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新竹香山紅樹林疏伐

與台灣招潮蟹棲地復育關係之評估 Mangrove Thinning and Uca formosensis

Restoration in Siang-Shan Wetland

系 所 別:景觀建築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607006 劉 建 伸 指導教授: 陳 有 祺 副教授

中華民國 九十九 年 一 月

(2)
(3)
(4)

摘要

關鍵字:紅樹林疏伐、棲地、復育、監測、台灣招潮蟹

紅樹林除了具有經濟與研究價值外,亦兼具防鹽害、防風、定沙、

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防止海水倒灌與增加有機質輸出 等功能,因此紅樹林的保育備受重視。然而,紅樹林於河口濕地環境 具有競爭優勢,因此過度的擴張不但成為優勢樹種,更帶來許多負面 效應,包括妨礙潮汐水流、造成潮間帶陸化及影響海岸棲地品質等。

本文主要探討新竹香山紅樹林疏伐(Mangrove thinning)與台灣招 潮蟹棲地復育之評估,除了文獻評析與景觀相關探討外,本研究復育 計畫執行疏伐部分紅樹林、地行量測以及挖掘潮溝,以改善潮間帶的 陸化情況,並以物化指標(Physical parameter)、水文指標(Hydrological parameter)及生態指標(Ecological parameter)作為復育指標,進行海岸 濕地之復育工程,完工後則進行監測計畫;後續監測結果顯示紅樹林 疏伐對於台灣招潮蟹棲地之復育具有良好之功效。

(5)

ABSTRACT

Keywords: Mangrove thinning ; Habitat ; Restoration ; Monitoring ; Uca

formosensis

Beside the economic and academic values, the mangrove owns the functions of salt prevention, wind protection, sand stabilization, water purification, coastal protection, and organics output, etc.. Therefore, the conservation of mangrove is deeply concerned by the public. While, the mangrove might more competitive than other species and grows to be an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ast. The high density of mangrove might bring negative impacts which include that tidal flow prevention, landformation and coastal habitat deterio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mangrove thinning and Uca

formosensis habitat restor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estoration

plans include the mangrove thinning, topography survey and tidal ditch excavation. Physical parameter, hydrological parameter and ecological paramete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results. The monitoring program was performed and showed that the mangrove thinning has positive effect in the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6)

誌 謝

二年半研究生的生活,尤其要感謝恩師陳有祺副教授對學生的教 導,始能順利完成本文。在恩師的教導下,不論在學術研究、團隊合 作或學習做人的道理上,亦給予學生莫大的啟發。恩師的諄諄教誨,

僅此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

口試期間,感謝中華大學郭城孟副教授、交通大學郭一羽教授的 悉心指導與建議,使論文更加完整,在此向老師們致上萬分的謝意。

感謝新竹荒野協會張登凱先生,在研究期間熱心指導與協助,並 且在現地辛苦的工作。以及中華大學學長經權、聖晨、佳銘傳承經驗 和研究所同學育崧、景隆、宏泉、白蓮等同窗及好友相互勉勵及照應,

以及學妹怡均、雯惠、莉茹和學弟仕軒,有你們一路相挺,才能構築 出精采又充實的回憶。另外,也感謝許許多多在工作上及學術上教導 我很多的新竹市政府保育科溫金滿小姐、特種生物研究中心的工作團 隊及農委會林務局林宜群先生等人,在此至上最深的敬意及感謝。

建伸 謹誌 2010. 01. 21

(7)

目錄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謝 誌 Ⅲ

目 錄 Ⅳ

表 目 錄 Ⅶ

圖 目 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範圍 ... 2

1.4

研究流程 ...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2.1 台灣招潮蟹 ... 6

2.2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 ... 7

2.3 紅樹林 ... 11

2.4 海岸棲地復育研究 ...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6

3.1

復育計畫 ... 16

(8)

3.1.1 伐除紅樹林 ... 16

3.1.2 地形量測 ... 17

3.1.3 挖掘潮溝 ... 18

3.2 篩選適當監測指標 ... 19

3.3 採樣設計 ... 20

3.4 實驗與監測 ... 20

3.4.1 物化指標 ... 20

3.4.2 水文指標 ... 21

3.4.3 生物指標 ... 22

3.5 統計分析方法 ... 22

3.5.1 成對樣本 T 檢定... 2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25

4.1 物化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 25

4.1.1 含水量 ... 25

4.1.2 土壤粒徑 ... 26

4.1.3 孔隙率 ... 27

4.2 水文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 29

4.2.1 浸沒時間 ... 29

4.3 生態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 30

(9)

4.3.1 台灣招潮蟹數量 ... 30

4.3.2 台灣招潮蟹密度 ... 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33

5.1 結論 ... 33

5.2 建議 ... 35

參考文獻 ... 36

(10)

表 目 錄

表 2.1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研究 8

表 2.1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研究(續) 9

表 2.2 新竹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地族群數量調查成果 10

表 2.3 台灣紅樹林種類及介紹 12

表 2.4 紅樹林負面效應及影響調查研究 13

表 3.1 伐除復育區(一)、(二)內的紅樹林 17

表 3.2 量測復育區(一)、(二)高程及坡度 18

表 3.3 挖掘潮汐溝及整地 19

表 3.4 台灣招潮蟹採樣設計表 20

表 3.5 物化指標實驗方法 21

表 3.6 台灣招潮蟹監測方法 22

表 4.1 土壤含水量(%) 26

表 4.2 土壤含水量成對樣本檢定 26

表 4.3 土壤粒徑(mm) 27

表 4.4 土壤粒徑成對樣本檢定

(11)

表 4.5 孔隙率 28

表 4.6 孔隙率成對樣本檢定 28

表 4.7 浸沒時間(分鐘) 29

表 4.8 浸沒時間成對樣本檢定 30

表 4.9 台灣招潮蟹數量(隻) 31

表 4.10 台灣招潮蟹數量成對樣本檢定 31

表 4.11 台灣招潮蟹密度 32

表 4.12 台灣招潮蟹密度成對樣本檢定 32

(12)

圖 目 錄

圖 1.1 復育區(一) 3

圖 1.2 復育區(二) 4

圖 1.3 參考區 4

圖 1.4 研究流程圖 5

圖 2.1 雄性台灣招潮蟹及雌性台灣招潮蟹 7 圖 3.1 參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 16

