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11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2011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11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 年 10 月

(2)

目 录

一、学校和本科教育概况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三)教学条件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三) 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四)教学方法和实验实习改革

(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教学激励政策与教学中心地位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开展各种评估评价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生情况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三)学生健康状况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五)学生成就

六、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特色 七、主要问题分析

(3)

一、学校和本科教育概况

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

之江等 5 个校区,占地面积 4.50 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 194 万余平方米。

学校设有 7 个学部,37 个学院(系),现有本科专业 123 个,涵盖了哲学、经济 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11 大学 科门类。其中,哲学类专业 1 个、经济学类专业 5 个、法学类专业 4 个、教育学 类专业 6 个、文学类专业 17 个、历史学类专业 2 个、理学类专业 22 个、工学类 专业 37 个、农学类专业 9 个、医学类专业 5 个、管理学类专业 15 个。拥有一级 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4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1 个。

截至 2011 年底,全校教职工总数 8222 人(不包括附属医院职工),其中女 教职工 2777 人,占 33.8%。具体为:(1)校本部教职工数 5417 人(专任教师 3146 人、教辅人员 834 人、行政人员 1226 人、工勤人员 211 人);(2)科研机 构人员数 1049 人;(3)校办工厂职工数 420 人;(4)附设机构人员数 1291 人。

现有院士 26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4 人、工程院院士 13 人、双聘院士 4 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学者 36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81 人,国家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88 人。

2011 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2664 人,研究生 21213 人,其中博士研究 生 7508 人,硕士研究生 13705 人。另有攻读学位留学生 1971 人,其中本科生 1440 人,硕士生 323 人,博士生 208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的 49.4%。

2011 年本科计划招生 5600 人,实际招收 5602 人。其中,普通高考理科生 3712 人,普通高考文科生 655 人(普通高考生中包含体育特长生 14 人,文艺特 长生 92 人),保送生 423 人,求是科学班保送生 39 人,南京军区国防生 80 人,

应用生物科学(提前批)441 人,体育单考单招类考生 38 人,民族内地班学生 62 人,港澳台学生 34 人,美术专业类考生 70 人,少数民族预科班转入学生 44 人,体育高水平运动员 26 人。2011 级录取新生中男生占 60.4%、女生占 39.6%,

少数民族生占 6.9%,农村户籍占 32.2%,应届生占 93.3%,党员和预备党员占 1.47%。

2011 年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制度改革和 加盟高水平大学“AAA 测试”选拔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学准新生计划” 、“西

(4)

迁之路学子计划”、“保送生计划”、“攀登计划”、“创意设计人才计划”等多元选拨 机制,推进本科招生宣传工作的院系责任制和阵地前移、重心下移等措施,促进 了本科生源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全校共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1430 人,其中教授 1246 人;副高级专业 技术职务人员 2557 人,其中副教授 1549 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2333 人,

初职人员(含未定职人员)219 人。现有 10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3 个国家级教 学团队。

全校专任教师为 3146 人,其中正高级 1282(其中教授 1246 人),占 40.8%;

副高级 1352,占 43%。教辅人员 834 人。另有外聘教师 498 人。生师之比为 16.5 : 1(教辅人员折半计入教师数)。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 76.7%,年龄 45 岁以下的占 57.7%。专任教师的学科分布如表 1。

表 1:专任教师学科分布情况 (单位:人)

专业项目 专任教师总数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及以下 总 计 3146 1282 1352 512 总计中:女 777 167 400 210

哲 学 44 19 20 5

经济学 107 34 52 21

法 学 118 36 49 33

教育学 162 39 74 49

文 学 295 79 101 115

历史学 48 15 17 16

理 学 519 236 214 69 工 学 1219 505 571 143

农 学 182 96 70 16

医 学 290 160 105 25

管理学 162 63 79 20

(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11 年度春夏学期开设课程 1879 门,秋冬学期 2230 门,全年共开设 8131 个教学班,其中教学班由教授授课的比例约 31%。2011 年各院系 1246 名教授中,

