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田徑專項體能訓練對比賽成績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青少年田徑專項體能訓練對比賽成績之影響"

Copied!
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青少年田徑專項體能訓練對  比賽成績之影響 . 指導教授:林瑞興 博士 研究生:何武雄.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

(2) 誌 謝 本論文承蒙恩師林瑞興教授悉心指導與建議,在實驗、論文撰 寫過程中全心支持,使本研究終於順利完成,恩師諄諄教誨,學生由 衷感激、永誌難忘。論文並承蒙陳坤檸教授、朱嘉華教授細心批閱斧 正,實驗前方法的設計,實驗後論文的撰寫,都提出寶貴的意見,在 此致上最深的謝忱。 研究期間,特別感謝車城國中體育老師們的鼎力協助、幫忙與測 量儀器方面的支援、協助以及同學們的鼓勵。此外,特別感謝20位同 學犧牲假日於實驗過程中的全力配合及家長們的支持,使本研究能夠 圓滿完成,內心由衷感激。 最後,要感謝長年辛苦養育與奉獻的父母親,太太淑慧無怨無悔 照顧孩子,以及不斷支持、關心、勉勵我的家人、師長、朋友們,謝 謝你們的扶持與提攜,終得完成碩士階段的學業,在此獻上最誠摯的 謝意。. 何武雄 謹誌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3) 青少年田徑專項體能訓練對比賽成績之影響.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專項體能訓練」對青少年田徑選手體能 表現及其比賽成績之影響。以屏東縣某國中男女田徑選手共二十人 為受試對象,以個人最佳的專長項目成績及基本體能表現的影響, 分為男性11名及女性9名,每週五天做晨操(專項體能)及專項訓 練(下午的專長訓練)每次兩小時,為期九週。訓練前測(T1)、後 測(T2)分別實施專項體能表現及專長比賽成績,以相依樣本t 檢定 分析前測(T1)、後測(T2)各項體能及比賽成績表現,顯著水準訂為 α=.05。結果顯示:一、專長比賽成績都有顯著訓練效果,其中以 男、女中長跑的成績及女子跳部有顯著訓練效果。二 、基本體能 表現,男、女組在立定連續三次次跳、30公尺及3000M上獲得顯著 訓練效果。. 關 鍵 詞 :青少年田徑選手、體能表現、專項訓練. I.

(4) Youth Track and Field Physical Training Summary of the effect on competition result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Training" for young athletes.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results. Pingtung County men and women athletes in the country of 20 persons subjects to the expertise of a personal best score and basic physical performance project impact and divided Male 11 Female 9, five days a week doing morning operation (special physical) and special training (afternoon specialty training) every two hours, a period of nine weeks. Training pretest (T1), post-test (T2), respectivel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expertise in physical performance race results, paired t test analysis to pre-test (T1), post-test (T2) and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of the physical performance level of significance set of α = .05. The results show: First, competition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expertise in the training effect, in which male and female middle-distance record, and the woman jumping department has significant training effect. Second, the basic physical performance, male and female three consecutive times in the standing jump, 30 meters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training effect on the 3000M.. Keywords: adolescent athletes, physical performance, special training. II.

(5) 目 錄. 摘要………………………………………………………………… Ⅰ 英文………………………………………………………………… Ⅱ 目錄………………………………………………………………….Ⅲ 表目錄……………………………………………………………….Ⅴ 圖目錄……………………………………………………………. VII.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 4. 第三節研究目的……………………………………………. 6. 第四節研究限制……………………………………………. 7. 第五節名詞解釋……………………………………………. 8. 第貳章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行動研究……………………………………………. 10. 第二節青少年生理之特性…………………………………. 12. 第三節反應力量之相關研究………………………………. 16. 第四節跳躍訓練之理論……………………………………. 18. 第五節間歇訓練……………………………………………. 22. III.

(6) 第六節循環訓練……………………………………………. 23. 第參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25. 第一節研究對象……………………………………………. 25. 第二節實驗時間與地點……………………………………. 26. 第三節實驗儀器與設備……………………………………. 26. 第四節實驗設計與步驟……………………………………. 29. 第五節實驗流程圖…………………………………………. 37. 第六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38. 第肆章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比賽結果…………………………………………... 40. 第二節訓練計畫與訓練內容………………………………. 44. 第三節田徑專項體能各組間前後測值的獨立樣本t檢定.. 5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結論……………………………………………..... 59. 第二節建議…………………………………………………. 59. 參考文獻……………………………………………………… .. 60. 中文部分………………………………………………… .. 60. 英文部分………………………………………………… .. 66. 錄………………………………………………………… .. 70. 附. IV.

(7) 附錄一 受試者運動安全調查表……………………… ... 70. 附錄二 受試者須知及同意書……………………………. 71. 附錄三 受試者完整健康管理計畫進度甘梯圖………….. 72. 附錄四 受試者健康記錄表……………………………….. 73. 附錄五 受試者日常健康管理表………………………….. 74. 附錄六 受試者每週健康管理表………………………….. 75. V.

(8) 表. 次. 表 2-1 開始從事運動訓練和專項訓練各階段的年齡參考範圍. 15. 表 2-2 力量型態與力量能力組合方式……………………….. 18. 表 3-1 受試者基本資料………………………………………. 26. 表 3-2 運動訓練計畫的分類及基本任務………………………. 32. 表 3-3 訓練大綱…………………………………………………. 33. 表3-4 結合重量訓練和增強式訓練的訓練研究………………. 34. 表 3-5 競走訓練計劃表…………………………………………. 35. 表 3-6 中長跑訓練計劃表………………………………………. 36. 表 3-7 田賽五項訓練計劃表……………………………………. 37. 表 4-1 20 位選手在 102 年屏東縣中小學運動會比賽的成績(後 測)……………………………………………………….. 41. 表 4-2 20 位選手在 101 年屏東縣運動會比賽的成績(前測).. 42. 表4-3 國男組前三名最佳前、後測成績表……………………. 43. 表4-4 國女組前三名最佳前、後測成績表……………………. 44. 表 4-5 車城國中田徑隊 101 學年年度訓練計劃表…………... 46. 表 4-6 中長跑及競走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47. 表 4-7 短跑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47. VI.

(9) 表 4-8 田賽及五項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47. 表 4-9 受試者訓練前、後之有氧耐力描述性統計量表(秒)…. 48. 表4-10 循環訓練內容…………………………………………... 50. 表4-11 漸歇訓練內容……………………………………………. 51. 表4-12 固定式跳躍訓練內容表………………………………. 52. 表4-13 各組間受試者各項運動能力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 異……………………………………………………….. 53. 表4-14 受試者柔軟度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5. 表4-15 受試者間折返跑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6. 表4-16 受試者間立定跳遠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7. 表4-17 受試者間3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8. 表4-18 受試者間10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8. 表4-19 受試者間300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59. VII.

(10) 圖. 次. 圖 3-1 身高體重器( DONG SAHN DS-120 型 )…………………. 28. 圖 3-2 立定跳遠測驗板………………………………………….. 28. 圖 3-3 碼錶(SEIKO)………………………………………………. 29. 圖 3-4 坐姿體前彎板…………………………………………….. 29. 圖 3-5 實驗流程圖……………………………………………….. 38. 圖 4-1 三千公尺前後測分部圖………………………………….. 49. VIII.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比賽與訓練,一直都是運動員與教練之間最深奧的問題,教練需 要好選手來創造成績,而選手需要好的教練的指導才能有好成績。田 徑運動與高爾夫球的訓練一直都是我的最愛對它們的熱情是無法言 語的,從事教練工作快 23 年,年青時訓練的對象像兄弟姐妹,現在 帶的選手像自己的小孩要不斷的叮嚀保護遇到好選手總是全力去幫 助他們成長,遇到資質較不好的選手也要想辦法找適合他的項目或是 比較有成就的運動誏他們成長。 車城國中是恆春半島第二大的中學全校學生人數約 430 人每年 級五班約 140 人,地理位置是落山風的故鄉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都是 強風季節,風大時跟本没辦法練習,由其是今年重要的比賽剛好這強 風季節(屏東縣縣運 11 月 31 至 12 月 2 日及屏東縣中小學校運動會 2 月 22 至 2 月 24 日)對教練與選手都是一大考驗,變化多端的天氣對 有時像冬天有時夏天雖可培養選手毅力但對教練而言確是一大考 驗,要不段的更改訓練計劃。 田徑項目在國際大型綜合賽會中亦扮演著「大金庫」的角色。世 界上田徑強國的運動實力與各國本身運動的發展、國家的地理條件、. 1.

