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百步蛇遇上十字架:戰後排灣族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當百步蛇遇上十字架:戰後排灣族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當百步蛇遇上十字架: 治. 政. 大. 戰後排灣族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 立. ‧ 國. 學. When the Cottonmouth Come Across the Cross:. ‧. The Post-War Religious Transitions of Paiwan Vungalid Trib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詹素娟博士 研究生:張育娸 撰. 中華民國一 О 九年七月.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 謝誌 猶記得當初進入政大臺史所的契機,是在大學畢業準備邁入下個階段時,我 向上帝求了一個應許:若是碩班通過推甄,便知這是祂的心意,要我藉歷史系的 背景,去完成紀錄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最後果真錄取,開啟了水土不服的研究 生日子。這四年中,我不只一次向上帝抱怨,為何要我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也 曾一度想放棄,畢竟轉身離開是最容易的。直到某次回到望嘉,上帝透過族人的 口,讓我知道紀錄望嘉信仰變遷的重要性,也確信這就是上帝要我做的事! 首先,要謝謝我的父母,這四年無條件的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完成學業。. 政 治 大 地給予我專業、實際的建議,解決我各種疑惑。也感謝口試委員童春發、王政文 立 再來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詹素娟老師,在我論文寫作遇到困境時,老師總是耐心. ‧ 國. 學. 教授,細緻、幽默、不藏私的指正,使我的論文更臻完善。. 詹老師常說我很「條直(tiâu-ti̍ t)」,憨直又坦率的意思;我想也是如此,望. ‧. 嘉的族人才會信任、放心的,讓我進到部落中書寫歷史。由衷的感謝望嘉族人毫. sit. y. Nat. 無保留地接納與招待,謝謝周榮進、吳麗娜一家人,在我每次回望嘉時就有個家,. io. er. 並無私地分享許多傳統文化和美食,讓我每次離開,內心與行李都滿載而歸。謝. al. iv n C hengchi U 引領我在傳統文化與基督信仰中不停的思索、討論,更在我遇到難處時,真摯而 n. 謝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牧師,總是在百忙之中、排除萬難與我相聚,. 溫馨的為我禱告,還有永遠為我預備的部落咖啡,都如同屬靈上的媽媽。感謝協 助我調查與受訪的陳東波、陳花心、尤畑生、鍾必顯、羅安山、黃淑貞,使我在 田調過程中收穫滿滿。 謝謝所上的同學盈萱、光韞、郁芳,讓我在孤單的論文寫作生活中不孤獨。 也感謝我的室友逸臻,在我低谷時給我安慰與擁抱。最後,感謝上帝安排、預備 這麼美好的人事物在我的生命中,使我勇敢踏入下個階段。 2020 年 8 月. 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5) 摘要.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西南方的望嘉,是以排灣族為主體的部落。至今約有三分 之二的族人信奉傳統信仰,三分之一的族人是基督宗教,傳統信仰人口比例較高。 部落迄今仍定期舉辦收穫祭、Maljeveq(迎祖靈祭),參與這些祭典的人,除了 傳統信仰者,也有許多基督徒。因此,本文要問的是:在傳統信仰如此深厚的部 落中,這群基督徒如何因應各種傳統禁忌與非基督徒質疑的眼光,竟能與傳統信 仰者共同辦理、參與傳統祭典,並成為望嘉部落的信仰特色?. 政 治 大. 本研究的進行,在爬梳民族誌、長老教會資料等文獻檔案,以及實地到田野. 立. 中進行口述訪談。透過零散的史料與文獻記載,整理、分析望嘉部落的歷史脈絡、. ‧ 國. 學. 傳統祭儀;同時,藉由族人的訪談資料,書寫望嘉部落由傳統信仰到接觸基督宗 教的過程,並釐清第一代基督徒在部落的改宗狀態、改宗後與傳統信仰者的衝突,. ‧. 與衝突關係的改變。最後,與基督化程度較深的楓林部落進一步比較,分析部落. Nat. sit. n. al. er. io. 變遷的獨特性。. y. 主體的組成、兩個基督教世代對傳統信仰闡述的差異,得以更瞭解望嘉部落信仰. i Un. v. 望嘉是個歷史悠久的部落,雖幾經遷徙,但部落的主體未被拆解,而能持續. Ch. engchi. 保有深厚的傳統信仰。因此,在面對基督教進入時,傳統社會組織維持了信仰的 邊界。儘管新舊信仰間,曾因宇宙觀、世界觀的差異產生衝突,但 Tjuwu 牧師 改變了兩者的關係,新舊信仰自此能共融、共處,並互以復振維繫傳統文化為己 任。. 關鍵詞:排灣族、望嘉部落、傳統信仰、改宗、基督宗教. II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V DOI:10.6814/NCCU202001558.

(7) ABSTRACT. Vungalid is a Paiwan-based tribe,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LaiYi Township in Pintung County. Up to now, there are about two-third of people in this tribe believe in traditional belief, which has higher rate compared to the one-third of population in Christianity. The Masuvaqu and Maljeveg are held on a regular basis, and people who participate in these fiestas contain both traditional believers and many Christians. People may wonder how these Christians in the fiesta are able to cope with different. 政 治 大 participating in conventional ceremonies. 立. traditional taboos, and further cooperate with traditional believers in conducting and. ‧ 國. 學. In this research, the literature reviews began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ethnography, and then provided the data of Vungalid Presbyterian Church. The oral. ‧. history in the field study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of. sit. y. Nat. historical context, traditional ceremonies and interview data, the researcher of this. er. io. study illustrated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s from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o new religions. al. n. iv n C h e nand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religions, i U of improvement among g cthehprogress. and also described the conversion status of the first Christian generation, the conflict. both parties. Moreover, the other Christianized tribe (Kaidi) was brought up to make a comparison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the tribal main part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two Christian generations toward the traditional beliefs, so that it could better help us understand the exclusivity of Vungalid religious status. Vungalid happens to be a long historical tribe. Although it has been through several migrations, the main part of it has not been dismantled and it continues to keep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belief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maintains the fine tradition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tribe still believes in their traditions. The V DOI:10.6814/NCCU202001558.

