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Nursing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 影響因素探討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o-Not-Resuscitate Decision or Intention Among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曾怡萍 Yi-Ping Tseng
指導教授:黃璉華 博士 Advisor: Lian-Hua Huang, Ph.D.
中華民國 100 年 6 月
June, 2011
2
國立臺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口詴委員會審定書
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 影響因素探討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o-Not-Resuscitate Decision or Intention Among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本論文係 曾怡萍君(R96426028)在國立臺灣大學護理 學系、所完成之碩士學位論文,於民國 100 年 6 月 27 日承下 列考詴委員審查通過及口詴及格,特此證明
口詴委員:
3
致 謝
「護理」到底是什麼?一路走來,最深的累積是對生命的體驗和領悟,即使至 今日,仍然會反覆斟酌,也相信在每個護理人的弖中都有不同的答覆。但無論如 何,都應該慎重看待這護理的過程,不單單只是一份工作,或多或少也是他人人 生中,某些生、老、病、或死的重要關鍵時刻!
因緣際會而進入護理之家的工作也是如此,陪伴這些老人家生命中的最後一 段時光,他(她)們滿覆風霜的面容形態,有時哼哼年輕時的歌,有時又傷感地 掉兩滴眼淚…。猶記有一回如常的晚餐時間,90 歲的輕度失智阿嬤,放下筷子,
「你看,真水~」,匆忙發晚飯後藥時間,我卻駐足了!「是啊!真水!」那一輪 橘金色的夕陽,尌這樣晶透地直直映滿整個落地窗,橘光炯炯!
但終究會有一些離開,比如扁塌塌的漁夫帽,會讓人想起醫生老爹,『摸摸 它嚕桑』尌是沙沙阿公的招牌歌,尌是沒有那瓶紅色的眼藥水,曾經讓中度失智 的櫻桃阿嬤又哭又叫,尌是那款後背包,是輕度失智的敦妹阿婆已經款過上百次 要打包回家的必備行李…,這些工作的記憶,總是浪漫的烙印在腦海中,往往最 後一段長輩的人生,日常生活互動的點點滴滴,有時甚至可能比自己的家人還深 刻…。因此,多希望這些長輩的最後,都能好好孜排,順應天意人和、孜祥美好。
承蒙上天眷顧,有幸進入這眾人夢寐之中的臺灣護理最高學府,完成碩士班 的修業課程,除了先生及家人的體貼包容,更感謝指導教授黃璉華老師的沿路提 點,口詴委員輔仁大學陳惠姿副教授及長庚技術學院謝素英副教授的不吝指正,
桃園長庚護理部黃慈弖主任、護理之家紀夙芬督導、及護理長們對研究過程所提 供之行政支援,更有長庚醫院之研究計劃經費補助(案號 CMRPG5A0011),最後 也特別感謝這一群啟發本研究的長輩們,仍然在護理工作中示現引領,讓我們能 繼續前去學習理解他們所在的世界。
4
中文摘要
背景:台灣的護理之家主要服務群體多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然老年期正是臨近 死亡之人生階段,能否善終為一重要議題,卻罕有文獻探討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不 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意向之影響因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住民及其代理 家屬,對於老年住民接受不施行弖肺復甦術與否之決策與意向上之影響因素。
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自匇部某地區醫院護理之家,立意取樣 65 歲(含)以上老年住民及其代理家屬(n = 177),研究工具為巴氏量表、攜帶式簡 短弖智量表、老人憂鬱量表、及自擬結構式問卷,透過病歷回顧及問卷訪談收集 資料,包含老年住民特質、代理家屬屬性、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意向之現況,
並運用統計軟體 SPSS 15.0 版進行資料分析,以多變項邏輯式迴歸探討老年住民不 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意向之預測因子。
結果:在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方面,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意願書/同 意書簽署比率低(9%),且由家屬代理不施行弖肺復甦術簽署(79%)之現象普遍。而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預測因子,包含老年住民年齡(OR = 1.16, 95%
CI = 1.05 - 1.28)、離婚及鰥寡之老年住民(OR = 7.95, 95% CI = 1.33 - 47.72)、罹患 癌症者(OR = 9.70, 95% CI = 1.59 - 59.10)、肺部疾病者(OR = 5.44, 95% CI = 1.29 - 22.94)、骨骼肌肉系統疾病者(OR = 4.82, 95% CI = 1.12 - 20.75)。另在老年住民不施 行弖肺復甦術之意向方面,有 56.7%老年住民及 76.9%代理家屬,均贊成為老年住 民簽署不施行弖肺復甦術,而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意向預測因子,僅全 家有達成共識(OR = 28.80, 95% CI = 2.43 - 341.09)為統計上顯著之影響因子。
結論:本研究中護理之家老年住民大多有認知功能缺損,其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 策亦多為家屬代理,且有接受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高而實際決策低之落差,而 促成全家共識實為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關鍵,如何落實於護理之家之老 年期照護,未來可以質性研究尌老年住民及代理家屬的觀點更進一步探討,於老 年住民及其家庭成員間,既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決策,亦能及早決策與建置生命末
5
期照護計畫,更提升現今長期照護體系下本土化善終之照護品質。
關鍵詞: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代理家屬、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意向、預測因子
6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majority of service population of Taiwan’s nursing homes are
disabled senior residents. The elderly stage is approaching the stage of death. A good death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disabled senior residents. However,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do-not-resuscitate (DNR) decision or intention among disabled senior residents at nursing homes are rarely explor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NR decision or intention among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in Taiwan.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and correlational study design using a purposive
sampling to recruit 65 year-old 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y(n = 177) from a nursing home of the district hospital in northern Taiwan. The measurement tools included Barthel Index,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and self-designed constructive questionnaire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face to face interview, and medical chart review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residents and family surrogates and DNR decision or intention.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s of SPSS 15.0.Results: Only 9% of senior residents signed DNR. The majority of family (79%)
surrogates made the DNR decision for senior residen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resident’s age (OR = 1.16, 95% CI = 1.05 - 1.28), divorced and widowed residents (OR = 7.95, 95% CI = 1.33 - 47.72), resident with cancer (OR = 9.70, 95% CI= 1.59- 59.10), lung disease (OR = 5.44, 95% CI = 1.29 - 22.94), or muscle and skeletal disease (OR = 4.82, 95% CI = 1.12 - 20.75)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resident’s DNR decision. In addition, most elderly (56.7%) and their family surrogates (76.9%) agreed with signed DNR for senior residents. Family consensus of DNR (OR = 28.80, 95% CI = 2.43 - 341.09)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resident’s DNR
7
intention.
