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需比較三種教學方式的學習成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需比較三種教學方式的學習成效"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在呈現資料分析所獲得的結果,全章共有七節,第一節 比較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於國小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效的影響,運 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測不同教學方式的實施效果;第二節是探討不 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是否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上有 交互作用;第三節是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是 否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上有交互作用;第四節探討學生對於行動 GIS 教學系統融入教學的滿意程度;第五節是實施行動 GIS 教學活動學生 的訪談結果分析;第六節為研究結果討論。

第一節 鄉土地理學習成效結果

本節針對研究假設中三種不同學習方式來比較三組學生在鄉土 地理學習成就測驗結果是否有差異。

【研究問題】實驗組 1 的學生與實驗組 2 的學生以及對照組的學生,

對於「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成績是否有差異。

【統計方法】以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後測成績分數為依變項,前測 分數為共變量,以教學方式為自變項,進行獨立樣本單 因子共變數分析,以考驗實驗組 1(室內 GIS 教學)、實 驗組 2(行動 GIS 教學)、對照組(戶外傳統教學)在後測 的差異情形。

一、 平均數與標準差

本研究之實驗組與對照組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前測成績(以下 簡稱為前測成績)與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後測成績(以下簡稱為後 測成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如表 4-1 所示:

(2)

表 4-1 前測成績與後測成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實驗組 2(n=33) 63.48 14.11 81.21 10.53 實驗組 1(n=34) 66.91 14.30 79.70 9.77

對照組 (n=32) 65.30 15.56 72.58 12.13

二、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前,依據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必須先考驗 組內迴歸係數是否符合同質性,以三組學生之前測成績及後測成績進 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以瞭解各實驗處理中使用共變項(前測成績) 來預測依變項(後測成績)的迴歸係數是否相等,以判斷是否適合直接 進行共變數分析,統計結果如表 4-2 所示:

由表 4-2 得知,三組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F=1.476,

p>0.05),表示前測對後測的迴歸線沒有交叉,因此三組的迴歸係數具 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之基本假定。

表 4-2 鄉土地理學習成效後測迴歸同質性考驗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前測 143.826 2 71.913 1.476 0.234 組內(誤差) 13674.6 63 217.057

三、 共變數分析

於是進一步進行共變數分析,並以 α=.05 為顯著水準,進行假 設考驗,結果如表 4-3 所示。由表 4-3 得知,排除共變項(前測成績) 對依變項(後測成績)的影響力後,自變項(教學方式)對依變項所造成 的實驗處理效果顯著,F 值為 13.402(p<0.05),達到顯著水準,表示

(3)

不同教學方式間有顯著差異。需比較三種教學方式的學習成效。

表 4-3 鄉土地理學習成效後測共變數分析搞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間(實驗處理) 1319.29 2 659.644 13.402 0.00 組內(誤差) 4725.019 96 42.219

四、 多重事後比較

共變數分析的多重比較,是以調整後平均數為組問差異比較,由 多重事後比較表(表 4-4)可發現:

1. 實驗組 2 的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實驗組 1。

2. 實驗組 2 的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對照組。

3. 實驗組 1 的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對照組。

表 4-4 鄉土地理學習成效後測事後比較表

95%信賴區間 組別 組別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對照組

3.733*

9.662*

1.755 1.762

0.036 0.000

0.250 6.164

7.217 13.160 實驗組 1 實驗組 2

對照組

-3.733*

5.929*

1.755 1.749

0.036 0.001

-7.217 2.458

-0.250 9.399 對照組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9.662*

-5.929*

1.762 1.749

0.000 0.001

-13.160 -9.399

-6.164 -2.458

表 4-5 表示三組在排除前測分數影響後之得分情形。比較三組調 整後平均數,得知:

(1) 實驗組 2(M=82.208)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實驗組 1(M=78.474)。

(2) 實驗組 2(M=82.208)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對照組(M=72.546)。

(3) 實驗組 1(M=78.474)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對照組(M=72.546)。

(4)

表 4-5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82.208 1.217 79.732 84.684 實驗組 1 78.474 1.229 76.036 80.913 對照組 72.546 1.244 70.076 75.016

(5)

第二節 不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 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的影響

【研究問題】 學生對於不同教學方式與其認知風格是否在鄉土地理 學習成就上有顯著的差異。

【統計方法】 自變項有二個,分別為不同教學方式(包含室內 GIS 教學、戶外行動 GIS 教學及戶外傳統教學)與認知風 格(包含場地獨立、場地依賴二個水準),依變項為 鄉土地理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為鄉土地理學習成就 前測,採用獨立樣本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一、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 4-6 為不同教學方式與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鄕土地理學習 成就測驗前、後測的平均數、標準差。