(8) constant confli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religions was originated from their distinctive viewpoints of universe and world. Until the appearance of Minister Tjuwu, both parties learned how to cope and respect with each other and hold the mutual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政 治 大. Keyword:Paiwan, Vungalid, Traditional belief, conversion, Christianity.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主旨..................................................................................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 .................................................................... 20. 第二章. 望嘉部落的歷史變遷 .......................................................................... 25 第一節 部落與家族 ............................................................................ 25. 政 治 大. 第二節 望嘉舊社................................................................................ 30. 立. 第三節 尋找新天地──從 Marutaquv 到 Tjirengrav ........................ 52. ‧ 國. 學. 第三章. 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 .......................................................................... 65 第一節 傳統信仰................................................................................ 65. ‧. 第二節 長老教會與排灣族 ................................................................ 83. y. Nat. n. al. er. 傳統信仰與基督宗教的遇與合 .........................................................101. io. 第四章. sit. 第三節 福音傳入望嘉 ........................................................................ 90. i Un. v. 第一節 差異與衝突 ...........................................................................101. Ch. engchi. 第二節 轉變與共處 ........................................................................... 111 第三節 與楓林部落的比較 ...............................................................126 第五章. 結論 ....................................................................................................141. 附錄 .......................................................................................................................144 參考書目 ...............................................................................................................181. VI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0) 表次 表 1:Raval 系統分類表 ....................................................................................... 26 表 2:Butsul 系統分類表 ...................................................................................... 26 表 3:Ruvilivilj(魯飛禮飛)家族的 Maljeveq(迎祖靈祭) ............................ 68 表 4:望嘉舊社有關粟的祭祀 .............................................................................. 76 表 5:望嘉部落現行的 Maljeveq(迎祖靈)祭程 ..............................................158 表 6:望嘉部落現行的 Pusau(送祖靈)祭程 ...................................................164 表 7:望嘉部落現行的小米收穫祭 Masuvaqu(豐年祭 Masalut)祭程 ............17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I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1) 圖次 圖 1:來義鄉行政區劃 ........................................................................................... 8 圖 2:18 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中的望仔立社與務朗逸社 ....................... 34 圖 3:18 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中的望仔立社與現今地圖對照 ............... 35 圖 4:1913 年(大正 2 年)排灣族領域圖中的 Vungalid 社 .............................. 39 圖 5:望嘉舊社家戶配置圖(1940 年代).......................................................... 42 圖 6:望嘉舊社頭目家族空間配置圖(1940 年代) .......................................... 43 圖 7:望嘉社頭目住宅與穀倉(1905) .............................................................. 44. 政 治 大 圖 9:望嘉社頭目與附屬人民(1922) .............................................................. 47 立 圖 8:望嘉社民的倉庫(1922) .......................................................................... 44. ‧ 國. 學. 圖 10:望嘉社男女(1904)................................................................................ 48 圖 11:望嘉社及其附近之男女(1905)............................................................. 48. ‧. 圖 12:望嘉社頭骨架(1901) ............................................................................ 49. sit. y. Nat. 圖 13:現望嘉部落頭骨架全貌 ............................................................................ 49. io. er. 圖 14:現望嘉部落部分頭骨架 ............................................................................ 50. al. iv n C hengchi U 16:現舊望嘉某處樣貌 ................................................................................... 51 n. 圖 15:現舊望嘉教室與升旗臺遺址貌 ................................................................ 50 圖. 圖 17:現舊望嘉教室遺址處向下俯瞰視角......................................................... 51 圖 18:望嘉舊社位置圖 ....................................................................................... 53 圖 19:Marutaquv 與現址 Tjirengrav 相對位置圖 ............................................... 55 圖 20:望嘉部落現址 Tjirengrav 家屋配置圖與頭目家 ...................................... 61 圖 21:望嘉部落村落概況圖................................................................................ 63 圖 22:望嘉部落空拍圖 ....................................................................................... 64 圖 23:現望嘉舊社「開甕」之地上的祭壇......................................................... 71 圖 24:在 Cimu 地的祭壇內有一甕 ..................................................................... 71 IX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2) 圖 25 :2019 年 Pusau(送祖靈)時的陳東波 ................................................... 96 圖 26:望嘉長老教會第一個聚會點 .................................................................... 97 圖 27:望嘉長老教會於 1989 年所蓋的平房。 ................................................... 99 圖 28:望嘉長老教會於 2016 年落成的禮拜堂 ................................................... 99 圖 29:Ipaselem 為人事物進行遮蔽 ....................................................................162 圖 30:Cemvuij 的迎靈 .......................................................................................162 圖 31:Cemvuij 的供奉 .......................................................................................163 圖 32:2018 年望嘉部落 Maljeveq(迎祖靈)中的 Djemuljat 刺球 ..................163 圖 33:2019 年望嘉部落的 Pusau(送祖靈) ....................................................167. 政 治 大. 圖 34:2019 年 Pusau(送祖靈)的列隊 ............................................................167. 立. 圖 35:2019 年 Pusau(送祖靈)的隊伍繞行 ....................................................168. ‧ 國. 學. 圖 36:2019 年 Pusau(送祖靈)隊伍中的基督徒 ............................................168.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X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旨 一、研究緣起 根據 2019 年 7 月的統計,排灣族目前有 102,127 人,1 是現今臺灣原住民 族中的第二大族;大部分族人,分佈在屏東縣的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 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以及臺東縣的大武鄉、金峰鄉等地區。