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研究個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壹、研究個案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為瞭解博物館原住民文化再現之歷程,本研究的目的有:一、論述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如何透過特展再現原住民文化?(一)分析歷年 來「與部落結合特展」結合那些原住民部落?為什麼?其結合的機制為 何?(二)以「布農族文化特展」為例,解讀博物館如何透過展示系統 再現原住民文化?二、評析「與部落結合特展」對原住民文化再現的意 涵與貢獻,並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營運與展示規劃參考。為達研 究目的,將採以下之研究設計:

壹、研究個案

歸納學者對個案研究(case study)的解釋與定義,個案研究係指運 用各種方法,收集有效及完整的資料,對單一的個人、團體或社會單位 做縝密而深入的一種研究方法(王文科,民 79;郭生玉,民 82;黃光雄、

簡茂發,民 83;Yin,1984)。為對研究個案做深入而縝密的研究,將採 多元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檢証,方能解釋其深沈而複雜的關係。

本研究之目的在論述博物館如何透過展示再現原住民文化,就個案 的選取上,本研究以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之「與部落結合特展」為研 究對象。理由有二,第一,目前台灣約有二十座與原住民文物蒐藏有密 切關聯的博物館(任海,民 83;巫習民,民 83),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 館是現今唯一一座位於非原鄉地區,且以原住民文化為唯一展示內容之 博物館。第二,該館與部落結合特展,顧名思義,即是博物館與部落的 人合作進行展示規劃與製作。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自開館來最為明確 的特展計畫,自民國八十三年迄今,共舉辦七次此系列之特展,每次展 期為三個月。本系列特展的特色在文化詮釋權的讓渡,由原文化主人—

各部落之族人來進行展示規劃或製作。是由部落族人擔任計畫主持人,

(2)

為自身文化詮釋之規劃。曾參與展示規劃的原住民部落有:卑南族、鄒 族、阿美族…等(詳見表 3-1-1)。

表 3-1-1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歷年與部落結合系列特展

時間 特展名稱 規劃者或部落團體 展出內容簡介 1995.3.19

-1995.6.18

卑南巡禮-從獵祭 出發

孫大川 展覽與系列之演講、表演,首次與部落 交流與互動。

1995.11.12-1 996.1.31

鄒 族 的 世 界 -Hupa•Hosa•Kuba

浦忠成,汪明輝 展覽、演講、戶外展演、影片欣賞:以 鄒族之空間領域、聚落、男子集會所為 中心,藉由鄒族對自然空間、社會空間 即神聖環境之界定與認知、呈現現代社 會中鄒族文化之適應與存續。

1997.10.25-1 998.1.18

阿美族的智慧 吳雪月與部落長老

以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三村的族人為 主,其中包括展覽、演講、戶外表演、

工藝示範、傳統美食等,強調阿美族人 與大自然相互依存之關係。

1998.4.18 -1998.8.18

歷史中的平埔族 平埔族的學術研究 研究成果展,新港文書、古書契之展出、

演講、及影片欣賞等。

1998.11.14-1 999.3.14

跨 世 紀 文 化 扎 根 運動-部落有教室

撒古流•巴瓦瓦隆規 劃,結合達瓦蘭部落 工作人員

內容有展覽、部落市集、演講等。此次 為部落和博物館共同合作之始,希望在 部落與都市中建立屬於自己之教室,以 此為延伸與再生之概念。

1999.11.26 -1999.1.19

重 建 彩 虹 的 故 鄉 — 泰 雅 族 Megesya 群染織工

苗栗縣泰雅北勢群 文化協進會

以展覽、出版品、染織教學、紀錄片座 談等多方面來呈現「泰雅族 Megesya 群 染織工藝村」的理念,及其實踐心得與 未來展望。

2000.10.22 -2001.1.19

與部落結合「布農 族 經 濟 文 化 活 動 之變遷」

邱文隆 以文字、圖片、圖畫及器具等呈現;傳 統生產方式、生產工具、文化產業化的 雛形。

(資料來源:張譽騰,民 88︰44-46;許雅惠、蔡世蓉,民 89︰27)

