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Learner Diversity in Visual Art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Learner Diversity in Visual Arts"

Copied!
2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Learner Diversity in Visual Arts

Ren-Lai Hwang 2008.02.11-16

for

Seminar EDB HK

(2)

2

Abstract

• I. Rationale for Catering Learner Diversity

• II. Concept of Learner Diversity

• III. Identification of Learner Diversity

• IV. Theories & Practices of Teaching &

Learning Design

• V. Assessing Students’ Visual Arts Learning

• VI. Conclusion

(3)

I. Rationale for Catering Learner

Diversity

(4)

4

壹. 前言

•一. 全球情勢:

全球化 科技化 對抗與折衝

•二. 港台的社會變遷:

資訊化 多元化 疏離化 高齡化 休閒化

•三. 藝術教育的新趨勢

(5)

壹.前言

一、全球情勢

(一)全球化趨勢

第一、國際政治層面的全球化:民主與 合作成為普世價值

(6)

6

第二、社會生活層面的全球化:

• 現代人「多重認同」(multiple identities)的趨向與課題

(7)

第三、經濟活動的全球化:

• 看不見的新大陸(invisible continent)

知識經濟時代: 創造知識成為經濟發 展的命脈

(8)

8

第四、文化的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主要係指美國大眾生活方 式與標準的全球化趨勢。在地化日顯 重要 。

(9)

第五、教育的全球化:

• 遠距教學(distance instruction)

• 光纖網路學校(cable network school)

• 虛擬學校(virtual school)

(10)

10

(二)科技化趨勢

1. 資訊社會的生產創新

2. 服務經濟的產銷體制創新 3. 生產工場之智慧化

4. 網路社會

5. 生物科技之整合創新

(11)

6. 新工業素材之開發競爭 7. 能源產製之發展

8. 航太產業

9. 向極限挑戰之努力

(12)

12

現代人的高科技上癮症狀:

1.從宗教到營養,寧取簡易方案,

速戰速決。

2.恐懼科技、崇拜科技。

3.不太能分辦真實與虛幻。

4.視暴力為正常現象。

5.把科技當玩具玩。

6.生活疏離冷淡。

(13)

藝術、故事、宗教、自然與時

間,都是科技進化中的對等夥伴,這 些可滋養靈魂,滿足渴望;鼓勵人們 學習在科技主宰的時代,如何過人的 生活,有意識地選擇使用科技,以增 進人生價值 。

(14)

14

(三)對抗與折衝趨勢

1.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 義、分離主義、跨國犯罪組織以及經 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已躍居為 當前影響全球安全的重要議題。

(15)

2. 「911事件」凸顯了基督教與回教 文明的歷史仇恨問題,也將成為未 來國際衝突的主軸之一。

(16)

16

3.2001年至今東亞、中東、東歐,以及 非洲等全球各區域衝突與緊張情勢發 展各有不同。

4.中國雖利用反恐怖主義議題,惟與美 國戰略目標衝突,至今雙方仍未見突 破性發展。

(17)

5.經濟區域化方面亦呈現大幅進展。

6.2001年以來全球經濟出現歷來罕見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步走軟格 局,全球經濟進入全面變動期。

7.地球資源與運用面臨重大挑戰,全 球暖化亟待解決。

(18)

18

全球化下的3C產業

•Communication-傳播產業

•Creativity-創意與內容產業

•Consumer-金融仲介休閒等消費服務產業

(19)

二、 港台的社會變遷

(一)資訊化社會

企業界面臨「創新」和「速度」兩 種不可避免的趨勢之衝擊,邁向高 科技與高競爭的後工業社會 。

資訊社會的關鍵資源是「資訊」。

(20)

20

(二)多元化社會 1.社會流動頻繁。

2.意見公開表達,人際關係複雜。

3.決策合理化。

4.社會制度隨社會需要改變,迅速革新。

5.社會價值多元化、社會構力平衡。

(21)

(三)疏離化社會

•競爭成了大家生活的基調,而競爭失敗 的代價牽涉改組、失業、破產等立即而 極不愉快的後果,因此大家生活的步調 都會更緊張也都會更忙碌。

(22)

22

各種紛擾不斷產生

(23)

壓力將是生活的常態,成敗的代 價太高,讓人情緒緊繃,以致比以前 更焦慮,人際關係更疏離、更功利。

這種對工作本身、社會與自我的疏離 就是一種無力感、不確定性與生活焦 慮的綜合體。

(24)

24

•在面對急功近利、短視物化的社會時,

人人需要心靈的慰藉,有些無形的東 西,例如:傳統文化、美好的回憶、親 情、友情、愛情、耕耘夢想的幸福

感……

(25)

•物質換不來的心安理得、奔馳的想像力 與幽默感、人性的關懷、深刻的反省、

無所求的奉獻、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 脫……

(26)

26

(四)高齡化社會

1994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己達

7.1﹪,邁入聯合國認定的高齡化社會,

至2001年達8.8﹪。2007年已超過10% , 預計2016年人口將呈負成長。

(27)

對於逐漸增多的老年人,其福利 政策應不限於社會保險,尚須包括 對老人的「教育照顧」。

(28)

28

(五)休閒化社會

2000年台灣地區十五歲以上的國 民,平均每天可運用的自由時間即 高達六小時五分,其中看電視的時 間為兩小時十九分。2000年後也不 相上下。

(29)

港台產業趨勢

•台灣:資訊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

•香港:金融貿易產業 房地仲介產業

(30)

30

• 當前的藝術教育似須重視以人為本,

以生活為內涵之課題,並以較大格局 釐清藝術教育發展的取向,以符應社 會變遷,並建構藝術教育理論。

(31)

什麼是以人為本且以生活

為內涵的藝術教育?

