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間佛教的實踐與「生活書香化」之展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間佛教的實踐與「生活書香化」之展望"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間佛教的實踐與「生活書香化」之展望

覺培

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

前言

二○○二年一月一日當「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在佛光山宗務堂[註 1]派下正式成立之後,

全球各地所有佛光山別分院道場一時成了推廣「生活書香化」[註 2]的重要據點;再加上台灣 PHP 素直友會[註 3]十多年讀書會運作經驗的指導與協助,同步展開連續近五十場次的讀書會 培訓課程;透過佛光會[註 4]組織的宣導、落實,以及所有佛光山文化單位教材的不斷提供、

出版,在短短的一年間,使得人間佛教讀書會在彼此前後呼應配合下,瞬時成立了近兩千個 讀書會的團體。

也因此,本篇論文將先從「人間佛教」的思想意涵談起,再從佛光山、佛光會的組織架 構堅守的四大宗旨[註 5]所延伸的社會力量,以及近半世紀佛光山在文化事業的努力耕耘後,

所留下豐富的文化資產,來說明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所以快速成長,其背後所蘊涵的理念與發 展的主要原因。

壹‧佛教改革思潮與「人間佛教」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莫大的影響,這其中包括了音樂、雕刻、建築、文 學等外在藝術的表現,以及民間習俗、學術思想等較內在的形式。然而千年來,佛教在歷經 三武一宗、太平天國、文化大革命的毀佛事件之後,佛教被迫隱於山林,以自修自了的態度,

而忽略了現實人生所存在的諸多價值,再加上近百年來諸多的革命思潮,信仰被曲解為迷信 而受到強烈的打擊,最後影響了佛教最初所倡導的積極、樂觀與人間化的性格。

自十九世紀末葉以來,面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佛 教尤其面臨了中國在轉型過程中應有的現代性問題,所以,伴隨著二十世紀初年政治革命的 萌動,無論是宗教功能的定位,或社會價值理念的社會樣式之呈顯,信仰成了時代變遷下首 當其衝的第一步考驗。

(2)

反觀近百年來,佛教徒出現的一些弊端,例如:太偏於理論的鑽研,以純理論化的導向,

停留於文字上爭辯,致使忽略了生活中的修行,流於純知識性的哲理。又另一些佛教徒,將 佛陀當成神格化的崇拜對象,以功德利益的交易心態,求取世俗諸多欲望。甚至以「五濁惡 世」的觀點,而強調出離與自利自了,貶抑了佛陀的教育與大乘佛教「利他」的實踐精神。

也因此,透過「佛教改革思潮」正好藉此重新作了一徹底的梳理與詮釋。[註 6]

一、「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與特性

根據原典佛教《阿含經》的記載:佛陀初轉法輪所談及的四聖諦──「苦諦、集諦、滅 諦、道諦」,始終環繞在「人生」的一大課題上來談。除了追究其「苦」的根本原因,同時 針對這些根本因素,開展出一連串解脫煩惱的方法,甚至將解決人生苦樂的實際問題,作為 弘法內涵之主軸,其整體義理的架構,完全建立在「人生」的基礎上。

中國禪宗之六祖惠能大師亦曾云: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事實上,佛陀出生在人間,成就圓滿智慧在人間,如果棄離現實世間而旁尋正覺之道,

猶如追求龜毛兔角一般,必然了不可得。這是六祖惠能大師所提倡「人間佛教」的開端。也 因此,禪宗這種「即世間」與「人間化」的思惟,提供了「人間佛教」一堅強而穩固的基本 特性。

也因此,星雲大師曾提綱契領地指出:

追本溯源,人間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佛陀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人間佛教重在對整 個世間的教化。[註 7]

(3)

從佛教的目標──離苦得樂,看出其「喜樂性」;從佛陀示現於人間,自出生、修行、

成道乃至度化眾生,看出其「人間性」;就經典義理所提倡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論而言,

強調以實用為導向的「生活性」;再從大乘佛教菩薩利他的願力與實踐,看出人間佛教「利 他性」的本質。總而言之,人間佛教的理念,不但源於傳統之佛教,更與現代社會結構相契 合,其包容性與實用性,正好契時契機地提供現代人面對不同階段的人生課題,作一最佳解 決之道。

二、從太虛大師之佛教改革談起

雖說佛陀倡導的教義本屬「人間佛教」,但是近百年來,中國受到西方科學主義的迷思、

革命風潮的衝擊,一連串對佛教信仰的討伐、廢寺充公的霸行,當時佛教人士的表現或但求 自保、或有心無力的對應。

素有民國四大高僧之稱,也是最具佛教革命代表人物的太虛大師[註 8](一八八九-一九 四七),在面對明清以來山林佛教的積弊,重新提倡了「人生佛教」的思想,其所革命的內 涵,全然以重視人生、改善人生為出發點,提出了「佛學的人生觀,合乎現代思潮」[註 9], 以校正傳統佛教只重視死後、來生,而忽略現實社會及其生活的流弊。

太虛大師認為:中國傳統佛教的根本問題,並不僅限於思想層面,而是整個思想、制度、

經濟交織而成的問題。佛教需要表現的應從「現實人生化、證據科學化、組織群眾化」著手,

也因此,太虛大師提出了學理革命(人生佛教的理念)、組織革命(僧伽制度的建立)、財 產革命(寺產合理化)之主張。藉此期望重振當時佛教積弱不振的景況。

太虛大師這位遊學法海、貫通各家學派的出家人,可以說引進了西學之長,更奠定了以 出世心積極入世。其一生最具成就者,乃在於僧伽教育及組織制度之改良;只可惜,太虛大 師在〈我的革命失敗史〉中提到:佛教革命終無法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理論有餘而實行不 足」[註 10]。也就是說,社會革命需要足以感召群眾的理想,而且此理想必須合乎人們心理的 需要,並充分說明理想與人們需求直接的關係。若僅站在以「復興佛教」為目的,而忽略了 大眾心理的貼切性,最後造成人間佛教之理論無法具體落實,這也是太虛大師大嘆佛教革命 失敗的最大遺憾之一。

三、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理念與開展

星雲大師曾一系列發表有關落實人間佛教的方法,其中〈如何建設人間佛教〉[註 11]的演 講,綱要中提到六點建設人間佛教的具體方針:

(4)