雖 然都是排灣族,但每個地區甚至於每個部落,其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和宗教信 仰都不太相同,值得深入了解與探討。. 政 治 大.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西南方的望嘉部落,傳統信仰有 203 戶,天主教有 38. 立. 戶,基督教長老教會有 57 戶,約有三分之二的族人信奉傳統信仰,三分之一的. ‧ 國. 學. 族人是基督宗教,傳統信仰人口比例較高。2 至今仍定期舉辦收穫祭,感謝五. ‧. 穀糧食的豐收;至於 Maljeveq(迎祖靈祭) ,3 則是望嘉部落最盛大的祭典。參. Nat. er. io. sit. 成了鮮明的群體,甚至是望嘉文化祭典復興的核心之一。. y. 與祭典的人,除了傳統信仰者外,不乏也有許多基督徒;這三分之一的基督徒,. 本文試圖從歷史的脈絡來了解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原住民族大量改變宗. n. al. Ch. i Un. v. 教信仰的時間點是戰後到 1960 年代間,此時基督宗教透過美援物資與醫療優勢,. engchi. 大舉進到山地部落中宣教,並成功使多數山地部落改宗。長老教會在此背景下 1. 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圖表,〈2019 年 7 月臺閩縣市原住民族人口數資料〉 :. https://www.apc.gov.tw/portal/portal/chart/chartList.html?CID=7E2F2903CAF78E0298FDB51D8D4 7D979&ccateID=745A81AD372960C7D0636733C6861689 2.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提供的「望嘉部落(社區)簡介」資料,其中宗教信仰的戶. 數、比例,是社區發展協會於 2018 年調查望嘉內部的信仰狀態而得之。推估約有三分之二族 人是傳統信仰,三分之一族人為基督宗教。此份資料由時任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理 事長鍾必顯提供。 3. 又稱作「人神盟約」,祖靈每五年一次從北大武山南下,途經各部落觀察子孫現況,留下農. 耕獵物,最後北返,因此子孫會迎靈行祭拜儀式以表敬意,與祈求、保佑福氣。隔年,再透過 盛大的 Pusau(送祖靈祭)送走祖靈。. 1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4) 進到望嘉部落,望嘉產生了第一代基督徒。 當望嘉的信仰狀態開始改變時,握有傳統權力的統治階級,他們的態度左 右了部落信仰的發展,從起初的放任,到基督徒人數增長後,逐漸備感壓力, 迫使他們對基督教的態度轉為保守,轉變的過程與部落的政治網絡密不可分, 連帶影響望嘉族人信仰的走向,紛爭與衝突隨之而起。這批第一代基督徒在傳 統信仰如此深厚的部落中,如何因應各式傳統禁忌與非基督徒的眼光,最後卻 能與傳統信仰者共同辦理、參與傳統祭典?這是望嘉部落的獨特之處。 筆者曾於大學時期,探討楓林部落信仰的轉變和影響──〈南排灣族宗教 信仰的轉變及其影響──以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為例〉 。4 因日治時期的集團移. 政 治 大. 住政策,族人需搬離原居住地,使楓林的族人來自四面八方,而無法共同舉辦. 立. 大型傳統祭儀,如收穫祭、Maljeveq(迎祖靈祭)等。祭師雖還存於部落,但. ‧ 國. 學. 對部落族人來說,意義已不如前。在信仰脆弱的時刻,基督教進入了楓林,改. ‧. 變了楓林族人的宗教觀。直到現在,楓林已是基督化的部落。. 為能更深瞭解望嘉部落信仰狀態的獨特性,在本文末段以屏東縣獅子鄉的. y. Nat. er. io. sit. 楓林部落,與望嘉部落作比較,同樣是排灣族的部落,在基督宗教的宣教脈絡 下,楓林部落成為了基督化的部落,望嘉部落則還是以傳統信仰為大宗,為何. n. al. Ch. i Un. v. 兩者會有如此不同的走向?是通例還是特例?透過比較、釐清差異,才能更深 地明白望嘉部落的宗教變遷。. engchi. 希望本文能對望嘉部落的歷史紀錄有實際的貢獻,期望透過歷史脈絡的書 寫,將望嘉部落的特性賦予歷史地位,並更加了解望嘉部落的信仰,在發展過 程中是何樣貌?當基督信仰進入部落後,受制於外來宗教的誘惑與規範,又是 何種力量得以讓傳統信仰繼續保持、存在?基督信仰進入望嘉的高峰期與低谷 潮又為何?甚至於一直到現在,基督徒參與並對傳統文化的復振,是受到什麼. 4. 張育娸,〈南排灣族宗教信仰的轉變及其影響──以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為例〉 《史苑》,第. 73 期(新北: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歷史學系,2013) ,頁 87-122。. 2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5) 因素影響?在望嘉部落中的基督信仰是以長老教會為首,這樣的特性是否會影 響傳教的效果?這些都是在本文中亟欲處理的問題。 期許能使族人更加了解自身的歷史外,也藉此研究在當地有口述訪談的機 會,重新讓部落族人思考部落的現況與問題,因唯有瞭解自己的根,才能真正 的認同自己的族群。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研究排灣族宗教信仰的書籍與文章, 都是以北排灣族的大武部落、中排灣族的古樓部落和東排灣族土板部落為主要 研究,較少有書籍文章提及中排灣族的望嘉部落,更別說專著研究,望嘉部落 的獨特性不亞於來義鄉的行政中心──古樓部落。從日治時期開始,兩部落的 人口發展在來義鄉都相當穩定,並且都是來義鄉最大的部落,因此在歷史的研. 政 治 大. 究中,兩者都有其重要性,並不該重古樓、輕望嘉,且望嘉正處於傳統信仰與. 立. 基督信仰並行的高峰,兩者在部落的關係時而競爭時而包容,在錯綜複雜的信. ‧ 國. 學. 仰狀態下,信仰在望嘉不單只是信仰,亦是排灣族群與自我認同中重要的表徵。. ‧. 整個排灣族的文化生態相當多元,各個排灣部落都大不相同,從族群背景、 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皆有很大的差別。基督宗教在排灣族人的信仰裡也占了一. y. Nat. er. io. sit. 定的比例。希望能藉此,幫助族人記錄信仰轉變的過程,也可以讓族人的後代 看到自身部落,在信仰轉變和後來所造成的影響。而部落耆老凋零的速度,遠. n. al. Ch. i Un. v. 不及我們紀錄的速度,因此這樣的訪談實際上迫在眉睫,筆者望藉自身的棉薄. engchi. 之力為部落留下寶貴的史料,以回饋部落對筆者的照顧。. 3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6) 二、問題意識 本文要探討的就是排灣族望嘉部落的宗教信仰轉變及其影響,而過往學界 普遍對於原住民信仰的轉變,大多以社會學與人類學的觀點來解釋,主要歸納 有幾兩個原因:精神層面、經濟因素等。 精神層面的部分,這裡指的是信仰生活的空虛,主要原因有二:集團移住 與神道信仰崩壞。1914 年丸井圭治郎向時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提出「撫蕃意見 書」 、 「蕃童教育意見書」 ,5 主要是利用警政體系推展日本式的撫育措施,藉以 將強制性的同化政策達到最有效的教化,其重點在於精神教育,並配合物質達. 政 治 大 女人以農業為副,各部落的獵場鄰界多有紛爭,即便日方在法律上已將未申報 立. 到教化,6 目的是為了把蕃人改造為純粹的日本人。蕃人一般男人以打獵為主,. ‧ 國. 學. 登記的蕃地納入日本官有地國土中,但蕃人對於獵場領土觀念強,影響日方拓 殖蕃地,加上蕃人的粗放農耕非日本集約式,相當落後,於是這裡指的是信仰. ‧. 生活的空虛,主要原因有二:集團移住與神道信仰崩壞。日方規劃,蕃地經過. sit. y. Nat. 三十年實施合併集團化和從深山遷移靠近平地的山腳地帶措施後,散居的蕃人. io. er. 縮小為全臺僅剩七十蕃社,警察派出所可從二百餘個縮減至幾十個,如此可節. al. 省開銷又可獲行政管理上的便利。7 此外理蕃當局將蕃人當作蕃地開墾初期最. n. iv n C hengchi U 主要的勞力,名義上是為謀求蕃人生活安定而授產,實際上卻利用蕃人在其原 本的獵場內開闢茶園或水田,之後更迫使整個部落家族遷移到耕作地附近,驅 趕至山腰一帶集團移住,蕃人與蕃社的生活模式直接受到威脅且改變。8 自 1930 年起,日本便開始編組蕃人的軍人,讓蕃人從軍轉移對祖先的敬忠, 轉而效忠日本的天皇,從敬畏祖先到天皇是從,9 誓死效忠日本,同時當理蕃 5.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頁 111。. 6.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頁 112。. 7.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頁 117。. 8.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頁 134。. 9.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頁 150。. 4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7) 當局強行推動蕃人社會教化運動,其傳統社會立即面臨結構性的衝擊。1935 年 後日本官方將蕃人改名為高砂族,透過設立高砂族國語講習所,使高砂族全體 學習日語,並放棄蕃名改為和名,且在蕃社內創設神社,10 都是為了將高砂族 全面日本化,部落的社會核心轉變成警察,特別是在排灣族社會領導階層的改 變,使排灣族社會陷入無組織的危機和社會整體性的崩潰。11 1945 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臺後,其接管方式基本上依循日本的殖民政策, 依照孫文的同化思想,實施各種扶植性的同化措施,在 1951 年臺灣省政府頒發 「山地施政要點」,明白指出原住民政策為「與一般省政宜趨一致」,其中提及 「獎勵山胞分期移住,以化整為零,或由深山移住交通便利地點為原則」 ,12 此. 政 治 大. 即遷村,其目的是為行政方便。從日治時期起的移住或遷村,皆由統治者所主. 立. 導,當原住民族被迫遷離祖居地時,帶來了連根拔起的文化摧殘,對於原屬室. ‧ 國. 學. 內葬的排灣族更是如此,日治時期便禁止室內葬,設立公墓將祖先與本家分離,. ‧. 削弱了傳統信仰上對於祖靈的崇敬,直至集團移住的措施,有來自不同部族的 族人被安置在同個部落,都切斷了原先族人對於家族、族群與部落的認同感。. y. Nat. er. io. sit. 在宗教信仰方面,原住民族的傳統信仰被日本神道教取代,不只精神層面的功 能被破壞,在排灣族中傳統信仰的社會功能亦被破壞,僅剩下簡單化、形式化. n. al. Ch. i Un. v. 的禮俗,神社的建立提供排灣族社會一種宗教的框架,將排灣族傳統信仰歸化. engchi. 於日本的國家神道信仰,即是對天皇的崇拜與效忠,但當日本戰敗,除了意味 著日本殖民政府軍政的結束,更意味著日本神道中的天照大神失去力量了,13 對於被日本化後的族人來說無疑是個打擊,這個事實使族人失去心靈與精神支 柱,讓基督宗教在這個信仰空虛的時期得以進入。. 10.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頁 147。. 11.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頁 151-152。. 12.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頁 184。. 13.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頁 162。. 5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8) 經濟因素則可從日治時期當總督府控制蕃地後,便實施蕃地土地調查,配 合集團移住的措施,強迫蕃人改變生活方式,從狩獵、游耕自給自足的狀態, 轉變成勞力定耕,現金交易取代了以物易物交易的行為,經濟結構徹底的改變 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像是原本種植的小米被稻米、茶葉等經濟作物取代,小米 在排灣族社會除了是食用作物外,還有強烈的社會性價值,從其栽種過程,包 含整地、播種、收割,都有相關附屬的宗教儀式,因此小米的價和宗教意義就 間接被削弱了。另一因素是救濟物資,特別是 1945 年後的美援,戰後初期,臺 灣面臨外匯不足、通貨膨脹等壓力,隨著美援陸續抵臺後,逐漸獲得緩解。美 援前期的贈與主要以軍事、技術和防衛為主,之後隨著 1954 年美國通過「農業. 政 治 大. 貿易發展協助法案」,又稱四八 О 號公法,任何友邦國家均得循外交途徑,以. 立. 該國貨幣向美國政府申請購買此類剩餘農產品,14 旨在災荒救濟和其他協助,. ‧ 國. 學. 允許美國總統購買捐贈三億美金的農產品,給美國的宗教團體和國際救濟團體,. ‧. 這些物資是由民間組織來申請運轉,其中教會團體佔了很大一部份,有天主教 福利會、基督教國際救濟會、浸信會、救世軍、路得會等。15 雖然大多數物資. y. Nat. io. sit. 是由政府撥給,但透過教會的組織網絡和人力,使整個美援計畫運作得以順暢,. n. al. er. 臺灣政府對交給這兩個福利會的物資沒有分配權只有監督權,進口的四八 О 公. Ch. i Un. v. 法救濟物資,先由美援會依照救濟會的分配計畫送到會議中討論,經由內政部. engchi. 同意再分別運送到各區教會,或由發放中心會同當地政府辦理發放,16 此代表 著教會握有著一定的美援物資,並可將此物資用來做宣教相關事宜。在經濟物 資匱乏的 50 年代,山地部落的環境比起平地又更為困頓,政府亦無暇顧及山地 族人,因此透過二福利會所發送的美援物資,遂成為族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 持之一,藉由物資的發放使基督宗教的傳教比起平地更為順暢,教堂與教會逐 14.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中美合作經援發展槪況》 (臺北,1957) ,頁 2-4。. 15. 趙振揚, 〈美援與臺灣的社會救助──以 480 公法為主的討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5) ,頁 35-36。 16. 趙振揚,〈美援與臺灣的社會救助──以 480 公法為主的討論〉 ,頁 39-43。. 6 DOI:10.6814/NCCU202001558.