(5)

共有 1060 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教授授课比例为 85%。

(三)教学条件 1. 教学经费

2011 年全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882 万元,生均 1170 元;其中课程运 行经费 495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 531 万元,生均 216 元,本科实习经费 650 万 元,生均 264 元。 此外,2011 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和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费 1800 万元,学校“985 工程”专项经费投入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经费 2120 万元。

进一步改善了教学设施,促进了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和建设。

2. 教学用房

全 校 教 学 行 政 用 房 总 面 积 1022483 平 方 米 , 其 中 实 验 室 面 积 604948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2 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13 平方米。

3. 图书资料

截至 2011 年底,浙大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 535 万册,院系资料室实体藏书 130 万册,生均实体图书 105 册; 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 16000 种,外文电子书 20000 种,中文电子图书 100 万册。

4. 教学仪器设备

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全校仪器设备台件数达到 188952 台(套),总金 额 36.19 亿元,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7.02%和 17.66%;其中 10 万元以上 4899 台

(套),金额 195328.46 万元,分别占台件数的 2.59%和总金额的 53.97%。生均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 57000 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类招生改革的变化,调整优化专业结构:①临床 医学专业由原七年制调整为五年制;②将原生物医药类调整为医学类招生,该类 包括五年制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 4 年制的药学、中药学、药物制 剂学 6 个专业;③根据外语学院教学改革需要,新设立人文类(外语)大类培养,

涉及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和翻译 6 个专业。

为更好地推动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保证人才培养的延续性,

(6)

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举办了 10 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建设研讨会,落 实了学生实习的合作企业,加入企业培养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与国内 外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并从“985”经费中计划并落实了卓越工程师经费。获批 的 10 个专业向教育部报送了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2011 年度进展报告,于 2011 年全部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阶段检 查。同时向教育部申报并获批了第一批共 13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学校积极组织向教育部申报并获批了 2011 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截止 2011 年底 浙江大学共获得 37 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其中第一类特色专业 26 项,第二 类特色专业 11 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涉及浙江大学 35 个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 业有 3 个特色专业方向),整体专业覆盖面为 28.5%。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1. 通识核心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建设

组织召开了各类课程建设研讨会,如第二届通识教育研讨会、通识核心课程 研讨会、助教培训和经验交流会等,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副主任及通识 教育基础课程负责人来我校作专题报告,并与我校教师座谈,推进通识课程建设。

按照“成熟一门开设一门”的原则,2011 年增开了《西方学界的中国艺术史》、

《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和《创意与批判性思考》

4 门通识核心课程。

继续推进科技与创意设计大类课程建设,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堂 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相关院系沟通,完善了《工程数学》、《工程物理》、

《工程材料》、《系统科学与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了对科技与创意设计 大类课程建设的中期检查。协助国际设计研究院,对我校输出到新加坡科技设计 大学的 5 门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加强课程网络化建设,利用本科教学课程中心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等,为广 大师生提供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展示、课程内容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2.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2011 年共开设了 550 门次的双语教学课程,其中有 10 门为国家级双语示范

(7)

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这些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为培养、提 高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更好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 量,根据浙大人发《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专项计划实施办法》, 经教师申请、院(系)推荐、人事处和本科生院审定,《逻辑与语用推理》等 24 门课程列入浙江大学第一批“新星计划”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激励“新星计 划”的青年教师,为本科生开设出优质的双语课程。

2011 年学校又启动了《浙江大学海外教师全英文课程建设计划》,并制订了 相应的管理办法,计划 2011-2013 年共引进海外教师开设 100 门由外教主讲的全 英文课程,每门资助经费 10 万元,2011 年启动了 19 门全英文课程的开设。

3. 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推出的首批 “质量工程”二期项目,我校申报的 8 门全部入选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成功率达到 100%,门数列全国 第一,是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的开门红。目前《王阳明 心学》、《新材料与社会进步》二门课程已正式上线。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充分说明 社会对我校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精湛的教学水平的认可,也提高了 浙江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为准确把握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内容、要求及技术标准,我 校还承办了由教育部主办的“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培训会议”,35 所