(一)建設生活樂趣的人間佛教。

(二)建設財富豐足的人間佛教。

(三)建設慈悲道德的人間佛教。

(四)建設眷屬和敬的人間佛教。

(五)建設大乘普濟的人間佛教。

(六)建設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

在這篇結構分明的演講綱目中,我們發現星雲大師所開展的人間佛教理念乃源自升斗小 民所關心的切身問題,從生活樂趣、財富豐足、慈悲道德、眷屬和敬,一直到大乘普濟、佛 國淨土等理想,以一步步的導引,不離現實生活的需求,更貼近了大眾的生活層面。

從社會觀點來看,星雲大師以顯正為前導,別於太虛大師以破邪出發,討論「人間佛教 的建設如何可能」,其主旨多環繞在「佛教界」,著眼於「振興佛教」。相對的,星雲大師 以人間佛教的明確目標,將人類追求的幸福快樂為前提,告訴人類如何獲得真正的快樂,人 類的財富在何處?以及使人們很快地瞭解到慈悲與道德落實的具體方法。其對象是以「個人 幸福」為出發,開展出的對象乃是全體之眾生,跳脫出佛教界內之範疇,以「佛光普照三千 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作為人間佛教發展的藍圖。也因此,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對於「人間 佛教」的義理,用一更清明簡要的方式註解著「人間佛教」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是佛說的覺悟之道,是人要的生存之道,

是人間的淨化之道,是普世的善美之道。

由於星雲大師將人間佛教的理念,不僅侷限在宗教界的範疇,更甚地將之擴展成一種更 貼切人類幸福的生活方式,並對世人所關心的名位、財富、家庭、感情、道德等,予以正面 的引導與安頓。也就是說,人間佛教不再只是理論上的可能,而是已經建立起可依循漸進的 步道,數十年來在佛光山弘法事業的落實上,足以看出星雲大師不僅是人間佛教的提倡者,

更是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者。[註 12]在其人間佛教理念的整體內涵架構中,他不但勾勒出其實 踐的藍圖,更同時含括著:「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四種特質。

四、從佛光山與佛光會全球分布網談「人間佛教」之體現

(5)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這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開山時立下的宏願。

歷經三十八年來的披荊斬棘,佛光山打破了國界、地域、種族的觀念,以同體共生的宇宙觀,

在全球五大洲建立約兩百所弘揚佛陀教育的道場(附表一及附表二)[註 13],以及百萬餘名信 眾的護持,其內涵以「建立現代教團,發展國際佛教」,並將「傳統與現代融和,僧眾與信 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以作為弘法之方向。

八○年代,隨著台灣經濟成長,政治民主、教育普及、社會多元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之提昇,佛教在集改革、創意、教育於一身的星雲大師,毅然跨出寺院,走向城市,並深入 社會,面對群眾,甚至超越國界,弘化至全球五大洲。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來自歐、亞、

美、非、澳等佛教人士,大家齊聚美國洛杉磯,並正式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中 除了確定國際佛光會的名稱、宗旨、任務、組織章程等主要架構,以及未來籌組工作的重心、

步驟,同時與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教育、文化、慈善、修行[註 14]作為其發展方向。

國際佛光會創會至今,除了在世界五大洲各地區成立百餘個協會、千餘個分會之外,其 中包括二十七個非漢語系協會,其會員已達百萬名以上,廣布在全世界各地(附表三)[註 15], 而就推廣華文教育者之中華學校,便有五十餘所。為了使佛教真正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 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註 16]的理念,

全球兩百餘所別分院道場,自然成為佛光會行政會務的最佳支持。

佛光山與佛光會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但將佛教「僧俗四眾平等」[註 17]的精神作 一明確之落實,更以「人間佛教」的理念為其發展,除了體現佛教國際化的目標,更在世界 各地同步展開淨化人心的工作。

貳‧談「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沿革與展望

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 人心」。其中文化、教育更是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理念的重要內涵。自民國四十六年,

星雲大師擔任了《覺世月刊》總編輯開始,民國四十八年「佛教文化服務處」相繼展開了整 理、翻譯佛教經論,以及出版、流通,一直到《普門雜誌》、「佛光出版社」[註 18]、「佛光 大藏經編修委員會」[註 19]、「香海文化出版社」[註 20]、《人間福報》[註 21]一一的成立,以 及分布在美國、澳洲、南美洲、歐洲、亞洲的「國際翻譯中心」[註 22]所從事的數十種外語翻 譯佛學著作等,四十餘年來為佛教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

除此外,自民國五十四年創辦佛教叢林學院[註 23]至今,佛光山培養無數佛教青年加入弘 法的行列,如今散布在全球各地,使佛教的文化教育,藉其所設立的道場作為弘揚的據點,

再透過制度化、生活化、現代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國際化、人間化之後,如今再 度呼籲所有百萬信眾為「生活書香化」的開展而努力。

(6)

一、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創辦宗旨

由佛教改革思潮後所展現的「人間佛教」的理念,我們不難看出 星雲大師之所以別於太 虛大師,其所展現的佛法教育,是一種與生活結合的教育,以不離開現實生活的教育,唯此 足以更貼近大眾生活層面的需要。也因此,星雲大師以半個世紀的弘法生涯,投入於人間佛 教的藍圖,從早期青年歌詠隊,帶領著青年從歌詞中領悟佛法,或從星期學校[註 24]、兒童班

[註 25]、光華文理補習班[註 26]、青年學生會[註 27]、民眾補習班[註 28]等,一路倡導著多元化 的學習方式後,佛教叢林學院培育出來的僧青年們,紛紛在全球各地展開「都市佛學院」

[註 29]、「社教班」、「信徒講習會」、「佛教冬(夏)令營」、「婦女法座會」、「佛學講 座」、「金剛護法講習會」、「教師研習營」、「生命教育研習營」、「佛教論文學術發表 會」、「世界宗教學術交流」、「海外遊學營」、「松鶴學苑」、「兒童冬(夏)令營」、

「善童學園」、「佛教藝術研討會」、「佛教音樂創作營」……等無數種類型的弘法課程,

其主要目的除了為提供不同年齡層的需要,讓佛教徒從多元學習向度中,培養對佛法教育的 認識,同時,更希望信眾在生活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認知。

雖然數十年來,信眾多以聽講作為學習的管道,但是,真正能夠以自主性取代被動性的 學習方式,應該是人人皆可發言的平等式[註 30]學習,而不是上下關係所產生依賴性的學習。

也因此,早在五年前,星雲大師開始將成立讀書會的理念推廣於海內外,之後又在二○○一 年南非所舉辦「國際佛光會理監事會議」中,再度呼籲佛教應該朝四個弘化方向而努力:「寺 院本土化、佛法生活化、僧信平等化、生活書香化」。其中為了更具體落實「生活書香化」

