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護理之家基本護理實習對職校護生的 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護理之家基本護理實習對職校護生的 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Master Thesis, Institute of Medicine, Chung Shan Medical and Dental College

指導教授:謝惠玲 博士

護理之家基本護理實習對職校護生的 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A Study of Nursing Home basic Experience as an Influence On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研究生:劉慧津( Fuei-Ching Liu) 撰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

(2)

摘 要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照護」必然是 21 世紀健康照護的主題之 一。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情形,探討護理之 家實習對於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的影響,及探討實習環境對於護 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的影響。本研究為類實驗性研究之不對等的對 照組設計。以南部某高職 89 學年度上學期二年級護理科護理之家基本護理 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取第五梯次實習之全部護生為實驗組,

共 111 名,第七梯次實習之全部學生為對照組,共 110 名。民國 89 年 11 月 15 至 11 月 16 日進行前測。而後實驗組進行為期三週的護理之家基本護 理實習。於 89 年 12 月 13 日到 12 月 14 日進行後測。扣除請假及填答不全 的問卷,問卷回收實驗組為 106 份,對照組為 104 份,有效回收率為 95%。

以結構性問卷量表為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老年人態度量表與老 年人照護意願量表。研究結果以 t –test、One-Way ANOVA、ANCOVA、

χ

2 test、

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Pearson correlation、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等統計方法分析。

結果顯示,經由控制個人背景與前測得分之後,在護理之家實習後護 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與沒有實習的護生沒有顯著差異。實習後選擇 最喜歡照護老年人的護生明顯多於未實習的護生。環境因素中,護生對護 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知與對實習單位設備用物的認知,與其態度呈正相

(3)

關,且是預測態度得分的正向因素,可解釋 12.4%的總變異數。實習中每 週觀看「失智老人護理」錄影帶一小時、護生對護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 知及對實習單位設備用物的認知,與其照護意願呈正相關,且護生對護理 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知是唯一預測照護意願得分的正向因素,可解釋 5.6%

的總變異數。

依研究結果修正護理之家實習內容及提供學校選擇實習場所之參考,

建議重視護理人員的正向楷模角色並加強其臨床教學參與感,加強護理之 家實習場所之設備用物,以期多方面配合提升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 願,以符合未來老年照護所需的護理人力。

關鍵字:護生、老年人、護理之家、實習、態度、意願

(4)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the elderly has been growing, “the elderly care” will definitely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about health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nursing students’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t nursing homes on such attitude and such willingness, and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nursing students carried out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ir attitude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This study was an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of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adopted second- year nursing students of a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in southern Taiwan who were conducting their first semester study and receiving basic nursing clinical experience at nursing homes as subjects. The study adopted purposive sampling, including all the nursing students, totaling 111, joining in the fifth batch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ll the nursing students, totaling 110, joining in the seventh batch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s the control group. A pre-test was administered on November 15 and 16, 2000. Th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basic nursing clinical experience at nursing homes for three weeks. On December 13 and 14, 2000 they were administered a post-test.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on leave and those with incomplete response to questions were not counted, an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recover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06 and 104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rate being 95%.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scales were used as tools, including personal basic information, scale on attitudes toward elderly, and scale on willingness to care for elderly.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such statistical methods as t-test, One-Way ANOVA, ANCOVA, χ2 test, 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Pearson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findings showed when the factor of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pre-test score was controlled,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that had conducted clinical experiences at nursing homes and those who had received no such clinical experience concerning their attitude toward the elderly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After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more students identified caring for the elderly as their first choice of interest than those that had not conducted such experience. Amo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f nursing personnel’s attitude toward the elderly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equipment available at nursing homes was fou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attitude toward the elderly, also could predict their attitude and explain 12.4% of the variance. Watched one hour VCR about the dementia care per week, during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f nursing personnel’s attitude toward the elderly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equipment available at nursing homes was fou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5)

attitude toward the elderly was the only positive factor predicting their willingness, also could explain 5.6% of the variance.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revise the experience content at nursing homes and used by schools as a reference to choose experience sites. The study recommends the profession to emphasize the positive model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enhanc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linical teaching, and upgrade the equipment available at experience sites of nursing homes so as to enhance nursing students’ attitude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and to meet the future demand for the elderly care.

Keyword: nursing student, the elderly, nursing home, clinical experience, attitude, willingness

(6)

第壹章 研究問題的發展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由於科技進步,醫藥發達,衛生及營養的改善,台閩地區人口的平均 餘命增加。老年人口持續攀升,由民國 82 年的 7.1%進入高齡化社會後,

快速上升到民國 88 年為 8.44%(內政部戶政司,2000)。而且增加的速度愈 來愈快,推論到民國 125 年將達 21.53%,較目前老年人口增加約兩倍多(內 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1998)。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礙的人口也急遽上升。估計 65 歲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二種以上的慢性病者佔 50%,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 性病者佔 86% (Tollett & Thornby,1982),篩選有可疑病徵者達 99.2%(洪 等,1991)。依據內政部民國 85 年老人狀況調查,55.69%的老人患有慢性 疾病,健康狀況差,其中每十位就有一位需要照顧(內政部統計處,1997)。

然而,無自顧能力的老年人,若非由家庭照顧就必須依賴長期照護機 構的照護。但由於社會變遷,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人手不足的情況下,

無自顧能力老年人住在家中的比例有下降趨勢,例如由民國 82 年的 91.37%

(行政院主計處,1994)降至民國 85 年的 89.73%(內政部統計處,1997)。相 反的,住長期照護機構者則由民國 82 年 8.63%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上升

(7)

至民國 85 年 10.27%(內政部統計處,1997)。且依據民國 88 年「臺閩地區 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顯示,65 歲以上老年人,認為與子女同 住為理想居住方式的人數較民國 85 年減少,相對的,有 84.1%的老年人認 為很需要及需要長期照護機構(內政部統計處,1999)。故可以預測隨著社 會變遷,老年人與子女同住比例將逐年下降,老年人也逐漸改變觀念,在 老人福利機構推廣健全之時,未來老年人的照顧將由家庭轉移到社會。

在社會長期照護機構方面,依據內政部調查指出,65 歲以上受訪者較 注重長期照護機構專業人員的素質(佔 43.3%),且認為專業人力不足是長期 照護機構亟需解決的問題(內政部統計處,1999)。陳(1993)則指出若以「老 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的規範性需求來衡量,以護士人力最為欠缺。同樣 的,黃(1992)推估至西元 2034 年,無自顧能力老人所需的護理人力需求為 13313-29033 人。張(1996)亦預估到西元 2014 年,無自顧能力老人所需的 護理人力為 16550 人。因此,對照衛生署統計,至民國 88 年底,護理之家、

居家護理及日間照護之護理人力共 1130 人(行政院衛生署,1999),顯然目 前的長期照護專業護理人力嚴重不足。

護理人力在醫療人力中所佔比例是最多的,約佔 40%-60%,足夠的護理 人力才能使醫療體系健全(Felsen,1993;楊與陽,1994)。然而,護生乃是 護理人力的主要來源。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老年照護問題,需積 極培育老年專業護理人才並鼓勵護生畢業後投入老年照護行列,提升護生

(8)

對老年護理的興趣,使得「老年照護」可以成為護理生涯優先選擇的項目 之一。

(9)

第二節 問題陳述

科技時代,凡事講究效率、速度與多變,而社會注重的高價值是年輕 與生產力(Nay-Brock,1988)。因此,老年人被認為跟不上時代、保守、不 健康、無價值、累贅、不受歡迎的(Tollett & Thornby,1982; Philipose, Tate & Jacobs,1991; Slevin,1991)。例如 Nay-Brock(1988)以開放性問卷 調查,請護生寫下 10 個字來表示對「老」的看法,結果呈現出較多負向的 字眼,如衰老、病弱、頑固、依賴、孤獨及過時等。