貳、研究架構

由於本研究之研究重心在於博物館如何再現原住民文化,落入順益

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的脈絡之中,即為與部落結合特展。在第二章進行文

獻探討之際,即發現博物館展示和社會文化思潮與館方的建館理念、經

營方針等有著密切的關聯。其次,與部落結合,文化詮釋權讓渡計畫主

(3)

也是策展者(計畫主持人)運用符號系統之揀選與組合來進行再現,展 示架構以時間為軸或以物件為軸;在揀選符號的過程中,除了和計畫主 持人的認知有關之外,也必須讓展示能脈絡化,呈現出展示的主題與故 事。且為求展示之多樣化,特展規劃是靜態文物展示與動態展演。然而,

在研究過程中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因此對於整個再現過程的 理解是以詮釋現象學為視角進行研究、分析。是以,本研究的架構如下:

歷史文化脈絡

博物館

• 宗旨理念

• 經營分針

與部落結合特展

展 示 原住民部落 •時間軸/物件軸

(計畫主持人) •靜態文物展示/

動態展演

社會情境脈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4)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資料蒐集方法

社會現象是複雜與多層次面向的,必須運用多元途徑收集資料,相 互校對、檢驗,如此才能把握現象的本質,理解現象的風貌。當一項研 究融入一種以上的方法時,它便是採用多元方法(multi-method)來蒐集 資料(胡幼慧,民 85:128),也就是說在一研究中具有半結構訪談、參 與觀察與內容分析等。在實際進行研究之前,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年七、

八月間進入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實習,實習工作的內容包括暑假兒童 營助理、導覽解說觀摩、櫃台售票與開幕記者會的報到工作等。對順益 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的歷史背景、常設展示、推廣教育活動、人事組織與 營運情況等進行初步的瞭解。除此之外,本研究以多元化的資料蒐集方 式達成研究目的,具體蒐集資料的方法如下:

一、訪談法

在蒐集敘說資料之時,以「事件」(events)為訪談之主軸, 「事件」

是敘說者所描述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它是以「看什麼事發生 (seeing what had happened) 」的方式被描述。這也說明了敘說並不是對過去客觀事實 的說明,而是敘說者對經驗的反思(徐臨嘉,民 82:36) 。密許樂(Mishler,

1986)認為訪談是一種交談行動,是受訪者與訪談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 程。而訪談的分析,應理解其訪談的情境以及現象的社會文化脈絡(引 自畢恆達,民 85:37)。

本研究正式訪談的主要對象:歷年與部落結合特展之計畫主持人七

人、館長一人、館方負責特展之館員八人與專家一人等,共計訪談十七

人。每人平均做兩次訪談,每次訪談時間 20-60 分鐘不等,多為研究者

與參與者面對面訪談,也有部份因時間與空間的因素,運用電話訪談,

(5)

為求對整個歷程深入了解,並訪談之前已離職的研究員、館員與其他參 與者等,主要是為求對現象之多元面向與深入之瞭解。訪談對象與大綱 如下表:

表 3-2-1 訪談大綱表

職稱/角色 訪談大綱

館長 一、博物館在建館之初,為什麼會預留特展(企劃展)的空間,

與這樣的經費與心力來舉辦特展,其背後的哲學是?

二、博物館在特展此一部份是做怎麼樣的規劃?其運作是什麼 樣的情形?

三、博物館如何安排/決定展出之主題與計畫主持人?考慮的層 面是什麼?

四、博物館在與部落結合的特展規劃過程中,和部落之間的關 係是怎麼樣的?

五、您認為這樣的與部落結合的特展,其「意義」為何?可能 引起哪些層面的影響?更進一步想瞭解,是一些什麼樣的 影響?

六、博物館每年舉辦這些特展,其中有無遭遇困難?若有,其 困難點是?

