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設計—鄉土情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教學設計—鄉土情懷"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郁文華章—中華文化學與教資源套》:「教學設計」

1

教學設計—鄉土情懷

一、 學習目標:透過研習不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的鄉土情懷,反思其背後意 義,從而學習欣賞中華文化重情的優良傳統。

二、 學習材料:

1. 鄭國江《客從何處來》(歐瑞強唱)

2. 陳樹《九月九的酒》(陳少華唱)

3.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 白先勇《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節選 5. 賀知章《回鄉偶書》

6. 季羨林《月是故鄉明》

7. 琦君《水是故鄉甜》

8. 余光中《鄉愁四韻》

9. 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10. 小思《不遷》

三、 程度:高中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1. 播放電影「落葉歸根」預告片,思考:主角為何不怕艱 辛,千里迢迢也要把好友的屍體帶回家鄉下葬?

可在You Tube搜尋「落葉歸根」

電影預告片

2. 播放歐瑞強《客從何處來》,着學生細聽,領會歌詞的 意思。然後一起討論:

‧ 歌曲引用了哪一首唐詩?

‧ 詩和歌均反映了哪種情懷?

‧ 詩與歌分別從哪些角度抒發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讓學生初步了解鄉土情懷是中國 文化的特質。

可在You Tube搜尋歌曲《客從何處 來》及《九月九的酒》

3. 播放陳少華《九月九的酒》,引導討論:

‧ 「九月九日」對中國人有何獨特意義?為何在這一 天會特別思念故園?

‧ 這首歌讓你想起哪一首唐詩?

引導學生思考觸發思鄉情懷的元 素—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

(2)

2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 請學生一起朗誦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 受當中所抒發的情懷。

‧ 除了重陽節,還有哪些節日會勾起遊子的思鄉情懷 呢?試舉一些文學作品例子,並加以說明。

‧ 為何中國人往往在佳節會「倍思鄉」、「倍思親」呢?

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包括春 節、清明、中秋、重陽等,均體 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如 慎 終 追 遠 、 報 本 反 始 的 感 恩 心 態;嚮往家族團圓、和諧共處的 重情的傳統。教師宜鼓勵學生探 討傳統節日的核心價值及其與鄉 土情懷的關係。

4. 閱讀季羨林《月是故鄉明》、琦君《水是故鄉甜》,然後 討論:

‧ 琦君文章最後一段說:「說實在的,即使是真正天 然礦泉水,飲啜起來,在感覺上,在心情上比起大 陸故鄉的水,和安居了三十多年第二故鄉台灣的 水,能一樣的清冽甘美嗎?」,季羨林《月是故鄉 明》中有類似的說法嗎?

‧ 為何「月亮」、「水」能觸動作者的鄉土之思?還有 甚麼事物也會掀動人的思鄉之情?

‧ 中國的文學作品往往借物抒情,根據你的閱讀心 得,除了「月」、「水」外,還有哪些物象容易引發 思鄉或寄託鄉愁?試舉一二,並說明這些物象的文 化意涵?

引導學生探討中國人如何通過與 鄉土有關的事物寄託鄉愁,而這 些物象在長久的文化積累下,成 為一種具豐富意蘊的文化載體,

如「月」、「水」、「茶」、「酒」等。

5. 閱讀余光中《鄉愁四韻》、陳之藩《失根的蘭花》,進行 小組討論,然後匯報以下問題:

‧ 余光中《鄉愁四韻》中選擇了甚麼事物來抒發思鄉 的情懷?這些事物是否全都是作者家鄉之物?他 所寫的家鄉可有另一層意義?何以見得?

‧ 陳之藩到美國前後,對故鄉事物的感受有何不同?

為甚麼?

‧ 陳之藩《失根的蘭花》指出古人說:「人生如萍」, 他則認為「人生如絮」,兩者有何分別?這與題目

《失根的蘭花》有關係嗎?