“985”高校 105 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浙江大学共有 72 门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对已有一定基础的病理学、微机原 理与接口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等 8 门课程进行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培育,为申报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做好准备。

5. 教材(含电子教材网络教材)

为做好“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的推荐遴选工作,据统计我 校 2006.1-2011.6 期间共出版了 1014 部教材。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经学校组

(8)

织评审,择优向教育部推荐了 51 部教材申报“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为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规划教材精品战略,“选”、“编”结合,以

“选”为主,教育部 2011 年遴选了“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我校有《化学与人类 文明》(第二版)、《图学应用教程》(第二版)、《工程电磁场原理》(第二版)等 6 种教材入选,现共有 17 部国家“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我校 2011 年共出版教材 95 部。

(三) 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2010-2011 学年春夏学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春夏学期约 1865 人,共 开设课程 1879 门,共有 3810 个教学班,其中低于 50 人的教学班占 60.6%,50-99 人的教学班占 23.2%,100-150 人的教学班占 16.2%。 2011-2012 学年秋冬学 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 2067 人,共开设课程 2230 门,共有 4321 个教学班,

其中低于 50 人的教学班占 61.1%,50-99 人的教学班占 20.7%,100-150 人的 教学班占 18.1%。

根据 2011 级培养方案,各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率如下:

学科门类 实践学分 总学分 实践学分约占比例

经济学 33.5 165 20%

法学 31.5 165 19%

教育学 38.5 165 23%

管理学 41.5-50.5 165 25%-31%

哲学 30 165 18%

文学 30-41 165 18%-25%

历史学 30 165 18%

理学 29-65 165 18%-39%

工学 40-63 165 24%-38%

建筑学 76 205 37%

农学 48.5-61 165 29%-37%

医学 67.5-105 215 41%-49%

(9)

各学科门类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如下:

学科门类 比例(%) 学科门类 比例

经济学 25.45% 历史学 47.58%

法学 39.09% 理学 34.53%

教育学 28.54% 工学 30.09%

管理学 31.82% 农学 29.12%

哲学 43.03% 医学 23.81%

文学 34.05%

根据 2011 年本科学生对开课课程教师进行的评价,评价为满分(5 分)的约 占 16%,评价值为 4.9 分的约占 22%,评价为 4.8 分的约占 23%,评价为 4.7 分 的约占 15%,评价为 4.6 分的约占 10%,评价为 4.5 分的约占 6%,评价为 4.5 分以下的约占 8%。

此外,根据对教学督导员 2010-2011 学年所听的 750 多门次课程听课情况汇 总分析。从总体评价看,750 多门次中,总体评价为优的占 21%,良为 75%,中 为 4%。其中,从各年龄段教师的优秀率分布来看,中年教师的优秀率最高,为 39%。

(四)教学方法和实验实习改革 1.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经教师申报、专家评审,设立了 66 项(重点 16 项、一般 50 项)“2011 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举办了项目开题和建设 研讨会,2011 年 12 月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检查采取网评和会评方式,

专家们对各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详尽的审查,对项目建设阶段成效给予了 肯定,认为这些项目以课程为载体,以“方法”为切入点,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

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角度进行实践探索,也能结合具体课程教 学实际,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探讨了新的考试方案,建立新的 分类考试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受

(10)

省教育厅委托,对我校 12 项 2008 年度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有 3 个项目获得优秀。

2.实验教学改革

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学校进行了实验教学设备仪器研制的项目立项工作。通 过教师申报和各有关院(系)推荐,专家评审和学校审核,《DSP 电机控制综合实验 创新平台》等来自理、工、农、医、文各教学实验室 44 个项目获得立项,项目资助 经费共计 80 万元。对 2009 年立项的 60 个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其中 11 个项目评为优秀,其余 49 个项目均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3.教学实习改革

