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期末考高一公民科試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期末考高一公民科試卷"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九十九學年度

第一學期

期末考 高一公民科試卷

卷別:

範圍:6-1 至 8-3 畫答案卡:■是□否 適用班級:101~109 班別: 座號:

姓名:

作答說明:請將答案劃記在答案卡上,單選1-16 題 題毎 1 分、單選 16-48 題 題毎 2 分,答錯不倒扣;多選每題 2 分,答錯 不倒扣;基本資料請註明,註明不完整者扣總分5 分。

一、單選題:每格2 分、共 64 分

(  )1. 「水門案」是 1972 年美國共和黨為了要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情報,而派員闖入民主黨位於水門大廈的辦公室,

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相關文件時當場被捕。起初大多以為是竊盜案,但在於華盛頓郵報時習的記者伍沃德(Bob Woodward)和柏恩斯坦窮追不捨的追查下,終於水落石出,當時尼克森總統也因此下臺。請問:這兩位記者的精 神符合新聞專業中的哪一項? 

(A)正確性 (B)完整性 (C)客觀性 (D)公正性 答案:A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

(  )2. 「有怪獸」影片中,媒體報導 2005 年第七次國大修憲,側重周邊花絮新聞(例如:女大學生打工擔任工讀生),

鮮少報導單一選區兩票制對臺灣民主發展的各種影響。請問:以上敘述突顯現實生活中,媒體生態的哪些現象?

(甲)偏向娛樂化;(乙)深入報導;(丙)凝聚公益;(丁)資訊的片面化。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答案:C

解析:(甲)(丁)都是媒體報導不夠深入、未定位好自己公共角色、以討好民眾提高收視率的表現;(乙)(丙)都是看重 媒體公共角色的行為表現。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的認知

(  )3. 「媒體接近使用權」是指每個人均可以接近並使用大眾傳播媒體,透過媒體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請問:這是屬 於憲法保障人民的哪一個基本權利? 

(A)平等權 (B)受益權 (C)自由權 (D)參政權 答案:C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了解媒體近用權

(  )4. 從製作新聞的過程中來看,媒體從業人員無論是有意地強調、刪減對於新聞事件之描述,或是以不同角度去處理 議題,都會影響到公眾接收訊息的反應和態度。因此,媒體又被稱為下列何者? 

(A)政府的傳聲筒 (B)第四權 (C)守門人 (D)八卦情報站。

答案:C

解析:媒體負責公眾會接收到怎樣之資訊,進而影響認知及態度,故謹慎選擇資訊是為守門人之重要職責。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新聞資訊的幕後

(  )5. 曾報導美國「水門案」的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認為,在強調新奇、刺激的報導文化中,媒體報導聳人聽 聞的事情比真實的新聞更為重要,最後將促成「白痴文化」(idiot culture)。請問:上述之情況為媒體之何項特色?

 (A)缺乏深度探討 (B)資訊片面化 (C)偏向娛樂化 (D)揭發黑暗面。

答案:C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的認知

(  )6. 大法官釋字第 364 號揭示媒體近用權是保障每個人接近與使用媒體的權益,為避免媒體管道、組織內容遭特定人 或團體掌控。請問:下列關於「媒體近用權」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小珊:接近權指讓公民直接越過專業媒體人員,在媒體上自由發言,不用擔心相關言論可能被錯誤解讀、片面 擷取等問題 

(B)宗宗:當校園發生食物中毒案件時,記者採訪校方獲取相關細節,是為校方媒體近用權的展現  (C)祐祐:使用權包括答覆權與更正權,而讀者投書即是更正權的行使方式之一 

(D)小菁:一般普遍認為接近權較使用權的行使更具有難度,主因為專業技術與取得資源之不同。

(2)

答案:B

解析:(A)此為使用權之敘述,使用權讓人民可以自行提供或製作節目,可要求公平分享電波頻率,自行建立及 經營媒體的權利;接近權是讓民眾以間接、有限度的方式改變媒體內容;(B)此為答覆權:當媒體報導、評論內容 涉及相關人事、機關的權利時,應給予相關人事答辯;(C)接近權包括答覆權與更正權,更正權是給予報導關係人 更正事項的權利;(D)一般普遍認為使用權較接近權的行使更具有難度。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了解媒體近用權

(  )7. 住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Inuits)發展出許多關於「雪」的詞彙,例如:「tla」表示普通的雪,「krotla」表示大到讓 人看不清楚的雪,諸如此類的現象,呈現出何種意涵? 

