之。二十日後忽狂雨連澍。大殿東上 白雲房有樓五間。上臨危崖。忽裂開二大縫。献出黃泥。勢欲崩墜。本房仰峰師急呼 大殿取土千擔。樓得免壓。而鑄場胚胎爐竈等充然足用矣。像成。端嚴妙麗絕類滅 塑。萬人讚歎。現供大殿側座焉。

金谿縣青蛙使者顯異寶跡

撫州金谿。唐置縣。初便有一神現身為青蛙。稱青蛙使者。至今顯靈。其形頗巨也。

紺綠身。負七金星。有圓爪。不類凡蛙。今在水門廟。每端坐一小榻。受人禱祝。但 降福不甚降禍。有相犯者但多化蛙亂集頭面。或袖中被裏使人警覺。時遇兵丁剁作二 塊。立成二蛙投入沸水。蛙遂滿鍋。嚴冬日入淨水碗洗浴。隱顯不常。多寡無定。靈 非一。

罷翁曰。余以九江文燈巖道翁說。丙午春仲從踈山留心往訪。初至水門廟。蛙不 在。七日後方歸。主僧復初盒而示我。余置左掌為說三歸五戒。寂定不動。說竟 走。竪壁如飛。因贈詩曰。繡谷初分壤。天蛙早賦形。一多難定數。隱顯自通靈。

銀榻傳千變。金精迸七星。欲知神跡異。今古水門青。

黃州安國寺張真君憑小卒降筆

黃州南門外安國寺。舊有睢陽張公祠。正德初大守盧濬徧毀神祠。誤暴公于烈日中。

大守一輿卒目不識丁。神附其口罵曰。爾以我為何人。敢爾肆傲耶。命具楮墨。走筆 書云。

皇天生我兮男兒。君王用我兮熊羆。力拔山兮風雷。氣貫日兮虹霓。月正明兮㧞鎗捋

(27)

劍。星未落兮擊鼓掀旗。搗賊室兮焚寨。臠賊肉兮充饑。食馬革兮既盡。殺妻妾兮心 悲。誓為死戰兮身披鐵甲。願為厲鬼兮手執金鎚。亦莫指我為張儀。亦莫指我為張 飛。是張巡兮在世。與許遠而同時。在東岳兮押案。都統事兮陰司。侍蓬萊兮殿直。

任酆都兮獄推。景佑真君兮人間封爵。忠烈大夫兮天上官資。謾濡毫而染翰。俾世人 兮皆知。大守覩此靈異。慚愧惶懼。具牲腥鼓樂拜而舁神歸座焉。

罷翁曰。余庚午六月在江陰科試。親見一友單裙紗袿媟慢睢陽。被神擊死。真君奇 忠異烈。日月爭光。猛氣精英。金剛不壞。謂神明而可侮慢。豈智人也哉。

徐亦史損財惠民隨獲美報

余友徐亦史。諱籕。癸酉孝廉。授黃岡令。蒞任次。遭民間回祿。火後躬往編戶點 名。及二千家。遂罄家中所挈二千金。散民搭蘆蓆棚。暫令棲止。未欠徵國課四千 金。入鞘在衙。明晨起解。大盜知之。夜統五六十人從城頭突入衙內。斬劈箱篋。蕩 無所有。以響應。賊遁。次日呼解夫進衙。銀乃在堂前露地。以蘆蓆覆。葢盜不知 也。

罷翁曰。次日余語亦史曰。公得保此四千金者。以前日捨二千金與百姓故也。捨一 得二。既獲對合。復不損官箴。非現在報應乎。亦史笑而頷之。

又曰。前捨銀與民置芦蓆。而此四千金即以芦蓆得全。造物機巧。明明示人如此。

俞春蛟以飯僧免回祿增修福行

杭州俞春蛟。因祈嗣。立願齋僧十萬八千。齋至四萬便得子。某年城中失火。延燒四 五里。火已逼其門。四僧來索齋。俞曰。家將煨矣。何暇作齋。僧曰。但去炊煑。我 為汝守宅。保無事。俞從之。飯熟。僧已去。反風滅火。竟得無事。俞大感歎。復立 願齋十萬八千。

朱君以僧預為作法火難得全

朱居士。亦杭人也。以母好善。飯僧無虗日。某年一僧受齋次。索二碗點。書字在 內。却對合封函以授齋主。命供家堂。待有難過方啟。一日杭城大失火。獨朱舍得 全。事過憶僧語。開碗視之。乃下一碗。書火字。上一碗。書水字也。