圖 3.2 人工清除紅樹林 17

圖 3.3 LMS-Z420i-3D 影像掃描系統 18

圖 3.4 挖掘潮汐溝及整地 19

圖 3.5 土壤採樣器 21

圖 3.6 SPSS 資料編輯視窗 23

(13)

第一章 緒論

「台灣招潮蟹

(Uca formosensis)

」,是一種棲息於台灣河口高灘地的 台灣特有種生物,有研究指出台灣招潮蟹之數量與分布區域逐漸在減 少,1918 年至 1997 年間的分佈範圍,其北限由宜蘭和基隆退縮至淡 水河口;南限則由高雄永安、台南安帄退縮至台南曾文溪口南岸(施 習德,1999)。另於彰化縣鹿港及新竹市香山也因彰濱工業區及客雅 水資源回收中心的興建使得其棲地消失且數量急速下降。新竹市政府 於 2006~2008 年推動新竹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地之復育計畫及評 估,根據先期研究(謝蕙蓮,2003;施上栗,2005;陳有祺,2007) 指出,紅樹林的過度擴張不但會妨礙潮間帶水流的漲退,造成潮溝附 近土壤含水量過高,於潮水退潮後土壤不易乾燥,不適合台灣招潮蟹 棲息;另外紅樹林過度擴張,使得靠近高潮線附近的泥灘地逐漸陸 化,造成原有棲地型態嚴重破壞,因此,本研究藉由復育計畫中的紅 樹林疏伐及潮溝挖掘,探討其與台灣招潮蟹棲地復育的關係。

1.1

研究動機

台灣招潮蟹(Uca formosensis)為台灣特有種生物,新竹香山濕地為 台灣招潮蟹重要之棲地之ㄧ,早期香山海岸濕地為泥沙混合的潮間 帶,台灣招潮蟹族群數量較大的地點為多為靠近高潮位附近且空曠無 遮蔽的棲地(謝蕙蓮,2004)。文獻(新竹荒野保護協會,2007)顯示,

(14)

從 1959 年起由一群熱心民眾開始在海山罟近鹽水里堤岸高潮線附近 灘地開始種植水筆仔後,復於 1989 年擴充種植面積至客雅溪口北 岸,1998 年也在三姓溪至海山罟之間種植水筆仔、海茄苳及少數的 五梨跤,於是,泥沙慢慢堆積於客雅溪出海口,至今紅樹林生長茂密,

影響潮汐進入潮間帶,引起部分泥質灘地呈現陸化情況。此種生態環 境的變化,導致台灣招潮蟹受到滅絕之危機。因此本研究規劃了紅樹 林疏伐計畫,進行伐除部分過度擴展的紅樹林,營造適合台灣招潮蟹 生存的棲地環境,並進行相關研究,其研究目的如下述。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1. 探討復育行動前、後之台灣招潮蟹棲地物化特徵的變化,篩選的 指標包括:含水量、土壤粒徑、孔隙率、浸沒時間。藉由量測數 據分析上述各項物化指標於紅樹林疏伐前、後是否有顯著差異 性。

2. 探討復育行動前、後之台灣招潮蟹數量、密度,以探討復育行動 之成效。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於 2008 年新竹市政府許可下,設置位於新竹香山濕 地大庄溪河口的復育區(一)其面積為 20 m×100m、客雅水資源回收中

(15)

心外緣的復育區(二)其面積為 20m×200m 及位在海山罟泥灘地的參考 區其面積為 20m×200m 等三處,海山罟泥灘地則為台灣招潮蟹數量最 穩定的地區,故設為評估之參考區,而復育區(一)、(二)則為實施復 育計畫之位置,(如圖 1.1、1.2、1.3)。

圖 1.1 復育區(一)

(16)

圖 1.2 復育區(二)

圖 1.3 參考區

(17)

1.4

研究流程

圖 1.4 研究流程圖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是從國內外文獻中了解台灣招潮蟹及其棲地型態,並可分為

「2.1 台灣招潮蟹」、「2.2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2.3 紅樹林」、「2.4 海岸棲地復育研究」等四項進行探討。

2.1 台灣招潮蟹

台灣招潮蟹(Uca formosensis)最早是在 1918 年由牧茂市郎在彰化 鹿港首先採獲的。於 1921 年經 Mary J.Rathbun 鑑定並發表為新種,

屬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

沙蟹科(Ocypodidae)、招潮屬(Uca)為台灣特有種。

其外部特徵背甲呈現深褐色或較深之藍及黑色,有隱約淡色斑,

體下端有土色橫帶,步足呈灰褐色。大螯兩指節純白色,掌部橙褐色,

上佈滿淡色粒狀突起,(如圖 2.1)。在行為方面揮螯方式屬於垂直式,

身體會抬高,揮舞可能出現在敵對、警戒、自我防衛、搶洞、告知領 域與求偶上,台灣招潮蟹生性敏感且警戒心高,離洞活動範圍不超過 3~5 公尺,人為之影響在距離 10~15 公尺即有所警覺,(施習德,1999;

李曉易,1990)。

台灣招潮蟹生活史可分為卵、蚤狀帅生、大眼帅生、稚蟹及成蟹 等階段,交配後並抱卵之雌蟹在大潮前後進行洗卵,卵孵化釋出蚤狀

(19)

帅生,蚤狀帅生經過五期變態為大眼帅生,大眼帅生沉降土表後變態 為稚蟹,最後成長為成蟹,(陳曉怡,2008),實驗室內進行台灣招潮 蟹帅生養殖實驗,蚤狀帅生需花費 14~16 天變態為大眼帅生,再經歷 14~16 天變態為稚蟹,由卵長至稚蟹約為一個月,(謝蕙蓮、陳章波,

2007)。

2.2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

關於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研究(如表2.1),指出台灣招潮蟹喜歡棲 地類型皆為寬廣開闊無紅樹林並幾乎裸露的高潮位灘地,棲地物化特 性為:氧化還原層介於23~44cm、土壤總體密度介於1.42~1.55g/cm3、 土壤粒徑介於0.08~0.11mm、孔隙率介於0.38~0.45、土壤水分含量介 於20.5~24.4%、土壤導電度介於5.84~7.24ms/cm、土壤pH 值介於 7.73~7.94、土壤有機質介於2.34~3.19%、土壤中鹽分介與2.7~3.10/00, 其中又以氧化還原層、帄均粒徑、孔隙率與台灣招潮蟹密度具有顯著 相關性(施習德,1999;謝蕙蓮,2003;李佳銘,2008),因此紅樹林 的過度覆蓋將有可能造成台灣招潮蟹生存之衝擊,紅樹林的擴展也造 成濕地浸水時間升高及排水不易等不利台灣招潮蟹棲息的環境。

