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感恩教育與班級經營之相關研究-以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感恩教育與班級經營之相關研究-以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為例 "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華大學 碩士論文

感恩教育與班級經營之相關研究-以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為例

A Study of Gratitude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 Case of Gratified Dream Saving

Notebook

系 所 別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10219044 馬嘉澤 指導教授: 李 愷 莉 博 士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導師以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推動感恩教育之現況,並提出研 究結果與建議,期能提供給學校、導師及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未來編製「感恩圓夢儲 蓄聯絡簿」之參考依據。本研究回顧過往文獻,建立研究架構,採用實驗法與問卷調 查法,研究對象為使用過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學生及教師,就所得資料以 SPSS 進 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之結果如下:

一、利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實施感恩小記的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感恩態 度有立即性之影響。

二、學業成就與感恩態度有高度關聯性。

三、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顯示中上程度的認同度。

四、國小教師認為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在班級經營上呈現中上程度的成效,其中以「班 級常規」與「班級氣氛」表現最佳;其次為「班級行政」;再其次為「人際關係」。

五、不同教育程度及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有差異。

六、不同年齡、教育程度、班級規模、學校規模及學校位置之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 蓄聯絡簿的認同度有差異。

關鍵字:班級經營、感恩、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3)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henceforth, GDSN). The study propose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and Gratified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as references when they editing GDSN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reviews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uses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as research approache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clude fourth grade students and 61 teachers. Data analysis is processed by SPS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Using GDSN in moral education has an immediate impact on gratitude attitude of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2.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is highly correlation with their attitude of gratitude.

3. The recognition level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GDSN is at the mid-high level.

4.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formances by using GDSN in class management is shown at the mid-high level.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performance items are “Class manners” and “Class atmosphere,” followed by “Cla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5. The recognition levels of GDSN are different existing in teachers who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and service seniority.

6. The recognition levels of GDSN are different existing in teachers who have different age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Meanwhile, different class scales and different school scales and location have different recognition levels of GDSN as well.

Keywords: Classroom Management, Gratitude, Gratified Dream Saving Notebook

(4)

誌謝辭

因為很多人的幫助,這本論文才能夠順利完成,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李愷莉老師在論文寫作上給予的鼓勵、指導與建議;感謝李 堯賢老師寬容的包容,當我遇到瓶頸而導致進度停滯不前時,老師總是不斷地鼓勵我,

讓我有了方向與前進的動力。在老師身上,我深刻體會到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能當 老師的學生,接受老師的指導,我真是一個很幸福的學生。

感謝何依倫老師在口試時給我許多鼓勵和支持,並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有 了新的思維與修正方向,使我獲益良多。另外,還要感謝「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 金會」的葉文鑫先生及黃世偉副執行長,若沒有您們的幫忙,我的研究便無法順利進 行。

感謝秋香、世慧、正芬這三位好同學兼好同事的陪伴,大家在相互扶持與鼓勵下,

才能順利得完成學業與論文。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謝謝我的先生幫我照顧三個小寶貝外,還整理家務,

因為有你,我才有力量堅持下去;謝謝娘家爸媽、弟弟精神上給予的支持。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關心我的親朋好友,生命中有您們真好!

馬嘉澤謹誌 2014.6

(5)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感恩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 6

第二節 班級經營之意義、內涵 ... 8

第三節 感恩教學及班級經營之相關文獻 ...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2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25

第一節 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對國小學童感恩態度之影響 ... 25

第二節 學業成就與感恩態度之關聯性 ... 27

第三節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分析 ... 31

(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9

第一節 結論 ... 49

第二節 建議 ... 51

參考文獻 ... 54

附錄 A ... 59

附錄 B ... 61

附錄 C ... 66

(7)

表目錄

表01 班級經營結合感恩教育的相關研究論文 ... 13

表02 實驗設計模式 ... 16

表03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研究對象 ... 17

表04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時間規劃 ... 23

表05 實驗組學童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分量表之前測與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 t 檢定 ... 25

表06 對照組學童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分量表之前測與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 t 檢定 ... 26

表07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國語科、英語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 28

表08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數學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 29

表09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 29

表 10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 30

表 11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整體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 31

表 12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32

表 13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情形之 t 檢定 33 表 14 不同年齡層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4

表 15 不同任教年級層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 34 表 16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5

表 17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5

表 18 不同班級規模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5

表 1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6

表 20 不同學校位置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差異分析表 .. 36

表 21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37

表 22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能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37

(8)

表 23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情形之 t 檢定 ... 39 表 24 不同年齡層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析

表 ... 40 表 25 不同任教年級層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

分析表 ... 41 表 26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析表

... 42 表 27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

析表 ... 43 表 28 不同班級規模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

析表 ... 44 表 2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

析表 ... 45 表 30 不同學校位置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分

析表 ... 46 表 31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差

異情形 ... 47

(9)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 5 圖 2 研究架構 ... 15 圖 3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 21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假設;第三節 為研究流程與架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感恩的解釋:「感謝他人的恩惠。」在駱統傳:「令皆感恩戴義,

懷欲報之心」、「銜環結草,生死不負」、「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吃水不忘挖井 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都是與感恩有相關的成語或詩句,由此可知感恩對於中國文 化教育的影響。

在少子化、父母過度寵愛小孩下,愈來愈多的青少年對於父母及師長的付出,視 為理所當然而不知珍惜,擁有很多卻還不知足。金車基金會在 2006 年發表「無私真 愛」教師問卷調查指出,近九成小學教師覺得當前最嚴重的校園問題是不尊師重道,

百分九十九的老師認為品格教育最需加強(大紀元新聞網、金車教育基金會,2006);

在 2011 年公布一項對教師的調查,百分之九十四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品格還需加強,

百分之七十反映,校園禮儀待加強(中廣新聞網、金車教育基金會,2011)。學校裡,

一切以學業為主,思想與行為之教育指導相對被忽略,學生不知感恩,自我為中心,

也不知倫理道德為何物,於是校園霸凌事件屢有所聞。因此面對許多學生不知感恩的 偏差態度,師長與家長們應正視此課題,此為動機之一。

本研究曾經帶領小三學生參與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推行的「全民感恩 心生活運動」之感恩護照,利用「感恩 125 法」,一天早晚兩次,遵照五個步驟,重 複二十一天,將可以幫助個人養成感恩的態度,遠離負向情緒和想法。五個步驟如下 1.選擇讓您感恩的人事物;2.描述您要感恩對方的具體內容;3.將手放在心口處,回 想感恩帶來哪一種美好的感覺;4.放鬆身體,想像美好的感覺充滿全身;5.將具體的 內容寫下來(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2004)。在 2005 對第二屆「全民感恩心 生活運動」針對全省國中小在學學生,發出 1104 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練習感恩護 照有 62%增加對別人的尊重,58%表示心情更快樂,51%想要孝順父母。經過兩次的