蔣素公以續菩薩指獲薦賢書

黃梅東山五祖。係是肉身。楚中初亂。兵丁蹂躙上山。一兵欲驗肉身真偽。妄以刀斫 下一指。兵下階。隨顛狂自殺。指久失。忽為一村媼所得。以示文學蔣素公諱文素。

公以重資易之。命漆工仍續上。完好如初。壬午秋。忽夢五祖謂曰。念汝有續指之

(28)

功。令汝登鄉榜。當在八十名也。已而果然。素公由此篤信佛法。力行善事。修建平 政橋。勒宣聖石像。刻金剛經印施。路口建亭施茶。種種功德在人耳目。

罷翁曰。余辛丑初移笠黃梅四祖。素公闔門皆來歸依。住破額七載。甚得公力。因 備悉公行事。

尹宣子以難地禮懺竟得生全

嘉魚尹宣子。諱民興。號洞庭。祖太僕卿。諱相父。因無子。廣興福事。夢上帝付一 僧為子。隨行至中途。僧頓足大悔曰。吾苦修幾十載。本期出世。乃竟墮紅福耶。決 然欲返。尹公苦言勸諭乃止。未幾生宣子中。戊辰榜進士。初授涇縣令。考選兵部 職。方因彈劾宰輔。奉旨收付。詔獄公見生死呼吸。心懷危懼。乃拉友十二人日夕懇 禱禮懺。以祈佛佐。餘同難者或放浪樗蒲。縱意飲啖。反咲其迂。後屈指禮懺。諸公 一一昭雪。蒙恩釋放。餘笑者多不免焉。

罷翁曰。洞老與余頗稱莫逆。初晤武昌寒溪。次迓余至赤壁菴園。同郭些老住數 日。講論佛法。此二事皆洞老口述也。又倪撲老諱嘉慶。因工部詿誤亦在獄。公日 夕精䖍頂禮大士。禮懺誦經。滿壁忽繡出蓮華。不久得釋。後出家浪杖人座下。主 席青原。號嘯筆和尚。信乎佛法廣大慈門。能悲救苦難。真呼之而立應也。

張鎮臺以韋天示夢安國重興

三韓張龍宇。諱大治。恊鎮黃州時。忽夢一坐相韋䭾持杵語曰。汝住華房。我反住茅 屋。速葢殿與我。張公問菩薩何處。韋天曰。安國寺。覺而立督人詣安國。尋至厨 下。果有坐相韋䭾在茅屋中。傾側欲倒。大為驚異。立發五十金葢殿。寺在臨皐街。

係蘇子瞻習靜處。頺塌已極。張公曰。神既示夢。數當鼎興。余時開法武昌寒溪寺。

公躬造堅請重興安國。余以戊戌秋經始創建殿堂。成大禪席。考之古誌。南唐時捨宅 建寺者。名張大用。今來復興者名張大治。知必前身後身也。余因裒臨皐唱和集。表 明斯異焉。

罷翁曰。公總鎮崇川。因一大士像海上浮來。甚顯靈。公請至南郊復鼎興壽安古 剎。創殿堂。浚池沼。後築金鰲山。成大名勝。非乘夙願力何能所至蔚建寶坊如 此。余臨皐贈詩曰。不因夙搆空王寺。安得來參老將神。又崇川贈曰。臨皐已創江 天寺。海國重開水月堂。皆實錄也。

二人敬慢關帝榮辱異報

大倉衛汪指揮。最善射。施百戶。最不諳射。某憲臺素嚴暴。巡方至州。施君憚之。

乃具牲牷酒醴乞神力于關帝。止求中二箭以免責辱。方禱告。汪指揮猝至。大咲曰。

(29)

為甚白日見鬼乎。但以酒肉請我。我教汝射。百發百中矣。言訖即亂取神前酒肴大 噉。侮慢而出。施大惡之。及憲司下操場。汪首出射。三連發皆風吹斜不中。方寸遂 亂。全圍皆脫。施信手射。九矢皆中。施受上賞。汪綑責六十棒。幾斃。

罷翁曰。此今婁事也。父老傳之最確。

張其光違夢烹鱉貪饕致死

孝廉張其光。蘇州葑門人。素好食甲魚。崇禎丙子登賢書。夜夢一黑衣人乞命曰。明 日吾到汝家。必祈救我。不捄有禍。醒以語妻。妻曰。姑俟之。適一佃戶捕得一巨 鱉。狀如鍋葢。縛以稱賀。其光見而狂喜。妻諫曰。夜來所夢。或此是乎。勸放之。