表 4-6 不同教學方式與認知風格的學生前後測的平均數、標準差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教學方法 認知風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場地獨立 (n=8) 66.88 11.63 84.38 9.80 場地依賴 (n=9) 54.44 14.88 71.67 9.68 戶外 GIS 教學

(實驗組 2)

總和 (n=17) 60.29 14.52 77.65 11.47 場地獨立 (n=9) 78.33 8.29 89.44 8.08 場地依賴 (n=9) 57.22 12.02 75.00 8.29 室內 GIS 教學

(實驗組 1)

總和 (n=18) 67.78 14.78 82.22 10.88 場地獨立 (n=9) 65.00 16.01 72.22 11.49 場地依賴 (n=9) 72.78 9.72 80.56 6.82 戶外傳統教學

(對照組)

總和 (n=18) 68.89 13.46 76.39 10.12 場地獨立 (n=26) 70.19 13.38 81.92 12.09 場地依賴 (n=27) 61.48 14.47 75.74 8.85 總和

總和 (n=53) 65.75 14.49 78.77 10.92

(6)

二、組內迴歸同質性考驗

表 4-7 為迴歸斜率同質性考驗摘要表,考驗結果 F 值為 0.93, p=0.474>0.05,組內迴歸的斜率相同,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假定,可進 行共變數分析。

表 4-7 迴歸斜率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SS df MS F p 231.26 5 46.25 0.93 0.474

三、二因子共異數分析

表 4-8 為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由此表得知:交互作用顯著 性之統計考驗 F 值(組別*認知風格)為 2.691,p=0.078>0.05,未達 顯著水準,不同的教學法與不同認知風格,在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 後,在後測成績方面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因而再看各別因子是否有 達顯著水準:「組別」因子之主要效果顯著性考驗的 F 值為 4.234,

p=0.021<0.05,達到顯著水準,表示不同教學方式之間有顯著的差異;

「 認 知 風 格 」 因 子 之 主 要 效 果 顯 著 性 考 驗 的 F 值 為 1.118 , p=0.296>0.05,未達顯著水準。由於交互作用不顯著,而「組別」因 子之主要效果考驗的 F 值顯著,需進行「組別」因子主要效果的事後 比較。

表 4-8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419.756 2 209.878 4.234 0.021 認知風格 55.410 1 55.410 1.118 0.296 組別*認知風格 266.761 2 133.381 2.391 0.078

誤差 2279.962 46 49.564

(7)

四、多重事後比較

表 4-9 為「組別」因子三個水準調整後邊緣平均數之事後比較,

由此表可發現:

(一)實驗組 2 的學生之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的學生。

(二)實驗組 1 的學生之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的學生。

表 4-9 組別調整後邊緣平均數事後比較表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組別 組別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對照組

-0.809 5.553*

2.455 2.479

0.743 0.030

-5.751 0.564

4.132 10.543 實驗組 1 實驗組 2

對照組

0.809 6.363*

2.455 2.349

0.743 0.009

-4.132 1.635

5.751 11.090 對照組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5.553*

-6.363*

2.479 2.349

0.030 0.009

-10.543 -11.090

-0.564 -1.635

(8)

第三節 不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 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的影響

【研究問題】 學生對於不同教學方式與其學習態度是否在鄉土地理 學習成就上有顯著的差異。

【統計方法】 自變項有二個,分別為不同教學方式(包含室內 GIS 教學、戶外行動 GIS 教學及戶外傳統教學)與學習秔 態度(包含高、中、低三個水準),依變項為鄉土地 理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為鄉土地理學習成就前測,

採用獨立樣本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一、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 4-10 為不同教學方式與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在鄕土地理學 習成就測驗前、後測的平均數、標準差。

表 4-10 不同教學方式與學習態度的學生前後測的平均數、標準差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教學方法 學習態度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高 (n=9) 68.33 14.36 84.44 6.82 中 (n=15) 64.33 12.52 83.33 10.47

低 (n=9) 57.22 15.63 74.44 11.58 戶外 GIS 教學

(實驗組 2)

總和 (n=33) 63.48 14.11 81.21 10.53 高 (n=9) 75.00 11.73 91.11 6.97 中 (n=16) 65.31 13.10 76.25 6.81

低 (n=9) 61.67 16.58 73.33 7.91 室內 GIS 教學

(實驗組 1)

總和 (n=34) 66.91 14.30 79.41 9.98 高 (n=9) 73.33 17.68 83.33 11.18 中 (n=14) 66.43 13.07 71.07 8.13

低 (n=9) 56.11 14.31 64.44 12.10 戶外傳統教學

(對照組)

總和 (n=32) 65.47 15.78 72.66 12.31 高 (n=27) 72.22 14.50 86.30 8.94 中 (n=45) 65.33 12.63 77.00 9.74 低 (n=27) 58.33 15.13 70.74 11.24 總和