由於老年人被描述為衰老、固執、愛挑剔、生活無趣,許多研究顯示 護生普遍對老年人抱持負向態度(Gomez, Otto, Blattstein, & Gomez, 1985;

Greenhill & Baker,1986;Spier & Yurick,1989; Dellasega & Currielo,

1991; Spier,1992),其負向態度會影響到工作的選擇(Pursey & Luker, 1995; Philipose et al.,1991),極少護生願意選擇「老年照護」工作或

以此作為生涯規劃(Happell,1999; Kayser & Minnigerode,1975;鍾,

1997)。有調查顯示未來有意願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生,以選擇病房工作為 主,病房工作又以公立大型教學醫院為最重要的選擇(楊與陽,1994),而 護生最不喜歡照護的是老年人,最不喜歡的科別是護理之家(Kayser &

Minnigerode,1975; Philipose et al.,1991; Happell,1999)。

故而,長期照護專業護理人員缺乏的原因,除了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外,

(10)

另因護理人員不願留在長期照護機構工作(Felsen,1993),造成護理之家護 理人員流動率高於任何其他的照護族群(Carr & Kazanowski,1994)。以上 這些現象皆起因於老年慢性照護被看做無價值、無趣且最不具挑戰性的,

除非不得已或找不到其他工作,通常護生畢業後不會選擇老年護理為其生 涯工作(Nay-Brock,1988; Philipose et al.,1991; Pursey & Luker,1995)。

隨著科技醫療的進步,老年人口驟增,未來老化的社會急迫需要長期照護 的護理人力,不幸的,護生卻對老年人抱持負向態度且照護意願偏低。因 此,一些較早進入老化的歐美國家,在探討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 的同時,也積極地在尋求提升態度與照護意願的方法。

對於提升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的方法中,有許多研究皆證 實,若在護理養成教育中增加護生與老年人的接觸機會,如在護理之家實 習或授予相關老年課程等,將有助於提升護生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與照護 意願(Bergland & Lerum,1999; Hartley, Bentz & Ellis,1995; Mezinskis

& Purdon,1995; Spier & Yurick,1989;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 King & Cobb,1983; Kayser & Minnigerode,1975;胡等,1998;

林,2000)。

例如,Kayer & Minnigerode 早在 1975 年就呼籲:護理教師若希望學 生畢業後能投入老年護理行列,則必須在護理養成教育中讓他們有機會去 照顧老年人。然而,護理養成教育中「臨床實習」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護

(11)

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希望能為將來執行專業的人力市場做準備,臨床 實習經驗所能提供的不只是技術練習,其中還包括了多方面的學習,使學 習者能在情境的浸潤中,發展未來從事專業服務的能力基礎(葉,1991)。

因此,沒有好的臨床教學就沒有好的護生,未來就沒有好的護理人員(唐,

1994a)。廖與劉(1994)也認為以護理人員的養成過程來看,實際照顧病患 之經驗常會影響其對未來就業科別與護理生涯的選擇。

一直以來,我們的護理養成教育一向偏重於急性醫療照護,對老化及 長期照護缺乏認識與接觸,可能使得護生對老年人及老年慢性照護感到陌 生而恐懼,或許因此影響學生畢業後選擇投入老年照護的動機。研究者在 護理之家指導護生實習時,亦注意到護生剛到護理之家實習場所,在接觸 老年人之前,對老年人的描述大都是負向的語句,如健忘、嘮叨、固執、

不好溝通等,當接觸老年個案之後,部分護生卻喜歡老人慈詳與和藹,也 認為老年人是可以溝通、明理的。因而引發研究者的興趣,欲探究在護理 之家實習之後,是否改變護生的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及其影響因素。

在台灣,有關老年人的態度與意願的研究,不論以護理人員為對象 (鄭,1996;邱,1995;李,1998),或以護理人員及護生為對象(劉與許,

1994)或單純以護生為對象(魏,1995;鍾,1997;胡等,1998;黃與林,

2000;林,2000),大多是調查或描述性研究,缺乏實習介入性的研究。因 此,本研究將探討護理之家實習對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12)

其結果可做為日後護理課程設計及實習安排之參考,並期待施予適宜的護 理教育課程後能有更多的護理生力軍,加入老年護理行列,以確保老年照 護品質。

(1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下列各項:

一、瞭解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情形

二、探討護理之家實習對於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三、探討實習環境對於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

(14)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一、教育方面

1.藉此研究結果瞭解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可提供學校護理 教師與臨床指導老師在課程及實習內容安排的參考,並破除錯誤的迷 思與偏見,以提升護生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

2.藉由瞭解護生的老年人照護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可提供護理教師與臨 床指導老師在教材、教法的靈活運用,以生動、有創意的方式提高護 生的老年人照護意願。

3.藉由瞭解護理之家實習的影響,提供學校對於選擇實習場所的參考。

二、臨床方面

1.藉由瞭解護理之家實習的影響,提供長期照護機構負責人之參考,以 俾提供更完善之臨床實習場所。

2.藉由瞭解護理之家實習的影響,促使長期照護機構負責人及臨床護理 人員瞭解正向楷模學習的重要性,而能加強臨床在職訓練與臨床教學 的責任感。

三、行政方面

1.藉由瞭解護理之家實習的影響,可促使教育主管重視老年護理師資培 訓,俾使護理養成教育中提升護生的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

2.藉由瞭解護理之家實習環境的影響,提供長期照護機構負責人之參

(15)

考,以更人性化的管理與環境設備,吸引護生畢業後投入長期照護行 列。

四、研究方面

藉此研究結果與內容,可做為未來探討護生的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 等相關介入性研究之本土化參考。

(16)

第五節 概念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文獻查證及 Bandura(1977)的社會學習理論而擬定概念 架構如圖 1-1,以單箭頭的指向標明影響的方向,雙箭頭表示兩變項間有相 互的關係,〝

+

〞代表變項間是正向影響或正相關,〝

+

-〞代表變項間具正 向及負向影響。

Bandura(1977)強調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學習,認為「行為、認知與其他 個人因素與環境都是相互影響的決定因素」,大多數人類行為都是通過模仿 而觀察學會的。張春興(2000)指出,態度是個人對人、事、物的心理反應 傾向,係由個人對人、事、物所產生的認知、情感、行動三者所組成,非 與生俱來,乃由環境中學習而來,大都經過社會學習的歷程。以學習理論 來說,個人透過與刺激物的連結、增強或模仿與認同等學習歷程,而學習 到某一特定對象的態度,亦即個人態度的形成與改變均受別人的影響。

因此,護理之家實習可提供護生一個接觸老年人的機會與學習模仿的 環境,經由此環境中人事物的認同,進而形成個人對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 願的改變。有許多學者贊成護理之家是一個最佳的老年護理臨床實習場 所,因它不像醫院般的嚴重、急性生病,環境很平穩,適合學生練習溝通 及基本技術,而且實習後也能改變對老年人的態度(Langland et al.,1986;

Hartley et al.,1995; Sheffler,1995)。

(17)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不可缺乏的一部份。臨床教學是引導學生進入護 理專業的真實情境,品質不好的臨床教學無法使尚未定型的護生經過實習 後產生護理專業的認同(李,1992)。然而,臨床教學內容會因實習環境而 影響,故在教學品質上必須確保學生學習經驗的質與量(張,1994)。包括:

實習時數。實習學分數與鐘點數之比為 1 比 3,表示實習時間應為學分數乘 以 3(唐,1994)。

教學方法。

個別指導法。目前臨床教學均採取小組教學,每一位教師負責約 8 到 10 位同學的臨床實習,目的在針對每個學生的特色給予適當的個別指導 (唐,1994;李,1991)。

小組討論法。又稱討論教學法,是護理實習討論會中主要的教學方法 (斳,1994)。可運用臨床討論會使臨床教學與課室教學配合,將學理融入 實習中,並讓同學由討論過程澄清觀念,故實習後討論會是臨床教學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份(李,1991)。

