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你今天「喪」了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你今天「喪」了嗎?"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273期

你今天「喪」了嗎?

吳佩芸 文 「喪」原義為丟掉、失去,然⽽近兩年,這個平凡無奇的字眼成為「消極」、 「頹廢」的代名詞,甚⾄在迅速竄紅後擴張成為「喪文化」現象。根據百度百 科將其定義為:「⼀些90後的年輕⼈,在現實⽣活中,失去⽬標和希望,陷入頹 廢和絕望的泥沼⽽難以⾃拔的活著。」這樣的解釋同時也是普羅⼤眾對它的認 知,但喪文化真的如此悲觀嗎?是否具有其他意義?

喪文化的出現 90後與社會壓⼒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平板電腦、智慧型⼿機等產品問世,90年後的年輕⼈⼀ 出⽣便能隨時隨地透過各種媒介接收到最新、最流⾏的資訊,這使得他們比前⼈ 更早的了解到⾃⼰⾝處於⼀個充滿挑戰且快速變遷的社會。 另⼀⽅⾯,社會的壓⼒及⻑輩的期許不斷推著年輕⼈出外奮鬥,然⽽與過去「愛 拚才會贏」不同的是,起薪22K、買不起房、加薪無望等讓他們意識到「⽣活的 現實並不是努⼒就能改變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喪」文化橫空出世,打敗正能量、⼩確幸與⼼靈雞湯, 成為⼀種新興的流⾏詞彙。⽽網路具有的消弭⼈與⼈藩籬的特性,成為年輕⼈吐 露⼼聲、抒發情緒的平台。「我差不多是⼀個廢物」、「不想上班,不想談戀 愛,我什麼都不想做」諸如此類的「喪」訊息開始出現,並透過影片、⾳樂與圖 文等形式被流傳與轉發,成為「鹹⿂翻⾝之後還是鹹⿂」、「落榜不會讓你的⼈ ⽣⼀敗塗地,你的⼈才會」等標新立異的詞句。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男波傑克是「喪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動漫⾓⾊。(圖片來源 /Netflix)

「喪」文化 好?還是不好?

喪文化快速崛起的同時,也引來反對之聲。許多⼈皆以「習得性無助」形容喪文 化的出現,認為這是年輕⼈反覆遭受失敗卻無法改善後,逐漸對⾃⾝能⼒喪失信 任感⽽產⽣絕望的現象。《中國新聞週刊》則指出,「喪的狀態雖不⾄於這麼嚴 重,但是嚴重的疲憊無⼒、⾝體被掏空及精神上頹廢低迷都是⼀種已經接近了抑 鬱狀態的輕抑鬱感受。」然⽽,「喪」的表述與傳遞,只是消極的產物嗎? 《我悲觀,但我成功:負⾯思考的正⾯威⼒》⼀書中,「防禦性悲觀」 (Defensive Pessimism)的概念提供了不⼀樣的觀點。防禦性悲觀是⼀種⼼理 策略,指的是「將事情先往壞處想」,並透過「降低期望」與「預先排練」的⽅ 式,把注意⼒放在可能變糟的事情上,努⼒將其做得更好。這樣的⼼理狀態可以 在當代的年輕⼈⾝上看⾒,他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厭世、負能量的⾔論,但 現實⽣活卻過得很充實;他們會因為⽣活中的困境⽽抱怨「⼈⽣好難」,但隨後 仍埋⾸繼續努⼒。可⾒喪文化表⾯看似消極,其實背後蘊含著⼀股積極意識以及 堅持。 此外,作為影片、⾳樂與圖文形式傳遞的「喪文化」,由於趣味性⼗⾜,比起密 密⿇⿇的文字更容易在網路上流通。《⼼理專家超強說服⼒》⼀書表⽰,「⼈在 不安時,就會強⼒要求和別⼈在⼀起,這就是⼀種親和欲求。當親和欲求滿⾜ 時,⼼理上的不安就能消除,也能增強挑戰現實不安的⼒量。」在現今的社會, 網路的便利使⼈在虛擬世界中也能如同在現實世界⼀般與⼈互動,甚⾄產⽣他⼈ 就在⾝邊的感受。因此,在⼈⼈轉發「喪文化」的情況下,有著相似遭遇者會因 為他⼈和⾃⼰同病相憐⽽獲得撫慰與⿎勵。這些「喪」不但不會讓⼈吸收到滿滿 的負能量,反⽽會形成⼀種解壓效果,甚⾄比起⻑⻑⼀串勸慰⼈的話語還有⽤許 多。

喪文化需要過分解讀嗎?