(32)

32

三. 藝術教育的新趨勢

1.以陶冶人文素養為目的

2.以科際整合方式組織教育內容 3.以核心文化為基礎建構課程 4.兼重廣博、批判與創新歷程

5.強調藝術化與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33)

華人藝術教育之取向為何﹖

(34)

34

1.以陶冶人文素養為目的

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和諧而完整 的人;分析言之,即在於培養有創意 與美感、能自我表現、能自我抉擇、

心存善念、尊重環境與他人,且能面 向未來的個體。

(35)

藝術課程是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

素養的藝術學習活動

(36)

36

藝術學習

藝術學習之內涵採廣義說,包含純藝 術、商業藝術、民俗藝術、個人的生 活藝術等,也可以說是視覺藝術、音 樂、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個人的生 活藝術等。

(37)
(38)

38

(39)

個人的生活藝術

係指個人生活中含有美感的活動與 其產品,具有個人化、生活化、多 元化之特質:

烹飪、茶藝、穿著、裝飾、養殖、電 玩、收藏、空間規劃、MTV、KTV、

看影集、漫畫、旅遊、釣魚等與一 般人食、衣、住、行、育、樂等生 活中有關的廣義的藝術。

(40)

40

人文素養的涵義

1. 藝術素養

對各種藝術的認知,分析,判斷,情 意,創作…

2. 生活素養

關懷,尊重,奉獻,自覺,灑脫,自我 調適,自我超越,反省,向善,有意義的

生命觀…

(41)

藝術教育的目的兼含:

工具論(instrumentalism)

本質論(essentialism)理念

一方面培養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陶冶 藝術素養,此一觀點也整合:

透過藝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

學習藝術(learning in art)的立場

(42)

42

2.以科際整合方式組織教育內容

科際整合的藝術教育內容,係指藝術 教育的內容乃源自各相關學門對於全 人的詮釋與所涉知能

(43)
(44)

44

「綠色建築的欣賞與設計」

即涉及美學、藝術學、生態學與技 學四個學門的相關原理與技能,

包含空間美學、實用藝術原則與方

法、綠建築指標、電腦虛擬設計等

知能。

(45)

綠建築指標

綠建築指標包括:

基地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維 護、生物多樣性、日常節能、CO

2

減量、廢棄物分類、污水改善等

屬於生態學探討的範疇

(46)

46

科際整合與知識融通時代來臨!

(47)

課程統整--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

(48)

48

國小學生興奮地展現學習成果

(49)

3.以核心文化為基礎建構課程

提倡以核心文化為基礎,以傳承與發 揚核心文化,再兼採其他文化的優

點,而成為以核心文化為基礎的多元 藝術課程。

(50)

50

• 以核心文化為基礎的多元文化藝術課 程,係以學校或其他教育文化機構所 屬社區為課程設計的原點,以該社區 文化、物材與環境景觀為基礎,進行 該社區文化之傳承、創新或其他表現

(51)

再擴及其他社區文化、物材與景觀,

進行與該社區有關或其他的表現。

(52)

52

核心文化皆可透過藝術活動,加以分 析、判斷、重建與認同。

在設計藝術課程時,對於外來文化亦須 經分析、判斷、融合或認同等過程,進 而產生與本地文化發展有益的活動。

(53)

• 以台灣的宗教與宗教建築為例,許多 社區中常見儒、道、釋兼容的神像設 置與廟宇設計,顯現出特有的包容與 權變之文化內涵 。

(54)

54

本土化的日式速食;改良式的端午節 應景食品,如:榴槤粽、冰淇淋粽、

蔬菜粽等皆是。

(55)

4.兼重廣博、批判與創新歷程

即對於所任教領域的廣博知識與技 術、批判性反省,以及具有開創性的 思維與作法。

簡言之,教育專業知能的呈現,即是 對於教育工作從事:

(56)

56

廣泛性(comprehensive)

批判性(critical)

創造性(creative)

的探究與實踐,簡稱「三C策略」

師資培育的課程、研究、教學,亦應具 備此種特質

(57)

5.強調藝術化與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藝術欣賞與創作本來即具有創意與

多樣的特質,「藝術化」的教育方

法,即是掌握藝術欣賞與創作的特

質,以引導學習者表現創意與多樣

性。

(58)

58

藝術教育目的在於培育全人,教育 的目的既是以人為本,則宜實施

「人性化」的教育,始有益於學習

者人文素養的提昇。

(59)

五個發展趨勢:

1.以陶冶人文素養為目的

2.以科際整合方式組織教育內容 3.以核心文化為基礎建構課程 4.兼重廣博、批判與創新歷程

5.強調藝術化與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60)

60

啟示

•注重陶冶人文素養

•協助每位學生的生命發展

•提倡以核心文化為基礎的多元文化主義

•強調藝術教育乃藝術化的過程

•探討休閒化時代的個人生活藝術取向

(61)

II. Concept of Learner Diversity

(62)

62

貳. 學習差異的內涵

•一. 生命的本質

•二. 學習差異的類別

•三. 學習差異的教育意義

(63)

一. 生命的本質

(一) 短暫性

•人的存在,從整個宇宙的空間觀點來 說,其實僅是微塵,從時間的流轉觀點 而言,也僅是一瞬間而已;若從時空觀 點分析人的存在,其實就是微塵瞬間的 移動。

(64)

64

(二) 拘限性

•不論我們因何而來,一個人自胚胎生 成、母體孕育,以至於呱呱落地,此 時個體不可能有選擇性。

•其後,隨著數十年時間流轉,當有限 生命延續時,個人能自我抉擇的可能 性才相對產生。

(65)

但是,這種自我抉擇的可能性,仍受 限於先天資質與其他相關因素,而非 百分之百具有自主權。

(66)

66

•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所面對的課題繁複 且艱鉅,且不可預知之事件,皆需謹慎 做決定與因應,一生中也會遭遇到各種 挫折、壓力與痛苦。

(67)

•在生命過程中,有些是個人可預測與掌 握之因素,但是也有一些是不可預測且 難以掌握的變數

•教育部生命教育網

http://life.edu.tw

(68)

