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從相關文獻中探討倫理、資訊倫理、圖書 資訊學資訊倫理教育之意涵,並彙整國內外資訊倫理課程資訊,以作為擬定資訊 倫理課程之參考;並透過圖書館之資訊倫理相關新聞案例,分析我國圖書館常見 之資訊倫理問題;另外,透過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圖書館從業人員實務中可能碰 到的資訊倫理相關問題,並瞭解其對相關議題之認知與看法,藉以作為後續設計 課程之依據。

圖 3- 1 本研究架構圖

資訊倫理課程研擬

國內外圖書資訊學系所

之資訊倫理相關課程 新聞案例探討

文獻探討 訪談分析

(2)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在提出圖書資訊學領域資訊倫理課程之建議,針對此目的所提 出的幾課研究問題,本研究欲採用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法做為資料蒐集之方式,

並進一步以論述分析形式進行研究結果之分析,分別說明如下:

壹、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之研究方法,蒐集有關資訊倫理相關新聞案例、書籍、

專業倫理守則、臺灣與美國圖書資訊領域之資訊倫理相關課程資料,並針對所收 集的資料進行整合性的分析,瞭解資訊倫理之意涵、臺灣圖書館實務上經常發生 之資訊倫理問題,以及當前美國及臺灣圖書資訊系所資訊倫理之開課現況;透過 文獻分析,研究者可以建構完整之資訊倫理架構,同時瞭解臺灣圖書資訊界當前 資訊倫理課程不足之處,以作為後續建構課程之參考。本研究文獻分析的來源包 含了:

一、圖書資訊領域相關專業倫理守則。

二、新聞案例:透過聯合知識庫、臺灣新聞智慧網、立法院新聞簡報系統,

簡索關鍵字包含圖書館、資訊倫理、圖書館倫理;檢索所得結果,經研 究者逐一過濾,確認屬於本研究資訊倫理之相關案例者,方成為後續資 料分析之來源

三、 期刊專書:與資訊倫理有關的中西文書籍、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

論文集、專題研究報告、學位論文之蒐集、整理、分析。

四、圖資領域資訊倫理課程:資料來源包括美國、臺灣圖書資訊領域相關系 所之課程網頁所提供有關資訊倫理之相關課程。

貳、深入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實地訪問需要龐大的時間和人力,但訪問法有更多的機會發現新問題,藉晤 談獲得第一手面對面的資料。一些因統計所得的結果,只有利用訪談的辦法,才 能評估資料的效度。深度訪談法適合研究行為的情緒方面,例如:態度、信仰、

感覺,是一種半結構型的訪問,根據訪問指引(Interview Guide)來進行,把大綱 控制住,但受訪者可自由回答,研究者盡量保持中立的態度,以錄音或筆記作記

(3)

錄,事後立刻整理(傅雅秀,1996)。

深度訪談的最大優點是提供了豐富的詳盡資料。與傳統調查法相比,深度訪 談能提供敏感性問題精確的回答(Wimmer and Dominick, 1995)。可分成結構化訪 談與非結構化訪談。

「結構化訪談」指的是,問題與答案有一定的結構與形式,通常問的問題會 依循一定的脈絡進行,此一定動作是假設最重要的問題與最主要答案的可能性。

而 當 訪 談 者 較 清 楚 被 訪 者 的 資 料 背 景 時 , 此 種 訪 談 方 法 較 適 合 被 採 用 (Lofland,1971)。「非結構化訪談」是採取較彈性的策略方式,由訪談者篩選一些 和主題有關的重要問題

不像結構性訪談那樣,有結構性的問題與選擇答案;非結構性訪談的目標是 去發現「將要發生的事」,也就是說訪談者對於受訪者或訪談結果沒有預設立場 或答案,訪談者不應預先決定「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說對於訪談不應該有預 設立場、或預設性答案存在(Lofland,1971)。

爰此,為能夠深入且精準地洞察問題意識,本研究採用半結構方式為之,於 訪談進行前,請受訪者填寫附錄二之問卷,之後會透過勾選次數統計的方式,以 瞭解其對於資訊倫理議題之認知狀況,以作為資訊倫理課程設計之需求分析參 考。本訪談問卷的題項的參考來源為李德竹(1996)之「我國大學圖書館資訊倫理 認知與問題之研究」調查問卷。