(A)語言是大眾文化的代表,能區隔族群差異 (B)語言和詞彙專屬於因紐特人使用 

(C)語言在同一文化範疇中,具有溝通的功能 (D)語言具有全球的共通性,適用於任何地區。

答案:C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語言反映生活型態的差異

(  )8. 「臺灣霹靂火」這齣連續劇,在播映時幾乎人人對於劇中臺詞「我若是不爽,我就想要報仇」「我若是不爽,我會 送你一桶汽油、一枝番仔火」朗朗上口,在當時形成一股風潮。請問:如此現象應該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文化類型?

 

(A)流行文化 (B)精緻文化 (C)官方文化 (D)次文化。

答案:A

解析:在該劇播映時,幾乎人人朗朗上口,但是時至今日,已經很少聽見,具有僅存在於某段時間之特色,故 為流行文化。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常見的文化活動形式

(  )9. 文化是人類在面對各種挑戰時,所創造發明的一套生活方式及符號系統。請問:下列各組「挑戰—所創造發明的 文化」組合,何者完全正確?(甲)群體生活—宗教;(乙)精神生活—規範;(丙)群體生活—信念;(丁)精神生活—

文學。以上正確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答案:B

解析:(甲)(乙)正確組合為:群體生活—規範、精神生活—宗教。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自我與生活風格

(  )10. 布爾迪厄認為「慣習」是一種生活風格,可能會展現在態度、偏好、飲食服裝的習慣上。請問:布爾迪厄認為「慣 息」是如何形成的? 

(A)與生俱來的 (B)大自然孕育而來 (C)社會化學習而得 (D)被優勢文化薰陶而成 答案:C

解析:慣習是結合過去與歷史脈絡,來自於家庭與團體階級,故是由於社會化所造成。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個人的生活風格是透過後天習得的

(  )11. 社會中將各種不同階級、族群的成員所形成的生活風格給予高低優劣排序之現象稱為下列何者? 

(A)文化位階 (B)社會地位 (C)社會角色 (D)分層制度。

答案:A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文化位階

(  )12. 下列何種概念係指世界的壓縮以及增強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意識? 

(A)多元化 (B)全球化 (C)資訊化 (D)在地化 答案:B

解析: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 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全球化

(3)

(  )13. 不同的文化只要有所接觸,難免就會產生相互影響的現象。在臺灣的閩南語中,有許多日語的用法,例如:西 裝、麵包以及便當等。請問: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現象? 

(A)文化多元 (B)文化傳播 (C)文化擴散 (D)文化滲透 答案:D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文化的涵化與變遷

(  )14. 支持下列何種主張的人最有可能提出「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口號,積極替貧窮國家爭取減輕債務的負擔、爭取 西方工業國家對於非洲國家的經濟援助等,並且認為人權是普世價值? 

(A)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 (B)反全球化 (C)另類全球化(altermondialisation) (D)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答案:C

解析:另類全球化(altermondialisation)旨在強調該運動是與現行全球化內涵不同的另一種主張;他們積極替 貧窮國家爭取減輕債務的負擔,爭取西方工業國家對於非洲國家的經濟援助等。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  )15. 有關「文化相對論」訴求,下列何者正確? 

(A)與「種族中心主義」訴求雷同  (B)認為不同族群的文化有高低優劣的分野  (C)每一種文化對所屬的族群而言,均有相對的價值 (D)不同族群文化,內容一定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文化相對論是說不管是同一個社會的不同族群,或是不同社會間,都存在著差異,而此種差異沒有優劣 好壞之分,而希望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態度來欣賞不同的文化。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文化差異與平等對待

(  )16. 隨著資本主義的擴散,許多強勢國家的文化也藉此散播出去,但在此同時,強勢國家利用其力量也造成了許多 弱勢國家文化的重大衝擊。請問:此一現象可稱為下列何者? 

