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變規量測實驗 一、實驗目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應變規量測實驗 一、實驗目的"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應變規量測實驗

一、實驗目的

利用電阻式應變規訓練儀的從事張力

(Tension)、扭曲/扭矩(Torsion)和彎曲/

彎矩(Bending)三大實驗項目,達到下列實 驗目的:

• 學習如何量測彎曲物體的應變並比較理論結果

• 學習如何連接並使用剪力和扭矩應變規來量測 扭轉物體的應變

• 利用應變規訓練儀來測試並找出不同試片的張 力屬性

二、實驗設備

• 實驗平台(SM1009 應變規訓練儀)

• 數位式應變顯示器

• 游標尺

• 10g小砝碼;大砝碼0.5kg 、1kg 、2kg

• 拉伸試片;鋁、鋼、青銅、黃銅

全橋接 應變規橋接示意圖

彈性體 彈性體

物體受到外力 [應力(stress)]時,會產生形變 [應變(strain)]。在彈性限度內,形變和外力成正 比,比例常數稱為彈性係數(modulus of elasticity)。即

Stress = modulus × strain

三、相關背景理論

(2)

Stress,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i

modulus Elastic Strain Stress =

Hooke’s law 應力 Stress

應變 Strain 彈性係數 Elastic Modulus

1、彎曲/彎矩(Bending)實驗

旋臂量之彎矩、應力與應變

2、扭曲/扭矩(Torsion)實驗

極慣性矩關係式、一般式與扭矩

實心圓柱的理論剪應力、剪應變

應變規量測受測物件表面的直接應變,因此必須轉換理論剪應變,其關係式為直接 應變為剪應力變的一半

3、張力(Tension)實驗 4、惠斯登電橋式電路

由通過惠斯登電橋式電路的直流電壓來計算應變 ε ,應變顯示器使用的標準方程式

• 其中

• V0 :通過橋式電路的量測電壓

• GF :應變規係數

• Vi :固定的輸入電壓

• N :作動臂數量

(3)

應變電橋及其輸出

測量电阻變化一般用惠斯登電橋式電路(即4臂電橋),電 源E1稱為橋壓。

(2) ) )(

(

) ( ) (

4 3 2 1

4 2 3 1

4 3

4 2 1

1 1

4 3 4 2 1 1 1

4 4 1 1

⎟⎟⎠

⎜⎜ ⎞

+ +

= ⋅

⎥⎦

⎢ ⎤

− +

= +

+

= +

=

=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E R U

R R I R R I E

R I R I U

BD BD

I1 I4

(2) ) )(

(

) ( ) (

4 3 2 1

4 2 3 1

4 3

4 2 1

1 1

4 3 4 2 1 1 1

4 4 1 1

⎟⎟

⎜⎜

+ +

=

+

= + +

= +

=

=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E R U

R R I R R I E

R I R I U

BD B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2 1

4 2 3 1

4 3

4 2 1

1 1

4 3 4 2 1 1 1

4 4 1 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E R U

R R I R R I E

R I R I U

BD BD

當R1R3=R2R4 或 R1/R2=R4/R3時 UBD

0 稱為橋壓的平衡條件。

實測時,随着構件的受力變形R1~R4發生變化為 R1→ R1+△R1, R2→ R2+△R2

R3→ R3+△R3, R4→ R4+△R4 代入上式

BD BD

BD

BD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E R U U

U ⎥−

⎢ ⎤

Δ + Δ + + Δ + Δ + +

Δ + Δ +

− Δ + Δ

= +

=

Δ ( )( )

) )(

( ) )(

(

4 3 4 3 2 1 2 1

4 4 2 2 3 3 1 1 1

) 4 (

)

4( 1 2 3 4

1 4 3 2 1

1 Δ −Δ = ε −ε +ε −ε

Δ + Δ −

=

Δ E K

R R R R R

R R R UBD E

略去分子當中的微量相乘項,分母當中的△R項,經整理得

U i

R

UΣΔR Δ Σε Δ

說明電橋輸出電壓的變化與四個橋臂電阻變化的 總和成正比或與測點應變總和成正比。

數字電阻應變儀之電原理框圖

電壓變換器 橋壓E1

電源

放大器 濾波器 A/D 數字顯示 模數轉換

ΔU

電橋

四、實驗步驟

實驗一:應變規橋接實驗(全橋接 ) 1.連接應變連接線至樑彎曲系統插座 2.連接紅線和綠線至應變顯示器於相對插座 3.連接黃線和藍線至應變顯示器於相對插座

4. 開啟應變顯示的電源,調整設定控制於Act=4 位置(4 個作動臂)