實習作業。在初次實習的護生身上應用實習心得的教學設計,將每週的臨 床經驗和心情描述於日誌中,指導老師可以此評估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 標,並確認下週目標(Sedlak,1992)。

教師資歷。好的臨床指導老師須同時扮演教師與護理人員的角色,應聘用 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臨床護理人員或年資較高、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來帶實習

(18)

(李引玉,1992)。劉等(1994)更具體指出臨床老師應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並 在所屬機構工作一年以上者或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並有臨床實務三年以上 者。

然而,除了實習課程介入外,臨床教學不同於課室教學,它是一個充 滿挑戰性與變異性的教學,是一個隨時改變,常無法事先安排或預測的環 境(Brown,1981)。又如 Bandura(1977)社會學習理論所述,人與環境因素相 互影響,某些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決定那些行為會被激活和得到發展。因 此,護生在護理之家實習中某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對護生造成干擾與影響。

洪(1998)也證實學生所接觸的人事物都會影響他們的老年人態度。例如,

Mezinskis & Purdon(1995)與 Sheffler(1998)皆指出,學生的態度會受到 臨床指導老師的影響。而除了臨床指導老師外,護生與護士的接觸最密切,

護士因實際照護病患,扮演「身教」的角色,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並影響學生對老年人的態度及未來工作的選擇 (Snape, 1986; Treharne, 1990;唐,1994a)。因此,如同 Kelly(1992) 所述實習中臨床指導老師和護理人員都是影響護生專業自我概念形成的重 要人物。此外,修習老年課程也可能改變護生的老年人態度(Robb,1979;

劉與許,1994;黃與林,2000)。護生置身於實習場所中,實習單位設備用 物、工作氣氛與實習方式皆會影響學生的臨床實習經驗感受,因而改變護 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與態度(劉等,1997)。故而好的實習經驗會使護生對

(19)

老年人態度得分增加(Sheffler, 1998)。

其次,除了實習介入與實習環境的影響外,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 意願也受下列個人背景的干擾與影響,包括:族群(Tollett & Thornby,1982;

Gomez et al.,1985; Shimamoto & Rose,1987; DeWitt & Matre,1988;林 2000)、宗教信仰(陳,1983)、與老年人同住經驗(胡等,1998;林,2000;

陳,1983)、與老年人親密關係(鍾,1997)、家中老人同住時間(陳,1983,

林 2000)、與老年人相處或與非家中老人接觸經驗(Robb,1979; Giardina- Roache & Black,1990; Gomez et al.,1985; DeWitt & Matre,1988;

Earthy,1993;陳,1983;鍾,1997)、個人興趣(Earthy,1993)、未來是否 從事護理工作、最優先選擇的科別、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照護的年齡群(鍾,

1997)等。

一般而言,學習者的個別差異或動機不同會影響學習者觀察他人行為 之後的解讀與認知。在社會學習論中,認知歷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行為 的改變須仰賴學習者的認知結果(Bandura,1977)。例如護生背景不同,則 可能對所觀察到的事件認知與解釋不同,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自然也就 不一樣。又如,籍貫族群或宗教信仰或與老年人同住或接觸都可能融入日 常生活當中,在潛移默化中可能造成某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因而其中的差 異可能造成老年人態度或照護意願不同(陳,1983)。其他的個人特質與興 趣,是否喜歡老年人或是否喜歡護理工作等,則關係到先天的本質不同,

(20)

表現出來的態度與意願自然也會有差異(Earthy,1993)。

個人特質、信念與價值觀會影響對老年人的看法或態度,並影響接觸 老年人的動機。朱敬先(1993)也說,態度是影響個體行動取捨之內在狀態。

因此,護生若對老年人情感愈正向,親近老年人或幫助老年人的意願也愈 強(林,2000;鍾,1997)。林(2000)提出增加護生對正常老化的認知,可 改善護生對老化的態度,進而增強對老年人的行為意向。同樣的,願意選 擇照護老年人的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也愈正向(魏,1995)。內容詳見圖 1-1。

(21)

+ +

+ -

圖 1-1 護理之家實習對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影響之概念架構圖 護理之家實習

老年人照護意願 老年人態度

個人背景

族群 宗教信仰

家中是否與老年人同住、同住時間及親密關係 是否有接觸老年人(非同住)的經驗及親密關係) 是否對護理有興趣

未來是否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及最優先選擇的科別 最喜歡照護的病人年齡群

最不喜歡照護的病人年齡群

實習環境

實習中另外接受老年護理相關課程 對於護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知 對於臨床指導老師的老年人態度認知 對於實習單位設備用物的認知 對於實習單位工作氣氛的認知

(22)

第六節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架構所擬定的研究假設如下:

一、護生的個人背景不同,老年人態度也不同。

二、護生的個人背景不同,老年人照護意願也不同。

三、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呈正相關。

四、經由控制個人背景與前測得分之後,在護理之家實習後護生的老年 人態度比沒有實習的護生較為正向。

五、經由控制個人背景與前測得分之後,在護理之家實習後護生的老年 人照護意願比沒有實習的護生較高。

六、實習後選擇最喜歡照護老年人的護生比沒有實習的多。

七、實習環境與護生的老年人態度有關。

八、實習環境與護生的老年人照護意願有關。

九、實習環境能預測護生的老年人態度。

十、實習環境能預測護生的老年人照護意願。

(23)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一、職校護生

概念性定義:指就讀高級中等職業學校之三年制護理科學生,入學年 齡為 16 到 22 足歲。已修習過生理學、人類發展學及一般護理專業科 目。

二、老年人

概念性定義:泛指一般六十五歲或六十五歲以上的人。

三、護理之家

概念性定義:指本研究護生被分派實習之已立案長期照護機構,其為 機構照護模式的一種,由專業人員提供連續性的照護及其他與健康有 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服務,而個案非處於疾病的急性期。

四、實習

概念性定義:指護生到護理之家學習照護病患之過程。

五、實習環境

概念性定義:指護生在護理之家實習中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包括實 習中是否另外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及護生對於護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 知、對於臨床指導老師的老年人態度認知、對於實習單位設備用物是 否充足的認知及對於實習單位工作氣氛是否良好的認知等五項。

(24)

操作性定義:以個人基本資料問卷呈現護生實習環境之人事物。實習 中是否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共一題,以二分法勾選,回答「是」者並 註明課程名稱與上課時數及授課人。其餘護生對於人事物之四項認 知,各一題,以 Likert Scale 分四個等級,由 1 分到 4 分,分數愈高 表示護生在實習中對該項認知愈正向。

六、個人背景

概念性定義:指護生生活背景及其個人喜好,包括族群、宗教信仰、

家中是否與老年人同住及同住時間與親密關係、是否有接觸過老年人 (非同住)經驗與親密關係、是否對護理有興趣、未來是否選擇從事護 理工作及最優先選擇的科別、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照護的病人年齡群等。

操作性定義:以個人基本資料問卷呈現護生的個人背景。族群、宗教 信仰與最優先選擇的科別等三題,各列出五項類別勾選。與老年人同 住或接觸經驗及對護理的興趣與未來是否選擇從事護理工作等四題,

以二分法勾選。同住時間、親密關係、最喜歡照護與最不喜歡照護的 病人年齡群等四題,分別列出四個序位選項勾選。以上各題均採單一 勾選。

五、態度

概念性定義:指護生對老年人的看法、感覺或觀念等,若是健康愉悅 的且有利與老年人建立人際關係,為正向態度;反之則為負向態度(鄭

(25)

等,1996;李,1998)。

操作性定義:測量護生對老年人的看法、感覺或觀念等,共 24 題,每 題以 Likert Scale 分四個等級,總分介於 24 至 96 分,量表得分愈高 表態度愈正向。

六、意願

概念性定義:指護生是否願意給予老年人照顧的想法或動機(鄭等,

1996;李,1998)。

操作性定義:測量護生是否願意給予老年人照顧的想法或動機,共 15 題,每題以 Likert Scale 分四個等級,總分介於 15 至 60 分,量表得 分愈高表照護意願愈強。

