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龍騰地科 課程地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龍騰地科 課程地圖"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P

波陰影帶

100°

140° 180°

100°

140°

震源

D3

赤道 60°N

30°N

C1 C2

D2

D1

120°E 80°W

對流東移

CH1 地球的歷史

1 . 1 地球的起源

1 . 2 大氣與海洋的演變 1 . 3 探索地球的歷史

震波陰影帶

國中已學過地球內部構造,高中課綱以「如何 由地震波了解地球內部構造」為條例,在這樣的學 習主題下,希望把「如何了解」盡可能用科學角度來呈 現。從探究的觀點,將震波陰影帶放入才能將這個概念傳遞清 楚,讓同學了解內部構造分層圖,不直接獲得,

而是間接透過地表地震波的測量方式,而地表 地震波的測量方式最關鍵的概念就是震波

陰影帶,所以震波陰影帶才能完整說 明科學家是如何劃分未看過也未去

過的地球內部分層圖。

天文教學中會用 到的數學與物理概念

天文中較進階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比較複雜,我們可以先讓 同學熟悉一些會使用到的數學定義及物理概念,來降低教學的 難度與複雜度。比對一下各科教學進度,數學的對數在高一上第一

次段考前會教學,物理的相關性質會在第二次段考介紹

(

如都普勒效應

)

,所以將天文放在第三次段考會比放

在前段來得順利一點。

不一樣的

「聖嬰現象」

課本一開始先從故事引導,透過鯷魚的改變、鳥類的 改變,讓人們驚覺這個現象,再慢慢帶入科學敘述,如海水 湧升流、海溫變化、斜溫層的改變等等,最後以故事做結尾,希 望讓學生有新的體驗,認知這些內容真的可以和我們的生活作結

合,也訓練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科氏力

科氏力確實是不容易交代清楚的部分 ,而我們 保留下來主要原因是因為不管是液體或氣體地球都 會受到科氏力的影響,例如大氣環流、海洋海流等,因 此我們還是希望交代清楚。課本給了南北向的示意圖,利用 地球轉速差距來說明。

CH2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

2 . 1 地震波與地球內部分層 2 . 2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

2 . 3 地震災害 CH3

大氣

3 - 1 大氣的溫壓垂直結構 3 - 2 大氣中的水氣變化 3 - 3 大氣的運動

3 - 4 天氣圖判讀

3 - 5 氣象災害—颱風

CH4 海洋

4 - 1 海洋的結構 4 - 2 海水的運動

4 - 3 大氣與海洋的交互作用

CH5 地球與太空

5 - 1 從太空看地球 5 - 2 從地球看太空 5 - 3 宇宙

CH6 氣候變遷之影響與調適

6 - 1 多重時間尺度的氣候變遷 6 - 2 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影響 6 - 3 人類活動與近期氣候變化 6 - 4 因應氣候變遷

CH7 永續發展與資源的利用

7 - 1 永續發展

7 - 2 節用資源與合理開發

詳細可掃

詳細可掃

詳細可掃

詳細可掃

讓 我 們 了 解 位 在 何 處 & 去 向 何 方

龍騰地科 課程地圖

普高

快來互動專頁 探索教學藍圖

課程地圖,是課程規劃的脈絡,是清晰的 學習路徑。它能整合地科的課程內容,從 而協助師生明白課程架構,以及學生可從 中習得的能力,用以因應新式大考的目 標。此外,新課綱要求的學習歷程檔案,

也能在這張地圖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讓教 與學更具有系統性。

龍騰地科課程地圖是什麼?

1090756/A/000000

(2)

完整課程板塊 探索教學藍圖

龍騰地科課程板塊

普高

Q1:為什麼天文放在後面章節?

A:

從舊課綱過渡到新課程,作者團隊做了非常多的討論,最後 拍板定案原因是:「地球科學是和生活非常密切結合的一門 課,希望同學由近到遠的領域鋪排,慢慢將自己的視野加深 加廣。」或許剛開學學生狀況最好,但一開頭就遇到較難的 天文容易被擊潰,因此才會做這樣的設計安排「由近到遠、

由易到難」。

Q2:岩石分類到哪了?

A:

因課綱把岩石分類的基本概念放在國中階段,而三大岩類及 造岩礦物關係放在加深加廣 ( 高二、高三選修課 ) 的課程中,

所以在新課程的安排,基礎地科確實沒有談到岩石分類,但 因新舊課綱銜接需要時間,因此我們將岩石分類及造岩礦物 移至學生素養實習手冊中,老師們都可從實習手冊中找到。

Q3:氣團、鋒面還要教嗎?

