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蘇軾的人生路:失意、求索、超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蘇軾的人生路:失意、求索、超脫"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蘇軾的人生路:失意、求索、超脫

1 蘇軾專題的研習意義

1.1 文化研習意義

1.1.1 文人的人生路:讀書  科舉  仕宦  致君堯舜,大濟蒼生

1.1.2 以佛道思想消解失意的傳統:阮籍、嵇康、陶淵明、王維、李白、柳宗 元、白居易、蘇軾、黃庭堅、袁宏道、袁中道……

1.1.3 研習蘇軾失意人生的文化意義:文人對佛道思想的理解;文人以佛道思 想消解失意的嘗試。

1.2 情意研習意義

1.2.1 成年人:工作壓力、人生失意 1.2.2 年輕人:學習艱辛、友情不諧 1.3 文學研習意義

1.3.1 蘇軾作品:大、中、小學教材;賞析者眾,誤解亦多。

1.3.2 [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積極?中性?消極?

 朱靖華:「這首詞以巨大的生命魄力和硬骨頭精神,寫照了他不怕任何風 吹雨打的傲世形象,他不動搖、不頽喪,決不改變他『疏狂』個性的豪 邁氣概;同時,他還堅信,風雨終將過去,燦爛的『斜照』定然出現。

煞時,『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然樂觀,和決定『歸去』的勇往直前的昂 揚英姿,活脫脫地顯現在我們面前。」1

 陳新雄:「天已放晴了,回頭來路上所經過的刮風下雨的地方,現在既無 風雨,也無晴日。……骨子裏,還是對自己在政治上遭到失敗的一種安 慰,也有對敵人勝利的否定的意識。」2

 陳滿銘:「一種悲鬱懷抱,卻藏於深處。龍沐勛說他『憂讒畏譏,別具苦 衷,故其詞驟然視之,雖極瀟灑自然,而無窮傷感,光芒內歛。』由此 詞可獲得證明。」3

1.3.3 [例]《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序》(北京:中國書店,2007),頁 14。

2 陳新雄:《東坡詞選析》(台北:五南圖書,2000),頁 116。

3 陳滿銘:《蘇辛詞論稿》(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頁 22-23。

(2)

2

2 蘇軾的失意

2.1 坎坷人生

2.1.1 22-24:進士及第。守母喪。

2.1.2 26-29:制科三等,鳳翔判官。

2.1.3 30-33:判登聞鼓院,直史館。守父喪。

2.1.4 34-36:回京任官,與王安石政見不合。

2.1.5 36-39:通判杭州時期。(失意)

2.1.6 39-44:流轉州郡時期:密州、徐州、湖州。(失意、探索) 2.1.7 44-49:「烏臺詩案」,謫貶黃州。(探索、超脫)

2.1.8 50-66:還朝任官,政敵攻訐不休。晚年貶謫嶺南。(超脫) 2.2 通判杭州時期

2.2.1 葉夢得《石林詩話》: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

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 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 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

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 好莫吟詩」之句。

2.2.2 《山村五絕》(其三)[熙寧六年(1073, 38)]:老翁七十自腰鐮4,慚愧5春山 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6?邇來三月食無鹽。

《烏臺詩案》:意山中之人饑貧無食,雖老猶自採筍蕨充饑。時鹽法峻急,

僻遠之人無鹽食,動經數月。若古之聖人則能聞韶忘味,山中小民豈能食 淡而樂乎?以譏諷鹽法太急也。

2.2.3 《山村五絕》(其四)[熙寧六年(1073, 38)]: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7 轉手空。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烏臺詩案》:意言百姓雖得青苗錢,立便於城中浮費8使卻。又言鄉村之

4 鐮:刀刃彎曲的割草工具。

5 慚愧:難得。

6 聞韶解忘味:《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韶,虞 舜之樂。

7 青錢:指青苗法的貸款。農民可在夏秋兩收前向官府借錢,以度過青黃不接的日子。借款本金隨春秋 兩稅歸還,每期取息二分。

8 浮費:不必要的消費。

(3)

3

人,一年兩度夏秋稅,又數度請納和預買錢;今此更添青苗、助役錢,因 此莊家子弟,多在城中,不着次第9,但學得城中語音而已。以譏諷朝廷新 法青苗、助役不便。

2.2.4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公既補外,見事有不便於民者,不敢言,亦 不敢默視也。緣詩人之義,託事以諷,庶幾有補於國。

2.3 流轉州郡時期

2.3.1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熙寧八年(1075, 40)](附件一)

 《江城子》如何「表現對妻子的深刻思念」(附件一末句)?

孟棨《本事詩.徵異》:開元中,有幽州衙將姓張者,妻孔氏,生五子,

不幸去世。復娶妻李氏,悍怒狠戾,虐遇五子,日鞭箠之。五子不堪其苦,

哭於其葬。母忽於塚中出,撫其子,悲慟久之,因以白布巾題詩贈張曰:

「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匣裏殘妝粉,留 將與後人。黃泉無用處,恨作冢中塵。有意懷男女,無情亦任君。欲知腸 斷處,明月照孤墳。」五子得詩,以呈其父。其父慟哭,訴於連帥。帥上 聞,敕李氏杖一百,流嶺南,張停所職。

2.3.2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熙寧九年(1076, 41)](附件二)

 《水調歌頭》如何表現出「詞人是曠達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 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如何能「自我解脫」?(附件二「賞析重點」段 2) 3 蘇軾的求索

3.1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

既而讀莊子,喟然歎息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3.2 《超然台記》[熙寧八年(1075, 40)]: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 必怪奇瑋麗者也。餔糟啜醨10,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

吾安往而不樂?

3.3 《黃州安國寺記》: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召魂魄,退伏 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之所以得罪者 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觸類而求之,有不可勝悔者。於是喟然歎曰:「道 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後必復作。盍 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9 不着次第:不依常態。農民本應在鄉間務農,如今卻常流連城中。

10 餔糟啜醨:吃酒糟,喝薄酒。

(4)

4

3.3.1 密州和子由《送春》:憑君借取法界觀11,一洗人間萬事非。

3.3.2 徐州作《百步洪》:但應此心無所住12,造物雖駛如吾何?

3.4 《永遇樂》(明月如霜)[元豐元年(1078, 43)](附件三)

 蘇軾夜宿燕子樓,夢盼朌,夢醒後何以行遍小園,欲重尋夢境?