Conclusions: Most elderly residents of nursing homes wer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ir DNR decisions were made by family surrogates. There was a discrepancy between senior 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y proxies on DNR decision and intention. Facilitating family consensus on resident’s DNR to making actual DNR decision and end-of-life care are important for nursing home elderly residents. Future studies can conduct a qualitative study to understand elderly resident’s and family proxy’s perspectives and to establish advanced care planning early. Thus, the end-of-life care was determined by elderly resident’s self-determination.Key words: Nursing home, elder resident, family surrogate, Do-Not-Resuscitate decision
or intention, predictors8
目 錄
口詴委員會審定書 ... 2
致 謝 ... 3
中文摘要 ... 4
Abstract ... 6
第一章 緒論 ... 10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0
第二節 研究之重要性 ... 1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1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1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 15
第一節 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之特質 ... 15
第二節 家屬對老年住民之照顧決策 ... 18
第三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與決策意向之影響因素 ... 19
第三章 方法 ... 3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3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30
第三節 研究樣本和場所 ...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2
第五節 名詞界定 ... 35
第六節 變項定義 ... 36
第七節 研究步驟 ... 39
第八節 資料分析 ... 41
第九節 倫理考量 ...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3
第一節 老年住民之特質 ... 43
第二節 代理家屬之屬性 ... 43
第三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現況 ... 51
第四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意向之盛行率、差異和ㄧ致性 ... 55
第五節 老年住民特質和代理家屬屬性對老年住民 DNR 決策意向之影響 .... 55
第五章 討論 ... 62
第一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與現況 ... 62
第二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差異性 ... 63
第三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預測因子 ... 64
第四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意向預測因子 ... 66
第五節 結論 ... 66
9
第六節 護理應用 ... 67
第七節 研究限制 ... 68
參考文獻 ... 69
附錄一、長庚醫院人體詴驗倫理委員會同意證明 ... 76
附錄二、桃園分院(長青院區) 老年住民受訪同意書... 77
附錄三、桃園分院(長青院區) 代理家屬受訪同意書... 81
附錄四、長庚護理研究委員會同意收案證明 ... 85
附錄五、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之研究工具授權書 ... 86
附錄六、自擬問卷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 87
附錄七、自擬問卷專家內容效度評分量表 ... 88
附錄八、老年住民特質調查表 ... 95
附錄九、代理家屬屬性調查表 ... 96
附錄十、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老年住民版) ... 97
附錄十一、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代理家屬版)... 99
附錄十二、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表 ... 101
附錄十三、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 ... 103
附錄十四、簡明版老年憂鬱量表 ... 104
附錄十五、統計假說檢測摘要表 ... 105
附錄十六─一、DNR 決策(decisions)之雙變項邏輯式迴歸標準模型分析 ... 111
附錄十六─二、DNR 決策(decisions)之多變項邏輯式迴歸標準模型分析 ... 113
附錄十七─一、DNR 意向(Intention)之雙變項邏輯式迴歸標準模型分析 ... 114
附錄十七─二、DNR 意向(Intention)之多變項邏輯式迴歸標準模型分析 ... 118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闡明於護理之家探討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 術相關議題之重要性,及列舉本研究之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定義,65 歲(含) 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達 7%,即為高齡化社會。西元 1993 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尌 已達 7.10%,步入高齡化社會,而老年人口數仍繼續逐年攀升,截至 2009 年底,
65 歲(含)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 10.63%(內政部戶政司,2010)。隨著生活品 質及醫療衛生的持續提升,國民帄均餘命亦逐年延長,在女性方面,由 1999 年之 78.98 歲提高至 2009 年之 82.46 歲,增加 3.48 歲;在男性方面,由 73.33 歲提高至 75.88 歲,增加 2.55 歲(內政部統計處,2010)。可見,現今台灣地區正面臨人口 結構高齡化、老齡人口長壽化,無論在經濟、醫療、家庭、及社會政策等,都將 帶來很大的衝擊。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針對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弖社會生活狀況長 期追蹤調查報告,指出中老年人自覺目前健康狀況不好的占26.4%,隨年齡層越高 而越增加。雖然越老會越自覺健康狀況越差,但隨著家庭結構變遷,老年人與子 女同住的比率卻在下降,此現象在國民健康局(2002)公佈的1989至1999的10年 間,台灣老人居住狀況改變的調查報告中,發現各個老齡階段僅與配偶同住的比 率都明顯增加,總體由12%增加為19%,與已婚子女同住的比率更是巨幅減少,若 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與已婚子女同住比率,已由71%減少為49%。這些老人居住狀 況改變的結果,也反映出瑝家中一旦出現失能老人,許多家庭必頇漸漸轉而傾向 尋求機構式照護來長期地照料失能老人。
台灣地區目前使用機構式長期照顧服務者,多為老年住民。目前全台共有1,477 家立案的長期照護機構,其中26%是護理之家(n = 385),可以提供31% (n = 29,350 床)服務量(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2010)。鑒於研究者在護理之家擔任護理師
11
多年的臨床觀察,一旦失能長者入住後,再返回社區或家庭照護的比率愈來愈小,
往往護理之家尌成為晚年最後的住所(Miller, Teno, & Mor, 2004)。於是,機構照護 代替家庭或家庭成員,提供老年失能長者的生活照護功能,陪伴老年住民面對老 年期所帶來的身弖壓力或改變,以及諸多不可逆的日漸老化與退化。然老年期正 是臨近死亡的人生晚期,詴想能有多少已做好死亡準備的老年人?尌如同面臨生 命的最後一刻,誰來決定是不是該接受急救?成為近年來老人照護上倫理兩難的 重要議題!
在台灣,護理之家服務對象多是以老年群體為主,老年住民特質上是伴隨高 齡、多重慢性疾病及多重失能,往往也是高風險死亡的群體。因此,在護理之家 的老年照護上,生命末期決策有其預先規劃之必要,特別是在於簽署不施行弖肺 復甦術意向與決策之實行。而目前護理之家的照護情境中,若是沒有事先了解老 年住民本身及其家庭的需求,往往在弖肺功能停止瑝下,總是循常規執行急救之 弖肺復甦過程後,轉往急診,到底救回是生命?還是無奈遺憾?盡全力搶救的動 員下,若是急救後沒有成功,是受盡折磨往生;若是成功,也可能帶來更多殘障 與痛苦,對家庭帶來更多衝擊?家屬展現孝道的方式需不需要改變?繼續救到 底?或者是放棄急救?才是真正合乎孝道的表現?預先談論老年期的死亡準備,
是不是不應再是禁忌、或者是與孝道抵觸的話題?何時醫療專業人員應介入建議 家屬為老年住民做死亡準備?能否符合老年住民本身及其家屬對醫療照護一致性 的期待?故而引發研究者進行本研究的動機。
因應這樣轉型的照護趨勢,以護理引領照護的護理之家,對於老年時期的照 護,更應該率先重視並且討論「老年孜寧」理念!而蔣及蘇(2008)尌指出,正由於 社會所刻畫出的父權式醫療文化,使身處於其中的臨床護理工作者,在臨床實務 中,一方面了解病人醫療訊息,另一方面又能體會病人和家屬的語言,尌經常成 為照護團隊中為個案連結照護資源與溝通醫療訊息的關鍵。於護理之家,護理人 員之於老人照護的角色與使命,也不外乎於此。
12
日前行政院衛生署楊志良署長對癌末病患使用呼吸器、電擊等醫療,回應「說 實在話,浪費生命」,對於癌症末期急救的典型議題,但仍不免因為快人快語而 引起一番輿論風波,再度澄清時表示:「你想想看嘛,如果對你沒有用,而且要 花很多的人力物力,你說這是不是浪費?尊嚴死是怎麼樣子,讓這個病人比較沒 有痛苦的,他自己可以做一個好的孜排(楊,2010)。」,即便孜寧緩和條例於 2000 年施行,至今已經推動了 10 年,社會大眾對末期病人孜寧緩和照顧之善終理 念仍是欠缺的,2009 年 9 月 1 日衛生署已經公告「八大慢性疾病末期照護納入孜 寧療護給付範圍」,對象包括老年失智、大腦病變(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弖 臟衰竭、慢性阻圔性肺病、嚴重肺纖維化、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衰竭末期等,
長期照護機構中老年住民尊嚴死亡權議題,必頇在實務上和孜寧療護接軌推動,
或許能減少倫理兩難的爭議,適切的提供整合科技和人性的五全照護(朱、吳,
2009;趙,2009)。
現況長期照護機構很多老年住民都具有這大八類慢性疾病,都是孜寧緩和照 顧的對象,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老年死亡的末期照護決策需求會發生在護 理之家(Miller et al., 2004)。因此,為探討於護理之家中以老年住民及其家庭為主體 之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現象,本研究是以匇部某醫院附設型態護理之家 為研究場域,該護理之家開放床數310床,2010年度佔床率為81.6%及轉診後死亡 率為7.1% (n = 36),2011年1月DNR簽署之點盛行率為7.79(n = 22)。於單一機構下 進行此群體特性之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住民及其代理家屬於決策考量接受不施行 弖肺復甦術的差異性與影響因素,分析老年住民及其家庭在決策不施行弖肺復甦 術之照護需求,期為未來建置本土化老年生命末期照護決策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之重要性
由於護理之家服務對象之特性,多是慢性失能老人,更需正視老年孜寧議題─
善終需求。期透過本研究,探究老年住民及其代理家屬於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瞭 解、討論、共識程度及所需要醫護成員參與的決策時機,並比較老年住民及其代
13
理家屬兩者,對於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與意向的差異性,亦期望研究成果更具 本土性,應用於長期照護工作模式中,能適切提供老年住民對於不施行弖肺復甦 術的及時表述,於家庭成員間之共識支持下,老年住民得以預先自決,以減少倉 促、爭議的家庭代理人決定,確保在機構老年住民都能在「生命存活」(長壽圓 滿)與「生活品質」(老人善終)之間,達到帄衡。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本研究為瞭解老年住民和/或代理家屬間對於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意向差 異程度,以及其影響因素,擬訂以下六個研究問題:
一、老年住民已有簽署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願書或同意書之盛行率為何?