(12) 種族特性及訓練方式等息息相關。隨著田徑運動的蓬勃發展,近代奧 運會自1896年開始,田徑的競賽項目逐漸增加,加上訓練技術的提升 與器材的改良,使得田徑運動為現今世界各國所重視,成為一項最具 代表性的運動項目。田徑運動的各個項目無論是投、擲、跑、跳,皆 為挑戰極限的運動。徐佶、呂乙林和劉永東( 2000) 認為田徑訓練 的主軸,過去一般總是從速度、力量以及技術的角度來考慮各個項目 訓練內容,使得各個專項區別不大、針對性不強。 目前田徑隊訓練與體育教學是研究者目前最頭痛的課題,學校雖 有體育班但確沒辦法申請專任教練,所以研究者一直以代課教師的身 份,一邊帶領田徑隊一邊上體育課。在職期間(約三年半)在屏東縣內 的比賽(屏東縣縣運會及屏東縣中小學運會)共獲得國中男子田徑總 錦第一名三次、第三名一次四~六名二次,國中女子組田徑總錦標第 一名一次四~六名四次,其中以今年的男女成績是最好女子組第一名 男子組第三名。在徑賽 9 個項目中男子組共除了 100 公尺沒名次外共 獲得 2 金 3 銀 6 銅,女子組徑賽 9 個項目除了 100 公尺第四、400 公 尺跨欄第五與 400 公尺接力第五其它項目共獲 1 金 4 銀 1 銅是歷年最 佳的成績。也是放棄原本的研究重新以新的行動研究方案來實施。 組織一份訓練課表進入週期的訓練,包括在不同階段的時期。比 賽和恢復期間,耐力訓練包括有氧性基礎訓練(高反覆次數、低強度). 2.

(13) 期間沒有比賽或調整季,跟著逐漸轉變到高強度、特別速度或力量的 訓練,負載訓練是為了使運動員有精神的去競賽,是本研究訓練教學 的主題。. 3.

(1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科學訓練已是目前世界的趨勢,一項研究發現,以 2000 年世界 年度排名前二十名的男、女田徑短跑運動選手的平均年齡,分別為 27.12 歲及 26.05 歲(李昭慶、林淑惠,2002),此種研究結果作者推 論可能是因科學化的訓練導致運動壽命延長。田麥久曾(2005)年提 出青少年時的專項訓練應建立在多元發展基礎為原則,如此訓練有 助於身體各部位全面協調發展,增各器官的生理機能,並形成為基 礎運動能力。林正常(2002)也認為青少年時期建立的多元化發展基 礎,應著重於發展身體素質連貫性及有效性。因此運動負荷量的安 排應與青少年身體的神經系統的機能調節水平和肌肉量及發育等相 結合。 目前國內基層教練經常只針對青少年選手即開始實施成人級的 專項化訓練,以求能在國內賽事中佔得一席之地,卻忽略選手未來的 發展性,是故青少年進行專項化訓練的問題,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 點。林正常(2001)曾指出早年接受專項訓練的運動員,會在少年時期 達到最佳成績,但 18 歲以後反而不再出現佳績,甚至大部分選手在 未達成年就已呈現退休的狀態,這也是我國短跑運動隱憂,也是值得 探討的課題。 在提升速度的各種訓練中,跑的各種形式的練習能建立正確的神. 4.

(15) 經肌肉運動模式,提高步頻和步幅,並且減少水平方向的運動能量損 失;王玲(2005)在研究分析發現,利用跑跳的速度訓練明顯優於力量 訓練和重覆跑訓練。短跑是週期性的運動項目,其技術從動作結構上 看,任何一個技術環節上的錯誤,都會在訓練和比賽中被重複操作, 成為影響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為了能提高訓練的效率,應根據短跑 的動作結構和技術特徵來設計安排訓練內容。. 5.

(1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以九週的組合式訓練的方式實施行動研究方案,將受試 者以車城國中田徑代表成員為研究對象,男生 11 位、女生 9 位共計 20 位,選手參與競賽的項目有競走、中長跑、短跑及田賽每週五天, 共進行九週訓練。探討經過訓練後對青少年選手在下次正式的比賽中 (屏東縣中小學運動)能否創造更好的成績。前三週以有氧耐力和核 心肌群訓練為主,4-6 週以間歇訓練及動態肌力訓練,7-9 週以速度 訓練及高強度的跳躍訓練為主的行動研究。期盼透過研究結果,藉以 提供教練與選手在設計訓練處方上的應用參考依據。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九週組合式週期訓練計畫與訓練內容。 二、探討九週組合式週期訓練方式對青少年各項體能對比賽前、後比 賽成績之差異。. 6.

(1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訓練期間除了接受九週組合式訓練外,尚須接受正常田徑專項技 能訓練。 二、本研究訓練期間,要求受試者盡可能避免從事其他之運動訓練, 以免影響本研究之信度。 三、本研究在訓練過程中,有關受試者全力配合之動機強弱,僅能以 口頭的描述鼓勵受試者盡全力完成實驗要求。. 7.

(1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訓練計畫內容訂定原則 根據神經生理學的原則,運動技術的形成必須經過四個步驟過 程:廣泛化、分類化、固定化和自動化。每個過程的出現和持續時間 長短與教練的能力、採用的訓練方法和訓練的手段有關,也和學生學 習的意象、身體素質、吸收能力有關,根據上述四種過程,田徑訓練 計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 (一)準備性部分:包括對運動員起始狀態的診斷和建立訓練目標。 (二)指導性部分:包括訓練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訓練任務的確定。 (三)實施性部分:涉及訓練的具體手段和各種手段量度的大小。 (四)控制性部分:訓練效果的檢查評定。. 二、運動訓練計畫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運動訓練計畫進行不同的分類。例如: 按運動訓練計畫時間跨度的大小;按訓練對象的人數;按訓練的不同 任務;按訓練所處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訓練內容等等。按運動訓練計 畫時間跨度的大小,可將其分為多年訓練計畫、全年訓練計畫、大週 期訓練計畫、週訓練計畫及課表訓練計畫,本研究是以大週期訓練計 畫、週訓練計畫及課表訓練計畫為主。. 8.

(19) 三、訓練計畫 許樹淵(1992)指出訓練計畫是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工作的依據。科 學、系統而嚴格的訓練計畫,不僅可以使訓練工作積極主動, 避免 盲目性、片段性,而且還能促進教練和運動員的積極性。並進一步指 出,訓練計畫是田徑運動訓練由學理步入訓練實施的橋樑, 是理論 應用於實際、實際印證理論的過程。本研究所指的訓練計畫是以田 徑運動訓練在全年度的訓練,配合科學的訓練理論,根據研究對象的 體能、心理特質、專項能力分階段的訓練,以達成預定的訓練目標。 四、 專項體能訓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1-3週有氧耐力和核心肌群訓練為主:有氧耐力的訓練依 選手的項目排定訓練內容,核心肌群訓練以循環訓練為主要內容所有 選手共同訓練課程。 (二)4-6週以間歇訓練及動態肌力訓練:間歇訓練的訓練依選 手的項目排定訓練內容,動態肌力訓練以動耐力訓練為主要內容所有 選手共同訓練課程。 (三)7-9週以速度訓練及高強度的跳躍訓練為主:速度訓練依 選手的項目排定訓練內容,高強度的跳躍訓練以固定式跳躍訓練為主 要內容所有選手共同訓練課程。. 9.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動研究 一、 行動研究的意義 「行動研究」是研究者參與真實事件的運作過程中,系統的搜集 資料,分析問題,提出改革方案,加以實施後,仔細地檢驗改革的影 響,極適合教師使用。行動研究是研究者為了了解和改進自身工作本 質而進行的探究活動,較不強調大量引用文獻、結果無法跳離了研究 進行的情境、通常不具有通則化和延伸的效能。 二、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一種手段,以治療在特定情境中診斷出的問題,或改善某 一特定的環境。 (二)職業專業訓練的方式之一,可提供教師新的技術和方法, 增強其分析的能力,提高自覺。 (三)一種工具,將變通的、革新的方法介入現行制度中,試圖 加以改革。行動研究法為可增強第一線教練和學術研究者間溝通管道 的工具,並矯正傳統研究不能提出明確之治療處方的缺點;雖然行動 研究缺少真正科學研究的活力,但能提供與傳統的主觀的、印象主義 的問題解決法不同的其他方法。. 10.

(21) 三、行動研究的目標 運用一些理論或好的想法來改進實務工作,使理論與實務密切配 合,以發展實務理論;抑或是更進一步發展實務工作者的優勢能力, 將實務工作做得更好。透過研究以產生實務智慧,達到充權賦能的功 用。促使實務工作者與其他同事的合作,以建立如 McNiff 等人 (1996)所云的「專業對話社群」。行動研究隨情境而異;由研究小 組和實際工作人員共同進行研究;研究成員直接或間接的參與;是修 正方案在進行過程中不斷地被評鑑,最後目的在改進實際問題。. 11.

(22) 第二節 青少年生理之特性 近年來青少年參加運動競賽的年齡已逐漸下降,而人數卻不斷的 上升,為了達到競賽水準的需求,運動的訓練及準備亦隨著加強。成 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均有其獨特的生理與成長發育特質,在不同的階 段,青少年時期依其基本運動能力發展特質給予適時的訓練,接受最 佳時期與運動訓練對青少年之能力有所提升。美國運動醫學會在 2004 年的聲明(Position Stand)中,鼓勵兒童青少年,以衝擊式運動與中 等強度(60%1RM)的重量訓練、跳躍方式訓練與跑步等負重的運動,給 骨骼適當的壓力,增加骨質密度以促進骨骼的健康,每週至少 3 次, 每次 10~20 分鐘。青少年的年齡階段在 13~17 歲,他們的生長發育過 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並存在著個體差異,但其身體形態發展, 主要器官系統的發育,心理發展基本規律是相同的重要,掌握青少年 發育的順序性特徵,神經系統、肌肉系統、骨骼系統、關節系統…等 的發育特徵,從青少年起,有計劃地、系統地、長期地、科學地進行 訓練,是能夠達到培養世界級運動員並長期競爭專項運動成績的目 的。以下為青少年生理結構之特徵: (一)骨骼與關節的特點:青少年的骨骼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軟 骨成分較多,骨組織內的水和有機物質多,無機鹽少,骨密質較差, 骨富於彈性而堅固性不足。青少年關節面軟骨相對較厚,關節囊、韌. 12.