3.5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13[元豐四年(1081 46)]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14。 佳節若爲酬?但把清尊斷送15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3.6 《念奴嬌》(赤壁懷古)[(元豐四年(1081, 46)](附件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 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檣艣灰飛煙 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3.6.1 宋 · 傅藻《東坡紀年錄》:元豐五年壬戌,先生四十七歲:既望,泛舟 於赤壁之下,作《赤壁賦》,又懷古,作《念奴嬌》。

3.6.2 清 ·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元豐四年辛酉十月:赤壁懷 古,作《念奴嬌》詞。

4 蘇軾的超脫

4.1 蘇軾哲學觀 4.1.1 三教合流

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於其間,禪律相攻。我見大海,有北南東。江 河雖殊,其至則同。(《祭龍井辯才文》)

4.1.2 「豬肉哲學觀」

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 夫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於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謂

11 法界觀:蘇軾自注:「來書云近看此書,余未嘗見也。」唐朝華嚴初祖杜順著有《華嚴法界觀門》。

12 無所住:語出《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3 徐君猷:徐大受,字君猷,時知黃州。蘇軾與弟子由書云:「舉目無親,君猷一見如骨肉。」

14 「破帽多情」句:反用晉朝孟嘉落帽典故。九月九日桓溫與孟嘉遊山,席間有風吹孟嘉帽落,孟嘉 不覺。孟嘉離席如廁,溫命孫盛為文嘲之。孟嘉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 座歎之。

15 斷送:度過時光。

(5)

5

超然玄悟者,僕不識也。往時陳述古16好論禪,自以為至矣,而鄙僕所言 為淺陋。僕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僕之所學,豬 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 真飽也。」(《答畢仲舉》)

4.2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 和前韻》[元豐五年(1082, 47)]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17,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18

 蘇軾如何脫出「烏臺詩案」的陰影?

4.3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元豐五年(1082, 4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19煙雨任 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 雨也無晴。

4.4 《赤壁賦》[元豐五年(1082, 47)](附件五) 4.5 《後赤壁賦》[元豐五年(1082, 47)](附件六) 5 從必修到選修

5.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軾《正月二十日……》

5.1.1 蘇軾《念奴嬌》之「人生如夢」

5.1.2 蘇軾《正月二十日……》之「事如春夢」

5.2 莊子《逍遙遊》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5.2.1 莊子《逍遙遊》之「所用之異」(附件七)

5.2.2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之「與萬化冥合」(附件八) 5.2.3 《記承天寺夜遊》之「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

16 陳述古:陳襄,字述古。蘇軾通判杭州時陳襄是知州。

17 釅:味道濃厚。

18 故人不用賦招魂:楚懷王被騙入秦不返,客死異鄉,屈原為作《招魂》,招懷王之魂歸來。蘇軾告訴 京師老友不用設法調他回去了。

19 簑:元本作「莎」。

(6)

6

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 吾兩人者耳!

5.3 王維《山居秋暝》 蘇軾《赤壁賦》、《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5.3.1 王維《山居秋暝》之「隨意春芳歇」(附件九)

5.3.2 蘇軾《赤壁賦》

5.3.3 蘇軾《鷓鴣天》之「又得浮生一日涼」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6 從古典到現代20

6.1 周國平《消費 = 享受?》

6.2 左愛群《人生的加減乘除》

6.3 解思忠《知足常樂》

20 下列三篇現代散文,香港教科書出版商都曾選為中學中國語文教材,文本可在網上找到。

(7)

7

附件一

《積學與涵泳》60

江城子 蘇軾

乙 卯 正 月 二 十 日 夜 記 夢

十 年 生 死 兩 茫 茫。不 思 量,自 難 忘。千 里 孤 墳,無 處 話 淒 涼。縱 使 相 逢 應 不 識,塵 滿 面,鬢 如 霜。 夜 來 幽 夢 忽 還 鄉。小 軒 窗,正 梳 妝。相 顧 無 言,惟 有 淚 千 行。料 得 年 年 腸 斷 處 ︰ 明 月 夜,短 松 岡

1

三 、 注 釋

1. 短松岡:種有低矮松樹的小山岡,此處代指蘇軾妻子王弗的墓地。

四 、 賞 析 重 點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 1075),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是年正月 二十日,蘇軾夜夢已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遂寫了這首傳誦千載的悼亡之作。王 弗年十六,嫁入蘇家,年二十六歲病卒。北宋治平三年(公元 1066),蘇軾歸葬 王弗於家鄉四川眉山,並作《亡妻王氏墓志銘》追述王弗的生平。墓志銘所載王 弗嫁入蘇門後,事翁姑以謹,賢淑大體,與蘇軾感情要好。蘇軾筆下王弗性格敏 靜,初入蘇門「未嘗自言其知書」,後觀蘇軾讀書而略知之。王弗亦關心蘇軾平 日處事,「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聰穎知人,蘇軾亦感歎「將死之歲,

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對於這位賢妻良母,蘇軾畢生難忘,蓋其十九歲娶王 弗入門時,仍未有功名,其後才進士及第,任校書郎、鳳翔府簽判,其時王弗一 直陪伴左右十年,艱苦與共,相愛相敬,卒後,蘇洵亦叮囑蘇軾云:「婦從汝於 艱難,不可忘也。」

詞上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三句,單刀直入,直抒胸臆,

追憶由王弗治平二年(公元 1065)卒至熙寧八年(公元 1075)十年間,生死茫 茫,計自王弗卒亡次年,蘇軾父蘇洵死去,其後捲入變法紛爭,被外放任杭州通 判,後雖納妾朝雲,並轉任密州知州,官場棲遲,心境亦頗悲涼。而亡妻卒後歸 葬眉山後,久不展墓,幽明永隔,陰陽殊路,「兩茫茫」之「兩」字,頗為精煉,

寫出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不思量,自難忘」,六字語極淺白,情極真摯。蘇軾 自覺有妾朝雲,生活稍為轉好,雖不能日日長記亡妻,但對敏靜賢淑的原配夫人

(8)

8

王弗,用不着思量,自然是永世難忘的。首三句寫出時間之久,下二句「千里孤 墳,無處話淒涼」則寫空間之闊,生死時空交錯,想起亡妻孤墳遠隔千里之外,

肅殺蒼茫,一時無法抒發內心的淒涼,感慨棖觸,不能自已。下三句「縱使相逢 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宕開一筆,蘇軾設想王弗仍活的話,即使相逢也應 不能認識,蓋因十年泉下,人世多變,蘇軾年逾四十,煙塵滿面,兩鬢如霜,已 非昔日,具體寫出身世茫茫,亦婉轉寫出對亡妻的思念。

下片寫夢中重見王弗的情景。首句「夜來幽夢忽還鄉」,扣緊小序所云「乙 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夜來一夢,忽然由密州夢入 昔日的家鄉,「忽」字,

煉字傳神,寫出夜夢的突然來到,使作者於重遇亡妻,這也呼應上片「不思量」。

作者於夢中看到亡妻正在舊家的軒窗旁邊,梳妝打扮,一切情景,如在目前。然 而,這始終是夢境,二人「相顧無言」,由夢境重回現實,感覺為之一振,蘇軾 深感人生如夢,醒覺後不能重溫,只有眼淚千行而下,益見痛苦思念之情,何其 深摯。如今亡妻王弗已亡十年,作者自覺後死,追悼固然不已,但作者更想像每 年忌日無法親自上墳致祭,只留下在矮松岡邊的墳中亡妻,在明月夜,寂寞茫然,

腸斷不已。全詞以情起筆,以景語「明月夜,短松岡」結尾,實是蘇軾想像 亡妻 於千里孤墳,寂對明月,斷腸年年,更深一層寫其相思之情,王國維《人間詞話》

所云「一切景語皆情語」,誠有以也。

蘇軾《江城子》用字淺白,落筆淡然,將現實與夢境交織在一起,表現對妻 子的深刻思念。

(9)