(A)文化帝國主義 (B)沙文主義 (C)世界分工體系 (D)文化相對論。

答案:A

解析:(A)強迫弱勢國家接受強勢國家之文化,以文化作為侵略之工具;(B)對於自己的國家、民族感到驕傲,而 看不起其他國家、民族的一種偏見情緒;(C)將世界比喻成一座小型的工廠,各個國家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D) 採取尊重、包容的態度看待不同的文化。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全球化

(  )17. 國內外興起「公民新聞」的風潮,提倡一般公民具有自製新聞的權利,鼓勵公民自製新聞。請問:「公民新聞」此一 概念實踐了哪些理念?(甲)小報化;(乙)公民社會;(丙)媒體近用權;(丁)新聞室的社會化。 

(A)甲丁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B

解析:公民新聞強調公民自發性的力量,由下而上地形成論述、影響社會,此乃「公民社會」的展現;再者,公民 新聞平臺的設立,也一併實踐媒體近用權。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了解媒體近用權

(  )18. 臺北市二二八事件 63 週年追悼紀念會上,馬英九總統表示當時政府限制並傷害人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而發生二 二八事件,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當時並不民主;如今臺灣已是民主社會,人民、民意代表與媒體都積極監督政府,

堅持民主制度,重蹈覆轍的機會就會大為減少。媒體能夠充分報導、批評和監督時政的權利屬於甲,是受到乙的保 障。請問:下列何者為「甲」、「乙」的正確組合? 

(A)甲:參政權;乙:《憲法》  (B)甲:自由權;乙:《憲法》 

(C)甲:參政權;乙:《民法》  (D)甲:自由權;乙:《民法》。

答案:B

解析:媒體能夠充分報導、批評和監督時政是新聞自由的展現,屬於言論自由,而言論自由是受到《憲法》的保障。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媒體、資訊、閱聽人

(  )19.「2100 全民開講」、「新聞哇哇哇」等電視節目,常常在節目中邀請到專家學者,對於當下之新聞事件進行討論。請

(4)

問:如此之內容在媒體所扮演的公共角色中,應該比較偏向於哪一項功能? 

(A)提供資訊 (B)評論事件 (C)設定議題 (D)凝聚公益。

答案:B

解析:在節目中邀請專家學者對於新聞時事做出評論,使民眾能夠從各層面了解事件本身,故選擇(B)。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媒體的公共角色

(  )20. 下列有關「閱聽人應如何看待媒體資訊生產」的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媒體資訊生產的過程是靜態的,故閱聽人僅需判斷報導內容是否正確  (B)媒體資訊生產的過程是靜態的,故閱聽人僅需判斷報導內容是否完整  (C)媒體資訊生產的過程是動態的,唯有企業採行置入性行銷,政府不會 

(D)媒體資訊生產的過程是動態的,閱聽人需要審視新聞室於製播新聞時的影響力 答案:D

解析:(A)(B)媒體資訊生產的過程是動態的,閱聽人除了判斷眼前的報導內容是否正確、完整之外,也應探討資訊 生產過程中,政治力、媒體營利等因素的介入;(C)政府也會採行置入性行銷。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媒體資訊的生產

(  )21. 中古世紀的西方國家是由教會與王室掌握傳播知識的權力,而我國目前媒體擁有自主權的背後,卻有著被壓抑的 苦衷。請問:我國媒體自主在早期和近期曾主要受到哪些力量的箝制? (甲)政治;(乙)軍隊;(丙)經濟;(丁)教育 以上正確的是: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答案:A

解析:媒體早期因戒嚴時期被壓抑,而近期則是因經濟來源的考量,受到廠商的箝制。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言論自由

(  )22. 政府對於原住民族的相關政策,哪些不具有種族中心主義的色彩? 