(23) 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因而,關節活動範圍較大,但 牢固性相對較差。 (二)肌肉的特點:青少年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質、脂肪、無 機鹽類少、肌肉嫩,收縮機能較弱,而耐力差,易疲勞。身體各部位 肌肉的發展具有不均衡性,大肌肉發育比小肌肉快。此外,肌力的發 展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生長加速期,肌肉主要向縱向發展,之後,肌 肉.向發展較快,肌纖維明顯增粗肌力顯著增加。14~17 歲是肌肉力 量增長的敏感期。青少年運動員肌力力量需全面性、協調、有效的提 高。Blimke, et al,(1989)認為青少年肌力可因訓練而增加,尤其 是神經方面對於動作的適應性,以及技巧協調的進步。 (三)神經系統的特點:青少年的神經活動過程較不穩定,抑制 過程較弱,興奮過程佔優勢。因此,青少年活潑好動,在注意力不易 集中,做動作時不協調、不準確,易出現多餘動作。大腦皮質的神經 細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勞,但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高。劉獻武(1991) 瞭解青少年的生理特質並順應其生長發育的規律,充分利用運動素質 發展的〝敏感期〞 ,加強並提升身體運動能力,使運動訓練時達事半 功功倍之效。. 13.

(24) 表 2-1 開始從事運動訓練和專項訓練各階段的年齡參考範圍 項目. 開始從事運動訓 練(年齡). 開始專項訓練階 段(年齡). 田徑. 11-13. 13-17. 籃、排球. 10-13. 12-17. 羽球. 10-13. 12-17. 自行車. 12-14. 14-17. 競技體操. 男 8-10 女 7-9. 男 10-14 女 9-14. 深入專項訓練階 段(年齡) 17-18 16-18. 16-18 17-18 男 14-17 女 14-17. (劉獻武,1991) Diallo, Dore, Duche and Van Praagh (2001)研究指出,跳躍 訓練對青少年的英式足球選手的效果和訓練效果的維持。把 12-13 歲的 20 位男生分各 10 名跳躍組及跳繩組。跳躍組在 10 週期間接 受每週 3 天的跳躍訓練,實施包括原地跳躍,跨跳和跳繩等練習,除 此之外,所有受試者都繼續英式足球訓練。在訓練前,兩組除了體脂 肪百分比,所有體能素質無顯著差異。訓練之後,跳躍組在 15 秒重 複彈跳、下蹲跳、蹲踞跳、5 次跳躍和 20m 跑的表現達顯著,而控制 組並無顯著差異。這些結果顯示短期的跳躍訓練設計可增進青少年運 動員的反應力量及速度表現。 綜合上述,青少年生理發展在於肌肉、神經、骨骼…等系統上已 達增長階段,11~13 歲之間除一般的體能訓練之外,技術的學習亦包. 14.

(25) 括在內,少年階段在身體的成長是迅速的增長,可指導在一般性技術 的學習。13~17 歲可進入專項運動的訓練可以在此年齡開始專項體 能,主要以發展肌肉收縮速度與增強神經細胞和肌肉之間的協調,是 跳躍訓練所著重的訓練方向。在無氧性的運動及肌力的訓練可逐漸增 強。畢竟青少年時期還未完全發展階段,以中、低強強度訓練可以刺 激骨骼、肌力之生長,避免以高強度的訓練,以次數增加而非重量增 加,亦達到青少年階段〝敏感期〞有效刺激的訓練。. 15.

(26) 第三節 反應力量之相關研究 Komi (1984)指出反應力量是肌肉在極短的時間(<200ms)動員神 經與肌肉組織,做出伸和縮的循環,它表現在不同運動項目的起跳(跳 遠、跳高、排球、籃球),大約 170ms 及徑賽短距離的每步接觸地面 時間(大約 110ms),它是依據最大力量與快速的肌肉收縮能力。陳小 平(2004)認為反應力量是肌肉由離心式拉長到向心式收縮時,利用 彈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儲存與再釋放,以及神經反射性調節所爆發出的 力量。即由於收縮形式及其機制的不同,Erschoshanskij (1972)提 出反應力量在歐美等國家被認定為與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同等的且為相對獨立的一種力量能力。到目前為止,許多學者對反應 力量作出研究可分為幾類: 一、反應力量可塑性的機轉試驗: Viidik(1973)、Woo(1981)、 Ettema, Huijing, Van Ingen Schenau, & Haan. (1990)利用動物實驗證明, 訓練可使受試動物與反應力量有關的肌肉-肌鍵系統在構造形態或生 理功能方面發生變化。. 二、運動員反應力量訓練的研究: 最具代表性的形究成果為, Schmidtbleicher, Frick, and Wiescmann (1990)、Gollhofer (1986)、Tegtmeier (1987)、 Mester, Bruggemann, Ritzdorf, (1989). 16.

(27) 對成年運動員的反應力量訓練進行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系 統和專門的訓練可以提高反應力量能力。. 三、青少年運動員反應力量訓練的研究:原東德 Bauersfeld 等人 (1992)、Gundlach (1987)等從 80 年代初開始對青少年運動員問題進 行研究。他們認為,反應力量不僅對成年運動員,而且對青少年運動 員的專項成績具有重要影響作用。他們根據神經肌肉進行〝反應式收 縮〞時彈性能量儲存和再釋放的特性,將肌肉完成反應式收縮的時間 作為評估反應力量優缺點為關鍵指標。Chmidtblecher (1980)認為在 各種不同運動項目的力量不是一個抽象的單一型態,而是一種組合。 這個組合是多種或少數混合的生理體能效率因素顯現,如表 2-2。. 表 2-2 力量型態與力量能力組合方式 基礎能力 力量型態. 力量能力組合.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靜態、向心). 反應力量 (離心、向心). 力量耐力 (靜態、動態). *最大力量 *爆發力 *起跑力量 *肌肉組織效率 能力. *最大力量 *爆發力 *起跑力量 *恢復應力能. *最大力量 *無氧非乳酸能 量代謝 *無氧乳酸能力 量代謝 *有氧糖酵解能 量代謝. (Schmidtblecher, 1980) 17.

(28) 第四節 跳躍訓練之理論. 一、跳躍訓練的理論 跳躍訓練也是增強式 (Plyometric)訓練方法之一。Plyometric 首先由蘇聯田徑教練 Yuri Verohoshanski 於 1968 年以衝擊法 (shock method)這個名詞提出。在 1975 年美國田徑教練 Fred Wilt 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因而確立各項原則與方法, plyometric 意指一 個快速且力量大的動作。 Norman and Komi(1979);Komi(1984)在許 多的運動中,身體肢段不斷的受衝力作用,此時肌肉先離心收縮,接 著隨即向心收縮,此種先離心再快速結合向心工作肌肉收縮方式,稱 為牽張-縮短循環(Stretch Shortinig Cycle, SSC),SSC 動作可分 為三個階段,即離心收縮階段、償還階段和向心收縮階段(陳敦禮, 1996)。 (一)離心收縮階段 (eccentric phase):指肌纖維在收縮狀態下被 伸展拉長。 (二)償還階段(amortization phase):指肌肉收縮從離心收縮階段 至肌肉向心收縮前,有及短暫的時間稱為償還階段。 (三)向心收縮階段(concentric phase):指肌纖維在收縮狀態 下長度縮短。. 18.

(29) SSC 在產生力量的大小,主要有二個機制:1、牽張反射 (stretch reflex);2、肌肉彈性能(mechanical efficency)。茲就這兩種機制 分述如下: 1、牽張反射 (stretch reflex) 牽張反射是 SSC 的重要機制,此一機制能快速車接離心神經和 向心神經,利用身體的本體感受器的刺激,以最短時間內增加運動單 位的徵召。人體的動作活必需藉由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從本體感受器,利用感覺回饋來調整,身體的本體感 受器包括了肌梭,高爾基腱和關節囊,而肌肉產生 SSC 動作的主要 本體感受器為肌梭(muscle spindle)及高爾基腱(gologi tendon organ)。 a. 肌梭(muscle spindle) 肌梭是位於肌纖維之間,其提供中樞神經系統有關肌肉長度變化 的資訊(林齊宣,1997)。當肌肉收縮時,肌梭的中央部位便成伸展狀 態,且 Ia 傳入纖維開始產生衝動;但當肌肉處於靜止狀態時,肌梭 仍持續產生放電訊號,沿傳入神經傳到中樞神經(周先樂,2001)。而 肌梭本身是處於永久的伸展狀態,使 r 傳出神經保持啟動,才能使 肌肉產生伸展與收縮動作。 b.高爾基腱器(gologi tendon organ, GTO). 19.