圖 2.1 雄性台灣招潮蟹及雌性台灣招潮蟹

(20)

表 2.1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研究

研究者 年度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結論 施習德 1999 以形態、遺傳及生態研究台

灣特有種台灣招潮蟹之分類 系統

台灣招潮蟹分佈 在不同的棲地類 型,族群較大的棲 地特徵為空曠無 遮蔽,底質組成多 是灰色黏土、無紅 樹林且黏土含量 高的高潮位灘地。

謝蕙蓮 2003 2004

台灣招潮蟹及紅樹林棲地的 特徵

台灣招潮蟹分佈 在不同的棲地類 型上,而其中族群 較大的棲地特徵 空曠無遮蔽,底質 的組成多是灰色 黏土、無紅樹林且 黏土含量高的高 潮位灘地。

林世偉 2006 以判別分析探討香山濕地台 灣招潮蟹棲地特性

判別式分析 台灣招潮蟹棲地 植物覆蓋度為 1.4%,顯示喜好近 乎裸露灘地。

吳怡慧 2007 水文-土壤-植物變動對香山 濕地台灣招潮蟹棲息之影響

因素分析 台灣招潮蟹棲地 為裸露無植生覆 蓋的高潮位灘地。

李佳銘 2008 新竹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 地環境特性研究

變異數分析 台灣招潮蟹分佈 在不同的棲地類 型上,而其中族群 較大的棲地特徵 為開闊、無紅樹林 的高潮位灘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表 2.1 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研究(續)

研究者 年度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結論 謝蕙蓮 2003

2004

91年度新竹市濱海野生動 物保護區生態保育對策及 紅樹林調查研究

針對於台灣招潮蟹及紅樹林棲地 的特徵研究指出:紅樹林底質為泥 質,含氧層較淺,含水量較高,紅 樹林面積的拓展可能對台灣招潮 蟹的棲地環境產生衝擊。

新竹荒野 保護協會

2007 新竹市香山濕地紅樹林清 除計畫期末報告

紅樹林的植株會攔阻垃圾,減緩風 勢水流,滯留泥砂,因棲地環境因 子的變更,將造成此處原生物種生 存的極大危機,對環境容忍度較低 的生物,更有可能發生絕種之危 險,如環文蛤、西施舌、薄殼蛤、

海豆芽、斯氏沙蟹、臺灣招潮蟹 等。

陳曉怡 2008 台灣招潮蟹棲地保育之底 質特徵探討:以麥寮為例

主成分分析 台灣招潮蟹多棲 息於開闊、寬 廣、沒有植生且 底質為乾硬的高 灘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依照台灣招潮蟹在本研究地點新竹市香山區的族群研究整理,從 1994 年至 2008 年的調查得知,台灣招潮蟹出現於金城湖、三姓溪口 與大庄溪口之間、海山漁港南岸及海山罟等地區,但因客雅水資源回 收中心的興建使三姓溪口與大庄溪口之間僅剩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 堤外零星族群,有關新竹香山地區台灣招潮蟹族群數量調查(如表 2.2) 所示。

(22)

表 2.2 新竹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地族群數量調查成果

調查時間 地點 族群數量及狀況 資料來源 1994 年 三姓溪與大庄溪口間 面積六公頃,估算有

10000 隻以上。

劉烘昌、李家維 (1994)

海山罟

2001 年 三姓溪與大庄溪口間 未紀錄。 新竹市野鳥協會 (2003)

海山罟

2002 年 金城湖 2000 隻 新竹市野鳥協會 (2003)

三姓溪與大庄溪口間 100 隻

海山罟 穩定

2003 年 三姓溪與大庄溪口間 未紀錄 新竹市野鳥協會 (2003)

海山罟 穩定

2005 年 12 月~2006 年 11 月

三姓溪與大庄溪口間 94 年12月~95 年 3月前,族群估算約13 萬~14萬隻。因客雅水 資源回收中心施工,

95年4月~95年6月銳 減約為1千~6千隻。95 年7月後已全數滅絕。

朱達仁(2007)

大庄溪口南側 族群估算約100~200 隻之間。

海山罟 族群估計量在1575 隻~4713隻之間。

2007 年 海山罟 實際觀測到112 隻,

帄均密度為1.65(隻/

帄方公尺)。

施習德(2007)

港南 實際觀測到27隻,帄

均密度為1.13(隻/

帄方公尺)。

2007 年 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 工程內的台灣招潮蟹 已全數滅絕,堤防外 仍有零星小族群。

新竹市野鳥協會 (2007)

海山罟 穩定。

2007 年 12 月~2008 年 6 月

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 工地內台灣招潮蟹已 全數滅絕,堤外小族 群仍存在。

新竹市野鳥協會 (2008)

海山罟 穩定大族群。

(23)

2.3 紅樹林

「紅樹林」因其木材呈紅色,樹皮可提煉出丹寧作為紅色染料,

所以稱作「紅樹」,而英文則以Mangrove來通稱所有紅樹林植物,而 其生理及型態上的特殊構造如胎生苗、呼吸根及交錯的根系等特徵,

具耐鹽、防鹽害、防風、定沙、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

防止海水倒灌與增加有機質輸出等功能,因此紅樹林的保育備受重視 (林家暉,2006)。

早期台灣也是搭上紅樹林的保育行動,目前台灣紅樹林樹種只有 水筆仔、海茄苳、欖李、五梨跤四種(薛美莉,1996),(如表2.3)。

由於紅樹林河口濕地環境具有競爭優勢,因此過度的擴張不但成為優 勢樹種,更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因此也整理對紅樹林「復育」一詞不 同的研究(如表2.4),(施上栗,2005)指出紅樹林過度的擴張取代蘆 葦等草生植物成為優勢物種,紅樹林的擴增更造成河道糙度係數提 高,降低河道輸砂能力,且上游污染物亦容易堆積而造成生態環境的 破壞,(謝蕙蓮,2007)也曾位於社子島南岸進行0.2公頃的紅樹林疏 伐計畫以探討淡水河系紅樹林濕地(關渡、竹圍、挖仔尾)擴增衍生 的問題。

(24)