總和 (n=99) 65.30 14.65 77.83 11.45

(9)

二、組內迴歸同質性考驗

表 4-11 為迴歸斜率同質性考驗摘要表,考驗結果 F 值為 1.58, p=0.145>0.05,組內迴歸的斜率相同,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假定,可進 行共變數分析。

表 4-11 迴歸斜率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SS df MS F p 471.96 8 59.00 1.58 0.145

三、二因子共異數分析

表 4-12 為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由此表得知:交互作用顯 著性之統計考驗 F 值(組別*學習態度)為 2.605,p=0.041<0.05,達 到顯著水準,不同的教學法與不同認知風格,在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 後,在後測成績方面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因而要繼續進行共變數單純 主要效果考驗。

表 4-12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1254.823 2 627.411 15.928 0.000 學習態度 1015.956 2 507.978 12.896 0.000 組別*學習態度 410.483 4 102.621 2.605 0.041

誤差 3505.644 89 39.389

四、組別(不同教學方式)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以下分別就學習態度高、中、低而言,分析三種教學方式的實驗 處理效果。

(一)學習態度高

以學習態度高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果

(10)

如表 4-13 所示。由表 4-9 得知,就學習態度高的學生而言,在排除 前測成績的影響後,教學方式實驗處理效果未達顯著(F=2.597,

p=0.096>0.05)

表 4-13 學習態度高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231.367 2 115.684 2.597 0.096 誤差 1024.392 23 44.539

(二)學習態度中

以學習態度中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果 如表 4-14 所示。由表 4-14 得知,就學習態度中的學生而言,在排除 前測成績的影響後,教學方式實驗處理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 值為 20.647,p<0.05。表示不同教學方式間有顯著差異,需比較三種教學 方式的學習效果。

表 4-14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1292.656 2 646.328 20.647 0.000 誤差 1283.466 41 31.304

由多重事後比較表(表4-15)發現:

1.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實驗組 1 學習態 度中的學生。

2.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習態度 中的學生。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習態度

(11)

中的學生。

表 4-15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後測成績事後比較表

95%信賴區間 組別 組別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對照組

7.578*

13.320*

2.012 2.084

0.001 0.000

3.515 9.112

11.641 17.529 實驗組 1 實驗組 2

對照組

-7.578*

5.742*

2.012 2.049

0.001 0.008

-11.641 1.605

-3.515 9.880 對照組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13.320*

-5.742*

2.084 2.049

0.000 0.008

-17.529 -9.880

-9.112 -1.605

表4-16表示三組在排除前測分數影響後之得分情形。比較三組調 整後平均數,得知:

1.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83.839)顯著優於實驗 組 1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M=76.261)。

2.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83.839)顯著優於對照 組學習態度中的學生(M=70.518)。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6.261)顯著優於對照 組學習態度中的學生(M=70.518)。

表4-16 三組學習態度中的學生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83.839 1.446 80.918 86.759 實驗組 1 76.261 1.399 73.436 79.085 對照組 70.518 1.497 67.495 73.542

(12)

(三)學習態度低

以學習態度低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果 如表 4-17 所示。由表 4-17 得知,就學習態度低的學生而言,在排除 前測成績的影響後,教學方式實驗處理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 值為 4.171,p=0.028<0.05。表示不同教學方式間有顯著差異,需比較三種 教學方式的學習效果。

表 4-17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406.702 2 203.351 4.171 0.028 誤差 1121.434 23 48.758

由多重事後比較表(表4-18)發現:

1.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習態度 中的學生。

2.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中的 學生的學習成就,未達顯著差異。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雖優於對照組學習態度中 的學生的學習成就,未達顯著差異。

表 4-18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後測成績事後比較表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組別 組別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對照組

3.463 9.412*

3.317 3.293

0.307 0.009

-3.398 2.599

10.325 16.225 實驗組 1 實驗組 2

對照組

-3.463 5.949

3.317 3.331

0.307 0.087

-10.325 -0.942

3.398 12.839 對照組 實驗組 2

實驗組 1

-9.412*

-5.949

3.293 3.331

0.009 0.087

-16.225 -12.839

-2.599 0.942

(13)

表4-19表示三組在排除前測分數影響後之得分情形。比較三組調 整後平均數,得知:

1.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5.032)顯著優於對照 組學習態度低的學生(M=65.621)。

2. 實驗組 2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5.032)雖優於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M=71.569),但是未達顯著差異。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1.569)雖優於對照組 學習態度低的學生(M=65.621),但是未達顯著差異。

表4-19 三組學習態度低的學生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75.032 2.330 70.231 79.852 實驗組 1 71.569 2.348 66.713 76.425 對照組 65.621 2.336 60.787 70.454