(A)設立國家公園 (B)山地保留區 (C)蘭嶼國宅 (D)原住民委員會。

答案:D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文化位階與歧視

(  )23. 2005 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的同時,許多廠商亦看中此一龐大商機,積極開發相關的卡通產品,並透過大量 生產和大眾傳媒的管道,加速其傳播,成為流行的前鋒。請問:上列敘述呈現的是下列何種文化? 

(A)精緻文化 (B)大眾文化 (C)主流文化 (D)邊緣文化。

答案:B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大眾文化

(  )24. 青少年次文化是一種依社會成員年齡而形成的次文化,而由於文化傳播的影響,今日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次文化 有日益接近的趨勢。請問:下列敘述中,何者並非「青少年次文化」所具有的特色? 

(A)充滿創造力 (B)尋求獨特的價值與行為 (B)追逐流行的物質與生活 (D)維持規律的生活與體制。

答案:D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次文化創造與強調身分區分

(  )25. 臺灣人講「窩心」,代表的是一種溫暖舒服被關心的感覺;大陸人講「窩心」,卻代表一種言不由衷虛情假意的 意涵。請問:下列說法何者比較不適當? 

(A)大陸人經歷過文革,所以心機比較重  (B)要了解語言本身的內涵,必須融入到那一群人的文化脈絡裡  (C)語言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沒有高低之別 (D)語言是溝通工具,只要彼此明瞭其代表的意義,就不會發生 誤會了。

答案:A

解析:即使同屬華文世界,但是一些詞彙代表的意義還是會不同。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5)

能力指標:語言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26. M 型社會是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中《M 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所提出的觀點,描述 社會原本以中產階級為主流,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而臺灣社會上也出現非百萬名牌包不背的貴婦團,

還有非一百元包包不買的族群。請問:下列關於這兩種族群的敘述,何者正確? 

(A)貴婦團所共享的文化無法成為流行文化之一 (B)兩者仍共享特定文化,也分別發展出屬於各自的文化  (C)兩者的生活風格與所處的族群、身分有著永恆不變的關係 (D)唯有物質條件的差異會導致兩者不同生活方式 的出現。

答案:B

解析:(A)上層文化仍有機會成為流行文化;(C)個人的生活風格與所處的文化、階級、族群、個人身分有密切關係,

並非一成不變;(D)品味、思想等都可能影響著不同的生活方式。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文化位階與不平等問題

(  )27. 喜歡看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球迷應該最期待每年 10 月開打的「世界大賽」(World Series),這明明只是 美國職棒兩大聯盟(美國聯盟、國家聯盟)冠軍隊的對壘,為什麼要稱之為「世界大賽」?下列解釋何者比較不 具有「西方中心主義」的色彩? 

(A)棒球源自於美國,MLB 的冠軍當然就是世界冠軍 

(B)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球隊可以贏美國的球隊,所以 MLB 的冠軍就是世界冠軍  (C)幾乎世界上最棒的選手都來大聯盟打球,所以 MLB 冠軍當然有資格說世界冠軍  (D)美國是世界的中心,MLB 的冠軍就是世界的冠軍。

答案:C

解析:(A)(D)都是帶有強烈的美國中心色彩;(B)美國隊也常在國際賽輸球。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文化位階與歧視

(  )28. 促成文化交流的原因有許多,下列哪一種方式不需出門也能造成文化快速的交流? 

(A)戰爭 (B)移民 (C)傳播 (D)殖民。

答案:C

出處:教師手冊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傳播

(  )29. 為了促進族群和諧的多元文化,下列何種作法最為適當? 

(A)立法院應參酌美國的作法,規定總統參選人的資格,出生地必須在臺灣 

(B)政府在開發國土資源時,應優先考量當地族裔生計,並保障其文化傳承的需求  (C)公務員如有三等親在中國任職或居住,應限制其升遷或接觸機密資訊 

(D)為保障少數民族權益,政府應給予生育津貼,並嚴格查核原住民族身分以免遭冒用。

答案:B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原住民族的文化權

(  )30. 2009 年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充滿濃濃的臺灣味,也是我國進行國民外交的絕佳機會。請問:下列何者能展 現「全球在地化」的文化概念? 