(11)

感恩護照活動及問卷調查中,研究者發現,學生學會互相尊重,班級秩序更好,感恩 是可以學習的,懂得感恩的人會比較快樂,也比較願意幫助別人,懂得孝順父母,對 人會尊重與包容。

去年 9 月「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出「感恩齊追夢,好行圓好夢」活 動,基金會出版一本內容融合感恩小記以及行為點數收支記帳訓練,並可結合教育現 場的各領域學科或議題使用的「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聯絡簿是學生每天必須書寫的簿本,教師每天必須批改的簿本,更是親師溝通的 基本工具。利用聯絡簿積分措施,學生每天省思行為,累積積分分數,是個簡單又能 持久的工具。聯絡簿中設計每周讓學生閱讀一篇感恩小記,省思自己應該感謝哪些人、

事、物,並加以行動,來傳遞更多的愛與關懷。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累積行 為點數,贏取圓夢獎金,可以激勵學童並幫助學生生活常規的建立。透過「感恩小記」

的省思及「生活記事欄」的分享,這種方式不必調整課程來進行,又能提升學生的感 恩心,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在此方法下,是否能使學生擁有感恩心,並對班級經營 有所幫助?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此為動機之二。

班級是學校組成的基本要素,它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也是引領學生認是未來社會、

體驗社會的重要過程(傅木龍,2008)。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是否有成效,是學習成敗 的一大關鍵,也需要學生參與,使師生可以從班級經營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分享與回 饋,進而建立班級經營的最佳策略。班級經營的效能是否彰顯,除了課業成績的表現 外,如何正確的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營造積極、友善、和樂、團結的班級氣氛,讓學生 在友善的學習環境中,與同儕共同學習,互相成長,才是班級經營的最終目的。因此 想要瞭解目前國小教師經營狀況,此為研究動機三。

綜上所述,研究者欲探討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感恩態度的 影響及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班級經營是否有幫助?本研究欲透過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的使用,達到學童道德深層內化於心,使學童能重視自我的學習態度,在 班上的常規表現,關心自己的周圍環境,並且由內而外的感恩,進而助人,期盼能創

(12)

3

造一溫馨且愉快的學習情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欲探討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是否能使學生擁有感恩心,並達 到班級經營效能。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探討使用感恩聯圓夢儲蓄聯絡簿對中、高年級學生感恩的影響。

2.探討感恩教育應用於班級經營中,教師在教學品質的成長與反省。

3. 探討感恩教育應用於班級經營中,學生的成長與實施成效。

二、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及研究設計,提出以下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使用感恩聯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量 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國小四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2-1 國小四年級學童語文領域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2-2 國小四年級學童數學科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2-3 國小四年級學童自然科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2-4 國小四年級學童社會科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2-5 國小四年級學童整體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假設三: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背 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3-1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

3-2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

3-3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任教年級」的不同而有 差異。

(13)

3-4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最高學歷」的不同而有 差異。

3-5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服務年資」的不同而有 差異。

3-6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班級規模」的不同而有 差異。

3-7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 差異。

3-8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因「學校位置」的不同而有 差異。

假設四:國小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的班級經營效能,因背景變項不同而有 差異。

4-1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性別」的不同而 有差異。

4-2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年齡」的不同而 有差異。

4-3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任教年級」的不 同而有差異。

4-4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最高學歷」的不 同而有差異。

4-5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服務年資」的不 同而有差異。

4-6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班級規模」的不 同而有差異。

4-7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學校規模」的不

(14)

同而有差異。

4-8 國小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因「學校位置」的不 同而有差異。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流程如圖 1 所示,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目的與流程,並以使用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教師為研究對象;第二章藉由文獻探討說明感恩與班級經營之相 關理論與研究,並進行歸納整理。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與架構;第四章則研究結果與討 論;第五章根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期盼能提供教育工作者及相關學術研 究之參考。

研究主題與目的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與架構

問卷設計與調查

研究分析與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圖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歸納、整理、統合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理論及研結果,以作為本研究的立 論基礎。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感恩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二節則探索班級經營 之意義、內涵,第三節則爲感恩教學及班級經營之相關文獻。

第一節 感恩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感恩的意涵

感恩(gratitude)一字源自拉丁文gratia與gratus,前者代表「好處」,後者代表「愉 快」。所有來自拉丁文的字根,都意涵和善、慷慨、禮物、施與受的美好、不求回報 (Emmons, 2007)。在線上牛津字典將感恩定義為感謝的特質或狀態;收到對方善心的 一種溫暖的感覺,並願意做一些回報。由以上兩種可知感恩是一種美德,促使社會更 加美好元素之一。

McCullough, Emmons and Tsang (2002)將感恩視為一種情感特質,稱之為感恩傾 向(grateful disposition)。情感特質是指個人經驗某種特殊情緒的傾向,他們將感恩 傾向定義為:傾向用感恩情緒來了解或回應因他人的善舉,而獲得的正向經驗或結果 的特質。Fitzgererald (1998)感恩需有三種體認1.因某人的好意而受惠;2.對方是有意 的給予好處而且通常需付出某些代價;3.益處在個體眼中具有價值。他認為一個人不 能在沒有感恩感受的情況下產生感恩行動。Emmons (2007)也指出,感恩可分兩個階 段。第一,感恩是承認生命的美好,對人生抱持肯定的態度,認為生命是美好的,人 生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第二,感恩是體認到這份善意有一部分源於自身之外的力量。

Klein (2005)則認為感恩是對他人和自己的美好感到感謝和欣賞。可見,在感恩的過 程中,能感受施與受成為美好經驗,在人際中有正向的互動,無論是施惠者或是受惠 者都會有更多的利社會動機,而如此的良性競爭,更能增強未來能落實助人的意願與 行動。

二、感恩的相關理論

(16)