(30) 高爾基腱器分部於肌肉和肌腱交接處,其是由許多腱小束 (Tondon fasciles)所組成,外包薄膜與肌肉的結締組織或肌腱相連 (林齊宣,1997)。高爾基腱器的功能在於控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本 質上,它是一個安全的裝置,可協助防止肌肉收縮時產生過度的力 量,一旦啟動時,高爾基腱器會傳送訊息到脊髓的感覺神經元,其輪 流興奮抑制神經元。這種抑制性的突觸反射,幫助防止肌肉過度收縮 提供更精細地控制骨骼的移動(Scmidt and Thews,1983)。 2、肌肉彈性能(mechanical efficency) 肌肉的彈性能依動作形式而有所不同,我們可將一整條肌肉視為 由許多不同彈性係數之彈簧串聯及並聯而成,其中與可收縮之肌纖維 平行的組織有肌膜等結締組織,而與其串聯有肌腱等。在 SSC 動作 時,離心收縮的彈性能儲存對於向心收縮所作的功有著相當的影響, 而離心末期力量除了意味向心期的起始力量,也代表著彈性能儲存能 力;因為肌肉伸展時部份肌肉張力由串聯的肌肉彈性組織所取代,同 時儲存更多的彈性能,其中串聯的肌節彈性組織也包含了許多的肌凝 蛋白和肌動蛋白的橫橋共同作用。當這些彈箕被拉長時,便會儲存彈 性位能於其中,到了向心收縮期便與收縮之力一同釋放出來,而彈性 能力的大小也會因負荷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動力是速度與肌力的結合,是所有運動競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0.

(31) 有關動力訓練的研究報告指出,增強式(plyometrics)訓練對運動 員之動力有顯著之效果,它能有效地增加運動員爆發性動力 (explosive power),而在橄欖球先進國家如南非、澳洲、紐西蘭、 英格蘭等國,也將這種訓練方式,列為訓練計劃中的重要部份。目前 從國內、外有關增強式訓練的研究當中證實,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垂直 跳能力的增進有顯著效果。Henson 的研究指出,愈是需要爆發性運 動項目,透過 Plyometruic 的訓練,能增進專項運動表現。從相關研 究結果推論,增強式訓練可能對橄欖選手的動力有很大的幫助。. 21.

(32) 第五節 間歇訓練 Powers&Howley(2001)認為間歇訓練牽涉到的時間及運動強 度,是依據運動員期望達到目的的成就而定。李永祥(2002)指出間歇 訓練是一種當之前運動負荷效果未完全消失時,又加上運動負荷的一 種訓練方法。實施時運動期與休息期須相互交替的訓練,運動後有休 息,休息後繼續運動。但在休息時並不是完全的靜止狀態,而是採用 緩和的動態性休息方式。 間歇訓練是在實施時加上一段休息間隔時間的訓練方法。間歇訓 練是利用各種運動的強度,配合好休息間隔的時間,反覆刺激的一種 方法。運動與運動中選手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教練可以利用心跳 率法來計算休息間隔的時間,也可利用時間與確切的距離設定反覆的 次數,訓練所需要加強的運動能力。為了使訓練效果更有效率,應該 結合下列三種間接訓練方法: (一)介於15秒和2分鐘之間的短距離間歇訓練,主要是用來發展無 氧耐力。 (二)2至8分鐘的中距離間歇訓練,可以用來發展兩種能量產生系統。 (三)8至15分鐘的長距離間歇訓練,主要的訓練效果在於改善有氧能 力(劉立宇,2001)。. 22.

(33) 第六節 循環訓練 根據訓練的方式與目的,以各種不同的動作與器材建立若干訓練 站,運動員按照既定的順序,依次完成每站的練習,來達到預定的訓 練效果(謝坤裕,1989;陳和睦,1994)。教練可以藉由專項訓練項目 的選擇與運動持續的時間及運動強度,針對運動員的特殊體能需求, 設計出八至十二站的循環訓練,這種訓練方式可以提高肌力、柔軟度 與耐力等各種體能(林正常,1978;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輯委員會, 1989)。林正常(1986)指出循環訓練被用來發展全身性肌肉和心肺效 率,以充當進入特殊訓練前的基礎訓練,許多運動員發現循環訓練是 一種相當出色的季外體能訓練手段。循環訓練的優點包括: 1.可以同時有多位選手進行訓練;2.排定訓練順序選手較不會偷 懶和受傷,且管理方便,增加訓練效果;3.可以同時訓練多種的運動 能力;4.彈性非常大,可隨時依不同的需要做變化和調整;5.較能充 分利用不足的場地,也可以彌補重量訓練器材的不足(許武雄, 1996)。而輝兆雲(1998)更認為接受循環訓練還可使訓練者較不易感 到傳統訓練方式的枯燥無聊與自悲感等。 江孟珍(2000)以高中女子籃球隊為對象研究發現,實施八週速 度、敏捷及循環訓練後,在身體組成均有達到顯著改善效果。陳欣宏 (1995)將48位大專女性學生分成三組( 控制組、間歇組與循環組,每. 23.

(34) 組16人)進行不同方式等張收縮的重量訓練。結果發現循環組在握 力、十公尺四次折返跑、30秒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五十公尺衝刺快 跑、一千公尺耐力跑等均有顯著的訓練效果。. 24.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20 位屏東縣立車城國中田徑隊徑賽選手為研究對象, 受試者年齡為 13-15 歲之間。實驗前向每位受試者均填妥「家長同意 書」 、 「同意書」及「受試者健康狀況調查表」且講解與說明研究的目 的,實驗流程和可能發生的危險,受試者若同意參與本研究皆須簽署 及適當篩選完成後,成為本研究正式的受試者,如表 3-1。 表 3-1 受試者基本資料 項目. 男生(n=11). 女生(n=9). 全體受試者 (N=20). 年齡(years). 13.91±0.70. 13.78±0.97. 13.85±0.81. 身高(cm). 170.3±4.8. 158.6±3.2. 165.1±7.24. 體重(kg). 63.90±9.44. 48.67±3.77. 57.05±10.65. 25.

(36)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實驗時間 (一)比賽檢測時間:(前測) 民國 101 年 11 月 31 日至 12 月 2 日。 (後測) 民國 102 年 02 月 22 日至 02 月 24 日。 (二)體能檢測時間:(前測) 民國 101 年 12 月 5 日至 12 月 6 日。 (後測) 民國 102 年 02 月 15 日至 02 月 16 日。 (三)訓練時間:民國 101 年 12 月 10 日至民國 102 年 02 月 14 日。 二、訓練地點:屏東縣立車城國中田徑場及學生活動中心。 三、測驗地點: (一)比賽檢測地點:屏東縣立體育埸。 (二)體能檢測地點:屏東縣立車城國中田徑場及學生活動中心。. 第三節 實驗儀器與設備 一、訓練用器材:30 公分木箱、三角型角錐、碼錶。 二、重量訓練器材乙組. 26.

(37) 圖 3-1 身高體重器( DONG SAHN DS-120 型 ). 圖 3-2 立定跳遠測驗板. 27.

(38) 圖 3-3 碼錶(SEIKO). 圖 3-4 坐姿體前彎板. 28.

(39) 第四節 實驗設計與步驟 本研究測試分為參賽成績與體能評估。 一、研究計畫 – 依縣運成績選定參與實驗的選手擬訂組合式週期訓練 計劃週期性訓練實施觀察訓練評估與協調反省修 正訓練計劃的不適性規劃新的週期訓練計劃週期性 訓練再實施結束訓練計劃實施參加中小學運動參 加實驗選手成績報告分析撰寫研究報告. 二、訓練時間:民國 101 年 12 月 10 日至民國 102 年 02 月 14 日。 晨操:每日 06:40~08:00。 專長訓練課程:每週一至週五下午 14:10~16:00。. 三、訓練內容(共計九週) (一) 訓練內容:學校體育班訓練計畫應由體育委員會負責初審,並送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複審。體育班訓練課程設計,以培養競技運 動興趣、廣泛之基礎運動能力為主,進階以發展專項競技運動之 基礎能力為主,並以此原則設計課程。 (二) 運動訓練依據:1.訓練目標。2.起始狀態。3.運動傷害防護 (三) 運動訓練計畫內容: 29.

(40) 1. 運動員起始狀態的診斷。 2. 確定訓練指標。 3. 劃分訓練階段,提出各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 4. 確定實現目標的基本對策。 5. 安排比賽序列。 6. 規劃訓練負荷的動態變化趨勢。 7. 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 8. 確定訓練負荷要求。 9. 制訂恢復措施。 10. 規劃檢查評定訓練效果的內容、時間及標準。. 四、訓練計畫編列原則 根據不同的標準,對運動訓練計畫進行不同分類。如按運動訓 練計畫時間跨度的大小;按訓練對象的人數;按訓練的不同任 務;按訓練所處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訓練內容等等。按運動訓練 計畫時間跨度的大小,可將其分為多年訓練計畫、全年訓練計 畫、大週期訓練計畫、週訓練計畫及課訓練計畫。如表 3-2,3-3,3-4,3-5,3-6,3-7。. 30.