(26)

第貳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實習對護生的老年人態度之影響

有關學生對老年人態度的研究,最早起源於美國Tuckman 和 Lorge(1953) 以自行設計之問卷,調查師範學院選修成人心理學的 147 位研究生,結果 顯示,這些學生認為老年人是健康不良、孤獨、抗拒改變、經濟不安全、

心智受損等,對老年人存在錯誤概念與刻板印象。之後隨著社會的老化趨 勢,老年人口的增加,相關研究在 70-90 年代達到高峰。

目前有關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的研究種類,包括有單純調查護生的描述 性研究(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 Nay-Brock,1988;魏,1995;鍾,

1997;黃與林,2000),探討護生與非護生的研究(Slevin,1991;林,2000),

探討護生與臨床護理老師或護理人員的研究(Treharne,1990;

Sheffler,1998; Tollet & Adamson,1982;劉與許,1994),老年課程介入

性研究(Fox & Wold,1996; Spier & Yurick,1989; Tollett & Thornby, 1982; Gunter,1971;林,2000),老年病房或護理之家實習介入性研究

(Mezinkis & Purdon, 1995; Hartley et al,1995; Treharne,1990;

Snape,1986; Gomez et al.,1985; Cook & Pieper,1985; Langland et al.,1986; Wilhite & Johnson,1976; Robb,1979),甚至比較不同單位(機

(27)

構與非機構)實習(Sheffler,1998; Dellasega & Currielo,1991; King &

Cobb,1983; Greenhill & Baker,1986)等研究。

綜合這些研究結果發現,多數研究指出護生對老年人仍普遍存有消 極、負向的看法(Dellasega & Currielo, 1991; philipose et al.,1991;

Slevin,1991; Spier,1992; Nay-Brock,1988; Greenhill & Baker,1986;

Spier & Yurick,1989;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 Tollett

& Thornby, 1982; Gunter,1971; Kayser & Minnigerode,1975;劉與許,

1994;洪,1998;胡等,1998),認為社會以「年輕」代表更快速及更健康 而「老」代表皺紋的、緩慢的與棄置的,認為老年人失去健康、無經濟收 入且依賴而沒有價值(Tollet & Thornby,1982;Nay-Brock,1988)。

然而,在努力提升護生的老年人態度過程中,有許多研究均證實護理 之家或老年病房實習可增加護生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Haryley et al.

,1995;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 Wilhite & Johnson, 1976; Mezinkis & Purdon,1995; Sheffler,1995)且認為護理之家是一個

狀況較穩定的場所,適合做為護生第一次實習場所,不僅可以加強基本護 理技術,亦可增加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及促進以老年照護服務為生涯規劃 (Hartley et al.,1995;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

例如,Gomez et al.(1985)以護理之家為實習場所,主要內容實習為 基本護理技術與原理,未安排任何老年護理課程,以進入基本護理技術

(28)

(Basic Concepts for Nursing Practice)課程的 82 名大學低年級護生為 研究對象,這些學生都已具備一般基礎醫學、人類發展及健康評估的概念。

基本護理技術(Basic Concepts for Nursing Practice)課程有 5 學分,內 容包括基本護理概念與技術:溝通理論、體液電解質、系統理論、睡眠、

焦慮、疼痛及護理過程,並在課程的最後三週中每週 8 小時在護理之家照 護老年病患等。82 名第一次臨床實習護生被分配到四間中大型護理之家,

其病床數由 372 床至 56 床不等。在實習過程中,每位護生只分派照顧一個 老年個案,除非個案死亡或轉到醫院才更換個案,實習前後小組討論會的 討論重點為分派個案的照護,如溝通技巧、護理過程與情感支持。Gomez et al.(1985)以 KAOP(1961)量表為測量工具於實習前後進行測量,並以 2×2

ANOVA 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護生實習後對老年人態度較實習前正向。

又如,Hartley et al.(1995)、Sheffler(1995)與 Langland et al.(1986) 等人也都以 Attitude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AOP)(1961)為測量工具,

探討「實習」於第一次臨床實習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的影響,但不同於 Gomez et al.(1985)的統計方法,改採 paired t -test,比較實習前後護生對於老 年人態度的差異。Hartley et al.(1995)取自 1989-1991 進入專科課程中 自願參加的 136 名護生,於授予任何老年課程或實習前做前測,並在護生 於第一次實習(護理之家)結束時進行後測。Langland et al.(1986)以一所 大學中“護理技術介紹課程(Introduction to Nursing Methods class)”

(29)

的所有 50 名護生為對象,在護生第一次實習(護理之家)前後測量對老年人 的態度。Sheffler(1995)也自三間社區學院(Delaware、Maryland、

Pennsylvania)方便取樣 140 位專科訓練學生,探討第一次實習在護理之家 與醫院實習前後,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的影響。上述研究結果皆與 Gomez et al.(1985)的研究一致,表示不論在護理之家或醫院,護生實習後對老年人 態度較實習前正向。

雖然,大部份的研究支持實習可以提升護生對老年人態度,但也有少 部份的研究結果持不同看法。例如,Treharne (1990)以 Ageing Opinion Survey 調查,一間大型地區醫院老年病房實習的 21 名及 19 名前後兩世代 的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各在實習 5 週的前、中、後做三次測量,結果發 現這 40 名護生在照顧老年病患之後,對老年人的態度反而由中立變得更偏 負向,且證實照護壓力與護生的態度有相關性存在(r= .26)。

又如,Cook & Pieper(1986)以 70 名二年級護生為研究對象,使用 25 題 Likert-style 量表測試,發現護生在經 2 週共 32 小時護理之家實習後,

護生對老年人態度更負向,因為護生在護理之家感受到老年人更難溝通、

更少感謝與更少友善等負向經驗。故認為若事前給予護生更多的準備與經 驗,再去護理之家實習應可以減少一些挫折與壓力,或許對老人態度會較 正向,又因其實習時數較少,故建議若要鼓勵護生未來進入老年照護領域,

須給學生更長的實習時間或先給予老年護理及足夠的教室內課程準備。

(30)

因此,有些研究認為護生常因不知如何照顧老年人,而產生負向態度,

故第一次實習經驗應先照顧社區健康老年人,可助於正向態度的建立 (Spier, 1992; Philipose et al,1991; Spier & Yurick, 1989)。例如,

Mezinkis & Purdon(1995)以 77 位專科護生為對象進行五週的“老年適應 (Adaptation to Aging)”課程,包括老化理論、身心變化及老人容易發生 的疾病並包括每週 9 小時的臨床實習。其研究強調剛開始臨床實習方式以 接觸健康老年中心為主,如觀看錄影帶、討論、與健康老人互動或觀察居 家照護,後期剩下四週則以護理之家實習提供老年病患照護,以 KAOP(1961) 量表於課程前及課程結果後立即測量。結果也顯示在課程與實習後護生對 老年人的正向態度有明顯增加。

然而,上述研究仍有部份限制。例如,受限於護生的受教權,在課程 或實習介入時,護生常無法隨機抽樣,而以方便取樣(convenience sampling) 進行,並且缺乏對照組(Hartley et al.,1995; Mezinkis & Purdon,1995;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 Wilhite & Johnson,1976),

且大多受試對象同質性高或為相同學制年級的學生,多數研究樣本數不大 (Mezinkis & Purdon,1995; Cook & Pieper,1986; Langland et al.,1986;

Gomez et al.,1985),部份研究樣本數太少(Treharne,1990),故只能知道 有實習護生本身態度與照護意願的前後改變,無法比較沒有實習的護生,

不能避免成熟因素與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擾,而在選樣方面亦無法推論到其

(31)

他地區、學制或年級的護生。本研究改進以上研究無對照組的缺點,運用 班級實習的先後順序選取對照組,但受限於學生實習的安排與學生的受教 權,也無法隨機抽樣,且為了比較實習與未實習的護生,也只能取同年級 的護生為受試對象。

