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地區環境不均等之初探-以綠資源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灣地區環境不均等之初探-以綠資源為例"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Volume 25, No.1, 2020, pp. 39-49 DOI:10.6574/JPRS.202003_25(1).0004

1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學士 收到日期:民國 108 年 09 月 05 日

2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 研究助理 修改日期:民國 108 年 12 月 13 日

3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 副教授 接受日期:民國 109 年 02 月 26 日

4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兼任助研究員

* 通訊作者, E-mail: chidawu@mail.ncku.edu.tw

臺灣地區環境不均等之初探-以綠資源為例

林祐詳

1

蕭雅萍

2

吳治達

3,4*

摘要

長久以來,社會中存在著各種不均等,而環境資源的分配亦可能產生不均等的現象。此外,多項前人 研究均指出,綠資源及環境綠蔽度對人類的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正面效應,然而過去尚無人針對其分配 不均之議題進行探討。基於此,本研究將利用遙感探測、空間資訊技術與統計分析,結合社會經濟、人口 資料及全球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之衛星資料庫,以臺北 都會區為研究區,探討綠資源於不同經濟發展與人口特性地區之分配不均等情形。研究結果指出,不同社 會經濟及人口條件之地區所分配到的綠資源確有不平等的情況發生,故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進行區域規 劃及擬定都市計畫時,針對綠資源分布不均等的問題應加以考慮。

關鍵詞:環境、不均等、綠資源、遙感探測、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

1. 前言

長久以來,社會中存在著各種不均等 (Social Inequality),所謂社會不均等,係指社會中某些群 體的社會地位、社會階級、社交圈所享有之資源 遭到限制或損害,亦即不同社會階層所享有的社 會資源不盡相同的現象。隨著自由經濟體制的發 展,經濟分化的加劇導致社會不均等的問題日趨 嚴重。社會不均等所包含的議題很廣,其中又以 經濟不均等所受到的討論為最,如財富累積、社 會結構及社會經濟資源等不均等,除此之外,教 育資源、醫療資源與環境累積風險的不同,亦造 成了族群間產生教育與健康的不平等 (Dorling, 2015、Hurst et al., 2016)。社會不均等所涉及的範 疇甚廣,例如擁有私有產權的程度多寡、投票權、

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以及獲取教育、醫療、住 宅品質、交通、旅遊、移動、假期、以及其他社 會商品和服務的機會等 (陳美霞,2005、王弟海 及襲六堂,2006、賴永貴,2007、張曉靜,2008、

Su et al., 2009),另外在家庭生活、職業、工作滿

足感以及獲取信貸的情況和品質,亦可觀察到社 會不均等的情況 (Cohen et al., 1981)。

除了社會資源具有不均等的情況,環境資源 之分配亦可能有不均衡的現象發生。以綠資源為 例,居家周圍之公園綠地、森林等環境綠蔽度 (Environmental Greenness) 對於人類的生活具有 許多正面之效益 (Sugiyama et al., 2013、Conway et al., 2010)。例如在空氣品質之改善方面,植物 除了具有淨化空氣汙染及滯塵的功能外,由於森 林中含菌量少,負離子與芬多精含量較高,故對 於舒緩身心壓力亦具有一定之功效 (Tsunetsugu et al., 2010);在氣候調節方面,植物可透過光合 作用進行固碳,除了對於減碳具有重要貢獻外,

進一步更能夠調節氣候、減緩暖化、提升環境品 質;在水土保持方面,植物具有減輕洪水災害、

改善水質、防止沖蝕、防止淺層坍塌等水源涵養 功能,亦能使土壤保持功能的穩定性增加 (李國 忠及林俊成,1999、劉艷菊及丁輝,2001、魯敏 等,2004、王贊紅及李紀標,2006、李怒雲等,

2006、王震洪等,2006)。由上述可知,綠資源對

(2)

於人類社會之健康與環境永續的增進實至為重 要,從前人研究中可知綠資源與環境綠蔽度存在 的重要性,近年在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針對不 同人口學及社經地位特徵之綠資源不均等的議 題進行分析,例如有研究指出,在最貧困的地區,