其光曰。物靈則能托夢。此蠢物也。焉有是乎。立命烹之。盛三大盌。其光一口悉餔 之。當夕遂破腹發瀉。不三日瀉死。

罷翁曰。伊與余硯友鴻一張兄同年。親見親聞者。茂年孝廉竟以朵頥喪命。良可歎 惜。

王指揮以惡性為蛇隔生餘報

大倉衛指揮王二。初生下盆即能言隔生事。言前生係山東某府大鄉官公子。家累巨 萬。最好施予。廣積善果。但性兇惡。捶殺僮婢無數。死見閻君。罰於金陵聚寶門內 城磡下為蛇。身既大而性不昏。厭惡欲尋死。乃夜以身橫城門下。五更城啟。為眾車 碾爛。蛇魂復見閻君曰。汝蛇報未滿。何得自尋死乎。當再為蛇。抵除夙業。余叩首 哀籲懇陳不願。閻君曰。汝却作得。有福當受福報。惜以惡性定業未消。余又懇苦求 免為蛇。閻君曰。也罷。只得帶餘報去。乃命託生大倉衛為指揮家。亦豪富。但胸前 有一蛇皮。班剝膩滑。長七八寸濶二寸。每至暑月腥氣逼人。滿座掩鼻。時令家僮以 盆水頻頻揩拭。慚恨切齒。後兄死。得襲職。州人稱蛇皮王二焉。

罷翁曰。此余先君同時人也。時時援此以示訓誡。故童而習之。顛末甚悉。佛經備 載。眾生性習愚黠。面貌好醜。悉係前業。豈不信哉。

漢口屠人不聽僧勸立招慘報

漢口僧號弘戒。專化人放生。一日遇屠者肩擐一犬。僧苦勸買放。屠者堅執不允。乃 語云。汝與狗夙世冤業。吾不能救也。合掌禮屠者三拜。是夜屠人宰犬。手舉下鍋。

忽沸水濺心頭。爛七日洞穿而死。漢口人感動。遂醵金建今放生菴焉。

罷翁曰。余往來漢上。時寓此菴。知其開山緣起如此。

高郵猪遺身換蓆始終還債

(30)

高郵三垛鎮一村翁。養一母猪。生育甚繁。年久致富。忽夢一人語曰。吾多年還汝舊 債。止欠一肩蘆蓆。覺而疑之。偶報母猪死。村翁憐其有功。命其子埋之。子持鍬方 在河畔堀坎。忽一蘆蓆船至。問埋何物。子以死猪對。舟子曰。猪雖自死。尚可啖 也。竟以蘆蓆一肩易之。子頂蘆蓆回。父大嗟歎。

罷翁曰。此余西堂卓源親見者。為余言之。酬償業債。纖毫不爽。可咲可畏。

蓬閬鎮屠牛惡戶立招業報

大倉蓬閬鎮一屠戶。業宰牛。從江北買牛回。已抵歲暮。從妻索肉食。妻答無。屠人 奮然持刀割牛舌付妻烹煑。自往房中坐。向妻裝鏡臺照面。以刀修刮眉毛。驀地[打- 丁+吊]牕繩斷墜下。頭劈兩開。立刻命殞。鎮人眾口傳述。

居道人亂啖庫物轉身作驢

金陵華山居道人。不信因果。貪饕庫物。後溺死門前戒公池中。未幾託夢達照闍梨 曰。我已為驢。明日當至常住還債。天明果然。呼居道人則疾足迫前。頻到庫房索物 啖。習氣如故也。酬債幾年。果仍死池中。

罷翁曰。此余華山典故。一乘皆知。因果灼然者豈不可畏。

曹翰以屠城為猪遇緣得救

蘇州劉錫玄。字玉受。號心城。庚戌進士。初為廬陵教授。應滇聘。道過黔中。回泊 舟郵亭。夢一長面偉人告曰。某朱將曹翰也。予在唐朝為商。過一寺。見一法師登高 座。講佛門四十二章經。余發心設齋一堂。隨聽經一座。以此善因世為小吏。從不脫 官。至宋初升為偏將軍。名曹翰。征江州久不下。怒屠其城。自此以來世世為猪受人 屠戮。今公泊舟處。乃吾死所。少頃第一受宰者即我也。有緣相遇。願垂哀救。劉公 蹶起。呼僕視船頭。果屠門也。少頃門啟。擡一猪出。號聲動地。劉倡買載回放之閶 門西園內。呼曹翰即應。公刊因緣遍布。兼載黔枝偶存集中。