(一)道德情感理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

McCullough, Kilpatrick, Emmons and Larson (2001)在回顧發展、演化、社會及人 格心理學範疇後,將感恩視為一種道德情感(moral affect),認為感恩扮演了三種角色 影響人際互動。第一、道德溫度計(moral barometer),即感恩的感覺讓我們知道某人 已為我們做了好事;第二、道德動機(moral motive),即感恩也促使我們想要幫助他人,

包括給我們恩惠的人,甚至是無關的他人;第三、道德增強物(moral reinforcer),即 當人們表達感恩,此舉可能會對施恩者產生回饋效果,促使他們從事更進一步的好事,

此即感恩的道德三功能。感恩的氣氛有助於維持一個充滿善意的社會,這種氣氛似乎 是促進社會穩定的一種重要的情緒資源。感恩是受惠者對施恩者回報以善意的 行為的 基本動力之一。當一位施恩者對受惠者帶來利益,感恩會促使受惠者找出方法來對此 表示謝忱。

總言之,感恩來自道德,能夠激發道德行為,在道德情感中所扮演的角色或運作 歷程,是當受惠者感受到施恩者的善心,心中便產生感恩情緒,此感恩情緒已形成在 受惠者內在,促使他對施恩者表現利社會行為,而施恩者在接受到受惠者感恩行為時,

該行為便成為一種增強物,強化施恩者下一次表現行善的可能行。正如同情、內舊貨 罪惡一樣,當人們看到他人的困境時會產生同情,能進異物而未履行就會形成內疚,

當無法符合道德標準時會感到罪惡,而在人們形成利社會的受益者時即會引發感恩,

是故感恩在道德生活的基本規則中,擁有其獨特地位。

(二)認知情緒 理論(Cognitive-emotion theory)

認知情緒理論假定,特定的認知會引發個人對社會情境中的事件產生情緒反應。

社會心理學家 Heider (1958)提出當人們接受了他人特意給予的利益時會覺得感激。因 此,他認為在個人接受了他人所給予的利益後,決定此人是否覺得感激的關鍵因素在 於此人是否感受到給予利益者的意圖性。Heider 也預測,施恩者認為或要求受惠者應 覺得感恩的情況下,這時反而會產生相反的結果。Heider 在探討「內在動機或外在因 素影響」中,也更進一步地注意到施恩者偏好將他們的感恩歸因於內在的動機而非外

(17)

在動機(如義務或社會規範)。

Weiner (1985)把情緒分成兩種類型:結果依賴型(outcome-dependent)以及歸因依 賴型(attribution-dependent)。而感恩是一種歸因依賴型的情緒狀態,它由兩個步驟的 認知程序所衍生。第一、知覺到個人獲得一個正向的結果。第二、了解到此正向結果 是導因於外在的來源。為何許多人在覺得感恩時也會感到快樂,這是因為感恩本身就 是一種正面特質還是感恩導致快樂?Weiner (1986)用了一個兩階段的方式對此做說 明:首先,人們知覺到他們獲得了一些正向的結果,這些正向結果導致快樂。接著,

人們將他們的快樂歸因於外在的來源,接著,快樂被歸類為感恩。以此觀點,歸因方 式才是感恩的核心,歸因風格可能是影響感恩傾向的主要因素。

感恩在認知評估所扮演的角色具多面向,如 1.感恩必須兩個人(或以上)的人際間 產生;2.感恩發生在受惠者評估有正向益處時,且與受惠者有非預期的得到有關;3.

感恩是歸因依賴型的情緒,受惠者得到好的結果未必感恩,只有在「得到好的結果」,

並「認為該益處不能全歸因於個人努力」這兩個條件下才會產生感恩;4.施恩者本身 不求回報:感恩產生於施恩者善意的幫助,若有目的性的幫助,則成為利益換,受惠 者不會產生感恩情緒。

第二節 班級經營之意義、內涵

一、班級經營之意義

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在台灣的翻譯相當多,通常有「教室管理」、「班 級管理」、「班級經營」等。在早期的「班級經營」多以「教室管理」、「班級管理」來 稱之,但自 1970 年代以後,由於開放教育受到重視,學生學習的空間與環境不再只 限於教室,無論處於何學習場地,都需要教師的有效處理,加上一般人對於「管理」

一詞,常會聯想到軍事管理、嚴格管制、行為控制等較為負面的意義,於是「班級經 營」一語,就逐漸取代了「教室管理」,成為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詞(單文經,1998;吳 清山,2001)。

國內外學者不少人對「班級經營」一詞給予定義,玆列舉數位學者的定義如下:

(18)

Doyle (1986)、Emmer (1987)、Brophy (1988) and Edwards (1993)皆認為班級經營乃係 教師為了解決班級秩序問題,培養學生活動參與感與合作性,營造良好師生關係,並 能維持學習環境以傳授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的 行動與策略,例如:安 排教室環境、維持班級秩序、處理學生偏差行為等(蘇昭愷,2013)。

Fantana (1985)班級經營是教師經營一個有組織、有效率的班級過程。在這個班級 中每個學收的能力有機會發展;教師能充分發揮其專業功能;教師和學生覺知到可慾 的行為標準;學生學習到監控(monitor)和引導(guide)自己行為的技巧;最後老師和學 生都認為教室是快樂的地方,在這個地方,老師能實現其專業理想和得到工作滿足感,

而學生有個適當的環境完成其工作,學業上和個人的困難都能得到幫助。

張秀敏(1998)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有計畫、有組織、有效率、有創意的經營一 個班級的過程。在這個班級中,學生能很快樂的、有效的學習,並有好的行為表現,

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也能發揮專業理想並得到工作上的滿足,教室是個 師生都喜愛的地方。

熊智銳(1999)以系統理論的觀點認為:班級是一個多元的有機體,教師為了達成 教育目標,運用適當的方式和過程,使班級中各個元素產生良性的互動,使教學活動 在愉快的氣氛中順利進行,這種方式和過程,即是班級經營。

朱文雄(1999)認為:班級經營是導師結合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的力量,根據 一定準則,應用客觀、科學、系統的方法和人性化的精神,將班級中的人力、物力、

財力及時間做妥善的運用規劃,並有效處理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

達成班級教育目標的歷程。

吳清山(2001)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或師生遵循一定的準則,適當而有效地處理 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戴文琪(2003)在分析國內、外學者對班級經營定義,將班級經營的定義分為目標、

主體、方法等三方面來說明:

1.就目標而言:班級經營的目標已有所轉移,由早期強調行為與秩序的管理,認為常

(19)