(41) 表 3-2 訓練計畫類型 多年訓練計畫. 運動訓練計畫的分類及基本任務. 週期性. 時間跨度. 基本任務. 全程性. 10~20 年. 系統培養高水平選手. 區間性. 2~6 年. 完成階段性訓練任務或準備參 加一輪大比賽. 年度訓練計畫. 單週期. 6~12 個月. 準備參加一次或一組重要比賽. 雙週期. 每個週期. 準備參加兩次或兩組重要比. 4~8 個月. 賽. 各週期. 準備參加三次或三組以上重要. 2.5~5 個月. 比賽. 準備期. 4~20 週. 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 比賽期. 2~20 週. 參賽,創造好成績. 恢復期. 1~4週. 促進心理/生理恢復. 訓練週. 各 4~10 天. 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 比賽週. 或 3~20 次課 參賽,創造好成績. 多週期. 大週期訓練計畫. 週訓練計畫. 恢復週 課訓練計畫. 綜合訓練課. 促進心理/生理恢復 0.5~4 小時. 單一訓練課. 綜合完成多項訓練任務 集中完成一項訓練任務. 31.

(42) 表 3-3 緩衝期 訓練時間 2 個月. 訓練大綱. 季前期 訓練時間 3 個. 季中期. 季後期. 訓練時間 3 個月. 訓練時間 4 個月. 比賽期. 月 訓練目標:. 訓練目標:. 訓練目標:. 1.基本體能. 1.體能訓練:. 1.技術分別訓練內 訓練內容:. 2.基本技巧. (1)耐力. (動作). (2)速耐力. 3.加強散手正確觀念 (3)速度. 容:. 1.放鬆訓練. (1)起跑. 2.耐力訓練比賽. (2)欄架技術. 3.路跑比賽. (4)爆發力. (3)欄間節奏訓練 4.最大肌力訓練. (5)反應. 2.技術綜合訓練. 要求比賽訓練. (6)敏捷. (1)短跑訓練. 5.加強選手的心理. (7)柔軟度. (2)中長跑訓練. 2.重量訓練:. (3) 跳步技術訓. (1)肌力 (2)肌耐力 (3)爆發力. 練 (4)擲步技術訓練 (5)混合運動技術 訓練. (4)持久力. 32. 建設.

(43) 表3-4 結合重量訓練和增強式訓練的訓練研究 研究者. 研究目的. Adams 等人. 比較,P&SP. (1992). 在垂直跳上. 重量式訓練. 增強訓練型式. 平行蹲舉. 深跳,雙腳跳. P在S前,高. S 增加垂直跳. 躍,分腿蹲舉. 負荷日;S. 3.30cm,P增. 在P前,低. 3.81cm,SP 增加. 負荷日. 10.67cm. 的影響.. 運動順序. 結果. Blakey &. 評估WP在腿. 腿部推舉,上. 深跳訓練,排. P在W前,3. 增加Margaria瞬發能. Southard. 肌力和瞬發. 半身重量訓. 球跳躍訓練. 天中有2 天. 力. 1987. 力的影響.. 練. 的訓練施. 3.35-5.69 瓦特.. 行. Clutch 等. 比較深跳和W. 硬舉,仰臥推. 0.75m 深跳. P 在W 前,. 重訓課程(W&深跳)增. 人1983. 在腿肌力,垂. 舉平行蹲舉. 訓,1.10m 深. 在相同的. 加垂直跳3.37cm,只. 跳訓練. 訓練期間.. 有重訓降低垂直跳. 直 跳的影響.. 0.11cm.. Ford 等人. 比較三種不. 蹲舉,硬. 深跳訓練,跑. 每隔一天,. W 增加垂直跳1.72 英. 1983. 同P&W 訓練. 舉,挺舉,. 步訓練P. 訓練WP. 吋,縮短40 碼到. 計畫,在體適. 仰臥推舉. 17;W&運動增加垂直. 能上的影響. 跳1.23英吋,縮短40 碼0.18秒;WP增加垂 直跳1.77 英吋,縮短 40 碼1.5 秒. Hedrick &. 比較S&W 在. 蹲舉,挺. 沒有特定的設. 沒有特別. 增加S&挺舉的表現,. Anderson. 垂直跳的測. 舉,美式. 定. 設定. 垂直跳增加. 1996. 驗得分表現.. 足球W. Lyttle 等. 比較最大瞬. (WP 組). (WP 組)深跳,. 同一天訓. 在多變的瞬發力測驗. 人1996. 發力訓,WP,&. 蹲舉仰,. 藥球訓練;(瞬. 練. 中,WP比最大瞬發力. 控制組在動. 臥推舉. 發力)蹲舉,板. 訓練&控制組,產生更. 凳訓練. 多具有意義的結果.. 態瞬發力的. 3.66-10.41cm. 表現. Polhemus. 比較P&W 在. 仰臥推. 跑步訓練,深. 同一天訓. W 增加垂直跳1.3in,. 等人1980. 40 碼測驗,. 舉,挺舉,. 跳. 練.. 立定跳遠2.0in,縮短. 垂直,&立定. 蹲舉,立. 訓練. 跳遠的影響.. 式槓鈴,跳躍. 垂直跳3in,立定跳. 訓練. 遠.25in,縮短40碼. 40碼到11 秒;WP增加. 0.33 秒. 備註:S =蹲舉訓練( squat training); P = 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 ) W = 重量訓練( weight training ) ( 摘自 Ebben & Watts , 1998 ) 33.

(44) 表 3-5 競走訓練計劃表 體能指標. 星 期. 上午(晨操). 速度訓練 高配速能力 動態肌力訓 練 (伸展式). 星 期 一. 速耐力訓練 高配速能力. 星 期 二. 速度訓練 每圈配速能 力. 星 期 三. 每段配速能 力.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走 1200×2 #1=5'40"每圈 85" #2=5'35"每圈 84" 跑 9+6+3+3+6+9 9=65×3 6=55×2 3=45". 星 期 六. 校園自由跑 45 分鐘 (循環重量) 12 項×45"×3 起跑加速跑 150×2. 有氧耐力訓 練 基本配速能 力 法特雷特訓 練 輕重量訓練. 200*4*2 30"×2 29"×3 28" ×3 27"×2 次休 60 秒 組休 5 分鐘 走 900×3 #1=4'10"每圈 83" #2=4'00"每圈 81" #3=3'50"每圈 78" 次休 5 分鐘 走 300+慢跑 100×8(次休) 每圈 81". 註:#表示次數. 34. 下午(專長訓練) 長跑 5km 伸展訓練 12 項×2. 校園跑×4 動態肌力訓練 8 項×3 分鐘. 慢跑 2kM 競走 4km 基本動作 12 項做直道慢跑 彎道 長跑 3km 動態肌力訓練 8 項*3 分鐘 校園跑 中長:3+2+1 競走基本動作 3 項*6.

(45) 表 3-6 中長跑訓練計劃表 體能指標. 星 期. 上午(晨操). 下午(專長訓練). 速度訓練 高配速能力 動態肌力訓 練 (伸展式) 速耐力訓練 高配速能力 高強度肌力 訓練(跳躍 式) 速度訓練 每圈配速能 力 輕重量訓練. 星 期 一. 長跑 5km 伸展訓練 12 項×2 抬腿基本動作 5 項*6 120×6. 星 期 二. 校園跑×4 動態肌力訓練(椅子) 8 項×3 組休 7 分鐘. 星 期 三. (循環重量) 12 項×45"×2 300×1. 每段配速能 力 高強度肌力 訓練(跳躍 式) 有氧耐力訓 練 基本配速能 力 法特雷特訓 練 輕重量訓練. 星 期 四. 慢跑 4kM 基本動作 12 項 做直道慢跑彎道 抬腿基本動作 5 項*6 60×8 長跑 3km 動態肌力訓練(椅子) 8 項×3 組休 7 分鐘 校園跑 中長:3+1 抬腿基本動作 5 項*6 模擬訓練 150×3 校園自由跑 45 分鐘 (循環重量) 12 項×45"×3 起跑加速跑 150×2. 5(68)+3(42)+1(12)+ 1(11"8)+3(38)+5(62) 次休 3 分鐘".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註:#表示次數. 35. 200*4*2 30"×1 29"×1 27"×2 26"×1 次休 3 分鐘 組休 10 分鐘 400×6 63"內 次休 4 分鐘. 28"×2 25"×1. (中)1000×2 #1=3'00" #2=2'50" 次休 5 分鐘.