68

(三) 發展性

•每一個人資質與際遇各有不同,但是 皆具有不斷自我超越與提昇的精神。

•人生有歡樂也有痛苦,卻唯有努力才 有收穫,這意味著:每一個人應善於 利用這短暫的生命,不斷的耕耘,以 求得生活自在,並期待溫馨離去。

(69)

•這種不斷自我超越與提昇的 精神,其本質就是「度」。

•繁華只不過是一捧沙.pps

(70)

70

•具體而言,涉及生之意志、善念、美感與 創意等人的特質,其目的在於追求內心的 和諧,一種既善且美、自在悅樂的境界。

(71)

•不斷自我超越與提昇的精神正代表人 類求生存的本能,以滿足生理與心理 的需求。

•人類除了滿足飢渴基本的生活需求以 外,進一步要求安全感、隸屬感、成 就感、美感等需求的滿足,以維持心 理的和諧。

(72)

72

•另外,除了運用已知的方法解決問題,也 開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達成心理的和諧

(73)

•或者以藝術、宗教、文學等昇華的方 式,從另一種心理機轉,達成心理的 和諧。這種內心的和諧狀態,就是自 在悅樂的境界。

(74)

74

二. 學習差異的類別

•(一)能力

•(二)學習興趣

•(三)學習態度

•(四)學習方式

•(五)文化與社經背景

(75)

三. 學習差異的教育意義

•(一)社會功能說:每一個人的才能 性 向雖不同,但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二)教育機會均等說:每人都應享有 均等的受教機會。

•(三)生命發展說:每一個學生都可藉

學習,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76)

76

III. Identification of Learner Diversity

(77)

參. 學習差異的鑑定

•一.標準化測驗

•二.成就測驗

•三.學習成果分析

•四.問卷調查

•五.文件分析

•六.訪談

•七.觀察

(78)

78

一.標準化測驗

• 美術性向測驗

• 創造思考測驗

• 智力測驗

• 人格測驗

• 態度量表

(79)

二.成就測驗

• 學科成就測驗

• 美術術科考試

• 美術鑑賞考試

(80)

80

三.學習成果分析

• 學生藝術創作作品

• 學生藝術評賞報告

• 學習習慣與態度分析

• 檔案評量

(81)

四.問卷調查

• 藝術創作興趣調查(教學前)

• 藝術評賞興趣調查(教學後)

• 教學前測與後測(以教學目標為依據)

• 教學評鑑(形成性評鑑與總結性評鑑)

(82)

82

五.文件分析

• 學籍資料

• 學生週記

• 郵件

• 自陳量表

(83)

六.訪談

• 不定時訪談

• 定時訪談

• 個別訪談

• 團體訪談

(84)

84

七.觀察

• 課堂觀察

• 日常生活觀察

• 固定對象觀察

• 綜合觀察

(85)

IV. Theories & Practices of

Teaching & Learning Design

(86)

86

肆. 照顧學習差異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設計的原則

•二. 教學設計的相關概念

•三. 教學設計的過程

•四. 教學設計示例

(87)

一. 教學設計的原則

•以學習者為中心

•注意基本要素的相關性

本課程是為什麼樣的學生設計?(學習者)

你希望這些學生能學到什麼? (目標)

教學的內容或技能用什麼方法來教?(方法)

你用什麼方法和規準來衡量他們是否真的 學會了? (評量)

(88)

88

• 系統化的規劃

程序性(sequence) 繼續性(continuity) 統整性(integration)

• 生活化與活潑化的學習

• 提供學習彈性(flexibility)

(89)

•充分運用教學資源

•重視多元化學習回饋

•進行行動研究

(90)

90

二. 教學設計的相關概念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

所謂「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係指學校 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或解決學校獨特的 教育問題,以學校為主體,由學校成員 如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 以及社區人士等,一起進行的課程發展 過程與成果。

(9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目標:以發展符合學生、學校 或地方等特殊需要的課程方案為目

標。

•(2)參與人員:所有與課程有利害關係 的人士,均有參與課程發展的權責。

因此學校成員與校外人士均可參與課 程發展。

(92)

92

• (3)課 程 觀:課程即教育情境與師生 互動的過程與結果。

•(4)教 學 觀:以學生為本位,視教學 為師生社會互動,教學生學習如何學 習,主動學習,建構意義。

(93)

•(5)學 生 觀:學生不但有個別差異,

而且有主動建構學習的能力,課程需 因應學生需要進行調整。

•(6)教 師 觀:教師是課程的研究者、

發展者與實施者,教師有主動詮釋課 程、發展課程的能力。

(94)

94

•課程統整 (curriculum integration) 是指一種課程設計的型態,此種課程 設計型態是將相關的知識、經驗組織 在一起,使各部分的知識、經驗緊密 連結。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學到知 識的意義,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且 更容易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適應社會生活。

(95)

•課程統整即是以「主題」貫穿所有課 程內容的課程設計型態,「主題」是 統整課程的核心,可使零碎的知識呈 現整全的風貌,把一些原分科課程中 的「課」、「單元」組織起來,

(96)

96

•決定「主題」是課程統整的最重要步 驟,其來源大致上有六類:

•(1)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

•(2)學生生活中的經驗

•(3)社會中的熱門議題

•(4)學科知識概念

•(5)學習能力或技巧

•(6)時令節日

(97)

•為推展課程統整,學校在分析教育目 標和課程綱要之後,可將所有學生必 須學習的課程內容規劃一個個主題,

再依教育階段的不同加深、加廣。

•而在主題之下的學習內容必須統整,

前後主題間的學習內容亦須統整,以 建立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性。

(98)

98

•此外,在「主題」決定後,主題下的 學習內容可依下列方式組織:

(99)

•(1) 單一學科式的統整:在維持科目 或領域的界限下,在每一個科目或領 域內規劃主題,選擇學習內容;或是 在現有的教科書中,調整授課的順 序,把相類似的教材集中授課。

•藝術評賞+藝術情境+藝術創作 6-9 我的夢想.ppt

(100)

100

•(2) 跨學科式的統整:以某一些共同的 主題來安排各科目或領域的學習內容;