在國內,目前尚無探討實習對於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與照護意願影響的 研究發表。此類相關研究僅林(2000)「老年護理課程對護生老化態度及老 人行為意向差異之探討」,她以一所技術學院五專三年級學生各隨機抽樣護 生與非護生各 203 名做比較,探討護生經 16 週,32 小時老年護理課程後對 老化態度的前後改善成效與非護生是否有差異,並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在 16 週前後對兩組研究對象作測量。研究結果發現,護生經課程介入後對老 化態度的改善成效顯著高於非護生。其研究對象採隨機取樣並有對照組較 前述研究理想,但前後測時間距離太長(16 週),可能造成研究對象個人背 景因素改變而影響結果。另外,護生組與非護生組在個人背景因素中,居 民地及鄰居是否有老人居住二項有差異。然而,在其研究中居民地對老化 態度有影響,故不適宜在未控制個人背景差異之下,直接以 t-test 比較護 生與非護生的後測態度得分,因為兩組後測得分差異有可能非教育造成,

而是兩組個人背景差異影響。故本研究實習組與未實習組之後測比較,採 用 ANCOVA 控制兩組之背景差異。

除了實習或課程的影響外,其他相關研究中亦有少數研究指出護生對

(32)

老年人抱持中性到正向的態度(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魏,1995;

鍾,1997;黃與林,2000;林,2000),其中又以國內的研究較多。

例如,魏(1995)以台灣地區各級護理學校有實習經驗之高年級護生為母群 體,按北、中、南區域採立意取樣,共取得包括大學護理系、五專、二專 及職校共 909 名樣本,並以自行發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老人的 態度屬正向反應。鍾(1997)以台灣省七所醫(護)專之五專二年級護生(未學 習老年課程及無接觸老年病患經驗)與二專一年級護生(有學習過老年相關 課程)隨機抽樣各一班,共 695 名為研究對象,修訂顏妃伶(1991)所編之「老 人態度量表」、參考文獻及學生實習與老人相處的心得而成為研究工具,結 果顯示護專學生對老年人的態度是中性偏正向。非護生的研究方面,最早 期的陳(1983)與近期的林(1993)皆以一般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大體上這些大學生對老年人的態度趨於正向,認為老年人的友誼是持久 的、純真的、老年人是慈祥和藹的(林,1993)。

然而相較於國內研究,胡等(1998)以選修「安養機構學」的 91 名二專 二年級護生為研究對象,以譯自 Tuckman 和 Lorge(1953)問卷調查,結果 顯示護生在修習「安養機構學」前對老年人的態度是中性偏負向。其研究 結果異於國內其他護生研究,可能原因是研究量表不同,或譯自國外量表 語氣或用詞可能與國內不完全相同,或如鍾(1997)述此量表有較多負向的 陳述,須進一步探討。

(33)

綜合國內外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的研究,國外研究結果明顯偏於負向態 度,國內研究結果則較傾向於正向態度。探究國內外研究結果的差異,可 能原因為量表不同或如林(1993)、魏(1995)與鄭(1996)所述,因中國敬老 文化傳統,家庭、學校及社會倫理道德的薰陶,學生平日浸潤在「敬老尊 賢」的環境下或因我國三代同堂與老年人相處機會較多所造成的影響。

故除了實習會影響護生對老年人態度之外,國內外研究探討影響護生 對老年人態度的因素尚有:種族(Tollett & Thornby,1982; Gomez et al.,1985)、照顧老年工作經驗 Gomez,1985; Slevin,1991;劉與許,1994)、

與老年人相處或接觸經驗(Robb,1979; 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

Gomez et al.,1985;鍾,1997)、與老年人同住經驗(胡等,1998;林,2000)、

是否有正向模仿角色,如護理人員與護理老師( Wilhite & Johnson,1976;

Robb,1979; Langland et al.,1986; Treharne,1990; Mezinkis &

Purdon,1995; Sheffler,1998)與修習老年課程(Robb,1979;劉與許,1994;

黃與林,2000)等因素。

例如,Robb(1979)與 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使用不同的量表 測試,Robb(1979)使用 Kogan’s scale(1961)量表,而 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 使用“the person perception paradigm”量表,結果皆指 出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與過去接觸老年人的經驗及與祖父母密切關係有正 相關。Gomez et al.(1985)亦證實白種人護生較黑種人護生在老年人態度

(34)

得分較高,且較常與老年人相處者、有照顧老人經驗者態度得分也較高,

但 Sheffler(1995)卻發現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與種族、先前與老年人接觸經 驗或與祖父母同住經驗等均無相關。

鍾(1997)的研究顯示,與家中老人相處的時間長、親密的關係及與家 中以外老人接觸之經驗等均使學生對老年人態度趨於正向,但與家中老人 相處經驗並不影響對老年人態度。而胡等(1998)與林(2000)卻發現家中有 65 歲以上老年人同住的護生對老年人有較正向的看法。

在課程的影響方面,Robb(1979)與林(2000)發現在老年課程後,學生 對老年人態度較正向;劉與許(1994)及黃與林(2000)的研究也都證實有修 習過老年護理課程對老年人態度得分較高,而胡等(1998)發現護生在修習

「安養機構學」前對老年人態度是中性偏負向,修課後有較為正向趨勢,

但未達統計上顯著性。

另外,有許多研究證實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會受到護理老師或臨床指 導老師的影響(Wilhite & Johnson,1976; Robb,1979; Mezinkis &

Purdon,1995; Sheffler,1998),Wilhite & Johnson(1976)與 Langland et al.(1986)也都發現學生藉由臨床教師的學習模仿過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對 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當然,護理人員的負向態度也會影響到護生對老年人 的態度(Treharne,1990; Snape,1986)。

對不同年齡群的照護喜好是否影響老年人態度,鍾(1997)的研究顯示

(35)

選擇最喜歡照護老人的一組對老年人的情感比其他組高,但差異不顯著,

選擇最不喜歡 65 歲以上病人者對老人的態度─情感是負向。魏(1995)的研 究結果在人口學變項僅「願意選擇照護老人」的態度得分達統計上顯著差 異,其餘工作經驗、家中有老人同住、課程安排及宗教信仰等變項均無顯 著差異。

在非護生的研究方面,有研究發現信仰傳統宗教的學生比信仰西方宗 教或無宗教信仰的學生對老年人態度較正向(陳,1983),家中有與老年人 (祖父母)同住或與老年人接觸交往經驗均對老年人態度較為正向(陳,

1983;林,1993),有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一年以下的學生比居住一年到五年 或五年以上及自我概念愈強的學生對老年人態度較正向,但態度與客家、

外省及閩南三種不同籍貫無關(陳,1983)。

綜合國內外研究發現,影響學生對老年人態度的因素有所差異,可能 原因是研究對象、學制不同,例如國外研究對象大多為大學生,國內則以 專科生為主(五專及二專),少部份大學生、高職生與國中生。其次,可能 因個人背景或國情不同所致,值得進一步研究。綜合以上文獻,影響學生 對老年人態度的因素有種族、宗教信仰、與家中老年人同住經驗、同住時 間、與同住老人親密的關係、過去接觸老年人的經驗、是否喜歡 65 歲以上 老年人、是否有正向模仿角色(如護理人員與護理老師)、修習老年課程等。

本研究因國人不分種族而以族群(閩南、客家、外省)分類,本研究以實習

(36)

介入探討,故是否有正向模仿角色(如護理人員與護理老師)與修習老年課 程等變項列為實習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

(37)

第二節 實習對護生的老年人照護意願之影響

由於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未來老年照護將是醫療照護的工作重點之 一。然而,一個建全的老年照護體系必須仰賴足夠的護理畢業生投入,故 在護生的教育養成階段即應重視此問題。

目前有關護生對老年人照護意願的研究種類,包括有單純調查照護興 趣或接近意向的描述性研究(Bergland & Lerum,1999; Earthy,1993;

