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今色微黃,手足溫 者,易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今色微黃,手足溫 者,易愈"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條文 4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

表裏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 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 者,易愈。

〔註〕:

太陽表病,醫過發汗,已虛其表,因復下之,又虛其裏,雖有未盡 之表邪,陷裏成痞,但表裏俱虛,陰陽並竭,已成壞證矣。況無陽陰不 生,陰獨則陽不化,而復加燒鍼,火氣內攻,陰陽皆病,故胸滿而煩 面色青黃,肌膚瞤動也。見證如此錯雜,故為難治。若面色微黃、不青,

手足不厥而溫,則為陰陽之氣未竭,故曰易治也。

〔集註〕:

方有執曰:表以誤汗言,裏以誤下言,故曰俱虛。陰指裏,陽指表,

無陽謂陽竭也,陰獨謂痞也。青黃,脾受剋賊之色。微黃,土見回生之 色。手足溫,陽氣回於四末也。言既經反覆之誤,又見剋賊之色,肌膚 瞤動而不寧,則脾家之真陰敗,為難治也。今則土見回生之色,四末得 溫,胃家之陽復,故為易愈也。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條文 5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 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 中乾,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

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2)

若胃氣不和, 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讝 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註〕:

傷寒脈浮,自汗出,中風證也。小便數,心煩,裏無熱之虛煩也。微 惡寒者,表陽虛不能禦也。腳攣急者,表寒收引拘急也。是當與桂枝增 桂加附子湯,以溫經止汗。今反與桂枝湯攻發其表,此大誤也。服後便 厥者,陽因汗亡也;咽乾者,陰因汗竭也;煩躁者,陽失藏也;吐逆 者,陰拒格也。故作草甘乾薑湯與之,以緩其陰,而復其陽。若厥愈足 溫,則是陽已復,宜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以調其陰,而和其陽,則 腳即伸也。若胃不和而 語,知為邪已轉屬陽明,當少少與調胃承氣湯 令其微溏,胃和自可愈也。若重發汗者,謂不止誤服桂枝湯,而更誤服 麻湯也,或復加燒鍼劫取,以致亡陽證具,則又非甘草乾薑湯所能治 故又當與四逆湯,以急救其陽也。

〔集註〕:

程應旄曰:脈浮自汗,雖似桂枝證,而頭不痛,知陽神自歉於上部;

惡寒腳攣急,知陰邪更襲於下焦。陽虛陰盛,而裏氣上逆,故有心煩證 裏陰攻及表陽,差訛祇在「煩」字上。觀結句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 逆湯主之。可見陰證不必真直中也,治之一誤,寒即中於治法中矣。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條文 6

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

兩脛拘急而 語。師言半夜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讝 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

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 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

厥逆,咽中乾,煩躁,陽明內結, 語煩亂,更飲甘讝

(3)

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 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讝 語,故知病可愈。

〔註〕:

此設問答,申明上條之義也。桂枝證當用桂枝,值時令溫熱,或其 人有熱,用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也。值時令寒冷,或其人有寒,用 陰旦湯,即桂枝湯加乾薑也。證象陽旦,謂心煩似乎有熱也。按法治之 謂按法用陽旦湯也。蓋心煩、小便數、咽中乾,似乎陽旦,而不審腳攣急 微惡寒之證,是陰寒也,即以陽旦湯攻其表,誤也。所以增劇,厥逆、

咽中乾、兩脛拘急、 語等壞證作也。師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如 其言者何也?答曰:診脈浮大,則為風虛,非寒虛也,故此知用桂枝 不足以治其寒,而加附子溫經。即有陽明內結, 語煩亂等證,渾不為 意,且更與甘草乾薑湯,至夜半陽回足熱,脛尚微拘急,即與芍藥甘 草湯以和其陰,爾乃脛伸,繼以承氣湯治其陽明內結,故微溏而 語 止,其病可愈矣。是皆由於救之得法耳。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條文 7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 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

久而成痿。

〔按〕:

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三句,與上下文義不屬,必 是錯簡。註家因此三句,皆蔓衍支離,牽強註釋。不知此證,總因汗出 過多,大傷津液而成,當用補氣補血益筋壯骨之藥,經年始可愈也。

〔註〕:

傷寒吐、下後,復發其汗,治失其宜矣,故令陽氣陰液兩虛也。陰液 虛,故虛煩;陽氣虛,故脈微;陽氣微而不升,故目眩冒;陰液虛而

(4)

不濡,故經脈動惕也。陽氣陰液虧損,久則百體失所滋養,故力乏筋軟 而成痿矣。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條文 8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而遲,手足厥逆,

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 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註〕:

傷寒六、七日,邪傳厥陰,厥熱勝復之時,醫不詳審陰陽,而大下 之,致變中寒下竭之壞證。中寒故寸脈沈遲,手足厥逆;下竭故尺脈不 至,泄利不止也。蓋未下之前,陽經尚伏表熱,大下之後,則其熱乘虛 下陷,內犯厥陰。厥陰經循喉嚨,貫膈注肺,故咽喉不利,唾膿血也。

此為陰陽錯雜,表裏混淆之證,若溫其下,恐助上熱,欲清其上,愈 益中寒,仲景故以此湯主之,正示人以陰陽錯雜為難治,當於表裏上 下求治法也。蓋下寒上熱,固為難溫,裏寒無汗,還宜解表,故用麻黃 升麻湯,以解表和裏,清上溫下,隨證治之也。

〔集註〕:

程知曰:言厥逆有因於誤下致變者也。凡傷寒熱熾者,其陰必虛,六 七日雖當傳裏之時,設表證仍在而大下之,則陰傷而陽亦陷。寸脈沈遲 手足厥冷,下利不止,傷其陽而氣內陷也;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 膿血,傷其陰而熱內逼也。一下之誤,既傷其陽,復傷其陰,故難治。

與麻黃升麻湯,以升陽調下,清熱滋陰。蓋傳經熱邪,從外入於內者,

仍當從內出於外也,故曰:汗出愈。

喻昌曰:寸脈沈而遲,明是陽去入陰之故,非陽氣衰微可擬。故雖手 足厥冷,下部脈不至,泄利不止,其不得為純陰無陽可知。況咽喉不利 唾膿血,又陽邪摶陰上逆之徵驗,所以仲景特於陰中提出其陽,得汗 出而錯雜之邪盡解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 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

在強化道德的懲戒功能的時候,客觀上,也減低了對信徒的吸 引力。這是一方面。然而,若換一個角度論之,五種姓理論在 心性論方面也有足於啟示後學者,最突出的是將眾生本身的根

  釋曰。此亦名心者。復引餘教安立異名。令此堅固。第二染污意者。由四煩惱薩

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

道也者,不可須臾 (音儒) 離也,可離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 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

  維摩詰不思議經者。蓋是窮微盡化妙絕之稱也。其旨淵玄非言像所測。道越三空

  夫神道不形心敏難繪者 第五述元情也。述肇法師之元意。明不同莊老也。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