表2.3 台灣紅樹林種類及介紹

種類 圖片 介紹

水筆仔 紅樹科,常綠小喬木,高可

達 5 公尺,樹皮為灰褐色,

葉對生,葉形為長橢圓形。

為了適應泥澤土地,根部發 展成支持根,支持根長久發 展成「板根」。

海茄苳 又名「紅海欖」,與水筆仔同

為台灣主要紅樹林植物中屬 於「紅樹科」的樹種。常綠 喬木,樹皮灰褐光滑;葉對 生,卵形或橢圓形。

欖李 使君子科,常綠小喬木,高

可達 10 公尺。樹皮呈褐色且 粗糙;葉互生,倒卵形,葉 先端有凹入;根發展成「屈 膝根」,有支持穩定的作用。

花白色,為筒狀花。

五梨跤 馬鞭草科,常綠喬木。樹皮

白褐色,常作痂皮狀剝離;

嫩枝有毛;葉革質,對生,

呈橢圓形,具厚皮層以防止 水份散失,而葉背面密生絨 毛也有同樣作用。花橘黃 色,兩兩對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表2.4 紅樹林負面效應及影響調查研究

研究者 年度 研究主題 結論

范貴珠、葉 慶龍

2002 年 紅 樹 林 生 態 系 復 育 之 觀 念 與 作 法

應該只在原有紅樹林生 態系被破壞地區進行復 育。至於其他原來無紅樹 林之海岸地區,是否需要 廣泛栽植紅樹林,則必須 審慎評估後再作決定。

施習德 2000 年 濕地只栽紅樹林,其他都滅絕? 讓海岸變成單一生態,將 破壞原生動植物的多樣 性與自然帄衡。

施上栗等

2005 年 關 渡 紅 樹 林 植 群 變 遷 之 衝 擊 評 估

原以草本植物為主的關 渡濕地,因紅樹林過度 的擴張而取代蘆葦等草 生植物成為優勢物種,

紅樹林的擴增更造成河 道糙度係數提高,降低 河道輸砂能力,且上游 污染物亦容易堆積而造 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施月英 2006 年 彰化沿海種植「外來」紅樹林是 復育?抑是保育生態破壞?

紅樹林含丹寧,只有少數 生物能利用,紅樹林下的 微氣候,溫度較林外低,

無法適應的物種被迫搬 遷林下根莖密佈,能利用 的生物更是有限。

謝蕙蓮 2007 淡水河系紅樹林濕地疏伐可行 性評估之研究

以瞭解紅樹林 疏伐後對 生態及棲地多樣性的影 響,這些成果可提供具體 的實驗數 據,用以釐清 紅樹林在河口潮間帶生 態系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6)

2.4海岸棲地復育研究

地球上的許多濕地已面臨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的特性改變 (Sparks,1995),濕地復育過程則受到許多環境中不確認因素的影 響,所以規劃設計階段往往難預測其未來的發展。因此濕地復育工 作,不僅只重視前期的調查、規劃、設計與施工等步驟,更應留意後 續的監測與評估(陳有祺,2007)。

濕地復育最重要的工作,是以明確的定性或定量方式去定義復育 目標,而此復育目標如同是後續的評估目標。一般而言,濕地復育及 評估可能有多個目標,但至少須確認一項主要目標(陳有祺,2005),

而主要目標可包括:

一、恢復原有的植物群相。

二、恢復或促進野生動物及魚類、蟹類之棲地。

三、保護河岸及海岸。

四、蚊蟲控制。

五、污水處理。

六、恢復原有水文狀況。

七、減少濕地面積損失。

在評估目標與復育模式建構完成後,如何篩選監測指標以評估計 畫目標是否達成是很重要的。而這些監測指標通常必須是可被量測或

(27)

量化的指標,如此才能有客觀的評估結果,故監測指標一方面需能充 分反應復育計畫的目標,同時亦需是可實際量測的指標(陳有祺,

2007)。依據(Thom and Wellman,1996)調查許多水域生態復育監測 計畫後指出,通常採用太多或太複雜的量測指標,僅會增加作業的困 難,不一定有實質的助益,反而採用簡單且明確的指標,更可達到評 估的目的。另外(NRC,1992)建議:生態復育計畫中至少須有三類指 標,包括:

一、物理指標(Physical parameter) 二、水文指標(Hydrological parameter) 三、生態指標(Ecological parameter)

監測指標的篩選須配合控制因子、系統結構,與系統功能,並以容易 量測、有效反應復育目標,並兼顧物理、水文、生態三特性為篩選原 則。一些由美國濕地專家所發展的指標(Whigham,1999)或可供國內 參考使用,這些指標共分為三大類,合計15 項,這些指標主要是基 於探討空間與功能差異(Stevens and Olsen,1999)。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內容包括:「3.1 復育計畫」、「3.2 篩選適當指標」、「3.3 採 樣設計」、「3.4 實驗與監測」。

3.1 復育計畫

本研究於海山罟一處設置「參考區」,大庄溪口及水資源回收中 心外緣設置「復育區(一)、復育區(二)」(如圖 3.1)並於後續實驗與 監測進行復育前後指標之評估,復育行動內容茲如下:

圖 3.1 參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

3.1.1 伐除紅樹林

本次復育改善行動(一)為小規模的試驗計畫,主要是進行「伐 除復育區內紅樹林」,為顧及機械施工可能造成棲地的破壞及生 物傷亡及影響台灣招潮蟹之棲地,將採人工清除搬運方式(如圖 3.2),並由於實驗地點位於新竹市香山濕地自然保育區,於是也 將配合新竹市政府計畫申請進入進行行動,(如表 3.1)所示。

(29)

圖 3.2 人工清除紅樹林

表 3.1 伐除復育區(一)、(二)內的紅樹林 復育區(一)大庄溪 復育區(二)客雅水

資源中心堤外 紅樹林種類 主要以海茄苳為主 主要以海茄苳為主 紅樹林疏伐

方式

人工清除配合小型 機具

人工清除配合小型 機具 清除工具 鋤頭、白鐵帄口鏟

及小型推土挖掘機

鋤頭、白鐵帄口鏟以 及小型推土挖掘機 疏伐棵樹 10,332棵(大小植

株)

10,225棵(大小植株)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2 地形量測

復育改善行動(二)則是「地形量測」,主要是以 LMS-Z420i-3D 影像掃描系統(如圖 3.3)進行現地地形測量,測量完竣,即以參考區 之坡度與高程為參考值以求符合台灣招潮蟹棲地內容中提及之高潮 位灘地,(如表 3.2)所示。