Giardina-Roache & Black, 1990; Shimamoto & Rose,1987; Knowles &

Sarver,1985; Tollett & Adamson,1982; Kayser & Minnigerode,1975 ; DeWitt & Matre,1988;鍾,1997;魏,1995;陳,1983),調查護生畢業 後選擇工作科別的研究(Happell,1999),探討課程或實習介入後照護意願 或接近意向的影響(Mezinkis & Purdon,1995; Dellasega & Currielo,1991;

Langland et al.,1986; Cook & Pieper,1985; Robb,1979; Gunter,1971;

胡等,1998;林,2000)。

然而,在急須護理人力投入老年照護行列之時,綜合上述研究卻顯示 護生對老年人照護意願偏低(Kayser & Minnigerode,1975; Tollett &

Adamson,1982; Knowles & Sarver,1985; Shimamoto & Rose,1987; Dewitt

& Matre,1988;鍾,1997),未來會優先選擇老年科為生涯工作的比例也是 最低(Happell,1999; Giardina-Roache & Black,1990)。

(38)

例如,Happell(1999)以 847 名即將畢業之護理系學生為研究對象,採 量性與質性研究,探討護生畢業後護理生涯的第一選擇方向,結果顯示第 一選擇婦產科(26.2%)與兒科(22.7%)的學生就將近一半,第一選擇老年護 理的學生只有 2%,護生最不喜歡的是老年護理,認為照護老年人很累、耗 體力、無挑戰性、低報酬及令人沮喪。

除畢業生外,在校生亦然。Kayser & Minnigerode(1975)調查 293 名 大學護生,顯示不同年級的護生優先選擇的工作地點均以兒童醫院的人數 最多(21.9-23.1%),其次選擇婦產科(15.5-22.2%),選擇護理之家的人數 最少(3.2-6.1%)。DeWitt & Matre(1988)也調查不同年級的大學護生 109 名,表示有興趣或願意照護老年人的高年級為 9%、低年級為 10%。Shimamoto

& Rose(1987)則調查不同國籍的 118 位護生,顯示只有 8%學生表示有興趣 照護老年人,完全沒有興趣者高達 37%。Tollet & Adamson(1982)的調查中 顯示喜歡照護兒科最多佔 22.8%,喜歡照護老年人的護理系學生更少,只有 1.3%。

若以年齡別來區分,在台灣,鍾(1997)將病人依年齡分為 6 歲以下、

7-12 歲、13-20 歲、21-35 歲、36-45 歲、46-64 歲和 65 歲以上等七組,結 果顯示,護生選擇「最喜歡照護 65 歲以上的病人」只有 7.9%,是人數最少 的一組,相反的,「最不喜歡照護 65 歲以上的病人」是次多的一組(21.6%),

護生最喜歡照護 21--35 歲的病人。在美國,Knowles & Sarver(1985)以 5

(39)

歲、19 歲、35 歲、50 歲與 75 歲等五組年齡,調查 252 名大學護生對照護 病人的偏好,結果同樣證實,選擇照護 75 歲病人的護生最少,只有 3.6%,

選擇照護 5 歲病人的護生最多(50.4%);而最不願意照護 75 歲病人的護生 竟高達 58.7%。因此,Knowles & Sarver(1985)與鍾(1997)皆指出護生最喜 歡照顧小孩與年輕的病人,最不喜歡照護老年病人。

由此可見,不論年級與國籍護生喜歡照護小孩或年輕成人,對老年人 照護意願普遍偏低。護生總認為老年照護工作缺乏挑戰性、太辛苦、低報 酬,而不願照護老年人(Philipose et al.,1991; Happell, 1999),即使 對老年人持正向的看法,但卻也不願意到老年病房工作,未來在選擇工作 單位時也只有 11%的護生有興趣將老人工作單位列為第一或第二選擇 (Giardina-Roache & Black, 1990)。鍾(1997)針對護專學生調查,也顯示 護生雖願意接近或協助老年人,卻不願意照顧生病的老人。

在諸多跡象顯示護生不願意照護老年病患之時,有研究提出課程或實 習的介入是改變護生不願照護老年人的關鍵(Mezinkis & Purdon,1995;

Robb,1979;胡等,1998;林,2000)。例如,Mezinkis & Purdon(1995)刻 意安排護生經五週「老年適應課程」而後再接觸健康老人,最後才到護理 之家實習,結果顯示課程與實習後護生願意照護老年人的護生雖未達統計 上顯著差異,但卻由實習前的 30%增加為 36.7%。胡(1998)提到「安養機構 學」課程的實施對於護生未來參與長期照護機構工作的意願有顯著增高的

(40)

效果。Robb(1979)與鍾(1997)指出修習過老年相關課程後願意協助老人的 行為意向趨於正向。林(2000)也證實護生經老年課程介入後對老人行為意 向的改善成效顯著高於非護生。

相反的,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在介入課程或實習後,護生對老年人的照 護意願不升反降(Cook & Pieper,1986; Gunter,1971)或無顯著改變 (Dellasega & Currielo,1991; Langland et al.,1986)。例如,Cook &

Pieper(1986)探討護理之家實習後護生對老年人的照護意願,他將病患照 護年齡群分為 0-17 歲、18-35 歲、36-64 歲與 65 歲以上等四組,請受試對 象選擇照護先後次序,結果發現將照護老年病患列為最後一個選擇的學 生,由實習前的 21.4%,增加至實習後的 32.9%。整體上學生對老年人照護 意願於護理之家實習後更低,因為護生在護理之家感受照護老年人少愉快 與少成就感等負向經驗。又如早期 Gunter(1971)調查 162 名大學四年級護 生,在修習 2 學分「老年護理功能(Nursing Function in Gerontology)」

課程後,表示完全不願意照護老年人的護生比例,由課程前的 6.8%增加到 課程後的 14.28%,而喜歡的工作科別排序中,老人機構由課程前的最後第 二名,降為課程後的最後第一名。

另外,Dellasega & Currielo(1991)與 Langland et al.(1986)均以實 習介入探討低年級護生實習後對老年人照護意願的改變,結果發現實習後 護生的照護意願仍偏低與實習前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其研究對象各為 39 名

(41)

與 50 名,可能因樣本數太少所有限制,應擴大樣本數,進一步探討。

除了課程或實習的影響外,過去照護老人的經驗或正向相處經驗 (DeWitt & Matre,1988)也會影響護生的照護意願。例如,Kayser &

Minnigerode(1975)與 Earthy(1993)指出護生在養成教育中有機會接觸老 年人,畢業後會較有興趣選擇照護老年人,且在護理之家或療養機構工作 過的護生照護意願較高(Kayser & Minnigerode,1975)。Bergland &

Lerum(1999) 調查 341 名一、二及三級護理系學生,顯示只有 9.2%的護生 選擇照護老年病患而這些護生都具有照顧老年人的工作經驗。林(2000)則 指出與老人相處時間愈長行為意向改善成效愈顯著,鍾(1997)也證實與非 家中老人的接觸經驗及接觸時間愈長,或關係愈親密者較疏離者,願意接 近或協助老年人。

但在照護老年病患方面,鍾(1997)則持相反看法,指出護生照護老年

病患經驗,反而使護生降低接近老人的意願,此與 Bergland & Lerum (1999) 、Kayser & Minnigerode(1975)的結果相反,與 Cook & Pieper(1985)

一致,究竟照護老年病患經驗對於護生的照護意願影響為何,應深入探討。

在病人年齡群方面,鍾(1997)指出選擇最喜歡照護老年人的一組,其 行為意向差異達顯著水準(p

<

.05)。相反的,選擇最不喜歡照護「65 歲以 上」病人的一組,其行為意向明顯較其他組為低,也最無接近及協助老年 人的意願。

(42)

