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活動報導

Download (0)

Full text

(1)

物理教學活動報導

壹、

2013年下半年活動報導

一、第

26屆國際青年物理學家辯論錦標

(26th 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 Tournament) 時間:2013年7月24日至31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和元智大學 報導: 第26屆「國際青年物理學家辯論錦標賽」, 共有26各國家代表隊同台競賽,有國內外350 位學生、老師和教授參加整個活動。各國學 生代表隊,針對開放性的物理問題,在老師 指導之下,進行長約10個月的研究後,與其 他國家選手互相討論與切磋。全程以英語表 達,競賽相當熱烈。最後由新加坡、韓國和 瑞典獲得金牌。雖然題目都相同,但是可以 看出不同文化背景對於問題的不同解讀,不 同國籍對於實驗設計也有所不同,展現出十 足的國際性,相當有趣;也讓台灣參加的學 生、輔導員和現場工作學生,以及台灣師大、 元智大學、桃園高中、平鎮國中等各校學生 感到相當的有收穫。馬英九總統因為行程緊 湊,特別指派吳敦義副總統在開幕時代表致 詞,而馬總統特別在競賽結束之後,會同教 育部蔣偉寧部長,在總統府接待與會的國內 外貴賓,同時也接見獲得金牌的新加坡、韓 國和瑞士國家代表隊,以及獲得銅牌的台灣 代表隊。活動邀請了1996年諾貝爾獎得主 Douglas Osheroff教授給參賽的學生演講。 (撰稿人:賈至達) 活動網頁(26th IYPT):http://iypt.tw/

二 、 歐 洲 物 理 教 育 學 會 研 討 會

(ICPE-EPEC 2013)

時間:2013年8月5~9日

地點:Prague, Czech Republic(布拉格,捷克) 報導:

2013 年 國 際 物 理 教 育 研 討 會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吸引了來自世界上55個國家,超 過300位物理教育學者參與。議程中,同時有 多項的學術活動進行,包含口頭論文,壁報 論文,及workshops。主要的探討議題包含: 物理史哲對物理教學之影響、資訊科技引入 課堂實踐、探究教學之成效與瓶頸、及物理 教科書內容的檢視與探討。隨著物理教育學 界的蓬勃發展,透過教育研究的途徑具體提 昇物理教學實務的理想,應該是可期待的。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參與法國學者Laurence Viennot團隊的workshop,以透明介質的吸收 光譜為主題,透過多項器材實例與文獻,一 一挑戰與會學者的盲點,成功誘導參與者參 與及對話,真是獲益良多。除了深入暸解光 譜原理之外,更對未來設計教師專業成長研 習活動,提供了許多啟發。(張慧貞撰稿) 官方網址:http://www.icpe2013.org

活動報導

(2)

三、第十一屆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

時間:2013年8月9~11日 地點:呼和浩特(內蒙古的首府) 報導: 這個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11 屆,下一屆預定由蘇州科技學院承辦。這次 會議在內蒙古師範大學舉辦,臺灣有林泰 生、陳秋民、林建隆、邱韻如、楊美姍、周 鑑恆、戴明鳳、劉彥君、鄧崇林等十位學者 參會。本次會議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104 所學校的253為代表參加,收到論文49篇,有 21位在大會交流報告,參評儀器有93件,有 17項獲一等獎、23項獲二等獎。會議除了大 會邀請的數個專題演講、對物理教學及實驗 教學進行論文發表之外,還有大規模的儀器 評比與交流。儀器評比與交流是大會最精彩 的部分,我利用空檔時間一一和各攤位交流 互動,收穫頗豐。茲舉三例:(1)蛇擺,是常 見的演示儀器,但是用彈簧來演示蛇擺,我 是第一次看到。講解的是一位大學部的學 生,他說這是他親手製作的。(2)天津城建大 學的楊廣武老師一看到我就把我叫住,要我 看他演示。他做的這個衍射演示儀,剛好是 我兩年前在天津研討會所發表的主題。(3)駐 波演示儀也很有巧思,改裝LED手電筒,加 上閃頻的電路版,將此套實驗變的很輕巧與 方便。 大陸的大學(他們稱之為高校)在普物課堂裡 實施演示教學,已行之有年。在他們的教育 指導委員會所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 教學基本要求裡明文規定:應充分利用演示 實驗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增加感性知 識,提高學習興趣。大學物理課程的主要內 容都應有演示實驗(實物演示和多媒體仿真 演示),其中實物演示實驗的數目不應少於40 個。實物演示實驗可以採用多種形式進行, 如課堂實物演示、開放演示實驗室、演示實 驗走廊等。在這樣的規定下,各大學的演示 實驗室蓬勃發展,他們自製儀器的能力,不 斷發展新的演示儀器的投入,都是我們遠遠 不及的。 (邱韻如撰稿)