(A)百老匯音樂劇來臺演出  (B)在臺賣日本原裝進口的牙膏  (C)電影阿凡達全球同步上映  (D)雲門舞集以現代舞表現書法之美。

答案:D

解析:現代舞是西方文化,書法是東方文化,而雲門舞集的作品使兩種文化融合,展現全球在地化的概念。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全球在地化

(  )31. 二十世紀末期以來,人類重新去反思種族主義對世界所帶來的危害,在一些國家也有了一些具體的行動。下列 何者對消弭不同種族間的仇恨有正面意義?(甲)我國修憲後將境內的少數民族「正名」為「原住民族」;(乙)塞爾 維亞前總統米洛賽維奇提出「種族淨化」的政策;(丙)加拿大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處理「魁北克獨立」問題;(丁) 法國政論家將青少年暴動事件歸因於外來移民人口過多。 

(A)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丙丁。

答案:A

解析:(乙)種族淨化就是指希望境內人口由單一民族組成,所以用各種手段逼使少數民族離開原來所謂「主體民

(6)

族」的生活空間,通常會帶來大規模的種族殺戮;(丙)用民主的制度讓人民自行決定主權歸屬,迴避戰爭與衝突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文化差異與平等對待

(  )32. 後殖民主義批評的先驅,佛朗茲法農(Frantz Fanon)於 1952 年出版《黑皮膚,白面具》一書,意謂著被殖民者 經過殖民者這個「母國」的改造,不僅使被殖民者喪失原種族文化,造成被殖民者自卑情結。書中諷刺的說,說 法語的阿爾及利亞黑人,同時承載「母國」的文化,只會將他們變得更白。他看到被殖民者所承受的精神疾病,

其實是社會環境造成的直接結果,也終於體認到需要改變的不是被殖民者,而是使被殖民者受創的殖民體系。請 問:本書點出殖民地人民的困境是什麼? 

(A)帝國主義對殖民地長期的經濟剝削  (B)被殖民者往往失去其文化的主體性  (C)殖民地永遠無法達到現代化的程度  (D)全球化使第三世界更趨於文化劣勢。

答案:B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殖民的結果

《第33~34 題為題組題》

●2006 年前東森新聞S臺因「腳尾飯」事件的報導引起社會譁然,6 月 7 日,王育誠坦承所公布之錄影帶是「內幕模擬」,他 雖一再強調不知情,仍有偽造文書、妨害名譽等違法之嫌,並遭移送地檢署偵辦,受害商家也提出民事賠償告訴。讓無辜小 吃店背負賣腳尾飯罪名,引發各界譁然,也導致東森新聞S臺關臺命運。請問:

( )33. 由此事件可以發現,媒體雖屬於商業組織,有其利益考量,仍然須遵守專業道德,文中的前東森新聞臺就是忽略 了新聞倫理中的哪一項目? 

(A)正確性 (B)完整性 (C)客觀性 (D)公正性

( )34. 依據我國《廣播電視法》中的相關規範,對於錯誤的報導,利害關係人得要求新聞報紙或雜誌登載更正或辯駁書。

請問:此為大法官釋字第364 號中所提出的「接近使用傳播媒體」的權利中的哪一項? 

(A)答覆權 (B)更正權 (C)使用權 (D)自由權 答案:(1)A;(2)B。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媒體監督與近用權

《第35~37 題為題組題》

●《水果日報》推出「動新聞」,讓閱聽眾可以使用手機或是在專屬網站上欣賞動態影音新聞。該運用寫實手法報導新聞的創 新方式,立即引爆各界討論;政府以動新聞違反「甲」法規,對該傳媒公司處以50 萬元罰款,並要求其予以分級,否則將再 每天開罰30 萬元,最嚴重不排除勒令停業。請回答下列問題:

( )35. 「甲」法規可能為何? 

(A)《少年事件處理法》 (B)《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C)《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D)《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

( )36. 下列哪兩者之間的矛盾最能說明動新聞與其引發的社會爭議? 

(A)「新聞專業」與「言論自由」 (B)「媒體監督」與「國家安全」 (C)「新聞自由」與「人權保護」 

(D)「知的權利」與「政治民主」。

( )37. 從「媒體識讀」的觀點來看,下述新聞何者不是媒體所應報導的內容? 