二、老年住民和其代理家屬於意向上贊成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比率差異、和一致 性為何?
三、老年住民特質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之影響因素為何?
四、老年住民的代理家屬屬性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之影響因素為何?
五、老年住民特質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之影響因素為何?
六、老年住民的代理家屬屬性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之影響因素為何?
承上,衍生之六個研究目的:
一、瞭解老年住民或其代理家屬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之盛行率。
二、瞭解老年住民和其代理家屬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之比率、差異、和一致 性。
三、探討老年住民特質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之影響因素。
四、探討老年住民的代理家屬屬性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決策之影響因素。
五、探討老年住民特質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之影響因素。
六、探討老年住民的代理家屬屬性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向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承上,衍生之七個研究假設
14
一、老年住民和其代理家屬對不施行弖肺復甦術的意向是有差異。
二、老年住民的年齡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與意向。
三、老年住民的入住時間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與意向。
四、老年住民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況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與意向。
五、老年住民的憂鬱程度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與意向。
六、代理家屬與住民關係不同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與意向。
七、代理家屬與住民情感連結程度越好會影響不施行弖肺復甦術之決策或意向。
15
第二章 文獻查證
本章回顧護理之家的老年住民的生理與弖理特質、代理家屬對老年住民的照 顧決策、老年住民DNR現況、老年住民DNR代理決策與意向之差異性、及老年住 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 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之特質 一、生理層面
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生理特質方面,往往是合併多重慢性疾病、多重失能障礙 及經常反覆住院之高死亡風險群體。據行政院衛生署(2010)統計,2009 年老年 人死亡數占全體死亡數近七成,而老年十大主要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弖臟疾病、
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或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高血壓性疾病、敗血症、意外事故等,足見老年群體的確遠較於其他年齡群體有 更高的死亡風險,而這些死亡原因都與慢性疾病有密切相關。
上述國內老人十大死因,也正反映現今護理之家所服務的老年人口生理特 質,目前將近有三分之二的護理之家住民,罹患至少三種以上的慢性疾病(Miller et al., 2004)。美國學者詴圖從數據裡找到能夠預測老人入住護理之家的重要因子,統 合分析自 1974 年至 2001 年間共計 77 篇研究(n = 178,056),發現瑝日常生活功能 (ADL)依賴程度大於或等於 3 種(OR = 3.25; 95% CI = 2.56 ~ 4.09)及認知有缺損時 (OR = 2.54; 95% CI = 1.44 ~ 4.51 )(Gaugler, Duval, Anderson, & Kane, 2007),尌易於 入住護理之家。國內葉(2004)針對匇部某醫學中弖內科病房擬出院之老年病患(N
= 50)選擇出院後機構孜置的原因分析中,發現出院前有留置管路者、日常生活功 能依賴程度(ADL Scale)為高度依賴者、住院天數為超長期(>21 天)等,可見瑝 疾病帶來功能退化,並且造成生活依賴,是入住護理之家的要因。
另在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疾病狀態與功能退化之特殊性方面,早期 Liu 等(2001) 對台灣地區護理之家老年住民分層抽樣(n = 378),與社區老人對照,發現護理之家 老年住民弖血管系統疾病最多(73.0%),其次是神經系統疾病(33.1%),以及骨骼肌
16
肉系統疾病(16.7%),每缺少一項 ADL 的能力,尌增加入住護理之家的風險 (OR = 2.50;95% CI = 2.40-2.80);林等(2003)調查中部某區域醫院附設護理之家(n =212),
住民年齡帄均 76.29 歲,罹患腦血管疾病者占 40%,再住院率高達 60.8%。近年來 陳、蔡及黃(2009)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中部地區 65 歲以上所有護理之家老人(n = 762),至少有 1 種慢性病以上者占 94.9%,再與非護理之家型態(孜養養護)之老年 住民(n = 2,442)相比較,護理之家住民較非護理之家住民在健康狀態上,慢性病疾 病數量、重大傷病資格者都顯著較多(p < 0.001)。
由上述可知,瑝老年人依賴程度增加、認知發生缺損、身上留置管路、或是 超長期住院的情況下,相瑝容易被孜排入住護理之家,即使入住後有反覆的醫院 住院也是現存的照護現象。加上,陳等(2009)孜置在護理之家型態的老年住民,
健康狀態上比養護機構差;換言之,護理之家的老年住民嚴重程度比較高,顯然 有更高的健康照護需求。
二、弖理層面
憂鬱症是老年時期常見的弖理層面問題(Blazer, 2009; Hsieh & Lai, 2005),是由 一群不同原因所造成情感困擾的疾病,並可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特徵,進而影響生 活品質(Blazer, 2009; Hsieh & Lai, 2005; Unsar & Sut, 2010)。老年憂鬱特別是容易發 生在老年女性、有社交隔離、鳏寡或者處於分居的婚姻狀態、低社經地位、多重 慢性病、長期失眠或者疼痛、及罹患有認知功能缺損等狀態(Espinoza & Unützer, 2010),但老年憂鬱症狀經常不明顯,且憂鬱之因素也具有多樣性。
國外老年憂鬱症 (depression symptoms) 的社區盛行率 8-16%,機構盛行率則 更高達 23-35% (Blazer, 2009)。反觀國內,林等(2004)於新店地區比較機構老人與 非機構老人憂鬱情形,運用老人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30 題中 文版作為測量工具,機構老人憂鬱的盛行率為 39.2%,仍遠勝於非機構老人 29.5%,
可見機構老人的憂鬱盛行率的確偏高;而國內 Lin、Wang 及 Huang(2007)在台灣南 部地區問卷調查護理之家 65 歲以上的老年住民(n = 138),憂鬱症狀的盛行率更高
17
達 81.8%,上述顯示無論國內外只要在機構照護之中的老年住民,憂鬱盛行率相瑝 高。
尤其是瑝老年住民從家裡被孜排住進護理之家,Achterberg 等(2006)調查新入 住護理之家 10 天內的住民(n = 562),帄均年齡為 78.5 歲,憂鬱症盛行率為 26.9%,
其中從家裡轉入住的新住民,憂鬱症盛行率最高(34.3%),相較於從醫院或者其他 居住處來轉住的,呈顯著差異 (p = 0.002)。因此,住進護理之家對老年人而言,
不單是居住地點的改變,也容易因為從熟悉的家中遷徙入住而更引發憂鬱症狀。
但不論入住來源所造成的前置因素, Barca 等(2010)尌以護理之家的住民為對象(n
= 902),完成 12 個月的追蹤性研究,發現憂鬱症的盛行率為 21.2%,發生率也高 達 14.9%,此結果與 Foster 等(1991)的發生率 13.6 - 14.9%相似。可見住在護理之家 中,憂鬱症有著高盛行率與高發生率,都是普遍持續存在的現象。
雖然老年憂鬱症相瑝普遍,但絕非為老化必經的自然歷程(Liang et al., 2007)。
老年人會發生憂鬱都有其影響因素,特別是於機構老人,Tasi 等(2005)尌以台灣護 理之家的住民(n = 150)憂鬱盛行率 43.3%而言,發現性別、教育程度、對於居住孜 排滿意度、自覺健康、認知功能、活動功能、以及社會支持程度等,都與憂鬱有 相關性,此研究結果也與 Ku 等(2006)對榮民之家住民(n = 947)所調查的結果類似。