四、

2013 創意科學 FUN 一夏

時間:分為三階段 科普志工培育:2013年1月~6月 全國高中科學營:8月25~29日 社區親子科普活動:8月12~16日、11月 3日、11月10日 地點:陸軍官校、澎湖西嶼鄉大池社區、白 沙鄉山水社區、台中梧棲區大庄社區 報導: 本計畫『創意科學FUN一夏』為陸軍官校物 理系洪偉清教授所主持的國科會科普計畫, 也是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支持之科普推動 計畫。本計畫內容區分科普志工培育、全國 高中科學營及社區親子科普活動等,分別於 今年1月開始執行,其目的包含(一)激勵學 生主動學習,讓學生習得規劃、溝通、表達 能力與瞭解物理科學內涵與應用。由實際操 作與示範方式來解說物理科學,使學生有學 習目標,進而體認「學以致用」,而達自主 學習之目標。(二)有效培育更多科普志工 投入後續推廣工作,也能讓高中生瞭解物理 原理與內涵。(三)讓科普志工發揮所學, 減少城鄉間學習落差,進而達成科學教育普 及化之目標。今年由陸軍官校物理系科普推 動小組5員老師,共培訓100員科普志工並負 責辦理全國高中科學營。並從中遴選50員志 工,送訓科工館解說志工培訓,以延續志工 生命,有效推廣科學教育。另於澎湖社區辦 理及梧棲社區,共辦理10場親子科普活動,

(3)

共吸引近千餘人次參加活動。課程內容以生 活與趣味物理及資訊教育為主,採分組闖關 競賽方式進行。 透過本計畫之執行可獲得以下成果:(一) 有效除促進軍校學生對科學教育的關心與瞭 解,並有效訓練其思維與表達能力。(二) 有效推動科普推廣教育成為學校特色活動, 並有效結合學校各項教學資源,更吸引本校 各系學生參加科普志工培訓,以提升辦理科 普活動的能力。(三)有效推動親子一同參 與科學活動,讓科普教育能於家庭中生根。 2014年陸軍官校科普志工培訓報名,於2013 年12月1日截止報名,共計120學生報名參 加,預計將於1月起開始培訓,以利辦理2014 年各項科普活動。(洪偉清撰稿)

五、高雄市高中職物理教師研習

時間:在8月13~14日 地點:高雄市仁武高中 報導: 本研習是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辦,高中物 理學科中心協辦,邀請講師包含高雄師範大 學丘愛鈴副教授,以及物理學科中心明道中 學伍瀀肇老師、豐原高中柯閔耀老師、基隆 女中張仁壽老師、台東高中趙臨軒老師為高 雄區教師提供差異化教學、有效教學策略及 多元評量理念等十二年國教教師增能研習, 透過專業對話增進教師教學專業知能,培養 物理科教師教學之專業能力為導向,以達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目標,透過經驗分享 發展有校教學策略,精進教師面對程度落差 較大的學生時之教學能力。透過經驗分享發 展多元評量策略,精進教師評量能力,以符 合學生個別化差異。 本研習與各校辦理的十 二年國教教師增能研習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分 科研習,屬於深化的增能研習部分,期許參 加教師能夠返校與其他教師分享研習心得, 這也是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與學科中心第一次 合作辦理相關研習,可以成為未來合作的模 式之一 (朱元隆報導)。 六、2013 物理教育聯合會議(包含:物理教 學與示範研討會、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及物 理教育學會年會) 時間:2013年8月24~25日 地點:文化大學 報導: 從民國 101 年開始,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 會、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及物理教育學會年 會三大研討會的熱心參與者與籌劃者,為了 集中資源與提高研討效率,在考慮與會成員 來源與研討主題的關聯性之後,決定將三個 會議聯合舉辦。在三大研討會中,物理教育 學會年會包含了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的年 度會員大會與相關行政會議。物理教育學術 研討會主要提供了各級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實 務心得與理論研究的發表與交流的平台。物 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注重的是演示教學與動 手實作的心得與成果交流。今年因受潭美颱 風影響,會議由原定8月22~24日臨時改期至 24、25日舉行,主辦單位也做了一些應變規 劃。所幸大會的這些應變措施,得到了許多 熱心朋友的支持,本次會議參加者,仍達 274 位之多。 不僅如此,本次會議有更多台灣以外的朋友 加入,包含27位大陸老師(含大學、中學、 小學教師及民間教育機構老師),3位日本高 校教師參與。三場大會主題演講中,台灣大 學高涌泉教授和大家談了關於99課綱的檢討 和十二年國教物理課綱的展望。東吳大學陳