(19) 漸成為了族人生活重心,美援物資雖非全然使山地部落基督化的全因,卻是項 催化劑,加速了基督宗教的傳播,教會用物質參與他們的生活,暫時解決了日 常生活的困境,是有實質的意義。 本文中的望嘉部落,亦受到集團移住的措施影響,部落族人最早居住在中 央山脈,南大武山依丁山西南方,名為 Aqinaljan an(望嘉舊社)。戰後,首次 遷村到 Marutaquv,同時受到政府對傳統信仰的壓迫,傳統信仰勢力被削弱, 因此第一次遷村時,並沒有將架設刺球場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如「刺球祭 石祖」17 一併遷下來。之後,望嘉部落每 5 年舉辦 Maljeveq(迎祖靈祭),都 缺少刺球的儀式。即便如此傳統信仰在 Marutaquv 時期依然重要,是部落族人. 政 治 大. 重 要 的日常生活規範,也是精神 信仰的倚靠 。 望嘉部落 二度遷移到現址. 立. Tjirengrav,直至今日,望嘉部落的信仰狀態依舊是以傳統信仰為大宗,持續舉. ‧ 國. 學. 辦 Maljeveq(迎祖靈祭),甚至在 2016 年,將刺球的祭石祖,從望嘉舊社遷移. ‧. 到現址,2018 年 Maljeveq(迎祖靈祭)恢復了刺球的儀式。18 顯見傳統信仰在 望嘉部落依舊有一定的重要性,基督宗教則為其次。與其他排灣族部落不同,. y. Nat. er. io. sit. 望嘉部落的基督教未完全取代傳統信仰,基督化進程相較於北排與南排緩慢許 多,因此集團移住之於望嘉部落,並沒有如學界觀點有這麼大的影響,以致於. n. al. 傳統信仰式微。. 17. Ch. engchi. i Un. v. saljemedj,又稱作神石碑,是族人聚集祭拜、祈福、祖靈的聖地,也是部落文化精神的核心. 所在。 18. 望嘉村辦公室提供。. 7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0) 三、研究地點 (一). 空間. 望嘉部落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在清代屬臺南府鳳山縣,日治時代屬於阿猴 廳。鄉轄內有來義(Tjaljaavus) 、義林(Tjanaasiya) 、19 丹林(Calasiv) 、20 古 樓(Kuljaljau)、文樂(Pucunug)、望嘉(Vungalid)、南和21 等七村。22 望嘉部落現位於屏東縣來義鄉西南方,隸屬望嘉村,目前社區面積含農耕 與林地約 28.01 平方公里,社區型態屬於農村社區,編制鄰數為 14 鄰,望嘉在 排灣族語為 Vungalid,是「孕育之地」的意思,部落最早的位置在 Aqinaljan an. 政 治 大 又後又兩度遷到現址 Tjirengrav,現址是 1947 年間由望嘉舊社遷移,東鄰南和 立. (望嘉舊社) ,在中央山脈,南大武山依丁山西南方。戰後,遷村到 Marutaquv,. ‧. ‧ 國. 學. 村,南以力里溪與新埤鄉餉潭村為鄰,西北接文樂村。23.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1:來義鄉行政區劃 資料來源:來義鄉公所,https://www.pthg.gov.tw/laiyi/cp.aspx?n=87CC99BF5B14B769。 19. Tjanaasiya,由 Tjaljaavus 部落部分移居與 Tjuwaqau(大後)社合併。. 20. Calasiv,由 Calasiv 社及 Tjaljaavus 之部分移居合併。. 21. 南和村由 Payljus 社及 Takamimura 社合併。. 22. 來義鄉公所-歷史沿革,https://www.pthg.gov.tw/laiyi/cp.aspx?n=B14B91A91802463A。下載日. 期:2020 年 7 月 17 日。 23. 來義鄉公所-村落簡介,https://www.pthg.gov.tw/laiyi/cp.aspx?n=87CC99BF5B14B769。下載日. 期:2020 年 7 月 17 日。. 8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1) (二). 人群. 望嘉部落社區總戶數為 305 戶,人口數男性為 532 人,女性為 526 人,合 計共 1058 人,居民多為排灣族。宗教信仰有傳統信仰、天主教、基督長老教會、 中央教會、安息日會、拿撒人會、道教等,多數居民仍維持排灣族的傳統信仰, 傳統信仰有 203 戶。 天主教於 1953 年由丹林村的施進丁傳道,帶領西班牙籍神父蘇士郎與一批 教友到望嘉傳教,之後有江火車一家皈依天主教,並開始天主教會的宣教,現 有 38 戶,平均禮拜人數約莫 40 人。24 基督長老教會則有 57 戶,與天主教會 為望嘉部落兩大基督教團體,其他尚有道教 2 戶,安息日會 1 戶,其他 2 戶。. 政 治 大. 望嘉部落的基督教會之間,彼此如隔高牆,各自發展互不相往來,就連兩. 立. 大基督教團體基督教長老教會和天主教會皆如此,直到 1996 年 Tjuwu Vatjesan. ‧ 國. 學. (竹嫵‧法之山)牧師到望嘉長老教會牧會,與天主教的陌生關係才逐漸改善。. ‧. 部落內頭目氏族分別有 Tjaluljivae(嘉羅禮發)、 Ruvilivilj(魯飛禮飛)、 Galjacimu(卡拉契姆)、Gade(嘎德)等。25. y. sit. io. er. 時間. Nat. (三). 本文的時間脈絡是以日治時期為背景,接連到 1945 年國民政府治理臺灣後,. n. al. Ch. i Un. v. 再至 2016 年望嘉長老教會建新堂,同時望嘉部落將刺球祭石祖遷移到現址,在. engchi. 迎祖靈中恢復了刺球的儀式為止。望嘉部落在日本政府治理下被迫改變傳統的 生活,而 1945 年國民政府來臺,治理方式基本上依循日本的殖民政策,依照孫 文的同化思想,實施各種扶植性的同化措施,在 1945-1946 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便已確立了特殊行政,於是 1951 年臺灣省政府頒發「山地施政要點」,明白指. 24.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 〈論基督宗教在原住民部落宣教之困境──以屏東縣來義. 鄉望嘉部落之長老教會、天主教會、拿撒勒人會為例〉 (花蓮:玉山神學院研究所道學碩士論 文,2009) ,頁 46。 25.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的「望嘉部落(社區)簡介」資料,由時任屏東縣來義鄉望. 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鍾必顯提供。. 9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2) 出原住民政策為「與一般省政宜趨一致」 ,此時臺灣原住民的他稱叫山地同胞, 簡稱山胞,不因住在山地或平地都叫山胞,所有的政策發展都在此脈絡之下, 開啟了對山地人民「現代化」與「漢化」的三大運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0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回顧關於排灣族改宗的相關研究主要有四個方面:排灣族的社會文化;長 老教會宣教;排灣族宗教信仰;基督教神學視角下的排灣族改宗。 整體而言,臺灣對於排灣族在基督宗教與傳統信仰間的文獻研究有限,較 少從歷史學的角度,探討排灣族宗教信仰的轉變,起因於排灣族沒有文字,因 此過往多由耆老間口述流傳,並藉由木雕、石刻流傳下來,加上傳統的排灣族 信仰牽扯許多禁忌,又與階級身分息息相關,不是外人可以輕易接觸進入該體 系。這使學者專家對於排灣族信仰的研究有所局限,直到近年社會變遷逐漸開. 政 治 大. 放,部分平地人或排灣族的知識份子才有機會碰觸信仰這個領域。. 立. 一、研究文獻. ‧ 國. 學. 關於排灣族宗教信仰的研究,目前以臺灣學界為主,筆者綜合之後,可分.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研究. sit. y. Nat. (一). ‧. 成四類回顧,以下依主題簡述與本文的關聯性。. io. al. er. 將排灣族信仰狀態放在整體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中思考,有助於了解信仰與. iv n C hengchi U 主要是針對整個排灣地區作概括性地闡述,了解. n. 族群文化的關係。由族人角度探討排灣族歷史脈絡的重要研究有童春發的《臺 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26. 排灣族在不同的時期,與外來政權、宗教接觸下,產生的衝突與影響;葉神保 〈排灣族 caqovoqovoli(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 ,27 同為排灣族人, 則從內文社群的遷徙,討論排灣族受到外在勢力被迫遷徙的背景下,傳統文化、 自我認同、宗教信仰亦受根本性的破壞;張金生〈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歷 史〉,28 從排灣族人的視角,闡述國家體制力量介入時,對部落產生斷根性的 26.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27. 葉神保,〈排灣族 caqovoqovoli(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8. 張金生, 〈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歷史〉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 11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4) 影響,在傳統文化受到經濟、教育、信仰變遷的衝擊後,給予部落實際的建議 與回饋。 (二). 長老教會宣教研究.