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且發展的順序其實就是孩子獲得技能從簡單 到複雜的順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且發展的順序其實就是孩子獲得技能從簡單 到複雜的順序"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促進動作發展的策略與遊戲

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唐美華

壹、發展的概念

孩子的發展有部分是先天基因藍圖設定好的,有部分是後天在不同的環境 中學習來的,設計好的藍圖讓我們循著共同的順序與方向發展,如蓋房子,須先 蓋地基再一層一層的往上蓋,而形成房子的基本結構與形象,所以孩子的發展順 序有一定的共同性,尤其是早期(0-3 歲),我們也根據這樣的共同性來設定發 展里程碑,及分辨孩子的發展是否正常;而後天環境及學習經驗的不同,讓孩子 發展出多姿多彩的個別風格,如有些孩子沒有經歷「爬」的階段就會「走」,有 些孩子喜歡爬上爬下,所以在遊戲場的表現特別靈活,有些孩子喜歡玩幫洋娃娃 換衣服,所以自己穿脫衣服的發展也特別快,這樣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就如同房 子的裝潢,因應主人的喜好或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與呈現。

我們想要協助孩子能夠順利的發展,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的發展有其共同的階 段性,也有個別差異存在。必須要(1)了解孩子發展的「順序」:每一個發展都有 其意義性及貢獻值,並非一觸可及。且發展的順序其實就是孩子獲得技能從簡單 到複雜的順序。因此,照著順序引導孩子,會較有效率,也不會因為要求或挑戰 的不適切,而造成孩子及引導者的挫折感,甚至影響親子關係。(2) 「了解」與

「尊重」孩子的個別性:我們還必須了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

「了解」,才不會將孩子的個別性誤解為不正常,要「尊重」,鼓勵孩子發展出精 彩的個人特質,且能培養孩子適應不同環境的彈性與接受不同挑戰的自信。

以下先針對何謂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發展作簡單的解釋,再描述各階段「共 同」的發展重點,最後舉例說明,如何設計與分級居家能運用的遊戲活動以促進 動作發展。

貳、促進動作發展的遊戲

一、 促進平衡反應、兩側協調與動作計畫能力的遊戲:以球類運動為例 適用年齡 活動設計與目的 活動調整

1~1.5 歲

推著球走(球高約在 孩子的胸口) 促進扶著東西走的 平衡

扶著孩子的手推球走,以提供孩子支撐及控 制球的速度與方向→支撐減少(如只輕拉孩 子的後衣領)→控球減少(如只有危險時才幫 忙控制)→孩子自己控球(推的速度漸快)→

控球漸佳(能在不平的表面推動,如:能推過 小障礙物)

1~2 歲 站姿下互推大球 促進放手站姿的動 態平衡

一位大人在孩子身後,帶著孩子的手推球,

提供必要的支撐,引導推球的時機與方向,

另一位大人餵球→讓孩子自己停住球且穩住

(2)

站姿,大人僅在危險時提供支撐,引導推球 的時機與方向→讓孩子自己停住球、維持站 姿平衡、推出球並維持站姿穩定,大人僅在 快倒時提供支撐→能推回較強的球也不倒 (餵變化球,不要變化到需要跨步) →能跨一 步去推回變化球也不倒(餵變化球,範圍加大 到需要跨一步)

2~6 歲 丟小球到固定目標 促進上肢的動作計 畫與協調性

(2~3 歲)孩子能將球向下丟掉→孩子能手舉 高過頭將球丟出→(3~4 歲)要求孩子將球丟 給某人(朝指定方向丟),距離越來越遠→(4

~6 歲)要求孩子將球丟到指定目標→距離越 來越遠,目標物越來越小→能站在不穩的表 面(如:軟墊或搖板)接球,能接住變化球(需 要移位才接得到)或快速球,能丟中會動的目 標物

3~6 歲 丟接球(球越小則越 難,3~5 歲,可以先 從丟接足球般大小 的彈性球開始→4~

6 歲,丟接棒球般大 小的彈性球) 促進手眼協調

(3~4 歲)一位大人站在孩子後面,扶孩子的 手引導其丟接球的方向與時機→讓孩子自己 丟球,僅在接球的時機點輕碰孩子的手,引 導其動作的計畫→能自己丟接彈地球→(4~