綠 蔽 度 與 死 亡 率 降 低 之 間 的 關 聯 性 最 強 (Lachowycz & Jones, 2014)。此外,澳大利亞之研 究顯示,高收入較低收入獲得更多的綠資源,並 且更能預防疾病風險 (Astell-Burt et al. 2014)。然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尚未見有相關研究針對不同 經濟發展與人口特性地區之綠資源分配不公平 議題進行探討。

基於此,本研究以臺北市及新北市組成之臺 北都會區為研究試區,該區或為台灣人口密度最 高、資源競爭最激烈之區域,故環境綠蔽之正面 效益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更顯重要。本研究整合稅 收、人口因子資料以及遙測植生指標,透過地理 資訊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之空間分析技術與統計分析方法,以探討研究區 內綠資源在不同人口與社會經濟特性之鄉鎮間 分布不均等之現象。

2. 材料方法

2.1 研究試區

本研究以臺北都會區 (包含臺北市 12 個行 政區及新北市 29 個行政區) 為研究試區 (詳圖 1),其所涵蓋面積約為 2,324.4 km2,總人口數約 為 6,660,564 人。

2.2 研究材料

本研究以財政部綜合所得申報核定統計資 料專冊、內政部統計處社會經濟資料庫、NASA MODIS 全球環境綠蔽度之衛星資料庫做為本研 究之分析材料,以下分別針對不同資料庫之內容 加以說明。

圖 1 臺北都會區行政區界圖

2.2.1.社會經濟資料(2014)

綜合所得稅申報統計專冊為財政部財政資 訊中心以各類所得資料與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書之核定檔,以電子計算機整理與統計分析而 得,並依據各單位之需求,將綜合所得稅結算 申報、核定之資料產生統計表報,供管理、決 策與研究之用 (內政部統計處,2014)。本研究 採用各鄉鎮尺度之所得總額,做為分析社會經 濟條件之依據。

2.2.2.人口因子資料

政府為提昇空間決策品質及行政效率,故 成立國土資訊系統推動小組,其下並劃分為九 大資料庫分組並設立各級組織,以正式推動國 土 資 訊 系 統 (National Geographic Imformation System, NGIS) 之整合,其中內政部統計處為社 會經濟分組之單位,其所提供之社會經濟資料 涵蓋人口、經濟、就業、教育、醫療保健、社 會福利、生活環境、公共安全等範疇,除可提 供各級政府及公部門決策使用外,對於私部門 的各項產業來說更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本研究旨在了解綠資源在不同人口特性及 社會經濟族群中之分配情形,本研究所使用之 資料年份為 2006-2010 年,所探討的人口與社經 分層因子共有以下六項:

(3)

A.人口因子

a.性別:男性人口之比例

b.老年人口:65 歲以上人口之比例 c.幼年人口:14 歲以下人口之比例 B.社會經濟因子

a.所得:人均綜合所得

b.高教育程度人口:研究所以上教育程度 人口之比例

c.低教育程度人口:國中以下教育程度人 口之比例

2.2.3.NASA MODIS 全球環境綠蔽 度之衛星資料庫

中 級 解 析 度 成 像 分 光 輻 射 度 計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為搭載於 Terra (EOS AM-1) 與 Aqua (EOS PM-1) 衛星上之感測器。MODIS 具有強大 的光譜解析力,共提供 36 個光譜波段資料,其 含蓋頻帶介於 0.405~14.385μm,波長從可見光、

近紅外光、中紅外光 (Middle Infra-red, MIR) 至 熱紅外光 (Thermal Infrared, TIR),故與多光譜 衛星影像 (如 SPOT 及 Landsat) 相比,MODIS 有許多應用項目是多光譜資料無法達成的 , MODIS 衛星資料之應用不僅限於環境綠蔽度、