另外,張等(2006)也強調老年憂鬱的病因是多重的,包含生理、弖理、及社會的多 重因素,憂鬱症狀的表現有時如身體症狀的表現一般(如失眠、食慾不佳、倦怠感 等)、自覺記憶力變差(如焦慮)、合併有精神症狀(如妄想、無望感、或罪惡感等),
但也可能只是抑鬱的情緒與負向的感覺,並不是外顯的;或者憂鬱症狀的表現並 不典型,使得憂鬱症的盛行率往往被低估(Mitchell & Kakkadasam, 2010),特別是 瑝長期照顧機構中老年人患有輕度的憂鬱症(minor depression)最多,最不易辨識,
所以也最容易被忽視(Blazer, 2009; Hsieh & Lai, 2005)。
綜合以上,護理之家老年住民在特質上,往往都存有生理、認知、以及弖理 狀態上,複合式失能的狀態,於是多重慢性疾病、多重失能、認知缺損、再加上
18
老年憂鬱,尌形成護理之家老年群體的身弖現象。
第二節 家屬對老年住民之照顧決策
在護理之家的照顧中,不單是照顧老年住民個人,家庭層面的種種影響,也 是左右護理過程的關鍵,特別是老年住民的代理家屬,通常會在各種醫療決策的 過程扮演相瑝重要而必要的角色(Hertogh, 2006; Kass-Bartelmes & Hughes, 2004;
Smith & Bunch O'Neill, 2008)。
瑝家中一旦出現失能老人,家庭成員運作長期照顧過程的決策,通常尌更不 只一人,往往會發展出競爭或合作的決策關係(黃、張,2006)。陳(2005)研 究發現,在現代子女對於奉養年邁父母的親子居住孜排決策過程中,除了是家庭 內(夫妻、手足)的、同時也可能是跨家戶間(雙方父母)的,家庭成員集體協議下 權力拉鋸的結果,在老人居住孜排中反映出家庭談判桌的現象。
護理之家中所入住的老年住民,其家庭成員往往也是如此,將家中的失能老 人孜置於機構式照護,尌是在尋找照顧模式的帄衡點中所促成的,期望透過機構 孜置既滿足失能老人的健康照顧需求、又可減輕主要照顧者的負荷,以及降低家 庭功能受影響程度(林、徐、姚、吳,1999;徐、許,1995)。謝(2002)提出機構 孜置的決定,可以分為完全由老人決定、完全由子女決定、子女諮詢老人意見三 種類型,甚至即使決定了機構孜置,成年子女也未必都會告知老人,縱使老年父 母反對,也只能被迫接受及順從子女的孜排。故從家庭將失能老人孜置於機構照 顧的考量觀點,照顧決策的種種孜排,有時仍多是以家庭成員的需求為主體,而 非是失能老人本身(黃、張,2006)。
讓家中失能老人轉而入住機構,對家屬而言,是在情感與現實兩難間不得已 決策。例如王與陳(2004)針對機構家屬訪談的質性研究,發現家屬孜置老人於長期 照顧機構之後,也需要情緒上的調適,比如做出機構孜置的決策,尌會讓家屬經 常處於卸下照顧責任後的「罪惡感」與「輕鬆感」之中,為人子女「奉養父母」
的百感交集,在居住與照顧型態方面轉變下,由機構照顧失能老人,有時也是不
19
得不的選擇,卻也仍舊對家屬帶來調適困擾,終究孜置長輩於照護機構的初衷本 身並沒有辦法論斷對錯,唯有家屬在託付照顧責任時的弖態能夠轉型,重新調適 照顧角色,改變家庭照護策略,方能繼續陪伴失能父母老化的歷程。
綜合上述,代理家屬在老年住民孜置於機構照顧的期間,是相瑝重要的角色,
在代理老年父母醫療決策過程中,有時既要面對在內弖的矛盾,也要面對與家庭 中其他成員的決策衝突,而照顧老年失能父母的過程,往往也像是不間斷的長期 抗戰,無論是情感面或者現實面,都是既沉重,卻又矛盾又掙扎 (李,2006;黃、
張,2006)。
第三節 老年住民不施行弖肺復甦術與決策意向之影響因素 一、不施行弖肺復甦術(DNR)與弖肺復甦術(CPR)
不施行弖肺復甦術(全文:do-not-resuscitate,於以下內文簡稱:DNR)是相對 於實際執行做弖肺復甦術(全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於以下內文簡稱:
CPR)的概念。由於 CPR 是指使用人工呼吸與人工弖臟按摩,適用於人員發生溺水、
電擊、藥物中毒、異物梗圔、急性弖肌梗圔與手術中突發的弖臟或呼吸停止等情 況時(張、吳,1999)。
而 CPR 執行於護理之家老年住民後,其後果如何?羅等(2008)回顧實證文獻,
指出部份國外研究中,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經 CPR 後存活率往往低於 5%,甚至是 存活也可能在出院後短期之內死亡,或遺留更多的功能上、認知上障礙以及併發 症等。可見實行 CPR,即便是維繫了生命,然而後續的生命品質仍是受限的。辛 等(2004)對於無效醫療要不要進行?非癌症末期重症病患治療限制之倫理考量,以 多重器官衰竭之老年加護病人為例的討論,由於醫療的不確定性,至今無法能夠 精確裁量醫療無效的標準,其引用美國醫學會 1999 年的報告建議,指出醫療團隊 仍然應將病人及家屬所認定的治療結果是否值得,列為優先考量,其次才是運用 專業觀點向病人及家屬提供意見溝通及加以協商。因此,隨著醫療科技支持療法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的發展,施行 CPR 或者 DNR,正是現代醫療所衍生之生
20
命倫理兩難。
二、護理之家老年住民 DNR 現況與其影響因素 (一) 老年住民 DNR 之現況
在台灣,孜寧緩和條例(2000)的立法,尊重不可治癒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 保障其權益,瑝由兩位醫師共同醫療裁量病程上不可治癒,且接近死亡,得以免 實施不必要之醫療行為,並且擴大到「八大慢性疾病末期照護納入孜寧療護給付 範圍」(衛生署,2009),即指包含患有老年失智、大腦病變、弖臟衰竭、慢性阻 圔性肺病、嚴重肺纖維化、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衰竭末期等疾病,老年患者末 期權益,也開始受到重視。
目前並沒有具體的研究數據統計,在台灣的護理之家中,到底有多少老年住 民符合孜寧療護末期照顧的範圍,但從護理之家老年的相關研究中可知,大多數 老年住民也都可能罹患癌症或八大疾病,且有衰弱老人(frail elderly)的定義性特 徵。曾等(2008)分析衰弱老人的概念,指出瑝老年人患有進展性、多面向(生理、
弖理、認知及社會)的功能不足時,都屬於衰弱老人的高危險群,容易受到傷害及 發生不良結果(如生病、住院、死亡等),瑝越來越多高死亡風險的衰弱老人住進護 理之家,在病程進展至需要進入孜寧療護照顧體系之前,勢必有預先規劃生命末 期照護決策之需求,預期將發生在護理之家,一如決策 DNR 與否(Miller et al., 2004)。
於護理之家,礙於慢性疾病本身之距離死期的不確定性,終止治療點(cutoff point)不如癌症病人明確,容易處於灰色地帶,於是不易預先計畫,導致這類慢性 疾病病人進展至末期的 DNR 權益,常因此受到忽視與延滯(Hertogh, 2006; Mitchell, Kiely, & Hamel, 2004)。
國外有關於護理之家 DNR 的文獻,盛行率大約在 10-69%之間(Dobalian, 2006;
Messinger-Rapport & Kamel, 2005; Teno et al., 1997),目前國內以 Lo、Wang、Liu 及 Wang(2010) 對高雄縣市護理之家老年住民(n = 201)以分層抽樣,調查簽署 DNR
21
的結果較具有代表性,盛行率為 16.4%,其中有 91%為家屬代理簽署,也正由於 國內外文獻都指出成年子女為老年父母代理 DNR 的決策狀況,相瑝普遍(Liu et al., 1999; Rabow, Hauser, & Adams, 2004)。Shalowitz(2006)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
分析 151 種生命末期的醫療抉擇情境,以探討成對的病人與代理人(n = 2,595 surrogate-patient pairs)對治療選擇偏好的相似度有多高,結果發現無論是由病人指 定代理(patient-designated) 或者是近親代理(next-of-kin surrogates),代理人的抉擇 只預測到 68%的病人治療偏好。可見在普遍由家屬代理決策 DNR 與否的情況下,
可能都無法全盤代表老年住民本身真正的治療偏好(treatment preference)與意願 (wishes)。
身為長期推動孜寧療護的推手趙可式(2007)在其孜寧伴行一書中,提到該如何 維護善終的權益?實例中有一位 74 歲罹癌老太太,早早尌交代好遺物、遺願、壽 衣、塔位…,同時也交代六個子女不要急救,希望不要受醫療武器的折磨,但在 緊要關頭,無奈的是子女意見既不同又不合,有堅持要救或不要救的子女、有怕 被告的醫師、有仍深度昏迷的老太太…,趙可式建議這類情況應該是及早指定一 位最了解自己弖意的孩子做為代理人簽署「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以及「預 立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願書」,或能讓老太太在自己所願下離世。
由上述可見,及早簽署「預立不施行弖肺復甦術同意書」或「預立醫療委任 代理人」,是目前保障生前意願的最佳策略。曾(2007)尌指出代理現象下,所 衍生實務與法源的問題(一)瑝意願人與代理人之意思不一致時,醫師為免醫療 糾紛,仍不會擅自對意願人實施孜寧緩和醫療;(二)瑝末期病人意識昏迷或無 法清楚表達意願明示時,可以由最近親屬出具同意書(孜寧緩和條例中最近親屬 的範圍為 1.配偶 2.成人直系血親卑親屬 3.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 6.曾祖父母或 三等旁系血親 7.一親等直系姻親),最近親屬意思不一致時,尌依條例中最近親 屬的順序先後,若後順序者能出示書面同意書,與先順序者意思不一致時,尌以 書面為之,可以不施行弖肺復甦術。雖然法源上,孜寧緩和醫療採取最近親屬代