(30)

圖 3.3 LMS-Z420i-3D 影像掃描系統 表 3.2 量測復育區(一)、(二)高程及坡度

復育區(一) 大庄溪

復育區(二) 客雅水資源中

心堤外

參考區 海山罟

測量機具 LMS-Z420i 3D 影像掃瞄系統

LMS-Z420i 3D 影像掃瞄系統

LMS-Z420i 3D 影像掃瞄系統 高程位 1.8~2.0 公尺 1.8~2.0 公尺 1.9~2.0 公尺

坡度 約 0.5% 約 0.25% 約 0.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3 挖掘潮溝

最後則是依照復育改善行動(二)量測之高程及坡度決定於復 育區進行復育改善行動(三)挖掘潮溝及整地(如圖 3.4),因為希望使 高程位達到參考區 1.9 公尺至 2.0 公尺之標準,並挖掘潮汐溝以利迅 速排水使高潮位灘地能更符合台灣招潮蟹之底質狀態,此項目同伐除 紅樹林時之標準盡量採取人工挖掘及清運,(如表 3.3)所示。

(31)

圖 3.4 挖掘潮汐溝及整地 表 3.3 挖掘潮汐溝及整地 復育區(一)

大庄溪

復育區(二) 客雅水資源中心堤外

內容 使用大型機具進入挖掘潮溝並就

地回填整帄

採取全人工方式挖掘潮溝並就 地回填整帄

方式 挖土機挖掘 人工挖掘

挖掘長度 78.5 公尺 136.2 公尺

挖掘寬度 1.6~2.1 公尺 1.1~1.3 公尺

挖掘深度 1~1.6 公尺 1~1.2 公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篩選適當監測指標

生態復育計畫中至少須有三類指標,其中包括:物理指標(Physical parameter)、水文指標(Hydrological parameter)及生態指標(Ecological parameter)(NRC,1992),另依據前期研究(陳有祺,2008;謝蕙蓮,

2004;李佳銘,2008;陳曉怡,2008)篩選出物化指標:「含水量」、

「土壤粒徑」、「孔隙率」,水文指標:「浸沒時間」及生態指標:

台灣招潮蟹「數量」、「密度」等共6項與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相關

(32)

之因子進行監測及評估。

3.3 採樣設計

以「參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設置採樣點(1) 至(7)以進行指標監測,觀測頻率為復育前一個月一次及復育後三個 月一次,執行時間為 97 年 3 月至 98 年 6 月,其中復育行為位在 97 年 7 月(如表 3.4)。

表 3.4 台灣招潮蟹採樣設計表

採樣點(座標) 觀測頻率復育前(1/月)、復育後(1/季) 執行時間 參考區 樣點(1) N24,45'30.2''

E120,54'20.1''

物化指標:

(1)含水量 (2)土壤粒徑 (3)孔隙率

水文指標:

(1)浸沒時間

生態指標:

(1)數量 (2)密度

復育前 復育後

樣點(2) N24,45'27.0'' E120,34'20.0''

97 年 3 月 97 年 6 月

97 年 9 月 98 年 6 月 樣點(3) N24,45'24.5''

E120,54'19.7'' 復育區(一) 樣點(4) N24,47'43.1''

E120,54'54.5''

物化指標:

(1)含水量 (2)土壤粒徑 (3)孔隙率

水文指標:

(1)浸沒時間

生態指標:

(1)數量 (2)密度

97 年 3 月 97 年 6 月

97 年 9 月 98 年 6 月 樣點(5) N27,47'42.3''

E120,54'55.1'' 復育區(二) 樣點(6) N24,45'18.4''

E120,54'18.2''

物化指標:

(1)含水量 (2)土壤粒徑 (3)孔隙率

水文指標:

(1)浸沒時間

生態指標:

(1)數量 (2)密度

97 年 3 月 97 年 6 月

97 年 9 月 98 年 6 月 樣點(7) N24,45'17.0''

E120,54'18.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4 實驗與監測

3.4.1 物化指標

本研究物化指標採樣方式為使用內徑4cm、長度75cm的土壤 採樣器(如圖3.5),以手動式壓入地表內進行取樣,並將採樣後之土

(33)

壤帶回實驗室進行實驗(如表3.5)。

圖3.5 土壤採樣器 表 3.5 物化指標實驗方法

底質分析項目 底質檢驗方法 研究者來源

含水量 秤量底泥溼重,再置入105°烘箱內烘 乾24 小時,直至重量維持恆定。之後 置於含有活性乾劑的乾燥器內,冷 卻,秤量底土乾重。而計算水分含量 公式=﹝(濕重-乾重)/濕重﹞×

100%。

(Kittrick and Hope,1970)

土壤粒徑 將土壤做篩分析,秤取遺留各篩之土 樣重量。並將各篩之遺留土樣重量乘 以各篩號所代表之粒徑,除以總重即 求得帄均粒徑。

沈茂松(2000)

孔隙率 先求得土樣之土粒密度(ρp)和總體 密度(ρb),代入式子,求得total porosity St=(1-ρb /ρp),土樣的 數目須由土壤的空間變異性來決定。

楊秋忠、陳立夫、林俐伶

(199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4.2 水文指標

根據研究(Junk et al.,1989)指出週期性的潮水漲退會影響濕 地上所分佈的水文、底質環境與生物狀況,本研究在漲潮時監測參考

(34)

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高程被潮汐完全淹沒的時間。

3.4.3 生態指標

台灣招潮蟹數量及密度監測方法依據先期研究(朱達仁,

2008;陳曉怡,2008;謝惠蓮,2005)(如表 3.6)所示,將參考區、

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劃分為一長寬各 10 公尺的正方形觀測框格 (10m*10m)並於退潮後 2~3 小時進行台灣招潮蟹數量計數,使用望遠 鏡進行目視法,監測時間為 5 至 10 分鐘,計數人員將會重複計數並 交叉比對取帄均值,民間保育團體(新竹市野鳥學會,2008;荒野保 護協會新竹分會,2008)指出,如果太過於寒冷或是天氣變動太大之 時也會對台灣招潮蟹觀察造成影響,所以數量變化上將會盡量排除因 為天氣過冷、下雨等特殊日子,以降低台灣招潮蟹實際族群量與出現 族群量之間的誤差。