土壤含水率等地面資源調查,亦可用以進行大 氣氣溶膠含量、空氣品質監測、海洋水色分析、

潮流與漁汛調查等研究分析,涵蓋領域包含生 物學、海洋學和大氣科學與全球變遷等研究範 疇。

本研究使用地球觀測系統 (Earth Observing System, EOS) 之 全 球 植 生 監 測 資 料 庫 (MOD13Q1) 第 5 版,以推估臺北市的區域環境 綠蔽度。該資料是由美國太空總署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透 過 MODIS 資料與遙測技術計算所得,並經由美 國 地 質 調 查 所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彙整後,提供全球之專家學者進行學術 研究使用。本研究所使用之影像年份為 2006- 2010 年,並於每年中挑選 1、4、7、10 月平均

成逐年資料,其中網格解析度為 250 m。本研 究計算各鄉鎮內所有網格之 NDVI 平均值,以做 為鄉鎮綠資源之指標,將鄉鎮平均之 NDVI、人 口、社會經濟資料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結合遙測技術、資料統計與系統分 析方法,以探討臺北都會區之環境綠蔽度與經濟 所得之關聯,研究流程如圖 2 所示。有關各分析 步驟之說明如下。

2.3.1.綠資源之空間分析

本研究利用 NASA MODIS 全球環境綠蔽度 之衛星資料庫,經由座標系統轉換以及影像資 料處理,建立臺北都會區區域環境綠蔽度資料 庫。MODIS NDVI 之網格解析度為 250 m。本 研究計算各鄉鎮內所有網格之 NDVI 平均值,以 代表該區域之平均環境綠蔽度。考量到綠資源 具有季節性之差異,故特以四季之 NDVI 值進行 平均,以做為整體綠資源的評估指標。

2.3.2.區域綠資源不均等分析

本研究根據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以及新北市 29 個行政區之六項社會經濟指標 (包含人均綜 合所得,男性人口比、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 比、高教育程度人口比、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之 中位數,將市轄區分為二類 (例如低所得、高所 得),進而利用獨立樣本 t 檢定,以探討不同社會 經濟分類與人口特性之行政區於綠資源分配上 之差異。

2.3.3.社經人口因素與綠資源分配 之關聯分析

整合行政區社經狀況分析以及區域環境綠 蔽度之分析成果,利用相關分析,以探討環境 綠蔽度與各項人口因素之關聯性。考量到本研 究所分析之因子甚多,各因子之分布不見得都 完全符合 Pearson 相關常態分配之假設,基於此,

本研究採用 spearman 相關進行分析。

(4)

圖 2 研究流程圖

3. 結果與討論

3.1 臺北都會區綠資源之空間 分佈

圖 3 為臺北都會區 2006 年四季之 NDVI 圖,

其中植生指數較高的部分以綠色表示,而紅色則 代表植生指數較低的部分。由此圖可知,當以行 政區為分析單元時,以綠色為主的新北市北部、

東部、南部外圍區域的 NDVI 值較高,表示這些 區塊的環境綠蔽度較高;新北市西部以及臺北市 外圍的五個行政區是以黃綠色至黃色為主,表示 這些地區的 NDVI 值稍微偏低,建物含蓋面積稍 大;而臺北市中心及周邊新北市的行政區則是以 紅色至橙色為主,代表這些地區的環境綠蔽度相 對於其他區域是較低的。

圖 3 2006 年臺北都會區 NDVI 圖 - 以夏季為示 意圖

3.2 綠資源分配之不均等比較

本研究分別針對臺北市、新北市以及整個臺 北都會區三部份進行討論。

3.2.1 臺北市之區域綠資源分配不 均等

由資料分層的結果顯示 (詳圖 4、5),高經濟 所得、老年人口及高教育水準的人口較多的行政 區主要為市中心的 7 個區,而男性人口、低教育 程度人口較多的區域為分布在外圍的 5 個區,幼 年人口則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根據各人口因子與 NDVI 均值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可知 (詳表 1),平均收入較高、老年人口及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例較高的區域,NDVI 均值較 低,代表這 3 個因子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區所分配 到的綠資源相對較少;而男性人口、低教育程度 人口比例較低之地區,NDVI 均值較高,其所享 有的綠資源相對較多;而幼年人口比不同之區域,