的理想,二○○二年一月一日更將讀書會列入佛光山宗務堂派下的事業單位,正式成立「人 間佛教讀書會」,透過計畫性的組織,期望展開全球性的讀書風氣,並將「生活書香化」視 為「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同時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在面對人生不同課題的需要時,藉著

「深入經藏」,找到斷惑證真的依據。

二、 從結盟、合作、到群起推廣

二○○二年三月二日人間佛教讀書會正式與「台灣PHP 素直友會」結盟,其結盟內容以

「共同培訓讀書會領導人、栽培種籽講師、教材與經驗交流、資源分享」為主軸,由佛光山 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證盟,台灣PHP 素直友會總會長簡靜惠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慈惠法師於三 峽金光明寺代表結盟。

結盟後在短短的一年多,從台灣本島到海外各別分院[註 31]等,同步或分別舉辦了近五十 場的培訓課程,其所培訓的讀書會帶領人已超過三千位,其中尚有韓國一乘寺住持深山法師 帶領著三十位韓國信徒代表,在二○○三年初前來佛光山接受讀書會培訓講習,並決定將讀 書會的理念帶回韓國,使韓國佛教徒也能廣受讀書會的影響而自我提昇。

(7)

透過讀書會培訓課程後,其帶領人所推廣的讀書會類型,至今已包括了菩提眷屬讀書會、

親子讀書會、企業讀書會、長青讀書會、青年讀書會、兒童讀書會、雙語讀書會、成人讀書 會、經典讀書會以及空中讀書會……等。此外,花蓮四維高中、台中大里高中、南投至誠國 小、台中縣龍海國小、台北中正社區大學等教育界所推廣的讀書會,也將人間佛教讀書會的 理念帶入校園。而土城少年觀護所、台中監獄、新竹男子監獄等教誨師,更是以人間佛教讀 書會帶領的啟發教育,協助成員們進修、轉變與成長。

三、生活書香化之發展步序

在佛光山與佛光會全球基本的組織架構下,人間佛教讀書會正以三階段的步序,引導著

「生活書香化」的目標:

(一)理念宣導期 如前所言,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成立,乃經過星雲大師五十年弘法生涯的 理念播種,當正式提出「生活書香化」時,信眾莫不群起呼應護持,並隨著各別分院道場的 法師,以及國際佛光會全球各分會的督導、會長不斷宣導,使信眾會員們瞭解到成立讀書會 之必要。

(二)方法培訓期 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註 32]成立以來,與台灣PHP 素直友會結盟後,

透過一連串對各佛光會幹部與佛光山各道場住持的培訓課程[註 33]後,除了在寺院或會內展開 讀書會的運作外,其同步延伸已至家庭、社區、鄰里、學校、監獄、社團、企業、廣播、電 視、平面媒體[註 34]……等,所成立的讀書會根據總部二○○二年十二月份年度統計,其中不 包括社區、監獄、班級、企業型讀書會者[註 35],有一千一百五十二個讀書會(附表四)。為 了使不同年齡層獲取其不同的需要,所開發出豐富多元的讀書會類型[註 36]已有十餘種之多。

(三)交流成長期 二○○三年正是讀書會成立一年後的另一階段成長期,總部除了繼續作 讀書會培訓課程,依各讀書會運作需求另作加強外,目前正著手在各地區成立讀書會推廣小 組,以協助讀書會之長期運作。此外,在今年度將擬定全省及海外交流會,將讀書會的運作 經驗、成果作一綜合發表。一來藉以表揚優秀推廣之讀書會群,二來提供更多精彩的讀書會 經驗,以饗各地區讀書會之帶領人。

四、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未來展望

(一)建立見和同解的人我關係

「見和同解」意指思想上的統一,其代表了大眾凝聚力的形成要素;無論是家庭、學校、

企業、團體等,都需要透過共願、共識,以期達到共同的目標。

(8)

讀書會正是讓學習者透過對話式的教育,從親身的經驗中,提出每個人心中的價值理論。

根據心理學家Kert Lewin 的研究,有效的學習將影響學習者認知的結構、態度、價值觀、理 解力和行為。然而要人們接受新的想法、態度和行為模式,不能支離破碎地進行,必須同時 改變那個人整個的認知─情感-行為系統。所以,若要建立見和同解的人我關係,不能單靠 知識的灌輸,觀念與態度如果沒有改變,行為的改變也只是一時的。也因此,在透過讀書會 的對話與討論,正可因此而達到「見和同解」之理想。

(二)創造全民閱讀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歷史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無論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教育方面……,

人類始終在複雜的世界中學習,經由所發掘出來的潛力,再回到人類自己所創的世界。也因 此,人類正不斷地在決定著自己的未來。在面對著知識經濟的時代,眾生需要回到自己本身 的主體上作更深度的學習與發展。「全民閱讀」的創造正是因應著快速變遷的世界,使人類 具備更豐富多元的內涵以因應時代性的需要。

(三)落實淨化人心的自覺教育

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云:「讀書」乃是為了「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 一點緣,讀懂一顆心」;讀書不應只是專業的需要,也不應該將讀書流於知識的累積。讀書 的目的無非是回歸到自覺覺他的生命內涵。也因此,人間佛教讀書會別於一般讀書會的不同 處,乃是透過「深入經藏」而真正落實淨化人心的自覺教育。

(四)實踐人間佛教的未來藍圖

佛法不離人間,離開了生活,更談不上修行;佛光山一向倡導人間佛教的人間性、生活 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普濟性,而讀書會也依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裡,稟承著佛陀 所重視的利生、示教利喜之本懷,繼續開展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未來藍圖。

結語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成長,可說是星雲大師五十年來對文化、教育的耕耘,加上佛光 山僧信的努力,以及全球組織網的迅速執行,再透過一向以真誠純樸的精神推動著讀書會的 PHP 素直友會,其無私的大力協助,才有今日近兩千個讀書會成立的成果。

若從快速發展的社會角度來看,其代表了今日的佛教已不同於往昔,佛光山在經過五十 年佛教改革的一番洗鍊後,不僅僅以制度化、普及化、生活化、大眾化、藝文化、現代化、

(9)

國際化的面孔呈現給世界各國,更同時將佛陀對生命的教育,與時俱進地作一更徹底的弘揚 與宣導。未來,期望「生活書香化」能夠真正落實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註釋】