五、學習態度(高、中、低)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以下分別就不同教學方式而言,分析三種學習態度的實驗處理效 果。

(一)戶外行動 GIS 教學(實驗組 2)

以戶外行動 GIS 教學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 準,結果如表 4-20 所示。由表 4-20 得知,就戶外行動 GIS 教學的學 生而言,在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後,實驗處理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 值為 1.473,p=0.246>0.05。表示不同學習態度間未達顯著差異。

(14)

表 4-20 實驗組 2 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學習態度 168.989 2 84.494 1.473 0.246

誤差 1663.089 29 57.348

(二)室內 GIS 教學(實驗組 1)

以室內 GIS 教學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 果如表 4-21 所示。由表 4-21 得知,就室內 GIS 教學的學生而言,在 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後,實驗處理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 值為 1.473,

p<0.05。表示不同學習態度間達到顯著差異。需比較不同學習態度的 學習效果。

表 4-21 實驗組 1 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學習態度 864.871 2 432.435 14.911 0.000

誤差 870.027 30 29.001

由多重事後比較表(表4-22)發現:

1.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學習態度中的學 生。

2.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學習態度低的學 生。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低的學生未達 顯著差異。

(15)

表 4-22 實驗組 1 的學生後測成績事後比較表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11.531*

13.195*

2.345 2.706

0.000 0.000

6.743 7.669

16.320 18.721

-11.531*

1.664

2.345 2.258

0.000 0.467

-16.320 -2.949

-6.743 6.276

-13.195*

-1.664

2.706 2.258

0.000 0.467

-18.721 -6.276

-7.669 2.949

表4-23表示三組(學習態度高、中、低)在排除前測分數影響後 之得分情形。比較三組調整後平均數,得知:

1.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88.331)顯著優於學習 態度中的學生(M=76.800)。

2.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88.331)顯著優於學習 態度低的學生(M=75.136)。

3. 實驗組 1 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6.800)雖優於學習態 度低的學生(M=75.136),但是未達顯著差異。

表4-23 實驗組1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88.331 1.883 84.486 92.177 76.800 1.351 74.041 79.559 75.136 1.833 71.394 78.879

(三)戶外傳統教學(對照組)

以戶外傳統教學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 果如表 4-24 所示。由表 4-24 得知,就戶外傳統教學的學生而言,在

(16)

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後,實驗處理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 值為 7.222,

p=0.003<0.05。表示不同學習態度間達到顯著差異。需比較不同學習 態度的學習效果。

表 4-24 對照組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學習態度 402.256 2 201.128 7.222 0.003

誤差 779.751 28 27.848

由多重事後比較表(表4-25)發現:

1. 對照組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學習態度中的學 生。

2. 對照組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學習態度低的學 生。

3. 對照組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低的學生未達顯 著差異。

表 4-25 對照組的學生後測成績事後比較表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8.154*

8.642*

2.300 2.736

0.001 0.004

3.442 3.037

12.866 14.247

-8.154*

0.489

2.300 2.356

0.001 0.837

-12.866 -4.337

-3.442 5.314

-8.642*

-0.489

2.736 2.356

0.004 0.837

-14.247 -5.314

-3.037 4.337

表4-26表示三組(學習態度高、中、低)在排除前測分數影響後 之得分情形。比較三組調整後平均數,得知:

(17)

1. 對照組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8.654)顯著優於學習態 度中的學生(M=70.500)。

2. 對照組學習態度高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8.654)顯著優於學習態 度低的學生(M=70.012)。

3. 對照組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M=70.500)雖優於學習態度 低的學生(M=70.012),但是未達顯著差異。

表4-26 對照組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78.654 1.834 74.897 82.412 70.500 1.412 67.608 73.392 70.014 4.865 66.192 73.832

(18)

第四節 行動 GIS 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

滿意度調查問卷由四個部份組成:學習意願、教材內容、聯結能 力、使用方法,本節將針對這四部份的分析結果進行說明,平均得分 若在 2.5 分以上,表示正向反應。

一、學習意願

在此部份的題目的得分在 4.06~4.50 分之間,顯示學生對於行動 GIS 教學的學習的接受度很高,統計的結果如表 4-27 所示:

(一)有 90.63%的學生同意戶外 GIS 教學活動很好玩。

(二)有 75.00%的學生覺得行動 GIS 系統的呈現,能吸引他的注意 力。

(三)有 84.37%的學生喜歡這個教學系統,希望有機會再多學習。

(四)有 72.87%的學生覺得在戶外行動 GIS 學習有成就感。

(五)有 85.37%的學生對 GIS 學習系統的任務很感興趣。

表 4-27 行動 GIS 學習心得分析---學習意願部份 1.我覺得戶外 GIS 教學活動很好玩。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9 59.38%