(A)媒體追蹤含有三聚氰胺毒奶粉的來源與流向,使民眾了解其相關資訊  (B)選前最後一周,媒體公布最新民調,讓民眾了解縣市長的最新選情 

(C)《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一通過,媒體立刻將結果刊載在網路新聞中  (D)空軍驚傳飛安意外,媒體連線報導搜救狀況與範圍,並將失蹤人員照片刊出。

答案:(1)B;(2)C;(3)B。

解析:(1)(B)《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27 條:「出版品、電腦軟體、電腦網路應予分級;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 物品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應予分級者,亦同。」

(3)(B)《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 53 條:「政黨及任何人於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 有關候選人或選舉之民意調查資料,亦不得加以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第38~40 題為題組題》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種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 律、風俗及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才能與習慣。」請回答以下問題:

( )38. 從泰勒對文化的闡釋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要點,但下列何者的歸納不正確? 

(A)文化是經由後天學習與教育而習得的一套生活方式 (B)文化是一套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範 

(7)

(C)文化包括了精神與物質各層面的創造發明 (D)文化是一個簡單的整體。

( )39. 下列有關文化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在中國,文化具有「人文化成」的意思 (B)在西方,文化就是 education,有栽培、培養的意思  (C)文化的範圍僅限於精神生活的層次,與物質無關 

(D)人類生活的一切,包括創造與天生的本能,都是文化的範圍。

( )40. 從人類所發明的各種器具,到人類所創造的規範、價值觀、制度、哲學思想等,都在說明文化是一個怎樣的概 念? (A)具體 (B)抽象 (C)模糊不清 (D)具體又抽象。

答案:(1)D;(2)A;(3)D。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由語言、生活風格與自我的關係來認識文化

《第41~43 題為題組題》

●2009 年的最後一天,全國各地的民眾帶著欣喜雀躍的心情參加各地舉辦的跨年煙火晚會。除了跨年倒數與炫爛煙火之外,

每一場晚會節目幾乎都由知名藝人表演勁歌熱舞。( 甲 ) 臺北 101 大樓的晚會由原住民歌手壓軸演唱,在倒數前炒熱氣氛,並 獨秀長達 分鐘,使現場儼然成為個人演唱會的翻版。50 ( 乙 ) 我國往年比較重視農曆春節前後的年節慶祝活動,近幾年來才 開始舉辦跨年晚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澳洲雪梨、日本東京等各大城市同步慶祝新年的到來。即使民眾不出門,也同樣 能透過電視新聞看到全世界一起慶祝新年的精彩畫面。請回答下列問題:

( )41. 我國舉辦的跨年晚會具有下列何項特色? 

(A)是上層文化的一部分 (B)具有大眾文化的特色 (C)屬於次文化的一種 (D)能延續傳統文化。

( )42. 下列敘述何者最能說明(甲)劃線部分的現象? 

(A)次文化漸漸式微消失  (B)主流文化通常也是次文化 

(C)大眾文化是由主流文化所演變  (D)次文化轉變為流行文化符號。

( )43. 下列敘述何者最能說明(乙)劃線部分的現象? 

(A)傳統習俗消失殆盡,新的習俗卻尚未建立 (B)新社會規範對人們的行為產生約束作用  (C)地理環境的差異將產生不同的文化形態  (D)我國舉辦跨年活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答案:(1)B;(2)D;(3)D。

解析:(1)(B)我國舉辦的跨年晚會可以讓全國各地的民眾共襄盛舉,因此呈現出大眾文化的特色。

(2)(D)原住民歌手的壓軸演唱說明了次文化(原住民族文化)轉變為流行文化。

(3)(D)我國往年以農歷春節的年節慶祝活動為主,近年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才開始舉辦跨年晚會。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大眾文化的特色

《第44~46 題為題組題》

●有近 360 萬人口的新北市,不僅是臺灣民族的大熔爐,近年來外籍人士也明顯增加,已朝國際化的地球村邁進,臺北縣 每年定期舉辦客家文化節、潑水節、原住民族豐年祭等活動,即是對各族群文化的尊重。請問:

( )44. 新北市每年定期舉辦客家文化節、潑水節、原住民豐年祭等活動,即是對各族群文化的尊重,也是下列何者的表 現? (A)文化多元主義 (B)種族中心主義 (C)種族隔離 (D)民族同化。

( )45.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有助於實現多元社會的理想? 