規是班級經營的首要之務,而後回歸到教學目標的達成,重視學生的學習;對於 促進學生個人心理健康以及團體活動的達成,也漸漸受到班級經營的重視。

2.就主體而言:現今的班級經營已不再是純粹由教師以強力手段來控制學生的行為,

而是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傾向於師生間互動關係的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 學理念興起,學生在班級經營中的角色逐漸受到重視。

3.就方法而言:班級經營的方法由以往的教師權威與經驗累積的應用,轉而為講求系 統化、組織化、符合客觀、人性的精神與原則。

二、班級經營之內涵

班級經營的內涵各學者說法不同,王淑貞(2010)的研究中認為大至可以分為以下 幾點:1.行政經營,如:規劃與運用班級時間、安排班級環境;2.教學經營,如:課 程與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3.人際關係經營,如:師生溝通互動、同儕關係;

4.學生輔導經營,如:學生違規行為處理、瞭解學生心理需求;5.常規經營,如:建 立班級常規、訂定學生行為公約。

茲將國內外學者對簡述如下:

國內外學者不少人對班級經營內涵的看法不同,玆列舉數位學者的內涵如下:

Froyen (1993) 班級經營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進 行管理(Conduct management)、契約管理(Covenant management)。

朱文雄(1989)在「班級經營」一書中,指出班級經營的內容應包括六個層面。行 政管理層面:班級經營的理念與體認、班級目標之設定與執行、班級經營計劃和班級 行事曆之訂定與執行、開學準備週之運用、班級幹部之組訓、始業指導、級務處 理、

導護工作。課程管理層面:課程設計、教材選擇、安排課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 潛在課程。常規管理層面:包括班級常規的訂定與執行。教室環境管理層面:教室物 理環境管理(教室設備、教室佈置、清潔衛生工作、座位安排、班級圖書)及教室心 理環境管理(班級的氣氛)。人際關係管理層面:班級中的各種人際關係、家長參與 班級經營之情形、級任教師領導效能、教師期望之運作、行為改變技術之運用。與班

(20)

級有關的其他教育活動管理層面:包括班會經營、午餐經營、校園安全、意外事件處 理、愛心活動、儲蓄活動、休閒活動、體育活動、學藝競賽、團隊活動、各種簿冊表 件之處理與建檔、班級特色的發展、如何接一個的班級等。

吳清山(1998)班級經營主要內容約可分為下列六方面:行政經營、教學經營、自 治活動、常規輔導、班級環境、班級氣氛。

郭明德(1999)班級經營的七個層面:積極的級務處 理策略、優異的教學經營策略、

佈置教室環境策略、建立與維持教室常規策略、處理不當行為的策略、滿足學生的需 求策略、創造正向的師生關係策略。

許清田(2003)將班級經營分為六個層面:有效教學經營策略、班級環境經營策略、

班級事務經營策略、班級常規經營策略、班級人際經營策略、親師合作經營策略。

陳木金(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觀:內容知識觀、程序知識觀、策略知 識觀、省思知識觀。

鄭耀男與陳怡靖(2006):班級行政經營、班級教學經營、班級學生經營、班級文 化營造等層面。

吳明隆(2011):教學活動經營、訓育工作經營、輔導活動經營、情境規劃經營、

行政事務經營、人際關係經營、親師合作經營、意外事件的處理。

從各家學說之中,將班級經營之內含分成五個部分:班級 行政經營、班級環境、

班級常規、與教學經營、班級氣氛,但由於本研究所指之班級經營,乃指「班級 行政 經營」、「班級常規」、「人際關係」、「班級氣氛」為主。茲分述如下:

(一)班級行政經營

班級行政經營包含了幹部遴選、規畫與運用班級時間、安排或改善學習環境等。

班級事務繁雜,教師有時候無法有效處理,因此訓練學生一同協助教師處理班級事務 其益處: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處理事務的能力,並能培 養對班級的責任感。學習環境之安排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故班級環境如能妥善 安排,且讓學生一同參與更能加深學生對班級的參與感。

(21)

(二)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的管理著重在透過班規的訂立,及班級幹部的訓練來發展學生自身管理 能力,如班會等活動,藉以建立學生良好行為,並能幫助教師處理且輔導學生的問題 行為,使班級秩序良好,以利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吳清山,1991;朱文雄,1992;

張秀敏,1996;劉榮裕,1995;Jones & Jones, 1990)。

(三)人際關係

研究者希望透過感恩聯圓夢儲蓄聯絡簿,經由感恩小記,增加與家長之間的互動。

一個班級要經營成功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現代家長對小孩的教育很重視,故容易會 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師則要與家長溝通達到共識以能順利教學與實施其他的活動。

所以利用感恩小記來傳達教師的理念,並引導學生的行為並改善其偏差行為,且師生 之間良好的互動也有助於學生學習。

(四)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的營造是班級經營中重要的一環,教師應注重營造班級溫馨的氣氛,藉 由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懷學生,公平對待班上每一份子,並凝聚班上學生的共識,

激勵同儕的互動及合作,並建立班級團隊精神及歸屬感(張秀敏,1996;Jones & Jones, 1990)。研究中,希望透過感恩聯圓夢儲蓄聯絡簿,在教室產生的「愛的循環」、「懂 得互助」、「懂得感恩、表達謝意」,以及「團結合作」及溫馨和善的感覺,能使班級 處於良性的互動交流。

第三節 感恩教學及班級經營之相關文獻

本節主要以班級經營結合有關感恩教學的相關論文做深入的探討,故挑選與本研 究較相關的論文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實施策略與研究結果等方面加以分析,並依 序說明如下:

一、班級經營結合感恩教育相關研究

(22)

表 1 班級經營結合感恩教育的相關研究論文 研究者 論文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實施策略 研究結果

張倪禎 (2010)

感 恩 學 習 介 入 方 案 實 施 成 效 之研究-以 國 小 學 童 為例

準實驗 國 小 六 年 級

感恩實驗方案為 期八週的感恩實 驗方案,控制組則 未接受任何感恩 實驗方案。

1.感恩學習介入方案有助 於國小學童感恩信念。

2.感恩學習介入方案有利 於 國 小 學 童 主 觀 幸 福 感。

3.感恩學習介入方案對國 小學童感恩信念對主觀 幸 福 感 有 顯 著 提 升 效 果。

王若蘋 (2010)