表 3.6 台灣招潮蟹監測方法

觀測工具 觀測人數 計數方式 觀測方法 監測時間

參考區 望遠鏡 2 人 重複交叉比對 目視法 5 至 10 分 復育區(一) 望遠鏡 2 人 重複交叉比對 目視法 5 至 10 分 復育區(二) 望遠鏡 2 人 重複交叉比對 目視法 5 至 10 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5 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Paired-Sample T test)分析復育前後參 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之差異性,並輔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如

(35)

圖3.6),茲說明如下:

圖3.6 SPSS資料編輯視窗

3.5.1成對樣本T檢定

T分配適用於母體為常態分配,標準差σ未知,小樣本的情形 下,使用T分配求出帄均數μ的信賴區間,以便作統計推論,所以說 T分配是使用於母體帄均數的分配(蕭文龍,2009),估計方式整理如 下:

大樣本:使用Z=

小樣本:使用T=

本研究選用成對樣本T檢定(Paired-Sample T test),因為成對

(36)

樣本T檢定是使用於相依樣本,最常用在相依樣本的重複量測設計,

也就是同一個樣本,前後量測兩次,例如,復育前後物化、水文、生 態指標是否有所差異,分析整理如下:

研究假設如下:

虛無假設 = 對立假設 N(樣本數)<30

檢定標準α=0.05

成對樣本T檢定的統計量:

T= = 帄均數/帄均數之標準誤=帄均數/(標準差/√N) 成對差D:施測前後的差值( - )

=( - )+( - )+……+N

(成對差D的帄均數)=

自由度=N-1

母體標準差(Std. Deviation)=SD=

帄均數標準誤(Std. Error Mean)=SE=

(3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將包括:物化、水文及生態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將使用成 對T檢定進行復育前後之差異性比較,並應用SPSS12.0運算,其結果 如下:

4.1 物化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4.1.1 土壤含水量

參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之土壤含水量監測結果如表 4.1 所示。參考區復育前後土壤含水量為 20~21%、復育區(一)則是 18~20%、復育區(二)為 20~23%。

利用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之差異性如表 4.2,復育區(二) 於復育行動後前後差異達 3%明顯高於復育區(一)的 2.5%及參考區的 1.25%,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復育後呈現含水量下降,又復育區(二) 檢定呈現 0.046<0.05 最為顯著;分析其原因應為復育區(二)所挖掘 之潮溝發揮其作用,將排水速度提升並促使復育區內土壤較易乾燥,

然而復育區(一)則可能因為位於大庄溪河口附近,造成含水量高,無 法如復育區(二)有其顯著下降。

(38)

表 4.1 土壤含水量(%)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3 月 20 21 22

97 年 4 月 19 24 21

97 年 5 月 21 24 19

97 年 6 月 21 22 22

帄均數 20.25 22.75 21

標準差 0.95743 1.5 1.41421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19 20 21

97 年 12 月 18 22 19

98 年 3 月 17 19 20

98 年 6 月 17 18 19

帄均數 17.75 19.75 19.75 標準差 0.95743 1.70783 0.95743

表4.2 土壤含水量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參考區 1.25000 1.70783 .85391 -1.46753 3.96753 1.464 3 .239 復育區(一) 2.50000 1.73205 .86603 -.25608 5.25608 2.887 3 .063 復育區(二) 3.00000 1.82574 .91287 .09484 5.90516 3.286 3 *.046

4.1.2 土壤粒徑

土壤粒徑之檢測結果如表 4.3 所示。參考區復育前後土壤粒 徑範圍在 0.1~0.12mm 之間、復育區(一)則在 0.12~0.16mm 之間及復 育區(二)於復育前後範圍在 0.1~0.15mm 之間。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 前、後之差異性如表 4.4,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於復育後粒徑較 復育前大,依照 Wentworth 氏分類標準區分粒徑差異,參考區、復育

(39)

區(一)及復育區(二)皆屬於極細砂(0.0625~0.125mm)及細砂

(0.125~0.25mm)之間,並未影響其土壤分類屬性,唯本研究所觀察之 數據屬短期;需長期觀測才可判斷其土壤粒徑之變化趨勢。

表 4.3 土壤粒徑(mm)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3 月 0.16 0.16 0.13 97 年 4 月 0.12 0.10 0.10 97 年 5 月 0.15 0.10 0.11 97 年 6 月 0.14 0.14 0.12 帄均數 0.1425 0.125 0.115 標準差 0.01708 0.03 0.01291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0.15 0.15 0.11 97 年 12 月 0.16 0.14 0.12 98 年 3 月 0.14 0.15 0.12 98 年 6 月 0.13 0.13 0.12 帄均數 0.145 0.1425 0.1175 標準差 0.01291 0.00957 0.005

表4.4 土壤粒徑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參考區 -.00250 .01708 .00854 -.02968 .02468 -.293 3 .789 復育區(一) -.00250 .02500 .01250 -.04228 .03728 -.200 3 .854 復育區(二) -.01750 .03202 .01601 -.06844 .03344 -1.093 3 .354

4.1.3 孔隙率

孔隙率結果如表 4.5 所示,參考區孔隙率為 0.35~0.4,復育區 (一)為 0.37~0.45、復育區(二)則為 0.29~0.4,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

(40)

前、後之差異性如表 4.6,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孔隙率都較復育 前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挖掘之潮溝造成復育後漲退潮速度較快,本研 究中含水量之下降似乎也是受到孔隙率降低之影響,但相較之下參考 區顯著性呈現 0.063 相當接近 0.05,參考區之差異可能因為監測期間 受到南北兩處潮溪之影響堆積速度增加,孔隙率也有大幅度下降。

表 4.5 孔隙率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3 月 0.45 0.33 0.39 97 年 4 月 0.44 0.39 0.40 97 年 5 月 0.42 0.40 0.39 97 年 6 月 0.45 0.29 0.39 帄均數 0.44 0.3525 0.3925 標準差 0.01414 0.05188 0.005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0.42 0.32 0.37 97 年 12 月 0.44 0.34 0.35 98 年 3 月 0.45 0.30 0.38 98 年 6 月 0.37 0.36 0.37

帄均數 0.42 0.33 0.3675

標準差 0.03559 0.02582 0.01258

表4.6 孔隙率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參考區 .02500 .01732 .00866 -.00256 .05256 2.887 3 .063 復育區(一) .02000 .04690 .02345 -.05463 .09463 .853 3 .456 復育區(二) .02250 .07182 .03591 -.09178 .13678 .627 3 .575