其 NDVI 均值並無顯著差異。

(5)

(a) 男性人口比 (b) 老年人口比 (c) 幼年人口比 圖 4 臺北市人口特性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a) 平均所得 (b)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c) 低教育程度口比 圖 5 臺北市社會經濟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表 1 臺北市人口及社經因子分層下 NDVI 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

分層 均值 標準差 下界 上界 NDVI 均值 顯著性

人口因子

男性人口比 高比例 49.28% 0.59% 48.62% 50.53% 0.49

0.000***

低比例 47.90% 0.54% 47.06% 48.58% 0.42 老年人口比 高比例 13.69% 0.77% 12.64% 15.30% 0.34

0.021*

低比例 10.98% 1.33% 7.90% 12.44% 0.57 幼年人口比 高比例 16.88% 0.85% 15.69% 18.82% 0.48

0.093 低比例 14.10% 0.98% 11.73% 15.65% 0.43

社會經濟因 子

平均收入 高所得 1370.80 175.74 1169.00 1738.00 0.40

0.001**

低所得 983.87 123.70 765.00 1167.00 0.51 高教育程度

人口比

高比例 10.14% 2.09% 7.56% 14.99% 0.41

0.000***

低比例 5.97% 1.05% 3.83% 7.53% 0.51 低教育程度

人口比

高比例 26.13% 3.40% 21.22% 33.00% 0.49

0.004**

低比例 17.42% 2.67% 12.31% 20.67% 0.42

*p<0.05, **p<0.01, ***p<0.001

(6)

3.2.2 新北市之區域綠資源分配不 均等

由資料分層的結果可知 (詳圖 6、7),高經濟 所得、幼年人口與高教育程度人口比較高的區域 主要集中於新北市的西半部,男性人口、老年人 口與低教育程度人口比較高的區域則是以新北 市的東半部為主。

根據各人口因子與 NDVI 均值進行非成對 t 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平均所得 及高教育程度人口比越高的區域,NDVI 均值越 低,男性人口比、低教育程度人口比越高的地區,

NDVI 均值越高,與臺北市的分析結果相符(詳表 2),而老年人口比與臺北市的分析結果相反,老 年人口越多的地區所享有的綠資源也相對較多,

而幼年人口比不同的區域所享有的綠資源依然 沒有顯著差異。

3.2.3 臺北都會區之區域綠資源分 配不均等

將臺北市與新北市合併後進行資料分層 (詳 圖 8、9),發現高經濟收入及高教育程度人口越 多之區域為臺北市全區、以及位在臺北市西側的 新北市核心地帶;而男性人口比及低教育程度人 口比較高的區域則位於新北市東部地區;老年人 口比較高的區域為臺北市核心地區及新北市東 部地區;幼年人口比較高的區域為新北市西部地 區。

由各人口因子與 NDVI 均值進行非成對 t 檢 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可知 (詳表 3),男 性人口比越高的區域,NDVI 相對較高,平均收 入、高教育程度人口比越高的區域,NDVI 相對 偏低。其中男性人口比與高教育程度人口比為分 析結果顯著性最高的 2 個因子;幼年人口及低教 育程度人口之分析結果其差異程度並未達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而老年人口方面,由於該因子在 臺北市及新北市所得之結果呈相反的趨勢,故在 合併討論後,其差異性便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程 度。

(a) 男性人口比 (b) 老年人口比 (c) 幼年人口比 圖 6 新北市人口特性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a) 平均所得 (b)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c) 低教育程度口比 圖 7 新北市社會經濟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7)

表 2 新北市人口及社經因子分層下 NDVI 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

分層 均值 標準差 下界 上界 NDVI 均值 顯著性

人口因 子

男性人口比 高比例 52.56% 2.18% 50.41% 56.80% 0.72

0.000***

低比例 49.31% 0.72% 47.32% 50.40% 0.51 老年人口比 高比例 14.51% 5.09% 8.45% 25.62% 0.70

0.039*

低比例 6.84% 1.14% 4.65% 8.41% 0.54 幼年人口比 高比例 18.28% 1.68% 16.18% 23.78% 0.58

0.703 低比例 13.53% 2.08% 7.88% 16.14% 0.66

社會經 濟因子

平均收入 高所得 805.42 90.49 704.00 1007.00 0.56

0.010*

低所得 627.50 43.81 493.00 702.00 0.68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高比例 4.16% 1.39% 2.44% 7.76% 0.53