5. 觀察表單,記下應變規係數和作動臂設定

6. 小心調整樑上掛勾至420mm 位置,約等一分鐘時間讓 實驗系統穩定,接著壓下並按住'zero'按鈕直到顯示器讀數 變為零

7. 記下輸出電壓和應變讀數 8. 掛上小砝碼於掛勾上

9. 小砝碼重10g,增加四個砝碼於掛勾上,總負載將為 50g,記下輸出電壓和應變讀數於表單上

全橋接

Red Yellow

Blue Green

(4)

實驗二:樑彎曲系統 1. 建立如下空白表單(表二)

2. 使用游標尺量準確量測試片尺寸,並記錄於表單 3. 以全橋接方式連接樑彎曲系統應變規至應變顯示器 4. 小心調整樑上掛勾至420mm 位置

5. 約等一分鐘時間讓實驗系統穩定,接著壓下並按住'zero' 按鈕直到顯示器讀數變為零

6. 記錄應變讀數 7. 掛上小砝碼於掛勾上

8. 小砝碼重10g,增加四個砝碼於掛勾上,總負載將為 50g,記下應變讀數於表單上

9. 每次實驗增加50g,直到500g 為止,每次實驗均記錄於表 單上

全橋接 (ACT=4)

Red Yellow

Green Blue

實驗三:剪力扭矩系統 1. 建立如下空白表單(表三)

2. 使用游標尺量準確量測試片尺寸,並記錄於表單 3. 連接扭矩系統紅線和綠線應變規'tensile twist' (相對位

置),連接藍線和黃線應變規'compressive twist'(相對 位置)來完成全橋接

4. 約等一分鐘時間讓實驗系統穩定,接著壓下並按住'zero' 按鈕直到顯示器讀數變為零

5. 記錄應變讀數

6. 掛上小砝碼於扭矩臂末端掛勾

7. 小砝碼重10g,增加24 個砝碼於掛勾,使其總重為 250g,記錄應變讀數

8. 增加至49 個砝碼於掛勾,使其總重為500g,記錄應變讀 數

9. 移除砝碼,鬆開扭矩臂 全橋接 (ACT=4)

Red Yellow

Blue Green

(5)

實驗四:張力系統 1. 建立如下空白表單(表四)

2. 移動插梢,移除標準張力試片 3. 選取不同材料的張力試片

4. 使用游標尺量準確量測試片尺寸,並記錄於表單

5. 以全橋接連接張力系統應變規於應變顯示器,設定應變顯示為ACT=1 6. 約等一分鐘時間讓實驗系統穩定,接著壓下並按住'zero'按鈕直到顯示

器讀數變為零 7. 記錄應變讀數

8. 使用最大的砝碼掛勾,其重量500g,增加0.5kg 砝碼使其總重為1kg 9. 記錄應變讀數

10. 每次實驗增加1kg,直到10kg 為止,每次實驗均記錄於表單上 11. 移除砝碼

全橋接 (ACT=1)

Red Green

Blue Yello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英文名稱 Applied Interior DesignⅠⅡ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科目屬性.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實務、實驗科目 科目來源

本章將對 WDPA 演算法進行實驗與結果分析,藉由改變實驗的支持度或資料 量來驗證我們所提出演算法的效率。實驗資料是以 IBM synthetic data generator

並且利用裂紋感測器兩端支腳張開與閉合時電壓訊號的改變,量測梁 的上下端所承受的彎矩應變。此外運用應變規與 LVDT

實驗結果顯示 DLC-C 的彈性係數值範圍最高,試片 DLC-B 的彈 性係數值分佈範圍較不集中,研判可能因為 DLC-B 的膜層較不均 勻,探針打到基材 SUS440C

將基本學力測驗的各科量尺分數加總分數即為基本學力測驗的 原始總分,自基本學力測驗民國九十年實施至民國九十五年止基本學 力測驗的原始總分為 300 分,為國文滿分 60 分、數學滿分

本實驗是為了量測在光源波長 193nm 的條件下,液體折射率的 數值 ; 但由於波長 193nm 的光源不是可見光,因此本實驗先以波長 633nm 的 HeNe laser 當作測試光源,並以 BK7 prism

本試驗的英文名稱為 Indirect Tensile Resilient Modulus Test 或 Diametrical Resilient Modulus Test

在實驗點數為 20 時, D-Optimal 模型所產生的誤差水準會比較差,其 原因可歸咎於七成份實驗設計的最低建議點數為 28 點。當實驗點數 目大於 30