[註 1] 宗務堂:乃佛光山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亦為各單位之最高指導。設宗務委員七至十一人,任期六年一 任,由僧眾學士三級以上具投票權而產生之,再由宗務委員推選宗長以擔任佛光山寺之住持,以對內綜 理一切寺務,對外代表本寺。

[註 2] 生活書香化:「佛法生活化、寺院本土化、僧信平等化、生活書香化」乃星雲大師在二○○一年於南非

「國際佛光會理監事會」時,所提出「四化」的弘法方向。「生活書香化」主要希望佛教徒的內涵經閱 讀而不斷自我提昇。

[註 3] 台灣 PHP 素直友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乃為洪建全基金會所創辦、支持與發展的讀書會團體,附屬 於基金會;以推動、實踐「真誠純樸」的素直精神為重要特色與目標,總會長為簡靜惠女士。

[註 4] 佛光會:為佛光山信眾所組合的團體,同樣推動著社會淨化的工作,除佛事法會及僧團事務不予參與外,

其餘皆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與佛光山的關係如鳥之雙翼,同步為淨化社會而努力。

[註 5] 佛光山四大宗旨:指的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 大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方向。

[註 6] 李向平(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論人間佛教思潮的現代性問 題〉,《二○○二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人間佛教》(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編印)第七十九頁。

[註 7] 星雲,〈人間佛教的藍圖〉,《普門學報》第五期(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二○○三年元月)第三頁。

[註 8] 太虛大師,出生於一八八九年,浙江省海寧州長安鎮人,一生致力於佛教改革運動,倡導人生佛教,主 張八宗平等互融的思想。曾任中國佛學會會長、雲南省佛教理事會理事長、閩南佛學院院長等職,首開 自由演講佛法的風氣,曾赴英、法、德、荷、比、美等國,成為中國僧侶前往歐洲傳揚佛教的第一人,

乃中國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領袖之一。

[註 9] 〈什麼是佛學〉,《太虛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第五十九頁。

[註 10] 〈我的佛教革命失敗史〉,《太虛大師全書》第十九編「文叢」,第六十二頁。

[註 11] 《星雲大師演講集(一)》(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二五七頁。

[註 12] 林明昌,〈建設人間佛教的宗教家──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參考《普門學報》第二期(佛光山文 教基金會,二○○一年三月)。

[註 13] 請參考(附表一)佛光山派下國內別分院總表,及(附表二)佛光山派下海外道場總表。

[註 14] 所謂修行,乃包含寺院的法會共修、慧解並重的修持活動。

[註 15] 請參考(附表三)國際佛光會世界各國家地區總、協會總表。

(10)

[註 16]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佛光教科書(11)》(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第五課,第三十九頁。

[註 17] 僧俗四眾:佛陀在世時倡導四眾平等,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男眾)、優婆夷(在家女眾)。

[註 18] 一九六七年成立「佛光出版社」,主要發行各種叢書,類分經典、概論、史傳、教理、文學、儀制、用 世、藝文、工具書,以及《佛光學報》、《普門學報》(論文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一百三十 二冊白話經典寶藏)、《佛教高僧漫畫》、《佛光小叢書》、結緣書、電子書等,目前發行類別至今已 超過近千種的書籍。

[註 19]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成立於民國六十六年,專司佛學研究之文化編纂工作,包括:《佛光大藏經》

(佛教藏經編纂)、《佛光大辭典》(佛教工具書)、《佛教史年表》(佛教歷史文獻)、《法藏文庫》

(近百年佛教博碩士論文)。目前已發展有佛光大藏經電子書、佛光大辭典光碟版以應現代人的需要。

[註 20] 香海文化: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主要發展項目為平面、影音出版品及文化禮品的製作、代理、發行,其 中包括:佛教藝文、佛教音樂、心靈音樂、有聲書籍、佛教音樂、繪本等較輕鬆多元化之讀物。

[註 21] 《人間福報》:成立於二○○○年四月一日,是為綜合性日報,以每日發行四大張,批露世界各地文化、

教育、財經、政治的訊息,並揭發社會各層面良善的角落,期望以一份清新乾淨的媒體報導,影響民眾 良善的風氣。

[註 22] 國際翻譯中心:乃因應佛教國際化之後各不同民族文化的需要,而翻譯出中、英、日、韓、法、德、俄 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斯里蘭卡等十餘種外文,其中英文與葡萄牙的翻譯著作,各榮獲美國、巴西 暢銷書排行榜。

[註 23] 佛教叢林學院乃佛光山教育青年,培養佛教人才的搖籃。在佛光山教育院的三大系統中(僧伽教育、信 眾教育、社會教育),隸屬於「僧伽教育」,目前海內外包括南非、澳洲雪梨、香港、馬來西亞、印度 以及全台灣北中南,共有十六所叢林學院的分部,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學費全免。畢業後,或可繼續出 國深造,或擔任文化教育的工作,或分發至全球各佛教事業單位服務。

[註 24] 星期學校:民國四十二年成立,宗旨在為佛教教育向下紮根、重視及落實兒童教育。固定每週日上課,

經常舉辦佛教繪畫、勞作、書法、作文等比賽。

[註 25] 兒童班:民國四十二年成立,宜蘭念佛會成立後,由於大人念佛共修,同行的小孩亦為他們成立兒童念 佛班。

[註 26] 光華文理補習班:成立於民國四十二年三月,為清寒子弟義務輔導英文、數學、理化等科目,鄭石岩教 授是為當年光華的孩子。

[註 27] 青年學生會:民國四十二年成立,結合在學高中、初中青年學子,利用假日給予佛法的教化並帶領他們 弘法。

[註 28] 民眾補習班:民國五十八年成立,為照顧山下村民,提高鄉民知識水準,特創辦此補習班。

[註 29] 都市佛學院:屬佛光山教育院體系下的「信眾教育」,以各道場寺院為據點,定期在每週一次中授予佛 教課程。為了方便信眾前往學習,道場多設在都市,故名「都市佛學院」。

[註 30] 星雲大師希望透過人間佛教讀書會的運作,以平等對話的方式,使大眾進行思想見解的交流。

(11)

[註 31] 海外培訓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日本、菲律賓、泰國、加拿大、西澳等地。

[註 32] 「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服務項目包括:提供讀書會教材書目、協助各區成立讀書會、讀書會帶領人課 程培訓、舉辦讀書會聯誼交流、優良模範讀書會評鑑、全球讀書會專題培訓……等。

[註 33] 培訓課程內容主要著重在:成立讀書會的基本要素、帶領人應有的精神與態度、帶領討論法(意識會談 法)的學習與應用、各種「書」的帶領法、各類型讀書會經驗分享、永續經營讀書會的理念……等。