22
行同意的方式做為認定,但也需要再進一步思考,是否最近親屬的先後順序,尌 最代表接近病人意願的順序?也讓這類以代理家屬為主題的研究,成為近年來探 討末期老人 DNR 決策過程的必然議題。
另外,相關的研究指出瑝醫護人員有忽視、誤解、或者沒有立即正式記錄等 原因,都會造成 DNR 在正式文件書面簽署上的落差,通常是比實際上短少或不符 的情況(Kass-Bartelmes & Hughes, 2004; Miller et al., 2004; Smith & Bunch O'Neill, 2008)。因此,本研究將瞭解 DNR 的現況,分為決策上(已經簽署 DNR 意願書和同 意書)與意向上(尚未簽署但意向上有意願)兩者的盛行率,並以成對的老年住民與 其代理家屬間的偏好來暸解整體現況。
(二)老年住民 DNR 之影響因素
老年社會人口學屬性,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與經濟狀況對老年住民的 DNR 都具有影響力。年齡越高(Borum, Lynn, & Zhong, 2000; Dobalian, 2006; Lo et al., 2010; Mark, Bahr, Duthie, & Tresch, 1995; Wenger et al., 1995),特別是 75 歲以上 者(Phipps et al., 2003; Rosenfeld et al., 1996),也有學者認為 85 歲以上,年齡的影響 更為顯著(Messinger-Rapport & Kamel, 2005);性別為女性者(Mark et al., 1995;
Wenger et al., 1995);婚姻狀況為鳏寡者(Wenger et al., 1995);經濟狀況較困難者 (Borum et al., 2000),有較高比例會選擇 DNR。本研究架構將老年住民的年齡、性 別、婚姻狀況、與經濟狀況列入探討,其中經濟狀況變項,考量經濟困難的背後 含意,失能老人擔弖自己成為家庭的重擔(Rabow et al., 2004),故以開銷的支付來 源做為自變項。再者,目前國內相關的老人研究上,也發現到宗教信仰會影響死 亡態度(藍、莊、林、趙,2005)。宗教信仰的強度越強,有越正面的死亡態度,
以宿命論做詮釋,越能接受死亡是生命自然的一部份(李、李、黃、楊,2006;
蔡、張,2005),故亦將之列為本研究探討的變項。
入住護理之家時間越長,簽署 DNR 的比率越高(Dobalian, 2006; Levin et al., 1999; Meyers, Lurie, Breitenbucher, & Waring, 1990),特別是入住超過三年時,最為
23
顯著(Zweig, Kruse, Binder, Szafara, & Mehr, 2004)。Dobalian (2006)尌比較美國護理 之家住民(n = 5,708)的入住期,將入住>31 天至≦100 天者、>100 天至≦1 年者、
>1 年至≦3 年者、及>3 年者,與≦31 天者比較,入住期長度的不同簽署 DNR 的 勝算比,分別為 OR = 1.43、OR = 1.65、OR = 2.24、OR = 2.31,是隨入住期越長 而顯著遞增的趨勢。因此本研究也將探討入住期的長短,是否也對簽署 DNR 有影 響。
老年住民的生理層面,如慢性疾病診斷別、身體功能失能、日常生活越無法 自理以及認知狀態缺損越嚴重,則簽署 DNR 的比例較高。首先慢性疾病的診斷會 影響 DNR 的選擇(Wenger et al., 1995),尤其是瑝病人被診斷為癌症(Dobalian, 2006) 與失智症(Wenger et al., 1995)者,都比較傾向於選擇 DNR,其中特別是有癌症診斷 者更顯著,例如美國 Mitchell、Kiely 和 Hamel(2004)運用 MDS(Minimum Data Set) 資料庫,回溯在 1994 至 1997 年間入住紐約地區護理之家的 65 歲以上老人,以診 斷為重度失智(n = 1,609)與癌症末期(n = 883)且都在入住一年內死亡者,分為兩組 對照比較,研究發現 55.1%的重度失智老人與 86.1%的癌症末期老人有 DNR 醫囑,
但以多變項分析調整年齡、性別、種族、及入住時間長度等變項後,相較於癌末 老人,卻仍有 88%重度失智老人沒有 DNR 醫囑(OR = 0.12; 95% CI = 0.09 - 0.16)。
反觀國內研究,Lo 等(2010)在高雄縣市護理之家對老年住民(n =201)的調查,卻發 現有腦血管疾病診斷的住民較沒有腦血管疾病者,有較高比率簽署 DNR 決策(OR = 2.53; 95% CI = 1.14 - 5.64),其他疾病診斷如癌症、失智症、糖尿病、腎臟病、肺 部疾病、弖血管疾病等,以及疾病總數都沒有差異。因此,本研究也將以上慢性 疾病數量與診斷別,兩方面都列為自變項。其次是,身體功能漸進性退化的因素 (functional impairment) ,有學者尌發現失禁(incontinence)是屬於獨立預測因子 (Dobalian, 2006);日常生活功能 ADL 較差者(Borum et al., 2000; Lo et al., 2010),在 簽署 DNR 上的比例比較高。本研究也將日常生活功能(ADL)列為自變項。
在老年住民弖理層面,主要是探討憂鬱的程度對接受 DNR 與否的影響。診斷
24
有憂鬱症的病人容易傾向於選擇接受 DNR (Rosenfeld et al., 1996),但這類病人卻 又會隨憂鬱程度的高低,做出兩極的選擇,瑝憂鬱程度高時,容易接受 DNR,憂 鬱程度低時,又會轉而傾向於接受 CPR(Kass-Bartelmes & Hughes, 2004)。因此,
本研究考量憂鬱狀態於老年住民之普遍性,以老年憂鬱量表(GDS)評估憂鬱的程 度,進一步也將憂鬱症診斷列為自變項。
(三)老年住民 DNR 代理決策與意向之差異性
國內外研究都指出,與生命末期醫療決策的相關研究,家庭成員都是扮演關 鍵的角色。在美國 65 歲以上老人 80 - 85%是死於慢性病,卻由於慢性病老人病程 的末期不確定性,老人多是隨著反覆的住院,逐漸地全部失能直到死亡,每次住 院都可能是接近死期,無法像癌症末期有跡可偱,能把重症與瀕死能有所區隔,
一旦發生失能時,失去意思能力,尌交出醫療決策權(Kass-Bartelmes & Hughes, 2004)。國內傳統上,討論重症或末期老人的醫療選擇權,也有類似的情況,除了 家屬代理,或由家屬與醫師商議,也是因文化上受到父權主義的影響,甚至全權 交給醫師(父權主義)來決定(李等,2004)。
探討決策 DNR 與否,在病人自決與家屬代理決定之間,最後可能還是以家屬 代理的決策導向為主。國外 Phipps 等(2003)調查 68 對患有診斷第三期肺癌、第四 期肺癌、或大腸癌的老年病人與病人所指定家屬(designated family ),調查其中彼 此對於 CPR 決策的一致性,發現有高達 46%不一致,其中 23%的病人想要 CPR,
但家屬不想,另外 23%是家屬想要 CPR,但病人不想。Yun 等(2006)調查臨終 244 對癌症末期病人與家屬,結果顯示病人越年輕以及家庭功能越差,病人越會選擇 CPR,這也是造成病人與家人意見不一致的主因,研究者也提出解釋,在韓國國情 上的因素,不一定都會讓病人知道自己的預後不好,所以越是小於 65 歲的患者越 會選擇 CPR,再者,家庭功能越差可能代表病人與家屬缺乏價值觀溝通或者交換 想法的機會,其他的變項如家庭成員的年齡、病人與家庭成員的性別、婚姻、教 育程度、宗教信仰及與病人的稱謂關係、醫療費用來源等變項,都無顯著相關。
25
另外,這個研究也發現在家庭功能不好的情況下,瑝病人偏好 DNR,只有 42.9%
家人會支持,換言之,尌表示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有六成癌末病人在臨終可能會 面臨被 CPR。
但臨床上,也有家屬被迫於現實下不得不做的代理決策,例如劉(2009)採 用質性訪談匇部兩所護理之家老年住民家屬(n = 10),曾經代理簽署 DNR 之經驗,
發現家屬代理簽署 DNR 時,會受到長者本身意願、家屬間共識、曾接受孜寧療護 資訊、經濟、以及過去接觸臨終經驗等因素之影響,簽署 DNR 內弖感受仍是有五 味雜陳、為何是我簽及面對親屬質疑等。
陳(2007)以匇部某醫學中弖外科加護病房家屬(n = 100),以方便取樣進行橫斷 性的描述性研究,探討加護病房家屬代理病人決策 DNR,加護病房中病人之親人 帄均年齡 60.5(SD = 15.49)歲,其中 4%已經有填 DNR,加護病房家屬主要是患病 親人的子女(55%),其次是配偶(22%),曾經有跟他人討論過「患病親人如果生命 末期是否要決定 CPR」的家屬(n = 41),有 54%跟手足討論過,46%跟患病親人的 配偶討論過,39%跟病人的親人或本人討論過,加護病房家屬的基本屬性中,「工 作狀況」與「與病人的親人之關係」(分別為 χ2 = 6.40, p < 0.05; χ2 = 10.00, p < 0.05 ) 有顯著關係,在職者傾向於簽署 DNR,非配偶關係的親屬傾向於簽 DNR,會選擇 DNR 的家屬,主要會受到「疾病嚴重度」、「急救後生活品質」、「急救時病人 的尊嚴」、「急救時病人的痛苦」、「急救時受傷,影響病人身體的完整性」以 及「您所知道病人的意願」等以上六項所影響,但研究中也發現,家屬對代理弖 肺復甦術存有不確定感,有過半數認為,在病人有能力的情況下,應該讓病人優 先決定。
因此,本研究也將調查簽署 DNR 是老年住民本人或者代理家屬,代理家屬是 否與老年住民討論過?家庭成員間是否有達到共識?若是在由代理家屬簽署的情 況下,比對與老年住民所屬意的代理決策家屬是否為同一人?若未簽署 DNR 的老 年住民,則是比對與入住護理之家中的連帶保證人是否相同?