积极推进名企名校产学合作教育,与多家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 校企合作联盟,让本科生到对方企业进行长时间实习暨毕业设计。2011 年光电 系、控制系、能源系、机械系、管理学院等 5 个学院(系)共 35 名 2007 级毕业 班学生首先进行了长时间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 位学生取得了毕业设计优秀的成绩,优秀比例达 54%,其中 5 位学生的毕业论 文入选浙江大学 2011 届百篇特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完成了 2010 年度“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助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经评 审,7 个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其中 1 个项目为优秀。完成了 2011 年度“校内实 习基地建设资助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8 个项目获得校内实习教学基地建 设专项经费立项,合计获得 18 万元资助。

(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 组织各级本科生科研训练

2011 年浙江大学校、院(系)共立项 SRTP 项目 1733 项,其中校级立项 986 项、

院(系)立项 747 项。并对 2010 年立项的 SRTP 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同时,为加 强与社会企业紧密合作,强化以基于社会问题研究和领域需求相结合,积极创建“产 -学-研-应用”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平台,学校首次与中控科技集团合作,组织实施 2011 年首届“中控教育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0 项,并制定章程,

建立“双导师制”,并同步纳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11)

组织实施了 2011 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07 项;我校三个项目 入选参加在同济大学召开的 2011 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如期完成 2009 年第四期 60 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2010 年第五期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与一年期和一年半期的结题验 收。

组织实施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157 项,其中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137 项,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 项,并对项目进行 了中期检查。如期完成了省实施办对 2009 年、2010 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项目的结题验收。

2. 承办国内外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我校目前组织开展 20 大类 49 项学科竞赛项目,从单一学科竞赛向多学科、

交叉性、基于社会企业问题和知识趣味型相结合,参赛层次从校到省和国家,最 后走出国门,融入到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大舞台。其中承担了浙江省高校大学 生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程序设计、英语演讲、广告设计、工程综合能力和化工 原理设计竞赛等省高校七大学科竞赛秘书处工作;承担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 赛、节能减排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工作,成功和富有成效的组织和 协调第 5 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第四届节能减排竞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 商务竞赛,并得到全国高校的一致好评,多次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奖。

学校高度重视综合性学科竞赛实践基地建设,2011 年投入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 学科竞赛经费 150 多万,用于 18 个综合性学科竞赛实践基地和学科竞赛网站建设。

3.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紧密结合建党 90 周年的历史契机,围绕开展“红色寻访”主题实践教育活 动和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两项重点实践内容,通过组织开展走访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老革命(老党员)、形势政策宣讲、教育教学实习、社会 调研、“三支一扶”、基层挂职锻炼等活动,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引导 大学生加强对党史国情的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秉承求 是校训、传播求是精神。据统计,2011 年寒假有 210 支小分队、1000 余名大学 生,2011 年暑假有 700 余支、约 8000 大学生参加了以“红色寻访”主题为核心 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路甬祥、赵洪祝、袁贵仁、潘云鹤、夏宝龙、蔡奇等多

(12)

位中央及省部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 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持续关 注,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各类媒体也对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各种形 式的深入报道。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教学激励政策与教学中心地位 1.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学校颁布了《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推行“教师岗位分类 管理”:设立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教学团队岗、应用推 广岗等 5 类岗位,对不同岗位制订不同的岗位职责。并在在教学方面首次设立求 是特聘教学岗、求是特聘实验岗,2011 年聘请吴秀明、何莲珍、陆国栋、杨启 帆、王彦广、吴敏等 6 名教授为求是特聘教学岗,李吉学、洪健教授为求是特聘 实验岗。

2.设立“心平奖教金”和“优质教学奖”