或是以某一科目或領域為主,其他科目 或領域配合安排相關之內容。

•參見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life.edu.tw 五下 藝術與人文 翰林

(101)

•(3) 超學科式的統整:完全依據主題 所需設計教學活動,不管那一個教學 活動是屬於那一科,或那一科要配合 主題設計什麼樣的內容。

•類似課外活動:清風吹來.mpg

(102)

102

三. 教學設計的過程

•1.教學設計依據

•2.主題與目標

•3.子題/單元

•4.關鍵概念

•5.教學目標

•6.教學內容

•7.教學活動

•8.教學資源

•9.教學評量

•10.教學設計的評鑑

(103)

1.教學設計的依據

•課程綱要

•學校目標

•學科教育目標

•學校情境

•其他相關因素

(104)

104

2.主題與目標

•(1)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

•(2)學生生活中的經驗

•(3)社會中的熱門議題

•(4)學科知識概念

•(5)學習能力或技巧

•(6)時令節日

(105)

3.子題/單元

•從主題延伸出子題(課題)/單元

•例如「當代視覺藝術」主題,子題則有:

•地景藝術

•裝置藝術

•身體藝術

•新表現主義

•後現代主義

•女性主義

(106)

106

4.關鍵概念

•說明子題(課題)/單元之主要內涵

•可瞭解各子題(課題)/單元的教學內容與活 動之重點

•例如:子題「後現代主義」的關鍵概念:

瞭解與應用後現代主義的創作風格與技法

(107)

5.教學目標

•包含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的目標

•以動詞開始撰述學生習得之知能與態度

•例如:關鍵概念為瞭解與應用後現代主義 的創作風格與技法,其教學目標為:

•1. 瞭解後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特徵

•2. 應用電腦軟體與挪用技法進行創作

•3. 評賞同學的藝術作品

(108)

108

6.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擬定教學內容

•例如:子題「後現代主義」的教學內容 為:

•1. 後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特徵

•2. 電腦軟體photoimpact與挪用技法創作

•3. 評賞同學的後現代主義藝術作品

(109)

7.教學活動

•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 方法與活動

•例如:子題「後現代主義」的教學活動:

•1. 教師透過ppt講述後現代主義的緣起與 美學立場

•2.教師透過後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短片說 明其創作特徵,學生依敘述、分析、解 釋、評價方式報告所選擇的藝術家之作品

(110)

110

7.教學活動

•3. 教師示範用電腦軟體photoimpact與挪 用技法創作,學生利用中外名作進行挪用 藝術的創作

後現代藝術.ppt

•4. 互相評賞同學的挪用藝術作品,並依敘 述、分析、解釋、評價方式報告

(111)

8.教學資源

•說明前述教學活動所需教學資源

•例如:子題「後現代主義」的教學資源:

•1. 電腦 單槍投影機

•2. 電腦教室(配備photoimpact)

•3. 視覺藝術評賞學習單

•4. 藝術家作品的數位檔

(112)

112

9.教學評量

•依據教學目標訂定教學評量的方法與評量 規準

•子題「後現代主義」的教學評量:

•1. 瞭解後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特徵--學習 單與等級量表, 25%

•2. 應用電腦軟體與挪用技法創作--作品與 等級量表, 50%

•3. 評賞同學的作品--學習單與等級量表, 25%

(113)

10.教學設計的評鑑

評鑑項目: 完全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改進意見

• 1、課程設計符合程序性

• 2、課程設計符合繼續性

• 3、課程設計符合統整性

• 4、訂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 5、教學目標與能力指標配合

• 6、善用教學資源

• 7、教材內容適合學生學習

• 8、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配合

(114)

114

10.教學設計的評鑑

• 評鑑項目: 完全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改進意見

9、教學活動適合學生學習

• 10、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配合

• 11、教學評量具可行性

• 12、教學評量與教學目標配合

• 綜合意見(請列舉整體優缺點)

• 優點:

• 缺點(或改進意見):

(115)

四. 教學設計示例

(一)開放性藝術創作與評賞(那不是手)

(二)分組教學設計(理想的住家)

(三)個別化學習設計(專題研究)

(四)課後輔導措施(補救教學)

(五)多元文化教學設計(文化差異與融合)

(六)特別課程(加深加廣與適應)

(七) 人本與主題教學

(116)

116

(一)開放性藝術創作與評賞

(那不是手)

•設計開放性藝術創作或評賞主題,引 導多元表現或反應

•規劃引導多元表現或反應的教學目標

•鼓勵學生多元的藝術創作與審美反應

創意美勞.ppt

(117)

(二)分組教學設計(理想的住家)

•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

•興趣分組

•學習傾向分組

(118)

118

(三)個別化學習設計(專題研究)

•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性、能力、需要或 興趣,設計教學目標與學習活動。包含:

•學習契約:師生約定目標、教材與活動

•自學教材:學生可自行學習之教材

•個人化教學系統:一系列學習單元及定

期考核

(119)

專題研究

那不是腳-鄭智哲

椅子新造型

(120)

120

(四)課後輔導措施(補救教學)

•針對學習能力差、學習成就低、學習 行為偏差或學習障礙者,實施問題分 析與輔導措施

•同理心與關懷

•訂定輔導目標並逐步完成

(121)

(五)多元文化教學設計

(文化差異與融合)

•以核心文化為基礎,再擴及至其他文化

•以主題建構多元文化藝術教育:台灣河

洛族、客族、原住民、漢族的價值觀與

藝術型態

(122)

122

鄉土美勞教學

•東隆國小:「東隆宮宗教藝術與活動在

美勞教學上的應用」

•金竹國小:「校園綠化美化在美勞教學

上的應用」

•鳳西國小:「國民小學美勞科利用社區

古建築及地方文物指導欣賞及創作之研

究」

(123)