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官方為主體的研究,有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認識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9 概述了長老教會的發展史、信仰傳統與精神、地區事 工、重大宣教策略等,能簡略釐清長老教會的整體宣教脈絡。但原住民族宣教 的內容過淺,且未能涵蓋所有族群;酋卡爾編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 宣道史》,30 描述長老教會在原住民地區的宣教策略與發展過程,包含排灣族 部落宣教的歷程、遭遇困境等;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臺. 政 治 大. 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史修訂本》 ,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道史》. 立. 為基礎,增補 1998 年至 2014 年間的宣教變化。能瞭解排灣中會近年的教勢變. ‧ 國. 學. 化與宣教政策。. 個人研究的部分有周宴鋒〈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倍加運動研究〉,31 倍加運. ‧. 動是長老教會在 1954 年至 1965 年推行的傳教運動,對長老教會的教勢發展、. y. Nat. io. sit. 鄉土關懷有深遠的影響,更是許多排灣族長老教會建立時的重要背景;艾美英. n. al. er.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牧者的社會運動參與〉 ,32 長老教會於 1980 年代的. Ch. i Un. v. 原運中扮演關鍵角色。在基督信仰外,對信徒進行民族意識覺醒教育,分析信. engchi. 仰倫理如何與國際神學思潮對話,進而提出長老教會原住民牧者建構的神學論 述,喚起族群意識。這風潮影響了當時的原住民族,含望嘉長老教會的牧者,. 論文,2003) 。 29. 臺灣督長老教會總會編, 《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北:臺灣督長老教會總會,2014)。. 30. 酋卡爾編,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道史》 (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道. 委員會,1998) 。 31. 周晏鋒,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倍加運動研究〉 (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9) 。 32. 艾美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牧者的社會運動參與〉 (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 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3) 。. 12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5) 改變對排灣族傳統文化的解釋;嚴思毅〈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排灣族宣教之研 究〉,33 探討長老教會在排灣族地區宣教上的優勢、弱勢與採取的策略,涵蓋 各個時期的政治環境與時代背景,以及長老教會對排灣族的影響、現今遭遇的 處境等。 除上述多以史學、族群文化為主軸的研究外,尚有社會科學研究的郭文般 〈臺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34 ,討論 1950 年代山地社會大量 皈依基督宗教的原因,以社會科學量化的方式進行分析,用不同視角探討山地 社會的改宗狀態。 (三). 排灣族宗教信仰研究. 政 治 大. 排灣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多以傳統的 Maljeveq,又稱五年祭、迎祖靈祭為主。. 立. 朱連惠, 〈排灣族五年祭與文化認同〉 ,35 試圖從中分析比較各村部落所進行的. ‧ 國. 學. 祭祀,並以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的五年祭覺察其意涵及社會意義。以五年祭為. ‧. 核心,從經濟、親屬、政治、宗教等四大方面介紹排灣族,明瞭五年祭、祭球、 祭竿所蘊含的文化象徵及社會意義。但是以東排土坂部落為主,與本文望嘉部. y. Nat. io. sit. 落的背景、族群有所差異;王強國〈排灣族 maljeveq 祭典的文化性質與祭祀意. n. al. er. 涵以東排灣族 pacalinuk 頭目家祭祀為例〉 ,36 此文從東排灣族 pacalinuk 頭目家. Ch. i Un. v. 的祭儀文化的分析探討,認識 maljeveq 的文化性質與祭祀意涵,探詢祭儀的宗. engchi. 教性。但只侷限於傳統信仰,並無放入其他信仰狀態一同討論;李恩賜〈排灣. 33. 嚴思毅,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排灣族宣教之研究〉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6) 。 34. 郭文般〈臺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84) 。 35. 朱朱連惠, 〈排灣族五年祭與文化認同〉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6) 。 36. 王強國, 〈排灣族 maljeveq 祭典的文化性質與祭祀意涵以東排灣族 pacalinuk 頭目家祭祀為例〉. (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 13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6) 族刺球(djemuljat)之研究〉 ,37 此文說明刺球是排灣族五年祭儀式中最重要的 活動,為祈求五穀糧食豐收、獵物的源源不斷,及個人、家庭與部落平安幸福。 藉五年一次的祭典活動凝聚排灣族人的向心力。但著重在運用身體活動與運動 的體系來完成儀式動作,與筆者在本文以歷史脈絡的方向討論不盡相同。 專書討論排灣族傳統祭儀的有許功明、柯惠譯《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 化》,38 介紹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內容包含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的口傳、喪 葬制度之變遷、規律性飲酒行為、習俗與規範的探討、財產體系及觀念的初步 分析等。與本文的望嘉部落同屬來義鄉,雙方頭目家族間也有姻親網絡。之於 望嘉部落的傳統祭程有一定參考的價值,但是專屬古樓部落的論著,無法更細. 政 治 大. 部挖掘望嘉部落的信仰內涵與差異。. 立. 廣泛研究排灣族宗教變的有姜叡璟, 〈排灣族宗教變遷中的生活實踐:以安. ‧ 國. 學. 朔村為例〉,39 將宗教變遷放置在殖民歷史的脈絡中,因應臺灣原住民在龐大. ‧. 的殖民勢力進入時的改變與影響,並非殖民勢力單向進入,而是和安朔村人在 社會與生活變遷的過程中的互動。整個部落的信仰轉變也使部落的資源體系重. y. Nat. er. io. sit. 新分配,與傳統的排灣族貴族社會不同,透過新舊權力的運作與宗教轉變,看 見安朔部落不同面向的發展;曾姜怡儀〈東排灣族宗教變遷的探究──以「金. al. n. 峰鄉召會」為例〉,. 40. Ch. i Un. v. 從「金峰鄉召會」的特殊性為探討主軸,召會與其他基. engchi. 督教派大不相同,這特殊性影響部落的宗教生態,以不同視角看待傳統信仰。 這與筆者想要了解的新舊信仰下的衝擊相似,但望嘉部落是以長老教會為主, 與召會的狀態並不相同。 (四). 基督教神學視角下的排灣族改宗. 37. 李恩賜, 〈排灣族刺球(djemuljat)之研究〉 (屏東:國立屏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3) 。. 38. 許功明、柯惠譯,《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 (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 39. 姜叡璟, 〈排灣族宗教變遷中的生活實踐:以安朔村為例〉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 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40. 曾姜怡儀, 〈東排灣族宗教變遷的探究──以「金峰鄉召會」為例〉 (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南. 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 14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7) 以基督教神職人員探討排灣族改宗的研究有撒依努•得別格的〈基督宗教 與排灣族傳統信仰之探討〉 、41 〈基督宗教與排灣族傳統宗教信仰之探討〉 ,42 著 重於排灣族的文化認同與傳統信仰的剖析,以東排的新香蘭長老教會為例,少 觸及歷史脈絡的發展。由神職人員神學與宣教的角度,思索基督教與傳統文化 的關係,其中「上帝是唯一的主,宣示長老教會對台灣鄉土的關心與認同」 ,成 為了長老教會排灣族宣教師應對傳統文化的方向。 除了東排的牧者研究外,時任望嘉長老教會的牧者 Tjuwu Vatjesan(竹嫵‧ 法之山)的〈論基督宗教在原住民部落宣教之困境──以屏東縣來義鄉望嘉部 落之長老教會、天主教會、拿撒勒人會為例〉,43 概述望嘉部落中這三個基督. 