[註 34] 廣播媒體:指的是全國廣播電台 FM106.1 空中讀書會,電視以及人間衛視由高希均所主持的「讀一流 書」以及趙寧博士所主持的「迷悟之間」。平面媒體則透過《人間福報‧全民閱讀》的版面,二○○二 年一月一日起每週六提供給大眾、讀書會的讀者一永續經營的管道。

[註 35] 總部僅就各別分院道場所推廣的寺院型讀書會作一客觀的統計,其餘由信徒、或佛光會幹部、會員們所 延伸到社區的各類型讀書會,暫不列入統計數據中。根據瞭解,尚有數百個讀書會正在同步成立與發展 中。

[註 36] 類型包括:經典讀書會、專宗讀書會、菩提眷屬讀書會、社區讀書會、松鶴讀書會、班級讀書會、兒童 讀書會、電影讀書會、空中讀書會、雙語讀書會、英語讀書會、藝文讀書會、山水讀書會……等。

附表一

佛 光 山 派 下 國 內 別 分 院 台 灣 北 區 台 灣 中 區 台 南 禪 淨 中 心

普 門 寺 東 海 道 場 南 台 寺

台 北 道 場 光 明 學 苑 小 港 講 堂 金 光 明 寺 草 屯 禪 淨 中 心 寶 華 寺 極 樂 寺 豐 原 禪 淨 中 心 鳳 山 禪 淨 中 心 北 海 道 場 妙 法 寺 旗 山 禪 淨 中 心 淡 水 禪 淨 中 心 清 德 寺 岡 山 禪 淨 中 心

大 慈 佛 社 福 山 寺 屏 東 講 堂

內 湖 禪 淨 中 心 彰 化 講 堂 潮 州 禪 淨 中 心 安 國 寺 員 林 講 堂 內 埔 佛 光 緣 永 和 學 舍 魚 池 佛 光 山 楓 港 禪 淨 中 心

三 重 禪 淨 中 心 斗 六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東 區 鶯 歌 禪 淨 中 心 北 港 禪 淨 中 心 蘭 陽 別 院

板 橋 講 堂 圓 福 寺 花 蓮 禪 淨 中 心 新 莊 擇 善 寺 大 林 講 堂 壽 豐 精 舍 泰 山 禪 淨 中 心 南 華 學 舍 東 華 寺

松 山 寺 南 華 學 館 日 光 寺

士 林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 圓 明 寺

桃 園 講 堂 普 賢 寺 靈 山 寺

寶 塔 寺 新 營 講 堂 佛 光 學 舍

法 寶 寺 慧 慈 寺 台 灣 外 島 竹 東 大 覺 寺 曾 文 學 舍 海 天 佛 剎

苗 栗 講 堂 永 康 禪 淨 中 心 信 願 寺 頭 份 禪 淨 中 心 福 國 寺 明 見 寺

明 崇 寺 台 南 講 堂 金 蓮 淨 苑

(12)

附表二

佛 光 山 派 下 海 外 道 場

北 美 洲 中 南 美 洲 新 山 禪 淨 中 心 西 來 寺 巴 西 如 來 寺 亞 庇 禪 淨 中 心 西 來 寺 美 術 館 里 約 禪 淨 中 心 芙 蓉 佛 光 緣 東 京 佛 光 山 寺 巴 西 海 息 飛 佛 光 緣 檳 城 佛 光 學 舍 南 天 寺 巴 拉 圭 亞 松 森 禪 淨 中 心 怡 保 路 佛 光 緣 西 方 寺 阿 根 廷 佛 光 山 吉 隆 坡 佛 光 緣 三 寶 寺 巴 拉 圭 禪 淨 中 心 關 丹 佛 光 緣 紐 約 道 場 哥 斯 大 黎 加 福 慧 精 舍 北 海 威 南 佛 光 緣

鹿 野 苑 智 利 佛 光 山 清 蓮 堂

新 州 禪 淨 中 心 亞 洲 大 智 圖 書 館 佛 光 山 三 佛 中 心 大 阪 佛 光 山 寺 六 里 村 禪 淨 中 心 北 卡 禪 淨 中 心 名 古 屋 禪 淨 中 心 南 方 寺

佛 州 禪 淨 中 心 福 岡 佛 光 緣 沙 巴 禪 淨 中 心 奧 斯 汀 香 雲 寺 杉 並 佈 教 所 適 耕 庄 禪 淨 中 心 達 拉 斯 講 堂 本 栖 寺 古 晉 佛 光 精 舍 堪 薩 斯 禪 淨 中 心 漢 城 佛 光 山 巴 生 佛 光 緣 休 士 頓 中 美 寺 佛 香 講 堂 直 落 七 寶 禪 淨 中 心 丹 佛 講 堂 佛 香 精 舍 曼 谷 文 教 中 心 奧 科 拉 荷 馬 大 專 青 年 館 澳 門 禪 淨 中 心 加 爾 各 答 禪 淨 中 心 鳳 凰 城 禪 淨 中 心 香 港 文 教 會 館 普 門 經 舍

蓮 華 寺 慈 恩 寺 歐 洲 夏 威 夷 禪 淨 中 心 圓 通 寺 倫 敦 佛 光 山

關 島 佛 光 山 馬 尼 拉 佛 光 山 曼 城 佛 光 山 聖 路 易 佛 光 緣 馬 尼 拉 佛 光 文 教 中 心 巴 黎 佛 光 山 佛 立 門 禪 淨 中 心 哈 利 順 佛 光 緣 巴 黎 道 場 ( 古 堡 ) 佛 光 寺 王 彬 佛 光 緣 柏 林 佛 光 山 多 倫 多 佛 光 山 怡 朗 佛 光 緣 萊 茵 禪 淨 中 心 溫 哥 華 佛 光 山 新 加 坡 佛 光 緣 法 蘭 克 福 禪 淨 中 心 滿 地 可 華 嚴 寺 新 加 坡 佛 光 山 德 國 漢 堡 佈 教 所 愛 民 頓 講 堂 馬 來 西 亞 佛 光 山 葡 萄 牙 禪 淨 中 心 渥 太 華 佛 光 山 東 禪 寺 比 利 時 佛 光 山 邁 阿 密 佛 光 山 馬 來 西 亞 佛 光 文 教 中 心 瑞 典 佛 光 山