为鼓励教师热爱教学并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 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设立了“心 平奖教金”和“优质教学奖”以表彰和奖励教学质量优秀、课程建设改革成绩突 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心平奖教金是由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及夫人刘昕女士在浙江大学设立的教 师荣誉奖,每年评选一次。荣誉奖设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心平教学贡 献奖和心平教学贡献提名奖三类。学校对获得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教 师颁发奖金人民币 100 万元/人,对获得心平教学贡献奖的教师颁发奖金人民币 10 万元/人,对获得心平教学贡献提名奖的教师,学校颁发奖金人民币 5 万元/

人。

为更好实施优质教学奖的评选工作,学校制订了《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评 选暂行办法》,并规定了年度教学工作量需在同类岗位教师中处于前三分之一左 右、教学质量优良等条件。新设立的优质教学奖设一等奖10名和二等奖80名,奖 金额度为一等奖5万元/人,二等奖2万元/人,并从2011年度开始,每年评选一次。

(13)

3. 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2011 年先后有 10 次校长办公 会议研究本科生招生入学、教师岗位聘任、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全英文课 程建设,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国家教学名师奖评选等本科教学相关工作。

学校党委常委会先后有 9 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贯彻教育部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文件、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迎评促建、

加强各类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座管理、设立心平奖教金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2011 年学校领导主持的暑期务虚会上,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医学院办学综合改革”方案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1. 开展各项教学检查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我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检查:在每学期开学第 一周对每门课程、每个课堂都进行教学秩序全面巡查, 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周对 所有考场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巡查。

对 2011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及其质量进行了抽查。从检查情况 看,总体上院、系及专业教研室对毕业环节工作很重视,指导教师用于指导毕业 论文(设计)上的时间比较充足,绝大部分毕业生能认真对待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环节工作基本上能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去作。

对 2011 年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和教师预报开设的双语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进 行跟踪。安排教务处科职以上人员听课 57 个教学班,95 门次;组织对通识核心 课程教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3000 余份,教学调查结果反馈任课教师。

聘请专门人员对部分院系教师预报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了跟踪听课。从听课 情况看,61%课程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28%课程未能完全达预期目标,11%课 程未能达预期目标。

对 2010-2011 学年的部分课程试卷进行了检查。检查了 19 个院系 50 门课程 试卷(其中 38 门课程采用卷面形式、12 门课程采用课程论文形式)。检查结果 为 4 门课程试卷评定为优秀,22 门课程评定为良好,19 门课程评定为中等,5 门课程评定为合格。

(14)

2. 加强教学督导

完成了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员的换届工作,改变以往单纯由有关人员推荐的 聘请方法,改为公开招聘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在全校招聘教学督导员,经过审核,

从 2011 年秋学期起新一届本科教学督导组共聘请了 30 位督导员。为加强交流和 学习,于 2011 年 9 月组织了 8 位多年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老师赴西安交通大学 和西北工业大学两所高校,就如何加强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进 行了调研学习,并提交了调研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2011 年教学督导 组共听了 845 门次课程,抽查了 50 门课程试卷,抽查了学生到课率,参与了毕 业论文检查等工作。

3. 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违纪处理办法

根据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和少数教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纪情况,

我校于 2006 年专门制订了《浙江大学本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针对教师 在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违纪情况,作出了明确的认定与处理规定,并在 2008 年进行了修订。2011 年根据近年来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本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再一次作出修订,对本 科教学中新出现的一些妨碍正常教学秩序的、原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中未作 出界定的情况作出了明确的认定与处理规定,并出台了新的《浙江大学本科教学 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2011 年 12 月修订)》。

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故,在核查清楚基础上,按有关规定和相关程序,

对教学事故责任人严格按照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进行处理。2011 年共有 6 位教师因发生严重教学事故被全校通报批评,8 位教师因发生一般教学事故被学 院(系)训诫谈话或通报批评;另有 2 个院系因教学管理疏漏发生教学事故被学 校通报批评。

(三)开展各种评估评价 1. 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完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学校从 2009 年开始试行对各学院(系)本科教学工 作年度绩效考核,并从 2010 年开始施行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15)

11 年按照修订后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学院(系)2010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的绩效 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考核,经考核,2010 年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 3 个学院