政 治 大. 教會的宣教狀況,使用許多田野資料加以分析各教派的歷史脈絡。並用神學宣. 立. 道的視角剖析各教會的信仰內涵,使筆者對望嘉各教派的基督宗教、信仰狀態. ‧ 國. 學. 有整體性的認識。但對望嘉部落宗教信仰的歷史變遷著墨較少。. ‧. 二、史料運用. y. Nat. io. sit. 與望嘉部落有關的背景史料相當瑣碎,以荷蘭、清代的文獻、地圖、地方. n. al. er. 志為主。望嘉現有文獻最早的紀錄是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 44 荷蘭人於. Ch. i Un. v. 1624 年至 1662 年統治臺灣,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為掌握殖民地,要求各分據. engchi. 點以日記載殖民地大小事,與臺灣相關的部分便是熱蘭遮城日誌。日誌內容詳 41. 撒依努•得別格, 〈基督宗教與排灣族傳統信仰之探討〉 《原住民教育季刊》 ,27, (臺北:2002),. 頁 95-113。 42. 撒依努•得別格,〈基督宗教與排灣族傳統宗教信仰之探討〉 《臺北利氏學社年刊》 (臺北:. 2003) ,頁 37-53。 43.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 〈論基督宗教在原住民部落宣教之困境──以屏東縣來義. 鄉望嘉部落之長老教會、天主教會、拿撒勒人會為例〉 (花蓮:玉山神學院研究所道學碩士論 文,2009) 。 44.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 (第 2 冊) (臺南:臺南市政府,1999)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 日誌》 (第 3 冊) (臺南市:臺南市府,1999)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4 冊) (臺南: 臺南市政府,1999) 。. 15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8) 實記載荷蘭人對臺灣的管理及各地情勢、從事航運貿易活動的狀況等。和望嘉 有關的記載,多是與周遭部落的紛爭、與荷蘭人的互動等;清代則有黃叔璥(1722) 《臺海使槎錄》 、45 王瑛曾編纂(1764) 《重修鳳山縣志》 、46 盧德嘉纂輯(1894) 《鳳山縣採訪冊》等。47 此外,探討望嘉部落信仰變遷的史料分成民族誌、教會資料、口述史料三 類,以下分列說明。 (一). 民族誌. 根據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由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譯。《番族慣習調查報告. 政 治 大. 書》日文原書出版了 5 卷 8 冊,其中第 5 卷為排灣族,有 4 冊,分別講述排灣. 立. 族群的組成架構、地理環境、民族特性、宗教祭儀等,對於排灣族群遷徙與家. ‧ 國. 學. 族變化有詳細記述。特別是第 4 冊,對排灣族的社會團體、黨(支群)的組織. 關係。48. ‧. 與統治機關、番社關係等有詳細描述,能幫助筆者了解日治時期望嘉社的內外. y. Nat. er. io. sit.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 原名為《理蕃誌稿》 , 分成 4 卷 5 編,收錄於明治 28 年(1895)至大正元年(1926). n. al. Ch. engchi. i Un. v. 45. 黃叔璥(清), 《臺海使槎錄》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文叢第 4 種,1957)。. 46. 王瑛曾(清)編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重修鳳山縣志──上冊》 ,(臺北:文. 建會,2006) 。原刊於乾隆 29 年(1764)。 47.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鳳山縣採訪冊──下冊》 (臺北:文建會,2017) 。原刊於. 光緒 20 年(1894)。 48.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 書──第 5 卷:排灣族》 (第 1 冊) (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0 年初版;中 研院民族所,2003 中譯版)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 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 5 卷:排灣族》 (第 3 冊) (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 調查會,1922 年初版;中研院民族所,2004 中譯版)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 5 卷:排灣族》 (第 4 冊) (臺北: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1 年初版;中研院民族所,2004 中譯版) 。. 16 DOI:10.6814/NCCU202001558.

(29) 理蕃相關的公文書與理蕃政見。5 編分別記錄不同的時間,反應出不同時期有 不同的理蕃重點。其中有些許提及望嘉社與他社間的互動網絡,如:債務糾紛、 仇敵關係等。4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高砂族調 查書‧蕃社概況》,此書主要是描述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臺灣總督府警 務局理蕃課,針對高山原住民共計 526 個部落所進行的調查報告。內容有:部 落地理位置、地勢、氣候、沿革、仇敵關係等。書中描述了望嘉社的基本資料、 地理位置、社會狀況等。50 近代的報告書,有考古學者顏廷伃的《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遺址搶救調查計. 政 治 大. 畫成果報告書》、《屏東縣望嘉舊社遺址現況調查研究保存維護與活化計畫成果. 立. 報告書》,51 測繪望嘉舊社內的遺跡、家戶空間,紀錄望嘉舊社相關的口述歷. ‧ 國. 學. 史,使筆者可探尋望嘉舊社真實的狀態。 教會資料. ‧. (二). 長老教會於 1950 年代進入望嘉時的史料相對零碎,僅有些許的手抄資料,. y. Nat. al. er. io. v.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一卷) ,原. n. 49. sit. 如:第五次(1956.12.) 、第六次(1957.03.) 、第八次(1957.08.)傳道組會、第. Ch. i Un. 名《理蕃誌稿》 (臺北:臺灣總督府,大正 7 年(1918)初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engchi.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二卷上卷) , 原名《理蕃誌稿》(臺北:臺灣總督府,大正 10 年(1921)初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三卷) , 原名《理蕃誌稿》 (臺北:臺灣總督府,昭和 7 年(1932)年初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 , 原名《理蕃誌稿》 (臺北:臺灣總督府,昭和 12 年(1937)年初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50.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 (臺北:臺灣總督府,1931 年調查,1937 年初版;臺北:中研院民族所,2011 中譯版)。 51. 顏廷伃, 《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遺址搶救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屏東:社團法人臺灣打里摺文. 化協會,2013) 。顏廷伃, 《屏東縣望嘉舊社遺址現況調查研究保存維護與活化計畫成果報告書》 (屏東:社團法人臺灣打里摺文化協會,2015) 。. 17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0) 26 回部會議(1957.12.) 、屏東縣山地區會第 3 屆通常議會紀錄(1958.02.) 、第 三屆屏東山地區會第一次傳道組會議紀錄(1958)等,顯見當時屏東山地區會, 在山地部落宣教事工上的討論與安排,包含傳道師的輪調、支援。 此外,望嘉長老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望嘉教會獻堂感恩禮拜 手冊》,52 對望嘉部落的歷史與信仰有粗淺的調查與記錄,梳理望嘉長老教會 建堂史與歷任牧者,可粗淺瞭解近年望嘉長老會的變化。除此之外,還有 2003 年至 2019 年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望嘉教會和會手冊》 ,得以分析、整理近 16 年來望嘉長老會和會的內容,涵蓋望嘉長老教會的行政組織、會友人數、年度 目標等,能看見宣教方向與教勢的變化。 (三). 口述史料. 立. 政 治 大. 望嘉部落較少直接相關的文獻,因而需運用口述歷史的訪談資料,以望嘉. ‧ 國. 學. 部落第一代基督徒、傳統信仰者為訪問核心,部落耆老對傳統信仰與基督宗教. ‧. 之間的矛盾與轉變為訪談主軸。透過訪談,更深入了解在地理位置的演變與政 權的更迭下,望嘉信仰狀況與轉變後的影響,當外來政權進入時,望嘉如何繼. y. Nat. er. io. sit. 