(4)

秋民教授教大家放風箏,與體驗其中的科學 知識和做人道理。中研院李定國所長提出 了,線上影音資源與大規模開放課程(Mooc) 對大學物理教育的可能衝擊與因應之道。三 場演講,均產生了會場上熱烈的交流和會後 的後續討論與合作。(鄒忠毅報導) 網址:http://www2.pccu.edu.tw/Lab/statphys/

七、科學實驗論文寫作工作坊

時間:2013年9月12日(四)13: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報導: 「最好的教育,是讓學生看見,教師肯不斷 地教育自己。」有鑒每年科展時,高中職老 師及學生常為了找問題及科學寫作的問題四 處求助,發現科教傳播欠缺科學實驗論文寫 作人才,故嘗試辦理「科學實驗寫作工作 坊」,邀請專家分享論文寫作經驗、聘請講 師指導學員寫作要領。「科學實驗論文寫作 工作坊」分兩階段進行,第一堂階段為通論 介紹,分為「選題」、「數據整理與分析」 與「寫作」等三大主題。第二階段以做中學 的方式,直接針對學員所繳交「研究方向說 明書或科展成果報告初稿」進行通則討論, 並透過一對一討論,解決學員在撰寫論文過 程中所遭遇到的個別問題。9月12日已於臺灣 大學舉行第一階段科學實驗論文寫作教師工 作坊,吸引140位教師報名參加。第一階段課 程結束後,陸續收到20篇學員寄來的科學實 驗論文,因此第二階段課程以直接針對學員 所繳交論文進行通則討論,包含論文寫作共 同問題分析與各科的繳交報告之內容問題分 析。之後,再透過一對一個案指導,解決學 員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個別問題。 透過工作坊實際參加每一次的討論活動,讓 參與教師心中的疑惑和對這些主題內容有更 深一層的認知與想法;透過觀摩其他老師的 教法,也激盪自己未來在引領學生學習這些 內容時,有著典範教學可以學習和運用。 (蔡沛霖撰稿)

八、物理學史研習會

日期:2013年9月28日 和 10月5日 時間:8:30~17:30 主辦:東吳大學物理系 地點:東吳大學第一教學研究大樓 源流講堂 報導: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與『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物 理學科中心』於2013 年 9 月 28 日與 10 月 5 日,合作舉辦兩次『物理學史研習會』順利 圓滿完成,此次研習會,分別邀請北京清華 大學物理學系退休教授郭奕玲與沈慧君,以 及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暨科學技術史研究 所教授厚宇德等三位來臺講演,另邀請國內 學者,包括清華大學退休講座教授閻愛德、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高涌泉教授以及東吳物理 學系劉源俊教授、任慶運副教授。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一向重視物理學史的教育,認為物 理學史在文化史上有重大意義,此次研習會 由教育部與『東吳之友基金會』(Friends of Soochow)經費補助,廣邀高中物理教師參 加,吸引了北中南共177 位物理老師參與, 引發熱烈迴響與共鳴,參與教師表示期待來 年能續辦此研習會,共同研討物理學史在教 學上的應用,期能拓廣教師視野,裨益高中 物理教育,嘉惠在校學子。 (蔡沛霖撰稿)

九、

2013 清華諾貝爾大師月

日期:2013年12月19日(四) 地點:旺宏館學習資源中心一樓國際會議廳

(5)