鄉土美勞教學

•忠孝國小:「國民小學美勞科利用陶

藝材料從事民俗題材的創作研究」

•中正國小:「屏東市「慈鳳宮」建築

及裝飾藝術在美勞科教學上之應用」

•潮州國小:「國民小學利用民間傳統

習俗活動指導欣賞及創作之研究」

•羌園國小:「利用林邊溪畔的蘆葦及

饗宴廢棄物指導欣賞及創作」

(124)

124

鄉土美勞教學

•南華國小:「利用社區廢物材料指導

國小學生立體造形欣賞及創作」

•青山國小:「利用山地出產材料及月

桃編指導欣賞及創作」

•屏東教大實驗國小:「國民小學美勞

科應用民俗題材之設計教學研究」

(125)

(六)特別課程(加深加廣)

•學校本位課程(統整課程為主)

•校內加強課程(集中式與分散式/特殊 學校與特殊班)

•校外課程(課外學習)

•大學先修課程(隨班附讀)

•夏令營(創作與鑑賞之旅)

•跳級制

(126)

126

(七) 人本與主題教學

1.主題規劃

•(1)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

•(2)學生生活中的經驗

•(3)社會中的熱門議題

•(4)學科知識概念

•(5)學習能力或技巧

•(6)時令節日

(127)

(七) 人本與主題教學

2.教學策略

•(1)討論

•(2)創造性動作

•(3)創造性戲劇

•(4)音樂與意象引導

•(5)合成

•(6)再定義

(128)

128

(七) 人本與主題教學

2. 教學策略

•(7)創意寫生

•(8)複式

•(9)統合美術四領域

•(10)統合美術四領域

(129)

V. Assessing Students’ Visual Arts

Learning

(130)

130

伍. 視覺藝術學習評量

•一.國際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趨勢

•二.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三.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領域與內涵

•四.視覺藝術學習評量方法的選擇

•五.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六.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計分

•七.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效度與信度

•八.學習評量示例

(131)

一.國際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趨勢

• 資料採自:黃壬來(2004)。主要國家及 香港中小學視覺藝術素養指標研究。香港 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委託研究。

• (一)~ (六)

(132)

132

(一)國際視覺藝術教育理論

• (一)不同的視覺藝術教育理論,反映不同 社會與時代的趨勢與需求,也影響當時的藝 術教育課程與教學。

• 自二次大戰以後,國際間視覺藝術教育理論 經歷學生中心、學科本位、社會取向、後現 代、全人發展等演變,雖各有所立論依據與 著重學說,惟皆亦反映其時代背景與需求,

難謂孰是孰非,或何者凌駕何者。

(133)

(二)主要國家視覺藝術課程綱要理念

• (二)當前主要國家的視覺藝術課程綱要 仍以DBAE之理念為主,美國、加拿大、英 國、澳大利亞英語系的國家皆以DBAE為 本,法國亦具DBAE之精神。

(134)

134

(二)主要國家視覺藝術課程綱要理念

• 日本、中國與台灣亦酌採學科的課程觀 點,惟又融入藝術與生活的課程觀點,強 調人文素養的陶冶。

• 大致上各國視覺藝術課程以藝術創作與藝 術鑑賞為主軸,採學科架構論述,強調課 程的績效評核;部分國家在課程目標與課 程組織上已具統整化趨勢。

(135)

(三)學習內容的階段

• (三)各國皆訂定中小學視覺藝術科的課 程目標、課程內容與實施方法,惟其內涵 與呈現方式各有不同,並依不同學習階段 制訂課程內容,惟學習階段的劃分不一,

有概略劃分或詳盡規劃兩種型態。

(136)

136

(三)學習內容的階段

• 美國德州的視覺藝術課程內容屬於完備型 態,加拿大、西班牙與台灣的視覺藝術課 程內容則屬於概略型態,其他國家的視覺 藝術課程內容則介於兩者之間。

(137)

(四)視覺藝術素養指標

• (四)在十個不同國家的中小學視覺藝術課 程綱要中,僅德國、西班牙與日本未訂定視 覺藝術的素養指標,且其課程目標與內容亦 趨於簡略,其餘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

澳大利亞、法國、中國、台灣皆訂定簡繁不 一的中小學視覺藝術素養指標。

(138)

138

(四)視覺藝術素養指標

• 惟各國所用視覺藝術素養指標之名稱與階 段劃分不盡相同,顯示訂定課程目標、課 程內容與素養指標理念上的差異。

• 不論其用語為成就標準、成就指標、預期 成就水準、成就目標、學習成果或能力指 標等,皆在規範視覺藝術創作、藝術鑑 賞、藝術史或情意等學習的預期成果。

(139)

(五)視覺藝術素養指標的邏輯

• (五)各國視覺藝術素養指標(學習成果)

尚能與視覺藝術目標與內容相對應。

• 各國訂定視覺藝術素養指標除考慮課程取 向,配合視覺藝術課程指引,亦遵循課程組 織的順序性、繼續性與統整性,尚能兼顧認 知、技能層面,再依據視覺藝術課程內容,

進行分項的系統規劃。

(140)

140

(五)視覺藝術素養指標的邏輯

• 1. DBAE架構

•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美國德州、美國 紐約州、英國、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 亞南澳州,其課程內容與素養指標大致上 可分為美學、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製 作等四大領域,顯現DBAE理論為基礎的課 程架構。

• 以下簡述各國素養指標的之內涵:

(141)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的成就標準分為六個 項目:

(1)了解與運用媒材、技術及過程

(2)使用結構和功能的知識

(3)選擇與評價題材、象徵和觀念的範圍

(4)了解視覺藝術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5)思考與評量他們和別人作品的特色及價值

(6)連結視覺藝術與其他的學科

(142)

142

每一項目再依四個學習層級分別陳述成就 標準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的中小學視覺藝術 成就標準一覽表.doc

(143)

• 德州的指標雖無分項,但乃依課程內容訂 定不同的預期成就水準,而呈現與課程內 容呼應的四個分項:(1)知覺,(2)創 作性的表現/實作,(3)歷史與文化的遺 產,及(4)反應/評鑑。

• 每一項目再分成四級預期成就水準。

美國德州中小學美術預期成就水準一覽 表.doc

(144)