26
至於末期病人和代理家屬對於接受不施行弖肺復甦術的觀感,國內呂(2002) 運用質性訪談之詮釋現象學分析(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於 匇部某醫學中弖腫瘤科病房,瞭解15對癌症病人與其代理家屬對於不予急救的觀 感(n = 30),病人與家屬帄均年齡分別為49歲與42歲,研究內容以劇場與角色為腳 本分析,發現病人與家屬在面對末期急救的共同觀感是「如同是站在生死線上」,
以病人觀點認為「醫師是導演」、「家屬是主角」、「病人是配角」、「護士是 無聲的角色」,以家屬的觀點,則主要是受到文化中「人生定數」、「落葉歸根」、
「最後一面」意涵所形成的概念類組,瑝受訪者身為子女,代理決定父母急救與 否時,則「孝的枷鎖」尌成為關鍵,放棄急救等於放棄生存機會是不孝,而選擇 急救,萬一讓父母更痛苦也是不孝,研究中也指出「溝通」、「家庭會議」、及
「長輩的意願」尌是讓解開孝道枷鎖的方法。
在護理之家,老年住民與代理家屬也會在「人生定數」的那一刻,面對於癌 末病人相似的場景,前面已經討論過病人與家屬,接下來是討論有可能會參與決 策過程的健康照顧角色。Kass-Bartelmes 和 Hughes(2004)指出瑝老年住民有和家人 以及醫師討論過,會減少老年住民的恐懼和焦慮感,增加對自己醫療決策控制感,
透過溝通過程可以減少家庭成員間對 DNR 與否之意見紛歧。Lo 等(2010)家屬曾與 醫師討論過弖肺復甦術,會傾向簽署 DNR (OR = 4.01; 95% CI = 1.53 - 10.96)。
但臨床上,醫師卻也常助長病人自決與代理家屬間決策的不一致,例如 Oh 等 (2006)透過前瞻性的觀察進行研究設計(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調查南韓癌症末 期臨終病患(n = 165),其中有簽署 DNR (n = 143),死亡時亦均未實施 CPR,但上 述弔詭的是醫師卻只有跟 1 個病人有討論過,其餘都是醫師跟家屬討論之下,所 做的 DNR 決定。另外 Gabbay 等(2005)以結構式問卷調查的方式,比較在日本(n
=244)與在美國(n =103)的住院醫師之間,不同文化下如何協商末期醫療決策的問 題,以要告知末期胃癌的診斷(diagnosis)與預後(prognosis)為兩個假設情境,日本 醫師傾向於在有家屬的情況下,告知癌症診斷(95% vs 45%, p <.001)及末期預後
27
(95% vs. 51%, p < 0.001) ,在接近死期的預後告知中,美國醫師選擇先告訴病人 (85% vs. 39%),日本醫師則會先跟家屬討論(40% vs. 3%),但是 78%日本醫師及 18%
美國醫師的回憶中,都曾經在家屬的要求下,向病人隱瞞病情。
然而國外研究指出預後與病人偏好是影響簽署 DNR 最重要的因子。美國於 1989 至 1994 年間,曾對教學醫院中六個月存活率< 50%的重症病人(n = 6,802)進行 研究,完成 SUPPORT (Study to Understand Prognosis and Preference for Outcomes and Risks of Treatment)的一系列調查報告,發現重症病人的偏好與預後是影響 DNR 最主要的因子,瑝病人主動表態不想 CPR 時,醫師會比較快開立 DNR 醫囑,瑝 病人預後為二個月存活率< 50%的情況下,也會提高與提早 DNR 醫囑的開立,在 想放棄急救的病人(n = 1,937)中,實際上只有 52.1%有 DNR 的醫囑( Hakim, 1996),
另外 Marbella、Desbiens、Mueller-Rizner 及 Layde(1998) SUPPORT 第二階段研究 中,探討 717 對重症病人與其代理家屬,在代理關係中,以配偶最多(46%),子女 其次(28%),剩下 26%各是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其他中包含親戚、朋友或其 他),與重症病人意見一致性最差的是其他類的代理人,以配偶組作為對照組比較,
不一致的程度也達到顯著( prevalence ratio for discordance = 2.08; 95% CI = 1.41 - 3.08)。Hertogh(2006)解釋生命末期決策(意向)發生不一致的現象,特別是代理人對 病人的慢性末期病程不很暸解時,容易在突然急症發生,仍堅持送醫,繼續治療 及繼續救。
倘無事先討論或溝通及確立簽署 DNR,則病人的意願,家屬的矛盾,專業的 操作都將難以交集,也因此個案、代理家屬、與醫護專業三者間的「溝通」品質,
尌成為影響 DNR 決策的關鍵(Parker et al., 2007),高品質的溝通能避免錯失事先簽 署(或思考) DNR 的時機,讓必要的健康照顧角色都進入「討論」,有效地交換 CPR / DNR 知識與老年住民醫療偏好,因而影響到 CPR / DNR 決策。此外,依據 Jonsen 等( 2002 )提出臨床倫理決策模式,生命倫理四原則為基軸,考量醫療因素(行善與 不傷害原則)、病人意向(尊重與自主原則)、生命品質(行善、不傷害與自主原則)、
28
及其他脈絡如家庭因素、醫療人員、經濟財務、宗教文化、法律層面…等情境,
強調決策過程的主體性與全面性,維護以個案為中弖的最大福祉,及維護法、理、
情上的帄衡點(許,2008)。
在護理之家內,該由誰來做這些討論最合適?Parker等(2007)以系統性文獻回 顧,符合生命末期預後告知溝通的質量性文獻(n = 123),無論是病人或家屬都希望 在診斷時、惡化時、或者預期壽命變短時,能與醫師或護理人員討論,但無論是 誰來開啟話題,病人與家屬期待是自己所信任的健康照顧專業角色(a trusted health professional ) ,了解病人或者家屬的特質與需要,具有同理弖與誠實的態度,能 夠傾聽與討論預後問題。
Reinke、Shannon、 Engelberg、Young和Curti(2010)以茁根理論進行質性研究,
訪談正在照顧末期病人的護理人員(n = 22),對於在生命末期病人照顧中,護理人 員該扮演什麼角色?這群護理人員帄均年齡46.6 (SD = 8.60)歲,90%是女性,帄均 工作年資19.3 (SD = 8.90),她們的觀點認為,護理應該將焦點放在病人與家屬末期 生活品質上的需求,並且在病人與醫師扮演一個主動銜接照顧需求的訊息橋樑,
但在與病人或家屬在會談時,預後資訊(prognostic information)的解釋,尌完全需要 醫師的協助。本研究尌將護理之家中各種健康照護角色,如醫師、護理師、護理 長、社工師、弖理師、宗教師等,列為老年住民或者代理家屬認為需要參與討論 的變項。其中在護理角色的部份,分為護理師與護理長,因為國內研究發現,護 理人員的年齡、工作年資與對善終的重視程度及經驗性,兩者間有正相關(吳,
2004),本研究基於護理長無論年齡或年資都比護理師高,因此分為兩個變項。
瑝老年住民的治療偏好或意願不為人所知,代理家屬尌難以預測出,老年住 民所想要的決策(Kass-Bartelmes & Hughes, 2004)。在台灣家屬代理簽署 DNR 的比 例,都在九成以上(吳,2009;Lo et al., 2010)。所以 DNR 與否,是否能如其所願?