0.000***

低比例 1.68% 0.44% 0.85% 2.43% 0.70 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高比例 46.49% 8.05% 34.45% 59.60% 0.70

0.002**

低比例 28.48% 4.23% 17.88% 34.37% 0.54

*p<0.05, **p<0.01, ***p<0.001

(a) 男性人口比 (b) 老年人口比 (c) 幼年人口比 圖 8 臺北都會區人口特性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a) 平均所得 (b)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c) 低教育程度口比 圖 9 臺北都會區社會經濟因子分層分析結果

表 3 臺北都會區人口及社經因子分層下 NDVI 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

分層 均值 標準差 下界 上界 NDVI 均值 顯著性

人口因 子

男性人口比 高比例 51.83% 2.16% 49.74% 56.80% 0.67

0.000***

低比例 48.66% 0.74% 47.06% 49.73% 0.47 老年人口比 高比例 14.83% 3.78% 10.96% 25.62% 0.58

0.013*

低比例 7.57% 1.53% 4.65% 10.72% 0.56 幼年人口比 高比例 17.88% 1.60% 15.95% 23.78% 0.55

0.431 低比例 13.69% 1.83% 7.88% 15.94% 0.59

社會經 濟因子

平均收入 高所得 1045.45 249.36 757.00 1738.00 0.51

0.033*

低所得 656.23 58.24 493.00 750.00 0.64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高比例 6.78% 2.64% 3.52% 14.99% 0.50

0.008**

低比例 2.03% 0.69% 0.85% 3.47% 0.65 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高比例 42.37% 9.33% 30.64% 59.60% 0.64

0.307 低比例 23.41% 4.95% 12.31% 30.57% 0.50

*p<0.05, **p<0.01, ***p<0.001

(8)

表 4 人口因子與年均 NDVI 之相關分析結果表

Area Facto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臺北市

人均所得 -0.280 0.030*

男性人口比 0.179 0.171

老年人口比 -0.717 0.000***

幼年人口比 0.076 0.563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0.234 0.071

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0.236 0.069

新北市

人均所得 -0.378 0.000***

男性人口比 0.652 0.000***

老年人口比 0.633 0.000***

幼年人口比 -0.326 0.000***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0.496 0.000***

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0.540 0.000***

臺北都會區

人均所得 -0.492 0.000***

男性人口比 0.638 0.000***

老年人口比 0.270 0.000***

幼年人口比 -0.187 0.007**

高教育程度人口比 -0.556 0.000***

低教育程度人口比 0.565 0.000***

*p<0.05, **p<0.01, ***p<0.001

3.3 人口經濟因素與綠資源分 配之關聯

利用 41 個行政區之人口因子與區域 NDVI 進行 spearman 相關分析 (詳表 4),發現臺北市 的 6 項人口因子中,老年人口比為最高度相關之 因子 (-0.717),人均所得的相關性次高 (-0.280),

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0.234、0.236),

表示臺北市的老年人口越高、所得越多、教育 程度越高,NDVI 相對越少,呈現負相關;新北 市則是男性人口比為最高度相關之因子 (0.652),

老年人口比為相關性次高之因子 (0.633),教育 程度亦呈現中度相關 (-0.496、0.540),新北市 除了教育程度為負相關外,其男性人口、老年 人口越多得到的 NDVI 也越多,呈現正相關;最 後兩區合併後,男性人口為最高度相關因子 (0.638),教育程度為次高相關性之因子 (-0.556、

0.565),而人均所得亦屬於中度相關 (-0.492),

臺北都會區除了男性為正相關外,其餘教育程 度越高、所得越高配置的 NDVI 越少。

臺北市高所得的人口分佈集中於市中心內,

人口密度高,相對的建物密度也比較高,然而

在這樣繁華的都會區中,綠資源卻相當貧乏,

老年人口亦是生活在機能便利的都市中,而老 年人口是屬於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的脆弱族群,