5 歲)能丟給對手並接變化的彈地球→能與對 手丟接不彈地的球→(4~6 歲)丟接球時,與 對手的距離越來越遠,範圍與速度的變化越 來越大→能自己丟球到牆上,並接住反彈的 球

4~6 歲 拍球(球越小則越 難,可以先從雙手可 環抱大小的彈性球 開始→足球般大小 的彈性球)

促進手眼協調與兩 側協調

雙手一起拍球,大人扶孩子的手,引導其拍 球的時機與方向→大人僅在拍球的時機碰孩 子的手引導→孩子自己雙手拍球(大人可以 用口頭指令引導拍球時機)→自己單手拍球 (大人帶著孩子的手引導→碰觸提醒→口頭 提醒時機)→雙手交替拍球→依指定的規律 雙手交替拍球(如:右手拍兩下然後左手拍一 下,如此交替)

4~6 歲 藉由工具玩球,如:

打棒球、吸盤球…

促進手眼協調、兩側 協調與動作計畫

用較短較粗的球棒打上拋的好球→球棒漸趨 正常、距離漸遠、球的範圍漸大、球速漸快

→孩子站在不穩的表面(如:軟墊、草地或搖 板)打球→要求孩子將球打往指定方向 二、 促進掌內操作技巧的遊戲:以投存錢筒為例

(3)

適用 年齡

活動設計與目的 活動調整

1.5~

2.5 歲

一次拿一個錢幣投入存 錢筒

促進手指抓握及配對的 因果概念和空間關係

大人拿較大的錢幣給孩子握住,調整洞的方 向協助孩子將錢幣投入→錢幣較小漸光滑,

洞較小,變換洞的方向→孩子自己拿起錢幣 投入洞中→錢幣漸小,放錢幣的表面漸光滑 (如:軟墊上→塑膠桌面→木質桌面→玻璃桌 面或金屬表面),就越難

2~3 歲

一次放一個錢幣在孩子 掌心中,將錢幣從手掌 心推到手指,將錢投入 存錢筒

促進掌內平移操作能力

先將錢幣放在手指根處,讓孩子在不用另一 手協助,且不將錢幣放下的情況下,將錢幣 從手掌心推到手指,將錢投入存錢筒→錢幣 越放越到手掌心,錢幣越來越小,就越難

3~6 歲

孩子自己一次拿 2 個或 以上的錢幣,再一個個 將錢幣投入存錢筒 促進掌內平移操作能力 及手指個別操控能力

孩子自己一次拿 2 個或以上的錢幣到掌心 中,在一個個將錢幣從手掌心推到手指,(其 他錢幣握在掌心中,不用另一手協助或將錢 放下)將錢投入存錢筒→錢幣越來越多,錢幣 大小不同,放錢幣的表面越光滑,就越難

伍、執行(促進動作技能)居家活動的原則與策略 一、 了解發展的順序與難易調整的原則:

了解發展的順序才能知道孩子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為何,以能提供適當 的挑戰,適當的挑戰能避免挫折且能提升動機。動作發展原則為:

1. 從「頭」到「腳」—我們先能夠控制頭頸的動作(在趴姿、直立姿勢、

仰臥姿勢下控制頭頸能抗地心引力抬起及轉動)→軀幹的動作(翻身、

坐姿、四腳趴姿、跪姿及站姿時能穩定軀幹)→骨盆控制(腳不著地的 坐姿、爬、跪姿、站姿時的動態活動)→四肢的技巧(行走、跑跳、操 弄物品、丟球…)。

2. 「一起作相同的動作」到「個別的控制」—如:手指一起握東西到只 用前 3 指握東西;雙膝跪姿到單膝跪姿;「兩手作一樣的動作」比「兩 手作不同的動作」要簡單。

3. 動作向度從單一到多重—動作向度有 3 個,前後、側面(遠離或靠近軀 幹中心線)、旋轉,只用到單一向度的動作較早發展也較簡單,綜合越 多向度的動作其技巧越複雜,如:「維持坐姿」比「從躺姿轉換到坐姿」