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自2006 年開辦「諾貝爾大師在 清華」系列以來,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到校演 講,學校因而趁機辦理「諾貝爾大師月」活 動,是清華師生以及鄰近學子難得的知識饗 宴。諾貝爾獎是學術桂冠,如所有難得獎項 一樣,有運氣成份,而常有遺珠之憾,但得 獎人往往實至名歸。諾貝爾獎大師一般都平 易近人,思路清晰,善於溝通,知識淵博, 精於表達,是學者最佳典範。 2013 清華諾貝爾大師月第一場之講題為「我 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由1957 年物理獎得主、 當代的物理大師楊振寧院士講述了自己在物 理學研究生涯中的許多精彩片斷,與年輕學 子分享了他的學習與研究經歷。 第二場演講邀請1986年化學獎得主李遠哲院 士,演講專題為「敢與別人不一樣」,勉勵 學子無論是從事哪一行業,創造力與想像力 最重要,不要盲目相信,要深入思索,不要 害怕失敗。創造力與想像力並非與生俱來, 而是要培養的,首先一定要敢與別人不一 樣,要有好奇心,有追根究柢的精神,深入 思索,要有失敗再站起來的勇氣,還要靠成 功的經驗累積信心。在場每位同學聚精會神 聆聽,時而發出笑聲,時而回報熱烈掌聲, 藉 由大師自身經驗及歷程與學子分享,並鼓勵 大眾,隨著時代改變與社會進步,全方位學 習、努力充實自己,完成夢想與理想、貢獻 社會。 (蔡沛霖報導)

十、兩岸四地第二屆中學物理教學研討

日期:2013年12月27~29日 地點:福田中學,深圳 報導: 繼二年前在澳門舉辦首屆研討會之後,這次 在深圳的福田中學舉行,兩岸四地(大陸、 臺灣、香港、澳門)共有約一百七十位教育 專家和中學物理教師參加,收到投稿文章68 篇,有40篇分三組論壇交流報告。台灣與會 學者及高中教師共有十三位,有代表中華民 國物理教育學會的林泰生理事長、邱韻如常 務理事、朱元隆理事,以及高中物理學科中 心的陳余各主任、張仁壽老師、盧正良老師, 還有高師大劉嘉茹院長及何明宗學務長的科 環所七人團隊。謝謝秘書長楊嘉會老師在行 前代表學會與大會積極聯繫,會議見聞及反 思請參見本期三位參會教師的文章。(邱韻 如報導)

貳、2014年活動預告

一、

2014 物理年會暨成果發表會

時間:2014年1月21~23日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 介紹: 除每年例行年會中有物理教學session之外, 另特別安排《2014動手做物理教學研討會》 於2014年1月23日(四)假國立中興大學與物 理年會合併舉行,內容請參見本期『會務報 告』。(邱韻如報導) 網址:http://ampsroc.physics.org.tw

二、

2014 物理教育聯合會議(包含:物理

教學與示範研討會、物理教育學術研討

會及物理教育學會年會

)

時間:2014年8月21~23日(週四~週六) 地點:國立臺東大學知本校區 介紹: 本聯合會議過去在陸軍官校及文化大學已辦 過兩屆,今年將由國立臺東大學舉辦,希望 延續過去的傳統讓大家能充分發表物理教

(6)

育、物理教學示範相關之研究心得,並且將 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大家相互交流。我 們希望大家在經過一年繁忙的辛勤工作後, 能夠順便到後山享受好山好水,泡泡溫泉, 甚至乘坐熱氣球遨遊一番,讓大家在聯合會 上學得開心、玩得愉快。這也是本校理工學 院自臺東校區搬遷至知本校區(103/08/01)的 第一項慶祝活動,竭誠歡迎各位夥伴到臺東 大學新家來走踏走踏。(林自奮撰稿)

三、

GIREP2014

時間:2014年7月22~24日 地點:Palermo, Italy 網址:http://www.unipa.it/girep2014/

四、

Science on Stage 2015

時間:17-20 June 2015,

地點: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網址:

http://science-on-stage.eu/?p=212

五、AAPT未來二年研討會

介紹:美國物理教師協會AAPT(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每年有夏冬 兩次會議,接下去三次的會期及議程已排定:

2014 Summer Meeting : July 26-30 (Minneapolis, Minnesota)

2015 Winter Meeting:January 3-6 (San Diego, California)

2015 Summer Meeting : July 25-29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aryland)

網址:http://aapt.org/Conferences/meetings.cfm

六、NSTA National Conferences

介 紹 : 美 國 科 學 教 師 協 會NSTA(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每年三月舉辦

全國性的會議,會期為四天,參與人數大約 在10,000~15,000左右,有1500場sessions和 1100個攤位展覽。除此之外,每年還有三場 地區性的會議,參與人數大約在2,000~4,000 左右,有300場sessions和200個攤位展覽。未 來三年的會期及地點均已排定,如下: 2014 NSTA:April 3-6 (Boston)

2015 NSTA : March 26-29 (Chicago, Illinois)

2016 : : March 31-April 3(Nashville, Tennessee)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