(系)的考核等级为 A+,医学院等 12 个学院(系)的考核等级为 A。学校对年 度本科教学绩效考核中,考核等级为 A+和 A 的学院(系)进行了奖励。

2.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根据学校考核工作的安排,12 月启动了 2011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的考核工作。

对全校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学团队岗、实验岗教师 2011 年度本科 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并初步拟定了 2011 年度本科教学奖励方案。在 12 月 1 日 下发了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考核通知,对考核的时间范围、主要考核内容、考核 的等级及等级的评定原则等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各学院(系)根据所 发通知对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学团队岗、实验岗教师 2011 年度本 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

3. 学生评教工作

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学习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相关经验的 同时,还赴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考察课堂教学 质量过程评价有关情况,对我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并拟定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实时评价方案。

4. 专业认证

为促进工科专业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建立与注册工程 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 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今年 5 月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建筑学 教育专业认证,并通过优级评估。向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报 送了机械专业通过认证专业点有效期延长的申请。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生情况 1. 毕业生学业状况

2011 届共 4964 名毕业生顺利毕业,其中学位授予 4950 名,另优结业生 183 名,延长学制 364 名;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有 168 名学生获辅修证书,4 名学生

(16)

获第二专业证书,173 名获双学士学位证书。

2. 毕业生海内外深造情况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和海外深造总人数为 2751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54.32%。其中国内升学人数 1724 人,升学比例为 34.04%;出国留学人数为 1027 人,出国比例为 20.28%。在国内升学人数中,有 1526 名本科生升学至国内 985 高校。

在出国留学深造方面,我校本科毕业生近几年出国留学比例呈稳步增长态 势。2011 届毕业生中有一批进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

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和东京大学 等世界一流名校学习,进入世界前 100 强大学深造的总人数达 435 人,比 2010 年增加了 95 人。

3. 毕业生就业状况

截至 2011 年 8 月底,我校 2011 届本科毕业生有 2751 人在国内升学或出国 留学,2168 人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达到 97.14%。其中协议书就业的 2249 人。

在就业的毕业生中,在浙江省就业的占 59.59%。去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60%

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四个省市就业。此外,有 94 位毕业生签约赴西 部地区就业。从参加就业毕业生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各类企业(约为 84.75%)。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1.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根据全校各年级学生对所学课程评价统计,近几年学生对课程满意率(很满意 和满意)为 95%左右。根据近年我们在毕业生中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统计,90%以上 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质量高或比较高。

2. 毕业生对专业和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评价

根据近年在毕业生中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统计,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总体评 价好和较好的比率在 90%以上;认为我校上课教师总体教学水平高或比较高的比率 在 90%以上。

(17)

(三)学生健康状况

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2011 年学校上下一致努力,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目的,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 自觉性,还针对体质差的学生实施了“以测促练、运动干预”的群体计划,专门 开设了两个体弱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班,派出精干指导老师,经过每周三次训练课,

经过数周的训练,学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根据 2011 年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全校学生(1-4 年级)21561 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结果合格率 85.15%。其中 31.94%学生达到及格水平、49.48%学生达到良好水平、3.73%学生达到优秀水平。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在 2011 年秋学期大型招聘会期间 组织了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据来校举办招聘会的 440 余家企事业单位随机发放 问卷调查(其中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占 35.20%,各类企业占 58.16%),我校毕业 生约 70%主要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编 辑、记者等,13.78%担任各类企业重要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同时反 应我校毕业生总体印象很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毕业生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的用人单位占 88%,不太满意的仅占 3%。

(五)学生成就 1. 学科竞赛获奖

2011 年我校组队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共获奖 76 项,其中荣获国际特 等奖 2 项、一等奖 21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7 项;荣获全国特等奖 3 项,一 等奖 11 项,二等奖 18 项,三等奖 6 项(具体见下表)。

2011 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汇总表

获奖等级

竞赛项目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1(Informs 奖) 6 3 10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第 35 届全球总冠军 1