9

附件二

《積學與涵泳》58

水調歌頭 1 並序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2,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3

明月幾時有?把酒

4

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5

,今夕是何年

6

。我欲乘風歸 去

7

,又恐瓊樓玉宇

8

,高處不勝寒

9

。起舞弄清影

10

,何似在人間! 轉 朱閣

11

,低綺戶

12

,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13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4

。 三、注釋

1.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遊》、《江南好》等。相傳隋煬帝開 汴河時曾製《水調》,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

當為中序的第一章。

2. 達旦:直到天亮。

3. 子由:蘇軾弟蘇轍的字。時在齊州(今山東濟南市)做官。

4. 把酒:舉酒,舉起酒杯。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 之。」

5. 天上宮闕:指月宮。闕:皇宮門前兩旁的望樓。

6. 今夕是何年:語出托名牛僧儒的傳奇《周秦行紀》,其中有詩云:「香風引到大羅 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7. 乘風歸去:駕風回到天上去。乘風:語出《列子.黃帝》:「列子乘風而歸,……

隨風東西,……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耶?」歸去:古人認為有才能之士都是天 上星宿下凡,上天,即歸家。

8. 瓊樓玉宇:用瓊玉築造的樓宇,此指月中宮殿。王嘉《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 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 玉宇燦然。」

9. 不勝寒:寒冷使人忍受不住。勝:○[星],[sing1]。

10. 清影:月光下的人影。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11. 轉朱閣:指月光轉移,照到紅色的樓閣上。

12. 低綺戶:指月光低低地射進裝飾精美的窗戶。

13. 陰晴圓缺:指滿月和缺月。

14. 千里共嬋娟:隔着千里之遙,共同欣賞美好的月光。嬋娟:本指嫦娥,月宮的仙 女。這裏借指美好的月光。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

(10)

10

許渾《懷江南同志》:「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

四、賞析重點

蘇軾的《水調歌頭》,向來被視為中秋詞最好的作品。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借詠 月抒發內心出世與入世的思想矛盾。詞人落筆奇特,極富浪漫色彩。首二句「明月幾時 有?把酒問青天」,用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之意,像 是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之伊始。凡問,有不知而問,也有明知故問。詞人接下的兩句,

並無就前問作答,相反進一步設疑,「天上宮闕」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幾時 有」,使疑問愈趨深邃,益發令人思考。詞人的問題就如屈原《天問》一樣得不到回應,

自然產生「我欲乘風歸去」的衝動,探個究竟。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詞人於 此有自比之意。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說:「東坡公昔與客游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 垂,一碧無際,加江流澒湧,俄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臺,命(袁)綯歌其

《水調歌頭》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 神仙矣。』」從詞人的想像中,既有神仙之感,當然能御風回歸天上,看看人間「今夕」

又是天上的何年?詞人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 奇,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如意事,迫使詞人幻想擺 脫人世,往瓊樓玉宇中過那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畢竟,詞人不同李白,李白一旦幻想 起來,便能忘懷現實「游仙」而去,詞人相對是現實的,他害怕天上「瓊樓玉宇」儘管 美好,可是「高處不勝寒」,不適合人居,倒不如在人間起舞,自弄清影。就這樣,詞 人營造了一種似人間而又非人間的意境,和一種既醉欲醒徘徊於現實與理想的感覺,既 矛盾,而又統一。這不單揭示出詞人本身的心路歷程,也是他面對肅殺的政治氛圍,而 能在失意中表現出人所不能的豁達。

詞的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悲歡離合。前三句「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看似寫月,實是寫月下徘徊良久的無眠之人。「轉」、「低」、「照」, 三個動詞精確地描繪明月的移動過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以質問的口氣,

抒發佳節思親的心情。然而,詞人是曠達的,他能於痛苦的思念中自我解脫,「人有悲 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正是自我解脫之詞,也撫慰着千古以來離人的 心。結尾兩句,更是給人以希望的祝福,「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 共嬋娟」,是要突破空間的阻隔,表現出詞人已將對弟弟的愛和祝福,提高到對人生、

對世人的愛和祝福。這種博大的精神境界,自然產生極大的魅力,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全詞以詠月貫穿始終,把描寫、抒情、議論串聯成有機的整體。上片由嚮往月宮、

超塵出世起,以留戀人間結;下片由憂離怨別起,以寬解離別結。心理的變化,曲折細 膩。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詞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寄慨無端,別有天地。」

細讀本詞,自有深刻體會。全詞設景清麗雄闊,結構嚴謹而跌宕有致。詞人在上、下片 各用了一個「月」字,但描寫、抒情、議論無不因「月」而展開,而且下筆遒勁,境界 開闊,於豪邁放曠之外,別有空靈飄逸的神韻。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 東坡《水調歌頭》出,餘詞盡廢。」

(11)

11

附件三

永遇樂 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21,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22 三鼓,鏗然一葉23,黯黯夢雲24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25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1.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 78「張建封妓」26

樂天有和《燕子樓》詩,其序云: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盼盼,善歌舞,雅多風 態。予為校書郎時,遊淮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佐歡,予因贈詩,落句 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爾後絶不復知,兹一紀矣。

昨日司勲員外郎張仲素繪之27訪余,因吟新詩,有《燕子樓》詩三首,辭甚婉 麗,詰其由,乃盼盼所作也。繪之從事武寧軍28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張尚書 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

居是樓十餘年,于今尚在。盼盼詩云:「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 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又云:「北邙29松柏鎖愁烟,燕子樓中思悄然。

21 彭城夜宿燕子樓:時蘇軾知徐州,彭城是徐州州治。燕子樓傳為唐代徐州刺史張建封所建,在徐州 官廨內,故蘇軾得以夜宿燕子樓。

22 紞如:擊鼓聲。

23 鏗然一葉:葉落鏗然有聲。韓愈《秋懷詩十一首》(其九):「空階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24 夢雲: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自云「旦為行雲,暮為行雨」。夢雲謂夢見巫山神女。

25 望斷:極目遠望,直至望不見為止。

26 計有功:北宋末南宋初人。

27 張仲素繪之:張仲素,字繪之,貞元年間曾在徐州任職。

28 武寧:武寧軍,唐代地方軍區,置節度使,領徐、泗、濠三州,治所在徐州。

29 北邙:北邙山,在洛陽北面,為帝王公卿埋骨之所。

(12)

12

自埋劍履30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又云:「適看鴻雁岳陽廻,又覩玄禽逼社

31來。瑶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余嘗愛其新作,乃和之云:「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燕子樓中寒 月夜,秋來祗為一人長。」又云:「鈿暈羅衫32色似烟,幾回欲着即潸然。自從不 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又云:「今春有客洛陽回,曽到尚書墓上來。見説 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又贈之絶句:「黄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 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後仲素以余詩示盼盼,乃反覆讀之,泣曰:「自公薨背,妾非不能死,恐百載 之後,人以我公重色,有從死之妾,是玷我公清範也,所以偷生爾。」乃和白公詩 云:「自守空樓歛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舎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