32

(4 分)同意 10 31.25%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3 9.34%

(2 分)不同意 0 0%

4.5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2.我覺得行動 GIS 系統的呈現,能吸引我的注意力。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32 (5 分)非常同意 16 50.00%

(19)

(4 分)同意 8 25.0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6 18.74%

(2 分)不同意 1 3.13﹪

4.19

(1 分)非常不同意 1 3.13﹪

3.我很喜歡這個教學系統,希望有機會再多學習。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8 56.25%

32

(4 分)同意 9 28.12%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

(2 分)不同意 1 3.13%

4.38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4.我覺得在戶外行動 GIS 學習有成就感。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6 50.00%

32

(4 分)同意 7 22.8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6 18.75%

(2 分)不同意 2 6.25%

4.06

(1 分)非常不同意 1 3.13%

5.我對 GIS 學習系統的任務很感興趣。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0 62.50%

32

(4 分)同意 7 21.8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0%

(2 分)不同意 1 3.13%

4.44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20)

二、教材內容

在此部份的題目的得分在 2.66~ 4.59 分之間,表示教材難易度適 中,少部份學生對於學習任務感到困難,大部份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很 有用,且讓他們更了解八里的歷史。統計的結果如表 4-28 所示:

(一)有 74.37%的學生同意教學的內容,不會太難也不會太簡單。

(二)有 40.62%的學生覺得學習任務比想像中的更難。

(三)有 25.00%的學生覺得不需要學習這個教學內容,早就知道這 些內容了。

(四)有 84.37%的學生覺得行動 GIS 教學內容對我來說很有用。

(五)有 87.50%的學生覺得行動 GIS 的教材內容讓他們了解到八里 的歷史。

表 4-28 行動 GIS 學習心得分析---教材內容部份 6.這個教學的內容對我而言,不會太難也不會太簡單。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3 71.87%

32

(4 分)同意 4 12.5%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0%

(2 分)不同意 1 3.13%

4.53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7.學習任務比我想像中的更難。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5 15.62%

32

(4 分)同意 8 25.00%

(21)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3 9.34%

(2 分)不同意 5 15.62%

2.72

(1 分)非常不同意 11 34.42%

8.我不需要學習這個教學內容,我早就知道這些內容了。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4 12.50%

32

(4 分)同意 4 12.5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9 28.13%

(2 分)不同意 7 21.87%

2.66

(1 分)非常不同意 8 25.00%

9.我覺得行動 GIS 教學內容對我來說很有用。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4 75.00%

32

(4 分)同意 3 9.3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0%

(2 分)不同意 1 3.13%

4.59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0.行動 GIS 的教材內容讓我了解到八里的歷史。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1 65.63%

32

(4 分)同意 7 21.8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3 9.37%

(2 分)不同意 0 0%

4.47

(1 分)非常不同意 1 3.13%

(22)

三、聯結能力

在此部份的題目的得分在 3.91 ~ 4.47 分之間,表示學生進行行動 GIS 學習時,均能聯結到剛學習的知識或之前的相關知識,並加以運 用至問題情境,統計的結果如表 4-29 所示:

(一)有 81.25%的學生同意行動 GIS 的教學內容和他以前學過的知 識能連貫起來。

(二)有 81.25%的學生同意從這個學習活動中學到一些原來沒有預 期會學到的東西。

(三)有 65.63%的學生同意這個課程內容和他以前遇過或是做過、

想過的事物相連結。

(四)有 69.30%的學生同意行動 GIS 學習過程中,能思考問題是 什麼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五) 有 78.12%的學生同意能完全了解行動 GIS 任務中的教材內容。

表 4-29 行動 GIS 學習心得分析---聯結能力部份 11.行動 GIS 的教學內容和我以前學過的知識能連貫起來。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2 68.75%

32

(4 分)同意 4 12.5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5 15.62%

(2 分)不同意 1 3.13%

4.47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2.我從這個學習活動中學到一些原來沒有預期會學到的東西。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32 (5 分)非常同意 16 50.00%

(23)

(4 分)同意 10 31.25%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0%

(2 分)不同意 2 6.25%

4.25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3.我能將這個課程內容和我以前遇過或是做過、想過的事物相連結。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4 43.76%

32

(4 分)同意 7 21.8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7 21.87%

(2 分)不同意 2 6.25%

3.91

(1 分)非常不同意 2 6.25%

14. 我在行動 GIS 學習過程中,能思考問題是什麼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1 34.3%

32

(4 分)同意 8 25.0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12 37.50%

(2 分)不同意 1 3.13%

3.91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5. 我完全能了解行動 GIS 任務中的教材內容。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7 53.12%

32

(4 分)同意 8 25.0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4 12.50%

(2 分)不同意 2 6.25%

4.19

(1 分)非常不同意 1 3.13%

(24)