多 元 智 能 融 入 品 格 教 育 教 學 對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感 恩 態 度 影 響 之 研 究

準實驗 進行實驗教學,課 程結束後再就依 變項實施後測,並 請學生填寫「自我 評量單」、「同儕互 評單」及「品格教 育 教 學 總 體 回 饋」;家長填寫「家 長觀察表」。

1.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 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 的 感 恩 認 知 與 感 恩 情 緒。

2.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 教學有助於國小高年級 學 童 建 立 好 品 格 「 感 恩」。

3.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 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感 恩行為、禮貌與人際互 動。

4.多元智能融入高年級 品格教育具可行性。

賴歆怡 (2011)

感 恩 方 案 對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利 社 會 行 為 之 成 效 研究

國 小 五 年 級

感恩方案 1.實驗組學生在進行感恩 方案後,其整體利社會 行為的後測與延宕測之 得分達顯著高於前測得 分。

2.在進行感恩方案後,實驗 組學生整體的利社會行 為顯著高於控制組,即 感恩方案有其立即的成 效。

3. 在 進 行 感 恩 方 案 四 週 後,實驗組學生整體的

(23)

表 1(續)

研究者 論文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實施策略 研究結果

利社會行為之提升有顯 著的延宕效果。

蕭燕蘭 (2012)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感 恩 線 上 介 入 方 案 的 實施成效

小 學 六 年 級

實驗組實施感恩 線上介入方案,共 計五週,控制組則 未接受任何感恩 線上介入方案。

1.感恩線上介入方案顯著 提升國小學生之感恩。

2.感恩線上介入方案顯著 提升國小學生之心理幸 福感。

3.國小學生感恩對心理幸 福感有顯著提升效果。

4.實驗組國小高年級學生 對「感恩線上介入方案」

課程設計感到滿意。

葉涓涓 (2013)

國 小 低 年 級 學 童 感 恩 教 育 課 程 之 學 習 成效研究

準 實 驗 國 小一年級

接受感恩教育課 程,透過學習單、

家長回饋表、教學 省思表等,作為評 估學習成效之佐 證工具。

經 過 感 恩 教 育 課 程 教 學 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在 國小學童「國小低年級學童 感恩心量表」總量表及「感 恩覺知」、「逆境感恩」等分 量表之後測分數具有顯著 差異,且實驗組得分高於對 照組得分。

洪敏慧 (2013)

細 數 福 份 : 感 恩 課 程 對 國 小 學 童 感 恩 態 度 之 效果研究

國 小 四 年 級

依據教學目標設 計為期八週的感 恩課程,內容包含 學童接受六週的 感恩教學及書寫 八 週 的 感 恩 日 記—在聯絡簿寫 下欲感謝的三件 人事物。

1.感恩課程能夠有效提升 學童的感恩態度。

2.感恩教學能幫助學童書 寫感恩日記,而藉由感 恩日記的書寫讓其在生 活中實踐感恩。

3.學生對感恩課程多給予 正向肯定的回饋。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根據文獻的回顧及整理,本章主要目的在說明研究設計、樣本的選取、研究工具 的採用和編製以及資料處理,全章共分為五節加以敘述。第一節為研究設計,第二節 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研究程序。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相關文獻,採取實驗設計研究法,探討使用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感恩態度及使用過班級教師的班級經營是否 有幫助。茲將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說明如下:

一、實驗之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是否有助於提升個人感恩心 及有助於班級經營,因此將分成兩部分討論。第一部分為對於感恩心採取實驗研究法 來探究實驗處理;第二部分為班級經營方面採取「問卷調查」為研究的主要工具。

其研究架構圖如圖 2 所示。

圖 2 研究架構 背景變項

性別 年齡 任教年級 教育背景 服務年資 班級規模 學校規模 學校位置

班級經營 班級行政 常規建立 班級氣氛 人際關係 實驗組

對照組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感恩態度

(25)

二、實驗之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實驗設計研究法來進行,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使用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前,以紀佩妤(2009)編製的青少年感恩心量表進行前測,以了解學童基 本能力與程度。其中實驗組每天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每周末完成感恩小記,進 行八週感恩課程,對照組則未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在八週後,同樣以青少年感 恩心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後測,進行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童使用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後的成效。本研究之實驗設計模式如表 2 所示。

表 2 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Y1 X Y2

對照組 Y3 Y4

X: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八週。

Y1:為實驗組的前測,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一週施測。

Y2:為實驗組的後測,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施測。

Y3:為對照組的前測,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一週施測。

Y4:為對照組的後測,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施測。

三、研究變項

根據上述準實驗設計架構與模式,茲將本研究之研究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是否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進行感恩教育,分為實驗組與對 照組。

1.實驗組

實驗期使用為期八週的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進行感恩教育。

2.對照組

(26)

實驗期未使用為期八週的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進行感恩教育。

(二)依變項

實驗組學童填寫「青少年感恩心量表」所得的後測分數與追蹤分數的表現。

(三)控制變項

為了減低干擾實驗因素,本研究採取的措施如下:

1.統計控制(前測)

將「青少年感恩心量表」所得的前測分數為其共變數,以減少實驗組學童與對照 組學童原本存在的差異。

2.受試學生年級

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皆為國小四年級學童。

3.施教(測)者控制

為控制情境之一致性,本研究之前測、後測都由研究者親自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第一部分以 102 學年度就讀苗栗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童,採立意取樣四個班 級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設計研究,以有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二個班級為實驗 組,而另外徵求同學年的其他二的班級為對照組。

研究者利用每周五進行感恩小記,而對照組則依照平日教學,不進行本實驗處理。

其實驗組學童為男生 30 人,女生 19 人,共 49 人;對照組學童為男生 31 人,女生 19 人,共 50 人,全部研究樣本人數共 99 人,如表 3 所示。

表 3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研究對象

性別 實驗組學童數 對照組學童數 合計

男 30 31 61

女 19 19 38

合計 49 50 99

第二部分以第 102 學年度有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中、高年級導師為對象。

(27)

全部研究樣本人數共 61 人,正式問卷發出 61 份,回收 43 份,回收率 70.5%,無無 效問卷,有效問卷共計 43 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第一部分以紀佩妤(2009)編制的青少年感恩心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使用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進行感恩教育,了解學童感恩態度的變化。