盼盼得詩後怏怏,旬日不食而卒。但吟詩云:「兒童不識冲天物,謾把青泥污 雪毫。」出《長慶集》33

2. 《全唐詩》卷 802

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歿,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 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範耳。」

乃和白詩,旬日不食而卒。

30 劍履:古代大臣得皇帝恩寵則賜「劍履上殿」,可帶劍、不脫履上殿。這裏指張尚書。

31 玄禽逼社:玄禽,燕子。社,春社,是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

32 鈿暈羅衫:鈿指花鈿,古代女子貼在臉上的花樣裝飾。這裏指印了花樣的羅衫。

33 《長慶集》:唐穆宗長慶四年,元稹把白居易作品輯為一集,名為《白氏長慶集》。

(13)

13

附件四

《積學與涵泳》59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

1

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

2

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 瑾當年,小喬

3

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4

,談笑間、檣櫓

5

灰飛煙滅。

故國

6

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7

。人間如夢,一尊

8

還酹

9

江月。

三、注釋

1. 故壘:舊的營壘。一說指女王城。

2.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三國吳國大軍的大都督。

3. 小喬:喬玄的小女,嫁於周瑜。《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時橋公兩女,皆國色 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4. 羽扇綸巾:羽扇,用白羽毛製成的扇;綸巾,用絲帶製成的頭巾。

綸:○[關],[gwaan1];○[guɑ̄n]。

5. 檣櫓:檣,船的桅杆;櫓,船槳。此處借為戰船。檣櫓:○[場老],[coeng4lou5];

[qiɑ́nglǔ]。

6. 故國:代指赤壁故地。

7. 華髮:半白的頭髮。華通「花」。 8. 尊:通「樽」,借作酒。

9. 酹:以酒灑地而祭。○[賴],[laai6];○[lèi]。

四、賞析重點

元豐五年(公元1082)秋冬間,蘇軾兩次遊黃州赤壁磯,分別寫下著名的《赤壁賦》

及《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之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

表現蘇軾對三國歷史人物的懷念,抒發個人不遇之情。

上片作者主要即地寫景,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壯觀風景,意境雄大,感慨深沈。

起筆「大江東去」四字,筆力無窮,高唱入雲,從滾滾東流的大江着筆,展現一個雄闊 的意境空間,為下句「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鋪墊。作者有意以江水浩蕩東去,強 調時間劇逝的自然規律,帶出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也如被江浪淘盡似的一個個消失於歷 史舞臺上,時間無情,物是人非,感歎悲壯淋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兩句,直扣詞題「赤壁懷古」,引發作者對大敗曹操軍隊的周瑜的懷念,此呼應「千古 風流人物」。短短數句,「千古」、「三國」點明時間歷史,「大江」、「故壘」交代地點,

(14)

14

「風流人物」、「周郎」帶出歷史人物,而「東去」、「西邊」塑造空間,時空交錯,今古 情懷交集,進一步為下文作鋪墊。下文作者具體描寫赤壁的風景,「亂石穿空,驚濤拍 岸,捲起千堆雪」三句,乃寫赤壁磯險峻的崖岸,波浪滔天拍岸的景觀,蘇軾《後赤壁 賦》云「(赤壁)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因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天際,突兀而起,

江上驚濤駭浪,直拍兩岸,捲起千堆團團如雪的白浪,極為壯觀。「亂石穿空、驚濤拍 岸」八字,對偶工整,上句仰望,下句俯視,「石」、「拍」及後的「雪」入聲配合,短促 剛勁,意象奇險,驚心動魄,極得江浪澎湃的神采。上片末二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 豪傑」乃總結而言,在這眼前江浪滔天、崖岸峭拔、壯觀如畫的大好江山舞臺上,曾經 湧現過多少位像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等豪傑人物,令人景仰。「亂石穿空、驚濤 拍岸」,一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景象相當,各有佳處,而這八字的景象實際象徵 變幻無常、叱吒風雲的歷史場景,如赤壁大戰,可以想像懷之。

下片主要寫人詠懷,從上片「一時多少豪傑」句引出風流人物——周瑜。「遙想公 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由眼前的赤壁磯,跨越時空,想到三國時的吳 國大都督周瑜。周瑜二十四歲娶得國色天香的小喬為妻,十年後又帶領吳蜀聯軍大敗曹 軍於赤壁,英雄美人,名成利就,風頭一時無兩。(此句斷句,按詞律有作「遙想公瑾 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了雄姿英發」中的「了」,是完全的意思,指出周瑜 雄姿蕭灑、豪氣干雲的形象一時完全展現出來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滅」,則進一步描寫周瑜羽扇綸巾,從容談笑間指揮聯軍火攻曹軍,曹軍兵船一時荒亂 而灰飛煙滅,大敗而逃,盡顯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及儒將風範,具體闡析「雄姿英發」

之意,而「檣櫓灰飛煙滅」句濃縮戰爭經過,言簡意賅,頗堪咀嚼。或云「羽扇綸巾」

典出東晉裴啟《語林》云:「諸葛武侯與晉宣帝戰於渭濱,乘素車,着葛巾,揮白羽扇,

指揮三軍。」此處或應指蜀軍領袖諸葛亮,這個看法亦沒有太大問題,蓋文學欣賞有高 低之分,而沒有肯定的對錯。解作諸葛亮,亦可呼應「一時多少豪傑」句,增加詞作的 內涵。然而解作周瑜,主題則較為集中,情意也貫注直下,有其勝人之處。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三句,則作者追懷周瑜、諸葛亮三國人物,

以其在赤壁建功立業,留名青史,反襯其個人不遇的身世之感。「故國神遊」,故國指赤 壁,神遊指那些三國人物,說明不朽的英魂永留赤壁,任憑後人弔祭,神遊若解作蘇軾 本人神遊則不倫不類。蘇軾因赤壁磯之地,想起三國人物,於是發思古之幽情,自覺多 情可笑。這種對景生情,深感個人功業無成,華髮星星,未老先衰,成功抒發其貶官黃 州的苦悶心境。下片結二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者由懷古的歷史情懷,回 到現實的黃州赤壁磯,忽然覺得世事如夢,三國歷史人事早已風消雲散,那現在個人貶 官升職的得失亦料將如夢一場,何必執着呢?對此情此景,還不如借一樽酒灑祭那些風 流人物,聊抒敬意,借一樽酒沈醉江月,遣懷消愁。

蘇軾詞風格豪放不羈,一轉北宋詞壇以婉約為宗的風氣,《念奴嬌.赤壁懷古》一 詞即為其豪放詞的代表,上片寫景雄壯,下片寫人詠懷,結構完整,氣格雄渾,加上全 詞押物、壁、雪、傑、發、滅、髮、月諸入聲韻,使全詞於奔放的情調中節奏益趨雄勁。

(15)

15

附件五

《積學與涵泳》141

赤壁賦 蘇軾

壬戌

1

之秋,七月既望

2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3

。清風徐來,水 波不興。舉酒屬客

4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5

。少焉

6

,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

7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8

。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9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0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11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12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 之嫠婦