館員(離職館員、

研究員)

一、博物館在「特展」 (企劃展)此一部份是做怎麼樣的規劃?

其運作是什麼樣的情形?

二、博物館是如何安排/決定展出之主題與計畫主持人?考慮的 層面是什麼?

三、請問您在博物館時,參與過幾次特展規劃?而您印象最深 的特展是?為什麼?

四、是否可以請您比較這幾次特展的相異與相同處?

五、您(或館方)在與部落(或計畫主持人)的互動,是一個 什麼樣的情形?

六、這樣的與部落結合的特展,就您的看法,其造成了哪些層 面的影響?與什麼樣的影響?

本次特展之館員 一、整個館在特展此一部分在館的運作上是怎樣的情形?

二、館方是如何安排/決定某族或主題?考慮的層面有哪些?

三、特展規劃過程中和策展者/部落的互動情形如何?

四、是不是可以請您評估一下這次的展出?您的看法是?

(6)

歷年計畫主持人

(參與者)

一、請您談談您對博物館呈現原住民文化的看法。

二、請問您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有與部落結合特展的看 法?

三、請您談談當時您為特展計畫主持人的情形、過程。

四、展出主題的選取與界定。

五、您如何認識部落的文化,如何蒐集展出相關的資料?

六、當時您或部落在與博物館的互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

部落扮演了什麼角色?

七、這樣的與部落結合的特展,就您的看法,其造成了哪些層 面的影響?與什麼樣的影響?

布 農 展 計畫主持 人

Part1

一、請您說說當您知道您要規劃這次特展的想法。

二、您如何決定這次展示之主題?考慮的層面有哪些?打算怎 麼樣來呈現?

三、請您談談在這整個規劃展示的過程中,您和博物館或部落 之間彼此的互動是什麼樣的情形?

四、請您就整個規劃的過程,到實際開始佈展的運作情形做一 個敘述。

五、請您評估一下這次的展出?您的看法是?

Part2

一、請您談談對博物館的認識情形,及您對博物館呈現原住民 文化的看法。

二、請說說您對博物館有與部落結合特展的看法?

三、請談談您對「展覽」的瞭解。

四、您當初為何有意願跟博物館合作辦此一特展?

五、請敘述一下您部落裡的布農族文化尋根學會?(成立經 過、理事長、主要業務、宗旨、及在此次活動中的角色)

六、您當時規劃的構想?講座、錄影帶與展演等的考量。

七、請敘述一下您策展實際的時間進程?

八、您對於展演活動當天的看法?部落人士的看法?

Part3

一、 展出主題您是如何選取與界定?

二、 您如何認識您部落的文化,尤其是「經濟文化活動」的部 份。

三、 您的田野調查是如何進行的?

四、 據說,物件的展場規劃與佈置是您負責的,您當時是怎麼

進行的?

(7)

二、文件資料

同時,蒐集跟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相關的文件資料:館方出版品,

如各項展覽之導覽手冊、年誌、新聞稿與行政文件(與部落結合特展企 劃書)、報章雜誌等剪報、網頁內容等,進行書面文件資料蒐集,以求與 訪談資料之相互檢驗或補充。

三、觀察法

Lofland 和 Lofland 認為參與觀察的定義是,參與觀察是實地觀察

(field observation)或直接觀察(direct observation),研究者為了對一個 團體有所謂的科學了解,而在那個團體內建立和維持多面向和長期性的 關係,以利研究過程(引自嚴祥鸞,民 85:195-199)。本研究觀察的主 要場域並不是團體,而是布農族文化特展之展示文本,而展示文本包括:

展示形式、內容和各種媒體的表現。其中又可分為靜態展示與動態展演,

靜態展示時間為民國 89 年 10 月 22 日至 90 年 1 月 19 日止,研究者實地 直接觀察不下五次,其主要是應用文字、圖表、物品或影像等多元媒體 來組合傳達溝通;動態展演內容包括:記者會與表演活動於民國 89 年 10 月 28、29 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舉辦,與二場講座分別是民 國 89 年 12 月 23 日與 90 年 1 月 7 日下午二時至四時,以上為本研究觀 察的場域。