四、使用方法

在此部份的題目的得分在 3.19 ~ 4.88 分之間,表示學生進行遊 戲時,懂得發揮問題解決的精神,與組員溝通、解決問題,並且能 熟悉操作 PDA,統計的結果如表 4-30 所示:

(一)有 96.87%的學生同意與同學討論,可以幫助學習。

(二)有 78.12%的學生會看任務提示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有 87.50%的學生遇到困難會跟同組的人討論。

(四)有 65.63%的學生知道如何用行動 GIS 查詢八里國小在哪。

(五)有 100%的學生會使用 PDA 的觸控筆選取訊息及畫圖。

表 4-30 行動 GIS 學習心得分析---使用方法部份 16.我與同學討論,可以幫助我學習。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5 78.12%

32

(4 分)同意 6 18.75%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1 3.13%

(2 分)不同意 0 0%

4.75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7. 我會看任務提示來幫助我解決問題。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9 59.37%

32

(4 分)同意 6 18.75%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5 15.63%

4.31 (2 分)不同意 2 6.25%

(25)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8. 我遇到困難會跟同組的人討論。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1 65.62%

32

(4 分)同意 7 21.88%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2 6.25%

(2 分)不同意 2 6.25%

4.47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19.我知道如何用行動 GIS 查詢八里國小在哪。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14 43.76%

32

(4 分)同意 7 21.87%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7 21.87%

(2 分)不同意 2 6.25%

3.91

(1 分)非常不同意 2 6.25%

20.我會使用觸控筆選取訊息及畫圖。

有效人數 選項 選答 百分比

(5 分)非常同意 28 87.50%

32

(4 分)同意 4 12.50%

平均分數 (3 分)無意見 0 0%

(2 分)不同意 0 0%

4.88

(1 分)非常不同意 0 0%

(26)

五、小結

本問卷分析發現平均分數最高為「學習意願」,表示學生對於使 用行動 GIS 學習的方式十分有興趣,並能有成就感。其次為「使用方 式」,對於行動 GIS 的操作與使用,具有相當高的接受度,學習知識 經由問題解決的任務引導,也讓學生更容易瞭解。在教材內容部份,

大多數學生認為難易適中,且能使他們學到八里歷史的知識,有少部 分學生認為任務有點難。最後是聯結能力,雖然滿意度較其他部份 低,但卻也獲得高度的肯定,表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能夠由學習任務中 聯想到曾學習過的相關知識,並進一步思考。因此,綜合本問卷分析,

本研究行動 GIS 學習對於學生的學習態度,獲得正向的肯定與支持。

(27)

第五節 訪談紀錄結果分析

行動 GIS 教學之教學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與學生進行訪談,藉以 從中瞭解學生在使用行動 GIS 學習的狀況與心得感想。訪談結果節錄 如下:

一、 訪談題目:

1. 在上課過程中哪些是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事?

2. 你對學習活動中哪一個部份感到困難?為什麼?

3. 對於使用行動 GIS 上課,你認為自己的學習態度如何?

4. 對於使用行動 GIS 上課,你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5. 使用行動 GIS 學習的方式與老師導覽講授學習的方式,你對於這 兩種學習方式有何看法?

二、 訪談內容(Q 代表研究者提問,S1~S10 代表受訪學生) Q:在上課過程中哪些是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事?

S1:用 PDA 畫圖的時候,因為很有趣。

S2:PDA 很好玩,可以照相,還有尋寶遊戲很有趣。

S3:畫畫,因為畫畫會讓自己覺得有創意,還有用 PDA 照相,我喜 歡亂照,什麼都照。

S4:畫圖的功能,因為我喜歡畫畫。

S5:拍照功能,因為可以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S6:查地圖的功能,第一次用,覺得很方便。

S7:玩 PDA。因為就好玩嘛…第一次玩。

S8:畫畫,因為我很會畫畫!

S9:照相,因為照相可以拍到很多東西。

S10:畫畫,因為我很喜歡畫畫,覺得用 PDA 畫畫很神奇。

(28)

Q:你學習活動中哪一個部份感到困難?為什麼?

S1、S5、S8:尋寶遊戲,找了很久才找到。

S2:沒有特別難地方,都很簡單

S3、S4:有題比例尺我答不出來,不會換算。

S6:尋寶活動,因為找不太到。

S7、S10:螢幕有點小,看不清楚。

S9:回答問題有幾題我不會。

Q:對於使用行動 GIS 上課,你認為自己的學習態度如何?

S1:比平常上課好。

S2:普通,跟一般上課一樣。

S3:還好,比平常上課好很多。平常上課我都在莊孝ㄟ。

S4、S7:還好,沒有比上課認真。

S5、S6:比室內上課認真。

S8:非常的好!

S9:非常的好啊!