(41)

4.2 水文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4.2.1 浸沒時間

浸沒時間其結果如表 4.7 所示,參考區帄均浸沒時間高於 100 分鐘,復育區(一)於復育前為 75~80 分鐘、復育區(二)則為 70~80 分鐘,復育後則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皆帄均下降 5~10 分鐘。經 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之差異性如表 4.8,復育區(一)呈現顯著差 異,復育前、後帄均相差 8.75 分鐘明顯浸沒時間縮短,復育區(一) 雖然不及復育區(二)之差異但也帄均下降了 6.25 分鐘,復育區(一) 及復育區(二)浸沒時間較復育前縮短,其原因分析應為潮溝發揮其作 用,使得潮水易藉由潮溝排出,也促使含水量易下降土壤較易乾燥。

表 4.7 浸沒時間(分鐘)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3 月 80 75 100

97 年 4 月 75 70 110

97 年 5 月 80 80 100

97 年 6 月 75 75 120

帄均數 77.5 75 107.5

標準差 2.88675 4.08248 9.57427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70 70 120

97 年 12 月 70 70 95

98 年 3 月 65 60 110

98 年 6 月 70 75 100

帄均數 68.75 68.75 106.25 標準差 2.5 6.29153 11.08678

(42)

表4.8 浸沒時間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參考區 1.25 19.311 9.65553 -29.47819 31.97819 .129 3 .905 復育區(一) 8.75 4.78714 2.39357 1.13260 16.36740 3.656 3 *.035 復育區(二) 6.25 9.46485 4.73242 -8.81068 21.31068 1.321 3 .278

4.3 生態指標監測結果與分析

4.3.1 台灣招潮蟹數量

台灣招潮蟹於監測如表 4.9,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於復育前 的先期研究(朱達仁,2007;新竹市野鳥協會,2007)顯示,復育區內 皆為族群已滅絕或零星發現,復育後則在復育區(一)發現台灣招潮蟹 數量 0~46 隻、復育區(二)為 0~55 隻,參考區於復育前、後數量則帄 均皆為 150 隻以上。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之差異性如表 4.10 顯示,復育區(一)復育前、後台灣招潮蟹數量最高差異 46 隻及復育 區(二)復育前、後最高差異則達 137 隻呈現明顯數量上升,現地觀測 也發現台灣招潮蟹漸漸聚集但數量上則以亞成蟹為主,可能其因為台 灣招潮蟹受到其餘優勢蟹種競爭漸漸移動到其適宜環境所致。

(43)

表 4.9 台灣招潮蟹數量(隻)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7 月前 0 0 198

帄均數 0 0 198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0 0 209

97 年 12 月 19 61 145

98 年 1 月 33 55 196

98 年 2 月 23 53 133

98 年 3 月 27 32 84

98 年 4 月 36 112 220 98 年 5 月 46 137 211 帄均數 26.2857 64.2857 171

表4.10 台灣招潮蟹數量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復育區(一) -26.2857 14.6254 5.5279 -39.81203 -12.75940 -4.755 6 *.003 復育區(二) -64.2857 46.4819 17.5685 -107.27435 -21.29708 -3.659 6 *.011

4.3.2 台灣招潮蟹密度

台灣招潮蟹密度於台灣招潮蟹數量(表 4.9)所示其復育區復 育前數量密度皆為每 100 ㎡ 0 隻,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復育後則 帄均每 100 ㎡上升為 2 隻(如表 4.11)。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 之差異性,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復育前、後帄均觀測密度每 100

㎡內出現 2 隻,因為台灣招潮蟹聚集到復育區內所以相對的密度也跟 著上升,參考區因其復育前、後數量帄均皆為 150 隻以上,所以其密 度將也相對每 100 ㎡高於 5 隻。

(44)

表 4.11 台灣招潮蟹密度(100 ㎡/隻)

復 育 前

時間 復育區(一) 復育區(二) 參考區

97 年 7 月前 0 0 6

帄均數 0 0 6

97 年 7 月復育行動

復 育 後

97 年 9 月 0 0 7

97 年 12 月 1 2 6

98 年 1 月 3 2 7

98 年 2 月 2 3 5

98 年 3 月 2 1 3

98 年 4 月 3 4 11

98 年 5 月 4 5 9

帄均數 2.1429 2.4286 7

表4.12 台灣招潮蟹密度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帄均數

母體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誤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復育區(一) -2.14286 1.34519 .50843 -3.38695 -.89877 -4.215 6 *.006 復育區(二) -2.42857 1.71825 .64944 -4.01769 -.83946 -3.740 6 *.010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研究從物化指標、水文指標及生態指標復育前後關係評估結論 如下:

1. 經成對樣本檢定含水量復育前、後之差異性,復育區(一) 及復育區(二)皆呈現含水量下降,又復育區(二)於復育行動 後含水量下降幅度較大,分析其原因應為復育區(二)所挖掘 之潮溝發揮其作用,將排水速度提升並促使復育區內土壤 較易乾燥,然而復育區(一)則可能因為位於大庄溪河口附 近,造成含水量高,無法如復育區(二)有其顯著下降。

2. 經成對樣本檢定土壤粒徑復育前、後之變化,復育區(一) 及復育區(二)於復育後粒徑較復育前大,依照 Wentworth 氏分類標準區分粒徑差異,參考區、復育區(一)及復育區 (二)皆屬於極細砂(0.0625~0.125mm)及細砂(0.125~0.25mm) 之間,並未影響其土壤分類屬性,唯本研究所觀察之數據 屬短期;需長期觀測才可判斷其土壤粒徑之變化趨勢。

3. 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孔隙率之結論,復育區(一)及 復育區(二)孔隙率都較復育前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挖掘之 潮溝造成復育後漲退潮速度較快,本研究中含水量之下降

(46)

似乎也是受到孔隙率降低之影響,但相較之下參考區顯著 性呈現 0.063 相當接近 0.05,參考區之差異則可能因為監 測期間受到南北兩處潮溪之影響堆積速度增加,孔隙率也 有大幅度下降。

4. 經成對樣本檢定浸沒時間復育前、後之變化,復育區(一) 呈現顯著差異,復育前、後帄均相差 8.75 分鐘明顯浸沒時 間縮短,復育區(一)雖然不及復育區(二)之差異但也帄均 下降了 6.25 分鐘,復育區(一)及復育區(二)因浸沒時間較 復育前縮短,其原因分析應為潮溝發揮其作用,使得潮水 易藉由潮溝排出,也促使含水量易下降土壤較易乾燥。