此外,Shimamoto & Rose(1987)在夏威夷對不同國籍的護生調查,結 果顯示東方人對老年人有較高的照護意願。DeWitt & Matre(1988)也發現 非白種人較願意照護老年人。因此,不同的文化或生活背景也可能對照護 意願造成影響。陳(1983)針對非護生研究,他調查國中生與大學生對老年 人的行為意向,結果顯示學生「願意」與老年人交往的傾向,並指出有傳 統宗教信仰較西方宗教信仰較願意接近老人、有去過養老院或其他類似機 構、家中有老年人同住、家中老年人同住一年以下及自我概念愈強的學生 對老年人有較佳行為意向,但與客家、外省及閩南三種不同籍貫無關,異 於林(2000)指出籍貫是造成護生對老人行為意向顯著差異的因素之一。

因此綜合整理,影響護生照護老年人意願的因素尚有:種族或籍貫 (Shimamoto & Rose,1987; DeWitt & Matre,1988;林 2000)、工作經驗(Kayser

& Minnigerode,1975; Bergland & Lerum,1999)、與老年人相處經驗(DeWitt

& Matre,1988; Earthy,1993;陳 1983)、是否最喜歡照護老人(鍾,1997)、

修習老年護理學(鍾,1997;胡,1998)、家中有老年人同住(陳,1983)、

家中老人同住時間(陳,1983,林 2000)、與非家中老人的接觸經驗(陳,

1983;鍾,1997)、宗教信仰(陳,1983)等。

除上述影響因素之外,研究者個人教學經驗發現有部份學生很明確表 達對護理沒興趣或畢業後要改行不從事護理工作,而這些學生平時表現不 論在護理相關科目或實習均較不在意,對護理學習與照護工作也較沒耐

(43)

心,因此研究者認為護生對護理的興趣與畢業後是否選擇從事護理工作,

應對其投入老年照護工作的意願有影響。Earthy(1993)也指出個人興趣是 影響學生選擇從事老年護理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將護生對護理的興 趣與畢業後是否選擇從事護理工作亦列入個人背景因素進一步探討。

另外,問卷設計的不同可能也會影響結果,魏(1995)針對台灣地區各 級護理學校有實習經驗之高年級護生所做的調查,竟高達 60.7%的護生願 意選擇照護老年人,其意願明顯異於前述研究。因此,該研究除實習經驗 的影響外,也可能因其問卷設計只有「是」與「否」可以勾選有關,沒有 比較的選擇機會,而其他研究則並列出幾種年齡群或科別,讓受試者可以 考慮優先選擇的機會。

綜合以上國內外研究發現護生皆不喜歡照護老年人,其研究方式大多 以對老年照護的喜好或選擇工作的科別或年齡群為題取得受試者的資料,

而少數以行為意向問卷量化進行統計分析,如早期的 Robb(1979)與陳(1983) 或近期的鍾(1997)與林(2000),但其問卷題項來源是依據護理人員可能被 期待的行為(Robb,1979)或內容著重學生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協助與陪 伴,例如協助老人過馬路、替老人打掃房子或陪老人旅遊等(陳,1983;鍾,

1997;林,2000),與本研究護生照護老年病人的意願均有所不同。故研究 者依據本研究目的與概念定義,採用鄭(1996)實際針對 100 名護生做開放 性問卷所得到之對照護老年人的意願,較能符合本研究所指之照護意願。

(44)

第三節 態度與照護意願之相關性

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表現常是其內在想法的延伸。若護生對老年人持較 正向的態度或看法,可能較願意接近老年人進而照護老年人,藉由接觸或 照顧過程中會更了解老年人,減少因陌生而造成的誤解,相對的增加對老 年人的瞭解與正向態度(Fox & Wold,1996; Langland et al.,1986)。

以上論點在國內外研究中也得到證實,例如,鍾(1997)在針對台灣省 七所醫護專之五專及二專 695 名護生的調查研究中,指出護生對老年人情 感與行為意向呈正相關(r= .327,p< .00001),表示對老年人情感愈正向,

愈願意幫助老人處理日常生活的瑣事。反過來,魏(1995)在調查台灣地區 各級護理學校 911 名護生的研究中,發現「願意選擇照護老人」的護生其 對老年人的態度得分也較高。早期陳(1983)對大學生與國中的研究也顯示

態度與行為意向呈中度以上正相關(r= .54,p< .05)。Bergland & Lerum (1999)指出願意選擇照護老年病患的護生其對老年人態度都是正向的。

林(2000)以老年課程介入探討護生對老化態度及老人行為意向的改善 狀況,結果顯示護生整體上老化改善成效與對老人行為意向改善成效呈現 正相關(r= .26, p< .01),而指出因教育澄清且增加護生對正常老化的認 知,因而改善對老化的態度,老化態度愈佳者會愈喜歡親近及協助老人生 活所需,進而增強對老年人的行為意向。

(45)

Fox & Wold(1996)、DeWitt & Matre(1988)、Langland et al.(1986) 與 Robb(1979)等人皆發現對老年人看法或態度愈正向時,對老年人的照護 意願也較高,Robb(1979)指出態度與行為意向呈正相關(r= .3, p< .05)。

因此,綜合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與照護意願呈正相關。

(4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中將描述包括:研究設計、研究工具及工具內容與信效度、實 施步驟、研究對象資料收集、促進回收率、資料分析方法、研究對象之保 護措施及研究假定。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分實驗組與對照組,

實驗組介入護理之家實習。兩組於實習前後同時在校內進行二次結構式問 卷調查,以了解實驗組於實習後對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效果,並探討 實習的影響性。故研究設計為類實驗性研究(quasi-experiment design),

且非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不對等的對照組設計(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詳見圖 3-1。

(47)

圖 3-1:不對等的對照組設計

介入措施

本研究之介入措施為護理之家實習,實習計劃與實習單位敘述如下:

(一)實習計劃:實習課程為“基本護理學實習”有 3 學分,實習目標 為 1.提高對護理學習的興趣。2.應用護理原理與技術於臨床實習實際經驗 中。3.運用觀察溝通之技能,收集個案之資料。4.適應護生的角色,以表 現具有職業道德觀念、學習精神及服務態度。學生已修習過一般基礎醫學、

心理學、社會科學概論及基本護理學原理與技術,如生命徵象、體液電解 質、溝通、休息與睡眠、清潔與排泄及護理過程等。護生被安排在護理之 家連續實習三週,每週 40-44 小時,總時數為 124 小時。在實習過程中,

每位學生只分派照護一個個案。教學方式由臨床護理老師在床邊個別指導 執行基本護理技術,並在每天實習後討論會中討論自己照護個案的問題或

對老年人的態度 護理之家實習 對老年人的態度 對老年人的照護意願 對老年人的照護意願

對老年人的態度 不做任何處置 對老年人的態度 對老年人的照護意願 對老年人的照護意願

(89.11.15 - 89.11.16) (89.11.20 - 89.12.8) (89.12.13 - 89.12.14)

(48)

相關學理,重點放在基本技術與原理,包括技術、溝通、觀察與護理評估,

至於老年護理學理不特別強調,除非學生提出則稍予解說。實習包括每週 實習日誌與一份工作計畫表與一份個案護理評估與最後一週的總心得。實 習計劃詳見附錄九。

(二)實習單位介紹:共七所立案護理之家,全部位於高雄市區內,有 一所為市立醫院附設,一所為國軍醫院附設,其餘五所為私人經營。床數 由 40-100 床。護理人員(包括護理長)有 2-11 人。護理人員數與床數比例 各為 2 所由 1 比 6 到 1 比 8,其餘 5 所由 1 比 15 到 1 比 25 不等。服務員(包 括台籍與外勞)有 9-17 人。護生 111 名隨意平均分配到七個實習單位,每 個實習單位師生比為 1 比 15 到 1 比 16。臨床指導教師均為大專以上畢具護 理師執照,且有兩年教學醫院工作經驗。