S10:很好。

Q:對於使用行動 GIS 上課,你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S1:學會使用 PDA,而且我比平常上課認真。

S2、S7:學到八里的一些歷史。

S3、S6:學到怎麼查地圖。

S4:學到用很小的筆畫畫。

S5、S10:讓我更了解八里。

(29)

S8、S10:學會操作 PDA。

Q:行動 GIS 學習的方式與老師導覽講授學習的方式,你對於這兩種 學習方式有何看法?

S1:老師講解會比較好,聽得比較懂,不過比較單調。

S2:不用聽老師一直講話,可以自己學,所以比較好。

S3:用行動 GIS 上課超爽!!因為不用聽老師上課,還可以偷玩遊 戲!哈哈!

S4:我覺老師教學比較有趣,可以馬上問問題。

S5:行動 GIS 可以做室內沒辦法做得活動。

S6:PDA 上課比較有趣,但是老師上課的話可以講課外的事,PDA 不能。

S7:行動 GIS 比較好,老師帶出去學不到太多東西。

S8:不用在教室上課比較好。

S9:行動 GIS 可以馬上教我們。

S10:PDA 比較好,如果再搭配更多遊戲會更好。

三、 訪談內容分析

綜合實驗組學生的訪談紀錄,可以得知,實驗教學過程的進行獲 得多數學生的認同,將各項結論歸納如下:

1. 學生對於行動 GIS 的接受度不錯,都覺得 PDA 很有趣,很好玩,

不會太難操作,少部分學生覺得螢幕有點小,看不清楚。

2. 學生對於自己上課的學習態度大致上都不錯,雖然有些學生認為 自己在室內比較認真,但他們還是有學到東西。

3. 學生對於尋找寶藏的地方感到困難,這是因為 GPS 的定位範圍設

(30)

定的關係,可定位範圍加大可改善此問題。

4. 學生對於比例尺的觀念不是很熟悉,所以答不太出來。未來教學 可在此部分多著墨。

5. 學生對於視覺效果比較活潑生動的部分印象效為深刻,例如拍 照、畫畫等功能。

6. 學生在學習收獲方面,有人著重於資訊媒介的操作能力(PDA 的 使用),有人則著重於教材內容(更了解八里),由此可知,若將學 生較不感興趣的上課內容融入於資訊媒體中,學生能從中學習。

(31)

第六節 研究結果討論

綜合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及資料分析,提出下列幾點分析結果:

一、 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鄉土地理學習成效之影響分析

本研究以「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及「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 驗後測」來評估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鄉土地理學習成效之影響,結果發 現:

(一) 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效上有顯著的差異

(F 值為 13.402, p<0.05)。

1. 實驗組 2 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實驗組 1。

2. 實驗組 2 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

3. 實驗組 1 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對照組。

由統計分析結果,研究者根據學生學習心得與文獻探討分析,接受 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的原因推測 為,行動 GIS 學習提供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行動 GIS 學習者的學習 成效優於室內 GIS,探究其原因為行動 GIS 的學習者,能從真實情境中 應證學習,學習者能實際接觸學習景點,並與場域互動學習,原本課本 或是電腦上圖文呈現的鄉土地理知識,更能真實的存在於學習者眼前,

藉由適切的教材內容及學習活動規劃,搭配行動學習輔具的幫助,更能 提升學習之成效,相較於室內 GIS 的學習,行動 GIS 可以即時的讓學 習者與場域互動,具有主動學習的優勢。而戶外傳統講述教學方式,是 由教師所引導,但在開放式的空間中,較難控管學生的學習狀況,且學 生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失去專注力,而造成學習成效的差異。所以,

本研究發現透過行動載具學習,使學習者更能專注於學習活動中,加深 學生學習的責任心,藉由行動學習輔具的幫助,移除戶外教學的缺點。

(32)

二、 不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結果 之交互作用影響分析

(一) 由於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 值為 1.118, p>0.05),而「組別」

因子之主要效果考驗的 F 值顯著,需進行各別因子事後比較。

(二) 接受不同教學方式對於場地獨立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效上有 顯著的差異(F 值為 7.995, p<0.05)。