亚州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3 5 4 12

世界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1 3 4

国际德国红点概念设计竞赛 11 11

合 计 2 21 8 7 38

(18)

2011 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汇总表

获奖等级

竞赛项目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 4 6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4 2 6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1 1 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1 5 6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2 2 3 2 9

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科技作品竞赛 1 4 5

合 计 3 11 18 6 38

其中获得最高奖有:在美国第 35 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 决赛荣获全球总冠军;2011 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 个队获得了特等奖中 最高奖 INFORMS 奖,6 个队获得一等奖,3 个队获得二等奖;在世界上知名设计 竞赛中最具影响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Red dot design award)竞赛中,一举捧回 11 个国际红点大奖,其中 3 件作品被评委们评为 best of the best(至尊)作品;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再次荣获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和“优秀组织奖”。 2.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据步完全统计,2011 年全校本科学生共发表论文 243 篇,其中核心刊物及以上 176 篇,一般刊物 69 篇;学生共申请专利 289 项,获得专利 163 项,其中发明专利 25 项。

六、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特色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推进“宽、转、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结 构优化和特色专业建设、实施优质生源工程、推进通识教育和大类招生,精品课 程和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学

(19)

生科研训练和各类学科竞赛、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国际交流、青年教师培养与教学 能力提升、教学评价与教学激励机制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推进和优秀学生的个 性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 大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特别是在利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和资源,形成 的“宽、转、交”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培养为重点的“竺 可桢学院”创办、有效支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体 系建设、围绕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自主设计毕业出口”而全面推进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以及众多的“精品课程、

双语示范课程、公开课程、特色专业、示范实验中心、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等 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对推进教学改革 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同时,2010 年起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启动了以“求是科学班”为主要平台的基础学科拔尖 人才培养试点项目,2010 年和 2011 年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学科 院长分别选拔了 84 名和 92 名新生进入求是科学班,进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的改革探索,为创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积累经验。我校基础医学 院承担“试点学院”改革任务,以培养生物医学创新人才为核心,围绕人才选拔 与培养、师资管理制度和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综合改 革,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此外,浙江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起,以中美新三方合作模式共建新加 坡科技设计大学。中新两所大学将在教学、科研、学生互换交流及学科竞赛等领 域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为未来培养更多的技术领袖。为此,2011 年 12 月,我校成立了国际设计研究院,作为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麻省理工 学院的合作平台,积极探索科技设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新模式。

七、主要问题分析

按照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要求,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如强大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如何更好 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优势,教师投入教学、教授上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

(20)

障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重点课程、核心课程建设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 升,学生学习激励机制的强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等。学校将深入贯彻《教 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和理性剖析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制度,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為全人類提供基本教育每年的所需支出,相等於 LVMH— 擁有 LV 等名牌的企業於 2011 年上半年 度的營業額。.

幅為 2011 年以來最小,而 2018 年和 2019 年漲幅為 2011 年以來最 大和第二大,分別為 16.4%和 10.9%。勞工界最初要求 2020 年最低 時薪達到總統文在寅競選時承諾的

u 复旦大学陈芬儿团队历经 10年,研制出了以不对称合成为核心 技术的制备方法;在国内投产后,该药物的生产成本由 1.5万元

彭龙,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

社工樣本提供接受扶助之兒少樣本的福利服務)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計畫。至目前為止,第 一波調查計畫於 2009 年共完成 5,593 位兒少樣本的資料蒐集,第二波調查計畫於 2011

REITs 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目前全球 REITs 市场规模近 2 万亿美元,其中美

2010 年由于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以及市场对美国经济下探的担忧,使得具有 避险功能的日元更受青睐,带来日元升值压力。为此,日本央行在 2010

中国新歌剧: 歌剧原是欧洲近代一种综合性的大型艺术体裁,对于欧洲各国音乐文化  生活影响重大。“五四”以来,它随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许多的中国音乐家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