(A)對異文化存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輕視與排斥心態 (B)企圖以優勢和強者的標準,改造與教化他人  (C)對其他文化抱持著彼此理解、尊重與包容的態度處之  (D)對其他異文化採取完全吸收與接受的態度。

( )46. 如何建立一個族群和諧的多元社會?(甲)揚棄種族中心主義的觀念,避免產生族群偏見或歧視;(乙)秉持文化相 對論的立場,了解、尊重並欣賞他族的文化;(丙)各個族群必須通力合作,優勢族群應更強力、更長久的支持與 協助弱勢族群;(丁)加強族群間的「同化」或「混合」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丁。

答案:(1)A;(2)C;(3)B。

解析:(1)文化多元主義強調藉由文化間的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以同理心看待異文化,進而能包容、尊重、欣賞不同 文化;(2)(丁)「同化」後,弱勢族群從此消失;「混合」後,原有各族群的文化特質亦消失。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臺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現象

《第47~48 題為題組題》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麥當勞也幾乎出現在世界各地,也成為旅行者吃不慣異國料理時,唯一的精神寄託;但是你可知道,

世界各地的麥當勞其實是不太一樣的,例如:在印度的麥當勞店裡,巨無霸之類的牛肉漢堡原料會變成雞肉或者羊肉;而 德國人因為喜歡喝啤酒,所以在當地的麥當勞竟然買得到啤酒;在希臘的麥當勞,你可以吃到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pita 餅。

請回答下列問題:

(8)

( )47. 由上面這段文字中,不難發現麥當勞幾乎出現在世界各地,因此,學者常常會使用「麥當勞化」來代表下列哪一 現象? (A)速食化 (B)全球化 (C)國際化 (D)多元化。

( )48. 速食店的食物原料在世界各國會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做不同的調整,例如:臺灣就出現了「米漢堡」以配合我 國米食文化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能說世界各地的麥當勞賣著多元化的食物,是由於何種因素造成? 

(A)國際化 (B)全球化 (C)全球在地化 (D)另類全球化。

答案:(1)B;(2)C。

解析:(1)以世界各地皆可看見麥當勞來說明世界逐漸趨向一致之現象,也就是全球化。

(2)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而改變經營策略,為全球化下促成當地文化特色發揚之結果。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全球化

三、多選題:每格2 分、共 20 分

( )49. 媒體應該要對公眾負責,提供真實、完整、多元之消息,下列哪些是媒體應扮演之角色? 

(A)提供資訊 (B)監督政府 (C)表達民意 (D)設定議題 (E)政府傳聲筒。

答案:ABCD

解析:媒體作為政府傳聲筒是為專制統治時代較為會出現之情況。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媒體的公共角色

( )50. 新聞從業人員對新聞工作的專業表現,是對社會的重要責任。請問:以下哪些行為符合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表現?

(A)新聞內容要事先查證,不能捕風捉影、斷章取義 (B)以公共利益之立場為優先考量,不因個人私利而有所偏 袒 (C)新聞評論必須中立,避免個人價值涉入 (D)為求消息的可靠與真實性,應該把消息提供者的身分明確 標示出來 (E)若有不實報導,應立即更正與道歉

答案:ABCE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

( )51. 釋字第 364 號指出:「以廣播及電視方式表達意見,屬於《憲法》第 11 條所保障言論自由之範圍。為保障此項自 由,國家應對電波頻率之使用為公平合理之分配,對於人民『接近使用傳播媒體』之權利,亦應在兼顧傳播媒體 編輯自由原則下,予以尊重,並均應以法律定之。」若從該大法官解釋出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要是真有媒體工作者的身分,都有向公眾發表個人意見的自由 