故同樣在綠資源缺乏的都市中,對於各種空氣 汙染物的暴露風險也相對較高。然而在新北市 的部分,許是老年人口多居住於原本的家鄉,

青壯年人口移往都市中就業,使得綠資源的分 配結果呈現老年人口分配較多的現象,在高收 入人口的部分亦屬於綠資源分配不足的族群。

而臺北都會區的分析結果與新北市的結果相似。

4. 結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之綠資源分配於高 收入、老年人等族群時確實具有不公平及不平等 的問題,其中又以老年族群最為嚴重。在新北市 方面,高所得與女性人口較多的區域所分配的綠 資源較少。當全區合併討論時,年均所得較高以 及女性人口比較高之地區依然有綠資源分配不 平等的現象發生。高知識、高經濟水準的人縱使 掌握大部分的社會經濟資源,在綠資源的分配方 面反而可能是較為缺乏的,而老年人口屬於脆弱

(9)

族群,對於氣候急遽的變化的適應能力可能較差,

是相當需要關注的族群。森林及植物等綠資源對 於氣候變遷調節、環境永續及人類健康均具有正 面及重要之效益,在臺灣,大部份之綠資源屬公 共財,故本研究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進行區域 規劃及擬定都市計畫時,針對綠資源分布不均等 的問題應加以考慮。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4。社會經濟資料服務平台,

https://segis.moi.gov.tw/stat/web/Platform/Qu eryInterface/STAT_QueryInterface.aspx?Type

=0,引用 2019/09/01。[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4. Statistical Area Classification System, Available at:

https://segis.moi.gov.tw/stat/web/Platform/Qu eryInterface/STAT_QueryInterface.aspx?Type

=0, Accessed September 01, 2019. (in Chinese)]

王弟海、龔六堂,2006。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和財 富分配持續不平等的動態演化,經濟學季刊,

5(3):777-802。[Wang, D.H., and Gong, L.T., 2006. Dynamics of income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5(3): 777-802.(in Chinese)]

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楊建松,2006。植物 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土壤保持功能關係及其 生態學意義,植物生態學報,30(3):392-403。

[Wang, Z.H., Duan, C.Q., Hou, Y.P., and Yang, J.S., 2006. The relationship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o ecosystem function in relation to soil conservation in semi-humid evergreen forests, Yunnan Province,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0(3): 392-403.(in Chinese)]

王贊紅、李紀標,2006。城市街道常綠灌木植物 葉片滯塵能力及滯塵顆粒物形態,生態環境,

15(2):327-330。[Wang, Z.H., and Li, J.B., 2006. Capacity of dust uptake by leaf surface of

Euonymus Japonicus Thumb. and the morphology of captured particle in air polluted cit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15(2): 327- 330.(in Chinese)]

李怒雲、龔亞珍、章升東,2006。林業碳匯項目 的三重功能分析,世界林業研究,19(3):1- 5。[Li, N.Y., Gong, Y.Z., and Zhang, S.D., 2006.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in China - A synergized strategy of mitigation, adap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19(3): 1-5.(in Chinese)]

李國忠、林俊成,1999。森林資源碳吸存效果與 京都議定書,全球變遷通訊雜誌,23:1-17。

[Li, K.C.J, and Lin, J.C., 1999. Sen lin tzu yuan tan hsi tsun hsiao kuo yu ching tou tu yi ting shu, Chuan chiu pien chien tung hsun tsa chih, 23:

1-17.(in Chinese)]

張曉靜,2008。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微觀因素 分析-來自北京市城市居民的經驗數據,經 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8(5):21-27。[Zhang, X.J., 2008. Analysis of the micro-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income disparities,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8(5): 21- 27. (in Chinese)]

陳美霞,2005。南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北臺 灣的比較分析,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4(6):