一、青少年感恩心量表

本研究第一部分以紀佩妤(2009)編制的青少年感恩心量表為研究工具,其將影響 中華文化納入考量,符合並貼近學童的文化背景。紀佩妤將感恩分為兩個向度五個層 面,分述如下:

(一)感恩態度

包含認知、情感、意志的感恩內在心理狀態。

1.感恩的認知層面(知)

在負向經驗中發現「非預期的得到」的認知信念。

2.感恩的認知層面(知)

對正向經驗「不視為理所當然」的認知信念。

3.感恩的情感層面(情)

感恩的情緒感受經驗之密度、廣度、與頻率。

4.感恩的意志層面(意)

對給予者或他人回饋的行為意向(動機)。

(二)感恩行為

感恩的外在行為表現。

5.感恩的行為層面(行)

對給予者或他人回饋的行為表現。

分量表為「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感恩的情緒感受」、「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反向

(28)

題)」、「感恩的情緒感受(反向題)」、「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感恩的行為傾向」五 個層面,採用 Liker 6 點量尺,學童依自己在生活適應各層面的實際感受,於閱讀題 目後選擇適當的代表數字,題目共計 23 題,包括 13 題正向題與 10 題反向題,原量 表對 1815 名青少年進行施測,可解釋感恩態度的變異量為 56.82%,擁有良好的建構 效度,量表的α信度為 .918,具有很高的內部一致性。洪敏慧(2013)用此量表對 27 位四年級學童進行施測,量表的α信度為 .923,擁有不錯的信度,因此青少年感恩 心量表亦適合國小四年級學童使用。

二、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是由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所發行,每天有積分措施,

學生每天省思行為,累積行為點數,贏取圓夢獎金,可以激勵學童並幫助學生生活常 規的建立。另外每週都有一篇感恩小記讓學童閱讀、書寫、省思及行動。

第二部分以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2014)編制的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內 容包含「基本資料」、「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現況」二部分。

三、問卷內容

(一)教師基本資料

1.性別

分為「男」、「女」兩個類別。

2.年齡

分為「25 歲以下」、「26~30 歲」、「31~35 歲」、「36~40 歲」、「41~45 歲」、「46~50 歲」、「51 歲以上」七個類別。

3.任教年級

分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三個類別。

4.最高學歷

分為「師範院校」、「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一般大學(學院)教育學程」、「研究所

(29)

(含四十學分班以上)」四個類別。

5.服務年資

分為「5 年以下」、「6~15 年」、「16~25 年」、「26 年以上」四個類別。

6.班級規模

分為「15 人以下」、「16~30 人」、「31 人以上」三個類別。

7.學校規模

分為「12 班以下」、「13~24 班」、「25~48 班」、「49 班以上」四個類別。

8.學校位置

分為「市區」、「郊區」、「偏遠」三個類別。

(二)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現況

本量表其目的是在瞭解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教師的班級經營之情況,本量 表分為二部分:

1.第一部分: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採五 點量表的計分方式作答,從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等五個選項,分別給予 1、2、3、4、

5 分,總分代表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得分愈高者,表示教師對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認同愈高;得分低者反之。

2.第二部分: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班級經營效能之情況。本量表的內容 包含「班級行政」、「班級常規」、「班級氣氛」、「人際關係」等四個層面,採四點量 表的計分方式作答,從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等四個選項,分別給予 1、2、3、4 分,

總分代表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班級經營效能現況,得分愈高者,表示教 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班級經營效能愈好;得分低者反之。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採用實驗設計研究,來探討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感恩態度及使用過班級教師的班級經營是否有幫助,研究流程如圖 3 所示。

(30)

圖 3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分為「計畫準備」、「實驗處理」、「資料分析」等三個階段,其步 驟詳述如下:

一、計畫準備階段

本階段研究者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資料,確定研究方向與架構。

(一)研究主題與目的

研究者想探討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四年級學童在感恩心與班級經營之 研究主題與目的

文獻探討

擬定研究計畫與架構

確定研究方法與工具

實施前測:

「青少年感恩心量表」

實驗組:使用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

對照組:未使用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

實施後測:

「青少年感恩心量表」

研究分析與結果

結論與建議

計畫準備階段實驗處理階段資料分析階段

(31)

間的關係為何,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

(二)文獻探討

針對研究主題感恩教育及班級經營,蒐集與探討相關的文獻資料,並加以整理與 分析,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方向。

(三)擬定研究計畫與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結果後確定研究方向,擬定研究計畫與研究架構,作為實驗研究的 基礎。

(四)確定研究方法與工具

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變項後,以紀佩妤(2009)的「青少年感恩心量表」、財團法 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2014)的「班級經營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二、實驗處理階段

以「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為實施感恩取向的品格教育課程,每周五學生閱讀感 恩小記,並省思、回饋。

(一)實施前測

為瞭解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之學童感恩態度情形,在使用前一週,對實驗 組與對照組進行「青少年感恩心量表」之前測,根據前測分數,瞭解使用前,兩組學 童之間的差異。

(二)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以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中的感恩小記,利用早自修時間介紹感恩小記內容,

並分享上週學童的回饋。

(三)實施後測

為瞭解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之學童感恩態度情形,在使用後,對實驗組與 對照組進行「青少年感恩心量表」之前測,根據後測分數,進行變數分析。

(32)

三、資料分析階段

研究者將蒐集到的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後相關資料,作進一步的整理與分 析,並深入研究討論後,再撰寫研究報告,提出具體的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果分析

實驗組使用八週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實施「青少年感恩心 量表」所蒐集到的前測與後測的量化資料,採用SSPS2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二)撰寫研究報告

將研究的結果加以歸納整理,在經過與指導教授討論與修正,完成研究報告撰 寫。

四、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時間規劃

本研究規劃的教學時間採取非正式課程方式,運用早自修時間,每週一節課,每 節課40分鐘,進行八週八節課,共計240分鐘。實驗教學期間安排在102學年度第二學 期,教學時間從103年2月20日開始,到103年4月10日結束。教學實施規劃如表4所示。

表 4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時間規劃

實施項目 實施時間

103 年

備註

前測 2 月 11 日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施測:

「青少年感恩心量表」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2 月 20 日 到 4 月 10 日

實驗組: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對照組:

未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

後測 4 月 11 日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施測:

「青少年感恩心量表」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調查所得資料,皆採SSPS V20 For Windows板軟體進行分析,所使用的資

(33)

料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針對目的,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實驗學童在使用八週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