(46) 表 3-7 田賽五項訓練計劃表 體能指標. 星 期. 上午(晨操). 速度訓練 高配速能力 動態肌力訓 練 (伸展式) 速耐力訓練 高配速能力 高強度肌力 訓練(跳躍 式) 速度訓練 每圈配速能 力 輕重量訓練 每段配速能 力 高強度肌力 訓練(跳躍 式) 有氧耐力訓 練 基本配速能 力. 星 期 一. 慢跑 3km 欄架訓練 6 項*4 三鐵: 動作模擬 藥球 8 項×4. 星 期 二. 校園跑×4 動態肌力訓練(椅子) 8 項×3 組休 7 分鐘. 星 期 三. 慢跑 4kM 基本動作 12 項 做直道慢跑彎道 專長訓練:跳高 長跑 3km 動態肌力訓練(椅子) 8 項×3 組休 7 分鐘. 星 期 五. 校園跑 2+1 三鐵: 動作模擬 藥球 8 項×4. 法特雷特訓 練 輕重量訓練. 星 期 六. 校園自由跑 45 分鐘 (循環重量) 12 項×45"×3 起跑加速跑 150×2. 星 期 四. 欄架 6H×8. 下午(專長訓練) 專長練習 五項:200×6 鉛球 (三鐵專一) 單腳跳左右 50×6 次休 60 秒組休 3 分鐘 跳遠助跑 起跳訓練 跨步跳 50×8 (三鐵專二) 120×4 (循環重量) 12 項×45"×2 專長訓練:鉛球 300×1 起跑 60H*6 跳遠全程助跑 次休 3 分鐘 (三鐵專一) 30×4 60×4 專長練習 五項: 300*4 次休 5 鐘 (三鐵專二) 跨步跳 50×8 100H*2 跳高全程助跑. 註一:中長慢跑最少 3000M,短跑最少 2000M。註二:基本動作平時 8*20*2 加漸速跑*4。註三:伸展操 20 分以上。註四:身體如有不適 一定要告知教練註五:訓練表如有不懂不了解須請示教練。. 36.

(47) 第五節 實驗流程圖. 1.填寫基本資料建立資料. 2.說明實驗目的. 3.說明實驗流程. 4.填寫受事者同意書實驗. 5.前測驗內容與後測相同. 6.資料處理與分析. 圖 3-5 實驗流程圖. 37.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在九週的訓練中,收集記錄每週訓練內容,在前、後比賽成績的結 果作分析。將九週的訓練前、後的體能測驗資料,加以彙整,作為 比較分析的依據。將獲得的資料、指標、數據等參數進行階段性的比 較,利用描述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定法記錄各項測驗的結果,對訓練 結果作比較分析,以提供客觀的參數依據。. 38.

(4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青少年田徑運動專長訓練主要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激發選手的 運動潛能,透過運動科學的訓練,針對不同的對象,擬定不同的訓練 目標,採取最適合個人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歷經九週的專項訓練,20 位選手在102年屏東縣中小學運動會的比賽,分別取得優異的成績表 現。因此,本章就以20位選手九週的專長訓練計劃做研究分析,在分 析訓練的過程與探討比賽的結果中,從訓練的週期計畫的制訂、訓練 方法的編排,選手個別的心理特質,以及戰術策略的制訂進行分析討 論。. 39.

(50) 第一節 比賽結果 九週比賽期的訓練,20位選手在102年屏東縣中小學運動會比賽的 成績結果如表4-1: 表 4-1 20位選手在102年屏東縣中小學運動會比賽的成績(後測) 姓名 林○○ 董○○ 陳○1 陳○2 黃○○ 陳○○ 黃○○ 廖○1 蒙○○ 董○1 董○2 張○2 尤○○ 田○○ 廖○2 張○○ 尤○○ 楊○○ 陳○3 張○1. 參賽組別 第一專長 男子組 1500M 男子組 1500M 女子組 1500M 女子組 3000 競走 女子組 400MH 男子組 100M 男子組 400MH 男子組 400M 男子組 未參加 女子組 100M 女子組 400M 女子組 跳高 男子組 受傷 男子組 100MH 男子組 跳遠 男子組 跳遠 男子組 標槍 女子組 跳遠 女子組 跳高 女子組 100MH. 成績. 名次 第二專長. 4 分 44 秒 74 4 分 58 秒 73 5 分 41 秒 97 21 分 32 秒 38 78 秒 8 12 秒 65 64 秒 16 53 秒 12. 2 7 1 1 5. 13 秒 75 67 秒 60 1 公尺 20. 9 4. 15 秒 56 5 公尺 11 5 公尺 02 39 公尺 12 4 公尺 57 1 公尺 40 18 秒 10. 3 7 8 7 3 2 5. 6 1. 成績. 名次. 3000 競走 3000 競走 800M 800M 3000 競走 3000 競走 400M 800M. 無成績 19 分 53 秒 90 2 分 40 秒 05 2 分 41 秒 26 22 分 07 秒 71. 2 1 2 4. 58 秒 22 2 分 12 秒 91. 8 3. 200M. 28 秒 35. 6. 跳遠. 4 公尺 03. 7. 五項 跳高 800M 鉛球 100M 五項 五項. 2413 分 1 公尺 40 2 分 16 秒 00 11 公尺 58 13 秒 78 1682 分 1617 分. 4 10 10 2 3. 20 位選手經過九週的訓練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多數皆能達到 計畫的預期目標,雖然訓練過程中遭遇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訓 練計畫作了適度的調整,讓比賽成績能順利達成目標。由於 102 年中 小學運動會比賽的比賽辦法有新增加 3 千公尺競走項目所以有些選 40.

(51) 手的第一或第二專長有所變動這也是改變訓練計劃的主要因素。 表 4-2 20 位選手在 101 年屏東縣運動會比賽的成績(前測) 姓名 林○○ 董○○ 陳○1 陳○2 黃○○ 陳○○ 黃○○ 廖○1 蒙○○ 董○1 董○2 張○2 尤○○ 田○○ 廖○2 張○○ 尤○○ 楊○○ 陳○3 張○1. 參賽組別 第一專長 男子組 男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男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女子組. 1500M 1500M 1500M 1500M 400MH 100M 400MH 400M 未參加 100M 400M 未參加 跳高 100MH 未參加 跳高 標槍 跳遠 跳高 100MH. 成績. 名次 第二專長. 成績. 名次. 800M 800M 800M 800M. 2 分 16 秒 62 2 分 30 秒 33 2 分 41 秒 97 2 分 45 秒 61. 5. 200 400M 200M. 25 秒 66 59 秒 66 24 秒 75. 10 6. 4 分 47 秒 95 5 分 01 秒 24 5 分 47 秒 24 6 分 00 秒 44 83 秒 49 12 秒 89 65 秒 38 53 秒 2. 1. 13 秒 45 66 秒 81. 5 2. 200M. 27 秒 62. 3. 1 公尺 45 16 秒 18. 6 3. 跳遠 五項. 5 公尺 12 2307 分. 5 3. 跳遠 鉛球 100M 五項 五項. 5 公尺 12 9 公尺 78 14 秒 66 1575 分 1745 分. 4. 1 公尺 35 34 公尺 98 無成績 1 公尺 20 18 秒 7. 2 3 5. 1. 9 4 6. 1 2. 3 1. 註:101 年屏東縣運動會比賽榮獲國女組田徑總錦第一名 國男組田徑總錦第三名 102 年中小學運動會比賽榮獲國女組田徑總錦第一名 國男組田徑總錦第五名 本研究無法將 20 位的參賽選手一一作分析,以參賽項目前三名 的訓練、比賽成績及體能表現上作分析。其中以中長跑的 5 位選手的 表現最好每一位選手都有前三名的表現其成績如表 4-3,表 4-4。 41.

(52) 短跑組人數最多但因為大多數的條件並不好國男組廖○1 是在二 次比賽中表現最佳的短跑選手也是唯一有逹到 102 全中運參賽標準 的選手。國女組方面有二位條件很好的選手一位參加珊瑚礁大使出國 約 21 天無法正常參加集訓,另一位比賽前一週受傷無法正常表現。 在田賽項目以國女組五項及跳部選手表現最佳三人共獲二銀二 銅成績都比前測成績進步。 表4-3 國男組前三名最佳前、後測成績表 組別. 國男組. 前測. 姓名. 參賽項目. 董○○. 3000M競走. 林○○. 1500M. 4 分 47 秒 95. 林○○. 800M. 廖○1. 成績. 後測 名次. 成績. 名次. 19 分 53 秒 90. 2. 1. 4分44秒74. 2. 2 分 16 秒 62. 5. 2 分 12 秒 91. 3. 400M. 53 秒 2. 1. 53 秒 12. 1. 田○○. 100MH. 16 秒 18. 3. 15 秒 56. 3. 田○○. 五項. 2307 分. 3. 2413 分. 4. 無此項目. 42.

(53) 表4-4 國女組前三名最佳前、後測成績表 組別. 國女組. 前測. 姓名. 參賽項目. 陳○2. 3000競走. 陳○1. 1500M. 5 分 47 秒 24. 陳○1. 800M. 陳○2. 成績. 後測 名次. 成績. 名次. 21 分 32 秒 38. 1. 2. 5 分 41 秒 97. 1. 2 分 41 秒 97. 1. 2 分 40 秒 05. 1. 800M. 2 分 45 秒 61. 2. 2 分 41 秒 26. 2. 董○2. 400M. 66 秒 81. 2. 67 秒 60. 4. 董○1. 200M. 27 秒 62. 3. 28 秒 35. 6. 楊○○. 跳遠. 無成績. 4 公尺 57. 3. 陳○3. 跳高. 1 公尺 20. 4. 1 公尺 40. 2. 張○1. 五項. 1745 分. 1. 1617 分. 3. 陳○3. 五項. 1575 分. 3. 1682 分. 2. 無此項目. 43.