504-518 。 [Chen, M.S., 2005. Public health problems in southern Taiwan: Compared with northern Taiwan, 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4(6): 504-518. (in Chinese)]

劉艷菊、丁輝,2001。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與 城市綠化,植物學通報,18(5):577-586。[Liu, Y.J., and Ding, H., 2001. Responses of plants to air pollutio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urban greening,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18(5):

577-586. (in Chinese)]

魯敏、王仁卿、齊鑫山,2004。綠化樹種對大氣 氯污染的反應,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39(2):

98-101。[Lu, M., Wang, R.Q., and Qi, X.S.,

(10)

2004. Reaction of planting tree species on chlorine pollution in the atmosphere,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39(2): 98-101.(in Chinese)]

賴永貴,2007。經濟社會資源禀賦與廈漳泉經濟 不平衡發展,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7(4):

25-29。[Lai, Y.G., 2007.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sources and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amen, Zhangzhou and Quanzhou, 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2007(4): 25-29. (in Chinese)]

Astell-Burt, T., Feng, X.Q., Mavoa, S., Badland, H.M., and Giles-Corti, B., 2014. Do low- income neighbourhoods have the least green spac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ustralia’s most populous cities, BMC Public Health, 14(1): 292.

Cohen, L.E., Kluegel, J.R., and Land, K.C., 1981.

Social inequality and predatory criminal victimization: An exposition and test of a formal theor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6(5): 505-524.

Conway, D., Li, C.Q., Wolch, J., Kahle, C., and Jerrett, M., 2010.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greenspace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41(2): 150-169.

Dorling, D., 2015. Injustice (Revised Edition): Why Social Inequality Still Persists, Policy Press, United Kingdom.

Hurst, C.E., Gibbon, H.M.F., and Nurse, A.M., 2016.

Social Inequality: Form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Routledge, New York.

Lachowycz, K., and Jones, A.P., 2014. Does walking explain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ss to greenspace and lower mortalit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07: 9-17.

Su, J.G., Morello-Frosch, R., Jesdale, B.M., Kyle, A.D., Shamasunder, B., and Jerrett, M., 2009.

An index for assessing demographic inequalities in cumulative environmental hazards with application to Los Angeles,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7626-7634.

Sugiyama, T., Giles-Corti, B., Summers, J., du Toit, L., Leslie, E., and Owen, N., 2013.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recreational walk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green space, Preventive Medicine, 57(3): 178-182.

Tsunetsugu, Y., Park, B.J., and Miyazaki, Y., 2010.

Trends in research related to “Shinrin-yoku”

(taking in the forest atmosphere or forest bathing) in Japa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15(1): 27-37.

(11)

1Under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ceived Date: Sep. 05, 2019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Revised Date: Dec. 13, 2019

2 Research Assistant, Department of Geo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ccepted Date: Feb. 26, 2020

3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4 Adjunct Research Fellow,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chidawu@mail.ncku.edu.tw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in Taiwan: Taking Greenness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Yu-Hsiang Lin

1

Ya-Ping Hsio

2

Chih-Da Wu

3,4*

Abstract

Social inequality occurs when resources in a given society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 The assignment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ay also be unfair. Previous studies pointed out that gree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reenness can provide various benefits on human being. However, no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equa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egrate the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statistical tests to assess the greenness resources inequality among socially/demographically defined categories of populations in Taipei metropolis. Several databases were used including NASA MODI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base and socioeconomic from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een resources represented spatial variation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aipei metropolis.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he whole Taipei Metropolis, townships with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 or higher income level shared fewer green resources. Finally,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gain confirmed the unequal allocations of greenness resources amo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 suggest future urban planning should consider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issues.

Keywords: Environment, Inequality, Greenness Resources, Remote Sen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by economic-based analysis to provide for govern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ystem is to design a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for operation practice of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and to make learning this skill easier.. Stud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service desk system brought up by this research, could improve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unstable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mining system has already been a trend of the current epoch, if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to integrate data that relates to

This study combined the concepts of service science, orienteering proble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to design the feeder bus route.. In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afety disposition tendency 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attitude for the workers of a government-owned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