A:

基本概念在國中已教導,在這裡我們將氣團、鋒面放進天氣 圖中來解釋不同季節的天氣型態,利用天氣圖的連續變化應 證實際生活上感受的天氣變化,讓氣團、鋒面這些名詞不會 只是名詞解釋,而是生活的體驗,這是我們想和國中端做出 的差異。

Q4:節前探究的操作建議?

A: 有些問題可以搭配課本正文,當課程教學完後,同學們應該

可以回答節前探究問題。有些探究問題確實是可以再進一步 發展或讓同學查找資料,變成課堂上主題式或是概念深化的 應用。操作時間除了課堂上,也可以規劃在探究實作或加深 加廣選修的課程內容中。

Q5:SDGs 永續發展目標的教學建議

A: 不希望這些條目變成考試去背誦的內容,而是希望老師可以

帶著學生去履行實踐,從自己的生活周遭做起,從中去觀察 去體會,也許會在過程中觀察到一些問題,會讓同學更有動 力去思考解決辨法,並讓自己的生活獲得一些改變。

均變說

相對地質年代 標準化石

地質事件的先後順序 化石與相對

地質年代

大滅絕事件 地質年代的階層 地質年代表

半衰期

定年法的原理及限制 絕對地質年代 放射性元素

定年與絕對 地質年代

地球的歷史

素養混合題

《侏羅紀世界》的恐龍夢

以海水形成來估算地球年紀

科學不設限

土衛二可以孕育生命嗎 ?

海廢捕撈計畫

固體地球的 結構與組成

素養混合題

池上斷層的分析

集集大地震

科學不設限

人類活動可能觸發 地震嗎 ?

國中先備知識摘要

1. 星系是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

2. 太陽是銀河系的成員之一。

3. 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並含 有水氣、二氧化碳等變動氣體。

4. 研究岩層岩性與化石可幫助了解地球 的歷史。

5. 解讀地層、地質事件,可幫 助了解當地的地層發展

先後順序。

國中先備知識摘要

1. 地球具有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

2. 三大類岩石有不同的特徵和成因。

3. 外營力及內營力的作用會改變地貌。

4. 岩石圈可分為數個板塊。

5. 板塊之間會相互分離或聚合,產生地震、火山 和造山運動。

6. 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在特定的地帶,且兩 者相當吻合。

7. 臺灣位處於板塊交界,因此地震 頻仍,常造成災害。

8. 大雨過後和順向坡會加 重山崩的威脅。

學生素養實習手冊 地球時間線

1. 使學生能認識太陽系及地球的起 源及演化。

2. 使學生能知道地球的歷史。

3. 使學生能知道大氣及海洋的可能起源及 演變。

4. 使學生能知道研究地球歷史的方 法及限制。

5. 使學生的熟悉透過線索及 邏輯推測事件發生的

先後順序。

彗星 太陽系早期 小行星

線索

熔融狀態 結構內重外輕 早期地球

太陽系

形成 行星形成過程 太陽系的物質分布 重力塌縮

星雲

旋轉加速且扁平化

自然跨科

探究實作

多元選修

學習歷程 更多景點!敬請期待!

悠游碧海 小琉球 蘭陽山

海之旅

龜山八景 與地科

火山噴發 與定年

植物與 環境

課前探究 美麗的藍色星球 從太空中 觀察,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 星球。在整個太陽系裡,地球 是唯一在地表擁有大量液態

水並且孕育萬千生命的 星 球。 這 星 球 是 如

何形成的呢?

1.1 地球的起源

課前探究

買西瓜與測地層 想挑選成熟的 西瓜,除了觀察紋路及瓜蒂等外表 特徵,也常會輕輕地拍打,聆聽並感覺

振動穿透的情形,瞭解內部是否飽 滿。科學家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

描繪與瞭解,也是分析地震波 穿透的特性而得,與拍打

測試西瓜有著異曲同工 之妙。

2.1 地震波與 地球內部分層

課前探究

過 港 貝 會 爬 山? 位 在 苗 栗 縣 後龍鎮的過港貝化石層,可以 在地表岩層中找到大量且密集的貝類 化石。研究指出距今600萬~100萬年

前,大量淺海沉積物應在水下數十公 尺處沉積,之後此地層抬升成為苗

栗丘陵的一部分。如此驚人的 運動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

又是如何推知臺灣地表 下的構造形貌呢?