感恩態度是否立即的提升,以及教師在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一學期後,進行次數 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分析國小教師各項背景資料(性別、 年 齡、任教年級、教育背景、服務年資、班級規模、學校規模、學校位置)的分布情況,

以瞭解國小教師在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班級經營效能之狀況。

二、相依樣本 t 檢定

本研究針對受試者的前側與後側是否有顯著差異,來分析學童在使用八週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後,感恩態度的變化之情況。

三、獨立樣本 t 檢定

本研究以不同性別在問卷中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認同感及班級經營效能各面向 得分情形,進行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以了解不同性別的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認同 感及班級經營效能面向是否有所差異。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感恩態度及年齡、任教年級、教育背景、服務年資、班級規模、學校規 模、學校位置為自變項,以學業成就及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認同感及班級經營效能面 向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F達 .1顯著水準,則進行LSD事後比較。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採實驗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後側設計,主要目的在了解感恩圓夢儲蓄聯 絡簿對國小學童感恩態度之影響及使用過班級教師的班級經營之影響,第一節以量化 資料呈現四年級學生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的改變情形。第二節說明學業成就與感恩態 度之關聯性。第三節說明使用過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班級教師的班級經營分析。

第一節 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對國小學童感恩態度之影

以SPSS20版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了解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對學童感恩 態度的效果。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青少年感恩心量表」前後測分析

以相依樣本t檢定來了解實驗組學童在前後測的差異情形,結果如表5所示,顯示 學童在「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感恩的情緒感受」、

「感恩的行為傾向」及「總量表」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 5 實驗組學童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分量表之前測與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t 檢定

前測 後測

分量表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 4.77 1.01 5.66 .31 -6.24***

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 3.92 1.26 5 .63 -6.64***

感恩的情緒感受 4.03 1.37 5.46 .65 -7.66***

感恩的行為傾向 4.55 1.52 5.53 .51 -4.42***

總量表 4.43 .97 5.46 .35 -7.75***

*p < .1 **p < .05 ***p < .01

以相依樣本t檢定來了解對照組學童在前後測的差異情形,結果如表6所示,顯示 學童在「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感恩的情緒感受」、

「感恩的行為傾向」及「總量表」無顯著差異,以下就個分量表的結果加以討論。

(35)

表 6 對照組學童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分量表之前測與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t 檢定

前測 後測

分量表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 5.48 1.42 5.32 .8 .97 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 4.79 .837 4.87 .97 -.82 感恩的情緒感受 4.56 1.19 4.64 1.26 -.68 感恩的行為傾向 5.33 .79 5.43 .79 -1.31 總量表 5.15 .95 5.12 .77 .35

*p < .1 **p < .05 ***p < .01

(一)「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之影響:

實驗組學童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有顯著差異(t = -6.24,p < .001),在尚未使用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學童雖然知道正向經驗的感恩很重要,但卻很少人真正的思考 其重要性,然而藉由聯絡簿中的感恩小記來引導學童思考對正向感恩的重要,並且引 導學童付出行動。在表5及表6中,在後測分數上,實驗組平均數高於對照組。

(二)「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之影響:

實驗組學童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有顯著差異(t = -6.64,p < .001),在尚未使用感 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前,學童較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與糾正,更不用說用負面經 驗中來引發感恩的想法,然而藉由聯絡簿中的感恩小記來引導學童思考對壞事感恩的 可能性與益處,並且引導學童在感恩小記中練習壞事的感恩,讓其有另一層的認可與 體驗。在表5及表6中,在後測分數上,實驗組平均數高於對照組。

(三)「感恩的情緒感受」之影響:

實驗組學童感恩的情緒感受有顯著差異(t = -7.66,p < .001),在尚未使用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前,學童很少主動思索要感謝的人事物,在感謝情緒的廣度、頻率與密 度皆有不足,而聯絡簿中的感恩小記擴展學童的廣度,來養成學童每週感恩的習慣,

使感恩的廣度、頻率與密度皆有提升。在表5及表6中,在後測分數上,實驗組平均數 高於對照組。

(36)

(四)「感恩的行為傾向」之影響:

實驗組學童感恩的行為傾向有顯著差異(t = -4.42,p < .001),在尚未使用感恩圓 夢儲蓄聯絡簿前,學童很少主動將感恩心付出行動,而聯絡簿的感恩小記中感恩行動 可以讓學童養成主動將感恩心付出行動的習慣。在表5及表6中,在後測分數上,實驗 組平均數高於對照組。

(五)「總量表」之影響:

實驗組學童感恩態度總量表有顯著差異(t = -7.75,p < .001),整體而言,學童在 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感恩態度獲得提升。在表5及表6中,在後測分數上,實 驗組平均數高於對照組。

二、綜合討論

從上述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對學童感恩態度效果的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中可 以發現,學童在「正向經驗的感恩認知」、「負向經驗的感恩認知」、「感恩的情緒 感受」、「感恩的行為傾向」及「總量表」達顯著差異水準。故本研究假設一「使用 感恩聯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量表後測得分之 共變數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有顯著差異」獲得支持。

第二節 學業成就與感恩態度之關聯性

為瞭解國小學童感恩心與學業成就間的關聯性,本研究將國小四年級學生102學 年度上學期學期成績國語、英語、數學、自然、社會換成T分數,代表四年級學生各 科學業成就,將「青少年感恩心量表」量表得分未滿5分,屬「低程度」,得分在5

~6,屬「中程度」,得分在6,屬「高程度」。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學業成 就為依變相項,探討在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下,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F值達顯 著水準,再進行事後比較。

一、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與國小四年級語文領域學業成就之差

(37)

異比較

本研究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國小四年級學生國語科與英語科學業成就為 依變項,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國語科與英語科學業成就是否因感恩態度的不同而有差 異,經統計分析後將結果整理如表7所示:

表 7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國語科、英語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感恩

態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LSD 國語科學

業成就

1.高 3 51.0604 7.61575

3.470** 2 > 3 2.中 40 51.3592 9.31249

3.低 6 40.4087 11.59830 英語科學

業成就

1.高 3 48.4007 7.93813

3.703** 2 > 3 2.中 40 51.5685 8.18273

3.低 6 40.3428 16.71521

*p < .1 **p < .05 ***p < .01

由表7得知,就學生感恩態度在國語科學業成就而言,組間F檢定為3.470,p

= .039 < .05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感恩態度的不同與國語科學業成就有 差異,事後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國語科學業成就(M = 51.3592)顯著大 於低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國語科學業成就(M = 40.4087);就學生感恩態度在英語科 學業成就而言,組間F檢定為3. 703,p = .032 < .05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 感恩態度的不同與英語學業成就有差異,事後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英 語科學業成就(M = 51.5685)顯著大於低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英語科學業成就(M = 40.3428)。顯示當學童有中程度的感恩態度其語文領域學業成就會高於低程度感恩態 度學童。

