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上來益大 , 下去微小,覆之象也,故名曰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上來益大 , 下去微小,覆之象也,故名曰覆"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平脈法篇-條文 4

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裏也;脈來頭小本 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 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 汗者死。

〔按〕:

脈來頭小本大者,當是「脈來大去小」,上微頭小者,當是「上微小者 為陰盛」。下微本大者,當是「下微小者為陽盛」,始與上下之義相屬。

〔註〕:

上以脈之來去疾遲,候內外虛實之診,此以脈之來去大小,診表裏 盛衰之病。脈上來微小,下去反大,反之象也,故名曰反脈。上來益大 下去微小,覆之象也,故名曰覆。反者,病在裏為陰盛;覆者,病在表 為陽盛。陽盛則病格,陰盛則病關,陰陽盛極不相交通,則病關格。頭 無汗者,陽未離陰,故可治;有汗則陽已上脫,故曰死也。

※平脈法篇-條文 5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摶,名 曰綱。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摶,名 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遲緩相摶名曰 沈。

〔按〕:

名曰沉之「沉」字,當是「強」字,玩下文自知。

(2)

〔註〕:

此詳上條,脈之來去盛衰之狀也。寸口,通指寸、關、尺而言也。衛主 氣為陽以候表,榮主血為陰以候裏。脈隨指有力上來,衛氣盛也,謂之 高;脈隨指有力下去,榮氣盛也,謂之章。高者長盛也,章者分明也。

高章相合,名曰網。網者以榮衛俱有餘,有總攬之意也。

脈隨指無力上來,衛氣弱也,謂之惵;脈隨指無力下去,榮氣弱也 謂之卑。惵者恍惚也,卑者縮下也。惵卑相合,名曰損。損者以榮衛俱不 足,有消縮之意也。若高章、惵卑之脈,與不疾、不徐緩遲之脈同見,則 為盛者不過,弱者不衰,皆名和脈。強者,即下文所著是也。

※平脈法篇-條文 6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 聲商,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 薄鮮鞕。陰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得,名曰強也。

〔按〕:

「薄鮮鞕」三字,不成句,應是衍文,當刪之。

〔註〕:

此承上條以釋「強」字之義。

言凡人稟陽氣盛,則得高章之盛,稟陰氣盛,則得惵卑之弱,此平 人之常。若能兼見緩遲平脈,斯為陰陽相抱,榮衛相和,始名曰強。強 者即色鮮顏光,血滿肉緊之謂也。

〔集註〕:

方有執曰:緩以候胃,遲以候脾。陽氣長者,言胃氣有餘也。顏色、聲 音、毛髮皆陽也。鮮,麗也。光,輝也。商,清也。長,美也。形容胃陽之 有餘也。陰氣盛者,言脾氣充足也。骨髓生,血脈滿,肌肉緊,骨髓血 肉皆陰也,形容脾陰之充足也。相抱,言和洽也。俱行,言周流也。相摶,

言合一也。極言二氣得其和平,皆由脾、胃盈餘之所致,必如此,則其 人之健王而強壯可知,故曰:強也。

(3)

※平脈法篇-條文 7

師曰: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沈。肥人當沈,今反 浮,瘦人當浮,今反沈,故責之。

〔註〕:

上條以脈之盛衰,候人之強弱,此條以脈之浮中沈,分人之皮、脈、

肉、筋、骨,以候五藏之診法也。心肺俱浮,肝胃俱沈。以皮之浮、脈之 浮而別心肺之浮也;以筋之沈、骨之沈而別肝腎之沈也。脾主肌肉,在 浮沈之間,故候中也。肥人肌膚厚,脈當沈;瘦人肌膚薄脈當浮。今肥 人脈反浮,瘦人脈反沈,故當責其病在何藏也。

〔集註〕:

方有執曰:責,求也。肥人當沈者,肌膚厚,其脈深也,故求其病於 浮。瘦人當浮者,肌膚薄,其脈淺也,故求其病於沈。

※平脈法篇-條文 8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

師曰:脈,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

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 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 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 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註〕:

此承上條詳言皮、脈、肉、筋、骨各有所主,以候五藏之病也。

菽,豆也,約略輕重言之,非謂有其形也。難經曰:如三菽之重,與 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九菽之重

(4)

與肌肉相等者,脾部也;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 舉之來疾者,腎部也。各隨所主之部,以候藏氣也。至於寸口、關上、尺 中,亦各有所主之位,以候藏氣。左寸心也,右寸肺也,左關肝也,右 關脾也,尺中腎也。今特舉腎藏之部例之,以概其餘也。假令下利而甚 元氣暴奪於中,寸口、關上、尺中全不見脈,法當死;其不死者,必是 尺中時有一小見之脈也。再舉頭者,謂一呼再起頭,一吸再起頭,合為 四至也。夫尺中時一小見之脈四至,則是腎間生氣之源未絕,即下利未 止,尚為易治。若一息二至,名曰損脈,是氣衰無胃,故為難治也。

〔集註〕:

程知曰:難經三菽、六菽之說,蓋言下指輕重有差等,以候五藏之 氣也。又云: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者,是胃之陽氣已絕也。

難經以損脈為陽氣下脫之脈,故曰損脈,至為難治也。

※平脈法篇-條文 9

寸口脈,浮為在表,沈為在裏,數為在府,遲為在 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

〔註〕:

寸口,通指三部言也。此以浮、沈、遲、數,候人表裏、藏腑之診法也。

浮者,皮膚取而得之脈也,浮主表,故曰:浮為在表。沈者,筋骨取而 得之脈也,沉主裏,故曰:沉為在裏。數者,一息六至之脈也,數主陽 腑屬陽,故曰:數為在腑。遲者,一息三至之脈也,遲主陰,藏屬陰,

故曰:遲為在藏。假令診其人脈遲,此為病在藏,舉一遲脈以例其餘也

〔集註〕:

程知曰:軀殼之外,榮衛為表,軀殼之內,藏府為裏,故以浮沈別之 諸陽雖皆屬府,諸陰雖皆屬藏,當以遲數別之。然傷寒中之傳變,亦有 數而入藏,遲而入府者,熟讀經文自知也。

張璐曰:此以浮、沈、遲、數,定表裏、藏府,而全重於「遲為在藏」句,

故重申以明之。設脈見浮遲,雖有表證,祇以小建中和之,終非麻黃、

青龍所宜,以藏氣本虛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沙彌十戒 (沙彌者梵語。此云息慈。息惡行慈故曰沙彌。息於十惡故受十戒耳。慈念眾生故有 不殺等也。此之十戒乃是眾戒之根本。先護持之)

  案靈裕法師寺誥。凡有十名寺。一曰寺 (義準釋名) 。二曰淨住 (穢濁不可同居) 。三曰 法同舍 (法食二同界也) 。四曰出世舍 (修出離世俗之所也) 。五曰精舍

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 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

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 泉懸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旦款門

• 按照《毛序》所釋,本詩意在歌頌「后妃之 德」,並藉此「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

•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所至

大抵能雅而不能美且壯者,職是故也。以繪畫論,則有若國朝之王翬,彼固無藝術上

何況男女之情的美妙難言,心領神會,與禪之滋味也不乏相似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