續保有傳統信仰,並在戰後應對基督宗教的進入。. 筆者在大學時,因參與了原住民服務、交流性社團,進而到望嘉部落服務,. n. al. Ch. i Un. v. 並且認識了時任村長周榮進與望嘉長老教會時任牧師 Tjuwu Vatjesan(竹嫵‧法. engchi. 之山) 。周榮進是傳統信仰者,因擔任村長職務的關係,在處理部落事務、傳統 文化活動方面,與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有許多討論與合作,這就形 成了一個特別的景象,傳統信仰者與基督徒互相的配合,受訪者的線便從他們 二人向外延伸。筆者藉周榮進接觸了他的妻子吳麗娜,吳麗娜是周榮進擔任村 長期間的得力助手,凡是部落祭祀文化、日常大小事宜皆瞭若執掌。由周榮進 再向外結識了羅安山頭目,他屬於望嘉核心家族之一的 Tjaluljivae(嘉羅禮發) 52. 望嘉長老教會,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望嘉教會獻堂感恩禮拜手冊》 (望嘉長老教會:. 2016)。. 18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1) 家,透過頭目的視角了解祖先遷移的脈絡、傳統信仰的祭儀等。 基督徒的部分,從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向上接觸他的父親陳東 波,得以窺探日治末期望嘉舊社的狀態,與戰後基督教進入望嘉部落的過程。 此外,再藉由 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繼續向外延伸,有第一代基督徒 尤畑生、陳花心,和第二代基督徒鍾必顯,透過第一代、第二代基督徒的口述, 能更加認識基督徒在望嘉的變化。 這些受訪者在望嘉的信仰變遷中都具一定的有代表性,口述訪談中亦有許 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筆者試圖透過訪談,將望嘉部落信仰變遷的過程具體化, 或許尚有缺漏,待後人能與以補足。.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9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2)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 本文主要分成五章,由於排灣族宗教信仰之研究,在臺灣的歷史學界研究 成果不多,因此筆者於第一章的開始,會先闡述排灣族其宗教信仰在臺灣歷史 脈絡中的重要性,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並就目前 為止,將排灣族宗教信仰在臺灣的相關研究做先行的介紹。 第二為「望嘉部落的歷史變遷」 ,首先對於整體排灣族部落的概況作了解, 再從望嘉部落的內部基礎談起,包含人口、地理位置與族群等,再由歷史的脈 絡去看望嘉部落的變遷,藉以瞭解部落本身的原貌及特質。Vungalid(望嘉部. 政 治 大 Aqinaljan an (望嘉舊社)定居下來,國民黨政府時期則兩度遷到 Marutaquv 立 落)母語一詞是孕育之地的意思,部落的家族與族人歷經各種遷徙後,在. ‧ 國. 學. 與現址 Tjirengrav,此章節包含部落的組成,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村後的部 落發展,與遷村後的生活狀態,內容層面包含政治、經濟,往後延續到部落的. ‧. 社會階級及分工。. sit. y. Nat. 第三章是「望嘉部落的信仰變遷」 ,首先說明望嘉部落傳統信仰的狀況,傳. io. er. 統的祖靈信仰、祭儀與頭目家直接相關由頭目家主持操辦,附含政治性的,再. al. 由 pulingav(女祭師) 、53 paraqaljai(男祭司)進行 palisi 的過程,大到 Maljeveq,. n. iv n C hengchi U 小到族人日常生活瑣事都與此緊緊相扣,整個傳統信仰的內涵,都是從祖靈信 仰開始,其中最為盛大的就是五年一次的 Maljeveq,望嘉部落亦重視 Pusau,. 就是在 Maljeveq 後下一年的送祖靈祭,但在日本人統治下傳統信仰受到壓抑, 加上日治後期的皇民化,效忠日本天皇取代了效忠頭目的意義,族人被迫學習 日本語,因此開始導致排灣族群社會、文化混亂,傳統信仰逐漸式微。 戰後國民黨政權接管臺灣,對原住民的施政以三民主義、共存共榮、民族 平等為目的,像是設置鄉公所,預備實施地方自治,從日治時代的警察專管到 與平地相同的行政機構,使其行政一般化,對於信仰的態度,起初雖無像日本 53. pulingav 為排灣族的女祭師、巫婆、靈媒。. 20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3) 人如此嚴格,但隨著國語政策,與生活改進運動的推行,原住民逐漸漢化,傳 統信仰與排灣族的社會階級皆受到衝擊,部落傳統的領導勢力逐漸由鄉、村、 里長取代,因此頭目享有的權力再度被弱化,僅剩在傳統信仰方面有僅限的影 響力。隨著部落逐漸平地化,族人自我意識逐漸抬頭,在日本政府戰敗後,連 帶著日本神道信仰的天照大神失去力量,為基督教提供一個良好的時機。基督 宗教進入後,整體排灣部落信仰傳播的概況,以長老教會為信仰大宗,起初長 老教會對排灣族的宣教無專責機構,主要是由高雄中會高山宣道部負責,後改 為山地部,爾後隨著主責的牧者轉移,排灣族的宣教事工亦轉移到屏東山地區 會,最後當排灣部落信眾達一定規模後,成立了排灣中會,此後長老教會對排. 政 治 大. 灣族的宣教有了排灣中會為主要的宣教機構。望嘉長老教會就在宣教的脈絡中. 立. 於 1957 年建堂,望嘉部落逐步從單一的傳統信仰,轉變成二元的傳統與基督宗. ‧ 國. 學. 教並行的部落,此章節描述基督宗教在望嘉的宣教及發展。. ‧. 第四章是「傳統信仰與基督宗教的遇與合」 ,首先比較望嘉部落內部的差異, 望嘉部落在排灣族之中的特性,與來義鄉的行政中心古樓部落相比,從日治時. y. Nat. er. io. sit. 期開始,兩部落的族群人口發展,在來義鄉都相當穩定,並且都是來義鄉最大 的部落,因此在歷史的研究中,兩者都有其重要性,不該重古樓、輕望嘉,特. n. al. Ch. i Un. v. 別是,望嘉部落正處於傳統信仰與基督信仰並行的高峰,兩者在部落的關係時. engchi. 而競爭時而包容,其信仰發展的走向未知,是一個尚未基督教化,卻同時又在 傳統信仰與基督信仰中轉換的部落,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望嘉部落在轉變的 過程中,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有著許多差異,此章節試圖從第一代基督徒的視角 與接觸過基督宗教卻還是堅守傳統祖靈信仰的族人,來探討他們對不同信仰的 態度,第一代基督徒過往所以倚靠的 palisi 及其相關祭儀,包含生老病死的祭 儀習慣,逐漸被基督信仰的教會所取代。此外,從部落的各個階級來看基督宗 教在望嘉的發展,排灣族原先的階級制度,是由頭目家所領導,有著嚴明的社 會階級,當外來的社會規範改變這樣的階級制度後,部落產生了新的一批領導 21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4) 者,這批領導者並不完全與階級制度無關,反而是在新的政治規範下,從舊有 的頭目家成為了村、里、鄉長等地方首長或是民意代表與議員。其中比較特別 的是,原先為頭目、貴族階級的族人,在信仰轉變後成為了基督信仰中的要角, 雖無實質的政治權力,但在地方社會卻有一定的號召與影響力,而不同的階級 地位對於外來信仰的接受度也不同,頭目與貴族是部落中的少數人,同時是握 有權力者,這權力往往也與傳統祭儀息息相關,究竟望嘉部落族人的祖靈觀與 神觀呈現何種面貌,值得相當探究。 外部則與楓林部落相互比較,楓林為南排灣族,是已基督化的排灣族部落, 望嘉則為中排灣族,兩部落各有不同的特殊性,期望透過此章節探討造成兩部. 政 治 大. 落如此不同信仰狀態的因素為何。首先是兩部落的組成大不相同,使基督信仰. 立. 進入了二部落中,有不同的發展態勢,因此在面對傳統信仰的觀念,因為兩部. ‧ 國. 學. 落的傳統信仰深淺程度不一,對傳統信仰也有不同的態度與看法。. ‧. 望嘉與楓林部落在信仰變異與相融後的文化呈現,就是當基督信仰進入兩 部落後,在文化方面受到的影響,例如:語言,特別是在國民黨政府統治後,. y. Nat. er. io. sit. 推行國語禁說母語,這對各個族群的衝擊不在話下,隨著國語運動的推行,許 多年輕一輩的族人漸漸不會講母語。同時在這狀態下,以長老教會為首的族人,. n. al. Ch. i Un. v. 開始使用母語的聖經,並有了母語的主日禮拜,不經意的使排灣族語文字化並. engchi. 且被保下來,當有了母語的主日禮拜後,相應而生的就是母語詩歌,用母語詩 歌來讚美上帝,這與原排灣古調向祖靈說話的概念些許相似,對象都是信仰中 的神。 面對傳統文化的流失與尋回,望嘉部落的基督徒走出與傳統信仰者的衝突, 從文化的角度出發,主動參與、協助部落各項事務,對望嘉的傳統信仰者而言, 傳統祭儀是生活信仰,對基督徒來說則是族群認同與文化,望嘉部落將傳統信 仰祭儀提升到部落性的層次,全體部落族人一同投入在部落事務中,不論是傳 統信仰者還是基督徒皆在其中,顯示出望嘉部落的團結。 22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5) 楓林部落的文化流失,主要有兩個因素,為政府政策與經濟因素,日治時 期與戰後對原住民有許多政策,像是禁止舉辦大型祭儀、禁說母語等,都使楓 林部落的文化受到衝擊,加上社會快速變遷,為考量生計,部落中的青壯年需 到外地工作以賺取家計,久而久之便在外地定居下來,部落裡少了青壯年這代, 便少了耆老與孩童之間溝通的橋樑,使部落的文化產生了斷層,因此楓林的族 人在面對文化流失與尋回,寄望在未來能藉基督信仰走出屬於楓林部落的路。 中排灣的望嘉與南排灣的楓林,由上述種種因素,在信仰上有著不同的發 展與差異,兩部落族人對於排灣族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是什麼,演變至今往後所 要面對的問題一一浮現,兩部落的人口外流嚴重,以致年輕的族人對於自身的. 政 治 大. 