13

蘇子愀然

14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15

?」客曰︰「『月 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16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 繆,鬱乎蒼蒼

17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 東也

18

,舳艫千里

19

,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20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1

。駕一葉之扁 舟,舉匏尊以相屬

22

。寄蜉蝣於天地,眇滄海之一粟

23

。哀吾生之須臾,羨 長江之無窮

24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25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 悲風

26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27

。盈虛者如 彼,而卒莫消長也

28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9

;自其 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30

,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31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 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32

,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33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34

,肴核既盡

35

,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

36

,不知東方之既白。

三 、 注 釋

1.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 1082)。

(16)

16

2. 七月既望︰七月十六日。既望︰望日後的一天。望︰農曆每月十五日。

3.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蘇子︰蘇軾自稱。赤壁︰即赤鼻磯,在黃州(今湖北 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宋代時是一處風景名勝。該處屹立着一座紅褐色的山崖,

因為形狀像鼻子,故稱赤鼻磯。當地人誤傳這是三國時孫權、劉備聯兵破曹操的 地方,實際上三國時赤壁之戰的赤壁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江邊,並不在赤鼻磯。

赤︰紅色。○[cik3];○[chì]。

4. 舉酒屬客︰舉杯邀客人同飲。屬︰傾注,引申為勸酒。○[足],[zuk1];○[zhǔ]。

5.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一詩。一說指曹操

《短歌行》,詩中有「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之句。窈 窕之章︰指《詩經.周南.關雎》一詩,詩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與 下文「思美人」相呼應。一說仍指《詩經.陳風.月出》一詩,詩有第一章云︰「月 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其中「窈糾」與「窈窕」音近,故云。

窈窕︰○[妖,條之陽上聲],[jiu2tiu5];亦讀作[秒,條之陽上聲],[miu5tiu5];○

[yɑ̌otiɑ̌o]。

6. 少焉︰過了一會兒。

7.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前者即北斗 星,後者即牽牛星。

8.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聽任如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上飄蕩。一 葦︰像一片葦葉般的小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如︰

往。凌︰越過。萬頃︰江上水面廣闊之貌。茫然︰曠遠貌。

9.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遼闊得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

憑虛︰憑空,凌空。御風︰駕着風飛行。語出《莊子.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 行,泠然善也。」

10.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飄逸得像神仙般飛離塵世,登入仙境。遺世︰脫 離人間。羽化︰道家稱成仙為羽化。

11.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蘭槳︰桂木 做的棹,蘭木做的槳。棹︰長的船槳。○[驟],[zaau6];

[zhɑ̀ o]。空明︰形容月亮映在水中的澄明景色。泝︰逆流而上,同「溯」。○[素],

[sou3];○[sù]。流光︰隨水波而閃動的月光。美人︰佳人,所思慕之人。《楚辭》

有《思美人》之篇。古代多以美人比喻君主。

12.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

又像是傾訴。餘音婉轉悠長,像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

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長。嫋︰同「裊」。○[鳥],[niu5];○[niɑ̌o]。形容聲音綿 延不絕。

13.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能使潛藏深淵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幽壑︰深谷,深淵。嫠婦︰寡婦。嫠︰○[離],[lei4];

[lí]。

14. 愀然︰憂愁的樣子。愀︰臉色改變,多指悲傷、嚴肅。○[悄],[ciu2];○[qiɑ̌o]。

15. 何為其然也︰簫聲為何這樣悲涼呢?

16.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 曹操的詩句嗎?句出曹操《短歌行》,第一章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 匝,何枝可依。」此處蘇軾引前二句。孟德︰曹操,字孟德。

(17)

17

17.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 繚繞,一片蒼翠的顏色。繆︰通「繚」,纏繞。○[了],[liu4];○[liɑ́ o]。鬱︰茂盛 貌。蒼蒼︰蒼翠貌。

18.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着長江東下之時。

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載︰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投降曹操,操軍不戰而佔 領荊州、江陵。荊州︰今湖北省、湖南省一帶地區。江陵︰今湖北縣名。

19. 舳艫千里︰極言船多,前後相接,千里不絕。舳艫︰船頭和船尾的並稱。船後持舵 處叫舳,船前刺棹處叫艫。多泛指前後首尾相接的船。

[軸盧],[zuk6lou4];○[zhúlú]。

20.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在江前斟酒舉杯,橫持着長矛賦詠詩篇。釃︰斟。○[施],

[si1];○[shī]。槊︰長矛,古代的一種兵器。○[索],[sok3];○[shuò]。

21.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何況我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砍柴,

以漁蝦為伴,與麋鹿為友。渚︰江中小洲。○[主],[zyu2];○[zhǔ]。麋︰鹿的一 種,俗稱「四不像」。○[眉],[mei4];

[mí]。

22.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駕着一葉輕舟,舉着酒杯互相勸酒。

匏尊︰一種用葫蘆做的酒杯。○[咆樽],[paau4zeon1];○[páozūn]。匏︰葫蘆的一 種。

23. 寄蜉蝣於天地,眇滄海之一粟︰如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 顆穀粒。蜉蝣︰亦作「蜉蝤」。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 存期極短,只能活幾小時。○[浮游],[fau4jau4];○[fúyóu]。眇︰古同「渺」,遠,

高。

24.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哀嘆我生命的短暫,羨慕那長江流水之無窮無盡。

須臾︰片刻,短時間。

25.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願被仙人攜帶着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挾︰

攜帶。遨遊︰漫遊,遊歷。遨︰遊逛。○[翱],[ngou4];

[ɑ́ o]。長終︰永遠存在。

26.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我知道這是不可忽然得到的,惟有把簫聲的餘響寄 託在這悲涼的秋風之中。驟得︰忽然得到,或解作頻頻、屢次得到。

27.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逝去者如它(江水)這樣不停流逝,但並沒有流走。語出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斯︰此,指江水。

未嘗︰未曾。往︰流走,流盡。

28.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盈虛之事如它(月亮)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沒有 增減。盈虛︰指滿與虧、圓與缺。彼︰它,指月亮。卒︰最終。消長︰增加和減少。

29.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要是從它變的一面來看,則天地間乃 不能維持一瞬間不變(即指變化極快)。曾︰乃。一瞬︰一眨眼。佛書中以二十念 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喻指極短的時間。

30.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要是從它不變的角度來看,那麼萬物與我 們都是無窮無盡(即永存)的。

31.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屬於我的,則一絲一毫也不取為己用。

32.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是造物者無窮無盡的寶藏。造物者︰古人認為萬物為天所

(18)