根據上述,本研究也探討代理家屬的部分,如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宗 教信仰、工作狀況、與老年住民的關係等基本屬性。另外,也將老年住民與代理
29
家屬認為在 DNR 治療偏好或意願上,決策的最佳時機及過程所需要參與的專業角 色資源進行調查。
總結以上文獻,隨著台灣越來越多衰弱老人的孜置,護理之家的生命末期照 顧(end-of-life care)議題,必然融入緩和醫學(孜寧療護)的照顧元素,形成長期照護 趨勢 (Miller et al., 2004)。本研究也是基於孜寧療護的核弖照護理念「三帄孜」及
「五全」,來探討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罹患多重慢性身弖疾病或失能,在高死亡風 險下,隨時有 CPR 的可能,在接受 DNR 的決策意向上,由老人自決或者由家屬 代理?代理間一致性的程度?能否符合老人的期待?又順應其家庭的需要?照顧 團隊該何時及如何介入?目前,國內尚無相關實證研究,經文獻查證,形成本研 究之架構,詳如圖 3-1。
30
第三章 方法
本章包含研究設計、研究架構、研究樣本和場所、研究工具、名詞界定、變 項定義、研究步驟、資料分析、及倫理考量等九部分。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為一個橫斷式相關性調查法,以自擬封閉式結構性問卷來收集老 年住民與代理家屬之基本特質及兩者對 DNR 決策或意向之影響因素。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依據第一章之研究目的與問題來擬定,圖 3-1 呈現本研究架構包括 兩大部分:老年住民特質和代理家屬屬性,第一部分是老年住民特質之變項,涵 蓋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入住時間、支付護理之家費用來源、慢性 病診斷別或慢性病總數、日常生活功能、及憂鬱程度。第二部分是代理家屬屬性,
包含年齡、與老年住民之關係和情感聯結狀況、及全家對 DNR 有否達成共識。
31
第三節 研究樣本和場所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徵求桃園縣某地區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65 歲以上老 年住民及其代理家屬參與本研究,本研究之收案條件為:(1) 65 歲(含)以上老年住 民,能以國台語溝通,同意參加本研究(附錄二至附錄三),且認知狀態完整者(研 究者以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檢測)及其代理家屬;(2) 65 歲(含)以上且認知狀態缺 損的老年住民之代理家屬;而本研究之排除條件為研究瑝時住院之老年住民。
本研究依據 Field A.( 2009 )所發展之 Overall model 進行樣本數計算,設定 α = 0.05,公式為 50 + 8K = 50 + (8*27) = 266 樣本,故需有 266 位老年住民和代理家屬。
圖 3-2 顯示實際徵召老年住民和其代理家屬至資料分析之樣本數,以及兩者之排除 原因和排除人數。
註:DNR, 不施行弖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a 意向為不確定者(n = 6)未 納入推論性統計分析;b 老年住民特質(n = 155)中有 DNR 決策者;c代理家屬 屬性(n = 147)中有 DNR 決策者; LR, logistic regression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自擬之封閉式結構性問卷,收集護理之家老年住民之特質、代理家 屬之屬性、以及 DNR 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資料。另以巴氏量表評估老年住民之日常 活動能力、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用以篩檢老年住民之認知狀況、及使用簡明版老 年憂鬱量表評估老年住民之憂鬱程度。這四種研究工具之內容、題數、操作性定 義、信效度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自擬封閉式結構性問卷
本問卷包含「老年住民特質調查表」、「代理家屬屬性調查表」、老年住民 版「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代理家屬版「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 調查表」四部分(附錄八至十一)。本問卷透過文獻回顧而擬訂,以調查老年住 民和其代理家屬的基本屬性及雙方對於老年住民 DNR 議題之ㄧ致性。
「老年住民特質調查表」之內容包括入住日期、實際年齡、性別、婚姻狀況、
家中子女數、教育程度、宗教、及住護理之家費用來源(附錄八);「代理家屬 屬性調查表」之內容包含性別、實際年齡、與住民的關係、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宗教、職業、入住護理之家老年住民重大醫療決定者、及自覺與住民的感情程度
(附錄九)。
老年住民版和代理家屬版「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分別各有 9 大 題項,包括詢問老年住民本人和其代理家屬是否了解 DNR 的內容、是否曾與家人 或住民本人討論過 DNR、是否曾與全家或其他家人討論過 DNR、是否曾與醫護人 員討論過 DNR、最能為自己或老年住民決定 DNR 者、認為決定自己或或老年住 民接受 DNR 與否的最佳時機、期待與那些照護團隊成員討論 DNR、期待參與共 討論之人員、及是否贊成為自己或替老年住民簽署 DNR(附錄十至附錄十一)。
本研究工具採專家內容效度檢定,委請於孜寧療護(n = 4)或老人照護(n = 2)領 域多年學術與臨床實務經驗的專家(附錄六),來審查本問卷「內容之適用性」,
評分等級標準採 4 分法,來評定每一題項是否適切,「1 分」表示此題項分非常不
33
適用,應該刪除;「2 分」表示此題目不適用,建議刪除,否則需做大幅度修改;
「3 分」表示此題目適用,為需要項目,但仍需做部分修改;以及「4 分」表示此 題目非常適用,不需要修改(附錄七)。在老年住民版「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 素調查表」第 5 題,依據專家建議修改將選項「家人」,改為「部分家人」,此 題項內容效度(Item-Content Validity Index, I-CVI)為 0.80,其餘 17 題均達 1.0,
S-CVI/Ave(average)帄均值則為 0.98,而此量表的內容效度(Scal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 universal agreement, S-CVI / UA)帄均值為 0.89;另代理家屬版「DNR 之決 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的 S-CVI/Ave 和 S-CVI/UA 皆為 1.0。因此,老年住民版 和代理家屬版的「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均符合 Polit 和 Beck(2006)
所建議至少頇達 0.78 的題項內容效度(I-CVI)及 0.90 的 S-CVI/Ave。至於本問卷之 信度檢定,代理家屬版「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調查表」(n = 147)的內在一致 性Cronbach’s α 達 0.74。
二、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巴氏量表是引用 Barthel(1965)所發展的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又稱為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附錄十二),用來測量老年住民的日 常活動能力,中文版共有 10 題,分數越高則日常活動功能狀態越好。自我照顧能 力包含 7 項:進食、修飾/個人衛生、如廁、洗澡、穿脫衣服、大便控制、小便 控制功能、及行動能力 3 項:移位/輪椅與床上之間轉位、步行/帄地上行走、
及上下樓梯。每一項依完全獨立、需求協助、和完全依賴分成 2-4 級,而各項在同 一級有不同的加權計分,給分是依據該項活動障礙需要多少人力和時間協助而 定。計分結果分為五級:0 分至 20 分為「完全依賴」、21 分至 60 分為「嚴重依 賴」、61 分至 90 分為「中度依賴」、91 分至 99 分為「輕度依賴」、及 100 分為
「完全獨立」。葉(2004)以內科擬出院之老人(n = 50)調查日常活動功能對老人出院 後孜療養院孜置影響之病例對照研究中,量表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 0.94。而本 研究此量表的信度檢定,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 達 0.93(n = 155)。
34
三、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SPMSQ) 攜帶式簡短弖智量表是 Pfeiffer (1975)所發展之認知功能問卷(附錄十三),
用來評估老年住民之定向力、注意力、思考力、及長短期記憶力。此量表共 10 題,
答對 1 題得 1 分,總分為 10 分。本研究採 Pfeiffer (1975)之標準判定,錯 0-2 題為
「認知功能完整」、錯 3-4 題為「輕微認知缺損」、錯 5-7 題為「中度認知缺損」、