要簡單;「手往後舉高再往前丟球」比「綜合了身體旋轉的丟球」要簡 單;寫「|」比「/」要簡單。

4. 「靜態」到「動態」—先學會靜態的控制,才能勝任動態的控制,如:

先會「放手站」才會「站著玩互推大球」;先會「原地跳」才會「連續

(4)

往前跳」。

5. 運用「單一肢體」比「整合多個肢體」要簡單—如:「單手拍球」比「雙 手交替拍球」要簡單;律動活動「只動手或腳」比「雙手雙腳交替動」

要簡單。

6. 越是要求方向、順序、速度、節奏的精準度的動作越難—如:跟著節 拍律動,方向變化越多,節奏變化越大,參與的肢體越多則越難;「將 紙剪成一半」比「按照線條剪紙」要簡單;「單腳跳往前跳」比「跳房 子」要簡單。

二、 漸漸減少提供的協助量與種類:

在孩子剛學某項動作技巧時,先提供孩子較多量的協助,並藉由多感官 的學習管道,待孩子漸漸學會時,協助要漸漸減少,才能獨立執行並熟練。

1. 學習的管道有很多,最常運用的有:動覺、觸覺、視覺與聽覺,從具 體(簡單)到抽象(難)的順序為—動覺(肢體協助,帶著孩子的肢體作,

讓孩子知道動作的方向、順序與力量)→觸覺(只在關鍵點觸碰,以提 示方向或順序)→視覺示範及提示(作給孩子看→用手指出關鍵方向或 順序)→口頭提示與指令(用口語指令提示孩子動作的種類、方向與順 序)。

2. 協助的量:全程協助→部分協助→間歇性的協助→完全獨立。

三、 居家活動目標要與功能及最終目標結合:

跟治療師一起討論所訓練動作的目的性與功能性,該如何運用,不要僅 僅著重在訓練孩子的單一技巧,要考量訓練此動作技巧的實用性與功能,如 此,孩子才能將所學技能實際運用。如:在治療室用堆疊積木或插棒來訓練 孩子手指抓握的技巧,目的是讓孩子能用此技巧拿好湯匙吃東西;能有技巧 的操弄玩具或培養扣釦子的能力;在治療室用平衡板或平衡木來訓練孩子的 平衡,目的是讓孩子能跑跳或在公園玩時較不會跌倒。

因此,在居家環境中,家長不需急著扮演「居家治療師」的角色,在家 重複執行治療活動,可以跟孩子的治療師一起討論,如何將孩子治療目標與 日常功能結合,且治療的最終目的不也是希望孩子能勝任其角色所需的任 務,這些任務就包含:執行生活自理活動、遊戲與學習任務。因此,居家活 動正好將治療室所學的這些技巧運用在日常的功能性活動中,並藉由執行這 些活動來熟練技巧。以免只顧著訓練單一技巧,卻忽略了最終目標。

四、 在自然環境中練習能讓技能更為熟練:

所謂自然環境,就是真正運用及執行這個動作的環境。如:在治療室練 習使用湯匙舀小珠珠,其運用此技巧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在家裡、幼托園所 或外出到餐廳用餐的環境。不同環境會提供孩子不同的挑戰,能讓孩子練習 如何應變及類化所學技能,若在不同的環境中都能運用,才是真正學得及熟 練此技能。環境包含物理環境與社會環境,舉例說明如下:

1. 物理環境的變化—

(5)

(1) 以獨立進食來舉例,如:湯匙的樣式(握把粗細、匙深、匙深與 匙柄的角度、匙面大小…);乘裝食物的容器的樣式(材質、深淺、

有無扶手、甚至顏色、形狀…);食物(軟硬度、濃稠度、粗細、

色香味…);椅子(高度[與桌子的相關高度、孩子的腳是否能著 地、成何種角度]、寬度、深度、材質、扶手樣式…);走動空間 (障礙物的多寡、寬度長度、有無高低差、週邊設備的穩定度[在 支撐或手扶到時是否會移動]、變動性[是否有不預期的東西在路 徑中]、支撐物的高度與支撐面…)。