歐 洲 非 洲 大 洋 洲 瑞 典 馬 爾 摩 佛 光 緣 南 華 寺 澳 紐 巡 迴 弘 講 師

維 也 納 佛 光 山 約 堡 講 堂 南 天 講 堂 瑞 士 佛 光 山 新 堡 禪 淨 中 心 南 天 精 舍 荷 蘭 荷 華 寺 布 魯 芳 登 禪 淨 中 心 中 天 寺 匈 牙 利 禪 淨 中 心 開 普 敦 禪 淨 中 心 中 天 精 舍

匈 牙 利 布 達 佩 斯 佈 教 所 德 本 禪 淨 中 心 黃 金 海 岸 禪 淨 中 心 西 班 牙 禪 淨 中 心 普 利 托 利 亞 佛 光 緣 墨 爾 本 佛 光 山 西 班 牙 巴 塞 隆 納 佈 教 所 賴 索 托 妙 覺 佛 堂 墨 爾 本 佛 光 緣 馬 德 里 禪 淨 中 心 墨 爾 本 博 士 山 佛 光 緣 捷 克 布 拉 格 佈 教 所 北 雪 梨 佛 光 緣

西 澳 道 場 雪 梨 佛 光 緣 南 雪 梨 佛 光 緣 紐 西 蘭 北 島 佛 光 山 紐 西 蘭 南 島 佛 光 山 巴 布 新 幾 內 亞 文 殊 精 舍

(13)

附表三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各地區總、協會 北 美 洲 地 區—共 三 十 一 個 North America – 30 Chapters 美 國 舊 金 山 協 會

BLIA, San Francisco, USA 美 國 洛 杉 磯 協 會

BLIA, Los Angeles, USA 美 國 聖 地 牙 哥 協 會 BLIA, San Diego, USA 美 國 內 華 達 協 會 BLIA, Nevada, USA 美 國 鳳 凰 城 協 會 BLIA, Phoenix, USA 美 國 奧 斯 汀 協 會 BLIA, Austin, USA 美 國 休 士 頓 協 會 BLIA, Houston, USA 美 國 達 拉 斯 協 會 BLIA, Dallas, USA 美 國 科 州 協 會

BLIA, Colorado, USA 美 國 北 卡 協 會

BLIA, North Carolinian, USA 美 國 康 州 協 會

BLIA, Connecticut, USA 美 國 費 城 協 會

BLIA, Philadelphia, USA 美 國 紐 約 協 會

BLIA, New York, USA 美 國 波 士 頓 協 會 BLIA, Boston, USA 美 國 紐 澤 西 協 會

BLIA, New Jersey, USA 美 國 佛 羅 里 達 協 會 BLIA, Florida, USA

美 國 關 島 協 會 BLIA, Guam, USA 美 國 夏 威 夷 協 會 BLIA, Hawaii, USA 美 國 堪 薩 斯 協 會

BLIA, Kansas City, USA 美 國 俄 勒 岡 州 波 特 蘭 協 會 BLIA, Portland, Oregon, USA 美 國 聖 路 易 協 會

BLIA, St. Louis, USA 美 國 芝 加 哥 協 會 BLIA, Chicago, USA 美 國 華 府 籌 備 會

BLIA, Washington D.C., USA 美 國 佛 蒙 特 州 籌 備 會

BLIA, Vermont, USA 美 國 邁 阿 密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Miami, USA 加 拿 大 多 倫 多 協 會 BLIA, T oronto, Canada 加 拿 大 渥 太 華 協 會 BLIA, Ottawa, Canada 加 拿 大 滿 地 可 協 會 BLIA, Montreal, Canada 加 拿 大 溫 哥 華 協 會 BLIA, Vancouver, Canada 加 拿 大 愛 民 頓 協 會 BLIA, Edmonton 加拿大卡加利籌備會 BLIA, Calgary, Canada

中 南 美 洲 地 區 — 共 十 三 個

Central & South America – 12 Chapters 巴 西 協 會

BLIA, Brazil 巴 拉 圭 協 會 BLIA, Paraguay 阿 根 廷 協 會 BLIA, Argentina 哥 斯 大 黎 加 協 會 BLIA, Costa Rica 貝 里 斯 協 會 BLIA, Belize 智 利 協 會 BLIA, Chile 烏 拉 圭 協 會 BLIA, Uruguay

巴 哈 馬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Bahamas 瓜 地 馬 拉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Guatemala 薩 爾 瓦 多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Salvador 宏都拉斯協會籌備會 BLIA. Honduras 巴 拿 馬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Panama

墨 西 哥 蒂 娃 娜(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Tijuana, Mexico

(14)

大 洋 洲 地 區 — 共 八 個 Oceania – 8 Chapters 澳 洲 昆 士 蘭 協 會

BLIA, Queensland, Australia 澳 洲 雪 梨 協 會

BLIA, Sydney, Australia 澳 洲 維 省 協 會

BLIA, Victoria, Australia 澳 洲 坎 培 拉 協 會

BLIA, Canberra, Australia

西 澳 協 會

BLIA, Western Australia 紐 西 蘭 北 島 協 會

BLIA,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 紐 西 蘭 南 島 協 會

BLIA,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巴 布 新 幾 內 亞 協 會

BLIA, Papua New Guinea 亞 洲 地 區 — 共 三 十 八 個

Asia – 38 Chapters 中 華 總 會

BLIA, ROC 金 門 協 會

BLIA, Chinmen, ROC 日 本 大 阪 協 會

BLIA, Osaka, Japan 日 本 東 京 協 會 BLIA, Tokyo, Japan 印 尼 雅 加 達 協 會

BLIA, Jakarta, Indonesia 泰 國 曼 谷 協 會

BLIA, Bangkok, Thailand 馬 來 西 亞 協 會

BLIA, Malaysia 馬 來 西 亞 沙 巴 協 會 BLIA, Sabath, Malaysia 澳 門 協 會

BLIA, Macau 新 加 坡 協 會 BLIA, Singapore 韓 國 漢 城 協 會 BLIA, Seoul, Korea 韓 國 漢 陽 協 會

BLIA, Han Yang, Korea 韓 國 釜 山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Busan, Korea 韓 國 大 邱(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Taegu, Korea 緬 甸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Myanmar 柬 埔 寨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Cambodia 寮 國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Laos

不 丹(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Bhutan

孟 加 拉(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Bangladesh

香 港 協 會

BLIA, Hong Kong 菲 律 賓 協 會 BLIA, Philippines 汶 萊 協 會

BLIA, Brunei 印 尼 蘇 北 協 會

BLIA, North Sumatera, Indonesia 孟 加 拉 阿 達 諦 巴(非 漢 語 系 )籌 備 會 BLIA, CHT, Bangladesh