144

• 紐約州的成就指標分為四個項目:

• (1)創作、展演與參與藝術,

• (2)認識與使用藝術媒材和資源,

• (3)反應並分析藝術品,

• (4)理解藝術的文化範疇與貢獻。

在每一項目上分成三種不同的成就指標。

美國紐約州中小學視覺藝術成就指標一覽 表.doc

(145)

• 英國成就目標乃依據課程內容的四個項目:

• (1)探索與發展觀念,

• (2)探究與製作美術、工藝與設計,

• (3)評價與發展作品,

• (4)發展知識與理解,

分述計八個層級的成就目標。

英國國定課程階段.doc

英國中小學美術及設計成就目標一覽表.doc 英國高中美術評量規準一覽表.doc

(146)

146

• 加拿大的預期行為在小學階段分為三個項 目:

(1)元素知識,(2)創造性作品,(3)

批評的思考。

• 初中與高中則皆分為(1)理論,(2)創 作,(3)分析三個項目。

• 每一年級皆訂有預期行為,且小學、初中 與高中皆訂定評鑑學生預期行為表現的成 就表。

(147)

加拿大小學視覺藝術整體預期與分項預期行為一 覽表.doc

加拿大小學藝術成就一覽表.doc

加拿大初中視覺藝術整體預期與分項預期行為一 覽表.doc

加拿大安大略省初中藝術成就表.doc

加拿大高中學視覺藝術整體預期與分項預期行為 一覽表.doc

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藝術成就表.doc

(148)

148

• 澳大利亞南澳州的藝術課程內容與學習成 果皆分為三個項目:

• (1)藝術製作,

• (2)藝術分析與反應,

• (3)藝術背景。

每一項目皆訂有五個層次的學習成果。

澳大利亞南澳州中小學視覺藝術學習成果 一覽表.doc

(149)

• 2. 準DBAE架構

• 法國小學至初中的能力指標未分項陳述;高 中階段的能力指標則分為五大項目:

(1)藝術能力(2)文化能力(3)技術能力

(4)研究能力(5)行動能力。

• 小學至高中計分成八個階段的能力指標。

法國小學與初中視覺藝術及造形藝術能力指 標一覽表.doc

法國高中造形藝術能力指標一覽表.doc

(150)

150

• 探究其小學至初中能力指標可發現,其指 標內容包括藝術的本質、藝術品的評價、

藝術品的背景與藝術創作的過程與技巧 等,係與DBAE理論相關。

• 高中階段除了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製 作領域之知能以外,尚且重視學生的獨力 研究能力與行動能力,呈現出不同於英語 系國家的DBAE課程架構。

(151)

• 3. 人文素養架構

• 中國小學與初中的藝術能力發展水平分為 三個項目:

• (1)感知與欣賞

• (2)創造與表現

• (3)反思與評價

• 高中階段僅以文字陳述應達成之標準而無 分項。

• 依小學1-2年級、小學3-6年級、初中、高中 分述各項藝術能力發展水平。

(152)

152

中國小學與初中藝術能力發展水平一覽 表.doc

中國高中美術成就標準一覽表.doc

• 分析中國所陳述的發展水平或成就標準,

雖未脫離藝術創作、藝術鑑賞與藝術史範 疇,惟兼及藝術素養以外的生活素養,如 尊重、熱愛、良好習慣、分享等情意,且 與課程目標及內容相應。

(153)

• 台灣小學與初中的能力指標分為三個項 目:(1)探索與表現(2)審美與理解

(3)實踐與應用,且分為三個階段。

台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一覽 表.doc

• 高中階段則分為(1)創作與(2)鑑賞兩 大領域,並就美術科分成四個階段的核心 能力指標,以及六個藝術生活選修科目的 核心能力指標。

台灣高中美術及藝術生活核心能力指標一 覽表.doc

(154)

154

• 其中實踐與應用即深蘊生活素養之培育,

此外如尊重、合作、關懷等情意生活素 養,亦與課程目標相應。

• 位處亞洲的中國與台灣雖受西方藝術教育 思潮之影響,惟最近中國與台灣的課程綱 要,已嘗試融合兒童中心、學科本位及社 會取向之理念,並強調陶冶人文素養為其 課程之重心。

(155)

討論議題

• 規範與自由

• 原則與例外

• 階層與共通

(156)

156

(六)綜論

• 綜合言之,學科結構、創作與審美、豐富 人生、課程統整、績效評核成為視覺藝術 教育的趨勢。

• 視覺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與生 活相關的藝術活動,啟發學習者的創意與 美感,豐富其人生;因此,視覺藝術教育 即包含「視覺藝術創作」與「視覺藝術鑑 賞」兩大課程內容。

(157)

(六)綜論

• 在兼顧學生認知、技能與情意發展的前提 之下,可依藝術創作的性質,劃分為下列 課程項目:

• 「創作觀念」

• 「媒材技法」

• 「科際整合」

• 「美化生活」

• 「溝通協作」

• 「創作態度」

(158)

158

(六)綜論

• 而依據藝術鑑賞的性質,再劃分為下列課 程項目:

• 「藝術詞彙」

• 「藝術評賞」

• 「藝術情境」

• 「藝術與社會」

• 「審美習慣」

• 「審美態度」

(159)

(六)綜論

• 並依此建構不同學習階段的視覺藝術課程 內容及合宜的評量方式,亦可作為後續視 覺藝術教育研究的基礎。

香港視覺藝術素養指標架構及評量表.doc

(160)

160

二. 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一)評量的特質:

• 1. 能力的多元,包含認知、情意、技巧與後設 認知等

• 2. 方式的多元,如:紙筆、實作、觀察、晤 談、札記、計畫、檔案等

• 3. 情境的多元,包含結構與非結構、模擬與真 實的情境

• 4. 評量包括蒐集與綜合資料的歷程

• 5. 評量涵蓋結果的解釋及教學有關的決定

(161)

(二)學習評量的目的:

診斷:先備知識與技能,或學習障礙與 困難。

回饋:在歷程中及結束後提供。

評定:在歷程中及結束後評定。

安置:補救教學、資優班、分配學生的 座位、分組等。

(162)

162

(三)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 形成性評量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學歷程中提 供持續不斷的回饋訊息,讓學生的思考與 學習歷程,

• 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的長處及需要改進的地 方,提高其學習動機與培養自主學習的習 慣。教師也可以根據回饋,檢視並機動調 整教學。

(163)

• 總結性評量是單元及課程告一段落或成果 完成時,對學生表現做的總結式評量。

• 主要的目的在確認學生的學習成就、正式 評定學生成績、評斷教學目標是否達到。

(164)

164

(四)實作與真實評量:

• 實作評量包含兩項基本要素:(1)要求學 生應用知識或技巧去「建構」或「實作」

的作業 (tasks);(2)用來評斷學生表現的 規準 (criteria)。

(165)

實作評量包含:

• 紙筆型式的實作試題

• 操作與展示型式的評量

• 口語型式的評量

• 觀察型式的評量

• 檔案、計畫需長時間完成的評量

• 媒體形式呈現的評量

(如:錄影、錄音、光碟等)

(166)

166

• 真實評量屬於實作依據的評量,但真實評 量要求學生解決真實生活中專業人員

(如:藝術評論者、藝術史工作者、藝術 創作者)所面對的複雜問題。

• 真實評量包括將公開展出或演出的藝術作 品、為報紙或刊物撰寫藝術評論等。

(167)

(五)高品質教學評量的建構程序.ppt

(168)

168

三. 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領域與內涵

• 1.了解藝術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性。

• 2. 對藝術抱持正面的態度。

• 3. 將生活藝術化。

• 4. 展現創造思考能力。

• 5. 鑑賞不同的藝術作品。

(169)

• 6. 具備不同藝術形式的知識。

• 7. 自信的進行不同藝術形式的創作。

• 8. 清楚的以口語及文字,溝通藝術的 想法。

• 9. 了解藝術與文化及歷史間的連結。

• 10. 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與藝術 討論。

(170)

170

四. 視覺藝術學習評量方法的選擇

• 客觀型試題:選擇題、是非題、配合題、

填充題及簡答題

• 正式評量(如:安置、成績評定等)

• 直接測知識與理解;間接測高層次認知、

操作(敘述實作歷程)及情意(結構化問 卷);測結果

• 適合大規模施測(題數多)、時間有限制

• 對錯二元計分

(171)

• 紙筆實作:論文試題、結構形式試題

• 正式評量

• 直接測複雜的整體知識、高層次認知、思 考歷程;間接測操作(敘述實作歷程)及 情意(開放式問卷);測結果

• 適合大規模施測(題數不多)、時間充裕

• 點數計分、等級量表

(172)

172

• 口語:提問、對談/晤談、口頭發表、口 試、辯論

• 正式評量、形成性評量(回饋、診斷)

• 測高層次認知能力、測口敘或討論實際操 作過程;間接測情意;測歷程及結果

• 適宜小規模或個別施測、時間充裕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3)

• 觀察:正式、非正式觀察

• 正式評量、形成性評量

• 測實際操作、情意(態度、社會互動…

等)

• 自然或真實情境、小規模施測、時間充裕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4)

174

• 省思寫作:(日誌、札記)

• 形成性評量、建立對話機制、培養自主學 習能力

• 測高層次認知、思考歷程、後設認知;間 接測實作過程(敘述實作歷程);測情 意;測歷程與結果

• 適宜小規模、個別施測、時間充裕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5)

• 操作:

• 正式評量、形成性評量

• 測高層次認知(如:探索、應用等)、操 作;測歷程與結果

• 適宜小規模、個別施測、時間充裕、資源 充足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6)

176

• 計畫:

• 正式評量、形成性評量培養自我規畫能力

• 測高層次認知、技能、情意;測跨學科的 統整能力;測歷程與結果

• 適宜小規模、個別施測、時間充裕、資源 充足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7)

• 檔案:

• 正式評量、形成性評量、培養自主學習能 力

• 紀錄並評量長時間在認知、技能、情意、

後設認知等方面的學習、表現與成長;測 複雜與統整的能力;測跨領域的學習與表 現;測歷程與結果

• 適宜小規模、個別施測、長時間、時間充 裕

• 檢核表、等級量表、軼事紀錄

(178)

178

• 若評量標的行為為技能時,操作形式的評 量可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到學生的操作歷程 與成果表現,唯其缺點是難以大規模施 測,且須具備足夠的時間與資源。

• 當評量欲測統整或跨學科能力時,計畫與 檔案均是適當的評量方法,但其限制是須 較長的時間及具備足夠的資源。

(179)

• 當評量目的是觀察學生長時間的學習與成 長或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時,檔案則 是較佳的選擇。

• 若評量主要目的為回饋與診斷,且標的行 為偏向歷程時,省思寫作(札記)、觀 察、口語等均是不錯的選擇。

(180)

180

五.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一 )檔案評量

• 檔案,是「一個有目的彙整而成的學生作 品集,可以呈現學生在一個或多個領域的 努力、進展與成就。這份作品集的完成必 須透過學生在內容之選取、評定規準及省 思各方面的參與」。

(181)

(一) 檔案評量

• 1. 檔案類型

• 最佳作品檔案只包含學生在長時間或特定 時段內的最佳作品,通常做為正式評鑑之 用,譬如:資格檢定、安置、成績評定、

考核、畢業、評鑑教學有效性等。

(182)

182

• 歷程檔案中的作品不只包含學生的最佳作 品,它尚涵蓋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所留下的 紀錄,譬如:同一件作品的概念、草圖、

草稿或初稿、修正稿及成品,不同時期呈 現藝術成長的作品,學生對作品的省思與 自評等。

(183)

有效的歷程檔案必須具備以下的特質:

• (1)教師必須清楚界定學習標的行為,以 能有效督導學生的學習;