在訪談過程中,於受訪者同意後,進行訪談過程之錄音,並於訪談過後,將 訪談錄音記錄成訪談逐字稿,據以進行分析;在訪談過程中,對受訪者給予充分 尊重、取得信任且在無任何壓力之下,期使受訪者在研究者適切的問題引導下,

瞭解其對於資訊倫理之認知,且瞭解當其在圖書館日常實務中碰到資訊倫理兩難 情境時,如何思考與判斷解決之道。

三、論述分析

本研究為瞭解圖書館實務中所發生之資訊倫理相關議題,蒐集了許多相關之 新聞案例,與透過質性訪談瞭解圖書館從業人員瞭解其對於資訊倫理議題之認知 情況與面對倫理兩難情境時的處理態度;檢示過去許多新聞案例的研究發現,除 了內容分析法之外,最常常用的資料分析方式為 van Dijk 所提出之論述分析。

(4)

van Dijk(1983)1指出,論述分析與傳統內容分析不同之處在於:

一、論述分析主要是檢示媒介內容,內容分析主要在找出變項之間的關聯 性,例如媒介內容與消息來源間的關聯性。

二、論述分析主要是使用質化分析方法,內容分析則是使用量化分析方法。

三、論述分析除著重外顯內容外,還著重隱藏在外顯內容之下的語意結構、

預設立場、關聯性與策略運用等隱藏意義,內容分析是著重可觀察與可 計算之外顯內容。

四、論述分析試圖找出與解釋在媒介產品與人們理解新聞背後所隱含的規 則與策略,包含新聞論述如何被理解與被再現為人們記憶(認知結構),

內容分析法僅是顯示出變項之間的關聯性及特殊的結果。

本研究蒐集新聞案例、相關專業倫理守則、相關課程資訊及圖書館從業人員 之訪談資料,目的在透過這些資料,瞭解新聞事件的背後所隱含之資訊倫理問題 意涵、分析實務中,圖書館員面對資訊倫理兩難情境之認知與反應脈絡,以及經 過上述之分析,檢示當今我國圖書資訊學界資訊倫理課程不足之處;為達這些目 的,研究者採用論述分析做為本研究蒐集資料之資料分析方法。

(5)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資料蒐集方式包含了檢索圖書館相關之資訊倫理新聞案例、從國內外 圖書資訊學系所課程網頁中蒐集資訊倫理相課課程資訊,還有透過深入訪談圖書 館從業人員,瞭解其對於資訊倫理的認知狀況及其面臨相關兩難議題的態度為 何。

本研究訪談對象選擇同一服務單位之圖書館員,以避免不同組織文化影響館 員之認知情形與態度。先以分層抽樣選擇管理階層與非管理階層之館員為受訪 者,再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不同部門、不同學科背景之館員進行訪談。於訪談 過程中秉持所蒐集資訊飽和之原則,評估是否以相同方式進行第二次訪談。

第一階段訪談之圖書館從業人員共六人,包含了二名管理階層館員及四名一 般館員,其中,依其業務,屬於參考/流通單位的管理階層館員有一名、一般館 員二名,採訪/編目單位的管理階層館員有一名,一般館員有二名,整理如表 1-6。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過程中,同時進行訪談資料之整理,評估受訪者對各主題認知 情況與態度是否有差異,以作為是否進行第二階段訪談之依據。

表 3- 1 研究對象

管理階層館員 一般館員 人數 參考/流通單位(面對讀者) 圖資 圖資/非圖資 3 採訪/編目單位(間接服務) 圖資 圖資/非圖資 3

人數 2 4 6

研究者於第一次訪談結束後,發現所有訪談對象無論階級與服務部門,在資 訊倫理議題之認知情況與態度上皆無太大不同,同時足以滿足本研究透過訪談法 欲瞭解之問題,故無進行第二次訪談。

(6)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課程建構方式 課程建構方式 課程建構方式 課程建構方式

根據第二章第五節課程設計模式的探討結果,本節要提出本研究課程建構的 方式說明,如下圖所示:

圖 3- 2 本研究課程建構方式 需求分析

資料蒐集方式:

 訪談法

 內容分析

擬定目標

目標陳述內容:

 據需求分析強調應加強之資 訊倫理議題

 目標以原則性敘述,不擬定 行為目標

設計課程

 依目標進行課程內容設計

 擬定各課程單元建議書單

 提出授課方式

課程實施與評估

(7)

上圖為本研究課程建構方式,在第一階段,進行課程需求分析,具體的作法 乃針對圖書館從業人員進行訪談,瞭解其對於資訊倫理相關議題之瞭解程度,分 析其不足及應加強之處,除訪談外,研究者也從近幾年國內外報紙新聞對於圖書 館資訊倫理議題的報導進行內容分析,瞭解圖書館常發生之資訊倫理問題,並據 以做為課程需求的參考。

本研究課程設計的第二階段,便是針對第一階段之課程需求分析,進行課程 目標的擬定,由於本研究所設計之資訊倫理課程預設為國內圖書資訊學系一學期 的資訊倫理課程,在授課時間上有所限制,因此不得不在議題上做出取捨,除資 訊倫理的概說外,僅以需求分析中顯現不足的部分做為課程加強的重點;同時考 量資訊倫理課程之哲學性,課程教授上宜採道德兩難情境之探討,因此不宜採用 具體行為目標之設立,在目標的擬定上,以原則性的敘述為主。

在第三階段課程設計的部分,會依據前一階段原則性的目標進行課程內容的 取捨,並提出每一單元的建議書單、授課方式等。

所有的課程設計模式,都會強調課程評鑑的部分,若要設計的課程實際執 行,最佳的方式也便是於課程實施後進行實際的評鑑,以作為課程改進的依據。

但本研究之課程設計的定位,在於探討性的課程初擬,因此在課程設計的部分,

僅限於前三階段,研究者僅提出理想性的建議,亦即課程若要付諸實行,實有必 要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結束後進行進一步的評鑑,才能進一步改進課程。

(8)
(9)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實施步驟 研究實施步驟 研究實施步驟 研究實施步驟

本研究為擬定國內圖書資訊學系所在開設資訊倫理課程之架構,研究方法包 括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其進行步驟說明如下:

一、根據研究目的擬定研究問題:

本研究之目的在研究國內圖書資訊學系所適用之資訊倫理課程,為此,本研 究提出四項研究問題,欲透過這些問題的探討,成為後續設計課程之參考。

二、資料蒐集:

本研究之資料蒐集方式為文獻分析法與深入訪談,蒐集資訊倫理相關新聞案 例、相關專業倫理守則、資訊倫理相關書籍、期刊、國內外相關課程之開設狀況 與課程內容細節,並透過深入訪談獲取圖書館實務上之資料。

三、資料分析:

將前一階段所蒐集的資料,進行進一步之分析,分析的方式採論述分析及談 訪稿分析。

四、課程研擬:

本研究之最終目的,乃在透過研究問題之回答所得出之研究結果,做為資訊 倫理課程設計之依據。

(10)

圖 3- 3 本研究流程圖 根據研究目的研擬研究問題

研究設計

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

新聞案例

課程大綱

訪談

資料分析 訪談稿分析 論述分析

課程研擬 研究結果

數據

圖 3- 3    本研究流程圖 根據研究目的研擬研究問題 研究設計 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 新聞案例 課程大綱 訪談 資料分析 訪談稿分析 論述分析 課程研擬 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Operation Sequence Number Quantity Per Assembly Component Yield Factor Fixed Start Days Offset Variable Start Days Offset Effective Date.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

下圖為本研究的主架構設計。透過 Master MCU 控制裝置的按鍵選擇,選擇所需 要控制的 Slave ID 編號及欲控制的命令,透過 Master MCU 將命令送給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二、 合院式建築以一般三合院 ,因三合院建築現在還普遍存在於一般的鄉 村中,且因規模小比較有人在使用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Table 本身可以轉變為 Element type。在文件中每一行的資料 都會產生一個 element , 假如這個模組的內容是 EMPTY 就將 columns 轉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