喪文化的流⾏被許多媒體拿來與⼆戰後「垮掉的⼀代」相提並論,甚⾄擔憂年輕 ⼈價值觀萎靡、放逐⾃我的情形會再次上演。《光明⽇報》中引導青年⼈遠離 「喪文化」侵蝕⼀篇甚⾄以「對於個⼈的成⻑以及社群的和諧,都有極⼤的危 害」形容喪文化的影響。 雖然「喪」未必適合每個⼈,但它與「垮掉的⼀代」的消極、沉迷享受是不同 的。喪文化最核⼼的價值即為「它並非真的喪」,它不是完全的迷惘、沒有⽅ 向,⽽是⼀種「⾯對社會現實,依舊熱愛⽣活」的態度,這些年輕⼈的內⼼有著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向,⽽是⼀種「⾯對社會現實,依舊熱愛⽣活」的態度,這些年輕⼈的內⼼有著 ⾃⼰的堅持,並勇於付諸⾏動。因此,回過頭來看百度百科對喪文化的定義,或 許以「⼀些積極⽣活的90後的年輕⼈,透過標新立異的網路語句紓解現實壓⼒」 形容喪文化會較為合適⼀些。

喪文化的熱潮會持續多久?

總的來說,喪文化起因於當代年輕⼈之間的認同意識,它是年輕⼈真實⽣活的體 現,同時也是⼀個對⽗輩思想造成⼀定顛覆性與批判性的次文化。眾所周知,次 文化的流⾏有其⽣命週期,雖然沒有⼈能夠肯定喪文化會在何時衰退,但過往流 ⾏的⼼靈雞湯、⼩確幸卻提供了⼀些規律:年輕⼈會因為新鮮感加入「喪文化」 的⾏列,但也會因為熱情消退⽽離開。 話雖如此,喪文化卻也不缺乏由次文化逆襲成為主流文化的機會,在它抵抗主流 思想的同時,主流文化也試圖介入並與之融合,以此創造更⼤價值。如今,喪文 化儼然已成為企業接觸年輕客群的⼀⼤商機,「消極杯」的出現即為⼀例。隨著 商業化賦予它娛樂性的標籤,它會漸漸擺脫次文化的枷鎖,成為⼀般⼤眾皆可消 費的產品。在這樣的拉鋸戰中,喪文化未必沒有可能轉化為主流文化。 ⽉葉紅茶和台灣網紅插畫家「消極男⼦」合作的「消極杯」。(圖片來源 /Pictame)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4)

敞開⾯對⾃我 擁抱失敗

不如意的事情天天在發⽣,「喪」與幸⼀樣,是⽣活中的必然存在的元素。不論 是積極⾯對還是消極逃避,端看⾃⼰的選擇,但「喪文化」的出現,確實提供了 ⼀個年輕⼈敞開⾯對⾃我的管道。透過他⼈或⾃⼰在網路上傳遞的「喪」,可以 分享痛苦與挫折,也有助於看清⾃⼰,應對緊隨⽽來的負⾯情緒。最重要的是, 在這樣的過程中⾃⾝的挫折感會降低,擁抱失敗不再是難事。    記者 吳佩芸 編輯 賴昀君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飯上插竹筷一雙、置煮熟的鴨蛋一個 ( 俗稱腳尾飯 ) ,並在死者腳邊燒冥紙 ( 腳尾 錢 ) ,點白燭;喪家對外發出死訊,是為報白 ( 報喪 ) ,一般都是印製訃聞 (

教育成為一種具有政治的 文化行動,這種文化行動 意圖讓那些身處文化邊陲 與經濟不利地位的學生都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

你知道我國的國花是哪一種花,以及它

[r]

文章末段說:「這注定了你給與別人的有限

第一學習階段 學習範疇六: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33 驗及觀點. 欣賞世界上存在著的不同

唐之末造,天下喪亂,台宗典籍流散海東,當是時,為其學者,至有兼講《華嚴》以 資飾說,暨我宋隆興,此道尚晦。螺溪、寶雲之際,遺文復還,雖講演稍聞,而曲見 之士習氣未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