2.2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

課前探究

「地震速報」減災 臺灣位 在板塊交界帶上,每年有感地 震接近700次,有時更會帶來嚴 重的災情。自2016年起,我們在感

受到地震波之前會收到「國家級 警報」,提醒距離震央較遠的

民眾能有較多時間應變而 達到地震減災,這是如

何達到的呢?

2.3 地震災害

海洋的鹽類累積 大氣的成分變化 成分的演變

原始大氣來自太陽星雲 海洋的水來自大氣

第二階段大氣來自火山活動 大氣與海洋

的起源 課前探究

地球的水從哪裡來? 近年歐 洲太空總署的羅賽塔(Rosetta)

計畫登陸並分析彗星的組成物質,發 現彗星上也有水冰,但組成元素的同 位素比例與地球的水略有不同。

那麼地球上這些對生命演化極 其重要的水是否來自地球

自身?又是如何累積而 成的呢?

1.2 大氣與海洋的演變

課前探究

人類如何建立地球歷史? 人類登 上地球舞台的時間大約在距今260 萬年前,乍看頗為久遠,但若從地球誕 生迄今的歲月來看,其實相當短暫。如果地

球的46億年歷史濃縮為1天,人類其實 在將近午夜的2359分才粉墨登

場(圖1-9)。既然如此,未曾 親眼證實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的人們,又是如何建立地 球的歷史呢?

1.3 探索地球的歷史

漫旅.地科

1 . 從生長的土地『台灣』出發,

了解這些景點和所學的地科關聯性。

2 . 針對景點特色做地科知識面的探討

3 . 因應新式學測的試題變革,聚焦訓練融入素 養能力與探究的特殊題型。

4 . 讓每個學生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 檔案

根據研究指出,海洋中塑膠垃 圾現存量超過 1 . 5 億噸,如果 我 們 毫 無 作 為, 那 麼 直 到 2030 年,海洋垃圾將是現在 的 2 倍 。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汙染是我 們一定要去面對的課題,讓我 們一起想辦法來減少海洋中的 垃圾。

學生素養實習手冊 看得到的地牛翻身

1. 學生能說出 P 波與 S 波在傳播 特性上的差異。

2. 學生能透過 P 波和 S 波的傳播時間繪 出走時曲線。

3. 學生能透過走時曲線找到地震的 震央位置。

4. 學生能了解地震帶來的衍 生災害。

大陸及海洋地殼 外核及內核 上部及下部地函 岩石圈及軟流圈 地球的內部

分層

雷嫚不連續面 古氏不連續面 莫荷不連續面 分析地震波

瞭解地球內 部構造

表面波

體波(P 波與 S 波)

彈性回跳理論 地震的成因

與地震波的 分類

韋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條帶狀磁性異常 海斯與海底擴張學說

轉形斷層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

學說

本島及離島的岩性 花東縱谷為板塊邊界 板塊聚合造山 位在板塊邊

界上的臺灣

錯動型板塊邊界 聚合型板塊邊界 張裂型板塊邊界 板塊邊界的

地質作用

世界地震紀錄 臺灣的三個地震帶 臺灣的活動斷層 臺灣的重大

災害地震紀錄

地震難以預測 個人的防災對策 地震早期預警 地震防災

及預警

地震儀與地震波紀錄 地震規模

地震紀錄 地震震度

直接災害 土壤液化 地震災害 間接災害

類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I wish more people understood about service dogs like that kind woman who noticed the badge on my collar. :hat is the main idea of

點斜式 斜截式 截距式 二平行線 二垂直線 點到直線的距離

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課 程綱要草案可知「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屬 於新設必修領域課程,旨在以實作的過程針

地球氣候高溫化的問題是當前地球環保最迫切的課題。從 1992 年「地球高峰會議」制訂的「全球氣候變化公約」到 1998 年「京都議

108課綱即將於108學年度開始實施。108課綱中的自然科領域的基本

從古人以 結繩記事, 到今天, 結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東西。 這樣尋常物 事, 卻蘊含了無窮的趣味。 數學中結的理論豐富多樣, 與數學許多分支密切相關, 尤 其是晚 近與物理的關聯更引人矚目。

我最害怕做生活與 社會科的功課,因 此,我常常都拖延 到深夜非做不可時 才做,但那時候可 以幫忙我的人都睡 了,那種無助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