尼 泊 爾(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Kathmandu, Nepal 斯 里 蘭 卡(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Sri Lanka

印 度 加 爾 各 答 協 會 BLIA, Calcutta, India 印 度 安 特 拉(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Andhra Pradesh, India 印 度 邦 格 羅(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Bangalorer, India 印 度 大 吉 嶺(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Darjeeling, India 印 度 德 里(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Delhi, India

印 度 拉 達 克(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Ladakh, India

印 度 馬 德 拉 斯(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Chennai, India

印 度 馬 哈 拉 士 達(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Maharashtra, India

印 度 菩 提 迦 耶(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Buddhagaya, India

印 度 古 茶 拉(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Gujarat, India

錫 金(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Sikkim, India

越 南(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Vietnam

非 洲 地 區—共 十 三 個 Africa – 13 Chapters 南 非 新 堡 協 會

BLIA, New Castle, RSA 南 非 布 魯 芳 登 協 會

BLIA, Bloemfontein, RSA 南 非 德 本 協 會

南 非 約 翰 尼 斯 堡(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Johannesburg, RSA 史 瓦 濟 蘭 協 會

BLIA, Swaziland 賴 索 托 協 會

(15)

BLIA, Durban, RSA 南 非 普 利 托 亞 協 會 BLIA, Pretoria, RSA 南 非 約 翰 尼 斯 堡 協 會 BLIA, Johannesburg, RSA 南 非 開 普 敦 協 會

BLIA, Capetown, RSA

南 非 彼 得 斯 堡(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Pietersburg, RSA

BLIA, Lesotho 奈 及 利 亞 協 會 BLIA, Nigeria

剛 果(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Congo

坦 尚 尼 亞(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Tanzania

歐 洲 地 區—共 二 十 六 個 Europe – 26 Chapters 英 國 倫 敦 協 會

BLIA, London, UK 英 國 曼 徹 斯 特 協 會 BLIA, Manchester, UK

英 國 倫 敦(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London, UK

法 國 巴 黎 協 會 BLIA, Paris, France 比 利 時 協 會

BLIA, Belgium 比 利 時 安 特 衛 普 協 會

BLIA, Anterwerpen, Belgium 荷 蘭 協 會

BLIA, Netherlands

荷 蘭(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Netherlands

德 國 柏 林 協 會

BLIA, Berlin, Germany 德 國 萊 茵 協 會

BLIA, Rhine, Germany 瑞 士 協 會

BLIA, Switzerland 丹 麥 哥 本 哈 根 協 會

BLIA, Gobenhagen, Denmark 挪 威 奧 斯 陸 協 會

BLIA, Oslo, Norway 瑞 典 斯 德 哥 爾 摩 協 會 BLIA, Stockholm, Sweden 瑞 典 哥 登 堡 協 會

BLIA, Goteborg, Sweden

瑞 典 斯 德 哥 爾 摩(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Stockholm, Sweden 俄 國 莫 斯 科 協 會

BLIA, Moscow, Russia

俄 國 聖 彼 得 堡(非 漢 語 系 )協 會 BLIA, St. Petersburg, Russia 葡 萄 牙 里 斯 本 協 會

BLIA, Lisbon, Portugal 西 班 牙 馬 德 里 協 會 BLIA, Madrid, Spain 西 班 牙 巴 塞 隆 那 協 會 BLIA, Barcelona, Spain

匈 牙 利 布 達 佩 斯 協 會 BLIA, Budapest, Hungary 義 大 利 米 蘭 協 會

BLIA, Milan, Italy 奧 地 利 維 也 那 協 會 BLIA, Vienna, Austria 捷 克 布 拉 格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Pargue, Czechoslovakia 南 斯 拉 夫(非 漢 語 系 )協 會 籌 備 會 BLIA, Yugoslavia

團 體 會 員—共 五 個 Group Member – 5 Members 社 團 法 人 大 韓 佛 教 法 師 會

Korean Buddhist Dharma Association, Korea 大 韓 佛 教 僧 伽 會

Wonyoong Temple, Korea 美 國 西 來 大 學

Hsi Lai University, USA

台 灣 南 華 大 學

Nan Hua University, ROC 中 國 廈 門 市 同 安 區 同 心 慈 善 會 One Heart Charity Tongan Area Xiamen, PRC

註:以上附表三資料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 2003/5/31 提供

(16)