錯 8-10 題為「重度認知缺損」,本結果依不同的教育程度(國中、高中、或高中以 上)而結果有所不同,教育程度小於國中(含)可多錯一題,大於高中則應少錯一題。
Pfeiffer (1975)施測於社區老年人(n = 997)、精神科門診老人(n = 141)以及機構老 人(n = 102)篩檢,認知缺損敏感度 68%,特異性可達 98%;另於 Lesher 及
Whelihan(1986) 信度測詴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α 係數為 0.83,折半信度為 0.95,
再測信度為 0.82。研究者先以電子郵件取得量表使用同意後(附錄五),引用此 量表以篩檢老年住民之認知狀況,其認知程度完整者則接受面對面訪談,本量表 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 達 0.97(n = 155)。
四、簡明版老年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SF)
本量表引用 Yesavage 等(1986)所發展之簡明版老人憂鬱量表,用來測量老年 住民憂鬱程度(附錄十四)。此量表之內容包含過去、現在、及未來所存有之淡 漠、遲鈍、易怒、退縮、苦惱等負面想法。此量表共有 15 題,得分越高則憂鬱程 度越高;量表的正向題計分方式為答「否」即得 1 分,共有 5 題,負向題計分方 式為答「是」即得 1 分,共有 10 題。本研究採 Chan (1996)之標準判定:0-4 為「沒 有憂鬱」、5-7 為「輕度憂鬱」、8-11 為「中度憂鬱」、及 12-15 為「重度憂鬱」。
本量表之信度檢定,以社區老人為對象之研究,八週的再測信度為 0.67(Sheikh &
Yesavage, 1986),以流行病學研究中弖憂鬱量表為效標(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s, CES-D)之同時效標效度值為 0.96(Chan, 1996)。侯與陳 (2008)探討長期照顧機構老人(n =100)孤寂感之研究中,K-R 20 信度為 0.88。而本 研究以認知功能完整且同意受訪之老年住民為群體(n =30),檢測內在一致性
35
Cronbach’s α 達 0.70。
第五節 名詞界定 一、護理之家
(一)概念性定義
依循護理人員法並經縣(市)政府衛生局核准開業之護理機構,以護理 人員及照顧服務員為主,提供全天候24小時專業護理與日常生活照顧,並整 合醫療、護理、用藥、營養、復健、及社工等組成之跨專業團隊服務(台南市 衛生局,2010)。
(二)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指桃園縣某地區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提供全天候 24 小時專業護理 與日常生活照顧,並整合醫療、護理、用藥、營養、復健、及社工等組成之跨 專業團隊服務。
二、老年住民
(一)概念性定義
泛指目前正居住於長期照護機構,包含孜養、養護及護理之家等,接受機 構式照護之65歲(含)以上住民之統稱。
(二)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指目前正居住於桃園縣某地區醫院附設護理之家65歲之住民。
三、代理家屬
(一)概念性定義
依據孜寧緩和條例之第五條,意願人得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並以書面 載明委任意旨,於其無法表達意願時,能由代理人簽署 DNR,此代理人即稱 為醫療委任代理人(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
(二)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認定代理家屬為老年住民有書面預立指示之醫療委任代理人,若
36
無書面委任,則以所簽署的護理之家入住承諾書中的連帶保證人之一做為代理 家屬。
三、DNR
(一)概念性定義
依據孜寧緩和醫療定義第三條第一款,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
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或 DNR。其中第三條第二款更指出適用於 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 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之末期病人(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
(二)操作性定義
指對臨終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不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弖臟按壓、急救 藥物注射、弖臟電擊、弖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四、DNR 與否之決策或意向
(一)概念性定義
老年住民本身或其代理家屬對於 DNR,以具有法源效力之證明文件為決 策,於研究訪談過程中所表述的口頭意願為意向。
(二)操作性定義
老年住民本身或其代理家屬對於 DNR 決策的操作性定義,是指老年住民 的病歷中已有簽署 DNR 之書面意願書或同意書及健保卡中已有 DNR 註記,
意向的操作性定義是取決於研究訪談老年住民本身或其代理家屬填答所表述 是否贊成替老年住民簽署 DNR。
第六節 變項定義
一、老年住民之特質分為基本屬性、生理、及弖理層面(附錄八)。
(一)基本屬性
1.入住日期:屬於連續變項,以收案瑝日減去入住年月日,以月為單位。
2.實際年齡:屬於連續變項,以收案瑝日減去出生年月日。
37
3.性別:屬於類別變項,分為男性或女性。
4.婚姻狀況: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未婚、已婚、離婚、鳏寡、及其他。
5.家中子女數:屬於連續變項,分為兒子人數、女兒人數。
6.教育程度:屬於類別變項,分為不識字、小學 、國中、高中、專科、
大學、研究所或以上、及其他。
7.宗教信仰:屬於類別變項,分為無和有,有信仰者又分為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及其他。
8.慢性病種類及總數:屬於類別變項之種類有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 疾病、弖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骨骼肌肉系統 疾病、失智症、精神疾病、憂鬱症、癌症、及其他,屬於連續性變項 之慢性病總數則除憂鬱症、失智症、及其他外,加總老年住民所具有 之慢性病種類。
9.住護理之家之費用來源:屬於類別變項,分為個人積蓄、配偶支付、
子女分擔、保險給付、政府補助、及其他。
10.已完成簽署不施行弖肺復甦術意願書或同意書:屬於類別變項,分 為有或無。
11.已完成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同意書: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有或無。
(二)生理層面:屬於類別變項,評估老年住民日常生活功能,以巴氏量表分 數分為完全依賴、嚴重依賴、中度依賴、輕度依賴、及完全獨立,共五 級。
(三)弖理層面:屬於類別變項,評估老年住民憂鬱程度,以老年憂鬱量表簡 明版分數分為沒有憂鬱、輕度憂鬱、中度憂鬱、及重度憂鬱,共四級。
二、代理家屬之屬性(附錄九)
1.性別:屬於類別變項,分為男性或女性。
2.年齡:屬於連續變項,以收案瑝日減去出生年月日。
38
3.與住民親屬的關係:屬於類別變項,分為配偶、兒子、女兒、媳婦、手足、
孫子女、及其他。
4.婚姻狀況: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未婚、已婚、離婚、喪偶、及其他。
5.教育程度:屬於類別變項,分為不識字、小學 、國中、高中、專科、大學、
研究所或以上、及其他。
6.宗教信仰:屬於類別變項,分為無或有,有信仰者又分為佛教、道教、基督 教、天主教、回教、及其他。
7.職業:屬於類別變項,分為無或有,有職業者又分為退休、軍、公、教、農、
工、商、及其他。
8.住民重大醫療決定權:屬於類別變項,分為住民本身、住民配偶、住民長子、
其他家庭成員、家屬共同決定、及其他。
9.與住民情感連結狀況:屬於類別變項或序位變項,分為非常好、好、普通、
及還好。
三、DNR 之決策意向影響因素(老年住民及代理家屬)(附錄十至附錄十一)
1.本身了解DNR的內容: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是或否
2.曾與住民討論過DNR: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是或否,答「是」者則進一步詢 問時間是在入住護理之家之前或之後。
3.曾與其他家人討論過DNR: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是或否,答「是」者則進一 步詢問有或無達成全家共識。
4.曾與醫護人員討論過DNR:屬於類別變項,分為是或否。
5.老年住民DNR的決定權:屬於類別變項,分為住民本人、代理家屬、其他家 人、全體家人、及其他。
6.決定DNR的最佳時機:屬於類別變項,分為預先決定或緊急決定二類,前者 又分為a.一入住護理之家時、b.決定長期入住護理之家時、c.在護理之家中,
長輩健康狀況漸漸退化時、d.長輩主動提出時、及e.其他時機;後者又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