1. 實驗組 2 場地獨立學生的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對照組場地獨立學生。

2. 實驗組 1 場地獨立學生的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對照組場地獨立學生。

3. 實驗組 2 場地獨立學生的後測成績雖優於實驗組 1 場地獨立學生的 學習成就,但是未達顯著差異。

由統計結果及文獻分析,探究其原因為場地獨立的學生喜歡以主動 的方式學習,實驗組 1 及實驗組 2 皆提供主動學習的環境。由文獻分析 可知(Thompson, 1988;劉柄輝,1999),場地獨立的學生較以喜歡主 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具有獨立學習、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特性,因為本 研究之實驗組 2 提供場地獨立學生一個主動學習且易於獨立學習的環 境,使得場地獨立的學生,在行動 GIS 的學習成效表現上,明顯較戶 外傳統學習來得優異。而對於場地獨立的學生而言,室內 GIS 學習環 境仍較於戶外傳統學習提供較有主動學習的機會,所以場地獨立的學 生,在室內 GIS 的學習成效表現上,較戶外傳統學習更加顯著。至於 行動 GIS 與室內 GIS,雖然場地獨立的學生在行動 GIS 的學習成效較 優於室內 GIS,但二者差異並未達到顯著,顯示二者皆提供予場地獨立 學生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

(三) 接受不同教學方式對於場地依賴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效上未

(33)

達顯著的差異(F 值為 0.356, p>0.05)。

由統計結果及文獻分析(Thompson, 1988;劉柄輝,1999),探究 其原因為場地依賴的學生,需要某些環境或條件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學 習。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場地依賴的學生喜歡與同學共同達到目標,

希望得到教師的引導肯定。而本研究之三種不同教學方法,實驗組 1 與實驗組 2 皆透過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場地依賴的學生可藉 由此學習方式與同學共同達到目標,而戶外傳統教學則是強調同儕或是 教師口頭稱讚、外在的增強,藉他人提示學習目標,以刺激學習動力,

符合場地依賴者的特性。因此三種教學方式皆具有場地依賴的部份特 質,所以三種教學方式對於場地依賴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並沒有達到 顯著的差異。

三、 不同教學方式對於不同學習態度的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結果 之交互作用影響分析

(一) 對於學習態度高的學生而言,教學方式與後測成績未達顯著。

顯示對於學習態度高的學生而言,不論進行何種教學方式,其 學習成就並不會有顯著的差異。

(二) 對於學習態度中及低的學生而言,行動 GIS 教學的學習成就,

顯著優於室內 GIS 教學以及戶外傳統教學。顯示藉由本行動 GIS 的輔助學習,對於學習態度中與低的學生而言,皆能達到 良好的學習效果。此論點與過去的研究:行動學習輔具能提升 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生對於 GIS 輔助教學持正向、積極的態 度相符。

(34)

(三) 對於戶外行動 GIS 教學而言,不同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成就未 達顯著差異,顯示利用戶外行動 GIS 教學,不同學習態度的學 習者,其學習成就並不受其學習態度的影響。推測可能的原因 是行動學習輔具的應用引發及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從訪談 中可發現,學生對於使用 PDA 學習都感到新奇、有趣,且多數 的學生覺得自己在使用 PDA 的學習過程表現良好。

(四)對於室內 GIS 教學而言,學習態度高的學生之學習成就顯著優 於學習態度中及低的學生,但學習態度中的學生的學習成就雖優 於學習態度低的學生,但未達顯著,且差異極小,顯示室內 GIS 教學對於學習態度低的學生而言,能提升其學習成就,與過去研 究:GIS 能將教學內容以更多樣的方式呈現,提升學生學習興 趣,加強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接觸了解社區,可提升學生對於探 討 真 實 世 界 的 資 料 的 興 趣 ( Meyer, Butterick, Olkin, &

Zack,1999;Summerby-Murray, 2001)等研究結果相符。

數據

表 4-1 前測成績與後測成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實驗組 2(n=33)  63.48 14.11 81.21 10.53  實驗組 1(n=34)  66.91 14.30 79.70 9.77  對照組 (n=32)  65.30 15.56 72.58 12.13  二、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前,依據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必須先考驗 組內迴歸係數是否符合同質性,以三組學生之前測成績及後測成績進 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
表 4-5  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之調整後平均數  95%信賴區間 組別 平均數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實驗組 2  82.208 1.217 79.732 84.684  實驗組 1  78.474 1.229 76.036 80.913  對照組  72.546 1.244 70.076 75.016
表 4-20  實驗組 2 的學生學習成就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p  學習態度  168.989 2 84.494  1.473  0.246  誤差  1663.089 29  57.348    (二)室內 GIS 教學(實驗組 1)  以室內 GIS 教學的學生進行共變數分析,α=.05 為顯著水準,結 果如表 4-21 所示。由表 4-21 得知,就室內 GIS 教學的學生而言,在 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後,實驗處理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 值為 1.473, p&lt;
表 4-22  實驗組 1 的學生後測成績事後比較表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 平均數 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下限  上限  高  中  低  11.531*  13.195* 2.345 2.706  0.000 0.000  6.743 7.669  16.320 18.721  中  高  低  -11.531* 1.664  2.345 2.258  0.000 0.467  -16.320 -2.949  -6.743 6.276  低 高  中  -13.195*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 學校可以組織不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例如:內地

全方位學習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以達至在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