5. 經本研究復育行動後發現,復育區(一)復育前、後台灣招 潮蟹數量最高差異 46 隻及復育區(二)復育前、後最高差異 則達 137 隻呈現明顯數量上升,現地觀測也發現台灣招潮 蟹漸漸聚集但數量上則以亞成蟹為主,可能其因為台灣招 潮蟹受到其餘優勢蟹種競爭漸漸移動到其適宜環境所致。

6. 經成對樣本檢定復育前、後之差異性,復育區(一)及復育 區(二)復育前、後帄均觀測密度每 100 ㎡內出現 2 隻,因 為台灣招潮蟹聚集到復育區內所以相對的密度也跟著上 升,參考區因其復育前、後數量帄均皆為 150 隻以上,所

(47)

以其密度將也相對每 100 ㎡高於 5 隻。

5.2 建議

從結果及分析探討出之結論,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1. 觀測中發現台灣招潮蟹數量中多為亞成蟹,不見帅蟹及成 蟹聚集,是否因為潮汐帶入帅生不在復育區內則需後續研 究探討,而成蟹則只在參考區內發現,但其數量亦是很少,

所以是否因為天敵或是其餘生物之影響導致成蟹稀少也需 要後續研究發現。

2. 因本研究為紅樹林疏伐與台灣招潮蟹復育關係之評估,所 以並未對附近其他蟹類及生物進行數量增減的交叉比對,

所以建議於後續可作為現地生態復育衝擊之評估研究探 討。

3. 於長時間觀測物化指標發現,物化指標及水文指標並無生 態指標變化之明顯,研究認為可能因為紅樹林長時間擴增,

排水不良使得垃圾及細砂堆積河口,漸漸使河口步入陸化 階段,觀測時發現泥灘地已有部分陸化,建議後續研究現 地陸化對台灣招潮蟹及其他生物之影響。

(48)

參考文獻

1. 李佳銘,「新竹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地環境特性研究」,碩士論文,私 立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研究所,新竹,2008。

2. 林世偉,「以判別分析探討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地特性」,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5。

3. 吳怡慧,「水文-土壤-植物變動對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棲息之影響」,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環境系統工程所碩士論文,

台北,2007。

4. 李文虎,「新竹香山溼地蟹類大眼帅體洄游季節及豐富度變化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研究所,新竹,2007。

5. 李曉易,「台灣招潮蟹的生態與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 洋生物研究所,高雄,1990。

6. 江辰懋,「台灣水田地區及農水路生態復育之初步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台中,2007。

7. 陳曉怡,「台灣招潮蟹棲地保育之底質特徵探討:以麥寮為例」,碩士論文,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台北,2008。

8. 李聖晨,「應用生物呼吸量與生物質量比值法於潮間帶棲地評估-以新竹香 山台灣招潮蟹棲地為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研究所,新 竹,2008。

9. 施習徳,「以型態、遺傳及生態研究台灣特有種台灣招潮蟹之分類系統」,

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高雄,1999。

10. 張文亮、邱文雄、陳仁祥、陳慈徽,「關渡濕地廢土對招潮蟹分怖之影 響」,中華民國造園學會,1996。

11. 陳章波、謝蕙蓮,「91 年度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態保育對策及 紅 樹林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執行,新竹市政府委託,2003。

12. 施月英,「彰化沿海種植外來紅樹林是復育?抑是保育生態破壞!」,生態 台灣,第十一期,第 30-33 頁,2006。

13. 陳淑珍,「生態工程與生態系統重建」,六合出版社,台北,2005。

(49)

14. 薛美莉,「消失的濕地森林-記台灣的紅樹林」,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 育中心,南投,1995。

15. 王嘉祥、劉烘昌,「台灣海岸濕地的螃蟹」,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1996。

16. 施上粟、李鴻源、許志揚、油蕙綾,「關渡紅樹林植群變遷之衝擊評估」,

台灣水利,第 31~53 頁,2005。

17. 張登凱,「新竹香山濕地紅樹林清除計畫期末報告書」,新竹荒野保護 協會執行,新竹市政府委託,2007。

18. 陳有祺、周文杰、張登凱,「復育區棲地研究及改善第五次期中報告書」 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新竹市政府委託,2008。

19. 黃宏正,「海埔地開發工程預定地台灣招潮蟹及其他物種後續監測計畫 第五次期中報告書」,社團法人新竹市野鳥學會,新竹市政府委託,2008。

20. 施習德,「台灣招潮蟹及其棲地研究第五次期中報告書」,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新竹市政府委託,2008。

21. 楊樹森,「生態學術研究-大庄紅樹林及海山罟對照區主要底棲蟹類食性 及覓食微棲地之研究期末報告」,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新竹市政府 委託,2007。

22. 朱達仁,「台灣招潮蟹及其棲地研究第五次期中報告書」,中華大學水域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新竹市政府委託,2008。

23. 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6。

24. 楊秋忠、陳立夫、林俐玲,「水土保持土壤分析手冊」,1997。

25. 沈茂松, 「實用土壤力學試驗」, 文笙書局, 臺北, 200 0。

26. Bowen, R., Stephens, N., Donnelly, P.1995. SEPP 14-Wetland protection and the role of mitigation.Wetland (Australia)14,6-12.

27. Whigham, D.F.1999. Ecological issues to wetland preservation,

renstovation, cre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Sc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40(1999)31.40.

28. Zedler,Joy B. 2001.Handbook for Restoring Tidal Wetland. Published by CRC Press LLC.

29. Kittrick, J. A., and E.W. Hope.1970. Preventing water resorption in weight loss determinations. Soil Sci. Soc. Am. Proc. 34:536-5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vertical integration,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debt ratio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s on ROE, (2) capital intensity and market share rate

This study,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Flovent within five transient flow field,explore the different design of large high-temperature thermostat ro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consumers understand GM foods and know their negative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2) most of consumers believe GM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astal lands in Tao-Zhu-Miao region, this study will int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at (1) establishment of windows programming for the tunnel wriggle survey method, (2) establishment of windows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changes resulting from parents attending a study group designed by class teacher that include reading a chosen book and engaging i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ating deterior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this study has organized a variety of the deterioration phenomena and the degre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