(54) 第二節 訓練計畫與訓練內容 本研究兩位實驗對象有中長跑5位、短跑9位及田賽6位選手根據 年度訓練計畫的調整,劃分為準備期、比賽期、過渡期。本研究因應 縣內及國內的重要田徑賽會舉辦的時間,將年度訓練計畫應分為「雙 週期」的計畫型態,其各階段訓練時間的安排如表4-2-1。並將整年 度訓練計畫的實施以及各階段訓練內容的安排,分別記錄分析各項專 長選手訓練指標( 如表4-5、4-6、4-7、4-8)。. 44.

(55) 如表 4-5 車城國中田徑隊 101 學年年度訓練計劃表 車城國中田徑隊 101 學年年度訓練計劃表 階段劃. 準備期. 比賽期. 鍛鍊期. 競賽期. 過度期. 鍛鍊期. 分 月別. 九. 十. 十一. 十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週別.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大 中 小 運動強度 籃 運動量 紅 訓練負荷曲線 ) ) ( (. 縣運會校隊選拔賽. 移地訓練. 路跑賽. 國中對抗賽. 全國中學運動會 全國中學運動會資格賽. 國中對抗賽. 全國中等學校港都盃田徑賽. 屏東縣中運會. 縣中運校隊選拔賽. 移地訓練. 冬季路跑賽. 冬季路跑賽 縣長盃田徑賽 冬季路跑賽 屏東縣縣運會. 路跑賽. 全國分齡賽. 秋季田徑賽. 縣運校隊選拔賽. 45.

(56) 表 4-6 中長跑及競走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項目 800 公尺 1500 公尺 3000 競走. 起跑 爆發力. 加速 度. 速耐力. 有氧 耐力. 衝刺力. 敏捷性. 柔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表示非常重要;「●●」表示很重要;「●」表示重要;「○」 表示有點重要。. 表 4-7 短跑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項目 100 公尺 200 公尺 400 公尺. 起跑 爆發力. 加速度. 最高 速度. 速耐力. 衝刺力. 敏捷性. 柔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表示非常重要;「●●」表示很重要;「●」表示重要;「○」 表示有點重要。. 表 4-8 田賽及五項專長的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表 項目. 爆發力. 加速度. 動作 技能. 速耐力. 衝刺力. 敏捷性. 柔軟度. 跳部. ●●●. ●●●. ●●●. ●. ●●●. ●●●. ●●●. 擲部. ●●●. ●●●. ●●●. ○. ●●. ●●●. ●●. 五項. ●●●. ●●●. ●●. ●●. ●. ●. ●●. 說明:「●●●」表示非常重要;「●●」表示很重要;「●」表示重要;「○」 表示有點重要。. 46.

(57) 除了上述體能要素及重要程度指標外在行動研究的各項訓練 方法及內容如下:1~3週以有氧耐力和核心肌群訓練為主,4~6週以 漸歇訓練及動態肌力訓練,7~9週以速度訓練及高強度的跳躍訓練 為主的行動研究訓練時間為九週,每週訓練五天,專項體能訓每星 期一至五晨間訓練(06:45~08:00);專長訓練每星期一至五午間 訓練(15:15~17:00);週六訓練(08:30~10:30)。 在 1-3 週有氧耐力訓練方面的成效如表 4-9 及圖 4-1 三千公 尺前後測分部圖。 表4-9 受試者訓練前、後之有氧耐力描述性統計量表(秒)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標準誤 最小值 最大值. 中長跑. 5. 789.41. 前測. 短跑. 9. 850.48 132.46. 44.15 653.53 1076.56. 三千公尺. 田賽. 6. 840.97 100.00. 40.83 726.06 945.45. 總和. 20. 832.36 107.80. 24.10 653.53 1076.56. 中長跑. 5. 777.94. 40.34. 18.04 725.05 834.54. 後測. 短跑. 9. 786.71. 84.84. 28.28. 三千公尺. 田賽. 6. 848.04 112.06. 45.75 731.11 1001.41. 總和. 20. 802.92. 19.51. 47. 66.71. 87.23. 29.83 681.21. 860.2. 650.5 918.18. 650.5 1001.41.

(58) 平均數 860.00 840.00 820.00 800.00 780.00 760.00 740.00. 前測三千公尺. 圖 4-1. 總和. 田賽. 短跑. 中長跑. 總和. 田賽. 短跑. 中長跑. 平均數. 三千公尺2. 三千公尺前後測分部圖. 在中長跑選手的比賽成績及體能上的成績如有氧耐力的表現 都比其他專長的表現好,表4-10 循環訓練內容是1~3週體能訓練的 主要課程內容有12項,每項以做30秒休30秒的方式進行,組間休息 5分鐘,訓練組數為3組訓練總時間90分鐘。 訓練目標:以速度、爆發力、反應敏捷、柔軟度、肌力、肌耐力、 爆發力等核心肌群訓練主。. 48.

(59) 表4-10 循環訓練內容. 動作名稱. 運動. 休息. 訓練. 組間. 時間. 時間. 組數. 休息. 30 秒. 3. 5 分鐘. 週次. 後背伏地挺 左右屈膝仰臥起坐 交互弓箭步跳 左右側並步 前後45CM高跳 每週. 每項. 坐姿V字型 二次. 30 秒. 上下台階跳 引體向上開合跳 直膝起立坐下 20 格 45CM 高 連續跳. 4~6 週以漸歇訓練及 7~9 週以速度訓練,在漸歇訓練內容如表 4-11 漸歇訓練內容。本階段為比賽双週期訓練訓練的目的以速度 訓練、高配速能力、速耐力訓練及少量的有氧耐力訓練為主要訓練 目標。. 49.

(60) 表 4-11 間歇訓練內容 星 期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訓 練 方 法. 訓 練 的 目 的. 間歇訓練. 速度訓練 高配速能力. 間歇訓練. 速耐力訓練 高配速能力. 循環重量. 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 法特雷特訓練 輕重量訓練. 速度訓練 每圈配速能力 輕重量訓練 每段配速能力. 有氧耐力訓練 基本配速能力. 法特雷特訓練 輕重量訓練. 實 施 的 手 段 (中)200M*4*2 (短)200M*3*2 (田)200M×6 (中)400×6 (短)60M*4*2 (田)跨步跳 50M×8 (循環重量) 12 項×45"×2 300M×1 (中)1000M×2 (短)300M*2*2 (田)起跑 60H*6 或 30M×4 60M×4 (中)500M+300M+ 100M+100M+300M+ 500M (短)300M+200M+ 100M+100M+200M+ 300M (田)300M*4 校園自由跑 45 分鐘 (循環重量) 12 項×45"×3 起跑加速跑 150×2. 7~9 週高強度的跳躍訓練為主的內容如表 4-12 固定式跳躍訓 練,本訓練方式以 25 格高 45cm 的小欄架每格距離 1.5m。共有 12 50.

(61) 項 3 項伸展式跳躍、3 項平衡式跳躍、3 項節奏式跳躍及 3 項爆發 式跳躍訓目的在加強選手的速度、爆發力、反應敏捷、肌力、肌耐 力、爆發力等高強度的跳躍訓練。 4-12 固定式跳躍訓練內容表 動作名稱. 週次. 運動. 休息. 訓練. 組間. 次數. 時間. 組數. 休息. 每項. 每項休息 2~3. 5 分鐘. 單腳直膝抬腿 單腳屈膝抬腿 左右伸展跳 左右側並步跳 向後側並步跳 開腿跳. 每週二次 25 次×2. 一步跨欄跳 三步跨欄跳 單邊屈膝抬腿跳 單腳向上抬腿跳 双腳連續跳. 51. 30 秒.

(62) 第三節 田徑專項體能各組間前後測值的獨立樣本t檢定 本研究分為男性及女性兩組。兩組經獨立樣本t檢定,顯示各 組間的前測值均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由表4-13得知,分析各 組基本資料,顯示各組間的前測值均無顯著的差異存在(p>.05)。 表 4-13 各組間受試者各項運動能力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 指標 柔軟度. 反應力. 肌耐力 一. 肌耐力 二. 動力一. 動力二. 速度一. 變項 前測 體前彎 後測 體前彎 前測 折返跑 後測 折返跑 前測 仰臥起坐 後測 仰臥起坐 前測 伏地挺身 後測 伏地挺身 前測 立定跳遠 後測 立定跳遠 前測立定三 次跳 後測立定三 次跳 前測 30 公尺 後測.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9 11. 36.00 7.75 33.44 7.18 36.82 7.47 33.89 7.01 9.22 0.37 9.93 0.38 9.16 0.43 9.69 0.23 43.55 6.22 44.11 8.19 44.64 5.01 46.22 6.70 48.64 6.87 42.11 13.44 35.82 14.79 35.56 12.04 222.27 18.43 204.33 14.40 217.91 19.46 198.00 15.69 691.18 49.42 626.44 63.41 676.73 56.09 532.93 204.68 4.71 0.27 5.10 0.16 4.51 0.24. 52. t值. p值. 0.76 0.76 0.90 0.90 -4.19 -4.18 -3.36 -3.57 -0.18 -0.17 -0.61 -0.59 1.41 1.32 0.04 0.04 2.38 2.44 2.48 2.53 2.57 2.50 2.24 2.05 -3.83 -4.03 -3.12. 0.46 0.45 0.38 0.38 0.00 0.00 0.00 0.00 0.86 0.87 0.55 0.57 0.18 0.21 0.97 0.97 0.03 0.03 0.02 0.02 0.02 0.02 0.04 0.07 0.00 0.00 0.01.

