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今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下利,陰寒深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今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下利,陰寒深矣"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條文 15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

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註〕:

論中,心下有水氣,發熱有汗,煩渴引飲,小便不利者,屬太陽中 風,五苓散證也。發熱無汗,乾嘔不渴,小便不利者,屬太陽傷寒,小 青龍湯證也。

今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下利,陰寒深矣。設小便利 是純寒而無水,乃附子湯證也。

今小便不利,或欬或嘔,此為陰寒兼有水氣之證。故水寒之氣,外攻 於表,則四肢沈重疼痛;內盛於裏,則腹痛自利也;水氣停於上焦胸 肺,則欬喘而不能臥;停於中焦胃府,則嘔而或下利;停於下焦膀脘 則小便不利,而或少腹滿。種種諸證,總不外乎陰寒之水,而不用五苓 者,以非表熱之飲也。不用小青龍者,以非表寒之飲也。故惟主以真武 湯,溫寒以制水也。

〔集註〕:

喻昌曰:太陽篇中,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陽,用真武矣。茲少陰之水 濕上逆,仍用真武以鎮攝之,可見太陽膀胱與少陰腎,一藏一府,同 為寒水。府邪為陽邪,藉用麻桂為青龍;藏邪為陰邪,藉用附子為真武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條文 16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註〕:

身體為表,藏府為裏,此以內外分表裏也。皮膚為表,骨髓為裏,六 府為表,五藏為裏,此以身體之淺深,藏府之陰陽分表裏也。病人,已

(2)

病久人也。身大熱,謂通身內外皆熱,三陽證也;反欲得近衣者,乃是 假熱雖在皮膚之淺,而真寒實在骨髓之深,陰極似陽證也。

身大寒,謂通身內外皆寒,三陰證也;反不欲近衣者,乃是假寒雖 在皮膚之淺,而真熱實在骨髓之深,陽極似陰證也。

〔按〕:

此以人之苦欲,測其寒熱真假,而定陰陽之證也。當與少陰、厥陰病 論中表熱裏寒,裏熱表寒,脈滑而厥,惡寒不欲近衣,口燥咽乾等條 參看。

〔集註〕:

成無己曰:皮膚言淺,骨髓言深;皮膚言外,骨髓言內。身熱欲近衣,

表熱裏寒也;身寒不欲近衣,表寒裏熱也。大抵表熱裏寒,脈必沈遲;

裏熱表寒,脈必滑數,須當辨之。

鄭重光曰:皮膚者,骨髓之外,浮淺之分也;骨髓者,皮膚之內,

沈深之分也。欲得近衣,借外以禦內,此真寒也;體有著而成忤,不在 衣之厚薄,此假寒也。不察人之苦欲,何以測其真寒、真熱而定標本乎?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條文 17

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 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 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註〕:

少陰腎也,腎象乎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二陰若盛,則一陽必衰 陰邪始得內侵,孤陽因之而外越也。

下利清穀,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裏陰盛極也;身反不惡寒,面色 反赤,其外反熱,格陽於外也。故雖有腹痛、乾嘔、咽痛等證,亦當倣白 通湯之法,加蔥於四逆湯中,以消其陰,而復其陽可也。

〔集註〕:

程應旄曰:熱因寒格,無論腹痛、乾嘔、咽痛,皆下利中格陽之證。即 使利止,而脈仍前,欲絕不出,亦不得謂裏寒已退,輒妄治其外熱也,

(3)

須循四逆湯例,消陰翳於下部,但加蔥白,宣陽氣於下焦,使陽氣通 而脈亦出,始為真愈。

林瀾曰:格,拒格也。亦曰隔陽,陰陽隔離也。又曰戴陽,浮於上如 戴也。夫真寒入裏,陰氣未有不盛者,然其劇,不過陽愈微陰愈盛耳!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條文 18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 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註〕:

少陰吐利,法當逆冷,今不逆冷反發熱者,是陽未衰,故曰不死。若 脈不至,雖有外熱,恐是假熱,須防陽脫,宜急灸少陰,速通其陽,

則脈可復也。

〔集註〕:

程知曰:前條通脈四逆湯,是裏寒外熱,手足逆冷,而脈不至者也。

此條用灸法,是裏寒外熱,手足不逆冷,而脈不至者也。少陰動脈在足 內踝。

喻昌曰:前條背惡寒之證,灸後用附子湯,陰寒內凝,非一灸所能 勝也。此條手足反熱,祇是陰內陽外,故但灸本經,引之內入,

不必更用溫藥也。

汪琥曰:經云:腎之原出於太谿,灸少陰七壯,當灸太谿。二穴在內 踝後跟骨動脈,陷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

。更往何為。我今不能重下閻浮提。可於此處入般涅槃。作是語已。即便入定。踊上

5.運轉中(或復歸中)若遇停電時,氣壓缸 A 立即停止於該位置,氣壓缸 B、C 則停止於該步

不要將別㆟的短處、錯失或私事,以笑謔的語氣公開談

案: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句,論君子之學,需內外兼重;

 何故不能聞  此語甚可怖   地獄為大苦  眾生受苦痛   若造善業者  則有樂果報 

十二日榮軍於芒山之北河陰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駕至者盡誅之。王公卿土及諸朝臣

盛夏之夜,只要太陽一落山,山裏的暑氣就消退,遼闊水面上和茂密山林裏送來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