文化認同相當模糊,在各個部落都要恢復傳統祭典的現今,該如何把老一輩的. 立. 精神留下並且傳承,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在基督信仰與排灣族文化信仰之間找到. ‧ 國. 學. 平衡,是二部落首要面對的課題。.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3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4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7) 第二章 望嘉部落的歷史變遷 望嘉部落的排灣族語為 Vungalid,是個歷史悠久的部落,最早相關的文獻 可以從荷蘭時期看起,中間歷經清朝時期、日治時期,再到戰後國民黨政府, 都以排灣族語「Vungalid」變形為各個語言的樣貌存在於文獻中。 現今的望嘉部落,戰後經過兩次遷村,於現址 Tjirengrav 建立部落,此地 東與南和村為鄰,南與力里溪與新埤鄉餉潭村為鄰,往西北方則為文樂村,現 行政區域劃分為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 第一節 部落與家族. 立. 一、排灣族的起源與分布. 政 治 大. ‧ 國. 學. 排灣族的族稱是來自 Payuan 這個部落的稱號,排灣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發 跡於大武山的 Payuan,所以排灣族名是取自部落的名字,在排灣族的區域內有. ‧. 兩個部落有此稱呼,分別是上排灣社與下排灣社。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排灣」. Nat. sit. y. 和羅馬拼音「Paiwan」 ,最早是由伊能嘉矩和粟野傳之丞以 Su-Paiwan 稱呼散居. al. n. 文則為排灣。1. er. io. 在中央山脈南端和東南沿岸的族群,後鳥居龍藏將 Su-Paiwan 寫成 Paiwan,中. Ch. engchi. i Un. v. 排灣族人源起大武山四周,為拓展生存空間,族人不斷向南及向東遷移, 此行動 17 世紀便已完成,此後排灣族便以臺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區域北起大武 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大都分布在臺灣南部山岳 地帶及東南海岸地帶,東北與魯凱族、卑南族為鄰。2 大體而言,依照蔣斌在《重修臺灣省通志》的分類,將排灣族群分成 Raval. 1. 童春發、洪湘雲,《排灣族 PADAIN 部落歷史研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7),頁. 22-23。 2. 趙秀英、廖秋吉、鍾興華, 《排灣族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 (屏東:原民會文化園區,. 2013),頁 17。. 25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8) 系統與 Butsul 系統,Raval 和 Butsul 系統最大差異在於,自古以來 Raval 系統 就沒有 Maljeveq(迎祖靈祭),此外,有別於 Butsul 系統不分男女的長嗣繼承 制,Raval 系統反而和魯凱族較相同,偏重於父系的長男繼承制,但又因 Raval 系統的語言和魯凱族不同,和 Butsu 系統卻同屬排灣族語,因此仍被劃分為排 灣族。3 Raval 系統居住在排灣族最北端的三地門鄉,三面為魯凱族環繞,和魯凱 族有聯姻關係和文化互動,有許多相似特質。Butsul 系統則是排灣族的多數,4 Butsul 系統中又以口傳、各頭目家系譜區分成許多群,兩個系統再依地區劃分, 則可分為北部排灣、中部排灣、南部排灣與東部排灣四個地域性,北、中、南、 東部排灣為相對地理位置。. 立. 政 治 大. 在排灣族以 Raval 與 Butsul 系統分類之下,同時兼併現代行政體系、族群. ‧ 國. 學. 三地門鄉. 大社村、青山村、安坡村、口社村、 北部排灣. 地域. er. sit. ‧. 分布村落. io. 屏東縣. 分布鄉鎮. Nat. 分佈縣市. 表 1:Raval 系統分類表. y. 系統來源、地域群體關係的分類,各群內村落名稱大致如下表:. n. a德文村、賽嘉村 iv l C n 資料來源:許功明、柯惠譯,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 (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頁 hengchi U 7-8。. 表 2:Butsul 系統分類表 群. 分佈縣市. 分布鄉鎮. Butsul 本群. 屏東縣. 三地門鄉. 分布村落. 地域. 三地村、馬兒村、達來村、口社村、 北部排灣. (布曹爾). 德文村 瑪家鄉. 排灣村、瑪家村、北葉村、佳義村、 涼山村、三和村. 3. 譚昌國,《排灣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6 月),頁 5-6。. 4. 譚昌國,《排灣族》,頁 5-6。. 26 DOI:10.6814/NCCU202001558.

(39) Paumamauq. 屏東縣. 泰武鄉. 平和村、萬安村. 泰武鄉. 萬安村、泰武村、佳平村、武潭村、 中部排灣. (巴武馬). 佳興村 來義鄉. 義林村、來義村、古樓村、望嘉村、 文樂村、南和村、丹林村. 春日鄉. 七佳村、力里村、歸崇村、古華村、 春日村、士文村. Chaobolbol. 屏東縣. 獅子鄉. 內文村、南世村. 獅子鄉. 南世村、內獅村、獅子村、竹坑村、 南部排灣. (查敖保爾) 牡丹鄉. 東源村. 屏東縣. 獅子鄉. 草埔村、丹路村、楓林村. 屏東縣. 立 獅子鄉. (巴卡羅). Nat. Pakarokaro. 臺東縣. io. 旭海村. 滿洲鄉. 滿州村、里德村、永靖村. 恆春鎮. 仁壽里、龍水里. 太麻里鄉. 大王村、金崙村、多良村、溫泉村. 金峰鄉. 嘉蘭村、介達村、比魯村、壢坵村、. 東部排灣. 新興村、賓茂村. n. al. 牡丹鄉. ‧. (斯卡羅). 屏東縣. 石門村、牡丹村、高士村、四林村. y. Skaro5. 牡丹鄉. 學. (巴利澤敖). 竹坑村. sit. Parilarilao. 政 治 大. ‧ 國. (射不力). er. Sebdek. 內文村、楓林村、丹路村、草埔村. Ch. i Un. v. 大武鄉. 大武村、大鳥村、大竹村、尚武村、. 達仁鄉. 土坂村、臺坂村、森永村、新化村、. e n g南興村 chi. 安朔村、南田村 資料來源:許功明、柯惠譯,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頁 7-8。. 本文所研究的望嘉部落,則是兩大系統中的 Butsul 系統 Paumamauq 群, 轄屬於中部排灣族,位於今日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部落目前的頭目家有: 5. 瑯嶠十八社中的豬朥束、射麻里、貓仔、龍鑾四社稱為 Skaro 群,出自臺東知本社,被認為. 是排灣化的卑南族,可說是排灣、卑南兩族之混血群。蔣斌於 1984 年將其從恆春地區 Parilarilao 群獨立出來。許功明、柯惠譯,《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 ,頁 6。. 27 DOI:10.6814/NCCU202001558.

(40) Tjaluljivae(嘉羅禮發)、Ruvilivilj(魯飛禮飛)、Galjacimu(卡拉契姆)、Gade (嘎德)等四個家族。. 二、 傳統排灣族的部落與家族 排灣族部落的形成,是以水源作為聚居的主要考量,所以部落多建立在河 流兩側的斜坡上,或山泉流向河谷的途中。 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各有自己的頭目、貴族家族,並有各自的領地和所屬家 戶,由頭目家與附屬的家戶而形成一個社會團體,在此可稱此社會團體為支群,. 政 治 大 群其頭目家則可能有上百戶附屬家戶。 立. 每個支群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支群其頭目家可能只有 2、3 附屬家戶,大的支 6. ‧ 國. 學. 數十戶到數百戶家戶集合而成為部落,是一個共同防守、共同復仇的政治 單位,與其他部落的關係有友好與敵對可能,若以一個頭目家的一支群而組成. ‧. 的社會團體可稱單群部落,由多數頭目家的多支群所組成的部落則稱為複群部. sit. y. Nat. 落。7 在複群部落中,各支群頭目皆為部落的統治機關,其中擁有較多領域、. io. er. 附屬人民者,自然勢力較為龐大,便為該部落的領頭者,若是各支群頭目勢力. al. 相抗衡,則是在互相對等的立場上共同治理。8 對外關係上,複群部落不是個. n. iv n C hengchi U 別以支群為單位,而是以部落為單位,不論是在宣戰、講和、救援、中立等重 要問題的立場上皆如此。9. 6.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 5 卷:排灣族》 (第 4 冊) (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1 年初版;中研 院民族所,2004 中譯版),頁 3。 7.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 5 卷:排灣族》 (第 4 冊),頁 3。 8.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 5 卷:排灣族》 (第 4 冊),頁 48-49。 9. 臺灣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 書──第 5 卷:排灣族》(第 4 冊) ,頁 50。. 28 DOI:10.6814/NCCU20200155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