(63) 速度二. 有氧 耐力. 30 公尺. 女. 9. 前測 100 公尺 後測 100 公尺 前測 三千公尺 後測 三千公尺.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11 9 11 9 11 9 11 9. 4.79. 0.14. 13.45 0.74 14.48 0.86 13.16 0.76 14.06 0.79 795.59 119.47 877.31 75.00 761.08 73.91 854.05 76.78. -3.29. 0.00. -2.89 -2.85 -2.58 -2.57 -1.78 -1.86 -2.75 -2.74. 0.01 0.01 0.02 0.02 0.09 0.08 0.01 0.01. p<.05 以 t 檢定法考驗二組的基本體能指數中:柔軟度、肌耐力的 仰臥起坐、動力等,未達顯著水準(p>.05),接虛無假設,表示男 子組與女子組的後測成績没有顯著差異。在反應力、速度及有氧耐 力等項目前、後測,達顯著水準(p<.05)。 此外,男子組與女子組的前測成績達顯著差異水準(p<.05), 男子組的前測成績顯著優於女子組的前測成績。. 53.

(64) 一、柔軟度各組間柔軟度變化情形 表4-14受試者柔軟度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 項目.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前測坐姿. 男. 11. 36.00. 7.75. 0.46. 體前彎. 女. 9. 33.44. 7.18. 0.45. 後測坐姿. 男. 11. 36.82. 7.47. 0.38. 體前彎. 女. 9. 33.89. 7.01. 0.38. 指標. 柔軟度. 從上述結果顯示,各組組間並無顯著差異,但組內有交互作 用。以教育部(2005)國中小健康體育護照中,柔軟度百分等級對照 表的說明,可以了解其程度之差異。實驗組柔軟等級在60%-70%之 間,控制組則在50%-60%之間。柔軟度為單一關節或連續關節的活 動範圍,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而活動範圍則是指關節在某一特 定面移動程度的大小。 受試者在經過九週專項體能訓練後,成績沒有進步,其可能的 因素為訓練時伸展操的實施時間較少的結果。林正常(2005)指出在 運動訓練計劃中,應該強調適當的伸展運動來改善或維持關節的活 動範圍。本研究受試者之訓練時間,為配合學校正常上課只能於第. 54.

(65) 八節輔導課與放學時間練習。且訓練項目繁多,每日訓練前皆只做 些簡單的熱身活動,導致受試者柔軟度成績進步較少,可能為最主 要之因素。 二、各組間敏捷性變化情形 表4-15受試者間折返跑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顯示組 內有差異存在。 表4-15受試者間折返跑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指標.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男. 11. 9.22. 0.37. -4.19. 女. 9. 9.93. 0.38. -4.18. 男. 11. 9.22. 0.37. -3.36. 女. 9. 9.93. 0.38. -3.57. 前測折返跑 反應能力 後測折返跑. 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經過九週的四十公尺折返跑訓練後,前 測與後測成績有進步。敏捷性可以定義為身體或身體某部位迅速移 動,並快速改變方向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田徑運動中是最基礎的體 能要素之一,像田賽項目選手的優良表現也是因為在四十公尺折返 跑中有得到較好的回饋。. 55.

(66) 三、各組間爆發力變化情形 表4-16受試者間立定跳遠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顯示組內 有差異存在。 表4-16受試者間立定跳遠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指標.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前測立定. 男. 11. 222.27. 18.43. 0.03. 跳遠. 女. 9. 204.33. 14.40. 0.03. 後測立定. 男. 11. 217.91. 19.46. 0.02. 跳跳. 女. 9. 198.00. 15.69. 0.02. 暴發力. 從上述結果顯示, 組內有交互作用,各組組內測驗時間事後 考驗表,各組經過九運動運訓練後,前、後測均有達顯著專項體能 水準(p<.05)。從圖4-11、圖4-13中可看出實驗組,二次測驗時間 中是呈現向上趨勢的圖形。這與吳穎照(2003)對傳統的重量訓練與 增強式訓練結合起來,用以增進動態運動選手能力,所提出的研究 結果相同。同時也與Morehouse(1976)提出1-5次的反覆訓練,可以 增強肌肉爆發力之研究結果。. 56.

(67) 四、各組間速度變化情形 表 4-17 受試者間 30M 及表 4-18 受試者間 100M 獨立樣本 t 檢定前 後測成績顯示組內有差異存在。 表 4-17 受試者間 30M 獨立樣本 t 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指標.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前測 30. 男. 11. 4.71. 0.27. 0.00. 公尺跑. 女. 9. 5.10. 0.16. 0.00. 後測 30. 男. 11. 4.51. 0.24. 0.01. 公尺跑. 女. 9. 4.79. 0.14. 0.00. 短程速度. 表4-18受試者間10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指標.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前測 100. 男. 11. 13.45. 0.74. 0.01. 公尺跑. 女. 9. 14.48. 0.86. 0.01. 後測 100. 男. 11. 13.16. 0.76. 0.02. 公尺跑. 女. 9. 14.06. 0.79. 0.02. 速度. 從上述結果顯示,兩組組間並無顯著差異,但組內有交互作 用,各組組內測驗時間事後考驗表,各組經過九週專項體能訓練之 57.

(68) 後,前、後測有達顯著差異水準(P<.05)。這與陳欣宏(1995) 將48 位大專女性學生分成三組( 控制組、間歇組與循環組,每組16人) 進行不同方式等張收縮的重量訓練結果也是一致的,對速度能力的 提升有相當的幫助。. 五、心肺耐力各組變化情形 表4-19受試者間300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顯示組內有差 異存在。 表4-19受試者間3000M獨立樣本t檢定前後測成績差異 體能指標. 項目.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p值. 前測三千. 男. 11. 795.59 119.47. 0.09. 公尺跑. 女. 9. 877.31. 75.00. 0.08. 後測三千. 男. 11. 761.08. 73.91. 0.01. 公尺跑. 女. 9. 854.05. 76.78. 0.01. 有氧耐力. 有氧能力好的運動員,可以進行較大強度的活動,亦即,有較 高的有氧能力有助於從事無氧活動。在無氧訓練後的恢復期間,經 過良好有氧訓練的運動員,比缺乏這方面訓練的運動員恢復的更快 (蔡崇濱,2001)。由上述資料可以發現,各組經過九週訓練後心肺 耐力表現從普通變成好;心肺耐力也可以達到顯著(P<.05)的效果。. 58.

(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根據本研究結果為:九週專項體能訓練可以增加青少年田徑選 手在比賽成績有明顯的進步,並且能有效改善青少年各項專項體能 的提升。在協調、速度、爆發力、肌耐力、心肺耐力等方面,皆有 明顯進步。在訓練前依據運動選手的各種狀況,結合訓練條件,而 擬定具體可行之計畫,作為實施訓練工作之參考,以實現最終之訓 練目標。其中在中長跑項目比賽成績的表現最佳,田賽項目選手的 表現次之,短跑項目選手表現不佳。. 第二節 建 議 綜合上述結論有以下建議: 一、專項體能訓練對青少年速度及動力表現有全面性的強化效果, 而專長項目的訓練可掌握跑步的基本技術,因此教練(教師) 可依訓練層級實施。 二、專項體能訓練是能夠有效提升田徑選手的比賽成績也是輔助訓 練之一,應該在各項競技運動的訓練課程中妥善擬定訓練劑 量,切勿當做準備活動來實施。. 59.

數據

表 2-1 開始從事運動訓練和專項訓練各階段的年齡參考範圍  項目  開始從事運動訓 練(年齡)  開始專項訓練階段(年齡)  深入專項訓練階段(年齡)  田徑  11-13  13-17  17-18  籃、排球  10-13  12-17  16-18  羽球  10-13  12-17  16-18  自行車  12-14  14-17  17-18  競技體操  男 8-10  女 7-9  男 10-14 女 9-14  男 14-17 女 14-17  (劉獻武,1991)  Diallo, D
圖 3-1 身高體重器( DONG SAHN DS-120 型 )
圖 3-3 碼錶(SEIKO)
表 3-2  運動訓練計畫的分類及基本任務  訓練計畫類型  週期性  時間跨度  基本任務  多年訓練計畫  全程性   區間性  10~20 年 2~6 年  系統培養高水平選手   完成階段性訓練任務或準備參 加一輪大比賽   年度訓練計畫   單週期   雙週期     多週期  6~12 個月  每個週期  4~8 個月  各週期   2.5~5 個月  準備參加一次或一組重要比賽準備參加兩次或兩組重要比賽    準備參加三次或三組以上重要比賽   大週期訓練計畫   準備期   比賽期   恢復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ain interest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passages from the sutra is to get a clear picture of how women are portrayed in the sutra and to find out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Schools may first relate the four basic learning areas (personal, social, academic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the personal level of students and then extend to the family and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s from books, pamphle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etc.) of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our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