18

生成,故稱天為造物者,亦可解作自然。無盡藏︰佛家語,即無窮無盡的寶藏。

藏︰寶藏。○[狀],[zong6];○[zɑ̀ ng]。

33.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而我與你所能共同前往取用。適︰往,至。

34. 洗盞更酌︰洗淨酒杯,更換新酒。更︰更換。○[庚],[gang1];○[gēng]。

35. 肴核既盡︰菜肴果品已經吃光。肴︰葷菜。核︰果品。

36. 相與枕藉乎舟中︰互相枕疊着睡覺。枕藉︰交錯地躺在一起。

四、賞析重點

第四段蘇子的議論,此段主要寫蘇子對客之勸慰之語,及客的反應。蘇子舉水和月 作例,說︰「水流向前,但未嘗流盡;月亮圓缺,而終未消長。故從變的角度看,天地 維持一眨眼的不變也很難;若從不變的角度看,則物與我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水月 呢?而且天地間,物各有主,非自己當擁有的,一絲也不能得到。但江上清風、山間明 月,耳得成聲,目遇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是大自然的無盡寶藏,而我和你都 可以取用的。」客聽完蘇子這番議論後,「喜而笑」,並與蘇子一起重新斟酒,菜肴果 品吃完後,互相枕着睡在舟中,不知東方已亮起。此部分感情已由上部分的悲轉到喜。

綜合而言,全文第一部分是喜,第二部分是由喜轉悲,第三部分則悲去喜來,形成先喜 後悲再喜的感情脈絡,結構分明。

(19)

19

附件六

後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34

,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35

。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 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 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 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

36

千尺,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

37

,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

披蒙茸

38

,踞虎豹,登虯龍

39

,攀棲鶻之危巢

40

,俯馮夷

41

之幽宮,蓋二客不 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

42

而悲,肅 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43

, 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

44

, 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

45

而不答。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

46

,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 顧笑,予亦驚悟

47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34 雪堂:蘇軾在黃州居於臨皋亭,後來在附近築一新居,名雪堂。

35 黃泥之坂:坂,斜坡。黃泥坂是雪堂至臨皋亭的必經之路。

36 斷岸:陡峭的崖岸。

37 曾日月之幾何:才過了多少日子?曾 zang1,表事出意外。

38 蒙茸:蓬鬆雜亂的樣子,指雜草。

39 踞虎豹,登虯龍:坐在狀似虎豹的石上,攀上屈曲如虯龍的樹上。

40 危巢:高巢。

41 馮夷:水神名。

42 悄然:憂愁的樣子。

43 玄裳縞衣:下身衣服黑色,上衣白色。鶴全身白色,翅旁尾端呈黑色,故云。

44 羽衣翩躚:羽衣,道袍。翩躚 sin1,輕快的樣子。

45 俛:同俯。

46 疇昔之夜:昨夜。語出《禮記‧檀弓》。

47 悟:通寤。

(20)

20

附件七

逍遙遊(節錄) 莊子

惠子

1

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2

,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3

。以 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4

。剖之以為瓢

5

,則瓠落無所容

6

。非不呺然

7

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8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

9

用大矣!宋人 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10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11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12

,請 與之。』客得之,以說

13

吳王。越有難

14

,吳王使之將

15

,冬與越人水 戰,大敗越人,裂地

16

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

17

;或以封,或不免於洴 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18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19

,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20

!」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

21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22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23

。立之塗

24

,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 無用,衆所同去也

25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

26

?卑身而伏,以 候敖者

27

;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28

,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29

。今夫斄牛,

其大若垂天之雲

30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31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 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32

,廣莫之野

33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 寢臥其下

34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35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36

?」

注釋

1. 惠子:姓惠名施,宋人,做過梁惠王宰相,是莊子的好友。惠施是「名家」的重要 人物。他主張「泛愛萬物,天地一體」,認為天地萬物是一體的。同時,他又認為 萬物流變無常,因此一個東西不可能有相當穩定的時候,他認為任何東西的性質都 是相對的,因此事物之間,也就沒有絕對的區別。惠施的著作沒有傳下來,僅《莊 子‧天下篇》中記述了他的一些觀點。

2.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魏惠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貽:○粵[兒],[ji4];○漢[yí]。贈。

瓠:○粵[胡],[wu4];○漢[hù]。葫蘆的變種。

3. 我樹之成而實五石:我種植了,它成長而結出果實,有五石之大。石:○粵[擔],[daam3];

○漢[dɑ̀n]。中國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4. 其堅不能自舉也: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自我支撐。舉:擎、支撐。

5. 剖之以為瓢:把它割開來做瓢。剖:○粵[瓿],[pau2];○漢[pōu]。破開,中分。

6. 則瓠落無所容:則瓢大而無處可安置。另一說指瓢大而平淺,容不下東西。瓠落:

同「廓落」,大貌,空廓貌。瓠:○粵[鑊],[wok6];○漢[huò]。

7. 呺然:虛空而巨大的樣子。呺:○粵[僥],[hiu1];○漢[xiɑ̄ o]。

(21)

21

8. 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打碎了。掊:○粵[瓿][pau2];○漢[pǒu]。

擊破。

9. 拙於:不善於。

10.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有個宋國人善於製造令手不龜裂的藥物。龜手:氣候嚴 寒,手皮凍裂。龜:通「皸」。皮膚因受凍而裂開。○粵[軍],[gwan1];○漢[jūn]。

11.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為業。洴澼絖:漂洗棉絮。洴:○粵 [平][ping4];○漢[píng]。浮。澼:○粵[闢],[pik1];○漢[pì]。漂。絖:○粵[鄺],[kwong3];

○漢[kuɑ̀ng]。棉絮。

12.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以獲得百金。鬻:○粵[育],[juk6];

漢[yù]。賣。

13. 說:○粵[碎],[seoi3];○漢[shuì]。游說。

14. 越有難:越國犯難。

15. 吳王使之將:吳王就派他領兵。將:○粵[醬],[zoeng3];○漢[jiɑ̀ng]。領兵。

16. 裂地:割出一塊土地。

17. 能不龜手一也:同樣一條不龜裂手的藥方。

18. 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是用來漂 洗棉絮,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19.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為何不考慮繫着當作腰舟而浮游於江湖之上?樽:古 代盛酒的器具。這裏是指形似酒器,可以拴在腰間以助漂浮的游泳工具,古時稱「腰 舟」。

20.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可見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蓬:○粵[篷],[pung4];○漢[péng]。

一種拳曲不直的草。蓬之心:比喻知識淺薄,不能通達事理,猶如蓬草閉塞的心。

21. 人謂之樗:人們都叫它做「樗」。樗:○粵[書],[syu1];○漢[chū]。落葉喬木,木材皮 粗質劣。

22.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它的大樹幹盤結而不合繩墨。擁:通「臃」。中:○粵[眾],

[zung3];○漢[zhòng]。合。繩墨: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

23.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它的小枝彎彎曲曲而不合規矩。卷曲:彎彎曲曲。卷:○粵 [權],[kyun4];○漢[quɑ́n]。通「蜷」。屈曲,捲曲。規矩:兩種工具,規用以劃圓,

矩用以劃方。

24. 立之塗:生長在路上。塗:音義同「途」。

25. 衆所同去也:大家都一同拋棄。去:○粵[栩],[heoi2]。離棄。

26. 子獨不見狸狌乎:你難道沒有看見野貓和黃鼠狼嗎?獨:偏偏。狸:○粵[離],[lei4];

漢[lí]。狸子,也叫野貓、山貓。狌:○粵[生],[sang1];○漢[shēng]。古同「鼪」,黄 鼠狼。

27.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卑伏着身子,等待出遊的小動物。敖:○粵[熬],[ngou4];○漢 [ɑ́ o]。出遊,閒遊。

28. 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東西跳躍,不避高低。梁:通「踉」,跳躍。辟:音義同「避」。

29. 中於機辟,死於罔罟:(往往)踏中機關,死於網羅之中。機辟:亦作「機臂」,

捕捉鳥獸的工具。辟:○粵通「臂」。罔罟:指漁獵的網具。罔:[網],[mong5];○漢 [wɑ̌ng]。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罟:○粵[古],[gu2];○漢[gǔ]。

魚網。

30.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那斄牛,牠龐大的身軀好像天際的雲團。斄:○粵[離],

[lei4];○漢[lí]。即犛牛。體矮身健,毛長,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飼。

尾毛蓬生,可作旌旄。

(22)

22

31.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雖然不能捉老鼠,但牠的功能可大了。

32.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為何不把它種在虛寂的鄉土?