《鄉愁四韻》的文化元素及思考 問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 分,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教師宜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文化的 鄉情有不同層面—狹義來說,「故 鄉」指個人的「家鄉」;從廣義而 言,則是指「國家」。

(3)

3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6. 學生朗讀賀知章《回鄉偶書》,感受詩歌的情意後,教 師導讀白先勇《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節 選),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 白先勇為甚麼要「尋根」?「尋根」對他來說有甚 麼意義?他的「根」與甚麼人、事有關?

《 少 小 離 家 老 大 回—我 的 尋 根 記》(節選)的文化元素及思考問 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分,

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7. 討論

閱讀小思《不遷》後,結合白先勇《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的尋根記》(節選)及陳之藩《失根的蘭花》,師生 共同探討:

‧ 《不遷》中的傳統農民有甚麼特質?為甚麼重視土 地?

‧ 「根」與「土地」有甚麼關係?「根」對中國人有 何重要?為何中國人稱回鄉為「尋根」?

‧ 鄉土情懷與農業社會有甚麼關係?

‧ 《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節選)及陳之 藩《失根的蘭花》兩者在「失根」與「尋根」之間,

兩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 不 遷 》 的 文 化 元 素 及 思 考 問 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分,

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不遷》含蓄地頌讚以農立國的 中華民族的勤奮、刻苦、樂天安 命、安土不遷、扎根土地的情意 與品行。教師宜藉此引導學生思 考中國人的鄉土情懷與農業社會 的密切關係。

可參考

 農業社會聚眾而居,人民依 附 大 地 , 其 根也 與 土地 連 繫。「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 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 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 鄉。」(費孝通(2008)《鄉土 中國.鄉土本色》。中國:人 民出版社,頁1-8)

 「鄉土情誼和中國的文化、

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都分不 開……由於鄉土情誼太深,

所以絕大多數的農民,都安 土重遷,老死不出鄉。」

(韋政通(2008)《中國文化 概論》六版十刷。台灣:水 牛圖書有限公司,頁50-55)

8. 寫作

學生寫作一篇以「回鄉記」為題的文章,在班上朗讀。

教師亦可因應學與教需要,決定 學生寫作的表達方式。

(4)

4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9. 總結

「重情」是中國文化的特質,以農立國的中華民族重 視「土地」和「根」,對家人、親族及對土地、家鄉都 有情。

10. 延伸活動

‧ 重視鄉情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特質,鼓勵學生探 索鄉土情懷對現今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 搜集與鄉土情懷有關的文學作品,在班上與同學分 享和討論。

‧ 專題研習

以「我的故鄉」為題,蒐集和整理有關故鄉的山光 水色、風土人情、文化風貌的資料,並在課堂上報 告。

教師可考慮安排學生分享學習這 個課題後的感受、收穫和反思。

‧ 閱讀

沈從文《邊城》

費孝通《鄉土中國》

余秋雨《吳越之間.日暮鄉關》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鄉土情誼》(第二章第七 節)

‧ 電影欣賞 落葉歸根 黃土地

教師可因應情況,着學生寫書評 或影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學期配合學習體驗日的主題「好好玩」 ,讓學生從了解自己家鄉的美

本學期配合學習體驗日的主題「好好玩」 ,讓學生從了解自己家鄉的美

[r]

104年11月 生態探索~辦理教師PLC 研習─生態探索動畫製作 關懷鄉土~辦理教師PLC 研習─Arcgis Online 應用 文化采風~辦理教師PLC 研習─烏日地區文史探尋.

回鄉看那荷花盛開之景。「故鄉遙,何日去」,上句陳述,下句疑問,情感甚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 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

「每逢佳節倍思親」

愛國憂民的崇高襟懷 懷念鄉土的真摯情感 男女追慕的溫柔繾綣 孝悌親親的敦厚倫常 朋友相待的相知高義 愛眾及物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