• (2)教師必須對藝術學習的理論有相當認 識,以期能在歷程中掌握學生認知及技能 的發展,並做出正確的診斷與回應;

• (3)教師必須根據標的行為設計評量規 準,並採用相同的規準評斷學生長時間的 表現;

(184)

184

• (4)教師必須營造出有利於檔案實施的教 室氣氛,使學生能在尊重、鼓勵、信任、

探索、開放與具批判思考的學習環境下,

自在、主動與積極的面對自己的學習;

• (5)檔案必須與藝術教學緊密結合,而非 僅是學習過後的資料整理與評鑑;

• (6)檔案活動必須是「真實」的,能反映 真實生活中藝術工作者從事的活動與面臨 的挑戰;

(185)

• (7)檔案必須紀錄學生在認知、技能、情 意等各方面的長期發展與成長;

• (8)學生必須根據檔案內容,進行省思及 同儕間或師生間的對話;

• (9)學生必須在檔案內容的規畫、選取、

整理及評量規準的設定上具有相當程度的 自主權;

• (10)檔案涵蓋多元的評量方式,譬如:

札記、晤談、提問、計畫等。

(186)

186

• 2.檔案憑證包含:

• 呈現學生在認知能力(如:藝術評論、藝 術史報告、地方戲劇調查、詮釋特定作品 的作業、解決的難題等)

• 創作技巧(如:完成的最佳作品、呈現特 殊技巧的作品等)

• 長時間學習歷程與成長(如:不同時期的 作品、遭遇困難的作品、單一作品的發展 紀錄、長時間完成的計畫等)

(187)

• 後設認知(如:學生省思札記、與教師對 話、自評與互評紀錄等)

• 情意與社會(如:嘗試挑戰的作品、完成 作品的心情筆記、與他人合作的紀錄等)

(188)

188

• 檔案目錄與作品註解是不可或缺的兩部 份。

• 註解除了註明作品的時間、名稱外,還須 簡短說明檔案憑證的內容及作者選取此件 作品的理由。

• 檔案憑證除了以書面資料呈現外,還可以 錄影帶、錄音帶、相片、電腦磁片、光碟 等方式表現。

(189)

• 3.自我省思

• 「省思」是從經驗中學習的一種歷程--檢視 過去及目前的行動、形成行動的原因、行 動造成的影響、並設定未來目標。因此,

省思不僅是思考的一種形式,更是一種行 動。

(190)

190

• 省思的可能範圍包括:

»作品完成歷程的省思:

• 這件作品經歷哪些程序或歷程?哪裡得到 的靈感或想法?如何進行探索?遭遇哪些 問題?做過什麼修正?

»作品的省思:

• 這件作品那裡最有力?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地方?與先前的學習有何關聯?

(191)

»選擇檔案作品的省思:

• 這是我最感困難/滿意/不滿意的作品,因 為…。

»檔案作品比較的省思:

• 這兩件作品使用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技巧?

各有何優、缺點?表達什麼不同的概念?

(192)

192

»問題解決技巧的省思:

• 碰到困難時我如何解決?

»成長的省思:

• 我注意到有哪些進步?在哪些技巧上有成 長?未來目標是什麼?

(193)

»整體檔案與檔案程序的省思:

• 我如何安排檔案內容?為什麼如此安排?

從檔案過程中學到什麼?希望讀者從檔案 中知道什麼?

»他人對作品或檔案的省思:

• 同儕、教師或家長對作品的看法為何?是 否同意或不同意他人的觀點?為什麼?如 何根據他人的回饋做改進?

(194)

194

4. 檔案的建構程序

» 步驟一:訂定檔案目的

» 為什麼採用檔案評量?是否有更 適合的評量方法?

» 檔案目的為何?結果要如何使 用?是評鑑(最佳作品檔案)、

成長(歷程檔案)或兩者兼具?

» 誰應加入檔案目的界定?同僚、

學生、家長或其他人?

(195)

» 步驟二:準備與規畫檔案評量

» 教室氣氛及師生互動是否適合檔案 評量?

» 學生是否具備基礎的省思與自評能 力?

» 教師對藝術教學、學生認知與技能 發展是否了解?

» 檔案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及教學活 動相互配合?

(196)

196

» 步驟三:訂定檔案目標(確定 檔案涵蓋的領域內容及標的行 為)

» 檔案目標有哪些?

» 檔案目標涵蓋哪些藝術領域?

» 檔案目標涵蓋哪些認知、技 能、情意或社會行為?

» 後設認知是否是檔案重要的一 部份?

(197)

» 步驟四:決定檔案項目

» 哪些項目或憑證可以反映學生 在檔案目標上的表現?

» 哪些是規定或自選的項目?

» 各類型檔案憑證的數量要多 少?

(198)

198

»檔案的結構如何(高度結構化、半 結構化、完全開放)?

»檔案項目的來源為何(檔案作者、

教師、同儕、家長或他人)?

»誰會參與檔案項目的選定(同僚、

學生、校方、家長或他人)?

»是否清楚告知學生檔案項目?(最 好提供書面資料)

(199)

» 步驟五:建立檔案

» 檔案存放容器與地點?誰有翻閱 權?學生如何管理、編排與保管?

(檔案管理)

» 學生多久選取檔案資料一次?選取 標準為何?誰來選取?選取數量為 何?是否更新檔案資料?(檔案項 目選取)

» 是否每份作品均要附上省思與自 評?多久進行一次?是否包含他人 省思與互評?(省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sking questions, exploring issues, identifying main ideas and clarifying information, considering from multiple

 Catering for Learner Diversity Series: Adopting e-Learning to Cater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Classroom..  Catering for

To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

NSS Visual Arts Curriculum in Homanti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Form First Term Secondary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Education Bureau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18/19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銀獎 Silver Prize. 青蛙的池塘

Assessing Students’ Visual Arts Learning..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0/21 初小 Lower Primary 嘉許狀 Certificate of Merit.. 煙花下的維港 Victoria Harb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