貳、 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詮釋現象學為分析之徑路,從詮釋現象學的觀點, 「詮釋循

環」 (hermeneutics circle)是詮釋現象學建構知識時的適當方法。 「詮釋循

環」有兩層意義:一是對於經驗文本「部份」的理解為「整體」的意義

所引導,而對於文本「整體」的理解又有賴對「部份」理解的達成。部

份與整體之間存在著相互參照與辯證的關係(畢恆達,民 85) 。二是理解

活動中研究者的經驗與理解之間的辯證關係,一方面現象有待研究者解

釋。另一方面,研究者只能依自身的經驗來理解現象,然而研究者並不

想讓自身的先前理解宰制整個理解過程,而是在過程中,以先前理解為

(8)

起點,進入現象的部份與整體間來回修正的循環辯證中,研究者的知識 建構得以在其中不斷開展(林香君,民 87:129)。

本研究旨在對博物館原住民文化再現建構過程之相關因素等進行理 解與詮釋,主要以訪談之敘說資料為分析基礎,因此分析資料的方式採 用融入/結晶化分析(Immersion/ Crystalization Analysis Style)。此法為研 究者長期在「文本」與「經驗」之間來回檢視,經過不斷地洞察經驗的 融入與新的領悟,以使文本最後形塑成一理解建構歷程之報導(胡幼慧、

姚美華,民 85:157)。撰寫過程除了研究者本身的理解之外,還請師長 協助討論,反覆詮釋循環形成最後之報導。

研究探索者 報 導

文本

關聯結晶化

圖 3-2-1 融入/結晶化之分析

(資料來源:胡幼慧、姚美華,民 85:156)

(9)

第三節 研究困難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選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與部落結 合特展為研究個案,以理解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原住民文化再現建構 之歷程。

在展示建構的探討上,分別從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之使命宗旨為 起始,探究其特展之文化再現歷程,並以文獻與詮釋現象學為背景知識,

試圖理解其建構歷程。然本研究面臨到些許困難:一、本研究之所以選 取與部落結合特展之文化再現為研究個案,乃因於部落文化特展為每年 舉辦的特展,具時效性,而之前此系列的特展研究者無法親自參與觀察 整個的展示規劃,且加上時間久遠,當時參與的人士有些均已離開難以 訪談,或對當時的過程有所遺忘,所以在資料的蒐集上不易。雖想就整 個部落文化特展系列之文化再現歷程做探討,實有實際實施的難處。故 雖以整個系列為個案,但僅能就布農展做詳盡的詮釋。二、與部落結合 特展的參與者,除了博物館人員、計畫主持人之外,尚牽涉到部落族人 的組織與動員,而此部份由於研究生本身時間與金錢等種種考量,此部 份僅能以側面探聽的方式進行。三、由於研究生本身並不在博物館內工 作、且不是原住民,雖力求詮釋貼近事實,想來仍是有所疏漏。

此外,就研究旨趣而言,本研究以詮釋現象學為出發,瞭解博物館

如何透過展示再現原住民文化,因此對於專業設計的探討,如展示空間

的專業設計、美學觀點等將不做細部之深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是香港首間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分為中 醫展覽廳及中藥標本中心。展覽廳內共有六個區域,如「歷代中醫藥展區」 、 「中

國立 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館、臺北 市立 兒童

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是香港首間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分為中 醫展覽廳及中藥標本中心。展覽廳內共有六個區域,如「歷代中醫藥展區」 、 「中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field of eco-museum,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ultural landscape, touring and recreation, and industrial strategic planning to trigger local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 

為完成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將於第二章依序說明 IPTV 的介紹與現況,以及詳述 e-SERVAUAL

本研究在於國內汽車產業的經營策略之分析,藉由對已選定的個案進行仔 細地資料蒐集與分析,以期最終從中獲致結論。本研究方法,基本上依 Porter 競 爭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