附表四

2 0 02 年 全 球 人 間 佛 教 讀 書 會 排 行 榜

讀書會總數 會員總人數 排名 單 位 名 稱 地 區

91/7 月 91/12 月 91/7 月 91/12 月

1 台 北 道 場 台 灣 北 區(台 北) 35 73 564 1023

2 佛 光 山 寺 台 灣 南 區(高 雄) 72 753

3 普 門 寺 台 灣 北 區(台 北) 57 68 570 680

4 普 賢 寺 台 灣 南 區(高 雄) 45 52 415 635

5 馬 來 西 亞 佛 光 山 亞 洲(馬 來 西 亞) 47 47 587 628

6 溫 哥 華 講 堂 美 洲(加 拿 大) 28 46 330 396

7 馬 尼 拉 佛 光 山 亞 洲(菲 律 賓) 41 41 397 397

8 桃 園 講 堂 台 灣 中 區(桃 園) 8 40 151 351

9 極 樂 寺 台 灣 北 區(基 隆) 37 37 396 396

10 員林 講 堂 台 灣 南 區(員 林) 25 34 335 521

東 海 道 場 台 灣 中 區(台 中) 30 30 350 362

11 多 倫 多 佛 光 山 寺 美 洲(北 美) 30 30 159 159

12 佛光 山 西來 寺 美 洲(北 美) 25 26 474 503

13 花蓮 禪 淨中 心 (含 壽豐 精 舍) 台 灣 東 區(花 蓮) 8 24 95 260

14 板橋 講 堂 台 灣 北 區(板 橋) 9 22 163 258

15 圓福 寺 台 灣 南 區(嘉 義) 19 21 211 248

蘭 陽 別 院

(含 圓明 寺 、 佛光 學 舍、 靈 山寺 ) 台 灣 東 區(宜 蘭) 19 19 159 159 16

永 和 學 舍 台 灣 北 區(台 北) 19 19 152 152

17 新營 講 堂 台 灣 南 區(台 南) 4 18 64 414

18 佛教 光 明學 苑 台 灣 中 區(台 中) 12 16 171 175

19 妙法 寺 台 灣 中 區 (大 甲 ) 8 14 87 184

20 大溪 寶 塔寺 台 灣 中 區 (桃 園 ) 12 13 338 328

佛 光 山 中 天 寺 澳 洲 昆 士 蘭 省 12 12 159 159

台 南 講 堂 台 灣 南 區 (台 南 ) 12 12 118 118

21

香 港 佛 教 學 院 亞 洲 (香 港 ) 12 12 87 87

北 海 道 場

(含 淡水 禪 淨 中心 、 三芝 佛 光緣 ) 台 灣 北 區 (台 北 縣 ) 17 11 228 144

南 天 講 堂 澳 洲 雪 梨 4 11 52 114

22

紐 約 道 場 美 洲(北 美) 9 11 109 104

法 寶 寺 台 灣 中 區(新 竹) 10 10 126 152

佛 光 山 法 蘭 克 福 禪 淨 中 心 歐 洲(德 國) 10 10 121 121

草 屯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中 區(草 屯) 8 10 83 111

東 京 別 院 亞 洲(日 本) 10 10 121 100

23

國 際 佛 光 會 泰 國 協 會 亞 洲(泰 國) 10 70

彰 化 講 堂 台 灣 中 區(彰 化) 3 9 70 130

潮 州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屏 東) 1 9 15 124

金 光 明 寺 台 灣 北 區(三 峽) 3 9 80 118

日 光 寺 台 灣 東 區(台 東) 5 9 50 109

24

泰 山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北 區(泰 山) 6 9 75 89

巴 西 如 來 寺 美 洲(南 美) 6 8 145 200

墨 爾 本 講 堂 暨 美 術 館 澳 洲 墨 爾 本 8 8 140 140

屏 東 講 堂 台 灣 南 區(屏 東) 8 8 85 110

大 慈 佛 社 台 灣 北 區(台 北) 2 8 73 75

25

雪 梨 佛 光 緣 澳 洲 雪 梨 6 8 63 101

26 三重 禪 淨中 心 台 灣 北 區(三 重) 7 7 62 79

(17)

佛 光 山 西 澳 道 場 澳 洲(西 澳) 4 7 60 72

台 南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台 南) 7 7 70 70

福 國 寺 台 灣 南 區(台 南) 9 7 139 62

岡 山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高 雄縣 ) 8 6 108 96

北 卡 禪 淨 中 心 美 洲(美 國) 6 6 75 75

福 山 寺 台 灣 中 區(彰 化) 5 6 70 68

高 雄 佈 教 所 台 灣 南 區(高 雄縣 ) 6 6 62 62

新 州 禪 淨 中 心 美 洲(北 美) 5 6 51 57

柏 林 佛 光 山 歐 洲 德 國 柏 林 3 6 22 44

27

三 寶 寺 美 洲 6

南 天 寺 澳 洲 雪 梨 5 5 171 171

慧 慈 寺 台 灣 南 區(台 南) 5 5 85 85

新 加 坡 佛 光 山 亞 洲(新 加 坡) 5 5 72 72

永 康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台 南) 5 5 70 70

紐 西 蘭 南 島 佛 光 山 紐 西 蘭 南 島 5 5 62 62

法 國 巴 黎 佛 光 會 歐 洲(法 國 巴 黎) 5 5 60 60

豐 原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中 區(豐 原) 4 5 34 46

寶 華 寺 台 灣 南 區(屏 東) 5 5 44 44

28

美 國 堪 薩 斯 禪 淨 中 心 美 洲 5 28

斗 六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雲 林) 4 4 87 87

旗 山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高 雄) 4 4 84 84

小 港 講 堂 台 灣 南 區(高 雄) 4 4 70 70

北 雪 梨 佛 光 緣 澳 洲 雪 梨 4 4 53 53

崧 鶴 樓 台 灣 南 區(高 雄縣 ) 4 4 40 40

休 士 頓 中 美 寺 美 洲 4 38

29

鶯 歌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中 區(鶯 歌) 4 4 63 30

奧 斯 汀 香 雲 寺 美 洲 3 65

南 華 寺 南 非 3 3 60 60

北 港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南 區(雲 林) 3 3 49 49

渥 太 華 佛 光 山 美 洲(北 美) 3 3 40 40

愛 民 頓 講 堂 美 洲(北 美) 3 17

30

關 島 佛 光 山 美 洲 3

竹 東 大 覺 寺 台 灣 中 區(新 竹) 1 2 10 50

苗 栗 講 堂 台 灣 中 區(苗 栗) 2 2 20 30

滿 地 可 華 嚴 寺 美 洲 2 24

內 湖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北 區(台 北) 2 2 20 22

安 國 寺 (含 士 林 禪 淨 中 心 ) 台 灣 北 區(北 投) 2 2 20 22

曼 城 佛 光 山 歐 洲(英 國) 2 20

擇 善 寺 台 灣(南 區) 2 20

倫 敦 佛 光 山 英 國 倫 敦 2 2 16 16

31

阿 根 廷 佛 光 山 美 洲(南 美) 2 2 14 14

北 島 佛 光 協 會 紐 西 蘭(北 島) 1 1 20 20

南 雪 梨 佛 光 緣 澳 洲 雪 梨 1 1 20 20

頭 份 禪 淨 中 心 台 灣 中 區(頭 份) 1 1 18 18

大 林 講 堂 台 灣 南 區(嘉 義) 1 1 10 10

清 德 寺 台 灣 中 區 1 8

南 華 學 舍 台 灣 南 區(嘉 義) 1 1 7 7

32

松 山 寺 台 灣 北 區(台 北) 1 7

總 計

1,152 13,722

註:以上附表四由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佛教之實踐活動一是個體之修行實踐,此既包括在修行團體中的修 行,也包括個人之隱居獨修;二是佛弟子度化眾生之實踐活動,如

按《年譜》,大師 16 歲時應屬於「學習的人生」階段,而顯 然此時大師沉迷於文學之中。實際上,大師之一生就是「佛教人 生」。大師 12

導師五十八歲時, 自認因緣已了, 無話可說。但更博大精深的學術鉅著,卻都 完成於六十歲之後,例如六十二歲撰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

1777 年,庫侖發明了一種扭秤,後人稱之為庫侖秤。這個秤可以用 來測量微弱的力。1785 至 1789 年間,他發表了七部電學與磁學的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將某位學生的座位調整到教室後方,但是該班導師未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與家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不論是禪宗的「人間佛教」,還是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都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即 主張不離世間求佛法,強調即世間法是佛法。惠能就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 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