(4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護理之家實習。依變項為老年人的態度與照護意 願。干擾變項包括(一)個人背景:族群、宗教信仰、與老年人同住經驗及 同住時間與親密關係、與非同住老年人接觸經驗及其關係與親密關係、對 護理的興趣、未來是否從事護理工作及最優先選擇的科別、最喜歡與最不 喜歡照護的病人年齡群等變項。(二)實習環境:實習中是否另外接受過老 年護理課程、對於護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知、對於臨床指導老師的老年 人態度認知、對於實習單位設備用物是否充足的認知、對於工作氣氛是否 良好的認知等。研究工具之結構式問卷量表,包括(一)個人基本資料(附錄 六、七、八)。(二)老年人態度量表(附錄四)。(三)老年人照護意願量表(附 錄五)。

一、研究工具內容 (一)個人基本資料

研究者經文獻查證及研究概念架構,擬定可能影響護生對老年人態度 及照護意願之個人背景與實習環境,個人背景包括族群、宗教信仰、家中 是否與老年人同住及同住時間與親密關係、是否有接觸過老年人(非同住者) 經驗與親密關係、是否對護理有興趣、未來是否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及最優

(50)

先選擇的科別、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照護的病人年齡群。實習環境包括實習 中是否另外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對於護理人員的老年人態度認知、對於臨 床指導老師的老年人態度認知、對於實習單位設備用物是否充足的認知、

對於實習單位工作氣氛是否良好的認知。

(二)老年人態度量表

參照鄭(1996)「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照護老年個案之知識、態度與能力 之研究」之「老年人照護態度量表」,其當初量表發展乃參考有關文獻並 實際針對 100 名護生做開放性問卷調查所得到有關對老年人的正向與負 向態度設計而成,總計 38 題,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為對老年人的態度,

另一部份為對照護老年人的意願。本研究乃參照「對老年人的態度」部份,

總共 24 題,其內在一致性信度檢定 Cronbach’s α值為 .81。經研究者 依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參考相關文獻並依專家意見修訂、經預測、再修 正後完成。本研究量表共 24 題,以 Likert Scale 測量,其中第

1.2.4.6.7.8.12.15.16.18.21.23 等 12 題為正向題,第 3.5.9.10.11.

13.14.17.19.20.22.24 等 12 題為負向題(採反向計分),回答「非常同意」

給 4 分,「同意」給 3 分,「不同意」給 2 分,「非常不同意」給 1 分,總 分介於 24 分至 96 分之間,得分愈高表示對老年人態度愈正向。

(三)老年人照護意願量表

(51)

係參照鄭(1996)「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照護老年個案之知識、態度與 能力之研究」之「老年人照護態度量表」之「對照護老年人的意願」部 份,總共 12 題,其內在一致性信度檢定 Cronbach’s α值為 .84。經研 究者依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參考相關文獻並依專家意見修訂、經預測、

再修正後完成。本研究量表共 15 題,以 Likert Scale 測量,其中第 1.2.4.5.8.11.13.15.等 8 題為正向題,第 3.6.7.9.10.12.14.等 7 題為 負向題(採反向計分),凡回答「非常同意」給 4 分,「同意」給 3 分,「不 同意」給 2 分,「非常不同意」給 1 分,總分介於 15 分至 60 分之間,得 分愈高表示對老年人照護意願愈高。

二、研究工具的效度及信度之再評定

(一)內容效度檢定:問卷之效度檢定採內容效度,聘請對老年護理有專長 之博士專家 2 名,就問卷題目之內容、措詞及其相關性作內容效度的評 定,共 4 種計分:「不相關」給 1 分、「有點相關」給 2 分、「相關」給 3 分、「非常相關」給 4 分,取得分數在 3 分及 3 分以上的題目,並依專家 意見修改完成。

老年人態度量表部份,內容效度專家指標 CVI(the index of content validity)為 .71,依專家建議將第 1 題「多數的老年人是待人親切的」

改成「多數的老年人待人親切」,第 11 題「多數的老年人喜歡不斷談論

(52)

自己的過去,令人感到厭煩」改成「多數的老年人喜歡談論自己的過去,

令人感到厭煩」,第 13 題「多數的老年人是觀念保守,不易接受新觀念 的」改成「多數的老年人觀念保守,不易接受新觀念」,第 14 題「多數 的老年是人愛管閒事」改成「多數的老年人愛管閒事」,第 17 題「多數 的老年人不注重外表,是邋遢的」改成「多數的老年人外表是邋遢的」, 第 18 題「多數的老年人如果有機會的話,仍願意繼續工作,而不願意依 賴他人」改成「多數的老年人有機會的話,仍願意繼續工作,而不願意 依賴他人」,第 19 題與態度無關故取消,第 20 題「多數的老年人是不講 理、難纏的」拆成「多數的老年人是不講理的」、「多數的老年人是難纏 的」,第 21 題「多數的老年人是能與他人相處愉快、和諧的」改成「多 數的老年人能與他人愉快、和諧的相處」,第 22 題「多數的老年人總是 在抱怨的」改成「多數的老年人總是在抱怨」,第 23 題「多數的老年人 常能給子女許多幫助」改成「多數的老年人能給子女許多幫助」。

老年人照護意願量表部份,內容效度專家指標 CVI(the index of content validity)為 .60,依專家建議將第 1 題「我願意照護老年人,

因為老年照護是一種社會趨勢」改成「因為老年照護是一種社會趨勢,

所以我願意照護老年人」,第 2 題「我願意照護老年人,因為老年人易罹 患慢性病需人照顧」改成「因為老年人易罹患慢性病需要別人照顧,所 以我願意照護老年人」,第 8 題「我願意照護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很可憐」

(53)

改成「因為老年人很可憐,所以我願意照護老年人」,第 10 題「我不願 意照護老年人,因為我不喜歡老年人」改成「因為我不喜歡老年人,所 以我不願意照護老年人」。

(二)建構效度檢定:本研究以因素分析檢視量表建構效度。老年人態度量

表 24 題,以正式施測的 210 名樣本進行因素分析,其 KMO (Kaiser - Meyer - Olkin value)為 .809,巴萊特球體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的 p< .000,表示選樣適當能進行因素分析,量表採主成份 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以特徵值(eigenvalue) 大於 1、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大於 .2 且參考陡坡圖(scree plot) 作為萃取因素之標準,進行斜交轉軸(direct oblimin),共萃取出三個 因素。其萃取結果與本研究對老年人態度之概念定義三個方向符合,故 予命名為因素一「對老年人的看法」有 11 題,因素二「對老年人的感覺」

有 7 題,因素三「對老年人的觀念」有 6 題,分別可以解釋老年人態度 量表總變異量的 21.2%、10.8%、5.9%,共可解釋 37.9%總變異量。詳見 表 3-1。

「老年人照護意願量表」15 題,以正式施測的 210 名樣本進行因素 分析,其 KMO (Kaiser – Meyer - Olkin value)為 .865,巴萊特球體檢 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的 p< .000,表示選樣適當能進行 因素分析,量表採主成份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54)

analysis),以特徵值(eigenvalue)大於 1、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大於 .2 且參考陡坡圖(scree plot)作為萃取因素之標準,進行斜交轉軸 (direct oblimin),共萃取出二個因素。其萃取結果與本研究對老年人 照護意願之概念定義二個方向符合,故予命名為因素一「對老年照護工 作的想法」有 12 題,因素二「願意照護老年人的動機」有 4 題,分別可 以解釋老年人照護意願量表總變異量的 34.7%、10.6%,共可解釋 45.3%

總變異量。詳見表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 u is the price of the i-period zero-coupon bond one period from now if the short rate makes an up move. • P d is the price of the i-period zero-coupon bond one period from now

Valor acrescentado bruto : Receitas do jogo e dos serviços relacionados menos compras de bens e serviços para venda, menos comissões pagas menos despesas de ofertas a clientes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smart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in students, drama and ar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o nurture in students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and enhance their literacy skills development through appreciation of and interaction with literary texts in the junior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