二、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與國小四年級數學科學業成就之差異 比較

本研究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科學業成就為依變項,

(38)

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科學業成就是否因感恩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經統計分析後 將結果整理如表8所示:

表 8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數學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感恩態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LSD 數學科學

業成就

1.高 3 47.4326 8.26827

8.742** 2 > 3 2.中 40 52.2271 7.42274

3.低 6 36.4364 15.44333

*p < .1 **p < .05 ***p < .01

由表8得知,就學生感恩態度在數學科學業成就而言,組間F檢定為8.742,p = .001

< .01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感恩態度的不同與數學科學業成就有差異,事 後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數學科學業成就(M = 52.2271)顯著大於低程度 感恩態度的學生在數學科學業成就(M = 36.4364)。顯示當學童有中程度的感恩態度其 數學科學業成就會高於低程度感恩態度學童。

三、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與國小四年級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差異 比較

本研究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國小四年級學生自然科學業成就為依變項,

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自然科學業成就因是否感恩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經統計分析後 將結果整理如表9所示:

表 9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感恩態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LSD 自然科學

業成就

1.高 3 49.6907 10.24039

7.069*** 2 > 3 2.中 40 51.9382 7.68205

3.低 6 37.2336 15.23346

*p < .1 **p < .05 ***p < .01

由表9得知,就學生感恩態度在自然科學業成就而言,組間F檢定為7.069,p = .002

< .01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感恩態度的不同與自然科學業成就有差異,事

(39)

後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自然科學業成就(M = 52.2271)顯著大於低程度 感恩態度的學生在自然科學業成就(M = 36.4364)。顯示當學童有中程度的感恩態度其 自然科學業成就會高於低程度感恩態度學童。

四、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與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差異 比較

本研究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國小四年級學生社會科學業成就為依變項,

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社會科學業成就是否因感恩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經統計分析後 將結果整理如表10所示:

表 10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感恩態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LSD 社會科學

業成就

1.高 3 49.9984 8.30764

6.523*** 2 > 3 2.中 40 51.8597 8.16692

3.低 6 37.6028 14.14377

*p < .1 **p < .05 ***p < .01

由表 10 得知,就學生感恩態度在社會科學業成就而言,組間 F 檢定為 6.523,p

= .003 < .01 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感恩態度的不同與社會學業成就有差 異,事後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社會科學業成就(M = 51.8597)顯著大於 低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社會科學業成就(M = 37.6028)。顯示當學童有中程度的感恩 態度其社會科學業成就會高於低程度感恩態度學童。

五、不同程度的感恩態度與國小四年級整體學業成就之差異比

本研究以學生的感恩態度為自變項,國小四年級學生整體學業成就為依變項,探 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學業成就是否因感恩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經統計分析後將結果整 理如表11所示:

(40)

表 11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感恩態度與整體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感恩態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LSD 整體學業

成就

1.高 3 49.5972 7.90670

6.989*** 2 > 3 2.中 40 51.9358 8.01541

3.低 6 37.2962 14.49587

*p < .1 **p < .05 ***p < .01

由表11得知,就學生感恩態度在整體學業成就而言,組間F檢定為6.989,p = .0023

< .01達顯著水準,表示國小四年級學生感恩態度的不同與整體學業成就有差異,事後 比較發現,中程度感恩態度的學生在整體學業成就(M = 51.9358)顯著大於低程度感恩 態度的學生在整體學業成就(M = 37.2962)。顯示當學童有中程度的感恩態度其整體學 業成就會高於低程度感恩態度學童。

六、綜合討論

由上述結果分析可知,本研究假設二「國小四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因感恩態度不同 而有差異」獲得支持。學業成就中的「語文領域」、「數學科」、「自然科」、「社 會科」與「整體學業成就」對感恩態度皆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四年級學童有高學業 成就者較能體會感恩小記中短文所表達的內涵,報恩行動中較能實際行動並淺移默化 學童的感恩心,進而提升學童的感恩態度。

第三節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分析

本節分析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依據教師在問卷 填答的情形,進行資料的彙整,計算出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以說明教師使用感恩 圓夢儲蓄聯絡簿班級經營效能的現況。班級經營效能量表分為: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 蓄聯絡簿後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及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後對班 級經營效能之情況。前者採用李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來計分,從不 同意至非常同意等五個選項,分別給予1、2、3、4、5分,總分代表教師對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得分愈高者,表示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認同愈高;得分 低者反之。本量表得分未滿1.5分,屬「低程度」,得分在1.5~2.5,屬「中下程度」,

(41)

得分在2.5~3.5,屬「中等程度」,得分在3.5~4.5,屬「中上程度」,得分在4.5~

5.0,屬「高程度」。後者採用李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四點量表來計分,從 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等四個選項,分別給予1、2、3、4分,總分代表教師使用感恩圓夢 儲蓄聯絡簿後班級經營效能現況,得分愈高者,表示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班級 經營效能愈好;得分低者反之。

一、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之分析

(一)教師對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的認同度之現況分析

本研究根據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量表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以了 解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的現況,詳細結果如表12所示。

表 12 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題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整體量表 44 4.2557 .48671

1.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的經驗,認為它是建立班級規的

工具。 44 4.3182 .67420

2.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學習輔導的工

具。 44 4.3182 .60127

3.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多元活化教學的

延伸。 44 4.5000 .62877

4.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養成學生良好品

格的工具。 44 4.5227 .54936

5.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生活輔導工具。 44 4.5909 .49735 6.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維繫師生良好互

動的機會。 44 4.1136 .92046

7.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可用於學校行政事

務的宣達。 44 4.1136 .92046

8.根據您使用感恩聯絡簿經驗,認為它是親職教育的工

具。 44 3.5682 .81833

由表12可知,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簿之認同度量表各題項的平均數介於 3.5682到4.5909之間,整體量表的平均數為4.2557,表示教師使用感恩圓夢儲蓄聯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