33. 廣莫之野:遼闊廣大的曠野。廣莫,亦作「廣漠」。

34.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隨意地在樹旁無所事事,自在地在樹下躺臥。

彷徨:縱任不拘。逍遙:優游自在。

35.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不遭受斧頭砍伐,沒有東西來侵害它。夭:○粵[腰],[jiu1];

漢[yɑ̄ o]。屈,摧折。

36. 安所困苦哉:又有甚麼艱難窮苦呢?

四、賞析重點

此篇的主旨,據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的說法,是「借惠施與莊子的對話,說到 用大與『無用之用』的意義。」第一段中,莊子先借惠子與自己對大葫蘆瓜的不同處置 來帶出世人拙於用大這話題。如惠子有大葫蘆之種,種成大葫蘆瓜,用以盛水卻不能自 我支撐,剖開來做瓢,卻大而平淺,容不下東西。最後惠子覺得它大而無用而擊碎了它。

這在莊子看來就是不善於用大的表現。於是,他舉出宋國人賣治療皮膚龜裂藥的故事,

說明同一種藥,有人用了它而得到封賞,有人用了它卻只不過是做漂洗棉絮的工作,可 見世人多有不善用其大的。換言之,同一東西,不同人以不同方法使用,會有迥異的效 果,從而指出善於用大的重要。因此,莊子建議惠子將大葫蘆瓜當作大腰舟而浮游於湖 海之上,就不用憂心它大而無處可容了。

第二段主要講「無用之用」的意義。這裏莊子借惠子的口批評自己:惠子說他有一 棵大樹名「樗」,由於它樹幹盤結,小枝彎曲,不合繩墨、不合規矩,長在大路上,木 匠們卻不屑一顧。惠子認為莊子的言論就是如此的大而無用,沒人理會。莊子接着舉出 野貓、黃鼠狼,以及斄牛為例反駁,認為前二者或伏身以待捕捉小動物,或東西跳躍,

不避高低,最終都中了機關,死於網中;斄牛體形龐大,雖不能捉鼠,但功能卻很大。

故前二者是機巧,卻沒有好結果,後者是龐大似無用,卻有大用。莊子因而建議惠子將 大樹種在渺無人煙處、廣闊的曠野上,還叫惠子逍遙地徘徊其旁、躺於其下,此樹不會 遭砍伐,雖似無所可用,卻也沒有遭受禍害。

綜合上述內容分析可知,莊子一方面從批評別人拙於用大,以提出懂得用大的重要,

但在莊子思想中,這並不是終極,能了解「無用之用」的意義境界更高。傅佩榮在《向 莊子借智慧》一書中說:「惠施將他(莊子)比擬為無用的大樹,他在回答時,先指出

『有用』的限制與危險,也說明『無用』的平安與趣味。但是讀到最後,他好像結合了 大樹與人,認為兩者都可以得到保全,並化解一切煩惱。是大樹讓人擺脫了煩惱,而大 樹自身也解消了一切煩惱。」顯見「無用之用」之大用。莊子的用心,其實還不止於此,

陳鼓應在《莊子哲學》就指出:「莊子喚醒才智之士,要能看得深遠,不必急急於顯露 自己,更不可恃才妄作。否則,若不招人之嫉,也會被人役用而成犧牲品。」

(23)

23

附件八

始得西山 1 宴遊記 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

2

,居是州,恒惴慄

3

。其隙

4

也,則施施

5

而行,漫漫

6

而 遊。日與其徒

7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8

,幽泉

9

怪石,無遠不到。到則 披草

10

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

11

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

12

,夢亦 同趣

13

。覺

14

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

15

,望西山,始指異之

16

。遂命僕過 湘江

17

,緣染溪

18

,斫榛莽

19

。焚茅茷

20

,窮

21

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 踞而遨

22

,則凡數州之土壤

23

,皆在衽席

24

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

25

,若垤

26

若穴,尺寸千里

27

,攢蹙累積

28

,莫得遯隱

29

。縈青繚白

30

,外 與天際

31

,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

32

為類。悠悠乎與顥 氣

33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

34

乎與造物者遊

35

,而不知其所窮。引

36

觴滿 酌,頹然

37

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

38

,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 欲歸。心凝形釋

39

,與萬化冥合

40

。然後知吾嚮

41

之未始

42

遊,遊於是乎 始,故為之文以志

43

。是歲元和四年

44

也。

三、注釋

1. 西山:位於永州城西。即今湖南零陵。《輿地紀勝》曰:「西山在零陵縣西五里,

柳子厚愛其勝境,有《西山宴遊記》。」

2. 僇人:僇:○[陸],[luk6];○[lù]。古戮字。《廣雅》曰:「戮,辠也。」辠,古

「罪」字。僇人,即僇民,避唐太宗諱改。《莊子.大宗師》曰:「孔子曰:丘,

天之戮民也。」柳宗元貶官永州,故以此自謂也。

3. 恒惴慄:恒,常也。惴慄:惴:○[最],[zeoi3];○[zhuì]。

慄:○[律],[leot6];○[lì]。恐懼、戰慄。《孟子.公孫丑上》趙岐注曰:「惴,

懼也。」《廣雅.釋訓》曰:「慄慄,懼也。」《詩經.秦風.黃鳥》曰:「惴惴 其慄。」

4. 隙:空閒時也。

5. 施施:徐行貌。《詩經.丘中有麻》曰:「將其來施施。」鄭玄箋曰:「施施,舒 行,伺閒獨來之貌。」施施,或解作喜悅自得之貌,粵音則讀為○[移],[ji4]。

6. 漫漫:不經意也。《後漢書.仲長統傳》李賢注曰:「漫漫猶縱逸也。」

7. 徒:同志、同伴。《廣韻》曰:「黨也。」張衡《思玄賦》曰:「朋精粹而為徒。」

(24)