罷翁曰。猪業重。性蠢。何能現夢。其能現夢者仍是聽經餘惠也。余辛未時同公聽 講台教於即中堂。公口述其事。余至西園。猶及見此猪身好潔。呼曹翰即應。與人 無異也。然曹翰與曹彬從兄弟也。武惠行軍不妄殺一人。勳榮冠世。曹翰乃恣意屠 城。致墮畜類。累生酬債。慈忍分途。苦樂異報如此。嗚呼。能撥無因果也哉。

又王丹麓居士遂生集載劉公夢中問曹翰。平日見汝等受殺時。何法可救。曰。每當 屠割時。苦不堪忍。惟聞念佛音聲遂解其苦。望公凡見屠殺割裂經湯鑊熟食時。乞 念阿彌陀佛。或準提呪。不獨解苦。且有脫苦之益。言訖悲涕謝去。

(31)

吳江路叢大報恩奇冤立雪

吳江南倉橋世官沈氏。有帳船若干。命僕輩詣鄉索租。適一徽商附舟。偶見屠者縛一 犬將殺。商即解皮箱銀贖之。不覺露白。沈僕起害心。遂縛商人入大麻袋沈之河底。

船徑去矣。所放犬呻吟河岸。乃退縮數十步奮身躍入中流。銜袋一拖即奔上岸。如是 者數次。袋漸近岸。往來舟子駭絕。以篙一探。即得麻袋。見內有人。為解放倒去 水。人漸活。袋上有沈府二字。人皆知為沈官家物也。由是引商牽犬擕袋献之沈府。

主人命藏之密室。不幾宿帳船歸。點麻袋。獨一船少一袋。立問故。僕曰。偶風吹落 水矣。主命閉宅門。呼商與犬出。同謀僕六人皆頓口伏辜。乃鳴官釘之板門活焚焉。

罷翁曰。此余弱冠時事也。萬口傳異。

王郡丞赴任吳地為蛙伸冤

王公諱某。選蘇州府同知。道經句容。將近丹陽。忽見群蛙數百在公輿前呌噪跳擲。

公停輿告曰。果有冤。指我處所。眾蛙遂群集一處。公命人掘下。得一死屍。口中塞 一鞭。柄上有脚夫名。至丹陽。一詢而獲。立屬縣令拷問。乃一商買蛙放生。露白而 被脚夫害也。立為抵命。吳人因呼公曰田鷄王焉。

罷翁曰。此先子闇修公時事。庭訓嘗道及。

王曉江謝官修行頓躋道果

儀真王曉江。繇大學授邑佐。偶撲一候吏。忽猛省曰。吾以富致官。而復以賄賂故刑 人。豈不顛倒乎。遂棄官學道。家資數十萬悉以檀施傾之。四十不再娶。暮年豫斲一 巨棺置房中。夜充牀榻。年九十餘坐化棺中。頂如火熱者累日。

罷翁曰。余新安友吳伯兼親見口述。楞嚴載。人死驗其餘熱。生處立見。古偈云。

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裏。地獄脚板出。楷定格則也。蓋心存禪寂則 輕清而內凝。情滯愛憎必重濁而附物。輕者飛越雲不下沈。重者淪墜石不上舉。積 之一生。末後自驗。曉江居士以五十年修鍊而頂上火熱。非證聖果必生淨土矣。非 曠世大達人哉。

賈客以誠心供佛代殺保全

一賈客係遼東人。路拾一小銅佛像。大一寸餘。繫褲帶上。每食時不論魚肉必先抹佛 口呌曰。佛爺你先喫。同伴皆咲之。忽途遇大盜。賈客被殺。砍三刀。身雖流血。竟 得無恙。撿出腰間佛身有三刀痕。賈人大哭叩頭高呌云。佛爺救我也。靈隱道源監寺 親見口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於是大德迦葉至中月二日 (六月十七日) 中食已竟,料理衣鉢集入法

文殊師利菩薩章 普賢菩薩章 普眼菩薩章 金剛藏菩薩章 彌勒菩薩章 清淨慧菩薩章 威德自在菩薩章 辯音菩薩章 淨諸業障菩薩章 普覺菩薩章 圓覺菩薩章 賢善首菩薩章 總頌..

感謝稽核委員專家們指導 盼拋磚引玉共享互惠 共同為學子健康努力.

故事內容大概如下: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書生張珙(字君瑞)

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 《北史》 (3)唐武宗皇帝:會昌五年(AD845) ,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 《新 唐書》

,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儒效〉)因 此,「君子理天地」係指君子於天地間理成「人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江州天寧記禪師 饒州薦福忠禪師   婺州智者修禪師)

  五祖會中有僧名法 。入室次祖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僧云法 。即 不然。祖以手指云。住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