(B)媒體自由是言論自由的一種表現,因此在媒體發表的任何言論都應受保護 

(C)號稱為專家學者的名嘴在電視上的談話性節目,對事件發表評論和意見,屬於言論自由,而不是新聞自由  (D)新聞自由是指媒體應向公眾客觀公正地報導事實真相,是「報導」,而不是「分析、判斷、評論」事件  (E)因媒體自由則僅限於從事新聞媒體專業工作者才能享有,所以一般民眾不得對新聞事件發表評論和意見。

答案:CD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媒體近用權

( )52. 關於「次文化」的意涵,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次」即具有「次等」的意思 (B)所展現的是一個「社會內部的文化差異」 

(C)當前社會中常見者包括依年齡、族群、職業、區域、性別等而形成的次文化 

(D)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必須先界定主流文化的意義,在該主流文化之下的次級團體所特有的文化,稱為次 文化 

(E)次文化全是負面的功能。

答案:BCD

解析:(A)次文化並不是次等的概念,僅是一種相對於主流文化的價值信念;(E)次文化也具有正面的功能。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主流文化與次文化的意義

( )53. 不同的文化之間會產生交流,互相模仿、影響。請問:下列哪些存在於臺灣的現象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A)跆拳道 (B)跨年晚會 (C)白色情人節 (D)歌仔戲 (E)布袋戲。

答案:ABC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自我與生活風格

( )54. 有關種族衝突的問題層出不窮,並曾在許多國家成為內政上的難題,為了社會的和諧,適當的種族政策對於維持 社會穩定是必要的。下列哪些是基於種族偏見所形成的政策? 

(9)

(A)澳洲的白澳政策 (B)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C)國民政府在臺灣推行國語 (D)中共的一國兩制  (E)臺灣的南向政策。

答案:AB

解析:臺灣的南向政策,是回應當時產業經營環境與條件的改變所提出的經濟政策。

認知歷程向度:理解

能力指標:文化位階與歧視

( )55. 政府愈來愈提倡對於弱勢族群權利的保障,甚至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就有明文規定,必須提供社會中的弱勢族 群更多的資源,以期能落實社會正義。請問:下列哪些族群是2005 年《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中保障之弱勢族群?

 (A)婦女 (B)所有離島居民 (C)身心障礙者 (D)軍人 (E)原住民族。

答案:ACE

解析:(B)限於澎湖、金馬偏遠地區人民。

認知歷程向度:知識 能力指標:多元文化

( )56. 麥當勞不僅從美國本土拓展到其他國家,也成功打入以米食為主的亞洲市場,在臺曾經推出的「米漢堡」最能呈 現下列何種概念? (A)全球化 (B)另類全球化 (C)全球在地化 (D)文化涵化 (E)文化融合。

答案:CE

認知歷程向度:應用 能力指標:全球在地化

( )57. 世界各地都有反全球化人士示威、抗議全球化,例如:法國反全球化人士威脅,要以關閉境內的麥當勞等跨國企 業來宣示他們反全球化的意圖。請問:下列何者屬於全球化所隱含多元化的意義? 

(A)全球化與多元文化是無法兩全的  (B)經濟發達國家將其文化強勢推銷至各地 

(C)全球互動頻繁增進對不同族群文化的了解 (D)休閒旅遊事業使多元的文化資產獲得保存  (E)全球化的潮流突顯多元文化的差異與價值。

答案:BCE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反全球化

( )58. 乘坐臺灣的大眾運輸系統或是電梯時,我們可以聽到播音系統以國語、閩南語和客家話等不同語言輪流播放相關 訊息,這顯示了臺灣人民對於文化的態度為何? 

(A)接納外來文化 (B)語言的多元化 (C)交通的便利化 (D)多元包容的態度 (E)文化邁向國際化 答案:BD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能力指標:文化差異與平等對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私立大成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廖晁偉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陳昭儒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王為 2 國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 最早敘事理論: 1920 年代卜羅普 (Vladimir Propp, 蘇聯 民俗學者 ) 、蘇俄的形式主義批評學者。..

你認為1760年代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 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當地人民生活帶來 甚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A,解釋你的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