24

8. 窮迴溪:窮,盡也。迴,迂迴曲折貌。即王維所謂「行到水窮處」。

9. 幽泉:幽,偏遠。泉,泉水。

10. 披草:披,分開。《左傳.成公十八年》曰:「而披其地。」杜預注曰:「猶分也。」

披草,撥開草叢。

11. 相枕:枕,以頭枕物。相枕,互相以為枕也。

12. 極:至也。

13. 趣:通趨,向也,往也。

14. 覺:醒也。

15. 法華西亭:《輿地紀勝》曰:「西亭在零陵之法華寺。」永州法華寺西之亭,柳宗 元所建。《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曰:「余時謫為州司馬,官外乎常員,而心得 無事。乃取官之祿秩,以為其亭,其高且廣,蓋方丈者二焉。」

16. 異之:其與別不同之處。

17. 湘江:《元和郡縣志》曰:「永州零陵縣,湘水經州西十餘里。」

18. 緣染溪:緣,沿也。染溪,又名冉溪。在今湖南零陵縣西,為瀟水支流。《輿地紀 勝》曰:「永州:愚溪在州西一里,水色藍,謂之染水。或曰冉氏嘗閣於此,故名 冉溪,又曰染溪。柳子厚更名曰愚溪。」

19. 斫榛莽:斫:○[爵],[zoek3];○[zhuó]。砍伐。榛莽,雜亂叢生之木。榛,《淮 南子.原道篇》高誘注曰:「藂木曰榛。」莽,《說文》曰:「茻,眾草也。經傳 皆以莽為之。」

20. 茅茷:茷,草葉茂盛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杜預注曰:「茷,草葉多也。」

茅茷,茂密之茅草。

21. 窮:盡也。

22. 箕踞而遨:古人坐姿是跪。箕踞,輕慢、不拘禮節之坐姿。即是隨意張開雙腳而 坐,形如簸箕。《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疏》曰:「箕踞者,垂兩腳如簸箕形也。」遨,游也。此作觀賞解。意謂 隨意而坐,游目四盼。

23. 土壤:土地。

24. 衽席:坐席。衽:○[任],[jam6];○[rèn]。《禮記.曲禮》鄭玄注曰:「衽,卧 席也。」

25. 岈然窪然:岈:○[蝦],[haa1];亦讀作[牙],[ngaa4];○[xiɑ̄]。同「谺」,深谷大 空貌。《玉篇》曰:「谽谺,山深之狀。」窪,山谷深凹貌。《說文》曰:「洼,

深地也。」此言居山頂俯瞰,則平原大地如山坳之深廣。

26. 垤:○[秩],[dit6];○[dié]。《說文》曰:「垤,螘封也。」即蟻窩口堆積之浮土。

亦謂土之高者。此言俯視四鄰群山,如同蟻穴一般。

27. 尺寸千里:眼前尺寸之間,實則相隔千里之遙。

28. 攢蹙累積:攢:○[全],[cyun4];○[cuɑ́n]。聚集。蹙:○[速],[cuk1];○[cù]。緊 迫。累:堆疊。積,積聚。形容山勢之緊迫族聚,層疊堆積。

29. 遯隱:同「遁」,隱藏。

30. 縈青繚白:縈,繞也。繚,纏也。《說文》曰:「繚,纏也。」青,指山。白,指 水。意謂青山白水綢繆纏繞也。

(25)

25

31. 際:相連、匯合。《淮南子.精神訓》高誘注曰:「際,合也。」

32. 培塿:培塿,小丘也。培塿:○[堷柳],[bau6lau5];亦作○[陪柳],[pui4lau5],○ [pǒulǒu]。培塿,又作部婁。《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曰:「子太叔曰:部婁無松 柏。」杜預注曰:「部婁,小阜也。」《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作「培塿」。《方 言》曰:「冢,秦晉之間或謂之培,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郭璞注曰:

「培塿,亦堆高之貌。」

33. 顥氣:顥,通昊。《漢書.律曆志上》顏師古注曰:「昊天,言天氣廣大也。」又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載司馬相如《封禪書》曰:「自顥穹生民。」顏師古注曰:

「顥,言氣顥汗也。」

34. 洋洋:廣大無涯貌。《詩經.衡門》毛傳曰:「洋洋,廣大也。」

35. 與造物者遊:《莊子.大宗師》曰:「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

又《天下篇》曰:「上與造物者遊。」意謂與天地合而為一也。

36. 引:取也。

37. 頹然:倒下,酒醉貌。

38. 蒼然暮色:蒼,深青色。言暮色之深沈也。

39. 心凝形釋:凝,聚也。心凝,心神凝聚貌。釋,放也。形釋,形體不受拘束。

40. 萬化冥合:萬化,萬物。冥合,暗合。冥:○[名],[ming4];

[míng]。

41. 嚮:嚮,同向。從前,過往。

42. 未始:不曾。

43. 志:記也。

44. 元和四年:元和,唐憲宗(公元806 – 820)年號。元和四年,即公元 809 年。

四、賞析重點

文章借喻寄意

何義門《義門讀書記》謂本文:「中多寓言,不惟寫物之工。」林紓《古文辭類篹 選本》,即詳言其寫景一段文字,實為學道之寫照,曰:「未始知山,即未始知「道」也。

斫莽焚茅,除舊染之污也。窮山之高,造「道」之深也。然後知山之特出,即知「道」

之不凡也。不與培塿為類,是知「道」後遠去群小也。悠悠者,知「道」之無涯也。洋 洋者,挹「道」之真體也。無所見猶不欲歸,知「道」之可樂,恨已往之未見也。於是 乎始,自明其投足之正。」

章士釗《柳文指要卷二十九》論「日與其徒」至「皆我有也」一段,是借寫景物,

而寓其胸懷之廣,品格之高,曰:「此與莊子言,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有人己及知 足不知足之別,無他,攘天下之美以為己有,在思想上非盜跖無從得其全面。人不論品 高質粹至於估等,孔丘盜跖之真消息,固無往而不相通。由前之說,凡美皆拒斥;由後 之說,凡美皆豪奪。天下唯通人如子厚,始解潛移此相反之極思,使進入別一高華之境 以相成,而自養,而樂育人。」既然詩無達詁,文章多義,何嘗不然?林、章二說,雖 失之鑿,然亦具啟發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序號 編號 主持人 公文主旨 公文摘要 發文日期 的。 3.另,因案內發生多起試驗人員未依 CRF. complete guidance

,增加生活的新意;有人把碗盤碎片巧妙安排,變 成美麗的壁畫……。只要多留心生活事物,運用想 像力,你也會成為創意大師。.. 「歸納

候選人藉轄區選民生日、喜宴或喪 禮場所,主動或受邀到場致意,惟 於紅白包袋上寫上請求支持,或註

某班級做學生通車上學距離調查結果如下表,有 60%的男生、75%的女生通車上學的距離在一 公里內,且這些女生的人數比這些男生的人數多 6

詞語 詞性 詞解 練習 主題. 人來人往 (短語) 來往的人很多

• 人生在世的一個主要課題,便是了解事物間的 因果關係以及行為對周圍造成的影響,從而學

「昨天比今天少了 120 人」 ,請問昨天與今天 二天中,今天比較多人,所以要計算出今天的 人數要將昨天的人數加上昨天比今天少的人

未得主事 人 (幼稚園) 同意 索取 / 接受 利益. 作出或不作出與主事人(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