(2) 以遊戲為例,如:不同的玩具的特性(聲光、顏色、材質、形狀、

大小…);操作方式(操作方向、力道、順序、規則…);放玩具 的位置 (因應玩具放置位置,要取得玩具需要不同能力,如:爬 高、跳下、鑽到設備下、蹲低、打開抽屜或容器…);執行空間 或設備(靜態遊戲[桌椅的高度與操作空間,會影響採取的姿 勢]、動態遊戲[有無足夠安全的空間及地面的平整程度,對平衡 與協調性的挑戰不同]…);移動動線或空間的不同[與(1)中的變 化相同],對移動技巧、平衡與解決困難能力的挑戰會不同。

2. 社會環境的變化—(1)引導者:引導者的提供多少參與的機會(主導 性)、策略、要求(規範自由度或要求品質的程度)、關係、協助量、

互動方式…。(2)干擾者:較沒有互動的其他人(餐廳其他用餐的人、

一起用餐的家人或親戚、同學…)的動作、行為、音量、互動方式…。

(3)同伴:一起完成活動,較多互動的夥伴,如,玩伴、一起分碗筷 的同學或同儕,同伴的主導程度、溝通能力(對孩子發出訊息的反應 [能否了解],能否發出清楚的訊息)、情緒的穩定度、處理問題的方 式。

3. 舉例比較—如:在治療室中練習進食技巧,其環境已經標準化,挑 戰最小,在幼托園所進食就比在家進食具有挑戰性,雖然同是熟悉 的環境,然而,幼托園所中老師無法提供一對一的即時協助;用餐 有時間限制;其他同學的干擾很多變;移動空間中常有不預期的東 西…,在餐廳進食主要是物理環境的挑戰較多變。

五、 著重孩子遊戲者的角色

遊戲是兒童的基本人權之ㄧ(與營養;居住;健康照護及教育權同等重 要)。“玩”是人主要的角色活動(日常生活活動、工作/學校活動、與休閒/遊 戲活動)之一。試想,我們若被剝奪休閑娛樂生活,對我們的心靈有何影響!?

因為孩子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孩子的遊戲還肩負一個重要責任—學習與發 展。也就是說,孩子除了日常活動(進食、穿脫衣物、盥洗、睡眠…)之外,

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玩”。

所有的孩子都會“玩”,孩子藉由遊戲學習與認識他們自己及週遭的世 界。透過觀察孩子玩,就像透過窗戶了解孩子這個人。

(6)

遊戲的功能:(1)探索及了解環境,並發展與環境互動的能力;(2)學 習成人及兒童的角色行為;(3)提供孩子成長及發展的機會,以學習動作、

社會互動及情緒的能力和技巧;(4)想像世界(抒發現實層面無法處理的事、

發展想像力與創意);(5)人際關係的基礎及建立;(6)發展興趣及培養集 中注意力、解決問題和判斷力的技巧。

孩子「玩的技巧」與「是否玩得開心」同等重要!!

e-mail:tang.333259@yahoo.com.tw Tel:23592525#35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般人看到天燈,就會想到平溪。其實天燈的發源地是十分。回溯平溪礦業 史,平溪區的十分,堪稱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主要的特色在於這

—— 「常態分配編班」—— 不論就理論或現 實 而言, 都是不成立的。 因此, 自學方案的整 個升學分發 計分辦法, 其實是建立在一個錯 誤的基礎上的。 而且在教育效果上, 教育部委

學習領域、環境有不同的表現,是自然現象。這是孩子的課題,而思敏的課題是,孩子無法在資訊

但是企業的發展如果不靠不斷累積已經擁有的知識,發展新的觀念、新的商品、新的技術,實

這次實習,不知道是比較複雜孩是怎麼樣,本來接得好

凡是一組資料是隨著時 間的先後順序而取得的, 就可稱為是一組時 間序列的資料。 最常見的例子, 譬如: 某段時 間內所記錄的每日股票市場; 每年太陽黑子 的平均數目等等。

他的母親不確定她的小孩是在胡言亂語,還是真的是天才,因此把他發展理論的影 片寄給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附近的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致力於推動校園及社區的共讀活動。本會自 2005 年起,於 22 個縣市成立 257 座「愛的書庫」,購置超過 71 萬餘冊圖書資源,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